林教头风雪山神庙教案

时间:2019-05-14 10:33:59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林教头风雪山神庙教案》,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林教头风雪山神庙教案》。

第一篇:林教头风雪山神庙教案

林教头风雪山神庙教案

标签:林教头风雪山2012-10-08 08:10 星期一

林教头风雪山神庙

教学目标:

一)知识和能力

1、了解作家作品;

2、了解林冲由逆来顺受、委屈求全到奋起反抗的思想性格的发展变化;

3、学习本文通过语言、行动、心理和细节表现人物性格的写法。

二)过程和方法

1、训练学生通过揣摩人物语言、动作、及细节描写把握人物性格的能力;

2、分析人物形象,鉴赏主要人物的语言。

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认识封建社会里被压迫者走上反抗道路的必然性,从而加深学生的社会认识。

教学重点:

1、分析林冲思想性格的发展变化。

2、景物描写、细节描写的作用。

教学难点:

体会心理活动描写的作用。

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

课时安排:3课时

教学设计:

第 一 课 时

教学要点:

1、了解作家作品

2、积累字、词,理清文章思路和线索

教学步骤:

一、导入:

(学生欣赏刘欢的《好汉歌》)

“路见不平一声吼,该出手时就出手”这是梁山好汉的作风,路见不平尚该拔刀相助,更何况自己受了冤屈?但是梁山好汉中也有人曾经有不平不能吼,举起来的拳头打不下,他是谁?他就是我们今天要讲的“林教头”。《林教头风雪山神庙》》(板书)。首先我们来了解一下相关知识。

二、了解作者和作品

⑴施耐庵 元末明初小说家,生平事迹缺乏可靠记载。

⑵《水浒传》

《水浒》是我国文学史上第一部描写农民起义全过程的长篇小说,反映的是北宋末年宋江起义故事。南宋时期,有关宋江等“劫富济贫”“扶危济困”的英雄故事已在民间流传。元末明初,施耐庵等人在表现水浒故事的话本、杂剧等多种艺术形式创作的基础上,加工编成了《水浒》,它艺术地再现了梁山泊农民起义的产生、发展、经过直至失败的过程,歌颂以宋江为首的起义英雄的反抗斗争精神,揭露北宋王朝朝政的黑暗腐败。

《水浒》最早为100回本,后来出现120回本,明末清初金圣叹腰斩《水浒》,删掉了71回以后的

内容,又将第一回改为楔子,成为70回本,这样故事性增强,情节紧张生动,引人入胜,语言简练生动,人物性格鲜明,有很高的艺术价值。

《水浒》和《红楼梦》、《三国演义》、《西游记》并称为四大名著,代表了中国古典小说的最高成就。

三、快速阅读课文,圈出生字、词,理清文章思路

一)、积累字、词

1、下列读音、字形全都正确的一项是(C)

A、赍发(jī)喝彩(hè)砧辱 模样(mú)

B、酒撰 调和(tiáo)迤逦 朔风(shuò)

C、差拨(chāi)彤云(tóng)洗漱 央浼(měi)

D、提防(tí)仓廒(áo)吹撼 毡笠(zhān)

解析:A、玷辱 B、酒馔 D、提防(dī)

2、对下列句中的加点词解释正确的一项是(D)

A、当时管待林冲酒食(款待,招待)

B、只见那个人将出一两银子(拿出)

C、老军都点见了堆数(点清)

D、街上寻了三五日,不见消耗(减少,消失)

解析:消耗:消息

二)、学生复述故事情节

三)、师生共同理清文章思路

开端(第1自然段): 林教头沧州遇旧知。

发展(2-5 自然段): 陆虞候密谋害林冲,林教头买刀寻敌。

进一步发展(6-9 自然段):林教头接管草料场。

高潮和结局(10-12自然段): 风雪夜山神庙复仇。

四)、分析文章线索

明线:林冲由忍辱负重到奋起反抗的思想发展过程

暗线:敌人对林冲的陷害

四、结束语:

林冲原为东京八十万禁军的教头,家境殷实,生活幸福,这样的一个人,为何会一再遭到高太尉的陷害,他又是如何走上反抗道路的呢?我们下节课分解。

第 二 课 时

教学要点:

1、分析林冲的人物形象

2、认识林冲走上反抗道路的原因与意义

教学步骤:

一、根据情节分析林冲的人物形象

1、补充介绍与课文有关故事情节

林冲是《水浒》里一个有代表性的人物,是一个由安于现状的小官吏最后被逼上梁山的典型。他原是东京八十万禁军的教头,他的上司太尉高俅的儿子高衙内看上了他的妻子。高俅及手下陆虞候设下一条毒计,让林冲买了一把宝刀,然后高俅命令林冲带宝刀入府,乘机诬陷林冲阴谋行刺,林冲因此被刺配到沧州。在去沧州的路上,押送的公人被陆虞候买通,多次想杀害林冲,幸亏被鲁智深救下,安全来到沧州。以下是课文的情节。后来林冲逃到柴进家里,柴进又把他介绍到梁山,成了农民起义军的一员。

2、分析林冲的人物形象

⑴沧州遇旧

①李小二“在东京时,多得林冲看顾”,后又是林冲“救了他免送官司”,并“与他赔了些钱财,方得脱免”,最后还是林冲“赍发他盘缠”才“于路投奔人”。这充分体现了林冲行侠仗义,扶危济困的性格特征。

②林冲来到沧州,虽然感到前途渺茫,但仍存有幻想,违心地说自己是“恶了高太尉”才“刺配到这里”,对自己遭受陷害的冤情,虽有怨意,但更多的是一种无可奈何的情绪,说明他安于刑徒生活,逆来顺受,委曲求全,并无反抗之意,抱有刑满释放,重获生路的希望。

③“我是罪囚,恐怕玷辱你夫妻两个”这淡淡的一句,表明扶危济困的英雄林冲,身在危难之中,依然不顾自己的苦难,一心为别人着想的高贵品质。

⑵买刀寻敌

当林冲得知陆谦来到沧州陷害他时,他大怒,离开酒店去买了一把解腕尖刀,前街后巷地去寻,这时的林冲具有强烈的反抗意识,但寻了三五日,不见动静,他“也自心下慢了”,显示出他安于现状的性格。

⑶接管草料场

①调他到草料场时,他不但没有意识到是新的阴谋,反而认为是“好差使”。见草屋已“四下里崩坏了”,就想等“雪晴了,去城中唤个泥水匠来修理”,可看出林冲逆来顺受,随遇而安的特点的

②林冲外出沽酒前,“将火炭盖了,……把草厅门拽上,……把两扇草场门拽上锁了,”一件一件做得很有条理;沽酒回来后发现草厅倒了,“恐怕火盆内有火炭延烧起来,搬开破壁子,探半身入去摸”这一系列的动作描写,充分体现了他小心谨慎的性格。

⑷手刃仇敌

当林冲在山神庙得知敌人的狠毒阴谋时,他再也无法忍耐下去了。当他听到“拾得他一两块骨头回京,府里见太尉和衙内时,也道我们也能会干事”等话语时,他怒火中烧,旧恨新仇,一齐涌上心头,拽开庙门,挺着花枪,大喝一声“泼贼哪里去!”这山崩地裂的一声大喝表明,经过艰苦思想斗争的林冲,终于忍无可忍,抛弃了幻想,同从前所依附的封建统治集团彻底决裂,义无反顾地走上了反抗的道路。

二、认识林冲走上反抗道路的原因和意义

1、原因:关键在于一个“逼”字

①相国寺里辱娇妻

②白虎堂上遭陷害

③野猪林里谋性命

④火烧草料场断后路

2、意义:

①说明当时社会的黑暗腐败

②深刻揭示了“官逼民反,民不得不反”的生活真理

三、合作探究:

林冲杀差拨和富安,用的是花枪,为什么杀陆谦用的是尖刀?而且如何认识其手段的残忍?

杀陆谦的解腕尖刀本就是为他而准备的。林冲杀陆虞侯的手段是残忍了些,但唯其如此,方能显示敌人的阴险狠毒和林冲的被逼无奈,最终忍无可忍,以此来释放心中的愤怒。因而林冲杀陆虞侯,是借杀人来控诉,控诉陆虞侯的不义和社会的不公,从而显示林冲造反的正义性;林冲杀人,既是杀掉自己的结义兄弟,也是在杀“自己”,杀掉那个逆来顺受、委曲求全的自己,而一个全新的林冲也从血腥和烈火中涅磐。

第 三 课 时

教学要点:

分析文中的细节描写和景物描写及作用

教学步骤:

一、找出文中的细节描写,然后分析其作用

1、找出文中的细节描写

①开头细致描写了陆虞候等人鬼鬼祟祟的言谈举止,暗示他们是在密谋害人的事,而且和林冲有关系。这些细节描写推动了故事情节的发展,引出了李小二给林冲报信,林冲寻敌复仇的情节。

②林冲要去沽酒来吃,离开草料场时,“将火炭盖了……把两扇草场门反拽上锁了。”草厅被雪压倒后,林冲“恐怕火盆内有火炭延烧起来”,便“探半身入去摸时,火盆内火种都被雪水浸灭了”,这才“把门拽上,锁了”,到山神庙里去安身。这些细节描写,一方面表现了林冲安分守己、办事谨慎的性格,另一方面也告诉读者,草料场起火的原因并不是因为林冲疏忽,使情节发展合情合理。

③林冲进了山神庙,“入得庙门,再把门掩上。旁边止有一块大石头,掇将过来靠了门。”这个细节描写为下文“用手推门,却被石头靠着了”埋下伏笔,陆虞候等人只好站在庙外边看火边说话,林冲躲在庙内听得一清二楚,知道了事情的真相,完成了性格上的重大转变。看来,这是一个极其重要的细节。

④关于刀枪武器不离身的细节描写。林冲离开天王堂时、到市井买酒时、奔山神庙安身时,都有关于随身携带尖刀、花枪的细节描写,最后,才有“挺着花枪”冲出门去杀死仇人的情节。这个细节描写,既符合林冲禁军教头的身分,表现他细心、谨慎的性格特点,又使故事情节天衣无缝。

⑤关于方向位置的细节描写。关于方向位置,文章交代得很清楚:沧州城东15里有草料场,草料场东三二里有市井,草料场和市井中间有一座山神庙。林冲买酒、到山神庙,都是往东走。发生在同一时间的陆虞候等到草料场来放火陷害林冲是由草料场西面而来,这样双方就不可能在路上相遇了。看似无关紧要的细节,却至关重要,使情节发展入情入理。

2、合作探讨:

文章两次写到了偷听,请找出来并比较它们的不同之处。

①店里:李小二的妻子有意去听,但由于陆谦等人是在谋划害人的亏心事,因而做贼心虚,怕人听到,只能暗中私语,隔墙之耳也就听得不甚清楚了。

②庙里:林冲无意中听到了陆谦等人谋害自己的全部对话。陆谦等人放火成功,根本没想到深夜冷落萧条的山神庙里会有人,更想不到会是林冲;加上他们自以为阴谋得逞,按捺不住内心的狂喜,免不了得意忘形,无所顾忌;林冲又仅隔庙门,因而听得清清楚楚。

3、作用:表现人物性格,推动情节发展。

二、分析景物描写——风雪的作用

1、直接描写

①.刚去草料场,“正是严冬天气,彤云密布,朔风渐起,却早纷纷扬扬卷下一天大雪来。”

②.出门沽酒时,“雪地里踏着碎琼乱玉,迤逦背着北风而行。那雪下得紧。”

③.沽酒返回时,“看那雪,到晚越下得紧了。”

2、用侧面描写

到草料场后,“仰面看那草屋时,四下里崩坏了,又被朔风吹撼,摇振得动。”这些描写,使读者对当时风大雪紧,留下具体印象。正因为风大雪紧,林冲才出去沽酒,才会途中见到山神庙;正因为风雪越下越大,草屋才被大雪压倒,林冲才去山神庙安身;正因为风雪大,为了抵挡风雪,林冲才将大石头堵门;正因为庙门被抵推不开,才有机会让陆谦等人的阴谋暴露,促使林冲性格变化,起到推动情节层层发展的作用,同时渲染了气氛,衬托了人物性格。那密布的彤云,怒号的朔风,飞扬的大雪,破败的草料场,孤寂的破庙,形成一种荒凉、寂寞的冷酷气氛,而草料场那“必必剥剥”地爆响,“刮刮杂杂”地燃烧起来的熊熊烈焰,也点燃了林冲反抗的怒火。正是在这悲壮、凄凉的气氛中,林冲完成了他性格的重大转变,走上了反抗的道路。

3、作用:渲染气氛,推动情节发展,表现人物性格

三、布置作业

1、课外阅读《水浒传》第七~十二回。

2、为林冲写一首诗歌。

第二篇:《林教头风雪山神庙》教案

【高二语文必修五学习】 时间:9月1—3日

【课 题】 林教头风雪山神庙 【教学目的】

1、把握小说情节发展的脉络。

2、准确把握林冲这一人物形象。

3、了解环境描写的特点及作用,赏析课文中对“风雪”的描写。

4、理解林冲性格的转变是怎样随着情节的发展而完成的,学习在矛盾斗争过程中刻画人物的方法。培养学生通过情节、环境、言行来分析人物性格特点的能力。

5、了解封建社会“官逼民反,民不得不反”的事实及其必然性。【教学重点】

1、把握小说情节发展的脉络。

2、准确把握林冲这一人物形象。

3、分析景物描写的作用。

4、分析细节描写的作用。【教学难点】

1、准确把握林冲这一人物形象。

2、分析景物描写的作用。

3、分析细节描写的作用。【课时安排】 3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

人物的性格是由多方面因素造成的,有先天遗传的因素,也有后天促成的因素。其中后天促成的因素和人的生活环境密切相关。今天我们学习的《林教头风雪山神庙》就充分表现了“后天促成因素”的作用。

二、作家、作品简介:

施耐庵,元末明初小说家,生平事迹缺乏可靠记载。关于他的籍贯,说法不一,有人说是钱塘(今浙江杭州)人;有人说是江苏兴化人;也有人说原籍苏州,后迁淮安。元朝至顺年间(1330-1333)考中进士,曾在钱塘为官两年,因不满权贵而弃职,回家闭门书写。卒于明洪武(1368-1398)初,相传他和元末的农民运动有一些联系,或者参加过农民起义队伍,还有人说小说家罗贯中是他的门人,但这些说法都缺乏确凿的依据。

《水浒》是我国文学史上第一部以农民起义为题材的优秀长篇小说,成书于元末明初,它反映的是北宋末年宋江起义的故事。南宋时期,宋江起义的故事便开始在群众中流传。元末明初施耐庵等人在表现水浒故事的话本、杂剧等多种艺术形式创作的基础上,加工编写成了《水浒》。它最早的本子,出现在元末明初。

《水浒》生动地描写了一支以宋江为首的声势浩荡的农民起义军诞生、发展、失败的全部历程;深刻地揭示了“官逼民反”的社会根源以及起义最终演变为悲剧的历史原因;揭露了封建地主阶级的黑暗统治,歌颂了农民阶级的革命性,塑造了一个个为人民所喜爱的有血有肉、个性鲜明的英雄人物。

《水浒》作为“中国四大古典名著”之一,被金圣叹列为才子必读书,享有许多美誉,如“最能代表中国文化的文学书”“农民起义题材经典著作”“构建中华文明阶梯的重要典籍”“展示五千年中华文明独特风采的杰作”等。

三、故事前之故事:

林冲原是东京八十万禁军枪棒教头,受人敬重,生活富裕,有个美满的小家庭。他对封建统治阶级抱有幻想,本无造反之心。然而奸臣高俅的干儿子高衙内蓄意霸占林冲的妻子,虽多次调戏都遭到抗拒但仍不死心,便设计使林冲买了一把宝刀,又传高俅的命令,说高太尉要看那宝刀。于是林冲奉命带着宝刀去见高俅,高俅利用权势指使他的部下陆谦(陆虞侯)、富安等人,诬陷林冲手持利刃入军机重地白虎节堂,图谋行刺,把他送交开封府发落。开封府尹明知林冲冤屈,但迫于高太尉威势仍判定脊杖二十,刺配沧州。高俅又令陆谦买通押差,要在赴沧州的途中的野猪林害死林冲,幸被鲁智深救了。林冲和鲁智深分手后路过柴进的庄院,受到殷勤接待;柴进又写信给沧州官府拖请照顾林冲。林冲到了沧州老营,由于送了银子给差拨、管营、又有柴进的荐书,不仅免了一百杀威棒,还派去看管天王堂。

四、听读课文,整体感知:

1、听读课文,给括号前的字词注音:

赍()发 投奔()迤()逦()玷()污 恁()地 模()样 酒馔()尴()尬()连累()髭()须 提()防 洗漱()消耗()彤()云 仓厫()毡()笠子 拽()上 庇()护 草帚()儿 掇()将 央浼()肐()察 搠()倒 剜()

2、小说的三要素:

3、小说的情节组成:

4、梳理故事情节,理清小说思路: A、概括情节要点:

明确:沧州遇旧交 密谋策划

买刀寻仇家 草场交接 出门沽酒去 破庙借宿 偶听真情话 刺杀仇敌 B、小说思路:

明确:第一部分(1节)林教头沧州遇旧交(开端)

第二部分(2-5节)陆虞候密谋害林冲(发展)第三部分(6-9节)林教头接管草料场(发展)

第四部分(10-12节)风雪夜山神庙复仇(高潮和结局)

5、故事情节的线索:

A、课文正面描写的内容是什么?其中贯穿了一条怎样的线索? 明确:林冲刺配沧州后的遭遇和反抗。

林冲由忍辱负重到奋起反抗的性格转变过程。(主线)

B、林冲的性格转变是怎样完成的?侧面描写的内容是什么线索贯穿起来的? 明确:林冲性格的转变是在反动统治者的逼迫下发生、完成的。

以反动统治者陷害林冲的诡计为线索贯穿起来的。(副线)

五、作业:

见油印资料。

第二、三课时

一、人物形象的把握:

1、小说主要人物形象?

在小说塑造的人物中,体现了作者的创作意图和作品所要表现的主题思想的人物是小说的中心人物,也叫做主人公。

人物形象的核心是人物表现出来的思想性格。分析好小说的人物形象,才能很好地分析小说的主题思想。

2、塑造人物形象的方法?

小说的人物描写的方法主要有:外貌描写、动作描写、语言描写、心理描写、神态描写。对人物的容貌、神情、姿态、服饰等外形进行描写的是肖像(外貌)。对人物的对话、独白及语气声态进行描写的是语言。

从描写的角度看,人物描写的方法还可以分为: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也有的说是直接描写和间接描写。

3、林冲人物形象的把握?

A、学生对林冲人物形象的把握: 善良安分,侠义济困;

逆来顺受,委曲求全,安于现状,没有反抗之心; 刚强、性急; 做事细心。

B、共同研讨林冲人物形象:

①沧州遇旧知这一部分中,林冲与李小二的言谈表现了林冲怎样的思想状况?

善良安分,侠义济困(林冲在东京时曾“看顾”了李小二,在沧州服刑,还“把些银两”给李小二“做本钱”。可见林冲很善良;对于李小二的感激他并不十分在意,而是“恐怕玷污你夫妻两个”,表明林冲不顾自己的危难,一心为别人着想,其厚道克己的品质跃然纸上;他对高俅认识不足,除了他有逆来顺受的特点外,也有心地过于善良的原因。)

逆来顺受,委曲求全,安于现状,没有反抗之心(林冲明知是高俅“生事陷害”,自己才吃了官司,被刺配到沧州,但和李小二说到这件事时,他并不气愤、痛恨,还把高俅称他“高太尉”,甚至认为是自己冒犯了高太尉才受了官司——表现了他善良安分,安于现状,逆来顺受性格)

②林冲无辜受害,被刺配到沧州,远离了京城,高俅一伙,陆谦、富安又追到沧州,在李小二的酒店里密谋陷害林冲。林冲从李小二那里听说了这件事之后是什么态度?表现出林冲怎样的性格特点?

林冲听说陆虞候前来害他,立刻大怒,说“休要撞着我,只叫他骨肉为泥”,并马上“去街上买把解腕尖刀,带在身上,前街后巷一地里去寻。”这说明当迫害逼到眼前时,林冲也具有强烈的反抗意识,这也是他刚强、性急的一个表现。但他的反抗并不坚决,幻想得过且过,因为他“街上寻了三五日,不见消耗”时,“林冲也自心下慢了”。

③陆虞侯等人对林冲的迫害并没有停止,派林冲看守草料场本是这伙人的诡计,目的是想臵林冲于死地,林冲是怎样的态度?表现他怎样的性格特点?

管营派林冲看守草料场,林冲是心有疑虑的,“却不害我,倒与我好差使,正不知何意?”但他还是听从了安排,而且作了长久打算。见到草屋“四下里崩坏了”,就想等“雪晴了,去城中唤个泥水匠来修理”。——大难临头,他却想安稳过冬,复仇的念头更淡漠,委曲求全的思想占了上风。后来买酒途经山神庙时,还祈求“神明庇佑”——命在旦夕,林冲却仍在幻想。以上种种可以看出林冲逆来顺受、随遇而安的特点。

④林冲还有一个特点就是做事细心。小说怎样表现这一点? 林冲去打酒前,“将火炭盖了,取毡笠子戴上,拿了钥匙,出来,把草厅门拽上;出到大门首,把两扇草场门反拽上锁了”,一件件做得很有条理;打酒回来时,发现草厅倒了,“恐怕火盆内有火炭延烧起来,搬开破壁子,探半身入去摸”,这些都可以看出林冲是做事细心的人。

二、主题的把握:

1、林冲由幻想安度刑期到奋起反抗斗争,这个思想性格的转变是通过什么完成的? 草料场火起,林冲在山神庙里听到了陆虞候等人的对话,知道了高俅指使人谋害自己的真相,这时,他才清醒地认识到,高俅一伙留给他的只有一条死路。这残酷的现实促使他觉醒,认清了反动统治者的狰狞面目。幻想彻底破灭了。与其坐以待毙,不如反抗斗争。于是,林冲毅然杀死了仇人,投奔梁山,走上了反抗统治者的道路。

2、林冲性格的发展变化,所走的道路,告诉了我们怎样的信息? 一是了解加害于林冲的封建统治阶级的凶残、卑劣、阴险、狠毒。

二是认识封建社会人民群众奋起反抗的必然性:八十万禁军教头林冲,虽然安分守己,忍辱求全,也被逼得走投无路,愤然而起;至于广大的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的人民群众,他们所遭受的迫害,他们所承受的痛苦就可想而知了。因此,只有奋起反抗进行斗争才是唯一出路。林冲由逆来顺受、委曲求全,走向反抗道路,体现作品中心思想——“官逼民反”。

三、分析环境描写的作用:

1、什么是环境描写?

环境描写是对人物活动的环境描写和事情发生的背景的描写,它包括自然环境描写和社会环境描写。

2、什么是自然环境描?

也叫做景物描写,主要是对人物活动的时间、地点、季节、气候以及花鸟虫鱼等场景的描写。

3、什么是社会环境描写?

主要是对人物活动的具体环境、处所、氛围以及人际关系的描写。

4、环境描写的作用主要有:

A、渲染某种气氛 B、交代人物活动的背景

C、衬托人物形象(心理、性格)D、推动故事情节发展 E、揭示小说的主题

5、找出本文典型的环境描写?分析它们的作用? 环境描写:

A、正是严冬天气,彤云密布,朔风渐起, 却早纷纷扬扬卷下一天大雪来。B、雪地里踏着碎琼乱玉,迤逦背着北风而行。那雪正下得紧。C、看那雪,到晚越下得紧了。(以上属于正面描写)D、仰面看那草屋时,四下里崩坏了,又被朔风吹撼,动摇得很。向了一回火,觉得身上寒冷。E、那两间草厅已被雪压倒了。火盆内火种都被雪水浸灭了。

F、先取下毡笠子,把身上的雪都抖了,把上盖白布衫脱将下来,早有五分湿了,和毡笠放在供桌上。(以上属于侧面描写。通过环境,人物的动作、感觉衬托风雪)作用:

渲染了凄凉、悲壮的气氛;(这里的彤云、朔风、大雪,渲染了林冲走上反抗道路的凄凉、悲壮的气氛。)

衬托了人物沉郁、坚定、勇敢的心情和危机四伏的处境(林冲刚到草料场,“却早纷纷扬扬卷下一天大雪来”,说明矛盾冲突正在酝酿;沽酒时,“那雪正下得紧”,预示气氛趋于紧张;

林冲夜宿山神庙时,那雪“越下得紧了”,烘托出高潮的来临。)

推动情节的发展(林冲到草料场时正是风雪交加,想喝酒驱寒才会“投东”而去,到市井沽酒,也因此得遇山神庙;因为下雪,致使林冲住的草屋塌了,这使林冲想起离这半里路上有个古庙,可以安身;正由于风大雪紧,为了挡风雪,林冲才用大石头靠住门,致使陆虞候三人没能直闯进山神庙来;正因为风大雪紧,陆虞候一伙人放完火,就直奔山神庙来避风雪。)四.分析细节描写的作用

介绍关于细节描写的知识:细节描写是文学作品中对人物的言行举止、心理活动以及对细微事件的情况进行细致具体描写一种描写手法。细致描写是作品刻画人物性格、叙述事件发展不可缺少的重要手段。

臵疑:本文有哪些细节描写?这些细节描写有什么作用?

(1)开头细致描写了陆虞候等人鬼鬼祟祟的言谈举止,暗示他们是在密谋害人的事,而且和林冲有关系。

这些细节描写推动了故事情节的发展,引出了李小二给林冲报信,林冲寻敌复仇的情节。(2)林冲要去沽酒来吃,离开草料场时,“将火炭盖了……把两扇草场门反拽上锁了。”草厅被雪压倒后,林冲“恐怕火盆内有火炭延烧起来”,便“探半身入去摸时,火盆内火种都被雪水浸灭了”,这才“把门拽上,锁了”,到山神庙里去安身。

这些细节描写,一方面表现了林冲安分守己、办事谨慎的性格,另一方面也告诉读者,草料场起火的原因并不是因为林冲疏忽,使情节发展合情合理。

(3)林冲进了山神庙,“入得庙门,再把门掩上。旁边止有一块大石头,掇将过来靠了门。” 这个细节描写为下文“用手推门,却被石头靠着了”埋下伏笔,陆虞候等人只好站在庙外边看火边说话,林冲躲在庙内听得一清二楚,知道了事情的真相,完成了性格上的重大转变。看来,这是一个极其重要的细节。

(4)关于刀枪武器不离身的细节描写。林冲离开天王堂时、到市井买酒时、奔山神庙安身时,都有关于随身携带尖刀、花枪的细节描写,最后,才有“挺着花枪”冲出门去杀死仇人的情节。

这个细节描写,既符合林冲禁军教头的身分,表现他细心、谨慎的性格特点,又使故事情节天衣无缝。

(5)关于方向位臵的细节描写。关于方向位臵,文章交代得很清楚:沧州城东15里有草料场,草料场东三二里有市井,草料场和市井中间有一座山神庙。林冲买酒、到山神庙,都是往东走。发生在同一时间的陆虞候等到草料场来放火陷害林冲是由草料场西面而来,这样双方就不可能在路上相遇了。

看似无关紧要的细节,却至关重要,使情节发展入情入理。

总之,细节描写对表现人物性格,推动情节发展,起着重要作用。

五、作业

继续完成油印资料,课外选读《水浒传》的精彩章节,或阅读全书。

第三篇:林教头风雪山神庙—教案

必修五

第一单元

第一单元的主要教学安排力求做到开阔学生的视野,讲解小说鉴赏的一般方法,提高鉴赏小说的能力。《林教头风雪山神庙》所塑造的林冲形象,让我们认识到封建社会被压迫者走上反抗道路的必然性,揭露了北宋王朝政府的黑暗腐败。《装在套子里的人》成功地塑造了一个因循守旧、害怕变革、憎恶一切新事物的“套中人”的形象,反映了革命来临之前沙皇专制政府所制造的郁闷、阴沉的社会政治风气。《边城》以翠翠的爱情悲剧为线索,淋漓极致地表现了湘西地方的风景美和人性美,表现了一种“优美、健康而又不悖乎人性的人生形式”,表现了作者重构理想世界的信念。

单元重点:

1在梳理情节的基础上,品味小说语言,分析人物形象。2综合运用肖像描写、动作描写、语言描写等塑造人物的方法。

单元难点: 1人物形象分析 2对作品主题的把握

林教头风雪山神庙

教学目标:

1通过阅读林冲的故事,对《水浒》有初步的认识;了解文中主要人物林冲的性格特点以及小说刻画人物形象所运用的描写方法;体会环境描写在小说塑造人物形象、推动情节发展、表现主题方面的作用。(知识与能力)

2阅读小说,与同学交流阅读心得;在理清情节结构的基础上,分析人物性格变化的过程。(过程与方法)

3把握小说官逼民反的主题,培养学生热爱祖国传统文化的思想情感。(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课时安排:两课时

教学过程设计

A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以好汉歌导入

二、明确相关知识

1作者介绍:

著名小说家罗贯中是他的门生。施耐庵根据民间传说与话本戏曲,编著了著名的长篇小说《水浒传》。作品简介:

《水浒》也称《水浒传》、《忠义水浒传》,中国四大古典名著之一,其作者历来说法不一,一般认为是元末明初的施耐庵。

《水浒》是我国文学史上第一部以农民起义为题材的优秀长篇章回体小说,是作者在民间传说、话本、杂剧的基础上创作而成的,它艺术地再现了梁山泊农民起义发生、发展、直至失败的过程,歌颂了以宋江为首的起义英雄的反抗斗争精神,揭露了北宋王朝朝政的黑暗腐败。《水浒》以农民起义的发生、发展过程为主线,通过各个英雄被逼上梁山的不同经历,描写出他们由个人觉醒到走上小规模联合反抗再到发展为声势浩大的农民起义队伍的全过程,表现了“官逼民反”这一封建时代农民起义的必然规律,塑造了农民起义领袖的群体形象,深刻反映出北宋末年的政治状况和社会矛盾。

小说以高俅发迹为故事的开端,意在表明“乱自上作”,高俅是封建统治集团的代表人物。小说还写了大批的贪官污吏和地方恶霸,正是他们狼狈为奸、鱼肉百姓,才迫使善良而正直的人们不得不铤而走险、奋起反抗。小说深刻地挖掘了封建时代农民起义的深层原因。

三、整体感知

理清课文故事情节:各组讨论情节发展过程,教师概括。

第一部分(引子,1段):林教头沧州遇旧知。插叙林、李对话。

作用:交代主要人物、事情起因。点明林冲与高俅的尖锐矛盾,说明林、李关系亲密,埋下李小二感恩图报的伏笔。

第二部分(开端,2~5段):陆虞侯密谋害林冲

陆虞侯密谋策划,李小二疑虑警惕,林教头识破阴谋,怒林冲买刀寻敌。

矛盾的展开:林冲刺配沧州后,高俅派陆谦追踪而来,密谋策划,新的冲突酝酿。没有平铺直叙,而是设置悬念,一开始没有交代来酒店的是什么人,而是通过李小二夫妻的观察,写出来人的鬼鬼祟祟,偷偷摸摸,手段卑鄙阴险。再写林冲根据李小二提供有关来人的身材、相貌、年龄等分析断定是陆谦,使故事情节引人入胜。林冲买刀寻敌,矛盾进一步激化。

第三部分(发展,6~9段):林教头接管草料场 接管草料场—交割—沽酒

本段是陆谦的谋害到林冲杀人报仇的过渡,表面看,紧张形势缓和下来,实际上,事态正按照陆谦的预谋发展。表面上的平静掩盖着一场生死搏斗,预示着矛盾即将进入高潮,味后文埋下伏笔。

第四部分(高潮结局,10~12段):风雪夜山神庙报仇 破庙借宿—偶听真情—报仇雪恨

林冲性格变化的特点,与前文照应,让陆谦等人通过对话把阴谋的主使者、内容、执行经过,不打自招作了全盘交代,促使林冲性格发生根本转变。

(设计意图:人物性格的特点,主要是通过情节的发展来展现的,分析情节的主要目的,就是为分析人物形象做准备。)

四、合作探究

1分析林冲的性格:林冲是《水浒》里一个有代表性的人物,由一个安于现状的小官吏最后被逼上梁山的典型。他的思想性格有哪些特点?(1)安于现状,逆来顺受

林冲被刺配沧州完全是高俅一手陷害所致,但林冲却说:“我因恶了高太尉……”并自认作“罪囚”怕“玷辱”了李小二夫妻,对“罪囚”的前程,他说“未知久后如何。”这时的林冲对高俅竟毫不痛恨,连口称他“太尉”,对高俅的狠毒认识不足,委曲求全,并且对未来充满幻想。到了草料场,见草屋已“四下里崩坏了”,就想“待雪晴了,去城中唤个泥水匠来修理”,可看出林冲逆来顺受,随遇而安的特点。

(2)心地善良,侠义济困

林冲在东京时曾“看顾”了李小二,在沧州服刑,还“把些银两”给李小二“做本钱。可见林冲很善良。他对高俅认识不足,除了有他逆来顺受的特点外,也有心底过于善良的原因。

(3)刚强、正直、性急

一个方面是李小二的话,另一个方面是最后杀人的时:他取出刀来搁在陆虞侯的脸上,喝道:“泼贼!我自来和你无甚么冤仇,你如何这等害我!正是“杀人可恕,情理难容”!”这句话是说,你陆虞侯想杀我,杀人的行为我是可以宽恕的,但情理上我是无论如何都不能宽容你的。

(4)做事细心

林冲去打酒前的一系列细节描写展现出来的做事细心的特点。

2作者塑造的林冲这一人物形象是一成不变的吗?如果不是,作者在文中是怎样塑造这一人物形象的?

(1)课文开头一段“闲话”对表现林冲的思想变化有什么用?

开头一段有两个内容,一是插叙了当初在东京时的情况,二是林冲、李小二相遇后的一段对话。插叙的内容表明了林冲的正义感和侠义精神;而对话则表明了林冲逆来顺受,忍辱负重的特点。

(2)林冲从李小二那里听说了几人密谋害他的事情之后是什么态度?表现出林冲什么样的性格?

结合具体内容分析说明,当迫害到眼前时,林冲也有了强烈的反抗意识。但是在街上找了几天没有找到后,就失去了应有的警惕性,刚刚点燃起来的复仇怒火就又熄灭了。说明林冲反抗得不坚决,得过且过,委曲求全。

(3)派林冲看守草料场是敌人的诡计,想置林冲于死地,林冲是什么态度?表现了他什么样的性格? 管营派林冲看守草料场时,林冲是心有疑虑的,他曾对李小二说:“却不害我…”但是他还是听从了安排,并且做了长久打算。当他看到草料场的小屋坏了的时候,还想着修缮一下。大难已经临头了,他却想安稳过冬。这说明林冲的心中,复仇的念头更淡漠了,委曲求全的思想又占了上风。后来,买酒途径山神庙时,还祈求“神明庇佑”。生命已经危在旦夕,林冲却仍在幻想,这充分说明了它随遇而安的思想。

(4)林冲由幻想安度刑期到奋起反抗斗争,这个思想性格的转变是怎样完成的?

草料场起火时,林冲在山神庙听到了陆虞侯等人的对话,知道了高俅一伙留给他的只有死路。残酷的现实促使他觉醒,认清了反动统治者的真面目。幻想彻底破灭,从而反抗斗争增,走上梁山。

林冲的性格就是在情节变化中,随着矛盾的冲突不断加剧而发展变化的。在矛盾冲突中展现出来。

3林冲性格的发展变化,所走的道路,对于我们认识当时的社会有什么意义?

林冲性格的变化,关键在于一个“逼”字,“官逼民反”、“逼上梁山”。从林冲的遭遇中可以看出封建统治阶级的凶残、卑劣、阴险以及狠毒。林冲则表现出了他的安分守己,忍辱求全,以及最后被逼得走投无路,愤然而起。林冲由逆来顺受、委曲求全,到走向反抗。体现出作品的中心思想——官逼民反。

五、课堂小结 再次总结官逼民反的主题,林冲被逼上梁山具有典型意义。

六、B第二课时

一、合作探究 布置作业

(一)分析细节描写的作用

细节描写是文学作品中对人物的言行举止、心理活动以及对细微事件的情况进行细致具体描写的一种描写手法。细节描写是作品刻画人物性格、叙述事件发展不可缺少的重要手段。

本文有哪些细节描写?这些细节描写有什么作用?

(1)开头细致地描写了陆虞侯等人鬼鬼祟祟的言谈举止,暗示他们是在密谋害人,而且和林冲有关。这些细节推动了故事情节的发展,引出了李小二给林冲报信、林冲复仇寻敌的情节。

(2)林冲要去沽酒…接下来的这一段细节描写,说明了林冲安分守己,做事谨慎的性格,另一方面也告诉读者,草料场起火的原因并不是因为林冲疏忽,使情节发展合情合理。(3)林冲进了山神庙,“入得庙门,再把门掩上。旁边有一大块石头,弄过来靠上去”这个细节为下文“用手推门,却被石头靠住了”埋下伏笔,陆虞侯等人只好站在庙外边看火边说话,林冲躲在庙内听得一清二楚,知道了这个事情的真相,完成了性格上的重大转变,这是一个极其重要的细节。(4)关于刀枪武器不离身的细节描写。既符合林冲禁军教头的身份,也表现出了他细心、谨慎的性格特点,又使故事情节天衣无缝。

(5)关于方向位置的细节描写。林冲买酒、到山神庙,都是往东走;陆虞侯等人到草料场防火陷害林冲是由草料场西面而来,这样双方就不可能在路上遇到。看似无关紧要的细节,却至关重要,使情节发展合情合理。

(二)、分析景物描写的一般作用

环境是人物活动的舞台,包括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小说的环境描写跟人物形象的塑造与表现主旨有及其重要的关系。阅读中始终把环境、情节和人物联系起来,才能把握住小说的真谛。

1课文题目是“林教头风雪山神庙”,“风雪”是故事发生的主要自然环境,文章也着力在“风雪”上做景物描写。课文具体是怎么样描写的?(1)直接描写风雪

① 林冲初到草料场时,写风雪初起。

② 林冲去市井沽酒时,写雪势正大。“雪地里踏着碎乱琼玉,迤逦背着北风而行。那雪正下得紧。”

③ 沽酒返回时,又进一步突出雪势之大。“看那雪,到晚越发下得紧了。” 这两处的两个“紧”字,就把一场越下越大的雪,描写得非常生动形象了。(2)侧面衬托风雪

① 通过环境描写衬托风雪,屋子被压坏了,凸显出雪大风猛。② 通过人的动作、感觉衬托风雪。林冲的感觉,还有林冲的动作标明风雪之大。

第四篇:林教头风雪山神庙教案

林教头风雪山神庙

教学目标

(1)理解林冲性格的转变是怎样随着情节的发展而完成的,学习在矛盾斗争过程中刻画人物的方法。

(2)了解封建社会“官逼民反,民不得不反”的事实及其必然性。

(3)分析景物描写的作用。

教学重点:指导学生分析林冲思想性格的发展变化和景物描写的作用。

教学难点:林冲思想性格的发展变化的过程。

课时安排:3课时

第二课时

课时目标:分析人物形象,探讨主题

(课前放《好汉歌》)

导入

刚才我们听了《好汉歌》。听《好汉歌》,胸中自会涌起一股冲天的豪气,甚至让我们这些文弱书生也恨不能捋起衣袖、拔拳惩恶。在我们的印象中,梁山好汉就应该大碗喝酒,大块吃肉,“路见不平一声吼,该出手时就出手”,手刃仇敌,铲除贪官,替天行道。可是,《水浒》中却有这样一位英雄,该出手时出不了手,举起了拳头又放手。他是谁呢?他就是80万禁军教头林冲。这节课,我们继续来学习《林教头风雪山神庙》。

回顾上节内容

上节课,我们介绍了与课文相关的情节,并根据情节发展把本文分成了四部分:沧州遇旧、买刀寻敌、到草料场、雪夜报仇。

这一节我们将借助情节来分析人物形象,探讨小说的主题。

解读

(一)沧州遇旧

到了沧州,林冲见到了故人李小二,小二对林冲热情吗?

热情。具体表现:治酒款待,并嘱咐“但有衣服,便拿来家里浆洗缝补”。原因:林冲对李小二有恩。

作用:从侧面表现了林冲的慷慨好义。

故人相见,自然提起了往事。这时怨气冲天的林冲,又是如何叙述自己遭遇的呢?

“我因恶了高太尉,生事陷害,受了一场官司,刺配到这里。如今叫我管天王堂,未知久后如何。”

“我是罪囚,恐怕玷辱你夫妻两个。”

1.设身处地想想,如果你是林冲,会怎么称呼高俅?如果换作李逵、鲁智深又会怎样称呼?林冲称“高太尉”,为什么?

(李逵会说“高俅那厮”“高俅老贼”,鲁智深会说“腌臜泼才”“直娘贼”。林冲却称高俅为太尉。这种彬彬有礼的背后是一种油煎般的苦痛,然而他认了,他要挣扎地活下去。他还盼望刑满释放、重获生路的那一天。他真的没有去想、也不愿去想高俅的赶尽杀绝!他就这样逆来顺受、忍辱偷生)

2.他自认“罪囚”,他真的认为自己有罪吗?无罪何以认罪?

(怕给自己、给别人招惹是非,足见他的厚道、克己。)

(设计意图:林冲是个精细之人,然而他在言语之中不经意地流露了他的世界图景。通过引导学生品味这些只言片语,一方面认识林冲,一方面养成品读小说的习惯。)

(二)买刀寻敌

不管林冲用怎样平静的口气叙述此事,不管林冲用怎样平和的心态对待此事,他都告诉了李小二一个事实:他与高俅有仇。于是小二才会关注远道而来的陆谦一伙,于是才会有李小二夫妇偷听的精彩片段。播放电视剧中的这个片段,并请学生讨论、交流:

1.对于这一情节,电视剧和小说的叙述上有什么差异?

电视剧中李小二偷听被发现,受到恐吓后,不敢对林冲直言,而只是婉言暗示。

小说中小二看出破绽,并明确告知林冲。林冲买刀寻敌。

2.你觉得哪种叙述更好?好在哪里?

电视剧设置悬念,使故事跌宕起伏、引人入胜;小说中这样的叙述更有利于揭示人物性格。

具体分析:告知后,林冲有什么反应?

林冲听了大惊道:“这三十岁的正是陆虞候!那泼贱贼敢来这里害我!休要撞着我,只教他骨肉为泥!”

林冲大怒,离了李小二家,先去街上买把解腕尖刀带在身上,前街后巷一地里去寻。……街上寻了三五日,不见消耗,林冲也自心下慢了。

“只教他骨肉为泥”“买一把解腕尖刀到街上寻陆虞候”,说明他燃起的反抗怒火,“街上寻了三五日,不见消耗,林冲也自心下慢了” 也就是说,林冲好不容易燃起的反抗怒火,又慢慢熄灭,幻想得过且过,委曲求全。

(设计意图:有效利用影视资源,辅助文本解读。让学生在比较中激发兴趣,从而更好地领悟作者匠心。)

(三)到草料场

风雪之中,林冲以一种怎样的心态来到草料场? 8~9小节中有一些关于林冲的耐人寻味的语言和动作,你能找到吗?

“这屋如何过得一冬?待雪晴了,去城中唤了泥水匠来修理。”

“神明庇祐!改日来烧纸钱。”

在这样的话语中,我们能感受到什么?

(大难临头,林冲却想安稳过冬,却想山神庇祐自己可以在此安稳度日。安分守己、随遇而安)

“将火炭盖了,取毡笠子戴上,拿了钥匙,出来,把草厅门拽上;出到大门首,把两扇草场门反拽上锁了;带了钥匙,信步投东……”:

其实,这样的的动作第10段也有

“恐怕火盆内有火炭延烧起来,搬开破壁子,探半身入去摸时,火盆内火种都被雪水浸灭了。”“依旧把门拽上,锁了,望那庙里来。”

从这些细微的动作中,我们又能感受到什么呢?

(“盖”,怕着火;在旷无人烟的地方,“拽上”门,这还不够,又上锁;先前已盖了的火炭,因草屋塌了,还要用手去“摸”,探探有没有火星;一间崩塌的草屋,离开时,还要“拽上”“锁了”。林冲真是太谨慎、太小心了。)

小说为何刻意表现林冲的谨慎小心?

(小说想告诉我们,林冲是多么忍辱负重、克制内敛。他只想安心做一个囚徒——一个模范的囚徒。这与下文的血刃仇敌形成强烈的反差,以渲染主题。)

(设计意图:所谓“细微处见精神”。通过发现、探究,既认识到精彩的细节描写是明清小说走向鼎盛的一个重要元素,又感受到无论是小说的创作还是小说的解读,都要在细微处下工夫。)

(四)雪夜报仇

请问:林冲做模范囚徒的愿望实现了吗?(没有。)

那到底发生了什么事情让他想做模范囚徒而不得呢?(火烧草料场)

陆谦等人为何要火烧草料场?(欲置林冲于死地。“便逃得性命时,烧了大军草料场也得个死罪。”)

就是这样一位苟且容忍,心存幻想,牙断往肚里吞、血流往嘴里咽的林冲,却为朗朗乾坤所不容。他的安分守己,却换来对手的得寸进尺;他的忍辱负重,却得到仇人的赶尽杀绝。火烧草料场,这一招再歹毒不过。当藏身山神庙中的林冲闻知真相后,终于无法忍受了。可以说,烧草料场这把大火,终于引燃了林冲胸中复仇的怒火。他终于改变了立场,抛弃了幻想,在风雪之夜开始了复仇行动。这是最惊心动魄的一个片段。请一位学生读第12段。

先一块来看看林冲走出山神庙时的动作描写。林冲“轻轻把石头掇开,挺着花枪,左手拽开庙门”,这掇、挺、拽,动作蝉联而下,他不打草惊蛇,而是出其不意,从而使林冲细心谨慎的性格特征传神纸上。

再看看他击杀仇人的动作。动作干练利落,大有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其英武之态,活现眼前。特别是林冲把陆谦“劈胸只一提,丢翻在雪地上,把枪搠在地里,用脚踏住胸脯,身边取出那口刀来,便去陆谦脸上搁着”。狭路相逢,分外眼红,林冲的这一系列动作,是由内心烈火勃发出的剧烈的外在动作,是恨不及死的报仇行动,干脆、利落、果决、痛快,使林冲的性格在连贯性的动作中焕发出绚丽的光彩。

用心体察,可以发现,林冲不愧为林冲,杀人也有讲究。林冲先杀谁,后杀谁?先后顺序是精心设置还是漫不经心的?

(先搠倒差拨和富安,再杀陆谦。先收拾次要角色,再对付主要敌人。差拨是杀害林冲的阴谋的直接献计与执行者,富安是陆谦的伴当,是个走卒,他们都听命于陆谦。陆谦不仅是主谋,还是背叛朋友的无耻之徒。)

杀人的武器有讲究吗?

(前二人用花枪利索地结果了,而杀陆谦则用那口解腕尖刀。为什么?用尖刀,距离短,更“把尖刀向心窝里只一剜”——解恨,痛快。尖刀本为复仇准备,此时不用,更待何时?)

我一直在想:陆谦这种人,一刀下去宰了算了,还与他讲什么道理。请问:林冲在杀陆谦前为何还要说“杀人可恕,情理难容”那番话?

(这八个字,淋漓尽致地表现了这受尽奸贼迫害的英雄,举刀杀人行动的理直气壮,正义凛然。杀人本不可恕,但你陆谦“情理难容”,杀你,也不过是替天行道。论情,你我自幼相交,情同手足,自不当背弃我;论理,我遵纪守法,规矩做人,你也不当助纣为虐。这句话,不但是说给陆谦听的,也是说给全社会听的。)(设计意图:“手刃”的顺序与武器,本似无趣,细加品析,也另有滋味;“手刃”的宣言,很耐人寻味,自当认真品读。)

人物形象

通过对以上的语言描写、动作描写和细节描写的分析,林冲的形象已经清晰地出现在我们面前,下面我们一块来总结一下:

80万禁军教头武艺高强

帮助他人,处处为他人着想心地善良

能忍则忍,一忍再忍忍辱负重

到沧州想做好囚犯随遇而安

手刃仇敌,投奔梁山疾恶如仇侠肝义胆

主题思想

林冲是如何走上反抗的道路的?(请用一个字或一个词语来概括。)

逼高太尉逼他,高衙内逼他,好友陆谦逼他,管营、差拨也逼他。逼,犹如一张巨大的网,使林冲无处藏身。草料场被烧毁,又杀了陆谦等人,在封建统治者看来,林冲犯下了弥天大罪,罪不容诛;到了这个地步,林冲的一切退路都被彻底堵死,只剩下“逼上梁山”这一条光明大路了。

金圣叹 说:“不读《水浒》,不知天下之奇。”

“奇”在何处?奇就奇在一个“逼”字,逼良为娼,逼民为盗。官逼民反,民不得不反,这是《林教头风雪山神庙》的主题,也是《水浒》的主题。

结束语

《水浒》中有一个常常能让我感动的镜头:大雪纷飞的荒野,林冲望着熊熊燃烧的大火,他知道,他拼命想挣扎到回去和他美丽的妻子团聚的那一天没有了,已经被这把大火吞噬了。林冲扔掉了空空的酒葫芦,眼含热泪,迎着呼啸的北风一个人孤独的前行,雪地里一串逶迤的脚印渐渐延伸到远方……

我想一定不止我一人被感动。面对远去的林冲,你想对他说些什么?(学生自由发言)

最后,请允许我以一首写给这位悲剧英雄的小诗来结束这节课。

漫天风雪,无尽悲伤,一壶浊酒,十分惆怅。

正义已死,问苍天,路在何方?

熊熊烈火,长天茫茫,壮士心,英雄泪,空飞扬!

一把刀,一杆枪,把江湖走尽,不再彷徨!

第五篇:《林教头风雪山神庙》(教案)

林教头风雪山神庙

施耐庵

[学习目标]

1.分析林冲被逼上梁山的心理发展过程。

2.了解环境描写的作用。

[学习重难点]

1.理解主人公林冲思想发展转变的过程。

2.了解景物描写的作用。

[教学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1.《好汉歌》音频(同学跟唱,调动情绪/孕育正直忠诚的人生态度)。

2.观看水浒传电视剧第七集《风雪山神庙》视频(帮助熟悉文本,引入情境,建议自习

课处理)

二、《水浒》成书背景

南宋时期,宋江起义的故事,便开始在群众中流传。宋元时,女真、蒙古贵族先后南侵,广大人民处于阶级和民族双重压迫之下。他们把自己的生活经验和美好理想,寄寓于“劫富济贫”、“扶危济困”的起义英雄形象中。于是关于水浒的故事,便越流传越丰富。元末明初施耐庵等人在表现水浒故事的话本、杂剧等多种艺术形式创作的基础上,加工编写成了《水浒传》。

三、文学常识

施耐庵,元末明初时期的小说家,生平事迹缺乏可靠记载。其作品《水浒》是我国文学史上第一部以农民起义为题材的优秀长篇章回体小说。

四、本课故事背景

林冲原是东京80万禁军教头,他的上司高俅的干儿子高衙内看上了他的妻子。他们设计

使林冲买了一把宝刀,又传高俅的命令,说高太尉要看那宝刀。于是林冲奉命带着宝刀去见高俅,没想到竟被他们诬陷为“行刺”的刺客,无辜地被刺配沧州。在路上,陆虞侯买通押送公人董超、薛霸,多次要杀害林冲,被鲁智深在野猪林救下。林冲刺配沧州后被派去管理天王堂。

不久陆虞侯又贿买沧州的管营、差拨,调林冲去草料场,想借机烧死林冲,林冲被逼无

路可走,终于走上了杀人报仇的道路,这便是节选部分的情节。后来林冲辗转到柴进家,躲避官府的追捕。由于官兵追杀很紧,柴进就把他介绍到梁山泊王伦那里去。从此以后林冲才加入到农民起义的队伍中去。

五、词语释义

赍发 jī迤逦 yǐlǐ玷辱diànrǔ酒馔 zhuàn胳察 chá彤云 tóng不省得xǐng央浼 mâi

仓廒cāng áo拽上锁zhuài搠倒 shuò

恶了高太尉wù

六、速读全文,了解情节。

1.划分故事情节的每一阶段。

2.试给每一段取一小标题。

3.理清全文的线索。

七、文章情节结构。

同学们都知道,中国的传统小说历来有跌宕起伏的情节线索贯穿其中,悬念迭出,引人入胜。那么我们就先来了解小说的情节。课前已安排大家预习了课文,请大家速读课文,根据地点变化理清情节,给每一部分拟一个4~6字的小标题。

第一部分(1)沧州遇故人开端

第二部分(2-5)陆虞候密谋害林冲发展

第三部分(6-9)林教头接管草料场发展

第四部分(10-12)风雪夜山神庙复仇高潮和结局

课文虽为节选,但情节独立完整,可谓一波三折,张弛有度。

八、理清课文线索。

本文情节发展属双线并进型,清理线索可采取“由显及隐法”,先理出正面详写的一条线索,再探讨侧面略写的另一条线索。

主线是林冲刺配沧州后的遭遇和反抗,线索是主人公由忍辱负重到奋起反抗的性格

转变过程.副线是由反动统治者陷害林冲的诡计为线索贯穿起来的。双线是矛盾斗争关系,副

线推动主线发展,鲜明地表现了作品的主题——官逼民反。

两条线索通过茶酒店、点视厅、草料场、山神庙等几个场景,由连接到交织,最后

汇合到一起。

九、研读赏析。

同学们,让我们一起学习这篇课文吧。

1.第一部分:沧州遇旧

课文开头一段“闲话”对表现林冲的思想变化有什么作用?

一是插叙——扶危济困、侠肝义胆、心地善良、有正义感,反映对黑暗现实的不满

二是对话——安分守己、忍辱负重、听天由命、逆来顺受、委曲求全、不思反抗的软弱性格

重点分析:

(1)“我因恶了高太尉„„”

对自己遭受高俅陷害的冤情虽含有怨气,但更多流露出的却是一种无可奈何的情绪。可见林冲此时还有忍辱负重、听天由命的软弱一面。他心中还抱有刑满释放、重获生路的愿望。

(2)“我是罪囚,恐怕玷辱你夫妻两个” 它表明扶危济困的英雄林冲,身在危难之中,依然心地善良,一心为别人着想的高贵品质。

2.第二部分:买刀寻敌

林冲无辜受害,被刺配到沧州,远离了京城,高俅一伙,陆谦、富安又追到沧州,在李小二的酒店里密谋陷害林冲。林冲从李小二那里听说了这件事之后是什么态度?表现出

林冲的什么性格?识破仇人阴谋,激起复仇的怒火,说明当迫害到眼前时,林冲也具有强烈的反抗意识。复仇怒火慢慢熄灭,说明反抗并不坚决,幻想得过且过,委曲求全。

3.第三部分:到草料场

但是,陆虞候等人对林冲的迫害并没有停止,派林冲看守草料场本是这伙人的诡计,想置林冲于死地,林冲是什么态度?表现他的什么性格?

(1)却不害我,倒与我好差使,正不知何意?——心有疑虑,但他还是听从了安排。

(2)这屋如何过得一冬?待雪晴了,去城中唤个泥水匠来修理。——大祸已经临头

了,他却想安稳过冬。

(3)神明庇佑——生命已危在旦夕,林冲却仍旧在幻想,这充分说明他还有随遇而

安的思想。

4.第四部分:雪夜报仇

林冲由幻想安度刑期到奋起反抗斗争,这个思想性格的转变是怎样完成的?

草料场火起,林冲在山神庙里听到了陆虞候等人的对话,知道了高俅指使人谋害自

己的真相,这时,他才清醒地认识到,高俅一伙留给他的只有一条死路。这残酷的现

实促使他觉醒,认清了反动统治者的狰狞面目。幻想彻底破灭了。与其坐以待毙,不

如反抗斗争。于是,林冲毅然杀死了仇人,投奔梁山,走上了反抗统治者的道路。

十、情节复述,配有连环画

沧州遇旧交密谋害林冲好言劝教头草场交接出门沽酒刺杀仇敌

十一、探究人物性格发展

(一)问题1:有人说,林冲的性格是“由逆来顺受、委曲求全走向反抗道路”的,课文哪些情节体现出他性格的发展变化?

沧州遇旧(善良安分委曲求全)

买刀寻仇(正直刚烈)

接管草场(随遇而安忍辱求生)

雪夜寻仇(奋起反抗)

(二)问题2:回首看看林冲走过的路,从东岳庙到梁山泊,是什么原因使这样一个逆来顺受的人走上了杀人反抗的路?你可以用一个字概括吗?

明确:

“逼”。高俅一步一步逼,逼到野猪林,逼到草料场的火海。林冲则能忍则忍,忍过了东岳庙,忍过了野猪林,退缩到了山神庙里。等他知道再忍便是葬身火海时,他如梦方醒,面对“逼”,“忍”不是办法,唯有“反”才能生存。

善良安分

委曲求全

随遇而安

(三)问题3:林冲性格的发展变化,所走的道路,对于我们认识当时的社会有什么意义?

体会林冲这一文学形象的深刻意义:林冲当时在东京是保卫京城的80万禁军教头,有身份,有地位,尚且被逼起来反抗自己的阶级。那么在同样黑暗、腐败的封建社会里,那些被压在最底层的百姓是怎么个活法?那么,走投无路,揭竿而起的人又何止林冲一个?所以我们说,林冲是封建社会官逼民反的最典型的例子。

这一文学形象有两方面的意义,一是了解当时社会的黑暗、腐败;二是认识封建社会人民群众奋起反抗统治者的必然性。

官逼民反

十二、品味鉴赏环境描写

(一)筛选信息

特定的社会环境使安分善良的林冲变成了起义英雄。小说的自然环境如何呢?题目中有没有点明环境的词?(有,风雪)

请同学们快速浏览,指出描写风雪的句子主要集中在哪些段落?

(7-10段)

请大家同桌合作筛选出所有描写风雪的语句?(学生合作进行)

明确:主要是从两方面描写:

(1)直接描写风雪。直接描写风雪有三处:林冲初到草料场时,写风雪初起。“正是严冬天气,彤云密布,朔风渐起,却早纷纷扬扬卷下一天大雪来。”林冲去市井沽酒时,写雪势正大。“雪地里踏着碎琼乱玉,迤逦背着北风而行。那雪正下得紧。”离开酒店回草料场时,进一步写雪势之大。“看那雪,到晚越下得紧了。”

(2)用侧面描写衬托风雪。一是通过环境描写衬托风雪。例如写草屋,“又被朔风吹撼,摇振得动”,林冲沽酒回来,“那两间草屋已被雪压倒了”。写的是草屋,给人的印象却是风很猛,雪很大。二是通过人的动作、感觉衬托风雪。例如写林冲在草屋内“向了一回火,觉得身上寒冷”,到山神庙里,“先取下毡笠子,把身上的雪抖了”,上盖白布衫也“早有五分湿了”。,(二)探究环境描写的作用

1.《林教头风雪山神庙》中的风雪描写的确具有“神韵”,它体现了我国古代小说中景物描写的艺术特色,亦如我国传统的写意画,寥寥数笔,仿佛是信手点染,却意境深远,景中有情。

本文中风雪描写的作用:

(1)烘托了林冲杀敌报仇,走上反抗道路的悲壮气氛。

(2)情节的发展与风雪密不可分。

2.师生共同探究环境描写的作用

(1)推动情节发展:

因为风雪大,林冲住的地方又特别的简陋,所以他出去买酒来取暖,才没有被草料场压死,因为风雪大压倒了房子,所以林冲才到山神庙,因为风雪大,林冲在山神庙才用大石头靠住门,才使得陆虞侯他们进不来,进而林冲偷听到他们的谈话,才激怒林冲杀人,才有上梁山的结果。在推动情节方面基本这样,风雪为情节发展提供了合理的条件,又推动了情节的发展。

(2)渲染气氛:渲染了一种紧张的气氛。

随着情节达到高潮,这时风雪也随之而起,朔风卷着鹅毛般的大雪,低垂的浓云压在头顶,天地茫茫一片,雪越下越大,雪借风势,风助雪威,天地昏暗,在这样的氛围下,林冲走向了反抗的道路,的确渲染了一种紧张的气氛.(3)烘托人物形象:在推动情节,渲染气氛的同时,作者笔下的风雪似乎一直伴随着林冲由惶惑走向反抗,完成性格上质的变化。

3.总结风雪对情节发展的推动作用。

风雪

身 寒 沽 酒途 中 见 庙

压 倒草厅

投 宿庙中

大 石 倚门

隔 门 偷 听

十三、探讨细节描写的作用:

1.文章中两次偷听的细节描写的作用:

小二店中,有意偷听而不得;山神庙无意偷听而句句真。前者密谋害人处处谨慎,后者认为目的达到无所顾忌。

2.对草料场的细节描写的作用

既表现了林冲安分守己、办事谨慎的性格,也点明了草料场起火的原因并非因林冲

疏忽,使情节发展合情合理。

3.对山神庙的细节描写

为下文林冲躲在庙内把陆虞候等人的毒计听得一清二楚、知道事情的真相埋下伏

笔。完成了性格上的重大转变。

4.对刀枪武器不离身的细节描写。

随身携带刀枪的细节描写,既符合林冲禁军教头身分,表现他细心、谨慎的性格特

点,又使故事情节天衣无缝。

十四、课堂小结

本节课主要学习了林冲性格由安于现状、委曲求全到丢掉幻想、毅然杀死仇敌,走上反抗道路的变化过程。这表明了北宋王朝的黑暗腐败和受压迫者反抗的必然性。

最后让我们以一首小诗结束本课:

漫天风雪,无尽悲伤,一壶浊酒,十分惆怅。

正义已死,问苍天,路在何方?

熊熊烈火,长天茫茫,壮士心,英雄泪,空飞扬!

一把刀,一杆枪,把江湖走尽,不再彷徨!

十五、作业

写一篇文学评论,参考题目:

①林冲思想性格变化浅谈。

②“逼上梁山”——读《林教头风雪山神庙》有感。③小议《林教头风雪山神庙》中的景物描写。

下载林教头风雪山神庙教案word格式文档
下载林教头风雪山神庙教案.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林教头风雪山神庙教案

    《林教头风雪山神庙》教案设计 一、学习目标: 知识与能力目标: 1.通过本文的学习,让学生了解施耐庵生平以及《水浒传》这部小说的相关知识; 过程与方法目标: 1.通过文本分析,使学......

    林教头风雪山神庙教案

    《林教头风雪山神庙》教案 学习目标: 1、通过提供素材,交代与文本密切相关的章回, 2、鉴赏伏笔,领会其重要作用。 3、理解林冲的思想性格转变过程,归纳本文的主题。 课时安排:两课......

    《林教头风雪山神庙》教案

    教 案 课题:《林教头风雪山神庙》 授课教师:凌 涛 单 位:尉氏三中北校区 《林教头风雪山神庙》教案 教学目标: 1.简要概括情节要点,理清情节发展脉络 2.分析林冲的人物形象及社......

    林教头风雪山神庙 教案(大全)

    林教头风雪山神庙 【教学目标】 1.了解环境描写的特点及作用,赏析课文中“风雪”的描写。 2.理解林冲性格的转变是怎样随着情节的发展而完成的,学习在矛盾斗争过程中刻画人物。......

    林教头风雪山神庙教案

    林教头风雪山神庙》导学案 编写人:夏正平教学目标: 1.理解林冲性格的转变是怎样随着情节的发展而完成的,学习在矛盾冲突中刻画人物的方法。培养学生通过情节、环境、言行、细......

    林教头风雪山神庙教案

    《林教头风雪山神庙》 【教学目标】 能够概括小说的情节 了解主人公林冲的性格变化 体会环境描写和动作描写的作用 【教学难点】: 林冲性格的转变。 一、激趣导入 放《好汉歌......

    林教头风雪山神庙教案

    《林教头风雪山神庙》教案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了解作品《水浒传》 2.了解林冲思想性格的发展历程 3.赏析表现人物性格的手法 二、过程与方法 1.阅读:《水浒传》......

    《林教头风雪山神庙》教案

    《林教头风雪山神庙》教案 张家口市第二中学 王鹏 教学目标1.在理清情节结构的基础上,分析人物性格变化的过程。2.体会环境描写在小说塑造人物形象,推动情节发展,表现主题方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