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林教头风雪山神庙教案
《林教头风雪山神庙》教案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了解作品《水浒传》
2.了解林冲思想性格的发展历程 3.赏析表现人物性格的手法
二、过程与方法 1.阅读:《水浒传》相关章节
2.赏析:通过人物语言、动作、细节把握人物性格,并初步形成表现能力 3.教法:涵泳 探究 点拨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林冲性格发展是统治阶级(层)腐朽、没落的结果 2.“和谐社会”“民生社会”的经典价值
教学重点、难点
1.重点:认识林冲性格的
2.难点:认识林冲性格质变的社会意义
教学用具 Powerpoint课件
教学课时 三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引入:梁山好汉,一百单八将,他们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独特的一段英雄传奇故事。鲁智深是因为拳打了镇关西,杨志是因为失了生辰纲!那么林冲又是因为什么呢?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有关林冲这一段,《林教头风雪山神庙》(板书)。首先,我们了解一下相关知识。
二、作品及作者介绍
小说:小说在萌芽之初是相当不受重视的,那些文人雅士都吟诗作词,视小说者为末流。《汉书·艺文志诸子略》中说:“小说家者流,盖出于稗官。街谈巷语,道听途说者之造也。是以君子弗为也。”可见小说当时的地位。即使是这样,它还是以自己顽强的生命力不断的生长完善着。六朝的志怪小说,唐代的传奇,宋代的话本、拟话本,元明的讲史都是它发展演变的历程,而到了明清的时候,古典小说达到了最高峰。以前多为文言短篇小说,明清时候,长篇得到长足的发展。中国的古典长篇小说都为章回体,每个故事前的回目都大致交代出本回的主要内容。
作者:关于作者说法众多,有的说是罗贯中,有的说是施耐安,有的说是施本罗编,还有的说是施作罗续。其中明末清初的金圣叹就持最后那个说法,所以他才腰斩水浒。但现在大多数人认为还是施作的。对于施我们现有的资料很少。施耐庵,元末明初人(约1296 ─1370),钱塘(杭州)人,曾中元朝进士,在钱塘做过两年官,因与当道不合,弃官闲居在苏北故乡。其余时间一直以教书为业,著名小说家罗贯中,即为他的门生。
作品:《水浒传》和《红楼梦》《三国演义》《西游记》并称为四大名著,代表了中国古典小说的最高成就。《水浒传》又名《水浒传》《忠义水浒传》,成书于元末明初。它是一部描写北宋末年农民起义的著名的长篇古典小说。这部章回小说是在《宣和遗事》、民间故事及话本的基础上,经过施耐庵的整理加工,进行再创作而完成的。北宋末年,封建统治者昏庸无道,加之连年自然灾害,外族入侵,结果弄得民不聊生,《水许》第十六回写的:“赤日炎炎似火烧,野田禾稻半枯焦。农夫心内如汤煮,公子王孙把扇摇!”
于是大大小小的农民起义接连地爆发。《水浒》生动地描写了一支以宋江为首的声势浩 1 大的农民起义军诞生、发展、失败的全部历程;深刻地揭示了“官逼民反”的社会根源以及起义终于演为悲剧的历史原因;揭露了封建地主阶级的黑暗统治,歌颂了农民阶级的革命斗争,塑造了一个个为人民喜爱的有血有肉个性鲜明的英雄人物。《水浒》是我国文学史上第一部以农民起义为题材的优秀长篇小说。
《水浒传》最早为一百回体,后来出现一百二十回本。明末清初金圣叹腰斩《水浒》,删掉七十一回以后的内容,添上了“惊噩梦”的结局,成为七十回本。七十回本《水浒》结构安排紧凑,人物性格鲜明,突出了其艺术价值。
三、前情介绍
《水浒》里总共塑造了梁山好汉一百零八将,105个男人和3个女人,108人的故事各有各精彩,108人的性格也各有不同,但是我认为这108人的绝大多数都有一个共同点,就是——血性。这让我想起了一首歌。
教师播放电视剧《水浒传》主题曲《好汉歌》
“大河向东流哇,天上的星星参北斗哇,说走咱就走你有我有全都有哇,路见不平一声吼哇,该出手时就出手哇,风风火火闯九州哇!嘿呀依儿呀唉嘿唉嘿依儿呀„„”
在我们的印象中,梁山好汉就应该大碗喝酒,大块吃肉。当遇到不平之事时就会挺身而出,手刃仇敌,铲除贪官,替天行道!《好汉歌》中最经典的歌词就是这么一句——“路见不平一声吼,该出手时就出手”。那么是否所有的梁山好汉都是该出手时就出手呢?
提问:八十万禁军教头林冲是否是一个“该出手时就出手”的人呢?
板书:林冲——该出手时就出手?
教师明确:要了解林冲是否是一个该出手时就出手的人,我们先要对林冲的一生进行一次回顾。关于林冲的故事,主要集中在《水浒》7—12回。
板书:
第七回 花和尚倒拔垂杨柳,豹子头误入白虎堂
第八回 林教头刺配沧州道,鲁智深大闹野猪林
第九回 柴进门招天下客,林冲棒打洪教头
第十回 林教头风雪山神庙,陆虞侯火烧草料场
第十一回 朱贵水亭施号箭,林冲雪夜上梁山
第十二回 梁山泊林冲落草,汴京城杨志卖刀 前情简介:
林冲是《水浒》中的重要人物之一。他原是东京八十万禁军教头,受人敬重,生活富裕,有个美满的小家庭。他本无造反之心,对封建统治阶级抱有幻想。然而奸臣高俅(高太尉)的干儿子高衙内蓄意霸占林冲的妻子,虽多次调戏都遭到抗拒,但高衙内仍不死心,于是高俅利用权势指使他的狗腿子陆谦(陆虞候)、富安等人设下毒计,诬陷林冲手执利刃故入军机重地白虎节堂,图谋行刺,把他送交开封府发落。开封府尹明知林冲冤屈,但迫于高太尉威势仍判定脊杖二十刺配沧州。高俅又令陆谦买通押差,要在赴沧州途中的野猪林害死林冲,幸被鲁智深救了。林冲和鲁智深分手后路过柴进庄院,受到殷勤接待;柴进又写信给沧州官府托请照顾林冲。林冲到了沧州牢营,由于送了银子给差拨、管营,又有柴进荐书,不仅免了一百杀威棒,还被派去看管天王堂。课文节选的内容由此开始。
四、请同学们按照序幕、开端、发展、高潮(结局)来梳理课文情节,用简洁的语言概括,并且初步分析林冲人物性格的发展变化。
(一)林教头沧州遇旧知(1-1)
序幕
(二)陆虞侯密谋害林冲(2-5)
开端
(三)林教头接管草料场(6-9)
发展
(四)林教头杀敌山神庙(10-12)高潮结局
(一)序幕——林教头沧州遇旧知
序幕主要介绍了两方面的内容:
1、插叙了当初在东京时的情况;
2、林冲、李小二相遇后的一段对话。
插叙林冲当初帮助救济李小二,表现了林冲的善良正义和侠义精神。在林冲和李小二的对话中,林冲明知是高俅“生事陷害”,自己才吃了官司,被刺配到沧州,但和李小二说到这件事时,他并不气愤、痛恨,还把高俅称作“高太尉”(鲁智深骂郑关西——腌泼才、直娘贼、破落户。鲁智深骂高衙内——那撮鸟),甚至认为是自己(恶了)冒犯了高太尉才受了官司,又看到林冲安分守己,忍辱负重,随遇而安的软弱性格。——善良安分
(二)开端——陆虞侯密谋害林冲
林冲听到李小二的报信,并确知从东京来的尴尬人就是陆虞候时,马上意识到“那泼贱 贼”是要“来这里害我”,他识破了仇人的阴谋,激起了复仇的怒火,气愤地说:“休要撞着我,只叫他骨肉为泥!”说罢,便怒冲冲地“先去街上买把解腕尖刀,带在身上,前街后巷一地里 去寻”,次日,“带了刀,又去沧州城里城外,小街夹巷,团团寻了一日”。这说明,当迫害 逼到眼前时,林冲也具有了强烈的反抗意识,性格刚烈。但是,“街上寻了三五日,不见消耗”时,“林冲也自心下慢了”,对仇人有所怀疑,却失去了应有的警惕性,刚刚点燃起来的复仇怒火又慢慢熄灭了。这说明林冲的反抗并不坚决,幻想得过且过,委曲求全。
(三)发展——林教头接管草料场
管营派林冲看守草料场,林冲是心有疑虑的,他曾对李小二说:“却不害我,倒与我好差使,正不知何意?”但他还是听从了安排,而且作了长久打算。当他看到草料场里自己将要栖身的小屋四下里崩坏了时,便想:“这屋如何过得一冬?待雪晴了,去城中唤个泥水匠来修理。”大难已经临头了,他却想安稳过冬。这说明林冲的心中,复仇的念头更淡漠了,委曲求全的思想又占了上风。后来,买酒途经山神庙时,还祈求“神明庇佑”。生命已危在旦夕,林冲却仍在幻想,这充分说明他还有随遇而安的思想。
(四)高潮结局——林教头杀敌山神庙
草料场火起,林冲在山神庙里听到了陆虞候等人的对话,知道了高俅指使人谋害自己的 真相,这时,他才清醒地认识到,即使忍辱求全也不可能有活路,高俅一伙留给他的只有一条死路。他的幻想彻底破灭了。与其坐以待毙,不如反抗斗争。于是,林冲终于迸发出彻底的反抗精神,毅然杀死仇敌,走上了与黑暗政治决裂的道路,成为宋江起义军中著名的首领之一。
从林冲上梁山的经过来看,同学们能否用一个字来概括?(逼)林冲一直在遭受逼迫,所以人们说林冲是“逼上梁山”的,这个“逼”字可谓十分的贴切。总结起来,让林冲上梁山的有“四逼”。
一逼——相国寺里辱娇妻
二逼——白虎堂上设奸计
三逼——野猪林中谋性命
四逼——火烧草场断后路
林冲上梁山的过程,就是林冲的思想、性格发展变化过程,一开始的林冲并不是一个“该出手时就出手”的好汉,他由逆来顺受、委曲求全,走向毅然绝决的反抗道路,体现作品中心思想,也是《水浒传》的主题之一——“官逼民反”,林冲就是体现这个主题的典型例子。从林冲的个人遭遇,我们可以看到那个社会的政治状况,像林冲这样的中层官吏尚且无法维持安定生活,不能保障生命安全,那么,处于社会底层的民众的生活不是更痛苦、悲惨吗?为了活下去,民众才不得不起来进行反抗斗争,林冲被逼上梁山的社会含义就是“官逼民反”。课文使我们了解到当时社会的黑暗、腐败,认识到封建社会人民群众奋起反抗统治者的必然 3 性,这就是课文主题的意义所在。——主题拓展:“和谐社会”“民生社会”
五、分析细节描写的作用
1、本文有哪些细节描写?这些细节描写有什么作用?
(1)开头细致描写了陆虞候等人鬼鬼祟祟的言谈举止,暗示他们是在密谋害人的事,而且和林冲有关系。这些细节描写推动了故事情节的发展,引出了李小二给林冲报信,林冲寻敌复仇的情节。
(2)林冲要去沽酒来吃,离开草料场时,“将火炭盖了……把两扇草场门反拽上锁了。”草厅被雪压倒后,林冲“恐怕火盆内有火炭延烧起来”,便“探半身入去摸时,火盆内火种都被雪水浸灭了”,这才“把门拽上,锁了”,到山神庙里去安身。这些细节描写,一方面表现了林冲安分守己、谨慎小心的性格,另一方面也告诉读者,草料场起火的原因并不是因为林冲疏忽,使情节发展合情合理。
“这屋如何过得一冬?待雪晴了,去城中唤个泥水匠来修理。”这些细节也说明他是准备安心地在草料场度过他的流放生活的,这就表现了他随遇而安的一面。
如第五段写林冲听到店小二报告的消息后,立刻大怒,去街上买了把解腕尖刀。这一细节既表现了林冲刚烈的性格,也为下文写刀剜陆谦心做好了铺垫。
(3)林冲进了山神庙,“入得庙门,再把门掩上。旁边止有一块大石头,掇将过来靠了门。”这个细节描写为下文“用手推门,却被石头靠着了”埋下伏笔,陆虞候等人只好站在庙外边看火边说话,林冲躲在庙内听得一清二楚,知道了事情的真相,完成了性格上的重大转变。看来,这是一个极其重要的细节。
(4)关于刀枪武器不离身的细节描写。林冲离开天王堂时、到市井买酒时、奔山神庙安身时,都有关于随身携带尖刀、花枪的细节描写,最后,才有“挺着花枪”冲出门去杀死仇人的情节。这个细节描写,既符合林冲禁军教头的身分,表现他细心、谨慎的性格特点,又使故事情节天衣无缝。
(5)有的细节描写则使故事情节前呼后应,使作品布局更加严谨。——比如第七段开头对林冲离开天王堂时的描写:“取了包裹,带了尖刀,拿了条花枪”,看起来好像漫不经心,但这里所写到的事物,在后文都有着落:包裹——放在床上(第八段);尖刀——剜了陆谦的心(第十二段),同时也照应了第五段的“买把解腕尖刀”;花枪——挑了酒葫芦(第八段,第十段),挑了差拨和富安(第十二段)。
(6)(7)有的细节描写同时兼有以上两方面作用。——如第五段写林冲听到店小二报告的消息后,立刻大怒,去街上买了把解腕尖刀。这一细节既表现了林冲刚烈的性格,也为下文写刀剜陆谦心做好了铺垫。
总之,细节描写对表现人物性格,推动情节发展,起着重要作用。中国古代小说有其自身的特点,重故事,重描写,与西方小说和现代某些中国小说重心理刻画不同。学习课文时,4 要注意这个特点,从情节的发展、细节的描写中,揣摩人物的心理,了解人物的思想感情。
六、课文题目是“林教头风雪山神庙”,“风雪”是故事发生的主要自然环境。请找出有关“风雪”景物描写的文句,说说作者怎样描写大风雪的,并说说它们的作用? ——文章中直接描写风雪的语句有几处?
明确:三处
①林冲初到草料场时,写风雪初起——“正是严冬天气,彤云密布,朔风渐起,却早纷纷扬扬卷下一天大雪来。”“纷纷扬扬”,写雪花之大;“卷”,写朔风之烈;“一天”,写范围之广。
②林冲去市井沽酒时,写雪势正大——“雪地里踏着碎琼乱玉,选题背着北风而行。那雪正下得紧。”
③沽酒返回时,又进一步突出雪势之大——“看那雪,到晚越下得紧了。”
这三处描写中,有一个最有表现力的词,是哪一个? ——明确:“紧”,一个“紧”字,使境界全出,十分简洁地写出了雪越下越大的情景,并且还有另外一个非常重要的作用,什么作用呢? ——侧面描写风雪的文字有哪些? ①通过环境描写衬托风雪。
林冲看住处草屋时,只见:“四下里崩坏了,又被朔风吹撼,摇振得动。”林冲沽酒回到草料场,“那两问草厅已被雪压倒了。”写的是草屋,给人的印象却是风很猛,雪很大。
②通过人的动作、感觉衬托风雪。
如写林冲在草屋内“向了一回火,觉得身上寒冷”,是用人物感觉暗写风雪。写林冲则神庙里,“先取下毡签子,把身上的雪抖了”,上盖白布衫也“早有五分湿了”。因为风雪大,天气冷,所以吃酒时,林冲“把被扯来盖了半截身”。总之,作者在描写人物的动作、感觉时,时时不忘风雪二字。
这里的景物描写,虽然都非常简洁,但其作用却非常丰富,就像鲁迅《祝福》里面对雪的描写。请大家归纳一下,这些景物描写有哪些具体作用?
明确:
(1)渲染气氛,烘托人物:这里的彤云、朔风、大雪,渲染了一种凄冷、悲凉的气氛,很好地烘托了人物沉郁的心情和危机四伏的处境。当林冲在风雪中大踏步走上反抗道路时,风雪衬托了一个孤独、悲壮、坚定、勇敢的英雄形象。
(举例:“去年今日此门中,人面桃花相映红。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那个美人究竟长得如何,作者并未告诉我们,但借助于娇艳鲜嫩的桃花,烘托出了一个美丽的女子形象。)
(2)暗示情节,推动发展:
1、作品通过对风雪的描写,暗示了将要发生的故事情节的趋向。
比如,管营差遣林冲去接管草料场,这对不知管营阴谋的林冲来说是一件比较好的事情,因为这个差事既比较自由清闲,又能有一些额外收入。可是,当他取路投草料场来的时候,迎接他的却是纷纷扬扬的一天大雪,这就暗示着他将面临着一场严峻的考验。
再如,作品在写雪的时候,两次用了一个“紧”字:“那雪正下得紧”“看那雪,到晚越下得紧了”。这两个紧字,不仅突出了风大雪猛的环境特点,而且暗示出林冲的处境越来越危险,形势越来越严峻,而林冲又全然不知,这就使得读者不能不随着雪下得紧而感到紧张,替人物捏着一把汗。
作者笔下的风雪一直伴随着林冲由惶惑走向反抗,完成性格上质的变化,而我们也好像和林冲一块儿置身于风狂雪紧冰冷的天地之中,为他着急,为他担忧,为他庆贺。鲁迅先生在《花边文学•大雪纷飞》中曾说:“《水浒传》里的一句‘那雪正下得紧’,就是接近现代的 5 大众语的说法,比‘大雪纷飞’多两个字,但那‘神韵’却好得远了。”
2、作品对风雪的描写,具有推动情节发展的重要作用,是不可缺少的。
正是因为风大雪紧,天气寒冷,林冲才要出去买酒;如果林冲不去买酒,草厅倒塌就可能被压伤压死;如果他不出去买酒,就不会看到山神庙,在草屋倒塌后也不会想到去山神庙过夜。
正是因为风大雪紧,草厅才被压塌,林冲无处存身,只好到山神庙过夜;如果草厅不倒塌,林冲就可能被烧死;如果他不到山神庙过夜,就不会听到陆谦等的谈话,也就不会杀敌报仇,投奔梁山。
正是因为风大雪紧,林冲到了山神庙后,才用石头挡住庙门;如果他不挡住庙门,陆谦等人就会直接进入庙中,他也就不会从他们口中得知事情的真相。
由此可见,作品的景物描写确实是非常精彩而传神的。
小结:《水浒》中有一个常常能让我感动的镜头:大雪纷飞的荒野,林冲望着熊熊燃烧的大火,他知道,他拚命想挣扎到回去和他美丽的妻子团聚的那一天没有了,已经被这把大火吞噬了。林冲扔掉了空空的酒葫芦,眼中含着热泪迎着呼啸的北风一个人孤独的前行,雪地里一串逶迤的脚印渐渐延伸到远方„„
让我们一起来欣赏两首诗歌吧,也算是对这篇文章,对这个悲剧的英雄人物作一小结:
(一)漫天风雪,无尽悲伤,一壶浊酒,十分惆怅。正义已死,问苍天,路在何方? 熊熊烈火,长天茫茫,壮士心,英雄泪,空飞扬!一把刀,一杆枪,把江湖走尽,不再彷徨!
(二)也曾做狗,凄凄惶惶; 壮志雄心都付与校马场。忍千古奇冤,只为那名利红颜 怎知我魂断肠? 巾帼聚首,英雄一堂!从此后,我去也 换一方天地,轰轰烈烈干一场,好男儿,就应该志四方
组织学生观看北京大学周先慎教授的《从林冲看<水浒传>的人物描写》视频。
第二篇:《林教头风雪山神庙》教案
【高二语文必修五学习】 时间:9月1—3日
【课 题】 林教头风雪山神庙 【教学目的】
1、把握小说情节发展的脉络。
2、准确把握林冲这一人物形象。
3、了解环境描写的特点及作用,赏析课文中对“风雪”的描写。
4、理解林冲性格的转变是怎样随着情节的发展而完成的,学习在矛盾斗争过程中刻画人物的方法。培养学生通过情节、环境、言行来分析人物性格特点的能力。
5、了解封建社会“官逼民反,民不得不反”的事实及其必然性。【教学重点】
1、把握小说情节发展的脉络。
2、准确把握林冲这一人物形象。
3、分析景物描写的作用。
4、分析细节描写的作用。【教学难点】
1、准确把握林冲这一人物形象。
2、分析景物描写的作用。
3、分析细节描写的作用。【课时安排】 3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
人物的性格是由多方面因素造成的,有先天遗传的因素,也有后天促成的因素。其中后天促成的因素和人的生活环境密切相关。今天我们学习的《林教头风雪山神庙》就充分表现了“后天促成因素”的作用。
二、作家、作品简介:
施耐庵,元末明初小说家,生平事迹缺乏可靠记载。关于他的籍贯,说法不一,有人说是钱塘(今浙江杭州)人;有人说是江苏兴化人;也有人说原籍苏州,后迁淮安。元朝至顺年间(1330-1333)考中进士,曾在钱塘为官两年,因不满权贵而弃职,回家闭门书写。卒于明洪武(1368-1398)初,相传他和元末的农民运动有一些联系,或者参加过农民起义队伍,还有人说小说家罗贯中是他的门人,但这些说法都缺乏确凿的依据。
《水浒》是我国文学史上第一部以农民起义为题材的优秀长篇小说,成书于元末明初,它反映的是北宋末年宋江起义的故事。南宋时期,宋江起义的故事便开始在群众中流传。元末明初施耐庵等人在表现水浒故事的话本、杂剧等多种艺术形式创作的基础上,加工编写成了《水浒》。它最早的本子,出现在元末明初。
《水浒》生动地描写了一支以宋江为首的声势浩荡的农民起义军诞生、发展、失败的全部历程;深刻地揭示了“官逼民反”的社会根源以及起义最终演变为悲剧的历史原因;揭露了封建地主阶级的黑暗统治,歌颂了农民阶级的革命性,塑造了一个个为人民所喜爱的有血有肉、个性鲜明的英雄人物。
《水浒》作为“中国四大古典名著”之一,被金圣叹列为才子必读书,享有许多美誉,如“最能代表中国文化的文学书”“农民起义题材经典著作”“构建中华文明阶梯的重要典籍”“展示五千年中华文明独特风采的杰作”等。
三、故事前之故事:
林冲原是东京八十万禁军枪棒教头,受人敬重,生活富裕,有个美满的小家庭。他对封建统治阶级抱有幻想,本无造反之心。然而奸臣高俅的干儿子高衙内蓄意霸占林冲的妻子,虽多次调戏都遭到抗拒但仍不死心,便设计使林冲买了一把宝刀,又传高俅的命令,说高太尉要看那宝刀。于是林冲奉命带着宝刀去见高俅,高俅利用权势指使他的部下陆谦(陆虞侯)、富安等人,诬陷林冲手持利刃入军机重地白虎节堂,图谋行刺,把他送交开封府发落。开封府尹明知林冲冤屈,但迫于高太尉威势仍判定脊杖二十,刺配沧州。高俅又令陆谦买通押差,要在赴沧州的途中的野猪林害死林冲,幸被鲁智深救了。林冲和鲁智深分手后路过柴进的庄院,受到殷勤接待;柴进又写信给沧州官府拖请照顾林冲。林冲到了沧州老营,由于送了银子给差拨、管营、又有柴进的荐书,不仅免了一百杀威棒,还派去看管天王堂。
四、听读课文,整体感知:
1、听读课文,给括号前的字词注音:
赍()发 投奔()迤()逦()玷()污 恁()地 模()样 酒馔()尴()尬()连累()髭()须 提()防 洗漱()消耗()彤()云 仓厫()毡()笠子 拽()上 庇()护 草帚()儿 掇()将 央浼()肐()察 搠()倒 剜()
2、小说的三要素:
3、小说的情节组成:
4、梳理故事情节,理清小说思路: A、概括情节要点:
明确:沧州遇旧交 密谋策划
买刀寻仇家 草场交接 出门沽酒去 破庙借宿 偶听真情话 刺杀仇敌 B、小说思路:
明确:第一部分(1节)林教头沧州遇旧交(开端)
第二部分(2-5节)陆虞候密谋害林冲(发展)第三部分(6-9节)林教头接管草料场(发展)
第四部分(10-12节)风雪夜山神庙复仇(高潮和结局)
5、故事情节的线索:
A、课文正面描写的内容是什么?其中贯穿了一条怎样的线索? 明确:林冲刺配沧州后的遭遇和反抗。
林冲由忍辱负重到奋起反抗的性格转变过程。(主线)
B、林冲的性格转变是怎样完成的?侧面描写的内容是什么线索贯穿起来的? 明确:林冲性格的转变是在反动统治者的逼迫下发生、完成的。
以反动统治者陷害林冲的诡计为线索贯穿起来的。(副线)
五、作业:
见油印资料。
第二、三课时
一、人物形象的把握:
1、小说主要人物形象?
在小说塑造的人物中,体现了作者的创作意图和作品所要表现的主题思想的人物是小说的中心人物,也叫做主人公。
人物形象的核心是人物表现出来的思想性格。分析好小说的人物形象,才能很好地分析小说的主题思想。
2、塑造人物形象的方法?
小说的人物描写的方法主要有:外貌描写、动作描写、语言描写、心理描写、神态描写。对人物的容貌、神情、姿态、服饰等外形进行描写的是肖像(外貌)。对人物的对话、独白及语气声态进行描写的是语言。
从描写的角度看,人物描写的方法还可以分为: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也有的说是直接描写和间接描写。
3、林冲人物形象的把握?
A、学生对林冲人物形象的把握: 善良安分,侠义济困;
逆来顺受,委曲求全,安于现状,没有反抗之心; 刚强、性急; 做事细心。
B、共同研讨林冲人物形象:
①沧州遇旧知这一部分中,林冲与李小二的言谈表现了林冲怎样的思想状况?
善良安分,侠义济困(林冲在东京时曾“看顾”了李小二,在沧州服刑,还“把些银两”给李小二“做本钱”。可见林冲很善良;对于李小二的感激他并不十分在意,而是“恐怕玷污你夫妻两个”,表明林冲不顾自己的危难,一心为别人着想,其厚道克己的品质跃然纸上;他对高俅认识不足,除了他有逆来顺受的特点外,也有心地过于善良的原因。)
逆来顺受,委曲求全,安于现状,没有反抗之心(林冲明知是高俅“生事陷害”,自己才吃了官司,被刺配到沧州,但和李小二说到这件事时,他并不气愤、痛恨,还把高俅称他“高太尉”,甚至认为是自己冒犯了高太尉才受了官司——表现了他善良安分,安于现状,逆来顺受性格)
②林冲无辜受害,被刺配到沧州,远离了京城,高俅一伙,陆谦、富安又追到沧州,在李小二的酒店里密谋陷害林冲。林冲从李小二那里听说了这件事之后是什么态度?表现出林冲怎样的性格特点?
林冲听说陆虞候前来害他,立刻大怒,说“休要撞着我,只叫他骨肉为泥”,并马上“去街上买把解腕尖刀,带在身上,前街后巷一地里去寻。”这说明当迫害逼到眼前时,林冲也具有强烈的反抗意识,这也是他刚强、性急的一个表现。但他的反抗并不坚决,幻想得过且过,因为他“街上寻了三五日,不见消耗”时,“林冲也自心下慢了”。
③陆虞侯等人对林冲的迫害并没有停止,派林冲看守草料场本是这伙人的诡计,目的是想臵林冲于死地,林冲是怎样的态度?表现他怎样的性格特点?
管营派林冲看守草料场,林冲是心有疑虑的,“却不害我,倒与我好差使,正不知何意?”但他还是听从了安排,而且作了长久打算。见到草屋“四下里崩坏了”,就想等“雪晴了,去城中唤个泥水匠来修理”。——大难临头,他却想安稳过冬,复仇的念头更淡漠,委曲求全的思想占了上风。后来买酒途经山神庙时,还祈求“神明庇佑”——命在旦夕,林冲却仍在幻想。以上种种可以看出林冲逆来顺受、随遇而安的特点。
④林冲还有一个特点就是做事细心。小说怎样表现这一点? 林冲去打酒前,“将火炭盖了,取毡笠子戴上,拿了钥匙,出来,把草厅门拽上;出到大门首,把两扇草场门反拽上锁了”,一件件做得很有条理;打酒回来时,发现草厅倒了,“恐怕火盆内有火炭延烧起来,搬开破壁子,探半身入去摸”,这些都可以看出林冲是做事细心的人。
二、主题的把握:
1、林冲由幻想安度刑期到奋起反抗斗争,这个思想性格的转变是通过什么完成的? 草料场火起,林冲在山神庙里听到了陆虞候等人的对话,知道了高俅指使人谋害自己的真相,这时,他才清醒地认识到,高俅一伙留给他的只有一条死路。这残酷的现实促使他觉醒,认清了反动统治者的狰狞面目。幻想彻底破灭了。与其坐以待毙,不如反抗斗争。于是,林冲毅然杀死了仇人,投奔梁山,走上了反抗统治者的道路。
2、林冲性格的发展变化,所走的道路,告诉了我们怎样的信息? 一是了解加害于林冲的封建统治阶级的凶残、卑劣、阴险、狠毒。
二是认识封建社会人民群众奋起反抗的必然性:八十万禁军教头林冲,虽然安分守己,忍辱求全,也被逼得走投无路,愤然而起;至于广大的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的人民群众,他们所遭受的迫害,他们所承受的痛苦就可想而知了。因此,只有奋起反抗进行斗争才是唯一出路。林冲由逆来顺受、委曲求全,走向反抗道路,体现作品中心思想——“官逼民反”。
三、分析环境描写的作用:
1、什么是环境描写?
环境描写是对人物活动的环境描写和事情发生的背景的描写,它包括自然环境描写和社会环境描写。
2、什么是自然环境描?
也叫做景物描写,主要是对人物活动的时间、地点、季节、气候以及花鸟虫鱼等场景的描写。
3、什么是社会环境描写?
主要是对人物活动的具体环境、处所、氛围以及人际关系的描写。
4、环境描写的作用主要有:
A、渲染某种气氛 B、交代人物活动的背景
C、衬托人物形象(心理、性格)D、推动故事情节发展 E、揭示小说的主题
5、找出本文典型的环境描写?分析它们的作用? 环境描写:
A、正是严冬天气,彤云密布,朔风渐起, 却早纷纷扬扬卷下一天大雪来。B、雪地里踏着碎琼乱玉,迤逦背着北风而行。那雪正下得紧。C、看那雪,到晚越下得紧了。(以上属于正面描写)D、仰面看那草屋时,四下里崩坏了,又被朔风吹撼,动摇得很。向了一回火,觉得身上寒冷。E、那两间草厅已被雪压倒了。火盆内火种都被雪水浸灭了。
F、先取下毡笠子,把身上的雪都抖了,把上盖白布衫脱将下来,早有五分湿了,和毡笠放在供桌上。(以上属于侧面描写。通过环境,人物的动作、感觉衬托风雪)作用:
渲染了凄凉、悲壮的气氛;(这里的彤云、朔风、大雪,渲染了林冲走上反抗道路的凄凉、悲壮的气氛。)
衬托了人物沉郁、坚定、勇敢的心情和危机四伏的处境(林冲刚到草料场,“却早纷纷扬扬卷下一天大雪来”,说明矛盾冲突正在酝酿;沽酒时,“那雪正下得紧”,预示气氛趋于紧张;
林冲夜宿山神庙时,那雪“越下得紧了”,烘托出高潮的来临。)
推动情节的发展(林冲到草料场时正是风雪交加,想喝酒驱寒才会“投东”而去,到市井沽酒,也因此得遇山神庙;因为下雪,致使林冲住的草屋塌了,这使林冲想起离这半里路上有个古庙,可以安身;正由于风大雪紧,为了挡风雪,林冲才用大石头靠住门,致使陆虞候三人没能直闯进山神庙来;正因为风大雪紧,陆虞候一伙人放完火,就直奔山神庙来避风雪。)四.分析细节描写的作用
介绍关于细节描写的知识:细节描写是文学作品中对人物的言行举止、心理活动以及对细微事件的情况进行细致具体描写一种描写手法。细致描写是作品刻画人物性格、叙述事件发展不可缺少的重要手段。
臵疑:本文有哪些细节描写?这些细节描写有什么作用?
(1)开头细致描写了陆虞候等人鬼鬼祟祟的言谈举止,暗示他们是在密谋害人的事,而且和林冲有关系。
这些细节描写推动了故事情节的发展,引出了李小二给林冲报信,林冲寻敌复仇的情节。(2)林冲要去沽酒来吃,离开草料场时,“将火炭盖了……把两扇草场门反拽上锁了。”草厅被雪压倒后,林冲“恐怕火盆内有火炭延烧起来”,便“探半身入去摸时,火盆内火种都被雪水浸灭了”,这才“把门拽上,锁了”,到山神庙里去安身。
这些细节描写,一方面表现了林冲安分守己、办事谨慎的性格,另一方面也告诉读者,草料场起火的原因并不是因为林冲疏忽,使情节发展合情合理。
(3)林冲进了山神庙,“入得庙门,再把门掩上。旁边止有一块大石头,掇将过来靠了门。” 这个细节描写为下文“用手推门,却被石头靠着了”埋下伏笔,陆虞候等人只好站在庙外边看火边说话,林冲躲在庙内听得一清二楚,知道了事情的真相,完成了性格上的重大转变。看来,这是一个极其重要的细节。
(4)关于刀枪武器不离身的细节描写。林冲离开天王堂时、到市井买酒时、奔山神庙安身时,都有关于随身携带尖刀、花枪的细节描写,最后,才有“挺着花枪”冲出门去杀死仇人的情节。
这个细节描写,既符合林冲禁军教头的身分,表现他细心、谨慎的性格特点,又使故事情节天衣无缝。
(5)关于方向位臵的细节描写。关于方向位臵,文章交代得很清楚:沧州城东15里有草料场,草料场东三二里有市井,草料场和市井中间有一座山神庙。林冲买酒、到山神庙,都是往东走。发生在同一时间的陆虞候等到草料场来放火陷害林冲是由草料场西面而来,这样双方就不可能在路上相遇了。
看似无关紧要的细节,却至关重要,使情节发展入情入理。
总之,细节描写对表现人物性格,推动情节发展,起着重要作用。
五、作业
继续完成油印资料,课外选读《水浒传》的精彩章节,或阅读全书。
第三篇:林教头风雪山神庙—教案
必修五
第一单元
第一单元的主要教学安排力求做到开阔学生的视野,讲解小说鉴赏的一般方法,提高鉴赏小说的能力。《林教头风雪山神庙》所塑造的林冲形象,让我们认识到封建社会被压迫者走上反抗道路的必然性,揭露了北宋王朝政府的黑暗腐败。《装在套子里的人》成功地塑造了一个因循守旧、害怕变革、憎恶一切新事物的“套中人”的形象,反映了革命来临之前沙皇专制政府所制造的郁闷、阴沉的社会政治风气。《边城》以翠翠的爱情悲剧为线索,淋漓极致地表现了湘西地方的风景美和人性美,表现了一种“优美、健康而又不悖乎人性的人生形式”,表现了作者重构理想世界的信念。
单元重点:
1在梳理情节的基础上,品味小说语言,分析人物形象。2综合运用肖像描写、动作描写、语言描写等塑造人物的方法。
单元难点: 1人物形象分析 2对作品主题的把握
林教头风雪山神庙
教学目标:
1通过阅读林冲的故事,对《水浒》有初步的认识;了解文中主要人物林冲的性格特点以及小说刻画人物形象所运用的描写方法;体会环境描写在小说塑造人物形象、推动情节发展、表现主题方面的作用。(知识与能力)
2阅读小说,与同学交流阅读心得;在理清情节结构的基础上,分析人物性格变化的过程。(过程与方法)
3把握小说官逼民反的主题,培养学生热爱祖国传统文化的思想情感。(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课时安排:两课时
教学过程设计
A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以好汉歌导入
二、明确相关知识
1作者介绍:
著名小说家罗贯中是他的门生。施耐庵根据民间传说与话本戏曲,编著了著名的长篇小说《水浒传》。作品简介:
《水浒》也称《水浒传》、《忠义水浒传》,中国四大古典名著之一,其作者历来说法不一,一般认为是元末明初的施耐庵。
《水浒》是我国文学史上第一部以农民起义为题材的优秀长篇章回体小说,是作者在民间传说、话本、杂剧的基础上创作而成的,它艺术地再现了梁山泊农民起义发生、发展、直至失败的过程,歌颂了以宋江为首的起义英雄的反抗斗争精神,揭露了北宋王朝朝政的黑暗腐败。《水浒》以农民起义的发生、发展过程为主线,通过各个英雄被逼上梁山的不同经历,描写出他们由个人觉醒到走上小规模联合反抗再到发展为声势浩大的农民起义队伍的全过程,表现了“官逼民反”这一封建时代农民起义的必然规律,塑造了农民起义领袖的群体形象,深刻反映出北宋末年的政治状况和社会矛盾。
小说以高俅发迹为故事的开端,意在表明“乱自上作”,高俅是封建统治集团的代表人物。小说还写了大批的贪官污吏和地方恶霸,正是他们狼狈为奸、鱼肉百姓,才迫使善良而正直的人们不得不铤而走险、奋起反抗。小说深刻地挖掘了封建时代农民起义的深层原因。
三、整体感知
理清课文故事情节:各组讨论情节发展过程,教师概括。
第一部分(引子,1段):林教头沧州遇旧知。插叙林、李对话。
作用:交代主要人物、事情起因。点明林冲与高俅的尖锐矛盾,说明林、李关系亲密,埋下李小二感恩图报的伏笔。
第二部分(开端,2~5段):陆虞侯密谋害林冲
陆虞侯密谋策划,李小二疑虑警惕,林教头识破阴谋,怒林冲买刀寻敌。
矛盾的展开:林冲刺配沧州后,高俅派陆谦追踪而来,密谋策划,新的冲突酝酿。没有平铺直叙,而是设置悬念,一开始没有交代来酒店的是什么人,而是通过李小二夫妻的观察,写出来人的鬼鬼祟祟,偷偷摸摸,手段卑鄙阴险。再写林冲根据李小二提供有关来人的身材、相貌、年龄等分析断定是陆谦,使故事情节引人入胜。林冲买刀寻敌,矛盾进一步激化。
第三部分(发展,6~9段):林教头接管草料场 接管草料场—交割—沽酒
本段是陆谦的谋害到林冲杀人报仇的过渡,表面看,紧张形势缓和下来,实际上,事态正按照陆谦的预谋发展。表面上的平静掩盖着一场生死搏斗,预示着矛盾即将进入高潮,味后文埋下伏笔。
第四部分(高潮结局,10~12段):风雪夜山神庙报仇 破庙借宿—偶听真情—报仇雪恨
林冲性格变化的特点,与前文照应,让陆谦等人通过对话把阴谋的主使者、内容、执行经过,不打自招作了全盘交代,促使林冲性格发生根本转变。
(设计意图:人物性格的特点,主要是通过情节的发展来展现的,分析情节的主要目的,就是为分析人物形象做准备。)
四、合作探究
1分析林冲的性格:林冲是《水浒》里一个有代表性的人物,由一个安于现状的小官吏最后被逼上梁山的典型。他的思想性格有哪些特点?(1)安于现状,逆来顺受
林冲被刺配沧州完全是高俅一手陷害所致,但林冲却说:“我因恶了高太尉……”并自认作“罪囚”怕“玷辱”了李小二夫妻,对“罪囚”的前程,他说“未知久后如何。”这时的林冲对高俅竟毫不痛恨,连口称他“太尉”,对高俅的狠毒认识不足,委曲求全,并且对未来充满幻想。到了草料场,见草屋已“四下里崩坏了”,就想“待雪晴了,去城中唤个泥水匠来修理”,可看出林冲逆来顺受,随遇而安的特点。
(2)心地善良,侠义济困
林冲在东京时曾“看顾”了李小二,在沧州服刑,还“把些银两”给李小二“做本钱。可见林冲很善良。他对高俅认识不足,除了有他逆来顺受的特点外,也有心底过于善良的原因。
(3)刚强、正直、性急
一个方面是李小二的话,另一个方面是最后杀人的时:他取出刀来搁在陆虞侯的脸上,喝道:“泼贼!我自来和你无甚么冤仇,你如何这等害我!正是“杀人可恕,情理难容”!”这句话是说,你陆虞侯想杀我,杀人的行为我是可以宽恕的,但情理上我是无论如何都不能宽容你的。
(4)做事细心
林冲去打酒前的一系列细节描写展现出来的做事细心的特点。
2作者塑造的林冲这一人物形象是一成不变的吗?如果不是,作者在文中是怎样塑造这一人物形象的?
(1)课文开头一段“闲话”对表现林冲的思想变化有什么用?
开头一段有两个内容,一是插叙了当初在东京时的情况,二是林冲、李小二相遇后的一段对话。插叙的内容表明了林冲的正义感和侠义精神;而对话则表明了林冲逆来顺受,忍辱负重的特点。
(2)林冲从李小二那里听说了几人密谋害他的事情之后是什么态度?表现出林冲什么样的性格?
结合具体内容分析说明,当迫害到眼前时,林冲也有了强烈的反抗意识。但是在街上找了几天没有找到后,就失去了应有的警惕性,刚刚点燃起来的复仇怒火就又熄灭了。说明林冲反抗得不坚决,得过且过,委曲求全。
(3)派林冲看守草料场是敌人的诡计,想置林冲于死地,林冲是什么态度?表现了他什么样的性格? 管营派林冲看守草料场时,林冲是心有疑虑的,他曾对李小二说:“却不害我…”但是他还是听从了安排,并且做了长久打算。当他看到草料场的小屋坏了的时候,还想着修缮一下。大难已经临头了,他却想安稳过冬。这说明林冲的心中,复仇的念头更淡漠了,委曲求全的思想又占了上风。后来,买酒途径山神庙时,还祈求“神明庇佑”。生命已经危在旦夕,林冲却仍在幻想,这充分说明了它随遇而安的思想。
(4)林冲由幻想安度刑期到奋起反抗斗争,这个思想性格的转变是怎样完成的?
草料场起火时,林冲在山神庙听到了陆虞侯等人的对话,知道了高俅一伙留给他的只有死路。残酷的现实促使他觉醒,认清了反动统治者的真面目。幻想彻底破灭,从而反抗斗争增,走上梁山。
林冲的性格就是在情节变化中,随着矛盾的冲突不断加剧而发展变化的。在矛盾冲突中展现出来。
3林冲性格的发展变化,所走的道路,对于我们认识当时的社会有什么意义?
林冲性格的变化,关键在于一个“逼”字,“官逼民反”、“逼上梁山”。从林冲的遭遇中可以看出封建统治阶级的凶残、卑劣、阴险以及狠毒。林冲则表现出了他的安分守己,忍辱求全,以及最后被逼得走投无路,愤然而起。林冲由逆来顺受、委曲求全,到走向反抗。体现出作品的中心思想——官逼民反。
五、课堂小结 再次总结官逼民反的主题,林冲被逼上梁山具有典型意义。
六、B第二课时
一、合作探究 布置作业
(一)分析细节描写的作用
细节描写是文学作品中对人物的言行举止、心理活动以及对细微事件的情况进行细致具体描写的一种描写手法。细节描写是作品刻画人物性格、叙述事件发展不可缺少的重要手段。
本文有哪些细节描写?这些细节描写有什么作用?
(1)开头细致地描写了陆虞侯等人鬼鬼祟祟的言谈举止,暗示他们是在密谋害人,而且和林冲有关。这些细节推动了故事情节的发展,引出了李小二给林冲报信、林冲复仇寻敌的情节。
(2)林冲要去沽酒…接下来的这一段细节描写,说明了林冲安分守己,做事谨慎的性格,另一方面也告诉读者,草料场起火的原因并不是因为林冲疏忽,使情节发展合情合理。(3)林冲进了山神庙,“入得庙门,再把门掩上。旁边有一大块石头,弄过来靠上去”这个细节为下文“用手推门,却被石头靠住了”埋下伏笔,陆虞侯等人只好站在庙外边看火边说话,林冲躲在庙内听得一清二楚,知道了这个事情的真相,完成了性格上的重大转变,这是一个极其重要的细节。(4)关于刀枪武器不离身的细节描写。既符合林冲禁军教头的身份,也表现出了他细心、谨慎的性格特点,又使故事情节天衣无缝。
(5)关于方向位置的细节描写。林冲买酒、到山神庙,都是往东走;陆虞侯等人到草料场防火陷害林冲是由草料场西面而来,这样双方就不可能在路上遇到。看似无关紧要的细节,却至关重要,使情节发展合情合理。
(二)、分析景物描写的一般作用
环境是人物活动的舞台,包括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小说的环境描写跟人物形象的塑造与表现主旨有及其重要的关系。阅读中始终把环境、情节和人物联系起来,才能把握住小说的真谛。
1课文题目是“林教头风雪山神庙”,“风雪”是故事发生的主要自然环境,文章也着力在“风雪”上做景物描写。课文具体是怎么样描写的?(1)直接描写风雪
① 林冲初到草料场时,写风雪初起。
② 林冲去市井沽酒时,写雪势正大。“雪地里踏着碎乱琼玉,迤逦背着北风而行。那雪正下得紧。”
③ 沽酒返回时,又进一步突出雪势之大。“看那雪,到晚越发下得紧了。” 这两处的两个“紧”字,就把一场越下越大的雪,描写得非常生动形象了。(2)侧面衬托风雪
① 通过环境描写衬托风雪,屋子被压坏了,凸显出雪大风猛。② 通过人的动作、感觉衬托风雪。林冲的感觉,还有林冲的动作标明风雪之大。
第四篇:林教头风雪山神庙教案
林教头风雪山神庙
教学目标
(1)理解林冲性格的转变是怎样随着情节的发展而完成的,学习在矛盾斗争过程中刻画人物的方法。
(2)了解封建社会“官逼民反,民不得不反”的事实及其必然性。
(3)分析景物描写的作用。
教学重点:指导学生分析林冲思想性格的发展变化和景物描写的作用。
教学难点:林冲思想性格的发展变化的过程。
课时安排:3课时
第二课时
课时目标:分析人物形象,探讨主题
(课前放《好汉歌》)
导入
刚才我们听了《好汉歌》。听《好汉歌》,胸中自会涌起一股冲天的豪气,甚至让我们这些文弱书生也恨不能捋起衣袖、拔拳惩恶。在我们的印象中,梁山好汉就应该大碗喝酒,大块吃肉,“路见不平一声吼,该出手时就出手”,手刃仇敌,铲除贪官,替天行道。可是,《水浒》中却有这样一位英雄,该出手时出不了手,举起了拳头又放手。他是谁呢?他就是80万禁军教头林冲。这节课,我们继续来学习《林教头风雪山神庙》。
回顾上节内容
上节课,我们介绍了与课文相关的情节,并根据情节发展把本文分成了四部分:沧州遇旧、买刀寻敌、到草料场、雪夜报仇。
这一节我们将借助情节来分析人物形象,探讨小说的主题。
解读
(一)沧州遇旧
到了沧州,林冲见到了故人李小二,小二对林冲热情吗?
热情。具体表现:治酒款待,并嘱咐“但有衣服,便拿来家里浆洗缝补”。原因:林冲对李小二有恩。
作用:从侧面表现了林冲的慷慨好义。
故人相见,自然提起了往事。这时怨气冲天的林冲,又是如何叙述自己遭遇的呢?
“我因恶了高太尉,生事陷害,受了一场官司,刺配到这里。如今叫我管天王堂,未知久后如何。”
“我是罪囚,恐怕玷辱你夫妻两个。”
1.设身处地想想,如果你是林冲,会怎么称呼高俅?如果换作李逵、鲁智深又会怎样称呼?林冲称“高太尉”,为什么?
(李逵会说“高俅那厮”“高俅老贼”,鲁智深会说“腌臜泼才”“直娘贼”。林冲却称高俅为太尉。这种彬彬有礼的背后是一种油煎般的苦痛,然而他认了,他要挣扎地活下去。他还盼望刑满释放、重获生路的那一天。他真的没有去想、也不愿去想高俅的赶尽杀绝!他就这样逆来顺受、忍辱偷生)
2.他自认“罪囚”,他真的认为自己有罪吗?无罪何以认罪?
(怕给自己、给别人招惹是非,足见他的厚道、克己。)
(设计意图:林冲是个精细之人,然而他在言语之中不经意地流露了他的世界图景。通过引导学生品味这些只言片语,一方面认识林冲,一方面养成品读小说的习惯。)
(二)买刀寻敌
不管林冲用怎样平静的口气叙述此事,不管林冲用怎样平和的心态对待此事,他都告诉了李小二一个事实:他与高俅有仇。于是小二才会关注远道而来的陆谦一伙,于是才会有李小二夫妇偷听的精彩片段。播放电视剧中的这个片段,并请学生讨论、交流:
1.对于这一情节,电视剧和小说的叙述上有什么差异?
电视剧中李小二偷听被发现,受到恐吓后,不敢对林冲直言,而只是婉言暗示。
小说中小二看出破绽,并明确告知林冲。林冲买刀寻敌。
2.你觉得哪种叙述更好?好在哪里?
电视剧设置悬念,使故事跌宕起伏、引人入胜;小说中这样的叙述更有利于揭示人物性格。
具体分析:告知后,林冲有什么反应?
林冲听了大惊道:“这三十岁的正是陆虞候!那泼贱贼敢来这里害我!休要撞着我,只教他骨肉为泥!”
林冲大怒,离了李小二家,先去街上买把解腕尖刀带在身上,前街后巷一地里去寻。……街上寻了三五日,不见消耗,林冲也自心下慢了。
“只教他骨肉为泥”“买一把解腕尖刀到街上寻陆虞候”,说明他燃起的反抗怒火,“街上寻了三五日,不见消耗,林冲也自心下慢了” 也就是说,林冲好不容易燃起的反抗怒火,又慢慢熄灭,幻想得过且过,委曲求全。
(设计意图:有效利用影视资源,辅助文本解读。让学生在比较中激发兴趣,从而更好地领悟作者匠心。)
(三)到草料场
风雪之中,林冲以一种怎样的心态来到草料场? 8~9小节中有一些关于林冲的耐人寻味的语言和动作,你能找到吗?
“这屋如何过得一冬?待雪晴了,去城中唤了泥水匠来修理。”
“神明庇祐!改日来烧纸钱。”
在这样的话语中,我们能感受到什么?
(大难临头,林冲却想安稳过冬,却想山神庇祐自己可以在此安稳度日。安分守己、随遇而安)
“将火炭盖了,取毡笠子戴上,拿了钥匙,出来,把草厅门拽上;出到大门首,把两扇草场门反拽上锁了;带了钥匙,信步投东……”:
其实,这样的的动作第10段也有
“恐怕火盆内有火炭延烧起来,搬开破壁子,探半身入去摸时,火盆内火种都被雪水浸灭了。”“依旧把门拽上,锁了,望那庙里来。”
从这些细微的动作中,我们又能感受到什么呢?
(“盖”,怕着火;在旷无人烟的地方,“拽上”门,这还不够,又上锁;先前已盖了的火炭,因草屋塌了,还要用手去“摸”,探探有没有火星;一间崩塌的草屋,离开时,还要“拽上”“锁了”。林冲真是太谨慎、太小心了。)
小说为何刻意表现林冲的谨慎小心?
(小说想告诉我们,林冲是多么忍辱负重、克制内敛。他只想安心做一个囚徒——一个模范的囚徒。这与下文的血刃仇敌形成强烈的反差,以渲染主题。)
(设计意图:所谓“细微处见精神”。通过发现、探究,既认识到精彩的细节描写是明清小说走向鼎盛的一个重要元素,又感受到无论是小说的创作还是小说的解读,都要在细微处下工夫。)
(四)雪夜报仇
请问:林冲做模范囚徒的愿望实现了吗?(没有。)
那到底发生了什么事情让他想做模范囚徒而不得呢?(火烧草料场)
陆谦等人为何要火烧草料场?(欲置林冲于死地。“便逃得性命时,烧了大军草料场也得个死罪。”)
就是这样一位苟且容忍,心存幻想,牙断往肚里吞、血流往嘴里咽的林冲,却为朗朗乾坤所不容。他的安分守己,却换来对手的得寸进尺;他的忍辱负重,却得到仇人的赶尽杀绝。火烧草料场,这一招再歹毒不过。当藏身山神庙中的林冲闻知真相后,终于无法忍受了。可以说,烧草料场这把大火,终于引燃了林冲胸中复仇的怒火。他终于改变了立场,抛弃了幻想,在风雪之夜开始了复仇行动。这是最惊心动魄的一个片段。请一位学生读第12段。
先一块来看看林冲走出山神庙时的动作描写。林冲“轻轻把石头掇开,挺着花枪,左手拽开庙门”,这掇、挺、拽,动作蝉联而下,他不打草惊蛇,而是出其不意,从而使林冲细心谨慎的性格特征传神纸上。
再看看他击杀仇人的动作。动作干练利落,大有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其英武之态,活现眼前。特别是林冲把陆谦“劈胸只一提,丢翻在雪地上,把枪搠在地里,用脚踏住胸脯,身边取出那口刀来,便去陆谦脸上搁着”。狭路相逢,分外眼红,林冲的这一系列动作,是由内心烈火勃发出的剧烈的外在动作,是恨不及死的报仇行动,干脆、利落、果决、痛快,使林冲的性格在连贯性的动作中焕发出绚丽的光彩。
用心体察,可以发现,林冲不愧为林冲,杀人也有讲究。林冲先杀谁,后杀谁?先后顺序是精心设置还是漫不经心的?
(先搠倒差拨和富安,再杀陆谦。先收拾次要角色,再对付主要敌人。差拨是杀害林冲的阴谋的直接献计与执行者,富安是陆谦的伴当,是个走卒,他们都听命于陆谦。陆谦不仅是主谋,还是背叛朋友的无耻之徒。)
杀人的武器有讲究吗?
(前二人用花枪利索地结果了,而杀陆谦则用那口解腕尖刀。为什么?用尖刀,距离短,更“把尖刀向心窝里只一剜”——解恨,痛快。尖刀本为复仇准备,此时不用,更待何时?)
我一直在想:陆谦这种人,一刀下去宰了算了,还与他讲什么道理。请问:林冲在杀陆谦前为何还要说“杀人可恕,情理难容”那番话?
(这八个字,淋漓尽致地表现了这受尽奸贼迫害的英雄,举刀杀人行动的理直气壮,正义凛然。杀人本不可恕,但你陆谦“情理难容”,杀你,也不过是替天行道。论情,你我自幼相交,情同手足,自不当背弃我;论理,我遵纪守法,规矩做人,你也不当助纣为虐。这句话,不但是说给陆谦听的,也是说给全社会听的。)(设计意图:“手刃”的顺序与武器,本似无趣,细加品析,也另有滋味;“手刃”的宣言,很耐人寻味,自当认真品读。)
人物形象
通过对以上的语言描写、动作描写和细节描写的分析,林冲的形象已经清晰地出现在我们面前,下面我们一块来总结一下:
80万禁军教头武艺高强
帮助他人,处处为他人着想心地善良
能忍则忍,一忍再忍忍辱负重
到沧州想做好囚犯随遇而安
手刃仇敌,投奔梁山疾恶如仇侠肝义胆
主题思想
林冲是如何走上反抗的道路的?(请用一个字或一个词语来概括。)
逼高太尉逼他,高衙内逼他,好友陆谦逼他,管营、差拨也逼他。逼,犹如一张巨大的网,使林冲无处藏身。草料场被烧毁,又杀了陆谦等人,在封建统治者看来,林冲犯下了弥天大罪,罪不容诛;到了这个地步,林冲的一切退路都被彻底堵死,只剩下“逼上梁山”这一条光明大路了。
金圣叹 说:“不读《水浒》,不知天下之奇。”
“奇”在何处?奇就奇在一个“逼”字,逼良为娼,逼民为盗。官逼民反,民不得不反,这是《林教头风雪山神庙》的主题,也是《水浒》的主题。
结束语
《水浒》中有一个常常能让我感动的镜头:大雪纷飞的荒野,林冲望着熊熊燃烧的大火,他知道,他拼命想挣扎到回去和他美丽的妻子团聚的那一天没有了,已经被这把大火吞噬了。林冲扔掉了空空的酒葫芦,眼含热泪,迎着呼啸的北风一个人孤独的前行,雪地里一串逶迤的脚印渐渐延伸到远方……
我想一定不止我一人被感动。面对远去的林冲,你想对他说些什么?(学生自由发言)
最后,请允许我以一首写给这位悲剧英雄的小诗来结束这节课。
漫天风雪,无尽悲伤,一壶浊酒,十分惆怅。
正义已死,问苍天,路在何方?
熊熊烈火,长天茫茫,壮士心,英雄泪,空飞扬!
一把刀,一杆枪,把江湖走尽,不再彷徨!
第五篇:《林教头风雪山神庙》(教案)
林教头风雪山神庙
施耐庵
[学习目标]
1.分析林冲被逼上梁山的心理发展过程。
2.了解环境描写的作用。
[学习重难点]
1.理解主人公林冲思想发展转变的过程。
2.了解景物描写的作用。
[教学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1.《好汉歌》音频(同学跟唱,调动情绪/孕育正直忠诚的人生态度)。
2.观看水浒传电视剧第七集《风雪山神庙》视频(帮助熟悉文本,引入情境,建议自习
课处理)
二、《水浒》成书背景
南宋时期,宋江起义的故事,便开始在群众中流传。宋元时,女真、蒙古贵族先后南侵,广大人民处于阶级和民族双重压迫之下。他们把自己的生活经验和美好理想,寄寓于“劫富济贫”、“扶危济困”的起义英雄形象中。于是关于水浒的故事,便越流传越丰富。元末明初施耐庵等人在表现水浒故事的话本、杂剧等多种艺术形式创作的基础上,加工编写成了《水浒传》。
三、文学常识
施耐庵,元末明初时期的小说家,生平事迹缺乏可靠记载。其作品《水浒》是我国文学史上第一部以农民起义为题材的优秀长篇章回体小说。
四、本课故事背景
林冲原是东京80万禁军教头,他的上司高俅的干儿子高衙内看上了他的妻子。他们设计
使林冲买了一把宝刀,又传高俅的命令,说高太尉要看那宝刀。于是林冲奉命带着宝刀去见高俅,没想到竟被他们诬陷为“行刺”的刺客,无辜地被刺配沧州。在路上,陆虞侯买通押送公人董超、薛霸,多次要杀害林冲,被鲁智深在野猪林救下。林冲刺配沧州后被派去管理天王堂。
不久陆虞侯又贿买沧州的管营、差拨,调林冲去草料场,想借机烧死林冲,林冲被逼无
路可走,终于走上了杀人报仇的道路,这便是节选部分的情节。后来林冲辗转到柴进家,躲避官府的追捕。由于官兵追杀很紧,柴进就把他介绍到梁山泊王伦那里去。从此以后林冲才加入到农民起义的队伍中去。
五、词语释义
赍发 jī迤逦 yǐlǐ玷辱diànrǔ酒馔 zhuàn胳察 chá彤云 tóng不省得xǐng央浼 mâi
仓廒cāng áo拽上锁zhuài搠倒 shuò
恶了高太尉wù
六、速读全文,了解情节。
1.划分故事情节的每一阶段。
2.试给每一段取一小标题。
3.理清全文的线索。
七、文章情节结构。
同学们都知道,中国的传统小说历来有跌宕起伏的情节线索贯穿其中,悬念迭出,引人入胜。那么我们就先来了解小说的情节。课前已安排大家预习了课文,请大家速读课文,根据地点变化理清情节,给每一部分拟一个4~6字的小标题。
第一部分(1)沧州遇故人开端
第二部分(2-5)陆虞候密谋害林冲发展
第三部分(6-9)林教头接管草料场发展
第四部分(10-12)风雪夜山神庙复仇高潮和结局
课文虽为节选,但情节独立完整,可谓一波三折,张弛有度。
八、理清课文线索。
本文情节发展属双线并进型,清理线索可采取“由显及隐法”,先理出正面详写的一条线索,再探讨侧面略写的另一条线索。
主线是林冲刺配沧州后的遭遇和反抗,线索是主人公由忍辱负重到奋起反抗的性格
转变过程.副线是由反动统治者陷害林冲的诡计为线索贯穿起来的。双线是矛盾斗争关系,副
线推动主线发展,鲜明地表现了作品的主题——官逼民反。
两条线索通过茶酒店、点视厅、草料场、山神庙等几个场景,由连接到交织,最后
汇合到一起。
九、研读赏析。
同学们,让我们一起学习这篇课文吧。
1.第一部分:沧州遇旧
课文开头一段“闲话”对表现林冲的思想变化有什么作用?
一是插叙——扶危济困、侠肝义胆、心地善良、有正义感,反映对黑暗现实的不满
二是对话——安分守己、忍辱负重、听天由命、逆来顺受、委曲求全、不思反抗的软弱性格
重点分析:
(1)“我因恶了高太尉„„”
对自己遭受高俅陷害的冤情虽含有怨气,但更多流露出的却是一种无可奈何的情绪。可见林冲此时还有忍辱负重、听天由命的软弱一面。他心中还抱有刑满释放、重获生路的愿望。
(2)“我是罪囚,恐怕玷辱你夫妻两个” 它表明扶危济困的英雄林冲,身在危难之中,依然心地善良,一心为别人着想的高贵品质。
2.第二部分:买刀寻敌
林冲无辜受害,被刺配到沧州,远离了京城,高俅一伙,陆谦、富安又追到沧州,在李小二的酒店里密谋陷害林冲。林冲从李小二那里听说了这件事之后是什么态度?表现出
林冲的什么性格?识破仇人阴谋,激起复仇的怒火,说明当迫害到眼前时,林冲也具有强烈的反抗意识。复仇怒火慢慢熄灭,说明反抗并不坚决,幻想得过且过,委曲求全。
3.第三部分:到草料场
但是,陆虞候等人对林冲的迫害并没有停止,派林冲看守草料场本是这伙人的诡计,想置林冲于死地,林冲是什么态度?表现他的什么性格?
(1)却不害我,倒与我好差使,正不知何意?——心有疑虑,但他还是听从了安排。
(2)这屋如何过得一冬?待雪晴了,去城中唤个泥水匠来修理。——大祸已经临头
了,他却想安稳过冬。
(3)神明庇佑——生命已危在旦夕,林冲却仍旧在幻想,这充分说明他还有随遇而
安的思想。
4.第四部分:雪夜报仇
林冲由幻想安度刑期到奋起反抗斗争,这个思想性格的转变是怎样完成的?
草料场火起,林冲在山神庙里听到了陆虞候等人的对话,知道了高俅指使人谋害自
己的真相,这时,他才清醒地认识到,高俅一伙留给他的只有一条死路。这残酷的现
实促使他觉醒,认清了反动统治者的狰狞面目。幻想彻底破灭了。与其坐以待毙,不
如反抗斗争。于是,林冲毅然杀死了仇人,投奔梁山,走上了反抗统治者的道路。
十、情节复述,配有连环画
沧州遇旧交密谋害林冲好言劝教头草场交接出门沽酒刺杀仇敌
十一、探究人物性格发展
(一)问题1:有人说,林冲的性格是“由逆来顺受、委曲求全走向反抗道路”的,课文哪些情节体现出他性格的发展变化?
沧州遇旧(善良安分委曲求全)
买刀寻仇(正直刚烈)
接管草场(随遇而安忍辱求生)
雪夜寻仇(奋起反抗)
(二)问题2:回首看看林冲走过的路,从东岳庙到梁山泊,是什么原因使这样一个逆来顺受的人走上了杀人反抗的路?你可以用一个字概括吗?
明确:
“逼”。高俅一步一步逼,逼到野猪林,逼到草料场的火海。林冲则能忍则忍,忍过了东岳庙,忍过了野猪林,退缩到了山神庙里。等他知道再忍便是葬身火海时,他如梦方醒,面对“逼”,“忍”不是办法,唯有“反”才能生存。
善良安分
委曲求全
随遇而安
逼
(三)问题3:林冲性格的发展变化,所走的道路,对于我们认识当时的社会有什么意义?
体会林冲这一文学形象的深刻意义:林冲当时在东京是保卫京城的80万禁军教头,有身份,有地位,尚且被逼起来反抗自己的阶级。那么在同样黑暗、腐败的封建社会里,那些被压在最底层的百姓是怎么个活法?那么,走投无路,揭竿而起的人又何止林冲一个?所以我们说,林冲是封建社会官逼民反的最典型的例子。
这一文学形象有两方面的意义,一是了解当时社会的黑暗、腐败;二是认识封建社会人民群众奋起反抗统治者的必然性。
官逼民反
十二、品味鉴赏环境描写
(一)筛选信息
特定的社会环境使安分善良的林冲变成了起义英雄。小说的自然环境如何呢?题目中有没有点明环境的词?(有,风雪)
请同学们快速浏览,指出描写风雪的句子主要集中在哪些段落?
(7-10段)
请大家同桌合作筛选出所有描写风雪的语句?(学生合作进行)
明确:主要是从两方面描写:
(1)直接描写风雪。直接描写风雪有三处:林冲初到草料场时,写风雪初起。“正是严冬天气,彤云密布,朔风渐起,却早纷纷扬扬卷下一天大雪来。”林冲去市井沽酒时,写雪势正大。“雪地里踏着碎琼乱玉,迤逦背着北风而行。那雪正下得紧。”离开酒店回草料场时,进一步写雪势之大。“看那雪,到晚越下得紧了。”
(2)用侧面描写衬托风雪。一是通过环境描写衬托风雪。例如写草屋,“又被朔风吹撼,摇振得动”,林冲沽酒回来,“那两间草屋已被雪压倒了”。写的是草屋,给人的印象却是风很猛,雪很大。二是通过人的动作、感觉衬托风雪。例如写林冲在草屋内“向了一回火,觉得身上寒冷”,到山神庙里,“先取下毡笠子,把身上的雪抖了”,上盖白布衫也“早有五分湿了”。,(二)探究环境描写的作用
1.《林教头风雪山神庙》中的风雪描写的确具有“神韵”,它体现了我国古代小说中景物描写的艺术特色,亦如我国传统的写意画,寥寥数笔,仿佛是信手点染,却意境深远,景中有情。
本文中风雪描写的作用:
(1)烘托了林冲杀敌报仇,走上反抗道路的悲壮气氛。
(2)情节的发展与风雪密不可分。
2.师生共同探究环境描写的作用
(1)推动情节发展:
因为风雪大,林冲住的地方又特别的简陋,所以他出去买酒来取暖,才没有被草料场压死,因为风雪大压倒了房子,所以林冲才到山神庙,因为风雪大,林冲在山神庙才用大石头靠住门,才使得陆虞侯他们进不来,进而林冲偷听到他们的谈话,才激怒林冲杀人,才有上梁山的结果。在推动情节方面基本这样,风雪为情节发展提供了合理的条件,又推动了情节的发展。
(2)渲染气氛:渲染了一种紧张的气氛。
随着情节达到高潮,这时风雪也随之而起,朔风卷着鹅毛般的大雪,低垂的浓云压在头顶,天地茫茫一片,雪越下越大,雪借风势,风助雪威,天地昏暗,在这样的氛围下,林冲走向了反抗的道路,的确渲染了一种紧张的气氛.(3)烘托人物形象:在推动情节,渲染气氛的同时,作者笔下的风雪似乎一直伴随着林冲由惶惑走向反抗,完成性格上质的变化。
3.总结风雪对情节发展的推动作用。
风雪
身 寒 沽 酒途 中 见 庙
压 倒草厅
投 宿庙中
大 石 倚门
隔 门 偷 听
十三、探讨细节描写的作用:
1.文章中两次偷听的细节描写的作用:
小二店中,有意偷听而不得;山神庙无意偷听而句句真。前者密谋害人处处谨慎,后者认为目的达到无所顾忌。
2.对草料场的细节描写的作用
既表现了林冲安分守己、办事谨慎的性格,也点明了草料场起火的原因并非因林冲
疏忽,使情节发展合情合理。
3.对山神庙的细节描写
为下文林冲躲在庙内把陆虞候等人的毒计听得一清二楚、知道事情的真相埋下伏
笔。完成了性格上的重大转变。
4.对刀枪武器不离身的细节描写。
随身携带刀枪的细节描写,既符合林冲禁军教头身分,表现他细心、谨慎的性格特
点,又使故事情节天衣无缝。
十四、课堂小结
本节课主要学习了林冲性格由安于现状、委曲求全到丢掉幻想、毅然杀死仇敌,走上反抗道路的变化过程。这表明了北宋王朝的黑暗腐败和受压迫者反抗的必然性。
最后让我们以一首小诗结束本课:
漫天风雪,无尽悲伤,一壶浊酒,十分惆怅。
正义已死,问苍天,路在何方?
熊熊烈火,长天茫茫,壮士心,英雄泪,空飞扬!
一把刀,一杆枪,把江湖走尽,不再彷徨!
十五、作业
写一篇文学评论,参考题目:
①林冲思想性格变化浅谈。
②“逼上梁山”——读《林教头风雪山神庙》有感。③小议《林教头风雪山神庙》中的景物描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