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中国政府与政治答案

时间:2019-05-14 10:20:43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2018中国政府与政治答案》,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2018中国政府与政治答案》。

第一篇:2018中国政府与政治答案

一、单选题(题数:50,共 50.0 分)

下列哪一项不属于社会监督系统?()(1.0分)

1.0 分

公民的监督 A、 

B、人民团体的监督

 

C、新闻舆论的监督

 

D、政治协商监督

正确答案: D 我的答案:D 2

关于中国民主建国中央委员会,下列说法错误的是()。(1.0分)

1.0 分

 A、主要有经济界人士组成

 

B、具有政治联盟特点

 

C、致力于社会主义事业

 

D、主要活动范围在台湾省

正确答案: D 我的答案:D 3

预算过程的阶段不包括()。(1.0分)

1.0 分

 A、行政系统编制预算草案

 

B、执政党的内部审查过程

 

C、人大的审查和批准进入正式的决策阶段

 

签署主席令

D、

正确答案: D 我的答案:D 4

中纪委的第一位职责是()。(1.0分)

1.0 分

 A、维护党群关系

 

B、维护党在国家权力机关中的领导地位

 

C、维护党章和党的其他重要规章制度,保障中央路线方针政策的执行。

 

D、维护党的尊严

正确答案: C 我的答案:C 5 关于中国省政府过程的主要特点,下列说法错误的是()。(1.0分)

1.0 分

宏观性很强 A、 

综合性很强

B、 

C、制度化程度较低

 

透明度较高

D、

正确答案: D 我的答案:D 6

意见表达的主体分为两大类,分别是()。(1.0分)

0.0 分

个人和团体 A、 

B、党和人民群众

 

C、成年人和未成年人

 

男性和女性

D、

正确答案: A 我的答案:B 7

下列不属于新兴阶层的是()。(1.0分)1.0 分

企业经营者 A、 

知识分子

B、 

个体劳动者

C、 

自由职业者

D、

正确答案: B 我的答案:B 8

对于十七大代表产生过程的创新点,下列选项错误的是()。(1.0分)

1.0 分

 A、提高了公开性

 

B、缩小了差额选举的比例

 

C、改善代表的构成

 

D、首次要求在确定代表的后备人选之前要征求党外意见

正确答案: B 我的答案:B 9

中共中央对重要法律草案的审查主要分三种情况,其中不包括()。(1.0分)

1.0 分  A、关于宪法的修改

 

B、关于政治方面的法律制定

 

C、关于重大的经济行政方面的法律制定

 

D、关于刑法的修改

正确答案: D 我的答案:D 10

关于中国意见表达的特点,下列说法错误的是()。(1.0分)

1.0 分

 A、以征求意见为主的表达模式

 

B、复合型的表达样态

 

C、表达机会与途径的不均衡不完善

 

D、表达过程采取层级制

正确答案: D 我的答案:D 11

中国城市的政治类型里不包括()。(1.0分)

1.0 分

直辖市 A、 

地级市

B、 

县级市

C、 

特别行政区

D、

正确答案: D 我的答案:D 12

决策过程不包括()。(1.0分)

0.0 分

立法过程 A、 

B、预算监督过程

 

C、全国人大会议决议

 

D、政府工作报告

正确答案: C 我的答案:B 13

中国共产党的党内决策机制是()。(1.0分)

1.0 分

首长负责制 A、 

B、多党合作制

 

集体合议制

C、 

分配决策制

D、

正确答案: C 我的答案:C 14

中国最大的阶层是()。(1.0分)

0.0 分

农民阶层 A、 

工人阶层

B、 

C、知识分子阶层

 

贵族阶层

D、

正确答案: B 我的答案:A 15

立法过程的四阶段不包括()。(1.0分)

0.0 分

 A、立法准备阶段

 

B、执政党审查阶段

  C、正式立法阶段

 

D、执行操作阶段

正确答案: D 我的答案:B 16

在中国,关于中央与地方关系,下列说法错误的是()。(1.0分)

1.0 分

利益关系 A、 

B、权力分配关系

 

C、权利义务关系

 

D、互不干涉的政治模式

正确答案: D 我的答案:D 17

军人、大学生属于()。(1.0分)

1.0 分

基本阶层 A、 

新兴阶层

B、 

复新阶层

C、 

D、交叉过渡阶层

正确答案: D 我的答案:D 18

关于人大监督的特点,下列选项错误的是()。(1.0分)

1.0 分

全面性 A、 

间接性

B、 

超前性

C、 

整体性

D、

正确答案: C 我的答案:C 19

科层制中最低层级是()。(1.0分)

1.0 分

部级 A、 

局级

B、 

处级

C、 

D、科级

正确答案: D 我的答案:D 20

国家结构形式指的是()。(1.0分)

1.0 分

 A、中央和地方的关系在政治体制上的反映

 

B、党和人民群众的关系在政治体制上的反映

 

C、国家的整体和部分的关系在政治体制上的反映

 

D、党和个民主党派的关系在政治体制上的反映

正确答案: C 我的答案:C 21

关于阶层,下列说法错误的是()。(1.0分)

1.0 分

 A、一个新产生的群体,在未成熟到一个阶级的时候,可以先称之为阶层。

 

B、几个阶级相交叉的部分,可以称之为阶层。

 

C、阶层是阶级内部的更细小的集团。

 

D、阶层在历史的剧烈变动时期特别明显。

 正确答案: D 我的答案:D 22

《政治过程》的作者是()。(1.0分)

1.0 分

杜威 A、 

科尔

B、 

杜鲁门

C、 

基辛格

D、

正确答案: C 我的答案:C 23

以下不属于新经济组织的是()。(1.0分)

1.0 分

私营企业 A、 

B、港澳台投资企业

 

C、个体工商业户

 

国有企业

D、

正确答案: D 我的答案:D 24

在二级立法中,市级立法不包括下列哪一项?()(1.0分)

1.0 分

省会城市 A、 

计划单列市

B、 

特区政府

C、 

革命老区

D、

正确答案: D 我的答案:D 25

党内执行系统不包括()。(1.0分)

1.0 分

 A、中共中央职能部门

 

B、国家机关和直属单位的党委、党组

 

C、地方党的组织系统

 

D、各民主党派的组织系统

正确答案: D 我的答案:D 26 “议会之母”指的是()。(1.0分)

1.0 分

美国议会制 A、 

日本内阁制

B、 

英国议会制

C、 

D、中国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制

正确答案: C 我的答案:C 27

全国人大会议的形式不包括()。(1.0分)

1.0 分

预备会议 A、 

主席团会议

B、 

全体会议

C、 

D、民主党派会议

正确答案: D 我的答案:D 28

我国的城市治理方式不包括()。(1.0分)1.0 分

企业家模式 A、 

合作模式

B、 

国营模式

C、 

D、民主参与管理

正确答案: C 我的答案:C 29

中国意见综合分为三个层次,其中不包括()。(1.0分)

1.0 分

 A、基本的意见综合主体

 

B、次级的意见综合主体

 

C、辅助的意见综合主体

 

D、党内的意见综合主体

正确答案: D 我的答案:D 30

政府间关系需实现三大变化,下列说法错误的是()。(1.0分)

1.0 分  A、政府间关系应实现概念结构层次的变化

 

B、政府间关系应实现概念理论假预设的转变

 

C、政府间关系应实现关系行为主体的变化

 

D、政府间关系应实现从多元向中央地方二元的转变

正确答案: D 我的答案:D 31

关于中国利益集团的特征,下列选项错误的是()。(1.0分)

1.0 分

有组织 A、 

非政府组织

B、 

C、有自己的利益和认知

 

D、由中国共产党领导成立

正确答案: D 我的答案:D 32

关于人大与政协的区别,下列说法错误的是()。(1.0分)

1.0 分

 A、人大以地区为单位组织代表团,政协按党派界别开展活动。 

B、人大竞争性成分较大,政协协商性成分较大。

 

C、人大具有法律约束力,政协具有政治影响力。

 

D、人大握有实权,政协没有实权,只能辅政。

正确答案: D 我的答案:D 33

下列哪一项不属于正式立法环节?()(1.0分)

1.0 分

 A、提出法案与列入审议议程

 

立法规划

B、 

实质性审议

C、 

D、提交国家主席办公室,由主席签署主席令,予以公布实施

正确答案: B 我的答案:B 34

我国最高层次的政治监督是()。(1.0分)

1.0 分

宪法监督 A、 

B、人大监督

 

C、中国共产党的监督

 

D、政治协商监督

正确答案: C 我的答案:C 35

全国党代表大会每()举行一次,由中央委员会召集。(1.0分)

1.0 分

一年 A、 

三年

B、 

五年

C、 

十年

D、

正确答案: C 我的答案:C 36

《物权法》的主席令是哪一位国家主席签署的?()(1.0分)

1.0 分

邓小平A、 

胡锦涛

B、 

江泽民 C、 

习近平

D、

正确答案: B 我的答案:B 37

省政治权力结构不包括()。(1.0分)

1.0 分

省委 A、 

B、省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

 

省人民政府

C、 

D、省级法院和人民检察院

正确答案: D 我的答案:D 38

关于我国城市过程的特殊性,下列选项错误的是()。(1.0分)

1.0 分

 A、地多人少的复杂性

 

B、市政工程的不可分割性

 

城市特权

C、 

D、中心城市的辐射与集聚

正确答案: A 我的答案:A 39

关于当代中国政务信息工作的发展,下列建议错误的是()。(1.0分)

1.0 分

 A、加强党政高层在政府管理信息化过程中的统筹作用

 

B、实现政务信息管理的法制化

 

C、加强政务信息保密工作,减少政务信息公开化

 

D、要增强政务信息工作的“社会沟通”意识

正确答案: C 我的答案:C 40

中国政治生活当中最基本的关系是()。(1.0分)

1.0 分

党群关系 A、 

宪政关系

B、 

党政关系

C、 

D、钱权关系

正确答案: C 我的答案:C 41

中国政治的核心环节是()。(1.0分)

0.0 分

 A、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决议

 

B、利益集团的意见表达

 

C、政党的意见综合

 

D、中国共产党的党内决策

正确答案: D 我的答案:A 42

中国的政治权利机构不包括()。(1.0分)

1.0 分

国家主席 A、 

B、最高人民法院

 

C、最高人民检察院

 

D、中共中央党校

 正确答案: D 我的答案:D 43

地方分权有哪些类型?()(1.0分)

0.0 分

政治式分权 A、 

行政性分权

B、 

行政权转让

C、 

以上都是

D、

正确答案: D 我的答案:C 44

下列选项中不属于专业性意见表达个体的是()。(1.0分)

1.0 分

 A、各级人民代表大会代表

 

B、各级政协委员

 

C、各级民主党派代表

 

普通公民

D、

正确答案: D 我的答案:D 45

预算报告实际上分为两部分,分别是()。(1.0分)

0.0 分

 A、预算规划报告和预算执行报告

 

B、预算执行情况的报告和向全国人大常委会做最终决算的报告

 

C、预算执行情况的报告和预算分析的报告

 

D、预算草案的报告和预算决议的报告

正确答案: B 我的答案:D 46

对“政府过程”中的“过程”的含义的阐述,下列说法错误的是()。(1.0分)

1.0 分

 A、政府的实际运作情况

 

B、政府的各种工作程序

 

C、政府活动中较为重大的变化过程

 

D、政府颁发的各项政策条例

正确答案: D 我的答案:D 47 意见表达团体不包括()。(1.0分)

0.0 分

 A、制度性意见表达团体

 

B、结构性意见表达团体

 

C、功能性意见表达团体

 

D、专业性意见表达团体

正确答案: D 我的答案:C 48

关于单通道信息传输机制,下列说法错误的是()。(1.0分)

1.0 分

 A、使政治制度高度集权化

 

B、与党政不分的体制高密度结合

 

C、导致信息传达不通畅

 

D、有利于推进政府过程民主化

正确答案: D 我的答案:D 49

立法准备阶段的四个环节不包括()。(1.0分)

0.0 分

立法建议 A、 

立法规划

B、 

C、立法草案的起草

 

立法决议

D、

正确答案: D 我的答案:B 50

中国军队的三种属性不包括()。(1.0分)

1.0 分

党的军队 A、 

人民的军队

B、 

国家的军队

C、 

政府的军队

D、

正确答案: D 我的答案:D

二、判断题(题数:50,共 50.0 分)

国务院是总理负责制。()(1.0分)1.0 分

正确答案: √ 我的答案: √

中国意见综合过程包括五个环节,分别是党内民主、政治协商、会议完成、政治动员和宣讲团。()(1.0分)

0.0 分

正确答案: × 我的答案: √

行政机关和司法机关都属于施政机构。()(1.0分)

1.0 分

正确答案: √ 我的答案: √

《中华人民共和国立法法》是为了规范立法活动,健全国家立法制度,提高立法质量而制定的法律。()(1.0分)

1.0 分

正确答案: √ 我的答案: √

协商民主的核心要素是协商与共识。()(1.0分)

1.0 分

正确答案: √ 我的答案: √

天花板效应指的是设置一种无形的、人为的困难,以阻碍某些有资格的人在组织中上升到一定的职位。()(1.0分)

1.0 分

正确答案: √ 我的答案: √ 中央和地方的利益目标不一致是中央地方关系中存在的一个重要问题。()(1.0分)

1.0 分

正确答案: √ 我的答案: √

党的全国代表大会是党的最高权力机关。()(1.0分)

1.0 分

正确答案: √ 我的答案: √

近年来,私营企业主的数量增长很快。()(1.0分)

1.0 分

正确答案: √ 我的答案: √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具有立法权、任免权、决定权和监督权。()(1.0分)

1.0 分

正确答案: √ 我的答案: √

人大立法过程是目前制度化和规范化水平最高的决策过程。()(1.0分)

1.0 分

正确答案: √ 我的答案: √

对专家学者的倚重在中国的立法过程中越来越突出。()(1.0分)

1.0 分

正确答案: √ 我的答案: √ 国务院没有高层议事协调机构。()(1.0分)

1.0 分

正确答案: × 我的答案: ×

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1.0分)

1.0 分

正确答案: √ 我的答案: √

1988年,在中共中央十三届二中全会上,中央领导人代表中央政治局向全会所做的报告里最早使用利益集团的概念。()(1.0分)

1.0 分

正确答案: √ 我的答案: √

在中国立法史上,《物权法》的立法过程体现出来的激烈争论体现了立法过程的公开化。()(1.0分)

1.0 分

正确答案: √ 我的答案: √

在十七大党代表的选举过程中,明确提出了“两新”组织。“两新”组织是新经济组织和新社会组织的简称。()(1.0分)

0.0 分

正确答案: √ 我的答案: ×

失业人员、大学生等过渡性的社会群体,可以被称为阶级。()(1.0分)

1.0 分

正确答案: × 我的答案: × 国务院的领导核心是国务院全体会议和国务院常务会议。()(1.0分)

1.0 分

正确答案: √ 我的答案: √

人民通过选举投票行使权利和人民内部各方面在重大决策之前进行充分协商,尽可能就共同性问题取得一致意见,是我国社会主义民主的两种重要形式。()(1.0分)

1.0 分

正确答案: √ 我的答案: √

人大工作的会议议程应尽量保密,投票表决是应该公开。()(1.0分)

1.0 分

正确答案: × 我的答案: ×

乔治·盖洛普是抽样调查方法的创始人。()(1.0分)

1.0 分

正确答案: √ 我的答案: √

个人存款实名制正式实施是在2000年。()(1.0分)

1.0 分

正确答案: √ 我的答案: √

维持农民工“离乡不离土”的情况实际上加剧了一定的社会矛盾和潜在的社会风险。()(1.0分)

1.0 分

正确答案: × 我的答案: × 25

我国市政以公共服务和公共管理为核心。()(1.0分)

0.0 分

正确答案: √ 我的答案: ×

分税制的实施是在改革开放之前。()(1.0分)

1.0 分

正确答案: × 我的答案: ×

全国人大常委会与省人大常委会的关系,主要是工作的指导关系。()(1.0分)

0.0 分

正确答案: √ 我的答案: ×

内阁是行政机关的核心。()(1.0分)

1.0 分

正确答案: √ 我的答案: √

统合型信息传输体制的特征是紧密的核心,松散的外围。()(1.0分)

1.0 分

正确答案: √ 我的答案: √

中国的政治权利机构分为党政军法四部分。()(1.0分)

1.0 分

正确答案: √ 我的答案: √ 31

中华全国总工会是指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中国农民阶级的群众组织。()(1.0分)

1.0 分

正确答案: × 我的答案: ×

在民主建设中,技术和制度同样重要。()(1.0分)

1.0 分

正确答案: √ 我的答案: √

法制统一指的所有的法律都是根据宪法的基本精神制定,国家以宪法为最高的立法。()(1.0分)

1.0 分

正确答案: √ 我的答案: √

利益集团不谋求国家政权,这也是其与政党的差别之所在。()(1.0分)

1.0 分

正确答案: √ 我的答案: √

中国共产党党委是由选举产生并且有上下级。()(1.0分)

1.0 分

正确答案: √ 我的答案: √

中国的法律监督系统包括宪法监督和人大的法律监督。()(1.0分)

1.0 分

正确答案: √ 我的答案: √ 37

与委员会相比,领导小组偏重的是应急性职能,而委员会则是常设机关。()(1.0分)

1.0 分

正确答案: √ 我的答案: √

党的监督包括党的政治监督和党的纪律监督。()(1.0分)

1.0 分

正确答案: √ 我的答案: √

人代会的双重属性是指它既是权力机关也是民意机关。()(1.0分)

1.0 分

正确答案: √ 我的答案: √

党代会每五年召开一次。()(1.0分)

1.0 分

正确答案: √ 我的答案: √

改革开放以来,农民阶层的人数不断攀升。()(1.0分)

1.0 分

正确答案: × 我的答案: ×

我国现阶段的普选,县级以上实行的是间接选举,县级和县以下的基层是直接选举。()(1.0分)

1.0 分

正确答案: √ 我的答案: √ 43

中国的乡镇企业和外资企业、私有企业是有交叉的。()(1.0分)

1.0 分

正确答案: √ 我的答案: √

中国的国家主席等同于中国的国家元首。()(1.0分)

0.0 分

正确答案: × 我的答案: √

全国人大的全体会议是最重要的会议,是全国人大行使权力的基本形式。()(1.0分)

1.0 分

正确答案: √ 我的答案: √

当代中国政府过程比西方国家少了一个特殊环节——“单位”。()(1.0分)

1.0 分

正确答案: × 我的答案: ×

基尼系数越大,表示社会的贫富差距越小。()(1.0分)

1.0 分

正确答案: × 我的答案: ×

非政党系统的信息机构主要包括具有决策性质的研究会和企业自办的信息咨询机构。()(1.0分)

1.0 分

正确答案: √ 我的答案: √ 49

中国目前的地方划分特征,主要是职责同构。()(1.0分)

0.0 分

正确答案: √ 我的答案: ×

中国意见表达呈现出复合型的表达样态,具体指的是支持和要求并存,压力和整合交织。()(1.0分)

0.0 分

正确答案: √ 我的答案: ×

第二篇:当代中国政府与政治

第一章 中国国家政治权力结构

1、以中共中央为核心的“6+1+2”体系:党:中共中央委员会、中共中央纪律监察委员会 政:国家主席、中国人大及其常委会、国务院、全国政协 军:中央军事委员会 法:最高人民法院和最高人民检察院

2、十六大,修订了党章关于申请入党人员身份的规定:“年满十八岁的中国工人、农民、军人、知识分子和其他社会阶层的先进分子,承认党的纲领和章程,愿意参加党的一个组织并在其中积极工作、执行党的决议和按期交纳党费的,可以申请加入中国共产党”。将原来的“其他革命分子”改为“其他阶层的先进分子”。

3、党委1与党2组的区别:产生方式:1有党员大会或党代表大会选举产生 2由上级党委决定任命

1可以批准接受党员 2不可以 1可以对党员进行纪律处分 2不可以 1可以召开党代会或党员大会,选举出席上级党代会的的代表 2不可以 1有下级组织 2没有 1与下属党委党组织的关系式领导关系 2是指导关系。

4、中国中央委员会由党的全国代表大会选举产生,每届任期5年。三个组成机构:中央政治局 中央政治局常务委员会 中央书记处

5、中共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设立:十一届三中全会 十二大之后,由党的全国代表大会产生,任期5年。

6、中共中央顾问委员会只设在中央和省两级。存续时间:1982年-1992年。

发挥参谋咨询作用,同时,在政治生活中充当弹性因素。

7、全国人大四项职权:最高立法权 最高任免权 最高决定权 最高监督权

全国人大5年一届 每年举行一次会议,时间一般为两周左右。九届人大之后,会议时间基本稳定在每年的3月5日,这种不断提前的趋势具有重要意义,是国家政治生活不断正常化的一种重要表现。

人大会议形式:预备会议 选举大会主席团和秘书长;通过议程和做其他的会议准备 主席团会议:是全国人大的领导机构,负责主持全国人大会议 全体会议:是全国人大行使权力的基本形式。

代表团会议:代表的主要会内活动形式,包括代表团全体会议和小组会议两种形式。

8、人大代表的产生方式:全国人大代表由各省、直辖市、自治区人民代表大会和人民解放军采取间接、差额的方式选举产生。

间接:由下级人大代表代表选民选举出全国人大代表,而不是由全体选民直接选举。差额:当选人数小于候选人数。

全国人大代表的名额分配依据:城乡按相同人口比例选举人大代表。

适当照顾少数民族,每个民族至少有一位代表。(12%,高于少数民族在总人口的比重)人民解放军的全国人大代表由“中国人民解放军选举委员会”分配给各大单位。为归国华侨分配适当名额。

台湾省全国人大代表,由各省级地方和人民解放军中的台湾同胞派代表协商选举产生。规定妇女代表比例不低于22%。

9、人大常委会委员与行政、审判、监察机关之间实行“不相容”原则,与总统制国家中的议员类似,而在内阁制国家中,议员与行政官员实行“相容”原则。

10、全国人大的“复合一院制”结构特点:(1)一院双层结构和职权分工。(2)人大代表产生方式多样化。(3)代表团制度。(4)“两会”机制。中国国家主席

国家主席缺位,由副主席递补;副主席缺位时,由全国人大补选;主席、副主席都缺位时,补选;补选前,国家主席由人大常委会委员长代理。国务院总理负责制 11、1.国务院全体会议

参加人员:总理、副总理、国务委员、秘书长、各部部长、各委主任、中国人民银行行长、审计长等;

讨论科目:重大的形势和政策问题。2.国务院常务会议

参加人员:总理、副总理、国务委员、秘书长组成。讨论科目:具体的问题

12、全国政协:爱国统一战线组织、政治协商机构。国外的上议院或参议院。政协委员的产生:1.实行委员制,由各党派、各方面协商产生。2.更加强调界别特点。

十届全国政协由34个界别组成,包括中国共产党、八大民主党派、无党派民主人士、中国共青团、全国总工会、全国妇联、全国青联、全国工商联、中国科协、全国台联、全国侨联、文化艺术界、科技界、社科界、经济界、农业界、教育界、体育界、新闻出版界、医药卫生界、对外友好界、社会福利和社会保障界、少数民族界、宗教界、特邀香港人士、特邀澳门人士和特别邀请人士。

政协职能:政治协商:对国家和地方的大政方针以及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生活中的重要问题在决策之前进行协商和就决策的实施过程中的重要问题进行协商。

民主监督:对国家宪法、法律和法规的实施,重大方针政策的贯彻执行等,通过建议和批评的方式进行监督。无立法权

13、中央军委:一个班子,两个牌子。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军事委员会 中共中央军事委员会。

中央军委的任期与全国人大的每届任期相同,每届为5年。宪法对军委组成人员的连任没有限制性规定。

14、中西方司法权独立的五点区别:中国司法机关的独立原则1司法权为人大赋予。不独立于代议机关,只独立于行政机关。西方国家的司法独立原则2司法权为“民意”赋予,即独立于行政机关,也独立于代议机关

1立法权高于司法权 2三权平行。1独立权由集体形式,不赞成自由心证说 2法官、检察官个人享有独立权,赞成自由心证说。

1不使用法官终身制 2适用法官终身制 1接受党的领导,不搞超党派的中立 2超党派的中立

15、“职责同构”是指在政府间关系中,不同层级的政府在纵向间职能、职责和机构设置上的高度统一、一致。

第二章 当代中国的党政关系

1、为什么说“党政关系”是当代中国最基本的政治关系

1.中国的各种政治关系和较为重要的政治现象,都在一定程度上包含着“党政关系”的因素。2.“党政关系”的特殊地位,在国家政治权力结构中得到了最充分的表现。3.从政治体制改革渐次展开的角度看,党政关系的调整是许多项重要改革工作的逻辑起点。

2、中1西方2政党在执政方式上的主要区别

1.政治权力结构的横向关系 1立法、行政、司法、军队等全部国家关系 2行政权或一部分司法权

2.政治权力结构的纵向关系 1从中央到地方的全部国家权力 2中央或联邦整体的行政权力

3.执掌国家权力的方式 1直接领导,包括政治、组织和思想领导 2间接领导,通过议会的多数地位影响立法或在政府中工作的党员等

4.对执政党地位合法性的理解及采取的相关政治措施 1历史的选择;坚持党的绝对领导,不允许资产阶级政党分享政权 2合法反对原则;强调执政党地位的所谓竞争性,试图以多党竞争垄断政权

3、党政关系:党是中国共产党 政指政权、政府、人大、政协、政法机关、军队以及担任一定政治任务的人民团体和公有制企事业单位

4、党政分开过程中需要澄清的六点问题

1、党政分开不仅仅是党政分工。

2、党政职能的划分不等于实现了党政分开。

3、党政分开不是单纯的党政分权。试图把党从政府过程中分离出来是错误的。加强党的领导并不是要扩大党组织的权力,而在于改善党的领导。

4、党政一把手之间的不同意见分歧不等于党政不合。

5、党政分开也有赖于政企分开。

6、党政关系不仅仅是党与政府的关系。

5、规范党政关系的要点

1、明确中国共产党对人大、政府、人民团体等的领导,主要是政治领导。(“党”掌控全局,具体事务由“法”规范,“政”执行)

2、推进党对人大、政府领导的民主化。(决策和人事)

3、转变党的工作和活动方式,特别是要注意不能以政策替代法律。

4、努力实现党政行为的法制化。

5、除少数特殊单位以外,党最好实行普遍的属地制的领导体系。

6、在中央、地方和基层实行不同内容的党政关系改革。★

7、党政关系规范化还有赖于自身的组织建设和思想工作的完善。

第三章 当代中国的主要社会利益群体

1、“工人群体”与“工人阶级”概念的区别(外延上的区别)

工人阶级包括官员群体、知识分子群体和工人群体 工人群体指三次产业工人。

2、官员与干部的区别:“干部”是指所有被政府人事部门承认具有“干部”身份的脑力劳动者。

“官员”是指国家公务员和党派机关、人民团体等专职从事政府和社会事务管理工作的脑力劳动者,只是“干部”中的一个组成部分。

官员与知识分子的区别:官员在具体利益和表达利益要求的方式上与知识分子是有区别的: 官员掌握政治权力,其知识和能力通过权力这个中介释放出来,并影响其他社会成员。官员群体在意见表达过程中的特殊性:特殊性:既是意见的表达者,也参与决策与执行。注意:支持和鼓励正常的意见表达,同时加强监督和自律,防止“以权谋私”。

3、有关农民的几种界定:

1、职业角度:通过从事种植业、养殖业等第一产业劳动取得全部或大部分经济收入的农民。——“狭义的农民”

2、户籍角度:所有具有农村户口的人。——侧重身份的划分。3.居住地角度:所有居住在农村的居民。

4、农民工群体的界定:农民工是指具有农民身份,从事第二、三产业职业的工人。身份——农民身份 职业——产业工人 一类是乡镇企业工人;另一类是流入到城市中的打工者(狭义的农民工)。

5、“两栖人”的界定:“两栖人”是指那些同时具有双重利益群体背景的社会成员。停薪留职人员 “红顶商人” 请长假外出谋职者

第四章 意见表达的主体和方式

1、当代中国的意见表达主主体由作为意见表达主体的个体1和作为意见表达主题的团体2。1包括普遍性意见表达个体和专业性意见表达个体。2包括制度性意见表达团体、结构性意见表达团体和功能性意见表达团体。

2、公民意见表达意愿的分布规律

1、城市的比例高于农村;

2、文化层次高的高于文化层次低的;

3、经济收入水平高的高于经济收入水平低的;

4、较多接触政治的人高于较少接触政治的人。

3、中国公民意见表达的传统途径:组织化渠道

比如,单位职工通过单位反映情况,城市居民通过居民委员会,农村居民通过村委会反映情况等。信访制度

4、信访:一种有特色的意见表达形式

信访,就是公民通过书信、电报、电话或访问等形式,向党政机关及其负责人,以及人民团体、新闻媒介反映情况,提出批评、建议、意见、要求、申诉和对党政机关工作人员的违法、失职行为提出控告、检举。

5、专业性意见表达个体是指,受党员和特定方面群众的委托,专门行使表达民情民意的权力,是有合法身份和特定法律地位的意见表达主体。

党代表

人大代表

政协委员

党代表意见表达的基本方式:表达意见的基本形式是讨论并通过同级党的委员会提交给大会的报告。

人大代表的意见表达方式:(1)审议“一府两院”和人大常委会提交给人民代表大会的工作报告;

(2)提出议案、建议和意见;

(3)审查和批准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规划)以及国家预决算;(4)提出质询案;

(5)代表会外活动。

政协委员的意见表达方式:

1、审议各级政协常委会工作报告;

2、提出议案;

3、列席同级人大全体会议旁听和参与讨论同级《政府工作报告》;

4、做大会发言等。

中华全国工商联合会,简称“工商联”,于1953年11月成立。中国工商联是“非公有经济”方面的工商联。

具有统战性、民间性、经济性相结合的特点。

其主要功能是参政议政;维护会员权益;加强沟通与联系。第五章 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意见综合过程

1、现实中的偏离:“立体式的代行集权体制”

1、中央代行:常委会代全委会,全委会代党代会;

2、书记挂帅:“领导核心”的拍板代替集体领导;

3、以党代政。(广义上)十八大报告中关于党内民主的一些值得关注的提法 以“党内民主”带动“人民民主”。落实党员知情权、参与权、选举权、监督权。实行党代会代表提案制。完善党内选举制度。

强化全委会决策和监督作用,完善常委会议事规则和决策程序,完善地方党委讨论决定重大问题和任用重要干部票决制。

扩大党内基层民主,增强党内生活原则性和透明度。

第六章 政府的决策过程

1、立法权限:《中华人民共和国立法法》第七条规定:在我国,立法权是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行使的。

2、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的立法程序: 法案起草—法案提出—提交审议

3、宪法修正案的起草过程:中共中央成立专门的宪法修改委员会—起草建议稿—人大常委会讨论,并征求各方面意见—提交全国人大审议

仅涉及宪法个别条款的宪法修正案,则由全国人大常委会直接组织起草并向全国人大提出。

4、从近年来的立法实践看,提出法律草案的主要是全国人大常委会、全国人大各专门委员会和国务院等国家机关。而且其中,国务院提出的比例又占据多数,1979年以来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制定的法律中由国务院提案的约占70%。

5、中国立法过程的主要特点:

1.在立法过程中,也客观存在着不同的意见,但没有因此而产生不同的政治派别。

2.立法过程总体上是比较谨慎的。

3.立法过程已经具有了一定的开放性。

4.立法进程正在加快。

6、根据我国的宪法原则,国家生活中的重大事项的最终决定权,属于全国人大。1.什么是议案?

所谓议案,是指由法定机关或人大代表、人大常委会组成人员,依照法定程序提请本级人大会议或者人大常委会会议进行审议并作出决定的议事原案。议案的法定形式

(1)案由:是指提出议案的理由,就是为什么要提出该议案,人大通过该议案的必要性等;(2)案据:是指提出该议案的依据,即议案的合理性、可行性等;

(3)方案:是指提出解决问题的具体办法,具体方案是议案的核心内容,是要交付表决的内容。

议案处理方式

(1)由国务院等国家机关提出的议案,直接进入议事程序。

(2)由代表团或30人以上代表提出的议案,是否列入本次大会议程由大会主席团决定。

如果议案没能列入本次大会议程,则可以转为建议、批评或意见,由大会秘书处依法处理。

7、分税制是按税种划分中央和地方收入来源的一种财政管理体制。分权、分税、分管 分税制改革意义

1.变“分粮食”为“分土地”,稳定了中央和地方的收入渠道,有效地调动中央和地方两个积极性。

2.增强了中央政府的宏观调控能力,包括调节地方之间财力差距的能力。

3.在统一税制的基础上,淡化了政府与企业的行政隶属关系,对转变政府职能和引导企业公平竞争都有很大的益处。

4.有利于引导地方优化产业结构和优化资源配置。

8、“单式预算制”

“复式预算”

单式预算是把国家财政收支汇编在一个统一的预算表中。

1994年3月,第一部预算法明确规定,中央和地方各级政府的预算采用复式预算的形式进行编制。

复式预算:包括经常性预算和建设性预算 经常性预算包括经常性收入和经常性支出 建设性预算包括建设性收入和建设性指出

9、国家预算的编制程序

“两上两下”

(1)上报计划收支建议数(省级地方、中央各部门向财政部)

(2)下达预算收支控制指标(财政部向省级地方、中央各部门)

(3)省级地方、中央部门向下布置(省级地方、中央各部门向所辖地区、单位)

(4)层层汇总(所辖地区单位—省级地方、中央各部门—财政部—国务院—全国人大)

10、党管干部原则 :人事安排的基本管理机制

提名:国家主席、副主席、人大常委会委员长、副委员长、秘书长、委员,中央军委主席、最高人民法院院长,最高人民检察院检察长。由大会主席团根据中共中央推荐提名 国务院总理由刚刚当选的国家主席提名;国务院的其他组成人员的人选由刚刚产生的国务院总理提议或提名;中央军委的组成人员由中央军委主席提名。由提名人提名

选举1与表决2的区别:1凡由主席团提名的候选人,都要提交全体会议选举。2凡由提名人提名的候选人,要由全体会议进行表决。

1代表可以同意,也可以反对或弃权,并可以在额度范围内另选他人。2提名人如果没能当选,需由提名人另提他人再行决定。

表决和选举的方式是由大会主席团决定的。

第七章 政府决策的施行过程

1、党内的执行系统:一个中心,四个方面 一、一个中心

中共中央委员会

中央政治局

决策与执行双重属性

政治局常务委员会

中央书记处:是中央政治局及其常委会领导的负责处理中央日常工作的机构。二、四大方面

(一)中共中央的职能部门和办事机构 1.中共中央组织部

主要任务:管干部、管党员。

注意:党的干部与党员干部的区别。

(二)、中共中央宣传部 中共中央主管全党宣传工作的职能部门。

(三)、中共中央统战部 中共中央主管全党统一战线工作的职能部门。

(四)、是中共中央开展外事工作的职能部门。

主要任务:负责同各国政党,特别是各国共产党的友好往来,同时代管工青妇等群团组织的外事活动。

(五)、中央政法委:是党领导和管理政法工作的职能部门。

(六)、中共中央办公厅:是协助中央领导进行日常工作的办事机构,是中共中央领导核心工作正常运转的有力保障。

2、行政法规的含义

行政法规是国务院或国务院各部门、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在执法过程中,根据宪法和法律的原则,依照法律的权限和程序,就各种行政管理事项而制定的各种规范性文件。行政法规的三种基本形式

(1)“条例”:对某一方面的行政工作比较全面、系统的规定。如由国务院制定的《治安管理处罚条例》。

(2)“规定”:对某一方面的行政工作进行部分规定的。如监察部颁布的《安全生产领域违法违纪行为政绩处分暂行规定》

(3)“办法”:对某一项行政工作比较具体的规定,如国务院颁布的《医疗广告管理办法》

3、所谓提取是指政府按照立法机关所确定的方式吸纳、获得使其自身正常运转和组织社会生活所必需的资金和劳动。

提取的方式

(1)政府以组织公民对社会和国家尽义务性贡献的方式进行提取。(2)政府有条件地以某种契约的方式从公民中提取。

(3)政府通过对国家经济生活的直接或间接的管理进行提取。

(4)政府通过自己的对外职能从国外提取。

(5)各种不合法不合理,但却是客观存在着的某些提取行为。(乱收费等)

4、象征活动并不直接“处理”什么,但通过这些象征性的活动,可以引导公民和各单位的思想与行为,从而起到配合总体决策实现的作用。

5、传达的两个显著特点

1.传达的基本形式是“会议”传达和“文件传达”(补充)。

2.“传达”是一个由内到外,由上到下,逐层次“公开”的过程。

基本套路是,由高级干部到一般干部,先党内后党外,最后通过新闻媒体和其他手段广泛宣传和动员。

6、试点的特点

1.比较注意选“点”的代表性。

2.在试点工作中,开始注意不给被试点提供特殊条件。

3.专业论证与领导评价相结合,同时注重定量方法在试点中的推广和引用。4.在试点工作中,允许存在某些失误。(补充)

第八章 政府信息传输过程

1、单通道信息传输体制的特点

1.输入输出的二合一通道

2.点对点的线性传递

3.信息机构的国营化

4.补充渠道作用有限

2、单通道信息传输体制的弊端 1.信息的“不当约简”现象(1)信息流失现象:“县上传达一大本;乡里传达半页纸;村长动员吧哒嘴;社员听得直打盹”

(2)信息失真现象:传话游戏 2.信息“超载”现象 3.“本底噪音”现象 4.“主观滤波”现象 5.“小道消息”泛滥

3、“五位一体”的

统合型信息传输体制的含义 所谓的“五位”是指:(1)党政机关中的信息系统(2)官方或半官方的思想信息库(3)新闻媒介

(4)民间信息机构

(5)电子网络信息系统

所谓“一体”是指其他四个方面的信息机构基本上是围绕党政信息系统从事信息工作。

4、统合型信息传输体制的结构性特征 五位 一体

非党政信息系统所掌握的政治性信息终归要进入(Access)政治中枢,或者说是以党政机关为其最大的“买主”。

“紧密的核心与松散的外围”并存

5、统合型信息传输体制的发展特征:(与单通道相比较)1.从政府过程主要参与者的信息意识看,“封闭保守”趋向“开放包容”。2.从管理方式看,控制型的“管办一体”趋向规制型的“管办分离”。3.从传输主体看,“一元担当”趋向“一元为主,多元共存”。4.从传输过程看,“二合一的线性传递”趋向“网络化的互动沟通”。5.从传输技术看,“单一人手人脑处理”趋向“高科技综合处理”。

第九章 中国政府过程中的监督体系

1、政府过程中的“监督”是指为保证政府机关和政府官员在法律所允许的范围内活动,而由一定的权力主体和社会机构对其实施监控的各种活动。

一、当代中国监督体系的基本框架 3个系统、9个主体、12种功能 法律监督系统:各级检察院 人大及常委会

政治、政府监督系统:人大及常委会 党组织及纪委 各级政协 监察部门 审计署 社会监督系统:公民 工青妇等群团组织 新闻媒体

2、监督主体的两种类型

1、权力型的监督主体,是指那些既有监督意识和监督能力,又有权依照相关法律,对被监督对象进行直接处理的监督主体。

2、中介型的监督主体,是指那些具有监督意识和监督能力,但无权对被监督对象进行直接处理,只能通过对监督对象产生政治影响或社会影响,使被监督对象最终进入权力型监督主体的监督处理程序的一类监督主体。

3、纪律监督两种模式 “张家界模式”,即空降纪委书记。从1995年到1997年,张家界市纪委把所属区县纪委书记的“提名权”由同级党委改为上级市纪委。但由于种种原因,这种探索在经历五六年的试验后悄然停止。“曹克明模式”,即省委副书记兼任纪委书记。

因曹克明出任首位省委副书记兼任省纪委书记而得名。这一改革提高了纪委书记的权重。

第三篇:当代中国政府与政治

简论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改善与完善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我国宪法规定:“我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是人民行使国家权力的机关。”人民代表大会制度贯彻民主集中制:全国人大和地方各级人大都由民主选举产生,对人民负责,受人民监督。国家行政机关、审判机关、检察机关都由人民代表大会产生,对它负责,受它监督。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内涵是指国家权力机关特别是最高国家权力机关的组织、职能和运作的原则和机制,同时也包括国家权力机关同国家行政机关、审判机关、检察机关关系的原则和机制。具体说,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可具体化为四项具体“制度”:第一,主权在民制度。这就是宪法规定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人民行使国家权力的机关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这是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根本原则和核心内容。第二,代表选举制度。它是人民选举国家权力机关组成人员的原则、方法、组织和程序的总和,是人民实现宪法规定的选举权、被选举权的制度保障。这是组成人民代表大会的前提和基础。第三,民主集中制度。它是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根本组织原则和运作原则。第四,人大工作制度。包括人大及其常委会依法履行职能的立法制度、监督制度、代表制度、会议制度、表决制度等。以上四项具体制度互相贯通、结合,就构成了我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基本内容。则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原则有以下四点:一切权利属于人民是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根本原则;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原则;民主集中制是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组织原则;民族平等和民族团结的原则。任何制度的完善都需要一个过程,任何制度都必须与时俱进。由于我国正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建设高度的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任务还远未完成,受落后的政治、经济、文化等条件的制约,人民代表大会制度运行的外部环境、社会政治基础还不十分理想,内在的具体制度、运行程序和工作方式还存在缺陷,人大工作还存在一些深层次的困难和问题,这些都严重阻碍了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功能发挥,在一定程度上消解了人大制度理论上的优越性,导致了原则与实际的背离、理想与现实的反差。因此,必须客观正视、高度重视这些问题的存在,认真分析原因,有针对性地切实加以完善。其缺点具体表现在: 1人民代表大会代表选举不能有效体现一切权力属于人民

多层次间接选举不能完全代表人民的意志,从而不能体现一切权力属于人民。我国人民代表大会间接选举的层次是很多的,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就要经过两级或三级的间接选举产生。县级人民代表大会是直接选举产生的,再由县级人民代表大会选举产生省级人民代表大会,再由省级人民代表大会选举产生全国代表大会。而在一些市管县或设自治州的地方,县级人民代表大会还不能选举产生省级人民代表大会代表,而只能选举产生市或自治州的人民代表大会后,再由市或州的人民大会选举产生省级人民代表大会,中间又多一层。

关于间接选举的利弊,选举理论上不同主张。间接选举的弊端:(1)由于间接选举不是由选民亲自表达意愿,而是靠少数代表去抉择。因而就是可能存在不能全面、正确表达选民意愿。甚至歪曲选民意志的情况。(2)靠少数人投票决定当选人,对选举的普遍性和平等性不能不说是个很大的折扣。(3)代表多层的间接选举,必然模糊代表与选民之间的责任关系,削弱代表与选民的联系,使选民不能对代表衽直接监督。间接选举的有利之处在于:(1)有利于减少群众普选容易产生的盲目性,有利于选择人才和安排各方面的代表。(2)在选民众多,选民政治、经济、文化素质较低的国家,直接选举可能更容易被人操纵。(3)间接选举更节省经费和工作量。尽管有这些理由,但谁都不否认,直接选举比间接选举更体现民主。所以,在国外国家级议会中,一院制议会和两院制的下议院,基本上普遍采取了直接选举。我国人民代表大会实行多层次的间接选举是经济文化落后的表现,是应加以改进的。[1] 2人民代表大会的人事任免工作影响国家机关的有效运转统一。(1)党委与人大在人事任免工作中的关系有待进一步协调 目前,怎样处理好在人事任免问题上党委与人大的关系,在有的地方认识上不够统一。有的认为,坚持党管干部的原则,再讲人大任免干部是多此一举;也有的人认为,人大任免干部只是走走程序而已;还有的人认为,人大在人事任免上在跟党委争人事权等等。在实践中,有的地方党委推荐由人大常委会任命的国家机关干部,在正式决定前不与人大常委会党组织通气;有的所谓通气,只是将党委的决定通知人大常委会党组,既不介绍推荐人选的情况,也不讲安排理由;有的地方人大常委会党组对人选提出不同意见,党委既不采纳,也不做解释工作,坚持要人大常委会保证通过;有的地方人大常委会党组对党委推荐的人选有意见也不提,即提交常委会进行表决等等。(2)任免机制不完善

一是对拟任命干部进行必要的了解不多,提不出意见,在表决时一揽子通过,影响任免质量;二是介绍人选时,不能充分反映每位人选的全貌和特点。(3)任免工作法制不健全

宪法、地方组织法、法院组织法、检察院组织法等法律是各级人大行使任免权的依据,但对建立国家权力机关的人事任免、监督机制等问题的规定比较原则,不能适应各级人大的人事任免、监督实践的要求。(4)任后监督比较薄弱

人大及其常委会对所选举、任命人员的任后监督比较薄弱。往往是任完了事,没有把任后监督当作行使任免权的一种延续,尽管现在不少地方人大常委会开展了对所选举任命人员的述职评议工作,但亦有其局限性。[2] 我国建立人民代表制度,并将其确立为国家的根本政治制度,是历史发展的必然,也是因为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本身具有无比的优越性。这种优越性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和我国国体相适应的最好的政权组织形式。

(二)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便利于人民群众参与国家事务管理。(三)人民代表大会制度适合中国的国情。

(四)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保证了国家机关有效率的运转。在目前情况下,要发扬优势,改善我国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具体说,可以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第一要使选举制度有效的体现一切权力属于人民,具体有如下的做法:

(一)将直接选举扩大到县一级:人大代表的选举分为直接选举和间接选举两种。直接选举是指人大代表由选民在选区直接投票产生;间接选举是指上一级人大代表由下一级人大代表投票选举产生。直接选举与间接选举相结合作为我国选举的一项基本原则,是1953年选举法确定的。当时我国经济还很不发达,交通、通讯也不便利,人民群众的民主意识和文化水平还不高,实行较大范围的直接选举有一定的困难,因此,1953年选举法规定,乡、镇一级和不设区的市、市辖区采取直接选举的方式,县和县级以上各级人大代表都是间接选举产生。随着社会的发展,国家的政治、经济、文化等各个方面较建国初期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人民群众的政治觉悟、民主意识和文化素质都有了很大的提高,交通、通讯等各项事业也有了很大的发展。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实行改革开放,大力发展经济,加强社会主义民主与法制建设已成为全国人民的共同愿望。经过多年的实践,我国也积累了较丰富的选举经验。这一切都为进一步扩大直接选举的范围提供了条件。因此,1979年重新修订选举法,决定将直接选举扩大到县一级。彭真同志在“关于七个法律草案的说明”中指出:“在一个县的范围内,群众对于本县国家机关和国家工作人员的情况是比较熟悉和了解的,实行直接选举不仅可以比较容易地保证民主选举,而且便于人民群众对县级国家机关和国家工作人员实行有效的监督”。20年来的实践证明,将直接选举扩大到县一级,调动了广大人民群众参政议政的积极性。在每一次换届选举中,人民群众将参加人大代表的选举,当作自己政治生活中的一件大事,从提名酝酿候选人到投票选举都非常认真积极。同时,由选民直接选举产生人大代表,代表与选民的关系更加密切,更能反映人民群众呼声,而选民也便于对代表进行监督。将直接选举扩大到县一级,是我国民主政治建设的一项重大举措。

(二)、由等额选举改为差额选举 :①.关于人大代表的差额选举。②.关于地方国家机关领导人的差额选举。

(三)、不断改进和完善候选人提名和酝酿制度:①提名和酝酿候选人是选举的重要环节:主要是:1.选举代表时各政党、各人民团体,可以联合或者单独推荐代表候选人。②.针对有的地方限制不同选区或者选举单位的代表联名提出候选人的做法.③.在提出的候选人过多时,规定采取预选的办法确定正式候选人,使确定正式候人更为民主、规范。

(四)、缩小农村与城市每一代表所代表的人口数的比例

(五)、在法律中明确规定地方各级人大代表名额,使各级人大代表的名额规范化

由于我国目前的政治、经济、文化等多方面的原因,我国的地方选举制度在某些方面还有不够完善的地方。我们相信,随着我国经济体制和政治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随着人民民主法制意识的不断增强,我国的地方选举制度,将会更加民主和更加完善。

第二要使人民代表大会的人事任免得到有效的运转,具体有以下几个改正措施: 1理顺共产党组织和人大的关系,坚持党管干部。权力机关在国家体系中居于首要地位,而中国共产是执政党,因此,如何正确认识与处理好中共党组织和人大的关系是中国政治体制改革的重大课题。要做到既坚持共产党的领导,又保证各级人大及其常委会依法独立行使职权,中国共产党就必须不断重申“党必须在宪法和法律的范围内活动”的原则,并且严格遵循这一原则。中共十三大根据邓小平的思想,提出了“党政职能分开”的改革方案,这些原则和方案理顺共产党组织与人民代表大会之间的关系,使两者间做到各司其职,逐步走向法制化指明了方向。具体来说,可以作如下概括:共产党组织必须对人大实行政治领导;共产党组织不包办人大工作;共产党组织带头尊重与遵守人大制定的法律和决议;共产党组织也应接受人大的宪法监督。如何处理人大和党委之间在人事任免工作中的关系.党向国家机关推荐领导干部,是党实现对国家事务领导,维护和巩固执政党地位的重要组织保证,也是党管干部原则的重要体现.各级人大及其党委会在实践中都能正确处理党管干部与人大依法任免干部的关系.许多地方人大始终把坚持党的领导贯穿于依法行使任免权中,积极通过人大常委会党组,通过党员代表和委员的活动,使党的意图成为广大代表和委员的意见,使党的领导落到实处,从而从政治上、组织上保证了人民当家作主、行使管理国家事务的权利.具体来讲,对党委推荐的人选,先召开党组会和主任会议,介绍党委拟推荐的人选的基本情况,充分酝酿讨论,然后将酝酿结果和不同意见如实向党委反映.如果人大常委会党组或主任会议多数成员对党委推荐的人选不赞成,则建议党委重新推荐或推迟推荐.如果党委认为人选不宜改变,在进一步作出说明之后,人大常委会党组和主任会议应再一步酝酿讨论,统一认识,待意见比较一致后,再建议党委正式推荐.对个别不符合任职条件的人选,暂不提请人大常委会审议.在确定的推荐人选提请人大常委会审议决定前,要求提请任命机关提供拟任命人员的简历和政绩材料、民主评议等参阅材料.人选确定的后努力做好工作,保证党委意图得到实现.任免名单在表决前,都要经过分组或联组会议充分酝酿讨论,让组成人员充分发表意见和看法,对个别情况不够清楚的人选,要求提请机关进一步说明情况.在提出有一定根据足以影响任命的情况和问题又确定来不及查清时,或出现事先完全没有预想到的不到的意见时,一般不急于表决或建议党委由提请机关撤回提请,暂缓任命.党委也应做到向国家机关推荐领导干部坚持依法办事,认真听取人大代表或常委会组成人员对推荐人选的意见,对多数人不同意的人选,不勉强要求通过.做到了党管干部和人大依法任免干部的统一.另外,在干部述职评议工作中,也始终坚持党的领导.评议前,人大常委会党组把实施方案报党委批准;评议过程中,及时向党委汇报工作中的主要情况和存在的问题;在评议动员时,邀请党委领导参加,把坚持和依靠党的领导贯穿于评议工作的始终.同时,也为党委考察、了解干部拓宽了民主渠道, 2依法进行任免

这是人大及其常委会任免干部的一个重要特点,也是人大及常委会任免合法有效的根本保证.宪法和法律是人大及其常委会行使任免权的依据,是党的主张同人民利益和国家意志相统一的集中体现,一方面,要依据宪法和法律的有关规定和党的干部政策,完善人事任免工作的具体程序,使任免工作程序具体化、规范化,有章可循,减少盲目性和随意性.另一方面,对照法律规定办事.地方人大严格按照宪法、地方组织法、法官法、检察官法等法律和人事任免办法规定的程序运作,充分发扬民主,让代表和委员广泛发表意见,有效地行使了人事任免权.3逐步使任免程序制度化

人大及其常委会任免权的行使,受法律规定的程序限制.各地通过健全有关法律程序,使这项工作更加规范,更有成效.如任免案的提出、审议、表决等步骤已比较制度化、规范;任免前的准备、任免时的酝酿讨论、任职后的监督等方面也逐渐形成制度,使整个任免工作程序具体、有章可循。4保证集体行使职权

人大及其常委会是集体行使职权,不是首长负责制。人大及其常委会行使任免权,就是通过法宝的民主程序,使人民选择社会公仆的共同意志和主张得到实现。人大及其常委会只有行使好人民赋予的这一重要权力,选举人民满意的公仆,并监督他们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才能真正保障人民当家作主的法律地位。各级人大在这方面,严格遵循了代表和常委会组成人员过半数通过的集体行使职权原则,尊重代表和常委会组成人员的意志,切实保障了他们的民主权利。[3] 5明确人大代表的角色

人大代表应自觉履行法律规定的义务,密切联系本选区选民或原选举单位所属地区人民群众,注意倾听和反映他们的意见,自觉接受他们的监督。近年来,随着代表素质的提高和人大地位的上升,人大代表联系群众的方式日益多样化,座谈、调研、访问、视察、定期接待选民的制度和措施发挥了应有的作用。而要进一步密切人大与人民群众的关系,还需要建立“人大代表向选民报告工作”以及“选民评议人大代表”的制度,使人大代表接受选民监督乃至接受选民罢免落到实处。此外,关于人大代表“专职化”的问题,仍可作进一步研究与论证。6积极向人民群众宣传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理论与知识,公开各级人大及其常委会的活动情况。

长期以来,人民群众的民主意识还很缺乏,他们对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性质、地位等基本知识不甚了解。宣传和教育工作是一项长期而艰苦的任务,人民代表大会在这一方面应该起模范带头作用。只有加强人民群众的民主自觉程度,才能使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建立在坚实的基础上。除了人大代表的言传身教以及报刊、图书的宣传教育外,最有效的途径便是增加各级人大及其常委会活动的透明度。现在每次全国人大全体会议均由电视等新闻媒介及时报道,但还可以考虑增加有深度的专题报道,公布大会选举、任命的投票结果,发表会议记录(机密除外)等。不少地方人大已建立了公民旁听制度,但需要进一步完善。有的地方人大改分派与指定旁听者为选民报名后,经审查确定旁听者,似应推广。各级人大增加活动的公开性,能使选民尽可能多而快地了解人大的工作,这样会极大地激发人民群众关心、支持、监督人大的政治热情。7加强人大自身的建设。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运行得好不好,其优越性能否真正完全发挥出来,这直接体现在人大的工作成绩上,而人大能否发挥其作用,又首先取决于其自己的建设能否跟上形式的发展,是否能做到与时俱进。所以,改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要落实在加强人大自身的建设上。首先,从组成人员方面看,人大的地位和作用要求它的组成人员必须有很好的素质,包括政治素质、道德素质、参政能力、文化素质、身体素质等等。这就需要把好选举关,在继续按地区选举人大代表的同时,可以辅之以按界别选举和以其他方式产生部分代表;候选人的提名和产生办法也应作适当改革;同时也要做好对人大代表的培训和监督工作,使人大代表能真正代表人民参政。坚决杜绝将人民代表当做荣誉性职务照顾安排的现象,继续改变“名额过多,素质不高”的状况。其次,从组织机构方面看,我国人大实行一院制的组织体系,从总体上看发挥了积极作用。但由于人大的职权很大,无论是立法还是监督都是有关国计民生的大事,这就要求人大的工作必须尤为认真而谨慎。全国人大是最高国家权力机关,没有任何国家机构能对全国人大予以监督。从理论的角度和纯粹的权力安排上看,这似乎是个盲点,但这也正是由社会主义国家人民权力的至高性决定的。然而,在维护人民权力的至高性和一院制总体框架的前提下,在人大体制内部设置一种制约机制,也不失为良策。内部制约可使人大的立法与决策更科学、更准确,避免决策的失误。关于人大内部制约机制的具体形式还可加以进一步探讨。最后,从工作程序方面看,从一定程度上讲,人大只能履行的程度与人大工作制度的完善密不可分。过去宪法和有关组织法对各级人大及其常委会的工作程序规定得较为笼统,近十多年来,各级人大及其常委会的议事规则纷纷推出,已有所改观,但实践要求对工作程序进一步细化,使之更具操作性,使人大及其常委会的各项工作有章可循。[4]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适合我国国情的好制度,它的基本特征是不会变的。比如,坚持党的领导和人民当家作主,不搞多党竞选;坚持民主集中制和人大统一行使国家权力,不搞“三权分立”;坚持实行一院制,不搞两院制等。同时也要看到,它同任何别的制度一样,不可能是一成不变的,需要在实践中既坚持又不断加以完善。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保障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顺利进行的需要,是实行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制国家的需要,是广大人民群众的共同愿望。在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进程中,要把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放在最重要的位置,坚定不移地向前推进。同时要看到,由于受到中国经济、文化等状况的制约,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一个渐进的过程。要从中国的实际出发,沿着社会主义的方向和轨道,有领导、有秩序、有步骤地进行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建设。[5]

人大代表联名推荐候选人制度要进一步完善(1)

人大代表联名推荐候选人制度是充分落实群众“四权”加强领导班子建设,完善人民代表大会选举制度的重要举措。近年来,随着地方经济社会的发展和人们民主素质的提高,代表联名推荐形式在县、乡两级人民代表大会选举中被代表运用得较多,其积极意义是毋庸多议的。但在联名推荐操作过程中显现出来的问题和不足同时也提醒我们,只有不断完善代表联名推荐的方法和步骤,才能充分落实赛场选马、唯才是举的要求,才能真正体现“公平、公正、竞争、择优”的原则。

我们知道,组织提名的候选人,一般都要经过民主推荐、组织考察(更多精彩文章来自“秘书不求人”)、讨论研究和广泛公示等严格程序才能最后确定,所产生人选的政治素质、工作能力、思想作风等方面素质一般来说都是群众信得过的。为了确保联名推荐人选同样符合政治过硬、作风优良、能力突出、清正廉洁等素质要求,在充分相信人大代表的思想觉悟、参政水平和认识能力的基础上,对代表联名推荐工作建立严格、系统的配套程序,对联名推荐的人选进行必要的后续把关,防止、杜绝少数人利用合法程序追求个人目的甚至经营个人或小团体私利的现象,是十分必要的。

一是必须对代表联名拟推荐人选进行资格限定,包括对年龄、身份、岗位资历、工作业绩等方面都要有原则性要求,以使之与拟任岗位相适应。二是对代表要制定行为规范,使联名推荐行为符合党的纪律和相关法规要求。三是对联名推荐产生的人选,经大会主席团审议,必须由各代表团在充分酝酿的基础上进行分团表决,只有获得一定比例以上代表团赞同或不反对意见的联名推荐人选,才能由主席团确定为正式候选人。四是要安排联名推荐候选人以适当方式进行公开述职,确保全体代表能避免盲目从众心理,能在充分了解该人选具体情况的基础上进行慎重选择。

第四篇:当代中国政府与政治

当代中国政治与政府

中国当代政治

国体:国家的性质,它表明各个阶级在国家中的地位。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

政体:就是政权的组织形式,即国家统治阶级以何种形式组织政权。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中国基本政治制度:在中国共产党的统一领导下,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这是历史和人民的选择。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最根本的在于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

中国共产党对国家和社会生活的领导:主要是政治领导、思想领导和组织领导。政治领导是根本,思想领导是灵魂,组织领导是保证。实行党的正确领导,任何一方面都不可偏废。中国共产党具有与时俱进的执政方式。坚持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不断完善党的领导方式和执政方式。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中国人民民主专政的政权组织形式,是中国的根本政治制度。一切权力属于人民。人民行使国家权力的机关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

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中国共产党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唯一执政党,八个民主党派在接受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前提下,具有参政党的地位,与中共合作,参与执政。各民主党派本着“长期共存、互相监督、肝胆相照、荣辱与共”的原则,通过政治协商会议参政议政。中国共产党对民主党派的领导是政治领导,即政治原则、政治方向和重大方针政策的领导。它们组织上互相独立,法律地位上平等,都必须以宪法和法律为根本活动准则。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指在国家统一领导下,各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实行区域自治,设立自治机关,行使自治权的制度。民族自治地方的行政地位,原则上是依据各自治地方的地域大小和人口多少决定的。坚持民族平等、民族团结和各民族共同繁荣是我国处理民族关系的基本原则。其中,坚持民族平等是我国处理民族关系的首要原则。民族平等是实现民族团结的政治基础。民族平等和民族团结是实现各民族共同繁荣的前提条件。各民族的共同繁荣特别是经济的发展,又是民族平等、民族团结的物质保证。

香港、澳门特别行政区区别于民族区域自治地方和一般地方行政区域的主要标志是有:司法终审权 中国执政党——共产党

国家权力机关——人民代表大会 国家行政机关——政府

国家军事机关——国家军事委员会

爱国统一战线组织——人民政治协商会议 中国国家机构: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国务院、中央军事委员会、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政府、民族自治地方的自治机关、人民法院和人民检察院组成。按其类别可分为五部分:国家权力机关,国家行政机关,国家审判机关,国家检察机关和国家军事机关。从我国国家机关的层级来分,可分为中央国家机关和地方国家机关。

国家主席:是最高国家权力机关的重要组成部分。国家主席根据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的决定行使国家元首的职权,对外代表中华人民共和国。其职权有:颁布法律权,发布命令权,任免权,荣誉授予权,外事权等。

中央军事委员会:最高的军事领导机关,领导全国武装力量。国务院领导和管理国防建设事业。国务院设立国防部,一切需要由政府负责的军事工作,则经国务院作出相应决定,通过国防部或以国防部的名义组织实施。国防部在接受国务院领导的同时也接受中央军委的领导。需要国防部办理的事宜,由总参谋部、总政治部、总后勤部、总装备部分别办理。

中国共产党:是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同时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党的最高理想和最终目标是实现共产主义。中国共产党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作为自己的行动指南。党的最高领导机关:是党的全国代表大会(党代会)和它所产生的中央委员会(党中央)。全国大会每五年举行一次。中央委员会全体会议(中全会)由中央政治局召集,每年至少举行一次。中央委员会选举产生中央政治局及其常务委员会。中央政治局和它的常务委员会在中央委员会全体会议闭会期间,行使中央委员会的职权。党的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中纪委)在党的中央委员会领导下进行工作。

中国共产党的组织形式:按《党章》规定,中国共产党分为中央组织、地方组织和基层组织。党的全国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党员代表大会是相应各级党组织的权力机关。地方县以上各级党员代表大会选举产生同级党委委员会,委员会选举产生常务委员会。为开展工作需要,县以上各级党的委员会设立一些工作部门,如办公厅(室)、组织部、宣传部、统战部等。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是我国最高国家权力机关。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行使立法权、决定权、任免权、监督权。实行议行合一(民主集中)制度。国家权力机关在国家机构体系中处于最高地位,不与国家行政机关、审判机关和检察机关分权;“一府两院”由全国人大选举产生,对它负责,受它监督。

我国中央国家机关之间不是三权分立关系:全国人大统一行使国家权力;中央各国家机关之间的相互关系是分工负责、相互配合;中央国家机关之间存在制约因素。如,最高人民法院独立行使审判权,最高人民检察院独立行使检察权,不受国家行政机关、社会团体和个人的干涉;全国人大组成人员不得担任国家行政机关、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的职务。2010年3月14日,十一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表决通过了修改《选举法》的决定。其核心是“同票同权”,即实行城乡按相同人口比例选举人大代表,切实保证人民当家作主。中国是以全体人口作为基数来选举代表的。现在城镇化率已近47%,有条件真正达到城乡按相同人口比例来选。此次修改,中国实现了选举的普遍、平等、直接与间接相结合以及秘密四个选举基本原则。这将成为中国民主政治发展进程中的重要一步。

政治协商会议:中国人民政协协商会议是中国人民爱国统一战线组织,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的重要机构,是发扬社会主义民主的重要形式。人大通过选举、投票行使权力与人民政协在选举、投票之前进行充分协商,这是中国社会主义民主的两种最重要的形式。人民政协履行政治协商、民主监督、参政议政三项主要职能。

审判机关:各级审判机关即各级法院,它由最高人民法院、地方各级人民法院(基层人民法院、中级人民法院、高级人民法院)、军事法院等专门人民法院构成。依法行使国家审判权。人民法院的任务是审判刑事案件和民事案件,并且通过审判活动,惩办犯罪分子,解决民事纠纷,维护法制和社会秩序。最高人民法院是最高国家审判机关,对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负责,并监督地方各级人民法院和专门法院的审判工作。其审理案件所做的一审或二审判决都是终审判决。

检察机关:检察院是国家的法律监督机关。设立最高人民检察院、地方各级人民检察院和军事检察院等专门人民检察院。检察权是国家赋予检察机关对宪法、法律统一、正确执行进行监督的权利。对重大刑事犯罪案件依法审查批捕、提起公诉;受理对贪污、贿赂等犯罪的举报;对贪污案、贿赂案、侵犯公民民主权利案、渎职案以及认为需要自己依法直接受理的其他刑事案件进行侦查;受理公民控告、申诉和检举;民事、经济审判和行政诉讼活动的法律监督;对法院已经发生法律效力、确有错误的判决和裁定,依法提起抗诉。

民主党派和工商联、社会团体与事业单位:民主党派是参政党。目前我国共有8个民主党派。中华全国工商业联合会(简称全国工商联,又称中国民间商会)是共产党领导的中国工商界组成的人民团体和民间商会,是党和政府联系非公有制经济人士的桥梁和纽带,是政府管理非公有制经济的助手。各民主党派和全国工商联有自己的纲领或章程,并设置工作机构,通常称为部、室等。社会团体是当代中国政治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目前的社会团体都带有准官方性质。《社会团体登记管理条例》规定,成立社会团体必须提交业务主管部门(全国总工会、共青团、全国妇联的政治地位特殊)。事业单位是以政府职能、公益服务为主要宗旨的一些公益性单位、非公益性职能部门等。它参与社会事物管理,履行管理和服务职能,宗旨是为社会服务,主要从事教育、科技、文化、卫生等活动。其上级部门多为政府行政主管部门或者政府职能部门。

中国当代政府

人民政府:各级人民政府是各级国家行政机关,是国家行政管理的主体。国家行政机关从上到下分为国务院、省、市、县、乡镇五级政府,各级政府还设置了各种机构。

国务院即中央人民政府,是最高国家权力机关的执行机关,是最高国家行政机关。国务院主要行使宏观调控、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等职能,统一领导各部、各委员会、各直属机构和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国务院组成人员包括:总理、副总理、国务委员、各部部长、各委员主任、审计长、秘书长、(央行行长)。国务院实行总理负责制。各部、各委员会实行部长、主任负责制。国务院秘书长在总理领导下,负责处理国务院的日常工作。国务院设立办公厅,由秘书长领导。任期5年,连续任职不得超过两届。

国务院的决策机制:是国务院会议,分为全体会议、常务会议、总理办公会议。国务院工作中的重大问题,必须经全体会议或常务会议讨论决定。

国务院全体会议:由总理、副总理、国务委员、各部部长、各委员会主任、人民银行行长、审计长和秘书长组成,由总理召集和主持。一般每半年召开一次,根据需要可安排有关部门、单位负责人列席会议。

国务院常务会议:由总理、副总理、国务委员、秘书长组成,由总理召集和主持。一般每周召开一次。根据需要可安排有关部门、单位负责人列席会议。

国务院行政机构包括:

国务院办公厅:协助国务院领导同志处理国务院日常工作的机构。国务院组成部门:

各部、委员会、人民银行、审计署。

目前有组成部门28个:外交部、国防部、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国家能源委员会、教育部、科学技术部、工业和信息化部、国家民族事务委员会、公安部、国家安全部、监察部、民政部、司法部、财政部、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国土资源部、环境保护部、住房和城乡建设部、交通运输部、铁道部、水利部、农业部、商务部、文化部、卫生部、国家人口和计划生育委员会、中国人民银行、审计署。

国务院直属特设机构: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

国务院直属机构:国家海关总署、税务总局、工商行政管理总局、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广播电影电视总局、新闻出版总署(国家版权局)、体育总局、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统计局、林业局、知识产权局、旅游局、宗教事务局、国务院参事室、国务院机关事务管理局、预防腐败局。

国务院办事机构:侨务办公室、港澳事务办公室、法制办公室、研究室

国务院部委管理的国家局:国家信访局、国家粮食局、国家能源局、国家国防科技工业局、国家烟草专卖局、国家外国专家局、国家公务员局、国家海洋局、国家测绘局、中国民用航空局、国家邮政局、国家文物局、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国家外汇管理局、国家煤矿安全监察局、国家保密局。国务院直属事业单位:新华通讯社、中国科学院、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国工程院、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国家行政学院、中国地震局、中国气象局、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中国保险监督管理委员会、国家电力监管委员会、全国社会保障基金理事会、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国务院议事协调机构和临时机构:主要承担跨部门的重要业务工作的组织协调任务以及临时突发性事务。这类机构的变动比较频繁,目前有30个左右。

地方各级政府:对上一级国家行政机关负责并报告工作。全国地方各级政府都是国务院统一领导下的国家行政机关,都服从国务院。地方人民政府包括四级: 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设区的市、自治州人民政府;县、自治县、不设区的市、市辖区人民政府;乡(民族乡)、镇人民政府。其机构设置与中央人民政府类似。授予政府机构行政权力的机关是上级行政机关和国家权力机关。典型的市政府机构包括: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经济委员会、建设委员会、教育局、科学技术局、公安局、纪检监察局、民政局、司法局、财政局、人事局、劳动社会保障局、国土资源局、审计局、统计局、物价局、工商行政管理局、质量技术监督局、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环境保护局、市容管理局、规划局、市政公用局、房产局、园林局、交通局、水利局、农林局、商业贸易局、对外贸易经济合作局、粮食局、旅游局、文化局、广播电视局、新闻出版(版权)局、卫生局、体育局、人口和计划生育委员会、民族宗教事务局、人民防空办公室、侨务办公室、外事办公室、法制办公室、市级机关事务管理局、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等。

垂直管理与属地管理:实行中央业务主管部门垂直管理(编制、财务等由上级主管部门直接管理)的机构有:中国人民银行、海关、国家税务局等

实行省级政府垂直管理的机构有:地方税务、工商管理、质量技术监督管理 等 派出机构:政府设立的下属机构称派出机关(如街道办事处、管委会);政府工作部门下设的下属机构称派出机构(如派出所、工商所等)。

第五篇:中国政府与政治导论

中国政府与政治导论 杨光斌

绪论 当代中国政治发展 第一节 基本制度的建构

一、革命的意义

1、完成了民族独立、国家统一的大业

2、实现道德更新

3、革命所创立的政治制度也具有高度的复杂性

总之,中国革命建立的新政权使广大人民群众成为国家主人,参与政治的热情空前高涨;而政治体系的高度的制度化为满足人民的参政要求和推动社会变革提供制度保证。

二、统治秩序的确立

1、土地改革

2、镇压反革命

3、“三反”和“五反”

4、从建社会道德

5、改革文化教育制度和改造知识分子的思想

三、制度建设和法律建构

1、政治制度的建构

2、经济制度的建构

3、文化制度的建构

四、成功的经验 基本经验:党内团结。

党内团结的原因:

1、新政权一致认同苏联模式为中国的社会主义道路。

2、党内民主

3、毛泽东个人作用

五、政治特征

1、政治上,确立以共产党为核心的政治制度。

2、经济上,确立基于公有产权之上中央 集权的计划经济体制。

3、国家与社会关系上,由于政治上党的组织向基层社会延伸和经济上计划体制的形成,以及单位体制的建立,形成国家对社会的全面控制和个人对国家的全面依附关系。

4、意识形态上,共产主义理想是整合社会道德的主导政治思想。第二节 政治的曲折和衰退

一、制度的曲折时期

1、“反右”运动

反右的后果:⑴侵害《宪法》规定的“言论自由”的公民权利,损害社会主义民主,打击知识分子对建设社会主义的积极性,造成国内政治生活的不正常,扭曲国家与社会的关系。

⑵使中国在发展方向上陷入误区。

2、“大跃进”和庐山会议

“大跃进”的原因:毛泽东对建设速度不满,对苏联模式中技术官僚主导方式不满,对自己不能在经济建设中发挥实际主导作用不满。

“大跃进”和庐山会议的后果:⑴党内民主严重破坏,形成个人崇拜。⑵经济问题变成社会问题。⑶为“文化大革命”埋下种子。

⑷党的领导变成党政不分、党的“一元化”旗帜下的个人领导,从而形成政治弊端。

3、法律虚无主义

二、政治的衰退 “文化大革命”的原因:

1、毛泽东对社会问题判断的失误

2、苏联国内政治变化和中苏矛盾使毛泽东相信中国有可能走苏联式的“变修”道路

3、“文化大革命”是“大跃进”后党内分歧的总爆发,毛泽东希望以革命的手段彻底解决问题。

4、长期的个人崇拜形成深厚的群众基础

5、江青文人集团、林彪军事集团别有用心的支持和利用 “文化大革命”对政治制度的冲击:

1、夺权风暴造成政府机关瘫痪

2、“文化大革命”领导小组成为实际上的最高决策机关

3、党 领导陷入瘫痪

4、红卫兵运动破坏社会秩序和法制

5、法制被彻底践踏

三、政治特征

1、实行人治

2、扭曲国家政权的性质,法西斯主义盛行

3、在经济领域,经济依附于政治,全面为政治服务

4、在意识形态上彻底歪曲马克思列宁主义,实行“无产阶级专政下的继续革命”理论

第三节 制度的恢复与发展时期

一、从1978年到1991年

二、从1992年到2002年

三、政治特征

1、在党政关系方面,80年代强调党政分开,90年代以来强调党如何执政

2、在中央和地方关系上强大地方服从于中央

3、在经济走向上,80年代的经济改革是摸石头过河,经济走向不明;92年邓小平南方讲话和党的14 大确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正确方向

4、在国家和社会关系上,由80年代的紧张与冲突转变为90年代的相对缓和与和谐

5、在意识形态上,朝更加理性和合理化方向推进

四、优势与问题

一、中国现行政治模式的优势

1、能够集中精力发展经济

2、技术专家型政治家能够保证中国的战略实施

二、中国现行政治模式的问题

1、腐败问题

2、农民与基层政府的矛盾 概念

利益普遍化:统治阶级把自己的利益和意志变成全社会的利益和意志,使统治阶级是利益要求上升为社会公共利益要求,并且获得普遍效力,从而直接制约和指示社会经济生活的所以领域和整个过程。

压力型体制:以完成上级下达的目标和任务作为考核干部政绩、决定干部升降去留的依据的领导方式

第一章 党和国家的领导体制

党和国家的领导体制实际上是讲党的领导体制,是分析中国政治出发点。

第一节 党和国家领导体制的形成和发展

一、党和国家领导体制的形成

党的一元化领导(抗日时期提出)的基本特征:

在党政军群组织间,以党的中央政治局和地方党委为最高领导机关,它们作出的决议、决定和指示,军队的军政委员会及政府、民众团体的党员都须无条件执行。党的一元化领导的组成:

1、党委制和党组制

党委制和党组制是共产党在正式的权力结构上领导政府的体制。《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关于在中央人民政府内建立中国共产党党组的决定》确立了党对政府的绝对领导权。

2、党管干部制度 干部委任制:各级党的组织管理各级干部。

党对政府领导权的形成和干部委任制原则的建立,使得权力体系中的任何个体都形成了与党和政府的特殊关系,既要服从同级政府和党委的领导,又要对上级党委负责。

3、归口管理制度和双重领导制度

与政府机构对应设立党的工作机构,是中国共产党的组织机构模式。我国的党与国家领导体制说明:P31图

1、尽管国务院是一个“执行机构”,但事实上国务院的主要成员又是党的重要领导人。

2、6个领导小组并非是最初的6个小组

3、在现在政治中,人们习惯以“口”指称相关领域和系统,所有的“口”都归6个领导小组。

4、6个领导小组反映了当的领导体制的稳定性。

5、与中央一级的权力结构相对应,省市级的权力结构也基本如此。

总之,无论是国务院还是人大都处于党的绝对领导下,都必须首先对党负责。我国政治体制的核心原则就是党的一元化领导,而一元化领导主要是通过归口管理体制实现,从这一体制可以看出政治权力精英之间关系的制度化和人格化并存的状况(归口管理的特征)。

制度化表现在归口管理所体现的中央上层民主集中制所体现的集体领导和个人分工原则。

人格化则表现在没有正式的规则来规定这种分工,没有规则限制或约束他们如何进行本口的管理,唯一有效的制约方式是其他领导人的地位、态度和亲疏关系,这就成了权力精英之间一种人格化倾向。归口管理的缺点:

1、权力人格化倾向,使个人的权力不受约束。

2、归口管理与传统的“条块关系”体制纠缠在一起,大大制约了行政机关的权威,分散公共权力的公共权威。

二、经济改革与党和国家领导体制 政治体制和经济体制的矛盾表现:

1、阻碍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的进程。

2、影响国家正确决策。

虚假信息泛滥的原因:统计技术、统计方法、党管理干部下的干部委任制(根本)

3、权钱交易腐败丛生,制度成本高。

权钱交易最根本的原因是产权制度。(国有资产、国企领导人)

三、党和国家领导体制的改革

1、行政首长负责制在企事业单位的确立

过去:权责分离——党委有权无责,行政首长有责无权 现在:行政首长负责制

2、党的行为法治化趋势 过去:人治、权力人格化 现在:依法治国、政治文明

在 中国,治国主体首先是中国共产党,依法治国首先要依法治党,使党在宪法和法律中的范围内活动;政治文明本质上是法治。理论上,党指示的对象为党员,政府是 宪法授权的有权向全国发布政令的行政机关;事实上,党是政令的颁布者。要改变这一状况,把党的活动限制在宪法和法律的范围内。党的意志、建议—>人 大(立法)

3、党与行政部门关系是改革

党和国家领导体制改革核心:党政分开

党的领导:思想政治,方针政策,关于干部的选拔、调配、考核和监督(不直接干预行政工作和生产指挥)

中共中央对党政关系的调整(十三大):

⑴不再设立不在政府任职但又分管政府工作的专职书记、常委(政出多门、影响效率)

⑵精简党委办事机构,真正建立行政首长负责制 ⑶撤消政府各部门的党组、纪检组 ⑷纪检委不再处理案件,只管党风党纪 ⑸撤消各种政法委员会

4、干部制度的变化

⑴党管干部的类别调整(9类变5类)

⑵党管干部的方式的改变(专门化、法制化、评价科学化、竞争上岗)⑶任期制和退休年龄制度的建立

⑷下放管理权限(任免权部分下放,管重要的)⑸差额选举制的形成

总之,随经济改革开放的进展,党对国家的领导方式越来越以制度化的形式表现。虽然党与政府和经济的关系发生变化,但权力的基本结构保持不变(淡化政法、宣传功能,业务指导、人事安排不变),党依然是国家权力的核心,唯一变的是管理方式的变化。

非国有企业存在并蓬勃发展产生的问题:1是党和国家不能从组织权力上控制和进入非国有企业,2是非国有企业又是党和国家鼓励的产物。解决之道就是“三个代表”——鼓励新生的企业精英加入共产党,这样将在组织链条上连接党与非国有企业,使既定的上层建筑与经济基础更加和谐。

第二节 党的中央组织

一、党的全国代表大会和中央委员会

1、党的全国代表大会(党的最高领导机关)时间:五年一次

职权:听取和审查中央委员会和中纪委的报告 讨论并决定党的重大问题、人事安排问题 修改党章

选举中央委员会和中纪委 代表产生方式:间接选举

2、中央委员会

中央委员产生:自上而下的选拔和自下而上的选举相结合,体现民主集中制

二、党的核心决策机关

在理论和实践中,总书记、政治局常委会、政治局、书记处是共产党的最核心的决策机关。

1、历史变迁

2、分工运转

总书记、中央政治局、中央政治局常委和书记处是四位一体的有机体,离开任何一个都无法运转。其运作方式是归口管理下的集体负责制

总书记:负责召开中央政治局和政治局常委会议,并主持中央书记处工作(国务院总理:主管财经工作,并有权对国务院系统各口工作作出指示)政治局常委:除党的总书记和国务院总理外,其他常委只对本人负责的口或系统的工作作出安排。(集体领导下的归口管理)政治局委员:协助政治局常委的工作

书记处:准备政治局和政治局常委会所有会议,是连接中共中央和国务院的桥梁,是中央委员会的办事机构(大政方针在政治局,具体部署在书记处)

第三节 归口管理体制

一、组织人事口及其运作方式

组织管理很大程度上依赖于对各级组织的领导和干部的人事管理

1、组织人事部门

中共中央组织部和各级地方党委组织部以及各级地方人事厅局以及基层的专业人事干部构成了行政部门的干部管理部门系统

2、组织人事系统领导制度

依照“党管干部”原则,党的各级委员会是相应层次的组织人事工作的领导机构。组织部门的具体职权:(1)根据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党委的指示、决议,调查研究有关党的组织工作方面的政策,提出实施当的组织路线的具体措施,经党委审查批准后加以贯彻执行

(2)检查督促下级党委执行民主集中制、坚持集体领导和组织生活情况,向同级党委作出报告

(3)执行党的干部政策,负责干部培训、考察和调配

(4)负责干部和党员管理,并配合党的纪律检查部门加强党的建设

在上下级组织部门的关系上,上级党委组织部门对下级党委组织部门在业务上有指导关系,但不是领导与被领导关系

组织部门考察干部的程序:党委提出干部候选人,组织部再考察候选人 谁用人谁负责,被选人一旦出了问题,选拔的人负连带责任 用人制度直接关系到作为国家权力基础的经济资源的流失与增值

3、党管干部制度的改革

(1)逐步扩大厅局级以下领导干部公开选拔比例,当然各省市公开选拔的比例和公开程度有所不同

(2)推行竞争上岗制度,把竞争上岗作为选拔任用干部的重要方式

(3)提高干部选拔任用中的民主和公开程度,主要体现在扩大党内民主,推行党委常委会讨论决定任免干部无记名投票决制,推行领导干部考察考核预告制和领导干部任前公示制

(4)建立能上能下干部制度,表现在建立领导干部任期制、新提拔领导干部试用期制,调整不称职和不胜任干部

(5)扩大干部交流范围,规范干部交流方式(6)加强监督管理制度建设

为了减少吏治的腐败,中共中央的对策是扩大干部工作中的民主,“落实群众对干部选拔任用的知情权、参与权、选择权和监督权。

二、宣传教育口

1、宣传教育部门 中宣部以及各级党委的宣传部门,文化部、教育部、国家广电总局、国家新闻出版署

2、宣传教育领导体制

宣传教育工作由党领导,为党的路线方针服务

3、宣传教育的功能(1)合法性职能(2)政治动员职能(3)政治动员过程(4)舆论监督与信息传递 如何认识“焦点访谈”现象:

三、政治法律口

1、政法部门

2、政法系统领导体制

四、财政经济口

1、财政经济领导部门

2、领导制度

五、军事口

1、军事部门的组成与结构

2、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

六、外事口

1、外事部门

2、外事领导体制

归口管理体制反映出党和国家领导体制的特征:

1.权力的高度集中化和党政结构的同一性,使得权力主要集中在中共中央 2.权力结构的人格化

3.政治体制的动员性特征,归口管理下的对系统的垂直领导,使得整个政治体制很容易被统一组织起来

第四节 政党制度

一、共产党领导下的多党合作制度 多党合作制度的特点:

1、允许一个以上的合法政党存在,允许它们参政、议政。

2、其他的合法政党以某种形式与共产党联合(我国为民主协商制度),排除政党之间是竞争。

共产党领导下的多党合作制度的核心:

共产党拥有政治上的领导地位,是执政党,其他为参政党。共产党与民主党派关系的准绳:

长期共存、互相监督、肝胆相照、荣辱与共。共产党领导下的多党合作制度的作用:

2. 有利于使国家重大方针、政策更为科学和正确,使党的领导更有效。3. 有利于发挥民主党派和优势和特长,充分调动他们的积极性,使他们的聪明才智发挥出来,为社会主义现代化服务。

4. 有利于了解和协调社会主义社会中的各种利益要求和利益关系。5. 有利于国家的同意与巩固。

二、政治协商会议制度

民主党派参政议政的途径: 政治协商制度

参政议政的形式:召开政协各种会议,并向有关的党和国家机构提出重要建议案和委员个人提案。

协商的形式:由政协的各民主党派、全国工商联负责人、无党派人士与中共负责人参加的民主协商会、谈心会、座谈会。概念: 政治制度:指一国的政权性质,我国的政权性质是共产党领导的人民民主专政,共产党是国家的领导核心,其次是作为人民民主专政的组织形式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政治体制:国家机关的具体运作方式和具体制度。包括政权组织方方面面,既包括政党的组织系统,又包括行政、立法和司法等国家组织系统及政党系统与国家系统的关系,还包括本不属于政治组织的企事业单位和社会团体

国家的领导制度:总体是指国家权力机关内部之间的权力划分和相互关系的体制,事实上就是“党政关系”中的广义的“政”。

党 的一体化领导:在党政军群组织间,以党的中央局和地方党委为最高领导机关,它们作出的决议、决定和指示,军队的军政委员会及政府、民众团体的党员须无条件 执行。党的一元化领导在实际政治生活中体现为党委制、党组制、党管干部制度、归口管理制度、党委领导下的集体负责制以及有关案件的党内审批制

党委制:为了管理政府机构内的党员和直接控制对应政府事务的制度 党组制:是中央为了加强对中央人民政府的领导而设立的

党管干部制度:从最初级到最高级的每一个干部,都要由各级党委的组织部来管理

归口管理制度:中共中央把政府工作按性质划分为几个口,由同级党委分口负责 双重领导方式:中央国家机关分设在地方的下属机关、企事业单位在业务上受中央主管部门的领导,在党务及行政事务上受地方党委及人民政府的领导 组织领导:按照民主集中制原则建立和健全各级党的组织,培养、选拔党员干部,并对他们进行监督管理,通过党的组织、党的干部和广大党员去团结和带领人民群众,为贯彻党的路线、方针、政策而奋斗

知情权:群众了解和熟悉干部人事工作中的基本程序和重大事件、重要情况的权力

参与权:群众直接参与干部人事有关工作的权利 选择权:群众按自己的意愿选择干部的权利

监督权:群众对干部是否遵守有关法律法规、是否认真履行职责、干部人事部门是否按章办事等进行监督检查的权利

宣传教育工作:是关于对于人的思想意思和精神状态加以影响的工作,涉及各种媒体、出版物和教育系统 合法性:是指让人们认同或自愿服从政治对象,在我国,合法性就是指对共产党领导下的社会主义基本政治制度的认同。

政治动员:国家、政党或社会活跃份子通过广泛深入的政治宣传,运用通俗生动的形式和方法使原来没有明确政治要求的社会成员有组织地参加到大规模的、群众性的、波浪式的社会在活动中

政党制度:国家通过政党行使国家权力、干预政治、进行政治活动的方式、方法和程序的总和

参政议政:根据中国共产党或民主党派、人民团体的提议,举行有各党派、团体负责人和各界爱国人士的代表参加的会议,进行协商

第二章立法体制

第一节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发展、性质与原则

一、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产生与发展 1979年修宪表现:

1、县以上的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设立常务委员会

2、扩大地方国家机构职权,省级人大可制定地方性法规

3、县级人民代表大会实行直接选举

4、扩大全国人大常委会的职权,并在常委会下设立若干专门委员会,加强人大监督职能

二、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性质

人民代表大会是我国根本的政治制度:

1、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国的政权组织形式

2、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我国的基本制度,在法理上具有全权性

3、作为我国基本的政治制度,在法理上具有最至上性,高于行政权、审判权和检察权

4、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建设社会主义法治的基础

三、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基本原则

民主集中制是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基本原则:

1、党的领导原则

2、选举与监督原则

3、国家行政机关、审判机关和检察机关都由人民代表大会产生,对它负责,受它监督,以便由人民代表大会统一行使国家权力

4、中央和地方国家机构职权的划分遵循在中央统一领导的原则下,充分发挥地方的主动性、积极性的原则

第二节 选举制度

一、我国选举制度的历史发展与选举原则

1、选举制度的意义

(1)选举使公民直接参与了政治权力分配,使政治权力获得最大合法性(2)选举不一定选出最优秀的政治家,但不会选出最平庸的人

(3)选举是公民政治学习的过程,有利于培养公民的权利意识、政治责任感和政治技能2、20世纪80年代以来我国选举制度重大变革主要体现:(1)实行了县乡直接换届选举

(2)实行了选民和代表10人以上联名推荐候选人(3)实行差额选举

3、我国选举制度的基本原则(1)选举权利普遍原则(2)平等性原则

(3)直接选举与间接选举原则(4)无记名投票原则

二、我国选举的程序

1、选举机构(本级人大常委会主持)

2、选区划分和选举单位(原则:便于选民选举,了解候选人和代表联系选民,选民行使监督权和罢免权)

3、选民登记(为公民取得选民资格的基本程序)

4、代表候选人的提名和差额选举(提名为选举过程最重要的环节)

5、选举投票(选民行使选举权的集中体现)

6、代表辞职和对代表的罢免

三、选举制度的改革

1、代表候选人提名问题

2、关于农村与城市每一个代表所代表人口数比例

3、关于差额选举

4、关于候选人的宣传介绍

第三节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一、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组成与任期

组成:由省、自治区、直辖市、特别行政区和军队选出的代表组成 任期:5年

二、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职权

1、立法和监督宪法实施的权力(1)多层次的立法体制的问题

① 立法中的部门主义和利益倾向严重,把部门的非分利益固定化,忽视公民权利保护

② 重视实体法而忽略程序法,使实体法得不到落实 ③ 法律互相冲突(2)立法权限

① 修改宪法和监督宪法的实施 ② 指定和修改国家基本法律

③ 授权立法 授权立法在我国立法体制中占有重要位置 我国授权立法的基本情况: a. 全国人大向其常委会授权

b. 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向国务院授权 c. 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向地方人大授权 授权立法的作用:

a.解决社会经济发展与法律匮乏或滞后的严重矛盾

b.对国务院的授权适应了经济改革中不断出现的新情况而急需法律调整的状况 c.适应了经济特区的需要

2、选举、决定和罢免国家机构组成人员(P102)

3、对国家重大事项的决定权(P102)

4、对其他国家机关的监督权及监督权的发展 人大监督权分解为知情权、检查权、审议权、处置权 人大监督的组成部分:

1、监督部分

2、处置部分 监督对象:一府两院

监督形式:听取和审议国务院、最高人民法院和最高人民检察院的工作报告(基本形式)

质询(重要形式)

人大监督“一府两院”工作的进展的表现:(1)加强对政府财政预算的监督 ① 成立常委会预算工作委员会 ② 加强对预算部分调整方案的审批 ③ 通过审计监督加强对预算执行的监督(2)加强司法监督力度(3)监督法性质的法律的出台

三、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会议制度(P104)

1、会期制度及会议的召开和主持

2、会议形式及其职责

四、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P107)

第四节 全国人大常务委员会及其专门委员会

一、全国人大常务委员会的地位、产生和组成

1、全国人大常委会的地位

全国人大常委会是我国最高权力机关的组成部分,是在全国人大闭会期间行使最高国家权力的机关,重要是监督“一府两院”的工作

2、全国人大常委会的产生

3、全国人大常委会的任期

4、全国人大常委会的组成

二、全国人大常务委员会的职权

1、立法权

⑴ 制定和修改除应由全国人大制定的法律以外的其他法律 ⑵ 在全国人大闭会期间。对人大镇定的法律进行部分的修改和补充 ⑶ 解释宪法和法律

⑷ 撤消国务院制定的同宪法、法律相抵触的行政法规、决定和命令,撤消省、自治区和直辖市国家权力机关制定的同宪法、法律相抵触的地方性法规和决议。

2、监督权 监督对象:

3、重大事项决定权(P110)

4、人事任免权(P110)

5、其他权力

三、全国人大常务委员会会议

四、全国人大各专门委员会

第五节 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

一、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的地位、组成和任期(P112)

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的职权(1)地方人大的职权

① 保证国家统一意志和上级国家权力机关决议的贯彻

② 选举和罢免本级国家机关工作人员或领导人员,选举上一级人大代表 ③ 觉得重大地方性国家事务 ④ 监督其他地方国家工作机关工作 ⑤ 保护各种权利

(2)地方人大常委会的职权 ① 制定地方法规(首府及以上)

② 保证各种法律法规决议的遵守和执行,主持选举,讨论决定本地区重大事项 ③ 监督本级一府两院及下级人大 ④ 任免人员 ⑤ 步选

⑥ 决定授予地方的荣誉称号

三、地方人大的立法权与监督权

1、立法权

(1)地方立法权的表现

① 为保证宪法和法律在本地方实施,制定一些实施细则 ② 根据本地情况,制定与当地人民切身利益有密切关系的法规 ③ 民族自治地区的自治条例和单行条例(2)地方立法的成就

① 保障和促进本地区改革的深化、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 ② 有力推动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发展

③ 地方立法为国家法律的制定和完善创造了条件,积累经验,促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法律体系框架的形成

2、监督权(1)执法检查

(2)“两评”(代表评议和述职评议)“两评”的意义:

① 将监督人与监督事结合起来,推动人大监督的积极性

② 采用信任投票制,不仅加大了监督的力度,还使监督更具操作性 ③ 推动被评议者的工作

④ 使社会上更多关心人大监督活动,推进民主法制建设(3)个案监督

(4)监督法律文书的运用(5)执法责任制和错案追查制

地方人大监督存在的问题:监督权尚不到位:一些职权没有充分行使或无法行使,一些职权的行使有走过场,形式化的倾向。

四、特别行政区立法会 特别行政区立法会的职权:

1、立法权

2、审核批准权

3、监督权

4、弹劾权

5、基本法规定的其他职权

第六节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改革和完善

一、完善党和人大的关系

党 的权力对人大不具有国家强制力,党的领导主要是政治领导、思想领导和组织领导。党委的决定必须经过人大的法定程序,获得人大同意,变成国家意志,制定为法 律,才能成为国家权力,才能对政府和全社会有约束力。为了党政分开,加强党在人大中的作用和加强人大对政府行为的约束和监督,党应该通过进入人大和领导人 大而制约政府的行为。

1、腐败的源头:

(1)政府在经济审批活动中的寻租行为和权钱交易的腐败(2)用人腐败。

解决的办法:落实各级人大的重大事项决定权、监督权。党只能向人大推荐重要干部。

2、如何实现政治领导

(1)观念上,党应该把人大看成最高的国家权力机关,全党上下应该从遵守宪法和依法治国的高度正确对待人大的职权和人大的行为

(2)在组织结构上,人大应该是党的最为重要的活动场所,改变党直接指挥政府的党政不分的权力结构

(3)在决策方式上,党应该采用议案的形式使自己的意志和建议在人大通过,使党的决议变为国家意志和法律

(4)在组织制度上,坚持民主集中制和委员会制

二、健全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1、选举制度(差额选举、推荐候选人)

2、代表素质

3、人大常委会的会议制度和组成人员(应该为职业代表组成)

4、专门委员会(监督机构与执行机构不对称)概念

间接选举:由下一级人民代表大会作为一个选举单位来选举出席上一级人民代表大会的代表,间接选举是中国最重要的选举制度

选区:以一定数量的人口为基础划分区域,在这个区域内开展选举活动,进行直接选举,产生一定数量的人民代表,这样的区域就是选区 基本法律:仅次于宪法的普通法律

人大监督权:人大及其常委会为了维护宪法、法律的尊严和人民的根本利益,代表人民和国家意志,按照法律规定的形式和程序,对国家行政机关、审判机关和检察机关的工作和宪法、法律的实施,所采取的了解、检查、审议和处理的行为 质询案:按照主席团的决定由受质询机关的负责人在主席团会议、有关发专门委员会会议或是有关的代表团会议上口头答复,或是由受质询机关书面答复 P105-P106、P111 人大各专门委员会:为了协助人大及其常委会行使特定职权而设置的工作机关,受全国人大领导,在全国人大闭会期间受人大常委会领导

“两评”:指人大代表对“一府两院”的工作进行评议、要求人大任命的干部述职并对干部本人评议

第三章政府体制:中央政府 第一节 政府的设置原则和领导体制

一、“议行合一”理论

二、中国政府的“议行合一”原则

1、无论是立法机关、行政机关和司法机关的构建还是其立法与执法活动,都需要共产党在政治上、组织上和思想上的领导

2、人民代表大会集中统一行使国家权力,行政机关和审判机关的权力直接来源于人民代表大会

3、人民代表大会的代表来自党和国家的各个工作部门

三、政府领导体制

1、首长负责制 集体负责制不符合行政管理的一般规律,必然会产生人浮于事的官僚主义,制度上规定的集体负责制,在实践中必然表现为无人负责。但必须指出,我国的首长负责制是建立在民主集中制基础上的。

2、分管领导制度和领导小组制度

在各级政府中,都设置若干副职以协助行政首长的工作,在实践中成为分管领导制度于党的归口管理制度对应。分管领导的领域内出现问题,分管领导要负责,若是重大问题,行政首长也需要负责。

领导小组与党的领导小组相似,其领导人事实上是某一领域的分管领导,重要是协调和不同行政部门的工作。领导小组制度是中国政府领导体制的一大特色,其优势的能够集中力量办大事。

第二节 国务院

一、关于国务院的制度规定

1、国务院的地位和性质

(1)国务院即中央人民政府,对外以国家的名义进行活动,对内领导地方各级人民政府

(2)国务院是国家最高行政机关,其性质位对国家行政事务进行管理的机关(3)国务院是最高国家权力机关的执行机关

(4)国务院对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负责并报告工作,具有从属关系

2、国务院的组成和任期

组成:总理、副总理、国务委员、各部部长、各委员会主任、审计长、秘书长 任期:5年

3、国务院的领导体制 总理负责制:(1)人事提名权(2)全面领导权(3)最后决定权(4)全面负责制 国务院全体会议 国务院常务会议

国务院各部、委实行部长、主任负责制

4、国务院的职权(1)行政立法权(2)行政提案权(3)行政领导权(4)行政管理权(5)行政监督权

(6)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授予的其他权力

二、国务院的行政机构

1、国务院办公厅

2、部、委、行、署

3、国务院直属机构

4、国务院办事机构

5、国家部委管理的国家局

6、国务院议事协调机构

三、行政立法

1、行政法规

(1)行政法规的基本特征: ① 立法主体只能是国务院

② 效力仅次于宪法和法律,不得与宪法和法律相抵触,作为执行国家权力的手段,具有普遍的约束力(2)行政法规的分类: ① 授权立法(一般是就某一具体问题进行授权)② 执行立法 ③ 补充性行政法规 ④ 自主性行政法规

2、行政规章 概念

行政法规:国务院为领导和管理国家各项行政事务,根据宪法和法律,按照法定程序制定和发布的规范性文件

条例:是最高级别的行政法规,国务院的其他文件不得与之冲突,目的是对某一方面的行政工作作出比较全面、系统的规定

规定:是对某一方面的行政工作的某些问题作出规定的行政法规 办法:是对某一项行政工作作出比较具体规定的行政法规

授权立法:在立法机关制定某项法律的条件不成熟时,授权行政机关制定行政法规,在立法机关批准后实施。授权立法一般是就某一具体问题进行授权 执行性行政法规:国务院为了执行立法机关的某项法律、决定、决议而制定的行政法规

补充性行政法规:为了补充法律或是其他行政法规的未尽事项而制定的行政法规 自主性行政法规:针对那些尚未由法律或行政法规规定的行政事务而制定的行政法规

行政规章:是国务院各部委以及各省、自治区、直辖市的人民政府和省、自治区的人民政府所在地的市以及国务院批准的较大的市的人民政府根据宪法、法律和行政法规而制定和发布的规范性文件

第四章 政府体制:地方政府

第一节 省政府和直辖市政府

一、省级政府

1、省级政府的行政地位

省政府同时对省人大和国务院负责,体现了单一制的中央集权制特征

2、省级政府机构和领导体制

施行省长负责制,省政府的产生程序基本和国务院一致,省政府机构在设置上基本与国务院相对应,省政府各部门的分类:(1)受省政府的统一领导的机构(2)双重领导机构

(3)“中央在伸机构”或“双管机构”

3、职能

(1)省政府的职能

履行地方国家行政管理和经济管理(省政府具有管理者和利益主体的双重身份)的职能

(2)民族自治机关的自治权 ① 制定自治条例和单行条例

② 对上级国家机关决定不变通执行和停止执行 ③ 自主管理地方财政

④ 自主安排和公里地方经济、文教等事业 ⑤ 经国务院批准后组织地方的公安部队 ⑥ 使用和发展当地通用语言文字 ⑦ 人事管理权(3)省委的职能

省委既没有立法权又没有行政权,它的主要职责是对地方干部的管理,并开始实行省委书记兼任省人大常委会主任的做法。(直接控制人大,间接控制政府)

4、省级政府的派出机关地区行政公署(1)行政公署的职权

① 检查了解所属各县贯彻执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决定的情况,总结交流经验 ② 督促检查所属各县完成上级部署的各项任务,协调互相关系 ③ 接受省委、自治区党委的委托,管理一部分干部 ④ 完成省自治区党委和政府交办的其他事项(2)行政公署的机构设置和领导体制

行政公署的机构设置与省政府大致相同,其领导体制为专员负责制,以及行署会议制(体现集体领导与个人负责相结合的特点)

二、特别行政区

1、特别行政区的法律地位

特别行政区的法律地位是指特别行政区在国家结构和政权结构这的地位,其核心问题是如何处理中央和特别行政区的关系

(1)特别行政区是我国单一制社会主义国家不可分离的部分(2)特别行政区享有高度自治权

特别行政区与一般地方行政区域在法律地位上有明显区别: ① 特别行政区的立法权

② 特别行政区独立的司法权和终审权 ③ 特别行政区的行政管理权 ④ 特别行政区的对外事物权

⑤ 特别行政区还享有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以及中央政府授予的其他权力

2、特别行政区行政长官与特别行政区政府(P145)行政长官双重身份双重责任

三、省管市政府

第二节 基层政府

一、基层政府的基本结构

1、县政府(1)县政府权限增加的表现: ① 决定权 ② 计划修改权 ③ 外引内联权 ④ 项目审批权 ⑤ 土地出让权

(2)县政府增加的来源: ① 中央制定的法律法规

② 省政府根据地方特点和需要所制定的行政规章 ③ 县政府根据需要并征得上级同一而采取的具体措施 ④ 在经济特权享有中央给予的特殊政策

2、乡政府

(1)改革前政社合一的人民公社的结构

① 政社合一体现使农村各种事务政治化,无论是生产经营还是行政管理,都直接与政治挂钩

② 在意识形态约束下,与政治挂钩的一个直接后果就是形成了一个完全的命令制度

③ 干部任命制度在最基层的农村得到实施

④ 政府和社会的关系表现为单向性,只有指令渠道,没有反馈途径(2)人民公社的缺点

混淆政府组织与经济组织的职能,侵害经济主体的经营自主权,违反基本经济规律,削弱农民积极性,是中国的农村经济长期停滞甚至衰退,严重削弱政府自身功能,党的书记过分集中,没有权力制约机制,形成“一言堂”式的强迫命令和瞎指挥

(3)改革后乡镇政府的变化

① 原三级结构中大队为行政村即村民委员会(自治组织)所取代 ② 乡政府不再直接领导下级行政组织

③ 乡政府为农村基层政权的最后一环,原有的结构体系至少在形式上被打破 ④ 组织活动方式改变

3、县乡关系(1)县乡关系

① 县对乡镇领导的核心机制是县委对全县工作的政治领导和组织人事领导 ② 县长由县级人民代表大会直接选举产生 ③ 县政府对于乡镇政府有直接的隶属关系

④ 县政府的各部门与乡镇政府之间的关系:条块关系(2)县乡关系中的矛盾

① 县各驻乡机构急剧膨胀,乡镇政权管理权能受到削弱 ② 县各职能部门和乡镇政权争夺对下属机构的领导权

③ 县各职能部门和乡镇之间围绕乡镇企业和个体工商户、专业户的利益争夺加剧

④ 在支农资金管理和使用上,县有关部门和乡镇政权分歧严重

二、基层政治的问题

1、腐败现象愈演愈烈(1)用人腐败

(2)权钱交易的新形式“领导傍大款”

(3)公款消费推陈出新,行政性经费呈跳跃增长势头

(4)“宾馆干部”已经成为许多干部的一种典型生活方式和工作方式

2、“三乱”现象有增无减

(1)“三乱”现象治理后再度反弹和回潮(2)在“三乱”之外还添“两乱”(3)各职能部门对“三乱”缺乏正确认识,治理“三乱”困难重重

(4)“三乱”的政治和经济恶果:严重损害农民和企业利益,导致干部群众关系急剧恶化

3、形成这些问题的原因

(1)党的一元化领导体制和压力型体制的领导方式 压力型体制的领导方式的弊端:

① 各乡镇把经济工作的重点放在铺摊子上项目引资金上,忽视了对现有企业的扶持和改造,忽视了庭院经济的发展和提供相应的支持,经济增长方式仍停留在粗放型经营水平上

② 县各职能部门把兴办经济实体当作一项重要工作来抓,这既妨碍了它们集中精力搞好本职工作,同时又容易导致这些部门利用自身权力谋取垄断经营权获取超额利润

③ 导致“三乱”现象日益猖狂 ④ 导致政企不分

(2)各级领导干部事实上的任命制和各部门领导说了算的做法导致用人问题上的腐败和“三乱”现象的主要原因

(3)财政体制与管理权能相脱节是造成县级政权中诸多问题的一个主要原因(4)监督机构多权力小,执行机构权力小责任大,领导机构权力大而责任小(5)中央和地方以及地方各级政府之间事权划分不合理

4、基层政治改革势在必行

(1)尽快实现领导体制和领导方式的转变(2)干部人事制度的改革宜早不宜晚

(3)根据财权与事权相统一的原则改革现行的财税制度(4)建立起责任政治体制,使领导者、监督者、执行者各就其位(5)合理划分中央和地方以及地方各级政府之间事权

三、中国政府体制的结构特征 我国政府体制的结构特征是条块结构

1、“条”的特征

(1)一级政府中的部门和机构与上下相互对口的部门和机构组成专业性条条,这种条条中的部门和机构以本级领导为主,受上级对口部门和机构工作指导为辅(2)一级政府部门或机构是上级部门或机构的派出机关,人事、财务和业务归本系统的上级部门或机构主管,所在地的地方政府协管

(3)事业单位和国有大中型企业的管理权直接归上级政府甚至中央有关部门

1、条块结构中权威结构具有人格化的特征的表现:

政府管理中负责人往往以言代法,政府的法令和政策往往受到个人意志的左右,法律的效力往往因人而异,结果在实践中出现职务与权威的分离,有职务而无权威,有权威不一定有职务(对人负责,人格权威大于机构权威和法律权威)

2、条块特征的优缺点

① 优势是能够集中力量充分发挥政府的组织动员能力 ② 问题亦很明显:管理权限归属不清,多头领导

第一节 中央与地方的关系

一、中央与地方的经济关系

1、计划经济下中央与地方经济关系表现:

(1)价格方面,中央严格管制有关国计民生的产品价格

(2)物资分配方面,几乎所有项目都是通过中央政府直接控制的物资分配体制获得重要的紧缺物资。

(3)投资决策方面,几乎所有的固定资产投资都处于中央政府的控制之下(4)金融资源上,地方政府不能施加任何影响(5)财政体制上,以大锅饭式的传统收支为主

2、行政性放权式经济改革(1)计划权力的下放(2)财政体制的变革(3)金融体制方面,一方面设置专门的中央银行,一方面建立和发展专业银行(4)外贸经营权下放

(5)行政性放权中的非均衡的区域政策

3、地方政府市场化模式的政治制度意义

(1)地方政府的市场化行为是在中央政府下放了公共经济管理功能的条件下出现的,这使得中央政府不再具体管理市场

(2)地方政府与市场的互为依存的新型政治关系是对极圈力量的制约(3)建立在新兴产权制度上的政治关系和均衡的国家结构将是我国市场经济的制度选择

二、中央与地方的政治关系

1、行政管理权限的变化(地方权限扩大)

2、立法权限的变化(四级立法体制)

3、干部人事管理权限的变化(中央下管两级变为一级)

三、完善中央与地方的关系

目标:合理化(适度分权)、法治化 途径:

(1)经济体制进一步改革(2)政治体制改革 概念

地区行政公署:受上级政府派遣而建立在地理位置相连的若干县、市之上执行委托任务的一种地方行政管理组织

特别行政区:根据我国宪法和法律的规定,在我国行政区域内专门设立的具有特殊法律地位、实行特别社会政治和经济制度的地方行政区域

计划单列市:国家在下达国民经济计划指标时,国务院各部门对各项计划的编制和下达,都直接把这些城市的指标单独列出,直接下达到这些城市,并抄送到这些城市所在的省政府;在计划表式上,先列出这些单列市,然后加到有关省的计划数字中成为所在省计划是一部分 赶超型现代化: 一种政府主导型的现代化,政府官员在很大程度上扮演的是企业家的角色,计划在资源配置中发挥着关键的作用。

条块结构:“条”是指从中央政府到县政府,所有的政府部门的设置都是对应的,即下级政府都是按照上级政府的结构而设置政府部门,实行分口管理;“块”是指各级政府的职权无所不包,辖区内的政治、经济和社会文化生活都在政府的管理之中。

中央集权与地方分权的合理化:中央是集权不能危害地方的合理利益,不能束缚地方的手脚,压制地方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地方分权则不能危及国家统一,不能妨碍国内统一体系的形成

第五章 市场经济中政府 第一节 市场经济中的政府职能

一、政府职能理论

1、新古典经济学派

国家的作用应该限定在维护主权和领土完整、制定和实施法律、维护社会基本秩序、界定产权、保护产权这5方面。他们相信市场的自我调节力量,市场竞争将会自动实现资源的最优配置。

2、市场失灵派

即 使在充分的市场条件下,也存在市场失灵,在市场失灵的领域里,政府应该进行干预,具体说国家的作用应该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一、提供公共物品,二、保持宏观 经济稳定,三、减少经济外部性,降低交易成本,四、限制垄断,五、调节收入和财富分配,六、弥补市场的不完全性和信息的不对称性。

3、官民协调路线

即东亚模式:市场经济+宏观调控

4、目前我国政府职能

(1)促进市场发育,建立公平竞争的统一市场(2)注重公共投资,促进基础设施建设

(3)实施产业政策,促进产业结构的合理化与高度化,充分发挥比较优势(4)解决地区发展不平衡问题,促进少数民族地区发展(5)控制人口增长,开发人力资源(6)保护自然环境和生态环境(7)防灾、减灾和救灾

(8)管理国有资产和监督国有资产经营(9)事实反贫困计划

二、推动市场经济的建构

市场经济的核心就是有效产权的形成和保护

1、推动产权变革

2、保护有效产权制度 民营企业受法律保护的程度:(1)市场准入问题

① 在产业进入方面,民营企业没有获得国有企业和集体企业一样的权利,也没有获得与国外企业一样的进入权

② 在允许民营企业进入的领域,歧视性的政策依然普遍存在 ③ 存在税收上的严重歧视,增加了民营企业的经营成本 ④ 存在生产要素使用上的歧视(2)法律地位问题

对民营企业的歧视性限制说到底是由其法律地位决定的,过去在保护私有财产上,制度和法律规定还不完善,使恒产者难有恒心,宪法只强调公有财产神圣不可侵犯,对于合法的私人财产的保护没有类似规定。十六大四中全会提出要保护私有财产。(缺乏法律保护,法律实施亦不力)

第二节 市场经济中的权力主体

一、中央政府

1、政府的市场化追求(1)建立保护市场经济的法律(2)放权让利(3)推动市场化的具体措施

2、政府对国有企业的保护(1)补贴国有企业,不让其破产

(2)把上市融资机会专授予国有企业,以缓解国有企业困境(3)对贷款等生产要素垄断

无论是推动市场经济的行为还是保护国有企业的举措,都是国家为了维护稳定与提高效率而采取的措施

二、地方政府

经济改革后,地方政府已经成为一个利益主体,为了维护本地区的利益,地方政府的一些行为既阻碍了统一的市场经济的形成,而制度创新的行为又推动了市场经济

1、地方保护主义的表现

(1)各地追求自成体系,造成国民经济投资结构失调(2)互相封锁,导致各种大战和商品流通不畅

(3)地方政府与当地法院合谋让本地企业通过破产逃债方式达到保护本地利益(4)新型地方保护主义使投资者不敢再进入

2、我国经济转型以来,国民财富急剧增加的结论

(1)我国经济改革是增量改革,国民经济的增长主要来自新生的产权组织的贡献

(2)各地区经济增长率与各地区非国有经济产值中所占比例,呈现出明显的正比关系

(3)各地区非国有经济的增长率与当地政府的制度创新能力成正比

3、地方政府的制度创新(1)土地制度的创新(2)发展模式的创新

以上两种创新本质上是产权制度的创新,即非国有产权制度的创新

三、行政机构 审批制度的问题:

1、经济资源的浪费

2、增加政治制度的运营成本

3、导致权钱交易

四、推动进一步的行政改革

行政改革的政治意义是通过行政改革转变政府职能。

第六章国家与社会的关系

国家与社会的一般关系是政府对社会具有规范作用,而社会对于政府具有制约作用,在人类历史上有四种类型:

一、强政府、弱社会;

二、弱社会、弱政府;

三、强政府,强社会;

四、弱政府、强社会。

第一节 高度一体化的国家与社会(1949年-1978年)

由于我国自古以来都是高度集中的官僚制帝国,加之要改变解放初期我国“一盘散沙”的状况,我国建立起了高度集中的政治经济体制。

一、国家经济职能的极度扩展

没收官僚资本,统一全国财经经济工作,实行过度时期总路线,实施第一个五年计划使国家对一切经济资源享有绝对的垄断地位,它不仅控制了生产、交换、流通与消费的全过程,而且直接涉及社会生活与个人生活的一切方面。

二、国家对社会的渗透与控制

1、国家对城市社会的渗透与控制

通过政治活动摧毁在城市社会基层的旧的社会势力和政治势力,肃清资本主义在华影响,改造民资和城市小资产阶级,通过群众组织掌握群众,政治机关也向社会基层延伸。

2、国家对乡村社会的渗透与控制

打击宗族势力>国家行政组织向乡村社会延伸(以生产队为基础的三级集体所有制)>政社合一的大队建制

3、社会成员对国家的依附(1)劳动就业制度(统包统配)

(2)户籍制度(人口迁移被控制在国家行政之下)

(3)身份制度(四大身份系统:政治身份、城乡身份、职业身份、所有制身份)(4)单位制度

① 劳动者对就业场所的全面依附,实质上就是个人对国家的依附

② 单位制度决定了我国国家组织过程的政治结构和原则使法律没有成为国家管理社会的主要手段,而实现了公有制为基础的经济组织被纳入行政组织结构之中,并成为国家对社会进行直接行政管理的基本手段

③ 当国家政治生活中居于领导地位的党组织延伸到一切社会基础组织之后,劳动者的就业场所就是他们参加政治活动的主要场所

④ 对个人来说,就业场所的党组织和行政当局不仅是劳动过程的管理者,而且在政治上和法律上都实际代表了党和政府 三、一体化结构的评价

1、结果

(1)强大的政治动员能力

(2)社会成员高度依赖具有行政功能的单位

(3)社会的自治和自组织的能力差,社会组织结构呈现“蜂窝式状态”,缺乏相对独立性,个人依赖单位资源,单位依赖计划经济下的资源分配(4)社会缺乏中间阶层的作用,显得脆弱而不稳定(5)社会生活被高度政治化和行政化

(6)“身份制度”使得社会流动困难,社会结构僵化(7)缺乏自下而上的沟通机制

2、评价

高度一体花的政府和社会关系加强了政府的动员能力,解决了自晚清以来的全面的社会危机和实现工业化这两个当时中国社会面临的最为迫切的问题,但是20世纪50年代后,这一结构开始不适应社会发展,使整个社会发展缺乏足够的动力机制 第二节 经济转型中的国家与社会的关系(1978年至今)

一、经济改革促使国家与社会关系的重构

1、经济改革的影响

(1)经济改革导致社会主体分化(新的利益主体要寻求新的联结方式,形成新的社会沟通渠道和利益保护机制)

(2)改革促使社会结构分化(改革肯定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社会成分多样性的必要性和必然性)

(3)经济改革引起剧烈的利益分化

2、国家与社会关系重构的基础(1)自由流动资源的形成

国家控制资源的范围缩小力度减弱,使一部分资源从国家垄断中游离出来,进入市场。

在农村:土地耕作和经营的相对自主权,对劳动力的支配权

在城市:国家对生产资料和资金管制的放松,特别是生产资料价格双轨制的实行(2)自由活动空间的扩展 自由活动空间形成过程:

① 知青返城的就业压力使政府开辟商品零售业市场 ② 84年启动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的同时倡导第三产业

③ 92年南方讲话掀起“下海”潮以及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方向的确立(3)制度基础

① 政府日益重视法制和法治 ② 政府大副度放权 ③ 政府职能开始转变

二、民间组织的发展及其特征

1、民间组织的发展 1949—1978年,社团发展的政策性很强,群众性社团纳入国家编制。没有独立经济利益是生产者没有争取利益的动力,更没有社团在经济领域争取利益的空间。改革后,利益主体多元化和政治环境的宽松使得民间组织飞速发展。民政部对社团的分类:(1)学术性团体(2)行业性团体(3)专业性团体(4)联合性团体

2、民间组织的特点

(1)民间组织的发展,有依赖于自上而下的拉动和自下而上的推动(2)具有官民两重性

① 按照我国社团登记法,社团登记注册的条件是,必须有一个主管单位,主管机关的权力部门必须对民间组织负政治领导责任

② 绝大多数的有重要社会影响的民间组织都是由政府自己创立,改革后虽从组织关系上脱离其创立者但两者依然有密切联系,创办者依然的主管部门 ③ 几乎所有的重要社团的主要领导都是由现职领导退下来或由机构改革分流出来的原政府党政官员担任

(3)由于“两重性”,使得民间组织不够规范

① 传统上的共青团、工会、妇联、文联、社科联等社团组织依然是高度的行政化

② 相当行政化的社团有一定的编制,承担部分行政管理职能,其主要领导人实际也由各级党政部门任免,享受干部待遇

③ 基本上民间化的学术团体,其中极少数也享有人员编制和行政级别待遇(4)民间组织的中介性质

(5)民间组织正在走向成熟,民间化色彩不断加深

三、民间社会的兴起与治理

1、治理与统治的区别(1)治理虽然需要权威,但这个权威不一定是政府机关,而统治权威则必定是政府

(2)在管理过程中,统治总是自上而下的发号施令的过程,对社会事务实行单一向度的管理,而治理则是一个上下互动的管理过程,主要是通过合作、协商、伙伴关系、确立认同和共同的目标等方式实施对社会事务的管理

2、公民社会的兴起对治理结构和治理状况的影响(1)影响政府决策并推动政府决策的民主化

① 代表所在组织或行业向决策部门反映问题,提出要求,使权力机关制定相应的政策或措施

② 应决策机关的请求,对某些专门政策的制定和实施发表意见 ③ 当政府政策损害其成员利益时,代表成员向有关部门交涉(2)民间组织的活动改善了政府形象,增强了民主的政治认同感(3)民间组织的自治实现了社会利益最大化的社会管理目标

(4)非组织性的基于共同利益之上的潜在的利益群体的活动直接改变了政府行为

虽然经济改革和政治改革给国家和社会的关系带来了根本性的变化,但这种变化的制度前提并没有改变,我国依然是一个政治动员的政治体制,我国不存在一个所谓的市民社会,公共雄壮部门的能力的强弱就成为预测国家强制的主要指标。

第三节 单位体制

一、单位的政治性质

1、企事业单位的特征

(1)单位组织资源的公有制和国有制,它们是中国社会占主导地位的资源占有制度

(2)非独立性,单位是国家和政府的附属物(3)功能多元化

(4)单位组织之间的“行政式”差别

2、单位的作用 单位是国家和个人的连接点,形成了单位依附于国家、个人依附于单位的依附链条。同时国家有赖于单位组织控制和整合国家。单位事实上有着政治统治的性质。

3、建立在生产资料公有制基础上的统治关系,是一种更为集中的政治关系的原因

(1)国家掌握着经济强制工具,将工作场所几乎所有的工作条件的支配权集中于一个中心

(2)国家能够将经济“强制”和政治强制直接结合起来

从整体上看,这种政治关系呈现依赖状态,国家将一切权力都集中到自己手里,国家完全取代社会,并难于从社会中分离出来

二、市场经济中的单位体制

1、市场经济对单位体制的冲击

(1)在城市社会中,人们不再单一地依赖单位而生产,人们的生活中出现了替代性资源

(2)单位体制发生巨大变化(3)单位资源的来源发生了变化

2、单位组织与国家关系、其政治属性依然如故的表现

(1)国家行政机构改革和现代企业制度的建设都没有改变政权和产权合一的根本政治经济关系

(2)单位组织的政治特征不变(政党政治特征)

(3)控制单位的基本手段没有变(资源、产权、人事权)

三、单位组织的政治功能

1、行政管理(政府管理事项由单位组织承担)

2、政治社会化和政治动员(强制性灌输)

3、政治参与(政治参与的场所)

总 之,全能主义的单位组织在政治上也与政府有相似的功能,只不过是程度的区别,但这种组织的弊端也很明显:第一,由于单位组织是一个功能齐全的封闭体系,是 对人类文明象征的分工的阻碍。第二,作为一个封闭的体系,每一个单位事实上相当于一个“独立王国”,监督困难,易腐败。

第四节 农村基层民主

一、农村基层政权结构的演变 农村基层民主实际上就是村民自治

1、政社合一体制下的农村基层组织 区、乡两级—>公社化

2、村民自治与农村基层政权组织结构 公社—>农民自治 村委会的政治功能:(1)处理本村事务

(2)管理本村集体财产(土地和其他)

(3)宣传法律、敦促村民履行义务、保护环境、爱护公物(4)接受乡政府的指导、支持和帮助,协助乡政府开展工作 村党支部的领导核心作用的实现方式:

(1)党支书担任村委会换届选举工作小组的小组长,对选举工作进行引导和控制

(2)村党支部与村委会成员交叉任职

二、村民自治的实践

1、村民委员会的选举(1)选举过程

确定村选选举班子>政治动员>确定候选人>投票(2)候选人提名方式 ① 选民联名提名

② 村党支部和社团组织提名 ③ 村民小组或村民代表会议提名 ④ 选民自荐

(3)高投票率的原因 ① 选举关系到切身利益

② 实用的选举措施保证村民高投票率 ③ 年轻农民关心政治(4)农民选举经验 ① 选前审计 ② 搞好选民登记 ③ 完善候选人产生方式 ④ 秘密划票和选举监控制度化(5)几种选举模式 ① 海选 ② 两票制 ③ 福建模式

④ “三上三下公布制” ⑤ “联选制”

2、村民自治与治理方式的变革(1)村民代表会制度(2)村务公开

3、村民自治中的问题(1)选举中的问题 ① 赂选 ② 指选或派选

③ 领导机关带头违法,选举程序不合法 ④ 用非法手段破坏选举(2)村务公开中的问题

村干部“三怕”,所以村务不公开。(怕失特权、怕受查处、怕村民了解实情)

三、村民自治的理论价值和实践意义

1、制度创新

2、理论意义

3、政治文化功能

4、村民自治与中国特色的民主政治 概念

全能主义政治系统:国家权力入侵社会的各个领域、个人生活的诸多方面,而不受法律、思想、道德(宗教)的限制。

自由活动空间:“在政策允许的范围内”,人们利用和使用自由流动资源的场所 善治:使公共利益最大化的社会管理过程,其本质在于政府与公民对公共生活的合作管理,是政治国家与公民社会的一种新颖关系,是两者的最佳状态。善治的基本要素:合法性、透明性、责任性、法治、回应和效益 单位:我国社会中的企事业组织机构

海选:全体村民自由提名村委会候选人的一种选举模式

“两 票制”:指整个选举过程分三的阶段、两次投票,即第一阶段是村支书、村民打扮会议和村民提名候选人,组织提名和村民提名具有同样权利;第二阶段是预选确定 正式候选人,投第一次票;第三阶段是召开选举大会,正式选举,进行第二次投票,实行无记名投票,直接选举村委会成员 福建模式:“五人提名,代表预选”

“三上三下公布制”自下而上提名、自上而下协商、再自下而上的讨论确定候选人

联选制:以民主程序推荐产生的3至4名候选人提出自己的村委会组成成员名单,并在竞选大会上发表“施政演说”,村民从中选举产生村主任,然后在村主任产生以后,村民对村主任的“阁员”候选人进行差额选举,得半数票者当选

下载2018中国政府与政治答案word格式文档
下载2018中国政府与政治答案.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当代中国政府与政治

    《当代中国政府与政治》复习材料 1、改革开放以前,中国政府与政治的计划管理和中央集权。改革开放后,全能主义逐步消减,计划管理和中央集权正在向市场体制和集权分权相结合的体......

    《当代中国政府与政治》课后作业答案

    1.以下各项不是“政治”在中国具的含义的是?C A 与国家政府有关的各种事情B 整个社会意识形态C 非常重要D 现代化建设 2 以下属于中国当代划分的时间点的是?D A 1976年B 19......

    读书笔记——《中国政府与政治导论》

    读书笔记 ——《中国政府与政治导论》 《中国政府与政治导论》是一部高校教材,也是一部政治学的科研专著。“当代中国政府与政治”是中国高校政治学与行政学专业的重要基础课......

    中国政府与政治 考试复习整理

    一、名词解释 1、全国人大常委会——全国人大常委会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常设机关,是全国人大闭会期间的最高国家权力机关。全国人大常委会的地位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全国人......

    读《中国政府与政治导论》心得

    读《中国政府与政治导论》心得 181091班20091002372马克思主义学院胡一凡 《中国政府与政治导论》由杨光斌编著,这本书全面而又比较深入的说明了中国共产党在国家权力组织结......

    专升本《当代中国政府与政治》模拟题试卷

    专升本《当代中国政府与政治》模拟题试卷 一. (共77题,共150分) 1. 中国的根本政治制度是( )。 (1分) A.人民大表大会制度B.政治协商制度C.民主集中制D.人民代表大会★检查答案......

    2018《当代中国政府与政治》入学考试范围与重点

    1、我国的国家性质: 我国的国体为“中华人民共和国是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 2、国家机构的组织原则:民主集中制原则 民主集中制......

    当代中国政府与政治(授课提纲)高峰

    当代中国政府与政治(授课提纲)(一) 一、中国的国体与政体 1、中国的国体: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的社 会主义国家(宪法第一条) 2、中国的政体(政权组织形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