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江苏公基—当代中国政府与政治

时间:2019-05-15 06:59:59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0江苏公基—当代中国政府与政治》,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0江苏公基—当代中国政府与政治》。

第一篇:0江苏公基—当代中国政府与政治

QZZN 田老鼠

第四部分当代中国政府与政治

(一)中国政府和地方政府

1、政府的界定

1)国家行政区划分为省、县、乡三级。省、直辖市的人民政府决定乡镇的建制和区域划分。

2)地方各级人民政府是地方各级国家权力机关的执行机关,是地方各级国家行政机关。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对本级人民代表大会负责报告工作;同时对上一级国家行政机关负责并报告工作。地方各级人民政府都是国务院统一领导下的国家行政机关,都服从国务院。

2、中央人民政府的架构

1)国务院组成人员:总理、副总理、国务委员、部长、委员会主任、审计长、秘书长。

2)任期:5年,总理、副总理、国务院委员连续任职不得超过两届。

3)国务院行政机构包括:

 国务院办公厅 国务院组成部门管理的国家行政机构(各部、各委员会、中国人民银行、审计署)国务院直属机构(具有独立行政管理职能、但行政首长不属于国务院组成人员,但可以列席国务院全体会议)国务院办事机构(不具有独立的行政管理职能)国务院议事协调机构

3、地方各级人民政府的架构

(1)正副首长均由人大选举产生。

(2)地方政府工作部门与上级垂直管理部门、派出机构的关系

1)地方政府工作部门的设立、增加、减少合并,要由本级政府报请上级政府批准,并报本级人大常委会备案。

2)实行中央业务主管部门垂直管理的机构有:中国人民银行、海关、国家税务局

3)实行省级政府垂直的有:地方税务、工商管理、质量技术监督管理

4)派出机构:其不属于一级行政机关,但它有权以自己的名义实施管理,并在管理效力上与派出它的政府和政府部门相同。

(三)国家公务员制度

1、我国公务员制度的基本内容

2006年1月1日起施行。

2、公务员制度的特点:

 坚持党的基本路线,国家公务员不搞政治中立 坚持党管干部的原则 坚持为人民服务的宗旨 坚持德才兼备的用人标准。

3、公务员的职务和级别

1)职位划分:综合管理类、专业技术类、行政执法类等

2)职务分为:领导职务和非领导职务

 领导职务:国家级正职、国家级副级、省部级正职、省部级副职、厅局级正职、厅局级副职、县处级正职、县处级副职、乡科正职、乡科副职。非领导职务:巡视员、副巡视员、调研员、副调研员、主任科员、副主任科员。

4、录用

1)录用前提条件

 必须丰规定的编制限额内 有相应的职位空缺

2)录用公务员的组织权限

分为中央和地方两大层次

3)录用公务员的程序

 发布公告 资格审查 考试 考察和体检 公示和审批

4)新录用公务员试用期为一年

5、公示的考核制度

1)考核内容:德、能、勤、绩、廉

2)公务员的考核方式:平时考核和定期考核

3)定期考核的结果:优秀、称职、基本称职和不称职。

6、公务员的奖励制度

1)奖励制度:嘉奖、记三等功、记二等功、记一等功、授予荣誉称号。

2)职务晋升:造作制和委任制。

公务员在定期考核中被确定为不称职的,按照规定程序降低一个职务层次任职。

3)处分种类:警告(6个月)、记过(12个月)、记大过(18个月)、降级(24个月)、撤职(24个月)、开除。

7、公务员的培训、交流与回避

1)培训制度:

 录用新人在试用期内进行初任培训 对晋升领导职务的公务员应当在任职前或者任职后一年内进行任职培训 对从事专项工作的公务员应当进行专门业务培训 对全体公务员应当进行更新知识、提高工作能力的专职培训。对担任专业技术职务的公务员,应当按照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的要求进行专业技术培训。

2)交流制度

可以分为内部交流、外部交流。又可分为调任、转任、挂职。

3)回避制度:

 任职回避:公务员之间四种亲属关系不得在同一个机关担任双方直接隶属于同一领导人员的职务或者

有直接上下级领导关系的职务。也不得在其中一方担任领导职务的机关人事组织、人事、纪检、监察、审计和财务工作。

 地域回避:担任乡级机关、县级机关及其有关部门主要领导职务的公务员不得在原籍和成长地任职的规定。公务回避:

——一是涉及公务员本人厉害关系的——二是涉及与公务员有夫妻关系、直系血亲关系、三代以内旁系血亲关系、近姻亲关系的亲属的厉害关系

——三是有可能影响公正执行公务的。

8、公务员工资

包括:工资、津贴、补贴和奖金

9、公务员的辞职辞退

(1)程序和条件

1)程序

 提出书面申请 任免机关负责审批 在规定期限内审批完毕(一般公务员是30日,领导90日)未满国家规定的最低服务年限 不满国家规定的脱密期 重要公务尚未处理完毕 正在接受审计、纪律审查、或者涉嫌犯罪,司法程序尚未终结。因公辞职 自愿辞职 引咎辞职 责令辞职 在年度考核中连续两年被确定为不称职的 不能胜任本职工作,又不接受合理安排 对因所在机关调整、撤销、合并或缩减编制人员额需要调整工作,又不接受合理安排 不履行公务员义务,不遵守公务员纪律,经教育仍无转变,不适合继续在机关工作,又不宜给予开除处分的。旷工或因公外出、请假期满无正当理由逾期不归连续超过15天,或者一年内累计超过三十天的。因公致残,被确认丧失或者部分丧失工作能力的 患病或者负伤,在规定的医疗期内的 女性公务员在孕期、产期、哺乳期内的,以及法律、行政法规定的其他不得辞退的情形。5)不得辞退公务员 2)公务员辞去公职的限制条件: 3)公务员辞去领导职务的情形 4)可以辞退

10、其他

1)聘任:机关根据工作需要,经省级以上公务员主管部门批准,可以对专业性较强的职位和辅助性职位实行聘任制。聘任合同期限为一年到五年。

2)公务员认为机关及其领导人员侵犯其合法的权益的,可以依法向上级机关或者有关的专门机关提出控告。

3)原系领导成员的公务员在离职三年内,其他公务员在离职两年内,不得到与原工作业务直接相关的企业或者营利性组织任职,不得从事与原工作业务直接相关的营利性活动。

(四)管理学原理

1、管理的涵义和特征

1)管理具有科学性和艺术性双重特征。

2)管理学可以分为:经济管理学和非经济管理学

3)管理学可以分为四个层次:微观、中观、宏观、管理学理论。

2、管理的过程和基本职能

1)管理的基本过程:

 计划: 决策:决策贯穿于管理过程的始终 组织:设计组织、人员配置、组织变革 领导: 控制:包括工作绩效、发现偏差、采取纠正措施。创新:

2)管理原理:系统管理原理、人本管理原理、动态管理原理、科学管理原理

3)方法:经济方法、法律方法、行政方法和教育方法。

(六)公共行政

1、公共行政的主体与对象

1)主体:是以国家行政机关为主的公共管理组织。立法机关与司法机关不属于公共行政的主体。公共管理组织除国家行政机关外,还在依法成立的、具有一定行政权的独立行政机构和法定组织。

2)客体:公共事务——可以分为国家事务、共同事务、地方事务、公民事务。

2、公共行政的范围、原则和作用

1)私人领域有两种:市场机制发挥作用的领域和社会自治机制发挥作用的领域。

2)公共行政的原则是:法治原则、效率原则、服务原则。

3)公共行政的作用:导向作用、管制作用、服务作用、扶助作用。

3、依法治国和依法行政的关系

1)依法治国首先必须依法行政,依法行政是依法治国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基础和重心。

2)依法行政是依法治国在政府各部门的贯彻和落实。

3)依法行政是依法治国的保证。

4、新公共管理浪潮

 布坎南的公共选择与政府理论 诺思的新制度经济理论 弗雷德里克森的新公共行政学、奥斯本的企业家政府理论等。

5、行政环境

宏观(国家)、中观(行政系统)、微观层次(行政机构内部)

1961年,美国学者利格斯创立了行政生态学。新行政模式分为:融合型(农业社会)、衍射型(工业社会)、棱柱型(农业社会向工业社会过渡)

6、政府职能

1)行政职能具有:共同性、差异性和动态性

2)基本类型:政治职能、经济职能、文化职能、社会职能。

3)政府职能的重要地位:

 体现了公共行政的本质要求 政府机构设置的根本依据 转变是行政管理体制和机构改革的关键 政府职能的实施情况是衡量行政效率的重要标准。社会环境变迁 公共行政的科学化 技术手段的创新 传统行政文化的影响。4)影响与制约政府职能转变的因素

5)实现行政职能的基本包括:法律手段、行政手段、经济手段、纪律手段、教育手段和宣传手段。

6)我国现行行政职能存在的主要弊端是:政企部分。

7)政府职能转变关键是:政企分开。

7、行政组织

1)行政组织是由

职能目标、权责体系、机构设置、人员构成、运行程序和法制规范等六个基本要素构成。

2)领导体制而言:有首长制、委员会制和混合制。

3)组织机构:领导机关、职能机关、辅助机关、咨询参谋机关和派出机关。

4)行政组织的指导原则:

 完整统一 管理幅度与层次相适应 权责一致 精简与效能 依法设置

8、行政体制

1)行政决策过程:

 确定问题和目标要求 拟定决策备择方案 选择和决定决策方案 修正完善决策方案。决策主体由个人转向集体 决策过程由主观随意转向程序化 谋与断相对分离 断与行相对分离 决策手段的运用日益增强 行政决策中枢系统 行政决策信息系统 研究咨询系统 审批控制系统 2)转向现代科学行政决策的标志: 3)现代行政决策组织体制的架构:

9、行政执行

行政招待活动的原则:要忠实招待国家政策和法律;要保证中央政府的行政领导地位;要加强宏观调控能力,简政放权。

10、行政监督

1)内部监督主要包括:

 一般监督 专门监督 行政监察 审计监察

——审计机关拥有:检查权、调查权、建议权和处理权

——审计机关的领导体制为:双重领导体制

2)外部监督:人民法院的监督、检察院、政党、社会及舆论。

11、行政程度

基本制度:包括听证制度、告知制度、公开制度、证据制度、回避制度、时效制度

12、行政效率

1)行政效率包括效益要素、经济要素和时间要素

2)提高行政效率的途径:加大行政体制改革力度、推进机制创新、广泛深入开展绩效评估;实行公务员激励机制;建立电子政府。

13、改革行政

可以分为结构的变革和行为的变革

1)我国机构改革的渐进式过渡与阶段性突破

 1988,政企分开,党政分开 1993,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1998,仍是过渡性方案

14、领导理论

1)领导班子结构优化的标准:凝聚力、职权界限、沟通网络。

2)领导结构包括:知识结构、专业结构、智能结构、年龄结构和性格气质。

3)领导方式:独裁、推销、征询、共商、有限自决式、支持式

4)领导方式理论主要有:支持关系论、双因素模式论、管理方格法、领导生命周期法、目标导向论

5)领导方法:实事求是、群众路线是根本的领导方法,科学决策、善于用人。

6)三种不同类型的权威:魅力型、传统型、法理型

7)领导运用权力的方式:说服、示范和命令

8)领导者授权的类型:刚性授权、柔性授权、惰性授权、模糊授权。

(七)公共政策

1)政府干预的必要性:市场会失灵、民间没有解决自身问题的能力

2)公共政策的基本功能:导引、协调、控制、分配

3)制定公共政策的方法:常识判断、逻辑推理、现代科学

4)行政决定体制:情报信息系统、参谋咨询、行政决策中心、反馈系统。

5)行政执行:行政命令、行政措施、行政处罚

6)政策执行的手段:行政指挥、行政控制、行政沟通、行政协调。

7)从某种意义上来说行政管理过程就是信息接收、处理和传递过程

8)信息的开发、利用与管理系统:收集系统、加工系统、传递系统、贮存系统。

第二篇:当代中国政府与政治

《当代中国政府与政治》复习材料

1、改革开放以前,中国政府与政治的计划管理和中央集权。改革开放后,全能主义逐步消减,计划管理和中央集权正在向市场体制和集权分权相结合的体制转变。

2、中国农工民主党,简称“农工党”,是由1927年国民党与共产党合作分裂,一部分国民党左派人士和一些脱离共产党的人士共同组成新的党派——第三党转变而来。

3、50年代到60年代间,司法机关都遵守政策高于法律和大于法律、法律依附和从属于政策的原则。

4、一般的市和县级人民代表大会都没有立法权。

5、上下级人民代表大会之间的关系不是领导与被领导的关系,而是法律上的指导关系,工作上的相互联系关系。

6、中央人民政府主席不是一个独立的国家机关,不是国家元首,而只是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的组成人员。因此,在新中国建立至1954年9月,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就相当于国家元首,是一种集体的国家元首制度。

与1954年宪法的规定相比,有一定的缩小。

8、宪法规定,民族乡不是民族自治地方,不设民族自治权。

9、建国初期,政治协商会议的性质既是人民民主统一战线组织,又是国家权力机关,由它产生中央政府。

二、1、改革开放以后,中国政府与政治在走向现代化的变革过程中,全能主义逐步消减,计划与集权体制正在转变,现代化的因素正在增加。主要体现在(1)在社会自主权方面,共产党首先放松了对农村的控制,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农民有了生产经营的自主权,有了支配自己劳动时间的自由。(2)在党政关系上,进行了一些改革。(3)在立法体制上,1982年新宪法规定,中国实行两级立法体制。

(4)在中央集权体制方面,高度集权的体制有所改善。

(5)在经济管理体制上,计划体制正在转型。这种转型主要体现在五个方面。

(6)在意识形态领域,政治控制也放松了许多。

2、“五四宪法”同时又是“共同纲领”的新发展。

首先,在宪法的体系结构上,“五四宪法”的体系结构更为合理、紧凑;其次,在宪法的内容上,“五四宪法”取消了“共同纲领”中一些过时的规定,并增加了新的内容;再次,在指导原则上,“五四宪法”通篇贯穿着人民民主和社会主义两个原则。

3、执政党与国家行政机关关系可以归纳出三个特点:(1)重大事务的决定权由执政党作出,国家行政机关仅仅是执政党的执行机关,没有自身的独立性;(2)执政党掌握国家行政机关人事权,包括选举职务人选的推荐,任命职务人选的确定,行政机关没有自身的高级领导职务任命权;

(3)各级党组织在中央与地方政府的办公会议或常务会议上发挥着极为重要的作用。

4、1949年新中国成立以后,行政区划和行政建制经历了多次调整,可以分为四个阶段: 第一阶段,自1949年至1954年,地方

政府机关实行大区、省、县、乡四级体

制。

1.契约论国家起源说:西方的社会契约论,是对国家和政府的起源的一种比较流行的解释。洛克认为,人在自然状态下,自由、平等、财产都是人们的自然权利。但自然状态缺乏公共的裁判者,所以当它的成员受到损害时,得不到申诉和裁决。于是人们通过社会契约组成“公民社会”,借助法律来保护和约束人们的自由,保护人民的财产权利。政府就是应保护财产的需要而产生的。卢梭也持类似看法,著有《社会契约论》,专门讨论国家和政府的起源问题。但是社会契约论也不能科学地解释国家和政府的起源。

4.政府体制:政府体制是指国家立法、行政、司法机关的构成原则、机构设置、职权划分、结构形式及其相互关系的总和。

5.政治协商机关:政治协商机关是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以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的形式,就国家重大事务进行自由、民主、平等讨论协商的一种组织形式。这种组织形式所构成的制度涉及共产党、各民主党派、各人民团体、少数民族人士和社会各界代表的诸多关系

第三篇:当代中国政府与政治

第一章 中国国家政治权力结构

1、以中共中央为核心的“6+1+2”体系:党:中共中央委员会、中共中央纪律监察委员会 政:国家主席、中国人大及其常委会、国务院、全国政协 军:中央军事委员会 法:最高人民法院和最高人民检察院

2、十六大,修订了党章关于申请入党人员身份的规定:“年满十八岁的中国工人、农民、军人、知识分子和其他社会阶层的先进分子,承认党的纲领和章程,愿意参加党的一个组织并在其中积极工作、执行党的决议和按期交纳党费的,可以申请加入中国共产党”。将原来的“其他革命分子”改为“其他阶层的先进分子”。

3、党委1与党2组的区别:产生方式:1有党员大会或党代表大会选举产生 2由上级党委决定任命

1可以批准接受党员 2不可以 1可以对党员进行纪律处分 2不可以 1可以召开党代会或党员大会,选举出席上级党代会的的代表 2不可以 1有下级组织 2没有 1与下属党委党组织的关系式领导关系 2是指导关系。

4、中国中央委员会由党的全国代表大会选举产生,每届任期5年。三个组成机构:中央政治局 中央政治局常务委员会 中央书记处

5、中共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设立:十一届三中全会 十二大之后,由党的全国代表大会产生,任期5年。

6、中共中央顾问委员会只设在中央和省两级。存续时间:1982年-1992年。

发挥参谋咨询作用,同时,在政治生活中充当弹性因素。

7、全国人大四项职权:最高立法权 最高任免权 最高决定权 最高监督权

全国人大5年一届 每年举行一次会议,时间一般为两周左右。九届人大之后,会议时间基本稳定在每年的3月5日,这种不断提前的趋势具有重要意义,是国家政治生活不断正常化的一种重要表现。

人大会议形式:预备会议 选举大会主席团和秘书长;通过议程和做其他的会议准备 主席团会议:是全国人大的领导机构,负责主持全国人大会议 全体会议:是全国人大行使权力的基本形式。

代表团会议:代表的主要会内活动形式,包括代表团全体会议和小组会议两种形式。

8、人大代表的产生方式:全国人大代表由各省、直辖市、自治区人民代表大会和人民解放军采取间接、差额的方式选举产生。

间接:由下级人大代表代表选民选举出全国人大代表,而不是由全体选民直接选举。差额:当选人数小于候选人数。

全国人大代表的名额分配依据:城乡按相同人口比例选举人大代表。

适当照顾少数民族,每个民族至少有一位代表。(12%,高于少数民族在总人口的比重)人民解放军的全国人大代表由“中国人民解放军选举委员会”分配给各大单位。为归国华侨分配适当名额。

台湾省全国人大代表,由各省级地方和人民解放军中的台湾同胞派代表协商选举产生。规定妇女代表比例不低于22%。

9、人大常委会委员与行政、审判、监察机关之间实行“不相容”原则,与总统制国家中的议员类似,而在内阁制国家中,议员与行政官员实行“相容”原则。

10、全国人大的“复合一院制”结构特点:(1)一院双层结构和职权分工。(2)人大代表产生方式多样化。(3)代表团制度。(4)“两会”机制。中国国家主席

国家主席缺位,由副主席递补;副主席缺位时,由全国人大补选;主席、副主席都缺位时,补选;补选前,国家主席由人大常委会委员长代理。国务院总理负责制 11、1.国务院全体会议

参加人员:总理、副总理、国务委员、秘书长、各部部长、各委主任、中国人民银行行长、审计长等;

讨论科目:重大的形势和政策问题。2.国务院常务会议

参加人员:总理、副总理、国务委员、秘书长组成。讨论科目:具体的问题

12、全国政协:爱国统一战线组织、政治协商机构。国外的上议院或参议院。政协委员的产生:1.实行委员制,由各党派、各方面协商产生。2.更加强调界别特点。

十届全国政协由34个界别组成,包括中国共产党、八大民主党派、无党派民主人士、中国共青团、全国总工会、全国妇联、全国青联、全国工商联、中国科协、全国台联、全国侨联、文化艺术界、科技界、社科界、经济界、农业界、教育界、体育界、新闻出版界、医药卫生界、对外友好界、社会福利和社会保障界、少数民族界、宗教界、特邀香港人士、特邀澳门人士和特别邀请人士。

政协职能:政治协商:对国家和地方的大政方针以及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生活中的重要问题在决策之前进行协商和就决策的实施过程中的重要问题进行协商。

民主监督:对国家宪法、法律和法规的实施,重大方针政策的贯彻执行等,通过建议和批评的方式进行监督。无立法权

13、中央军委:一个班子,两个牌子。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军事委员会 中共中央军事委员会。

中央军委的任期与全国人大的每届任期相同,每届为5年。宪法对军委组成人员的连任没有限制性规定。

14、中西方司法权独立的五点区别:中国司法机关的独立原则1司法权为人大赋予。不独立于代议机关,只独立于行政机关。西方国家的司法独立原则2司法权为“民意”赋予,即独立于行政机关,也独立于代议机关

1立法权高于司法权 2三权平行。1独立权由集体形式,不赞成自由心证说 2法官、检察官个人享有独立权,赞成自由心证说。

1不使用法官终身制 2适用法官终身制 1接受党的领导,不搞超党派的中立 2超党派的中立

15、“职责同构”是指在政府间关系中,不同层级的政府在纵向间职能、职责和机构设置上的高度统一、一致。

第二章 当代中国的党政关系

1、为什么说“党政关系”是当代中国最基本的政治关系

1.中国的各种政治关系和较为重要的政治现象,都在一定程度上包含着“党政关系”的因素。2.“党政关系”的特殊地位,在国家政治权力结构中得到了最充分的表现。3.从政治体制改革渐次展开的角度看,党政关系的调整是许多项重要改革工作的逻辑起点。

2、中1西方2政党在执政方式上的主要区别

1.政治权力结构的横向关系 1立法、行政、司法、军队等全部国家关系 2行政权或一部分司法权

2.政治权力结构的纵向关系 1从中央到地方的全部国家权力 2中央或联邦整体的行政权力

3.执掌国家权力的方式 1直接领导,包括政治、组织和思想领导 2间接领导,通过议会的多数地位影响立法或在政府中工作的党员等

4.对执政党地位合法性的理解及采取的相关政治措施 1历史的选择;坚持党的绝对领导,不允许资产阶级政党分享政权 2合法反对原则;强调执政党地位的所谓竞争性,试图以多党竞争垄断政权

3、党政关系:党是中国共产党 政指政权、政府、人大、政协、政法机关、军队以及担任一定政治任务的人民团体和公有制企事业单位

4、党政分开过程中需要澄清的六点问题

1、党政分开不仅仅是党政分工。

2、党政职能的划分不等于实现了党政分开。

3、党政分开不是单纯的党政分权。试图把党从政府过程中分离出来是错误的。加强党的领导并不是要扩大党组织的权力,而在于改善党的领导。

4、党政一把手之间的不同意见分歧不等于党政不合。

5、党政分开也有赖于政企分开。

6、党政关系不仅仅是党与政府的关系。

5、规范党政关系的要点

1、明确中国共产党对人大、政府、人民团体等的领导,主要是政治领导。(“党”掌控全局,具体事务由“法”规范,“政”执行)

2、推进党对人大、政府领导的民主化。(决策和人事)

3、转变党的工作和活动方式,特别是要注意不能以政策替代法律。

4、努力实现党政行为的法制化。

5、除少数特殊单位以外,党最好实行普遍的属地制的领导体系。

6、在中央、地方和基层实行不同内容的党政关系改革。★

7、党政关系规范化还有赖于自身的组织建设和思想工作的完善。

第三章 当代中国的主要社会利益群体

1、“工人群体”与“工人阶级”概念的区别(外延上的区别)

工人阶级包括官员群体、知识分子群体和工人群体 工人群体指三次产业工人。

2、官员与干部的区别:“干部”是指所有被政府人事部门承认具有“干部”身份的脑力劳动者。

“官员”是指国家公务员和党派机关、人民团体等专职从事政府和社会事务管理工作的脑力劳动者,只是“干部”中的一个组成部分。

官员与知识分子的区别:官员在具体利益和表达利益要求的方式上与知识分子是有区别的: 官员掌握政治权力,其知识和能力通过权力这个中介释放出来,并影响其他社会成员。官员群体在意见表达过程中的特殊性:特殊性:既是意见的表达者,也参与决策与执行。注意:支持和鼓励正常的意见表达,同时加强监督和自律,防止“以权谋私”。

3、有关农民的几种界定:

1、职业角度:通过从事种植业、养殖业等第一产业劳动取得全部或大部分经济收入的农民。——“狭义的农民”

2、户籍角度:所有具有农村户口的人。——侧重身份的划分。3.居住地角度:所有居住在农村的居民。

4、农民工群体的界定:农民工是指具有农民身份,从事第二、三产业职业的工人。身份——农民身份 职业——产业工人 一类是乡镇企业工人;另一类是流入到城市中的打工者(狭义的农民工)。

5、“两栖人”的界定:“两栖人”是指那些同时具有双重利益群体背景的社会成员。停薪留职人员 “红顶商人” 请长假外出谋职者

第四章 意见表达的主体和方式

1、当代中国的意见表达主主体由作为意见表达主体的个体1和作为意见表达主题的团体2。1包括普遍性意见表达个体和专业性意见表达个体。2包括制度性意见表达团体、结构性意见表达团体和功能性意见表达团体。

2、公民意见表达意愿的分布规律

1、城市的比例高于农村;

2、文化层次高的高于文化层次低的;

3、经济收入水平高的高于经济收入水平低的;

4、较多接触政治的人高于较少接触政治的人。

3、中国公民意见表达的传统途径:组织化渠道

比如,单位职工通过单位反映情况,城市居民通过居民委员会,农村居民通过村委会反映情况等。信访制度

4、信访:一种有特色的意见表达形式

信访,就是公民通过书信、电报、电话或访问等形式,向党政机关及其负责人,以及人民团体、新闻媒介反映情况,提出批评、建议、意见、要求、申诉和对党政机关工作人员的违法、失职行为提出控告、检举。

5、专业性意见表达个体是指,受党员和特定方面群众的委托,专门行使表达民情民意的权力,是有合法身份和特定法律地位的意见表达主体。

党代表

人大代表

政协委员

党代表意见表达的基本方式:表达意见的基本形式是讨论并通过同级党的委员会提交给大会的报告。

人大代表的意见表达方式:(1)审议“一府两院”和人大常委会提交给人民代表大会的工作报告;

(2)提出议案、建议和意见;

(3)审查和批准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规划)以及国家预决算;(4)提出质询案;

(5)代表会外活动。

政协委员的意见表达方式:

1、审议各级政协常委会工作报告;

2、提出议案;

3、列席同级人大全体会议旁听和参与讨论同级《政府工作报告》;

4、做大会发言等。

中华全国工商联合会,简称“工商联”,于1953年11月成立。中国工商联是“非公有经济”方面的工商联。

具有统战性、民间性、经济性相结合的特点。

其主要功能是参政议政;维护会员权益;加强沟通与联系。第五章 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意见综合过程

1、现实中的偏离:“立体式的代行集权体制”

1、中央代行:常委会代全委会,全委会代党代会;

2、书记挂帅:“领导核心”的拍板代替集体领导;

3、以党代政。(广义上)十八大报告中关于党内民主的一些值得关注的提法 以“党内民主”带动“人民民主”。落实党员知情权、参与权、选举权、监督权。实行党代会代表提案制。完善党内选举制度。

强化全委会决策和监督作用,完善常委会议事规则和决策程序,完善地方党委讨论决定重大问题和任用重要干部票决制。

扩大党内基层民主,增强党内生活原则性和透明度。

第六章 政府的决策过程

1、立法权限:《中华人民共和国立法法》第七条规定:在我国,立法权是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行使的。

2、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的立法程序: 法案起草—法案提出—提交审议

3、宪法修正案的起草过程:中共中央成立专门的宪法修改委员会—起草建议稿—人大常委会讨论,并征求各方面意见—提交全国人大审议

仅涉及宪法个别条款的宪法修正案,则由全国人大常委会直接组织起草并向全国人大提出。

4、从近年来的立法实践看,提出法律草案的主要是全国人大常委会、全国人大各专门委员会和国务院等国家机关。而且其中,国务院提出的比例又占据多数,1979年以来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制定的法律中由国务院提案的约占70%。

5、中国立法过程的主要特点:

1.在立法过程中,也客观存在着不同的意见,但没有因此而产生不同的政治派别。

2.立法过程总体上是比较谨慎的。

3.立法过程已经具有了一定的开放性。

4.立法进程正在加快。

6、根据我国的宪法原则,国家生活中的重大事项的最终决定权,属于全国人大。1.什么是议案?

所谓议案,是指由法定机关或人大代表、人大常委会组成人员,依照法定程序提请本级人大会议或者人大常委会会议进行审议并作出决定的议事原案。议案的法定形式

(1)案由:是指提出议案的理由,就是为什么要提出该议案,人大通过该议案的必要性等;(2)案据:是指提出该议案的依据,即议案的合理性、可行性等;

(3)方案:是指提出解决问题的具体办法,具体方案是议案的核心内容,是要交付表决的内容。

议案处理方式

(1)由国务院等国家机关提出的议案,直接进入议事程序。

(2)由代表团或30人以上代表提出的议案,是否列入本次大会议程由大会主席团决定。

如果议案没能列入本次大会议程,则可以转为建议、批评或意见,由大会秘书处依法处理。

7、分税制是按税种划分中央和地方收入来源的一种财政管理体制。分权、分税、分管 分税制改革意义

1.变“分粮食”为“分土地”,稳定了中央和地方的收入渠道,有效地调动中央和地方两个积极性。

2.增强了中央政府的宏观调控能力,包括调节地方之间财力差距的能力。

3.在统一税制的基础上,淡化了政府与企业的行政隶属关系,对转变政府职能和引导企业公平竞争都有很大的益处。

4.有利于引导地方优化产业结构和优化资源配置。

8、“单式预算制”

“复式预算”

单式预算是把国家财政收支汇编在一个统一的预算表中。

1994年3月,第一部预算法明确规定,中央和地方各级政府的预算采用复式预算的形式进行编制。

复式预算:包括经常性预算和建设性预算 经常性预算包括经常性收入和经常性支出 建设性预算包括建设性收入和建设性指出

9、国家预算的编制程序

“两上两下”

(1)上报计划收支建议数(省级地方、中央各部门向财政部)

(2)下达预算收支控制指标(财政部向省级地方、中央各部门)

(3)省级地方、中央部门向下布置(省级地方、中央各部门向所辖地区、单位)

(4)层层汇总(所辖地区单位—省级地方、中央各部门—财政部—国务院—全国人大)

10、党管干部原则 :人事安排的基本管理机制

提名:国家主席、副主席、人大常委会委员长、副委员长、秘书长、委员,中央军委主席、最高人民法院院长,最高人民检察院检察长。由大会主席团根据中共中央推荐提名 国务院总理由刚刚当选的国家主席提名;国务院的其他组成人员的人选由刚刚产生的国务院总理提议或提名;中央军委的组成人员由中央军委主席提名。由提名人提名

选举1与表决2的区别:1凡由主席团提名的候选人,都要提交全体会议选举。2凡由提名人提名的候选人,要由全体会议进行表决。

1代表可以同意,也可以反对或弃权,并可以在额度范围内另选他人。2提名人如果没能当选,需由提名人另提他人再行决定。

表决和选举的方式是由大会主席团决定的。

第七章 政府决策的施行过程

1、党内的执行系统:一个中心,四个方面 一、一个中心

中共中央委员会

中央政治局

决策与执行双重属性

政治局常务委员会

中央书记处:是中央政治局及其常委会领导的负责处理中央日常工作的机构。二、四大方面

(一)中共中央的职能部门和办事机构 1.中共中央组织部

主要任务:管干部、管党员。

注意:党的干部与党员干部的区别。

(二)、中共中央宣传部 中共中央主管全党宣传工作的职能部门。

(三)、中共中央统战部 中共中央主管全党统一战线工作的职能部门。

(四)、是中共中央开展外事工作的职能部门。

主要任务:负责同各国政党,特别是各国共产党的友好往来,同时代管工青妇等群团组织的外事活动。

(五)、中央政法委:是党领导和管理政法工作的职能部门。

(六)、中共中央办公厅:是协助中央领导进行日常工作的办事机构,是中共中央领导核心工作正常运转的有力保障。

2、行政法规的含义

行政法规是国务院或国务院各部门、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在执法过程中,根据宪法和法律的原则,依照法律的权限和程序,就各种行政管理事项而制定的各种规范性文件。行政法规的三种基本形式

(1)“条例”:对某一方面的行政工作比较全面、系统的规定。如由国务院制定的《治安管理处罚条例》。

(2)“规定”:对某一方面的行政工作进行部分规定的。如监察部颁布的《安全生产领域违法违纪行为政绩处分暂行规定》

(3)“办法”:对某一项行政工作比较具体的规定,如国务院颁布的《医疗广告管理办法》

3、所谓提取是指政府按照立法机关所确定的方式吸纳、获得使其自身正常运转和组织社会生活所必需的资金和劳动。

提取的方式

(1)政府以组织公民对社会和国家尽义务性贡献的方式进行提取。(2)政府有条件地以某种契约的方式从公民中提取。

(3)政府通过对国家经济生活的直接或间接的管理进行提取。

(4)政府通过自己的对外职能从国外提取。

(5)各种不合法不合理,但却是客观存在着的某些提取行为。(乱收费等)

4、象征活动并不直接“处理”什么,但通过这些象征性的活动,可以引导公民和各单位的思想与行为,从而起到配合总体决策实现的作用。

5、传达的两个显著特点

1.传达的基本形式是“会议”传达和“文件传达”(补充)。

2.“传达”是一个由内到外,由上到下,逐层次“公开”的过程。

基本套路是,由高级干部到一般干部,先党内后党外,最后通过新闻媒体和其他手段广泛宣传和动员。

6、试点的特点

1.比较注意选“点”的代表性。

2.在试点工作中,开始注意不给被试点提供特殊条件。

3.专业论证与领导评价相结合,同时注重定量方法在试点中的推广和引用。4.在试点工作中,允许存在某些失误。(补充)

第八章 政府信息传输过程

1、单通道信息传输体制的特点

1.输入输出的二合一通道

2.点对点的线性传递

3.信息机构的国营化

4.补充渠道作用有限

2、单通道信息传输体制的弊端 1.信息的“不当约简”现象(1)信息流失现象:“县上传达一大本;乡里传达半页纸;村长动员吧哒嘴;社员听得直打盹”

(2)信息失真现象:传话游戏 2.信息“超载”现象 3.“本底噪音”现象 4.“主观滤波”现象 5.“小道消息”泛滥

3、“五位一体”的

统合型信息传输体制的含义 所谓的“五位”是指:(1)党政机关中的信息系统(2)官方或半官方的思想信息库(3)新闻媒介

(4)民间信息机构

(5)电子网络信息系统

所谓“一体”是指其他四个方面的信息机构基本上是围绕党政信息系统从事信息工作。

4、统合型信息传输体制的结构性特征 五位 一体

非党政信息系统所掌握的政治性信息终归要进入(Access)政治中枢,或者说是以党政机关为其最大的“买主”。

“紧密的核心与松散的外围”并存

5、统合型信息传输体制的发展特征:(与单通道相比较)1.从政府过程主要参与者的信息意识看,“封闭保守”趋向“开放包容”。2.从管理方式看,控制型的“管办一体”趋向规制型的“管办分离”。3.从传输主体看,“一元担当”趋向“一元为主,多元共存”。4.从传输过程看,“二合一的线性传递”趋向“网络化的互动沟通”。5.从传输技术看,“单一人手人脑处理”趋向“高科技综合处理”。

第九章 中国政府过程中的监督体系

1、政府过程中的“监督”是指为保证政府机关和政府官员在法律所允许的范围内活动,而由一定的权力主体和社会机构对其实施监控的各种活动。

一、当代中国监督体系的基本框架 3个系统、9个主体、12种功能 法律监督系统:各级检察院 人大及常委会

政治、政府监督系统:人大及常委会 党组织及纪委 各级政协 监察部门 审计署 社会监督系统:公民 工青妇等群团组织 新闻媒体

2、监督主体的两种类型

1、权力型的监督主体,是指那些既有监督意识和监督能力,又有权依照相关法律,对被监督对象进行直接处理的监督主体。

2、中介型的监督主体,是指那些具有监督意识和监督能力,但无权对被监督对象进行直接处理,只能通过对监督对象产生政治影响或社会影响,使被监督对象最终进入权力型监督主体的监督处理程序的一类监督主体。

3、纪律监督两种模式 “张家界模式”,即空降纪委书记。从1995年到1997年,张家界市纪委把所属区县纪委书记的“提名权”由同级党委改为上级市纪委。但由于种种原因,这种探索在经历五六年的试验后悄然停止。“曹克明模式”,即省委副书记兼任纪委书记。

因曹克明出任首位省委副书记兼任省纪委书记而得名。这一改革提高了纪委书记的权重。

第四篇:当代中国政府与政治

当代中国政治与政府

中国当代政治

国体:国家的性质,它表明各个阶级在国家中的地位。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

政体:就是政权的组织形式,即国家统治阶级以何种形式组织政权。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中国基本政治制度:在中国共产党的统一领导下,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这是历史和人民的选择。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最根本的在于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

中国共产党对国家和社会生活的领导:主要是政治领导、思想领导和组织领导。政治领导是根本,思想领导是灵魂,组织领导是保证。实行党的正确领导,任何一方面都不可偏废。中国共产党具有与时俱进的执政方式。坚持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不断完善党的领导方式和执政方式。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中国人民民主专政的政权组织形式,是中国的根本政治制度。一切权力属于人民。人民行使国家权力的机关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

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中国共产党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唯一执政党,八个民主党派在接受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前提下,具有参政党的地位,与中共合作,参与执政。各民主党派本着“长期共存、互相监督、肝胆相照、荣辱与共”的原则,通过政治协商会议参政议政。中国共产党对民主党派的领导是政治领导,即政治原则、政治方向和重大方针政策的领导。它们组织上互相独立,法律地位上平等,都必须以宪法和法律为根本活动准则。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指在国家统一领导下,各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实行区域自治,设立自治机关,行使自治权的制度。民族自治地方的行政地位,原则上是依据各自治地方的地域大小和人口多少决定的。坚持民族平等、民族团结和各民族共同繁荣是我国处理民族关系的基本原则。其中,坚持民族平等是我国处理民族关系的首要原则。民族平等是实现民族团结的政治基础。民族平等和民族团结是实现各民族共同繁荣的前提条件。各民族的共同繁荣特别是经济的发展,又是民族平等、民族团结的物质保证。

香港、澳门特别行政区区别于民族区域自治地方和一般地方行政区域的主要标志是有:司法终审权 中国执政党——共产党

国家权力机关——人民代表大会 国家行政机关——政府

国家军事机关——国家军事委员会

爱国统一战线组织——人民政治协商会议 中国国家机构: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国务院、中央军事委员会、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政府、民族自治地方的自治机关、人民法院和人民检察院组成。按其类别可分为五部分:国家权力机关,国家行政机关,国家审判机关,国家检察机关和国家军事机关。从我国国家机关的层级来分,可分为中央国家机关和地方国家机关。

国家主席:是最高国家权力机关的重要组成部分。国家主席根据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的决定行使国家元首的职权,对外代表中华人民共和国。其职权有:颁布法律权,发布命令权,任免权,荣誉授予权,外事权等。

中央军事委员会:最高的军事领导机关,领导全国武装力量。国务院领导和管理国防建设事业。国务院设立国防部,一切需要由政府负责的军事工作,则经国务院作出相应决定,通过国防部或以国防部的名义组织实施。国防部在接受国务院领导的同时也接受中央军委的领导。需要国防部办理的事宜,由总参谋部、总政治部、总后勤部、总装备部分别办理。

中国共产党:是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同时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党的最高理想和最终目标是实现共产主义。中国共产党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作为自己的行动指南。党的最高领导机关:是党的全国代表大会(党代会)和它所产生的中央委员会(党中央)。全国大会每五年举行一次。中央委员会全体会议(中全会)由中央政治局召集,每年至少举行一次。中央委员会选举产生中央政治局及其常务委员会。中央政治局和它的常务委员会在中央委员会全体会议闭会期间,行使中央委员会的职权。党的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中纪委)在党的中央委员会领导下进行工作。

中国共产党的组织形式:按《党章》规定,中国共产党分为中央组织、地方组织和基层组织。党的全国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党员代表大会是相应各级党组织的权力机关。地方县以上各级党员代表大会选举产生同级党委委员会,委员会选举产生常务委员会。为开展工作需要,县以上各级党的委员会设立一些工作部门,如办公厅(室)、组织部、宣传部、统战部等。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是我国最高国家权力机关。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行使立法权、决定权、任免权、监督权。实行议行合一(民主集中)制度。国家权力机关在国家机构体系中处于最高地位,不与国家行政机关、审判机关和检察机关分权;“一府两院”由全国人大选举产生,对它负责,受它监督。

我国中央国家机关之间不是三权分立关系:全国人大统一行使国家权力;中央各国家机关之间的相互关系是分工负责、相互配合;中央国家机关之间存在制约因素。如,最高人民法院独立行使审判权,最高人民检察院独立行使检察权,不受国家行政机关、社会团体和个人的干涉;全国人大组成人员不得担任国家行政机关、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的职务。2010年3月14日,十一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表决通过了修改《选举法》的决定。其核心是“同票同权”,即实行城乡按相同人口比例选举人大代表,切实保证人民当家作主。中国是以全体人口作为基数来选举代表的。现在城镇化率已近47%,有条件真正达到城乡按相同人口比例来选。此次修改,中国实现了选举的普遍、平等、直接与间接相结合以及秘密四个选举基本原则。这将成为中国民主政治发展进程中的重要一步。

政治协商会议:中国人民政协协商会议是中国人民爱国统一战线组织,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的重要机构,是发扬社会主义民主的重要形式。人大通过选举、投票行使权力与人民政协在选举、投票之前进行充分协商,这是中国社会主义民主的两种最重要的形式。人民政协履行政治协商、民主监督、参政议政三项主要职能。

审判机关:各级审判机关即各级法院,它由最高人民法院、地方各级人民法院(基层人民法院、中级人民法院、高级人民法院)、军事法院等专门人民法院构成。依法行使国家审判权。人民法院的任务是审判刑事案件和民事案件,并且通过审判活动,惩办犯罪分子,解决民事纠纷,维护法制和社会秩序。最高人民法院是最高国家审判机关,对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负责,并监督地方各级人民法院和专门法院的审判工作。其审理案件所做的一审或二审判决都是终审判决。

检察机关:检察院是国家的法律监督机关。设立最高人民检察院、地方各级人民检察院和军事检察院等专门人民检察院。检察权是国家赋予检察机关对宪法、法律统一、正确执行进行监督的权利。对重大刑事犯罪案件依法审查批捕、提起公诉;受理对贪污、贿赂等犯罪的举报;对贪污案、贿赂案、侵犯公民民主权利案、渎职案以及认为需要自己依法直接受理的其他刑事案件进行侦查;受理公民控告、申诉和检举;民事、经济审判和行政诉讼活动的法律监督;对法院已经发生法律效力、确有错误的判决和裁定,依法提起抗诉。

民主党派和工商联、社会团体与事业单位:民主党派是参政党。目前我国共有8个民主党派。中华全国工商业联合会(简称全国工商联,又称中国民间商会)是共产党领导的中国工商界组成的人民团体和民间商会,是党和政府联系非公有制经济人士的桥梁和纽带,是政府管理非公有制经济的助手。各民主党派和全国工商联有自己的纲领或章程,并设置工作机构,通常称为部、室等。社会团体是当代中国政治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目前的社会团体都带有准官方性质。《社会团体登记管理条例》规定,成立社会团体必须提交业务主管部门(全国总工会、共青团、全国妇联的政治地位特殊)。事业单位是以政府职能、公益服务为主要宗旨的一些公益性单位、非公益性职能部门等。它参与社会事物管理,履行管理和服务职能,宗旨是为社会服务,主要从事教育、科技、文化、卫生等活动。其上级部门多为政府行政主管部门或者政府职能部门。

中国当代政府

人民政府:各级人民政府是各级国家行政机关,是国家行政管理的主体。国家行政机关从上到下分为国务院、省、市、县、乡镇五级政府,各级政府还设置了各种机构。

国务院即中央人民政府,是最高国家权力机关的执行机关,是最高国家行政机关。国务院主要行使宏观调控、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等职能,统一领导各部、各委员会、各直属机构和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国务院组成人员包括:总理、副总理、国务委员、各部部长、各委员主任、审计长、秘书长、(央行行长)。国务院实行总理负责制。各部、各委员会实行部长、主任负责制。国务院秘书长在总理领导下,负责处理国务院的日常工作。国务院设立办公厅,由秘书长领导。任期5年,连续任职不得超过两届。

国务院的决策机制:是国务院会议,分为全体会议、常务会议、总理办公会议。国务院工作中的重大问题,必须经全体会议或常务会议讨论决定。

国务院全体会议:由总理、副总理、国务委员、各部部长、各委员会主任、人民银行行长、审计长和秘书长组成,由总理召集和主持。一般每半年召开一次,根据需要可安排有关部门、单位负责人列席会议。

国务院常务会议:由总理、副总理、国务委员、秘书长组成,由总理召集和主持。一般每周召开一次。根据需要可安排有关部门、单位负责人列席会议。

国务院行政机构包括:

国务院办公厅:协助国务院领导同志处理国务院日常工作的机构。国务院组成部门:

各部、委员会、人民银行、审计署。

目前有组成部门28个:外交部、国防部、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国家能源委员会、教育部、科学技术部、工业和信息化部、国家民族事务委员会、公安部、国家安全部、监察部、民政部、司法部、财政部、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国土资源部、环境保护部、住房和城乡建设部、交通运输部、铁道部、水利部、农业部、商务部、文化部、卫生部、国家人口和计划生育委员会、中国人民银行、审计署。

国务院直属特设机构: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

国务院直属机构:国家海关总署、税务总局、工商行政管理总局、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广播电影电视总局、新闻出版总署(国家版权局)、体育总局、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统计局、林业局、知识产权局、旅游局、宗教事务局、国务院参事室、国务院机关事务管理局、预防腐败局。

国务院办事机构:侨务办公室、港澳事务办公室、法制办公室、研究室

国务院部委管理的国家局:国家信访局、国家粮食局、国家能源局、国家国防科技工业局、国家烟草专卖局、国家外国专家局、国家公务员局、国家海洋局、国家测绘局、中国民用航空局、国家邮政局、国家文物局、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国家外汇管理局、国家煤矿安全监察局、国家保密局。国务院直属事业单位:新华通讯社、中国科学院、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国工程院、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国家行政学院、中国地震局、中国气象局、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中国保险监督管理委员会、国家电力监管委员会、全国社会保障基金理事会、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国务院议事协调机构和临时机构:主要承担跨部门的重要业务工作的组织协调任务以及临时突发性事务。这类机构的变动比较频繁,目前有30个左右。

地方各级政府:对上一级国家行政机关负责并报告工作。全国地方各级政府都是国务院统一领导下的国家行政机关,都服从国务院。地方人民政府包括四级: 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设区的市、自治州人民政府;县、自治县、不设区的市、市辖区人民政府;乡(民族乡)、镇人民政府。其机构设置与中央人民政府类似。授予政府机构行政权力的机关是上级行政机关和国家权力机关。典型的市政府机构包括: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经济委员会、建设委员会、教育局、科学技术局、公安局、纪检监察局、民政局、司法局、财政局、人事局、劳动社会保障局、国土资源局、审计局、统计局、物价局、工商行政管理局、质量技术监督局、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环境保护局、市容管理局、规划局、市政公用局、房产局、园林局、交通局、水利局、农林局、商业贸易局、对外贸易经济合作局、粮食局、旅游局、文化局、广播电视局、新闻出版(版权)局、卫生局、体育局、人口和计划生育委员会、民族宗教事务局、人民防空办公室、侨务办公室、外事办公室、法制办公室、市级机关事务管理局、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等。

垂直管理与属地管理:实行中央业务主管部门垂直管理(编制、财务等由上级主管部门直接管理)的机构有:中国人民银行、海关、国家税务局等

实行省级政府垂直管理的机构有:地方税务、工商管理、质量技术监督管理 等 派出机构:政府设立的下属机构称派出机关(如街道办事处、管委会);政府工作部门下设的下属机构称派出机构(如派出所、工商所等)。

第五篇:当代中国政府与政治

简论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改善与完善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我国宪法规定:“我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是人民行使国家权力的机关。”人民代表大会制度贯彻民主集中制:全国人大和地方各级人大都由民主选举产生,对人民负责,受人民监督。国家行政机关、审判机关、检察机关都由人民代表大会产生,对它负责,受它监督。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内涵是指国家权力机关特别是最高国家权力机关的组织、职能和运作的原则和机制,同时也包括国家权力机关同国家行政机关、审判机关、检察机关关系的原则和机制。具体说,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可具体化为四项具体“制度”:第一,主权在民制度。这就是宪法规定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人民行使国家权力的机关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这是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根本原则和核心内容。第二,代表选举制度。它是人民选举国家权力机关组成人员的原则、方法、组织和程序的总和,是人民实现宪法规定的选举权、被选举权的制度保障。这是组成人民代表大会的前提和基础。第三,民主集中制度。它是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根本组织原则和运作原则。第四,人大工作制度。包括人大及其常委会依法履行职能的立法制度、监督制度、代表制度、会议制度、表决制度等。以上四项具体制度互相贯通、结合,就构成了我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基本内容。则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原则有以下四点:一切权利属于人民是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根本原则;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原则;民主集中制是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组织原则;民族平等和民族团结的原则。任何制度的完善都需要一个过程,任何制度都必须与时俱进。由于我国正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建设高度的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任务还远未完成,受落后的政治、经济、文化等条件的制约,人民代表大会制度运行的外部环境、社会政治基础还不十分理想,内在的具体制度、运行程序和工作方式还存在缺陷,人大工作还存在一些深层次的困难和问题,这些都严重阻碍了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功能发挥,在一定程度上消解了人大制度理论上的优越性,导致了原则与实际的背离、理想与现实的反差。因此,必须客观正视、高度重视这些问题的存在,认真分析原因,有针对性地切实加以完善。其缺点具体表现在: 1人民代表大会代表选举不能有效体现一切权力属于人民

多层次间接选举不能完全代表人民的意志,从而不能体现一切权力属于人民。我国人民代表大会间接选举的层次是很多的,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就要经过两级或三级的间接选举产生。县级人民代表大会是直接选举产生的,再由县级人民代表大会选举产生省级人民代表大会,再由省级人民代表大会选举产生全国代表大会。而在一些市管县或设自治州的地方,县级人民代表大会还不能选举产生省级人民代表大会代表,而只能选举产生市或自治州的人民代表大会后,再由市或州的人民大会选举产生省级人民代表大会,中间又多一层。

关于间接选举的利弊,选举理论上不同主张。间接选举的弊端:(1)由于间接选举不是由选民亲自表达意愿,而是靠少数代表去抉择。因而就是可能存在不能全面、正确表达选民意愿。甚至歪曲选民意志的情况。(2)靠少数人投票决定当选人,对选举的普遍性和平等性不能不说是个很大的折扣。(3)代表多层的间接选举,必然模糊代表与选民之间的责任关系,削弱代表与选民的联系,使选民不能对代表衽直接监督。间接选举的有利之处在于:(1)有利于减少群众普选容易产生的盲目性,有利于选择人才和安排各方面的代表。(2)在选民众多,选民政治、经济、文化素质较低的国家,直接选举可能更容易被人操纵。(3)间接选举更节省经费和工作量。尽管有这些理由,但谁都不否认,直接选举比间接选举更体现民主。所以,在国外国家级议会中,一院制议会和两院制的下议院,基本上普遍采取了直接选举。我国人民代表大会实行多层次的间接选举是经济文化落后的表现,是应加以改进的。[1] 2人民代表大会的人事任免工作影响国家机关的有效运转统一。(1)党委与人大在人事任免工作中的关系有待进一步协调 目前,怎样处理好在人事任免问题上党委与人大的关系,在有的地方认识上不够统一。有的认为,坚持党管干部的原则,再讲人大任免干部是多此一举;也有的人认为,人大任免干部只是走走程序而已;还有的人认为,人大在人事任免上在跟党委争人事权等等。在实践中,有的地方党委推荐由人大常委会任命的国家机关干部,在正式决定前不与人大常委会党组织通气;有的所谓通气,只是将党委的决定通知人大常委会党组,既不介绍推荐人选的情况,也不讲安排理由;有的地方人大常委会党组对人选提出不同意见,党委既不采纳,也不做解释工作,坚持要人大常委会保证通过;有的地方人大常委会党组对党委推荐的人选有意见也不提,即提交常委会进行表决等等。(2)任免机制不完善

一是对拟任命干部进行必要的了解不多,提不出意见,在表决时一揽子通过,影响任免质量;二是介绍人选时,不能充分反映每位人选的全貌和特点。(3)任免工作法制不健全

宪法、地方组织法、法院组织法、检察院组织法等法律是各级人大行使任免权的依据,但对建立国家权力机关的人事任免、监督机制等问题的规定比较原则,不能适应各级人大的人事任免、监督实践的要求。(4)任后监督比较薄弱

人大及其常委会对所选举、任命人员的任后监督比较薄弱。往往是任完了事,没有把任后监督当作行使任免权的一种延续,尽管现在不少地方人大常委会开展了对所选举任命人员的述职评议工作,但亦有其局限性。[2] 我国建立人民代表制度,并将其确立为国家的根本政治制度,是历史发展的必然,也是因为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本身具有无比的优越性。这种优越性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和我国国体相适应的最好的政权组织形式。

(二)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便利于人民群众参与国家事务管理。(三)人民代表大会制度适合中国的国情。

(四)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保证了国家机关有效率的运转。在目前情况下,要发扬优势,改善我国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具体说,可以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第一要使选举制度有效的体现一切权力属于人民,具体有如下的做法:

(一)将直接选举扩大到县一级:人大代表的选举分为直接选举和间接选举两种。直接选举是指人大代表由选民在选区直接投票产生;间接选举是指上一级人大代表由下一级人大代表投票选举产生。直接选举与间接选举相结合作为我国选举的一项基本原则,是1953年选举法确定的。当时我国经济还很不发达,交通、通讯也不便利,人民群众的民主意识和文化水平还不高,实行较大范围的直接选举有一定的困难,因此,1953年选举法规定,乡、镇一级和不设区的市、市辖区采取直接选举的方式,县和县级以上各级人大代表都是间接选举产生。随着社会的发展,国家的政治、经济、文化等各个方面较建国初期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人民群众的政治觉悟、民主意识和文化素质都有了很大的提高,交通、通讯等各项事业也有了很大的发展。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实行改革开放,大力发展经济,加强社会主义民主与法制建设已成为全国人民的共同愿望。经过多年的实践,我国也积累了较丰富的选举经验。这一切都为进一步扩大直接选举的范围提供了条件。因此,1979年重新修订选举法,决定将直接选举扩大到县一级。彭真同志在“关于七个法律草案的说明”中指出:“在一个县的范围内,群众对于本县国家机关和国家工作人员的情况是比较熟悉和了解的,实行直接选举不仅可以比较容易地保证民主选举,而且便于人民群众对县级国家机关和国家工作人员实行有效的监督”。20年来的实践证明,将直接选举扩大到县一级,调动了广大人民群众参政议政的积极性。在每一次换届选举中,人民群众将参加人大代表的选举,当作自己政治生活中的一件大事,从提名酝酿候选人到投票选举都非常认真积极。同时,由选民直接选举产生人大代表,代表与选民的关系更加密切,更能反映人民群众呼声,而选民也便于对代表进行监督。将直接选举扩大到县一级,是我国民主政治建设的一项重大举措。

(二)、由等额选举改为差额选举 :①.关于人大代表的差额选举。②.关于地方国家机关领导人的差额选举。

(三)、不断改进和完善候选人提名和酝酿制度:①提名和酝酿候选人是选举的重要环节:主要是:1.选举代表时各政党、各人民团体,可以联合或者单独推荐代表候选人。②.针对有的地方限制不同选区或者选举单位的代表联名提出候选人的做法.③.在提出的候选人过多时,规定采取预选的办法确定正式候选人,使确定正式候人更为民主、规范。

(四)、缩小农村与城市每一代表所代表的人口数的比例

(五)、在法律中明确规定地方各级人大代表名额,使各级人大代表的名额规范化

由于我国目前的政治、经济、文化等多方面的原因,我国的地方选举制度在某些方面还有不够完善的地方。我们相信,随着我国经济体制和政治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随着人民民主法制意识的不断增强,我国的地方选举制度,将会更加民主和更加完善。

第二要使人民代表大会的人事任免得到有效的运转,具体有以下几个改正措施: 1理顺共产党组织和人大的关系,坚持党管干部。权力机关在国家体系中居于首要地位,而中国共产是执政党,因此,如何正确认识与处理好中共党组织和人大的关系是中国政治体制改革的重大课题。要做到既坚持共产党的领导,又保证各级人大及其常委会依法独立行使职权,中国共产党就必须不断重申“党必须在宪法和法律的范围内活动”的原则,并且严格遵循这一原则。中共十三大根据邓小平的思想,提出了“党政职能分开”的改革方案,这些原则和方案理顺共产党组织与人民代表大会之间的关系,使两者间做到各司其职,逐步走向法制化指明了方向。具体来说,可以作如下概括:共产党组织必须对人大实行政治领导;共产党组织不包办人大工作;共产党组织带头尊重与遵守人大制定的法律和决议;共产党组织也应接受人大的宪法监督。如何处理人大和党委之间在人事任免工作中的关系.党向国家机关推荐领导干部,是党实现对国家事务领导,维护和巩固执政党地位的重要组织保证,也是党管干部原则的重要体现.各级人大及其党委会在实践中都能正确处理党管干部与人大依法任免干部的关系.许多地方人大始终把坚持党的领导贯穿于依法行使任免权中,积极通过人大常委会党组,通过党员代表和委员的活动,使党的意图成为广大代表和委员的意见,使党的领导落到实处,从而从政治上、组织上保证了人民当家作主、行使管理国家事务的权利.具体来讲,对党委推荐的人选,先召开党组会和主任会议,介绍党委拟推荐的人选的基本情况,充分酝酿讨论,然后将酝酿结果和不同意见如实向党委反映.如果人大常委会党组或主任会议多数成员对党委推荐的人选不赞成,则建议党委重新推荐或推迟推荐.如果党委认为人选不宜改变,在进一步作出说明之后,人大常委会党组和主任会议应再一步酝酿讨论,统一认识,待意见比较一致后,再建议党委正式推荐.对个别不符合任职条件的人选,暂不提请人大常委会审议.在确定的推荐人选提请人大常委会审议决定前,要求提请任命机关提供拟任命人员的简历和政绩材料、民主评议等参阅材料.人选确定的后努力做好工作,保证党委意图得到实现.任免名单在表决前,都要经过分组或联组会议充分酝酿讨论,让组成人员充分发表意见和看法,对个别情况不够清楚的人选,要求提请机关进一步说明情况.在提出有一定根据足以影响任命的情况和问题又确定来不及查清时,或出现事先完全没有预想到的不到的意见时,一般不急于表决或建议党委由提请机关撤回提请,暂缓任命.党委也应做到向国家机关推荐领导干部坚持依法办事,认真听取人大代表或常委会组成人员对推荐人选的意见,对多数人不同意的人选,不勉强要求通过.做到了党管干部和人大依法任免干部的统一.另外,在干部述职评议工作中,也始终坚持党的领导.评议前,人大常委会党组把实施方案报党委批准;评议过程中,及时向党委汇报工作中的主要情况和存在的问题;在评议动员时,邀请党委领导参加,把坚持和依靠党的领导贯穿于评议工作的始终.同时,也为党委考察、了解干部拓宽了民主渠道, 2依法进行任免

这是人大及其常委会任免干部的一个重要特点,也是人大及常委会任免合法有效的根本保证.宪法和法律是人大及其常委会行使任免权的依据,是党的主张同人民利益和国家意志相统一的集中体现,一方面,要依据宪法和法律的有关规定和党的干部政策,完善人事任免工作的具体程序,使任免工作程序具体化、规范化,有章可循,减少盲目性和随意性.另一方面,对照法律规定办事.地方人大严格按照宪法、地方组织法、法官法、检察官法等法律和人事任免办法规定的程序运作,充分发扬民主,让代表和委员广泛发表意见,有效地行使了人事任免权.3逐步使任免程序制度化

人大及其常委会任免权的行使,受法律规定的程序限制.各地通过健全有关法律程序,使这项工作更加规范,更有成效.如任免案的提出、审议、表决等步骤已比较制度化、规范;任免前的准备、任免时的酝酿讨论、任职后的监督等方面也逐渐形成制度,使整个任免工作程序具体、有章可循。4保证集体行使职权

人大及其常委会是集体行使职权,不是首长负责制。人大及其常委会行使任免权,就是通过法宝的民主程序,使人民选择社会公仆的共同意志和主张得到实现。人大及其常委会只有行使好人民赋予的这一重要权力,选举人民满意的公仆,并监督他们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才能真正保障人民当家作主的法律地位。各级人大在这方面,严格遵循了代表和常委会组成人员过半数通过的集体行使职权原则,尊重代表和常委会组成人员的意志,切实保障了他们的民主权利。[3] 5明确人大代表的角色

人大代表应自觉履行法律规定的义务,密切联系本选区选民或原选举单位所属地区人民群众,注意倾听和反映他们的意见,自觉接受他们的监督。近年来,随着代表素质的提高和人大地位的上升,人大代表联系群众的方式日益多样化,座谈、调研、访问、视察、定期接待选民的制度和措施发挥了应有的作用。而要进一步密切人大与人民群众的关系,还需要建立“人大代表向选民报告工作”以及“选民评议人大代表”的制度,使人大代表接受选民监督乃至接受选民罢免落到实处。此外,关于人大代表“专职化”的问题,仍可作进一步研究与论证。6积极向人民群众宣传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理论与知识,公开各级人大及其常委会的活动情况。

长期以来,人民群众的民主意识还很缺乏,他们对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性质、地位等基本知识不甚了解。宣传和教育工作是一项长期而艰苦的任务,人民代表大会在这一方面应该起模范带头作用。只有加强人民群众的民主自觉程度,才能使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建立在坚实的基础上。除了人大代表的言传身教以及报刊、图书的宣传教育外,最有效的途径便是增加各级人大及其常委会活动的透明度。现在每次全国人大全体会议均由电视等新闻媒介及时报道,但还可以考虑增加有深度的专题报道,公布大会选举、任命的投票结果,发表会议记录(机密除外)等。不少地方人大已建立了公民旁听制度,但需要进一步完善。有的地方人大改分派与指定旁听者为选民报名后,经审查确定旁听者,似应推广。各级人大增加活动的公开性,能使选民尽可能多而快地了解人大的工作,这样会极大地激发人民群众关心、支持、监督人大的政治热情。7加强人大自身的建设。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运行得好不好,其优越性能否真正完全发挥出来,这直接体现在人大的工作成绩上,而人大能否发挥其作用,又首先取决于其自己的建设能否跟上形式的发展,是否能做到与时俱进。所以,改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要落实在加强人大自身的建设上。首先,从组成人员方面看,人大的地位和作用要求它的组成人员必须有很好的素质,包括政治素质、道德素质、参政能力、文化素质、身体素质等等。这就需要把好选举关,在继续按地区选举人大代表的同时,可以辅之以按界别选举和以其他方式产生部分代表;候选人的提名和产生办法也应作适当改革;同时也要做好对人大代表的培训和监督工作,使人大代表能真正代表人民参政。坚决杜绝将人民代表当做荣誉性职务照顾安排的现象,继续改变“名额过多,素质不高”的状况。其次,从组织机构方面看,我国人大实行一院制的组织体系,从总体上看发挥了积极作用。但由于人大的职权很大,无论是立法还是监督都是有关国计民生的大事,这就要求人大的工作必须尤为认真而谨慎。全国人大是最高国家权力机关,没有任何国家机构能对全国人大予以监督。从理论的角度和纯粹的权力安排上看,这似乎是个盲点,但这也正是由社会主义国家人民权力的至高性决定的。然而,在维护人民权力的至高性和一院制总体框架的前提下,在人大体制内部设置一种制约机制,也不失为良策。内部制约可使人大的立法与决策更科学、更准确,避免决策的失误。关于人大内部制约机制的具体形式还可加以进一步探讨。最后,从工作程序方面看,从一定程度上讲,人大只能履行的程度与人大工作制度的完善密不可分。过去宪法和有关组织法对各级人大及其常委会的工作程序规定得较为笼统,近十多年来,各级人大及其常委会的议事规则纷纷推出,已有所改观,但实践要求对工作程序进一步细化,使之更具操作性,使人大及其常委会的各项工作有章可循。[4]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适合我国国情的好制度,它的基本特征是不会变的。比如,坚持党的领导和人民当家作主,不搞多党竞选;坚持民主集中制和人大统一行使国家权力,不搞“三权分立”;坚持实行一院制,不搞两院制等。同时也要看到,它同任何别的制度一样,不可能是一成不变的,需要在实践中既坚持又不断加以完善。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保障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顺利进行的需要,是实行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制国家的需要,是广大人民群众的共同愿望。在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进程中,要把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放在最重要的位置,坚定不移地向前推进。同时要看到,由于受到中国经济、文化等状况的制约,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一个渐进的过程。要从中国的实际出发,沿着社会主义的方向和轨道,有领导、有秩序、有步骤地进行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建设。[5]

人大代表联名推荐候选人制度要进一步完善(1)

人大代表联名推荐候选人制度是充分落实群众“四权”加强领导班子建设,完善人民代表大会选举制度的重要举措。近年来,随着地方经济社会的发展和人们民主素质的提高,代表联名推荐形式在县、乡两级人民代表大会选举中被代表运用得较多,其积极意义是毋庸多议的。但在联名推荐操作过程中显现出来的问题和不足同时也提醒我们,只有不断完善代表联名推荐的方法和步骤,才能充分落实赛场选马、唯才是举的要求,才能真正体现“公平、公正、竞争、择优”的原则。

我们知道,组织提名的候选人,一般都要经过民主推荐、组织考察(更多精彩文章来自“秘书不求人”)、讨论研究和广泛公示等严格程序才能最后确定,所产生人选的政治素质、工作能力、思想作风等方面素质一般来说都是群众信得过的。为了确保联名推荐人选同样符合政治过硬、作风优良、能力突出、清正廉洁等素质要求,在充分相信人大代表的思想觉悟、参政水平和认识能力的基础上,对代表联名推荐工作建立严格、系统的配套程序,对联名推荐的人选进行必要的后续把关,防止、杜绝少数人利用合法程序追求个人目的甚至经营个人或小团体私利的现象,是十分必要的。

一是必须对代表联名拟推荐人选进行资格限定,包括对年龄、身份、岗位资历、工作业绩等方面都要有原则性要求,以使之与拟任岗位相适应。二是对代表要制定行为规范,使联名推荐行为符合党的纪律和相关法规要求。三是对联名推荐产生的人选,经大会主席团审议,必须由各代表团在充分酝酿的基础上进行分团表决,只有获得一定比例以上代表团赞同或不反对意见的联名推荐人选,才能由主席团确定为正式候选人。四是要安排联名推荐候选人以适当方式进行公开述职,确保全体代表能避免盲目从众心理,能在充分了解该人选具体情况的基础上进行慎重选择。

下载0江苏公基—当代中国政府与政治word格式文档
下载0江苏公基—当代中国政府与政治.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江苏公基“主观题”解题笔记

    江苏省考公共基础“主观题”解题精讲 【历年真题回顾】: 2010年:请阐述提升公务员执行力与建设服务型政府的关系。 2009年:总理总理最近多次强调,“在经济困难面前,信心比黄金和......

    当代中国政府与政治(授课提纲)高峰

    当代中国政府与政治(授课提纲)(一) 一、中国的国体与政体 1、中国的国体: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的社 会主义国家(宪法第一条) 2、中国的政体(政权组织形式......

    《当代中国政府与政治》课后作业答案

    1.以下各项不是“政治”在中国具的含义的是?C A 与国家政府有关的各种事情B 整个社会意识形态C 非常重要D 现代化建设 2 以下属于中国当代划分的时间点的是?D A 1976年B 19......

    专升本《当代中国政府与政治》模拟题试卷

    专升本《当代中国政府与政治》模拟题试卷 一. (共77题,共150分) 1. 中国的根本政治制度是( )。 (1分) A.人民大表大会制度B.政治协商制度C.民主集中制D.人民代表大会★检查答案......

    当代中国政府与政治[样例5]

    东华大学继续教育学院 2018春季学期远程学历教育 《当代中国政府与政治》期末大作业 踏实学习、弘扬正气、诚信做人、诚实考试、作弊可耻、后果自负 专业 姓名 学号 期末大......

    当代中国政府与制度

    当代中国政府与制度 《当代中国政治制度》是行政管理等专业的一门必修课和专业基础课。该课程对培养行政管理和公共事务管理人才具有重要作用,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我掌握当代......

    2018《当代中国政府与政治》入学考试范围与重点

    1、我国的国家性质: 我国的国体为“中华人民共和国是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 2、国家机构的组织原则:民主集中制原则 民主集中制......

    2014年江苏省公务员备考:当代中国政府与政治

    2014年江苏省公务员备考:当代中国政府与政治对于江苏省录用公务员考试公共基础知识科目考试大纲中的“当代中国政府与政治”,很多学生觉得我无法下手,且很多教材没有单列此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