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二年级数学论文

时间:2019-05-14 11:50:06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小学二年级数学论文》,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小学二年级数学论文》。

第一篇:小学二年级数学论文

小学二年级数学兴趣的培养 喻 策

好奇是儿童的天赋,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数学学习兴趣是学生积极学习数学知识和创新探索新知的心理倾向,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激发学生的数学兴趣。让学生在温故而知新的过程中掌握新知识,既可培养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又可提高小学生的自信心。学生对数 学的钟情往往是从兴趣开始的,由兴趣到探求,由探求到成功,在成功的喜悦中产生新的兴趣,如此往复循环,推动数学学习的不断前进。足见培养小学生数学学习兴趣在教学中是多么的重要,值得我们探讨。以下是学习的一些经验方法:

一、巧设导语,引发学习的兴趣

人常说:“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为此,要经常了解学生流行什么,然后设置好导语。如:在认识厘米和米里面我是这样导入新课的。同学们,今天我给大家讲“机器猫”的故事,有一天,大雄和机器猫都说自己比较高,他们用尺子量了一下自己,结果,大雄145厘米,机器猫135厘米,同学们,你说他们谁高?你们有他们高吗?他们是多少米高呢?这时候,同学们急不可待的想知道答案,还有自己有没有他们高,就集中注意力听老师讲,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实践证明新课导入的成功,确有事半功倍之效。

二、动手实践操作。

小学生一般自我控制能力较差,好动,注意力集中的时间短。若让学生干巴巴地坐着听课,就会出现注意力分散、开小差,影响课堂教学效果。在教学过程中,我针对学生实际,结合教学内容,精心设计问题,有的放矢的引导,启发,让学生动手,动脑,动口,探索学习。如:在认识对称图形时,我先让学生自己动手剪出来,然后看这些图形的边有什么特点。同学们个个思维活跃,争先恐后地发表自己的意见。此时,我抓住“火候”继续启发、引导、设问,让学生自己动手摆一摆,动脑想一想,动口说一说,实践证明,学生积极主动的参与学习,不仅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还使学生省时、省力、轻松、愉快地获得知识。

三、组织游戏,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小学低年级学生生性好动,游戏像磁铁一样吸引着学生。若把知识融入游戏中,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我在数学教学中,创设和设计了许多有趣的游戏。如:“找朋友,对口令、出示手指、帮小动物找家等等”。把枯燥乏味的计算变成丰富多彩的游戏。学生的兴趣浓了,情绪高了,思维活了,反应快了,学生在玩耍中,轻松愉快中获取知识,提高了能力。如:我在教二年级数学用乘法口诀求商时,为了让学生更加熟悉乘法口诀,我设计了一个“逢七必过”的游戏:以开火车的形式每人按顺序报一个数,从1开始,不能报跟7有关的数,如果轮到你报这些数时自己双手击掌一下就通过,说错的要惩罚(说一个数字开头四字成语过关)学生在玩的过程中很投入,而且还收获了语文知识,效果很好。

四、教学生活化提升学习兴趣

学生熟悉的内容在情感上越容易引起学生的共鸣。因此,我细心挖掘教材中一切与生活有联系的内容,充分发掘数学中的生活内涵,使生活材料数学化,数学教学生活化,让学生体会到数学就在身边,感受到数学的趣味和价值,对数学产生亲切感。引导学生自己去认识现实生活中的数学问题,领悟数学知识在实际生活中的作用与价值,使他们认识到 “数学是生活的组成部分,生活离不开数学”。在教学这“认识厘米和米”时,还会问到,现实中什么东西要用米表示,什么要用厘米表示,为什么要这样表示。接着要学生说一下平时家里人什么时候会说一下关于长度的东西等等。平时讲其他的内容时,也要多联系生活上的东西,例如:买东西时、跑步计时、骑自行车等都会用上数学,从而引发学生的思考。

这样,通过教学知识在日常社会生活中的应用情况,如知识用在日常的什么地方、什么时间、用于什么问题等,使知识的学习密切地学生的现实生活及已有经验联系起来,使学生深刻理解所学知识的现实意义,既了解和掌握了数学知识的用途,也增强了他们学习数学的信心和兴趣。使他们深深地体会到数学源于生活,用于生活,与现实生活是紧密相联系的。

五、多样练习也起到延伸学习兴趣的作用

练习是学生学习知识,形成技能、技巧的必要途径,是教学的一个重要环节,要使课堂练习达到“高效”,使学生保持愉快的心情、振奋的精神,那么练习设计必须符合学生的心理,应采用灵活多样的练习形式。如:师生间经常组织讨论、争论,出示一些错题并在全班对其进行质疑,一式多变,一题多变、多问、多解猜一猜、算一算等形式,让学生通过练习,提高对学习的兴趣,在实践活动中增强学习数学的自信心。

总之,数学学习兴趣培养的方法是多种多样的,但是二年级的学生还很小,教师作为学生的引导者,要因材施教,灵活多变,把握学生的最佳心理状态,有意识地给教学注入一些兴奋剂,不失时机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他们的学习热情,变“要我学”为“我要学”。兴趣出来了,对于以后数学的教育有很大帮助。

第二篇:小学二年级数学论文

我和爸爸买牛奶

二(5)班刘思铭

星期天中午,爸爸带我去逛超市,超市的东西可真多,让我增加了不少见识,到了牛奶柜前我说:“爸爸,买箱牛奶吧?”爸爸说:“好啊,你看看这箱牛奶我们一家三口会不会喝过期啊?”我仔细的看了下日期,原来还有15天就到期了,一箱总共是60瓶。爸爸说:“我们每人每天喝2瓶,你算下看看时间够不够?”

我憨笑了一下,想了一会说:“如果我们每人每天喝2瓶,一天就是3×2=6(瓶)15天的话总共是6×15=90(瓶)90>60所以可以喝完。”

爸爸笑了笑说:“你的方法也对,有没有其他的方法呢,开动你的脑筋?”我说:“其实还有一种方法,就是每人每天喝2瓶,一天就是3×2=6(瓶),总共60瓶60÷6=10(天),我们10天就可以喝完了。”

爸爸摸了摸我的头说:“孩子,你的算法很好,以后遇到任何问题,都要开动脑筋,不要局限于一种算法,数学知识在我们生活中是无处不在的,只要用心你就会发现很多有趣的数学问题的。”

我们又逛了一会就和爸爸拿着牛奶回家了,一路上我心里美滋滋的享受着数学给我带来的乐趣。

第三篇:人教版小学二年级数学论文

人教版小学二年级数学论文

家庭、学校相结合培养学生个性的毕业论文

【论文内容】

我国从倡导素质教育以来,一直提出实施素质教育的根本目的,是培养学生全面发展的和谐个性。许多学者对个性教育进行了心理学、教育学、社会学多方面的深入研究,为一线工作的教师、学校提供了一定的理论基础。然而,受国家政治、经济、文化体制以及生产力水平的限制,个性教育曾经被扼杀在摇篮之中。随着国家经济的振兴,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社会对学校教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学生的个性教育得到了越来越多的重视。个性化教育改革的方向已经表明,教育的最高价值在于发展学生的个性。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形成合力,是教育好孩子的前提条件。在当前的教育改革中,教育观念、教育体制、教育内容、教育方法、课程设置、考试制度、评价制度,已经开始或正在发生深刻的变革。此时此刻,在教育改革创新的重大调整的时期,家庭和学校在重大问题上统一认识,取得和谐一致,才能培养出优秀的复合型人才。本研究总结了当前中国家庭、学校个性化教育中存在的问题,从哲学、社会学、教育学等层面分析个性化教育缺失的根源,着重从教育观念上寻找问题的根源,探索学校培养学生个性化教育的模式。以教育评价为突破口,引进个性化的评价方式,促进学生个性发展,力求从家庭与学校相结合的角度,以学校教育为主体,以家庭教育为辅助,探索孩子良好个性化教育的改革之路。本研究的创新之处在于:1.分析当前学校、家庭中个性化教育缺失的表象,高起点透视其根

源所在。2.以多元智能理论为依据,结合实际管理经验,总结出小学实施个性化教育的可行办法。3.从家庭教育观念、教育引导、评价机智等方面提出家庭个性化教育的途径。4.以教育评价为突破口,实施家庭、学校相结合培养学生良好个性的新举措。本研究采取了文献综述法、访谈法、观察法、案例法等研究方法,以应化小学实施个性化教育战略为着眼点,通过调查了解家庭教育中个性缺失的原因,寻找对策,以教育评价为突破口,切实解决学校、家庭相结合培养孩子良好个性的途径。

第四篇:小学二年级数学论文1

小学二年级数学兴趣的培养

富鹏小学二年级李左坚

二年级第一学期是属于教育的初级阶段,在这个阶段里面,我认为应该以培养学生的数学兴趣尤为重要。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推动人们去寻求知识、探索真理的一种精神力量。学生对数学的钟情往往是从兴趣开始的,由兴趣到探求,由探求到成功,在成功的喜悦中产生新的兴趣,如此往复循环,推动数学学习的不断前进。但由于数学是一门具有高度抽象性、严密逻辑性和应用广泛性的学科,学生在理解、掌握、应用知识的过程中,总会感到有一定的难度。因此,教师在设计教学过程中,必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他们由厌学、苦学变为喜学、乐学,这必然激活和加速学生的认知活动。下面就是自己对此谈的一些见解:

一、巧设导语,引发学习的兴趣

人常说:“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精彩的开头如同一副“兴奋剂”他能使学生精神饱满、情绪高涨、注意力集中、求知欲强。为此,要经常了解学生流行什么,然后设置好导语。如:在认识厘米和米里面我是这样导入新课的。同学们,今天我给大家讲“机器猫”的故事,有一天,大雄和机器猫都说自己比较高,他们用尺子量了一下自己,结果,大雄145厘米,机器猫135厘米,同学们,你说他们谁高?你们有他们高吗?他们是多少米高呢?这时候,同学们急不可待的想知道答案,还有自己有没有他们高,就集中注意力听老师讲,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实践证明新课导入的成功,确有事半功倍之效。

二、动手实践操作。

小学生一般自我控制能力较差,好动,注意力集中的时间短。若让学生干巴巴地坐着听课,就会出现注意力分散、开小差,影响课堂教学效果。在教学过程中,我针对学生实际,结合教学内容,精心设计问题,有的放矢的引导,启发,让学生动手,动脑,动口,探索学习。如:在认识对称图形时,我先让学生自己动手剪出来,然后看这些图形的边有什么特点。同学们个个思维活跃,争先恐后地发表自己的意见。此时,我抓住“火候”继续启发、引导、设问,让学生自己动手摆一摆,动脑想一想,动口说一说,它们的角有什么特点,践证明,学生积极主动的参与学习,不仅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还使学生省时、省力、轻松、愉快地获得知识。

三、组织游戏,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小学低年级学生生性好动,游戏像磁铁一样吸引着学生。若把知识融入游戏中,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我在数学教学中,创设和设计了许多有趣的游戏。如:“找朋友,对口令、出示手指、帮小动物找家等等”。把枯燥乏味的计算变成丰富多彩的游戏。学生的兴趣浓了,情绪高了,思维活了,反应快了,学生在玩耍中,轻松愉快中获取知识,提高了能力。如:我在教二年级数学中乘法口诀时,问:“同学们,你们喜欢交朋友吗?”“喜欢,”学生们异口同声地回答。好!今天我们做找朋友的游戏,好吗?“好”!接着我给学生发了些“数字卡片与算式卡片”让拿数字卡片的同学边跳边说:“72、72我的朋友在哪里。”拿“9x8算式卡片”的同学也边跳边说:“72、72你的朋友在这里。”然后这两个同学一齐问:“我算的对吗?”全班同学回答:“对!对!对!”最后全班同学鼓励。活跃了学生的课堂气氛,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还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在轻松、愉快、喜悦中获取知识。

四、教学生活化提升学习兴趣

学生熟悉的内容在情感上越容易引起学生的共鸣。因此,我细心挖掘教材中一切与生活有联系的内容,充分发掘数学中的生活内涵,使生活材料数学化,数学教学生活化,让学生体会到数学就在身边,感受到数学的趣味和价值,对数学产生亲切感。引导学生自己去认识现实生活中的数学问题,领悟数学知识在实际生活中的作用与价值,使他们认识到 “数学是生活的组成部分,生活离不开数学”。在教学这“认识厘米和米”时,还会问到,现实中什么东西要用米表示,什么要用厘米表示,为什么要这样表示。接着要学生说一下平时家里人什么时候会说一下关于长度的东西等等。平时讲其他的内容时,也要多联系生活上的东西,例如:买东西时、跑步计时、骑自行车等都会用上数学,从而引发学生的思考。

这样,通过教学知识在日常社会生活中的应用情况,如知识用在日常的什么地方、什么时间、用于什么问题等,使知识的学习密切地学生的现实生活及已有经验联系起来,使学生深刻理解所学知识的现实意义,既了解和掌握了数学知识的用途,也增强了他们学习数学的信心和兴趣。使他们深深地体会到数学源于生活,用于生活,与现实生活是紧密相联系的,离开数学将寸步难行。

五、多样练习也起到延伸学习兴趣的作用

练习是学生学习知识,形成技能、技巧的必要途径,是教学的一个重要环节,要使课堂练习达到“高效”“低耗”,使学生保持愉快的心情、振奋的精神,那么练习设计必须符合学生的心理,应采用灵活多样的练习形式。如:师生间经常组织讨论、争论,开展学习质量自我评估(自编评估题,同学间互测、互批),加强直观演示及学具的使用,一式多变,一题多变、多问、多解猜一猜、算一算等形式,让学生通过练习,在解决知识的新旧矛盾冲突中,提高对学习的兴趣,在实践活动中增强学习数学的自信心,认识数学知识在社会生产、生活中的价值和作用,进而,提高他们的对数学的兴趣,以及提高他们的数学素养。

总之,数学学习兴趣培养的方法是多种多样的,但是二年级的学生还很小,教师作为学生的引导者,要因材施教,灵活多变,把握学生的最佳心理状态,有意识地给教学注入一些兴奋剂,不失时机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他们的学习热情,变“要我学”为“我要学”。兴趣出来了,对于以后数学的教育有很大帮助。

第五篇:二年级数学论文

二年级数学论文

2011-2012学第二学期

低年级估算教学之路探索

摘要:新课标中提出“重视口算,加强估算,提倡算法多样化”的要求,估算教学在内容安排上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强化。由于我国的计算教学历来重视运算技能和技巧的训练强调计算结果的准确性,学生的年龄特征,教材编写者和教师都缺乏相应的经验,因此造成了估算教学的实际情况不容乐观。我觉得渗透“误差”概念,排除学生因精算形成的习惯和估算特点之间的矛盾而造成的心理障碍;让学生切实体验到估算优势,可以消除其抵触心理;落实基础知识,清除学生在学估算时心理压力;让学生感受估算的实用价值,解除其畏难心理。

关键词:估算能力 心理意识 误差 优势 基础知识 实用价值

估算是人们在日常生活和生产实际中,某些计算和测量的结果无法得到或也没有必要进行精确的计算和判断时所采取的一种数学方法。在计算机日益普及的信息化社会中,复杂的计算都可以靠计算器或计算机来代替,在日常生活和工作中,则需要更多的是口算和估算。在倡导“有用数学”的教育大环境下,估算更是备受青睐。新课标中提出“重视口算,加强估算,提倡算法多样化”的要求,估算教学在内容安排上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强化。我在教学时,非常重视培养学生的估算意识和估算能力。然而,由于种种原因,在估算教学中却出现了比较尴尬的现象。

二年级上册“加、减法的估算”中有这样一题:二年一班有39人参加学校运动会,二年二班有42人参加学校运动会,二年级大约有多少人参加学校运动会?我在教学时,发现有相当一部分学生在读题后,列出算式39+42,并很快口算出得数有81人。但因为这堂上的是求近似数,题目中有“大约”这个词语,学生明白要求“大约数”,于是就在答案后面写上约等于80人,算式如下:39+42=81≈80人。学生已经口算出精确数,却因为题目的要求,再在精确数的基础上获取近似数。这样为求近似数而求近似数的教学有价值、有意义吗?在低段估算教学中,我发现学生对估算的价值体会不是很深,不能带给学生便利,反而成了学生的一种负担。为什么估算的教学对低段学生学习会产生负作用?带着疑问,我研读了各种教育教学杂志上有关估算教学的文章,结合平时的教学实践发现有以下几种原因:

1、精算形成的习惯与估算特点之间的矛盾,造成心理障碍

学生从一开始学习计算,就在教师的影响下,对计算逐渐养成了“计算要准确、结果应唯一”的观念。而估算是不需要精确的结果,允许有误差的,且由于估算的方法不同,估算的结果是不“唯一”的。这样,使得学生在心理上有了一个极大的反差,产生估算学习时的心理障碍。所以,学生不愿意主动选择估算。

2、教材提供的资源与产生估算需要之间的矛盾,产生抵触心理

估算应该适用于这样的情况:要计算的数据大且很难很快算出计算结果,同时不需要算出精确数。而在低段教学中,“数的认识和计算”所涉及的数是万以内的,相当一部分学生的口算能力早已达到能立即精算的水平。如以上列举的39+42的估算,因为口算100以内的加减法学生都达到了比较熟练的程度,口算比估算来得简便。设置这样的估算内容,似乎有点牵强。这种为估算而估算,让估算成为形式的教学,不能让学生真正体会到估算的优越性。再者,估算要先把相关的数据“化整”,程序多,学生会觉得估算麻烦,不如直接口算和笔算,这样就造成了学生的抵触心理。

3、估算对学习者的要求与低年级学生思维能力之间的矛盾,形成畏难心理估算能力的培养是建立在一定的笔算、口算、运算定律的掌握和运用以及计量单位基础上的。在运用估算解决实际问题时,还需要有相对广博的知识与常识。估算时要涉及到合理猜测、对运算结果范围的估计以及灵活推断等思维活动,远比直接口算和笔算所进行的思维活动复杂。再者,由于学生的生活经验有限,即使有具体情境,但学生对此情境所允许的误差范围和要求仍旧难于把握。因此,对于年龄小、以形象思维为主的小学生而言,就形成了畏难心理。估算是一种意识,它的形成不是一蹴而就,而是一个渐进的过程、沉淀的过程、积累的过程,靠有限的几节课是远远不够的。基于上述的原因分析,本人觉得应该坚持长期渗透,让学生充分感受估算的价值和意义,从而发展学生的估算能力。

一、渗透“误差”概念,排除心理障碍

现行教材中,二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第一次正式出现了估算的教学内容。但是在一年级上、下册教材的相关内容中,已经有了估计和估算的渗透。我觉得在这一阶段就可以渗透“误差”概念。

在教学一年级下册学习“100以内数的认识”中,我安排了这样的学习活动。出示一堆糖果,有62颗。先叫学生去估一估有多少颗,生1:100颗。生2:30颗。生3:80颗。„„这个时候很多学生是在乱猜、在矇,答案与结果相差甚远。我有意指导学生先去数出10颗糖果,再让学生去仔细观察这一堆糖果大约有几个10,从而去推算这堆糖果有多少颗,生1:70颗。生2:50颗。生3:65颗。„„这个环节,学生的答案靠近了准确结果。最后,我组织学生准确地数出糖果的颗数,再与推算的结果进行对比,及时表扬了几个估的跟准确结果比较靠近的学生。

活动中,学生先掌握10颗糖果的正确表象,再去估计一堆糖果的数量,进一步理解数之间的关系,同时发展学生的推算能力。通过这样一次推算经历,一方面丰富了学生自己的估计经验,另一方面渗透了估算是允许有误差的。事先估计再和实际的数量比较,有助于掌握估算的基本方法,培养估算意识,并渗透了“误差”概念。这样,可以避免学生学习估算时所产生的心理障碍,同时为学习估算做好心理准备和打好认知基础。

二、体验估算优势,消除抵触心理

要求学生用估算,就需要有必要估算的情景和适宜估算的题目。教材中的情景有关估算的含量少、份量轻、并且脱离实际,有些学生可以直接口算确实没有必要估算。因此,在实际教学中,可以根据需要适当地调整教材。

1、调整教学顺序

二年级上册的“100以内加、减法的估算”是在掌握了“100以内的加减法”后进行的。此时,对于100以内的加减法,学生都达到了比较熟练的程度,精算比估算来得简便。教材如此的安排,我觉得不能让学生真正体会到估算的优

越性。

我觉得估算的内容应放在这一单元的开始。如上面所讲述的现象中,如果学生不会精算39+42,同时理解题目中只要求近似值,我想有学生会想到用估算策略。这种发自内心的需求,远远比因求近似值而把精确值改成近似值来的更有意义。

2、减少机械估算

教材中,经常出现先估算再笔算的题目,目的是让学生能自觉地利用估算方法来判断自己的计算结果大致的范围,为计算的准确性创造条件。估算的内容要有一定的情境支撑,才能使学生产生内在的需求,而不是教材的强制要求。这样往往让学生觉得反正要笔算,估算是没有用。在调查中发现,有57.7%的学生都不明白学习估算到底有什么用。我觉得在教学中,可以删减类似的机械估算,减少为了训练估算的计算技能和技巧而进行的估算。

3、创设估算情境

在教学的“加、减法的估算”时,有一位老师创设这样一个问题情境:明明在自选商场里,选了两件礼物:遥控汽车和布娃娃。问:妈妈带的100元够吗?在这个情境中,遥控汽车价签上的个位数字看不清了,学生不能顺利计算,有一部分学生开始试图思考另外的策略。很自然,有学生就想到了利用估算解决问题:汽车的价格是50多元,就算把它看成60元,布娃娃的价格是36元,60+36=96(元),妈妈给的100元够了。教师即时表扬,这样学生切身体会到估算解决问题的必要性,同时增强了学生的自信心。

教材对于“加、减法的估算”情境创设,我觉得不能激起学生内在的需要。这位老师设计了一个不确定的量,使得学生无法进行精算,从而体会估算的必要性。如此,学生于无形中体会了估算的作用和优势,也就消除了对估算的抵触心理,从而诱发了学生主动探究的心理倾向。

4、浸润于其他教学内容

对于估算内容,我觉得不能仅仅依赖教材中编排的这些估算内容,要充分挖掘教材中一切估算的资源,将估算浸润于计量、空间与图形、统计和概率等内容,拓展估算的空间。如,教学了“长度单位”,可以组织学生估计桌子有多高?那学生必须了解1厘米有多长,1米有多长,才能去有效地估计。学生对这原型进行仔细观察、猜测、测量,有助于学生建立起一个计量单位的正确表象。这种有效的结合是相辅相成的,学生不光建立了空间观念,而且提高了估算能力。

三、落实基础知识,清除心理压力

估算是根据具体条件及有关知识对事物的数量或算式的结果做出大概推断或估计。只有掌握了估算所需要的基础知识,学生才能有章可循,得心应手地去进行估算,才能从根本上清除心理压力。

在低段教学中,我觉得应该落实以下几块基础知识:

1、掌握四则运算值的规律。如:在自然数范围内,两个数相加的和不小于任何一个加数;减法中,差、减数不大于被减数,被减数不变,减数与差的变化相反;乘法中一个因数小于1,积肯定小于另一个数;除法中除数小于1,商反而大于被除数等等。

2、掌握必要的计量单位。如:1米约有多长,1厘米约有多长;1千克约有

多重,1平方米约有多大等等。

3、掌握常用的数据。如:桌子的高度约1米,2瓶矿泉水重1千克,1千克鸡蛋约16个,人每小时步行4千米至5千米等等。

四、感受实用价值,解除畏难心理

华罗庚曾经说过“人们对于数学产生枯燥无味,神秘难懂的印象,原因之一便是脱离实际。”特别是估算在生活中的运用比较广泛,教师更要深入挖掘教材中一切估算的资源,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经历,创设现实的生活情景,开展富有生活气息的实践活动,使他们体会到估算就在身边。这样不仅降低了估算的难度,同时让学生切身感受到估算的实用价值。

1、创设生活情景

学习“加减法估算”后,我设计了这样一题:“东东一家去吃饭,点菜的菜单如下:清蒸鲳鱼24.50元;青菜豆腐汤5.00元;金针菇炒肉12.40元;水煮河虾29.90元。大约需要多少钱?”情境中有4个数量,而且是用小数的形式表示的,这对于没有学过小数加减法的二年级学生来说精算有一定的难度,那学生就会自然地想到用估算。

对于此情境,学生有一定的生活经验,使学生培感亲切,清楚只需要大致算一下要多少钱,这样就能让学生真切地感受到估算来源于生活。

2、开展实践活动

学校组织去春游,我组织学生去统计二年级有多少人去。学生通过统计说:“约有73人去。”我问:“叫你们去统计,为什么是近似值?”学生说:“有些同学还没想好,到时有可能去,所以只能说大约有73人去。”我说:“你们调查得非常仔细,一辆车可以坐30人,那需要几辆车呢?”“两辆车可以坐30+30=60人,还剩13人还有到时有同学临时加入,所以共需要3辆车。”

在实践活动中,学生才能根据实际问题情况去选择估算策略:要往大估;还是往小估。只有这样,学生才能灵活选择相应的策略,才能解除学生的畏难心理。

在小学阶段尤其是低年级学生的估算教学,要注意贴近学生的实际,走进学生的生活,课内和课外相结合,让学生意识到估算就在他们身边,从而切实感受到估算的价值。这样,学生才会主动去学好估算,并让估算为自己的生活服务。

赵磊

2012.7

下载小学二年级数学论文word格式文档
下载小学二年级数学论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二年级数学论文

    如何提高数学教学质量 柿子园乡 刘口完全小学杜琳 数学这门学科,自古以来就被认为为是理性最强的学科,需要聪明的大脑和天赋才能学好的,其实不然,对于天真浪漫的小学生来讲,他们......

    小学数学论文

    小学数学论文 大千世界,无奇不有,在我们数学王国里也有许多有趣的事情。比如,在我现在的第九册的练习册中,有一题思考题是这样说的:“一辆客车从东城开向西城,每小时行45千米,行了2......

    小学数学论文

    小学数学论文 数学日记让学生的数学学习 ——更丰富多彩阿左旗明德小学 毕秀梅 2008.11 数学日记让学生的数学学习更丰富多彩 新世纪,基础教育面临着新的挑战,以培养学生创新......

    小学数学论文

    |新课标下小学数学与生活的接轨何海枝内容摘要:数学教学内容应力求从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出发设计数学问题,让学生真正体验数学与生活的关系,从而实现“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

    小学数学论文

    小学数学论文-小学数学教学方法的优选 摘要:《九年义务教育全日制小学数学教学大纲》中关于平行四边形概念教学的具体要求是掌握平行四边形的教学方法就成了实现教学目的,教......

    小学数学论文

    浅谈课程改革下小学数学教学更加生活化 焦作市修武县东常村中心小学亢同立邮箱:kangtongli@163.com电话:*** 摘要:数学在人们生活中的应用广泛而重要,我们天天都要和许......

    小学数学论文

    数学语言的培养从小学开始 数学学习活动基本上是数学思维活动,而数学语言是数学思维的工具,所以掌握数学语言是顺 利地、有成效地进行数学学习活动的重要基础之一。我们应当把......

    小学数学论文

    四年级数学教学计划 一、班级情况分析: 1、学习习惯和兴趣 : 四年级两班共有学生113余人,总体说来,良好的学习习惯已经初步养成,大部分同学都能很好的完成作业,学习数学的兴趣较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