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经济法》(自考)简答与名词解释
== 《经济法》(简答与名词解释)==
第一章简答:
1、法的本质和特征:①法是统治阶级意志的体现②法是由国家制定或认可的③法是由国家强制力保证其实施的。
2、法与政策的区别表现在:①法具有国家意志属性,党的政策则不具有这种属性。②法具有规范性,是规范了的政策,它以明确、肯定、具体的规范形式为人们规定了行为的准绳,但它往往规定的比较原则、概括,具体操作执行时有相当的弹性。③法具有国家强制性,违反时要受到国家制载。④法具有更强的稳定性。
3、法与道德的区别:①二者产生和存在的历史条件不同。有了人类社会就有了道德,而法只存在于人类阶级社会阶段。②表现形式不同。道德主要是一种观念形态,法有着明确、具体、严格、准确的文字格式。③调整对象和范围不同。道德调整的对象范围要比法广得多。④保证实现的手段和方式不同。道德的强制性主要是一种精神上的力量,而法则是由国家强制力保证实现的,法的强制力主要表现为一种以国家强力机器为代表的物质力量。
4、法人的概念及其分类:法人是具有民事权利能力和民事行为能力,依法独立享有民事权利和承担民事义务的组织。我国《民法通则》将法人分为两大类:①企业法人。②机关、事业单位和社会团体法人。
5、法律特征是:①代理是一种法律行为。②代理是代理人以被代理人名义进行的。③代理是代理人在代理授权范围内所为的独立意见表示。④代理人在代理授权内进行代理的法律后果直接归被代理人,代理人与第三人确立的权利义务,均由被代理人承受,从而在被代理人与第三人之间确立了法律关系。
6、所有权与所有制的联系和区别: 所有权与所有制密切相联,二者既有联系:所有权是由所有制决定的,所有制是所有权的客观经济基础,所有权是所有制的法律形式。
二者的区别是:①所有制是生产关系的核心,属经济基础,属上层建筑。②所有制存在于一切社会,与人类社会共始终,而所有权只是人类社会一定历史阶段的产物,是一种历史现象。原始公社有所有制但没有所有权,将来到了共产主义社会,所有权将与其他法律现象一起消亡。
7、债权和所有权的概念以及两者的区别:(论述)
所有权:是指所有人依法对自己的财产所享有的占有、使用、收益和处分的权利。它是一种财产权,所以又称财产所有权。
债是按照合同约定或依照法律规定,在特定的当事人之间产生的权利和义务,即债权和债务。
债权和所有权密切相联,但又有区别,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①主体。债的主体——债权人、债务人都是特定的,而所有权主体则只有权利主体是特定的,义务主体则是不特定的。②内容。债的内容即债权债务。债权的实现必须借助于债务人的行为。所有权则不同,所有权内容为对财产占有、使用和处分的权利,义务人是除所有人外的一切人所承担的不侵犯义务。所有权的实现勿须借助他方的行为,所有人完全可以自主和自动行使。③客体。债的客体可以是物,也可以是行为,所有权的客体仅限于物。
第二章简答:
1、经济法的本质和功能:
经济法的本质有两方面的含义:一是指其阶级性;二是指它与其他相邻法律部门相区别的法律属性。
功能:①经济法是综合系统调整法②经济法是平衡协调法③经济法是经济集中与经济民主对立统一的法④经济法是社会责任本位法。
2、经济法的基本原则:①遵循和综合运用客观经济规律的原则;②完善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原则;③市场调节企业、国家调控市场的原则;④物质利益原则;⑤经济效益原则⑥最重要、最概括的基本原则为责权利效相统一的原则。
第三章简答:
1、全民所有制企业的性质和地位:①企业财产为全民所有,它是全民所有制经济组织。②经济上自主经营、自负盈亏、独立核算,是社会主义商品生产和经营单位;③法律上具有法人主体资格,对国家授予其经营管理的财产享有经营权,并独立承担民事责任。
2、职工民主管理制度:①职工代表大会的性质和地位。②职工代表大会职权。(包括:审议建议权,审议通过权,审议决定权,评议、监督权,推荐、选举权,集体合同签订权。
3、中外合资经营企业的特征:①合营企业的主体一方为中国的公司、企业和其他经济组织,但不包括个人;另一方为外国的公司、企业、其他经济组织或个人。②位于中国境内,按中国法律规定取得法人资格,为中国法人。③为有限责任公司。④合营各方遵照平等互利原则,共同出资、共同经营、按各方注册资本比例分享利润、分担风险和亏损。
4、中外合资经营企业的协议、合同和章程他们之间的关系:①合营企业协议是指合营各方为设立合营企业的某些要点和原则达成的一致意见所订立的文件。②合营企业合同是指合营各方为设立合营企业就相互权利、义务关系达成一致意见而订立的文件。③合营企业章程是指按照合营企业合同规定的原则,经合营各方一致同意,规定合营企业的宗旨、组织原则和经营管理方法等事项的文件。上述各文件的关系是:合营企业合同是最关系的文件。合营企业协议与合营企业合同有抵触时,应以合营企业合同为准;合营企业章程则须以合营企业合同为基础制订。
5、导致中外合资经营企业终止的主要情况:①合营期限届满;②企业发展严重亏损,无力继续经营;③合营一方不履行合营企业协议、合同、章程的义务,致使企业无法继续经营;④因自然灾害、战争等不可抗力遭受严重损失,无法继续经营;⑤合营企业未达到其经营目的,且无发展前途;⑥合营企业合同、章程所规定的其他解散原因已出现。
6、破产债权主要有:①破产宣告前成立的无财产担保的债权;②放弃优先受偿权的有财产担保的债权;③破产宣告时未到期的债权,视同到期债权,但应减去未到期利息;④有财产担保的债权,其数额超出担保物价款的未受偿部分;⑤清算组决定解除合同,另一方当事人因此受到的损失,此损失额亦应视为破产债权。
7、破产费用包括:破产财产的管理、变卖和分配所需费用;破产案件诉讼费用;为债权人共同利益而在破产程序中支付的其他费用。
8、破产财产优先拨付破产费用后,按下列顺序清偿:①破产企业所欠职工工资和劳动保险费用;②破产企业所欠税款;③破产债权。
9、破产违法责任行为包括:①破产企业隐匿、私分或无偿转让财产;②非正常压价出售财产;③对原来没有财产担保的债务提供财产担保;④对未到期债务提前清偿;⑤放弃自己的债权。
第四章简答:
1、公司法的特征:①公司法体现着组织管理要素与财产要素的结合。②公司法体现着组织法与行为法的结合。③公司法体现着强制性规范与任意性规范的结合。④公司法体现着国家意志与公司、股东意志的结合。⑤公司法体现着实体法与程序法的结合。
2、发行公司债券必须具备以下各项条件:①股份有限公司的净资产额不低于人民币3000万元;有限责任公司的净资产额不低于人民币6000万元;②累计债券总额不超过公司净产值的40%;③最近3年平均可分配利润足以支付公司债券1年的利息;④筹集的资金投向符合国家产业政策;⑤债券的利率不得超过国务院限定的利率水平;⑥国务院规定的其他条件。
3、有限责任公司设立的条件:①股东符合法定人数。②股东出资达到法定资本总额。③股东共同制定章程。
4、不能适用有限责任公司的一般规定的主要有:①投资单一。②范围限定。③组织机构按特殊程序建立。④国家实施监督管理。
5、股份有限公司有着与之不同的特征:①募股集资公开。②股东数额低限。③全部股份等额。④股份自由转止。⑤典型资合公司。⑥设立要求严格。
6、股份有限公司设立的条件:①发起人符合法定人数。②发起人和社会公开募集的股本达到法定资本最低限额。③股份发行、筹办事项符合法律规定。④发起人制订公司章程,并经创立大会通过。⑤有公司名称,建立符合有限公司要求的组织机构。⑥有固定的生产经营场所和必要的生产经营条件。
7、股份的特点:①等额性(均等性)②不可分性③平等性④可转让性。
8、我国股份有限公司特有的股份的种类:①按投资主体不同,分为:国家股、法人股、个人股、外资股。②按股票发行对象分,有:A股、B股、H股。
9、关于新股发行的条件:①前一次发行的股份已募足,并间隔一年以上;②公司在最近三年内连续盈利,并可向股东交付股利;③公司在最近三年内财务会计文件无虚假记载;④公司预期利润率可达同期银行存款利率。
10、股票上市交易的条件:
①股票经国务院证券管理部门批准已向社会公开发行;②公司股本总额不少于人民币5000万元;③开业时间在三年以上,最近三年连续盈利(原国有企业依法改建而设立的,可连续计算);④持有股票面值达人民币1000元以上的股东人数不少于1000人,向社会公开发行股份达公司股份总数的25%以上,公司股本总额超过人民币4亿元的,其向社会公开发行的股份比例为15%以上;⑤公司在最近三年内无重大违法行为,财务会计报告无虚假记载;⑥国务院规定的其他条件。
第五章简答:
1、合同的特征:①合同是当事人之间的合意。②合同在当事人之间是一个债的关系。③合同是商品交换的法律形式。④债权合同是平等主体之间的法律关系。⑤债权合同是关于财产关系的合同。
2、合同法的基本原则:①平等原则②合同自由原则③公平原则④诚实信用原则⑤遵守法律、不得损害社会公共利益的原则。
3、要约失效的原因:①拒绝要约的通知到达要约人。②要约人依法撤销要约。③承诺期限届满,受要约人未作出承诺。④受要约人对要约的内容作出实质性的变更。
4、承诺的要件:①承诺是对要约同意的意思表示。②承诺人必须是受要约人向要约人作出答复。③承诺应当是在要约规定的期限内到达要约人。
5、导致合同无效的事由:①一方以欺诈、胁迫的手段订立合同,损害国家利益;②恶意串通,损害国家、集体或者第三人利益;③以合法形式掩盖非法目的;④损害社会公共利益;⑤违反法律、行政法规的强制性规定。
6、代位权的特征:①代位权行使的结果,使债权人直接获得清偿。②代位权是主体的代位,债权人以自己的名义来行使代位权。③代位权行使的具体方式,是裁判方式。
第六章简答:
1、授予专利的消极条件:①违背法律和社会公共秩序的发明创造不授予专利。②科学发现不能被授予专利。③智力活动的规则和方法不能被授予专利。④疾病诊断和治疗方法不能被授予专利。⑤动物和植物品种不能被授予专利。⑥用原子核变换方法获得的物质不能被授予专利。
2、专利权人的权利大体上可以分作以下几项:①专利权人享有自己实施其专利技术的权利。②专利权人有禁止他人实施其专利技术的权利。③专利权人有处分其专利的权利。④在产品或包装上注明专利标记的权利。
3、商标侵权行为的表现:①未经商标权人同意,擅自在同种或者类似商品上使用与受法律保护的商标相同或相近似的商标。②伪造、擅自制造其注册商标标识或者销售伪造、擅自制造的受法律保护的商标标识。③销售侵犯商标权的商品。④未经商标注册人同意,更换其注册商标并将该更换商标的商品又投入市场的行为。
第八章简答:
1、产品质量法的立法宗旨:①加强对产品质量的监督管理,提高产品质量水平。②明确产品质量责任。③保护消费者的合法权益。④维护社会经济秩序。
2、制定标准的指导原则:①有利于保障安全和人民的身体健康,保护消费者的利益和保护环境;②有利于合理利用国家资源,推广科学技术成果,提高经济效益;③应当做到有关标准的协调配套;④应当有利于促进对外经济技术合作和对外贸易。
3、产品缺陷的种类:①设计缺陷②制造缺陷③未预先通知缺陷④其他产品缺陷。
第十二章简答:
1、劳动合同的必备条件:①期限②工作内容③劳动保护和劳动条件④劳动报酬⑤劳动劳动劳动纪律⑥终止条件⑦违约责任。
2、劳动合同的非必条件:①试用期②商业秘密保护③职业培训④竞业禁止⑤知识产权归属⑥工作地点。
3、劳动者单方解除:①因用人单位的过错解除。②非因用人单位的过错解除。①②③④⑤⑥⑦ 第一章名词解释:
1、所有权:是指所有人依法对自己的财产所享有的占有、使用、收益和处分的权利。它是一种财产权,所以又称财产所有权。
2、所有制:是指对生产资料占有和支配的经济制度。它是生产关系的基础和核心。
3、按份之债:是指债的多数主体各自按照一定份额享有债权或承担债务的债。
4、连带之债:是指债的多数主体享有连带权利或承担连带义务的债。
5、时效即时间效力,时效制度:是指法律所有确认的一定事实状态继续存在一定期间便发生一定法律后果的制度。
第二章名词解释:
1、经济法律关系:是经济法律、法规对客观存在的经济关系进行调整之后所形成的、由国家强制力保证其存在和运行的经济权利和经济义务相统一的关系。
2、原生权利亦称固有权利:是由经济法主体根据经济法律、法规直接取得的权利,是经济权利主体可以依法直接行使的,不必依赖特定义务主体的存在和行为,即能取得和实现的权利,如经济职权。
3、取得权利:是必须由经济义务主体实施一定行为,经济权利主体才可获得和实现的权利。
4、经济法律关系客体:是指经济法主体的权利和义务所指向的对象和目的。
第三章名词解释:
1、企业法主体:是指参加企业法律关系,依照企业法律、法规的规定享有经济权利和承担经济义务的组织以及一定条件下的个人。
2、破产宣告:是指人民法院在确认债务人已符合法定破产条件后,依照法定程序,以裁定形式宣告债务人破产的司法行为。
3、破产债权:是指破产企业的债权人所享有的依法可从破产财产中受到清偿的债权。
4、破产违法责任:是指破产企业及其法定代表人和直接责任人员在破产法所规定的期间内,实施了破产法所禁止的行为,因而必须承担的法律责任。
5、破产责任:是指企业被宣告破产后,对企业负有主要责任的破产企业的法定代表人及其上级主管部门的领导人所应承受的法律责任。
第四章名词解释:
1、公司:是由两个或两个以上股东出资,严格依法组成的,实行有限责任的股权式的企业法人。
2、公司法:是调整以公司为中心所发生的有关公司的组织管理关系和资本运营关系为对象的。
3、国有独资公司:是指国家授权投资的机构或者国家授权的部门单独投资设立的有限责任公司。
4、上市公司:是指所发行的股票经国务院或国务院授权证券管理部门批准在证券交易所上市交易的股份有限公司。
第五章名词解释:
1、要约:又称为发价、发盘。是希望和他人订立合同的意思表示。
2、承诺:是受要约人同意要约的意思表示。
3、合同的效力:又称合同的法律效力,是指依法成立的合同对当事人具有法律约束力。
4、附条件合同:当事人对合同效力可以约定附条件,是指当事人选定某种成就与否并不确定的将来事实,作为控制合同效力发生与消灭的附款。
5、无权代理订立的合同:是指无代理权的人代理他人与相对人订立的合同。
6、无处分权人订立的合同:无处分权人处分他人财产订立的合同,经权利人追认或者无处分权人订立合同后取得处分权的,该合同有效。
7、无效合同:是指虽经当事人协商成立,但因不符合法律要求而不予承认和保护的合同。
8、缔约过失责任:是一种过错责任,既可因为故意也可因为过失造成。
9、代位权:是指债务人怠于行使其对第三人(次债务人)享有的到期债权,而有害于债权人的债权时,债权人为保障自己的债权而以自己的名义行使债务人对次债务人的债权的权利。
10、保证:是指保证人与债权人约定,当债务人不履行债务时,保证人按照约定履行债务或者承担责任的行为。
11、抵押:是指债务人或者第三人不转移对财产的占有,将该财产作为债权担保的行为。
12、定金:是指订立合同时,为了担保合同的履行,约定由当事人一方先行给付对方的货币。
13、债务转移:是指债务人将合同的全部义务或者部分转移给第三人。
14、概括转让:是指合同一方当事人将自己在合同中的权利义务一并转让。
15、合同解除:是指在合同有效成立之后,当事人双方通过协议或行使法定解除权的方式,使当事人设定权利义务关系终止的行为。
16、提存:是债务人无法履行债务或者难以履行债务的情况下,将标的物交由提存机关保存,以终止合同权利义务关系的行为。
17、免除:是指债权人免除债务人的债务,是债权人以消灭债务人债务为目的的抛弃债权的意思表示。
18、实行履行:实际履行有时也称为继续履行、强制实际履行,是指债务人不履行合同或者履行合同不符合约定时,债权人请求法院强制其继续履行原合同约定的债务。
19、有名合同:是指法律对某类合同冠以名称并为其设定具体规则的合同。
20、无名合同:是指法律没有规定名称,也就无从为其设定具体规则的合同。
21、政府采购合同:是指政府采购人为有偿取得货物、工程和服务,与供应商签订的民事合同。
第六章名词解释:
1、发明人人即完成发明创造的人。专利法上,只有在发明创造完成过程中对发明创造的构思以及构思的具体化提出了创造性见解的人才能被称作发明人。
2、发明:是指人类在利用自然、改造自然的过程中所创造出的具有积极意义并表现为技术形式的新的智力成果。
3、实用新型专利:是我国专利法保护技术方案的又一种方式。
第七章名词解释:
1、不当低价销售行为:是指经营者以排挤竞争对手为目的,以低于成本的价格销售商品。
2、不当搭销行为:是指经营者在销售商品时,违背购买者的意思搭售商品或者附加其他不合理条件的行为。
3、串通招标投标行为:是指招标者与投标者之间或者投标者与投标者之间采用不正当手段,对招标投标事项进行串通,通排挤竞争对手或者损害招标者利益的行为。
第八章名词解释:
1、产品质量法:是指调整产品质量监督管理关系和产品质量责任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称。广义的产品质量法包括所有的有关产品质量管理和产品质量责任的法律、法规。
2、产品质量认证:是依据产品标准和相应技术要求,经认证机构确认并经过颁发认证证书和认证标志来证明某一产品符合相应标准和相应技术要求的活动。产品质量认证分为强制性认证(安全认证)和任意性认证(合格认证)两种。
3、标准化:是指制订标准和实施标准,达到统一、协调技术、经济活动,以获取最佳经济效益的整个过程。
4、产品缺陷:是指产品存在危及人身、他人财产安全的不合理的危险;产品有保障人体健康,人身、财产安全的国家标准、行业标准的,是指不符合该标准。
第九章名词解释:
1、消费者:是指从事消费活动的主体,即通过生活消费商品的使用性能来满足生活需要的个人或者组织。
2、安全权:是指消费者在购买、使用商品和接受服务时享有人身、财产安全不受损害的权利。
3、知情权:也可称为信息获悉权,是指消费者有权知悉其购买、使用的商品或者接受的服务的真实情况。
4、教育权:是指消费者享有获得有关消费和消费者权益保护方面的知识的权利。
5、监督权:是指消费者享有对商品和服务以及保护消费者权益工作进行监督的权利。
6、保障安全义务:是指经营者应当保证其提供的商品或者服务符合保障人身、财产安全的要求,这是经营者在维护消费者权益过程中应当履行的首要义务。
7、质量担保义务:是指经营者提供的商品或者服务应当符合一般质量要求或者其承诺的质量要求。
8、接受监督义务:是指经营者应当听取消费者对其提供的商品或者服务的意见,接受消费者的监督。
9、消费者权益争议:是指消费者与经营者、政府就消费事项发生的争议,消费事项包括经营者提供的商品或者服务、消费者权利、经营者义务以及政府对消费者权益的保护等内容,通常,消费者权益争议主要发生在消费者与经营者之间。
第十二章名词解释:
1、劳动法:是以劳动关系以及为实现或保护劳动关系而产生的其他社会关系为调整对象的法律部门。
2、劳动合同:是劳动者与用人单位确立劳动关系、明确双方权利和义务的协议。我国《劳动法》要求劳动者与用人单位建立劳动关系时必须订立书面形式的劳动合同。
3、养老保险:是指保障劳动者退休后从社会获得一定的经济补偿、物质帮助和服务从而维持基本生活的社会保险制度。
4、医疗保险:是保障劳动者患病和非因工负伤时获得必要的物质帮助和医疗服务的社会保险制度。
第二篇:2012经济法名词解释和简答
一.名词解释:
1.2.3.4.法人 不当得利 无因管理 个人独资企业
5.独立董事
6.中外合资经营企业
7.中外合作经营企业
8.破产制度
9.破产债权
10.提存
11.不按抗辩权
12.先诉抗辩权
13.善意第三人
14.抵押
15.动产抵押
16.最高额抵押
二.简答:
1.法人的成立条件是什么?
2.不当得利的构成条件有哪些?
3.4.5.6.无因管理的构成条件有哪些? 不能作为商标使用的标志有那些? 属于商标侵权行为有哪些? 不视为侵犯专利权的行为有哪些?
7.不能从事营利性活动的人有哪些?
8.合伙企业的设立条件是什么?
9.重整、和解和破产清算的主要区别是什么?
10.破产财产的分配顺序是什么?
11.要约合要约邀请的区别? 要约邀请的情形有哪些?
12.无效合同情形有哪些?
13.抵押予质押的主要区别?
14.留置权的构成条件.
第三篇:国际经济法名词解释与简答总结
跨国公司的法律特点:规模性、跨国性、战略的全球性和管理的集中性、公司内部的相互联系性。
跨国公司的法律地位:跨国公司是国内法主体而非国际法;跨国公司是由具有不同国籍的、受所在国法律管辖的子公司组成的。国际上不存在私人的“国际公司”,也没有国际公司法律对其支配调整;跨国公司是内国公司,受所在国法律管辖已成为公认的法律准则;当今的跨国公司及其子公司不仅是所在国的法人,受所在国法律管辖,而且是否给其外交保护,也是由国家自由决定,这种权利不能转让。
国际经济法主体是指在国际经济法律关系中享有权利并承担义务的法律人格者,包括自然人、法人、国家和国际经济组织。
海外投资保证制度的政治风险:政治风险是指东道国现行社会政治状况及法律政策发展趋向的不确定性。它包括二方面内容:一是东道国未来政治环境变化的不确定性;二是东道国社会和政府影响外国投资者利益的未来行为的不确定性。
国际货物买卖法律:联合国国际货物合同公约、国际货物买卖的国际惯例。
违反合同的补救方法:1)卖方违约。卖方实际履行、减少价金、损害赔偿。2)买方违约。实际履行、损害赔偿、宣告合同无效。
提单的特征:是承运人与托运人之间订有国际海上货物运输合同的凭据;是承运人收到货物的收据;是承运人保证向收货人交付货物的物权凭证。提单相关条约:海牙规则、维斯比规则、汉堡规则。
倾销,是指一国以低于正常价值的价格进入另国市场,如因此对某一缔约方领土内已经建立的某项工业造成实质性损害或产生实质性损害的威胁,或对某一国内工业的新建产生实质性阻碍。
反倾销的产生及具体措施:临时反倾销措施、价格承诺、征收反倾销税。
补贴,政府或公共机构做出的财政支持,包括任何形式的收入支持或价格支持,以及由此给予的利益。
国际投资法:调整国际私人直接投资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和。
国际合作开发自然资源特征:开发者须取得特许权或开发权、合作主体具特殊性、合同安排复杂多样。
BOT投融资方式:基本当事人——项目发起者、项目经营者、其他参与人;特许权协议——是由项目所在国政府与项目投资者、经营者之间签订的旨在规定某一基础设施项目建设、经营、管理权的协议;项目的特许经营权——东道国政府通过利用BOT投融资方式,将其对公共设施的专有权以特许权协议形式让渡于项目经营者。
海外投资保险制特征:由政府机构或公营公司承保,不以营利为目的而是以保护投资为目的;对象只限于海外私人直接投资;范围只限于政治风险、任务不是进行事后补偿而是防患于未然。
国际经济争端的种类:不同国家的国民之间的国际经济争端、国家与本国或外国国民之间的国际经济争端、.国家之间的国际经济争端。
解决方法:司法方法——即通过诉讼方法解决国际经贸争端。非司法方法——即通过法院以外的方式解决争端的方法,如通过双方当事人友好协商或谈判,或者由双方同意的第三人进行调解或仲裁。
双边投资协定(双边投资条约),是指由资本输出国与资本输入国之间签订的、旨在保护与鼓励双方私人直接投资活动的书面协定。
第四篇:自考——社会保障名词解释全和简答
1、社会保障:社会保障是国家或社会依法建立的、具有经济福
16、社会保障法:一般来说,社会保障法是指调整一个国家或地区的以支定收,实行初期因支出规模小而费(税)率较低,以后则会随着
利性的、社会化的国民生活保障系统。在中国,社会保障则是各社会保障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和,它通常由国家立法机关制定并以法律支出规模的不断扩大而提高,实质上体现着养老保险负担的代际转种社会保险、社会救助、社会福利、军人福利、医疗保障、福利的面孔出现。服务以及各种政府或企业补助、社会互助等社会措施的总称。
17、社会保障法的调整对象:是指社会保障法所规范的各种特定的社
移。
37、完全积累式:也可称为基金式或总平均保险费式或预提分摊方
2、社会保障的功能:是指社会保障包括其各个子系统及其具体会保障关系,主要是国家或政府、企业或集体和社会成员在社会保障中式。该模式是在对有关社会经济发展指标如退休率、伤残率、通货膨项目在实施过程中发挥出来的实际效能和作用。
3、社会保障学:
所发生的各种社会经济关系。
18、社会保障法律制度的主体:是指在社会保障活动中,依法享受权
胀率等进行宏观上的长期测算后,从追求养老保险收支的长期平衡角度出发,确定当的费率标准,将养老保险较长时期的支出总和按照比
4、社会保障体系:社会保障体系,是指由社会保障各个有机组利与承担义务的当事人,主体资格是由法律规定的,也是社会保障运行例分摊到整个期并向企业与个人征收,同时对已筹集的养老保险基金成部分所构成的整体,它强调的是社会保障制度内在的结构、项过程中客观存在的。
目设置等。换言之,社会保障体系是国家体依法建立起来的保障
19、社会保障法律制度的客体:是指各关系主体的权利义务共同指向国民生活、维护社会稳定的系统,它是由保险、救助、福利、互的目标。助和个人自我保障等相互联系的子系统编结成的一个既相对独立、又相互联系的“社会安全网”。
20、社会保障法律体系:社会保障法律体系包括社会保障专业法律体
进行有效运营与管理。
38、部分积累式:亦称为部分基金式或混合式、附梯式。尽管现收现付式与完全积累式均有着自己的特点与长处,但分别采用又都存在着难以逾越的困难。
系和社会保障相关法律体系。社会保障专业法律体系是指专门规范社会
39、社会统筹模式:是通过养老保险筹资渠道筹集到的养老保险基金
全部进入社会统筹,由相关部门根据当年或一个周期内的社会需要统
5、社会救助:是指国家和社会依据法律规定,面向不能维持最保障事务的法律,它们是社会保障制度得以确立并健康运行的主要依低生活水平的低收家庭提供经济帮助的一项社会保障制度。
据,如《社会保障法》、《社会救助法》、《社会福利法》,等等。社筹规划考虑养老保险基金的使用问题。
40、个人账户模式:是指企业、个人缴纳的养老保险金全部进入个人账户,当劳动者步入老年、失去劳动能力、离开劳动力市场以后,再按照个人账户积累的金额(本金+运营收入),领取养老保险金。
6、社会保险:是国家依法建立的面向劳动者的一项社会保障制会保障相关法律体系是指一些国家制定的包含有与社会保障内容相关度,它由政府单位和个人三方共同筹资,目标是保证劳动者在因的法律所构成的体系,如《劳动法》、《公务员法》等等。年老、疾病、工伤、生育、死亡、失业等风险暂时或永久失支劳
21、中国社会保障法律体系:以《宪法》所确定的公民权益和国家提
动能力从而失支工资收入来源时,能够从国家或社会获得物质帮供社会保障的规范为根本的立法依据;通过社会保险法、社会救助法、41、给付既定模式:是先设定养老保险金为保障一定的生活水平需要助,以此解除劳动者的后顾之忧。
①养老保险:是对法定范围内的劳动者因年老而退出社会劳动
社会福利法、国民保健法、军人保障法及其他专门社会保障法律与相关达到的替代率,以此确定养老保险金的给付标准,再结合相关影响因立法(如《老年人权益保障法》)等共同组成了社会保障专业法律体系,素进行测算,来确定养老保险费的征缴比例。
后,能够获得满足其基本生活需要的、稳定可靠的经济来源的社而在每一项专业法律又统辖着若干个子法规或实施细则,从而形成完备
42、缴费既定模式:是结合未来的养老负担、基金的保值增值、通货会保险项目。
②医疗保险:这是对法定范围内的劳动者在患病或非因工伤害时提供的医疗保险制度。
③失业保险:这是对法定范围内的劳动者因失去经济来源时,按法定时限和标准保障其基本生活需要的一种社会保险项目。④工伤保险:这是对法定范围内的劳动者因从事职业工作遭受伤害或患有与工作相关的职业病提供生活保障的一种社会保障项目。的法律体系。
22、社会保障管理体制:是指国家为实施社会保障事业而规定的从中央到地方的各种社会保障管理机构、管理原则和管理机制的组合。
23、集中管理模式:是把养老保险、失业保险、医疗保险、工伤保险
膨胀率、企业的合理负担、现行劳动力市场和工资水平等因素,经过预测,确定一个相当长时期内比较稳定的缴费比例或标准,再根据这个缴费标准来筹集养老保险基金,并完全或部分地存入劳动者的个人账户,在劳动者失去劳动能力后,以其个人账户中的金额作为养老保
以及其他社会保障项目全部统一在一个管理体系内、建立统一的社会保险金或养老保险金的一部分。
障管理机构,集中对社会保障各项目基金营运、监督等实施统一的管理。
43、养老保险的覆盖范围:是指制度的适用对象和适用人群。
24、分散管理模式:是不同的社会保障项目由不同的政府部门管理,44、基本养老保险:是指由政府主导的社会统筹与个人账户相结合的各自建立一套保障执行机构、资金营运机构及监督机构,各保障项目之基本养老保险制度,这是中国首创的一种新型的基本养老保险制度。
45、医疗保险:是由国家立法,通过强制性社会保险原则,由国家、单位(雇主)和个人缴纳保险费进行筹资,建立医疗保险基金,当个
7、社会福利:广义的社会福利实际上是社会保障的同义语,是间相互独立,资金不能相互融通使用。国家和社会对全体社会成员提供的全部物质和文化生活的保障
25、集散结合管理模式:是指将社会保障共性较强的项目集中起来,和福利,除前述社会保险、社会救助外,还包括其他旨在提高生实行统一管理,而将特殊性较强的项目单列,由统一的社会部门分散管人因病接受了医疗服务时,由社会医疗保险机构提供医疗保险费用补活质量的物质福利,以及全部公共的文化、教育、卫生、体育设理。
施和服务。狭义的社会福利,作为社会保障的从属概念,是与社
25、社会保障行政管理:是指政府部门依法行使对社会保障事务的管会保险、社会救助并列的概念,是社会保障体系的重要组成部
理与监督权力,它是确保社会保障制度良性运行的保证。
偿的一种社会保险制度。
46、社会医疗保险:是国家立法实施的对公民的医疗保险制度,它通过强制性社会保险原则和方法筹集资金,保证人们平等地获得适当的医疗服务。
分,是国家和社会为提高全社会成员的物质文化生活水平和生活
26、社会保障财务管理:社会保障财务管理包括两个层次:一是政府质量而提供福利设施和福利服务的一项社会保障制度。
财政、审计部门对社会保障制度行财务上的管理与监督;二是社会保障
47、商业医疗保险:是指同保险公司开办并完全按照等价交换、自愿
成交原则确立的市场化医疗保障,它以投保人与保险公司订立医疗保险合同为直接依据。
48、医疗保险基金:是国家为保障被保险人患病期间的基本医疗,同社会医疗保险机构按照国家的有关规定,向用人单位和个人缴纳,以
8、慈善事业:是以社会成员的慈善心为道德基础,以社会成员主管部门对社会保障经办机构的财务运行管理与监督。的自愿捐献为经济基础,以民间公益事业团体根据捐献者的意愿
27、社会保障基金:是国家依法筹集并用于保障国民基本生活和增进对需要帮助的社会成员进行物质帮助为基本内容的一种社会互助事业,是现代社会救助体系的组成部分。
国民福利的专项资金,它是社会保障制度的物质基础。
28、国民收入的初次分配:是指国民收入在一国物质生产部门内部各
9、社区服务:社区服务属于社会服务范畴,但又不同于一般的集团、各阶层及其成员之间进行的直接分配,它集中地体现了物质生产及通过其他合法方式形成的基本医疗保险专项基金。社会服务,它是以社区为单位组织的社会服务。
10、企业年金:是指由企业建立的面向本企业职工的一项补充
领域资本拥有者与雇佣劳动者之间的权力较量及分配对立关系。
29、国民收入的再分配:是指在初次分配基础上,再次进行的收入分
49、医疗保险费用的支付:也被称为医疗保险费用偿付或结算。它是指由医疗保险组织(机构),按照保险合同的规定,在被保险人接受
养老保险制度,它在国家统一政策的指导下,由企业根据自身财配,它通常由国家主持,即以税收或其他财政收入手段,在物质生产部医疗服务后,对其所花费的医疗费用运行部分或全部补偿,也可以理务状况和发展需要自主建立,是对政府主导的基本养老保险制度门初次分配最终结果的基础上,集聚财政收入,再以财政支出形式分配解为对医疗服务机构消耗的医疗成本进行补偿。的重要补充。
出去,以满足不直接参与物质生产的社会成员和社会集团,同时,也可医疗保险费用支付的具体方法和途径,就是医疗保险费用的支付方
式。
50、按服务项目支付:是指医疗保险机构根据定点医院所提供的医疗
11、商业保险:商业保险保险人与投保人或被保险人通过保险合以由企业或居民以劳务付费等方式进行收入再分配。
同建立保险关系的一种商业交易行为,是由投保人或被保险人向30、征费方式:是指政府职能部门根据有关法律强制征收并用于特定
保险人支付一定的保险费,将自己特定的风转移给保险人,当约社会保障项目的筹资方式,它一般限于社会保险,即包括养老保险、医服务的项目和服务量,对它们做出的费用补偿的办法。它属于费用后定风险或事件发生后,由保险人依据保险合同支付赔款或保险金疗保险、工伤保障、失业保险、生育保险等在内的各项社会保障制度均付制。的一种风险管理机制。
可以采取征费方式来建立专项基金。
51、按人头支付:是指医疗保险机构按合同规定的时间(如1年),根据定点医院服务对象的人数和规定的收费标准,预先支付供方(医疗服务机构)一笔固定的服务费用。
52、总额预算制:由政府单方面或医疗保险机构同医院协商事先确定
12、社会保险型保障模式:强调权利与义务相结合,通过国家、31、自由筹资方式:即采取非固定的、灵活的方式来征集社会保障基雇主和个人三方共同分担责任,充分体现保险互助互济原则的一金,它来源于公众的自愿参与。种保障形式。(德国、美国、日本)
13、强制储蓄型保障模式:主要代表是新加坡创造的中央公积
32、预算管理:政府预算管理是社会保障基金管理中最为重要的组成部分,它包括财政性社会保障基金的预算管理与社会保险基金的预算管预算总额,在内,医院的医疗费用全部在总额中支付。
53、工资制(薪金支付制):社会保险机构根据定点医院或其他医疗服务人员所提供的服务向他们发工资,以补偿定点医院人力资源的消耗。一般依据所提供服务的时间、医生的技术等级、服务的数量及质量来确定医疗服务人员的劳动价值。
54、定额(或按比例)自付:被保险人每得到一次门诊或住院服务时,都需自付一定数额(或一定比例)的医疗费用,其余部分全部由医疗保险机构负担。
55、扣除保险:保险机构规定,当被保险人就医时,其医疗费用在某
金制度及后来变种的智利模式,都以强调自我积累、自我保障为理。基体原则。
14、福利国家型模式:强调普遍性与全民性,是在经济发达、整个社会物质生活水平较高的情况下实行的一种全面保障形式,目标在于对每个公民由生到死的一切生活及危险,诸如疾
33、财务监督:即政府财政部门、审计部门与社会保障主管部门对社会保障基金的运行全过程都实行财务监督,确保基金的安全运行。
34、待遇给付:是社会保障基金管理的最终环节,是国民社会保障权益实现的标志。
病、灾害、年老、生育、死亡以及鳏、孤、独、残都给予安全保
35、委托投资:即社会保障基金委托给专门的投资公司进行投资,所证。典型国家是英国和瑞典。
15、国家保险型社会保障制度:是以公有制为基础的计划经济
获得的利润按委托投资合同的规定共同分享。
36、现收现付式:亦称为非基金式或纳税式统筹分摊方式,该模式不
国家实施的一种社会保障模式。以称政府包型社会保障制度(前考虑资金储备,只从当年或近两三年的社会保险收支平衡角度出发,确个标准数额(通常是最低限额)以下的部分由病人自付,保险机构只苏联)。
定一个适当的费率标准向企业与个人征收社会保险费(税),其特点是
支付这个标准数额以上的部分。个人自付的水平也叫“起保线”、79、工伤保险:是指劳动者在生产经营活动中或在规定的某些情况下“起付线”。
56、限额保险:保险机构设立最高支付限额,在这个限额以下
99、区域贫困:指普通贫困的地区状态,它是由于地区发展不平衡导
所遭受的以外伤害、职业病以及因这两种情况造成死亡、暂时或永久丧致的贫困问题,基本特点是当地社会成员普通面临着缺乏基本生活保失劳动能力时,劳动者及其遗属能从国家、社会得到的必要的物质补
障的危机。的部分由保险机构支付,超出这个水平的医疗费用由病人自己负偿,以保障劳动者或其遗属的基本生活,以及为受伤劳动者提供必要的100、阶层贫困:亦称结构性贫困,指各种原因造成部分社会成员收担。这个最高限额是医疗保险机构支付的“封顶线”。
57、国家医疗保险:也被称为全民医疗保险,其医疗保险资金
医疗救助和康复服务的一种社会保险制度。
入过低或无收入而难以维持其自身及家庭成员的基本生活的贫困现
80、“无过失补偿”原则:亦称“补偿不究过失”或“严格责任”、“绝对责任”象。
主要来自税收,政府通过预算分配方式,将税收形成的医疗保险原则,即工伤事故发生后,不论事故的责任在雇主或者第三者或职工个101、生活救助:是对家庭人均收入低于当地最低生活保障标准的贫基金有计划地拨给有关部门或直接拨给公立医院,医疗保险享受人,均应对受害者进行补偿。(首创于德国)
对象看病时,基本不需支付费用。因此,国家医疗保险又称为免81、工伤保险的赔偿原则:指劳动者个人所有的劳动价值,在生产过费医疗保险。(英国)
58、初级医疗服务:也叫家庭医生服务或通科医生服务,提供初级医疗服务的医生称为家庭医生或通科医生。
59、社会医疗保险:通过国家立法形式强制实施的一种社会保
困人口,实行差额补助的一种新型社会救济制度。
102、灾害救助:是指在公民遭受自然灾害袭击而造成生活困难时,程中受到伤害或者患职业病致残、死亡而遭到严重损失以致完全丧失,由国家和社会紧急提供的维持最低生活水平的资金和物质等资源的需要对劳动力价值的损失和丧失进行赔偿。
82、开放式列表法:即除已经纳入法律、法规中的职业病之外,还可以在实践中随时把那些已证明是由职业导致的新的疾病列入职业病范
社会救助项目。
103、失业救助:是与失业保险制度相配套的制度,其救助对象是因失业救济金低下无法维持基本生活或失业保险期满未找到工作,生活陷入困境者。
104、医疗救助:是指政府和社会对贫困人口中因病而无经济能力进
险制度。其医疗保险基金的筹集方式主要是由雇主和雇员缴纳,围。政府酬情补贴。(代表性国家有德国、法国、日本)60、社区合作医疗保险:又可称为基层医疗保险和集资医疗保
83、封闭式列表法:即国家立法规定的职业病范围在一定时期内相对
稳定,在工伤保险的实际操作中需要严格按照国家法律、法规规定办理行治疗的人实施专项帮助和支持的制度。
障制度。是依靠社区的力量,按照风险分担、互助共济的原则,相关事宜,对有些新发现的职业疾病,只有在正式修订职业病目录增列105、住房救助:指政府向最低收入家庭和其他需要保障的特殊家庭,在社区范围内多方筹集资金,用以支付参保人及其家庭的医疗、其中才被承认。
预防、保健等服务费用的一项综合性医疗保健措施。(以中国的84、个别确定法:又称为功过确定法或经历确定法,它与雇主责任制合作医疗和泰国的健康保险卡制度为代表)。
61、储蓄医疗保险制:是强制储蓄保险的一种形式,它通过立法强制劳方或劳资双方缴费,以雇员的名义建立保健储蓄账户
中义务性保险缴费额的确定办法最为接近。
85、丧失劳动能力:指个人因身体或精神受到伤害而导致本人工作能力严重减弱的状况。
提供租金补贴或以低廉租金配租的具有社会保障性质的制度。106、教育救助:是国家或社会团体、个人为保障适龄人口获得接受教育的机会,从物质和资金上对贫困地区和贫困学生在不同阶段提供援助的制度。
107、农村扶贫开发:指国家和社会通过包括政策、资金、物资、技术、信息、劳务、就业等方面的外部收入,对农村的贫困地区的经济
(个人账户),用于支付个人及家庭成员的医疗费用的医疗保险86、人身能力丧失:是指因工伤而使个人的适应性受到损害,它主要制度。(以新加坡、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等)
62、就业:广义:指劳动力要素和生产资料要素结合的状态。
参照同年领、同正常、健康的人的状况而鉴定,在人身能力鉴定中只考运行状态进行调整、优化,在此基础上实现地区经济的良性增长,而虑其损害程度而不考虑人身能力受到损害后所带来的可能的经济或职
逐步改变其落后面貌,走向富裕的制度安排。
108、资金救助:指以发放现金的形式为救助对象提供帮助的救助形式,它是现代社会救助的主要形式,在贫困救助中采用得最为经常。
狭义:指具有劳动能力并处在法定劳动年龄阶段的人从事某一岗业后果。位的工作或合作的社会经济活动以获取劳动报酬或经营收入的一种活动。
63、失业:广义:指劳动者和生产资料相分离的一种状态。狭
87、职业能力丧失:指因工伤而丧失从事职业的能力,这种鉴定以受
伤者能否胜任受伤前所从事的工作为依据,职业能力丧失的鉴定通常是109、实物救助:指以发放物资的形式为救助对象提供帮助的救助形通过个别工作或集体工作的证明人评定职业病或意外事故的方式进行
式,它是一种传统的救助形式,实物救助的优点是所发的物资可直接
义:指具有劳动能力的处在法定劳动年龄阶段并有就业愿望的劳的,不过,现在纯粹只考虑职业能力丧失的补偿项目已经很少见了,取消费,救助的效果比较快捷。动者失去或没有得到有报酬的工作岗位的社会现象。64、自愿性失业:指劳动者自动放弃就业机会,而没有找到新的工作岗位的情况。
65、非自愿性失业:指劳动者愿意接受现有的货币工资水平却仍找不到工作的情况。
而代之的是一些普通的项目,职业能力丧失鉴定以鉴定损害为标准,而
110、服务救助:是针对特殊的被救助的需要而提供的生活照顾和护不是以鉴定在一般劳务市场上的获取收入能力的丧失为标准。88、一般劳动能力丧失:是指发生工伤后重新寻找工作和获取与过去
理等服务。主要包括了对高龄老人的护理服务、对失依儿童的关爱和照顾等。
相当的收入水平的能力,它是以获取新工作的可能性即以个人剩余的挣111、经常性救助:指在时间上具有连续性的社会救助。
钱能力为理论基础,丧失工作能力的鉴定不是以具体的职业为依据进行112、临时性救助:指在时间上没有连续性,或者救助时间比较短的66、完全失业:指失业者有劳动能力但找不到合适的工作岗位。衡量而以个人取得工作并获取收入的机会为依据进行衡量,这种方法考社会救助,它是为解决社会成员临时的生活困难而进行的社会救助。67、部分失业(不充分就业):指有劳动能力的人,虽然有工
虑了个人受伤的严重性、基本特征、年龄、受伤前的工作情况及以后求113、最低生活保障:指国家和社会为生活在法定最低收入水平之下的社会成员提供满足最低生活需要的物质帮助的救助形式。114、法制化原则:指依靠法律手段来保护社会成员或生活贫困者的权利和权益,维护社会稳定,促进生产发展。
115、防灾:指人们对易发生灾害地区在灾害发生前积极地采取预防措施,尽可能避免或减少灾害的发生。
116、抗灾:指抵御、控制和消除灾害的影响,即灾情一旦出现,不惜一切代价动员各方面的力量,采取各种措施,包括抗洪、抗旱、抗震、抗冰雹、抗霜冻、抗病虫害等抵抗灾害,防止其泛滥,尽最大努力把灾害造成的损失降低到最低限度。
作,但工作报酬达不到法定的工资标准,工作时间达不到正常工职的可能。作时间的1/3。
68、显性失业:又称公开失业,一般以失业人员到职业介绍机构进行求职登记为准,一般用失业率来反映。
69、隐性失业:指未表现出来,但确实存在或就业不充分的现
89、医疗给付:指对工伤事故中的受伤者负担对其治疗及采取相应措施的费用或直接提供医疗服务。
90、工伤津贴:指在工伤治疗期间支付给受伤人员的补贴,补贴标准在所有国家都是按照发生工伤事故前若干月内本人平均工资的一定比
象,指实际生产率低于潜在的生产率,是一种劳动力资源未被充例发放。分利用的情况。
70、摩檫性失业:指在劳动力流动过程中,由于信息不对称、时间滞差、信息成本和流动成本等原因引起的失业。71、季节性失业:指由于季节变化或由于消费者季节购买的习
91、残疾补助金:指在伤情稳定、医疗终结后,根据工伤鉴定机构鉴定的残疾等级予以支付的一种工伤待遇。
92、社会救助:也称社会救济,是指国家与社会面向由贫困人口与不
幸者组成的社会脆弱群体提供款物接济和扶助的一种生活保障政策,它117、救灾:是灾害已形成,在灾害发生过程中和灾后,政府迅速组
惯等原因引起的失业。具有规律性、行业性以及失业持续期的预通常被视为政府的当然责任或义务,采取的也是非供款制与无偿救助的织力量抢救人们生命财产,安排灾民生活,动员人们群众支援灾区,知性等特点。
72、技术性失业:是由于技术进步、管理改善、生产方法改进等原因造成的失业。
73、结构性失业:是由于经济结构如产业结构、产品结构、地
方式,目标是帮助社会脆弱群体摆脱生存危机,保障其生存权。93、社会救助体系:指一个国家对于特定人群所进行的各种救助项目所形成的一整套制度框架体系。
94、贫困:指在一定社会条件下,人们在长时期内无法获得足够的劳
恢复灾后人民生活和生产等各种活动的总称。
118、慈善事业:是以社会成员的慈善心为道德基础,以社会成员的自愿捐献为经济基础,以民间公益事业团体根据捐献者的意愿对需要帮助的社会成员进行物质帮助为基本内容的一种社会互助事业,是现
区结构的变动,引起了劳动力需求结构的变动,从而产生的部分动收入来维持一种生理上要求的、社会文化可接受的和社会公认的基本代社会救助体系的组成部分。劳动者成为失业者的情况。
社会水准的状态。
119、社会福利:是社会保障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国家和社会为增进与完善社会成员尤其是困难者的社会生活而实施的一种社会制度,旨
74、马克思的失业理论:是针对资本主义社会而言的,他认为,95、绝对贫困:又称生存贫困,指在一定的社会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
失业是资本主义的固有矛盾的表现,即资本的私人占有和整个社下,个人或家庭依靠劳动所得或其他收入不能维持最基本的生存需求,在通过提供资金和服务,保证社会成员一定的生活水平并尽可能提高会的社会化大生产之间矛盾的突出反映。
75、菲例普斯曲线:是用来表示通货膨胀率和失业率之间关系的曲线。
在生产方面缺乏扩大再生产的物质条件,甚至难以维持简单的在生产,他们的生活质量。
在生活方面难以满足人们生存的最低需要,衣食不得饱,劳动力本身再120、残疾人:指从情理、生理、人体结构上,某种组织、功能丧失生产难以维持。
或者不正常、全部或部分地丧失以正常方式从事某种活动的人,它包括视力残疾、听力残疾、言语残疾、肢体残疾、智力残疾、精神残疾、76、“奥肯法则”:(美国著名经济学家阿瑟奥肯1962年提出)96、相对贫困;指比较而言的贫困,一方面指随着时间变迁和不同社
该法说明了失业率与实际国民生产总值增长率之间的精确关系。会生产方式、生活方式下的贫困标准的变化而言的贫困,另一方面指在多重残疾和其他残疾人等多种类型,是一个特殊社会群体。77、失业保险:是旨在通过能为符合条件的劳动者提供基本生活保障和相关服务来增强劳动者抵御失业风险能力的一个社会保险系统。
78、失业保险基金:是在国家法律或政府行政强制的保证下,集中建立起来并给予符合领取条件的失业者物资补偿的资金。
同一时期不同社会成员和地区之间的差异而言的贫困。
97、狭义贫困;指经济意义上的贫困,反映在一定条件下维持生产与生活在经济上的最低标准。
98、广义贫困:指除包括经济意义上的贫困之外,还包括社会、环境
121、残疾人福利:指国家和社会为残疾人在生活、工作、教育、医疗和康复等方面提供的设施、服务和优惠性政策的一种福利制度,它是社会福利的一个重要方面。
122、特殊教育:是国家提供给患有残疾的儿童、青年和成年人享有
等方面贫困的因素,如人口寿命状况、文化医疗状况、生存生活环境状平等教育机会的一种制度安排,它由政府财政扶持,是现代国民教育况及就业不足、失业等。
系统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
123、康复:健康重建,是指人们因疾病或某些事故残疾后,通
过自身的努力和外力的辅助,使精神上、身体上、生活上、经济
1、如何理解社会保障的理论界定? 上、社会上以至劳动能力上得到最大程度的康复。
答:基于国外、港台地区、内地学者三个方面对社会保障的界定,社会
124、环境福利:指国家和社会保证残疾人能够进出和享用公共保障的内容主要包括社会救助、社会保险与社会福利三大部分,还有面建筑、设施、公共住房和公共交通工具。消除妨碍残疾人参与社向军人的独立保障系统,以及其他补充性的社会保障措施。从层次上划会生活障碍的一种措施,这种措施的实施并不完全由政府财政投分,则社会保障可以划分为如下三个层次:一是经济保障,即从经济上入为标志,而是在相应的法规政策规范下,由有关各方依照相应保障国民的生活,它通过现金给付或援助的方式来实现;二是服务保的标准来设计和运行。
障,即当代社会还需要适应家庭结构变迁与自我保障功能弱化的变化,125、妇女儿童福利;是妇女福利和儿童福利的总称,是国家和满足国民对有关生活服务的需求,如安老服务、康复服务、儿童服务等;社会为满足妇女、未成年人的特殊需要和维护其特殊利益而提供三是精神保障,即属于文化、伦理、心理慰藉方面的保障,这是更高层的照顾和福利服务,是社会福利项目之一。
次的保障。
126、员工福利:广义:包括法定社会保险与非法定的员工福利;
2、如何理解社会保障的目标? 狭义:仅指非法定的员工福利。
答:从现代社会的发展进程与文明进步的视角出发,综合考察各国的社
127、法定员工福利:是指国家通过立法强制实施的对员工的福会保障制度,尤其是发达国家的社会保障制度,可以发现,社会保障的利保护政策,包括社会保险和各类休假制度。
总目标是通过保障和改善国民生活、增进国民福利来实现整个社会的和
128、非法定的员工福利:是指企业自主建立的,为满足职工的谐发展。围绕着总目标,社会保障制度在实践中需要实现如下分目标:生活和工作需要,在工资收入之外向雇员本人及其家属提供的一①帮助国民摆脱生存危机。②满足国民的生活保障需求,不断改善和增系列的福利项目,包括货币津贴、实物和服务等形式。
进国民的福利。③实现整个社会的和谐发展。
129、收入保障计划:是旨在提高职工的现期收入(利润分享和
3、为什么说社会保障具有多重功能?
员工持股计划)或未来收入(企业年金、团体人寿保险)水平的答:社会保障的功能,是指社会保障包括其各个子系统及其具体项目在福利计划。
实施过程中发挥出来的实际效能和作用。传统的社会保障理论,一般只
130、健康保健计划:是针对员工健康进行的保险,已经成为企承认社会保障事后救助的单一功能,然而,范围广泛、项目齐全、形式业的一项常见的福利措施。
多样的当代社会保障体系,早已远非历史上单一的救灾济贫可以比拟,131、员工服务计划:是除了以货币形式提供的福利外,企业还在国家社会经济发展进程中,社会保障通常发挥着稳定、调节、促进、为员工或员工家庭提供旨在帮助员工克服生活困难和支持员工
互助等多重功能作用。这些功能并不因为某些人对社会保障制度安排的事业发展的直接服务的福利形式,如雇员援助计划、雇员咨询计批评甚至完全否定而被抹杀,而是在实践中作为事实而客观存在。划、教育援助计划、家庭援助计划、家庭生活安排计划和其他福
4、社会保障具有哪些特征?
利计划(如为员工提供交通服务、健康服务、旅游服务和餐饮服答:社会保障具有的特征有:①公平性特征。主要体现在:一是保障范务等福利项目等)。
围的公平性;二是保障待遇的公平性;三是保障过程的公平性。②社会
132、企业年金计划:是企业举办的一项养老保险计划,员工退化特征。主要体现在:一是制度的开放性;二是筹资社会化;三是服务休后可以获得的养老收入。
社会化;四是管理与监督社会化。③福利性特征。主要体现在社会成员
133、现金补助:是指企业以现金补助形式所提供的住房计划,在社会保障方面的交易成本低于所获得的保障待遇。④法制规范性特包括补充性住房公积金、现金住房补贴。
征。主要体现在法律的规范与强制方面。⑤多样性特征。主要体现在:
134、补充性公积金:指企业向员工住房公积金账户所缴存的超一是各国社会保障制度安排模式日益多样化;二是同一项社会保障制过员工个人公积金缴存额的部分。
度,在一国之内也开始呈现不同的模式;三是项目结构多样化;四是水
135、现金住房补贴:是指企业直接以现金形式发给员工的用于平结构多样化。⑥刚性发展特征。社会保障的发展确实具有刚性增长和住房消费的福利工资。
阶梯式持续发展的特征。
136、实物资助;指企业以直接或间接提供居住场所的手段来帮
5、社会保障应当遵循哪些原则?
助员工解决住房问题的计划方式,包括直接为无房员工提供宿舍答:社会保障应当遵循的原则有:①公平原则;②与社会经济发展相适或公寓和直接与房地产开发商进行谈判。
应原则;③责任分担原则;④普遍性与选择性相结合原则;⑤其他原则,137、购房贷款:是指企业通过其所建立的员工福利基金或专门包括互济性原则、法制性等原则。的住房基金为购房的员工提供低息或无息的借款,或帮助员工偿
6、社会保障的基本理论框架? 还住房贷款等住房计划方式。
答:①社会保障学的基础理论问题。这一层次除社会保障的一般理论原
138、社会保障制度:社会保障制度是以国家或政府为主体,依理或规律外,客观上还应当包括福利经济学、社会福利学等和社会保障据法律规定,通过国民收入再分配,对公民在暂时或永久失去劳与其他已经被固定化的知识体系相结合的领域、这些领域堪称社会保障动能力以及由于各种原因生活发生困难时给予物质帮助,保障其学的理论基石。②社会保障学的专业应用理论问题。这一层次探究的是基本生活的制度。
社会保障各个子系统乃至各个具体保障项目的产生、发展及运行规律,139、社会救济:社会救济亦称社会救助,是国家通过国民收入它客观上表现为政策研究。③社会保障学的管理理论问题。社会保障以的再分配,对因自然灾害或其他经济、社会原因而无法维持最低政府与社会为责任主体,它面向全体国民,可供分配的资源亦是一种公生活水平的社会成员给予救助,以保障其最低生活水平的制度。共资源,从而不仅需要强化管理而且强调公共权力的介入。140、失业社会保险:失业社会保险是劳动者由于非本人原因失
7、社会保障的意义?
去工作、中断收入时,有国家和社会依法保证其基本社会需要的答:①社会保障突出以人为本,彰显人道主义,是人类文明进步的重要一种社会保障制度。
成果与推动力量。②社会保障维护并创造着公平的竞争环境,促进着经
141、职业康复:是指残疾人在国家和社会的帮助下,经过特殊济社会的正常发展。③社会保障不断增进着国民福利。④社会保障能够的医疗照顾和训练,加以辅助工具,不同程度地改善身体的健康为其他相关政策的实施提供配套。⑤社会保障能够创造就业机会,改良状况,部分或全部恢复劳动能力,使之能够最大限度地从事日常着社会产业结构。生活和工作。
142、妇女就业保障:妇女就业保障是通过立法和政策措施,保证妇女有与男子同等的就业权利和机会,创造男女平等的就业机制,使妇女平等地参与社会经济生活。
143、妇女生育保障:妇女生育保障是指为怀孕和分娩的妇女提供物质帮助和产假,以保证母亲和孩子的基本生活及孕产期的医疗保健需要。
144、社会优抚制度:社会优抚制度是国家以法定的形式和通过政府的行为,对社会有特殊贡献者及其眷属实行的具有褒扬和优待赈恤性质的社会保障措施 简答与论述:
第五篇:2012经济法名词解释和简答小抄可剪切
一.名词解释:
1.法人是具有民事权利能力和民事行为能力,依法独立享有民事权利和承担民事义务的组织。
2.不当得利指没有合法根据取得利益而使他人受损失的事实。
3.无因管理是指没有法定或约定的义务,为避免他人利益遭受损失,为他人管理事务的行为。
4.个人独资企业简称独资企业,是指由一个自然人投资,全部资产为投资人所有的营利性经济组织。
5.独立董事是指独立于公司股东且不在公司中内部任职,并与公司或公司经营管理者没有重要的业务联系或专业联系,并对公司事务做出独立判断的董事。6.中外合资经营企业是外国公司、企业和其他经济组织或个人同中国的公司、企业或其他经济组织在中国境内共同投资举办的企业。
7.中外合作经营企业是以确立和完成一个项目而签订契约进行合作生产经营的企业;是一种可以有股权,也可以无股权的合约式的经济组织。
8.破产制度破产制度是指在债务人无力偿还债务的情况下,以其全部财产对债权人进行公平清偿的法律制度。
9.破产债权破产债权是针对破产人,并原则上基于破产宣告而发生的一种财产上的请求权。
10.提存指在一定条件下,债务人或其他清偿人将无法履行的给付提交提存机关,以消灭债权债务关系的制度。
11.不安抗辩权又称拒绝权,是指在双务合同中,先履行义务一方在后履行一方当事人的财产状况发生恶化而有难以对待给付之虞时,有权要求对方先为对待履行的履行。
12.先诉抗辩权亦称检索抗辩权,是指保证人在债权人未就主债务人的财产强制执行而无效果之前,可以拒绝债权人要求其履行保证债务的权利。
13.善意第三人是指在有关经济业务事项交往中,没有与受托人或者被聘用的人员串通,从事故意损害投资人利益的第三人。
14.抵押是债务人或第三人对债权人以一定财产作为清偿债务担保的法律行为。
15.动产抵押,也就是指债权人对于债务人或第三人不转移占有而供作债务履行担保的动产,在债务人不履行债务时,予以变价出售并就其价款优先受偿的权利。
16.最高额抵押,是指为担保债务的履行,债务人或者第三人对一定期间内将要连续发生的债权提供担保财产的,债务人不履行到期债务或者发生当事人约定的实现抵押权的情形的,抵押权人有权在最高债权额限度内就该担保财产优先受偿。二.简答:
1、法人成立要件有哪些?
答:○
1依法成立。○
2有必要的财产和经费。○
3有自己的名称、组织机构和场所。
○
4能够独立承担民事责任。
2、不当得利的构成条件有哪些?
答:○
1不当得利必须是没有合法根据取得利益;
○
2不当得利必须是一方受益,并同时使他方受到损害;
○
3一方得到利益与他方受到损害之间必须有直接的因果关系。
3、无因管理的构成条件有哪些?
答:○
1管理人有为他人管理或服务的事实。
○
2管理人没有法律上的根据。即管理人管理他人事 务,既无法律规定的义务,又未受他人的委托。
○
3管理人是为了避免他人利益受到损失而为他人管理事务。即有为他人谋利益的目的。
4、不能作为商标使用的标志有哪些?
答:○
1国家和国际标志等。○
2带有民族歧视性的标志。○
3夸大宣传并带有欺骗性的标志。
○
4有害于社会主义道德风尚或有其他不良印象的标志。
○
5县级以上行政区划的地名或公众知晓的外国地名。
5、属于商标侵权的行为有哪些? 答:
(一)未经商标注册人的许可,在同一种商品或者类似商品上使用与其注册商标相同或者近似的商标的;
(二)销售侵犯注册商标专用权的商品的;
(三)伪造、擅自制造他人注册商标标识或者销售伪造、擅自制造的注册商标标识的;
(四)未经商标注册人同意,更换其注册商标并将该更换商标的商品又投入市场的;
(五)给他人的注册商标专用权造成其他损害的。
6、不视为侵犯专利权的行为有哪些? 答:○1专利权穷竭后的使用和销售。
○2先用权。○3在运输工具上使用专利发明创
造。
○4为科学研究使用专利。○5善意使用或者销售专利产品。
7、不能从事经营性活动的人有哪些? 答:①不具有民事行为能力人、②国家公务员、③党政领导干部(乡级以上)、④警官、法官、检察官、⑤商业银行工作人员
8、合伙企业设立的条件是什么? 答:1.有2个以上合伙人。
2.有书面合伙协议。
3.有合伙人认缴或者实缴的出资。4.有合伙企业的名称和生产经营场所。5.法律、行政法规规定的其他条件。
9、重整、和解、破产清算的主要区别
答:○
1法律功能不同。○
2申请主体不同。○
3担保债权的法律地位不同。
10、破产财产的分配顺序是什么?
答:○1有财产担保的债权。
○2破产费用和共益债务。○3职工债权。○4纳入社会统筹账户的社会保
险费用和破产人所欠税款。
○5无财产担保的普通债权。
11、要约和要约邀请的区别,要约邀请的情形有哪些?
答:1.目的不同,要约希望与他人订立合同的意思表示;要约邀请,希望他人向自己发出要约的意思表示。
2.内容具体性不同,要约具体明确(数量和价款);要约邀请不具体(无数量或价款)。
3.法律效力不同,要约要约人受
法律约束,要约邀请要约邀请人不受法律约束。
情形: ① 寄送的价目表。②
拍卖公告。③ 招标公告。
④ 招股说明书。⑤ 商业广告。
12、无效合同的情形有哪些?
答:○1一方以欺诈、胁迫的手段订立合同,损害国家利益。
○2恶意串通、损害国家、集体或
第三者利益。
○3以合法形式掩盖非法目的。○4损害社会公共利益。○5违反法律行政法规上网强制
性规定。
13、抵押与质押的区别?
答:1.标的不同。抵押为动产或不动产;质押为动产或权利。
2.是否移转不同。抵押不移转抵
押物的占有;质押转移。
3.物权生效条件不同。抵押分不
动产,动产和浮动抵押而不同;质押,动产质物移交于质权人占有时生效,权利质押看类型。
4.权能不同。抵押,抵押人可以
继续对抵押物占有、使用、收益;质押,质押人享有对标的物的所有权,但不能直接对质押物进行占有、使用、收益
14、留置权构成条件
答:○
1留置的财产必须是债权人以合法方式占有债权人的动产。
○
2留置的财产必须与债权人的债权有牵连关系。
○
3必须是债务已届清偿期。○
4留置的财产必须是动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