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农村信用社信贷风险的防范对策

时间:2019-05-14 11:09:53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论农村信用社信贷风险的防范对策》,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论农村信用社信贷风险的防范对策》。

第一篇:论农村信用社信贷风险的防范对策

论农村信用社信贷风险的防范对策

内容摘要:信贷风险是农村信用社经营中的面临的一个非常突出的问题,也是制约农村信用社建立现代金融制度的主要障碍。国家也采取了实施办法来化解信贷风险,但本文认为农村信用社实行经营体制改革后应以防范信贷风险为主,并有针对性地提出了信贷风险防范对策。

关键词:农村信用社 信贷风险 不良资产 信贷资产

经济改革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为农村信用社的进一步发展提供了契机,但由于现代市场经济的条件下,信用社信贷市场是一个典型的信息不对称市场,信贷风险仍是目前农村信用社最大、最突出的风险。尽管信用社采取了许多强化风险管理、优化资产结构的措施,并成立资产管理部门对不良资产进行剥离,加强了对信贷风险的控制和防范,但问题没有从根本上得到解决,信用社的不良资产仍居高不下,这使农村信用社的经营面临较大的困难。解决了这个风险,不仅能够缓解农村信用社超负荷经营的矛盾,而且还可以降低不良资产的比例,改变负债经营的状况,提高低御“金融风暴”冲击的能力,使各大农村信用社有效、有序地营运。为此,我们要深刻地认识和分析农村信用社的信贷风险,并在此基础上做好防范工作。

一、农村信用社信贷风险的表现及成因

当前,我农村信用社不良资产量多面广、积累加速。就其原因,主要是产权制度的残缺、市场机制扭曲、管理体制不顺、信用基础薄弱所造成的。具体表现为:历史沉积性、政府干预性、市场盲目性、道德困境性、管理失误性、法律缺陷性。

(一)、历史沉积性风险。传统的产品经济模式和高度集中统一的金融体制下,信用社成为地方的出纳,企业没钱找农村信用社要,企业亏损有国家承担,加上企业既不能破产又没有弥补来源,只好继续向信用社贷款,实际上风险集中在信用社。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过渡阶段,企业自有资金过少,支撑企业营运的资金大部分由信用社铺垫,由于经济结构不合理,市场体系不健全,金融体制不完善,社会信用混乱,企业生产经营中出现的问题都造成了信用社不良贷款。且没有更多的转化渠道和分散途径,只有通过企业贷款向信用社集中,使信用社信贷风险具有普遍性和难控性,农村信用社承担了我国计划经济体制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转变的成本。

(二)、政府干预性风险。各级政府部门为了本地区经济的发展和为了“为官一任,造福一方”而要求企业“大干快上”,盲目扩大生产规模和增加新上项目,或者为了各种“安定团结”之类的政治需要,过多地插手企业经营权、投资权、改制权,迫使信用社发放“政策性”贷款,造成信用社贷款被动受损。有的地方政府部门甚至片面追求任期效绩,好大喜功,重长期轻短期利益,重局部轻全局利益,重地方 轻中央利益,片面追求产值数量、项目数量、改制数量,结果助推了一次次的经济过热,并直接或间接地给信用社实施压力,迫使信用社贷款,导致贷款质量先天不足。

(三)、市场盲目性风险。在市场经济条件下,银企借贷双方都要对借贷行为的经济前景进行预测,只有借贷双方预计将来均可得到补偿,并获得一定的经济利益,借贷行为才会发生。但是由于社会经济的随机性和偶然性引发市场经济有许多不确定因素,使得信用社借贷资金风险加大。此外,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信息是决策的依据。目前我国市场经济体系不完善,市场法制不健全,信贷项目要素的信息不充分,这必然带来信贷决策的盲目性。信息粗略、滞后和失真可能与经济发展前景不一致、不协调而使信贷决策失败,从而扩大了信用社资产的风险性。

(四)、道德困境性风险。随着企业经营自主权的不断扩大,特别是在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中,企业和个人的主体地位更加明确,企业以经济效益为驱动力竭力追求利润最大化,个人追求收入最大化,精神道德上的约束力就显得苍白无力了。同时,由于法制不健全和信用观念淡薄,企业在经济利益的驱动下,通过名目和方法,有意识地逃、废金融债务。

(五)、管理失误性风险。从信用社内部环境看,员工风险意识不强,内控机制不全,管理手段不力,特别是防范风险的措施不力,使信用社成为信贷风险的承担者。例如,申请(担保)人资格和资信审查不严;对贷款对象和项目以及抵押物没有进行调查和评估或调查失 误和评估失准;超越权限发贷款;违反规定对客户评信和授信;发放假名、冒名贷款;向关系人发放信用贷款;借款(担保)合同不规范、不合法;未及时发现、报告企业发生重大事项或风险防范措施不落实而导致其贷款偿还能力降低、债权落空等。

(六)、法制缺陷性风险。我国的法制建设远远落后于形势发展的需要,一是金融法律体系不健全,部分法规制度缺位,导致某些金融活动无章可循,市场秩序混乱;二是部分法规不尽合理或有效,导致某些金融活动相互矛盾和产生负面影响;三是法律的宣传、普及力度不够,金融法律盲区甚多。法制缺陷表现的一系列问题,如企业逃废债、金融舞弊、地方干预等,有些是无法可依,有些是处于法律的边缘。可见,法律缺陷是信贷风险产生的重要原因。

二、建立科学的考评机制

农村信用社要统一制订信贷风险的衡量标准,使风险管理逐步实现科学化、规范化。

(一)统一企业信用等级评定标准。一般说来,信用社必须每一年或半年对现有信贷客户进行一次信用等级评审,并对照原有评级进行调整。

(二)统一信贷资产分类方法。为了实现我国金融业与国际惯例接轨,新的贷款分类方法应尽早制定细则予以实施,使我国的信贷资金分类真实反映其质量状况。

(三)统一信用社贷款方式的选择。人行应结合不同时期的国家宏观经济资料,定期发布行业经营信息,明确哪些产业已经出现风险,在此基础上提出相对统一的贷款方式建议,以供农村信用社选择。此外,根据国家宏观要求,以一些产业的贷款方式可以作硬性规定,以期通过信用社信贷结构的调整,实现国家产业结构的调整。农村信用社统一制订信贷风险的衡量标准后,农村信用社能更好地进行信贷工作,知道能不能贷,如何贷,贷给谁。农村信用社正是在这样的情况下正确选择贷款方式,调整自身信贷结构,消化不良资产,优化资产质量,提高经营层次,切实做到防范信贷风险。

三、建立贷款风险预警机制

一是要拓宽信息来源的渠道,改变单一依靠贷款企业报送报表获取信息的做法,广泛收集有关行及相关企业的企业法人代表个人资料,企业的信用状况及有无违约记录,企业的偿债能力、成长能力、盈利能力,生产经营状况、资金营运状况、企业财务管理状况及有无违纪记录,企业经营水平及市场发展前景等资料,并及时进行分析和评价,从而获取足够的信息,才能对企业实行有效监测,防范信贷风险。二是发挥信用社同业工会的作用,及时互通信息,共同防范企业利用信用社之间的竞争,采取欺骗的行为。三是加强与财政、审计、税务等政府职能部门的联系,及时了解和掌握政府职能部门对企业(或企业法人代表)监督检查中的信息和资料,再将资料进行分析和 判断,及时发现有可能要出现的风险,并提出防范措施,做好防范工作。

四、农村信用社可以实施信贷审批人员专职化制度,完善经营人员激励机制

把好贷款审批关,正确选择贷款投向是防范新增贷款风险的关键。要把好这个关口,农村信用社一是实行审批人员专职化。长期以来,农村信用社并无专职的信贷审批人员。信贷审批人员往往是由有一定行政职务的行领导或部门领导担任,审批人员不能将主要精力集中于审核分析,审批工作只是其繁琐行政事务工作中的一个方面。参考西方一些农村信用社的工作方法,审批工作可由专职人员担任,其根据自己的判断,独立地提出意见,仅对信贷项目负责。这一方式的优点在于,它迫使信贷审批人员把全部精力集中于信贷审批工作,深入分析每一个信贷项目,提出有价值的观点。审批人员可由专人进行管理,并设审批会议制度对其表现进行评判。对审批人员的任职资格应有所规定,如一定的工作年限,一定的技术水平等等。但更为重要的是专职审批人这一制度本身产生的压力与动力,可以有效提高目前农村信用社增量信贷资产的质量。二是对信贷经营部门建立相应的激励机制。防范风险并非对信用社信贷业务束手缚脚,而是要激励为信用社效益努力工作的员工,约束损害信用社利益的做法。做到这一点,必须要激励与处罚并重。对农村信用社而言,首先强调的是要加强激 励机制,提高开拓市场能力,使责任与利益二者紧密相联,以增进经营人员在艰苦市场环境中积极开拓的动力,从而更好地防范信贷风险。

五、健全和完善农村信用社内部控制机制,做好内部防范工作

完善农村信用社内控管理是防范当前信贷风险的根本措施。目前,我国信用社信贷风险在所有的风险中表现最为突出。虽然农村信用社经过两次不良资产剥离,但不良资产仍然较高,这已成为威胁我国信用社安全的首患。应该说,不良资产剥离后,上至中央领导,下到各级行长对控制不良贷款要求不可谓不严,决心不可谓不大,但为什么成效不够明显呢?这当然有市场判断不准、决策水平不高等原因,但关键还在于缺乏严格、有效的内控管理机制,未能从内部做好防范信贷风险的工作。

完善农村信用社的内控管理要从培育内控制度入手,建立事前内控机制,强化过程监控,突出内控重点,逐步实现补救性控制向预防性控制的转变,切实防范风险,稳健经营。

(一)、立足于防,建立健全科学有效的内控机制。内部控制要由事后补救向事前防范转变,必须建立健全一套科学的内控机制。要以加入世贸组织为契机,对现有内控制度进行认真清理,由法规部门组织有关部门和专家进行充分研究,待讨论通过后,统一在全行发布,使预防性控制落实在各业务制度之中。同时,要规范“立法程序”,明确“立法”权限,对内控制度的评价、修改和制定都要在程序上予以明确,以增强“立法”的严肃性与统一性。在建立内控机制上,要坚持三项原则:一是体制牵制原则。体制控制是内部控制的基础,当前,要从体制上着手,重新设计信贷经营与审批、监管三分离的运行机制,业务经营与前台服务、后台支撑的协作机制等,以避免各职能部门之间出现不必要的磨擦和控制环节中的漏洞。二是程序牵制的原则。对业务流程的不同环节,应由不同的人员完成,通过业务流程设计使不相容的职务相分离,达到岗位牵制的目的。要坚决杜绝任何个人独揽业务的全过程,否则必然导致管理失控。三是责任牵制原则。内部控制不仅要规定职能部门和个人处理业务的权限,还要明确规定其承担的相应责任。

(二)、强化过程监控,构建全方位、多层次的监督体系。一是加强中央信用社对农村信用社内控管理指导监督力度。人民信用社要尽快修订《加强金融机构内部控制指导原则》等文件,并制定内控建设时间表,促使农村信用社加快内控步伐。把内部控制状况作为央行监管的重点,加大对内控问题较多的分支机构现场检查频率,增加现场检查的深度和力度。二是完善农村信用社法人治理结构。尽快把农村信用社改造成股份制农村信用社,并加快上市步伐,构建以股东大会——董事会——监事会——经理层之间的权力划分和权力制衡的有效结构,抑制“内部人控制”、“道德风险”的发生。

(三)、农村信用社内部控制涉及方方面面,当前应突出重点,集中抓好两个方面的控制。

1、内部组织结构的控制。按照业务流程、内控制度的要求,设计农村信用社组织体系,建立决策层、管理层、经营层、监督层、保障层的组织结构。制定明确、成文的决策程序;各级经营管理机构应在各自职责和权限范围内办理业务、行使职权;建立内部控制的检查评价机制和处罚机制,及时发现问题,堵塞漏洞。强化稽核部门在组织体系中的特殊地位和作用,其工作直接对总行长负责,促进内部稽核从合规性稽核向风险性稽核转变,从单一的事后稽核向事前、事中、事后全过程稽核转变。

2、会计系统控制。一是运用科技手段,强化会计监督。如建行湖北省分行正在投入使用的会计柜面综合系统,从程序上对各会计业务环节的风险进行了控制,基层网点业务交易数据均可集中到省分行,会计核算上移至省分行,基本上杜绝了“三假”现象。二是进一步完善会计管理体制,对基层网点会计主管实行委派制和定期岗位轮换制,有利于会计人员抵制网点负责人对会计工作的不正当干预;三是建立柜员、综合员、会计主管三线监控体系。柜员只负责交易,综合员负责复核和大额交易审批,会计主管负责对综合柜员的监督、柜员重要空白凭证领用检查。四是加强重要单证、现金及重要物品的管理。

六、完善对信贷企业的制度建设,实施信用社和企业共担信贷风险制度,从根本上降低信贷风险

(一)、继续坚持“区别对待,择优抉择”的原则,盘活贷款存量,优化货款增量。农村信用社对在企业改革中出现的信贷风险要有 一个认真、清醒、全面的认识,不能谈虎色变,实行一刀切。以前由于信用社企业之间没有形成整体合力,没有建立相互支持、相互依托的相关机制,不仅为企业拖欠债务和相互占用资金培植了土壤,而且加剧了信用社间、银企间的矛盾。现在要主动改进服务,主动送贷上门,大力支持和倾斜;对转制后扭亏有望的企业,要积极推行“支帮促”活动,实行“一厂一策”;对资不抵债,长期亏损或扭亏无望的企业,鼓励和促进其改制,把债务落实到新的经济主体,明确承贷主体。现在,农村信用社要想方设法盘活现有信贷资产质量,严把新增信贷资产质量关,多渠道多方式提高资产质量,降低经营风险。

(二)、实行企业与信用社信贷风险共担制度,间接地防范信用社信贷风险。(1)实行企业新上固定资产投资项目自筹资本金制度。凡企业新上固定资产项目,必须自筹30%——50%的资本金,并存入主办信用社账户,实行监督。凡企业自筹资金未落实到位,有关部门不予立项,信用社不予申报项目,不予发放贷款支持。(2)实行企业贷款预交风险保证金制度。凡是企业从信用社取得贷款,应扣除10%——20%的补偿性余额留存信用社。所谓补偿性余额,即企业贷款时,信用社要求借款企业在信用社中保持按贷款限额或实际借款额一定百分比计算的最低存款额。通过补偿性余额的留存,从企业角度来讲,可以增进其信用意识及积极主动还款意识,提高偿债能力;从信用社角度来讲,可以预防信贷风险,并且补偿可能透支的贷款损失。

(三)、进一步完善贷款证制度建设。贷款证是企业法人向金融机构申请借款的资格证明书。贷款证的实施,增加了企业负债的透明 度,有助于农村信用社信贷决策,提高贷款的科学性,优化贷款结构。目前可从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入手:一是扩大发证对象,将目前单一的贷款证形式加以丰富;二是制定统一简化的领证手续,延长贷款证使用年限;三是尽快实现贷款证管理的电子化。

七、完善国家有关法制建设,充分发挥法规在防范信贷风险中的作用,切实保障信用社信贷资金安全

信用社如果没有充分利用法律手段,保护自身的合法权益,就给企业逃废债、转账提供了可乘之机。为了尽快适应市场调节机制,要加强法制建设,规范市场经济条件下的信用关系,把信用社信贷风险管理纳入法制轨道,保障信用社贷款的安全性。要加快制定《信贷法》,《金融市场》,《金融机构管理法》等与之相关的法规。通过金融法规,界定市场调节的程度,规范财政与信用社、企业与信用社的信用关系,保证信用社信贷向合理化、科学化方向发展,有效地防范信用社信贷风险,提高信用社经营的经济和社会效益。在制定了这些法规后,农村信用社可以将风险防范方式由事后向事前转移,从根本上消灭产生风险的含糊地带、空白地带;有了法律的规范后,企业爱到法律、法规的约制,企业不敢轻易地逃废债、转帐,因为这样会受到法律的严厉制裁,那么企业只有到期还本付息,农村信用社的不良贷款自然会减少,从而较好地防范信贷风险。

八、加强与政府的沟通,增强政府为信用社创造宽松环境的积极性,减速少因政府行政干预而带来的信贷风险

针对不正当行政干预对农村信用社产生的种种不利影响,农村信用社应加强宣传,统一认识,理顺地方政府和信用社的关系。地方政府的主要目标是发展地方经济,而信用社资金也是用来支持国家与地方经济建设的,二者的最终目标应该是一致的。但是划清资金性质,保障农村信用社的自主经营;划清信贷资金与财政资金的界限,坚持商业性资金的有偿性、流动性、盈利性原则,减少和停止各级政府特别是地方政府对金融机构经营活动的不当干预,保证金融机构的经营自主权,也是防范信贷风险的重要措施。同时信用社应加强宣传,做好对地方政府的解释工作,互相体谅,共同发展地方经济。地方政府更要大力促使企业改革创新,增强企业自身活力和竞争实力,以保证偿还贷款本息,真正减轻信用社负担,为信用社创造宽松、良好的投资环境和条件。当然,信用社在资金宽裕,不违背信贷政策的情况下,可以适当地对地方予以信贷倾斜,扶植一些地方优势项目,促进地方经济的进一步发展。

参考文献:

1.林水挺:《农村信用社的信贷风险及其管理与防范》《金融论坛》2003年11月 2.刘全,林孝术:《对建立信贷风险监控防范机制的思考》 《现代农村信用社导论》2004年2月

3.乔纪法:《农村信用社信贷经营管理工作的改进建议》《济南金融》2003年3月

4.曾文生:《构建农村信用社防范和化解信货风险体系》 《金融科学》2002年3月

5.吴之间,史建平:《信用社信贷管理学》 武汉大学出版社 2000年

6.杨 力:《农村信用社风险管理》 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 2001年

7.王 峰:《农村信用社信贷管理改革思考》 《金融理论与实践》 2003年7月

学生(签名):金瑞

二〇〇八年九月十五日

第二篇:论农村信用社信贷风险管理的现状及防范对策

论农村信用社信贷风险管理的现状及防范对策

【摘 要】随着我国农村金融体制改革的深入进行,农村信用社长期积聚的信贷风险逐步地暴露,而不良贷款占比居高不下形成的信贷风险尤为突出,已严重地束缚了农村信用社的改革与发展。如何加强信贷风险管理,提高信贷资产质量,有效防范风险,已经成为农村信用社改革和发展的重中之重。本文对农村信用社信贷风险管理的现状及防范对策进行了分析。

【关键词】农村信用社 信贷风险 管理

一、农村信用社信贷风险的现状

(一)风险管理意识淡薄。农村信用社部分信贷人员政治、业务素质良莠不齐,发放贷款时未严格执行信贷操作程序,贷款发放把关不严,风险管理意识淡薄。当前有部分贷款操作程序采取自上而下,先取得上级贷款意向,再向下逐级办理,致使基层信用社信贷人员错误认为既然上级已经有贷款意向,我们就遵照办理。这种与商业银行自下而上实行贷款营销的逆程序操作使相当一部分信贷管理人员淡薄了风险意识,造成第一手调查材料就不深入,为以后的信贷风险埋下隐患。

(二)信贷风险防范机制不健全。主要反映在:一是贷款“三查”制度流于形式,贷前调查缺乏科学全面的调查论证,信贷人员有时单凭贷款人口头陈述就草率做出决定,贷时审查,有的其实就是社领导一人说了算,审批成为其它人察言观色,见机行事,贷后检查则是走马观花,伏而不入,有的贷款放了以后,就再无人过问。二是贷款担保抵押徒有虚名,近年来,信用社为了降低贷款风险,对一些贷款实行担保、抵押,但在贷款发放上,只注重对贷款方资信的审查,却疏于对担保方资格的审查,造成担保不实,对抵押贷款,有些抵押品一不经评估,二不登记,且变现能力差,造成多头重复抵押,形成不应有的贷款风险。

(三)贷款管理不严、内控制度乏力。一是贷时审查与贷款审批有待加强,部分信用社、县联社信贷岗位人员既是贷款审查岗,又是贷款审批岗,而参与贷审会人员对借款人的基本情况所知甚少,难免会造成决策失误,存在未严格执行审贷分离制度的现象。二是疏于贷后管理,重放轻收轻管理思想严重。农村信用社由于贷款笔数多,金额少,信贷员未实行客户经理制,有些大额贷款发放后根本无人问津,对借款人的经营、资金使用情况不了解,一旦贷款形成风险,不能得到及时发现和预防。

(四)信贷管理制度和措施不到位。一方面,信贷管理人员力量薄弱,大部分基层信用社仅有2-4名专职人员管理信贷,人员缺少,业务量大,信贷管理失控,致使信贷资产质量不高。另一方面,从事信贷工作的人员文化业务素质偏低,年龄偏大,大部分信用社利用代办员管理和发放贷款,主观随意性强,贷款违规问题较多。

(五)市场定位不准。由于信贷管理人员对服务“三农”、发放小额农户贷款认识不到位,在核发“小额贷款证”时,只是为了完成任务而流于形式,未能真正去搞好农户调查和等级评定,失去了推行小额农户贷款证的实际意义,致使小额农户贷款市场占有份额较少,偏离了农信社服务“三农”的市场定位。

(六)信贷资产质量反映不够真实。未及时调整贷款占用形态,即使已经形成不良贷款却仍旧在正常贷款科目反映,如个别农村信用社按贷款五级分类反映不良贷款余额占比高达70%以上,而按四级分类反映不良贷款余额占比仅在30%以下,依此看来,农村信用社信贷风险隐患较为突出;贷款到期转据较多,贷款到期后,只要能收回贷款利息,诸多信用社都采取办理转据方式,有的大额贷款多次转贷,影响了信贷资金的流动性,掩盖了潜在的信贷风险。

(七)企业改制破产影响严重。由于企业认识和动机的偏离,加之地方政府保护主义的影响,企业改制和破产给信用社信贷资金造成了巨大风险,逃债、废债现象时有发生,大量信贷资金被吞食、流失。

(八)不良资产的处置滞后,贷款责任追究不力。对已经形成的不良资产由于平时预警信息掌握不及时不全面,待处理时比较棘手,收贷费用成本过高,尽管资产保全部门通过多渠道努力盘活清收,结果多是本息难以清偿。

二、当前农村信用社信贷风险防范对策

(一)标本兼治,多管齐下,全面加强信贷管理。要加强信贷管理,防范和化解不良贷款,员工素质是关键,特别是需要一支高素质的信贷管理队伍。强化信贷人员的职业道德教育,提高信贷人员的责任心和事业心,使防范信贷资产风险成为信贷人员的自觉行动,从而达到防范信贷管理人员道德风险的目的。加强对信贷人员的业务素质培训。

(二)强化信贷风险管理理念。首先是健全贷款责任制。人是生产力中最活跃和最起决定作用的因素,在信贷业务和管理中,农村信用社要充分发挥信贷员的主观能动性,增强风险意识。二是实施授信管理,优化贷款结构。采用多种分析方法,综合分析客户的偿债能力、市场发展前景、非财务因素、信用支持程度和在信用社结算业务量以及从其业务中获得的收益等因素后核定。确定授信额度,减少信用风险。三是完善信贷内控制度,要严格执行贷款三查制度。从加强管理,防范内部风险出发,建立一整套的信贷规章制度,进一步规范授信程序,强化监督机制,不断地进行检查、辅导、整改和考核,逐步达到制定制度无漏洞,执行制度无弹性

(三)对贷款必须严格审核,建立档案微机管理。在发放贷款前,必须认真做到市场考察、现场调查、论证和分析其资金实力、抵押物权证的有效性,严格区分公司贷款和公司以个人名义办理的贷款,利用微机管理避免一人多贷情况的发生,建立监测和预警机制。要利用现代化科技手段,通过对信贷信息的综合加工处理,分析预测风险,提出防范对策。

(四)加强信贷管理、规范信贷业务操作流程。除小额农户贷款外全面实行信贷项目责任制办法,分信贷经营主责任人和信贷经营岗位责任人对每笔贷款的发放及收回整个环节进行责任划分,该责任不受本人调离岗位的影响,为终身责任制,如果形成信贷风险按此责任划分后实行责任追究。

(五)坚持市场定位、立足服务“三农”。农村信用社在信贷投向上要始终坚持以“三农”为主,以小额贷款为主,为适应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需要更新思想观念,创新支农服务水平,占领和巩固农村阵地。作为农村金融主力军的农村信用社,与生俱来就与三农发展息息相关。在不断深化的改革进程中,农村信用社服务三农应做到“三贴近”。

(六)真实反映贷款占用形态、建立信贷风险管理体系。在贷款按四级分类管理下,大多数农村信用社与商业银行九十年代的管理模式一样,对贷款占用形态和信贷风险管理主要是依靠行政命令来执行。管理层在管理中难免有点缺乏章法和条理,经常顾此失彼,导致信贷资产低效率,随着业务发展需要信贷风险管理越来越讲究动态化、系统化和数量化。

(七)依法打击企业、单位、个人恶意逃废农村信用社债务行为。对企业(含个体、私营、联营企业)、单位在破产转制、重组过程中,要本着优先受偿原则,帮助信用社落实债权债务,防止贷款造成损失。对恶意逃废信用社债务的企业、单位和个人,交由公安、司法部门依法清收。对长期拖欠农村信用社贷款的“赖债户”、“钉子户”也要坚决依法打击,并协调当地金融机构统一采取制裁措施,同时要将恶意逃废农村信用社债务的企业、单位和个人通过新闻媒体公开曝光。

(八)加大对不良信贷资产的处置和责任追究力度。对已经出现预警信号形成的不良信贷资产,风险管理部门或信贷部门将不良资产基本情况移交资产保全部门,由资产保全部门牵头,稽核、纪检监督部门,人力资源部门派员配合成立小组对不良资产形成的原因进行分析和调查,按责任进行认定。

总之,对农村信用社信贷风险管理防范来说,坚持稳健审慎经营是前提,构筑以人为本体制是保证,明确业务市场定位是方向,调整信贷资产结构是手段,增强支持农村经济发展的资金实力是目的。

(作者单位:河南省尉氏县信用联社)

第三篇:农村信用社信贷风险防范浅析

精品文档就在这里

-------------各类专业好文档,值得你下载,教育,管理,论文,制度,方案手册,应有尽有------------------------------

心得体会 西城信用社

根据县联社安排,我社组织学习了中国银监会纪委书记王华庆同志在2010年案件防控工作长沙会议上的讲话摘要、关于转发《沧州银监分局关于转发<河北银监局关于进一步防范变造银行承兑汇票诈骗犯罪风险的通报>的通知》的通知、以及《沧州银监分局办公室转发<中国银监会办公厅关于徐州地区信用卡套现案件的通报>的通知》等相关文件,通过深刻学习,我对其中涉及的信贷风险防范有以下几点认识,总结如下:

信贷资产质量是农村信用社的生命线。防范信贷风险,提高贷款质量,是农村信用社稳健经营、稳步发展的重要保障,也是历代农信人孜孜以求的目标。为了加强防范信贷风险应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一、加强员工教育,防范道德风险

防范信贷风险,首先要筑牢信贷人员的思想防线。信贷人员只有较强的事业心、责任感和廉洁自律意识,才能在信贷活动中主导自己的行为,自觉规避和防范信贷风险。不可否认,目前,在信贷人员中,服务意识淡薄、营销观念较差的现象还较为普遍,部分信贷人员没有把客户当作互惠互利、平等的合作伙伴来对待,更有的把手中的信贷权利当成了捞取个人私利的资本,在贷款发放过程中吃、拿、卡、要、报,不给好处不办事,给了好处--------------------------精品

文档-------

精品文档就在这里

-------------各类专业好文档,值得你下载,教育,管理,论文,制度,方案手册,应有尽有------------------------------

乱办事,导致超权、跨辖、垒大户、顶冒名等违规违纪贷款时常发生,形成了较大风险隐患,有的已造成了资产损失。这些都是职业道德缺失、法纪观念淡薄的集中表现。解决这一问题,必须加强信贷人员“三个方面”的教育。

(一)职业道德教育。良好的职业道德是做好任何岗位工作的保证,对信贷人员尤为重要。要从熟悉业务、顾全大局、秉公办事、恪守信用、忠于职守、廉洁奉公等六个方面对信贷人员进行教育引导,并将这些职业道德规范自觉融入信贷管理工作、贯穿贷款操作流程的各个环节。

(二)遵纪守法教育。积极开展“每月一法”教育活动,重点学习金融违法犯罪的种类、构成要素、处罚及量刑,使信贷人员明白哪些信贷行为是违法犯罪,触犯了会受到怎样的刑罚,达到不越“雷池”的目的。

二、提升员工素质,防范操作风险

农村信用社服务“三农”的市场定位,决定了信贷风险的分散性。农业生产的自然风险、市场风险和政策风险的不可预见性,也决定了信用社信贷风险防控的艰巨性。这就要求信贷人员必须加强自身学习,不断增强专业技能、政策法规水平和驾驭市场的本领,把操作风险放到信贷风险防范的突出位置。

(一)加强基础工作,提高防控水平。一是建立健全信贷管理组织架构和制度体系。成立相对独立的贷前调查、贷时审查和--------------------------精品

文档-------

精品文档就在这里

-------------各类专业好文档,值得你下载,教育,管理,论文,制度,方案手册,应有尽有------------------------------

贷后检查的信贷职能部门,严明各部门、各岗位职权,进一步完善信贷行为问责和奖励机制,健全信贷管理规章,约束、规范信贷行为。二是完善农户、个体工商户小额贷款以及民营企业贷款管理办法和操作规程,积极开展评级授信、实行贷款上柜台制度,努力营造良好的诚信环境和贷款营销氛围。

(二)做好贷后回访,掌握风险状况。市场行情风云变幻。特别是随着“地球村”的逐步成型,一国经济极易受到国际政治经济发展走势的影响。比如,去年下半年由美国次贷危机引发的国际金融风暴,席卷全球,对我国经济发展也产生了较大不利影响,部分企业经营困难,农产品价格波动较大,为信贷资金安全增添了变数。因此,建立客户回访制度,加强贷后检查,及时掌握企业和农户的生产经营状况和收益水平,对当前防范信贷风险,确保资金安全,显得尤为突出和重要。贷后回访检查频率,要根据贷款的额度、项目生产周期、市场波动幅度大小等因素合理确定,必要时,要实行蹲点续时观察制度。对发现的风险隐患,会同客户及时采取防控措施,协助解决生产经营、产品营销和财务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对经营陷入危机、濒临破产的企业,要果断处置,保全资产,防范信贷资金损失。

--------------------------精品

文档-------

第四篇:农村信用社信贷风险防范浅析

农村信用社信贷风险防范浅析

信贷资产质量是农村信用社的生命线。防范信贷风险,提高贷款质量,是农村信用社稳健经营、稳步发展的重要保障,也是历代农信人孜孜以求的目标。笔者就这个问题,谈点肤浅的看法。

一、加强员工教育,防范道德风险

防范信贷风险,首先要筑牢信贷人员的思想防线。信贷人员只有较强的事业心、责任感和廉洁自律意识,才能在信贷活动中主导自己的行为,自觉规避和防范信贷风险。不可否认,目前,在信贷人员中,服务意识淡薄、营销观念较差的现象还较为普遍,部分信贷人员没有把客户当作互惠互利、平等的合作伙伴来对待,更有的把手中的信贷权利当成了捞取个人私利的资本,在贷款发放过程中吃、拿、卡、要、报,不给好处不办事,给了好处乱办事,导致超权、跨辖、垒大户、顶冒名等违规违纪贷款时常发生,形成了较大风险隐患,有的已造成了资产损失。这些都是职业道德缺失、法纪观念淡薄的集中表现。解决这一问题,必须加强信贷人员“三个方面”的教育。

一是职业道德教育。良好的职业道德是做好任何岗位工作的保证,对信贷人员尤为重要。要从熟悉业务、顾全大局、秉公办事、恪守信用、忠于职守、廉洁奉公等六个方面对信贷人员进行教育引导,并将这些职业道德规范自觉融入信贷管理工作、贯穿贷款操作流程的各个环节。二是遵纪守法教育。积极开展“每月一法”教育活动,重点学习金融违法犯罪的种类、构成要素、处罚及量刑,使信贷人员明白哪些信贷行为是违法犯罪,触犯了会受到怎样的刑罚,达到不越“雷池”的目的。加强案例警示教育,通过组织信贷人员学习上级转发的案件情况通报、举办法制教育培训班、到监狱聆听犯人现身说法等形式,剖析案件根源、历数犯罪危害、反思自身问题,不断增强信贷人员的守法合规意识,自觉规避和抵制信贷不廉、不法行为,防范道德风险。严查贷款违纪违法行为,通过采取向社会公开承诺、设立举报电话、建立贷款回访制度、加大信贷检查监督频率等措施,及时发现和处理信贷违规、违纪和违法行为。对违规违纪的,给予限期收回贷款、退回违规所得、经济处罚以及警告直至开除的纪律处分;对诈骗等违法行为,坚决移交司法机关处理。

三是敬业爱岗教育。敬业爱岗是做好任何一项工作的先决条件,员工只有敬业爱岗,才会激发出工作的热情和动力,才会积极作为并追求工作的完美,并将个人行为与单位目标保持一致性。因此,要把培养信贷人员敬业爱岗意识放到企业文化建设的突出位臵,积极开展以“做农信人、立农信志、谋农信事、创农信业”为主旨的演讲比赛、事迹报告、理论探讨以及“行业树形象,岗位树标兵”等活动,用正面的典型引导人、激励人。同时,要强化制度约束和责任追究,用反面的教材警示人、告诫人,使信贷人员自觉算好政治账、经济账、名誉账、家庭账,在信贷管理活动中,时刻坚守道德防线和法律制度防线。

二、提升员工素质,防范操作风险

农村信用社服务“三农”的市场定位,决定了信贷风险的分散性。农业生产的自然风险、市场风险和政策风险的不可预见性,也决定了信用社信贷风险防控的艰巨性。这就要求信贷人员必须加强自身学习,不断增强专业技能、政策法规水平和驾驭市场的本领,把操作风险放到信贷风险防范的突出位臵。

(一)加强基础工作,提高防控水平。一是建立健全信贷管理组织架构和制度体系。成立相对独立的贷前调查、贷时审查和贷后检查的信贷职能部门,严明各部门、各岗位职权,进一步完善信贷行为问责和奖励机制,健全信贷管理规章,约束、规范信贷行为。二是完善农户、个体工商户小额贷款以及民营企业贷款管理办法和操作规程,积极开展评级授信、实行贷款上柜台制度,努力营造良好的诚信环境和贷款营销氛围。三是加强教育培训,突出业务知识和操作流程的培训,确保贷款手续齐全、顺程序操作;强化政策法规的学习,确保信贷行为符合国家产业政策、法律法规和银监部门的监管制度要求;加强内控制度教育,确保信贷规章熟记于心,形成思维定势,令行禁止。四是积极开展送信贷知识下乡活动,通过张贴标语口号、散发小额农贷“明白纸”、播放宣传带、公布咨询和监督电话等形式,让农民了解贷款种类、贷款条件和办贷程序,并接受他们的监督。

(二)运用“四诊”疗法,严把准入关口。防范信贷风险,确保信贷资金的安全性、流动性和效益性,贷前调查是关键。信贷人员在受理贷前调查时,中医中的望、闻、问、切“四诊法”不失为一良策。“望”,就是要深入贷户,对借款人投资项目的筹备或生产规模、产品质量、市场行情、资产负债状况和经营管理水平等方面进行实地察看。通过察看,产生第一印象后,要进一步听取借款人投资、规划、技术、生产、效益等方面的汇报,并注重听取借款人周围群众的意见,包括借款人的品行、信用程度等;如果借款人是一个比较大的单位或经济实体,同时还要了解基层人员的反应,这就是“闻”。通过现场“望”、“闻”后,调查人员还要就自己关心的问题向借款人进行问询,或就借款人汇报中的可行性情况作出逆向假设,让借款人予以答辩,从中了解借款人驾驭市场和抵御风险的能力,这就是“问”。“切”是决定能否对借款人予以贷款扶持的关键一步。调查人员在充分了解情况后,写出贷前调查报告,拿出初步意见,交贷款审批部门进行研究,对借款人及其投资项目进行综合评定后,作出贷与不贷的决定。要想很好地完成上述“四诊”方法,这就要求信贷人员必须做到“四勤”,即腿勤、眼勤、口勤和脑勤。腿勤,只有深入实际、深入第一线,才能收集到尽可能多的信息,才能发现在上面发现不了的情况;眼勤,只有是看到的而不是听到的,才会使了解到的情况或掌握的信息更具真实性、可靠性;口勤,要想了解更多的情况,只有善于发问、勤于发问才能做到;脑勤,就是要多动脑,善于思考,勤于分析。

(三)做好贷后回访,掌握风险状况。市场行情风云变幻。特别是随着“地球村”的逐步成型,一国经济极易受到国际政治经济发展走势的影响。比如,去年下半年由美国次贷危机引发的国际金融风暴,席卷全球,对我国经济发展也产生了较大不利影响,部分企业经营困难,农产品价格波动较大,为信贷资金安全增添了变数。因此,建立客户回访制度,加强贷后检查,及时掌握企业和农户的生产经营状况和收益水平,对当前防范信贷风险,确保资金安全,显得尤为突出和重要。贷后回访检查频率,要根据贷款的额度、项目生产周期、市场波动幅度大小等因素合理确定,必要时,要实行蹲点续时观察制度。对发现的风险隐患,会同客户及时采取防控措施,协助解决生产经营、产品营销和财务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对经营陷入危机、濒临破产的企业,要果断处臵,保全资产,防范信贷资金损失。

三、合理确定投向,防范市场风险

根据宏观调控要求和信贷政策导向,进一步调整资金投向,优化信贷结构,把握好投放节奏,主动规避政策和市场风险。一是适应市场需求,立足实际,创造性地坚持好面向“三农”、面向社区、面向中小企业、面向县域经济的“四个面向”市场定位,加大对现代农业、服务业、中小企业、农户和个体工商户的贷款支持力度,严禁向污染、高耗低能等国家限控类行业及其他银行退出行业发放贷款。二是大力支持地区优势行业和特色产业发展,通过提供生产、加工、存储、销售“一条龙”信贷服务,做强、拉长产业链条,努力促进规模经济的形成和综合生产能力的提高,使产业在“抱团”发展中增强整体收益水平和抗御市场风险能力,从而保证信贷资金的安全。三是适当放宽贷款期限限制。目前,农村信用社贷款除了较少的助学贷款属中长期贷款外,绝大多数贷款期限不超过一年,已不能满足农村多种经济成分、多种经营模式发展的需要。人为地缩短贷款期限,不仅降低了信用社收益水平,而且也增加了因贷款期限和客户收益档期不一致带来的贷款管理成本,并极易形成不良贷款。因此,农村信用社贷款期限应根据贷户综合收入水平和从事经营项目的生产周期等情况合理确定。

第五篇:农村信用社信贷风险防范浅析

心得体会

西城信用社

根据县联社安排,我社组织学习了中国银监会纪委书记王华庆同志在2010年案件防控工作长沙会议上的讲话摘要、关于转发《沧州银监分局关于转发<河北银监局关于进一步防范变造银行承兑汇票诈骗犯罪风险的通报>的通知》的通知、以及《沧州银监分局办公室转发<中国银监会办公厅关于徐州地区信用卡套现案件的通报>的通知》等相关文件,通过深刻学习,我对其中涉及的信贷风险防范有以下几点认识,总结如下:

信贷资产质量是农村信用社的生命线。防范信贷风险,提高贷款质量,是农村信用社稳健经营、稳步发展的重要保障,也是历代农信人孜孜以求的目标。为了加强防范信贷风险应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一、加强员工教育,防范道德风险

防范信贷风险,首先要筑牢信贷人员的思想防线。信贷人员只有较强的事业心、责任感和廉洁自律意识,才能在信贷活动中主导自己的行为,自觉规避和防范信贷风险。不可否认,目前,在信贷人员中,服务意识淡薄、营销观念较差的现象还较为普遍,部分信贷人员没有把客户当作互惠互利、平等的合作伙伴来对待,更有的把手中的信贷权利当成了捞取个人私利的资本,在贷款发放过程中吃、拿、卡、要、报,不给好处不办事,给了好处乱办事,导致超权、跨辖、垒大户、顶冒名等违规违纪贷款时常

发生,形成了较大风险隐患,有的已造成了资产损失。这些都是职业道德缺失、法纪观念淡薄的集中表现。解决这一问题,必须加强信贷人员“三个方面”的教育。

(一)职业道德教育。良好的职业道德是做好任何岗位工作的保证,对信贷人员尤为重要。要从熟悉业务、顾全大局、秉公办事、恪守信用、忠于职守、廉洁奉公等六个方面对信贷人员进行教育引导,并将这些职业道德规范自觉融入信贷管理工作、贯穿贷款操作流程的各个环节。

(二)遵纪守法教育。积极开展“每月一法”教育活动,重点学习金融违法犯罪的种类、构成要素、处罚及量刑,使信贷人员明白哪些信贷行为是违法犯罪,触犯了会受到怎样的刑罚,达到不越“雷池”的目的。

二、提升员工素质,防范操作风险

农村信用社服务“三农”的市场定位,决定了信贷风险的分散性。农业生产的自然风险、市场风险和政策风险的不可预见性,也决定了信用社信贷风险防控的艰巨性。这就要求信贷人员必须加强自身学习,不断增强专业技能、政策法规水平和驾驭市场的本领,把操作风险放到信贷风险防范的突出位置。

(一)加强基础工作,提高防控水平。一是建立健全信贷管理组织架构和制度体系。成立相对独立的贷前调查、贷时审查和贷后检查的信贷职能部门,严明各部门、各岗位职权,进一步完善信贷行为问责和奖励机制,健全信贷管理规章,约束、规范信

贷行为。二是完善农户、个体工商户小额贷款以及民营企业贷款管理办法和操作规程,积极开展评级授信、实行贷款上柜台制度,努力营造良好的诚信环境和贷款营销氛围。

(二)做好贷后回访,掌握风险状况。市场行情风云变幻。特别是随着“地球村”的逐步成型,一国经济极易受到国际政治经济发展走势的影响。比如,去年下半年由美国次贷危机引发的国际金融风暴,席卷全球,对我国经济发展也产生了较大不利影响,部分企业经营困难,农产品价格波动较大,为信贷资金安全增添了变数。因此,建立客户回访制度,加强贷后检查,及时掌握企业和农户的生产经营状况和收益水平,对当前防范信贷风险,确保资金安全,显得尤为突出和重要。贷后回访检查频率,要根据贷款的额度、项目生产周期、市场波动幅度大小等因素合理确定,必要时,要实行蹲点续时观察制度。对发现的风险隐患,会同客户及时采取防控措施,协助解决生产经营、产品营销和财务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对经营陷入危机、濒临破产的企业,要果断处置,保全资产,防范信贷资金损失。

下载论农村信用社信贷风险的防范对策word格式文档
下载论农村信用社信贷风险的防范对策.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农村信用社信贷风险成因及对策

    目录摘要 .............................1 关键词 .........................1 引言 .............................1 1 农村信用社信贷风险概述 ........................1......

    如何防范信贷风险

    一、加强学习做好贷款尽职调查 作为信贷部长需要具备和掌握多种知识,不仅要精通信贷业务,熟知贷款操作规程,从大方向还需要掌握会计方面的知识,掌握企业的财务知识、成本核算知......

    浅谈信贷风险防范

    浅谈信贷风险防范来源:网络 作者:编辑部| 中瀚石林-您值得信赖的中国业务顾问一、商业银行信贷风险形成的原因1. 产权不明确,产生了大量的不良资产。四大国有银行产权模糊,非......

    农村信用社安全防范对策

    结合笔者在农村信用社保卫部门的工作经验,联系农村信用社在安全防范工作中的实际情况和现状,通过调查访问了解到,农村信用社实施安全防范管理工作中还有一些需要进一步完善......

    农村信用社信贷风险成因与对策[合集5篇]

    农村信用社信贷风险成因与对策[日期:2008-04-24] 来源:大竹县农信联社作者:周大华 谢德文 [字体:大 中 小]全面围绕出题规律,准确分析总结考点,精准预测命题趋势,培养应试思维,掌握......

    浅析我国商业银行信贷风险的防范和对策

    浅析我国商业银行信贷风险的防范和对策 内容提要 在我国商业银行现行的各种风险中,信贷风险仍是主要风险。信贷市场份额的多少,管理水平的高低,风险控制能力的强弱,将直接关系到......

    商业银行信贷风险及其会计防范对策(合集5篇)

    商业银行信贷风险及其会计防范对策 内容摘要:现今,商业银行经营环境不断变化,银行间的竞争也日益激烈,商业银行的信贷风险越来越大。信贷风险管理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商业银行......

    信贷风险防范工作(推荐)

    今年以来,泰安工行坚持市场拓展与风险防控并举、防范风险与积极化解并重的策略,进一步转变思想,改变观念,增强信贷风险管理的前瞻性、主动性和针对性,加强对企业信贷业务的风险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