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江西省上饶县中学2017_2018学年高一历史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
江西省上饶县中学2017-2018学年高一历史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
时间:90分钟 总分:100分
一、选择题(共25题,每题2分,共50分)
1.《耒耜经》记载:“进之则箭下,入土也深;退之则箭上,入土也浅。„„江东之田器尽于是。”这一农具主要用于
A.原始灌溉
B.松土挖土
C.除草培土
D.开沟播种
2.唐诗《田家》中写道“倚床看妇织,登垅课儿锄。”这反映了
A.农村商品经济的发达
C.家庭手工业规模扩大
B.男耕女织的小农经济 D.重农抑商的经济政策
3.甲骨文卜辞:“(王)大令众人曰:协田。”《诗经》:“千耦其転。”(宋代)范成大《四时田园杂兴》:“昼出耘田夜绩府,村庄儿女各当家。童孙未解供耕织,也傍桑阴学种瓜。”材料反映了
A.铁犁牛耕是传统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 B.小农经济是古代社会的基本生产模式 C.农业经营方式由集体劳作到个体农耕 D.精耕细作推动古代农业长期领先世界
4.同学们仔细看下列农谚:杨柳梢青杏花开,白菜萝卜一齐栽。清明玉米谷雨花,谷子抢种至立夏。清明高粱立夏后,小满芝麻芒种黍。头伏萝卜二伏菜,三伏还可种荞麦。这说明 ①中国古代农业生产模式是精耕细作 ②注重对经验的总结 ③体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处
④不缺科学的概念、定律、逻辑推理。
A.①②③④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
5.“山田久欲坼,秋至尚求雨。妇女喜秋凉,踏车多笑语。”其中“车”是指
A.翻车
B.筒车
C.耧车
D.水排
6.如图是中国邮政发行的《汉画像石•纺织》邮票。此邮票所反映的历史信息,可用于研究中国古代的
A.官营丝织业生产状况
C.家庭棉纺织生产状况
B.家庭手工业生产状况 D.男耕女织的生产模式
7. 《后汉书》载:“建武年间,(任延)诏征为九真太守。„„九真俗以射猎为业,不知牛耕,民常告籴交址,每致困乏。延乃令铸作田器,教之垦辟。田畴岁岁开广,百姓充给。”这段记载反映了当地
A.自然资源的贫乏导致了生活贫困 C.因推广曲辕犁后增加了耕地面积
B.农民意识的落后导致了生活贫困 D.开始注重精耕细作提高农业产量
8.如图为宋代白瓷“孩儿枕”,生产该瓷器的瓷窑是
A.邢窑
B.定窑
C.景德镇
D.大邑
9.北魏时期出现了“舟车所通,足迹所履,莫不商贩”的现象,这反映了当时
A.小农经济解体 C.人口大量流亡 D.重农政策被废除
10.唐代《独异志》(卷下)载:“李衡,江陵种桔千树,赚钱收其利,谓其子曰:‘吾有木奴千头,可为汝业,当终身衣食也。’”这反映出当时
A.经济重心已完成南移
C.江淮地区经济最发达
B.粮食产量已满足需求 D.农产品的商品化现象
B.商品交易活跃
11.唐朝诗人王建在《汴路即事》中写道:“天涯同此路,人语各殊方。草市迎江货,津桥税海商。”诗中的“草市”指的是
A.汴梁城固定的商品市场 C.城乡间通宵营业的夜市
B.边疆繁荣的茶马市场 D.乡村里形成的农贸集市
A.商品经济发展 C.封建剥削减轻
B.农民斗争打击了地主 D.人身依附关系减弱
19.历史学家王家范说:中国古代手工业的三种基本形态的分布态势,极像哑铃,两头粗壮,中间细长。“细长”者在这种“分布态势”中应为
A.官营手工业
B.家庭手工业
C.民营手工业
D.工场手工业
20.据载,“祖父母、父母在而子孙别立户籍分异财产者,唐律定为徙罪,明律改为杖罪,明中叶之后实际流于形式”。这一变化实质上反映出
A.社会经济发展冲击传统观念 C.国家对人身控制的不断加强
B.法律的调节作用日趋弱化 D.个性解放思潮的逐步发展
21.迪亚士说,他们航行的目的是“为上帝和皇帝陛下服务,给处于黑暗中的人们带去光明”。材料中“给处于黑暗中的人们带去光明”的主要含义是
A.传播基督教教义
C.传播人文主义
B.传播近代自然科学 D.传播先进生产方式
22.如图是新航路开辟后美洲流入西欧的贵金属数量变化示意图,导致这种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A.三次英荷战争的影响 B.圈地运动的开展 C.英国霸权地位的确立 D.世界市场的拓展
23.为了证明一位或许过分敏感的德国人所说“每年都有几近荒诞不经的新颖事物出现”,一位外国人考察了乔治四世(1820年即位)统治下的英国,以下属于“荒诞不经的新颖事物”的是
A.蒸汽机车
B.内燃机
C.电梯
D.奔驰汽车
24. 如图是英国对华输出总值走势图,此图说明了 A.五口通商促进英国对华贸易发展迅速
B.工业革命后英国加大对中国的资本输出 C.自然经济的强势存在使英国对华贸易徘徊不前 D.英国对华输出的商品不适应中国市场消费需求
25.英国1801﹣1861年,大城市人口平均增长2.085%,而小城镇和乡村人口平均仅 增长1.039%,大城市人口增长比其余地区快近1倍。导致矣国大城市人口增长更快的主要原因是
史上的巨大进步。
﹣据相关资料改编
(1)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指出建立土地赋税管理制度的背景并概括鱼麟图册制度的特点。(10分)
(2)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简评明代鱼麟图册制度的历史作用。(6分)
28.(16分)1884年汤因比的《工业革命演讲集》出版后,“工业革命”一词广泛流传。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工业革命,又称产业革命或技术革命,与政治革命大多是短期内急促风暴雨式的社会制度变革不同,工业革命是经过较长时间内由分散和个别的发现、发明和变革开始,逐渐和缓慢地积累形成的。政治革命只是推翻了封建制度的专制统治,而工业革命则彻底改造了英国社会。在工业革命与资本主义制度的相辅相成下,引发了经济、社会以及政治等方面的全方位变革,使英国的国际地位和国家实力产生了巨大变革。大部分经济学家如克拉克、钱纳里等人认为工业化引起了经济增长和结构变化,从而导致经济发展,发展中国家只有走工业化的道路,才能使国民经济进入更为有效率的运行轨道。也有经济学家认为工业化会带来严重的社会动荡、贫富分化等社会弊病,工业发展产生的一些新工艺不顾人的需求,使人变得冷漠甚至麻木不仁,有着贬抑人性的后果。
﹣﹣据《对工业化的重新认识及其现实意义》等
(1)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指出,英国工业革命首先开始于哪一生产领域?(2分)与之相关的发明成就有哪些?(4分)
(2)工业革命对英国社会的变革多方面的。结合所学知识,从政治和经济简述工业革命给英国社会所造成的变革性影响。(10分)
第二篇:高一地理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
2011-2012学第一学期高一地理教学总结
高一地理备课组
一、学科的教学意义
地理学是一门古老的学科,更是一门基础的学科,是一门跨越科学、人文与社会、技术三大知识领域的综合学科。当今世界,各国都把提高国民素质看作提升人力资源水平、增强国家综合实力的基本策略,地理学教育作为国民素质教育的一个主渠道,特别的,在基础教育的所有学科之中,地理学教育是最适合进行可持续发展教育的学科。
二、学科的教学思路
挖掘地理美学,培养学生地理素养;掌握地理知识,养成地理行为习惯
三、学生状况分析
基础薄,没有良好的学习习惯;大多数学生初中阶段没有学习地理学科知识求知欲望虽然持续性不强,但求知欲望强;自我展现欲望强,有较好的互帮互助氛围
四、学科教学实践
1、展现地理美学,激发学生价值观注意力
地理学的美学核心:人类与环境的协调美,人鱼自然的最高层次的和谐统一,追求古人提倡的“天人合一”的最高境界:人自身的关系;人际关系;人地关系寻求平和心境,寻求人际和谐,寻求人地和谐,经营和谐社会、经营可持续发展社会。
2、说明社会需要,明确地理素养
对地理环境有丰富、生动和正面的看法; 感受自然与社会的相关性;有许多和地理技术密切相关的实用技能
3、说明人生发展需要,明确地理行为习惯
空间定位;空间格局的觉察能力;因果关系分析;过程分析与预测; 野外观察与观测;调查;提出地理问题;地理信息的收集、加工和整理
4、强调思路和线索,每一章节都一一强调思路和线索,让学生养成按思路和线索区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学习习惯。
5、循序渐进,以专题形式补充学生初中地理知识
6、根据学生实际情况,分层教学,以先带后,承包互帮,展现学生个性风采,凸现团队式学习,建立学习型小组。
7、遵循进步就是优秀的原则,突出过程性评价
作业每连续两次得A者加2分;单元测验每进步5分者加2分
五、学科教学的反思与展望 分层教学,以先带后,承包互帮,展现学生个性风采,凸现团队式学习,建立学习型小组
继续强化“思路-线索学习法”;继续强化过程性评价和整体优化2012年1月20日
第三篇:重庆市铜梁县第一中学2017-2018学年高一历史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
重庆市铜梁县第一中学2017-2018学年高一历史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试
题
(满分:100分)
第一卷
一、选择题:在备选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正确的,请选出并填在题后的括号内并涂在机读卡上。每题2分,30*2分,共计60分。
1.有学者研究材料发现:宋代的商税率大致为3%和2%,国家权力对商业的征税力度,比农业要低得多;清代商人出现亏损时,统治者常常要“优商”、“恤商”。与之相比,统治者很少在农家收成下降时优恤农民。据此得出结论:封建统治者实际上实施的是“重商抑农”而不是“重农抑商”政策。下列分析最合理的是()
A.该学者所用材料确凿完备,结论正确并有创新 B.结论与课本知识不相符,材料缺乏考古学支持 C.材料不充分,仅用该材料得出的结论难以成立 D.统治者抑制或重视特定的人群而非特定行业
2.1656年,清政府颁布法令,严禁“商民船只私自下海”,规定“凡沿海地方口子,处处严防,不许片帆入海”,并严惩一切“私下诸番互市者”。这一政策的最大影响是()
A.沉重打击了海外航运业的发展 C.使我国日渐脱离世界发展大势
B.直接丧失了对外贸易的主动权 D.导致沿海商民的经济收入锐减
3.下列历史现象中,最能体现明清时期符合世界历史发展趋势的是()
A.玉米、甘薯等农作物传入我国,并在一些地区广泛种植 B.“率天下……竭力耕耘”、“使人力无遗而地力殆尽” C.贵金属货币的广泛应用,白银成为普遍流通的货币 D.苏州丝织业“小户”听大户呼织,“计日受值” 4.宋代词人周邦彦在《少年游》中提到“并(太原)刀如水,吴(苏州)盐胜雪”。这反映宋代()
A.经济重心已经南移 B.手工艺的提高和专业市镇兴起 C.商帮势力崛起 D.太原、苏州成为著名都会
5.《吕氏春秋·重己篇》记载大力士乌获“疾引牛尾,尾绝力勯(尽),而牛不可行,逆也。使五尺竖子引其棬(牛鼻环)而牛恣所以之,顺也”。与之大致同时代的是()
A.田庄手工业发达
B.铁农具的使用 C.曲辕犁得到推广
D.郡县制普遍确立
6.以下是明朝嘉靖至清朝道光年间各地集市变化统计表,表中数据说明()
A.州县集市的密集度北方超过南方 B.南北经济交流日趋频繁 C.资本主义萌芽发展缓慢 D.农民与市场的联系不断加强
7.“它是自然造化与人类智慧的完美结晶,堪称中国古代水利史上的瑰宝……为川西平原的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这里的“它”是指()
A.郑国渠 B.井渠 C.都江堰
D.灵渠
8.《庄子·让王》:“日出而作,日入而息,逍遥于天地之间而心意自得。”《天仙配》:“你耕田来我织布,我挑水来你浇园。”材料()
①反映了小农经济下人们的理想和追求
②展现了自给自足、生活富裕的画面
③体现出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
④表达了自耕农对美好幸福生活的憧憬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9.下边示意图显示了我国经济重心的南移经历了一个漫长的过程,与图中的①相对应的时期应该是()
A.东汉 B.南朝
C.隋朝 D.南宋
10.当代著名学者余秋雨称之为“中国历史上最激动人心的工程……,有了它,旱涝无常的四川平原成了天府之国”。这一“工程”是指()
A.隋唐大运河 B.都江堰
C.郑国渠
D.灵渠
11.《唐六典》记载:“工巧业作之子弟,一入工匠后,不得别入诸色。”这反映了唐代手工业者()
A.地位优越 B.职业世袭 C.遭受歧视 D.地位低下
12.被史学界称之为“我国古代农业技术史上农用动力的一次革命”是指下列哪个事件的出现()
A B C D 13.《吕氏春秋》载:“公作则迟,有所匿其力也;分地则速,无所匿其力也。”文中的现象反映的本质是()
A.铁器和牛耕的广泛使用 B.私田的数量日益增多 C.封建生产方式具有优越性
D.私有制兴起
14.明清时期,“(欧洲)银器、精陶和其他器皿,被送到中国作为瓷器模型之用,以致中国提供到欧洲市场上的瓷器也包括了地道的欧洲风格的器皿”。这说明()
A.传统手工业发展受世界市场影响 B.明清官窑的瓷器大量投放市场 C.官窑瓷器工艺制作水平越来越高 D.欧洲普遍采用中国的制瓷技艺 15.南宋初期农学家陈敷说:“……多虚不如少实,广种不如狭收”,元代农学家王祯说:“凡人家营田,皆当量力。宁可少好,不可多恶。”明末江南农学家沈氏说:“作家第一要勤耕多壅,少种多收。”材料表明从南宋到明朝的农业生产中()
A.集约经营的出现
B.精耕细作的传承
C.单位产量的提高
D.勤俭精神的发扬
16.“农为天下之本务,而工贾(即“商”)皆其末也……惟在平日留心劝导,使民知本业为贵。”该言论反映的中国古代的经济思想是()
A.农商并重 B.农本商末 C.重商主义 D.闭关锁国
17.商代甲骨文中出现蚕、帛、丝、桑等字,并由此辟生出从“桑”、从“糸”等与蚕丝有关的文字100多个。从中可以得出的认识是商代()
A.种桑养蚕现象开始出现 B.丝织业有一定程度的发展 C.丝、帛等成为主要衣料 D.丝织业成为最重要的手工业部门
18.李洵认为:“明代江南地区的‘士大夫’是十六世纪以来中国历史上有特点的社会势力。他们凭借着江南地区发达的经济文化的有利条件,通过各种途径获取政治上的功名,然后扩展经济实力,他们改变原有的轻商观念,涉足商业谋利,引领当时的社会风潮,在江南社会中扮演着极其重要的角色。”材料中 “角色” 的定位最准确的是()
A.既是资本主义萌芽的促进者又是阻碍者 B.学而优则仕的典型 C.明代中后期的早期资本家
D.“离经叛道”的进步思想家
19.在世界步入近代时,中国日益落伍的直接原因是()
A.各地经济发展不平衡 C.明清时期的闭关政策
B.资本主义萌芽发展缓慢 D.商品经济发展不充分
20.“土豪,我们做朋友吧”成为当今一种网络流行语。如果这一土豪生活在唐朝,不可能成为他显摆资本的是()
A.灌钢法制作的钢刀 B.精美的青铜酒器 C.艳丽柔和的粉彩瓷 D.胎质细洁的白瓷
21.清代陶煦的《租核·推原》记载:“金宝庐舍, 转瞬灰烬, 惟有田者, 岿然而独无恙。故上自绅富, 下至委巷工贾胥吏之俦, 赢十百金, 即莫不志在良田。”以上现象对中国历史发展产生的最大影响是()
A.有利于社会经济发展 C.有利于巩固封建统治
B.阻碍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 D.阻碍了农业生产的发展
22.“富者连阡陌,贫者无立锥之地”,“有力者无田可耕,有田者无力可耕”。材料所反映的社会现象是()
A.重农抑商 B.土地兼并严重 C.闭关锁国 D.井田制瓦解
23.《唐会要·卷八十六》记载:“唐景龙元年(707年)十一月敕:‘诸非州县之所,不得置市’。”这说明当时()
A.市都集中于州县所在地 B.“草市”不是法定的正式之市 C.市不受官吏的直接监管 D.“草市”演进为地方商业中心 24.下列文字所描述的经济现象按出现的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①“机户出资,机工出力”
②“宗庙之牺(指宗庙中用来祭祀的牛)为畎亩之勤” ③“今朝半醉归草市,指点青帘上酒楼”④“九秋风露越窑开,夺得千峰翠色来” A.①④②③ B.④①③② C.④②③① D.②④③①
25.“凡秋耕欲深,春夏欲浅,犁欲廉(锋利),櫌(耙地工具)欲再。……初耕欲深,转地欲浅,耕不深,地不熟;转不浅,动生土也。”这体现出古代农业的特征是()
A.集体劳作 B.男耕女织 C.精耕细作 D.个体经营
26.东汉人王符说:“(洛阳)资末业者什于农夫,虚伪游手什于末业……天下百郡千县,市邑万数,类皆如此。”以下理解正确的()①洛阳成为工商业者聚居的城市 ②当时商业城市已超过一万 ③市的发展已突破政府的管辖 ④王符的记载有夸张的成分
A.①④ B.②③ C.①②④
D.①②③④
27.日本学者内藤湖南提出的“唐宋变革说”认为,自唐朝开始,中国社会发生深刻的变化,宋朝以后进入到“近世”时期,中国历史的方方面面都呈现出新的特征。以下关于唐宋时期中国社会变化的叙述,正确的是()
①商品货币在经济中影响增大
②文化生活明显出现市民化趋势
③经济重心转移逐渐完成 ④中枢机构分权制约了君主专制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②③④
D.①②④
28.东汉末服虔撰《通俗文》描述古代某一农具曰:其制两柄上弯,高可三尺,两足中虚,阔合一垅,横恍四匝,中置耧斗:其所盛种粒,各下通足窍,仍旁挟两辕,可容一牛。据此判断此农具应为()
A B C D 29.钱穆《国史大纲》记载:“此田制用意并不在求田亩之绝对均给,只求富者稍有一限度,贫者亦有一最低之水平。”该记载反映的土地制度是()
A.井田制 C.均田制 B.封建土地私有制 D.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30.英国学者简·迪维斯在其所著《欧洲瓷器史》中写道:“银器、精陶和其他器皿,被送到中国作为瓷器模型之用,以致中国提供到欧洲市场上的瓷器也包括了道地的欧洲风格的器皿。……有时欧洲主顾订购的器皿带有盾形纹徽。”这说明中国瓷器()A.吸收了欧洲瓷器的风格 B.生产和经营方式非常灵活 C.在欧洲市场上非常畅销 D.影响了欧洲的政治和文化
第二卷
二、非选择题(第31题22分,第32题18分,共40分)31.阅读下列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是故丈夫不织而衣,妇人不耕而食,男女贸功以长生,此圣人之制也。
——《吕氏春秋·上农》
材料二 今背本而趋末,…是天下之大残也;…今驱民而归之农,皆著于本,使天下各食其力,末技游食之民转而缘南亩,则畜积足而人乐其所矣。
——贾谊《论积贮疏》
材料三 苏州东城比户习织,“专其业者不啻万家”,大多“雇人工织”,按件计酬。
——清《长洲县志》
请回答:
(1)材料一反映的中国传统农业社会生产的基本模式是什么?主要特点是什么?这种生产模式最早产生于何时?(9分)
(2)据材料二分析,封建王朝的统治者采取了怎样的经济政策?统治者的目的是什么?(6分)
(3)材料三反映出手工业部门出现了什么新的变化?结合所学知识回答,这种新的经济发展缓慢的根本原因是什么?(7分)
32.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 汉高祖刘邦曾采取重农抑商政策。但至惠帝、高后时,以“天下初定为由”“弛商贾之律”。从古至今,谈到“重农抑商”时总是将农业和商业对立起来,认为统治者颁布减轻徭役政策即为重视农业,商业就受到抑制;统治者颁布限制商业发展的政策就是重视农业发展。笔者认为重农抑商是对立统一的。中国古代社会……从争夺资源这个静态角度讲,农业和商业是对立的。重农则商业得到抑制,抑商则为农业发展提供更多资源。……决定古代社会发展状况的两大条件就是人口和土地。
——《中国古代“重农抑商”政策再析——以西汉为例》
材料二 从整体上来说,中国大部分时间是重农不抑商,农业固然受到重视,但商业也并没有受到抑制,私人工商业一直有充分发展的空间。
——《中国古代真的“重农抑商”么?》
(1)结合材料一,分析为什么历代封建政府重视农业。(10分)
(2)如果你是材料二中关于古代商业的观点的提出者,请说明你的依据。(8分)
答案
1.C【解析】我国古代实行的一直是重农抑商政策,虽然有些时候放宽了对商业的限制,但是一直是抑商,所以材料并不充分,据此得出的结论是难以成立的,故选C。
2.C【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古代的经济政策。根据材料严禁“商民船只私自下海”可知这一政策是闭关锁国政策,其最大的影响是阻碍了商品经济和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造成中国落后于世界发展的潮流,导致中国近代被动挨打,故C项正确;A、D两项是影响,但不是最主要的,故排除;材料只是禁止民间对外贸易,故B项表述错误。
3.D【解析】本题主要考查明清资本主义萌芽的相关内容。明清时期符合世界历史发展趋势的是资本主义的发展,A、B两项反映了农业的发展,C项反映了商品经济的发展,D项“计日受值”反映的是资本主义的萌芽,故选D项。
4.B【解析】本题考查中国古代商业的发展。从题干所给的材料看,太原的刀很锋利,苏州的盐白胜雪,出现了专业的市镇,所以答案为B项。
5.B【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和土地制度。材料提及农业耕地时,“使五尺竖子引其棬(juàn,牛鼻环)而牛恣所以之,顺也”,可见牛耕出现,联系所学知识可知,此时是战国时期,铁农具的使用也是此时,B项符合题意,正确;田庄手工业发达出现在东汉时期,A项不符合题意,排除;C项出现在唐朝,排除;D项出现在秦朝,排除。
6.D【解析】本题考查我国明清时期商业的发展。根据材料可以看出当时南北方的州县集市的密集度相差不大,故A项错误;材料中未涉及南北经济交流和资本主义萌芽发展,故B、C两项错误;材料中集市数目的增多说明了农民与市场的联系不断加强,故D项正确。
7.C【解析】本题考查中国古代水利工程。解题关键信息是 “川西平原”,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选项A在关中地区,选项B在西北地区,选项C在川西地区,选项D在岭南。都江堰的修建,使成都平原成为千里沃野,故选C。
8.D【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古代小农经济的相关内容。从材料信息“心意自得”可以看出体现了自给自足的生活画面,但小农经济的特征之一“自给自足”的“足”指的是温饱得到基本的满足,而不是“生活富足”的意思,排除②,故选D项。
9.D【解析】本题考查古代经济重心南移的问题。从图示可以看出,西汉时经济中心在北方,魏晋时期经济中心开始南移且南北平衡,后来经济中心彻底南移是在南宋。所以答案为D项。
10.B【解析】根据材料中“四川平原”“天府之国”可以判断是战国时修建的都江堰,故B项正确,其他都不是在四川地区,故排除,故选B。
11.B【解析】本题主要考查中国古代手工业。由题干可知,唐代政府不准工商业者改行,子弟也要世代为工匠,这反映了唐代手工业者职业世袭,故本题选B项。
12.B【解析】本题主要考查中国古代农业的发展。牛耕使畜力代替人力,推动了社会生产力的发展,是我国农业技术史上农用动力的一次革命,故本题选B。铁农具为生产工具,不是农用动力,故不选A;曲辕犁的出现使牛耕技术进一步完善,故不选C;筒车为灌溉工具,故不选D。
13.C【解析】本题考查我国封建土地所有制。材料“分地则速,无所匿其力也”说明封建土地私有制有利于调动农民的生产积极性,故C项正确;铁器牛耕的使用是生产力发展的表现,是出现材料中现象的根本原因,故A项错误;私田数量的增多是生产力发展的结果,私有制兴起是材料现象本身,不是本质,故排除B、D两项。
14.A【解析】本题主要考查中国古代手工业的发展。材料中欧洲的器皿拿到中国做模型,中国为欧洲生产瓷器,由此可见中国的传统手工业发展受世界市场影响,故A正确;B项不符合史实,排除;材料没有反映出官窑瓷器工艺制作水平越来越高,排除C项;D项不符合史实,排除。
15.B【解析】本题考查古代中国农业生产的特点。由材料“多虚不如少实”、“凡人家营田,皆当量力”、“勤耕多壅,少种多收”可见,从南宋到明朝多位农学家均突出提高劳动力、技术的投入以提高少量单位面积的产量,体现了此时期农业生产中对精耕细作的传承,故选B。集约经营方式出现于近现代农业生产中,故A项错误;C、D两项均不全面反映材料中的问题,故排除。
16.B【解析】本题考查古代中国的经济政策。材料“农为天下之本务”“使民知本业为贵”反映了以农为本、重农抑商的思想,故B项符合题意。A、C两项说法错误,可以排除;D项说法与题文无关。
17.B【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古代中国的手工业,旨在考查学生准确解读史料的能力。由题干中“商代甲骨文中出现蚕、帛、丝、桑等字”、“辟生出从‘桑’、从‘糸’等与蚕丝有关的文字100多个”可知,商代丝织业有一定程度的发展,B项正确;原始社会,我国就开始种桑养蚕,A项排除;题干反映了商代丝织业的发展情况,无法表明商代丝、帛等成为主要衣料,C项排除;题干无法体现出商代丝织业成为重要的手工业部门,D项排除。
18.A【解析】本题考查资本主义萌芽。由题干中“他们改变原有的轻商观念,涉足商业谋利,引领当时的社会风潮”等信息可知他们是资本主义萌芽的促进者,由题干中“他们凭借着江南地区发达的经济文化的有利条件,通过各种途径获取政治上的功名”等信息可知他们转化为了统治阶级,即地主阶级,又成为资本主义萌芽的阻碍者,因此答案为A项。选项B、C、D与题意不符,均排除。
19.C【解析】本题考查古代中国的经济政策,旨在考查学生调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联系所学知识可知,明清之时,中国实施闭关锁国政策,使中国开始落后于世界潮流,致使步入近代的中国日益落伍,C项正确。A项与此无关,排除。资本主义萌芽发展缓慢原因之一就是闭关锁国政策的影响,B项不符合题意,排除。商品经济发展不充分也与闭关锁国政策实施有关,D项不符合题意,排除。
20.C【解析】本题主要考查的是唐朝手工业的发展情况。根据材料“如果某一土豪生活在唐朝”可知该题的时间范围是在唐朝,回顾已学知识可知艳丽柔和的粉彩瓷出现在明清时期,C项不可能出现,符合题意。
21.B【解析】本题主要考查的是古代中国的经济思想。材料主要阐述的意思是:田是岿然而不变的财产,所以无论谁有钱都应买田,即出现了买田热潮,其兴起的直接后果必然是导致土地兼并严重,这不利于资本的再积累,阻碍资本主义的发展,B项的表述符合题意。A项说法错误,不利于社会的发展;C项说法错误,不是从社会发展的角度进行的分析;D项错误,不是最大的影响。
22.B【解析】本题考查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和土地制度,主要考查学生准确解读材料信息的能力。从材料“富者连阡陌,贫者无立锥之地”“有力者无田可耕,有田者无力可耕”可知反映的现象为土地兼并严重。A项表述与题文主旨不符,排除。B项表述符合题文主旨,正确。C、D两项表述都与题文不符,均排除。
23.B【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商业的发展。唐朝时期,商业活动和“市”受到政府的严格管理。材料规定“诸非州县之所,不得置市”,凡不是州县治所所在地,不得设立市场,这说明农村地区的草市不是法定的正式之市,B项符合题意。A、C、D三项都与材料信息不符。故选B。
24.D【解析】本题主要考查的是古代中国的经济发展。①“机户出资,机工出力”反映了明中期开始在江南地区部分行业中出现的资本主义萌芽;②“宗庙之牺为畎亩之勤”指原来在宗庙中用于祭祀的牲口,现在已经成为田里工作的主要力量,反映的是秋战国时期,牛耕技术和铁制工具在农业上应用;④是唐代诗人陆龟蒙赞美青瓷的诗句;③是陆游描绘南宋草市发展概况的诗句,综合分析可知②④③①符合题意,故选D项。
25.C【解析】本题考查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和土地制度,旨在考查学生解读信息的能力。材料提及耕作方法讲究季节,分“深耕”“浅耕”之说,还注重耕作工具的使用,可见体现出农业的特征“精耕细作”,C项正确。A、B、D三项在材料中都未体现,均排除。
26.A【解析】本题考查学生从材料中获取和解读信息的能力。东汉洛阳工商业比较发达,商人云集,①符合题意;东汉时仍以农业为本,所以④正确;“市邑万数”只是笼统的说法,并非城市的真实数量,故②说法不正确;③在材料中没有体现,且不符合史实。排除②③,故选A项。
27.B【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唐宋社会状况。唐宋时期由于商品经济的发展,商品货币在经济中影响增大,经济重心南移逐渐完成,宋词的出现说明文化生活明显出现市民化趋势。唐朝的三省六部制和宋代的二府三司制都分割了中枢机构的权力,进而加强了皇权,而不是制约了君主专制,排除④。故本题选B。
28.A【解析】本题考查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和土地制度,旨在考查考生解读信息、调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材料中的关键信息是“耧斗”“其所盛种中置粒”,由此可见提及的农具是耧车,结合图片,A项正确。B项反映的是铁犁牛耕,C项是曲辕犁,两者都是耕作工具,与题意不符,均排除。D项是翻车,乃灌溉工具,与题意不符,排除。
29.C【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和土地制度。由材料中“只求富者稍有一限度,贫者亦有一最低之水平”可知,这一土地制度目的之一是限制土地兼并,故C项正确;井田制是奴隶社会的土地国有制度,故A项错误;封建土地私有制是土地兼并的根源,故B项错误;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与题目中的土地制度不符,时间上也不符合,故D项错误。
30.B【解析】根据“欧洲主顾订购的器皿带有盾形纹徽”等信息可以看出,当时的中国生产适合欧洲客户需要的瓷器,这表明生产和经营方式非常灵活。故选B。
31.(1)封建自然经济(小农经济); 自给自足;春秋战国时期(2)经济政策:重农抑商;稳定社会,巩固统治。
(3)出现了资本主义萌芽.落后的封建制度阻碍资本主义萌芽发展。
32.(1)历代封建政府推行重农政策是由其经济基础和统治者的阶级地位决定的。封建社会的经济基础是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生产力水平低,人口和土地是社会发展的两大条件,所以农业生产状况直接关系到国家兴衰和人民生计。因此,以农立国,必然成为封建地主阶级的治国纲领。
(2)依据:汉代在经济恢复后也重视商业的发展;唐宋时期的商业非常繁荣,而且在宋代打破了市坊的限制;明清时期随着商品经济的日益繁荣,资本主义萌芽在部分地区出现并发展;封建王朝都存在私人工商业,而且明朝中期,私人工商业的发展超过了官营工商业。
第四篇:江西省浮梁一中2011-2012学年高三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历史)
江西省浮梁一中2011-2012学年高三下学期第一次月
考试题(历史)
本试卷分第Ⅰ部分(选择题)和第Ⅱ部分(非选择题)
第Ⅰ卷
本卷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计5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说文解字》解释说:“宗,尊祖庙也。”也就是说,宗法的“宗”的本义是宗庙。这说明宗法制以什么为纽带()
A.财产B.地狱
C.信仰D.血缘
2.“它排除了丞相个人专断,相权过大威胁皇权而出现的政治危机,而且增强了决策施政的程序性和合理性,提高了行政效率。”材料中的“它”是指()
A.西汉郡国并行制度B.唐朝三省六部制度
C.元朝行省制度D.明朝内阁制度
3.在罗马法的发展过程中,公民法演进为万民法的主要动力是()
A.平民争取权利的斗争B.最高统治者的推动
C.对外扩张的需要D.社会政治、经济的发展
4.关于英国责任制内阁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A.内阁首相是由下院大选中获胜的多数党领袖出任
B.议会对内阁负责
C.内阁对首相、议会负责
D.内阁名义上对国王负责
5.奥巴马和萨科齐是当今美国和法国总统。假如穿越时空隧道让他们回到1875年,他们的共同点不包括()
A.掌握行政权B.是军队最高统帅
C.是国家元首D.由民选产生,对议会负责
6.“帝国元首是德意志皇帝。皇帝有权任命帝国首相和帝国官员,有权召集和解散联邦议会和帝国议会,有权签署和公布帝国法律并监督法律的实施,帝国军队由皇帝统率,军官由皇帝任命”。上述材料反映出德意志帝国宪法具有()
A.军国主义色彩B.专制主义色彩
C.民族主义色彩D.民主主义色彩
7.袁世凯就任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后曾说: “我现在不怕国民党以暴力夺取政权,就怕他们以合法手段取得政权,把我摆在无权无勇的位置上。”这表明了袁世凯()
A.害怕国民党通过组织责任内阁来限制其极力
B.担心孙中山制定《临时约法》限制其权力
C.认为国民党势单力薄,不能用武力夺取其权力
D.害怕国民党通过民主选举剥夺其临时大总统职位
8.《马关条约》中规定:“日本臣民得在中国制造一切货物,其于内地运送税、内地税、钞课、杂派„„即照日本臣民运入中国之货物一体办理,自应享优例豁除。”从中可以看出导致中国近代以来民族工业举步维艰的一个因素是()
A.外资工业在中国的兴起B.民族工业没有技术优势
C.民族工业没有资本优势D.外资工业享有免税特权
9.使西方列强认识到中国人“含有无限蓬勃生气”、“瓜分之说不啻梦呓”的事件是()
A.虎门销烟B.太平天国运动
C.洋务运动D.义和团运动
10.新华社迎接十七大特稿《在历史关节点上——中国共产党八十六年回眸》一文中用以下
一些关键词概括了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重要关节点,按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A.日出东方力挽狂澜灯塔指引星火燎原进京赶考
B.力挽狂澜进京赶考日出东方灯塔指引星火燎原
C.日出东方星火燎原力挽狂澜灯塔指引进京赶考
D.力挽狂澜日出东方进京赶考星火燎原灯塔指引
11.1937年8月13日,日本以8月9日日本官兵2人在上海虹桥机场被击毙一事为借口,出动大批海陆军和飞机进攻上海,是为“八一三事变”中国军队奋起抵抗,由此打响了()
A.太原会战B.淞沪会战C.武汉会战D.徐州会战
12.1945年8月,《大公报》报道毛泽东来到重庆的消息时称:“爱好民主自由的人士都知
道,这是维系中国目前及未来历史和人民幸福的一个喜讯。”这反映了“爱好民主自由的人士”期盼()
A.国共双方和平协商,创建新中国
B.国共双方消除隔阂,共同抗日
C.共产党领导人民推翻国民党的统治
D.共产党与民主党派合作建立新中国
13.马克思主义是在汲取人类优秀文化成功的基础上诞生的。这些成果中有()①黑格尔的辩证法思想②亚当·斯密的劳动价值论
③圣西门的空想社会主义学说④达尔文的进化论
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
14.“无产阶级将利用自己的政治统治,一步步地夺取资产阶级的全部资本,把一切生产工
具集中在国家即组织成为统治阶级的无产阶级手里,并且尽可能快地增加生产力的总量。”《共产党宣言》中这段话的核心思想应是()
A.夺取国家政权B.夺取生产资料
C.无产阶级掌权D.发展社会生产力
15.俄国十月社会主义革命进程中出现过两个政权并存的特殊局面,标志这一局面结束的事
件是()
A.二月革命的发生B.《四月提纲》的提出
C.七月事件的发生D.十月革命的胜利
16.协商在中国革命和建设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下列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A.1946年的政协会议,达成了国共两党联合执政的决议
B.建国初期,人民政协代行全国人大职权
C.“文革”期间,政协工作陷于瘫痪
D.社会主义建设新时期,政协工作得到恢复和改进
17.在我国五大少数民族自治区中,最早建立的是()
A.内蒙古自治区B.广西壮族自治区
C.新疆维吾尔自治区D.西藏自治区
18.张建国是和新中国同时诞生的,下列关于他经历的表述与史实不符合的是()
A.1954年,张建国的父亲参加了人大代表选举
B.1958年,张建国放学后,上山砍柴参加大炼钢铁
C.1976年,张建国参加全国高考,拿到了大学录取通知书]
D.1979年,张建国的舅舅回国,来到深圳特区创办了一家服装加工厂
19.从“文革”当中得出的经验教训不包括()
A.社会主义建设时期必须以经济建设为中心
B.必须深入持久地开展民主法制建设
C.必须完善国家的宪法和法制
D.阶级斗争必须常抓不懈
20.某校组织了一次主题为“祖国统一”的图片展,展览内容按事实发生的先后顺序分为四
个板块,排列正确的是()①“一国两制”构想的提出②胡锦涛会见连战
③中英香港政权交接④中葡澳门政权交接
A.①③④②B.①②③④C. ①④③②D.①②④③
21.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的外交活动取得了一系列重大成就,这离不开正确的外交思想的指导。下列外交活动与外交方针政策不成对应关系的是()
A.1950年中苏签订了《中苏友好互助同盟条约》——“一边倒”方针
B.2001年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对外开放”的政策
C.1971年中国恢复了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不结盟”政策
D.1955年中国参加万隆会议取得重大成果——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22.1971年10月25日,美国代表布什说:“这是联合国历史上的转折点,反西方国家在美
国威信动摇时第一次击败了美国。”他哀叹,那些表决后欢声雷动的代表们“就是要踢山姆大叔一脚”。布什所说的是什么历史事件()
A.万隆会议圆满成功B.中国在日内瓦会议外交胜利
C.中国复关谈判胜利D.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
23.二战后初期,促使美国得以控制西欧市场的关键措施是()
A.倡议成立关贸总协定B.建立北大西洋公约组织
C.实施马歇尔计划D.成立欧洲共同体
24.“如果我们欧洲人不想在起了根本变化的世界上走下坡路的话„„欧洲的联合是绝对必
要的。没有政治上的一致,欧洲各国人民将沦为超级大国的附庸。”联邦德国总理阿登纳的话表明欧洲走向联合的主要出发点是()
A.保证自身安全,提高国际地位,加快经济发展
B.争取在成员国之间实现商品、劳务和资本流通
C.密切西欧各国间的关系,维护欧洲安全
D.建立与美国平等的伙伴关系
25.当今国际关系格局的发展趋势在20世纪70年代初已初露端倪,能体现这一说法的史实
是()
①欧共体在国际事务中用一个声音说话
②1973年中东战争日本采取与美国不同的外交政策
③不结盟运动的兴起
④美国的霸权地位丧失
A.①②③④B.①②③C.①②④D.②③④
第Ⅱ卷
本卷包括第26-28题,共50分(其中第26小题20分,第27小题16分,第28小题14分)
26.在西方民主制度下,国家大事的通过与否决、决策机构与程度各国不尽相同,反映 了西
方政治决策系统的差异性。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20分)
(1)决定对外战争是国家政治生活的主要内容之一。结合所学知识,根据提示,完成下
列问题。
①公元前420年的雅典:决策机构(决策者)是______。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4分)
②1840年,英国要发动对清朝的鸦片战争,决策机构(决策者)是________。理由是
(4分)
③1914年,德国对英法宣战。决策机构(决策者)是________。理由是_________。(4分)
(2)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英国首相丘吉尔对美国总统罗斯福说:“总统先生,人们关
心的是你在何种程度上不经国会批准而能采取行动,而你不必为内阁所困扰。而另一方面,我从不为议会所困扰,但我事事都与我的内阁商量并获得内阁的支持。”丘吉尔的话反映了美国政体的哪些特征?(4分)并指出英国政体有别于美国政体的主要表现。(4分)
27.美国前总统尼克松在《回忆录》中写道:“我知道,1954年日内瓦会议时福斯特•杜勒
斯拒绝同周恩来握手,使他深受侮辱„„(1972年访华时)我走完阶梯时决心伸出我的手,一边向他走去。当我们的手相握时,一个时代结束了,另一个时代开始了。”请联系史实回答:
(1)1954年日内瓦会议时福斯特•杜勒斯拒绝同周恩来握手反映了当时中美关系是什么
状况?美国推行怎样的对华政策?(4分)
(2)尼克松“决心伸出我的手,一边向他走去”后,中美关系发生了什么变化?这种变
化对中国的外交和国际关系产生了哪些影响?(8分)
(3)中美建交以来,总体关系是好的,但也时常出现曲折。你认为搞好中美关系的关键
是什么?(4分)
28.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材料二:中共中央总书记胡锦涛到革命圣地河北省平山县西柏坡学习考察学习时,回顾党带领人民进行伟大革命斗争的光辉历史,重温毛泽东同志在党的七届二中全会上的重要讲话,特别是其中关于“两个务必”的重要论述,号召全党同志特别是领导干部大力发扬艰苦奋斗的作风,为全面落实党的十六大确定的目标和任务,开拓进取、团结奋斗。
材料三: 坚持谦虚谨慎、戒骄戒躁、艰苦奋斗,反对享乐主义,要作为当前加强和改
进党的作风建设的一项重要内容。党员领导干部的生活作风不是小事。我们党的性质、宗旨和肩负的历史使命,决定了我们党必须坚持艰苦奋斗的政治本色。这是党不断前进的强大精神支柱。
——江泽民《党的作风是党的形象》(2001年8月21日)
(1)材料一中三幅图片分别反映了哪些重大的历史事件?(6分)
(2)材料二中提到的 “西柏坡精神”产生的背景是什么?(2分)
(3)材料三赋予艰苦奋斗以何种新内涵?(2分)
(4)这些精神在社会主义建设的今天有什么作用?(4分)
参考答案
第Ⅰ卷
本卷包括第26-28题,共50分(其中26小题20分,27小题16分,28小题14分)
26.(1)①公民大会。(2分)理由:公民大会是最高权力机关,负责审议并决定包括战争在内的一切国家大事。(2分)
(2)特征:总统掌握国家行政权,总统及政府不向国会负责;政府只对总统负责,总统可以对国会通过的法律实行否决权等。(4分)表现:英国首相由议会多数党领袖担任,是最高行政首长和国家政治生活的最高决策者、领导者,内阁对议会负责,内阁全体成员对政府事务集体负责,与首相在政治上共进退。(4分)
27.(3)如美国放弃霸权政策;正确处理台湾问题;互相尊重,加强沟通;遵守中美公报和国际法则等。(任答2点即可得)(4分)
28.(1)图一井冈山会师,图二遵义会议召开,图三红军长征中爬雪山。(6分)
(2)中国革命即将取得全国胜利,党的工作重心,必须由乡村转移到城市;中国共产党即将成为执政党。(2分)
第五篇:江西省九江市第一中学2015-2016学年高二政治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
九江一中高二下学期第一次月考政治试卷
考试时间:90分钟 满分:100分
一、单项选择题(共30小题,每小题2分,满分60分)
1.加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2016年经济工作的重点。所谓“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就是从供给、生产端入手,提升经济发展质量。下列有利于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措施有 ①化解产能过剩,消化房地产库存 ②增加居民收入,健全完善社会保障 ③降低企业成本,大力推进结构性减税 ④扩大财政赤字,增加基础建设投资
A.①③ B.②③ C.②④ D.③④
2.纳税人是直接向税务机关缴纳税款的单位和个人,负税人是实际负担税款的单位和个人。下列对纳税人和负税人对应关系说法正确的是
①李女士购买一套1880元(含消费税)的化妆品——李女士是负税人但不是纳税人 ②某公司购买一台400000元(含增值税)的机床——该公司是纳税人但不是负税人 ③李先生交纳1200元个人所得税——李先生既是纳税人也是负税人 ④张老板交纳40000元企业所得税——张老板是纳税人不是负税人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3.2014年2月,国务院印发《关于建立统一的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制度的意见》,提出到2020年前,全面建成公平、统一、规范的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制度,更好地保障参保城乡居民的老年基本生活。建立这一制度
①必须坚持协商一致自愿订立的原则 ②有利于完善社会保障制度,促进社会公平③必须适应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水平④会强化居民未来支出预期,增加储蓄存款 A.①② B.③④ C.②③ D.①④
4.假设2015年甲国一单位商品的价值用该国货币表示为120元,1单位甲国货币/1单位乙国货币为1:6.6。若甲国2013年生产该种商品的社会劳动生产率提高20%,且乙国货币对甲国货币升值10%,2016年将该国商品出口到乙国,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可换回乙国单位货币 A.660元
B.600元 C.820元
D.850元
5.2015年12月,国务院发布《关于清理规范税收等优惠政策的通知》,要求全面清理已有的各类税收等优惠政策。统一税收政策制定权限,除依据法律规定的税政管理权限外,各地区一律不得自行制定税收优惠政策。该政策旨在
①扩大财政收入来源,促进资源的合理配置 ②深化财税体制改革,维护正常的分配秩序 ③形成统一的市场体系,促进市场公平竞争 ④落实扩张性财政政策,防止经济大起大落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6.2015年国庆前夕,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发布通知称,自2015年10月1日起至2016年12月31日止,对购置1.6升及以下排量乘用车减半征收车辆购置税,原来的税率是10%,减半后则按照5%进行征收。假定其他条件不变(D为需求曲线,S为供给曲线,E为市场均衡价格),下图中能正确反映这一政策可能 产生的影响是
7.2016年我国首次统一提高全国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基础养老金最低标准。同时,企业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继续上调,迎来“11连调”。此次连调的意义在于
①增加全社会养老安全性、促进社会和谐和公平正义 ②建立覆盖城乡居民的、公平可持续的社会保障体系 ③有利于统筹城乡,促进人力资源合理流动和优化配置
④有利于释放更多生产力,扩大国内供给,加快经济转型升级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8.大学毕业生张某为节约开支,以每月辅导其房东孩子功课的方式租住房屋。其中蕴含的经济信息正确的有
①遵循平等自愿的市场交易规则 ②货币执行流通手段职能
③存在着买卖时空上分离的商品流通 ④改变了房屋的使用权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9.2015年7月7日,江西省教育厅通报了“6·7”南昌高考替考舞弊案调查结果,6名替考组织者及中介人员、7名被替考考生和7名替考者,以及22名涉案公职人员均根据有关规定受到不同处分。这说明我国公民
①应自觉遵守宪法和法律 ②个人利益应服从国家利益 ③权利与义务相统一 ④权利与义务都不能放弃
A.①③ B.②④ C.②③ D.①④
10.为综合治理交通拥堵问题,某市治理交通拥堵领导小组办公室依据有关法律、法规和政策文件,起草了治理交通拥堵的具体措施,并将征求意见稿公开向市民征集意见。假如你是该市市民你可以 ①就治理交通拥堵事宜提交意见,积极行使提案权,参与民主管理
②对治理交通拥堵措施的不完善、不合理之处提出批评、建议,行使监督权 ③向有关交通管理部门提出意见,通过社情民意反映制度参与民主决策 ④自由表达自己对治理交通拥堵措施的态度,行使表决权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11.据世界卫生组织预测,到2050年,中国将有35%的人口超过60岁,成为世界上老龄化最严重的国家。为了应对人口老龄化等问题,2015年10月,十八届五中全会决定,全面放开二孩政策。这一举措 ①有利于规范政府行为,降低社会管理成本 ②表明中国共产党坚持以人为本、科学执政 ③有利于从根本上解决人口老龄化问题
④有利于改善人口结构,促进人口长期均衡发展
A.①② B.②③ C.②④ D.①④
12.中央在近三年的反腐之路上,落马的省级及以上官员已经近百人。但是反腐斗争形势依然严峻,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还没取得压倒性胜利。这对我们党提出的要求有 ①强化党风廉政建设,加强党的执政能力 ②依赖人民群众的监督,对权力进行制约 ③建立完善的监督机制,健全党的监督制度 ④巩固党的执政地位,坚持党的领导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③④
13.我国既实行宗教信仰自由政策,又积极引导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后者意味着,要求宗教界人士和信教群众
①用马克思主义理论以及科学文化知识武装自己 ②对宗教教义作出与唯物主义一致的阐释
③从事宗教活动要服从和服务于国家的最高利益与民族的整体利益
④热爱祖国、拥护共产党的领导和社会主义制度、遵守国家的法律法规和方针政策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14.2015年第二季度国家审计署绩效报告称,通过对361个单位审计,查出问题并整改,挽回(避免)损失达到了890.56亿元。投入产出比为1:307,即审计每花1元财政资金,可为国家带来增收节支等经济效益307元。审计署的作用说明
①行政内部监督对经济和政治有重要意义
②政府依法行政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必然要求 ③严格执法是落实法律监督的重要方式
④审计有利于维护国家经济秩序,提高资金使用效益
A.①④ B.②④ C.①③ D.②③
15.北京市环保局公布的数字称,北京去年有179个污染天,其中46天有重度污染。去年全年的PM2.5浓度平均值为每立方米80.6微克,是世界卫生组织建议的最大年均值10的八倍多。为破解雾霾难题,推进环境治理,政府应该
①履行保障国家长治久安的职能,加大对环境污染犯罪分子的审判和惩治力度 ②坚持信息公开制度,实施阳光政务,及时公布相关监测数据 ③运用行政手段,制定环境保护法案,做到有法可依 ④坚持依法行政,加大环保执法和环境污染治理力度
A.①② B.①③ C.③④ D.②④
16.专家指出,随着城市人口的增长和工业发展、机动车辆猛增,污染物排放和悬浮物的大量增加,是形成雾霾天气的主要原因。这说明 ①雾霾的治理必须尊重客观规律
②思维是对存在的正确反映
③违背客观规律,必然受到规律的惩罚
④自然界是客观的,应当限制人类对自然的改造
A.①④ B.②④ C.②③ D.①③ 17.2015年涌现许多网络热词,“世界那么大,我想去看看”、“duang”、“明明可以靠脸吃饭,偏偏要靠才华”等,这些热词多为社会热点新闻、新知识、新观点的浓缩或概括。这表明
A.文化是一种精神力量 B.文化的发展与社会实践同步、C.文化具有鲜明的阶级性 D.人们在社会实践中创造并享用文化 18.在2016年的全国两会上,习近平说“留住青山绿水,必须记住乡愁”。乡愁是从自身非居住地和非经历的事物中获得的一种文化感受、文化启迪或文化认同感,是一种具有亲切感的精神情感。由此可见,乡愁
①是人们的一种精神活动 ②属于非意识形态的文化 ③根源于人们的主观需要 ④是人们社会实践的产物
A.①② B.①④ C.②④ D.③④ 19.2015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获得者中国女药学家屠呦呦发表获奖感言说,“青蒿素是传统中医药送给世界人民的礼物,对防治疟疾等传染性疾病、维护世界人民健康具有重要意义。”这个感言主要体现了 A.人民需要文化,文化更需要人民 B.文化是民族的,文化又是世界的 C.文化源于生活,文化又忠于生活 D.文化是独特的,文化更是多元的
20.吸毒严重损害健康,危害社会,但在某些小圈子里却被认为是一种时尚,够酷够嗨。个别“偶像”演员也身陷其中,聚众吸毒,令众多粉丝失望不已,自己锒铛入狱追悔莫及。这告诉我们 ①文化影响人的交往方式与交往行为 ②提高辨别不同性质文化的能力非常重要 ③对于文化环境的影响人是无能为力的 ④文化对人的影响是深远持久的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21.梁启超说:“凡一国之能立于世界,必有其国民独具之特质,上至道德法律,下至风俗习惯文学美术,皆有一种独立之精神。祖父传之,子孙继之,然后群乃结,国乃成。”这告诉我们
A.文化决定了一国在世界民族之林中的地位 B.传统文化必须被继承并成为民族之精神 C.传统文化是维系民族生存发展的精神纽带 D.文化的不同源于道德法律风俗习惯的不同 22.2015年中央和地方预算草案在教育方面有所增长:农村义务教育薄弱学校改造补助资金327.5亿元,增长6.3%;现代职业教育质量提升计划专项资金147.88亿元,增长24.6%;学生资助补助经费404.92亿元,增长18.7%。国家加大对教育的投入,从文化传承的角度看,这是因为 ①教育在人的教化和培育上扮演着重要角色,有利于促进文化发展 ②教育能够以浓缩的形式重演人类认识世界的过程
③教育是文化创新的根基和源泉,重视教育能推动文化创新
④科学发展观的核心立场是以人为本,重视教育有利于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 A.①③ B.②④ C.①④ D.①② 23.辩证法和形而上学同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之间的联系表现在 ①辩证法和形而上学的对立从属于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的对立 ②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斗争在前,形而上学和辩证法的斗争在后 ③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辩证法与形而上学是根本对立的
④唯物主义与辩证法承认世界的本原是物质的,唯心主义和形而上学则否认这一点 A.①② B.③④ C.①④ D.①③ 24.下列观点中反映主观唯心主义的有 ①理主万物,理主动静
②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 ③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 ④物是观念的集合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②④ 25.面对半轮太阳,公鸡如是说:“我不叫,太阳就出不来了”公鸡的观点与下列选项的哲学思想一致的 A.理在事先 B.我在故我思
C.存在就是被感知 D.世界的本质是独立存在的“绝对精神”
26.2015年我国举行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张正胜利70周年阅兵活动,旨在提醒人们铭记历史。而日本文部省通过审定的教科书将钓鱼岛和独岛(日本称竹岛)都称为是“日本固有领土”,并更改了对南京大屠杀的表述——把日军“杀害了众多俘虏和居民”修改为“波及俘虏和居民,出现了众多死伤者”。这说明
①仁者见仁,智者见智
②客观存在的多样性决定了意识形式的差异性 ③意识活动具有目的性和自觉选择性 ④要坚持主观与客观具体的历史的统一
A.①② B.②④ C.①③ D.③④
27.科幻小说《三体》三部曲小说,讲述了地球文明和三体文明在宇宙中的兴衰历程。创作灵感源于经典的三体问题(三个可视为质点的天体在相互之万有引力作用下的运动规律问题)。因格局宏大,立志高远,读者们对该书反映十分热烈。下列对该书评价合理的是 ①科学幻想体现了“思维是地球上最美的花朵” ②科幻小说情节虚构是主观唯心主义的具体体现 ③丰富的想象力体现了人类意识活动的能动性 ④科幻作品缺乏社会实践基础只是作者的主观想象
A.①② B.③④ C.②④ D.①③ 28.世间万物,变动不居。“明者因时而变,知者随事而制。”这说明 ①运动是绝对的、静止是相对的 ②一切要以时间、地点、条件为转移
③离开运动谈物质是唯心主义的观点 ④要在对立中把握统一,在统一中把握对立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29.下列属于意识能动性的有
A.人口结构变化、老龄化趋势导致储蓄、消费结构变化 B.生命科学领域的创新理论推动农业基础科学研究发展 C.面临低碳经济的冲击,全球资源、能源需求将趋于减少 D.国际经济秩序处于新的转型期,全球经济的复杂性上升 30.2016年3月15日,“阿尔法围棋”这个由谷歌旗下“深层思维”公司创建的人工智能系统,在人机围棋大赛中以四比一的成绩击败了围棋冠军李世石。人类在享受机器人带来便利的同时,也在担心某一天机器人会在智能上超过人类,甚至统治人类,这种观念
A.否认了意识是人脑的特有机能 B.证实了机器人具有主观能动性 C.说明了意识是社会发展的产物 D.体现事物是处于运动之中的二、主观题(共两大题,第31题共三小题,每小题10分,32题10分)31.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2015年10月26-29日中国共产党十八届五中全会确立了“共享发展”的理念,提出要打赢脱贫攻坚战,到2020年实现人民生活水平和质量普遍提高,现行标准下的农村贫困人口实现脱贫,贫困县全部摘帽,解决区域性整体脱贫。为实现上述目标,中央坚持“分类政策”的原则,通过扶持生产和就业发展一批,通过易地搬迁安置一批,通过生态保护脱贫一批,通过教育扶贫脱贫一批,通过低保政策完成一批,实现精准扶贫、精准脱贫。
料二 目前,我国农村贫困人口为7017万人,约占农村居民的7.2%。全国不仅有14个连片特困地区,而且除京津沪3个直辖市外,其余28个省级行政区都存在相当数量的生活在贫困线以下的群众。习近平主席提出的精准扶贫思想是中国政府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关于贫困治理的指导性思想,其生成的理论基础是“共同富裕”根本原则,现实基础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目前,在精准扶贫思想的内容中,精准化理念是核心要义,分批分类理念是基础工具,精神脱贫理念是战略重点。
材料三 W市着力在精准扶贫中突出科技和科技工作者的智力优势。积极争取和实施国家、省级科技计划项目181项,促进了特色产业发展和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组织开展一系列科技宣传服务活动,加快转变贫困群众的科技意识,提高了脱贫能力;普及推广先进实用技术与优良品种,提高了农业科技在贫困村生产中的贡献率和农业资源利用效率;打造好基于IP电视、电脑、智能手机等终端设备的“三屏互动”服务平台,及时发布各类科普信息、开展在线答疑等形式的农业科技传播活动。努力发挥科技在精准扶贫攻坚中的支撑作用。
(1)结合材料一和所学政治知识,说明党和政府提出“精准扶贫”的政治学依据。(10分)
(2)结合材料二和所学经济知识,阐述党和政府实施精准扶贫是如何“围绕主题,抓住主线的”。(10分)
(3)结合材料三和文化生活知识,说明科技在精准扶贫攻坚中是如何发挥支撑作用。(10分)
32.2015年10月29日中国共产党第十八届中央委员会第五次全体会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的建议》。十三五规划根据我国客观实际研究制定,必将对我国经济社会发展起到战略指导作用。规划要求经济工作坚持稳中求进的总基调,同时保持宏观政策连续性和稳定性;规划要求促进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努力实现全年经济社会发展预期目标;规划强调我国发展必须是遵循经济规律的科学发展,必须是遵循自然规律的可持续发展,必须是遵循社会规律的包容性发展。简要分析中央政治局对做好经济工作提出的要求体现了辩证唯物论的什么道理?(10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