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师德的核心是“爱与责任”
师德的核心是“爱与责任”
师德就是教师应有的道德和规范,是全社会道德体系的组成部分,既包括人的基本品德,也包含教师的职业道德。人的基本的道德品质和教师职业道德是组成师德的两个基本内涵。
师德作为社会道德体系的一个组成部分,在社会道德体系中的特殊重要的地位,所以发挥着特殊重要的作用。“国将兴,必贵师而重傅,„„国将衰,必贱师而轻傅。”“师道立,圣人出。”就强调了师德的重要作用:“师德是哺育一代代社会新人的心灵甘露;师德是引导社会文明行为的具体榜样;师德是医治社会痼疾的良医;师德是创造美好明天的文明使者。”师德是一个和谐统一的整体存在于教师身上的,是“健康之精神寓于健康之身体”。它需要一个健康的体魄作为物质载体;它需要有一颗健康的心灵作为支撑;它需要有一个健全的人格为保障。师德结构是健康身体、健康心理、健全人格与人的基本道德规范、职业道德几方面因素和谐统一成为坚固的整体。
师德是一个内涵丰富的概念,其核心是“爱与责任”。爱与责任就是师德素养的核心,就是师德之魂。
首先,教师要有“爱”于胸。爱是教师影响孩子精神世界的关键因素,这种爱建立在以真诚炽热的情感、理智、智慧、丰富思想和高尚情操为基础上的正确的爱、明智的爱、人道的爱。苏霍姆林斯基曾断言,精神空虚,思想枯竭,志趣低沉,愚昧无知等等,绝对不会孕育出真正的爱。从长期的观察和实践中,他总结出了一条宝贵的经验,只有真正热爱学生的老师,才会并必然会受到学生真心实意的爱戴。因为“孩子们所喜欢的是那些本人就喜欢孩子、离开孩子就不行,而且感到跟孩子们交往是一种幸福的人”。正是在这一意义上,苏霍姆林斯基明确的说:“一个好老师意味着什么?首先意味着他是这样的人,他热爱孩子,感到跟孩子交往是一种乐趣,相信每一个孩子都能成为一个好人,善于跟他们交朋友,关心孩子的快乐和悲伤,了解孩子的心灵,时刻都不忘自己也曾是一个孩子。”像这样做的例子其实很多。1951年8月,中央教育部召开全国第一次初等教育及师范教育会议,陈鹤琴作为特邀代表参加会议。在会议闭幕宴会上,他被代表们推举出来讲几句话。他说:“我今年60岁。假如有人问我:‘你来生愿意干什么?’我说:‘我还愿意做教师’。要问:‘为什么?’我说:‘因为我太喜欢孩子’。”斯霞在70年的执教岁月里,斯霞老师不仅桃李满天下,而且为教育思想宝库贡献了自己的聪明才智,其中最突出的就是她的“童心母爱”论。用她的解释就是:作为一名教师,不仅要掌握知识,更要有童心,有母爱。要与孩子打成一片,把学生当作自己的孩子一样来看待,学生成了她生命中不可缺少的部分。还有今年全国优秀教师师德报告团上海市尚文中学的黄静华、北京师范大学的林崇德„„等等。不管是教育战线上的老前辈还是当代教师队伍中的时代楷模,他们都有一个共同特征:有“爱”于胸。如果没有爱,则万物自身的生活是死气沉沉的;如果没有爱,则万物自身的生长是七拼八凑的;如果没有爱,则所见的是一片漆黑的。如果教师没有爱,那么哪来力量,哪来责任哪来民主,哪来奉献,那么又哪来对学生真诚的关怀、宽容、同情和理解?如果说父母无私的爱自己的孩子那是一种基于血缘的本能,那么老师的“师爱”就是基于责任和某种更为高尚的东西的超越这种动物本能的更伟大的爱。因为心中有爱,所以伟大!
其次,教师要有“责任”在肩。“爱”就意味着责任。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教师的职业是一种责任最重大、最光荣的职业。“教育者多么伟大,多么重要,多么神圣,因为人的一生幸福都操在他的手中”,他“在为社会创造最大的财富——人”。如果一个教师没有强烈的责任心,那怎能胜任教师职业,怎能实现一个教师的真正价值,怎能完成家庭的、国家的重托?“广大教师要有强烈的职业光荣感、历史使命感和社会责任感,以培育优秀人才、发展先进文化和推进社会进步为己任,站在时代的前列,努力成为为人民服务的践履笃行的典范。要志存高远,爱岗敬业,忠于职守,乐于奉献,自觉地履行教书育人的神圣职责,以高尚的情操引导学生全面发展。”(《教育部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师德建设的意见》)优秀教师的一个个事迹说明一个真正优秀的教师必然是一个有爱心、有责任心的人。他们“既爱事业又爱学生”,是一个个“完美的老师”。所以,可以这样说教师职业就意味着最重大的责任和最无私的爱心。“爱与责任”,我们可以从所有优秀的教师身上找到;可以用所有师德高尚的教师的动人事迹来证明。
师德师风建设中应该抓住师德素养的核心——“爱与责任”,以此为师德建设的切入点和突破口,逐步提高教师的师德。那么每一名人民教师,不管你身处何处,也不管你是富有的还是贫困的,都会时刻把“爱与责任”作为自己行动的指南、
第二篇:爱与责任是师德的核心
爱与责任是师德的核心
教书育人是教师的职责,那么如何理解教书育人的内涵,怕是没有固定的答案,我的理解是:一个人第一次踏上教室的讲台便开始了他育人的生活,并且贯穿于教学生涯的始终。育人不仅仅体现者教室里、课堂上,还体现在生活的方方面面。我在平凡的教师岗位上已经走过了二十五多年,二十五年来我一直以一个“教师”的标准严格要求自己,规范着自己的行为:
一、爱学生是没有选择的,因为我是教师
人们都知道老师要爱学生,如何做到爱学生恐怕就会因人而异了。我是这样理解的1、爱学生首先是接纳学生,不仅是接纳“优秀生”,同时要接纳学困生;不仅要接纳学生的优点,更要接纳学生各种缺点和不足,因为他们是成长中的孩子。只有无条件接纳学生,不断激发他们的发展潜能,才能体现实施真正的教育。
2、爱学生就是要尊重学生,尊重学生的个性,尊重学生的选择。只有尊重学生才能赢得学生的尊重,才能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从而顺利的完成教学活动的各个环节。在刚刚过去的一个学年里我担任122班的班主任工作,3、爱学生还要关注学生,关注学生更重要的表现在关注积极,即从学习到生活,从校内到校外关注学生积极的一面,关注学生的不断发展和进步,特别是关注学困生的进步
二、担当责任是天经地义的,因为我是教师
教师要承担起教育的责任,完成教育的使命。在具备爱心的同时,还必须牢固地树立起责任意识。
1、履行岗位职责是义不容辞的责任。我认为上课是教师的天职,只要你从事了教师这个职业,因为上课没能及时去孝敬老人,因为上课顾不上照看自己的孩子,因为上课没有和朋友聚会„„是很正常的事情,因为我们是教师。从代数学课到代心理健康课,二十五年来,我每个学期初都会和学生约定本学期不请假,特别是不请事假,四五十个学期过去了,我的承诺变成了现实,在我的字典里很难找到请假这个词,去年我担任心理健康老师,每班每周一节课,不属于考试的科目,免不了有人把它和副课联系在一起,按照常理副课理当没有主课那么重要,甚至有人认为这个课是可有可无的课。我想说的是,这种“常理”是错的,我理解的每周一节心理健康课是整个课程的重点,因为心理健康和躯体无疾病同样重要,失去了健康便失去了做事的资本。于是我不能耽误学生一节课,耽误一节课就是耽误一周的课,学生学习生涯当中能够包含多少个一周呢,他们耽误不起的。
第三篇:爱与责任是师德的灵魂
爱与责任是师德的灵魂
华阳四小张立霞
有一本书中这样写道:“用大爱做小事,是教育事业的真实写照。”在祖国的大江南北,在偏僻的山村角落,在我们的身边,就有许许多多的一线教师,他们终其一生,也没有什么可歌可泣的动人事迹。他们的工作是那么的普通、那么的平凡。他们每天进行着大量平凡,琐碎的工作:备课、上课、批改作业、管理班级。日复一日,年复一年,重复性劳动单调、乏味,也没有什么新鲜、刺激感。而且,至少目前来说,跟别的单位比,教师的社会地位和生活待遇也不是很高,社会上许多人对这一行业还存在着偏见。那么,是什么构成了无数的教师尽职尽责、淡薄名利、默默耕耘的内在动力呢?我认为:那就是教师对教育事业的爱。有了爱与责任,教师就会自觉地履行自己的责任与义务,把平凡的工作当作一件充满趣味的事情来做。
作为一名有17年教龄的教师,我亲眼目睹了老师们爱岗敬业,关爱学生的感人事迹,亲身感受了那为了祖国和人民,为了孩子的明天,真诚奉献的博大情怀。身边太多的事例令我感动,太多美好的镜头令我难以忘怀。在被不断的感动包围的同时,我也一天天加深着对师德的理解,师德是什么?师德是教师最重要的素质,是教师对教育事业的爱,对学生的爱;是教师尽职尽责地去完成党和人民交给他们的“教书育人“的光荣任务。爱与责任,是师德的灵魂。
我小时候在一所乡村小学读书。一百多个学生要翻过几座山和一条大水沟。每逢大雨天,沟里涨满水,学生不敢过沟,学校的老师们总是早早地来到沟边,把学生一个一个地背过来,放学了,又把学生全部送过沟才回家。有两位老师自己的小孩才几个月大,每天去接学生的时候自己的小孩还没睡醒呢!但她们毫无怨言,坚持早接晚送。也许,她们梦中的小孩还没懂得母亲那平凡而伟大的爱,但她们的学生感
受到了,几年来,那里的学生没有一个因为下大雨而旷过一天课。是教师用真诚的爱,架起了连接师生心灵的桥梁。我读小学的时候是八十年代,那时的教室还是破旧的泥砖瓦房,窗口向北,窗子没有窗枝,更不用说有玻璃了。冬天到了,寒冷的北风呼呼地吹,吹得书本哗啦啦地响,吹得同学们把头缩在脖子里,细雨还弄湿了窗边几个同学的衣服。学校的老师们看在眼里,急在心上。他们自筹资金买来糨糊,冒着斜风细雨,牺牲了几天午休时间,用糨糊和废纸,硬是把窗子一点点地糊好。窗子糊好了,同学们感到温暖了,但几个老师的手却冻得又红又肿。同学们都感动得流下了热泪,从此,大家学习更加努力了。有人说:疼爱自己的孩子是一种本能,而热爱别人的孩子是一种神圣。我在这些乡村教师们的身上体会到了这种神圣的爱,他不求回报,象阳光一样温暖着孩子们的心。老师们这种对学生的爱,是一种超越了亲人和朋友的人间真爱。
教育,是无私奉献的事业,教育,是爱的事业。它不仅包含着教师对一切学生的爱,也包含着教师对教育事业的爱。当一个教师具备了爱岗敬业的职业道德时,他就会将师德的原则,师德规范自己内化于心。以前,民间常流传着这么一句话:“家有三斗粮,不要去当孩子王。”由此可以看出教师工作的艰辛和压力,也可以知道教师的清贫。正如一首歌唱的那样:长大后,我就成了你,才知道那块黑板,写下的是奉献,擦去的是名利。但却有许多人,甘于守住那份清贫,淡泊名利,勤于奉献。那么,是什么使得千千万万的教师们以苦为乐,甘为人梯呢?那就是教师对教育事业的那份执著的爱,他们用这份爱,担负着“教书育人”的重任,无怨无悔。他们用自己的行动,告诉人们师德的真谛。
我在上初中的时候,就遇到这么一位好老师,他是我初三的班主任王老师。记得有一天上课,我发现王老师脸色苍白,神情中带着几分疲倦走上讲台。“老师生病了。”我这样想着,便搬来一张椅子,轻轻地说:“老师,您坐着讲吧。”
老师慈爱地摸摸我的头说:“谢谢,老师不坐。”“为什么呀?”老师微微一笑:“老师的职业是站立着的事业。”“老师,您不舒服可以向校长请假啊!”“老师没事的,傻孩子,快回到你的座位上去吧!再过几个星期你们就毕业考试了,我怎么放心得下你们啊?”就这样,老师白天站着为我们讲课,晚上去卫生院打吊针。直到他的病好,我没见他坐着为我们讲过一节课。老师的行为令我深受感动,他的这种对学生的爱,对教育事业的爱,象一粒种子,在我的心中生根,发芽。他的话语中仿佛有一种神奇的力量,让我也爱上了这站立着的事业。
有位教师说:“教师是自我幸福的把握者,是学生的领路人。”还有另一位教师说:“作为一名教师,只有履行自己的责任和义务,才能实现自己人生的价值,谋求幸福。”由此可见,教师的爱岗敬业对教育事业的发展,对教育工作的顺利进行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试想:如果一位教师对教书育人这一千秋大业毫无兴趣或兴趣不大,对教育事业缺乏热情,即使通过僵化手段把他们留在工作岗位上,他们也会因“心猿意马”“身在曹营心在汉”而无心工作。他们也不会造就和培养出社会需要的优秀人才。教师职业道德修养指出:“加强师德教育,促使教师着力于修养爱岗敬业的精神,培养广大教师的职业责任感,义务感,自豪感,荣誉感,才是稳定教师队伍的正确选择。”师德的灵魂,是爱与责任。教师只有爱这份职业,才会担负起这份责任,才会满怀热情地投入到教学工作中。
许许多多的教师们,他们以良好的师德,以爱和责任,共同撑起教育的蓝天,托起明天的太阳!
“教育没有感情没有爱,如同池塘没有水一样。没有水,就不称其为池塘,没有情感,没有爱,就没有教育。”----------夏丐尊
“其身正,不令则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孔子
第四篇:爱与责任是师德之魂
师如红烛 德如烛光
——浅谈教师职业道德的培养
“教育大计,教师为本;教师大计,师德为本。”“师德”这个话题,由古至今谈论者难以计数,在传统社会里师德这个话题似乎很少为人所诟病,师与德顺理成章的构建了一个常人难以企及的道德大厦,师道尊严似乎听到这样的词语人们精神不禁会为之一震。可是,今天我们看到的是“范跑跑”,听说的是,一些老师在教师节、新年、甚至学期开学肆无忌惮的收受从电话充值卡到保健品礼盒,从家用电器再到小汽车、出国旅游,更有甚者,直接向学生索取礼物。师德这个大厦添砖加瓦者少了,撼其根基者多了,面对这样的现实,我们这些一线教师该作何思考?师德风暴来得如此猛烈,我们这些一线教师又该做出何种行动?
我们先来追本溯源,“师德”一词由“师”和“德”二字组成,师”的名称,在夏、商、周时就有了。西汉时司马迁使用了“师表”一词。“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唐代地韩愈在《师说》中给教师下了一个经典的定义。从中我们不难看出他们都着力于师的表率作用这一点。“师”是职业基础、“德”是职业升华。“师”规定了职业的方向性、授业水平指向性,“德”则指指明了职业的德行及操守。从师到德、师德合一,只有二者和谐共处,两翼齐飞,我们才能成为一名优秀的人民教师。从教师到师德高尚的教师这个质的飞跃,我们应该做些什么?怎样去做?我们认为新时期教师的“师德”问题,应在“培养”二字上下功夫。
一、要培养教师热爱学生,因材施教
记得校长在新教师见面会上说过,对待自己的学生要“爱中有严,严中有爱”这样才算是真正的热爱。也许我们不会遇到5.12汶川特大地震那样的对我们的师德的终极考验,那么就让我们在日常生活中爱自己的学生像爱自己的孩子一样吧。在那些一个又一个平凡的日子里,教师对学生每一句关怀的、鼓励的、赞赏的话语,都将会对学生内心那平静的小湖泛起微澜,长此下去学生一定会从中感受到你的爱,感受到无比的快乐。爱可以拉近教师和学生的距离,距离小了,学生们才更乐意亲近你,爱戴你,接受你的知识上、情感上的教育。
心中有了爱,你的师德之树就已经开始萌生,成长了。一个班集体,几十个孩子每一个都是独一无二的。他们的成长环境不同,兴趣、性格迥异。在今天我们作为教师的师德培养要特别重视学生的人格尊严,懂得学生个体的个性差异,要根据不同的学生,因材施教,既要一视同仁又要因人而异。把那八个字时时放在心里,处处表现在日常的教育教学中。对于 “学优生”要善于引导克服骄傲、自满心理,对于“学困生”要积极疏导怕学、厌学心理。对于学生来说获得知识很重要,对于教师来说传授知识很重要,对于两者都更为重要的是不良好的行为习惯、品德修养,道德判断等公民的基本素质的养成。
二、要培养教师热爱工作,不断学习
陶行知老先生曾经说过:为师者要“爱满天下”,要“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随便翻阅古今中外的那些优秀教师的资料我们不难发现教师只有德才兼备,以德为先,才能赢得学生的尊重,赢得家长的信任,赢得社会的认可和肯定。特别是对于中小学教师来说,德更是一种才,一种相对于知识技能更重要的才。一个教师他钻研教学,教学成果突出,我们可以评价他是有才能的老师,一个教师他懂得教育规律,尊重学生,这也是教师“才”的体现。
师德的表现不仅仅是狭义的爱和责任,能进行高效率、大效益的教学也是对学生的爱和负责任的表现。课堂是由教师,学生,教学内容,教学环境这四部分组成的。从中我们不难看出教师是课堂教学效率与效益的最主要的发生器。叶澜教授在《让课堂焕发出生命活力》一文中说到:“对于学生而言,课堂教学是其学校生活的最基本构成部分,它的质量,直接影响学生当前及今后的多方面发展和成长;对于教师而言,课堂教学是其职业生活的最基本的构成部分,它的质量,直接影响教师对职业的感受、态度和专业水平的发展、生命价值的体现。”
加强学习,不断的转变更新教育观念,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是每个教师最基本的要求。观念是人的一切行动的灵魂,读书可以改变人的观念,提高人的素养。当前,无论是新教师还是老教师,都急切地需要转变自身思想观念,完
善自身知识结构,改进自身教学方式,提升自身教学水平。有一位著名教育家曾说过“作为一名教师,他自己受了多大程度的教育和教养,在多大程度上使这种教育和教养成为他自己的财富,他只能在这样大的程度上对别人发生教育的影响,而且必然发生这种影响。”从中我们不难看出,教师自身的学识水平与道德水平即师德,对学生产生着怎样重大的影响,学生的世界观、人生观的形成与教师是密不可分的。
三、要培养教师热爱本职,身正示范
孔子曾说:“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说明了以身作则的重要性。“学高为师,身正为范”这是我们每一位教师都知道的话语。教师从职业分类来看它和其它很多普通职业一样,就是一个工作岗位、一个饭碗。但是教师职业又有其特殊性,他的服务对象是人,特别是中小学教师他的服务对象是少年、儿童,鉴于少年、儿童成长阶段的特殊性,教师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都会对孩子产生有强烈的影响。这种影响有一些是会随即产生结果的而更多的是将对这个孩子以后的一生产生重大影响的。因此,国家、社会对教师的职业要求要更高些。
作为教师必须也应不断加强师德修养,以自己的较高的道德标准,较规范的言行对学生产生积极的影响。苏联著名教育学家苏霍姆林斯基在《给教师一百条建议》中写到:“你们不仅是教课的老师,也是培养人的教育者,是生活的导师和道德教员。”爱因斯坦在《论教育》一文中也说过“教育就是忘记了在学校中所学的一切之后剩下的东西。”可见,我们教师要时时处处以身作则,为人师表。各位老师只有不断的去追求提高自己为人师表的水平,才能胜任自己的本职工作,才能完成人民教师的历史使命。
总之,师德的培养工作永远是每位教师需终生努力的主题,正如原教育部周济部长所说:“师德建设决定着我国教育事业改革发展的成败。要想把教育做好,决定性的因素是教师,而在教师素质中最重要的是师德”。作为教师一定要为人师表,在传授知识的同时也要以自身的言行来给学生树立做人的模范标准。在更多追求物质享受的社会潮流中,保持一颗平常心,用心经营自己的
精神家园,精心提高道德修养,一心优化教育思想,追求高尚的教师人格更显尤为重要。每个教师都要用爱与责任担负起肩头人民教师这天下最光荣的称号!每个教师都要用爱与责任担负起教师的灵魂——师德!愿每一条春蚕都吐出亮丽的茧丝,愿每一支红烛都闪耀出灿烂的光芒!
第五篇:爱与责任是师德之魂
爱与责任是师德之魂。
(党课讲课材料 授课人:王振龙)
同志们、大家好:
在新学期伊始,我们在认真学习、贯彻公司“两会”精神和教委一届三次教代会精神之时,今天,我结合教委教代会精神,就师德建设方面谈一谈自己的粗浅的一点想法和观点。我发言的题目是“爱与责任是师德之魂”。“对工作的极端负责任,对同志对人民的极端的热忱。”我以为,毛泽东倡导的这种“极端负责任”和“极端的热忱”,在我们广大教师那里表现为爱与责任,对工作、对学生的热爱以及对教育事业的强烈责任感。正是爱与责任,使许多老师在日常平凡的教育教学中谱写了“爱的教育”的新篇章;展现了新时期人民教师的光辉形象和崇高的思想境界。
一、没有爱就没有教育。
教育战线广大优秀教师共同的特点是热爱祖国、热爱人民、热爱学生。师爱更多地温润在平凡的日子里。在前些时候我们学习了全国优秀教师的先进事迹,通过学习我们体会到,这种爱在教师的爱与责任中,像全国优秀教师师德报告团的主题就是“爱的教育”,如:霍懋征老师从教六十年深刻感悟到“没有爱就没有教育”;林崇德老师指出“师爱是师德的灵魂”。
这种爱在为难关头闪烁着夺目的光辉。像重庆市开县优秀教师群体就是“一切为了学生,把爱献给学生的人”。如:谭世明烈士为了学生的生命安全,他用自己的行动,向世人展现了“学生的生命高与一切”的安全理念,牺牲了自己年轻宝贵的生命。同志们:以上事例使我们明白他们都是把爱献给教育的人,他们用平凡的工作铸就了闪光的师魂,为我们树立了新时期人民教师的光辉榜样。也使我们清楚的认识到,把爱献给教育得人不仅有付出,也有回报。当我们看到桃李满天下,用心血培育的学生成为社会栋梁时,我们付出的爱就得到了回报,我们就会欣慰地感到自己是世界上最幸福得人,这就是爱的教育的真谛。
二、没有责任就办不好教育。
人民教师是“太阳底下最光辉的职业”;人民教师使命崇高,责任重大。我国有一千多万名教师,承担着一件又一件平凡的事情,然而这些事情却连着千家万户的切身利益,更连着祖国的前途、民族的未来。
教师要忠实地履行职责,必须要有强烈的责任意识。我们常说的一句话是:“我是老师”。“我是老师”,一句普普通通的话,但它掷地有声!“我是老师”反映了一名教师强烈的责任意识,这种责任意识表明教师承担责任和履行义务的自律意识和人格素养,这是新时期师德的一个核心内容。如果没有责任,没有责任意识,就会不明白自己的职守,不明确自己肩负的历史任务,那就办不好教育。当代教师至少面临三项主要任务:一是岗位责任,就是要爱岗敬业,教书育人,为人师表,这是教师职业的本质特征。二是社会责任,人民群众把子女送到学校,就是把家庭美好的希望寄托给学校,我们教师有责任把学生教好、保护好、培养好,有责任让家长放心 满意,有责任促进教育公平,促进构建和谐社会。三是国家责任,我国是一个有13亿人口的大国,现代化建设的宏伟目标要求将沉重的人口负担转化为巨大的人力资源,这个转化工作主要依靠教育来承担,这是广大教师和教育工作者对民族、对未来所肩负的重要责任。正是全国教育战线广大教师的强烈责任感和崇高使命感,支撑着我们光荣神圣的教育事业的精神大厦,一步步推动教育事业的发展和进步。
三、要把爱与责任的教育放在师德建设的首位。
振兴民族的希望在教育,振兴教育的希望在教师。教师队伍是我国教育事业改革与发展的主导力量和决定性因素。要办好教育,必须全心全意地依靠人民教室,必须坚定不移地建设好教师队伍。
两个师德报告团告诉我们,老师们不仅能够在平凡的 岗位上默默耕耘,敬业奉献,作出不平凡的光辉业绩,在危急时刻也同样能够挺身而出,见义勇为,作出舍己救人的英雄壮举。我们国家的教师队伍是一支忠诚党和人民教育事业的队伍,是一支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的队伍,是一支值得信赖的队伍。在新的时代条件和形势下,要把爱与责任的教育放在师德建设的首位。加强师德建设是教师队伍建设最为重要的内容,是一项我们必须常抓不懈的重要工作。我理解,人民教师有两层深刻的含义,第一是为人民服务的教师,第二是让人民满意的教师。要做到这两个要求,仅做一个传授知识的“经师”是远远不够的,而必须做一个关注学生精神成长、又能成为学生精神成长示范者的“人师”。高尚的师德是成为人师的最重要的素质。人类优秀成果和高尚的道德品质正是经由教师薪火相传,传递给了一辈又一辈的莘莘 学子,使民族和人类具有更加美好的未来。
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教育部下发了《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师德建设的意见》,要认真贯彻落实,教委一届三次教代会工作报告强调要加强师德建设,要求做好各项活动,并大力弘扬高尚师德,掀起一个师德教育的新高潮,营造一个崇尚师德的良好风气,做为人民服务、让职工满意的教师,办好让职工满意的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