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国家司法考试《民法》易混知识点详细解析

时间:2019-05-14 11:13:37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2011年国家司法考试《民法》易混知识点详细解析》,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2011年国家司法考试《民法》易混知识点详细解析》。

第一篇:2011年国家司法考试《民法》易混知识点详细解析

2011年国家司法考试《民法》易混知识点详细解析

所有权转移与风险转移、孳息

一、所有权转移

合同法第133条确立了所有权转移时间:标的物的所有权自标的物交付时起转移,但法律另有规定或者当事人另有约定的除外。

(一)标的物转移原则

1、动产适用交付主义,动产自交付之日发生转移。这里的动产包括汽车、轮船、飞机等特殊动产。

2、不动产适用登记主义,不动产自登记之日所有权发生转移。注意:房屋买卖合同,合同依法成立即为有效,不管不动产是否进行了登记。换言之,登记不是房屋买卖合同生效的要件,而是房屋所有权转移的生效要件。一定要二者区分开来,这也是导致以一房二买,一女二嫁的重要原因。如,甲与乙签订房屋买卖合同,将房屋交付给乙,但没有进行登记。这时,丙听说甲要买房子,于是也提出购买甲的房屋,甲与丙签订了房屋买卖合同,并且进行了房屋过户登记。分析:根据上面的原理,我们知道,甲乙签订的房屋买卖合同,甲丙签订的房屋买卖合同,符合法律、行政法规的要求,因此,都是合法有效的。千万不要以为甲乙的房屋买卖合同没有进行房屋过户登记而认定合同无效。这是错误的,在本案中,两份买卖合同都是有效的,丙因为进行了登记,因此取得房屋所有权,而对于乙来说,只能根据合同请求甲承担违约责任,赔偿其损失。

3、所有权保留买卖合同中,标的物所有权自买受人交清最后一笔款项时移转给买受人。

4、当事人另有约定的除外。合同倡导契约自由,一般情况下,只要法律没有作强制性规定,都允许当事人约定,而且有约定的,优先约定。合同当事人可以对标的物所有权约定自合同成立时移转。这里的标的物必须是特定物。如收藏家甲在画家乙家中看到一幅画,与乙达成买卖协议,协议中特别约定合同成立时该画所有权即移转给甲,即属此例。此案中若甲第三天来取画,发现乙已于前一天将画卖给第三人丙且丙已取得该画。甲可对丙行使物上追及权收回该画,并有权请求乙承担侵权责任。因为乙的行为并非一物二卖,而是典型的无权处分行为(第51条)。当然,若丙系善意第三人,得以善意取得对抗甲。

(二)交付的方式

1、现实交付,即出卖人将标的物置于买受人的实际控制之下,即标的物直接占有的移转。此为交付的常态。

2、观念交付。观念交付又分为三种:①拟制交付。即交付提取标的物的单证,以代替标的物的现实交付的交付方式。标的物的单证,即物权凭证,包括仓单、提单等。②简易交付。即买卖合同订立前,买受人已经通过租赁、借用、保管等合同关系实际占有标的物,标的物的交付系于合同生效的交付方式(第140条)。③占有改定。即由双方当事人签订协议,使买受人取得标的物的间接占有,以代替标的物直接占有的移转的交付方式。我国《合同法》未确认这种交付方式,这里仅作学理探讨。我国《合同法》分别于第133、135、140条确认了现实交付、指示交付与简易交付三种交付方式。

3、现实交付依交货方式的不同,可以再分为三种情形:(1)送货上门。即由出卖人送运货物到买受人处,此时货交买受人处才算完成交付。(2)上门提货。即由买受人到出卖人处取走货物,此时货物运出出卖人处即算完成交付。(3)代办托运。即由出卖人代理买受人与承运人订立运送合同,买受人承担运费的交付方式。此时出卖人将货物交给承运人即算完成交付。

二、风险转移

合同法第142条确立了风险转移的基本原则:标的物毁损、灭失的风险,在标的物交付之前由出卖人承担,交付之后由买受人承担,但法律另有规定或者当事人另有约定的除外。

风险负担,是指非可归责于任何一方当事人的原因,标的物发生的毁损灭失的损失承担。

注意:风险转移采取交付主义,不仅适用于动产,而且也适用不动产。

(一)交付主义:不同交付方式下的风险负担:

1、现实交付情形下,若为送货上门,自货交买受人处时转移风险给买受人;若为上门提货,自货出出卖人处时转移风险给买受人;若为代办托运,自货交承运人时转移风险给买受人。

2、指示交付情形下,自物权凭证交付给买受人时转移风险给买受人。

3、简易交付情形下,自合同生效时转移风险给买受人。

(二)例外

1、第143条,因买受人原因交货迟延的;

2、第148条,出卖人瑕疵履行的;

3、第144条,路货买卖;

4、第145条,交货地点不明确的;

5、第146条,买受人受领迟延的。

另外,注意两个问题:出卖人未交付物权凭证以外的标的物单证、资料的,不影响风险负担转移(第147条)。买受人承担风险负担的,不影响出卖人承担违约责任(第149条)。

(三)不能混淆

1、在所有权保留买卖合同中,可能会出现风险负担人与物的所有权人并不一致的情形,这正体现了交付主义与所有权人主义立法规则的差别。比如,甲卖牛一头给乙,6月1日交货,牛款1800元,约定乙半年内每月付款300元,付清最后一笔款项后,牛的所有权归乙。结果7月1日这天牛被雷击而死。此时风险负担归乙,但牛的真正所有权人却是甲。

2、试用买卖中的风险负担规则也值得重视

如,甲于5月20日交付一辆奔驰车供乙试用,试用期2周,下面以次为例分析如下:

(1)在试用期间,发生风险,应由甲负担;

(2)试用期届满,乙表示买下,其后发生风险,应由乙负担;

(3)试用期届满,乙未作任何表示,其后发生风险,应由乙负担;

(4)试用期届满,乙表示不购买,甲未当即取回,其后发生风险,应归甲承担

提示:试用期届满,乙表示购买(或不作任何表示),二人之间的买卖即告成立,此时发生简易交付,故以此时间点来确定风险负担规则。

3、在简易交付场合下,往往合同的成立与生效,交付的完成,所有权的转移,风险负担的转移等四个法律现象,是一并发生的。

三、孳息

孳息采交付主义,交付前产生的归出卖人,交付后产生的归买受人。如,甲卖一头牛给乙,交付后第三天乙将牛杀了出卖,发现有牛黄,那么,该牛黄归乙所有。这里的产生,并不是说形成,而是说已经

所有权保留特约的买卖合同中,出卖人将标的物交付给买受人后仍保有所有权,买受人在交清最后一笔贷款后始得到标的物所有权。那么在标的物交付后至交清最后一笔款项前的这一段期间内,标的物所产生的孳息应归买受人所有,而不是归出卖人(所有权人)所有。所以说,对孳息归属权采交付主义与所有权人主义的差别,典型地体现在所有权保留的买卖合同中。

共同点:所有权转乙、风险承担、孳息归属采交付主义,都仅仅适用于买卖、互易、赠与等转移所有权的合同中,而不可扩展于其他合同类型中。如在租赁、借用、保管合同中,标的物所有权转乙、风险负担、所生孳息当然应归所有权人所有,而不适用什么交付主义。

如在质押合同中,如果约定合同期满所有权发生转移,视为流质,质押合同无效,因此,所有权不发生转移。质物因不可抗力发生的风险,由所有权人承担。抵押期间,质押物所生孳息当然也应归所有权人(出质人)所有,而不当归占有人(质权人所有),后者仅仅有“收取”(占有)而无“所有”权。

违约金、定金与损害赔偿金

违约金,是指合同当事人预先设定的或法律直接规定的,在一方不履行合同时给付另一方一定数额的金钱。违约金具有补偿性特点,并兼有一定的惩罚性。《合同法》第114条第2款规定:约定的违约金低于造成的损失的,当事人可以请求人民法院或者仲裁机构予以增加;约定的违约金过分高于造成的损失的,当事人可以请求人民法院或者仲裁机构予以适当减少。因此,主张违约金时,可以实际发生的损失作为要求增加或减少违约金的法定依据。

定金,是指合同当事人为了确保合同的履行,由一方当事人按合同标的额的一定比例向对方预先给付的金钱。根据法律规定,当事人约定的定金数额不得超过合同标的额的20%,超过的部分由收受方退回或抵作价款。给付方不履行合同约定的义务,无权要求返还定金;收受方不履行合同约定的义务,应双倍返还定金。因此可以看出,定金责任是一种惩罚性规定,目的在于督促双方当事人积极履行合同的义务。

损害赔偿金,是指一方当事人因不履行或不完全履行合同义务而给对方当事人造成损失时,按照法律和合同的规定所应承担的损害赔偿责任。损害赔偿责任原则上仅具有补偿性为原则,但以惩罚性为例外。根据等价交换原则,任何民事主体一旦造成他人损害都必须以同等的财产予以赔偿。因此,一方违约后,必须赔偿对方因此所遭受的全部损失。但同时,我国《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第49条又作出例外规定,经营者在有欺诈行为时,应按消费者的要求以其购买商品价款或接受服务费用的一倍增加赔偿消费者的损失,该条是我国法律中惟一的惩罚性损害赔偿金。

案例:甲公司与乙公司依法订立一份总货款为20万元的购销合同。合同约定违约金为货款总值的5%。同时,甲公司向乙公司给付定金5000元,后乙公司违约,给甲公司造成损失2万元。甲公司依法最多可要求乙公司偿付多少?(D)

A.2万元

B.3.5万元

C.2.5万元

D.3万元

分析:本题中的违约金为1万元,损失2万元,定金5000元,且定金未超过货款总额的20%的限制。

首先,定金与违约金的适用关系。由于我国的定金在性质上属违约定金,具有预付违约金的性质,因此它与违约金在目的、性质、功能等方面相同,两者是不可并罚的。合同法第一百一十六条规定了当合同既约定定金,又约定违约金的,可以且也只能由非违约方选择一种对其最有利的责任形式。应当注意:这条规定是针对同一违约行为同时存在违约金和定金责任的情形。

如果合同中约定的违约金和定金是针对不同的违约行为,且两者在数额上的总和也不太高,在一方同时实施不同的违约行为形态时,两种责任形式是可以并用的。

其次,违约金与损害赔偿的适用关系。一般来说,合同中约定的违约金应视为对损害赔偿金额的预先确定,因而违约金与约定损害赔偿是不可以并存的。违约金与法定损害赔偿是否并存,牵涉到违约责任的适用是否以发生实际损害为要件以及国家对违约金的干预问题。原则上可以说违约金的运用并不以实际损害发生为前提,不管是否发生了损害,当事人都应支付违约金。根据合同法第一百一十四条第二款规定:违约金低于损失的,可请求适当增加。据此,虽然违约金的适用不以实际损害发生为要件,但最终违约金金额大小的确定与实际损失额密切相关:法院或仲裁机构对违约金金额的调整是以实际损失额为参照标准的。

对违约金和法定损害赔偿的适用关系可以概括为:①原则上不并存;②就高不就低;③优先适用违约金责任条款。

据此,如果本题中的甲公司选择适用违约金条款,题中约定的1万元违约金小于损失2万元,甲公司可请求人民法院或仲裁机构增至2万元。除该2万元外,由于非违约方选择违约金责任请求后,并不影响其要求对方返还定金的权利,故甲公司向乙公司给付的定金5000元应予返还。则此种情形下,乙公司应向甲公司偿付总额为2.5万元。

最后,定金与损害赔偿的适用关系。定金具有非补偿性的特点,其适用不以实际损害的发生为前提,因而是独立于损害赔偿责任的。但也不能认为它与损害赔偿金毫无关系,定金与损害赔偿责任的联系表现在定金责任与损害赔偿责任的并用不能超过全部货款的总值。

据此,如果本题中的甲公司选择适用定金条款,甲公司能得到定金双倍返还的(5000×2)=1万元,同时乙还应支付给甲造成的损害赔偿金2万。则此种情形下,乙公司应向甲公司偿付总额为3万元。

综上所述,本题中对甲公司最有利的选择是适用定金条款,由甲公司向其偿付3万元。

承租权与抵押权

《民通意见》司法解释第118条规定:出租人出卖出租房屋,应提前三个月通知承租人,承租人在同等条件下,享有优先购买权;出租人未按此规定出卖房屋的,承租人可以请求人民法院宣告该房屋买卖无效。

租赁权与抵押权发生冲突,哪个权力更优先?抵押权和租赁权在性质上是相容的,抵押权所追求的是抵押物的交换价值,并且不要求移转抵押物的占有,而租赁权是追求标的物的使用价值,同时又移转占有。两种权利之间的关系,有以下两种情形:一是抵押权的设立先于租赁权。我国《担保法解释》第66条如此规定:抵押人将已抵押的财产出租的,抵押权实现后,租赁合同对受让人不具有约束力。抵押人将已抵押的财产出租时,如果抵押人未书面告知承租人该财产已抵押的,抵押人对出租抵押物造成承租人的损失应承担赔偿责任;如果抵押人已书面告知承租人该财产已抵押的,抵押权实现造成承租人的损失,由承租人自己承担。

其次,租赁权的设立先于抵押权。当租赁合同先成立时,其后出租人又以该出租物设定抵押时,该租赁关系继续有效。这样,在该房产买卖时,买受人B公司所取得的标的物所有权是不得对抗租赁权的。从本质上讲,该抵押权并无优先于所有权的效力,这样以前已存在的租赁权也可以对抗后设立的抵押权而继续有效存在。对此,我国《担保法》第48条规定:“抵押人将已出租的财产抵押的,应当书面告知承租人,原租赁合同继续有效。”《担保法解释》第65条明确规定:“抵押人将已出租的财产抵押的,抵押权实现后,租赁合同在有效期内对抵押物的受让人继续有效”。

案例:某甲自有房屋1间,1995年5月1日与乙签订一份为期3年的房屋租赁合同,由乙承租该房。同年8月6日丙向甲提出愿意购买该房屋,甲即将要出卖该房屋的情况告知了乙。到了11月7日乙没有任何答复,甲与丙协商以5万元的价格将该房卖给丙,双方签订了房屋买卖合同,丙支付了全部房款。但在双方准备办理房产变更登记前数日,甲遇丁,丁愿以6万元买下该房。甲遂与丁又签订了一份房屋买卖合同,且双方第二天即到房屋管理部门办理了变更登记。不久,丁向银行贷款,以该房设定抵押。就本案处理意见而言,下列表述中哪些是正确的?

A.丁对房屋的所有权应予保护

B.丙有权要求甲承担赔偿其损失的责任

C.乙有权继续租赁该房

D.若丁不能清偿到期债务,欲变卖该房以还债,乙在同等条件下有优先购买权

分析:这一道题考了的知识面很广。包括承租人的优先购买权、房屋买卖合同的效力、登记的效力、买卖不破租赁。甲卖房,通知了乙,乙在三个月内没有表示,视为放弃优先购买权,注意三个月的期限。登记是房屋所有权发生变动的唯一原因,甲先后签订的房屋买卖合同都符合合同法规定的有效要件,因此都是有效,而且必须注意,登记不是房屋买卖合同的生效要件,应该将二者区分开来。因此,丁与甲签订的房屋买卖合同有效,并且进行了过户登记,因此,取得所有权。丙与甲签订了房屋买卖合同有效,但是没有过户登记,因此,没有取得所有权,甲在这种情况下无法再交付房屋,属于履行不能,应该承担违约责任,赔偿丙的损失。

合同的成立与生效

合同的成立与生效是两个既有联系又有区别的范畴。

合同生效与合同成立相联系之处是:(1)合同成立是合同生效的逻辑前提,在合同不成立的情况下,谈不上合同有效与无效的问题。在多数情况下,合同成立与生效的时间是同步的。(2)合同不成立与合同无效的法律后果,均可以由有过失的当事人承担缔约上过失责任。(3)在构成要素上,合同成立与合同生效均要求当事人意思表示一致。

但是,合同成立与生效的区别也甚为明显:

(1)合同的成立是一个事实判断,其回答的问题是“有没有某一合同存在”。在回答这一问题时,并不融入回答人的主观判断,而合同的生效是一个价值判断,回答的问题是“已经存在的某一合同是否能获得法律的包会以及在何种程度上获得法律保护”,反映的是国家通过法律对合同的肯定或否定的评价,是法律认可或不认可当事人的意思的结果。在对合同效力判断的过程中,要引入判断者的主观感情和价值因素,从而带有强烈的感情色彩。

(2)合同有效性的欠缺,是可以弥补的,而合同成立要素的欠缺是无法补救的,它说明一个合同并不存在,讨论其效力问题,缺乏起码的基础。

(3)合同成立的时间与生效的时间可以不同。在附近延缓条件或延缓期限的合同中,合同已经成立,但不马上生效,成立与生效之间,存在时间差。

(4)二者对意思表示要求的侧重点不同,合同的成立仅要求意思表示在形式上达成一致,而不管意思表示本身的质量,而合同的生效则特别关注意思表示的质量,瑕疵意思表示将严重影响合同的效力。

(5)二者引起的法律后果不同,合同不成立,有过失的当事人会承担缔约上的过失责任,合同成立与否,法院不会主动干预,只有当事人发生争议诉诸法院时,法院才会对合同的成立与否作出判断;合同无效,不仅会产生缔约上的责任,还会产生行政责任,刑事责任,不仅私法干预,而且公法也可能干预,如双方恶意串通损害国家、集体或者第三人利益的合同,合同法规定,对因此取得的财产应收归国家或者返还集体、第三人;再如我国刑法规定,当事人以非法占有为目的,在签订履行合同过程中,骗取对方当事人财物,数额较大的,构成合同诈骗罪,可根据情节判处无期徒刑、有期徒刑、拘役、罚金或没收财产。

要约的撤回与撤销、失效

要约撤销是指要约人在要约生效后、受要约人承诺前,使要约丧失法律效力的意思表示。

撤销要约的通知应当在受要约人发出承诺通知之前到达受要约人。也就是说,要约已经到达受要约人,在受要约人作出承诺之前,要约人可以撤销要约。由於撤销要约可能会给受要约人带来不利的影响,损害受要约人的利益,法律规定了两种不得撤销要约的情形:

1、要约人确定了承诺期限或者以其他形式明示要约不可撤销;

2、受要约人有理由认为要约是不可撤销的,并已经为履行合同做了准备工作。

要约失效是指要约丧失法律效力,即要约人与受要约人均不再受其约束,要约人不再承担接受承诺的义务。《合同法》规定了要约失效的情形:

1、拒绝要约的通知到达要约人。受要约人接到要约后,通知要约人不同意与之签订合同,则拒绝了要约,在拒绝要约的通知到达要约人时,该要约失去法律效力。

2、要约人依法撤销要约。

3、承诺期限届满,受要约人未作出承诺。要约中确定了承诺期限的,超过这个期限不承诺,则要约失效;要约中没有规定承诺期限的,在通常情况下,要约发出后一段合理时间内不承诺的,要约失效。

4、受要约人对要约的内容作出实质性变更。发生这种情况即为反要约,反要约是一个新的要约,提出反要约就是对原要约的拒绝,使原要约失去效力,原要约人不再受要约的约束。

代位继承与转继承

代位继承又称间接继承,是指被继承人的子女先于被继承人死亡或宣告死亡时,应由被继承人子女继承的遗产份额,由其直系晚辈血亲代位继承的法律制度。注意:这里,子女包括婚生子女、非婚生子女、养子女、有抚养关系的继子女。直系晚辈,就是继承人的子女,子女都不在的,由其子女的子女,以此类推。转继承,是指继承人在被继承人死亡后,遗产分割之前死亡的,应由该继承人继承的遗产份额,转由他的合法继承人继承的法律制度。如

两者的区别:

首先,继承人死亡的时间不同。代位继承中继承人先于被继承人死亡,而转继承中继承

人在被继承人死亡后,遗产分割前死亡的。

其次,继承的主体不同。代位继承中的继承人只是被继承人的直系晚辈血亲,转继承中的继承人可以是被继承人的所有的法定继承人。

最后,适用的范围不同。代位继承只适用法定继承,不适用遗嘱继承,而转继承适用法定继承,也适用遗嘱继承。

如,甲有二个儿子,一个女儿。长子娶王某为妻,生有一个儿子,2001年死于矿难。次子娶张某为妻,生有一个儿子和一个女儿。女儿嫁给李某,生了两个孩子。2004年8月20日过与战友聚会,多喝了几杯酒,于当晚死亡。在办丧事的期间,甲的女儿因伤心过度而死。那么在本案当中,长子先于甲死亡,发生代位继承,由其儿子代其位继承。甲的女儿在遗产分割之前甲死亡后死亡,发生转继承,其应继承的份额由其丈夫、子女继承。

第二篇:2009年国家司法考试民法试题评论解析

2009年国家司法考试民法试题评论解析

2009年司法考试的硝烟渐渐散去,但是当我们把其中的民法试题拿出来仔细鉴赏,还是可以从中发现一些变化的考点与不变的精神,颇值玩味。

一、注重传统重点的考察

今年司法考试的一个显著特征为:回归对传统重点的考察。一些已经淡出司考江湖的考点,今年重新出山,虽然难度不是太大,但需要考生在之前的复习中有过一定的总结,否则,考生不是将题目做错,就是举棋不定,陷入长思,耽误答题时间。这些考点主要有:合伙人的认定、债务承担协议的效力、无权代理的判定、宣告死亡的综合、遗产返还给被继承人生前债权人的规则以及继子女与养子女的继承权等。例如对于合伙人的认定,综合我国《民法通则》以及《民通意见》的规定,只要有投资有收益就是合伙人,因此题干中所述的人都是合伙人。再如,对于继子女的继承权,长期共同生活,形成抚养关系的继子女与继父母之间可以产生继承权。上述这些对传统重点的回归,让我们更加深刻理解到司法考试注重扎实的基本功,而不是一味的求怪、求异。

二、注重新法的考察

2009年司法考试的另一特点就是注重对新法的考察。今年而言,在民法领域主要有两部新法与一部半新的法律,两部新法是《诉讼时效司法解释》与《合同法解释二》,一部半新的法律就是《物权法》。由于《合同法解释二》出台较晚,因此考察的分值较少,司考的重点放在对《诉讼时效司法解释》与《物权法》的新考点的考察上。这些新涉及的考点主要有:诉讼时效中断的法定情形、诉讼时效的综合考察、预告登记的效力、遗失物的返还(双方关系)以及遗失物的返还(三方关系)等等。这需要考生对新增考点有十分准确地认识。例如在双方关系的遗失物返还中是不存在两年时间的限制的,而三方关系的遗失物返还中会涉及,如果考生在复习的时候不能对新法的这些细致差别了然于胸,将会在考试时无所适从。

三、注重综合考察

今年司法考试的一个不变特点是,仍旧注重对考点的综合性考察,并以此增加试题的难度。相关的考题主要有:无效婚姻与可撤销婚姻的失效、夫妻共同财产与个人财产的认定、人格权的侵权、夫妻共同财产与离婚后的损害赔偿、职务侵权以及动物侵权与地面施工人责任等。这些考题的特点就在于,在一个题目中融合了多个考点,这些考点都必须为考生所掌握,如果有一个没掌握,那么考生就不可能将题目做对。今年关于综合性题目的考察,并没有太大的变化,考生只需打牢基础,就能够将大部分综合性考题做对。

除了上述的特点之外,今年还有一些题目直接考察理论知识,如对债的分类的直接考察,因为这种考题所涉及的分值很少,没有形成气候,只是提示我们在复习中别忽略对重点理论知识的掌握,考生知道即可。

总体而言,2009年司法考试民法试题在难度上与往年基本持平,分值较高,题目不难,充分印证了“得民法者得天下”的说法。最后无论是顺利通过,还是折戟,都要为自己的目标而努力奋斗!

第三篇:民法易混概念、名词比较

一、民法总论

1、宣告失踪与宣告死亡

宣告失踪,是指法院根据利害关系人的神情,依法宣告下落不明满一定期限的自然人为失踪人,以确定其财产关系的一种制度。宣告死亡,又称推定死亡,是指自然人失踪达到一定期限后,由利害关系人申请,法院宣告该自然人死亡,以便结束以其生前住所地为中心的民事法律关系的制度。

二者的区别:

首先,二者设立宗旨不同。宣告失踪只是为失踪人指定财产代管人,终止不确定的财产关系。宣告死亡,结束被宣告死亡人生前住所地为中心的民事法律关系。

其次,宣告失踪不是宣告死亡的前置程序。既符合宣告死亡的,又符合宣告失踪的,由申请人选择。

其次,宣告失踪的申请人没有顺序限制,而宣告死亡的申请人有顺序性。所谓顺序性,是指前一顺序申请人没有申请的,后顺序人无权申请。如,配偶宣告失踪,父母宣告死亡的,法院应该宣告失踪,不能宣告死亡。同一顺序人有申请宣告死亡的,有申请宣告失踪的,宣告死亡。

最后,法律后果不同。宣告失踪,法院指定财产代管人,财产代管人有顺序性,而且财产代管人具有诉讼主体资格。宣告死亡,终止被宣告死亡的自然人民事权利能力,财产依法继承,婚姻关系归于消灭,其子女可被他人依法收养。被宣告死亡的人与配偶的婚姻关系,自死亡宣告之日起消灭。死亡宣告被人民法院撤销,如果其配偶尚未再婚的,夫妻关系从撤销死亡宣告之日起自行恢复;如果其配偶再婚后又离婚或者再婚后配偶又死亡的,则不得认定夫妻关系自行恢复。

注意:意外事件宣告死亡,其起算点是失踪日的当天,而不是次日。

热点:被宣告死亡人再婚问题的处理办法,如果在宣告判决前再婚的,构成重婚;如果在宣告判决后再婚的,被宣告死亡人不知道死亡宣告的,仍然构成重婚,被宣告死亡人知道死亡宣告的,不视为重婚。

2、诉讼时效与除斥期间

诉讼时效,是指权利人不行使权利的事实状态,持续经过法定期间届满,丧失其请求法院依诉讼程序强制义务人履行义务的权利的失效制度。除斥期间,是指法定的权利的存续期间,因该期间的经过发生权利消灭的法律效果。我们要注意:

首先,适用对象不同。诉讼时效适用于请求权,除斥期间适用于形成权。

其次,期间性质不同。诉讼时效的法定失效期间是可变期间,可以中止、中断、延长,除斥期间为不变期间,不能中止、中断、延长。

最后,法律后果不同。诉讼时效消灭不行使的权利的胜诉权,即实体意义上的诉权,而不消灭不行使的实体权利本身,除斥期间则消灭实体权利本身。

注意:保证期间与诉讼时效。保证期间是典型的除斥期间。一般保证,债权人向债务人行使了权利,如诉讼或者仲裁,等于向保证人主张了保证责任,此时,保证期间只能行使一次,一经行使,保证期间归于消灭。从而使得保证债务适用诉讼时效保护。

3、监护人与幼儿园、学校责任

区分监护人与幼儿园、学校等教育机构的责任承担的前提条件是:未成年在校读书,并不意味着监护人把监护职责委托给学校,因此,幼儿园、学校等教育机构承担的不是监护责任;监护人仍然对在校的未成年人承担监护责任,监护责任没有发生转移。注意:根据《民通意见》第20条指规定,监护人可以将监护职责部分或者全部委托给他人。被监护人侵权的责任由监护人承担,当事人另有约定的除外。被委托人确有过错的,负连带责任。

民法通则与高法关于人身损害赔偿解释中有关幼儿园、学校等教育机构的责任变化:首先,前者,学校承担补充责任,后者承担赔偿责任。其次,前者针对的是无民事行为能力人,后者将对象扩大到未成年人。最后,前者没有规定第三人对未成年人侵害的责任承担,后者规定,在这种情况下,承担补充责任。

学校承担的是过错责任,监护人承担无过错责任。

4、个人合伙与合伙企业

个人合伙是指两个以上公民按照协议,各自提供资金、实物、技术等,合伙经营,共同劳动。合伙企业,是指依照本法在中国境内设立的由各合伙人订立合伙协议,共同出资、合伙经营、共享收益、共担风险,并对合伙企业债务承担无限连带责任的营利性组织。起字号的个人合伙与合伙企业本身没有多大的比较意义。只是鉴于民法通则、合伙企业法与民诉意见有关起字号的个人合伙诉讼主体资格规定不一致,造成司法考试中出现严重的分歧。为了应付考试,特意提出来:起字号的个人合伙,是经过登记的个人合伙,因此,实质上是合伙企业。但是,由于法律、司法解释之间的分歧,咨询相关的专家 认为:如果起字号的个人合伙考题出现在民法中,以字号为诉讼当事人;如果考题出现在民诉中,则以全体合伙人为诉讼当事人。至于合伙企业,则以合伙企业为诉讼当事人。注意:新大纲将合伙财产统一为共同共有财产。

5、无权代理与表见代理、无权处分

无权代理包括狭义的无权代理和表见代理。狭义的无权代理,是指行为人没有代理权而以他人名义实施的代理行为。表见代理,是指代理人虽不具备代理权,但因某种表象,足以使善意第三人相信代理人对本人有代理权而与代理人为法律行为,由此产生的法律效果依法直接归本人承担的代理。

两者的相同点:首先,行为人都没有本人的授权,不具有代理权。其次,行为人实施的都是民事行为。

两者的不同点:首先,构成要件不同。无权代理,客观上没有足以使人相信行为人有代理权的事由。表见代理,客观上具有足以使第三人相信行为人有代理权的事由。其次,狭义的无权代理立足于保护被代理人的利益;表见代理立足于保护善意第三人的利益。最后,法律后果不同。无权代理属效力待定的民事行为,被代理人追认而确定有效,被代理人的拒绝而绝对无效。表见代理的法律后果直接归属于被代理人。无权代理、表见代理与无权处分的区别:

两者的区别主要在于:一方面,无权代理是指无权代理人以被代理人的名义实施民事行为,而无权处分则是指无权处分人以自己的名义实施民事行为。另一方面,在狭义无权代理的情况下,相对人不具有正当理由信赖无权代理人具有代理权,因而相对人是有过失的,不得适用表见代理制度。而在无权处分的情况下,相对人则可能是善意的。在无权处分人无权处分他人的动产时,如果受让人取得该动产时出于善意,则可以依法取得该动产的权利。

5、委托与代理

委托合同,是委托人与受托人约定,由受托人处置委托人委托的事务的民事法律关系;代理则是代理人在代理权限内,以被代理人的名义实施民事法律的行为,其两者的根本区别在于:

首先,仅就代理而言,代理包括委托代理、法定代理、指定代理等三种类型。委托合同是由双方当事人基于相互信任的基础而约定的合同关系,与法定代理、指定代理毫无关系可言,同时委托合同还适用于代理制度以外的不涉及第三人的经济行为和单纯的事务行为,法定代理和指定代理都不能适用。

其次,代理,只适用本人与代理关系的第三人的关系,即代理属于对外关系,否则,不称其为代理。委托合同只适用于委托与受委托的对内关系,舍此也不成立其委托合同。最后,代理关系的成立,被代理人授予代理人代理权属于单方的法律行为,无须代理人的承诺。委托合同属于双方法律关系,即委托合同法律关系的成立,首先应有受委托人的承诺,若受委托人不作承诺,委托人就不可能委托其处理委托事务,其委托合同则不能成立。

6、事件、事实行为、法律行为

民法法律事实的发生是否具有直接的人的意志性而将民事法律事实分为事件与行为。事件,是指其本身不直接包含人的意志性的民事法律事实。行为,是受人的意志支配的活动。是否和人的意志有关,是事件区别于行为的关键。注意:事件与人的意志无关,是指事件本身并不直接含有人的意志性,强调把事件本身与引发事件的原因区别开来,如果事件是由人为原因引起的,人的意志性就与事件发生有间接的联系,但事件本身并不直接含有人的意志性,因而它仍然与行为相区分。例如,甲将乙杀了,甲的杀人行为与乙的死亡事件是可以区分的。事件包括:自然事件与人为事件。自然事件,是指与人的意志完全无关,纯由自然原因发生的事件。如人的出生和死亡、自然灾害、一定期间的经过、天然孳息的产生。人为事件是指由人的行为引发的事件。如战争、罢工、**、人为事故、人为原因引起的死亡、人的失踪。可以看出,事件与行为一对范畴,统一属于民事法律事实。事件与行为的最根本的区别是法律事实的发生是否直接与人的意志性有关,有直接关系的就是行为,否则就事件。根据行为人是否进行意思表示,可以将民法上的行为分为表意行为和非表意行为。表意行为,是指行为人通过意思表示进行的行为。表意行为包括民事法律行为、可变更可撤销的民事行为、效力待定民事行为、无效民事行为。非表意行为是指当事人无须意思表示而实施的行为。主要包括事实行为、违法行为。事实行为是指行为人主观上并没有产生民事法律关系的意思,而是依照法律的规定引起民事法律关系后果的行为。例如,拾得遗失物、发现埋藏物、先占、加工、著作、无因管理、不当得利等。总之,法律行为与事实行为统属于行为范畴。最根本的区别在于行为是否包含意思表示,行为以意思表示为要素的,是民事行为,否则,就是事实行为。

7、诉讼时效中断与诉讼时效中止

诉讼时效中止,是指诉讼时效期间的最后六个月内,因法定事由而使人不能行使请求权的,诉讼时效期间的计算暂时停止。诉讼时效中断,是指权利人怠于行使权利相反的事实,使已经过的时效期间失去效力,而须重新起算时效期间的制度。诉讼时效中断与中止的区别体现在三个方面:

首先,发生事由不同。诉讼时效中断的事由可由当事人主观意志决定,包括:权利人请求、义务人的同意、提起诉讼或者仲裁。诉讼时效中止的事由则不能由当事人决定,包括:不可抗力、法定代理人未确定或者丧失民事行为、其他。

其次,发生时间不同。中断发生于诉讼时效开始后的任何时间内。中止只能发生在诉讼时效期间的最后 6 个月内,或者法定事由虽发生于6个月前但持续至最后六个月内的。注意:法定事由发生在最后6个月内,如法定事由消除后,剩下时效期间不足6个月,通说认为,应该补足6个月。

最后,发生后果不同。中断是使已经过的时效期间归于无效,重新计算诉讼时效期间。中止则只是使时效期间暂停计算,中止事由消除后继续计算时效期间。

二、物权

8、地役权与相邻权

地役权与相邻权的关系非常密切,二者很容易相混淆,可以通过比较分析来加以区别。所谓地役权,是指为使用自己土地的方便与利益而使用他人土地的权利,是一种为增加自己土地的利用价值而支配他人土地的他物权。在地役权法律关系中,因使用他人土地而获便利的土地为需役地,为他人土地的便利而被使用的土地为供役地。传统民法上的地役权关系发生在土地所有人之间,由于我国的土地所有人只有国家或农村集体组织,因而地役权关系更多地发生在土地使用人、宅基地使用人等之间。地役权具有从属性和不可分性等特点。相邻关系即不动产相邻关系(下称相邻权),是指相互毗邻的不动产所有人或使用人之间在行使所有权或使用权时,因行使权利的延伸或限制而发生的权利义务关系。目前我国现行法律只规定了相邻权,对地役权未作规定。虽然二者都是为了充分发挥相互毗邻或临近的不动产之经济效益,因不动产的利用而有着密切的联系,但两者是两种不同的物权制度,不能相互替代或包含。二者的主要区别如下。

首先,在产生原因方面,也就是相邻权与地役权最本质的区别,相邻权由法律直接规定,是依据不动产权利而发生的法定权利,其成立即对抗第三人,无需登记便可当然发生效力;地役权的取得主要是依法律行为而取得,一般是约定权利,如可以基于当事人的合同约定产生,但此种行为属物权设定行为,当事人双方应到不动产登记机关进行设立登记。此外,地役权也可因遗嘱、继承或时效等原因而取得。

其次,在调节范围方面,相邻权是法律对相邻关系进行的一种最小限度的调节,其对不动产所有权或使用权的限制与扩展程度较少;作为当事人双方超越相邻权限度而约定的权利,地役权对土地所有权或使用权的限制与扩展程度较大,并且能够运用其私法自治的特性来弥补法律规定的相邻关系内容十分有限的不足,从而可以有效地利用土地和其他不动产资源,更好地行使自己的权利而向对方提出更高的提供便利的要求。二者是相辅相成的法律制度。

再次,在存在条件方面,相邻权的存在条件是权利主体的不动产必须相互毗邻,相邻权反映的相邻关系既适用于土地相邻,也适用于房屋等建筑物相邻,但一般认为在相邻的两块权属不同的土地上才会发生相邻关系,而地役权只发生在土地所有人或使用人之间,所反映的相邻关系只适用于土地相邻关系,但不受土地是否毗邻的限制。例如,需役地人在供役地修建水渠,该行为受制于水源地而无需要求需役地与供役地相邻。

最后,在权利存续期间及有偿与否方面,地役权的存续期间可由当事人约定,地役权的取得有偿与否也取决于地役权的设定方式和双方当事人的约定;而相邻权由法律直接规定,存续期间是法定的,通常是无偿的。

案例:A公司购买了一块位于某市邻近海边的土地,并建一栋豪华酒店。该地旁边有一商店B,A与B曾于1994年5月订立一项书面合同,约定:B在20年内不得抗拒除该商店并兴建高层建筑,以阻碍A的旅客在酒店上眺望大海。为此,A每年向B支付10万,以作为补偿。合同生效后1年,B因经营不善便将其房屋全部转让给C。在与C订立合同时,B未向C提及其与A的协议,C购买到该房屋以后拆掉该房屋,并欲兴建一幢五层楼的旅馆,该旅馆与A酒店相距约200米。A得知这一情况后,立即找B和C交涉,请求C停止兴建旅馆,遭到拒绝;A便在法院提起诉讼,请求法院责令C停止兴建旅馆,请求确认B与C之间转让商店的合同无效,并要求B赔偿损失。据物权公示原则,设定地役权必须进行登记,才可为他人所知悉,从而发生对抗第三人效力。本题AB之间虽然有设立地役权的约定行为,但因没有进行物权登记,故地役权不成立。A只取得了合同债权,可以对抗乙,在甲乙二者之间产生约束力,但没有取得物权,不能对抗第三人C。根据合同相对性原则,A只能以B违反合同约定为由,请求B承担违约责任,而不能对C的建楼行为提出异议。至于AB之间以设定地役权为内容的合同,不能笼统地说因未进行登记而无效,只是不发生设立地役权的物权效力,但可以发生债权效力。

9、善意取得与时效取得

所谓善意取得,又称即时取得,无处分权的动产合法占有人将该动产处分给善意第三人时,受让人可依法取得对该动产的所有权或其他物权。要理解掌握善意取得制度,必须把握善意取得的构成要件:受让人必须是通过交易从转让人处取得财产、转让人须为无处分权人、转让的标的物须为动产、受让人取得财产时须为善意、善意取得的财产必须是依法允许流转的财产、受让人取得占有的动产须是依所有人的意思合法脱离所有人占有的财产。注意:因此,善意第三人不能取得非法转让人采用非法手段而占有的财产,如盗窃物、遗失物等,但盗窃物、遗失物为货币和无记名有价证券的除外。另外,盗窃物、遗失物由拍卖市场、其他公开交易市场等依善意方式购买的,善意第三人可以取得所有权。

取得时效,是指自主、和平、公然地占有或者准占有他人财产,持续经过法律规定的期间,即依法取得该项财产所有权或其他财产权的时效制度。

善意取得与取得时效是两种不同性质的法律制度,它们之间存在以下明显差别:

首先,两者性质不同,时效取得是取得时效的法律后果,取得时效是时效制度的一种,它的构成须以一定期间的经过这一事实的存在为构成的前提,而善意取得是以取得人取得并占有财产为基础的,不以一定期间的经过为必要,故而善意取得又称即时取得。其次,取得人取得财产的方式不同。善意取得人是通过从不法转让人手中受让而取得财产占有的,而时效取得中的取得人,则是通过直接现实的方式取得财产占有的。

第三,取得财产的代价不同。善意取得人取得财产,必须是支付了对价的,无偿取得财产者不构成善意取得,而时效取得的取得人在取得财产时一般都是没有支付对价的。

第四,取得财产的主观状态不同。善意取得人在取得财产时必须怀着善意、即不知情,时效取得中的取得人原则上应为善意。但其要求没有即时取得那么严格。

第五,取得财产的事实根据不同,善意取得人借以取得财产的行为,除不法处分欠缺处分权这一点外,其他方面均符合法律部门的有效要件。而通过时效取得财产的人一般在取得财产的占有时是事实取得的。

第六,两者立法的出发点不同。善意取得是基于善意第三人 占有财产的事实,重在保护善意第三人利益,维护交易安全;时效取得则是因为原权利人怠于行使自己的权利,因为法律亦不必再对其加以保护,则重于稳定社会经济秩序。

第七,法律关系中的当事人不同,善意取得法律关系中存在三方当事人,分别是原权利人、不法转让人、善意受让人;时效取得中仅有两方当事人即原权利人和时效利益享有人。第八,取得人取得财产后以原权利人的责任不同。善意取得人取得财产后,原所有人因此蒙受的损失,得向不法转让人追偿,在必要时还可以与善意取得人分担损失。而时效取得中的取得人一旦因时效完成取得财产后,原所有即便因此遭受损失,也不得要求取得人赔偿或共担损失。

第九,适用客体物的范围不同。理论上普通认为,善意取得只能适用于动产,只有少数国家规定善意取得在特殊情况下适用于不动产,而时效取得则可适用于动产和不动产;在时效取得不动产所有权时,时效取得利益人须为不动产转移所有之登记。

三、债权

10、所有权转移与风险转移、孳息

一、所有权转移 合同法第133条确立了所有权转移时间:标的物的所有权自标的物交付时起转移,但法律另有规定或者当事人另有约定的除外。

(一)标的物转移原则

1、动产适用交付主义,动产自交付之日发生转移。这里的动产包括汽车、轮船、飞机等特殊动产。

2、不动产适用登记主义,不动产自登记之日所有权发生转移。注意:房屋买卖合同,合同依法成立即为有效,不管不动产是否进行了登记。换言之,登记不是房屋买卖合同生效的要件,而是房屋所有权转移的生效要件。一定要二者区分开来,这也是导致以一房二买,一女二嫁的重要原因。如,甲与乙签订房屋买卖合同,将房屋交付给乙,但没有进行登记。这时,丙听说甲要买房子,于是也提出购买甲的房屋,甲与丙签订了房屋买卖合同,并且进行了房屋过户登记。分析:根据上面的原理,我们知道,甲乙签订的房屋买卖合同,甲丙签订的房屋买卖合同,符合法律、行政法规的要求,因此,都是合法有效的。千万不要以为甲乙的房屋买卖合同没有进行房屋过户登记而认定合同无效。这是错误的,在本案中,两份买卖合同都是有效的,丙因为进行了登记,因此取得房屋所有权,而对于乙来说,只能根据合同请求甲承担违约责任,赔偿其损失。

3、所有权保留买卖合同中,标的物所有权自买受人交清最后一笔款项时移转给买受人。

4、当事人另有约定的除外。合同倡导契约自由,一般情况下,只要法律没有作强制性规定,都允许当事人约定,而且有约定的,优先约定。合同当事人可以对标的物所有权约定自合同成立时移转。这里的标的物必须是特定物。如收藏家甲在画家乙家中看到一幅画,与乙达成买卖协议,协议中特别约定合同成立时该画所有权即移转给甲,即属此例。此案中若甲第三天来取画,发现乙已于前一天将画卖给第三人丙且丙已取得该画。甲可对丙行使物上追及权收回该画,并有权请求乙承担侵权责任。因为乙的行为并非一物二卖,而是典型的无权处分行为(第51条)。当然,若丙系善意第三人,得以善意取得对抗甲。

(二)交付的方式

1、现实交付,即出卖人将标的物置于买受人的实际控制之下,即标的物直接占有的移转。此为交付的常态。

2、观念交付。观念交付又分为三种:①拟制交付。即交付提取标的物的单证,以代替标的物的现实交付的交付方式。标的物的单证,即物权凭证,包括仓单、提单等。②简易交付。即买卖合同订立前,买受人已经通过租赁、借用、保管等合同关系实际占有标的物,标的物的交付系于合同生效的交付方式(第140条)。③占有改定。即由双方当事人签订协议,使买受人取得标的物的间接占有,以代替标的物直接占有的移转的交付方式。我国《合同法》未确认这种交付方式,这里仅作学理探讨。我国《合同法》分别于第133、135、140条确认了现实交付、指示交付与简易交付三种交付方式。

3、现实交付依交货方式的不同,可以再分为三种情形:(1)送货上门。即由出卖人送运货物到买受人处,此时货交买受人处才算完成交付。(2)上门提货。即由买受人到出卖人处取走货物,此时货物运出出卖人处即算完成交付。(3)代办托运。即由出卖人代理买受人与承运人订立运送合同,买受人承担运费的交付方式。此时出卖人将货物交给承运人即算完成交付。

二、风险转移

合同法第142条确立了风险转移的基本原则:标的物毁损、灭失的风险,在标的物交付之前由出卖人承担,交付之后由买受人承担,但法律另有规定或者当事人另有约定的除外。风险负担,是指非可归责于任何一方当事人的原因,标的物发生的毁损灭失的损失承担。注意:风险转移采取交付主义,不仅适用于动产,而且也适用不动产。

(一)交付主义:不同交付方式下的风险负担:

1、现实交付情形下,若为送货上门,自货交买受人处时转移风险给买受人;若为上门提货,自货出出卖人处时转移风险给买受人;若为代办托运,自货交承运人时转移风险给买受人。

2、指示交付情形下,自物权凭证交付给买受人时转移风险给买受人。

3、简易交付情形下,自合同生效时转移风险给买受人。

(二)例外

1、第143条,因买受人原因交货迟延的;

2、第148条,出卖人瑕疵履行的;

3、第144条,路货买卖;

4、第145条,交货地点不明确的;

5、第146条,买受人受领迟延的。

另外,注意两个问题:出卖人未交付物权凭证以外的标的物单证、资料的,不影响风险负担转移(第147条)。买受人承担风险负担的,不影响出卖人承担违约责任(第149条)。

(三)不能混淆

1、在所有权保留买卖合同中,可能会出现风险负担人与物的所有权人并不一致的情形,这正体现了交付主义与所有权人主义立法规则的差别。比如,甲卖牛一头给乙,6月1日交货,牛款1800元,约定乙半年内每月付款300元,付清最后一笔款项后,牛的所有权归乙。结果7月1日这天牛被雷击而死。此时风险负担归乙,但牛的真正所有权人却是甲。

2、试用买卖中的风险负担规则也值得重视

如,甲于5月20日交付一辆奔驰车供乙试用,试用期2周,下面以次为例分析如下:(1)在试用期间,发生风险,应由甲负担;

(2)试用期届满,乙表示买下,其后发生风险,应由乙负担;

(3)试用期届满,乙未作任何表示,其后发生风险,应由乙负担;

(4)试用期届满,乙表示不购买,甲未当即取回,其后发生风险,应归甲承担

提示:试用期届满,乙表示购买(或不作任何表示),二人之间的买卖即告成立,此时发生简易交付,故以此时间点来确定风险负担规则。

3、在简易交付场合下,往往合同的成立与生效,交付的完成,所有权的转移,风险负担的转移等四个法律现象,是一并发生的。

三、孳息

孳息采交付主义,交付前产生的归出卖人,交付后产生的归买受人。如,甲卖一头牛给乙,交付后第三天乙将牛杀了出卖,发现有牛黄,那么,该牛黄归乙所有。这里的产生,并不是说形成,而是说已经

所有权保留特约的买卖合同中,出卖人将标的物交付给买受人后仍保有所有权,买受人在交清最后一笔贷款后始得到标的物所有权。那么在标的物交付后至交清最后一笔款项前的这一段期间内,标的物所产生的孳息应归买受人所有,而不是归出卖人(所有权人)所有。所以说,对孳息归属权采交付主义与所有权人主义的差别,典型地体现在所有权保留的买卖合同中。

共同点:所有权转乙、风险承担、孳息归属采交付主义,都仅仅适用于买卖、互易、赠与等转移所有权的合同中,而不可扩展于其他合同类型中。如在租赁、借用、保管合同中,标的物所有权转乙、风险负担、所生孳息当然应归所有权人所有,而不适用什么交付主义。如在质押合同中,如果约定合同期满所有权发生转移,视为流质,质押合同无效,因此,所有权不发生转移。质物因不可抗力发生的风险,由所有权人承担。抵押期间,质押物所生孳息当然也应归所有权人(出质人)所有,而不当归占有人(质权人所有),后者仅仅有“收取”(占有)而无“所有”权。

11、违约金、定金与损害赔偿金

违约金,是指合同当事人预先设定的或法律直接规定的,在一方不履行合同时给付另一方一定数额的金钱。违约金具有补偿性特点,并兼有一定的惩罚性。《合同法》第114条第2款规定:约定的违约金低于造成的损失的,当事人可以请求人民法院或者仲裁机构予以增加;约定的违约金过分高于造成的损失的,当事人可以请求人民法院或者仲裁机构予以适当减少。因此,主张违约金时,可以实际发生的损失作为要求增加或减少违约金的法定依据。

定金,是指合同当事人为了确保合同的履行,由一方当事人按合同标的额的一定比例向对方预先给付的金钱。根据法律规定,当事人约定的定金数额不得超过合同标的额的20%,超过的部分由收受方退回或抵作价款。给付方不履行合同约定的义务,无权要求返还定金;收受方不履行合同约定的义务,应双倍返还定金。因此可以看出,定金责任是一种惩罚性规定,目的在于督促双方当事人积极履行合同的义务。

损害赔偿金,是指一方当事人因不履行或不完全履行合同义务而给对方当事人造成损失时,按照法律和合同的规定所应承担的损害赔偿责任。损害赔偿责任原则上仅具有补偿性为原则,但以惩罚性为例外。根据等价交换原则,任何民事主体一旦造成他人损害都必须以同等的财产予以赔偿。因此,一方违约后,必须赔偿对方因此所遭受的全部损失。但同时,我国《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第49条又作出例外规定,经营者在有欺诈行为时,应按消费者的要求以其购买商品价款或接受服务费用的一倍增加赔偿消费者的损失,该条是我国法律中惟一的惩罚性损害赔偿金。案例:甲公司与乙公司依法订立一份总货款为20万元的购销合同。合同约定违约金为货款总值的5%。同时,甲公司向乙公司给付定金5000元,后乙公司违约,给甲公司造成损失2万元。甲公司依法最多可要求乙公司偿付多少?(D)

A.2万元

B.3.5万元

C.2.5万元

D.3万元

分析:本题中的违约金为1万元,损失2万元,定金5000元,且定金未超过货款总额的20%的限制。

首先,定金与违约金的适用关系。由于我国的定金在性质上属违约定金,具有预付违约金的性质,因此它与违约金在目的、性质、功能等方面相同,两者是不可并罚的。合同法第一百一十六条规定了当合同既约定定金,又约定违约金的,可以且也只能由非违约方选择一种对其最有利的责任形式。应当注意:这条规定是针对同一违约行为同时存在违约金和定金责任的情形。

如果合同中约定的违约金和定金是针对不同的违约行为,且两者在数额上的总和也不太高,在一方同时实施不同的违约行为形态时,两种责任形式是可以并用的。

其次,违约金与损害赔偿的适用关系。一般来说,合同中约定的违约金应视为对损害赔偿金额的预先确定,因而违约金与约定损害赔偿是不可以并存的。违约金与法定损害赔偿是否并存,牵涉到违约责任的适用是否以发生实际损害为要件以及国家对违约金的干预问题。原则上可以说违约金的运用并不以实际损害发生为前提,不管是否发生了损害,当事人都应支付违约金。根据合同法第一百一十四条第二款规定:违约金低于损失的,可请求适当增加。据此,虽然违约金的适用不以实际损害发生为要件,但最终违约金金额大小的确定与实际损失额密切相关:法院或仲裁机构对违约金金额的调整是以实际损失额为参照标准的。

对违约金和法定损害赔偿的适用关系可以概括为:①原则上不并存;②就高不就低;③优先适用违约金责任条款。据此,如果本题中的甲公司选择适用违约金条款,题中约定的1万元违约金小于损失2万元,甲公司可请求人民法院或仲裁机构增至2万元。除该2万元外,由于非违约方选择违约金责任请求后,并不影响其要求对方返还定金的权利,故甲公司向乙公司给付的定金5000元应予返还。则此种情形下,乙公司应向甲公司偿付总额为2.5万元。最后,定金与损害赔偿的适用关系。定金具有非补偿性的特点,其适用不以实际损害的发生为前提,因而是独立于损害赔偿责任的。但也不能认为它与损害赔偿金毫无关系,定金与损害赔偿责任的联系表现在定金责任与损害赔偿责任的并用不能超过全部货款的总值。据此,如果本题中的甲公司选择适用定金条款,甲公司能得到定金双倍返还的(5000×2)=1万元,同时乙还应支付给甲造成的损害赔偿金2万。则此种情形下,乙公司应向甲公司偿付总额为3万元。

综上所述,本题中对甲公司最有利的选择是适用定金条款,由甲公司向其偿付3万元。

12、承租权与抵押权

《民通意见》司法解释第118条规定:出租人出卖出租房屋,应提前三个月通知承租人,承租人在同等条件下,享有优先购买权;出租人未按此规定出卖房屋的,承租人可以请求人民法院宣告该房屋买卖无效。

租赁权与抵押权发生冲突,哪个权力更优先?抵押权和租赁权在性质上是相容的,抵押权所追求的是抵押物的交换价值,并且不要求移转抵押物的占有,而租赁权是追求标的物的使用价值,同时又移转占有。两种权利之间的关系,有以下两种情形:一是抵押权的设立先于租赁权。我国《担保法解释》第66条如此规定:抵押人将已抵押的财产出租的,抵押权实现后,租赁合同对受让人不具有约束力。抵押人将已抵押的财产出租时,如果抵押人未书面告知承租人该财产已抵押的,抵押人对出租抵押物造成承租人的损失应承担赔偿责任;如果抵押人已书面告知承租人该财产已抵押的,抵押权实现造成承租人的损失,由承租人自己承担。其次,租赁权的设立先于抵押权。当租赁合同先成立时,其后出租人又以该出租物设定抵押时,该租赁关系继续有效。这样,在该房产买卖时,买受人B公司所取得的标的物所有权是不得对抗租赁权的。从本质上讲,该抵押权并无优先于所有权的效力,这样以前已存在的租赁权也可以对抗后设立的抵押权而继续有效存在。对此,我国《担保法》第48条规定:“抵押人将已出租的财产抵押的,应当书面告知承租人,原租赁合同继续有效。”《担保法解释》第65条明确规定:“抵押人将已出租的财产抵押的,抵押权实现后,租赁合同在有效期内对抵押物的受让人继续有效”。

案例:某甲自有房屋1间,1995年5月1日与乙签订一份为期3年的房屋租赁合同,由乙承租该房。同年8月6日丙向甲提出愿意购买该房屋,甲即将要出卖该房屋的情况告知了乙。到了11月7日乙没有任何答复,甲与丙协商以5万元的价格将该房卖给丙,双方签订了房屋买卖合同,丙支付了全部房款。但在双方准备办理房产变更登记前数日,甲遇丁,丁愿以6万元买下该房。甲遂与丁又签订了一份房屋买卖合同,且双方第二天即到房屋管理部门办理了变更登记。不久,丁向银行贷款,以该房设定抵押。就本案处理意见而言,下列表述中哪些是正确的?

A.丁对房屋的所有权应予保护

B.丙有权要求甲承担赔偿其损失的责任

C.乙有权继续租赁该房

D.若丁不能清偿到期债务,欲变卖该房以还债,乙在同等条件下有优先购买权

分析:这一道题考了的知识面很广。包括承租人的优先购买权、房屋买卖合同的效力、登记的效力、买卖不破租赁。甲卖房,通知了乙,乙在三个月内没有表示,视为放弃优先购买权,注意三个月的期限。登记是房屋所有权发生变动的唯一原因,甲先后签订的房屋买卖合同都符合合同法规定的有效要件,因此都是有效,而且必须注意,登记不是房屋买卖合同的生效要件,应该将二者区分开来。因此,丁与甲签订的房屋买卖合同有效,并且进行了过户登记,因此,取得所有权。丙与甲签订了房屋买卖合同有效,但是没有过户登记,因此,没有取得所有权,甲在这种情况下无法再交付房屋,属于履行不能,应该承担违约责任,赔偿丙的损失。

14、合同的成立与生效

合同的成立与生效是两个既有联系又有区别的范畴。

合同生效与合同成立相联系之处是:(1)合同成立是合同生效的逻辑前提,在合同不成立的情况下,谈不上合同有效与无效的问题。在多数情况下,合同成立与生效的时间是同步的。(2)合同不成立与合同无效的法律后果,均可以由有过失的当事人承担缔约上过失责任。(3)在构成要素上,合同成立与合同生效均要求当事人意思表示一致。

但是,合同成立与生效的区别也甚为明显:

(1)合同的成立是一个事实判断,其回答的问题是“有没有某一合同存在”。在回答这一问题时,并不融入回答人的主观判断,而合同的生效是一个价值判断,回答的问题是“已经存在的某一合同是否能获得法律的包会以及在何种程度上获得法律保护”,反映的是国家通过法律对合同的肯定或否定的评价,是法律认可或不认可当事人的意思的结果。在对合同效力判断的过程中,要引入判断者的主观感情和价值因素,从而带有强烈的感情色彩。(2)合同有效性的欠缺,是可以弥补的,而合同成立要素的欠缺是无法补救的,它说明一个合同并不存在,讨论其效力问题,缺乏起码的基础。

(3)合同成立的时间与生效的时间可以不同。在附近延缓条件或延缓期限的合同中,合同已经成立,但不马上生效,成立与生效之间,存在时间差。

(4)二者对意思表示要求的侧重点不同,合同的成立仅要求意思表示在形式上达成一致,而不管意思表示本身的质量,而合同的生效则特别关注意思表示的质量,瑕疵意思表示将严重影响合同的效力。

(5)二者引起的法律后果不同,合同不成立,有过失的当事人会承担缔约上的过失责任,合同成立与否,法院不会主动干预,只有当事人发生争议诉诸法院时,法院才会对合同的成立与否作出判断;合同无效,不仅会产生缔约上的责任,还会产生行政责任,刑事责任,不仅私法干预,而且公法也可能干预,如双方恶意串通损害国家、集体或者第三人利益的合同,合同法规定,对因此取得的财产应收归国家或者返还集体、第三人;再如我国刑法规定,当事人以非法占有为目的,在签订履行合同过程中,骗取对方当事人财物,数额较大的,构成合同诈骗罪,可根据情节判处无期徒刑、有期徒刑、拘役、罚金或没收财产。

15、要约的撤回与撤销、失效

要约撤销是指要约人在要约生效后、受要约人承诺前,使要约丧失法律效力的意思表示。撤销要约的通知应当在受要约人发出承诺通知之前到达受要约人。也就是说,要约已经到达受要约人,在受要约人作出承诺之前,要约人可以撤销要约。由於撤销要约可能会给受要约人带来不利的影响,损害受要约人的利益,法律规定了两种不得撤销要约的情形:

1、要约人确定了承诺期限或者以其他形式明示要约不可撤销;

2、受要约人有理由认为要约是不可撤销的,并已经为履行合同做了准备工作。

要约失效是指要约丧失法律效力,即要约人与受要约人均不再受其约束,要约人不再承担接受承诺的义务。《合同法》规定了要约失效的情形:

1、拒绝要约的通知到达要约人。受要约人接到要约后,通知要约人不同意与之签订合同,则拒绝了要约,在拒绝要约的通知到达要约人时,该要约失去法律效力。

2、要约人依法撤销要约。

3、承诺期限届满,受要约人未作出承诺。要约中确定了承诺期限的,超过这个期限不承诺,则要约失效;要约中没有规定承诺期限的,在通常情况下,要约发出后一段合理时间内不承诺的,要约失效。

4、受要约人对要约的内容作出实质性变更。发生这种情况即为反要约,反要约是一个新的要约,提出反要约就是对原要约的拒绝,使原要约失去效力,原要约人不再受要约的约束。

16、代位继承与转继承 代位继承又称间接继承,是指被继承人的子女先于被继承人死亡或宣告死亡时,应由被继承人子女继承的遗产份额,由其直系晚辈血亲代位继承的法律制度。注意:这里,子女包括婚生子女、非婚生子女、养子女、有抚养关系的继子女。直系晚辈,就是继承人的子女,子女都不在的,由其子女的子女,以此类推。转继承,是指继承人在被继承人死亡后,遗产分割之前死亡的,应由该继承人继承的遗产份额,转由他的合法继承人继承的法律制度。如 两者的区别:

首先,继承人死亡的时间不同。代位继承中继承人先于被继承人死亡,而转继承中继承人在被继承人死亡后,遗产分割前死亡的。

其次,继承的主体不同。代位继承中的继承人只是被继承人的直系晚辈血亲,转继承中的继承人可以是被继承人的所有的法定继承人。

最后,适用的范围不同。代位继承只适用法定继承,不适用遗嘱继承,而转继承适用法定继承,也适用遗嘱继承。

如,甲有二个儿子,一个女儿。长子娶王某为妻,生有一个儿子,2001年死于矿难。次子娶张某为妻,生有一个儿子和一个女儿。女儿嫁给李某,生了两个孩子。2004年8月20日过与战友聚会,多喝了几杯酒,于当晚死亡。在办丧事的期间,甲的女儿因伤心过度而死。那么在本案当中,长子先于甲死亡,发生代位继承,由其儿子代其位继承。甲的女儿在遗产分割之前甲死亡后死亡,发生转继承,其应继承的份额由其丈夫、子女继承。

第四篇:毛泽东思想易混知识点总结

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21.22.23.24.25.26.27.28.29.30.31.32.毛泽东思想易混知识点总结

毛泽东思想的科学含义是马克思列宁主义在中国的运用和发展,是被实践证明了的关于中国革命和建设的正确理论原则和经验总结,是中国共产党人集体智慧的结晶。我党许多卓越的领导人对它的形成和发展都做出了重要贡献,毛泽东同志的科学著作是它的集中概括

三大法宝:统一战线、武装斗争、党的建设 活的灵魂:实事求是、群众路线、独立自主 三大优良作风:理论联系实际、密切联系群众、自我批评 武装割据:武装斗争、土地革命、根据地建设

中国人民在前进道路上经历了三次历史性巨大变化,第一次历史性巨变是1911年孙中山领导的辛亥革命,推翻了统治中国几千年的君主专制制度,建立了民主共和国,第二次历史性巨变新中国的成立和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第三次历史性巨变是在以邓小平为核心的第二代党中央集体领导下成功地走出一条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新道路。

毛泽东思想萌芽的标志是初步形成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基本思想

初步形成的标志是农村包围城市道路的开辟和理论上的初步阐述和基本形成了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 成熟的标志是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和社会理论的系统论述

毛泽东思想产生和形成的实践基础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人民革命

毛泽东思想形成的实践基础是中共领导的革命和建设的实践,成熟的现实土壤的是抗日战争的复杂环境和丰富的革命战争实践 成熟的政治保证是毛泽东在全党领导地位的确立和巩固 中国共产党确立了以毛泽东为代表的新中央的正确领导是在遵义会议,中国共产党从幼年的党走上成熟的党的标志

毛泽东撰写的奠定农村包围城市革命道路哲学基础的著作是《反对本本主义》

中国共产党把毛泽东思想作为指导思想,最根本的原因是毛泽东思想是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 毛泽东思想科学含义的核心是马列主义的普遍真理同中国革命和建设的具体实践相结合

毛泽东最伟大的历史功绩是把马列主义普遍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结合起来,探索具有中国特点的革命和建设的道路

毛泽东明确提出了使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任务是在中共六届六中全会

第一次使用了“毛泽东思想的活的灵魂”的表述是在《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

毛泽东明确提出“马列主义理论和中国革命实践相结合”这一完整概念是在《<共产党人>发刊词》1939、最先使用了“毛泽东同志的思想”的提法的是张如心的《论布尔什维克的教育家》一文

在中国共产党内首次提出“毛泽东思想”科学概念,并阐述毛泽东思想科学概念的基本内容的文章是:王稼祥的《中国共产党与中华民族解放的道路》

毛泽东思想作为一个科学概念和党的指导思想在全党正式确定下来的党的文献是:中共“七大”通过的党章和刘少奇在中共“七大”关于修改党章的报告

在中国共产党历史上对毛泽东思想的概念和内容做出系统阐述和科学概括的文献有:.第一次是刘少奇在中共七大上所作的《关于修改党章的报告》 第二次是 中共十一届六中全会通过的《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和1982年中共十二大通过的《党章》

1981年中共十一届六中全会通过的《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对毛泽东思想做的新概括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运用和发展,中国共产党集体智慧的结晶

在半殖民地半封建中国社会经济生活中占明显优势的是封建剥削制度和买办资本,高利贷资本相结合近代中国贫穷落后的总根源,阻碍中国社会发展的根本原因是帝国主义侵华

近代中国民主革命的根本任务是进行反帝反封建的民族民主革命,求得民族独立合人民解放 从1840年至1949年,中华民族的两大历史任务是求得民族独立合人民解放,实现国家繁荣富强和人民共同富裕 辛亥革命失败的根本原因是中华民族资产阶级带有先天的经济上 政治上的软弱性

“谁是我们的敌人?谁是我们的朋友?这个问题是革命的首要问题。”这个论断出自《中国社会各阶级的分析》

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革命道路理论初步形成的标志是《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毛泽东全面阐述近代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特点的著作是《中国革命和中国共产党》

土地革命前期(1927年大革命失败后至1930年)毛泽东撰写了形成农村包围城市道路理论的著名著作有《中国的红色政权为什么能够存在》(1928年)、《井冈山的斗争》(1928年)、《星星之火,可以燎原》(1930年)、《反对本本主义》(1930年)

中国旧民主主义革命失败的根本原因是中华民族资产阶级力量弱小且带有先天的软弱性

首次明确地提出了“新民主主义”的科学概念和新民主主义革命总路线的基本内容是在《中国革命和中国共产党》

毛泽东完整地提出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总路线和总政策,明确地把官僚资本主义同帝国主义、封建主义一起列为中国革命的对象是在《在晋绥干部会议上的讲话》

毛泽东第一次完整地提出新民主主义政治、经济、文化纲领的著作是:《新民主主义论》标志着完整的新民主主义理论的形成

毛泽东第一次完整地提出了新民主主义的经济纲领是在《新民主主义论》中,1947年底毛泽东首次把新民主主义的经济纲领归纳为三大经济纲领,是在《目前形势和我们的任务》中,即:没收封建阶级的土地归农民 33.34.35.36.37.38.39.40.41.42.43.44.45.46.47.48.49.50.51.52.53.54.55.56.57.58.59.60.61.62.63.64.所有,没收蒋介石、宋子文、孔祥熙、陈立夫为首的垄断资本归新民主主义国家所有,保护民族工商业

毛泽东完整地提出新民主主义革命的理论,标志毛泽东思想发展和成熟的主要文献是:《中国革命和中国共产党》1939、《<共产党人>发刊词》1939.《新民主主义论》1940,:总结了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经验,提出(三大法宝):统一战线,武装斗争,党的建设

检验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的唯一标准是从根本上解放被束缚的生产力

新民主主义经济纲领中极具中国特色的一项内容就是保护民族工商业的发展

毛泽东在《新民主主义论》指出:新民主主义革命所要建立的新新民主主义共和国是:几个革命阶级联合专政的共和国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性质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这取决于近代中国社会的性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和中国革命的历史任务(实现国家和民族的独立,推翻封建地主和官僚资本的统治,走上民主发展的道路)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实质是中国共产党无产阶级领导的农民革命 性质是资产阶级民主主义革命,属于世界无产阶级革命的一部分

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武装斗争实质上是无产阶级领导的农民战争

毛泽东认为 中国过去一切革命斗争成效甚少 基本原因是不能团结真正的朋友以攻击真正的敌人

中国革命的首要问题是分清敌友 中国民主革命的中心问题是农民问题 中国革命最基本的动力是贫农 中华民族资产阶级主要来源于地主,商人,官僚,手工工厂场主 实现无产阶级领导权的核心问题是无产阶级对农民的领导 毛泽东中指出:“决定革命性质的力量是主要的敌人和主要的革命者两方面。”是在《关于民族资产阶级和开明绅士问题》

中国共产党领导的运动包括新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

中国共产党正式宣布取消中华苏维埃共和国的称号是在第二次国共合作建立后

总结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新民主主义革命的经验,集中到一点,就是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

首次公开使用“人民民主专政”的概念是在《将革命进行到底》

人民民主专政的基础是工人阶级,农民阶级和城市小资产阶级的联盟,主要的阶级基础是工人和农民的联盟 在中国实行的人民民主专政是具有中国特色的无产阶级专政,其优点表现在衔接了两个革命阶段 扩大了人民民主的范围 概念表述准确鲜明

人民民主专政和无产阶级专政的不同之处在于人民的范畴和专政对象

《论人民民主专政》的主要内容有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政权,本质特征,领导者和阶级基础,职能和历史任务,组织形式是人民代表大会,制定了新中国外交政策的基本原则。

建国后,毛泽东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最重要的文章是《论十大关系》和《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

“中国工人阶级比中国资产阶级资格老,因为它的社会力量和社会基础也更广大些”,这是因为中国的工人阶级是伴随着外国资本在中国直接经营的企业而来

瓦窑堡会议上为适应建立广泛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要求,将工农共和国的口号改为人民共和国 后又改为民主共和国

井冈山《土地法》1928规定:没收一切土地,而不只没收地主的土地,兴国县《土地法》1929,改为“没收一切公共土地及地主阶级的土地”,《关于清算减租及土地问题的指示》1946,即《五四指示》,将抗日战争时期减租减息的土地政策改变为没收地主土地的政策。《中国土地法大纲》1947规定:废除封建性及半封建性剥削的土地制度,实行耕者有其田的土地制度。

中共在民主革命中实行土地革命,土地制度根本改革的结果是消灭了封建的生产关系,使广大农村的社会性质发生了根本的变化,新民主主义社会在农村初步确立,解放了农村生产力,使工农联盟得以巩固,推动了农村人民政权的建设

毛泽东在《中国社会各阶级的分析》一文中所说的半无产阶级包含:绝大部分半自耕农、贫农、小手工业者、店员、小贩等五种

毛泽东在《在陕甘宁边区参议会的演说》中指出,近代中国社会结构的特点是“两头小、中间大”,所谓“中间”是指以下阶级:农民阶级 城市小资产阶级 民族资产阶级 “两头”是指:工人阶级 地主阶级 官僚买办阶级

一般无产阶级的基本优点 世界各国无产阶级的共性,是与最先进的经济形式相联系,富于组织性纪律性,没有私人占有的生产资料,中国无产阶级特殊的优点是:第一,中国无产阶级身受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资本主义的三重压迫,最富有革命的坚定性和彻底性。第二,中国的产业工人大多来自破产的农民,与农民有天然的联系,便于他们和农民结成亲密的联盟。第三,中国无产阶级人数虽然不多,但集中在沿海、沿江大中城市,集中在煤矿、纺织等一些工矿企业部门,便于组织。第四,中国无产阶级开始走上政治舞台,就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成为中国社会最有觉悟的阶级。

五四运动后中国革命是新式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决定因素是:革命的主要对象和革命的领导者

土地革命战争前期,中国红色根据地的政权:政体是工农兵代表大会 工农民主专政性质的政权 属于新民主主义性质的政权

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制度和颁布的土地改革文件有:《兴国土地法》《关于清算减租及土地问题的指示》《中国土地法大纲》

七届二中全会后制定和实行的新民主主义经济建设的方针政策“四面八方”政策是公私兼顾 劳资两利 城乡 互助 内外交流,新民主主义国民经济的指导方针和总目标:发展生产、繁荣经济、公私兼顾、劳资两利。65.毛泽东提出“中国革命和中国共产党的发展道路,是在同中国资产阶级的复杂关联中走过来的”这一思想的著作是《<共产党人>发刊词》

66.毛泽东分析党的最低纲领和最高纲领有:《中国共产党在抗日时期的任务》 在同英国记者斯坦因谈话中 《论联合政府》

67.毛泽东总结中国革命经验,提出民主革命三大法宝的著作是:《<共产党人>发刊词》

68.中国革命的特点和优点是武装的革命反对武装的反革命 中国革命斗争的主要的﹑长期的形式是:武装斗争 69.半殖民地中国在无产阶级领导之下的农民斗争的最高形式是“工农武装割据” 即红军、游击队和红色区域的建立和发展

70.中国共产党进入创建红军和根据地的新时期的标志是:南昌起义、秋收起义、广州起义 71.毛泽东提出一切反动派都是纸老虎论断是在《和美国记者安娜 路易斯 斯特朗的谈话》

72.中国共产党首次将枪杆子提高到夺取政权的高度来认识,提出须知政权是由枪杆子中取得的,确立武装斗争和土地革命的方针是中共中央“八七”会议的召开

73.在三届三次国民参政会上,代表中共中央提出结束国民党***,建立民主联合政府主张的是林伯渠 74.毛泽东分析了中国革命战争的四个特点的文章是《中国革命战争的战略问题》:第一,中国是一个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的半殖民地的大国,而且经过了1924—1927年的革命;第二,敌人的强大;第三,人民军队的弱小;第四,共产党的领导和土地革命。

75.实现农村包围城市的基本途径和必由之路是工农武装割据

76.中国共产党确立了以毛泽东为代表的新中央的正确领导,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道路成为全党的指导思想是在遵义会议,第一次独立自主地运用马列主义基本原理解决自己的路线、方针和政策,中国共产党从幼年的党走上成熟的党的标志

77.1937年中共洛川政治局扩大会议指出,争取全民族抗战胜利的关键是:实行全面抗战路线,反对片面抗战路线

78.确立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的重大历史事件是三湾改编和古田会议,解决了在农村环境中如何建设党和新型人民军队的问题 确定中国红军建党建军原则的会议是古田会议 79.人民战争战略战术的核心是积极防御

80.首次把新民主主义的经济纲领归纳为三大经济纲领,概括人民军队十大军事原则内容的著作是《目前形势和我们的任务》 最重要的原则是集中优势兵力和消灭敌人有生力量 81.人民军队的惟一宗旨,无产阶级军队区别于中国旧军队的根本标志是全心全为人民服务,生命线是政治工作,军队政治工作的基本原则是官兵一致 军民一致 瓦解敌军 优待俘虏,人民军队的根本原则是党指挥枪,即中国共产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是保持人民军队的无产阶级性质和建军宗旨的根本前提。是通过思想上、政治上、组织上的领导来实现的。

82.正确分析了中国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阐述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必要性和可能性的文章是:《论反对日本帝国主义的策略》

83.无产阶级政党建立统一战线要解决的是无产阶级同盟军的问题 发挥统一战线中大作用的最基本保证和统一战线的根本问题是领导权问题 统一战线的基本原则是无产阶级在统一战线中的独立自主的原则 84.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党领导的统一战线中最根本的经验是正确处理好与资产阶级的关系 85.标志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初步形成的是:国民党五届三中全会

86.在1935年12月瓦窑堡会议上确定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新政策,解决了中国共产党的政治路线中央政治局通过的文件是:《关于目前政治形势与党的任务的决议》,87.延安整风运动的中心任务是:反对主观主义以整顿学风

学风问题的实质是对待马克思主义的态度问题 88.整风运动是一次思想解放运动,这主要是指:冲破共产国际和以王明为代表的教条主义束缚 89.整风学习的重要文件是《整顿党的作风》、《反对党八股》、《改造我们的学习》

90.全党整风运动胜利结束的标志是1945年党的六届七中全会通过的《关于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91.毛泽东系统总结中国共产党的三大优良作风:理论联系实际,密切联系群众,批评与自我批评。是在《论联合政府》。三大作风是中国共产党领导区别于其他政党的显著标志

92.中国共产党是工人阶级的先锋队,同时是全民族的先锋队,这是中国共产党区别于欧美资本主义国家工人阶级政党的一个显著特点和优点

93.毛泽东在《关于纠正党内的错误思想》中着重提出从思想上建设党 党的思想建设的根本任务是用马克思主义理论来武装全党

94.在毛泽东关于党的建设思想中,提到世界观和党性原则的高度的思想是强调党的作风建设 95.民主集中制是中国共产党根本的组织原则。

96.毛泽东分析了中日双方相互矛盾的四个基本特点敌强我弱,敌小我大,敌退步我进步,敌寡助我多助。科学地预见了抗日战争中的三个阶段防御、相持和反攻是《论持久战》 97.总结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新民主主义革命的经验,集中到一点就是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

98.人民民主专政的阶级基础是工人阶级 农民阶级和城市小资产阶级 主要的阶级基础是工农联盟 99.人民民主专政同无产阶级专政的不同之处在于人民的范畴和专政对象

100.在《目前抗日统一战线中的策略问题》和《论政策》中毛泽东指出: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策略总方针是发展进步势力:工人 农民 城市小资产阶级:争取中间势力:民族资产阶级 开明绅士 地方实力派 孤立顽固势力: 亲英美派大地主大资产阶级 其代表是国民党蒋介石集团

101.抗日民主政权的组织形式即“三三制” 共产党员代表无产阶级和贫农,进步分子代表小资产阶级,中间分子代表民族资产阶级和开明绅士

102.争取中间势力,中国共产党必须具备的条件是:共产党要有充足的力量,必须尊重中间势力的利益,必须坚决地与顽固派作斗争,并取得胜利

103.在《关于目前党的政策中的几个重要问题》中指出:无产阶级要实现对同盟者的领导必须具备的条件是率领被领导者(同盟者)向着共同敌人作坚决的斗争,并取得胜利;对被领导者给予物质福利,至少不损害其利益,同时对被领导者给以政治教育

104.瓦窑堡会议通过的《关于目前形势和党的任务决议》中明确指出:中国共产党是工人阶级的先锋队,同时是全民族的先锋队

105.延安整风的方针和宗旨有惩前毖后,治病救人.团结—批评—团结.既要弄清思想,又要团结同志

106.毛泽东在民主革命时期提出的主要建党思想包括:着重从思想上建党,加强民主集中制,保持和发扬党的优良传统和作风 正确处理党内矛盾

107.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标志着中国进入了:新民主主义社会,属于社会主义社会范畴,标志着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结束,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基本结束和社会主义革命阶段的开始,是中国从新民主主义社会向社会主义社会转变的开端。

108.标志着社会主义制度在中国的确立,实现了中国历史上最广泛最深刻的社会变革的是社会主义改造的基本完成

109.新中国成立到土地改革完成前社会的主要矛盾是人民大众同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国民党残余势力之间的矛盾,主要任务是没收国民党官僚资本,继续进行土地改革,巩固人民民主政权,迅速恢复和发展国民经济。1953年土地改革完成到1956年社会主义改造的基本完成,社会的主要矛盾是国内无产阶级同资产阶级的矛盾,国外是中国同帝国主义国家的矛盾

110.1950年中共七届三中全会提出当时中心任务是:争取国家财政经济状况的基本好转,需要具备的三个条件:一是土地改革的完成,二是对现有工商业的合理调整,三是国家机构所需经费的大量节减 制定的策略方针是不要四面出击 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孤立和打击当前的主要敌人

111.建国初期,开展了三大运动,即土地改革、镇压反革命、抗美援朝。土地改革是为了完成新民主主义革命遗留的反封建的任务而进行的

112.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社会主义改造的正确方针是利用、限制、改造,主要形式是国家资本主义,主要经验有和平赎买政策.国家资本主义道路,把对企业的改造和对资产阶级分子的改造结合起来

113.对资本主义工商业实行社会主义改造,使资本主义所有制过渡到社会主义公有制具有决定意义的重大步骤是:全行业公私合营

114.我国社会主义革命和改造的目的是继续解放和发展生产力

115.新中国成立后,民族资产阶级的两面性是指惟利是图,违法乱纪,愿意为新中国的建设服务,有接受社会主义改造的可能

116.毛泽东提出:以苏联的经验为鉴戒,走自己的路是在《论十大关系》中。

117.《论十大关系》提出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基本方针是调动一切积极因素把中国建设成为社会主义强大国家,根本思想是必须从中国是一个落后的农业大国这一实际出发来探索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这是中国共产党人进行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的第二次结合,走中国自己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开始。

118.毛泽东第一次系统地阐述社会主义社会矛盾问题的著作是《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

119.毛泽东认为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仍然是生产关系和生产力、上层建筑和经济基础之间的矛盾。是非对抗性质的矛盾

120.毛泽东探索中国自己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标志是:《论十大关系》,《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 121.毛泽东指出:“政治工作是一切经济工作的生命线。”的著作是《<中国农村的社会主义的高潮>的按语》 122.1956年中共八大前后,毛泽东在探索中国自己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中提出的重要思想有:把国内外一切积极因素调动起来,为社会主义事业服务的方针,正确区分和处理两类不同性质的矛盾,中国共产党同各民主党派长期共存、互相监督

123.经济建设必须坚持既反保守又反冒进的方针由刘少奇、周恩来等提出,并为中共八大所肯定的

124.提出的“鼓足干劲、力争上游、多快好省地建设社会主义”的总路线及其基本点的会议是中共八大二次会议 125.提出对国民经济实行“调整、巩固、充实、提高”的八字方针的是中共八届九中全会。

126.1959-1960年毛泽东在读苏联《政治经济学教科书》的谈话中指出社会主义可以分为两个阶段:不发达社会主义和比较发达社会主义

127.1959-1960年毛泽东在读斯大林《苏联社会主义经济问题》和苏联《政治经济学<教科书>》时明确提出了“社会主义商品生产”的概念

128.毛泽东在《论十大关系》中涉及社会主义经济体制改革的思想有国家,生产单位和生产者个人的关系;中央和地方的关系

129.毛泽东首次明确的把农业 轻工业 重工业三者的关系提到社会主义工业化道路的高度加以考察的报告是《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

130.第一次提出实现四个现代化分两步走的发展战略:是周恩来在全国人大三届一次会议上的政府工作报告 第一步1980年以前,建成一个独立的比较完整的工业体系和国民经济体系;第二步,在20世纪内全面实现农业工业国防和科学技术的现代化,是我国国民经济走在世界的前列 131.我国国家性质是人民民主专政 根本政治制度是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核心是人民当家作主

132.正是把民族区域自治作为国家一项根本政治制度确定下来是在1954年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133.“百花齐放 百家争鸣”的方针的提出是在《在中共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上的总结讲话》;详尽的论述是在《论十大关系》和《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

134.“古为今用,洋为中用”方针的提出是在毛泽东在对中央音乐学院一封来信的批示中

135.在我国人民政治生活中判断言论和行动是非的六条标准中最重要的是社会主义道路和党的领导 136.20世纪60年代初,由毛泽东提出,并由周恩来概括的对台工作的方针是“一纲四目”

137.毛泽东提出“不做正确的调查同样没有发言权”口号的著作是《关于调查人口和土地状况的通知》 138.毛泽东首次使用党的“思想路线”这一科学概念是在《反对本本主义》 139.思想政治工作的根本任务是解决“为什么人的问题” 140.毛泽东第一次从哲学高度对群众路线作出理论概括,将之与马克思主义的认识论,辩证法和历史唯物论有机统一起来的文章是《关于领导方法的若干问题》

141.理论联系实际,实事求是是党的唯物主义的思想路线,其实质是对待马克思主义的态度 142.毛泽东明确阐述了实事求这一概念的著作是《改造我们的学习》

143.论述了共产党人对调查研究应采取的态度和进行调查研究基本方法的有《反对本本主义》和《关于调查人口和土地状况的通知》

144.中国共产党的思想路线的核心和实质 根本点 出发点 精髓是 实事求是

145.实事求是的本质要求是 理论联系实际或理论与实践相统一;基本要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坚持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146.实事求是是中国共产党根本的思想路线 群众路线是党根本的政治路线,组织路线和工作路线

147.群众路线的基本内涵是一切为了群众 一切依靠群众 从群众中来 到群众中去,核心内容是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基本要求是相信群众自己解放自己

148.群众观点的内容包括:一切为了人民群众,一切向人民群众负责,相信群众能够自己解放自己,虚心向人民群众学习

149.党的根本宗旨,党一切工作的根本出发点和归宿,无产阶级政党区别于其他政党的显著标志是一切为了群众,全心全意的为人民服务

150.一切依靠群众首先要相信群众能够自己解放自己。要反对命令主义和尾巴主义 151.中国共产党于一切剥削阶级政党的根本区别是有无群众观点,立党为公,执政为民 152.中国革命和建设的基本立足点,毛泽东把抗日战争引向胜利的中心一环是独立自主 153.独立自主 自力更生的前提是实事求是 群众路线

154.坚持实事求是 从中国的实际出发 依靠群众进行革命和建设的必然结论 中国革命和建设的基本立足点是独立自主 自力更生

155.独立自主,自力更生,最根本的是说:立足于本国,把马克思主义与本国实际相结合,走出一条适合中国特色的革命和建设道路

156.“文化大革命”结束后,中国共产党全面拨乱反正任务的完成的标志:党的十一届六中全会通过的《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

157.十一届六中全会决议和十二大党章规定。中国共产党的行动指南是马列主义和毛泽东思想 158.邓小平对重新构建毛泽东思想科学体系的创造性贡献是:科学概括了毛泽东思想的活的灵魂

159.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是一脉相承的,它们在以下方面是高度统一的:理论基础(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原则立场(代表工人阶级和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思想方法,历史使命(实现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基本主题(都是回答“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的基本问题

第五篇:2009年国家司法考试大纲-民法

学法网

第一章

民法概述

基本要求:

了解:民法的概念、民法的调整对象,民事法律关系的概念和特征、要素,民事权利、民事义务、民事责任的概念,物的概念和特征,有价证券的概念和特征、类型。

理解:民事权利、民事义务和民事责任的分类及其意义,民事法律事实的概念及分类,货币的特殊法律属性。

熟悉并能够运用:民法的各项基本原则的含义及其应用,民事权利的救济方式,物的分类的标准及其法律意义。

考试内容:

第一节

民法的概念和调整对象

民法的概念 民法的调整对象(平等主体间的人身关系

平等主体间的财产关系)

第二节

民法的基本原则

民法基本原则的含义平等原则

自愿原则

公平原则

诚实信用原则 禁止权利滥用原则

第三节

民事法律关系

民事法律关系的概念和特征

民事法律关系的要素(民事法律关系的主体

民事法律关系的客体

民事法律关系的内容)

民事权利(民事权利的概念 财产权与人身权 支配权、请求权、形成权、抗辩权 绝对权与相对权 主权利与从权利)

民事权利的救济(民事权利的公力救济

民事权利的自力救济)

民事义务(民事义务的概念

法定义务与约定义务 基本义务与附随义务)

民事责任(民事责任的概念和特征 合同责任、侵权责任与其他责任)

民事法律事实(民事法律事实的概念 事件 行为)

第四节 物与有价证券

物的概念和特征 物的分类(动产与不动产

特定物与种类物

可分物与不可分物

消耗物与不可消耗物

主物与从物

原物与孳息)

货币 有价证券的概念和法律特征 有价证券的类型

第二章

自然人

基本要求:

了解:自然人的民事权利能力和民事行为能力的概念,自然人的住所的概念及法律意义,监护的概念、监护人的职责、监护的终止,宣告失踪和宣告死亡的概念,个人合伙的概念和学法网 免费司考题库http://bbs.xuefa.com/exam/index.php

学法网 www.xiexiebang.com

与法律人共成长!

特征。

理解:监护人的设立,宣告失踪和宣告死亡的法律要件,个体工商户和农村承包经营户的财产责任。

熟悉并能够运用:自然人的民事权利能力的开始和终止,自然人民事行为能力的类型,宣告失踪和宣告死亡的效力及其撤销,个人合伙的财产关系、内部关系、债务承担的基本规则。

考试内容:

第一节

自然人的民事权利能力

自然人与公民(自然人概念 公民的概念)

自然人的民事权利能力(自然人民事权利能力的概念

自然人民事权利能力的开始

自然人民事权利能力的终止)

第二节

自然人的民事行为能力

自然人民事行为能力的概念

自然人民事行为能力的类型(完全民事行为能力

限制民事行为能力

无民事行为能力)

第三节

自然人的住所与监护

住所与居所 住所的法律意义 监护的概念 监护人的设立(法定监护 指定监护

委托监护)

监护人的职责 监护的终止

第四节

宣告失踪与宣告死亡

宣告失踪(宣告失踪的概念

宣告失踪的法律要件

宣告失踪的效力

失踪宣告的撤销)

宣告死亡(宣告死亡的概念

宣告死亡的法律要件

宣告死亡的效力

死亡宣告的撤销)

第五节

个体工商户、农村承包经营户与个人合伙

个体工商户 农村承包经营户

个体工商户和农村承包经营户的财产责任 个人合伙的概念和特征 个人合伙的财产关系(合伙的出资 合伙财产)

个人合伙的内部关系(合伙事务的执行 入伙

退伙)个人合伙的债务承担

第三章

基本要求:

了解:法人的概念和特征,法人机关的类型,法人的登记,法人联营的概念、形式。

理解:法人应具备的条件,法人的设立方式和设立的要件,法人终止的原因、清算,联营规避行为的效力。

熟悉并能够运用:法人的分类,法人的民事权利能力、民事行为能力和责任能力,法人与法人的分支机构,法人的合并与分立的基本规则。

考试内容:

第一节法人概述

法人的概念和特征 法人应具备的条件 法人的分类(民法通则的分类

社团法人与财团法人

公益法人与营利法人

本国法人与外国法人)

学法网 免费司考题库http://bbs.xuefa.com/exam/index.php

学法网 www.xiexiebang.com

与法律人共成长!

第二节

法人的能力

法人的民事权利能力(法人民事权利能力的概念和特征

法人民事权利能力的范围)

法人的民事行为能力 法人的责任能力

第三节 法人机关

法人机关的概念 法人机关的类型(意思机关

执行机关

代表机关

监督机关)

法人与法人分支机构

第四节

法人的成立、变更和终止

法人的设立(法人设立的概念

法人设立方式

法人设立的要件)法人的变更(法人变更的概念

法人的合并与分立)

法人的终止(法人终止的概念

法人终止的原因

法人的清算)

法人的登记(登记的概念

登记的类型)

第五节

法人联营

联营的概念 联营的形式 联营规避行为的效力

第四章 民事法律行为

基本要求:

了解:民事法律行为的概念和特征,无效民事行为、可变更、可撤销民事行为以及效力未定民事行为的概念。

熟悉并能够运用:民事法律行为的分类标准及法律意义,民事法律行为成立的共通要件、特别要件,民事法律行为成立的效力,民事法律行为的生效,意思表示的类型、瑕疵,附条件与附期限的民事法律行为,无效民事行为的类型、效果,民事行为的部分无效,可撤销民事行为的类型、效果,效力未定民事行为的类型、效果。

考试内容:

第一节

民事法律行为概述

民事法律行为的概念和特征

民事法律行为的分类(单方行为、双方行为与共同行为

财产行为与身份行为

有偿行为与无偿行为

诺成性行为与实践性行为

要式行为与不要式行为

处分行为与负担行为

有因行为与无因行为)

第二节

意思表示

意思表示的概念

意思表示的类型(明示意思表示与默示意思表示

有相对人的意思表示与无相对人的意思表示

对特定人的表示与对不特定人的表示

对话表示与非对话表示)

意思表示瑕疵(欺诈

胁迫

乘人之危

重大误解)

第三节

民事法律行为的成立与生效

民事法律行为的成立(法律行为成立的共通要件

民事法律行为成立的特别要件

民事法律行为成立的效力)

民事法律行为的生效

第四节

附条件与附期限的民事法律行为

附条件的民事法律行为(附条件的民事法律行为的概念

民事法律行为所附条件的特征

民事法律行为所附条件的类型

民事法律行为所附条件的成就

民事法律行为所附条件对学法网 免费司考题库http://bbs.xuefa.com/exam/index.php

学法网 www.xiexiebang.com

与法律人共成长!

当事人的约束力)附期限的民事法律行为(附期限的民事法律行为的概念

期限的法律要件

期限与条件的区别

始期和终期

期限的效力)

第五节

无效民事行为

无效民事行为的概念 无效民事行为的类型(行为人不具有行为能力实施的民事行为

意思表示不自由的行为

恶意串通,损害国家、集体或者第三人利益的行为

伪装行为

违反法律或者社会公共利益的行为)

无效民事行为的效果 民事行为的部分无效

第六节

可变更、可撤销的民事行为

可变更、可撤销民事行为的概念 可撤销民事行为的类型(重大误解 显失公平乘人之危

欺诈、胁迫)

可撤销民事行为的效果(撤销权

变更权

除斥期间)

第七节 效力未定的民事行为

效力未定民事行为的概念 效力未定民事行为的类型(无权处分行为

欠缺代理权的代理行为

债权人同意之前的债务承担

限制行为能力人待追认的行为)

效力未定民事行为的效果(追认

催告权

撤销权)

第五章

基本要求:

了解:代理的概念和法律要件,代理权的概念、终止。

理解:代理的特征、类型。

熟悉并能够运用:复代理的要件、效力,代理权的发生、授予,滥用代理权之禁止,狭义无权代理的类型、效果,表见代理的要件、效果。

考试内容:

第一节

代理的概念和类型

代理的概念和特征 代理的法律要件 代理的类型(直接代理与间接代理

委托代理与法定代理

一般代理与特别代理

本代理与复代理

单独代理与共同代理)

第二节 代理权

代理权的概念 代理权的发生(法定代理权的取得

委托代理权的取得)

代理权的授予 滥用代理权之禁止(滥用代理权的概念

滥用代理权的类型)

代理权的终止(代理权终止的共同原因

委托代理终止的特别原因

法定代理终止的特别原因)

第三节

无权代理

无权代理的概念 狭义的无权代理(狭义无权代理的类型

狭义无权代理的效果)

表见代理(表见代理的概念

表见代理的法律要件 表见代理的效果)

第六章 诉讼时效与期限

基本要求:

了解:诉讼时效的概念和特征,期限的含义、效力、性质、类型。

理解:诉讼时效与除斥期间的区别。

学法网 免费司考题库http://bbs.xuefa.com/exam/index.php

学法网 www.xiexiebang.com

与法律人共成长!

熟悉并能够运用:诉讼时效的法律要件和法律效果,诉讼时效的期间、起算以及中止、中断、延长,期间的计算方法,期间的始期与终期的基本规则。

考试内容:

第一节

诉讼时效

诉讼时效的概念(时效与诉讼时效

诉讼时效的特征

诉讼时效与除斥期间)

诉讼时效的法律要件和法律效果 诉讼时效期间(普通诉讼时效期间

特殊诉讼时效期间)

诉讼时效期间的起算 诉讼时效的中止、中断和延长

第二节

期限

期限的含义 期限的效力 期限的性质及类型 期间的计算方法 期间的始期与终期

第七章 物权概述

基本要求:

了解:物权的概念和特征,物权变动的概念。

理解:物权法定主义原则,民法学上物权的分类的标准及意义,物权行为。

熟悉并能够运用:物权变动的原则以及物权的效力、物权的变动原因、物权的公示、物权的保护方法的基本规则。

考试内容:

第一节

物权的概念和效力

物权的概念和特征 物权的效力(物权的优先效力

物上请求权)

第二节 物权的类型

物权法定主义

民法上物权的种类(所有权

用益物权

担保物权

占有)

民法学上物权的分类(自物权和他物权

动产物权与不动产物权 本权与占有)

第三节 物权的变动

物权的变动的概念 物权的变动的原则(公示原则

公信原则)

物权的变动的原因(物权的取得原因

物权的消灭原因)

物权行为 物权的公示(交付及其法律效果

登记及其法律效果)

第四节 物权的保护

物权的保护的概念 物权的保护方法(确认产权

返还原物

恢复原状 排除妨碍 损害赔偿)

第八章 所有权

基本要求:

了解:所有权的概念和特征,相邻关系的概念,国家所有权的概念和特征、客体、保护,集体所有权的概念、主体、行使和保护,私人所有权、法人所有权的内容。

学法网 免费司考题库http://bbs.xuefa.com/exam/index.php

学法网 www.xiexiebang.com

与法律人共成长!

理解:所有权的内容、种类,相邻关系的处理原则、主要的相邻关系。

熟悉并能够运用:业主的建筑物区分所有权、所有权的特别取得方法的基本规则。

考试内容:

第一节 所有权概述

所有权的概念与特征 所有权的内容(占有使用

收益

处分)

第二节

国家所有权、集体所有权、私人所有权与其他所有权

国家所有权 集体所有权 私人所有权 法人所有权(企业法人所有权 其他法人所有权)

第三节

业主的建筑物区分所有权

业主的建筑物区分所有权的概念 业主的建筑物区分所有权的内容(专有部分的单独所有权

共有部分的共有权

业主的管理权)

第四节

相邻关系

相邻关系(相邻关系的概念和特征

处理相邻关系的原则

几种主要的相邻关系)

第五节

所有权的特别取得方法

善意取得 拾得遗失物 发现埋藏物

主物转让时从物的所有权归属与孳息所有权的归属 添附(附合混合 加工)

先占

第九章 共

基本要求:

了解:共有的概念、特征,准共有、按份共有、共同共有的概念。

理鳃:共有物的分割,共同共有的类型。

熟悉并能够运用:按份共有、共同共有的内、外部关系的基本规则。

考试内容:

第一节

共有的概念和特征

共有的概念 共有的特征 准共有的概念

第二节 按份共有

按份共有的概念与性质 按份共有的内部关系(共有物的占有、使用、收益

共有物的处分

共有物的管理及费用负担

共有人之间的物上请求权)

按份共有的外部关系(共有人对于第三人的权利 共有人对于第三人的义务)

共有物的分割(实物分割

变价分割 作价补偿)

第三节

共同共有

共同共有的概念和特征 共同共有的内外部关系

共同共有的类型(夫妻共有财产

家庭共有财产

共同继承的财产 合伙财产)

学法网 免费司考题库http://bbs.xuefa.com/exam/index.php

学法网 www.xiexiebang.com

与法律人共成长!

第十章 用益物权

基本要求:

了解:用益物权以及土地承包经营权、建设用地使用权、宅基地使用权、地役权的概念和特征,土地承包经营权的取得和消灭,建设用地使用权的产生和期限,地役权的消灭。

熟悉并能够运用:土地承包经营权、建设用地使用权、宅基地使用权、地役权的当事人权利、义务的基本规则。

考试内容:

第一节

用益物权的概念和特征

用益物权的概念 用益物权的特征

第二节

土地承包经营权

土地承包经营权的概念和特 征土地承包经营权的取得

承包人的权利和义务(承包人的权利

承包人的义务)

发包人的权利和义务

第三节

建设用地使用权

建设用地使用权的概念和特征 建设用地使用权的产生和期限

建设用地使用权的内容

第四节

宅基地使用权

宅基地使用权的概念和特征 宅基地使用权的内容

第五节 地役权

地役权的概念和特征 地役权的取得 地役权的内容(地役权人的权利

地役权人的义务)

地役权的消灭

第十一章 担保物权

基本要求:

了解:抵押权、质权、留置权的概念和特征,留置权的消灭。

理解:抵押权的设立、实现、终止,动产质权、权利质权的设立,权利质权的标的。

熟悉并能够运用:抵押权当事人的权利,特殊抵押权,动产质权、权利质权当事人的权利和义务,留置权取得的积极、消极条件,留置权的效力,担保物权的竞合问题。

考试内容:

第一节:抵押权

抵押权的概念和特征

抵押权的设立(抵押合同的内容

抵押登记 抵押权的标的 抵押权的范围)

抵押权当事人的权利(抵押人的权利

抵押权人的权利)

抵押权的实现(抵押权实现的要件

抵押权实现的方法

清偿债权

抵押权的实现与诉讼时效)

抵押权的终止 特殊抵押权(共同抵押 最高额抵押 财团抵押)

学法网 免费司考题库http://bbs.xuefa.com/exam/index.php

学法网 www.xiexiebang.com

与法律人共成长!

第二节

质权

质权的概念和特征 动产质权(动产质权的设立

动产质权当事人的权利和义务)

权利质权(权利质权的设立

权利质权的标的权利质权当事人的权利和义务)

第三节

留置权

留置权的概念和特征

留置权的取得(留置权取得的积极要件

留置权取得的消极要件)

留置权的效力(留置权人的权利

留置权人的义务)

留置权的消灭

第四节 担保物权的竞合担保物权竞合的概念和成立条件 抵押权与质权的竟合 抵押权与留置权的竞合留置权与质权的竞合第十二章 占

基本要求:

了解:占有的概念和性质。

理解:占有的种类,占有的取得和消灭。

熟悉并能够运用:占有的事实推定和权利推定、占有人与返还请求权人的关系、占有人的自力救济权和占有保护请求权的基本规则。

考试内容:

第一节

占有概述

占有的概念和性质 占有的种类(自主占有与他主占有

直接占有与间接占有

有权占有与无权占有

善意占有与恶意占有

无过失占有与有过失占有

无瑕疵占有与有瑕疵占有)

第二节

占有的效力和保护

占有的推定(事实的推定权利的推定)

占有人与返还请求权人的关系

占有的保护(占有人的自力救济权

占有保护请求权)

第三节

占有的取得和消灭

占有的取得(直接占有的取得

间接占有的取得)占有的消灭

第十三章 债的概述

基本要求:

了解:债的概念和特征、债的要素及其特点。

理解:债的发生原因,债的分类及其意义。

熟悉并能够运用:合同的概念及分类。

考试内容:

第一节 债的概念和要素

学法网 免费司考题库http://bbs.xuefa.com/exam/index.php

学法网 www.xiexiebang.com

与法律人共成长!

债的概念和特征 债的要素(债的主体

债的内容

债的客体)

第二节 债的发生

合同(合同的概念和特征

合同的分类)

单方允诺 侵权行为

无因管理 不当得利

缔约过失 其他原因

第三节 债的分类

意定之债与法定之债 特定之债与种类之债

单一之债与多数人之债 按份之债与连带之债 简单之债与选择之债 主债与从债 财物之债与劳务之债

第十四章 债的履行

基本要求:

熟悉并能够运用:债的履行的基本规则、债的不履行和不适当履行的主要表现及其法律后果。

考试内容:

第一节

债的履行规则

履行主体 履行标的 履行期限 履行地点 履行方式 履行费用

第二节

债的不履行和不适当履行

履行不能 拒绝履行 迟延履行 瑕疵履行 加害给付

第十五章 债的保全和担保

基本要求:

了解:债的保全的概念及其意义,债权人代位权、债权人撤销权的概念,债的担保的概念和种类。

熟悉并能够运用:债权人代位权、债权人撤销权的成立要件、行使规则及其效力,保证、定金的成立和效力规则。

考试内容:

第一节 债的保全

债的保全的概念 债权人代位权(债权人代位权的概念

债权人代位权的成立要件

债权人代位权的行使

债权人代位权行使的效力)

债权人撤销权(债权人撤销权的概念 债权人撤销权的成立要件 债权人撤销权的行使 债权人撤销权行使的效力)

第二节 债的担保

债的担保的概念和种类 保证(保证的概念和种类

保证的设立 保证期间

保证的效力

无效保证及其法律后果

保证责任的免除)

定金(定金的概念和种类

定金的成立

定金的效力)

第十六章 债的移转和消灭

学法网 免费司考题库http://bbs.xuefa.com/exam/index.php

学法网 www.xiexiebang.com

与法律人共成长!

基本要求:

了解:债的移转的概念。

熟悉并能够运用:债权让与、债务承担的基本原理和规则,债的各种消灭事由的构成及其效力。

考试内容:

第一节

债的移转

债的移转的概念 债权让与(债权让与的概念

债权让与的要件 债权让与的效力)

债务承担(债务承担的概念和种类

债务承担的要件 债务承担的效力)

债的概括承受(合同承受

企业合并)

第二节

债的消灭

债的消灭的概念 清偿(清偿的概念

代为清偿

清偿费用)

抵销(抵销的概念

法定抵销的要件

抵销的方法

抵销的效力)

提存(提存的概念

提存的事由

提存的标的提存的方法

提存的效力)

免除(免除的概念

免除的方法

免除的效力)

混同(混同的概念

混同的成立

混同的效力)

第十七章 合同的订立和履行

基本要求:

熟悉并能够运用:合同订立(要约与承诺)的规则及合同成立的标准,格式条款的含义及其特殊效力规则和解释规则,合同解释的原则与方法,同时履行抗辩权、不安抗辩权、顺序履行抗辩权的内涵及其成立条件和效力。

考试内容:

第一节

合同订立的程序

合同订立的一般程序(要约的概念

要约的要件

要约邀请

要约的效力

要约的撤回和撤销

要约的失效

承诺的概念和要件

承诺的效力

承诺的撤回和迟延)

合同的特殊订立方式(悬赏广告 招标投标

拍卖)

合同成立的时间和地点 格式条款合同(格式条款的概念

格式条款的订立规则

格式条款的无效)

第二节

合同的内容和解释

合同的内容(必要条款

一般条款)

合同的解释(合同解释的方法 格式条款的解释规则)

第三节 双务合同履行抗辨权

同时履行抗辩权(同时履行抗辩权的概念

同时履行抗辩权的成立条件

当事人一方违约与同时履行抗辩权)

不安抗辩权(不安抗辩权的概念

不安抗辩权成立的条件

不安抗辩权的行使

不安抗辩权的效力)

顺序履行抗辩权(顺序履行抗辩权的概念

顺序履行抗辩权的成立要件

顺序履行抗辩权的效力)

第十八章 合同的变更和解除

基本要求:

学法网 免费司考题库http://bbs.xuefa.com/exam/index.php

学法网 www.xiexiebang.com

与法律人共成长!

了解:合同的变更和解除的含义。

熟悉并能够运用:合同的变更和解除的条件及其效力。

考试内容:

第一节

合同的变更

合同变更的概念 合同变更的条件 合同变更的效力

第二节

合同的解除

合同解除的概念 合同解除的条件 合同解除的程序 合同解除的效力

第十九章 合同责任

基本要求:

了解:违约行为的形态。

熟悉并能够运用:违约责任的归责原则和免责事由、各种违约责任形式的适用条件及违约责任与侵权责任的竞合规则、缔约过失责任的构成要件和赔偿范围。

考试内容:

第一节

违约责任

违约责任的概念和特征 违约责任的归责原则与构成要件

违约行

为的形态违约的免责事由(不可抗力

免责条款)

违约责任的形式(继续履行

采取补救措施

赔偿损失

违约金

定金责任)

第二节

缔约过失责任

缔约过失责任的概念和构成要件 缔约过失责任的适用

缔约过失责任的赔偿范围

第二十章 转移财产权利的合同

基本要求:

了解:买卖合同、赠与合同、借款合同、租赁合同、融资租赁合同的法律特征。

熟悉并能够运用:上述各种合同当事人的主要权利和义务及其相关规则。

考试内容:

第一节

买卖合同

买卖合同的概念和特征 买卖合同当事人的权利和义务(出卖人的主要义务

买受人的主要义务)

标的物所有权的转移和风险责任 负担及孳息归属(标的物所有权的转移

标的物的风险责任承担 孳息归属)

特种买卖合同(分期付款买卖

样品买卖

试用买卖 拍卖)房屋买卖合同

第二节

赠与合同

赠与合同的概念和特征

赠与合同的效力(赠与人的义务

受赠人权利义务)

赠与合学法网 免费司考题库http://bbs.xuefa.com/exam/index.php

学法网 www.xiexiebang.com

与法律人共成长!

同的终止

第三节 借款合同

借款合同的概念和特征 借款合同当事人的权利和义务(贷款人的权利义务 借款人的权利义务)

自然人间的借款合同

第四节

租赁合同

租赁合同的概念、特征和种类

租赁合同的内容和形式

租赁合同当事人的权利和义务(出租人的义务

承租人的义务

承租人的转租权 买卖不破租赁)

第五节 融资租赁合同

融资租赁合同的概念和特征

融资租赁合同当事人的权利和义务(出卖人的义务

出租人的义务承租人的义务)

融资租赁合同期间届满后租赁物的归属

第二十一章

完成工作成果的合同

基本要求:

了解:承揽合同、建设工程合同的法律特征。

熟悉并能够运用:上述合同当事人的权利义务及其相关规则。

考试内容:

第一节

承揽合同

承揽合同的概念、特征和种类 承揽合同当事人的权利和义务(承揽人的义务 定作人的义务)

承揽合同的终止

第二节

建设工程合同

建设工程合同的概念和特征 建设工程合同的订立和主要条款(勘察、设计合同的订立

施工、安装工程承包合同的订立

分承包的禁止 建设工程合同的主要条款)

建设工程合同当事人的权利和义务(发包人的主要义务 承包人的主要义务)

第二十二章 提供劳务的合同

基本要求:

了解:运输合同、保管合同、委托合同、行纪合同、居间合同的法律特征。

熟悉并能够运用:上述合同当事人的权利义务及其相关规则。

考试内容:

第一节

运输合同

运输合同的概念和特征 客运合同的概念和特征 客运合同当事人的权利和义务(旅客的义务

承运人的义务)

货运合同当事人的权利和义务(托运人的主要义务

承运人的主要义务

收货人的主要义务)

多式联运合同的特殊规则

第二节

保管合同

学法网 免费司考题库http://bbs.xuefa.com/exam/index.php

学法网 www.xiexiebang.com

与法律人共成长!

保管合同的概念和特征 保管合同当事人的权利和义务(保管人的主要义务 寄存人的主要义务)

第三节

委托合同

委托合同的概念和特征 委托合同当事人的权利和义务(受托人的主要义务

委托人的主要义务)

委托合同的终止

第四节 行纪合同

行纪合同的概念和特征 行纪合同当事人的权利和义务(行纪人的主要权利和义务

委托人的主要权利和义务)

第五节

居间合同

居间合同的概念和特征 居间合同当事人的权利和义务(居间人的主要义务

委托人的主要义务)

第二十三章 技术合同

基本要求:

了解:技术合同的概念、特征。

熟悉并能够运用:技术合同的一般规则及各种技术合同的特有规则。

考试内容:

第一节:技术合同概述

技术合同的概念和特征 技术合同的订立和主要内容(技术合同的订立

技术合同的主要内容)

技术合同的价款、报酬和使用费的支付 技术合同成果的权利归属和风险负担(成果归属

开发风险的负担)

技术合同无效的特殊规定

第二节 技术开发合同

技术开发合同的概念和特征 委托开发合同当事人的权利和义务 合作开发合同当事人的权利和义务

第二节 技术转让合同

技术转让合同的概念和特征 技术转让合同当事人的权利和义务

第三节 技术咨询和技术服务合同

技术咨询合同和技术服务合同的概念和特征 技术咨询合同和技术服务合同当事人的权利和义务

第二十四章 不当得利、无因管理

基本要求:

熟悉并能够运用:不当得利和无因管理的成立要件以及不当得利之债和无因管理之债的内容。

考试内容:

学法网 免费司考题库http://bbs.xuefa.com/exam/index.php

学法网 www.xiexiebang.com

与法律人共成长!

第一节

不当得利

不当得利的概念 不当得利的成立要件(一方取得财产利益

一方受有损失

取得利益与所受损失间有因果关系

没有法律上的根据)

不当得利的基本类型(给付型不当得利

非给付型不当得利)

不当得利之债的内容(善意受益入的返还义务

恶意受益人的返还义务)

第二节

无因管理

无因管理的概念 无因管理的成立要件(管理他人事务

为他人利益的意思

无法律上的原因)

无因管理之债的内容(管理人的义务

管理人的权利

损害赔偿责任)

第二十五章 著作权

基本要求:

了解:知识产权的概念、特征和范围。

熟悉并能够运用:著作权客体、主体、内容、限制、保护的基本原理和规定及邻接权和计算机软件著作权的原理和规则。

考试内容:

第一节

知识产权的概念和范围

知识产权的概念和特征 知识产权的范围

第二节 著作权的客体

作品的概念 作品的种类 著作权法不予保护的对象

第三节 著作权的主体

一般意义上的著作权主体(作者

继受人

外国人和无国籍人)

演绎作品的著作权人(演绎作品的概念

演绎作品著作权的归属及行使)

合作作品的著作权人(合作作品的概念

合作作品著作权的归属及行使)

汇编作品的著作权人(汇编作品的概念

汇编作品著作权的归属及行使)

影视作品的著作权人 职务作品的著作权人(职务作品的概念

职务作品的种类及著作权归属)

委托作品的著作权人 原件所有权转移的作品著作权归属

作者身份不明的作品著作权归属

第四节 著作权的内容

著作人身权(发表权

署名权

修改权

保护作品完整权)

著作财产权(使用权

许可使用权

转让权

获得报酬权)

第五节 著作权的限制

合理使用(合理使用的概念 合理使用的情形)

法定许可使用

著作权的保护期限

第六节 邻接权

邻接权的概念 出版者的权利(出版者的权利内容

出版者的主要义务)

表演者的权利(表演者权的主体和客体

表演者的权利内容 表演者的主要义务)

录制者的权利(录制者权的主体和客体 录制者的权利和义务)

播放者的权利(播放者权的主体和客体 播放者的权利和义务)

学法网 免费司考题库http://bbs.xuefa.com/exam/index.php

学法网 www.xiexiebang.com

与法律人共成长!

第七节 著作权侵权行为

著作权侵权行为的概念 承担民事责任的著作权侵权行为

承担综合法律责任的著作权侵权行为

第八节 计算机软件著作权

软件著作权的客体和主体(软件著作权的客体

软件著作权人及其权利归属)

软件著作权的内容(软件著作人身权

软件著作财产权)

软件著作权的期限和限制(软件著作权的期限

软件著作权的限制)

软件登记 侵犯软件著作权行为及法律责任(承担民事责任的侵权行为

承担综合法律责任的侵权行为

软件复制品有关主体的法律责任)

第二十六章 专利权

基本要求:

熟悉并能够运用:专利权主体、专利权客体、专利权的授予条件和程序、专利权的内容与限制、专利侵权行为及其法律责任的基本原理和规定。

考试内容:

第一节

专利权的主体

发明人或设计人 发明人或设计人的单位 受让人 外国人

第二节

专利权的客体

发明 实用新型 外观设计 专利法不予保护的对象

第三节 授予专利权的条件

发明或者实用新型专利的授权条件(新颖性创造性

实用性)

外观设计专利的授权条件(新颖性

实用性

富有美感

不得与他人在先取得的合法权利相冲突)

第四节 授予专利权的程序

专利的申请(专利申请的原则

专利申请文件

专利申请日)

专利申请的审批(发明专利的审批

实用新型和外观设计专利的审批)专利的复审和无效宣告(专利复审

专利的无效宣告)

第五节 专利权的内容和限制

专利权人的权利(独占实施权 实施许可权

转让权 标示权)

利权人的义务 专利权的期限 专利权的限制(强制许可

不视为侵犯专利权的行为)

第六节 专利侵权行为

专利权的保护范围

专利侵权行为(专利侵权行为的概念

专利侵权行为的表现形式)

第二十七章 商标权

基本要求:

了解:商标的概念和种类。

学法网 免费司考题库http://bbs.xuefa.com/exam/index.php

学法网 www.xiexiebang.com

与法律人共成长!

熟悉并能够运用:商标权的取得、商标权的内容、商标权的消灭、商标侵权行为及驰名商标保护的基本原理和规定。

考试内容:

第一节

商标概述

商标的概念 商标的种类(平面商标和立体商标

商品商标和服务商标

集体商标和证明商标)

第二节 商标权的取得

取得商标权的途径 商标注册的原则(申请在先原则

自愿注册原则)

商标注册的条件(申请人的条件

商标构成的条件)

商标注册程序(申请的代理

注册申请

审查和核准)

第三节

商标权的内容

专用权 许可权 转让权 续展权 标示权 禁止权

第四节

商标权的消灭

注册商标的注销 注册商标的撤销(注册无效的撤销

违法使用商标的撤销)

第五节

商标侵权行为

商标侵权行为的概念 商标侵权行为的表现形式 商标的合理使用

第六节 驰名商标的保护

驰名商标的概念 驰名商标的认定 驰名商标的特殊保护措施

第二十八章 婚姻家庭

基本要求:

了解:结婚的概念和条件。

熟悉并能够运用:事实婚姻、非法同居、无效婚姻、可撤销婚姻的含义和相关规则,协议离婚和诉讼离婚的相关规则及离婚的法律后果,夫妻关系、父母子女关系的内容及收养的基本规则。

考试内容:

第一节

结婚

结婚的概念和特征 结婚的条件(结婚的法定条件

结婚的禁止条件)

结婚登记机关和程序 事实婚姻与非法同居关系(事实婚姻 非法同居关系

事实婚姻关系和非法同居关系的处理)

无效婚姻(无效婚姻的概念和范围

确认婚姻无效的程序

无效婚姻的法律后果)

可撤销婚姻(可撤销婚姻的概念

请求撤销的程序

行使撤销权的法定期间)

第二节

离婚

协议离婚(协议离婚的概念和条件

协议离婚的主管机关和程序

离婚登记的撤销)

诉讼离婚(诉讼离婚中的两项特殊保护 诉讼离婚的法律原则)

离婚的法律后果(离婚时的财产处理

离婚时的债务清偿

离婚时对生活困难一方的经济帮助

离婚后的子女抚养)

学法网 免费司考题库http://bbs.xuefa.com/exam/index.php

学法网 www.xiexiebang.com

与法律人共成长!

探望权(探望权的概念与主体 探望权的行使

探望权的中止 探望权的恢复行使)

离婚诉讼无过错方的损害赔偿请求权及其行使条件(承担赔偿责任的主体

过错的内容

承担责任的内容)

第三节

夫妻关系

夫妻人身关系 夫妻财产关系(法定夫妻财产制

约定夫妻财产制)

第四节

父母子女关系

自然血亲的父母子女关系(婚生父母子女关系

非婚生的父母子女关系)

继父母子女关系 养父母子女关系(收养关系的成立

收养的法律效力

收养关系的解除)

第二十九章 继承概述

基本要求:

了解:继承权的概念和特征。

熟悉并能够运用:继承权的取得、放弃、丧失的一般规则。

考试内容:

第一节

继承与继承权

继承的概念 继承权的概念和特征

第二节

继承权的取得、放弃、丧失和保护

继承权的取得 继承权的放弃 继承权的丧失 继承权的保护

第三十章 法定继承

基本要求:

了解:法定继承的概念和特征。

熟悉并能够运用:法定继承的适用条件、继承人范围与顺序、代位继承及法定继承中的遗产分配的相关规则。

考试内容:

第一节

法定继承概述

法定继承的概念和特征 法定继承的适用范围

第二节

法定继承人的范围和顺序

法定继承人的范围 法定继承的顺序

第三节

代位继承

代位继承的概念 代位继承的条件

第四节

法定继承中的遗产分配

学法网 免费司考题库http://bbs.xuefa.com/exam/index.php

学法网 www.xiexiebang.com

与法律人共成长!

法定继承的遗产分配原则

法定继承人以外的人酌情分配遗产问题

第三十一章 遗嘱继承、遗赠和遗赠扶养协议

基本要求:

了解:遗嘱继承的概念和适用条件。

熟悉并能够运用:遗嘱的形式要件及其效力规则,遗赠及遗赠扶养协议的法律特征及其效力规则。

考试内容:

第一节

遗嘱继承概述

遗嘱继承的概念 遗嘱继承的适用条件

第二节

遗嘱

遗嘱的概念和特征

遗嘱的形式(公证遗嘱

自书遗嘱

代书遗嘱

录音遗嘱

口头遗嘱)

遗嘱的效力(遗嘱的有效

遗嘱的无效)

遗嘱的变更和撤销(遗嘱变更、撤销的明示方式

遗嘱变更和撤销的推定方式)

遗嘱的执行(遗嘱执行人的种类

遗嘱执行人的职责

对附有义务的遗嘱的执行)

第三节 遗赠

遗赠的概念和特征 遗赠与遗嘱继承的区别 遗赠的有效条件 遗赠的执行

第四节 遗赠扶养协议

遗赠扶养协议的概念和特征

遗赠扶养协议当事人的权利和义务(受扶养入的权利和义务 扶养人的权利和义务)

遗赠扶养协议的解除

第三十二章 遗产的处理

基本要求:

了解:遗产的法律特征、范围及其认定规则。

熟悉并能够运用:继承的开始及遗产分割和债务清偿的基本规则,无人继承又无人受遗赠的遗产的确定与处理规则。

考试内容:

第一节

继承的开始

继承开始的时间 继承开始的地点 继承的通知和遗产的保管(继承的通知

遗产的保管)

第二节

遗产

遗产的概念和法律特征 遗产的范围 认定遗产应注意的问题(被继承人的遗产与共有财产的区别

被继承人的遗产与保险金、抚恤金的区别)

第三节

遗产的分割和债务清偿

学法网 免费司考题库http://bbs.xuefa.com/exam/index.php

学法网 www.xiexiebang.com

与法律人共成长!

遗产分割

被继承人的债务清偿(被继承人债务的确定

清偿被继承人债务的原则)

第四节

无人继承又无人受遗赠的遗产

无人继承又无人受遗赠的遗产的概念 无人继承又无人受遗赠的遗产的确定 无人继承又无人受遗赠的遗产的处理

第三十三章 人身权

基本要求:

了解:人身权的概念。

熟悉并能够运用:各种人格权、身份权的法律特征及其保护规则。

考试内容:

第一节

人格权

人身权的概念和特征 人格权的概念 一般人格权(一般人格权的概念

一般人格权的特征)

具体人格权(生命权

身体权

健康权

姓名权与名称权

名誉权

肖像权

隐私权

荣誉权)

第二节

身份权

身份权的概念亲权(亲权的概念

亲权的内容)

配偶权(配偶权的概念

配偶权的内容)

亲属权(亲属权的概念

亲属权的内容 侵害亲属权的法律后果)

第三十四章 侵权行为

基本要求:

了解:侵权行为的概念和分类。

熟悉并能够运用:侵权行为的归责原则及一般侵权行为的构成要件,共同侵权行为、共同危险行为的法律特征及各种特殊侵权行为的特性,侵权责任的方式及其适用规则,侵权责任的抗辩事由以及责任竞合规则,人身损害赔偿的基本原理与规则。

考试内容:

第一节

侵权行为概述

侵权行为的概念和特征(侵权行为的概念

侵权行为的特征)

侵权行为的分类(一般侵权行为与特殊侵权行为

单独侵权行为与共同侵权行为

积极的侵权行为与消极的侵权行为)

第二节

侵权行为归责原则

侵权归责原则的概念 过错责任原则 无过错责任原则

公平责任原则

第三节

一般侵权行为构成要件

行为的违法性 损害事实的存在因果关系

行为人主观上有过错

第四节

共同侵权行为

学法网 免费司考题库http://bbs.xuefa.com/exam/index.php

学法网 www.xiexiebang.com

与法律人共成长!

共同加害行为(共同加害行为的概念 共同加害行为的特征)

共同危险行为(共同危险行为的概念 共同危险行为的特征)

第五节

特殊侵权行为

职务侵权行为 雇佣活动或雇佣关系中的侵权行为

帮工活动中的侵权行为 产品缺陷致人损害的侵权行为

高度危险作业致人损害的侵权行为 道路交通事故致人损害的侵权行为

污染环境致人损害的侵权行为 地面施工致人损害的侵权行为 建筑物致人损害的侵权行为 饲养的动物致人损害的侵权行为 无民事行为能力人和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致人损害的侵权行为

经营活动或其他社会活动中的侵权行为

第六节

侵权责任

侵权责任的概念、方式与适用(侵权责任的概念 侵权责任的方式 侵权责任的适用)

侵权责任的抗辩事由(正当理由

外来原因)侵权责任与其他民事责任的竞合(侵权责任与违约责任的竞合侵权责任与不当得利责任的竞合)

人身损害赔偿(物质损害赔偿

精神损害赔偿)

附录:法律法规目录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

(1986年4月12日第六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通过

1986年4月12日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令第37号公布

自1987年1月1日起施行)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贯彻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若干问题的意见(试行)

(1988年1月26日最高人民法院审判委员会讨论通过

l988年4月2日发布施行)

法(办)发[1988]6号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确定民事侵权精神损害赔偿责任若干问题的解释

(2001年2月26日最高人民法院审判委员会第1161次会议通过 2001年3月8日公布

自2001年3月10日起施行)

法释[2001]7号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人身损害赔偿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

(2003年12月4日最高人民法院审判委员会第1299次会议通过 2003年12月26日公布

自2004年5月1日起施行)

法释[2003]20号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民事案件适用诉讼时效制度若干问题的规定

(2008年8月11日最高人民法院审判委员会第1450次会议通过 2008年8月21日公布

自2008年9月1日起施行)

法释[2008]11号

中华人民共和国物权法

(2007年3月16日第十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通过 2007年3月16日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令第62号公布

自2007年10月1日起施行)

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

(1999年3月15日第九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通过

1999年3月15日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令第l5号公布

自1999年l0月1日起施行)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若干问题的解释

(一)学法网 免费司考题库http://bbs.xuefa.com/exam/index.php

学法网 www.xiexiebang.com

与法律人共成长!

(1999年l2月1日最高人民法院审判委员会第1090次会议通过 1999年12月19日公布

自1999年12月29日起施行)

法释[1999]19号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商品房买卖合同纠纷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

(2003年3月24日最高人民法院审判委员会第1267次会议通过)

法释[2003]7号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建设工程施工合同纠纷案件适用法律问题的解释

(2004年9月29日最高人民法院审判委员会第1327次会议通过 2004年10月25日公布

自2005年1月1日起施行)

法释[2004]14号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技术合同纠纷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

(2004年11月30日最高人民法院审判委员会第1335次会议通过 2004年12月16日公布

自2005年1月1日起施行)

法释[2004]20号

中华人民共和国担保法

(1995年6月30日第八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四次会议通过 1995年6月30日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令第50号公布

自1995年10月1日起施行)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担保法》若干问题的解释

(2000年9月29日最高人民法院审判委员会第1133次会议通过 2000年12月8日公布

自2000年12月13日起施行)

法释[2000144号

中华人民共和国著作权法

(1990年9月7日第七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五次会议通过 根据2001年10月27日第九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四次会议《关于修改(中华人民共和国著作权法)的决定》修正)

中华人民共和国著作权法实施条例

(2002年8月2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令第359号公布)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著作权民事纠纷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

(2002年10月12日最高人民法院审判委员会笫1246次会议通过 2002年10月12日公布

自2002年lO月15日起施行)

法释[2002]31号

中华人民共和国专利法

(1984年3月12日第六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四次会议通过 根据l992年9月4日第七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七次会议《关于修改(中华人民共和国专利法)的决定》第一次修正 根据2000年8月25日第九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七次会议《关于修改(中华人民共和国专利法)的决定》第二次修正

根据2008年12月27日第十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六次会议《关于修改(中华人民共和国专利法)的决定》第三次修正)

中华人民共和国专利法实施细则

(2001年6月l5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令第306号公布

根据2002年12月28日《国务院关于修改(中华人民共和国专利法实施细则)的决定》修改)

学法网 免费司考题库http://bbs.xuefa.com/exam/index.php

学法网 www.xiexiebang.com

与法律人共成长!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专利纠纷案件适用法律问题的若干规定

(2001年6月19日最高人民法院审判委员会第ll80次会议通过 2001年6月22日公布

自2001年7月1日起施行)

法释[2001]21号

中华人民共和国商标法

(1982年8月23日第五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四次会议通过 根据l993年2月22日第七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三十次会议《关于修改(中华人民共和国商标法)的决定》第一次修正

根据2001年10月27日第九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四次会议《关于修改(中华人民共和国商标法)的决定》第二次修正)

中华人民共和国商标法实施条例

(2002年8月3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令第358号公布)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商标民事纠纷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

(2002年10月12日最高人民法院审判委员会第1246次会议通过

2002年10月12日公布

自2002年 10月16日起施行)

法释[2002]32号

中华人民共和国婚姻法

(1980年9月10日第五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通过 根据2001年4月28目第九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一次会议《关于修改(中华人民共和国婚姻法)的决定》修正)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婚姻法》若干问题的解释

(一)(2001年12月24日最高人民法院审判委员会第1202次会议通过 2001年l2月25日公布

自2001年l2月27日起施行)

法释[2001]30号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婚姻法》若干问题的解释

(二)(2003年12月4日最高人民法院审判委员会第1299次会议通过 2003年12月25日公布

自2004年4月1日起施行)

法释[2003]19号

中华人民共和国继承法

(1985年4月10日第六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通过

1985年4月10日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令第24号公布

自1985年10月1日起施行)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贯彻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继承法》若干问题的意见

(1985年9月11日)

法(民)发[1985]22号

中华人民共和国收养法

(1991年12月29日第七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三次会议通过 根据l998年11月4日第九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五次会议《关于修改(中华人民共和国收养法>的决定》修正)

热门推荐1:坚持每天在学法网司考题库做题,每天进步一点点,题库地址 http://bbs.xuefa.com/exam/index.php

热门推荐2:学法网司考模拟考场,让您提前感受司考考场实战氛围!http://bbs.xuefa.com/exam/exam_test_index.php

学法网 免费司考题库http://bbs.xuefa.com/exam/index.php

下载2011年国家司法考试《民法》易混知识点详细解析word格式文档
下载2011年国家司法考试《民法》易混知识点详细解析.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2015司法考试民法知识点归纳整理

    民法真题错解: 民法总则 1.意思表示: 构成要素:1.内在意思:行为意思:表意人意志控制之下,表示意思:知道具有民法意义,效果:具体而确定法律效果。2.外在意思:表示行为:1明示2.默示 2.合......

    2018年中考政治易混知识点

    思想品德复习提纲—中考专线 【九年级易混知识点】 1.总依据—— 我国党和政府制定方针、政策、规划等的总依据是什么?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 2.总任务—— 建设中国特......

    2013国家司法考试大纲解读:民法

    2013国家司法考试大纲解读:民法较于2012年大纲,2013年大纲合同法部分中买卖合同的内容变动较大,主要根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买卖合同纠纷案件适用法律问题的解释》。民法历......

    2016年国家司法考试真题解析含答案和详细解析

    1、关于回避的复议程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一案件被告人提出审理该案的审判员王某是被害人从前的朋友,申请回避,被当庭驳回,被告人不能申请复议 B.一案件被告人提出审理该案......

    2010年国家司法考试刑事诉讼法考试题含答案和详细解析

    1、合理行政是依法行政的基本要求之一。下列哪些做法体现了合理行政的要求? A.行政机关在作出重要决定时充分听取公众的意见 B.行政机关要平等对待行政管理相对人 C.行政......

    2015年国家司法考试刑事诉讼法考试题含答案和详细解析

    1、以下属于《刑事诉讼法》第29条规定的"违反规定会见当事人及其委托人或接受请客送礼"的情形有: A.侦查人员甲与犯罪嫌疑人的表兄在珠宝鉴定行一见如故,欣然接受了其赠送......

    高中地理易错易混知识点[精选5篇]

    各位同学对知识记忆的不准确,是各位同学失分的关键因素,大部分同学在学习时想当然的认为自己已经将这部分知识记住了,就进行下一部分的学习了,下面给大家分享一些关于高中地理易......

    2012考研政治毛泽东思想易混知识点

    毛泽东思想易混知识点总结彩色归纳版 1. 毛泽东思想的科学含义是马克思列宁主义在中国的运用和发展,是被实践证明了的关于中国革命和建设的正确理论原则和经验总结,是中国共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