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理工大学本科课外培养计划实施办法

时间:2019-05-14 11:39:09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武汉理工大学本科课外培养计划实施办法》,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武汉理工大学本科课外培养计划实施办法》。

第一篇:武汉理工大学本科课外培养计划实施办法

附录一: 武汉理工大学文化素质教育课外培养方案

一、指导思想

根据提高高等教育质量和建设人力资源强国的总要求,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和党的教育方针,大力推进文化素质教育,培养“适应能力强、实干精神强、创新意识强”的高素质创新人才。

文化素质教育课外培养方案是本科培养方案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重要平台。文化素质教育课外培养方案以培养学生的人文素质、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通过因材施教和课外实践训练,促进学生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业务素质、身心素质以及创新意识和社会实践能力等综合素质的全面发展。

二、课外培养体系

本科课外培养体系的构建,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人的全面发展为核心,以科学教育与人文教育结合为特点,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以学生全面成才为目标,以提高学生综合素质为目的,形成具有我校特色的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课外培养体系。

1.面向全校本科学生开展的科技文化教育体系

校团委主办“创新杯”大学生科技文化节;教务处主办学科竞赛集训活动、学生创新训练计划项目、实验室开放项目;学院主办“材苑揽胜”系列讲座、“探索之旅”交通科技文化节、“机电风华”科技文化节、汽车无限创意大赛、计算机科技文化节、航海节、机器人设计大赛、“信息无限”科技文化节等具有专业学科特点的科技创新教育活动。

2.面向全校本科学生开展的人文社会科学教育体系

国家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基地主办“理工大讲堂”高水平讲座、“理工大舞台”高雅艺术进校园活动;校团委主办“世纪杯”大学生辩论赛、“求索杯”大学生综合知识竞赛、“心灵之路”心理健康活动月、“金秋艺术节”系列活动、“相约理工·有梦飞翔”迎新文艺晚会、“牵手同行·青春飞扬”毕业文艺晚会;各学院主办外语节、“风行国际”中外学生文化交流月、“书海文风”综艺文化节、民族文化艺术节、商务礼仪大赛等具有专业学科特点的人文社会科学教育活动、特色主题文化活动和“每学期百场素质教育讲座”活动。

3.学生自主开展的特色社团活动体系 校团委主办“社团文化节”系列活动;马列主义及邓小平理论学习研究会、心理素质拓展协会、海浪口语俱乐部、英语协会、法律协会等社团开展星空外语角、“超炫星”外文歌曲大赛、模拟法庭、心灵茶座等理论知识学习活动;学生科学技术协会、汽车协会、数学建模协会、电子科技协会、未来管理者协会等社团开展科普文化月、汽车文化活动周、机械设计与创新大赛、计算机知识展、管理案例分析大赛等学术科技研究活动;大学生艺术团、书画协会、棋术协会、电影协会、路过文学社等社团开展“12.9诗歌散文大赛”、“新青年”小说大赛、象棋擂台赛、摄影作品展、优秀DV作品展播、“理工翰墨之韵”书画大赛等兴趣爱好活动;青年志愿者协会、创业就业俱乐部、环境保护协会、社会工作协会等社团开展志愿服务月、环保创意大赛、创业文化角等社会公益活动。

4.社会实践教育体系

校团委主办大学生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革命传统教育实践活动;国家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基地主办中国文化考察实践活动;学生参与学生干部岗位锻炼、学生社团组织工作、青年志愿者公益活动及公益劳动、社会调查和专业实习等。

5.学生自主学习教育体系

学生根据自身兴趣爱好、学习特点和生涯规划,进行科学知识的学习和自主研讨,并参加高水平的学科竞赛活动,参加以取得专业等级证书、任职资格证书为目标的专业或生活技能的专项培训,参加以提高外语和计算机水平为目标的应用能力培训,参加以优化知识结构,提高综合素质为目标的辅修专业学习等自主学习教育活动。

三、课外培养计划

课外培养计划与课内教学计划紧密配合、互相补充,体现递进和因材施教的原则,过程贯穿本科教育始终。课外培养计划包括以下必修、选修和必考等三个方面的内容。

(一)必修部分

《中国语文》考试,属必修学分。通过武汉理工大学《中国语文》网络自学平台自学,参加学校组织的《中国语文》考试,成绩合格,计2个课外学分。

(二)选修部分

属任选学分。学生通过选择参加各类文化素质教育课外活动,取得相应的学分,在本科就读期间至少要取得6个学分。

1.科技活动

学生通过参加科技竞赛、主持或参加科研项目并提交科技作品、参加创新训练、编制课件或软件、举办科技讲座、撰写并发表科研论文、编写学术著作或教材、开展技术创作等途径培养科研能力,提高创新素质。

2.文化活动 学生通过参加文艺体育竞赛及表演活动、课外阅读马克思主义政治理论著作和其他有益的书籍、参与文化素质教育讲座活动、参与文学、美术、音乐创作、征文竞赛、撰写新闻、评论,参与各类美育活动等途径夯实人文基础,扩展知识面,优化知识结构,增强艺术修养,提高文化素质。

3.技能训练

学生通过独立设计实验、撰写科研报告、进行科研专题调查、参加专业等级、文体训练、任职资格培训和考试、参加外语水平考试、参加计算机等级考试、辅修第二专业、参加科技及学科竞赛等途径培养科研及职业发展的技能,提高科研水平,提高应对社会人才需求的能力。

4.社会实践

学生通过担任学生干部工作、主持或参与组织大型活动、参加社会调查以及青年志愿者公益活动和公益劳动、参加学生社团活动等途径培养爱国情怀、社会责任感、服务人民的意识、劳动观念和组织协调能力。

(三)必考部分

属必考学分。学生在校期间必须通过以下考试,并取得相应等级的成绩合格证书,各取得1个学分。

1.普通话水平测试。学生在校期间参加普通话水平测试,并获得二级以上证书,计1个课外学分。

2.英语听力测试。学生在校期间参加学校组织的英语听力测试,成绩合格,计1个课外学分。

四、相关证明的提交

1.《中国语文》的成绩由国家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基地提供,普通话水平测试的成绩由学校普通话测试站提供、英语听力测试的成绩由外国语学院提供。

2.学生发表的作品由学生本人提交经所在学院查验后的复印件。核心期刊的认定暂以2008年版北大核心期刊目录为依据,教育部直属大学清单见本校教师职称评定的重要期刊目录。学生主持或参加科研项目情况以研究成果(报告)为依据。学生参加创新训练项目、实验室开放项目以学校验收报告为依据。学生编制CAD、CAI等课件或软件、提交作品或研究报告、设计报告均应附教师意见。

3.获奖或参展、宣读论文、专业等级(资格)考试均以相关证书和成绩证明为依据。团体项目及演出均由组织参加的单位提供证明。主持或参与活动由活动组织单位提供证明。

4.学生干部由其主管单位提供任职证明。

五、课外培养计划的管理及考核 1.学生所在学院负责课外培养计划的管理及考核,并在学生毕业前将考核结果交教务处备案。各学院应按照本方案制定相关管理以及考核方法等实施细则,建立由本科教学管理部门牵头的本科课外培养计划实施的组织机构,落实每学年的具体培养内容、时间安排及每项活动的考核方式等。

2.具体课外学分计算标准按照《武汉理工大学本科课外培养计划细则》执行。3.各学院本科教学管理部门应在本科年级的第7学期末进行1次课外培养学分的清理,并将清理结果通知学生本人。要认真检查核对学生的课外学分依据,对弄虚作假的行为要根据学校《学生违纪处分条例》严肃处理。

4.本科学生应根据自己的专业、特长、兴趣和爱好参加各类课外活动,并取得一定的成果,获取10个以上课外学分(含10个,其中必修2学分、必考2学分,任选6学分),方能毕业。

5.对在本科阶段第7学期末取得20个以上课外学分的学生,由学校授予“本科课外培养优秀学生”称号,并颁发证书。

六、附则

1.本方案适用于学校全日制本科各专业。

2.本方案从2010级本科学生开始实施,由教务处负责解释。

第二篇:“青年骨干教师培养计划”实施办法

“青年骨干教师培养计划”实施办法

一、总体目标

本计划旨在吸引、稳定和培养数以万计的有志于高等教育事业的优秀青年骨干教师,带动教师队伍整体素质的提升。高等学校要在提高教师队伍全面政治素质和业务素质的基础上,制定青年骨干教师专门培养计划,鼓励和支持青年骨干教师在职提升学位层次、及早参与科研工作、进入国内外高水平大学和重点科研基地研修学习、开展经常性学术交流活动,不断提高学术水平、创新能力和组织协调能力。

二、实施原则

1.学校主体原则。高等学校青年骨干教师的培养工作主要由高等学校负责。

2.项目引导原则。教育部将通过项目引导各地和高等学校加大青年骨干教师的培养力度,提高培养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3.全面提高素质原则。注重对青年骨干教师的业务能力、政治素质和组织能力进行全面培养。优先遴选、推荐业务突出同时又承担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优秀青年骨干教师参加教育部负责组织实施的骨干教师培训项目。

4.向中西部高等学校倾斜原则。同等条件下优先选派中西部欠发达地区高等学校青年骨干教师参加各种培养计划项目。鼓励东部发达地区高等学校和重点高等学校为中西部地区高等学校培训青年骨干教师。

三、加强政策引导,切实使高等学校将青年骨干教师培养作为学校的重要工作抓好抓实

1.不定期向社会公布各高等学校教师特别是青年教师的结构状况,引导高等学校将青年骨干教师的培养培训作为学校教师队伍建设的经常性工作,促进高等学校结合学校的实际,制定青年骨干教师培养计划,列出专项经费支持青年骨干教师培养,使各校每年参加学习培训的人数不少于本校青年教师总数的10%。

2.将高等学校培养青年骨干教师的成绩和效果作为高等学校水平评估的一项重要指标,促使高等学校进一步重视青年骨干教师的培养,制定相应政策,鼓励和支持青年骨干教师进行在职学位提升,进入国内外高水平大学和重点科研基地研修学习,及早参与主干课程教学和科研工作。

3.追踪青年骨干教师的工作情况,对青年骨干教师培养工作成绩突出的高等学校进行表彰,并作为今后资助高等学校培养教师工作的重要依据之一。

4.高等学校要采取相应政策措施,努力提高教师整体学位层次,在招聘新任教师时主要招聘具有博士、硕士学位的人员。

5.要加大高等学校博士后流动站建设力度,努力扩大高等学校博士后研究人员规模,积极吸引出站人员充实高等学校青年骨干教师队伍。鼓励并积极安排优秀青年骨干教师承担学生思想政治工作,增强青年骨干教师的全面锻炼,提高全面素质。

四、采取多种措施,推动高等学校青年骨干教师队伍建设

1.实施“高等学校青年骨干教师在职学位提升项目”。教育部每年从列入国家有关重点建设工程的高等学校中选择若干具有博士学位授予权的高等学校作为开展高等学校青年骨干教师在职攻读学位工作的培养单位,并根据学校重点建设投入情况和学科优势,提出该校承担培养任务的学科、专业和招生计划。5年内为高等学校培养上万名具有硕士学位和博士学位的青年骨干教师,提升高等学校教师队伍的学位水平。

2.继续实施“高等学校全国优秀博士学位论文作者资助项目”。设立“高等学校全国优秀博士学位论文作者专项资金”,鼓励、支持全国优秀博士学位论文作者在高等学校不断作出创造性成果。每年支持80名左右在高等学校工作的全国优秀博士学位论文作者。专项资金对每个资助项目的年资助金额一般为5至15万元,资助期为五年,由教育部和高等学校按1:1比例配套支持。具体资助金额按申请项目的性质、申请资助金额预算和专项资金资助能力确定。

3.继续实施“留学回国人员科研启动基金项目”。设立“留学回国人员科研启动基金”,通过提供科研启动经费等方式,支持更多的优秀留学人员回国到高等学校从事科研教学工作。每年资助1000人左右,资助金额平均为4万元/人。资助对象为在国外留学三年以上并在外获得博士学位、或在国内获博士学位后在外留学一年以上的优秀留学回国人员。

4.实施“高等学校青年骨干教师出国研修项目”。鼓励并积极推进高等学校与国外著名大学的强强合作和强项合作,加大力度选派高等学校青年骨干教师到国外高水平大学进修学习。教育部通过“访问学者”、“研究生”、“博士后研究”等项目以及各类国际合作项目,每年资助5000名高等学校骨干教师到国外高水平大学进行访问学者研究、博士后研究或攻读博士学位,追踪学科发展前沿,提高学术水平和教育教学能力。其中,1000人由国家留学基金全额资助;1000人由国家留学基金和学校按1:1配套资助;3000人以国家留学基金的名义派出并提供旅费,学校提供其他费用或争取对方免费。

5.实施“高等学校青年骨干教师国内访问学者项目”。设立“高等学校教师国内访问学者资金”。在学校申报基础上,遴选国内重点高等学校的重点科研基地、优势学科、专业接收国内其他高等学校的青年骨干教师做访问学者。通过个人申请、单位推荐、教育部宏观调控的方式,每年选拔1000名高等学校青年骨干教师赴国内重点高等学校参与科研工作,跟踪学术前沿。

6.实施“高等学校青年骨干教师高级研修班”。以东北、华北、西北、华中、华南、华东、西南各区依托国家重点学科、重点实验室、工程研究中心和人才培养基地举办“学科前沿和专业知识高级研讨班”。每年培训教师2000人。

以名师巡讲和精品课程推广使用为主,充分发挥教学指导委员会和行业学会的作用,开展现代教育理论、现代教学内容、方法和手段等方面的教师培训(讲习)班;围绕“两课”教学内容和方法,开展举办“两课”教育教学骨干教师培训班。每年培训2000人。

五、附则

1.本办法自发布之日起施行。

2.“青年骨干教师培养计划”的日常实施工作由教育部高等教育司牵头负责。

3.本办法由教育部负责解释。

第三篇:大学本科学习计划

大学本科学习计划

一、发展目标

用大一一年把生活习惯和学习习惯基本定型,因为只有生活习惯好了,才会有一个健康的体魄去专心学习,具体到每天的作息时间。早起早睡,按时吃饭,经常锻炼是最基本的要求。学习习惯也很重要,边看书边上网,边写作业边聊天,或是课堂笔记写得乱七八糟等这些都是不好的学习习惯。虽说这些都是最简单最基础的,但正是这些细节的东西要特别的重视。毛主席说得好,一屋不扫,何以扫天下。一个真正优秀的人,是不会在这方面存在问题的。

大二主要注重自身能力的培养,比如口头表达、书面表达、组织活动等对今后各方面发展有重要意义的能力。具体就落实到英语口语、普通话、书法、演讲的练习上。在培养这些能力的同时,大量阅读各方面的名著,多参加有意义的社会实践活动。

大三是和学术接轨的预备阶段。学着弄课题调查,学写论文,尝试着在报刊杂志发表自己的文章。渐渐的在导师的指导下自己能进行更多的独立思考,最终有自己的思想,形成自己的风格。找到自己真正感兴趣的东西,再把自己的兴趣点具体化,当然也是为自己以后读研确定一个方向。

大四是静下心来,潜心学习的一年,一方面是不断磨合自己的思想,说得实际一点,另一方面也是为考研做准备。为进入更高一层次的学习,总是需要准备很多东西的,机会总是留给有准备的人。

二、读书计划

(一)阅读书籍计划

在第一和第二年中,每个星期平均看一本书,同时记录读书笔记。其中教育学书籍占40%,哲学书籍占20%,社会学书籍占20%,历史学书籍占10%,文学类书籍占10%。

第一学期主要看的是教育史和教育哲学类书籍。第二学期主要看教育社会学和课程与教学论书籍。第三学期在确定自己的研究兴趣的基础上阅读专业性更强的教育理论书籍,同时关注教育热点问题的研究。

第四学期开始,确定研究方向。

(二)每一种类型的书籍主要阅读的方向

第一,哲学方面,注重哲学史和哲学在发展的不同阶段对教育产生的重要影响。哲学书籍以国外的哲学流派为主。

第二,社会学方面,注重研究不同的社会学家对教育与社会结构之间关系以及教育与社会发展之间关系的论述。

第三,教育学方面,首先阅读中外教育史,对中外的主要教育家有所了解,对他们的教育思想之间的传承关系有比较清晰的认识。然后再精读其中某些教育家的著作。

三、硬性的学习任务

(一)在大一就把英语四级和全国计算机二级过了。(2012年12份的英语四级没有过,主要的问题还是听力,争取在六月份过四级。计算机二级由于之前盲目报了补习班,也报了名参加考试,所以

还是要认真准备,争取通过,如果不能通过就把精力主要放在读书上面,为以后的学术研究做最基础的准备。)

(二)在大二写志汉杯论文

四、社会实践

望有机会申请学校或者更高水平的教育课题,在这个过程中,提高自己的教育研究能力,将理论与实践结合起来,对当下的教育现实有更清楚的认识,同时提高与基层领导、教师的沟通能力。

五、要着重提高的方面

(一)人文学科的素养

主要是要补充自己在本科期间没有仔细阅读的一些哲学类、社会学类和历史学类的书籍,同时还要在平时的生活中穿插看一些文学类书籍,经常练笔写作,提高自己的写作水平。

(二)教育科学研究思路和方法

教育科学研究方法的提高主要通过听讲座、作报告的方式,同时通过社会实践活动来提高自己的实地研究水平。

(三)英语文献的阅读和英语综合水平的提高

通过阅读一些教育名著的原文来提高自己的理论水平和英文阅读水平,同时还要注重英语综合水平的提升。

附:学习计划只是一个指导和激励方案,既然写出了学习计划,就要全力以赴,把纸上的东西落实到实处,或为兑现一个诺言,或为实现一个梦想。虽是大学了,高三时的激情和豪情壮志不能丢,人生就是一场永不休止的战斗,作为年轻人就应该勇往直前。

第四篇:重庆市教学名师培养计划实施办法

重庆市教学名师培养计划实施办法

为加快实施人才强市、人才强教战略,培养高层次教育人才队伍,根据《国家高层次人才特殊支持计划(以下简称“国家特支计划”)》精神,制定本办法。

一、目标任务

坚持引育并重,把各级各类高层次教育教学人才凝聚到教育事业中来。从 2013 年开始,启动实施重庆市教学名师培养计划,每年重点培养支持 10 名左右长期从事一线教, 学工作,培养优秀青少年有突出贡献,对教育思想和教学方法有重要创新,为人师表,师德高尚,在全市教育领域和全社会享有较高声望的教学名师。到 2020 年,培养 100名重庆市教学名师,力争 15 人入选国家教学名师。

二、基本原则

(一)客观公正,竞争择优。遵循客观、公平、公正原则,统一遴选标准,规范遴选程序,严格评审办法,确保人选质量。

(二)突出高端,重点支持。重点遴选支持一批具有全市一流水平、领军才能的高层次教育人才。坚持以用为本、急需优先,通过专项经费、事业平台等政策,对基础学科、紧缺学科的高层次教育教学人才提供重点支持。

(三)统筹兼顾,创新机制。综合考虑各级各类学校不同层次教育人才特点,完善高层次教育人才发现、培养、使用和评价激励等机制,推动全市教育人才工作体制机制创新。

(四)注重实效,加强考评。建立健全考评体系,合理设置考评指标,突出考核重点,对人选进行科学考评。

三、遴选条件

重庆市教学名师应长期从事一线教育教学工作,对教育思想和教学方法有重要创新,为人师表,师德高尚,学生和同行广泛认可,在教育领域和社会上享有盛誉,原则上在重庆市名师奖人选中遴选,必须具备以下条件:

(一)基本条件

1.拥护党的教育路线、方针、政策,模范遵守职业道德规范,有强烈的事业心、责任感,具有崇高的思想道德和无私的奉献精神,善于教书育人;

2.在教育教学实践中勇于探索,大胆创新,有先进的教学思想,在教学方法和教学改革上取得突出成绩,作出重要贡献;

3.领衔专业结构、年龄结构合理,具有高水平的教学教研团队,指导和帮助团队教师提高业务水平和教学能力,对确立本校该领域教学的历史地位作出重要贡献; 4.所培养的学生中,具有公认的有较大社会影响和贡献者。

(二)普通小学、普通中学、中等职业学校推荐人选 必须具备的其他相关条件

1.所主讲的研究课或观摩课获得市级以上优质课程一、二等奖;

2.培养、指导青年教师作出积极贡献,所指导的教师在赛课中获市级二等奖及以上,或其他教学成果获市级二等奖及以上;

3.中等职业学校推荐人选应具有企业工作经历累计 3年以上,具备中级以上职业资格,近3 年在企业兼任过相关技术(或管理)职务;

4.中等职业学校推荐人选应参加技能大赛或指导学生参加技能比赛,并获市级一等奖或全国二等奖及以上;或本人设计、发明的产品、工艺获国家专利,设计的作品被评为市级二等奖及以上;

5.市内同意推荐的同学科或相近学科特级教师或中学研究员级教师、中专研究员级教师不少于 3 人(其中 2 人为本区县外教师)。

(三)高等学校推荐人选必须具备的其他相关条件

1.本科学校推荐人选应具有高级专业技术职务,近6学年主讲课程的平均课堂教学工作量不少于 96 学时/学年,其中每学年至少为本科生主讲一门课程;高等学校工作经历原则上不低于 20 年,且具有 1 年以上国外留学经历;高等职业学校推荐人选应具有高级专业技术职务,具有相关企事业单位一线实践工作经历,近3 学年承担本校教学任务不少于 180 学时/学年; 2.教学效果好,主讲课程在全市乃至全国同领域具有较大影响,自编或出版有本门课程(基础课、公共课除外)的高质量教材,有先进的教学方法,学生总体评价好,指导或帮带青年教师成绩突出;

3.教育教学取得公认成果,具有较高学术造诣。近3年公开发表教育教学相关论文 3 篇以上,或编著有价值的学术著作 1 部以上(获教育部三等奖或市政府二等奖),或主编经省级以上教材审定委员会通过的教材;

4.同意推荐的同学科或相近学科专家不少于 3 人(其中 2 人为本校外专家); 5.担任 4 年以上的校级领导原则上不作为推荐对象。

四、遴选程序

(一)推荐申报。各地各单位负责本地本单位教学名师推荐工作。符合条件人选可结合自身条件提出申请,按规定进行申报。

(二)资格审查。所在学校和教育行政部门对申报材料进行资格审查,就申报内容的真实性签署意见,按申报要求推荐人选。

(三)专家评审。市教委聘请同行专家(含国内同行知名专家),组建专家评审委员会,按照重庆市教学名师培养计划相关要求,对申报人进行初评,提出建议人选名单。

(四)组织审定。市委人才工作领导小组根据专家评审意见,按有关程序研究确定人选。

(五)公示公布。对审定人选进行公示,公示期结束无异议的,正式向社会公布。

五、支持措施

重庆市教学名师支持周期 3 年。对成果特别突出、贡献特别巨大的教学名师,可连续支持 2 个周期。

(一)支持教学名师参加理论培训和考察学习,到国境外访学研修或参加国际学术会议、学术交流活动。

(二)支持教学名师承担重大教学科研项目、重点学科任务和国际交流合作项目,支持教学名师建立、扩建教学创新团队。

(三)同等条件下,优先推荐国家教学名师和重庆市教学名师到国际、国内学术组织任职,优先推荐作为市党代会代表、市人大代表和市政协委员人选。

(四)入选国家教学名师和重庆市教学名师计划的,纳入市委直接掌握联系的高级专家范围。

(五)入选国家教学名师计划的,按照国家特殊支持经费标准,市财政给予同等经费支持。入选重庆市教学名师计划的,按 30 万元/3 年给予教育教学和科学研究经费资助。入选国家教学名师和重庆市教学名师计划的,所在单位或区县教育行政部门应配套给予一定经费支持。入选重庆市教学名师计划,且又入选其他市级重大人才专项的,按“就高不就低”原则享受经费资助政策。

六、考核评价

(一)市教委会同相关部门,对教学名师加强考核。各用人单位制定具体考核办法,加强对教学名师日常管理。

(二)考核采取报告、中期评价、终期考核等方式进行。第二年进行中期评价,第三年进行终期考核,根据终期考核结果决定是否进行第二个周期支持。报告由教学名师本人据实撰写,报所在单位和教育行政部门备案。中期评价和终期考核由教育行政部门组织实施。

(三)中期评价不设硬性指标,以主观评价为主,邀请有关专家重点考察教学名师的教育教学情况。终期考核注重实绩,邀请相关领域专家对教学名师进行评价考核,重点对教学名师的师德表现、教学创新、课题研究、教学成果及学生评价等情况进行认定。

七、组织实施

(一)市教委会同相关市级部门设立教学名师评选平台,负责计划实施。

(二)对教学名师实行动态管理,凡违反师德规范和职业规范、产生不良影响,以及因个人原因不能发挥作用的,由用人单位提出意见,从下一年起不再提供支持。

(三)建立科学的评审专家选择、回避制度和评审工作监督机制,对计划的组织实施进行全程监督。

(四)首批重庆市教学名师评选工作,于2013年年初启动。

第五篇:西南大学本科学生转专业实施办法

西南大学本科学生转专业实施办法

时间:2013-07-08 11:23来源:未知 作者:成绩与学籍科 点击: 483 次

西校〔2007〕59号

关于印发《西南大学

本科学生转专业实施办法》的通知

各单位:

《西南大学本科学生转专业实施办法》已于2007年3月15日经校长会议研究通过,现印发给你们。该办法于文件下发之日起施行,请各单位组织有关人员认真学习,并严格按照本办法有关要求开展相应工作,原相关规定同时废止。

二〇〇七年三月十九日

西南大学本科学生转专业实施办法

第一条 为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规范本科生转专业的审批程序,根据《普通高等学校学生管理规定》、《重庆市教育委员会关于下放高等学校学生转专业审批权的通知》、《西南大学学生管理规定(试行)》、《西南大学本科学生学籍管理规定(试行)》,特制订本办法。

第二条 学校成立专门的领导机构和工作班子,负责本科学生转专业的相关工作。第三条 学生一般应当在被录取的专业完成学业。

第四条 学生有下列情况之一的,可以提出校内转专业的申请。

(一)学生确有特长,转专业更能发挥其专长的;

(二)学生入学后因患某种疾病或生理缺陷(不含隐瞒既往病史入学者),经学校指定的二级甲等以上医院诊断证明,校医院核准,确属不宜在原专业学习,但尚能在本校其他专业学习的;

(三)学生确有特殊困难,需转专业才能正常学习的。第五条 学生有下列情况之一的,不予转专业。

(一)新生入学未满一学期的;

(二)在文科、理科、艺术、体育和职教师资等不同科类之间跨类的;

(三)在重点本科、一般本科、应用技术本科等不同招生批次之间跨层次的;

(四)在不同校区之间跨校区的;

(五)属于保送生、定向生、委培生、国防生、预科升本科、专升本等特殊类别的;

(六)基本修读年限的最后一学年及其到最长修读年限内的;

(七)在校期间受过纪律处分处于影响期的;

(八)学生条件不符合申请转入专业要求的;

(九)正在休学、保留学籍的;

(十)应作退学处理的;

(十一)其他经学校审核认为不适合转专业的。

第六条 各专业转入转出学生的比例严格控制在以下范围。

(一)同一专业年级学生数不足100人的,转入学生数量控制在该专业年级学生数的10%以内,转出学生数量不超过该专业年级学生数的5%。

(二)同一专业年级学生数超过100人(含100人)的,转入学生数量控制在该专业年级学生数的5%以内,转出学生数量不超过该专业年级学生数的5%。

(三)各专业转入转出学生具体人数由教务处根据学校现有教学资源的实际情况提出意见,学校研究决定。

第七条 转专业按以下程序、时间和要求进行。

(一)一年级学生于当年12月10日前,其他年级学生于每年5月10日前,向所在学院提出书面申请,按要求填写《西南大学学生转专业申请表》,在学院教学秘书处出具课程成绩单。经学院党政联席会议初审符合学校转专业条件者,院长在转专业申请表上签署意见。院内转专业学生申请表、课程成绩单及相关材料整理齐备后在规定时限内报送教务处。跨学院转专业学生申请表、课程成绩单及相关材料整理齐备后转交拟转入学院。

(二)转入学院对一年级申请人于12月20日前,对其他年级申请人于5月20日前进行考核、面试,根据考核、面试情况,经学院党政联席会议研究,由院长在转专业申请表上签署是否接收的意见,然后将申请表、课程成绩单及相关材料报送教务处。

(三)教务处接受转专业申请表及相关材料的截止日期为每年5月25日、12月25日。学校审批工作为每年的6月6~10日、12月26~30日。教务处收到经转出、转入学院同意并签署意见的转专业学生的相关材料后,审核合格者,院内转专业学生材料由教务处审批;跨学院转专业学生的相关材料报学校审批。审批通过者,由教务处通知转入转出学院,由转入转出学院分别公示三天,公示无异议后,学校下发文件,教务处通过学院通知学生,学生于下学期开学前办理转专业手续后,正式成为转入专业的学生。

第八条 学校每年下半年只办理一年级学生转专业事宜,上半年只办理其他年级学生转专业事宜。

第九条 转专业学生一般应转入低一年级学习,但已修课程相差两门以内(含两门,由转入学院根据本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要求,对学生已修原专业课程进行认定),经本人申请、学院考核、学校批准,可转入同一年级学习。学生应按转入的专业和年级学费标准交纳学费。

第十条 学生转专业后必须按照转入专业培养方案的要求,修完规定的课程和学分,如果学生在原专业已修课程的要求等同或超过转入专业,则成绩有效;凡不符合转入学院专业培养方案要求的课程及学分,可作为选修课记载成绩和学分。

第十一条 申请转专业的学生必须参加其原所学专业在该学期的期末课程考核,无故旷考者,取消其转专业资格。不及格课程累计门数或学分数达到退学规定的,应予退学,如学生申请试读且被批准的,只能在原专业试读。

第十二条 转专业工作应按照“公平、公开、择优”原则进行。对采取弄虚作假等手段转专业的学生,一经查实,退回原专业,并根据情况给予相应的纪律处分。协同作假者,通报其单位。第十三条 各学院转专业工作应当严格按上述程序、时间和要求进行。在规定时间之外,不办理转专业手续。

第十四条 职能部门应按上级主管部门有关要求将已转专业的学生名单及相关信息报重庆市教育委员会备案,并进行学籍异动处理。

第十五条 普通专科和高职专科学生申请转专业的,参照本办法执行。

第十六条 本办法于2007年3月15日经校长会议讨论通过,自文件公布之日起施行,原相关规定同时废止。本办法由教务处负责解释。

下载武汉理工大学本科课外培养计划实施办法word格式文档
下载武汉理工大学本科课外培养计划实施办法.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医院“人才培养计划”选拔和培养实施办法

    泰平医院“人才培养计划”选拔和培养实施办法 为加强我院人才的培养,建设医院临床教育、科研和管理队伍的后备人才库,促进队伍的建设,现设立医院“人才培养计划”,以促进医院的......

    云南大学“中青年骨干教师培养计划”实施办法(试行)

    云南大学“中青年骨干教师培养计划”实施办法(试行)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为支持在教学和科研领域成绩突出,具有发展潜力的中青年教师,加速培养优秀中青年教学或学术带头人,学校......

    大学生课外素质能力培养计划与实施方案

    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 大学生课外素质能力培养计划与实施方案 随着知识化、信息化、经济全球化时代的来临,社会对人才的要求正在发生深刻的变化,同时,我国高等教育体制改革的深入......

    课外体育活动计划

    课外体育活动计划 为贯彻落实教育部“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 我校决定按计划开展系列体育活动。 一、指导思想 以“健康第一为指导,把学校体育运动作为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重要......

    课外文体活动计划

    学校文体活动计划 2012——2013学年度 一、指导思想: 为全面推进素质教育,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和健康成长,规范学生课外文体 活动的内容和形式,确保学生的体育活动时间,引导学生学......

    课外小组活动计划

    课外小组活动计划 课外小组活动计划1 美术课外活动是学校美术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美术课外活动不仅能扩大学生的知识领域,而且对于推动全校的美术活动,活跃学校文化,推进素质......

    课外小组活动计划

    课外小组活动计划 课外小组活动计划1 为了保障学生每天1小时的运动,在校长室的指导下,各处室的支持和班主任的密切配合下,结合我校实际情况,对我校课外活动安排如下:一、场地划分......

    课外小组活动计划

    课外小组活动计划1 信息技术兴趣小组活动计划 根据现代教育形势发展的要求,为了充分利用学生的课余时间,促进学生的特长与能力协调发展,同时为进一步开发和发挥学生的创造性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