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我的观课评课中有4节优质课
我的观课评课中有4节优质课,其中有两节课的课题是一样的。不比不知道,一比见高低。虽然两节课都有各自的特色,但是在反复的观课、对比中,我认为刘佳佳老师执教的《分数的意义》一课最精彩,我打了最高分。这堂课让我收获很多,值得我认真学习。下面我就从老师的角度对刘老师的课发表一下我的看法和体会。
教师层层深入,由简渐难,不断引导。
刘老师充分把握新课标的要求,在教学中扮演了组织者和引导者的角色,在引导学生探索新知识的同时,充分体现了一位老师的课堂组织能力,教学秩序井然有序。
分数的意义对于小学生来说是一个比较抽象的概念,一开始刘老师用“说一不二”的游戏导入,学生对数字“1”的含义有了初步的感知,以1/4为例,复习分数各部分的名称。由旧知引入,既为新知的学习铺路搭桥,又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准备一张长方形纸片,放手让学生进行操作,通过折一折、画一画,让学生找出这张纸片的1/4。解决这个问题,是对已学过的的分数知识的再现,又是进一步学习分数意义的基础。教师准备4张完全相同的圆形纸片,让学生找出这4张圆形纸片的1/4。要求以小组为单位,利用前置性作业中给出的4张圆片图,让学生先独立思考,并圈一圈、画一画,再在小组内交流自己的想法,最后在全班进行交流,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学生分组活动时,教师参与到学生的小组学习。全班交流时,教师适时引领:把4张圆片看作一个整体,平均分成4份,1份(1张)是这个整体的1/4。教师准备8张完全相同的圆形纸片,让学生找出这8张圆形纸片的1/4。要求:利用前置性作业中给出的8张圆片图,先独立思考,并圈一圈、画一画,再与对桌说一说找8张圆片的1/4的过程。全班交流时,教师适时引领:把这8张圆片看做一个整体,平均分成4份,一份(2张)是这个整体的1/4。教师准备16张完全相同的圆形纸片,让学生找出这16张圆形纸片的1/4。要求依次指出多名学生说一说自己找16张圆片的1/4的思路,再动手画出来,教师适时引领:把这16张圆片看做一个整体,平均分成4份,一份(4张)是这个整体的1/4。教师将上述4个1/4的分法进行合并,让学生找出他们的相同点及不同点,相同点:都是平均分;都是将一个整体平均分成4份;都取了其中的1份。不同点:取出的每一份的数量不同。教师及时板书。
教学中刘老师不断提出数学问题,引导学生在动手实践、自主探究与中体会、领悟单位“1”,共同总结出一个物体、一个计量单位、一个整体就是单位“1”;之后让学生充分的交流,适时的抽象、归纳、概括、引导、总结,在让学生充分展示自我的同时,教师很恰当地体现了自己在教学过程中指导者的作用,使学生深刻的理解和掌握了抽象的分数的意义。教学过程中刘老师扎实高效地推进教学,不断通过数学问题对学生进行引导,体现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理念。在重点处让学生动手分一分,得到不同的分数,教师准备一张长方形的纸片,放手让学生操作,通过折一折,画一画,让学生找出这张纸的1/4.然后深入探究,分一分,画一画,找出4张纸的1/4,8张纸的1/4,16张纸的1/4.让学生经历实践的过程。教师将上述4个1/4的分法进行合并,让学生找出他们的相同点和不同点。
教师顺势引导:为什么同样用1/4表示,一份既可以表示1张圆片、也可以表示2张圆片、4张圆片呢?再次想一想:在分的过程中,我们都是分别把谁看做一个整体?引导学生说出,由于整体数量不一样,即使分得份数一样,每一份的数量也不一样。以8张圆片为例,在学习1/4的基础上,老师继续引导学生提出问题:你能找出这8张圆片的2/
4、3/4?
教师顺势提问:日常生活中,还可以把什么看成一个整体?6个苹果可不可以看成一个整体?教师提供6个苹果图,让学生创造不同的分数。这样分数的意义就水到渠成地被刘老师总结出来了:把()平均分成若干份,表示这样的()或()的数,叫做分数。其中表示一份的数,叫做分数单位。“取糖果”以游戏的形式和开始相互照应,圆满的画了一个句号。
刘老师在整堂课中,充分放手让学生自己去挖掘知识、探索知识、学习知识,刘老师在环环相扣的问题中引导学生自己去掌握知识。非常重视学生的想法,注重引导学生自己解决问题,在引导学生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注重引导学生进行小结,简单的小结中强化了对知识的理解与掌握。
第二篇:优质课评课稿
2013滕州市初中语文优质课评课稿
各位老师:
大家下午好!紧张有序的四天评比过去了,随着最后一张公示表的贴出,我们这次优最快评选活动也宣告圆满结束。在这里,我首先代表各位评委和34位参赛教师,感谢北辛中学对活动的大力支持,感谢参与活动组织安排的各位领导老师、各班班主任老师,你们辛苦了!同时向各位参赛老师说声辛苦了,确实准备一节课不容易。但是我相信你们有付出,更多的是收获。
下面我就来谈谈评委组对这次34节课的观课感受。
一、亮点:
1.学生表现精彩:评委一致认为,许多的课堂是学生的优秀表现 给讲课老师加了不少分,学生的出色展现了我们北辛中学的办学质量,展示了学校教师平时的教学功夫和管理水平。
2.教师“语文”意识的回归。大多数教师能沉下心来教语文。
(1)教的是语文的内容:目标定位比较切合文体特征,突出文本的教学价值,教与学的方向基本正确。(小说—散文—文言文)
(2)人文精神的传承寓于对文本的解读之中:(《黄果树瀑布》—《贾芸谋差》—《童区寄传》),传递正能量。
(3)注重在揣摩品味语言上下功夫,舍得花时间引导学生含英咀华,真正让学生感受语言文字的妙处:丁梦老师和学生分享自己的感受,激励学生积极参与,积极倾情地带动学生一起沉浸在语言文字中,颜雯紧扣目标“体会朴实文字里传达的深情”,引导品析背影中蕴含的关爱、牵挂、忘我,在学生心中定格经典瞬间,学生情感投入;课堂表面上没有大开大阖,但它体现了阅读教学中以读、品为本的规律。
(4)语文知识随文而教,开始重视语文基础知识、语法知识等的落实。并且这种落实不是机械地生搬硬套,死记概念,而是结合语言环境灵活设置,适可而止,侧重体会其在表达上的效果,做到了轻理论、重运用:(刘勇补充题目;殷宪国对话中的句式,刘波的标点符号。)
(5)拓展适度,教师有意识地把学生的思路引向文本,不再忙乎 “思品”课的活,扎扎实实在耕自己的田:刘勇围绕怎样提高说话的艺术让学生谈收获;张慧敏用课外的资料让学生学以致用,体会“话中有话、言外之意”;黄帆让学生谈写作上的收获,认识到书写心灵的真实体验才能真正打动人。
3.教师主导作用的体现。
(1)教师是课堂教学的引导者、指导者、评价者、激励者,更是参与者。课的成败,教师负有绝大部分责任。教师应热情洋溢,倾情于文本,倾情于全体学生。教师的绝活或曰看家本领就是善于调动全体学生积极主动的学习情绪,呼唤学生的探求欲、表现欲。
黄帆老师以富有感染力的语言、机巧的引导、积极的鼓动,使课堂交流从容自若,课堂气氛活而有序;张慧敏、王江波老师以热情洋溢的语言,快节奏的教学流程和大容量、新视点的教学内容,感召着全体同学的学习热情;
老师能以自己语言的亲和力,表情的亲切感和积极参的平等意识,倾情地带动学生一起读书,整个课堂书声琅琅。
(2)凸显对话意识。这次评选都是借班上课,授课教师虽都是与陌生的学生进行交往,对学生不是特别了解,但他们大都能在课堂上沉着冷静地与学生进行充分的对话和交流。在与文本和作者的对话及师生之间的对话中,学生产生了思想碰撞的火花,张扬了个性。
(3)关注了过程、方法的指导。如:王江波老师的教学目标设置增加了“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品味语句,感受作者独特的体验”;还有的老师将目光集中在精心设计学生的学习过程(怎么学?)、帮助学生自主合作探究,总结学习方法(学什么?)这些实际问题上来。如张慧敏指导学生做批注;李毅梳理文言文翻译的方法要求;吴瑞云、孙晓凡老师在运用朗读这种方法时,采用了范读、自读、分角色读等多种方式,并在学生朗读的过程中及时矫正、评价,让学生不光“知其然”,还“知其所以然”,明白朗读时速度、轻重、节奏、语气等方面的要求。
我们经常讲“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只有注重语文的实践性性质,让学生充分体验学习过程,并帮助他们获得各自认可的学习方法,才是语文教学未来的可持续发展之路。
4.“学为主体”理念的落实。学生是教学的主体,这一基本课改理念已经从理论研讨到达成共识,再到自觉行动。“满堂灌”、“满堂问”的现象有了一定程度的好转。不少教师已经从过去注重个人能力展示转轨到注重学生能力培养方面来。
(1)先学后教,以学定教在部分老师的课堂上体现充分:黄帆、孙晓凡(2)小组合作竞学:王雪莲、吴瑞云
(3)以活动推进文本解读的进程:殷宪国、马丽丽
5.教学环节的设计褪去铅华。
(1)重达标:杨昆:初读课文,读通文句—细读课文,疏通文意—研读课文,读懂人物,一步一步较为扎实地达成了“积累文言词语、把握人物形象”的目标;韩孝霞:初读感知—精读探究—研读感悟—拓展延伸,引导学生“理清作者的情感变化,体会亲身体验的重要性”。
(2)重活动:学生学的活动比较活跃,很多教师能把课堂交给学生,注意生生互动,马丽丽:正确流利读故事—绘声绘色讲故事—七嘴八舌说故事三个活动,紧扣“传记故事”深入“体会人物的机智勇敢”;杨昆老师的小组解译,你问我答的活动、吴瑞云老师的看图想象,讲故事的活动都做的很好。
(3)重当堂达标落实:张慧敏、刘勇、殷宪国、付贵丽。
二、不足:
1.文本解读——(1)浅,对教材内容的挖掘不够充分,对文本的处理过于浅易;学生对文本的阅读不够充分,“速读”“跳读”的要求过多,学生朗读的时间少,思考感悟的时间少,学生对文本内容一知半解;不待学生认真思考,就马上提问,甚至亟不可待的将答案告诉学生,使提问流于形式;部分教师对于课文的写法挖掘的比较肤浅,不能很好地解决语文教学中 “怎么写的”、“为什么这么写”的问题。
(2)散,没有体现整体意识,《黄果树瀑布》独特的情感体验,作者的情感为什么会发生巨大的变化,但教师只让学生找出作者情感有哪些变化,抓住几个句子反复理解为什么不激动,为什么无聊,为什么激动。学生下课后能记住的可能就是这样几个问题的答案,而不能沉醉于作者浓浓的情感体验之中。
2.合作学习——假。一是教师提出的问题比较简单,本不需要讨论就能解决的问题而让学生进行讨论;二是提出问题后不让学生先自己思考就直接让学生进行讨论;三是给予学生思考讨论的时间太少;四是对于小组学习的任务、要求不明确;五是缺少指导与评价(结束后提问一两个学生,回答有了答案就完事大吉);六是小组安排比较随意,临时分组,“前排同学向后转”的要求指向不明,不顾及场地的不适宜。
3.教师的引导点拨——硬。在引导学生体会文章布局谋篇、表达方式、遣词造句、语言风格等的 “与众不同”之处等语言表达方法方面,有些老师或者忽视,或者关注得不够到位,或者揭示得比较牵强,不是学生自然而然获得的,不是悟得、习得的,而是教师告知的,写法修辞法的引导都较为生硬。其实,对于学生而言,术语并不重要,重要的是通过阅读,品味、体会这种写法的作用和表达效果,学习运用这种写法。
4.教学设计——旧。烫别人的剩饭。教学要体现扎实、真实、朴实的教学风格,但我们的教学对象要求我们,教学要体现新意,要不断地给予学生一些新鲜的刺激,以激发学生学语文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尤其是竞赛课,在大家都扎实有效的情况下,只有创新且创新的效果好的情况下才能胜出。这里的“创新“,理解为个人的创造性,原创性。有一些文本,即便是很常规的设计,但是,如果能上出自己对文本深入独到合理的解读来,能上得感性处细腻饱满,理性处深刻有层次,能有效推动学生发生真实的学习,我想就算是有创造性的课。”有效“我认为应该是评价标准。有些课有耳目一新的形式,但是却未带领学生走进文本,却未能够让学生发生真实的思维,心灵没有真正的触动,这不能算是真正意义上的“创新”。)
不少老师“靠”的思想依然严重,靠教参、教案,东拼西凑,不想——不是不能——自己多研读、巧设计。如:不少课的环节步骤、问题都像双胞胎(包括课件);都用庐山瀑布导入;都是自古英雄出少年;都是为“孤苦伶仃的穷孩子”做传。
有的老师教案抄袭,给我辩解说“都是我一个一个字敲上去的”,是我自己备的(凑的),看不到教师个人解读的痕迹。
5.问题设计——碎。我们感受到课堂上教师引导学生交流阅读感受时普遍存在的一个现象就是一问一答,课堂对话的实效性不高。表现在学生回答问题大多语言简短,教师提出问题,学生挤牙膏似的回答一个字、一个词、一个短语、甚至不是一个完整的、正确的句子,并且所交流的阅读感受很肤浅,不够深入或者单一,而绝大多数教师对此现象都是置若罔闻,没有及时的提示和引导点拨,表现出对学生语言表达能力训练的淡漠。细究这种现象产生的原因,一个是课堂上教师设置问题太多太碎,一个接一个,不停地追问,学生只要表达出相关意思,教师就接着往下走,很少关注或来不及关注学生语言表述的准确性和完整性。
有的问题是吧目标当成了手段,“贾芸有什么性格”,应是在品味话中有话的过程中体会人物性格,同时也暴漏出小说中的人物如何分析?的方法指导缺失。有的偏离了目标:(“黄果树瀑布真美,美就美在 ”)
有的问题缺乏启思性、评价性,不能有效推动教学进程。如“湿透的是作者的?”学生答“衣服”,“愉悦的是作者的?”“心”这是问题吗?这是接句游戏; 还有“这句话仅仅写的是听觉吗?不是,还有触觉”;还有“这个回答对不对?”“这是第几段(页)的内容?”
6.预设多,生成少。(1)预习过于充分,部分课堂“演”的意味太浓,或者课堂成了预习展示课,体现不出“教”和“学”的内容。有的课堂学生带着教辅资料上课,回答问题就是读教辅资料,没有了独立思考。(2)预设环节和内容过多,课堂教学生成的东西太少,学生主动的、探究的学习体现不够充分。不少教师不能很好地关注学情,只为完成自己预设给学生的任务而不顾及学生的实际情况就不停地要求学生举手或直接指示学生回答问题。(3)过分注重预设环节内容的处理,片面地追求教学内容的全面而导致教学重点的落实和教学难点的突破不到位。(4)部分直接读教案,照本宣科,完全忘记了学生,只是让学生配合着回答个“是”“对”!(5)教师抓不住生成(课堂教学机智)。
7.教学目标——偏。(1)万能目标“理清文章思路,理解文章内容”,什么文体,什么重点,看不出;(2)低级目标“了解作者及瀑布的相关知识”、掌握生字生词。
8.教学环节——形式主义。(1)导入“假不假,白玉为床金作马”出自哪部作品?大家都知道今天学《红楼梦》节选;(2)作品介绍“宝黛悲剧”,与文本学习关联甚微;(3)字词积累(预习检测):突兀出现,打破了刚刚创设的情境氛围;(4)作业。没有设计意识,反正学生也不写,老师也不检查。
9.教师基本功——(1)板书:不美,不敢写字;不规范“芸”;错别字“虚荣(容)”;小说三要素出现了“主旨”;(2)普通话:字音不准,缺少应有的抑扬顿挫;(3)情感:平淡,不能随文本情感起伏;(4)点评语言匮乏,学生习作“游上海:下高速、到市区、登明珠塔”,老师一句顺序还是很明显的,怎么明显?(5)形不成个人的教学风格。
10.导学案——没有指导、要求,更不可能有检查、反馈;与课件一样。11.课件——(1)过简:30分钟过去了还只有目标;(2)多余:现代凤姐照片;(3)准备不足,音频、视频放不出来,版本不兼容;(3)不会操作;(4)成为干扰,学生朗读课文、看视频、画出精彩的句子(瀑布); 少年英雄的《命运》交响曲;跳动、闪动的小人之类。(5)明显的错误;(6)过分依赖课件,以课件的演示代替教与学;(7)作用不明——假如停电,没有了课件„„
三、建议:
1.文本解读——细致深入,静心精心;
2.朗读教学——贯穿始终,形式多样,读、思、导结合; 3.学法指导——少分析,多揣摩,用好“课文”这个例子; 4.学习方式——分组有据,指导得法,调控得力,评价得当; 5.课堂评价——倾听、鼓励、适度; 6.读写结合——需要、真练、评价;
7.作业设计——教学的有机组成部分,忌盲目随意; 8.其他——多媒体、教师素质。
特级教师李梦龙说“这法儿那法儿,教材钻研不透就没法儿。”准确地解读文本,处理好教材,正确取舍教材内容,明确教学目标,这是上好课的前提。
第三篇:观课和评课
观课听课评课有利于帮助和指导教师不断总结教学经验,形成教学风格,提高教育教学水平。下面是小编搜集整理的观课听课评课评语,欢迎阅读,供大家参考和借鉴!更多资讯尽在学校评语栏目!观课听课评课评语一
1)优点:准备充分,教态亲切、平易近人,让孩子们经历了学习知识的过程,在活动中感悟、在合作中积累。建议:教学时间的掌控上,可能是由于学生的接受能力差一些,后面时间控制稍紧。
2)优点:目标明确,围绕目标展开教学,能注意到细节。让学生用英语表达,注重训练学生听说读写能力。对课堂处理跟进到位,练习与新授穿插。建议:发挥高年级小组学习优势,互相学习互相促进。
3)优点:课前让学生准备好练习本等课堂用品,养成好习惯。放手让学生讨论计算办法作用较好,指导很详细,鼓励学生大胆回答问题。建议:个别环节有些松散,后半节课学生有些松懈,部分不在学习状态,用该考虑如何调动。4)优点:用心设计教学内容,师生提前做好准备。以谜语、简笔画等形式揭示课题。重视生字教学,规范学生书写,及时纠正读课文中出现的出错。建议:自由表演部分、小组卡片认读环节需要提前安排好,课堂中处理的有点混乱。5)优点:利用实物讲解,学生参与互动。善于引导,让学生充分思考,积极交流,学生动手动笔,精力集中。给予学生恰当的评价,保持学习兴趣。建议:板书不完整,有必要列出计算公式。口头出题时要注意学生是否能跟进,要做好检查。
6)优点:用英语互相问候,学生积极参与回答问题,表达流利。学生喜欢表演创设的购物情景,兴趣高涨跃跃欲试,培养学生表达能力。建议:订正练习时稍快,有的学生没有改正确,注意加强反馈。
7)优点:充分挖掘短文内容,善于引导,利用简笔画让学生充分理解霍金人物形象。建议:学生回答问题不积极,课堂气氛不活跃,感觉有些被动。平时要加强这方面的训练,让学生真正参与进来。
8)优点:学生有较好的听讲习惯,对于一年级来说非常不错。学生乐于回答问题,注重表达能力的培养。指导字形结构非常细致,板书工整,及时纠正出现的出错。建议:有个别学生没有跟上教师节奏,要善于观察。9)优点:把握课文内容,对学生提出明确的阅读要求,出示问题提纲,小组合作交流字句的意思。结合古诗内容,贯穿思想教育,学生听讲精力集中。建议:学生回答问题不热烈,给学生更多的表达机会。
10)优点:预习情况不错,给予必要的指点。出示提纲小组讨论交流,对水的三态变化有大体的认知。课堂环节安排合理,能抓住重难点予以突破。建议:交代液态气态区别时有些模糊,水的三态循环有个别学生不太理解,可以再充分讨论。11)优点:结合生活中实例,帮助学生认识爱护通讯设施的必要性。针对一些破坏现象,学生讨论很热烈。注重培养学生表达能力,纠正学生出错的观点和出错的表达。建议:要发挥小组讨论的优势,让每一个学生都有表达的机会。12)优点:强调读书姿势等学习习惯,授课内容准备充分,讲课耐心细致,循循善诱。建议:有些问题可以针对差生重点检查,及时得到反馈。
13)优点:通过观察图片导入新课,在授课过程中与学生互动,能抓住教学重难点。建议:本节课最适合小组合作学习,互相检查,学习作用会更好;另外授课时要关注学生听讲状态。
14)优点:准备充分,教学思路清晰,有很好的互动,有讲有练。听讲纪律较好。建议:课堂较平淡,可以尝试大胆放开学生,给学生更多的空间。
15)优点:充分利用小组的学习优势,把问题抛给学生,通过查字典、小组讨论等形式,达成学习目标。课文分析透彻,并因势利导。建议:多提问一些后进生,或者采用练习的办法巩固所学内容。观课听课评课评语二
1)优点:结合例子学习单复数,印象深刻。鼓励学生用英语表达,带着问题学习课文,提出明确要求。建议:多提问一些后进生,达到全员参与。
2)优点:整堂课学习气氛浓厚,用鼓励性的语言调动积极性,关注学习习惯培养。让学生动手拨计算器,直观获得所学知识。让学生互相问答,培养表达能力。3)优点:课堂用语用英语,培养口语表达能力。注重朗读,细心指导分析课文。学习气氛较好。建议:小组合作学习安排不够具体,可以形成互帮小组,互相促进。4)优点:与学生注重交流,分析课文时注重引导,训练朗读能力。建议:导入较平淡,安排课堂环节要先学生字再讲解课文为好,朗读时教师先要做示范,要关注学生学习习惯。
5)优点:善于引导,揭示规律。精讲多练,学生听讲状态较好。建议:要照顾到全体,可以采用小组交流加深对知识的理解。给学生更多的思考的时间,达到知识的学以致用。
6)优点:采用猜谜的形式导入,吸引学生注意力。教学生字新词讲究办法,指导细致。重视朗读,提升学生朗读表达能力。建议:阅读课教学中,教师尽量放手让学生通过自己思维解决问题。
7)优点:有侧重点检查,关注后进生。引导学生深情朗诵,学习雷锋精神得到升华。小组讨论充分,延伸思想教育,说说身边的小雷锋和如何向雷锋学习。建议:培养小组合作意识,让每一个学生都得到提高。
8)优点:创设购买图书的故事情境,导入新课。结合具体例子,引导学生理解乘除法之间的关系。通过小组讨论,获取验算的办法。建议:课堂练习时要面向全体。
9)优点:让学生充分交流,加深对括号的认识和四则运算的理解。提出明确要求,培养学生良好的计算习惯。建议:要及时反馈学生掌握情况,特别要关注后进生。
10)优点:学生听讲状态非常好,时刻提醒学生坐姿端正认真听讲。抓住小学生容易满足的特点,夸奖、鼓掌给与学生极大的鼓舞,积极性非常高。讲究办法,有讲有练、由浅到难,穿插游戏,值得学习。
11)优点:学生积极参与老师提出的任务,这是平时养成的好习惯。注重训练学生的表达能力,同时对课文内容加深理解。特别是让学生叙述六幅图,要求学生用课文语言来描述,这一环节非常好。建议:有满堂灌的痕迹,学生自己的时间少。学生没有真正动起来,缺少互动。
12)优点:把握教材,课堂环节安排合理,善于引导。其中值得一提的是,学生到黑板上标注生字拼音、大写字母、偏旁部首非常熟练,平时有这方面的训练。建议:没有激发学生的积极性,老师讲的多,学生思考的时间少,听讲习惯需要加强。13)优点:学生学习状态较好,能参与到课堂上来。给学生充分的读书思考时间,深入理解课文,小组讨论有成效。建议:给差生提供更多的回答问题、参与的机会。学生小组汇报以后,可以安排课后写下来当做一次练笔。
14)优点:准备很充分,把握古诗主要内容,带领学生一起学习,走进古诗情景。注重引导,学生兴趣比较高,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授课自然,顺势指导学生回答问题中出现的出错。建议:让学生真正动起来,对于三年级学生来说,可以多说,也可以尝试做听课笔记或随机练习。
15)优点:学生听讲认真,课堂习惯较好,乐学善思。平时注重口语训练,采用多种形式的读,达成教学目标。小组合作表演环节很成功,激发了孩子参与的乐趣。建议:对于后进生给予更多的关注,创造机会让他们多展示增加自信。16)优点:授课思路清晰,环节安排合理。学生跟进情况良好,通过小组合作观察,发现规律。课堂练习有针对性,指导详细。建议:关注后进生,培养学生良好的课堂行为习惯。
17)优点:检查预习环节很认真,这一做法值得推广。把握课文内容,放手让学生充分讨论,鼓励学生积极发言。注重培养学生语文素养,有侧重关注后进生。建议:对词语意思的处理有点快,有的同学可能不完全理解,需要注意。
第四篇:观评课
《去年的树》观课报告《去年的树》是人教版四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童话,第二篇精读课文,作者是日本童话作家新美南吉。课文从“鸟儿在枝头歌唱”这一个寻常的画面展开,向我们讲述了鸟儿和树之间从朝夕相处到分离相约,从四处寻觅到特殊相见的一段动人故事。文章篇幅简短,语言质朴无华,却一波三折,蕴含着“真心相待,信守承诺,珍惜拥有,乐观面对”等丰富的人文精神,耐人寻味,充满童话的魅力。从学生的角度出发,可以看出学生的热情十分高涨。积极性很高,精神状态向上,课堂气氛非常融洽。整堂课提问次数达六十次之多,共同参与的阅读、讨论、合作让大家一起融入了这堂课整堂课学生融入了教师的讲授当中,随着老师的步伐一步一步去理解课文,走进语文,迈进了童话故事的殿堂。学生是自主的。学生有自己的见解,不是一味的跟随教师,发言中可以看出学生的思想是活跃的、自由的。学生是自我的。他们是在表现自我,各抒己见,自由的加入自己认为可以的行为,有一个学生就加入了自己的动作,表示思考。设身处地的站在文中角色的角度上考虑,表示他是有自我的。四年级的学生要读懂故事大意并不困难,但要从简单的文字背后获得丰富生动的情感体验、获得积极的人生态度却并不容易。教学时要引导学生入情入境,走进角色的内心,去品味童话的语言,体会童话的特点,感受童话的魅力。教师还要利用阅读期待、阅读反思、阅读批判、分角色朗读等多种阅读策略和方法,培养学生感受、理解、欣赏、评价的能力,从而提高阅读质量,使学生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去年的树》这篇文章中的对话较多,比较适合学生的感情朗读。同时,文中留白较多,供学生思考的空间也很大,他们更需要有一个细细品位、静静思索“场”。老师抓住这一文本特点,在教学过程中 采用多种形式的读,如自由读、指名读、加提示语读、分角色读等等,并将朗读与默读有机地结合起来,使读与悟、品与思并重,且对每一次的“读”都有不同的要求,尽量让学生在每一次的读中都能有不同的收 获,不同的体验。王老师执教《去年的树》一课选择的语言文字运用的“点”主要有如下四个:一是学习生字“融”,写对写美;二是进行文章主要内容的归纳;三是感情朗读的指导;四是续写故事。
《秋天的雨》观课报告
在今年的研修中我有幸观看了高密市第二实验小学徐桂宜老师执教的《秋天的雨》这节课,《秋天的雨》是一篇抒情意味很浓很美的写景散文,指导学生美美地读课文是教学本文的重点。徐老师的授课总感觉很轻松,她那亲切的笑容,自然的教态,都是非常值得我学习。总的给我的感觉有以下四点:
1、读中有悟学中指导。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已成为语文课堂上必不可少的教学手段。在读中悟情,在读中明理,在读中得法。当学生读着读着,就自然而然点起头,露出笑容来,不用老师多讲,就把课文读得美美的,我们着实感受到“文贵自得,熟读自悟”所带来的喜人效果。在这节课中,徐老师正是把读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中,通过多种形式的朗读,让学生充分感悟课文的语言美、情感美、景色美。而随机地进行点拨与指导,让学生顿有云开见月明的感情,如这一句:“你看,它把黄色给了银杏树,黄黄的叶子像一把把小扇子,扇哪扇哪,扇走了夏天的炎热。它把红色给了枫树,红红的枫叶像一枚枚邮票,飘哇飘哇,邮来了秋天的凉爽。””老师用柔美深情的语调读,学生一下子就明白像这样的句子该怎样读,同时也理解了它的意思。
2、民主平等营造和谐氛围。课堂教学中体现了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和谐、融洽的学习氛围。课堂上没有喝斥、没有讥讽、没有批评,有的只是老师那始终带着微笑的脸,以及鼓励、赞赏、期待的眼神。学生因为有了信心,有了勇气而变得想说,敢说、愿说。“你读得真好,小朋友们都想来试一试,老师也想来读一读”。一句话,一下子拉近了学生与学生;老师与学生的距离。在课堂教学中,老师能及时关注学生的学习反馈,如一学生把“扇哪扇哪”的“扇”音节读错了,老师范读了一遍,马上说:“我相信你会读的,再读一遍”一句鼓励的话语,消除了学生的紧张心理,如此一来,学生不会因为怕出错而产生畏缩,影响今后课堂上的表现了。
3、重视语言积累运用。丰富语言积累和运用,成为语文课程标准中的一个重要理念,在语文学习中,积累语言,熟读成诵,这是一种积累方式;品读好词佳句也是一种积累形式。如“红红的枫叶飘哇,飘哇,邮来了秋天的凉爽”等句子,学生细细地品读着,仿佛感觉真的很凉爽。徐老师在注意语言积累的同时,也注意了引导学生运用已学过的好词佳句,比如:引导学生用一个词来概括颜色多种多样的菊花,学生说了很多:五颜六色 五光十色
色彩斑斓„„。讲到秋天悄悄地来到我们身边,学生说道:一场秋雨一场寒,十场秋雨要穿棉。
4、图文结合注重语言训练。在阅读教学法中,突出语言文字训练是很必要的。徐老师不仅注意让学生反复读书,还重视培养学生有条理的说话能力。例如:在导入课文时,大屏幕出示秋天雨景的图片,让学生看图说说看到了什么,然后再让学生看看课文是怎样写的,读读课文上的句子,体会意思,这样的说话训练不仅巩固课文中所学的知识,而且通过语言文字的运用,使学生把知识转化为能力。
《柳树醒了》观课报告
在暑 期期间,我怀着激动的心情再一次参加研修学习,认真观看了几位老师精彩的教学视频,每位老师都有自己独特的教学风格。在整个教 学活动中都落实了新课程教学改革的理念,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课堂开放而充满活力。这些老师的教学风格,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我收获颇 丰。其中,从洪英老师执教的《柳树醒了》给我留下了最深刻的印象,从老师生动活泼的教学风格,以及缜密清晰的教学思路,让我深深的陶醉了。
《柳树醒了》是一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的一篇童话,也是一首儿童诗。本单元是关于春天的主题,通过教学,让孩子们感到春天是美好的,春天是迷人的。《柳树醒了》节与节之间结构相似,让学生多读,自己在读中感悟,在读中理解。在教学时,从老师先让学生自读课文,找一找是谁让柳树醒了?学生读文后能够很快地找到是春雷、春雨、春风、春燕让柳树醒了。接着学生兴趣盎然地表演读,还安排了学生之间的赛读,师与生之间的接读等,在多种形式的读之后学生不知不觉就会背课文了,达到了课后“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的要求。在教学的最后一个环节——拓展延伸部分,从老师给学生设计了“春天跟-----------说话了说着说着,--------------。”这样的问题,让学生也试着学写诗歌。发散学生的思维,使学生的思路很宽阔,如:“春天跟花儿说话了,说着说着,花儿红了。”“春天跟青蛙说话了,说着说着,青蛙从洞里钻出来了。”多么有诗意啊,学生在得到了老师的认可之后,积极性更高。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
本节课从老师适当拓展教材,与实际生活相联系,引导孩子们在观察中想象,在想象中诵读,在诵读中积累,在积累中升华,在升华中应用,使他们在语文学习中不断有所发现,不断有获得成功的愉悦,才能致力于语文素养的全面提高。一年级的孩子,虽然已经初步认识了许多客观事物,也能简单表达自己的思想,但语言是零碎的、不规范的,在课堂上,必须联系他们的生活实际,创设他们熟悉的生活情景,帮助他们感悟、积累语言,教给他们用完整的话表达自己的意思。从老师在这方面多的比较好,学生在本节课学习中积极性很高。这节课是相对完整的。
建议:因为小朋友是一年级的学生,他们注意力注意力段,老师在讲课时应把重点内容浓缩。在小朋友注意力集中时讲解,效果会更好。
通过这几天研修自己有许多收获,在以后的教学过程中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改进:
1、加强对整节课授课思路的梳理采取得当的方法指导学生的练习;
2、多用游戏进行辅助练习,讲解得体,加强沟通;以后也要参与其中
3、根据小朋友集中力不集中问题,讲课要有趣,吸引学生把注意力放在老师身上。
4、提高反馈评价能力,及时发现问题,帮助学生完成教学任务。
《桥》观课报告
小学五年级语文下册《桥》一课塑造了一位普通的老共产党员的光辉形象,面对狂奔而来的洪水,他以自己的威信和沉稳、高风亮节、果断的指挥,将村民们送上跨越死亡的生命桥。他把生的希望让给别人,把死的危险留给自己和家人,用自己的血肉之躯筑起了一座不朽的桥梁。本文故事性强,情节感人。语文课程人文性的渗透不是简单的知识的传授,也不是除教学内容之外的附加任务,它是一种感受,是一种领悟,是情感共鸣弦乐,是心灵净化的乐土。要把它贯穿于日常的教学过程之中,我们应做到以下几点:
其一,要将文本内容和学生的生活经验结合起来。如这一课让学生寻找身边的好人好事,就是要唤起学生的生活记忆,拉近与文本的距离。只有引导学生联系自己的生活积累,设身处地地体验课文所描绘的情境,使语言文字在头脑中形成的图像逐渐鲜明具体,此时的感受才能是最真实的,最深切的。脱离了学生的生活经验,人文教育无法渗透到学生的心灵深处。
其二,在课堂上营造一种与文本内容相一致的氛围。如选择一些和文本类似的故事、录象片段等,从而进一步激发学生的情感。因为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毕竟是有限的,根据学习的需要恰如其分地补充一些课外内容,也就是在保持学生个体经验的基础上进一步提升个体经验,将更广泛意义上的经验传授给学生,从而打造一条学习世界和生活世界、课程与生活之间的阳光大道。还是举《桥》的例子,上课伊始,可以先向学生介绍一些解放军战士抗洪抢险的英勇事迹,并播放几组真实的镜头让学生观看。这样做的目的是为了进一步拉近学生与文本的距离。因为学生身边的好人好事与老汉的舍己为人、英勇献身的事迹相比,还是有很大的差距,而补充内容与文本内容在思想境界上高度更为接近,正好弥补了这一差距,这时再引入课文学习就显得顺理成章,水到渠成了。
其三,教师必须先被文本感动。教师不仅仅是知识的传授者,更应该将自己高尚的情感,独特的人生体验融进文本,努力创设良好的人文教育环境,使这一切共同成为学生解读的资源,这样才能真正进入学生的心灵,使文本、学生、教师三者融为一体。赞可夫就曾说过:课本知识如果没有经过教师心灵世界的加温,传授越多,您的学生将变得越冷漠,越无知。所以,一个能够释放自身情感的教师,也必定能够引领学生的情感,这样的课堂才是最是精彩、最丰富、最宜人。
我们既充分尊重学生的独特感受,让学生大胆地发表自己的见解,同时也要注意学生价值取向的引导,使学生正确理解文章蕴含的思想感情。总之备好课是讲好课的根本,深入研究教材是备课的根本。
《桂林山水》观课报告
《桂林山水》这篇课文按照“总-----分------总”的结构,先总体提“桂林山水甲天下”,再分别对桂林水和山的特点进行了形象生动的描写,最后又用“这样的山围绕这样的水,这样的水倒映着这样的山”和“空中云雾迷蒙,山间绿树红花,江上竹筏小舟,让你感到像是走进了连绵不断的画卷,真是舟行碧波上,人在画中游。”两句作结,使读者对桂林山水产生了一个完整的美好的认识,既照应了课文开头,又丰富了“甲天下”的内涵。
整篇文章构思精巧,句段精美,文首引名句,文尾引诗句,以“荡舟漓江,来观赏桂林的山水”开始,以“舟行碧波上,人在画中游”结尾,首尾照应,结构浑然一体,给读者以强烈的艺术感受。
语言文字具有意会不可言传的特点,许多妙词佳句往往讲也讲不清楚。《桂林山水》遣词造句严谨,语言优美,诗化的语言耐人寻味。字里行间洋溢着作者对桂林山水的一片热情。如果老师讲得太多,文章会搞得支离破碎,整体的美感就会被破坏。只有通过多读,反复读,读出语感,以读代讲,披文入情,使作者的感情和读者的感情溶为一体。因此,王老师在教学中紧紧抓住“美”这个字眼,精心设计教学环节,主要采用“以读代讲,以讲促读”,这一方法进行教学。王老师在揭示课题后,马上用视频立刻带着学生进入了如诗入画的桂林山水美景中。如果这时候老师能够范读课文,或者加以声情并茂的讲解我想效果一定更好,教师的范读可以感染学生的情绪,更好的激发学生的朗读兴趣。
朗读,不仅是感悟课文内容的重要手段,也是体现学生语文学习能力的重要特征。重视朗读,能充分激活学生的内心世界,引发个性张扬,享受阅读教学的无限乐趣,从而使语文学习变得生气勃勃和灵性跳动。朗读一旦进入充满情感的表达状态,它就会不断超越学生原有的认知经验、智慧水平、想象能力,形成极积的创造精神,从而促进学生语感能力发展。因此,这节课采用“以讲代读,以讲促读”这种方式,是非常成功的。
观看完这一课,我仿佛身临其境,深深的感受到了桂林山水秀美的风光。
《荷花》观后感
今天听了杨文玲老师执教的每周一课————《荷花》,感触颇深。听后,可以说,在这节课中,朗读贯穿了整个教学过程。初读不做表面文章,不是做给别人看,而是让学生实实在在地朗读课文,使学生于各种形式的朗读中,逐渐地感知着文章的内涵,真是不简单!在初读阶段,要使每一名学生做到把文章读正确、读流畅,是一件看似简单、却并不容易做到的事。想想自己的教学,我竟不敢说教过的课文,每个学生都能读的正确、流畅。真是有些惭愧。
冒出来的精彩令我眼前突然一亮,杨老师指导学生理解词义可谓是匠心独运,将“挤挤挨挨”和“冒出来” 有机地融合处理。美读阶段,杨老师的指导似润“物”无声,却让“物”栩栩如生。她在学生领悟了关键词后,引导结合词义朗读。“赶紧”一词,学生体会到这个词表现了作者闻到荷花的清香,想赶快看到荷花的迫切心情,她这样指导:“你能把迫切又美的感受读出来吗?”学生的灵性被老师挖掘出来了,读的语气急迫而兴奋。
当学生的发音缺少“巧劲儿”时,她教学生“用气读书”;当学生的读未能入情入境时,她嘱咐学生“声音不要太大,不要破坏陶醉的感觉哦”;当学生的感情表达不是很充分时,她及时范读,让学生感受朗读的魅力。课堂上,学生们神态各异,书声朗朗。整节课,没有滔滔不绝的导语,没有高深莫测的讲解,只是和学生一起思考,共同学习。我想,这就应该是语文老师追求的目标。
小柳树和小枣树》这篇课文,以小学生喜爱的童话故事形式出现,借助小柳树和小枣树生长情况的不同,赋予它们不同的性格特点。并通过它们之间的对话,生动形象地使学生懂得“尺有所短,寸有所长”这一深刻的道理。观看了王老师这节课,值得我借鉴的有如下几点:
导入新课自然,教学中,教师巧妙的运用猜谜语的方法,导入新课,加上图文并茂的课件,让学生对《小柳树和小枣树》这个课题,有了清晰的认识,激发了学生学习新课的兴趣。识字、写字是阅读和写作的基础,更是低年级的教学重点。在这一环节中,王老师运用了多种形象直观的教学手段,创设了丰富多彩的教学情境,制作了易学易懂的课件,提高了孩子们识字、写字的兴趣,激发了学生表现自我的欲望。教师示范书写“弯”字,引导学生书写,寓学于乐,调动了学生主动参与的积极性,培养了学生的识字能力。
注重阅读教学。把读贯穿于教学的始终。整个教学过程中,有惟妙惟肖的范读,也有学生有情有味的个别读,也有响亮、清脆的分小组读等,孩子们在琅琅的书声中益智、怡情。比如在引导学生感悟“小枣树得意的样子”时,王老师让学生创造性地加入自己的独特理解启发学生上台表演,再进行朗读指导,调动了学生参与的积极性。同时,教师有针对性的提出问题,激发学生阅读、思考,让学生“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
充分运用电教手段。课件制作精美,图文并茂。对于低年级学生来说,能抓住孩子的注意力,你就赢得了课堂。这节课,老师从导课到学课,始终运用课件引导学生,激发了学生学习兴趣,稳定了学生的注意力。
教学生学会做人。语文教学必须加强人文教育,为学生未来人生打好基础。学语文,不仅是为了掌握语言文字这个工具,更重要的是让学生学会做“人”,王老师利用课文,不失时机的对学生机对学生进行“善于发现别人的优点,不歧视别人”的教育。把它作为教学生做人的资源。本课的内容则能成为很好的育人资源,事实上,老师在教学中也很好地注重了这一点。
提出一点建议,就是在对学生评价方面,老师应更多一些,更具体一些。
总之,王老师这节课,是一堂成功的语文课,值得我学习,在以后的教学中,我一定借鉴王老师的教学方法,不断探索语文教学。
《两只鸟蛋》是二册语文第三单元的一篇儿童叙事诗,讲述了一个小朋友从取下两只鸟蛋到送还鸟蛋的事。在这首诗里,我们看到孩子在母亲的启发下,幼小心灵里萌生出对生命的珍爱,对小鸟的关爱,对大自然的热爱。课堂上,高老师紧紧围绕本单元“热爱自然”这一主题,针对低年级学生的认知特点,展开教学,呈现了许多的亮点。
一、教态亲切,语言循循善诱。
一年级的孩子,认知水平不高,课堂上需要教师耐心地引导。高老师时刻关注学生的的学习情况,用亲切的语言引导学生走进文本,理解文本。如学习第二小节“妈妈看见了,说:两只鸟蛋就是两只小鸟,鸟妈妈这会儿一定焦急不安。”她问了这些问题:如果你看到这个情景会怎么说?(承接第一小节)为什么说两只鸟蛋就是两只小鸟?此刻鸟妈妈的心情怎样呢?什么时候,你妈妈也会焦急不安?一个个的问题,将学生的思维带入课文,在交流中体会了妈妈对“我”的教导,以及鸟妈妈焦急的心情。此外高老师在课堂上还善于运用激励性的话语,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比如朗读时说:“谁是我们班的金嗓子?”写字指导时的“伸出你的金手指!”等等,从学生的课堂表现来看,这些对调动学习气氛起到非常大的作用。
二、课件精美,引学生入情入境。
本文篇幅短小,语言简练,但包含的意义却发人深省。低年级的孩子以形象思维为主,理解课文往往需要借助形象直观的教具。高老师在课前精心准备了课件,让学生在大饱眼福的同时,更深切地理解了课文的深意。
三、生字归类,体现趣味识字。
低年级的生字教学是语文教学的重点也是语文教学的难点,语文教师常常为每篇课文中十多个生字如何让学生识记掌握,而大伤脑筋。高老师在本节课中用到的识字方法就值得我们借鉴。以往的经验告诉我们,很多时候,还是集中识字比较有效,而在集中教学的同时又有差异,能体现汉字的特点,则效果更加。高老师便做到了这一点。印象比较深刻的是 “取”的认识,先是学生用加一加的方法记字形,然后是老师通过让学生“取”下她事先贴在衣服上的“苹果”,理解“取”的意思; “仿佛”是通过词语掌握的;再有是 “捧、抬、投”的比较认识,加上图片(捧礼物、抬轿子、投篮球)的字义理解等。
40分钟的一堂课让我感受到学生是愉快的,教师是自信的。相信只要精心准备,我们的课堂都会呈现属于自己的精彩!
画杨桃》观课报告
这是一篇精读课文,要讲的是图画课上练习画杨桃时发生的事情。“我”根据自己看到的,把杨桃画成像个五角星的样子,同学们觉得好笑。
看了老师执教的《画杨桃》一课,感觉这一课设计新颖,通过读书让学生自己感悟,画画要实事求是,做人也要实事求是,充分发挥了学生的自主性。这样的课,既不失人文教育,又不失语文味,是结合得较好的课例。
一·指导字词、了解大意、读文质疑
教学中王老师充分运用文本现有的资源对学生进行读写的指导。
1·多媒体出示字词,指明领读纠正字音。
2·让学生再读
让学生结合生活中的实际理解词语意思,这样当学生在课文中读到这些词语时会对词语有着更深一步的理解。
3·指导学生书写本文重点字,体现了新课标的熟练的书写正楷字的要求
二、抓关住关键段,理解课文道理
这篇课文里的对话很多,在这节课上,老师通过让学生自己找出在看到“我”的画后,老师和同学们的各自反应,重点找出他们说的话,动作和神情,通过不同的态度进行对比,体会人物的内心活动,借此对学生进行朗读指导,读好人物的话。尤其是同学的两次回答,第一次回答:“不像!”“像五角星!”,第二次回答:“不„„像。” “像„„五„„五角星。”两次回答内容相同,但是语气却不同,这里既培养学生的朗读能力,又让学生深入体会人物的内心,从中理解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变化。在朗读中,还有的同学还带上了表情动作,如:嘲笑时,有哈哈大笑的,有嘻嘻笑的;有偷笑的;在惭愧时,有几个同学甚至感觉到像自己做错事情一样,边说边把头低下来,一股难为情的样子。这一环节中,学生在课文中找得很准确,而且在朗读时孩子们的语气很到位,达到了对学生文字理解和朗读的训练目标。
三、通过排教学让学生感悟做人道理
老师的话是本文的重点,也是难点。在教学中,老师能够先引导学生理解老师说的每句话的意思,通过分析,学生明白了老师话中蕴含的道理。人们要做到“是什么样,画什么样”,“要相信自己的眼睛”,这些道理,经过读书、思考、举例说明等方法,学生理解较深,学习效果很好。最后提出的问题:回顾父亲和老师的话,总结“他们的教诲”是什么?学生这时就会很快答出,因为他们的话都反映了一个共同的主题“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只有相信自己的眼睛,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才能获取“一生受用”的“教诲”,使主题得到进一步升华。
四、收获
在教师的有目的的学法指导下,学生学得主动积极,参与有热情,思考有深度,目标达成度自然就高。可以说,学法指导是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培养学生语文能力的关键,在教学中必须予以重视,也值得进行深层次的研究。
通过观课,我们深深地体会到学法指导直接关系到学生学习的状态。因此,教师必须深入研究文本,提取里面的学法指导训练点,根据学生的实际设计多方面、多层次的学法指导,使学生学得轻松、学得扎实的同时,掌握并内化学习方法,提高学习能力。让我们共同努力,让课堂成为孩子们的课堂,让课堂成为“教语文”的阵地。在学习语文的过程中如果我们能时时注意将学语文和生活紧紧联系起来,学生一定会喜欢语文,热爱语文的。
第五篇:观评课
小学语文评课稿范文
(一):
情境交融,活教课文
-----评钱丽英执教的《台湾的蝴蝶谷》
《台湾的蝴蝶谷》是苏教版小学语文第四册的一篇优美散文,课文以形象生动的语言,描绘了台湾的蝴蝶谷每年春季瑰丽而壮观的奇异景色。钱老师在执教第二课时时,运用多媒体、实物等教学手段创设了优美的情境,把学生领入充满迷人景象的蝴蝶谷中,使学生在简单、活泼的气氛中,直接“闻其声、观其景、临其境”。把学生的认识欲、用心性完全激活了,到达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一、创设优美情境,引领学生走进课文
首先钱老师运用多媒体展示台湾的山谷图,一群群色彩斑斓的蝴蝶在山谷里翩翩起舞,这么美的景象一下就把学生的注意力紧紧的吸引住了,学生仿佛随着那美丽的蝴蝶来到了台湾迷人的蝴蝶谷,学生在不知不觉中进入了课文中。
在讲到黄蝶谷和彩蝶谷时,又透过动画演示,展现出金光灿灿的黄蝶谷和五彩缤纷的彩蝶谷的景象,为了能让学生真切体会彩蝶谷的美,钱老师把实物花瓣撒向空中,当五颜六钯带着香气的花瓣缓缓飘落的时候,再多的语言都是不需要的了,借助这些情境的创设,使学生完全在课文中徜徉、留连,实实在在感受到了美景,体会了课文。
二、抓住了关键字词,探究美
钱老师在教学课文时,始终抓住一些关键的字词,透过反复品读、比较、回味来理解课文,体会情感和感受作者用词之妙,能变换位置使用吗?学生在讨论的过程中明白了这三个词不仅仅具体准确地描绘了蝴蝶的动作,而且又避免了单词的重复。此时钱老师提出,我们写文章的时候,也要在用词上下功夫,不能总是用那几个词,由于是实例点拨,生动形象,学生易于理解和理解。
三、鼓励学生大胆想象,创造美
钱老师十分善于挖掘课文中培养学生想象力的训练点,进行语言实践,将文本语言转化为学生会运用的“活”的语言,如教学第三自然段时,演示完蝴蝶谷的图象后,让学生说说你看到了些什么景象?鼓励学生大胆展开想象,用上比喻句来说一说,学生在优美的情景的启发下,激起了想说的欲望,老师抓住这一契机,训练学生的想象力,在想象力得到训练的同时,语言表达潜力也得到了提高。
小学语文评课稿范文
(二):
阅读感悟,让学生个性流淌
——《特殊的葬礼》评课
课文《特殊的葬礼》是一篇有关环境保护的记叙文,作者透过描述塞特凯达斯瀑布由旺盛到枯竭的过程及人们的表现,说明环境破坏给大自然带来的严重危害,告诉我们要珍惜、保护环境,爱护我们共同的家园。
在教学本堂课中,周老师让学生的个性在语言感悟训练中尽情的发挥。
一、读为主线——悟之本
文本是主体感悟的语言材料,对文本语言的感悟首先要由读来完成。读是理解、感悟的前提,也是最基本最经常的训练。深刻的感悟是建立在深入阅读、用心思考的基础之上的。对文本读得越多,想得越深,自然感悟就越丰富。教学中,周老师透过让学生个别朗读、默读、自由读等不同方式全方位地接触文本语言。当学生透过朗读体验到大瀑布的雄伟壮观后,周老师让学生利用课文的语言赞美瀑布;紧之后,出示枯竭后的瀑布课件和品读课文相关段落,学生自然产生了失望、悲伤等强烈的情感体验,周老师不失时机地让学生透过“读”把情感表达出来,这些实践点的落实促成了学生语感的构成。言语实践和感悟入情水乳交融,读中感悟,感悟又更好地促进学生把书读好。
二、心灵对话——悟之源
在流淌着个性的语文生活中,学生带着个性化的体验,充满了审美的愉悦,多角度地诠释了文本的内含。“语文教学应在师生平等对话的过程中进行。”(《语文课程标准》)只有对话,才是真正的引导;只有对话,才能走进心灵;只有对话,才能彼此接纳;只有对话,才能相互造就。在这堂课中,周老师让学生亲近文本,与文本碰撞;亲近作者,与作者交流,让学生与文本与作者进行了“零距离”的心灵对话。用心灵去倾听心灵,到达心灵相通,情感共鸣,构成独特的阅读体验。让学生的“个性”在语文课堂中尽情地流淌,学生就产生了与文本对话的内在需要,变“要我说”为“我要说”,师生对话就成为彼此情感交融、智慧碰撞的过程。当周老师用多媒体展示大瀑布两个截成不同的情境,掀起了学生强烈的情感波澜,学生的思维被激活了,从孩子们的语言中可看出他们发自内心的要保护环境、爱护地球的呼喊。
三、走向实践——悟之宗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潜力,而培养这种潜力的主要途径也应是语文实践。说到底,语文实践就是引导学生生动地感悟语言、积累语言和运用语言,把文章感悟与人生感悟有机地结合起来,去生发创造新思路、新问题和新价值。在这一课中,周教师巧用了课文的空白点,让学生当堂准备稿子,当一回巴西总统向巴西人民作一回演讲,巧妙地为学生搭建可供展示的生活平台,激活了学生的内心世界,迸发出学生的情感火花,让真情在学生慷慨激昂的演说中流淌。学生在这个平台上与文本对话,对话的实质已超越了教材,跨越了时空,他们激情澎湃,将对瀑布的热爱与同情,对环境的忧虑透过自己的言语尽情地表达出来。这样的平台是充满智慧的,教师不再是教材的解读者,教案的执行者,是一个善于创设情境,富有教育机智的人,他不单单是传授知识,更多的是唤醒学生的创造力,提升学生的思维品质。
在课堂上,周老师允许学生“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努力实现“思想与思想的碰撞、情感与情感的交融、心灵与心灵的接纳”。让学生们“悟”得其神,“练”得其法,学生的个性与学习智慧得到尽情展现,课堂真正成了师生智慧飞扬的天地,成了师生共同创造的舞台,值得我思考和学习!
小学语文评课稿范文
(三):
在自主合作中探究
——评吴老师《动物的互惠互助》一课
一、自主——确定探究目标。
课堂教学是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的双边活动。新课程要求我们彻彻底底打破传统教育中老师牵着学生走的“满堂灌”教学方式,给学生自主合作学习的机会,使他们成为真正的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
崔峦同志曾指出:“要给每个学生充分的时间读书、思考”,因为自主阅读是合作学习的基础。不然,势必助长学生的依靠心理,又怎能进行有目的的讨论与交流呢?也就不利于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终身学习的潜力。
吴老师在教学《动物的互惠互助》一文,课始她把课题板书好,让学生读准音、读连贯,再引导学生针对课题提出疑问。学生们思维活跃,热情高涨,大胆发表了自己的意见。经过群众梳理,归纳出两个重点问题:“
1、哪些动物互惠互助?
2、它们是怎样互惠互助的?”此时,吴老师由衷地表扬学生:你们能自己确立学习的目标,真了不起啊!老师的肯定与信任为学生创设了良好的学习氛围,调动了学生的用心性,为深入学习课文打下良好的基础。
二、合作——体验探究过程。
心理学研究认为:人的发展不是一个完全外塑的结果,而是一个在认识、实践中主动建构的过程。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我们就应引导学生凭借已有的知识经验主动参与知识的建构。
1、选取最感兴趣的部分合作学习
学生对这三对动物互惠互助的现象十分感兴趣。吴老师引导学生采用六人小组合作的形式学习,并根据本小组的实际状况选取最想探究的部分进行阅读,能够选一对,也能够选多对。这样做,为的是照顾到每个小组、每个学生,使他们享受到阅读的快乐,体验到被老师尊重的幸福。一旦选定学习资料,小组的每个成员都能自觉地全身心投入课文中,或圈圈划划重点词句,或在有疑问的地方做好记号,对这部分资料做到“心中有数”。在学生与文本深入对话的基础上,学生能够把自主学习中遇到的问题在小组内提出来,大家共同讨论,以群众的智慧攻克难关。也能够把自己读懂的资料和小组同学分享,其他同学如有同感,则互相补充,如有疑义也可反对、辩论。在此过程中,思维与思维的碰撞十分显著,我们在激发学生大胆发表自己的看法和意见时,就应多注意教给学生一些沟通的技巧,尤其在出现意见不合时,更要去除自我为中心的思想,尊重事实,构成共识。
2、选取最具特色的方式合作展示
课堂上,各小组在合作学习之后,根据已有的学习经验商议如何展示小组学习成果,或有分有合地感情朗读,或有主角分配的小表演,或用声情并茂地介绍……只要是每个学生用心参与的,都就应得到掌声与肯定。这样的展示其实也是其他小组学习课文的过程。在此过程中,学生不是理解的容器,而是涌动着生命灵性的个体。他们尽管还没有系统地深入地学习课文每一部分,但是由于有预习作基础,因而对本小组以外的学习资料并非一无所知,反之,还会有新的问题产生,随着新问题的产生,学习又向纵深迈进一大步,新的智慧便由此生成,课堂也就焕发出个性闪亮的色彩。当听到这些发自内心的声音,我们感到无比惊喜,这才是学习啊!这时,吴老师及时保护他们的探究兴趣,引导他们课后继续探究。下课后,各小组透过查阅图书、请教老师或上网搜集资料等途径搜集到了其他动物互惠互助的资料,及时摘录或下载下来,并进行交流与展示。展示的方式也是多种多样的,有精
学生多项潜力得到锻炼与体现,尤其是在更新知识和应用知识的过程中,他们的创新意识和创新潜力得到体现,语文素养更得到进一步提高。
小学语文评课稿范文
(四):
小学语文评课标准
一、教学目标明确。
1.体现情感、态度、价值观,过程与方法,知识与潜力三个维度的有机结合;
2.贴合年级学生身心发展规律与本领域的教学特点。
二、新的学习方式得到充分体现。
1.在学习过程中能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用心参与学习过程,体现自主、合作、探索的学习方式,学生有机会经历知识的再发现的过程;2.重视学生的思维与表现方法的多样性,学生有独特的感受与情感体验。3.在学习中教师给予用心的支持、鼓励和引导,对学生在课堂中的行为规范给予足够的关注。
三、学习效果。
1.全面落实教学目标;2.全体学生用心参与学习过程并有用心愉快的情感体验;
3.本课就应掌握的基本知识技能得到落实。
四、语文教育特点。
1.注意发挥语文教育的人文性。2.注意培养语文的实践潜力。3.根据汉语言文字规律进行语文教学。
识字写字
1.遵循汉字的构字规律,注重汉字蕴涵的文化信息。2.采用多种方法进行识字,强调识字工具的指导和运用,培养主动识字的兴趣和愿望。3.引导在语言实践中运用。4.养成良好的书写习惯。
阅读
1.加强朗读教学,注重感悟的阅读方法。2.重视学生在阅读中的独特感受和体验。
3.提倡多角度有创意的阅读。4.培养语感,注重积累。
表达
1.鼓励自由表达,放开种种束缚。2.重视在写作中运用已积累的语言材料。3.有具体过程和方法的指导。4.重视修改及修改中的合作。5.关注儿童生活实际。
五、教师教学素质。
1.善于观察学生,并能根据学生的学习状况调整教学策略;2.注意根据教学需要有效地开发与利用教学资源;3.教学语言表达准确有感染力;4.板书工整简洁、朗读正确、流利有
在制订课堂教学评价标准和进行评价实践时,应遵循以下原则:
1.以学生发展为本的原则
在学科体系、社会需要和学生发展需要的关系问题上,要以学生的发展为本,充分思考学生的个别差异,思考学生的实际水平和发展需要。在教与学的关系问题上,要从关注教师的教为主转变为以关注学生的学为主。在传授知识和培养潜力的问题上,要重点关注对学生综合素质和学习潜力的培养。要引导教师重视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终身学习的愿望。
其次,评价要适当注意灵活性。评价指标既要充分思考教育教学规律和教改的新要求,又要思考语文教学的现状和当地教师的实际水平,避免操之过急。同时,评价指标要突出重点,便于操作,不能过于繁琐。评价还要注意因人而异、因课而异。比如评专题研究课,就应紧紧围绕专题进行评价,非专题性的问题能够适当从略。又如,有的课用的是带有实验性质的某种教法,评课时就要围绕该教法的要求来衡量。再如,对较差的课,要多从教学常规方面挖掘一些优点,推荐方面的要求不宜过高;对较好的课,则重点抓住教改方面的优点予以肯定,提推荐时要求可高一些,促使教师精益求精。如果评课时不注意评价的策略,则很难取得评课的实效。
小学语文评课稿范文
(五):
各位领导,老师们,大家好!
这天,我们听了三位老师的课。下面我代表第二学习小组对三位老师的课谈一谈我们的看法。
第一节:黄小伟《将相和》
亮点一:在语文教学中鼓励大胆质疑,是培养学生思维的重要手段之一。爱因斯坦说“提出一个问题,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黄老师很善于质疑,在上课前让学生说说由题目想明白什么,然后读课题,再质疑,让学生带着质疑展开教学。
亮点二:黄老师让学生带着问题默读课文,体现了新课标第三学段对阅读的要求。另外,黄老师上课很认真,相信他这种认真教学的态度,必须能使自己的教学水平很快得到提高。
下面谈谈我们队黄老师需要改善的地方的看法。
1、课堂评价语言不少,但很单一,说得最多的一句是“掌声在哪里”,我们认为,评价语就应多样且贴合实际的,如:真棒,你真聪明,十分不错等。
2、重视字词教学但不贴合高年段学情要求。对于生字,学生已经读得很好了,老师还一向追问学生有没有哪个字不会写的,并且这时下面的学生都表示没有了。你这个时候能够立刻说:“真没有了呀?那老师就要检查一下你们是不是真掌握好了。”能够检查他们写一两个难写的。就不用按照之前的教学设计吧自己认为易读错易写错的字硬跟学生分析一通。
3、在教学流程中,你先有一个环节是让学生简单说说课文讲了哪几个小故事。后年又有一个环节让学生给每个小故事起个小标题,说说故事的起因,经过,结果是什么。其实,我们认为,如果把这两个环节整合在一齐讲,是不是会更好呢?
第二节:李丫梅《我为你骄傲》
亮点一:根据课程四大理念之一,努力建设开房而有活力的语文课程。黎老师在课堂上不仅仅解放学生的耳,还解放学生的脑、口、手,营造活跃的课堂气氛。
亮点二: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低年级学段的学生最喜欢游戏。李老师活学活用,把钱两天培训老师教的查收游戏引入课堂,激发了学生兴趣,培养了学生自信心。课中为了巩固词语,也做了听音找词语的游戏,这个方法好,一下子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学生的用心性又被调动起来了。
接下来谈谈我们对李老师这节课不成熟的看法:
从教育学的理论看,强调学生的纪律对塑造低年级儿童良好的课堂行为有用心的作用,毕竟低年级学生的注意力很容易分散。但李老师这节课没有强调课堂纪律,很多学生都是伏台的,个别学生交头接耳,老师也没有提醒学生注意。
第三节:莫美媚《鱼游到了纸上》
亮点一:莫老师的教学设计思路清晰,能将识字教学落到实处,让学生去发现南都难写易错的字,并且个别重点指导书写,贴合学段要求。
亮点二:莫老师的教学有自己独特的风格,善于激励学生,充
分调动学生的热情,表扬语言多样,如你真聪明,你真勇敢等。昨日为校长说听了我们的课,有一个小遗憾,就是没有能引导学生进入文本,概括文章主要资料,还个性给我们举了《老人与海鸥》一课的案例。但是,这天听了莫老师的课,我想魏校长肯定会感到很欣慰,因为莫老师在这方面做得很好。她根据板书,不离文本,概括出主要资料:一个聋哑人,一年来每个星期天都到玉泉静静地看金鱼,他画得一丝不苟,画出来的金鱼栩栩如生。我们认为,这种教法就是莫老师这一节课最大的亮点,我们发出欣赏。
至于不足,我们认为有一点便是莫老师上课时声音很洪亮,吐字清晰,但缺少一点亲和力。如果多一点亲和力,那你这一节课就真的很成功了。
以上便是我们第二小组对三位老师的课的看法,仅供大家分享与探讨,谢谢大家。
小学语文评课稿范文
(六):
看了罗老师第十二册第四单元《匆匆》一课的课堂教学实施状况,我深深地地感到,新课程理念已经深入了我校的语文课堂。
下面就这一课的教学谈几点看法与大家共同探讨。
一、把握学科特点,体现新课程理念
《匆匆》是朱自清的一篇脍灸人口的散文,阅读这样一篇文章,就应是一次很好的心理享受与情感体验。
罗教师先设计了“谈话激情,导入读书”的环节,这就给这节阅读课奠定了一个很好的学生阅读情感上的基础。而后,在学生读书过程中,教师设计了几个学科特点很突出的教与学的“点”。
1、是深入地读,富个性地悟,开放地谈。深入地读,是把心放在文章资料里去读,体会这篇散文的优美和深刻;是结合自己的人生体验去读,读得有情,搞笑。有思考。富个性地悟,是结合每个学生个人经历,调动这些读书个体的内情绪感体验去进行读书感悟;开放性地谈,是学生读书,感悟之后的阅读互动和交流。能够说,学生在读书,感悟之后,各抒己见,是很好的互学过程,很多学生的个人感悟在这个过程中得到升华。
2、是注重读书中的积累与运用,培养学生语文实践潜力。《匆匆》这篇散文采取了多种修辞手段,用得精当。学生应认识这些方法在表达上的好处,主动积累好词、好句、好段,并学习运用所学知识。设计中有这方面的思考。如学生边读边圈、点、勾、画,品读自己喜欢的句子,当堂背诵部分句、段以及运用所学知识的设计。
尤为突出的是学习、积累与运用的紧密结合。学生调用排比、拟人等修辞法,学习作者的表达风格,结合自身对时光流逝,时光宝贵的真实体验,进行大段的读后语言训练,效果很好。
3、是体现了语文课堂教学观的变化
学习语文,是学生理解语文课程人文性教育,同时提高他们语文实践潜力的过程。这样,我们就务必树立让语文教学由“小课堂”走向“大课堂”的新认识。语文教材是学生学习语言的重要资源,但不是唯一资源。那么,课堂是学习的重要渠道,但不是唯一渠道。课上,罗教师用心适当地扩展学生的读书深、广程度。一方面,教师抓住教学重点训练项目施教,引导学生读文,从文中资料想开去,适当延伸;另一方面,教师大胆扩展读书新领域。课前,教师引导学生广泛查阅,了解朱自清这位现代著名作家的一些状况,课后,引导学生走近作者,读读他的《荷塘月色》、《春》、《背影》等文。教学设计中“延读”一部分想法是很好的。
课堂教学向课外阅读延伸,课内外阅读共同促进学生阅读潜力发展,体现了小语文教学观向大语文教学观发展的变化。
二、课堂教学清新、自然,学生主动探究、学习有情搞笑。
“品读、赏析,读中悟情”是这节课重要教学过程。
品读,教师设计了几个引导点:一要品读叠词和短句的妙用;二要品读各种修辞法的表达;三要品读重点句、段。赏析,教师把它融于品读之中,强调于品读之后。读中悟情,是这一教学设计精当之处。一悟作者对虚度时光的无奈与婉惜;二悟旧时代年轻人已有觉醒又为前途不明而彷徨的复杂情绪;三悟时间的宝贵,珍惜时间的重要。这样,学生就读懂了一篇文章,悟出了一个情,懂得了一个理。
以上教学品读,赏析的过程,设计清晰、适当。实施教学时从资料到教法到学情,都显得清新、自然,尤其是学生读书很动情,饶有兴致地读,主动地探究问题,很好。
总之,罗老师的《匆匆》一课的教学充分地体现了新理念,是一堂值得我学习的难得的好课。
小学语文评课稿范文
(七):
《盘古开天地》这篇神话传说讲的是名叫盘古的巨人开天辟地的故事。故事极富想象力,文字叙述生动。课文的脉络十分清楚,分三个部分,把盘古“用他的整个身体创造了美丽的宇宙"的过程描述得十分清楚。课文处处充满了神奇的想象,用生动准确的语言塑造了盘古雄伟、高大的形象,赞美了他为开辟天地而勇于献身的精神。听了赵老师的课后,我有以下几点体会。
一、指导个性朗读
在朗读指导“他见周围一片漆黑,就抡起大斧头,朝眼前的黑暗猛劈过去。”时,老师先让学生找到描述盘古动作的词,自己做动作,感受抡的力度,再指名读,学生读得不理想时,耐心指导,问:“他抡起斧头时会怎样想呢?”生答“我必须要劈开。”就这样引导学生带着这份决心再读,体会抡的力量。并透过范读指导学生重音轻读。比如:引导学生“轻而清的东西缓缓上升”轻声读,“重而浊的东西慢慢下降”重音读。透过这样一步步的引导读,加深了学生对文本的理解,提高了学生的朗读潜力、感悟潜力。
三、充分发挥想象
教学时,赵老师扣住重点,在引导学生朗读的时候,透过引导学生想象,来理解课文资料,如第四自然段盘古倒下后身体发生的巨大变化描述很具体,她让学生学习后问:“作者在第四自然段偷偷地把一个想象空间留给了大家,你们发现了吗?”让学生从书中省略号引导到让学生自己想象盘古身体还会发生哪些变化?让学生想象,同学们说得很生动。
四.重视方法指导
赵老师教学过程中很注重学习方法的指导,时刻提醒学生不动笔墨不读书,让他们一边读书一边做批注,无论学生的程度是高还是低,无论学生体会得是深还是浅,他们都在品尝学习的快乐,他们都在收获着。
这是一节高品味的语文课,课堂上洋溢着浓浓的语文味、有品词析句、潜心会文的过程、有听说读写的训练,这就是语文课。同时,课堂上教师的语言如春风化雨,点点滋润着学生的心田,有巧妙的点拨,由衷的赞美,热情的鼓励,颇有大家风范,课堂意境的渲染更是独具匠心,当学生情感到达高潮的时候,季老师戛然而止,恰到好处,学生意犹未尽,“英雄”的韵律余音绕梁,三是不绝。
小学语文评课稿范文
(九):
评《村晚》
这堂课改变了古诗教学一味讲解、生硬体会诗意的传统教法,从板画激趣、读中自悟、画中延伸几个方面进行教学,力求让学生从画中体验古诗的意境,在个性化朗读中感悟诗意和情感,很贴合学生的学习兴趣,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学生不仅仅学得简单,而且学得快乐,体现了让学生“乐学”的教学新理念。
一、以画激趣,唤起情趣
教学开始,学生自读古诗,根据大意老师就在黑板上画一幅村晚的简笔图,让学生有一个直观的印象。为学生创设情境,初步体会作者在画面中所要表达的感情,让学生先感其形,再激其情。学生的学习用心性调动起来了,对学习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二、读中自悟,体验情感
语文课程标准在讲“正确把握语文教育的特点”这个基本理念时,讲了这样一句话: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潜力,而培养这种潜力的主要途径也应是语文实践。语文实践包括听、说、读、写的实践,在阅读教学中,主要是读的实践,“以读为本”。在本课教学中,读得到了充分的落实。在初读中,不同形式的读多达五次,使全体学生真正读通课文,为下一步读懂课文打下了基础。在指导学生仔细观察课文插图后,让学生再次好好读课文,并让他们自己认为该怎样读就怎样读。学生没有了束缚,朗读伴随着思维活动和情感活动,个性化朗读得到了充分展现,每个学生读的表情、音调、情感都各有千秋,有的甚至摇头晃脑仿佛就置身于诗中的境界,体验着诗人的情感。
三、抓关键词,理解诗意。
在学古诗时,陈老师注意引导学生扣住关键的精彩词语。如诗中的“衔”字,引导学生想象,感受落日西沉,夹在两座山峦之间的美妙情景。第三、四句诗中抓住对“横、无腔、信口”的理解,让学生进一步感受牧童无忧无虑、怡然自得的生活,这不仅仅是在教给学生学习诗人锤炼词语的态度和方法,也是在引导学生锻炼思维的准确性,激发想象的丰富性。
四、画中延伸,体验成功
在实践环节,老师让学生动手添画,使画面更加完整。这不仅仅是给学生起个示范作用,而且让他们觉得老师和他们是一齐学习的伙伴,拉近师生的距离。学生们各个都画得十分认真,十分用心。既激发了学生的想象力,丰富了古诗资料,又让学生在边叙述中锻炼了口头语言表达潜力,积累了语言。学生兴致都很高。
小学语文评课稿范文
(十):
《丰碑》这篇课文是一篇感人至深的文章,文章讲述了红军在行军途中,一位军需处长被严寒冻死的感人事迹。文章对人物的刻画十分细腻,表现了红军将士们那种毫不利己、专门利人的崇高精神。这天有幸听到马老师执教这篇文章,教者在课堂中巧妙地引导学生入情、入境、用情,让我留下了十分深刻的印象。
教无定法,但科学合理地运用教学方法却能使教学效果事半功倍,教与学到达和谐完美的统一。这节课中马老师巧妙的运用了多种教学方法来引导学生走进文本,体会思想感情。
1。情境教学法:课堂中注重创设情境,运用“情境教学法”激发学生学习兴趣,透过图片、录音等教学设备营造氛围,让学生观看红军过雪山的录相和冻僵的军需处长图片从而使学生感受到语言文字中所描绘的鲜明形象,引起学生对课文中人物的关注,入情入境生情。
2.诵读质疑法:指导读中感悟,读中质疑,实现语感积淀,促进学生自悟自得,使学生在图、声、乐、情中自主学习。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在诵读中进一步体会作者的写作方法,深刻领悟作品所表达的思想感情。3.媒体演示法,多媒体展示感人的画面,再配以柔和的音乐,把学生带入了真实的生活场景中,加深了学生对课文的感悟。
朱熹曾说:“读得熟,则不待解说,自晓其义也”,他充分肯定了在语文学习中“读”是一个不可替代的手段.本节课还有一个最大的亮点就是在马老师的带领下,学生将课文读得充分、读得精彩,读出了课文要表达的感情,也读出了自己的真情实感。在本课教学中,学生以多种形式的读来整体感知这篇文章,即:1.大声自读,读通课文;2.分段朗读,检查自学;3.快速览读,概括资料;4.小声自读,画出最感动的语句。由品赏朗读到领悟情感自然水到渠成。
学习就是要培养学生的创造力,而创造力主要依靠求异思维。在结尾之处的教学设计也体现出教者的别具匠心。教师应做到“导而弗牵”,为学生的学习导向、导法、导练、导学,以民主的教风和循循善诱的技巧,把学生引到一种想学、爱学、会学的境地。我认为马老师这节课的教学正体现了这些教育理念,也值得我去好好的学习。
小学语文评课稿范文
(十一):
语文学科是一门思想性很强的学科,小学语文教学更有着知识传授与思想品德教育相统一的特点。周海伟老师在教学《亡羊补牢》一课时将“教书”与“育人”有机结合起来,到达知识传授与思想品德教育相统一真正的目的。周海伟老师找准进行思想品德教育与知识传授的最佳结合点,使课堂教学闪现出思想品德教育的火花。
(1)在识字组词中,潜移默化。
“识字”。是小学语文教学的主要任务之一,并贯穿整个小学阶段。文章的字词中蕴藏着作者的观点,倾注着作者的感情,教学中要抓住这些字词反复品味,才能较好地领会思想资料,从而到达提高思想素质的目的。周海伟老师在字词教学中注意透过对学生识字组词进行思想教育。如在初读课文时周海伟老师让学生在读准生字读通课文的基础上思考课文中哪一个词与题目最密切?周海伟老师抓住了学生提出的劝告一词学习生字“劝”和劝告的意思,进而深入问一句:“围绕劝告你最想提哪些问题?”让学生畅所欲言,潜移默化中,让学生理解了教育。周海伟老师把握字词的好处,掌握好时机,灵活多样地寓教育与字词训练中,长此下去势必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
(2)在课文教学中,加以深化。
小学语文教材中涉及的思想教育资料是丰富的。每篇课文的思想教育因素也是多侧面、多角度的分散在各册语文教材之中,没有完整的序列。我们只要深入钻研教材,确定恰当的教育目标,找出德育点,就
能发挥课文教学的基础作用。例如《亡羊补牢》一文中,引导学生明白为什么劝告?怎样劝告?结果怎样?从而让学生明白在学习和生活中是就应听从别人的劝告。又如在教学第四、五自然段时教师提出:从哪一个词能够看出养羊人后悔?他会怎样想?学生抓住重点句理解、同桌表演从中受到教育。总而言之,周海伟老师针对不同的课文资料借助语言文字的表现力和形象的感染力,恰如其分地将思想品德教育深入到学生心田。
总之,语文和思品学科的整合,将更好地发挥它们的综合效应,展现语文人文价值。它使教育真正实现培养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和提高整体素质的任务。因此,加强学科间的横向联系,使各科知识互为促进,有机融合与一体,让学生有一个广阔的学习天地,自由自在地遨游在知识的海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