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观察者网一周军事观察:航天“年终奖”
观察者网一周军事观察:航天“年终奖”
关键字 >> 东风东风21D歼20快舟东风21DSLS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一周军事观察航空航天
本周是马年农历新年前的倒数第二周。许多企事业单位纷纷召开年会,总结这一年的成就,年终奖自然成为所有员工最为关注的话题。在这个从大捆现金到大捆芹菜都能当做年终奖的时代,靠谱的奖励显得无比宝贵。中国航天工业在本周就为中国军工连续贡献三个好消息,堪称2013年最好的“年终奖”。这一年终奖,不仅仅是中国航天的骄傲和自信,似乎也引起了大洋彼岸的攀比情绪。人类史上最大运载火箭计划的公布,也许就是新一轮太空竞赛的开始。
更快、更准
本周有三条关于中国航天工业的重大消息:1月12日,以“航母杀手”著称的东风-21D弹道导弹获得2013年度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的消息被外界证实;1月13日,美媒报道1月10日中国进行了新型高超音速飞行器的首次试飞,引发了世界“中国追赶美国”的惊呼与讨论;1月15日,中国航天科工集团官方微博贴出“快舟”运载火箭CG图,不仅首次展示了中国新型快速响应火箭的外貌,更让人对中国新一代洲际导弹的进展充满信心。1月10日,国务院发表《国务院关于2013年度国家科学技术奖励的决定》,授予“两系法杂交水稻技术研究与应用”等3项成果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特等奖,国防科工局推选的“空间交会对接”项目也获得了特等奖。而第三个特等奖则因为保密原因迟迟不为公众所知,不过我们不难从相关消息中找到蛛丝马迹:据中国航天科工集团公司报道,该集团获得了2013年度国家科学技术进步特等奖,领奖代表张忠福。而他恰好曾任研制东风-21C/D弹道导弹的航天四院常务副院长、院长。
东风21新改型导弹试射图片
关于东风-21D反航母弹道导弹和以它为核心的反航母作战体系,外界已经传言猜测数年之久,此次所谓的“蛛丝马迹”仍在较大程度上依赖于推断。但根据最近一些公开的学术论文,我们对东风-21D采用的技术有了更加深入的认识。
外界对中国能将导弹投送到2000公里以外没有异议。他们好奇不已的,是这种中程反航母弹道导弹的指导方式和机动性水平。由于中程弹道导弹再次进入大气层时速度非常快,如何在下落的有限时间内发现、瞄准目标并及时准确调整导弹命中目标是一个难题。冷战时期的美国使用小型弹翼精确控制弹头,但为了避免大气摩擦烧蚀弹翼,导弹必须在末端减速,增加了被敌方拦截的概率。
此次随这一获奖消息公开的,是首次露面的东风-21D导弹实弹照片。照片中超乎寻常的无弹翼细长锥型弹头表明,该弹使用了全新的机动方式——变质心控制技术,通过改变弹头的质心来产生控制力。这一过程不必考虑气动烧蚀问题,可以大幅提高弹头再入速度,从而显著降低导弹被拦截的几率。这种布局的导弹弹头上看不到任何弹翼或者矢量喷口,通过在导弹内部设置可改变弹头质心的滑块,精确更改导弹的方向,最终引导导弹命中目标。
结合此前媒体广泛报道的所谓“东风-15C型钻地弹道导弹”的构造,不难看出中国已经相对熟练地掌握了这一技术。该弹同样取消了气动控制的小弹翼,采用变质心方式命中目标。而此前猜测用于容纳较长钻地弹头的锥形战斗部,现在看起来更像是方便质心变化的改进。
中国东风-21C导弹再入器上装有小型气动控制面 不过比起技术上的变动,更加重要的是东风-21D的获奖时间。根据前几年重大军工装备的获奖时间看,装备获奖时间至少会比其定型时间晚数年(歼-10战机2003年定型,2007年获国家科技进步奖;歼-11B战机2007年定型,2010年获国家科技进步奖)。不难推断,东风-21D在获奖之际,已经开始量产部署。显然这才是更加值得庆贺的好消息。
另一条消息则让大洋对岸的美国人吃了一惊:1月13日,美国《华盛顿自由灯塔》网站报道,美国国防部官员称,中国军方于1月10日进行了新型高超音速飞行器的首次试飞。并称高超音速飞行器的目的是突破美国导弹防御,向美投射核弹头。15日,国防部回应称,境内按计划进行的科研试验是正常的,不针对任何国家和特定目标。这实际上等于中国承认了此实验的存在。根据公开的民航禁航通告分析,这次试验的发射地点是甘肃某地,飞行器落点位于渤海北部某海域。试验时间在北京时间1月10日10时至15时之间。据称,该型飞行器安装在类似弹道导弹的助推器上,以接近10倍音速的高速飞行。美国许多家媒体在报道这次试验时称,这种飞行器可以作为弹道导弹的战斗部,突破现有的地面拦截系统。而在这一领域里,用美国国会议员的话说,“中国和其他竞争者正在迎头赶上”。
美国HTV-2高超音速飞行器,据称中国试验的新型飞行器与其性能接近
说起来,这种科技对于美国算不上新鲜。早在2010年,美国空军和国防部先进技术规划局(DRAPA)就进行了HTV-2高超音速升力体飞行器试飞,计划让该飞行器以马赫数17的速度击中夸奈林环礁试验场上的靶标。尽管这次试验中飞行器的速度一度达到了20马赫,但9分钟后试飞就因飞行器失控宣告失败。在2011年的试验中,该飞行器在飞行30分钟后也出现了同样的问题。目前,这一系列的HTV项目很可能已经被全部终止。中国发射的飞行器最大速度虽然仅有美国的一半,但也许正是这种技术上的“落后”或者说“保守”,使得中国科技工作者遇到的阻碍较少,从而使得飞行器的发射更加成功。
美国HTV-2飞行器飞行模拟图
假如中国的飞行器如美国所说采用了升力体构型,那么显然中国将会成为第一个成功试飞高超音速升力体飞行器的国家。尽管美国在技术上依然领先于中国,但在造出合格的高超音速飞行器这一具体工程上,中国已经快了半拍。如果说上述两个喜讯已足够让国人感到欣喜,那么1月15日的另一则消息则提供了更多重要的讯息。当天,中国航天科工集团公司的官方微博贴出了一张“快舟”运载火箭发射效果图。虽然这只是一张电脑制作的CG图片,但这是该型火箭第一次对外公开其外形。
中国航天科工集团公司官方微博发表“快舟”运载火箭CG图片
“快舟”火箭一直十分神秘。2013年9月25日,中国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首次成功发射了“快舟”火箭。但与以往中国在发射火箭后半天就公开现场图片的惯例不同,此次发射的现场图像资料至今尚未公开,从侧面表现了火箭的独特性。此次公开的CG,或多或少能够帮助我们了解这枚神秘火箭的部分内容。作为中国研制的“快速响应火箭”,“快舟”的主要用途是在短时间内不经复杂准备发射各种卫星。其用途涵盖遥感救灾、紧急通讯、快速侦查、卫星补网甚至反卫星作战等多个领域,是当前包括美国在内的航天大国都致力研发的新型运载火箭和卫星系统。这类火箭的关键在于“快速”,自然采用了方便储存、无需加注的固体燃料,快速的机动式发射车,高性能快速自检系统等高技术。通常,为了缩短研制周期,一些弹道导弹方面的技术也会被应用在快速响应火箭的制造中。中国上世纪末研制的“开拓者1号”运载火箭便大量运用了此前东风-21的相关技术成果,因此其外形也和东风-21颇为相似。
”开拓者1号”运载火箭大量运用了此前东风-21的相关技术成果 从仅有的图片看,“快舟”火箭比“开拓者1号”更长,火箭顶端的第四级就是其载荷“快舟1号”卫星。不难推测,该型火箭同样应用了大量我国成熟弹道导弹的相关技术。由于目前国产东风-41弹道导弹仍在研制中,直接使用该弹技术制造一款强调安全性和成功率的运载火箭似乎操之过急。因此“快舟”可能基本是国产东风-31弹道导弹的运载火箭版本。然而东风-31作为我军现役最先进的洲际弹道导弹和国家战略核威慑的核心力量,虽然已经多次出镜阅兵,但是其完整的导弹形态至今没有对外公开,仅有的资料上也只能看到该弹上级段的构造和外形。“快舟”火箭的公开,也许能帮助我们猜测东风-31导弹大致的外观。
“快舟”可能基本是国产东风-31弹道导弹(图)的运载火箭版本
上述三种航天器都被美国媒体和政府高度关注。东风-21D曾被美国多家媒体称为“海上游戏规则的改变者”;超音速飞行器则让美媒惊呼过“中国正在迎头赶上”;至于“快舟”,它在2013年发射后不到2小时就登上了美国航天网的首页,其重要性不言自明。三种产品在一周内相继传出喜讯,无疑是中国航天工业献给国家最好的“年终奖”。史上最大火箭或许是出于安抚国内对“中国赶超”的失措,又或许是为了向刚刚同意拨款上百亿美元的国会展示自身的雄厚实力。
1月16日,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NASA)公布了其正在研制的“科技发射系统”(SLS)举行运载火箭,并宣称该火箭将在2017年进行首次测试发射。
NASA发布的SLS巨型火箭发射CG图
这型巨大的火箭长超过117米,起飞推力超过4000吨,可将最多130吨的货物运送到近地轨道。无论是尺寸还是起飞重量,它都超过世界最大的运载火箭“土星5号”。目前美国已经规划用该火箭实现重返月球的计划,以及完成首次从火星带回岩石样本的任务。NASA官网文章称,在执行后一项任务时,使用现有火箭需要发射3枚火箭,探测器在太空对接后才能启程前往火星,而SLS只需要一次发射。
这枚火箭尽管堪称新时代的“人类之最”,但从技术上看并没有特别多的创新。在火箭研制之初,出于控制研发经费的考虑,该项目就被要求最大限度地利用美国在阿波罗登月计划和航天飞机计划中研制和掌握的成熟技术,以尽量快的速度和较低的成本研制出美国新一代运载火箭。出于这个原因,该火箭最早使用的是与航天飞机相同的RS-25D液氢液氧燃料火箭发动机,其未来装备的RS-25E/F型火箭则参考了上世纪60年代美国“土星5号”上推力巨大的F-1型主发动机。至于其他技术,SLS火箭更是基本沿袭“土星5号”,主要通过采用成熟的现代技术来降低火箭的研制成本。说白了,SLS火箭更像一个用当代技术“复刻”的“土星5号”。只不过60年代需要大量继电器的火箭控制舱段,到今天已经被换成芯片控制,更小更轻。
美国NASA发布SLS巨型火箭图片,图中火箭继续沿用经改造的“土星5号”和航天飞机的履带式垂直搬运装置
平心而论,大推力运载火箭依然是中国航天事业继续发展的软肋之一。目前中国仅有10吨左右的近地轨道运送能力,即使最新的“长征5号”运载火箭也只将运载量提高到25-30吨左右,上百吨发射能力的运载火箭对于现在的中国而言,显然过于好高骛远。从航天竞争的领域看,尽管目前的中国依然落后美国很多,但在许多其他方面却已经追了上来。这些报喜报忧两相宜的回话一看就是NASA向国会要钱的筹码,而一旦国会听证会开始,公开这一火箭,就是证明美国强大无比最好的方法。疯狂的前提和骄傲的海军本周,还有许多值得关注的新闻。被无数次“素描”后,第三架歼-20原型机终于在国内网络上公开露面。值得注意的是,该机使用了全新的带加强筋座舱盖,取代了以前的一体式全透明玻璃舱盖。
网上流传的2011号歼20原型机正面照。来源:飞扬军事论坛
分析人士认为,这种设计降低了飞机的作战能力,但由于座舱盖经过镀膜处理,内部加强筋并不会影响战机的隐身设计。相反,传统的全透明玻璃舱盖存在重量大、强度低的缺陷。由于玻璃厚度较大,这类座舱只能在抛掉座舱盖后才能进行弹射,反应速度较慢,且为防止玻璃老化引发的结构强度下降,每隔一段时间座舱盖还需要更换。带加强筋的座舱可以降低玻璃厚度,使用反应速度更快的穿盖式弹射,也不需要定期更换座舱盖。唯一的缺点在于视野可能受到一定程度的影响。
2001号歼20原型机(左)与2011号歼20原型机(右)座舱对比,可见有多处不同
除此之外,在新歼-20的机头下方,有着一个反射金色光线的物体,初步推测,这极有可能是类似美国F-35战机上EOTS设备的光电瞄准系统。该装置具有高度解析成像、自动跟踪、红外搜索和跟踪、雷达指示、测距与雷达点跟踪等能力。可让飞行员准确了解战机状况与空气数据,有利于机组成员完成侦察及制导攻击任务。
印度海军则又干了一件糊涂事儿:据印度《今日印度》网站报道,印度海军的一艘“基洛”级潜艇在入港时由于对水位判断失误,在军港内搁浅,无法移动。印度海军正在实施救援。港口人员说,可能是潜艇入港时潮位降低所致。海军正在用拖车营救。潜艇的声纳系统可能损坏,其它损失未知。
印度海军的“基洛”级常规动力潜艇(资料图)
下笔至此,已是凌晨时分。笔者忽然想起40年前的今天,稚嫩的中国海军在南海上凭借弱小的快艇和孱弱的扫雷舰,击败了前来故意挑衅的南越海军,击沉“怒涛”号巡防舰,创造了中国海军一百多年来第一次真正的胜利。因为这次胜利,整个西沙群岛回到了祖国的怀抱,它也成为了我国南海政策的重要立足点。在此,谨向参加过西沙自卫反击战的中国人民海军展示致以最真诚的问候。
时事碎语:
这是kakabulanka网友给我推荐的文章,看后觉得内容很好,转过来与大家共享。本文正好把本周三条关于中国航天工业的重大消息和美国做出的反应集中介绍了出来。同时说到了J--2011,最后还不忘把印度的潜艇事件调侃了一番。内容基本都是本周网友议论的热点,多是分散的,难得本文把几条消息集中到了一起,可使有兴趣的网友,集中一次看完。内容长了一点,但为方便观看,考虑还是全转。在这里再一次谢谢kakabulanka网友提供的推荐。
第二篇:军事航天教案
批准人:
2012年01月26日
《航天技术》教案
教学提要
课
目:航天技术
目的:通过学习了解xxxx,掌握xxxxx,熟悉xxxxx,增强xxxxxx。内
容:
一、航天技术发展概况
二、航天技术基础知识
三、航天器的军事应用
四、我国航天技术发展
方
法:理论讲解 时
间:2个小时 地
点:25号教室
器材保障:多媒体教室、课件等
要
求:认真听讲,积极探讨,勇于发言。
教学进程
教学准备----------------3分钟 教学实施----------------2小时
航天技术
一、航天技术发展概况
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时,美国和前苏联从战败的德国那里,俘虏了制造第一枚现代火箭的专家和技术人员,并缴获了大批设备和资料。
战后,美苏两国都通过仿制德国的V-2火箭,迅速发展了各自的导弹和火箭技术。两国先后研制成功了中远程弹道导弹和洲际导弹。
首先,在1957年10月4日,前苏联使用发射洲际导弹的SS-6火箭,成功发射了世界上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卫星1号”,它标志着人类跨入了宇宙航行的新时代。
在前苏联发射卫星后,相距三个月,即1958年2月1日,美国发射了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探险者”一号。1958年11月,美国发射的“月球3号”卫星,实现了绕月飞行。
1961年4月12日,27岁的原苏联宇航员尤里·加加林乘坐“东方”1号飞船升空。
1962年11月,苏联发射“火星一号”探测器。
1969年7月16日,美国“阿波罗”11号飞船在肯尼迪航天中心39A发射台点火发射。飞船绕月飞行20多小时后降落月球表面,然后阿姆斯特朗首次踏上月球。
1971年,前苏联发射了第一个实验性载人空间站“礼炮一号”,是世界载人航天史上的重要里程碑。
1972年,美国发射了“先驱10号”宇宙飞船,首次穿过小行星带到达木星,并在不久以后首次获得第三宇宙速度,飞出了太阳系。
1981年4月12日,美国发射了“哥伦比亚”号航天飞机,进行首次轨道飞行。1986年2月20日,苏联发射了第一个永久性载人空间站“和平号”它标志着人类开发和利用空间达到新水平。(1993年9月2日,美俄签署了两国共同发展国际空间站联合声明 目前,只有美国、俄罗斯、中国、英国、法国、日本、印度、以色列、朝鲜共9个国家和欧洲空间局独立发射了航天器。
二、航天技术基础知识
1、航天器运行条件
一个是速度条件;一个是高度条件。
2、航天器分类
从总体上航天器可分为两类:无人航天器和载人航天器。
3、航天器的运行轨道
赤道轨道的特点是轨道倾角(卫星轨道平面与赤道平面的夹角)为0度,卫星在赤道上空运行。
极地轨道:轨道倾角为90度时,轨道平面通过地球两极,这种轨道叫极地轨道。
顺行轨道:顺行轨道的特点是轨道倾角即轨道平面与地球赤道平面的夹角小于90度。
逆行轨道:逆行轨道的特征是轨道倾角大于90度。欲把卫星送入这种轨道运行,运载火箭需要朝西南方向发射。不
太阳同步轨道:如果卫星的轨道平面绕地球自转轴的旋转方向、角速度与地球绕太阳公转的方向和角速度相同,则它的轨道叫太阳同步轨道。
三、航天器的军事应用
(一)军用卫星系统
军用卫星是专门用于各种军事目的的卫星。它包括:侦察卫星、通信卫星、导航卫星、测地卫星、气象卫星。
(二)天基武器系统
部署在太空的武器。它用于攻击、破坏和干扰空间目标或经过空间的目标,或从太空打击空中、海洋、陆地的重要目标。航天技术诞生后不久,美苏即开 始发展天基武器技术。
天基武器系统主要包括: 反卫星卫星 反卫星导弹 粒子束武器 激光武器 微波武器 动能武器
(三)军用载人航天器
载人航天器包括载人飞船、空间站、航天飞机和正在研制中的单级火箭式的空天飞机,它们都可执行军事任务。
1、载人飞船
2、空间站
空间站是大型、绕地球轨道作较长时间航行的载人航天器,是多用途的空间基地。具有很高的军事价值。
3、航天飞机
航天飞机是可以重复使用的、往返于地球表面和近地轨道之间运送人员和货物的飞行器。
4、空天飞机
空天飞机是能在普通跑道上水平起降,并在大气层内和空间轨道上飞行的完全可重复使用的航天器。
四、我国航天技术发展
中国在航天技术的一些重要领域已跻身世界先进行列,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
(一)辉煌的成就
一般说来,国际上评价一个国家的航天技术实力通常是用所谓的“六大关” 来衡量,即所谓上天关,返回关,一箭多星关,地球同步关,太阳同步关,载人航天关。如果“六关”,都过了,那就可以名列前茅,位居一流国家之列了。
1、上天关。
1970年4月24日,就发射了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东方红1号。东方红1号卫星的成功发射使我国成为继原苏联、美国、法国、日本之后世界上第五个能独立发射卫星的国家。
2、回收关。所谓回收关,就是回收已经发射上天的航天器。
1975年11月26日,我国首颗返回式卫星发射成功,3天后顺利返回,我国成为世界上第三个掌握卫星返回技术的国家。
3、一箭多星关
所得一箭多星,就是用一枚火箭同时发射两颗以上的卫星。
1981年9月20日,我国首次用一枚运载火箭发射了三颗卫星(空间物理探测卫星),成为苏、美、法之后第四个掌握“一箭多星”技术的国家。
4、地球同步关。
我国在1984年4月8日,就成功地发射了第一颗地球同步卫星--也就是东方红二号通信卫星。
5、太阳同步关。
1988年,我国首次成功地发射了太阳同步卫星--也就是风云一号甲气象卫星。这颗卫星能够在全球中长期天气预报中,大显身手。
6、载人航天关。所谓载人航天,就是把人送上太空。把人送上太空,有两种方式,第一种是通过航天飞机送上天;第二种是通过航天飞船送上天。从技术上讲,载人航天比发射不载人航天器要困难得多。因为载人航天,既要保证宇航员,活着上天,还要活着下地,需要掌握高度可靠的火箭发射技术、生命保障技术、航天器返回技术等技术。
我国已经突破了载人航天关。1999年11月20日至21日,经过我国几代科研人员的努力,并由江主席亲自命名的“神舟”1号飞船,成功发射,作了一次不 载人的宇宙航行,绕地飞行14圈后,在地面控制中心的命令下,在内蒙古中部成功着陆。以后又先后发射了神舟2号、3号、4号飞船。2003年10月15日航天英雄杨利伟乘坐神舟5号飞船上天并安全返回。它说明了,我国航天技术取得了惊人的进步。
(二)光辉的前景。
面向21世纪,我国十分重视航天技术的开发和利用,并把它作为国家总体战略的一部分,列入2000年至2020年的《国家科学技术中长期发展纲领》中。
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分成“三步走”,第一步,以飞船起步,发射无人飞船和有人飞船,将航天员安全地送入近地轨道,进行适量的对地观测和科学试验,并使航天员安全返回地面,实现载人航天的历史性突破;(这一步已经实现)第二步,重点完成出舱活动、交会对接试验和发射长期自主飞行,短期有人照料的空间实验室,尽早建成中国完整配套的空间工程大系统,解决中国一定规模的空间应用问题;(2010年左右)第三步建造更大的长期有人照料的空间站。(2020年左右)
“嫦娥工程”是指我国整个探月工程,分“绕”、“落”、“回”三步走,都是无人的。绕是探月工程的第一步,“绕”是环绕着月球进行科学探测,(2007年前)“落”是有个探测器落到月球表面上去,用软着陆而不是撞坏他,进行月面的探测,(2010年前)“回”就是要取采样返回。(2020年前)。
可以说,我国航天技术的未来充满无限生机,我们完全能够再铸辉煌,挑战世界。最后,我用一句话来结束今天的讲课,那就是:揽月捉鳖俱往已,探宇宙奥秘,还看巍巍中华!
第三篇:一周军事观察:兵棋推演好玩吗?国产航母又上船台了?
一周军事观察:兵棋推演好玩吗?国产航母又上船台
了?
本周世界动荡地区都进入了相对的平静期:也门因为沙特军事行动的犹豫溜出了舆论场;伊拉克和叙利亚打击ISIS的战斗也在伊军攻占提克里特之后没有了大规模行动。不过在中国国内,话题不少。先是军方高调纪念参与研制我军首个实战化大型兵棋系统的张国春副教授,引起了媒体对兵棋概念的兴趣;再是一张被称为“疑似中国国产航母开工”的照片,让网上的各路“眼神党”众说纷纭。
兵棋远非电脑游戏
我军首个大型计算机兵棋系统研发团队核心成员、国防大学副教授张国春的事迹引发了各界的强烈反响。这位燃烧自己生命助力我军兵棋推演项目的优秀军人,为中国的国防现代化和信息化贡献了全部精力,成为了新时期中国军人的又一典型形象。用《解放军报》的话说,“广大网友积极点赞这位献身强军使命的兵棋专家的同时,也为他45岁英年早逝扼腕叹息。”
张国春教授生前在课堂上
这几天,不少媒体对兵棋的概念进行了解说,却暴露出些误解。比如有媒体就把中国历史上“解带为城”、“聚米成山”这样的典故作为历史上的兵棋加以介绍。严格说来,这些典故中出现的,是和军用地图或者现代军用沙盘更加接近的战场态势表现形式。
真正的兵棋,是要用一整套科学量化的手段,对战斗各种细节进行演示的一种推演规则。这一体系最早出现于19世纪的普鲁士,莱斯维茨父子作为兵棋的最早创始者,不仅完善了兵棋的设计和规则,也通过推动兵棋的广泛应用,为普鲁士统一德国的军事胜利做出了贡献。随后,兵棋的用途不断拓展,也成为了西方国家推演战法和战争的重要手段。一战和二战的大规模战役的方案安排中,都不难看到兵棋的影子。
传统兵棋的配置,一整个柜子的棋子、棋盘、骰子、规则手册
那时的兵棋结构上相对简单,专用的算子、建立于军事地图基础上的棋盘、建立于实际数据的裁决表、骰子或随机数表和一整套详细的规则就是兵棋的全部。单从组成上说,复制这种兵棋的难度不大,不过要认真地推演兵棋就得严格按照规则进行。
由于考虑了诸多战场因素变量,专业兵棋的规则往往复杂而繁琐,参与者需要不停地用诸如掷骰子这样“考验人品”的方法确定各种变量的几率,因此尽管兵棋在空间上大大浓缩了战场,在时间上却未必能达到类似的精简。从规模上说,按照兵棋内单位的规模,兵棋又分为战略级、战役级和战术级,分别对应不同规模的战场,模拟不同类型的行动。
二战以后,许多兵棋在适度简化了规则之后推向了市场,成为更贴近大众的娱乐游戏。
不过即使相对简化,兵棋规则还是过于复杂,面对一群单调抽象的符号和标志,反复计算各种概率和效果进行判定,这种“严格式兵棋”并不适合娱乐,以1985年推出的《高级步兵班长》游戏而言,这个模拟连级行动的游戏平均推演时间为6个小时——大部分玩家是花钱买消遣的,用一下午玩比上班还费脑子的事情,显然是市场所讨厌的。
兵棋能省略投射的弹药,但是时间并不缩减(《高级步兵班长》桌面游戏)
比起移植于军队的严格式兵棋,现在更多人玩的兵棋又被称作“微缩模型战棋”,它一方面进一步简化了规则,另一方面以更加具象的模型取代了算子,在一个沙盘状的战场上,坦克、步兵、火炮等来回冲杀,有的游戏里还要给中弹损毁的武器制造烟火效果,显然比呆板的兵棋有趣多了。当然,用模型取代算子,这样一套战棋的成本更高——因为他本来就是模型工厂为了推广模型销售谋划的“阴谋”。
再后来,随着家用计算机的出现,概率计算和复杂的游戏规则都可以由电脑运行,不少兵棋作为游戏搬上网络。这就衍生出了以贴近战场的画面和效果的即时战略游戏。不过RTS游戏本身也随着时间演变,所谓主流竞技RTS已经陷入到拼手速的怪圈中,这种阵营要“平衡”,兵种间有“石头剪子布循环相克关系”,操作上“APM越高越犀利”的游戏,这基本已经和严肃战场模拟说再见了。
APM高者为王的主流RTS竞技游戏„„与兵棋模拟已经无关
虽然一些公司依然很有诚意的制作了模拟度较高的游戏,并被《国家利益》等杂志或机构用于模拟简单冲突,但是慑于市场的威力,它们复杂不起来。
因此兵棋与电子游戏差别不在于画面体验,而在于运行规则不同。兵棋原则上需要对战场上各种因素进行最大限度的还原,为此不惜采取各种繁复的算法,并从真实的演习中获取关键参数;RTS游戏却主要是用来娱乐——玩家不是军官,总体上是追求娱乐的懒人。至于兵棋的作用,则与诸如军事演习等其他战争模拟形势一样,用于训练,可以增强指挥官在战场上的决策判断力;用于科研,则可验证某种特定武器的效果或者某类编制、战术是否适合作战;用于决策,则一来能够提前预测某些地缘问题,二来能够帮助评判和修改预订的作战或演习计划。当然,前提是兵棋的运作规律符合实际,装备参数规定准确,公正对待各种概率。而且,也不能忘记,兵棋不是“战场水晶球”,无法预言实际战场的各种情况,作为一件工具,最终的使用效果还要看使用工具的人水平如何。日本在中途岛之战前的兵棋推演中虽曾经“猜”中了美国航母设伏的位置,但却因推演结果是日本获胜,而没有在意推演中暴露出其作战计划的种种问题,结果招致了失败。
《战争游戏:红色巨龙》游戏截图,这是一款拟真度相当不错的RTS游戏,但是对于游戏公
司而言,选择拟真=选择小众
放眼世界兵棋推演,美国是最为成熟的。美军国防部及各军兵种有多个兵棋推演及仿真模拟研究机构,各下属军兵种学院、研究中心也有兵棋推演部门。此外,除了兰德公司,美国的一些智库,如海洋分析中心、战略与预算评估中心、霍普金斯大学应用物理实验室等,也是美军重要的兵棋推演研究机构。美军的兵棋发展历史悠久,其中以“联合战区仿真系统(JLTS)”为代表的兵棋推演系统能有效模拟从前线到后方的各种情况。值得一提的是,台湾从2004年“汉光”军演以来反复使用的电脑兵推系统,就是由美国提供的这套系统。
我国从上世纪80年代才开始研究兵棋,最初的研制起点也是通过各种渠道获得的美国“联合战区仿真系统(JLTS)”。随着我军信息化建设的全面铺开,各类不同规模性质的兵棋研究项目也全面铺开。当然,这其中有先进的也有试验后发现不太靠谱的。国防大学主持研究的这套兵棋系统,在功能和规模上可能都是国内领先的。
根据早期的我军论文判断,我军对于联合作战兵棋推演的设想,是将一系列作战方针软件、应用软件和虚拟现实应用支撑的计算机网络系统组合起来,从而实现从战略决策到战役战术甚至战斗的全面模拟。为了模拟实战中包括的全部的作战要素,这一系统的规模远比普通的战棋游戏来的庞大,必须使用巨型电子计算机才能运行,至于兵棋内的各种参数,则要到我军的各个演习场上去实际获取。早期研制中,这个系统曾经发生过各种无法预料的情况,诸如后勤补给的行驶路线规划有误,导致车辆“义无反顾”地直冲敌营,同时双方的士气也会在开战后莫名地下降,直到最后双双归零„„当然,这个系统经过近10年的改进和发展,应当早已更正了这些问题。
在国外,类似国防大学研制的这类单层兵棋推演由于技术上的难度巨大,正在逐渐退出兵棋推演的舞台。近年来,美军多层兵棋推演取代了以往单一的战术兵棋推演。两层兵棋推演已属于常态,目前正在向三层兵棋推演迈进。这种将战略兵棋、战役兵棋和战术兵棋推演分开的模式不仅能显著降低兵棋系统的难度,也可以为满足不同的兵棋指挥需要开发不同的功能。
不过比起开发层级,兵棋开发的“体制问题”也许才是中国兵棋研究未来发展面临的瓶颈。由于兵棋软件开发成本巨大,国外的军事研究机关在选择新的兵棋系统时,倾向于委托有这方面开发经验的民用战争模拟游戏开发商搭建游戏框架,军方则只负责在框架中依照实战设定真实但可能保密的数据。捷克的波西米亚互动公司就是典型,该公司开发的“闪点行动”系列游戏高度还原了战场环境,因此被委托开发了基于游戏改进的虚拟战场系统1/2系列软件,被美国海军陆战队,西点军校,国民警卫队,英国国防部,澳大利亚国防军,加拿大空军,陆军,荷兰皇家陆军,新西兰国防军等等诸多北约部队多次购买,并连续采用为辅助的军事训练系统。这一模拟软件在经过修改后,又以“武装突袭”系列游戏的名义投向民用市场,凭借高度还原战场的设定而大受好评。
尽管这套软件主要是班排级作战的模拟,功能上无法与国防大学的复杂系统相提并论,但是此类软件架构已有蓝本,军方、游戏公司合作成熟,成本低是其最大的好处。
武装突袭III游戏截图,该游戏的复杂程度之高令人惊叹,士兵光从站立到匍匐的姿态就有十几种可供选择„„虽然游戏画面等优化不良,但是对于硬核军迷玩家而言,Arma虐我千百
遍,我待Arma如初恋
我国的游戏产业因为整体水平较低,因此暂时还无法使用国外的这类模式开发兵棋模拟。广义上看,南京军区和巨人公司联合研制的《光荣使命》游戏算是一个不错的开端,这款游戏的民用版本类似于国产的《使命召唤》,军用版本则更像是一个训练模拟软件,似乎并没有被用于战术兵棋推演。但假以时日,中国也可以用这种方法,使下一代兵棋模拟系统上追赶上西方。
年年重复的“航母疑云”
“航母八月上船台”可以算是中国军迷圈子里的一个阶段的反映。在中国海军没有航母、却对航母异常向往的20世纪90年代和21世纪初,这个话题每年都要在网络上掀起一轮热潮,然后年年以一无所获告终。
中国海军装备辽宁舰后,国产航母不再是遥远的镜花水月,但开工建造仍然是一个会让大家激动不已的消息。
这不,本周一张大连造船厂内的“三无”照片就再次引发了一轮“国产航母上船台”的热潮。
引起讨论的照片,船台上的舰体引起了网络上的猜测
这张照片拍摄于何日已不可考,不过从照片中出现的一艘名为“远月湖”号的30万吨油轮已经下水来看,照片的拍摄日期并不太远,当然照片的关键不在这艘油轮,而是其身后船坞内正在搭建的一艘大型船只。
按照部分军迷的说法,“整个工地已经被围起。尤为引人注目的是,在工地的前方,有5个明显为舰艇舱室隔板的物体。众所周知,大型货轮的船体下部一般不会设有如此多的舱室”,尽管现在连这几个舱段是船首还是船尾都没有定论,但已经有大胆的军迷在这些分段周围画上了航母的轮廓,并且认定这就是中国建造的国产航母。
有网友勾勒出了斜角甲板的轮廓
近年来网上出现所谓“中国航母建造图”已经不是第一次了,这次首发此图的网络论坛里的各种“手绘航母图”也已经有多次,结果无不以闹剧收场。
不过笔者请教了一位造船业界的朋友,他谨慎地表示,这种较为密集的舱室确实不大像普通商船的船体,这倒是让笔者多长了一个心眼。不敢轻率地根据“前科”否定图片上的内容。不过根据国外航母船体设计的一般规律,我们还是能够大概了解中国航母船体与普通商船有什么区别之处的。
航空母舰作为一型要在海上起降战机的大型水面舰艇,要求上层飞行甲板的面积要尽量宽大,以方便舰载机在甲板上的整备与停放;为了在机库存放足够多的舰载机,因此也需要有一个外形规则、尺寸巨大的机库;为了给战机起降减轻负担并且加强战术机动性,航母还同时要有很强的高速性能,以便在使用舰载机时以30节左右的高速长时间逆风航行。
施工中美国“福特”号航空母舰的舰体,虽然只是树立船板,但依然看得出非常修长的舰体
特征
综合这些要求,航母必然要成为一艘航速很快的大船。要实现这一点,除了谁都知道的要给航母配备足够强大的动力装置外,航母舰体线型的设计也非常重要。这就牵扯到高速船设计中的两条重要原则,即一要选择长宽比大的线型,而要尽量减小最大型宽船体的长度。前者很好理解,就是一个细长的船体,而后者看上去有那么一点高端,但解释起来也不怎么费力:船体线型尽量要流畅过渡,在船体中段成直线的船体要尽量短。如果这两条加上对大机库和飞行甲板的要求,那么航母线型就应当成为一个细长流畅的外飘船体。
这种船体在大型民船上很少见,因为复杂的线型会显著增加造价,而受益对于低速的民船而言不甚明显,不过对于倾举国之力建造的航母而言,这里的效费比就倒了过来,成为几乎必选的项目。这种船体在苏联和法国航母上特别明显——两国航母对性能的要求很高,而他们的动力系统相比美国又不是那么给力,因此在船体设计上都尽量追求航速最优化设计。
原苏联巴库号(也就是现在已出售给印度的戈尔什科夫号)航母舰体线形图,可以看到其中纷繁复杂的曲线,这是航母这样大型高速水面舰艇所必须的
其他国家的航母也有类似的特点,但因为种种原因不是那么明显,美国早期的航母为了能通过巴拿马运河被迫限制宽度,使得细长的船体中间有一长段最大型宽的船体以保障机库的大小;后期航母的线型则明显有了改善,不过得益于美国强大的核动力系统,这种线型优化没有苏联、法国那么彻底;英国航母这明显要胖一些,这也不是因为他们不重视线型,而是本国船坞长度限制了他们的航母尺寸。
英国无敌级航母线型,相对而言更“胖”一点
中国航母面临的情况与苏联、法国近似,一方面对航母的性能有较高的要求,不能像那些二流海军一样造个门面货了事,另一方面,本国的船舶动力性能对推进航母达到高速而言并不富裕。按照现在的状态,中国的首艘国产航母最可能使用的是蒸汽轮机,而国产蒸汽轮机水平并不会显著高于苏联“库兹涅佐夫”号,这样的情况下,中国航母线型选择类似苏联航母的优化显然是必由之路。
到这种程度,就能判定这回是不是真的国产航母了
另一方面,从航母建造角度看,由于航母技术难度高、风险大,其建造最有可能使用的是传统的塔式建造法,即将较小的预制构件吊装到船坞内连接成型,随后一层一层向上叠加,而不是像商船一样,一个一个分段造好了之后整体对接。这意味着我们会在目睹航母底层之后,逐渐看到航母的全貌,而不是看到半截航母船体,再看到后半截。
综上所述,笔者虽然不大相信照片中的分段是国产航母,但一时也没有决定性的证据加以反驳。也许再过一点时间,当整个船体初见雏形之时,我们就不难用那些我们熟知的航母基本知识来分辨建造的究竟是什么。
第四篇:泡豆子观察日记一周
泡豆子的观察是最为常见的,以下是小编带来泡豆子观察日记一周的相关内容,希望对你有帮助。
泡豆子观察日记一周 例
1老师说要我们写观察日记,我决定观察黄豆发芽。
我拿一个小碗,把豆子放进去,倒上半碗水,用湿布盖上,期待着奇迹发生。
第二天,我打开湿布,哇!那些黄豆变大了,有的已经有半个指头这么大了。它把水分全吸收掉了。我洗了洗湿布,再盖上去。
第四天,我再把湿布打开,一看黄豆,“啊!出芽了。”只见三颗黄豆都长出了0。3厘米以上的小芽了,嫩白嫩白的、尖尖的,像一条条刚出生的小蝌蚪。我高兴极了,又马上洗了洗湿布,小心翼翼地盖在黄豆上。
第七天,外公叫我:“石头,快过来看看!”我赶快跑过去,哇!真棒啊,那三颗黄豆都长成小苗了!每株有3、4厘米高,更像小蝌蚪了,可爱极了。
黄豆发芽成幼苗的过程真有趣!现在幼苗每天在不断地长大呢!我要好好保护,精心地培育。
泡豆子观察日记一周 例2
9月30日 星期五 多云
今天,我想观察黄豆。它长得和我的小拇指差不多大,圆溜溜的,黄橙橙的。我把黄豆泡在水里。接下来就要解决它的“住宅”了,“住宅”十分得简单;我拿了一个长方形的塑料盒,往里面放几张纸巾,黄豆的“住宅”就完成了!
10月1日 星期六 多云
黄豆趁我睡了一觉,就把样子给变了,身体变长了,变大了,和我的大拇指差不多大。有的黄豆破了一条缝,好像饱胀的要发芽似的。我把它们放进我精心做的窝里。
10月2日 星期天 多云
今天,我的小黄豆终于发芽了,茎大约1厘米,像一个个小姑娘扎着一根根马尾辫;又像一个个害羞的小姑娘遮遮掩掩,用自己那根短短的马尾辫挡住自己的“脸”。
10月3日 星期一 阴转雨
黄豆偷偷地把茎长长了,约有2厘米,而且茎的颜色也变了,里面是绿的,慢慢的,慢慢的,茎慢慢的变成白色。
10月4日 星期二 多云转雨
黄豆在一夜之间长得还挺快的,茎有3厘米左右,黄豆的茎里面是紫黑色的,慢慢的转换成绿色,再变成了白色的,像一个个小音符,奏出的歌声一定好听极了。
10月5日 星期三 晴
黄豆可真调皮,趁我不注意,脱了外衣,好像很热似的。黄豆的种子变成绿色的了,还不如说是大绿豆呢!
10月6日 星期四 晴
黄豆长得不是一般的快,而是一分的外。一下子长到了10厘米左右,还长出了许许多多的小根。黄豆一般都倒在地上,唯有一颗黄豆站立了起,好像是黄豆们的“保安”保护着居民。
第五篇:200字观察一周动物的日记
【提要】本篇《观察日记一周动物200字》由应届毕业生小编特别为需要动物日记的朋友收集整理的,仅供参考。内容如下:
观察中包含着积极的思维活动,因此,人们也把它称为思维的知觉。以下是观察日记一周动物200字,欢迎查看。观察日记一周动物200字一
201X月X日 星期X 晴
我喜欢的小动物是蚂蚁,它长着两只小触角,最爱吃的东西是面包屑。它们的生活性是:睡在小土堆里,在玩的时候是用两个触角碰来碰去,你看它们玩得真开心啊!
我印象最深刻的就是有一次,几只蚂蚁在地上匆匆地走着,过一会我走到小池边有茶杯接了些水,朝它们冲去。立时,水珠像胶水似的粘住了它们,它们围成了一个包围圈,奋力搏斗,终于冲出了包围圈,它们又排着长长的队伍向前走去。它们每一个人身上都背着一粒豆大的面包屑向前背去。我灵机一动,把面包屑放到了另一个地方,它们竟很快的找到那里,又往洞口搬去。
这件事让我体会到了做什么事情都要团结,只有同心协力才能做好每一件事。观察日记一周动物200字二
俗话说:“萝卜青菜,各有所爱。”是啊,有人喜欢熊猫,也有人喜欢活蹦乱跳的小鱼,还有人喜欢机智聪明的猴子,而我却喜欢活泼可爱的小白兔。
小白兔的头顶上竖着一对长长的耳朵,这可是小白兔的“信号接收器”,一有动静,它的长耳朵就一抖一抖的,像在不停地接收周围的信号。小白兔的皮可真薄啊!耳朵上的一根根血管像叶脉一样清晰可见。小白兔的眼睛红红的,像两颗大大的、晶莹剔透的红宝石。小白兔的嘴形很奇特,有三瓣,它的嘴边还匀称地长着几根胡须。小白兔的皮可真薄啊!耳朵上的一根根血管像叶脉一样清晰可见。小白兔浑身长满了密密的、细细的、软软的毛,像穿着一件雪白的绒毛大衣。小白兔和别的小动物不一样,它前腿短,后腿长,是天生的“短跑健将”。
它的尾巴短短的,毛茸茸的,像个小绒球。
小白兔是个“素食主义者”,这不用说,兔子肯定喜欢吃青草和萝卜。每天,我都会陪我的邻居为她的兔子上山扯草。
每当邻居带小白兔出去散步时,经常会引来一大群人围观,他们还情不自禁地摸一摸小白兔又柔又软的绒毛。小白兔真是人见人爱!
如果有人问我喜欢什么小动物,我会毫不犹豫地告诉他,我最喜欢小白兔。
在我五岁的时候,姥爷给我买了一只小白兔。这只小白兔的样子可爱极了。它的耳朵长长的,尖尖的,每当有声音时,就要竖起来听。它的嘴巴有三半,嘴巴两旁还长着长长的胡须。它的身体雪白雪白,摸上去软软的、滑滑的。尤其是它那双大眼睛,像红宝石般闪闪发亮。小白兔爱吃胡萝卜和青菜。有一次,我喂它吃东西的时候,故意把白菜举高了,没想到它伸高了两条前腿,一下子就把白菜给抢走了。我本来想给它唱首歌,没想到吓了它一跳,原来它是个胆小鬼。你说,我的小白兔是不是很可爱?你是否也喜欢它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