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哲学与人生第四课教案
第四课
普遍联系与人际和谐
第一课时
用普遍联系的观点看待人际关系
●教学内容分析
本课时在知识体系上属于唯物辩证法的内容,围绕联系的观点,教材介绍了联系的含义、普遍性、客观性。
教材内容共设三目,第一目的逻辑顺序是:人无法脱离社会群体而独立存在→人际交往是个人身心健康的需要→人际交往是实现自身发展的条件和必经之路。本目的重点是让学生理解人不能孤立封闭地生存和发展,人际交往对个人身心健康和实现自身发展有重要作用。第二目的逻辑顺序是:联系的含义→联系是普遍的→联系是客观的。最后得出结论:要用普遍联系的观点看问题,从整体上把握事物的联系,处理好局部和整体的关系,要把握事物的客观联系。第三目的逻辑顺序是:人际关系无处不在→要从社会普遍联系中考察人和认识人→用普遍联系的观点看待人际关系。
●学情简要分析
中职学生毕业后主要从事基层工作,工作环境中要处理的人际交往较多。通过第一单元的学习,学生已具备了一定的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为本单元唯物辩证法观点的学习奠定了较好的基础。学生渴望拥有和谐的人际关系,但是在教育教学过程中也发现有的同学在人际交往方面存在逃避、激化矛盾等问题。(结合专业分析略)
●教学目标分析
1.认知目标:能举例说明人际交往对个人身心健康和自身发展的重要性;能说出联系的含义,能识别普遍联系、客观联系,能描述自身的人际交往并识别自身在人际交往中的角色;能举例说明世界在联系中存在、人生在联系中发展。
2.情感态度观念目标:确立联系的观念,树立整体意识、集体意识,乐于交往。
3.运用目标:能使用普遍联系的观点分析生活实例,用普遍联系的观点看待人际关系,分解复杂人际关系中的角色定位,融入集体生活,处理好自己与家长、老师、同学、朋友等的人际关系。
●课堂教学过程
【生活情境启迪】 团队合作游戏:无敌风火轮 1.道具要求:报纸、胶带
2.场地要求:在教学楼前的空旷场地 3.游戏时间:10分钟左右 4.项目规则
(1)各组(每组10人)统一在风火轮内站好,由裁判统一发布口令出发;(2)行进途中,风火轮必须垂直地面,不能将所提供的报纸剪裁、折叠,报纸必须紧密相连;
(3)所有组员必须在圈内,身体的任何部分不得直接接触地面,如有违规接触地面的组员,取消比赛资格;
(4)行进过程中若风火轮断裂,必须在原地修复,在裁判许可后才可以继续行进。此时队员可以接触地面但不能阻挡他组行进的路线,否则将被取消比赛资格;
(5)出发前,所有风火轮不得超出起点线,以风火轮全部通过终点线为项目截止时间;
(6)完全服从裁判。
游戏结束后,返回教室,请各组派代表谈感受。教师引入到第四课课题(或者此游戏在课外活动进行)。
【哲理启迪感悟】
1.人不能孤立封闭地生存和发展
师:有一首叫《朋友》的歌中唱到:“谁能够划船不用桨,谁能够扬帆没有风向,谁能够离开好朋友,没有感伤„„”亚里士多德说:“能独自生活的人,不是野兽,就是上帝。” 现代生活中的每一个人,都需要与人交往,都要和他人发生各种各样的联系。任何一个人都无法脱离社会群体而独立存在,人生的成长与发展、成功与幸福,无不与他人的交往密切相连。今天让我们首先来认识一对
好伙伴、好朋友,她们相互扶持的感人事迹,被拍成了电影《不能没有你》。
镜头:
“我们的名字是王峥、周婷婷,分别患有视障、听障,大学就读于辽宁师范大学。上大学期间,我们在学习和生活上困难重重,这时学校的领导、老师和同学们纷纷向我们伸出了温暖之手,让我们和大家一样正常学习,并享受着丰富多彩的大学生活。当时班上就我们两人是残障学生,但我们却能够互补。我们一个成了对方的眼睛,一个成了对方的耳朵,彼此从对方身上找回了失去的另一半世界。为了向世人证明,我们能和健全人一样学习、一样生活,我们携手组成了“你帮我看、我帮你听”的海伦·凯勒号“联合舰队”。《东方时空》、《实话实说》等多家媒体先后报道了我们的故事,使我们受到了社会各界的关注,许多好心人纷纷来信,向我们提供了治病的信息,鼓励我们好好学习。”
如今,正在美国留学的周婷婷再创辉煌,荣膺《中国妇女》时代人物的荣誉称号;大学毕业后,王峥到沈阳市残疾人联合会工作,随后调到省残联工作,短短5年的工作时间,热爱工作的王峥取得了很大的成绩,成为省残联最年轻的理事。
讨论:请结合周婷婷和王铮的事例,或者自己的亲身经历,谈谈人际交往对个人身心健康有什么作用。
生:略。
师归纳:人际交往是个人身心健康的需要。通过交往,可以获得友谊、支持和理解,增强自我价值和力量,减少孤独和失落感;如果缺少人际交往,没有交流和倾诉的对象,会增加人的挫折感,引发内心的矛盾与冲突,从而带来一系列不良的情绪反应。而不良的情绪作用于生理活动,将会成为各种疾病的催化剂。
展示材料:
很多人只知道比尔·盖茨是一个电脑天才,引导了信息社会发展的潮流,可是,很少有人知道他的交往能力在他成功的过程中扮演了关键的角色。在比尔·盖茨成功的过程中,他的交往能力起了很大作用。盖茨一共结交了三位对他来说至关重要的人。
第一个关键人物是威尔金斯,IBM公司的前任董事。盖茨的母亲与威尔金斯曾经共事过,她把自己的儿子介绍给他。当时,年轻的盖茨刚刚从大学里出来,毫不出名,一开始并没有得到威尔金斯的重视。但盖茨毫不气馁,他积极热情地向威尔金斯宣讲自己的技术,终于打动了威尔金斯,威尔金斯开始关注起他的计算机技术了。之后,由于威尔金斯努力推荐,年仅20岁的盖茨迈出了他事业发展的第一步——在世界最强的IBM计算机上安装自己的“DOS操作系统”。如果当初盖茨没有得到这一份订单,就不可能会有今天的微软公司。可以说,与威尔金斯的交往成为盖茨事业的起点。
第二个关键人物是艾伦,他是盖茨事业上的合伙人。在微软公司刚刚起步的时候,盖茨需要一个合作伙伴一起创业。他很快就发现朋友艾伦是最好的合伙人。艾伦不仅具有与盖茨一样的电脑天赋和扎实的编程能力,性格更加外向的他承担了大部分的管理工作,使盖茨有更多的精力去开发使微软一举成名的“Windows操作系统”。所以,比尔·盖茨是这样评价艾伦的:“他是我最好的朋友,也是我最重要的合伙人,没有他,就没有微软公司的发展壮大。”
第三个关键人物是微软公司首席执行官鲍尔默。鲍尔默毕业于哈
佛大学,曾在许多大公司任高级行政管理人员。在一次晚会上盖茨与他相识,随后两人结为好友。这时盖茨急需一位有着丰富经验的管理者来帮助自己,于是盛情邀请鲍尔默出任微软公司的首席执行官。在鲍尔默的努力下,视窗软件如期上市,并且他还在视窗系列软件开发推广中发挥了决定性的作用,为盖茨在事业上的成功立下了汗马功劳。
用盖茨自己的话说:“在我人生发展的过程中,我幸运地结交了一些挚友,没有他们,就没有我的今天。”
师:三位关键人物在盖茨的成功过程中起了什么作用?请谈谈你的感想。归纳:人际交往是个人学习社会知识、生存技能和文化,实现自身发展的条件和必经之路。每个人都不可能靠单打独斗把事情做好。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是在社会上取得成就的非常重要的一个条件。心理学家们做过一次调查,发现那些在人生发展中能够取得很大成就的人,不仅有超强的个人能力,他们大都还具有豁达、乐观、有亲和力等积极情绪,容易与别人交往,受到大家的拥戴,善于使用集体的力量取得成功。有的人虽然个人能力很突出,但往往有着偏执、狭隘、消极、拒绝合作等性格上的弱点,不仅很难取得成就,还会因为处理不好人际关系,不被别人理解,郁郁不得志。
2.联系的普遍性、客观性
师:刚才同学们提到盖茨和他的三位关键人物之间是有联系的,这是一种什么样的关系呢?
生: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相互作用。
归纳:(1)联系的含义——联系是事物之间以及事物内部诸要素之间的相互影响、相互制约和相互作用。
师:你能否举出一些事物之间存在联系的具体事例?
生:整个自然界是一个复杂联系的生态系统,我们生物课上学过生物链。师:是不是只有在自然界中存在任何事物都与周围其他事物有相互关系呢?同学们还能举其他例子说明吗?
生:地震、低温、雨雪、冰冻等自然灾害影响了人类的生存,一个地方发生了灾情,牵动着全国人民的心。洪水是一种自然灾害,容易造成山体滑坡,阻碍交通,影响人们的出行安全,同时造成房屋倒塌、人员伤亡等社会问题。
师: 怎么理解每一个事物内部的各个部分、要素之间是相互联系的? 生:人作为一个有机体,是由内部各个器官组成的,如果重要的器官出现疾病,纵使有充足的阳光、水分等,也无法存活。计算机由主机、键盘、显示器、鼠标等组成,离开其中的一部分,就没法正常运行。
(教师注意把学生答案归纳为自然界、人类社会、人的思维三个角度;注意引导学生寻找事物的内部联系,而非仅仅停留在现象的联系。)
刚才同学们从方方面面列举了事物之间存在联系的具体事例,那么,我们能不能找到一个事物,它与周围任何事物都没有联系的?
归纳:(2)联系是普遍的。
①世界上一切事物都与周围其他事物有着这样或那样的联系。(外部)②每一个事物内部的各个部分、要素之间是相互联系的。(内部)③世界是一个普遍联系的有机整体。(整体)师:联系是普遍的,对于我们做事情有什么启示呢?
归纳:方法论——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反对用孤立的观点看问题。师:我们说世界上的事物都是普遍联系的,是不是就等于世界上的任意两个事物之间都有联系呢? 你能否举例说明呢?
生:略。镜头一:
今年入汛以来,我国气候异常,多个地区创下降水量、高温历史极值,造成较严重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面对全球气候变暖背景下极端天气气候事件频发的新趋势,专家建议,要高度重视防灾减灾工作,完善应急预案,同时要减少温室气体排放,“适应”和“减缓”两手抓。
(问):为什么会出现全球变暖?我们愿意让它发生吗?我们能否改变它? 生:人类砍伐树木、破坏植被、大量排放二氧化碳等,引起了全球变暖。
师:全球气候变暖带来的直接后果就是极端气象事件发生得越来越频繁,越来越严重,这个结论是被国际上广泛认可的。我们不愿全球气候变暖,不愿自然灾害增多,可它发生了,这说明联系又有什么特点呢?
(3)联系是客观性的:联系是事物本身所固有的,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
镜头二:
据不完全统计,从春秋时期到清代,我国日食观测记录达1000多次。但由于古人科学认知力的局限,日食这种异象总被误认为不祥之兆。“天子救日,置五麾,陈五兵五鼓;诸侯置三麾,陈三兵三鼓;大夫击门;士击柝,充其阳也”,从这段记载可知,当时古人敲门击鼓祈求太阳快快复圆。上海交大科学史专家江晓原教授说,就古人理解,日食之所以发生,乃上天意志干预人间、警示君王,而“日不食、星不悖”才是“太平盛世”。
问:现实生活中还有哪些类似的现象?我们应该如何看待这些现象? 生:电脑算命,幸运数字等等。
师:联系是事物本身固有的,是客观的,刚才我们分析的那些是人主观臆造的,违背了联系的客观性原理。
问:事物按照与实践的关系来说,分为自在事物和人为事物。自在事物先于人类存在,它们中的种种联系在人类产生前就存在了,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但人为事物的联系呢?是主观还是客观的?
展示运动场图片
问:我们很多同学喜欢参与健身运动,为什么运动赛场的设计东西向跑道短,南北向跑道长呢?
生:略。
师:这是因为运动赛场具有方向性的缘故。正规的足球场,一般都是南北走向。因为地球自转的方向是自西向东的,故太阳总是东升西落。
假设足球场是东西走向,如果在上午比赛,日出东方,则整个上午太阳都在
偏东的方向,太阳光就会直射向东进攻的运动员,把运动员的眼睛照得眼花缭乱;如果在下午比赛,日落西山,则整个下午太阳都在偏西的方向,太阳光就会正对向西进攻的运动员,把运动员的眼睛晒得直冒火花,运动员就不敢往上看,这当然会影响运动员的比赛。
因此,只有足球场是南北走向的时候,太阳光才是从运动员的侧面照射过来的,运动员才能避免受到太阳直射,不至于影响到比赛。同样的道理,田径运动场也应该是南北走向,这样南北向的跑道就长些,东西向的跑道就短些,尽量避免运动员在东西方向上受太阳光的影响。
另一方面,如果运动赛场是南北走向,那么东西方向看台观众的视线是均衡的,因为观众可以均衡地看到两端的比赛情况,所以在东西方向应该布置更多的座席,而南北方向的座席应该相对布置少一些。这样一来,东西两个方向留出来的空间就肯定多些,南北两个方向自然留出来的空间就少些。另外,东西两头高还可以尽量遮挡一部分上午和下午的太阳,最大程度地减少太阳光对运动员的干扰。
师:从运动场的设计来看,人为事物的联系也是客观的。因为人与事物的联系只有通过实践这一客观的物质活动才能够形成,形成之后便独立于人的意识之外。
归纳:(4)自在事物和人为事物的联系都是客观的。师:联系具有客观性,人们是怎样坚持联系的客观性的呢?
生:2011年3月28日,世界自然基金会倡导的“地球一小时”活动得到全世界80多个国家和地区响应,该活动旨在呼吁更多的人关注地球气候变化。我国的北京、上海、香港等许多城市也加入到这一活动中。这是我在网上查阅的图片。
这张拼版照片显示的是鸟巢、水立方关灯的过程。
市民在青岛五四广场上摆出一小时“60”分钟的造型参加“地球一小时”活动。当晚8时,青岛市西起团岛,东至奥帆中心,包括沿海一线在内的市内四区的景观灯全部关闭,为星光“让路”。
归纳:(5)联系的客观性要求我们要从事物固有的联系中把握事物,切忌主
观随意性。
师:我国政府已经采取了发展可再生能源、提高能源效率、植树造林等一系列政策措施,减少温室气体排放。对于我们来说,随手关灯、纸张双面使用、尽量少开车等良好习惯,都可以减少温室气体排放,为减缓气候变化做出贡献。
问:联系是客观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所以我们不能主观臆造并不存在的联系去代替事物的真实联系。那么是不是人们在联系面前就无能为力、无所作为了呢?
生:不是的。事物的联系是客观的,不以人的意识为转移,但并不意味着人对事物的联系无能为力,人们可以根据事物的固有联系,改变事物的状态,建立新的联系。在经济发展造成资源环境等问题后,人类重新审视人与自然的关系,提出科学发展观,实现经济社会的协调、可持续发展,统筹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实现经济又好又快的发展。今天提倡的生态经济、循环经济等模式充分说明了这一点。
归纳:(6)联系是客观的,并不意味着人对事物的联系无能为力,人可以根据事物固有的联系,改变事物的状态,调整原有的联系,建立新的联系。
3.以积极态度正确看待人际关系和社会交往 镜头三:
财会专业的李明在学校期间,一直努力学习,专业课金老师看他基础知识扎实又踏实肯干,就推荐他到某大型企业的财务部实习。有一天,金老师突然接到一个电话,是从这个男生所在的实习单位打来的。电话里,一位工作人员对他说:“你们为什么要派李明来呢?”金老师感到很惊讶:“因为他是我们这里专业成绩最好的学生啊!”那位工作人员也很惊讶:“是吗?可是我们一点都看不出来,只觉得这个人很难相处。”
原来,这个男生虽然有着良好的专业知识,但因为他很少和别人沟通,连与别人相处的基本常识都没有。在财务部里,大家都期待他
能够把自己的专业知识贡献出来,和大家一起把报表做好,可是他性格很孤僻,不善于合作,每天一到财务部,就一个人坐在电脑前,也不和别人说话。大家在一旁看着,不知道他在忙什么,想问他,看到他很专心的样子又不好打扰。一连几天过去了,大家都不知道他在搞什么名堂,不知道该怎样与他交流,只好给他的老师打电话,要求调换一个沟通能力强的人来实习。
师:为什么专业成绩突出的李明在实习单位并不顺利呢?请你分析原因并帮他出出主意。
生:略。
师:用普遍联系的观点看待人际关系,要求我们在人生发展过程中不能只看到自我,而看不到个人与社会的联系,自我封闭、自我满足。既要重视个体对集体和社会的价值,也要充分看到集体、社会对个人发展的重要作用。在对待人际关系上,用联系的、全面的观点看待人际关系,就会形成积极的人生态度。反之,以孤立的、片面的观点看待人际关系,就会形成消极的人生态度。不同的人生态度会对人际关系造成不同的影响。
镜头四:
小时候的基辛格,并不是一个很擅长与别人相处的人,他总是喜欢一个人拿自己的锡偶玩具士兵做排兵打仗的游戏。母亲觉得他太过孤独了,就指着窗外那些正在一起玩的小伙伴,问他:“孩子,你为什么总是一个人玩呢?”小基辛格想了想,指着地上的锡偶玩具,说:“可是,我觉得一个人玩很有意思啊!”母亲想了想,没有再说什么,出了房间,小基辛格又低头一个人玩去了。过了一会,母亲带了五六个孩子回来,他们每个人的手里都拿着自己心爱的玩具,有汽车、马车、大炮,还有舰船……几个孩子把这些玩具摆开,分成两派,玩起了作战游戏。小基辛格看到了,觉得很有意思,母亲就对那些孩子说:
“为什么不让小基辛格一起参加呢?”伙伴们毫不犹豫地说:“来吧,欢迎加入!”于是小基辛格拿着自己的锡偶士兵也兴致勃勃地加入到了伙伴们的行列中。基辛格长大后,先是成为一名国际关系专家,继而又成为美国的国务卿和诺贝尔和平奖得主,他始终都认为,童年的这次经历对他的改变非常大。正是这次经历使他体验到了与别人相处时的快乐,而长大以后,他也愿意通过自己积极的努力把更多的快乐带给别人!师:请试着分析人际交往态度对人际关系的影响。谈谈我们应该用什么样的人际交往态度去营造人际关系?
生:略。
师:用普遍联系的观点看待人际关系,还要求我们看到人际关系对个人的不同影响。良好的人际关系,对个人的日常生活和人生发展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反之,会产生消极影响。人与人之间的社会交往联系与一般自然物的联系不同,人具有自觉能动性,能够主动进行选择。人际交往关系渗透着人的目的性、能动性。人不是完全被动地接受社会交往关系,而是可以能动地选择与什么人交往,不与什么人交往,从而促进和推动自己人生的健康发展。
【实际体验升华】
师:我们师生能走到一起,真是“有缘千里来相会”。同学们想过没有,茫茫人海中自己究竟认识多少人?
统计你认识的同学、老师、亲戚,以及通过其他方式(如微信、微博、QQ、Email等)可以结识的人数。这就是你的人际网络。
你还有没有特别想结识但还没有结识的人?怎么才能如愿以偿?
在正常的人际交往条件下,你和任何一个陌生人之间所间隔的人不会超过六个。也就是说,最多通过六个人你就能够认识任何一个陌生人。
我们用数学方法来验证一下。向你的人际网络发出“我想认识李娜”这个信息,可能覆盖多少人?
如果你的人际网络是150人的话,通过6个人的人际关系网络可能达到的人
数是150的6次方,等于1***00,即1.139*10的13次方(约10000亿)。即使消除一些重复的节点,这个数字也远远超过整个地球人口65亿的若干倍。这就是“六度分隔理论”,是一位专门从事社会心理学研究的科学家发现的。社会心理学家认为:世界上一个个独立的人,通过自己的关系纽带互相交织,继而形成一张庞大复杂的人际关系网。
它对我们从哲学上研究人际关系和社会交往有什么启发?
人际交往关系作为物质世界普遍联系的最高形式,它可以改变、决定身处这种关系中的个人。要认识一个人,只看他的外貌等身体特征是看不出来的,可靠的办法是听其言观其行,全面考察他的社会交往、社会联系和社会关系。全面了解一个人的社会联系和社会关系,也就认识了这个人的本质。从普遍联系中考察事物、认识事物,也从社会普遍联系中考察人和认识人,这是唯物辩证法的一个重要的方法。
请课后选取自己QQ或微信中的3位好友,回顾并简要记录你们之间交往过程的美好点滴,和同学们分享。
第二课时 在复杂多样的联系中营造和谐的人际关系
●教学内容分析
本课时《在复杂多样的联系中营造和谐的人际关系》在知识体系上属于唯物辩证法的内容,围绕联系的观点,教材介绍了联系的多样性和复杂性。
教材内容共设三目,第一目的逻辑顺序是:人际和谐是中华民族的宝贵文化传统→人际和谐的基本阐释→人际和谐对人生发展的重要作用。本目的重点是让学生理解人生发展不能没有人际和谐。第二目的逻辑顺序是:联系具有多样性和复杂性→不同的联系对事物的存在和发展所起的作用是各不相同的→联系的复杂多样性的要求。第三目的逻辑顺序是:会共处的关键→尊重差异、尊重别人的做法→学会交友,建立真正的友谊。
教学重难点:学会用联系的观点全面地看待人际关系,营造和谐人际关系,创造快乐人生。
●学情简要分析
通过第二单元第四课第一课时的学习,学生已具备了一定的唯物辩证法关于
普遍联系原理的基本认识,为本课时该原理应用的学习奠定了较好的基础。学生对人际关系在人生发展中的重要作用有初步认识,但对如何正确处理人际关系还比较欠缺。
●教学目标分析
1.认知目标:能说出人际和谐的特征;能够识别“益友”和“损友”;能识别联系的复杂多样性;能知道在人际交往中人际和谐的作用;能努力营造人际和谐环境,促进人生发展。
2.情感态度观念目标:学会与他人友好相处,创造和谐的人际关系。3.运用目标:能使用联系的观点看待人际关系,学会交友,努力营造和谐人际关系,创造快乐人生。
●课堂教学过程
【生活情境启迪】 展示各地“邻里节”照片
小敏是某中职学校烹饪专业的学生,擅长做糕点、面点。最近,她们家所在的社区正在举行邻里节。让我们跟着小敏去看看吧。俗话说:“远亲不如近邻”。社会学专家认为,由官方主办的邻里节能够对邻里关系的改善起积极作用,但它更多具有姿态和导向意义,“和谐邻里”的达成,还要靠社区日常多组织活动,靠居民打开“心锁”,积极参与社区活动,本着互谅、互助、互敬、互信的态度,去建构温馨和谐的邻里关系。
小调查:你熟悉你们家的邻居们吗?你期待怎样的邻里关系? 1.人生发展不能没有人际和谐
多媒体展示:2008年奥运会开幕式上的“和”字。
师:对于“和”,同学们是怎样理解的?请列举出包含有“和”的思想俗语、成语。
生:略。
引导学生认识到:人际和谐是中国的宝贵文化传统。“和”是中国文化中最
重要的概念之一,“和”即矛盾的协调统一,包括宇宙自然的和谐、人与自然的和谐、人自身的和谐以及人与人之间、人与社会之间的和谐。
讨论:有人认为“和谐就是没有差别和分歧”,你赞同这种观点吗?请你谈谈对人际和谐的认识。
师归纳:(1)和谐不等于不承认差别和分歧,“和而不同”的观念是对人际和谐的基本阐释。一个乐队,想要演奏出和谐美妙的音乐,需要使用十几种乃至几十种不同的乐器,各奏其乐,各发其声,从而汇成宏大动听的交响乐。反之,如果乐队中都使用同一种乐器,其单调乏味是可想而知的。再比如,用乱石砌墙、碎石铺路,一块块乱石奇形怪状,一块块碎石各不相同,但墙一旦砌成,风格和谐统一,路一旦铺就,犹如一体天成。
现场采访:你认为受欢迎的人包含哪些品质? 要求:学生在课堂上现场采访,对象是老师和同学。
讨论、思考得出人际和谐的特征:(1)平等相处。
(2)宽松的人际环境。
(3)相互真诚信任。
(4)友善与关爱。
在学生逐步总结的基础上,让学生审视我们现实生活中人际关系和谐的表现、不和谐的表现,面对不和谐的人际关系,我们应该怎样做?
故事展示:微笑的力量
思考与探究:主人公依靠什么使自己化险为夷?这个故事给我们的启示是什么?
学生思考,教师总结:
(1)人际和谐是个人心理健康发展的需要。
(2)人际和谐有利于人的自我实现。学习借鉴他人的长处,自我完善;获得社会知识、经验和社会能力;促进信息交流和信息的共享;人与人之间相互帮助和支持,自我价值的实现。
2.联系的多样性和复杂性 镜头:废品价格折射经济冷暖
从2011年下半年开始,各类废品的回收价格都在下降,废旧金属和塑料等都接近甚至低于历史低位。业内人士认为,废品回收价格的涨跌不仅与上下游的制造业和消费领域紧密相连,从废品回收行业的角度来看,全球经济的好转还有待时日。
目前国内废纸行业受到“内外夹攻”:一方面国外经济形势不好,废纸价格持续下降,几乎和国内废纸价格持平,在这样的情况下,因为品质更好,造纸行业将更多采购国外废纸,挤占了国内废纸的交易份额;国内经济也面临发展困难,不少客户都在减少生产,进一步缩小了需求。
宝城期货金融研究所的相关研究人员说,废品回收看上去价值不高,但实际上废品价格的涨跌和制造业、消费领域都有紧密的联系,和全球期货市场也有直接联系,能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全球经济的变化趋势。
探究问题:我国居民卖废品和国外经济形势不好之间有什么关系?这一现象说明联系有什么特点?你还能举出什么事例来印证联系的这一特点?
生1:国外经济形势不好,导致购买力下降→出口企业产能过剩,产品卖不出去→原材料生产企业没有了销路,产品大量积压降价抛售→废品处理和回收企业卖不上价只得压价收购→老百姓觉得废品不值得卖当垃圾扔掉。
师:这位同学运用了相关的经济知识,分析得条理清晰、准确。这说明联系有什么特点呢?
生2:事物的联系是多种多样的。事物的联系可以分类为直接联系和间接联系、内部联系和外部联系、本质联系和非本质联系、必然联系和偶然联系等等。
生3:无风不起浪;种瓜得瓜,种豆得豆;牵一发而动全身;城门失火,殃及池鱼;唇亡齿寒„„都能体现出联系的多样性和复杂性这一特点。
师:联系的多样性和复杂性,对于我们认识事物有什么启示?
生1:要求人们想问题、办事情时注意分析和把握事物存在和发展的各种条件,一切要以时间、地点、条件为转移。比如,我们学习要考虑自己和老师的关系,分析自己各科的优势和不足等。
生2:我们应对金融危机,要从我国的实际情况出发,分析我国有哪些优势和劣势,还要和其他国家合作应对。
生3:我们要看到不同的联系对事物的存在和发展所起的作用是各不相同的……
归纳:(1)事物联系的多样性和复杂性
(2)方法论要求:要善于发现事物间的复杂联系,区分多样性联系的不同特点,提高认识事物的洞察力。对事物复杂的联系进行具体分析,既要抓住内在的、本质的、主要的和必然的联系,也不要忽视外部的、非本质的、偶然的和次要的联系,从而更好地指导我们的实践,正确地、深刻地认识和改造事物。
3.学会共处,营造和谐的人际关系 镜头:
有两个男生,毕业于一所著名的工科院校,而后又同时到一家研究所做研究工作。其中一个男生的学习成绩一直很优秀,毕业时各门课的成绩都在85分以上。到了工作岗位,他加班加点,刻苦钻研,很快就成为单位里的技术骨干。另一个同学成绩一般,业务能力较弱,工作了两年之后,单从业务的角度来讲,要远远逊于他的同学。
就在这时,单位承接了一个重要任务,并为此成立了专门的项目组。为了更好地完成任务,需要有一个能干的组长来带领大家一起工作,学习成绩好的男生一心想竞聘这个项目组长的位置,积极写了自荐信,他自信凭着自己的技术,一定可以胜任这个职位。
然而,当最后的任命传达下来的时候,却让这个男生失望了,他怎么也没有想到,新任命的组长却是他的同学!这个男生感到受了伤害。晚上,他一个人躺在床上,看着天花板,翻来覆去睡不着:“我
有哪里做得不对呢?”
为什么上级最终没有任命这个男生做组长呢?答案就是这个男生的合作能力很差。他虽然技术出众,是业务上的骨干,但他的性格太好强、自负,和别人一起工作的时候,总想着压人一头。同事们一起搞设计,他总觉得自己做的就是最好的,不爱和别人交流,不听取别人的意见。别人一提出意见,他就不高兴,使脸色给他们看。同事们都觉得他很有才干,就是太喜欢单打独斗了,是个钻研的好料子,但不适合做领导工作。而他的同学却正好相反,性格开朗,善于沟通,能够处理好复杂的人际关系;愿意与别人合作,愿意听取别人的意见,经常和大家打成一片,很受欢迎,虽然业务能力弱一些,但组织管理能力却很强。上级考虑到要管理这样大的项目,一个合作、沟通能力太差的人可能不适合,于是就指派了他的同学。
讨论:从联系复杂多样性的角度,说明我们应如何营造和谐的人际关系? 生:略。
活动:走出孤独,主动交往,点滴回忆
刚进入我们这所学校时,你觉得孤独吗?你是怎样走出这种状态的? 生:略。
师归纳:只有主动交往,自觉地投身到社会生活中,扩大自己的社会关系,才能建立积极的人际关系。
活动:出谋划策
联系本人的生活和学习实际,说说自己和父母家人、同学、老师相处的矛盾和困惑,对于矛盾你是如何解决的?对于困惑,请其他同学出谋划策,给出合理的建议和意见。
让学生在与他人分享的过程中,知道要与人和谐相处、和谐共事的道理。在此基础上,鼓励学生进行换位思考,在彼此尊重和理解的基础上和谐相处。
活动:播放歌曲——许志安的《真心朋友》
思考:在你的人生中,你需要并拥有这样的真心朋友吗?你认为什么样的朋友才是真心朋友?
生:略。
师:对待不同的人要采取不同的交友原则和技巧,学会交友,找到自己的真心朋友、一辈子的朋友,获得快乐人生。
名人名言展示
友谊像清晨的雾一样纯洁,奉承并不能得到友谊,友谊只能用忠实去巩固它。
——马克思 士有妒友,则贤交不亲;君有妨臣,则贤臣不至。——荀况 亲善产生幸福,文明带来和谐。
——雨果 单独一个人灭亡的地方,两个人在一起可能得救。
——巴尔扎克
课堂小结:我们每个人都生活在一定的人际关系中,人际和谐是我们人生幸福和快乐的重要保证。就像雨果所讲的:“亲善产生幸福,文明带来和谐”,让我们用我们的真心、爱心去营造和谐的人际关系,创造幸福的人生。【实践体验升华】
请以小组为单位,为学校或所在社区设计一期人际和谐的宣传展板。
第二篇:哲学与人生第四课
马克思主义哲学对物质与意识的科学认识
1、物质的基本含义
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物质是不依赖于人的意识,并能为人的意识所反映的客观实在。掌握这个概念,关键在于理解物质的唯一特性——客观实在性。要正确理解物质的客观实在性,应该把握以下特点:
1.共同性
所谓客观实在性,就是离开人的意识而独立存在的性质。客观实在性是从复杂多变、形形色色的物质形态中抽象概括出的一切物质形态所共同具有的特征,是一切物质形态的共同本质。
1物质和意识的关系?
一、意识的产生
1、意识是自然界长期发展的产物
意识的产生,经历了一个长期的、复杂的物质运动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有三个决定性的环节:
(1)无机物的反应特性进化为低等生物的刺激感应性。
(2)低等生物的刺激感应性进化为高等动物的感觉和心理。
(3)动物心理进化为人的意识。
2、意识是社会的产物
意识是自然界长期进化的产物,更是社会的产物。
(1)社会劳动创造了人本身。
(2)社会沟通的需要产生了语言。社会劳动造成了人与人之间的交流与沟通的必要,从而促进了语言的产生。语言的产生,提供了思维的工具,促进了抽象思维的发展,使人脑具备了能动反映客观世界的能力,大大促进了意识的发展。首先是劳动,然后是语言与劳动一起,成为意识产生的决定力量。
意识是物质世界和社会发展的产物。意识起源的自然性和社会性,进一步证明了世界的物质统一性。
二、意识的本质
从本质上看,意识是人脑的机能,是人脑对客观存在的主观反映。
1、意识是人脑的机能
人脑是意识的物质载体,意识是人脑的特有机能。现代科学对意识活动的生理机制的研究证明:意识的产生过程不仅与生物电的传递过程一致,而且也与脑化学物质变化的过程相一致。这些都说明,人脑的生理活动是人的意识活动的物质基础,如果人脑受到损害,就会阻碍脑生理过程的正常进行,人的意识活动也将受到影响,甚至失去机能。这些都说明意识是高度发达的物质——人脑的机能。
2、意识是人脑对客观存在的主观反映
人脑是意识的物质器官,但人脑不会自动产生意识。只有客观事物作用于人的感觉器官,并通过传导神经传达到大脑,使人脑对客观事物做出反映,才会产生意识。如果没有被反映者,就不可能产生反映。人脑只是一个加工厂,没有原材料,大脑就不能加工出任何产品,不能进行意识活动,不能产生出意识。所以,意识来源于客观存在,其内容是客观的。
意识的形式则是主观的,是客观事物的主观映象。意识不等同于客观事物,而是客观事物反映到人脑中的观念形态。一方面,意识是客观事物经过加工之后在大脑中的反映;另一方面,在反映客观事物的过程中,受到反映者个人的心理素质、知识水平、立场、观点等主观因素的影响。在实际生活中,我们经常遇到不同的人对同一事物产生不同的甚至根本相反的认识和观念。正因如此,也就有了正确思想和错误思想的区分。正确思想是对客观存在的正确反映,错误思想则是对客观存在的歪曲反映。归根结底,任何思想和观念,都来源于客观物质世界。
物质和意识的辨证关系
1.基本内容:(1)物质对意识具有决定作用。物质决定意识,意识是对物质的反映。(2)意识对物质具有能动作用。意识的能动作用首先表现在意识能够正确反映客观事物,还突出地表现在意识能够反作用于客观事物。正确的意识能够指导人们有效地开展实践活动,促进客观事物的发展;错误的意识则会把人的活动引向歧途,阻碍客观事物的发展。
2.基本方法: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使主观符合客观,坚持主观和客观具体的历史的统一。反对教条主义和经验主义等主主义。
3.对“物质决定作用”的理解:
世界的本原是物质;,物质决定意识;物质是第一性的,意识是第二性的;意识依赖于物质,是对客观事物的反映。
4.对“意识能动作用”的理解:
(1)首先表现在意识不仅能够正确反映事物的外部现象,而且能够正确反映事物的本质规律——在历史条件和现实条件的基础上,着重从主观方面努力,尽力正确地反映客观事物。
①世界上没有不可认识的事物,只有尚未被认识的事物。
②人们的意识是有差别的。
一方面人们的意识有正确和错误的差别;另一方面即使都是正确的意识,也不等于人们的意识都是一样的。其原因包括主观原因和客观原因两个方面。
客观原因:一定的社会历史条件
主观原因: 一是立场不同:从观察自然界事物看,位置不同,视觉反映不同;从阶级社会中人们认识事物看,阶级立场不同,意识有正确和错误之分。
二是世界观不同,人生观不同,思维方法不同。
世界观不同,观察与思考的方法不同,直接影响着人们对客观事物的反映是否正确。一个人的生活目的、生活态度是否正确,不仅影响着他的人生道路,而且会影响到他对客观事物的认识。我们必须树立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运用科学的思维方法去认识客观事物。
三是知识构成不同。
一个人原有知识正确与否,极大地影响着他对新的认识对象的理解。一般说来,原有知识正确会有助于正确理解新的认识对象;原有知识错误,则可能导致新的错误。因此,我们在学习时应注意正确理解和掌握基本概念,掌握科学理论知识。同时,每个人在以往的社会环境和自己的实践中所获得的知识,在广度和深度上总是存在着一定的差别。这同样会影响人们对客观事物的正确认识。一个人掌握的科学知识越多,对新的问题正确认识的可能性越大;一个人对知识规律性的联系理解和掌握的越深刻,就越能正确认识客观事物。
因此,我们要使自己的意识能够正确地反映客观事物,就必须端正立场,树立科学的世界观和人生观,学习科学文化知识,提高自身素质。
(2)还突出地表现在意识能够反作用于客观事物,正确的思想和理论通过人们的实践,能够促进客观事物的发展——要重视正确意识的作用,重视精神的力量。反对“精神万能论”和“精神无用论”。
①意识对客观事物反作用的基本含义:在实践活动中,意识总是指挥着人们使用一种物质的东西去作用于另一种物质的东西,从而引起物质具体形态的变化。
②对自然界反作用的积极表现和消极表现。意识对自然界的反作用,人类世代都在发挥着、并不断积累下来。其中有积极作用,也有消极作用。正确的意识在人们改造自然界中起着积极作用。错误的意识在人们改造自然界中起着消极作用。
③意识对社会发展的有利作用和阻碍作用。
人们改造社会的活动曾长期处于盲目状态中,但意识的指导作用仍然是存在的,改造社会就是改变人与人的社会关系。但由于人们基于不同的利益关系有着不同的思想,因而社会关系的改变就表现为不同意识的冲突。在阶级社会中,不同的阶级都以各自的思想意识指导自己的行动,并试图来影响社会的发展。进步阶级的意识有利于社会购发展,反动阶级的意识则阻碍社会的发展。
不同的意识对客观事物起着不同的反作用,总之,意识能够反作用于客观事物。因此,我们一定要重视意识的作用,重视精神的力量,树立正确的思想意识,克服错误的思想意识。
(3)自觉地树立正确的思想意识,克服错误的思想意识
①要重视和调动人的精神能量。
②社会主义精神文明是我国现代化建设的重要保证。
③积极参加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
5.对“决定作用”和“能动作用”关系的正确理解
(1)物质对意识的决定作用和意识对物质的能动作用是两种不同性质的作用,两者不能等量齐观。
(2)意识对物质的能动作用具有辨证的性质。
(3)物质的决定作用和意识的能动作用是不可分割的两个方面,承认前者必须同时承认后者,反之亦然。
6.对“物质和意识的辨证关系”与“物质和意识关系”的联系和区别的理解
前者是马克思主义对后者问题的正确回答。后者是哲学的基本问题,马克思主义代表的是一种观点和回答,而且是正确的回答。此外还有唯物主义、唯心主义、可知论和不可知论的回答。
第三篇:哲学与人生 第四课 第一课时
第四课:普遍联系与人际和谐
(一)一、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1. 联系的含义
2011年3月,日本核泄漏,有谣言说盐受到核污染不能再吃,而吃碘盐可以预防核辐射,引起市民疯狂抢购,一些不法商贩乘机哄抬价格,牟取暴利,国家发改委紧急通知主管部门稳定物价。3月17日,中国盐业总公司要求各地保障食用盐市场供应,稳定市场和价格。继而,北京市疾控中心重申:我国未收到核污染。因此,居民不需要补碘。
设问:你的家里多买盐了吗,在哪买的?“抢盐**”如何平息的? 学生:讨论,回答(略)家里没买,但村里很多人抢购,导致一度缺货。(教师引导学生回答,及时表扬)
媒体上宣传,周围人们的谈论,见食用盐供应正常,生活上并无异常现象,觉得是谣言。教师(小结): 抢盐**的参与者有哪些?由民众、商家、幕后推手等多个主体共同主演的一场闹剧,这些闹 剧的各人员之间都存在着一种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相互作用的关系。从哲学上讲,“ 这种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相互作用”的关系,就是联系。
2.联系的特点。
请同学们阅读教材,并思考:联系的观点具有哪些特点?(`1)联系的普遍性 思考与探究
2011年10月,淘宝商城毫无征兆发布新规,调整技术服务费和商铺违约保证金,最高涨幅高达150%。新规终使中小卖家发动了“淘宝十月围城”(淘宝中小卖家持续有组织地攻击大卖家的围城事件)。(10月10日,淘宝商城发布了《2012淘宝商城商家招商续签及规则调整公告》,核心内容是将技术服务年费从以往的6000元提高至3万元和6万元两个档次,涨幅为5倍到10倍。同时,商铺的违约保证金数额全线提高,由以往的1万元涨至5万元、10万元、15万元不等,最高涨幅高达150%。公告还指出,续签时间为2011年10月17日至2011年12月20日18时止,且续签商家2012技术服务年费的缴纳和保证金的冻结必须在2011年12月26日之前一次性完成。年内不能缴费签订新一年合同的卖家,将被清退出商城。)
15日,商务部表示,希望淘宝商城充分听取各方意见,采取积极行动回应相关商户特别是中小商户合理要求,并强调相关企业和个人必须通过合法途径表达诉求。淘宝商城经历了有史以来最大的一次“抗议”。
学生思考:为什么在10月10日,淘宝商城宣布将正式升级商家管理系统后,引发很多不同的人的关注?
教师总结得出结论:这些问题体现了联系具有普遍性的特点。联系的普遍性是指:任何事物内部各部分、要素、环节是相互联系的、任何事物都与周围其他事物相互联系、整个世界是一个相互联系的统一整体。
活动安排:以小组为单位,找出蕴涵联系原理的成语、俗语、古诗等。看谁找的多? 鱼儿离不开水——直接联系、城门失火殃及池鱼——间接联系、牵一发而动全身——局部和整体的联系、勤能补拙是良训,一分辛苦一分才——因果联系。
通过以上的活动,让学生对联系的普遍性有具体的认识。
思考回答 :是否任何两个事物之间都有联系? 事物是普遍联系的,是否事物就因此而丧失了独立性?
例如:你家老母鸡下了一个Egg,与公司的财务印章,有没有联系?” 温馨提示:联系具有条件性:联系是普遍的,但是,事物具有相对独立性。(2)联系的客观性 多媒体展示 :“2008+5+12=2011+3+11”(汶川地震和日本大地震的时间)提问:同学们你们说这两组数据会有必然联系吗? 案例链接 :1998年河南开封的“9.18”盗窃案。
1992年9月18日,雨,河南开封包公湖畔,开封博物馆。上午8时30分,服务员马海娟、崔巧玲像往常一样,熟练地打开博物馆明清宫廷用品展厅大门,准备迎接参观者。但一进门,她们大惊失色,展厅内一片狼藉,几个展柜已空空如也。没多久,案件便被侦破,当问及案犯为何选择选择在9月18日这天作案时,案犯的回答令人啼笑皆非:因为“9.18”的谐音是“就要发”。
思考与探究
“8”与发、“4”与死之间有没有必然联系?“巧问妙答”(即:答非所问)有道理吗?现实生活中类似的现象你还见过哪些?请同学们谈谈生活中类似的现象。例如:乌鸦叫丧,喜鹊报喜、左眼跳财,右眼跳灾、手相决定人的命运。这些做法和说法错误和可笑吗?为什么?(封建迷信)
温馨提示 :事物的联系是不能臆造的、想象的。
一颗铆钉与国家的命运:一个粗心的工人在制造铆钉时忘了给其中一枚做个钉‘帽。恰巧这枚铆钉被用来给该国元帅的千里马钉马掌。在一次抗击外敌入侵的战斗中,马掌脱落,但元帅并不知道继续追赶敌人。不久,马的脚伤太重而马失前蹄。元帅从马上摔下来,被乱马踩死。顿时,群龙无首,军队大乱。敌军乘机反扑,一举灭掉这个国家。
思考回答 :这则寓言说明了什么道理?
温馨提示 :事物的联系是不能被创造也不能被消灭。体会大家谈
联系的客观性:联系是事物本身所固有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人们既不能忽视或消灭客观联系,也不能主观臆造客观上不存在的联系。否则,就会受到客观联系的奴役、摆布、捉弄和惩罚。
(3)联系的多样性
不同的联系对事物的存在和发展起着不同的作用。内部的、本质的、必然的联系,对事物的基本性质和基本发展趋势起着决定作用;而外部的、非本质的、偶然的联系,只是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事物发展的进程。
通过图片的展示,让学生对联系的多样性有感性和具体的认识。3.唯物辩证法关于普遍联系观点的方法论要求
1. 要用普遍联系的观点看问题,防止孤立、片面地看问题 案例:《韩非子.喻老》昔者纣为象箸而箕子怖
商纣王让人给自己做了一双象牙筷子,他的大臣箕子就感到很可怕。箕子认为,用象牙筷子吃饭就一定不肯用粗碗具,必将犀玉杯盘、山珍海味,进而穿绫着缎、建高阔殿宇楼台,如此下去将一发不可收拾。正如所料,不过五年,纣王就酒池肉林,设炮烙之刑,大兴土木,为所欲为,最终身陷周武王重兵重围,自焚鹿台而亡天下。
用象牙筷子是小事,但是箕子却能从小事看到它的发展变化,预测它对国家社稷的未来所造成的后果。这就叫做“因小见大”、“见微知著”。
教师:看问题不能只知其一,不知其二,只计其一,不及其余。学生在人生成长中不能只看到自我,而看不到人与社会的联系,自我封闭,自我满足。
2.要从整体上把握事物的联系,处理好局部和整体关系
故事: 战国时期,燕国的太子丹,有一次宴请荆轲,并特意安排了一个能琴善乐的美 人为荆 轲劝酒助兴。荆轲听着悦耳的琴声,望着美人那双纤细、灵巧、洁白、素净的手,魂飞魄荡,连连称赞:“好手,好手!”一再表示“但爱其手”。于是,燕太子丹为了讨好荆轲,立即 把美人的手砍段,盛在盘子里,赠给荆轲。
部分离不开整体观念,离开整体的部分就失去了原来的意义。荆轲喜欢的是一双生在美人身上的能弹琴的好手,但一旦从美人身上斩断,就不再是原来意义上的手,只能是名义上的手了。就如黑格尔所说:譬如一只手,如果从尸体上割下来,按照名称仍然可以叫做手,但按照实质来说,已经不是手了。
教师说明:唯物辩证法认为,一切事物都是由各个局部构成的有机联系整体,局部离不开整体,整体高于局部,起着统率和主导地位,二者不可分割,相互影响。整体的性能状态及其变化会影响到部分的性能状态及其变化。部分也制约着整体,甚至在一定条件下关键部分性能会对整体的性能状态起决定作用。
3.要善于发现事物间的复杂联系 案例:海鸥——水上“雷达”
二战期间,德军使用潜艇战的“狼群战术”在大西洋的重要水域,疯狂地猎杀从美国向英国运输战争物资的船队。1941年1月的“击鼓战役”期间,仅德军哈尔德根的“U-123”潜艇就击沉商船20万吨,每月英美盟军海上损失高达55万吨。
为了改变这种惨重的战况,英美盟军及时改变了护航体制,准备给予德军沉重的打击。但是,德军潜艇神出鬼没,很难发现它们的踪迹。此时,英国皇家海军一位潜艇司令想出了一个简单而有效的办法。他派出几艘潜艇,在航行过程中,不断地向海面施放食物,诱引成群的海鸥前来争食。
经过反复多次的训练后,在每个军港附近栖息觅食的海鸥,一看见水下有黑影游动,就会立即在海面尾随盘旋,很快就招引来许多海鸥在这里“集会”。
德国潜艇不知英国人的“秘密武器”,每当他们的潜艇浮上水面发报、充电、换气时,就有许许多多的海鸥在潜艇上方鸣叫盘旋。这时,德国潜艇周围就会“莫名其妙”地引来英军的飞机和舰艇,接着就会遭到致命的攻击。
1941年12月21日,4艘德国潜艇大胆地潜到英国格里姆斯比附近的海域,准备偷袭这里的军舰。虽然德军一路上躲过了英军飞机、战舰的追踪,可是在到达格里姆斯比海域时,却受到了一群又一群海鸥的“热情欢迎”。没等他们明白是怎么回事,天上飞来了英军的猎潜飞机,水上冲来驱逐舰。一阵炮火,一阵深水炸弹,4艘潜艇中两艘被迫浮出水面,成了俘虏,另一艘侥幸逃脱,回去报丧去了。
今天,在英国格里姆斯比城的海滩公园有一个石雕:下面是德国潜艇,上面飞翔着数只海鸥,向后人昭示了海鸥反潜反法西斯的功劳。
二、用联系的观点看待人际关系 多媒体展示 1.人都是生活在人际关系之中的。课本36页小故事 《小何辞职》
思考与探究:小何辞职的原因是什么?人可以离开人际关系而存在吗?
学生讨论,最后教师和学生一起得出结论:我们每个人都是生活在一定人际关系之中,完全孤立的人是不存在的。
人际关系:就是人们在社会生活中通过物质交往和精神交往而建立和发展起来的人与人之间的关系。
2、人际关系具有复杂性、交互性 人际关系的特性:客观性、复杂性和交互性(1)客观性。案例链接 :“好玉米是这样获得的”
詹姆斯·班德讲过一个农夫种植他的得奖玉米的故事。每年他的玉米都在全州博览会上赢得蓝带奖。有一年,一个记者采访他,得知了他如何种植玉米的趣闻。
记者得知,这个农夫将他的种子与他的邻居分享。“你怎么可以将你最好的玉米种子与你的邻居们分享呢?这些可是每年都为你赢得大奖的种子啊!”记者问道。
“嗨,先生,”农夫说,“你可知道?风将成熟玉米的花粉吹来吹去。如果我的邻居种植差的玉米,交叉异花授粉就会逐渐降低我的玉米的品质。如果我想种植好的玉米,我就必须帮助我的邻居也种植好的玉米。
教师解说故事,请学生说出理由和收获。在此基础上,教师从纵向联系的角度讲解人与人之间联系的客观必然性。
人生启迪: 帮助别人就是帮助自己。世界万物相辅相成,要看到事物本质,学会分享,达到双赢。
(2)复杂性。
活动安排: 列出自己的人际关系网和不同的社会角色,提示学生按照以下的分类来列出:(1)血缘关系(2)地缘关系(3)经济关系(4)政治关系(5)文化关系(6)业缘关系 人生启迪 :我们生活在复杂的人及关系中,处理好这些关系是我们人生幸福、事业成功的关键之一。
(3)交互性。
大文豪萧伯纳遇到一个可爱的苏联小姑娘,同她谈了好久。临别时,肃伯纳对小姑娘说:“别忘了回去告诉你妈妈,就说今天同你玩的是世界有名的大作家肃伯纳。”他暗想:当小姑娘知道跟自己玩的是一位世界大文豪时,一定回惊喜万分。可是,出呼意料的是,小姑娘竟学着肃伯纳的口吻说道:"请你回去后告诉你妈妈,就说今天同你玩的是苏联小姑娘娜塔纱.肃伯纳听了,不觉为之一震。他马上意思到刚才太自夸了。
是后,肃伯纳深有感触地说:“一个人无论取得多大成就,都不能自夸。对任何人,都应该平等相待,永远谦虚。这就是那位小姑娘给我的教育。他是我的老师。”
体会大家谈 :人与人之间的交往是相互的,心态不一样,结果也不一样。我们还应知道身份只是暂时的标记。
教师总结: 联系的普遍性、多样性决定人际关系的多样性、复杂性和交互性。因此,我们对人际关系的特性,只有从哲学的高度来理解才会更深刻。
3.社会交往的作用 体会大家谈:
以组为单位,说出社会交往的作用 展开讨论,看哪个小组能总结出更多的作用。社会交往的作用:
1、交流信息
2、增进感情
3、建立关系
4、充实自我 教师通过小故事“天堂与地狱”来升华教学内容,并引导学生思考。
(升华:人生哲理:如果我们每个人都只是为了自己的利益,而不去想着别人,永远将是一锅看得见喝不着的汤,只有互相帮助,相互扶持,才能够共同求发展。)课堂小结
课后作业(1)理解说明题:《学习指导》P30第1题;(2)案例分析:《学习指导》P31第1题。
第四篇:哲学与人生 第四课 第二课时
第四课:普遍联系与人际和谐
(二)复习提问:
联系的含义及基本特征?如何处理整体和局部的关系?人际关系的特征体现在那几个方面? 新课导入
案例导入:小悦悦事件 2011年10月13日下午,两岁的小悦悦走在巷子里,被一辆面包车两次碾压,几分钟后又被一小型货柜车碾过。而让人难以理解的是,七分钟内在女童身边经过的十八个路人,对此不闻不问。最后,一位捡垃圾的阿姨把小悦悦抱到路边并找到她的妈妈。当时的悦悦已经像一个提线木偶般瘫作一团!后送医院经抢救无效死亡。
如果你是路过者,是不是会成为那第19个路人?小悦悦的事情给我们什么样的启示? 在学生思考的基础上,老师加以引导,让学生自己得出结论,人际和谐与我们每个人的生活和幸福息息相关。
(注:深圳经济特区助人行为保护条例,规定救助人尽到注意义务可豁免责任,举证责任则由被救助人承担。提供救助行为的人可能遇到的法律责任一般有两种情形:一是被救助人指其遇到的险情就是由救助人造成,要求救助人承担侵权责任。为此,《条例》采用无过错推定原则,即在没有证据证明的情况下,应当认为救助人不是侵权行为人,而是好心施救人。另一种情况则是被救助人指责救助人实施救助行为不当,造成其伤害加重或者救助不成功的后果。为解除好心人的后顾之忧,草案则采用责任豁免原则,规定只要救助人尽到通常注意义务的,不对救助不成功的后果承担责任。日前,云南省人大专门修订有关法规,对见义勇为者的就业、住房、子女教育等保障问题一一作出规定,还特别规定,对见义勇为者,及其子女报考公务员和国家事业单位将依法给予照顾。)
新课讲授
三、人际和谐是积极健康的人生态度 1.人际和谐是中国的宝贵文化传统 多媒体展示
08年奥运会开幕式上的“和”字。
教师提问:对于“和”同学们是怎样理解的?(表示联合; 跟; 与;相安,谐调;平息争端;平静)并请同学们列举出包含有“和”思想俗语、成语。(鸾凤和鸣 政通人和和衷共济 民和年丰 和睦相处 上下和睦 一团和气
风和日丽)
引导学生认识到这一点:人际和谐是中国的宝贵文化传统。
“和”是中国文化中最重要的概念之一,“和”即矛盾的协调统一,包括宇宙自然的和谐、人与自然的和谐、人自身的和谐以及人与人之间、人与社会之间的和谐。
中国传统文化中儒、墨、道、佛诸家都对于和谐思想有所论述,比如:(1)儒家的“以和为贵、推己及人”。儒家文化尤其注重人与人、人与集体、人与社会之间的和谐,倡导和追求“老吾老 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以睦 兄弟、以和夫妇”,“和衷共济”的和谐关 系。(2)道家的“和为贵”。道家倡导和谐的人际关系,主张“无为 而治”。
都说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那么,和谐是什么? 和谐是不同事物之间相辅相 成、相反相成的关系。例如: 组成美妙音乐的各个音符。人际和谐是什么? 人与人之间“和而不同”,在根本利益一致的条件下求 同存异、化解矛盾,实现总 体上的平衡、和谐状态。
小组讨论:怎样的人际关系才是和谐的人际关系?和谐的人际关系对个人心理健康、学习、工作、生活等各有什么作用?
拥有良好的人际关系有助促进心理健康。人际关系对人的心理卫生保健有着很重要的作用,良好的人际关系可以帮助缓解内心的压力,不好的人际关系会使人产生心理障碍。
有良好人际关系的人朋友会非常的多,和他人相处非常和谐,这样的情况下人与人之间会相互关心,相互关爱,相互帮助,拥有众多朋友的关心帮助,心理的压力会减轻很多,有时候一些心理障碍也会自然化解,有利心理健 康。不良的人际关系会使人缺乏朋友,有时候有心事也没法吐,别再心理会导致心理疾病、心理障碍。
人际关系和心理健康之间的作用是相辅相成的,两者之间相互影响。在日常的生活、工作、学习中应该主动地去培养良好的人际关系,这样有助自身的心理健康发展,能使身心都健康。良好的人际关系会不断地进行良性循环,出现累积,继而久之就会形成一个很好的社交范围。
在现代社会中,一个人事业的成功,只有15%是由于他的专业技术知识和技能,另外85%则要靠人际关系和处世沟通艺术。因此,人际交往、沟通已成为现代人生活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人际交往与协调人际关系的能力,更是人们生活能力、工作能力、经营管理水平的重要标志及宝贵的心理素质。
随着社会大飞速发展,个体在社会生活中的空间越来越大,人际间的交往和联系日益频繁。在这个新潮涌动地时代里,多元、多变、多层的社会环境组成了无数形形色色的人际关系网络,而上下、左右、四面八方的人际沟通,又构成了人生的立交桥、关系网。一方面,这复杂、纵横交错的人际关系,让人应接不暇、无所适从,并常常给人们带来了诸多新的困惑与不适;另一方面,随着人际关系交往的扩大,人们生存和发展大空间又得到了不断地扩展,人们在各种各样的人际交往中,获得了很多成功的机会。由此,人际关系成为我们生活、工作和学习中非常重要的部分。
学生从未离开学校,没有真正走上社会,所以对社会上人际关系的复杂性还认识不够。如果今后走向社会而对人际关系一无所知,那他们将无法适应未来的工作。从历届毕业生反馈的信息得知,如果没有这种心理准备,就会感觉社会与学校的人际关系落差太大,无所适从。所以,对那些即将走上工作岗位的学生,我们德育教师应该为他们上好这一课,帮助他们树立良好的人际关系的观念。实践表明,我们的努力收到了良好的效果,近几年的毕业生供不应求。对那些人际关系处理得很好的毕业生,他们如虎添翼,事业成功。但也有极少数人际关系处理得不太好的毕业生,尽管他们在学校成绩很优秀,但总是不能很好地发挥自己的才能。那些获得高薪或高职位或自己当老板的往往不是那些单单是学习上的尖子生,而是那些全面发展,人际关系良好的毕业生,因为他们善于与人交往,善于展示自己的才华,获得更多的发展机会或提拔重用。因此,从我校的毕业生的情况看,良好的人际关系对中专生成才显得尤为重要。总之,学生能正确处理人际关系,将会使自己的事业锦上添花。良好的人际关系还可以使你学到许多新知识。
2.人际和谐及其特征
人际和谐的特征让学生自己讨论、思考得出结论:(1)平等相处。(2)宽松的人际环境。(3)相互真诚信任。(4)友善与关爱。
在学生逐步总结的基础上,让学生审视现在我们现实生活中人际关系和谐的表现、不和谐的表现,面对不和谐的人际关系我们应该怎样做?
人际关系是我们生活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倘若搞不好人际关系,将对我们的工作、生活及心理健康有不良的影响。在现实社会中,由于各人的性格、秉赋、生活背景及目的等等的不同而产生的思想上的一定隔阂,这是正常的,也是可以理解的。倘若在工作或生活中和所有的人都合不来,那就不正常了,需要作自我调整并加以改变。人依据其年龄、性别、职业、职位、所处环境等情况而扮演着不同的社会角色。在与人接触时,不同的角色有着不同的行为规范,所以在和不同的人相处时,有不同的要求和技巧。在这里我仅就您所提出的问题,即如何与同事相处发表些意见。
首先,要处处替他人着想,切忌自我中心。要搞好同事关系,就要学会从其他的角度来考虑问题,善于作出适当的自我牺牲。要做好一项工作,经常要与别人合作,在取得成绩之后,要求共同分享,切忌处处表现
自己,将大家的成果占为己有。提供给他人机会、帮助其实现生活目标,对于处理好人际关系是至关重要的。
替他人着想还表现在当他人遭到困难、挫折时,伸出援助之手,给予帮助。良好的人际 关系往往是双向互利的。您给别人的种种关心和帮助,当您自己遇到困难的时候也会得到回报。
其次,要胸襟豁达、善于接受别人及自己。要不失时机的给别人以表扬。但须注意的是要掌握分寸,不要一味夸张,从而使人产生一种虚伪的感觉,失去别人对您的信任。
再次,要掌握与同事交谈的技巧。在与同事交谈时,要注意倾听他的讲话,并给予适当的反馈。聚神聆听代表着理解和接受,是连接心灵的桥梁。在表达自己思想时,要讲究含蓄、幽默、简洁、生动。含蓄既表现了您的高雅和修养,同时也起到了避免分歧、说明观点、不伤关系的作用,提意见、指出别人的错误,要注意场合,措词要平和,以免伤人自尊心,产生反抗心理。幽默是语言的调味品,它可使交谈变得生动有趣。简洁要求在与人谈话时掌握该说的说,不该说的不说。与人谈话时要有自我感情的投入,这样才会以情动人。此谓之生动。当然要掌握好表达自己的技巧,需要不断的实践,并不断的增加自己的文化修养,拓宽自己的视野。
最后,要抽时间和同事打成一片。培养自己多方面的兴趣,以爱好结交朋友,也是一种好办法。另外,互相交流信息、切磋自己的体会都可融洽人际关系。
搞好人际关系是一门艺术。所有的人都需要不断的学习和实践、才能臻于娴熟。希望你能根据自己的具体情况,作一个自我分析,从而冲破自我封闭的篱笆,虚怀若谷,去建立一个和谐的人际关系。
3.人际和谐的作用
生活和工作中人际关系和谐,就能产生向心作用。而集体、同事之间常常吵闹、猜疑、拆台、内耗,就会产生离心作用。可见,人际关系对人的生存和发展影响很大:
1、产生合力。人的力量、能力,如果按照正确的积极的方式组合起来就会产生很大的力量,就会出现1+1>2的效 果。我们平常说的团结就是力量,人心齐,泰山移就是这个道理。
2、形成互补。通过交往,人与人之间相互学习,取长补短。
3、相互激励。通过相互激励,能够给群体成员带来创造活力。
4、联络感情。医学心理学的研究表 明,孤独的人会变得忧郁、变态,其寿命要比乐观、开朗、爱交往的人短。人们通过彼此的相互交往,诉说各自的喜怒哀乐,增进相互间的思想感情,产生亲密感甚至依恋之情,从中吸取力量。因此,人际交往对人的身心健 康来说也是十分重要的。
5、交流信息。在社会生活中,信息的交流与沟通,是人们相互联系的重要 形式。人们的生产、生活、工作、娱乐都离不开信息的交流。可以说没有 信息交流,就没有个人和社会的进步。当今的时代,是信息时代,信息对 每个人都更加重要,每个人都是信息源,既是信息的传播者,又是信息的 接收者。人脉等于钱脉,关系就是实力,朋友是第一生产力。掌握信息多的 人领导掌握信息少的人。
6、良好的人际关系是成功的催化剂。大家都追求成功,到底努力重要,还是机会比较重要?其 实二者都很重要。
如果获得了机会,自己也非常努力,是否就一定能获得成 功?答案是不一定。因为在中国,个人能否取得成功还有一个 关键性因素,是什么?那就是人际关系,它通常扮演着催化剂 的角色。
做法:学习借鉴他人的长处,自我完善; 获得社会知识、经验和社会能力; 促进信息交流和信息的共享; 人与人之间相互帮助和支持。人生启迪
让我们拥有一颗乐于助人的心,一双搀扶他人的双手,让这路上再没有摔倒的弱者,没有冷漠奔走的路人。
四、营造和谐的人际关系 创造快乐人生
1、走出孤独,主动交往 点滴回忆
你刚进入我们这个学校时,你觉得孤独吗?你是怎样走出这样的状态?
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教师总结强调:只有主动的交往,自觉地投身到社会生活中,扩大自己的社会关系,才能建立积极的人际关系。
2、学会与人共处、和谐共事 活动安排 出谋划策
联系本人的生活和学习实际,说说自己和父母家人、同学 老师相处的矛盾和困惑,对于矛盾你是如何解决的?对于困惑,请其他同学出谋划策,给出合理的建议和意见。
让学生在与他人分享的过程中,知道要与人和谐相处、和谐共事的道理。在此基础上,鼓励学生进行换位思考,在彼此尊重和理解的基础上和谐相处。
3、建立美好的友谊 播放歌曲 许志安的《真心朋友》
思考:在你的人生中,你需要并拥有这样的真心朋友吗?你认为什么样的朋友才是真心朋友?
人生启迪
在学校未来的职业生涯中,对待不同的人要采取不同的交友原则和技巧,学会交友,找到自己的真心朋友、一辈子的朋友,获得快乐人生。
名人名言展示
友谊像清晨的雾一样纯洁,奉承并不能得到友谊,友谊只能用忠实去巩固它。————马克思
士有妒友,则贤交不亲;君有妨臣,则贤臣不至。亲善产生幸福,文明带来和谐 ——雨果
单独一个人灭亡的地方,两个人在一起可能得救。————巴尔扎克 活动安排
人际关系小测试:考考你的人际关系。课堂小结
我们每个人都生活中在一定的人际关系中,人际和谐是我们人生幸福和快乐的重要保证。就像雨果所讲的:“亲善产生幸福,文明带来和谐”,让我们用我们的真心、爱心去营造和谐的人际关系,创造幸福的人生。
课后 作业
1、请你联系自己的实际谈谈和谐人际关系的重要性。
2、举例说明我们应该如何营造和谐的人际关系?
3、《学习指导》P30第2题;
案例分析:《学习指导》P31第3题。
第五篇:哲学与人生教案
《哲学与人生》教案 说明部分:
一、《哲学与人生》是一门怎样的课程:
德育课,用哲学的思想来指导人生,哲学与人生是密不可分的,生活中充满了哲学,用哲学来指导人生,使人少走弯路。
这门课,共分5个单元,每个单元3次课,共15次课。当然这15次课里,按教务科的要求,还有上四次“安全教育”课,我会灵活地穿插进行讲解。这样,本学期的课程是比较重的。
安全课会讲的内容有:校园的安全,消防安全,交通安全,交往安全,用电安全,逃生防灾意识等内容。
《哲学与人生》这本书很好,很适合大家。我拿到书后几乎一口气看完了,假期就备课好了。相信书中很多道理对大家都很有帮助。道理不深,但很有用。
主要内容有: 唯物论:尊重客观实际 辩证法:一分为二看问题 认识论:知行统一提高能力
历史观:历史规律与人生理想,人的本质与自由。人生问题要与哲学道理的运用结合起来讲,用智慧感悟人生,解决人生成长中遇到的主要问题。
第一单元:人生路。第二单元:人生态度。第三单元:人生能力。第四单元:人生理想。第五单元:人生价值的问题。
教材的基本线索:哲学基本观点----人生哲学知识----解决人生问题的方法的思路、脉络。
我给大家讲个故事,有个同学很喜欢哲学,天天抱着哲学书看,人家叫他书呆子,但他说出的一些话,总是富有哲理。有一次,同学们在争论,人生能不能游戏?有的同学说霍金。。有的同学说达尔文。。该书呆子回答了,书呆子只说了一句话,大家就热烈鼓掌,他说:人生可以适当游戏,但不可游戏人生。
8小时学习,加1小时游戏(活动),大于8还是9小时,我们的课堂也会存在游戏,活泼些。
周国平先生说:哲学的首要目标不是传授知识,而是引导人们追求智慧。
有一个外国记者问:“周总理,你们的路,为什么叫马路,是不是马走的?”
周总理怎么回答?因为我们所走的是“马克思主义”的道路。如何教好这门课,我觉得挺难的,因为很多内容差不多,容易混淆。我一直在思考这个问题。
二、我的教学特点:
我是大学本科“政教”专业毕业,就是政治思想教育专业毕业,《哲学》学了很多,我本人也很喜欢哲学。我想我讲课的水平一定不会差。同时,我是学生科科长,因此,我的课堂纪律也不能差。
但我不会死板地进行课本讲解,我的课堂会比较活泼,我会跟大家讲很多故事,将哲学的思想寓于故事之中。同时,会提些问题,让大家回答,然后我会记录,给大家打分,根据平时表现与课后作业,定出最后的分数,有可能就不最后考试了。让大家学得轻松,大家只要根据我的要求,我希望大家都在80分以上。
我的课是每周的第一、二节,希望我的课能成为指引同学们一周的学习与生活。让大家充满激情,充满干劲地生活与生活,我的目的就达到了。
三、课堂要求:
1、喊起立:
2、点名:
3、学得轻松:怎么轻松?
1)我们不是应试教育,不死记硬背,灵活学习,当作听讲座,讨论思考就可以了。我会多讲故事。
2)根据中职实际,不讲太多。重要的是对大家有启示,有帮助,就达到目的了。不是为了学习而学习,而是真正学到一些有用的东西,用哲学的思想来观察人生,思考人生,指导人生就好了。
3)课堂气氛可以活泼些,自由些。
4)课后作业布置两道题,要求同学自己做,不要求做多好,多长,只要自己做。
5)有可能不期末考试了。但大家上课时,最好要认真听,认真回答问题,并做好笔记,或期末进行笔记整理,我要检查。这样,如果不考试,那分数的组成:课堂纪律,回答问题情况,笔记情况,作业情况等来评判分数。
4、课堂要求:1)不睡觉。2)不玩手机。3)不走出教室。可以讲话,可以讨论。大家有什么想法,有什么意见,可以直接向我提,目的一个:就是共同将课上好。
5、科代表:选一名科代表
6、目标:人人都在80分以上,争取大家都拿奖学金。只要按我的做,就一定可以的。
7、师生关系: 1)知识上: 2)人格上: 3)品德上:
四、对0991班的印象:
五、课后作业:查找吴士宏的故事与事迹
课本部分:
第一课
客观实际与人生选择
[教学目标]
1、了解一切从实际出发的辩证唯物主义基本观点。
2、理解从实际出发、尊重客观规律是进行人生选择、走好人生路的前提。
3、运用课本知识,把握客观规律,判明客观实际,进行思考,进行人生选择。[教学重点]
1、一切从实际出发的观点与方法。
2、正确选择适合自己发展的人生道路。[教学难点]
1、物质世界的统一性和多样性。
2、人生发展的现实性与可能性。[教学方法] 讨论法、案例分析法。[课时安排] 2学时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吴士宏事迹的讨论。
“小赵从事农机维修成功”的事例,让学生进行讨论分析,引入客观实际的教学内容。
选择正确的道路,永远比跑得快更重要。选择就是给自己定位,选择就是给自己寻找前进的方向,选择就是把握自己的命运。
人生处处有选择。如:下课,去东街口,就是选择,有了方向。。
<新课讲授>
一、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
哲学大家应该学了很多了,我就学过好几遍,首要的问题是:物质与意识的问题。是哲学首先要分清的问题。承认物质决定意识,物质第一性、意识第二性的哲学是唯物主义哲学家。物质决定意识。就要讲求客观规律,从实际出发。
“王强踢足球”的故事,首先考虑的具备什么条件。引导从实际出发的重要性。影响人发展的因素有:遗传、教育与环境。
再看,“张仲景诊病”的故事,得出以下结论:
1、把客观实际作为想问题、办事情的出发点,做到主观符合客观。
2、从实际出发,就要探寻和把握客观事物的内在规律,做到实事求是。
3、一切从实际出发是做好各项工作和处理好人生问题的基本要求。
再看“存奶请客”的故事,违反客观规律的后果。每个人的情况不同,就象兔子会跑,但不会爬树。鱼儿会游泳,但不会走。猴子会爬树,但不会飞。各人都要根据自己的实际,来想问题。
二、客观实际是人生选择的前提和基础
“黄莺与秃鹰”的故事。。秃鹰说是黄莺害的,我一定要报仇。试想我们有没有这样的同学呢,就象秃鹰一样呢?引导同学们进行讨论。得出:
1、进行人生选择,走好人生路,要从客观实际出发。
2、还要注意对象的实际,与自身的实际。
3、人生不同阶段还有不同的实际。
如:购买衣服,考虑的实际有:
1、客观实际:流动什么?
适合不适合,男女、高矮、胖瘦。钱。
2、主观:自己的喜好。
客观实际在变,人在变(身高、器官、知识、才能都在变),想法也在变,所以人生不同阶段,必然有不同的实际,也有不同的选择。
分槽喂马,合槽喂猪的故事吗?
三、人生选择的多样性和可能性
德国哲学家和科学家莱布尼兹,有一天与国王谈论哲学。
1、世界上没有两个彼此完全相同的东西。树叶、沙子、手掌
2、世界上没有两个彼此完全不同的东西。(任何东西也有其相同点)
概括起来,世界上事物和现象千差万别,丰富多彩,但又有物质的统一性。选择是多种多样的,但又有规律性的。
第7页“小龙”的故事,讨论书中的两个问题。
选择是多样性的,自由性的,上课可以迟到吗?(自由不是绝对的,不是随心所欲的)得出结论:
1、物质世界的统一性与多样性为人生选择提供了多种可能性。
2、注意人生选择的现实性与可能性。
3、总有一条适合你的人生路。
前一段很流行一句话:心有多大,舞台就有多大。现在基本不用了。这样有好高骛远的感觉,不切实际,我们应实事求是进行我们的自己的定位。
四、从实际出发,选择适合自己发展的人生道路 第10页“胡适”的故事,说明:
1、符合自己的主观条件。----兴趣
2、选择适应社会环境和国家的需要。
3、抓住选择的机遇,主动选择,把握自己的命运。
我选择中专、中职校是否是错误的呢?对照以上三点,说说自己的看法?
故事:有一位中职生,要缀学回家做生意,觉得自己的同学很多都赚钱了。哥哥带他回家,村里,汽车跑不过单车,而到城里呢?。。后来,他继续留下来学习了。
我们的实际又是什么呢?
选择了,就不要再犹豫了,就要勇敢地付诸行动,坚定地走下去,实现自己美好的人生。
故事:一个以色列人与一个美国人在一艘船上相遇。午餐时间,他们四处寻找吃饭的地方。结果发现一个快餐车旁围着好多人,生意不错。以色列人说:“如果让我们来做快餐生意,也许可以发大财。”美国人说:“嗯,主意不错,但旁边的咖啡厅生意也很兴隆,何不再考虑考虑呢!”。告别后,以色列人把所有的钱都用于投资快餐店,经过8年的奋斗,建立了很多连锁店,也买了一艘游艇。有一天他驾着游艇,发现了一个衣衫不整的男子从远处走过来,近了才发现他就是原来有船上相识的美国人。他问美国人:“8年了,你都在做些什么呢?”美国人颓废地说:“8年来,我时刻都在想,什么才是我最合适从事的职业呢?”
没有明确的目标,有明确目标后,却犹豫不决不能付诸实施,这样的人是不可能有成就的。<板书小结> 以上“隶书”部分 <随堂练习>
1、宋代苏轼,“题西林壁”一诗中说“横看成岭侧成峰。。”体现了什么?(人的主观认识是受到客观条件限制的)(当局者迷。。)
2、实事求是,是什么意思?(实事:客观存在着的一切事物,求:研究,探索,是:规律性)
3、下列哪个成语可以正确体现从客观实际出发进行人生选择?
A量力而行,B自知之明,C不自量力,D妄自菲薄(选A)<课后作业>
1、第12页,第2题
2、查找张瑞敏的事迹与资料。
第二课
物质运动与人生行动
[教学目标]
1、了解物质运动及规律。
2、理解人生与行动的关系。
3、用积极的行动构筑辉煌的人生。[教学重点]
1、事物运动都是有规律的。
2、敢于行动,善于行动。[教学难点]
1、运动是物质的固有属性和存在方式。
2、人生存在于行动中。[教学方法] 情境讨论法、案例教学法。[课时安排] 2学时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1、说说张瑞敏的故事与事迹。
2、有一首歌《山不转水在转》,有哪位同学唱一下。提示:“山不转水在转”的寓意是什么?
引:学生讨论。教师总结:1)世间万物都是运动的。山、水、云、风、心,都在不停地转。运动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我们无法让世界停止运动。2)“山不转水转,水不转人转”,也说明,不管有多少苦难,有多少坎坷,多少不如人意,只要用积极的行动去克服困难,总会有峰回路转、阳光明媚的一天的。
3、三国吕蒙的故事。
吕蒙,自小不读书,大家都看不起他,称“吴下阿蒙”。因
此发愤学习,终成饱学之士。人们对吕蒙的进步十分惊讶,吕蒙笑道“士别三日,当刮目相看”毛主席曾经高度评价吕蒙,“如不读书,如何善用兵,能攻心,怎能充当东吴统帅呢!”
“士别三日,当刮目相看”,这个典故说明了什么道理? 引:学生讨论。教师总结:1)人生也是运动变化的,不会停滞不前的,我们要积极行动,开创人生的新局面。2)用运动变化的眼光看待他人,理解他人的不完善,不成熟。
4、看看第13页“阿平的故事”。
不仅是参加工作,现在看看班级里,有些同学就存在怕事。怕苦、怕累。其实力气是越做越多,就是苦点,累点又有什么关系呢?不干能力得不到提高,不干得不到锻炼,不干领导(班主任)不赏识你。自己就无法进步。
我的故事:跑步。。一发不可收,原来自己还有这个能力。敢于大胆去试。希望大家参加表演,免费展示的。<新课讲授>
一、物质在运动中存在
有三个结论要掌握:
1、运动是物质的存在方式。
2、物质运动是有规律的。
3、物质在运动中存在和发展
1、运动是物质的存在方式
运动是绝对的,大家应该都知道。
案例1:人不能两次踏入同一条河流。这个说法正确吗?为什么?
一切事物都是运动的,不运动的物质是根本不存在的。有些事物运动是明显的。如:奔驰的汽车,流动的河水,飘动的云彩,划破夜空的流星等。有些事物的变化是缓慢的。俗话说:稳如泰山。泰山也在变化。
“现在”的概念是什么呢?说“现在”,已经不是现在了。
案例2:流水不腐,户枢不蠹。这句话说明了什么? 水不流动会发臭,木门轴不转就会被虫蛀。物质在运动中才能存在和发展,物质世界因为运动而生生不息,人类社会在运动中,由落后走向兴盛,由愚昧走向文明。
案例3:“刻舟求剑”的故事,错误在哪里?
世界上的事物,总是不断地发展变化的,人们想问题、办事情,都应当考虑到这种变化,适应于这种变化的需要。
2、物质运动是有规律的
地球绕着太阳转。运动是有规律的,不是杂乱无章的。所谓规律,就是事物运动过程中固有的,本质的,必然的,稳定的联系。规律是客观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
请一位同学诵读第14页,“破茧成蝶”的小段。说明,人的成长过程也有规律,也需要在成长过程中经历各种挫折和痛苦,才能变得成熟起来,不能健康地成长。
故事:“圣神皇帝”的无奈。一日,武则天在花园赏雪,忽然有花开的清香扑鼻而来,原来是腊梅开了。武大悦,下一道御旨,令园中各花开放。百花仙子迫于武则天的权势,不敢违抗。只有牡丹仙子坚强不屈,拒不从命。第二天一大早,各处群花大放,真是花花世界。仔细看去,只有牡丹含苞未放。武大怒,传令将牡丹贬去洛阳。所以,洛阳就成了牡丹的世界的。
这则神话故事,说明什么? 武是违背了自然规律的。
3、物质在运动中存在和发展
任何运动,都是物质的运动,脱离物质的运动是不存在的。
二、人生存在于行动中
有三个结论要掌握:
1、人生行动是自觉,能动的。
2、人生行动受多种因素的制约。
3、人生行动是物质力量和内在精神的统一。
1、人生行动是自觉,能动的。
马克思说:蜜蜂建筑蜂房的本领,使许多建筑师感到惭愧。但最蹩脚的建筑师,也比最灵巧的蜜蜂高明。那就是,他在建房之前,已在头脑中把它建成了。
说明什么?
人生运动是有意识的,有目的地改造世界的能动的活动。
2、人生行动受多种因素的制约。案例:爱因斯坦的“梦想”
爱因斯坦小时候,梦想成为一名小提琴家。一有空就练,但拉得实在太差了。一天,去请教一位老琴师。老琴师说;“孩子,你为什么想成为小提琴家呢?”,他说:“我想成功,想为出众的小提琴家。”,老人又问:“你拉琴快乐吗?”他回答:“非常快乐”
老人把爱因斯坦带到自家的花园,对他说:“孩子,现在你非常快乐,说明你成功了,对不对?你看,世界上有两种花,一种花能结果,一种花不能结果,可它们同样美丽,在阳光下开放,这就够了。”
老琴师的这番话,让爱因斯坦恍然大悟。在后来的日子里,他不再对拉小提琴那么狂热了,只把它当做调节生活的一种方式。20年后,他成了名扬天下的物理学家。
这个故事,说明了什么?
人生行动要受到各种主客观因素的制约。在行动中,我们不但要有一往无前的拼搏精神,也要运用自己的智慧,审慎地判断各种主客观因素,扬长避短,选择正确的行动方向,这样才能一步步踏上成功的快车道。
我们人人都想成为姚明(年收入1.4个亿,排名第一),但中国只有一个,我们要看看自身的条件。
3、人生行动是物质力量和内在精神的统一。岳飞与秦桧,说明物质力量与内在精神的问题。
运动员,物质力量强,精神:不畏强手,勇于拼搏,超越自我,才能取胜。
三、人生路是自己走出来的
每一个人的人生都是由一连串的行动构成的。我们每一位同学,每天都在行动,你是如何行动的,最后就构成了每一位同学的人生。不同的行动,造就不同的人生。
1、不同的行动造就不同的人生。
如上面说的岳飞与秦桧。以正确意识支配、遵循客观规律的(社会道德),才能成功。受错误的意识支配、违背客观规律的行动,会葬送自己的人生。
如:李俊----湖北省娲石技术学校计算机专业,2006年“熊猫烧香”
说明了什么?
我们在行动中要尊重社会规律,遵守法律和道德,使自己的行动符合社会发展和人民群众的利益,充分提升自己的人生价值。
说明我们在学校要如何行动?(遵守学校的规章制度),在学习要如何行动?(遵守课堂纪律,努力学习)
2、人的成长只有在行动中实现。
为什么说,人的成长只有在行动中实现?行动是人生最好的老师和最宝贵的财富?
画家要拿起画笔,科学家要走进实验室,人生不是睡觉,人生,由行动组成。你爱睡觉是吧!曾经有一位天使拿着一个魔棒来到你身边,说:。。
大自然并没有直接给我们提供生存必须的衣、食、住、行。
这些东西是人们通过行动,按照客观规律和自己的需要制造出来的。同时,也创造了科学、文学、艺术等精神财富。劳动改造了人类,也促进了人类体力、智力等的发展,得到良性循环,推动人类的进步。
有一个故事大家一定听说:有一对夫妇,老年得子,非常宠爱,抓在手上怕掉,含在嘴里怕化,什么事都不让做,一天外出,做个大饼挂在脖子上,而回来后。。夸张些。
3、只有积极行动才有精彩人生。
一份耕耘,一份收获。世界上没有不劳而获的事情。成功的人无一不是脚踏实地努力行动的结果,不积极行动,不想行动,不愿意付出努力,终将一事无成。
第20页,张学海的故事。做到五点:1)要求上进。2)观察。3)学习。4)思考习惯。5)积极行动。成功的五点。很多书都有介绍成功秘诀,大同小异。
四、敢于行动,善于行动
1、勇敢地走出自己的人生路。
人生不仅需要理想,需要智慧,还需要勇敢。行动中的勇敢是:选择决断,克服困难,坚持到底之勇。
书中第21页的汤姆,有说出了五个“马上行动”,台湾销售大师陈安之的关于“成功”演讲的视频,大家可以去网上听听,非常好,都离不开“马上行动”。很难做到,做到就成功了。
故事:林肯的一封信。写给一对老夫妻的。
30年前,捡煤屑的,乞求上帝赐予一双鞋子。但得到一双袜子,和一番话。让他自己去寻找梦想的鞋子。而30年后,他找到他的鞋子----当上了美国第一位共和党总结,他就是林肯。
故事:愚公移山。也获得了成功。
给我们的启示是:成功离不开行动,离不开顽强的精神和坚
韧的意志。
2、不怕失败。
有行动,就有失败。前进的道路不可能是一帆风顺的,失败是成功之母。
人们在生活中遇到各种危险时,常常凭着本能和个人的经验,不用思考就做出了选择。例如,你不会把手伸进火里,不会自己站立在摇晃不稳的石头上。为什么呢?因为你经历过痛苦,有过教训。可能小时候,被告炙热的烫伤过,从高高不稳的石头上摔下来过。人人都是如此,烫过手,就不会再次把手伸进火里,而且在同样的地方再次跌倒的情况也很少出现。
失败让你变得聪明,让你得到了各种经验,是人生中一种宝贵的经历。
3、遵循客观规律,积极行动。
案例1:伽利略在比萨斜塔,“两个铁球同时落地”的著名实验,推翻亚里士多德的错误学说。给我们的启示?(行动时,要遵循客观规律)
案例2:杞人忧天的故事。杞国有一个人,整天担心天会塌下来,因此,听不下饭,睡不着觉。说明:世界本无事,庸人自扰之。人对客观规律认识,有局限性。<板书小结> 以上“小点”的部分 <随堂练习>
1、下列运动观错误的是(B)
A物质是运动的。B运动是绝对的。C运动是相对的。D运动是物质的运动。
2、为防止雷雨对北京奥运会闭幕式的影响,启用8架次飞机进行催化消云作业,保证闭幕式的正常进行。这说明了(A)
A人可以认识、利用自然规律。B人可以任意改变和废除自然规律。C人的主观能动性是不受限制的。D人可以创造自然规律。
3、近年来,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劳动力需求已由体力型向智力型、技能型转变,对素质低、技能差的劳动力需求减少。这意味着()
A政府要实施积极的就业政策。B企业应不断扩大就业岗位。C劳动者要树立正确的观念。C劳动者要提高科学文化水平和职业技能。<课后作业>
1、第24页,第2题。
2、张海迪的故事与事迹。
第三课
能动自觉与自强不息
[教学目标]
1、了解如何正确发挥自觉能动性的基本哲学观点。
2、尊重客观规律,正视现实,脚踏实地。
3、做一个自强不息,积极进取的人。[教学重点] 增强自信自强的意识 [教学难点]
尊重客观规律与发挥主观能动性的统一 [教学方法] 讨论法、案例教学法、启发式教学法。[课时安排] 2学时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张海迪的故事与事迹。第25页“小李”的故事。
青藏铁路的建设。跨越“世界屋脊”,堪与长城媲美。将不可能的事,做成了。
充分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新课讲授>
一、自觉能动性是人特有的能力。
1、自觉能动性的含义。
自觉能动性又称主观能动性。是人区别于动物的根本特点。自觉能动性是指人能动地反映世界,又能动地改造世界的能力。如:前面说的“蜜蜂筑巢”。草房、洞、木屋等等,现在的高楼大厦,各种建筑。
2、自觉能动性的特点。1)想
思考致富。万有引力、元素周期律,社会发展规律的发现,都是“想”思考,总结出来的。2)做
创造出许多自然界原来不存在的事物。如:克隆羊,人造心脏,“嫦娥奔月”的神话,登上月球是现实。各种电器,来改变人的生活。
变害为利,三峡建设,用水发电,引水灌溉。3)精神
精神状态,决心、意志、干劲等。如:积极主动的进取精神,吃苦耐劳的牺牲精神,百折不挠的坚强意志,孜孜不倦的务实态度等,都是人的自觉能动性的表现。
3、主观能动性的发挥受客观因素和主观因素的制约 1)受客观因素的影响。
人的自觉能动性的发挥不是随意的,要受到客观规律和条件的制约,只有从客观实际出发,尊重客观规律,才能正确发挥主观能动的作用。只有客观规律办事,才能收到预想的成效。孔子说:欲速则不达。“拔苗助长”的故事。
2)受主观因素的影响。受能力、水平、观念、健康等因素的影响。是否积极主动。(精神)等方面的影响。
二、人生是自觉能动的过程
1、人生的存在和发展都是自觉能动的过程。
人与动物不同,人生不是机械的、被动的、本能的生存过程,而是在一定的社会历史和环境条件基础上,能动的、创造性的生活过程。
大家在学校是否是被动听老师的话呢!讨论。应该是能动的,那就是:1)进行分析。有的接受,有的不接受。2)按自己的意志来行动。
2、人生发展过程是把自己的潜能变成现实的过程。人的潜能是现实存在的,如何挖掘,就要发挥主动能动性了。能动性,发挥程度越高,人自身的潜能挖掘也就越大。例如:美国一穷人学校,犯罪率最低,研究。。一支铅笔的作用。。每个东西都有自己的作用。
山西矿山有一位,买一辆“劳斯莱斯”,可他不知它的潜能,在车头栓了一匹马。。
人的潜能有多大,我们来看书本第28页,最后小段。每个人的潜能也应该差不多。
3、人生是发挥自觉能动性的过程。
每个人都是自己人生的主人,命运把握在自己的手中,同时,每个人也要对自己的人生负责。人生的路只能是自己去选择,也必须自己去走。
故事:有一位青年想自杀,来到海边,遇到一位老者,拿起了一把沙子和珍珠。。
故事:达尔文劝儿有高招。儿子威廉,在单位。。使自己强大起来,才不会受到伤害。什么虫,有多少种天敌。。只有豹子与老虎天敌最少。16年后,成为远近闻名的银行家、总裁。成为一只“豹子”,谁还最招惹他。
三、自信自强对人生发展的作用。
1、自信是人的主观能动性的表现。
自信是自己相信自己,对自己所具有的现实力量持积极肯定的心理状态。你的力量,你的潜能存在,但你有没有看到?看到了,自信了,能会产生强大的精神力量。
一个自信的人,会把“不可能”的三个字,变成“我能行”
这三个字,谁拥有了自信,谁就成功了一半,另一半成功则是靠付诸行动。
关于“自信”方面的励志书,是很多的,大家可以找到一些看看,我很喜欢一本书是,丁远峙的《方与圆》,人就象一枚铜钱一样。。
故事:跳蚤在杯中加盖,大象加链锁。
2、自信是打开自己潜能宝库的钥匙。
人的潜能犹如一座待开发的金矿,充满自信的人,就会发现它在的巨大潜力。
哈佛大学有一书《人生哲学》,第一章就讲自信。第一首话就是:你能行,你心中拥有一座宝藏。他们认为:潜能是每个人固有的天然宝库,每个人身上都有一个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潜能宝库。自信心是开启内心宝藏的金钥匙。
3、自强是战胜各种困难的法宝。
自强是人生进取的动力。自强是面对困难不低头,挫折能进取,不怕困难,勇于开拓。这样的人,能不成功吗!
平平庸庸地活着,也是活着,顽强进取地活着,也是活着。但平庸活着的人会死去,而顽强奋斗的人将永生。开启成功之六的第二把金钥匙,就是自强不息。
日本著名演员高仓健,去南极拍《南极狐语》时,随飞机带下一只苍蝇,那只苍蝇在南极的冰天雪地里,拼命地挣扎,高仓健看着,流下了眼泪。这么丑陋的生命尚且惜性,何况是我们的人呢?请珍惜生命吧,活着真好,活着可以做很多事。
四、积极进取,自强不息
1、要做到自强不息必须不断自我激励。
很多成功人士,每天都在镜子前,自我激励,动力才会源源不断。
精神激励,是哈佛人生哲学中主张的培养自信心的一个最佳途径。
故事:有一个烟民,吸烟达20年,后发病。。
精神激励好比是动力。火车跑得快,全靠车头带,火车牛不牛,就看有没有油。
2、要做到自强不息必须战胜自我,克服自卑。
人生不如意事十之有八九。每个人都有不如意,不要自卑。遭遇困难、经受挫折是生活中难以避免的事。安排一名同学,诵读“自卑”段。
3、只有自强不息才能实现自我。故事:天下没有免费的午餐。
人要想成功,原来我们认为是知识。但知识是学不完的,人的生命是短暂的。培根说:知识就是力量。应是运用知识才是力量,要进行运用。
后来又觉得应是能力,但能力是可以培养的。能力来源于实践。
但现在大家认为,最重要的是品质。知识不如能力,能力不如品质。决定一个人成败的关键应是品质因素。丁远峙说一个人品质最重要有三点:自信、勇气、热忱。概括起来,应就是自强不息。自强不息是成功的关键。
有这样一则寓言故事:有三只青蛙同时掉进一只装满鲜奶的木桶中。第一只:这是上天的旨意。。第二只:木桶太深了,我实在没有办法跳出去。。第三只,没有放弃努力,它想:只要我的后腿还有些力气,我就一定要把头伸出鲜奶上面。结果怎样?。。由于它不断地游,鲜奶变成奶油,结块了。它自然得救了。
世界上最伟大的发现,就是人们可以通过改变自己的态度,从而改变人生。古人说得好:“天生我材必有用”,只要你坚持不懈,自强不息,积极进取,就一定能成功。
我们无法改变自己的出生环境,但可以改变自己的心境。要想赢得自信,要人另眼相看,唯一的办法就是让自己更加优秀。你要是真在乎别人对你的态度,那么就让自己变得更加优秀吧!
性命、性命,有什么性格就有什么命运。<板书小结> 以上“小点”部分 <随堂练习> 游戏----《撕思人生》
每人一张白纸,画上箭头坐标,标出出生,实际年月,功成名就的年月,迫切想要实现的三件事情,思考如何才能实现,预测死亡年月。
启发提问:1)面对这张纸,有何感受?2)那仅有的,可以用来努力学习和拼命工作的时间,应该怎样利用?3)应该怎样规划自己的人生呢? <课后作业> 第33页,第3题
胡雪岩的故事与事迹。
第四课
普遍联系与人际和谐
[教学目标]
1、掌握联系的含义与特征。
2、理解人际关系的含义与特征,了解人际关系的作用。
3、尊重他人,营造和谐的人际关系。[教学重点]
1、学会用普遍联系的观点看问题。
2、营造和谐的人际关系。[教学难点]
1、物质世界的联系具有普遍性和客观性。
2、人际关系具有复杂性和交互性。[教学方法] 讨论法、案例教学法、启发式教学法。[课时安排] 2学时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故事:分槽喂马,合槽喂猪的故事。说明:
1、分析问题要从实际出发。
2、要辩证地看待问题的两面性,或多面性。
说说胡雪岩的故事与事迹。“下雨不被淋湿的妙法”――胡雪岩有一次外出,天下雨了,自己有带伞,而路上遇到很多人没带伞,他就帮人打伞。。你肯为别人打伞,别人才会愿意为你打伞,谁有都有雨天不带伞的时候,能帮人遮点雨就遮点吧!
还有有个商人需资金,来找胡雪岩,准备将产品低价出售。。书中第36页,“小何”的故事,引发大家思考。
人际关系是一个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相互作用的关系,这就是联系。
<新课讲授>
一、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
1、物质世界的联系是普遍的、客观的。
联系的概念。联系是指事物之间以及事物内部各要素之间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关系。
联系是客观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事物本身固有的,不是人们强加的。
联系是普遍的,没有孤立的事物,都与周围的事物相联系,整个世界是有机的整体,一环扣一环的。如:地球与月球,自然界内部,人类社会内部,人类与自然界,人与人之间都是联系的。有的联系是直接的,有的联系是间接的。
唯物辩证法与形而上学的区别。联系、发展、全面地看问题。孤立、静止、片面的看问题。
2、联系的形态是复杂的、多样的。
有直接、间接,内部、外部,本质、非本质,必然、偶然等联系。如:人的五脏六腑,如:探月工程。
3、学会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
1)要用普遍联系的观点看问题,防止孤立,片面地看问题。不能只知其一,不知其二。学生在人生成长中,不能只看到自我,而看不到人与社会的关系,自我封闭或自我满足。
如:
。吕蒙正有一个好朋友,是冠准。有一天,他们外出玩,看到有一家小姐,在抛绣球,找夫君。结果绣球抛给了吕蒙正。。
2)要从整体上把握事物间的联系,处理好整体与局部的关不能只看到局部,看不到整体。认识一个人也要看他长期的表现,而不是一时的表现。所谓“画龙画虎难画骨,知人知面不系。
知心”,但也可“路遥知马力,日久见人心”呢!
3)要把握事物间联系的多样性和复杂性,注意区分不同的特点。
事物联系有显性的,有隐性的;有已知的,有未知的;有横向的,有纵向的。要善于分析,善于把握事物的复杂性,才能提高自己的洞察力。如:学生间的矛盾,应该是很复杂的,有多种原因的。
“茫茫人海,让我多看你一眼,从此无法忘记你这张脸。”,这样的脸一定要有特色,与众不同的眼。否则是无法记住的。
二、用联系的观点看待人际关系。
1、人际关系是人的社会联系的基本形式。
有人的地方,就有人的基本联系,就构成人际关系。社会生活中的人际关系无处不在。每个人都生活在纵横交错的“人际关系网”中,离开与他人的关系,人就无法生存与发展。
如:第39页的图,我们会感慨,世界原来这么小。随着交通工具的发达,互联网的发展,人们之间的社会联系越来越广泛与密切,广阔的世界变成小小的“地球村”了。
“六度分离”理论,不超过六人,就能联系在一起了。
2、人际关系是复杂,多样的。
由人的角色多样性,人的特点多样性,交往的广泛性等决定的。如:上课是师生关系,下课是朋友关系,还有可能是亲戚关系等。同事之间也很复杂。现在可能是同事,一段时间可能是领导,下班后,又是朋友等等。
3、社会交往的作用。
做个游戏:以小组为单位,展开讨论,总结交往的作用有哪些?同时亮牌。进行评判。
通过故事“天堂与地狱”,引发同学们间的思考。
故事:最珍贵的财富。艾达是一名小学生,在公交车上遇到一位老人,她给他让座,并帮他关窗。。开学后,艾达由于家庭困难缀学了。有天,校长找到她,说乔治教授找她。她很惊讶,不就是著名的小提琴家吗?来到学校后。。要收她为徒,免费的。。他是从校徽上知道她的名字的。后来,她成为享誉世界的小提琴家――艾达·享德尔。
三、人际和谐是积极健康的人生态度。
1、人际和谐是中华民族的宝贵文化传统。
中国是礼仪之邦。我们古代的伟大思想家孔子,就非常提倡“礼”,不学“礼”不能立。“不学礼何以立”。崇尚:以和为贵,和气生财,家和万事兴。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已所不欲勿施于人。退一步海阔天空,忍一时风平浪静。
我们应真诚与人相触,有困难要互帮互助,也才会得到帮助,而不是当面友好,背后撕咬。
我们今天提倡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人的生活才越来越美好。
2、积极的人生态度可以营造和谐的人际关系。
用联系的,全面的观点看待人际关系,就会形成积极的人生态度。积极的态度表现为:接纳、合作、和睦、和谐。
第41页,和谐的人际关系具有以下特征:
平等相处。宽松的人际环境。相互真诚信任。友善和关爱。我们可以看到凡是乐观、积极、主动、开朗、活泼的人特别有人缘,特别受人的欢迎。我们同学中有这样的人吗?
大家做个游戏:每组各写出其他组中,人缘特好的人各三位,同时亮牌。
3、人际和谐的作用。
1)有利于个人的成长。心情,能力,工作,身体。
2)社会作用。你有困难大家一起帮。如:汶川地震中的感人故事。我们的国家才能战胜各种灾难,迎接一个又一个的胜利。
故事:1)狐蝠(吸血蝙蝠):借血。吸动物的血。。向同伴身上借,否则会死。。
2)蚂蚁求救:蚂蚁在森林中行走,会被树脂粘住,同伴要不要营救,看它平时的态度。。
如果没有朋友,我们就成了“独行侠”了。
故事:白老鼠与黑老鼠是一对好朋友,有一天,发现一箱宝物。。食物放毒。。放夹子。。算计别人,反被别人所算计。
四、营造和谐的人际关系,创造快乐人生。
1、走出孤独,主动交往。
大家回想进入中职校的第一天,很多同学进行主动交往,取得良好的效果。得到信任和友谊,大家虽然刚离开家长,离开父母,但大家的心情还是暖暖的,因为有爱,因为有同学的友爱。
第43页,小李的故事,一个同学来诵读。主动交往,开朗大方,健康快乐。
希拉里小时,看到父亲到处与人打呼。。父亲说,要用欣赏的目光去欣赏别人时,你也会被别人所欣赏。对她的成长帮助很大。
今天你对待别人的样子,便是明天别人对待你的样子。故事:有一个人到一个新的村子,来到一个加油站,他问加油工,这村子里的人怎么样,加油工问,你生活的村子人好吗?陌生人说糟糕透了,加油说,那这村子的人也是糟糕透了。而又有一陌生来到这村子,问加油工这村人怎么样,加油工又问。。
2、学生会与人共处,和谐共事。
第43页,中间小段,请一位同学大声诵读。
与人合作共事,在于彼此尊重和诚信,学会互相配合,学会
分享合作的成果和成功的快乐。
在生活中,有人向你伸出温暖的双手,解除生活困顿,有人为你指点迷津,明确前进的方向……你能不心存感激,你能不为之感动吗?
故事:1)救人鱼的智慧。非洲有一种鱼,有人落水,会尾巴拍打水面,通知同伴救人,人们也从不捕食救人鱼。
2)五千桶井水。有一位初二学生有天看到一位老奶奶担水,她提出帮她提,结果,老奶奶塞给她一元钱,她。。后来,村里很多老人都叫她提水。。完成学业,挣到不少钱,锻炼了自己,被媒体报道,成为名人。。
3、建立真正的友谊。
第43页,马克思的话,一位同学大声诵读。
故事:“无心之失”后的双赢。刘德华演电影,用箭射。。后吕良伟演《飞狐外传》,获得成功。
愿同学都有和谐的人际关系,愿同学都有快乐的人生。<板书小结> 以上“各点”部分 <随堂练习> 分析自己与人交往中,失败之处?今后,我应如何与人交往呢!<课后作业> 第45页第3题 查找桑兰的事迹与故事
第五课
发展变化与顺境逆境
[教学目标]
1、掌握发展的含义,运用发展的观点分析问题。
2、正确理解事物发展过程中前进性和曲折性的辩证关系,在人生发展中保持积极进取的精神。
3、处理好顺境和逆境的关系,提高在日常生活、学习、工作中战胜困难的挫折的能力。
[教学重点]
1、发展是前进性与曲折性的统一。
2、以积极的心态对待逆境和挫折。[教学难点]
1、顺境、逆境的联系与转化。
2、以积极的心态对待逆境和挫折。[教学方法] 讨论法、案例教学法、启发式教学法。[课时安排] 2学时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来看第53页,轮椅上的微笑天使----桑兰。第46页,一位中职生的故事。
发展的眼光来看问题,会改变的,会过去的。事物都在变化之中,具有曲折性,要居安思危的思想。才会以积极的心态来战胜困难与挫折。<新课讲授>
一、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
1、一切事物都处在发展变化之中。
世界上的一切事物都是变化发展的,一成不变的事物是不存在的。整个世界就是一个无数事物的生生不息,永无止境的无限发展的过程。
我们现在在建设社会主义,也要追求发展。发展才是硬道理。我们现在提倡科学发展观,就是不能盲目追求发展。而是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这样发展才更有意义。
今年是兔年,有一个有关“兔”故事,大家一定听说,“守株待兔”,就是看不到必然性与偶然性,看不到事物的变化。
2、事物的发展不是单纯数量上的增加,不是重复。而是突破和飞跃,是新事物代替旧事物的前进、上升的运动。新事物是符合事物发展的必然趋势的。
3、事物的发展是前进性与曲折性的统一。前进性是总的趋势,新生事物不可战胜的。
但新事物的发展不是一帆风顺的。总经历一个从小到大,从弱到强,从不完善到比较完善的循序渐进和反复曲折的发展过程。事物的发展不是笔直的,而波浪式前进,螺旋式上升的。
前途是光明的,道路是曲折的,是一切事物发展的客观规律。练习: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新生婴儿。进行讨论。教师总结:新生婴儿虽然开始时没有什么用,力量也弱小,但其生命力是旺盛的,前途是远大的,会代替老一辈人继续开创社会的未来。一个家庭来说,父母把婴儿看做是他们的希望所在,积极创造一切可创造的条件,以婴儿茁壮成长,他们不会因为婴儿暂时“没有用”就抛弃掉。
植物的种子也一样。爱迪生总是用发展的眼光看待他的每一次试验。
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要求我们想问题,办事情要着眼于发展,立足于发展,与时俱进。在前进中保持清醒的头脑,准备走
曲折的路,在遇到挫折时坚定前进的方向不动摇。
二、人生是一个曲折中发展的过程。
1、人生是一个不断向前发展的过程。
生理与精神。生理是一个自然的过程。精神方面,如品德、知识、能力等综合素质的发展,都是一个日积月累的过程。
因此,我们每天都要追求进步一点点。
故事:你能追上倒数第二名吗?有个人先天发育不良,被人嘲笑,不想上体育课,妈妈对她说。。她就是朱成,哈佛大学的博士生,1.3万名研究生总会的主席,创造370年哈佛历史上第一位中国籍学生会主席。
2、人生发展同样是前进性与曲折性的统一。
生活是复杂多变的,有很多偶然因素,人的发展总是受到主客观各种因素的制约,也就难免遇到挫折和逆境。
我们中职生,步入中专,是否也是人生的不如意呢?那我们如何对待呢?
看看第48页最后一段,我们应如何面对人生道路上的困难和挫折呢?
3、要保持积极进取的精神,准备走曲折的路。
人生不是一切努力都能立刻获得回报,不是一切奋斗都能顺利获得成功的。人生无坦途,每个人都会经历这样或那样的不如意,我们要勇于勇敢面对。
失败是成功之母,成功伴随着失败。失败与挫折有时更能磨炼意志,所谓: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
失败往往是黎明前的黑暗,而后出现的就是成功的朝霞。无论我们遭到什么失败,都要勇于面对,心中要有一个坚定的信念:失败算什么,抬起头来,继续走下去,成功就在面前。
三、顺境和逆境是人生发展中不可避免的两种境遇。人生发展是前进性和曲折性的统一,在人生发展的过程中,不可避免会有顺境和逆境两种不同的境遇。
1、顺境和逆境都是对人生的考验。
人生的不如意事,十有八九。但应该说人生是多彩的,人生是快乐的,否则每个人都愁死了。顺境时,应占大多数。但许多人没有居安思危,没有拼搏进取心了。在安逸中死去。
看看我们的中职生,很多同学在浪费自己宝贵的时间。在顺境中精神不振。
点燃生命之火,别让惰性占据你的心灵。长期处于顺境里的人,就像是温室里的花朵,经不起风吹雨打,当逆境来临时,往往表现脆弱,接受不住考验。
逆境当然更是对人生的考验,我们一定要能接受住考验。
2、逆境可以磨炼人的意志。逆境是对人生巨大的考验。历史上许多人物面对逆境不屈服,变压力为动力,创造出伟大的奇迹。如:孔子3岁丧父17岁丧母。卧薪尝胆的勾践。重耳、司马迁、屈原,现在的张海迪等等。大凡一些伟人,都有各种逆境。
逆境可以磨炼人的意志。人的意志品质不是天生的,而是人们在价值目标的指引下,在克服困难的实践中不断磨炼的。
逆境可以帮助人正确认识自我。可以反省自己,调整自己的心态。
逆境可以积累人生的经验。爱迪生的实验就说明这一点。逆境还可以催人奋进。“穷则思变”愈挫愈勇。
3、顺境与逆境的联系与转化。著名的“塞翁失马。。”
重要的是,人要有宽广的胸怀,容下生活中的悲喜宠辱,得
意时,不张狂;失意时,不自践,做到宠辱不惊。人才能活得潇酒自如,快乐幸福。
四、以积极的心态对待挫折和逆境。
1、正确处理好人格与境遇的关系。
失败不可怕,挫折不可怕,都是暂时的。人格操守的丧失才可怕。如:南平的郑民生。报负社会。
因此,在逆境时,要保持真诚、真实、善良、友好、负责的良好品质。摆脱逆境要通过正当手段,不能因为逆境就扭曲自己的人格。
如书中第52页,洪战辉的故事。
《西游记》,取真经就是要经过九九八十一难。《黄河大合唱》《命运》。。
2、要有主动适应环境变化的应变能力。
现代社会是一个迅速发展变化的社会,人的境遇也会随之迅速变化。主动适应,就会产生顺境;被动适应,停滞不前,不如意随之而来。
我们来看第52页,《谁动了我的奶酪》一段。
3、要保持必胜的信念。
我们要学会积极地看待挫折和逆境,要正确看待过去,认真总结经验教训,积极寻找走出困境的途径和方法,从失败中找出成功的因素。
日本一家著名企业在一次高级管理人才的公开招聘中,发生了这样一件事情:有一个平素成绩优异,对未来充满自信的大学毕业生,因为未被录取而自杀了。三天后,是电脑发生错误。。
哈佛哲学:1)人生不怕犯错误,怕的就是错得没有价值。2)只要我们心中还有希望,还有生活的勇气,还有梦想。我们就会爬起来的。3)坚强能够把挫折当作挑战,把挫折化为自己锐意
进取,执着向前的动力。<板书小结> 以上“各点”部分 <随堂练习>
1、请同学们列举励志歌曲,并进行大联唱。(爱拼才会赢、阳光总在风雨后、奔跑等)
2、小作文《我看人生挫折》,不少于<课后作业>
1、第54页第1题
2、许三多的故事与事迹
800字。
第六课
矛盾观点与人生动力
[教学目标]
1、了解“矛盾、对立、统一”的基本含义,理解矛盾的概念,掌握矛盾观点。
2、学会用矛盾的观点分析问题,处理人生中的问题。
3、正视矛盾,不怕挫折,积极向上。[教学重点]
1、学会用矛盾的观点看问题。
2、正确对待人生矛盾。[教学难点]
1、坚持内外因相结合,促进自身发展。
2、矛盾是事物发展的动力和源泉,也是人生发展的动力。[教学方法] 讨论法、案例教学法、情景教学法。[课时安排] 2学时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看书中,第57页,许三多。第55页,第一段。
网络对人们来说就是把“双刃剑”,有利有弊,一方面,人们通过它可以快速获取更多的信息,开阔人们的视野,给人们生活带来方便;另一方面,网络上的信息真假难辩,会使人受到不良信息的影响,甚至可以给人造成很大的伤害。
生活中很多事物都具有矛盾性。有好的一面,也有不好的一面。
我们人的口。吃饭,说话,我们活着靠它了。但,病从口入,祸从口出。我们就可以不要吗?
有关“矛盾”的寓言故事,大家一定听说过。但这里所讲的矛盾,与故事的矛盾有所区别。这里的矛盾,一般指事物的两面性,具有即对立,又统一的关系。与生活中的闹矛盾不同。<新课讲授>
一、用矛盾的观点看问题。
1、矛盾是事物对立统一的关系。
事物内部两个方面之间或事物之间既存在着相互排斥,相互对立的关系。又存在着相互依存,相互转化的关系。哲学上把事物自身包含的这种既对立又统一的关系,叫矛盾。
游戏:以小组为单位,找到生活中具有两面性的事例与现象,最多为胜。
结论:比赛中的攻与宁。学习过程中的苦与乐,成功与失败。自身存在的缺点与优点。社会生活中的阴阳,有无,大小,美丑,真假,善恶,福祸,强弱,动静,正反,生死,兴亡,治乱,正气歪风,自由纪律,先进落后,友好敌对,战争和平。自然界中的排斥吸引,遗传变异,阴电阳电,作用力与反作用力等。
正确理解的把握矛盾的含义,要注意:1)对立和统一是矛盾的两个基本属性,不可分割。2)对立统一关系既指事物内部,又指事物之间。3)哲学上的矛盾不能与逻辑矛盾混为一谈。
2、矛盾是事物发展的动力和源泉。
正因为事物内部有差别和不同,矛盾对立的双方力量的不均衡,才引起事物的自身调整、变化和发展。任何事物的发展都是事物内部矛盾推动的。如果事物内部矛盾不包含不同和相反的因素,事物就会永远没有变化和发展,永远是原来的样子。
如果事物没有变化,没有发展,只是暂时的,只是还没有变化,还没有发展。不等于不变化,不发展。
马克思曾说:假如没有小偷,锁会达到今天这样完善吗?假如没有假钞票,钞票的制造会这样精美吗?
这样看,还要感谢它的反面了。
3、学会用一分为二的观点全面看问题。
学习唯物辩证法关于矛盾对立统一的观点,要求我们坚持两点论,学会一分为二和全面地看问题。一方面,看问题、办事情不能偏激和简单化,把事物看成是纯粹的这个样子或那个样子,看不到事物内部存在着矛盾,看不到本质的东西。或只看到一方面,忽视另一方面。而要认清事物的两方面。既要看到矛盾双方的对立、差别和不同,还要看到矛盾双方的相互依赖和相互贯通,只有从对立统一的相互作用中把握和解决矛盾,才能找到解决和处理矛盾的正确方法,促进事物的发展。
曾志伟的故事,引出刘德华的为人。
韩信曾受“胯下之辱”,杨志的牢狱之灾。同学们不要认为吃亏,没有面子,吃亏是福。
二、矛盾是人生发展的动力。
人生是一个不断产生矛盾,不断解决矛盾的过程,是在不断解决矛盾中度过的。有成长的矛盾;学习中的矛盾,思想上的矛盾。家庭中的矛盾,同学关系中的矛盾等。
故事:一根绳子,两种命运。说:山里住着一户以打猎为生的人家,父亲摔死后,给两个儿子一人一根绳子。。
故事:走人之前。不喜欢这单位,骂领导。。朋友告之,偷学技术,再走也不迟。。
故事:伴脚石与铺路石。黎明乡长,独眼龙,一只眼盯着腐败问题。在他的督促下,做了三件事:修桥、查贪官(把老村支书拉下马)、办公楼建设问题。升副县长。
三、正确处理人生矛盾,积极促进自身发展。
学生活动:各组代表讲述积极面对人生中各种问题,正确处理人生中各种矛盾的故事。
如:同学不喜欢你怎么办?被老师批评怎么办?考试考不好怎么办?班主任叫你做,你不想做的事,怎么办?
被人误解的事是很多的。怎么处理?
我的故事:邻居的毛巾掉了,说是我碰掉的,说是我碰掉的。。
还有看过视频:开玩笑,并排坐,从侧旁打人,认为是后面人打的,大打出手的事有之。。
对待人生中的各种矛盾,历来有不同的人生态度。从同学们讲述的各类故事中,我们可以看到:
积极的人生态度是正视生活中的矛盾,从事物的对立统一关系中把握事物的本质,全面认识和协调处理矛盾的不同方面,积极化解矛盾,消除对立,在解决矛盾中推动人生发展。
消极的人生态度是害怕矛盾,掩盖矛盾,有两种倾向:1)简单化,偏激,激化矛盾。2)回避,消极听从命运的安排。
闻一多先生说过很著名的话:人家是说了再做,我是做了再说,人家是说了不一定做,我是做了不一定说。
说与做就是一对矛盾的问题,积极的人生态度的人,就会象闻一多先生那样,正确处理好“说”与“做”的问题。
有人说:眼睛是黑的,心是红的。如果眼睛变红了,那心就会变黑了。
一个东西的变化,会引起另一个东西的变化。对抗发展。
四、坚持内外因相结合,促进自身发展。
事物发展是由多种原因引起的,概括起来可分为两个方面:外部原因,内部原因。内因是事物发展的根本原因,外因是事物发展的条件,外因通过内因起作用。
第59页,最后一段。
再来看第60页,毛泽东的一段话。
内因是事物发展的根本原因,外因是事物发展的条件,外因通过内因才能起作用,合适的温度只有作用到鸡蛋上才能孵出小鸡,作用到石头上则不能。
故事:两个青年一起找工作,他们分别是英国人和犹太人。有一次,他们发现一枚硬币,英国人不理睬就走过去了,犹太人赶紧把它捡起来。英国人说:一枚硬币也捡,没出自。犹太人则说:看到钱不要,没出息。
不久两个人竞聘一家的职位成功了,但公司小工作累,工资较低。英国青年不屑一顾走了,犹太青年却留下了。时隔10年,两个人在街上又偶然碰上。现在的犹太青年已升级为老板了。而英国青年却仍在找工作。
同样的外部条件,犹太青年成功了,而英国青年却不成功。主要在于内因不同。
学习事物发展的内外因关系原理,要求我们正确处理自身努力与外部条件的关系,一方面要努力争取和利用外部有利条件发展自己,把握机遇,另一方面要眼睛向内,积极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
记住:起决定作用的还是你自己,无数成功的人生都在说明:人生的路是自己走出来的,只有提高自身素质,才能促进人生发展,创造出自己理想的人生。<板书小结> 以上“大点”部分 <随堂练习> 每个人都写出自己的优点(强项),弱点(弱项),各五条吧!说说自己喜欢做,及能做好的事。
<课后作业>
1、每个人都写出自己的优点(强项)和弱点(弱项)各5条。
2、第七课
知行统一与体验成功
[教学目标]
1、了解实践和认识的辩证关系。
2、理解提高人生发展能力必须做到知行统一。
3、学会以马克思主义的认识论为指导,不断提高人生发展的能力。[教学重点]
1、辩证唯物主义知行统一观的基本观点和方法。
2、在知行统一中体验成功。[教学难点]
1、做到知行统一。
2、正确对待成功与失败。[教学方法] 讲授法、讨论法、事例教学法、设疑探究法等。[课时安排] 2学时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播放歌曲《从头再来》,“心若在,梦就在,天地之间还有真爱。看成败,人生豪迈,只不过是从头再来。。”
这首歌曲告诉我们面对人生道路上的成败要保持良好的心态,就如同歌词中说的那样:看成败人生豪迈,只不过从头再来。
再来看第64页,“小陆”的故事。引出新课。<新课讲授>
一、坚持实践和认识的统一。
1、实践是认识的基础。
实践是一切科学知识的来源。认识是人脑对客观事物的反
映。实践是认识的唯一源泉,不投身于社会实践,人们的认识就会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
实践出真知。没有做饭的实践,能写好做饭的文章吗?没有实践的医治,怎能有医学的发展?
故事:小马过河。大家小时候都学过。。
牛要下田耕田。一人说:不让下田怎么会耕田?一个说:不会耕田怎样下田?谁对?
2、认识指导实践。
认识是在实践中产生和发展起来的,又要回到实践中去指导实践,在实践的基础上形成的正确认识能有效地指导实践。
体育运动,如:游泳。从实践中来,形成理论,再来指导实践,从而使活动越来越科学化,实践水平也越来越高,认识水平也越来越高。
3、认识是在实践基础上不断反复,不断深化的过程。从上例,游泳的实践与认识中,可以看出,我们对事物的正确认识往往要经过从实践到认识,再从认识到实践的多次反复才能完成。
第66页,“从输羊血到输人血”的小段。这个事例说明人们对事物的正确认识往往需要经过从实践到认识,再从认识到实践的多次反复才能完成。
认识具有反复性和无限性。但,这种无限性不是简单的圆圈式的循环,而是表现为螺旋式的上升。
将人送入太空,送到月球,都是实践与认识不断发展的结果。生命有限,知识无涯。秀才不出门,全知天下事。学习科学知识比实践更重要。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实践的重要性。读万卷书,行万里路。知行统一。
二、在知行统一中提高人生发展能力。
1、要不断提高认识事物的能力。
人生活在世界上,每天都要认识事物和解决问题。但,大量的事实表明,每个人的认识事物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是不一样的。有的人能力强,有的人能力弱。有的人认识快,有的人认识慢。
每个人都有不同的能力,来解决各种问题。人的能力是后天学习获得的,也就是说,人的能力是由人自身的学习能力决定的。
请同学,读一读第68页第一段。
2、提高人生发展的能力,对实现成功人生具有重要作用。当前我国的社会环境为每个人获得成功提供了良好的条件。个人能否成功,关键在于自身整体素质的高低。因此,人生成功需要在知行统一中提高自身整体素质,提高人生发展的各种能力。作为中职生来说,人生发展能力的高低,不仅决定着现实的学业成绩,而且是今后事业成败,生活幸福的决定性因素。
齐白石学画。原是一个木工,27岁,开始学画,不断观察,临摩、领会、吸取,不断提高掌握了山、水、人、物、花等的基本画法和技巧。经过不断苦练,终于成为名满天下的书画家。这说明了什么?
说明了在人生发展的道路上每个人只要在实践中不断反思,不断提升自己的发展能力,勇于实践,踏实肯干,持之以恒,最终就会像齐白石一样取得人生发展道路上的成功。
3、人生发展的各种能力是在实践和认识循环往复的过程中不断锻炼提高的。是在知行统一的过程中发展的。
第69页,蓝领专家----孔祥瑞的故事。说明人生发展的各种能力是在实践和认识循环往复中不断锻炼提高的。只有在实践中不断学习,做到知行统一,要注意知与行不能割裂,知而不行,只说不做,知就会丧失意义。行受知的指导,行而不知,就是盲
动,效果势必受到影响。只有知行结合,才能不断提高,走向成功。
三、成功与失败伴随着人生的发展。
1、成功与失败相伴。
在人生发展的道路上,谁都期望获得成功,避免失败。但成功和失败总结相伴而生的。而且失败往往多于成功。古今中外凡属成功人士都曾有过失败的经历。
如:第70页,中间一段。
人的一生就象是长跑,在跑步的过程中,难免会摔倒或跌伤的。
2、成功与失败是相互依存,相互转化的。
万事如意,心想事成,是人们的良好愿望。人生是美好的,但人生历程不是一帆风顺的。天下没有不经过任何失败就取得成功的人,也没有从未体验过失败的滋味就永远成功的人。
失败孕育着成功,成功常常是从失败中发展而来的。失败又造就了成功,失败是通向成功的途径。失败是成功之母。
成功背后隐藏着危险和失败。不要洋洋自得,也不要故步自封。否则就会导致失败。
3、对待成功和失败要有正确的态度。
同学们进行思考,列举一件成功或失败的事,总结你是采用什么态度的。
成功不沾沾自喜,失败不灰心丧气。当然成功了,可以庆祝,但不躺在功劳薄上睡觉。调整心态继续努力。
第71页,最后一段,读一读。再看第73页,最后一段。
四、在知行统一中体验成功。
1、青年学生要做到知行统一,必须终身勤于学习,掌握现代科学文化知识。第74页第二段。
2、青年学生要做到知行统一,必须积极投身实践,在实践中锻炼能力,增长才干。第74页第三段。
故事:一位哲学家来到一片荒弃的废墟。看到一尊被遗弃的“双面神”像。不由感慨万千。
突然有声音在问:“朋友,你为何感叹啊?”
哲学家疑惑不定,原来是神像在说话。哲学家好奇地问:“你为何同时拥有两副面孔呢?”
双面神回答:因为我有神奇的功能,一副面孔可以察看过去,吸取曾经犯过的教训,另一副面孔则可以展望将来,描绘无限美好的蓝图。
哲学家说:过去只是现在的残存,无法再挽留。未来是现在的预演,一个人没办法提前迎请。唯有你不放在眼里的现在,才是你能真正把握住的。如果放弃现在,即使你能对过去、未来了如指掌,那大有什么用呢?
双面神听了,纵声大哭,他说:我现在才明白我沦落这种地步的原因了。
哲学家问:朋友,你何故有此态?
双面神说:那是很遥远的事了,那时我镇守这座城池,我自夸既能一面了解历史,一面展望未来,唯独唾弃现在这一关键。结果,敌军一进攻,我无力守住,城池就破灭了,它的辉煌转眼成为陈年往事,我被抛弃在废墟中。
这个故事就是教育我们要把握现在,只有珍惜现在才能拥有成功。
3、青年学生要做到知行统一,必须既要学习书本知识,又要积极参加社会实践,把两者有结合起来。这是人生成功的关键。第76页最后一段。<板书小结> 以上“各点”部分 <随堂练习>
1、有的同学说自己只要考试成绩高,将来就一定会取得事业上的成功。该同学的观点是否正确?为什么?
2、记住这些词语:我一定,我能行,相信我,现在就开始。忘记:我做不到,我不行,太难了。<课后作业> 第78页第1题
第八课
现象本质与明辨是非
[教学目标]
1、了解现象和本质的辩证关系。
2、理解明辨是非对提高人生发展能力的作用。
3、学会分析判断现实生活中的是与非,掌握透过现象看本质的方法。[教学重点]
1、掌握透过现象认识本质的方法。
2、识别假象,把握本质,明辨是非。[教学难点] 现象表现本质,具有多样性与复杂性。[教学方法] 讨论法、案例教学法、情境教学法等。[课时安排] 2学时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第79页,学习第一段内容。<新课讲授>
一、透过现象认识本质。
1、事物都有自己的现象和本质。
世界上任何事物都有自己的现象和本质,是现象和本质的统一体。事物的现象和本质是对立统一的辩证关系。
第80页第一段。
故事:国王,听过所有故事,只要大家讲没有听过的故事,女儿送给他,农夫,“欠钱,欠女儿”有没有听说过?
2、现象和本质的关系。
1)对立。
现象是事物的表面特征和外部联系,是易逝多变,个别具体的,是能被我们的感官或借助仪器观察到的。本质则不同,本质是事物的根本性质和内部联系,是同类现象中一般的、共同的东西,只能靠抽象思维才能把握。
第80页漫画。“苹果落地”是现象,可以通过我们的眼睛观察到。“万有引力”是本质,只能由人理性思维去把握。
春夏秋冬,气温在变化;火炉烧水,水温升高;锯木摩擦生热,等等。都只是现象,或是由现象引发的结果,可以看到,观察到。而本质的东西,却是内部的原理与规律。
2)统一。
两者紧密相联,任何现象都是本质的表现,本质总要表现为现象。
现象尽管多种多样,纷繁复杂,但都是由本质决定的,都是本质的外部表现。
比如:我们说班里哪个同学品质不错,往往是通过他的言谈举止表现得出结论的。同样道理,一个人的每一个言行都从不同方面不同程度上表现了他的品质。
3)现象表现本质,具有多样性复杂性。
现象包括真象和假象。真象是从正面直接表现本质的现象。假象是从反面歪曲地表现本质的现象。
它们都是对事物本质的表现,都是客观的。
成语“声东击西”指的是什么意思?声东是假象,击西是真象,其本质是迷惑敌人,保存自己。
叫一位同学举例,真象与假象
大家可以再举些这样的成语及故事。如:欲擒故纵,围魏救赵,项庄舞剑意在。。明修栈道暗渡陈仓,不识庐山真面目只。。
3、指导意义。
1)现象和本质的对立。说明了科学研究的必要性。告诉我们对事物的认识不能停留在表面现象上,认识了事物的现象不等于认识了事物的本质。
生活情境:太阳每天从东方升起,从西方落下。这种现象似乎告诉人们太阳在绕着地球转。
2)现象和本质的统一。说明了科学研究的可能性。表明我们可以通过分析事物的现象达到对事物本质的认识。
地心说统治1000多年,直到哥白尼日心说。认识不是一帆风顺的。
“海市蜃楼”现象。怎么形成的,认识的局限性,而引发很多的传说。
二、在认识事物本质的过程中提高人生发展能力。
1、人的认识能力的高低突出表现在能否透过现象把握本质上。
我们经常可以看到这种情况:面对同一个问题,有的人看得比较肤浅,有的人看得比较深刻,有的人能够列举一大堆现象,有的人只停留在表面上说不到点。这就说明一个人认识能力的高低了。
第82页最后一段的故事----惊弓之鸟
2、怎样透过现象把握本质呢?
1)深入实际,反复实践,全面把握事物的各种现象。现象是认识入门的先导,认识事物只能从认识它的现象开始。A要有丰富大量的感性材料。B综合现象,不道听途说。C不看局部,不看个别。D不轻率下结论。
第83页,小天使亲眼所见的现象是不是真实可靠的,为什么?
故事:《三国演义》有一段写曹操与陈宫,投宿吕伯奢家,杀其全家。。
2)发挥主观能动性,运用科学思维,对现象进行科学分析研究。
第84页的故事。
故事:孔子周游列国时,遇到两小孩争论“中午还是早上,太阳远近”的问题,孔子无法回答。
掌握丰富的知识,具备一双“慧眼”,开动思想机器,要做到“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由此及彼,由表及里”,揭示事物的本质和规律。
三、明辨是非是做人的基本条件。先看第85页,小龙的故事。
1、生活中需要明辨是非。
现实生活中,非常复杂,存在是非混杂,鱼目混珠,真假混淆的情况。我们难免要接触形形色色的人,判断各种各样的事情。就需要明辨是非。明辨是非是指辨别清楚事情的正确和错误。
郭德纲的“板砖论”,对待批评他的板砖,不去理会。。第85页最后一段,你是如何辨别的。还有: 1)上课时,好友邀你去上网。
2)为了上网,朋友要你帮忙向低年级同学勒索。3)有人向你散发“传销”材料,邀你加入。
2、明辨是非的重要作用。
明辨是非是做人的基本条件。我们只有明辨是非,区分善恶,才能决定自己应该做什么,不应该做什么,才能抵制诱惑,做一个正直善良、遵纪守法的人。
寓言故事:兔子长成了,离家前,兔妈妈苦口婆心地说:“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