领导干部走基层须以“四真”添“四气”

时间:2019-05-14 11:47:32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领导干部走基层须以“四真”添“四气”》,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领导干部走基层须以“四真”添“四气”》。

第一篇:领导干部走基层须以“四真”添“四气”

领导干部走基层须以“四真”添“四气“

随着全国新闻战线“走基层、转作风、改文风”活动产生的积极影响,及中组部长李源潮同志“拜人民为师”的号召发出,眼下,领导干部走基层已成为一种时尚,一时风声水起,好不热闹。笔者认为,当前领导干部走基层比任何时候都需要且重要,要真走,不假走,不应跟风作秀。否则,走比不走非但没有积极意义,反而带来的危害会更大。

以真走下去添“底气”。基层仅有高山、险滩、急流,还有柴米油盐醋、衣食住行学;不仅有困难,而且有太多、太现实、太急迫的困难和问题。正因为这些,走基层就意味着吃苦、流汗甚至流血,就意味着费时、费力又费劲。但是,部分领导干部走基层,就是花上半个小时,找几个路边亮点,带一大帮子人一长串轿车,拍几个“亲切”镜头,讲几句“关切”话语,最后握握手走人。如此走基层,看似热热闹闹,实则毫无意义。领导干部走基层,要真下去。所谓真下去,就不能走马观花,轿车来轿车去,限定半个或一个小时,而是要千方百计腾出时间,花上一天两天以至拿出更多时间到现场去,走到最乱、最急、最需要解决问题的地方去,真正了解情况解决问题。所谓真下去,就不能提前安排,看看路边亮点,而是要走进田间地头、工厂车间,“无意”来到最穷的群众家庭结穷亲,深入最远的村子社区看现状,掌握第一手真实资料。所谓真下去,就不能高高在上,官腔官调摆官样,而是要心中装有群众,与群众同吃、同住、同劳动,多听群众讲,多用群众语言,多说实在话,真正把群众当亲人、作朋友。领导干部只有真正走下去,接触广阔天地,才可增添执政的 “底气”。

以真学习添“才气”。基层是一本无字大书,沉淀厚重,各种营养丰富全面;基层更如辽阔的海洋,既海纳百川,又无边无际。正因为这样,走基层,本身就意味着学习。不学习,难以真正走进基层;不学习,难以在基层站稳脚根。但是,部分领导到基层总是摆着“上级”的状态、“指导”的心态、“检查”的姿态,总是听凭自己讲而不听群众讲,总是认为群众水平差而自己水平高,总是认为群众觉悟低而非政策不科学。如此走基层,群众不买帐,干部没长进。领导干部走基层,要拜群众为师,甘当学生真学习。所谓真学习,就是要尊重人民勇于创造、勇于创新的首创精神,用心观察、精心总结,要从群众言谈举止、生产生活中汲取精华,把握基层工作规律;就是要学习广大群众不怕困难、敢与天斗的奋发精神,不畏艰险、不畏困难,既要清醒认识群众的伟大力量,更要积累做好群众工作的方式方法;就是要学习人民群众辛勤耕耘、默默做事的奉献精神,立党为公,执政为民,既要深刻认识群众所需、基层所缺,又要真正增长政治智慧、提升执政本领。领导干部只有在走基层过程中真学习,才会有更多收获,增添执政的“才气”。

以真思考添“灵气”。一个政党的先进,首先源于理论的成熟;一个干部的成熟,起点在思想的成熟。领导干部就是要在走基层中点点滴滴积累,升华思想,提升理论水平。而这其中,真正沉下心来体会,静下心来思考,特别重要。下去容易,但带着问题上来不易;有感性收获容易,但理性收获更难。部分领导干部走基层,吹拉弹唱做做样,吃吃喝喝醉一趟,有感想没思考,有思考没思想,走不走一个样,工作三年五年一个样。这其中,除了心态问题,也有方法问题。走基层,不仅要听、要看,更要真思考。要思考着看,这个现象说明了什么,是不是真实的,其他地方是不是一样,为什么会这样;要思考着听,群众为什么会这样说,是个别还是带有普遍性,与干部说的有没有差异,与记忆中的某事某人有着关联;要思考着说,群众想听什么不想听什么,更需要解决什么,怎样才会满意;要思考着做决策,现行政策是否符合实际,对群众是否有利,是不符合国家政策法规,是否有利于加快发展。最重要的是要结合实际、理性总结,把握问题实质,科学研判形势,不断改进工作方法,实现工作效果与思维水平、理论水平同步提升。领导干部只有思考着走基层,才会有更多价值,增添执政的“灵气”。

以真帮扶添“人气”。胡锦涛总书记告诫我们,只有我们把群众放在心上,群众才会把我们放在心上;只有我们把群众当亲人,群众才会把我们当亲人。领导干部走基层,要动真情暖民心、用真心解民忧。但部分领导干部,主流观念还是认为现在的群众易蒙、服压、好管理,以为自己做什么群众既管不了也不会管,真真假假已不重要,做做样子图个交待。但事实是,群众看在眼里,记在心里,还会表现在行动上。无数群体性事件、上访事件充分说明,现在的群众法制意识、维权意识、民主意识、自我意识空前高涨。领导干部走基层,最重要的任务是重拾民心,增进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而要收获民心,反对假帮扶,必须真帮扶。所谓真帮扶,就是要结合实际,而不能偏离、脱离实际,玩数字游戏、搞形象工程,要听群众意见、吸收群众智慧,看群众愿不愿意、喜不喜欢、满不满意;所谓真帮扶,就是要围绕具体问题,要拿出具体措施,有针对性行动,而不是说一大堆大话、空话、套话,要让群众看得见、摸得着、想得通;所谓真帮扶,就是要解决问题,而不是哗荣取宠、不着边际、吹嘘一通,解决不了问题纵是吹得天花乱坠也是图有虚名,解决不了问题群众最终不会满意,解决不了问题群众就无法真正与你真心。领导干部只有在走基层的过程中对群众真帮扶,才能进一步增添执政的“人气”。

第二篇:治理工会四化须祛四气

治理工会“四化”须祛“四气”

邓小明

无庸讳言,正如中央党的群团工作会议所指出的,各级地方工会组织存在的“机关化”、“行政化”、“贵族化”、“娱乐化”(以下简称“四化”)等突出问题由来已久,成因复杂,严重影响工会组织有效履行职责、影响工会组织形象、制约工会工作健康发展,已成为当前各级地方工会组织亟待解决的沉疴顽疾。在此,笔者试为治理“四化”病症开出四副“药方”:

第一副药方,治“机关化”病要祛“官气”,聚人气。该病常见症状是:有些工会组织身处机关大院,或多或少沾染上了衙门作风、官僚主义,存在着诸如“用会议落实会议”、“用文件落实文件”等通病,真正深入基层指导工作比较少。更有甚者,照搬照抄某些机关单位的陋习,讲究繁文缛节(比如介绍一名领导要念一长串的职务等),等级森严,要求基层迎来送往,人为地造成与基层的隔阂。有些工会领导干部,常以机关领导自居,时时处处讲究领导的“光辉形象”,在下基层时讲派头、讲排场、官气十足、官话连篇,居高临下,让职工对其敬而远之。在此,我们姑且称其为惯出来的“富贵病”。对症疗法:一是辛凉解表。工会干 部要放低姿态、放下身段,将心比心,与职工打成一片、谈心交友、增进感情,了解职工的所思所想所忧所盼。二是固本培元。工会干部要坚持并发扬密切联系职工群众的优势,淡化“官念”,以职工为友、为师、为亲,按照职工的“生物钟”来安排工作,根据职工的喜闻乐见来开展活动,在职工中树立“可亲、可敬、可信”的形象,更好地把广大职工群众团结在周围。

第二副药方,治“行政化”病要祛“暮气”,补朝气。该病症候包括:一些工会组织把自身等同于党政部门,习惯用会议、文件、命令等行政工作方法代替宣传、教育、引导等群众工作方法,以自上而下的行政方式僵硬地开展工作,给基层发命令、派任务、下指标过多。有些工会干部存在激情不够、干劲不足的问题,做工作按部就班,四平八稳,瞻前顾后。一些工会干部有 “二线”心理,认为工会工作不像那些“一线”部门,自己没有刚性、紧急的考核任务,做多做少一个样,干好干坏差不多。我们或许可以将其概括为“懒动病”。该病实为多发慢性病,具有传染性,久而久之,整个工会机关便会暮气沉沉,不思上进。对症疗法:一是补气提神。工会干部要摆脱文山会海“围城”,走出高楼深院,建立“下基层周”制度,多下基层呼吸新鲜空气。工会组织要积极引入社会组织参与工作,建立起“工会+社工+义工”的“三工”联动模式大有裨益,可为做好工会工作增添一支 社会化、专业化的新生力量,有效打通联系和服务职工的“最后一公里”。二是上病下取。工会组织要将更多资源、人力、物力向基层倾斜,充分调动基层工作积极性,有效解决“缺人、缺钱、缺阵地”等问题,为做好工会工作注入新的活力。

第三副药方,治“贵族化”病要祛“阔气”,接地气。该病病因在于:有些工会组织联系服务重点人物、精英人物比较多,接触困难群众、一线职工比较少。有些工会干部下基层调研总喜欢挑一些大型规范的企业,少到问题比较多的小微企业,习惯于听好话,不喜欢听职工“诉苦”。有些工会组织开展活动未充分征求职工意见就大包大揽,结果开展的活动“货不对版”,应者寥寥,变成了少数人的自娱自乐。有些工会干部干工作有避重就轻之嫌,锦上添花多,雪中送碳少。我们不妨称之为“偏食病”。对症疗法:一是高者抑之。工会干部要改进工作作风,到问题多的企业去,到困难职工多的地方去,虚心听取职工意见,了解职工真实需求,帮助解决实际困难,增强工会组织的亲和力、感染力。二是下者举之。工会干部要多让职工当主角,如充分运用“互联网+”新模式广泛接触各界群众,多培育一些职工能参与的广场舞、手工、打工文学等“草根文化”项目,根据职工群众意愿建设“职工之家”,增强工会组织的吸引力和凝聚力。要创造机会让一线职工当明星,如广泛开展劳动竞赛,大力宣传劳动榜样和劳动明星,为优秀职工提供一条通过技能竞 赛脱颖而出的星光大道。

第四副药方,治“娱乐化”病要祛“娇气”,硬底气。该病临床表现有:一些工会组织把更多精力放在举办一些有媒体影响力、场面热闹、声势浩大的文体娱乐活动上,相对而言对于一些费时费力、见效慢的维权工作则以“无执法权”、“引导走法律程序”为挡箭牌,有畏难情绪。一些工会部门长期以来习惯于搞协调、搞配合、甘当配角,缺乏“站前台、上一线、干实事”的勇气和胆略。有些工会干部热衷于做一些多栽花少种刺的事情,乐于做一些门面功夫。凡此种种现象多了,以至于社会上有工会职能就是“打球照相、吹拉弹唱”的戏称,有工会是“花瓶”的诟病。这可以说是患上了“软骨病”。对症疗法:一是壮腰补钙。工会组织要履行好维权基本职责,突出维权主业,建立社会化律师队伍,补齐工会维权工作“短板”。二是强筋健骨。工会干部要敢于在维权一线中站稳职工立场,发出工会声音,展现工会所能,树立工会威信。(作者单位职务:惠城区总工会副主席)

第三篇:注重培养“四气” 塑造领导干部新形象

注重培养“四气” 塑造领导干部新形象

中国质量新闻网2008-07-25 07:20:00

□ 国家质检总局人事司

国之兴,在于政;政之得,在于人。广大党员干部特别是各级领导干部的素质如何,很大程度上决定着党的领导水平和执政水平。党的十七大报告强调指出:“全党同志特别是领导干部都要讲党性、重品行、作表率。”这是我们党着眼新形势、新任务,对党员领导干部的政治品格、思想境界、精神状态和工作作风提出的新要求。领导干部当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严于加强修养,注重培养“四气”,不断提升自身素质,努力塑造领导干部新形象。

一、领导干部要讲政治以养大气

大气,通常指一个人胸襟宽广,思考问题洞明事理,深明大义,办事大方得体。在中国革命和建设的历史上,我们党造就了毛泽东、周恩来、邓小平等一大批杰出的领导干部,他们把握社会发展规律的远见卓识,领导亿万人民艰苦创业的非凡能力,热爱祖国、热爱人民的伟大情怀,排除万难、无私奉献的坚强意志和崇高品德,就是党员领导干部应有的大气。这种大气源于内而形于外,是党员领导干部必备的政治素质,所以我们要讲政治,养大气。

(一)讲政治,使人胸有大局,头脑清醒。当前,我国正处在历史大变革、事业大发展的重要时期。世界范围的思想文化激荡,国际间综合国力的竞争,改革开放带来的新情况、新问题,都需要各级领导干部具备战略素质、把握全局观念、培养世界眼光,处理好局部与整体、现实和未来的关系。只有讲政治,才能在风云变幻的国际形势和艰巨的改革开放任务面前,始终保持清醒的头脑,目标明确,脚步坚定,更好地肩负起党和人民交付的历史重任。

(二)讲政治,使人信念坚定,心有定力。讲政治,信念是根基。有了信念,生活就有了方向,奋斗就有了目标;有了信念,就能正确对待挫折,拥有坚强的意志和毅力,克服前进道路上的各种艰难险阻,成为一个坚强的人;有了信念,就会正确对待个人的荣辱进退,正确处理各种利益关系,自觉排除各种私心杂念,逢谤不戚,临宠不惊,遇侮不怒,个人服从集体和国家,奉献大于索取,塑造领导者的良好形象。

(三)讲政治,使人目光深邃,头脑睿智。领导干部作为决策者和管理者,能否比别人看得更远一些、想得更深一些,直接影响其决策水平和管理成效。只有具备敏锐的政治鉴别力和洞察力,才能把事情想在前头,把工作做在前头,把好事办得更好,把坏事化于无形,做到未雨绸缪,化险为夷。政治上的敏锐,思想上的成熟,源于对党和人民的事业高度负责,源于丰富的学识,也源于掌握唯物辩证法这个望远镜和显微镜。只有掌握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始终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方可炼就一双火眼金睛,在众多复杂矛盾中,透过现象发现本质,理清大事小事,分出孰轻孰重,找出主要矛盾,抓住关键问题,彰显一名领导者的睿智大气。

二、领导干部要多读书以养才气

腹有诗书气自华。才气,是构成领导者人格魅力的重要因素。今天,我们生活在一个读书十分方便的时代,竹简木牍、丝帛麻纸的书早已被激光照排、铜版印刷的书所代替;图书市场良莠不齐、好书只能在地下流传甚至要靠手抄的时代已经一去不复返。这样好的条件若不勤读书、多读书,那实在是太可惜了。

(一)读书没有止境。现代人才学“蓄电池理论”认为,一生只充一次电的时代已经过去了,只有成为一块高效蓄电池,不断进行周期性充电,才能不间断地、可持续地释放能量。美国管理大师圣吉·彼得曾提出警告:一个人学习过的知识,如果每年不能更新7%的话,他就无法适应社会的变化。因此,不管专科、本科,硕士、博士,学历可以证明你过去曾经读过书,却并不意味着你今天不需要读书。

(二)读书没有替身。时代的确发展了,但是读书要一字一字、一页一页、一本一本地读,要心到、眼到、口到、笔到,全身心地读,这些大概到什么时候也变不了。不管多大的领导,读书都得按照这个章法去亲自读。机关、秘书可以代替领导写讲话稿,却代替不了领导讲话,代替不了领导思维,代替不了领导决策,这一切皆因为代替不了领导读书。

(三)读书没有捷径。读书需要积累,知识积累多了才能转化成为素质和能力;读书需要思考,不思考,读书再多,也不过是两足书橱。而积累和思考只有通过“深阅读”才能做到。读书可以去除浮躁,可以让人沉静下来,进入深思,进入创造的过程。资料可以搜索,素质才华搜索不来;知识可以搜索,创造的灵感搜索不来;文章可以搜索,文思却搜索不来。

领导干部没有不忙的,读书只能见缝插针。听一位领导同志说,每天忙于事务,忙于应酬,到了夜深人静睡不着的时候,想想自己肩上的责任,想想自己的人生价值,心里就会发虚,产生强烈的恐慌,恨不能立即坐起来秉烛夜读。这样的恐慌难能可贵。有了强烈的紧迫感、使命感、恐惧感,何愁挤不出读书的时间。

三、领导干部要淡名利以养正气

中华民族历来崇尚正大光明、刚正不阿的气节。文天祥《正气歌》中讲:“天地有正气,杂然赋流形。下则为河岳,上则为日星。于人曰浩然,沛乎塞苍冥。”古今中外,一个没有正气与公义的民族,是难以长久存续的;一个缺乏正气支撑的社会,也不可能形成强大的凝聚力和战斗力。而养正气,则必先淡名利。

(一)淡名利是一种气节。衡量党员领导干部的气节如何,一个很重要的尺度就是看他对待个人名利得失、进退去留的态度。一些原本工作成绩突出的领导干部,之所以陷入腐化堕落以致锒铛入狱的深渊,一个普遍性的原因,就是个人私欲恶性膨胀。其实,在现实生活中,如何对待名利的问题是每个人都难以回避的。马克思主义者并不是一概地反对名利,而是反对那种脱离党和人民利益而斤斤计较个人得失的名利。把人民的利益看得高于一切,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这是我们党对领导干部的根本要求,也是共产党人应有的政治品格。在制度和政策规定的范围内,领导干部的利益是正当的,但是任何人都不能把个人利益凌驾于党和人民的利益之上。离开党和人民事业去追名逐利,免不了被名刀利剑刺破砍伤。

(二)淡名利当心平气静,志存高远。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党员领导干部淡名利养正气,有赖于平和宁静的良好心态。心静利于沉思,沉思利于知理,知理则近道。相对于自己的心理,相对于万物的玄机奥秘,只有在正心、安然、静谧的状态下,才可以得到隐藏在一切世事表象背后的内在本质。淡泊看似清静无为,实则包含着一种人生大智慧。贪名图利看似实用,实则是一种庸俗、浅薄的处世哲学。对于从政为官者而言,它不只是一种道德缺陷,还是一种政治上愚蠢的表现。领导干部手中或多或少都掌握着一定的权力,面对形形色色的诱惑,只有不断加强人品政德修养,努力提升思想境界,把个人的名利地位想得透些、看得淡些,才能立信于人、示公于民、表德于世,才不会为名所累、为利所缚、为失所挫、为欲所惑、为色所诱,真正做到耐得住寂寞,经得起诱惑,守得住名节。

(三)淡名利当信仰坚定,心有定力。诱惑无处不在的社会里,固守节操、淡泊名利并非易事。壁立千仞,无欲则刚。关键还是要信仰坚定,不存私心,心态平和,心有定力。正气在身,必能宠辱不惊,必能面对诱惑和挫折无所畏惧地前进。党员领导干部应该立志高远怀公心,利益面前敛私心,努力在自己心底筑起一个精神高地。要牢记,手莫伸,伸手必被捉;党和人民在监督,众目睽睽难逃脱。要立志做大事,而不要立志做大官。并且要立正确之志、长远之志,少一分做官的念头,多一分做事的责任,以名利问题上的淡泊无为,养志存高远,以天下为己任的浩然正气,在党和人民的事业大舞台上大展抱负才华,用一个个经得起实践检验的业绩,使自己的人格魅力在人生价值实现的过程中闪耀光芒。

四、领导干部要勇创新以养锐气

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也是一个政党永葆生机的源泉。时代呼唤创新,实践需要创新,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离不开创新。邓小平同志说:“没有一点闯的精神,没有一点气呀、劲呀,就走不出一条好路,走不出一条新路,就干不出新的事业。”广大党员干部特别是各级领导干部当以积极进取、知难而进、百折不挠的锐气,敢于创新,勇于创新。

(一)勇创新是一种锐气。创新的本质在于人们对未知世界的探究和对美好生活的追求,是人们在不满足于现状、努力改变现状中所表现出来的一种行为。客观世界是不断变化的,面对变化着的客观世界,人们却往往容易被习惯势力所束缚,满足于已有的成就,停留于现时的状况,沾沾自喜,墨守成规,不想再发展,不愿去突破。这是一对矛盾,创新就是解决这一矛盾的必然要求和必然结果。由不满足到满足,由新的满足到新的不满足,这是一个循环往复、永无止境的过程。这个过程,实质上呈示的是一种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勇于变革的锐气。

(二)勇创新需要锐气。马克思曾说过,科学的入口处如同地狱的入口处。其意在于强调追求科学真理的人要有一种不怕下地狱的精神。创新也是如此,它具有很强的探索性,不是简单的重复和模仿,而是敢为人先,敢走前人没有走过的路。而探索就难免遇到困难和曲折,甚至出现失误。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推进,一些深层次的矛盾和体制性问题逐步凸显,创新的难度将会进一步加大,特别需要敢闯敢试、决不言败的锐气。这种锐气,是对未来充满信心的表现。没有一种以党的事业和人民利益为重,正确对待个人名利得失,敢于承担责任,不怕作出牺牲的锐气,是难以实现创新、干成事业的。

(三)以勇创新的锐气促进思想大解放,实现大发展。十七大报告明确指出:“解放思想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一大法宝,全党必须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勇于变革、勇于创新,永不僵化、永不停滞。”正是解放思想这个法宝,经过30年的改革开放,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才取得了举世瞩目的伟大成就,中国人民的面貌、社会主义中国的面貌、中国共产党的面貌才发生了历史性变化。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我们的经济体制在深刻变革,社会结构在深刻变动,利益格局在深刻调整,思想观念在深刻变化,整个社会正处于经济社会发展全面转入科学发展轨道的关键时期,这就要求我们必须继续坚持马克思主义与时俱进理论品质,自觉地把实践科学发展观作为一种不懈追求,始终保持一种闯劲、冲劲、韧劲,以“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的宽广胸怀与气度,以新一轮的思想大解放推动新一轮大发展。《中国质量报》

第四篇:严以用权发言稿:严以用权须做到“四严”

更多精彩范文点击主页搜索

严以用权发言稿:严以用权须做到“四严”

文 章来 山 课件 w w 5k J.cO m文秘 严以用权发言稿:严以用权须做到“四严”

严以用权就要按规则制度程序行使权力,让权利成为为民办实事的权杖。领导干部严以用权就要树立正确的权力观,做到依法上严、为民上严、廉洁上严、秉公上严,练就权力面前不迷失不任性不妄为的真本领。

依法上严。习总书记强调,权力在法治轨道上行使则造福于民,在法律之外行使则害国害民。依法用权,领导干部要树立法治理念、遵纪守法,在发展方向和重大事项的决策上,严格按照法定程序进行,杜绝“拍脑袋”、行政命令等简单的决策方式;要强化法治意识,牢记法定职责必须为、法无授权不可为,自觉在党纪国法的约束下用权,不越雷池、不碰红线;要严格依法办事,处理好权和法的关系,自觉在法治轨道上行使权力,规范用权、善于用权,杜绝懒政怠政等为官不为现象,做到守土有责、造福一方。

为民上严。习总书记指出,领导干部无论在什么岗位,都要把民1

更多精彩范文点击主页搜索

众利益放在最高位置,把民众满意作为行使权力根本。作为领导干部要心中装着群众,一心为公、秉公用权、克己奉公,凡是涉及群众利益和公共利益的决策都要征求群众的意见,严格落实行政决策责任追究制;要处理好公与私、情与法的关系,处理好个人利益与集体利益、局部利益与大局利益的关系,杜绝以关系感情代替原则党性,杜绝以权谋私和钱权交易、团团伙伙和利益输送,做到权为民、利为民所谋。

廉洁上严。习总书记强调,只有一心为公、事事出于公心,才能坦荡做人、廉洁用权,才能光明正大、堂堂正正。廉洁用权,领导干部要心存敬畏、慎权慎行,认识到权力是人民赋予的,不是随意使用的“私器”,严于律己、自省自警;要敬畏权力,以贪腐谋私等反面教材为戒,带头廉洁从业,带头遵守八项规定,严格执行领导干部职务消费制度、职务回避制度,不搞特殊化,不搞特权,不搞不正之风,不搞腐败;要自觉接受民众的监督,把权力的运行全过程置于组织和民众的监督下,在公开透明的环境中工作生活,让违法乱纪、权力寻租等行为无处藏身,永葆共产党人的先进性纯洁性。

秉公上严。“居官守职以公正为先,公则不为私所惑。”领导干部手中都掌握着或大或小的权力,要坚持公平公正,不徇私、不护短,才能赢得职工群众的信赖,倘若任性用权、滥用职权,必将失去民心和法律严惩。“心有所畏,行有所止”,领导干部要将权力当做一种负担,保持心有所畏、言有所戒、行有所止,在利益诱惑和人情世故2

更多精彩范文点击主页搜索

面前,保持政治清醒、坚持公道正派、分清“公”与“私”的界限,做到公权绝不私用、公款不乱花。文 章来 山 课件 w w 5k J.cO m文秘

第五篇:严以用权专题研讨会发言稿:严以用权须“四敬”

严以用权专题研讨会发言稿:严以用权须“四敬”

严以用权专题研讨会发言稿:严以用权须“四敬”

习总书记提出的“三严三实”要求中,严以用权直指领导干部作风的核心。能否正确对待权力,是每个领导干部的一道必答题,也是一堂人生的必修课。笔者认为,要做到严以用权,就要在思想上和行动上做到四个“敬”:

要敬仰法律:树立对宪法的信仰,做到依法用权,让权力在法治的轨道内运行。首先,要依法获权。权由法定,一个权力主体享有哪些权力必须由法律作出明确、具体规定。因此,要认真落实李克强总理所提出的“所有行政行为都要于法有据,任何政府部门都不得法外设权”的要求,建立权力清单、责任清单,负面清单,确保法无授权不可为、法定职责必须为、法无禁止即可为。其次,要依法用权。权力执行者要树立法治观念,增强守法意识,公正文明执法。一方面,权力的行使过程要法治化,必须在法定框架、程序下进行。另一方面,必须严格遵守法定的权力内容,依法全面履行职责,不可选择性执法,杜绝乱作为、不作为。第三,要依法决策。按照十八届四中全会所要求的,建立行政机关内部重大决策合法性审查机制,把公众参与、专家论证、风险评估、合法性审查、集体讨论决定确定为重大行政决策法定程序,建立重大决策终身责任追究制度及责任倒查机制,通过法治压缩权力寻租空间。

要敬爱百姓:权力是人民赋予的。要把人民的利益、需求作为权力行使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一方面,突出一个“学”字。在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的当下,我们要用好手中权力,就要拜人民为师,问计于民,把政治智慧的增长、执政本领的增强,深深扎根于人民的创造性实践中,把权力行使的过程变为凝聚民智的过程,不断提升权力行使的民主化、科学化水平。另一方面,突出一个“情”字。要懂恩情:权力来源于人民,群众是衣食父母。任何一名领导干部都是由广大人民群众一层一级推荐选拔出来的,更要心怀感恩之情,牢记为民宗旨、践行群众路线,以此回馈广大人民群众。要建友情:做官先做人,要淡化官念、权念,从内心深处树立平民意识,把群众当朋友,当人生知己,经常深入基层、深入群众,到群众家串串门、拉拉家常,这样才能知民情、暖民心。

要敬重责任:权力和责任是紧紧相连的,有多大权力就有多大责任。“在其位,谋其政”。严以用权,就要把高标准履职尽责作为基本要求。一是务实。谋划要实,树立正确的政绩观,不好大喜功、盲目攀比,搞劳民伤财的“形象工程”,不断增强工作的系统性、科学性、整体性、针对性。推进要实,真抓实干、埋头苦干,说了算,定了干,咬定目标不放松,不达目标不转向,以钉钉子的精神抓落实。二是创新。要彻底摒弃为官不易思想,不为官不为、因循守旧、安于现状、照本宣科、停滞不前,杜绝做太平官,混日子、守摊子。要坚持解放思想,拓宽眼界,锐意改革,创造性地开展工作。坚持聚焦问题,找准切入点和着力点,抓住关键和要害,大胆探索,先行先试,向改革要效益。三是担当。领导干部不能见到矛盾推、遇到问题躲、碰到难事拖,在重大任务、突发事件面前畏首畏尾、敷衍塞责。相反,面对难题要敢负责,出现过失敢担责;面对急难险重的任务要豁得出来、顶得上去;面对各种歪风邪气,要敢于较真,敢于碰硬;面对重大原则问题,要立场坚定、旗帜鲜明。

要敬畏权力:权力具有天然的膨胀性和腐蚀性。权力导致腐败,绝对权力导致绝对腐败。因此,要对权力有足够的敬畏之心,这样才能做好自我保护。一要自律。每一个领导干部都必须清楚,权力是把双刃剑,秉公用权,可以造福一方、惠泽万民,以权谋私,就会祸国殃民、害人害己。因此,用权时对手中的权力要有畏惧之心,时刻保持战战兢兢、如临深渊、如履薄冰的谨慎,保持心有所畏、言有所戒、行有所止的约束,时刻自省、自律。二要公开。最好的用权方法就是推进权力运行的公开化、规范化,通过晒权力清单、责任清单,让公众知晓权力的边界、自身的责任范畴,了解权力运行的程序、环节、过程、时限、责任,把权力置于聚光灯下,做到公正、公平、公开、正义,这样就能保证廉洁用权,秉公用权。三要监督。权力出笼子,人就可能进笼子。因此,要自觉接受监督,善于把自己关进制度的笼子。要对组织、人民忠诚,如实报告个人房产、婚姻、配偶子女从业以及年龄、工龄、党龄和学历等重要事项。要丰富监督手段,在自觉接受党内监督、民主监督、媒体监督、法律监督等基础上,运用大数据云平台、行政审批电子监督系统等信息化手段来约束、监督权力实施,实现“人在干、云在算”,把执法权力关进“数据铁笼”。

权力越大、责任越大。日常工作中,领导干部不断落实“四敬”要求,切实做到严以用权,才能树立“忠诚、干净、担当”的形象,才能不负重托、不辱使命,让权力造福于民。

下载领导干部走基层须以“四真”添“四气”word格式文档
下载领导干部走基层须以“四真”添“四气”.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