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不恰当的批评
一次不恰当的批评
人生就像一本相册,过去所经历的一点一滴,每一个生活碎片,都会深深的镌刻在我们的脑海里。然而,经历的多了,我们也许就会对某一事物产生定性思维,或者说有了刻板的印象。工作生活中,如果我们稍不谨慎,这些刻板的印象很容易会误导我们的行为。
每一所学校、每一个班级里,都有老师眼中的“特别生”,他们或许不守纪律、或不合群,因此,在老师的印象中,他们往往容易被打上各种各样的标签。遇到问题的时候,如果老师不用心去考究事情的来龙去脉,任凭脑海中的刻板印象主导自己的行为,也许,就会发生各种错误。
记得有一次上课铃响了,作为班主任,我又开始了例行的“监督”工作,同学们都很快地跑回教室。过了一会儿,上课的老师也进了教室,教学正顺利开展。当我正准备转身离开的时候,突然看见我班颇为顽皮的男同学××跑进教室。一看到他,我脑海中就泛起他屡次因贪玩而上课迟到的印象。我当时就想:“这小子肯定又是课间跑操场上玩去了,才会上课迟到!我前天才因为同样的事批评过他,看来他对我的话太当耳边风了,不行,这次一定要狠狠的批评一下他”。
一下课,我就走进教室,把他叫到讲台前,由于一心想着他是因为贪玩而上课迟到的,所以也没等他解释迟到的原因,我就开始严厉地批评教育他,并让他写好检讨书。平日里大大咧咧的他这下可急了,我分明看见眼泪在他眼圈里转。“您冤枉人,我根本没玩,下课,同学们围着 姜 老师问问题,然 后姜 老师又叫我帮她把作业本抱办公室去,这才晚的!”我的脑中“轰”的一下,是呀,我怎么忘了,为了调动他的学习积极性,我 和姜 老师商量好,让他当数学课小组长的呀!此时,我真的非常懊悔,我不应该任由自己的印象主导自己的判断,懊悔怎么在批评他之前给他一个解释的机会,了解事情的来龙去脉。此时,我知道自己真错怪他了,连忙向这位同学道歉。
这是我教学工作中的一个失误,事情虽小,但给了我深刻的教训。使我懂得作出任何判断之前,必须完完整整地了解事情的来龙去脉,要客观的分析问题,不能任由自己的主观印象影响自己的判断。
第二篇:恰当的表扬和批评学生
恰当的表扬和批评学生
发布者: 宣晋飞(发布时间: 2013-10-5 11:42:57)
教师在教学中如何正确实施评价,既能保护学生的自尊和积极性,又能提高学生的原有认识水平呢?我认为,表扬和批评仍是教学中的一对法宝,教师只要能灵活的运用好他们,让他们在教学相辅相成,交相辉映,就会达到双嬴的效果。
(一)表扬
成长中的学生,迫切的想得到别人的肯定与赞美,肯定自身的价值。如果受到的表扬出自教师之口,更会让他们提升对自己的认识,增强自信心。一句表扬赞美的话可以改变一个人的一生,教师又何乐而不为呢么?那么,赞美时又该注意些什么呢?
1.表扬赞美要发自内心,要有真情实感
教育家陶行知说过:“教育是心心相印的活动,惟独从心里发出来的,才能打动心的深处。”由此可知,无论什么样的评价必须动情。而有的教师在课堂表扬学生时,流于形式,敷衍了事,“好”、“不错”成了口头禅。这样冰冷生硬的表扬,不仅缺乏个性,更谈不上师生之间情感的交流,又怎能让学生欢欣鼓舞呢?
2.鼓励要及时,针对性要强
教师给学生及时、恰如其分的赞美、评价,能对学生产生及时强化的作用,因此要求教师要有敏锐的观察力,随机应变的语言机智。
(二)批评
古语说:“忠言逆耳利于行。”教师在教育学生时,往往少不了批评这种方式,并且也是常用的教育方法。批评的最终目的,是让学生懂得道理,改正错误,因此批评学生时,教师只有走进学生的心灵,准确把握学生的心理动态,巧妙使用委婉的批评语言,才会收到更好的教育效果,让忠言不再逆耳。
1.运用关切的语气,让学生感到温暖 教师要有崇高的职业道德,把每个学生当成自己的孩子,师生之间存在着一种朋友式的关系,这样你就会用心去说服、教育学生。批评学生要充满爱心,有强烈的责任感,学生才会接近你,理解你,乐于接受你的批评。
2.运用和缓的语调,让学生感到震撼
现代教育处处提倡“以人为本”。在批评学生时,我们也要遵循这一理念,面对不同的学生,我们要看到他们之间的个性差异,采用不同的教育方式,因势利导。如对性格内向、敏感、疑虑心较重的学生,我们可用提醒、启发或提问之类的语言与学生交谈,也可用微笑、眼神等体态语言暗示性地批评学生。对于性格外向、反应较快、脾气暴躁的学生,则可采用“商讨式”的语调平等地和学生交流,循序渐进,心平气和地把批评的信息传递给他们,让他们逐步认识到自己的错误,逐步做到自我约束,自我管理,不断取得进步。
3.运用灵活的语词,让学生感到诚服
教师批评学生时,要摆事实,讲道理,以理服人,注意分寸和尺度,说话要留有余地,必要时可先用表扬代替批评的方式。人总是喜欢听好话的,小学生更不例外。在批评前先表扬,老师不但看到了他的缺点,也看到了他的成绩。这样,学生便能在教师的引导下,改正自己的缺点,收到良好的教育效果。
总之,无论是批评还是表扬,都不应该拘于一种形式,它应因人而异,因课而异,因发生的情况而异。教师应全身心投入,技巧性、艺术性地评价学生,使学生如沐春风,在一次次的惊喜中,全身心投入学习。
第三篇:仲裁程序中的一百种不恰当行为
仲裁程序中的一百种不恰当行为
仲裁不仅要求裁决公正、严谨,而且应程序公平、完美。仲裁程序的公平、完美与实体的公正、严谨是很难分开的。受多种主客观因素的制约,仲裁在程序上要做到完美更难。在此,我们试取历年来观察到的仲裁员及秘书在审理程序中的一百种不恰当行为予以罗列,敬请以此为鉴。
一、仲裁员
(一)组庭
1、以案件标的大小及难易程度,选择性接受案件;
2、拒绝办理小标的案件;
3、拒绝接受复杂案件;
4、拒绝担任首席或独任仲裁员;
5、没有时间办理案件也接受指定;
(二)庭审
6、开庭迟到;
7、与当事人交换名片或主动索要、派发名片;
8、不适当泄漏自己的工作单位及职务;
9、不熟悉庭审程序;
10、对仲裁规则不熟悉,无法回答当事人有关程序上的问题;
11、当事人无正当理由提出延期开庭未获同意,而仲裁员提出自己的事由要求延期;
12、仲裁开庭时间与仲裁员作为代理人的诉讼案件开庭时间冲突时,优先考虑自身利益,要求仲裁庭秘书变更仲裁开庭时间;
13、随意要求变更开庭时间;
14、庭审中不注意庭审艺术,武断阻止一方当事人发言,使当事人对仲裁庭的公正性产生质疑;
15、庭审过程中有倾向性语言,先入为主;
16、当事人发言时仲裁员之间进行闲谈,不认真听取当事人的意见;
17、开庭前不合议、无庭审提纲,不阅卷,不熟悉案情、证据,开庭时无法提出针对性的提问,无法查清案情,审理效率低,效果差;
18、庭审查明事实不清,庭后多次要求当事人补充相关证据;
19、开庭效率低,缺乏质量,导致不必要的二次开庭; 20、边裁不阅卷,不了解案情,当陪衬;
21、开庭时,将自己等同于选定自己一方的代理人,质问对方当事人,丧失公正性;
22、仲裁庭举证责任分配不当,本应由一方当事人举证的证据要求另一方当事人举证;
23、庭审驾驭能力不强,当事人重复发表辩论意见或发表与案件无关的言论或过激言行,没有及时制止或制止不力;
24、未进行庭审质证程序直接进入辩论阶段;
25、省略询问是否申请仲裁员回避等必要程序或对当事人提出的管辖权异议不进行答复;
26、忽略最后陈述程序直接闭庭;
27、不询问当事人是否有调解意愿;
28、在调解过程中表露裁决倾向,强迫当事人调解;
29、给当事人调解期限过长,或者缺乏调解技巧,以拖代调,导致案件延期;
30、庭审笔录不签字就离开;
31、开庭前或开庭后与一方当事人亲密交谈,导致另一方当事人不安或感到压力;
32、给当事人庭后补交证据的期限不明确;
33、仲裁员直接接受当事人庭后补交的材料再转交秘书,并要求秘书签收;
34、男性仲裁员穿T恤、短裤、凉鞋开庭,女性仲裁员着装不够庄重,佩戴过于夸张的饰品;
35、开庭早退;
36、开庭时随地吐痰、抽烟、睡觉甚至打呼噜;
37、开庭时拨打、接听电话;
38、开庭时随意离开仲裁庭;
39、开庭时拍桌子、骂人,与当事人争吵; 40、庭后与当事人一起吃饭:
(三)合议
41、合议迟到;
42、无故缺席合议:
43、临时要求变更合议时间;
44、合议早退:
45、合议中将自己等同于选定自己一方的代理人,发表的意见明显丧失公正性;
46、合议后马上将合议内容透露给当事人;
47、首席仲裁员首先发言,不听取其他仲裁员意见,一言堂;
48、拖延合议时间;
49、无事实和理由过分坚持自己的观点,又不同意其他仲裁员意见;
(四)调查、鉴定
50、应当鉴定的不进行鉴定,不应当鉴定的进行鉴定;
51、鉴定结果未经质证直接作为裁决依据;
52、对鉴定申请不做回应;
53、决定进行鉴定但不在当事人的鉴定申请书上签字,仅口头要求秘书发鉴定通知;
54、决定调查又迟迟不确定调查时间;
55、决定鉴定又不明确鉴定机构或鉴定范围;
56、调查、鉴定需要仲裁员到场的无故不到场;
(五)结案
57、长期出差导致案件延期;
58、长期出差又不通知秘书,影响案件审理;
59、无正当理由随意延期结案;
60、仅在延期审批表中签名,不注明延期原因;
61、将裁决书交由他人代写或要求仲裁庭秘书代写裁决书; 62、临近审限才提交裁决书;
63、同意审理处提出的修改意见,但不自行修改而是要求秘书代为修改,又没有明确的修改意见及内容;
64、在裁决书送签后即将裁决内容透露给当事人; 65、裁决书不签字又不附书面意见;
66、长期出差导致仲裁文书签字不及时或裁决书签字后不及时返回给秘书;
67、弄丢需签字的裁决书;
(六)作为仲裁代理人身份时的仲裁员
68、利用仲裁员身份对不符合仲裁立案条件的案件坚持要求立案;
69、利用仲裁员身份对仲裁庭秘书提出不合理要求,开庭时要求秘书代为复印相关证据材料,或者打听相关案件审理情况;
70、不适当利用仲裁程序拖延时间; 71、不尊重仲裁庭成员;
72、代理当事人撤销案件或申请不予执行,片面夸大不利于仲裁庭和仲裁委的事实,引导当事人打“程序官司”;
(七)其他
73、应当回避的不主动申请回避,也不披露相关情况; 74、开过一次庭后,以案情复杂为由要求回避;
75、私下会见或接触当事人; 76、接受当事人的赠与;
77、不尊重本庭其他仲裁员,发表对其他仲裁员不利的言论,导致当事人对仲裁庭或仲裁员的公正性产生质疑;
78、不尊重秘书工作;
79、接受没有能力办理的案件,开庭后无法制作裁决书,导致案件超期;
80、不适当地要求仲裁庭秘书履行本应由仲裁庭履行的义务; 81、利用仲裁员身份影响其他案件的正常审理; 82、发表对仲裁委不利或不客观的言论; 83、外地仲裁员对接待提出过分要求。
二、秘书
84、向仲裁员送达案卷材料时未告知仲裁庭立案时间、组庭时间、开庭时间、开庭地点及仲裁费收缴情况等;
85、未告知首席或独任仲裁员双方当事人及代理人的相关信息; 86、未告知首席或独任仲裁员仲裁庭的组成情况; 87、未将管辖权异议决定书一并提交给仲裁庭; 88、提交仲裁庭的材料未进行整理、分类;
89、对不熟悉庭审程序的仲裁员未提供必要的资料或予以适当提示;
90、开庭迟到;
91、开庭时着装不够端庄、合体;
92、请其他秘书代为开庭时未提前告知仲裁庭;
93、随意进出其他正在开庭的仲裁庭,影响其他案件的审理; 94、开庭时随意发言;
95、开庭时未将手机调至无声状态或关闭手机;
96、庭审笔录未完整、准确记录各方发言及仲裁庭对当事人的要求;
97、合议笔录未将各仲裁员的观点记录完整,造成遗漏; 98、未能将当事人的相关法律意见书的电子文本及时转交仲裁庭;
99、未能及时给新聘的仲裁员提供裁决书写作范本;
100、在跟仲裁员安排开庭、合议时间,及对裁决书需要修改的地方进行沟通时不够尊重仲裁员。
第四篇:恰当运用多媒体
恰当运用多媒体提高生物教学质量
随着现代教学手段的发展,采用多媒体教学已成为许多教师努力尝试的一种教学方式。多媒体辅助教学弥补了传统教学手段的不足,使抽象的教学具体化、清晰化,使学生的思维活跃,兴趣盎然的参与教学活动,使其重视实践操作,科学的记忆知识,并且有助于学生发挥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思考,从而提高教学质量,优化教学过程,增强教学效果。
生物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许多知识的传授必须以学生的感性认识为基础,在实验中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使学生在实践中运用知识、理解知识、巩固知识,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通过教学实践,我认识到,不少学生由于对自然界生物的生理特征和生活习性缺乏感性认识,而难以接受课本所讲解的生物知识,进而开展抽象思维活动,使本应该丰富多彩的生物学习变得枯燥和生涩,因此,学生不能很好地掌握生物知识。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多媒体技术进入课堂,使生物教学视听化、形声化,使教学活动更加富有乐趣,学生有身临其境之感,既能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同时又能提高教学效果。
一、利用多媒体创造生物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爱因斯坦说:“兴趣和爱好是最好的老师。”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也说:“所有智力方面的工作,都要依赖于兴趣。”我国古代伟大教育家孔子也曾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由此可见,兴趣是求知获益的先导,是学生学习的动力,是打开知识宝库的金钥匙,兴趣在学习的成败上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因此,作为一个生物教师,要把培养学生对生物知识的学习兴趣放在第一位,而多媒体的应用是调动学生学习的首选途径。我们目前所处的时代,是信息化日益发达的时代,媒体技术的发展尤其是多媒体计算机正日益介入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并逐步改变着人们的思维方式和生活习惯,计算机技术的发展引发了人类生活中的一场深刻的变革,对教育而言,要把改革引向深入,教育手段必须现代化,也就是说,运用多媒体技术进行生物课堂教学是生物课堂教学改革中一项意义重大而又必不可少的艰巨任务。
二、利用多媒体将抽象、难懂的东西化为直观、具体 如在学习《膝跳反射》时,学生对膝跳反射的过程很难理解,单靠教师的讲授学生是很难接受的,使课堂显得十分乏味,我的做法是通过自制的《膝跳反射》课件把这一过程动态的演示出来,让学生直观的观察到了膝跳反射的全过程,既方便了理解,又增强了记忆。大大的提高了教学效率。又如,在讲述《根对水分的吸收》这一节的内容时,学生对根如何吸收水分很难理解,单靠过去那种一张挂图一支粉笔很难讲清这一过程,于是我制作了课件,把这一过程动态的演示出来,让学生直观的观察到了根对水分吸收的全过程,既方便了理解,又增强了记忆。大大的提高了教学效率。再如:《光合作用》,主要让学生理解光合作用,即在太阳光的照射下,植物体内的叶绿体把根吸收的水分和从气孔吸进的二氧化碳,合成植物需要的养料,同时放出氧气的过程。这一过程,对于学生而言,是很难想象和理解的。而使用多媒体课件,可以帮助我们营造一个形象的光合作用过程,设计成一个动画,将这一个过程可视化、拟人化。把叶绿体描述成一个“工厂”,水和二氧化碳是这个“工厂的原料”,当这些“原料”欢快地进入“工厂”加工后,出来的是“工厂的产品”:氧气和养料。学生通过这个贴近他们生活的动画,很快就能理解光合作用,认识光合作用对于植物的重要性。这种学习方式,易被学生接受。
三、利用多媒体收集资料信息,丰富教学内容 教师在准备教案时,需要大量的资料及信息源,在传统的教学中,这种资料主要是通过书本、图片和录像等这些有限的手段向学生传输信息,这样的消息来源是非常有限的,而且缺乏灵活性、方便性和交互性。随着电脑科技的普及,教师将可以通过电脑从网络中得到文字、图像、声音、动画、视频,甚至三维虚拟现实等多方位信息用于课件制作,使教学内容更丰富,教学方法更加多样、更加灵活。如在学习鸟类家鸽的内容时,我预先从网上搜集了大量的关于家鸽的图片、视频等素材,在上课时,借助电脑向学生展示有图、文、声、像相结合的电子课件,直观形象的将家鸽适于飞行的外部形态特征、运动、呼吸、消化等内容展现在学生面前,极大的调动了学生学习生物的兴趣和积极性。
四、利用多媒体技术提高生物课堂效率
生物教学强调情境与协作,重视直观和操作,提倡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将多媒体计算机引入生物课堂,在拓展学生的知识面、激发创新思维、培养互助品格、建立新型师生关系方面都能起到较好作用。计算机多媒体技术利用计算机的交互科学性、反馈性等特点,在教学过程中融图、文、声、像于一体,是具有智能化的双向教学活动过程。多媒体技术的应用同时也大大地简化了教师的操作,使得教师能集中精力于教学本身,从而也大大提高了课堂教学效果。
五、正确处理多媒体辅助教学与其它教学手段的关系 多媒体辅助教学作为一种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可以解决一些传统教学不易解决的问题的,但不可过分依赖多媒体技术,更不能忽视教师在教学活动中的辅助手段,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教师主导性和学生主体性地位是不应丧失的,多媒体教学带动了现代教育模式的发展,对提高课堂教学效率起到了促进作用。但传统的教学也有着多媒体教学无法替代的优越性。在一节课中,往往需要用到多种方法和手段,要注意优化组合。成功的课堂往往是多种教学手段和教学方法的有机结合,灵活运用。其实并不是每一节内容都需要运用多媒体教学的。有时一些现成的图片,模型等资源也能达到很好的效果,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由于过分应用多媒体,有些教师却忽视了对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研究,那么再“好看”的教学都谈不上有意义。要符合生物教学的认知规律,注重实效,适时、适度地引进多媒体辅助教学。
多媒体辅助教学的优势非常明显,它能集图、声、色、文于一体,直观,形象,动态地展示知识的形成过程激发学生的兴趣,加大课堂教学密度等。但它毕竟是一种辅助教学的手段,最终是为完成教学目的服务的。况且,传统的教学手段并不就代表传统的教学思想,现代化的教育手段也并不就能代表现代的教育思想。如果教育观念不更新,即使是用了多媒体辅助教学,也可以由过去的人“灌”人,改变为现在的人用机器来“灌”人。甚至连教师和学生都被机器牵着鼻子走。因此,教师在看到多媒体辅助教学的独特优势的同时,绝不能过分夸大它的作用,要处理好手段和目的的关系。
总之,在生物教学中我们应恰当地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让它与传统教学手段在教学中互相补充,取长补短。因此,多媒体教学应该发扬传统的教学精华,应以提高教学质量为宗旨,应和教师的教学有机结合,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完成教学目标,才能使学生更好的掌握课本知识。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发展学生的智力,提高生物学教学的质量。
第五篇:不要让批评成为一种习惯(一)
不要让批评成为你的习惯
(一)大人对孩子发火,往往并不是因为孩子的错误本身有多大,而是大人被其他的情绪所左右。大人心情好时,孩子再大的错误也可以原谅;心情不好时,一点小事也可能勃然大怒。记得儿子小时候,有一天,他吃完西瓜,装西瓜皮的碗放在茶几上,还有光碟、图片等等,乱七八糟一大堆。他却任其乱着,一点也不收拾,自己在那里忘情地看电视。这种情况其实经常都出现,大部分时候都是我悄悄地帮他收了,或者提醒一句,让他自己收拾好。那天我却突然大光其火,冲他吼道:“你一天到晚什么事都不做,桌子这么乱也不收拾一下!”儿子从电视节目里醒过神来,笑嘻嘻地看看我,平静地说:“别吼吗,是我不对,你提醒我一声,我不就收拾了吗!”边说边端起西瓜皮碗往厨房走。
我突然一下就惭愧了。一点小事,我这是发的哪门子火?不对的不是儿子,而是我,是我自己因为心情不好而发泄到他身上。其实,孩子的一些所谓错误并非有意为之,往往都是出于疏忽。他需要的不是责怪,而是提醒。轻轻一声提醒就能解决的问题,却可能被我们的怒火弄得不可收拾。
很多时候,我们受自己情绪的影响,在对孩子作出负面评价时,不是客观、公正、善意、平和的,像我那句“你一天到晚„„”这种句式就是典型的指责而不是批评。类似的句式还有“你从来„„”“你总是„„”“你一贯„„”凡是用这种句式来评价一个人的,都是指责,都带着强烈的情绪色彩,都违背了就事论事的原则,都不能令人信服和尊重,反而可能激化矛盾,让事情变得更糟。
对孩子的批评最好就事论事,只评价事实,不分析动机,因为你无法知道别人真实的动机。以己之腹,度人之心,这里面难免有偏差,不仅有失公正,还很容易授人以柄。假如你的揣度并非善意,无异于强加给人罪名,那就不仅于事无补,反而火上浇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