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谈批评
谈批评
——红船观澜•新时期共产党员的修养系列谈(14)
善意的批评使人进步,认真的反省促人提高。谈批评,包括批评与自我批评两个方面。批评,是对缺点和错误提出意见;自我批评,是以自我为对象,对自身的缺点和错误进行查找和剖析。中国的古人提倡“闻过则喜”,懂得“过而能改,善莫大焉”;西谚亦云:“批评如同你忠实的门警,你若把它一脚踢开,你的一切就会被错误偷尽。” 批评与自我批评是党的三大优良作风之一,也是被实践证明为解决党内矛盾的有效方法。早在抗战胜利前夕,毛泽东同志就形象地说:“房子是应该经常打扫的,不打扫就会积满了灰尘;脸是应该经常洗的,不洗也就会灰尘满面。我们同志的思想,我们党的工作,也会沾染灰尘的,也应该打扫和洗涤。”这个话,放到今天仍没有过时。
宁波市委原书记许运鸿因腐败受刑,他在忏悔书中说道:正是由于没有正常地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致使独断专行、贪欲萌生。大量的“反面教材”反复验证一个道理:许多干部犯错误总是从量变到质变,开始往往有个缺口,但由于没有及时有效的批评,任其所以,日积月累,最后铸成大错。
然而,在批评与自我批评这个党内民主生活的重要环节,当前仍存在一些不良倾向。
有的不敢批评与自我批评。在他们思想深处,批评上级怕打击报复、穿了“小鞋”;批评同级怕疏远孤立、伤了和气;批评下级怕影响人
缘、丢了选票;自我批评又怕妄自菲薄、扫了面子……在他们眼中,批评与自我批评,就像“烫手的山芋”,看着熏人,用起来伤人,能不碰就别碰。
有的不愿批评与自我批评。在一些地方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往往是批评工作业务上的问题多,批评思想作风上的问题少;对一般现象的批评多,对具体问题的批评少;搞浮光掠影的批评多,能直击要害的批评少……甚至“自我批评谈情况,相互批评谈希望”、“表扬和自我表扬相结合”。总之,多栽花、少栽刺。在他们手中,批评与自我批评这个武器,只能高高地拿起、轻轻地放下。
无论不敢还是不愿,都反映出人们讲私情不讲党性,讲关系不讲原则,回避矛盾,一团和气,是非不分。说到底,是个“私”字在作怪。“心底无私天地宽”,只有无私,才能无畏,才能正视自己身上的毛病,才能勇于指出别人的不足,揭露矛盾,解决问题。
在长期的革命、建设和改革中,我们党找到了一条坚持真理、修正错误的正确方法:开展积极的批评和自我批评;形成了一个正确公式:团结—批评—团结;遵循了一个坚定原则:惩前毖后,治病救人。因此,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必须从团结的愿望出发,既严肃认真,又心平气和;既坚持原则,又讲究方法;既解决实际问题,又不就事论事;既充分敞开思想,又不泛泛而论,达到自我批评诚恳、相互批评中肯的效果。
镜为鉴可以正衣冠,以人为鉴可以明得失。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还需要进一步提起神、动真格。
第二篇:表扬批评大家谈
表扬批评大家谈
无痕的批评与表扬艺术
批评两法
“借彼喻此”针对有些学生平时“大毛病不犯,小毛病不断”的现象,可采用比喻、类比的方式,旁敲侧击,对他们进行适当的暗示,使他们认识到自己的言行已构成或即将构成过错,要避免再犯。这种方式对于自尊心、虚荣心较强的学生效果尤佳。
“曲线救失”对有些犯错误的学生不易当面批评,此时可以通过第三者,如其他老师或同学,“漫不经心”地向被批评的学生传递批评信息,或者创设氛围让他于“无意之中”听到你的批评意见,这就好比“隔壁有耳”,故意让学生在“无意之中”了解到你的批评意图,从而认真审视自己的言行,改正过错,弥补不足。
审视学生的过失
有一位同学,平时有一个怪癖,常带着小刀在树木花枝上刻这刻那。为此,班主任不知说过他多少遍。有次家访,班主任赵老师想跟家长谈谈这件事,无意中听他妈讲,他在家一有空就学着搞嫁接、植物栽培,还指点老师看他嫁接成功的几种植物—仙人球上竟插活了几种花卉。老师眼前一亮,想不到他有这般本事。联系他平时的怪癖,赵老师重新调整了教育方式,肯定了他在嫁接方面的长处,同时指出不可随便在小树上刻画,并让他试验在班里的仙人球上嫁接菊花,他很快就改掉了原有的毛病。
此例给我们一大警示:有些有“毛病”的学生说不定正是他创造力的凸现,不可全盘否定,一棍子打死,而应在正面挖掘其积极健康的东西,用长其“善”的方法,救其“失”。(山东王俊臣韩立敏)
批评要找准切入口
浙江省武义县白溪中学李振扬
班主任批评学生时,即使自己说得非常正确,也常会遇到学生的顶撞与对抗,很多老师对此难以理解。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呢?这是因为;学生犯了错误后,他或多或少都可以为自己找点“正确”的理由,加上犯了过错后,他的防犯心理特别强,就像一座防犯坚固的堡垒。教师如果不好好地寻找突破这个堡垒的薄弱点,学生当然听不进你的正确批评。
批评学生时,效果如何,并不单纯地决定了教师讲得正确与否,很大程度上在于教师是否找准了“切入口”。切入口找准了,犹如庖丁解牛,得心应手,毫不费力。
那么,切入口应选在哪里呢?我认为:应选在学生最容易明白自己错了的那一点上!这一点不在学生过错的大小上,而在学生能不能立即“明白”自己错了。只有让学生自己明白了错处,他才能减少戒心,消除抵触情绪,静下心来听你的话,并反思自己的所作所为。这时,教师才能循序渐进,做下一步的工作,才能不断扩大战果,达到预期的效果。要不然,你拿着批评这把“利剑”,横冲直撞,乱劈乱砍,不是砍在学生的牛角尖上,使他与你产生对立,就是砍在牛尾上,不得要领。
如因一个学生的过错而引起纠纷,另外一个就动手打人这样的事,如果你一开口就批评打人怎样不对,学生就很可能气鼓鼓的,听不进你的批评,而如果先讲他有事为什么不和老师说,他就很容易明白自己的错误,就会静下心来听你的批评。
批评只有抓住学生最不能占理的“薄弱点”进行突破,然后“乘胜”追击才能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善待学生的错误
我班上有一名男生,违纪现象天天都有,并经常拿别人的东西,多次教育都不见效果。正当我苦于无方教育他的时候,有一件事却使我感到意外的惊喜。一天下午,他妈妈来找我,说他中午拿回家两朵小红花,是因为他表现好,老师奖给他的。看来妈妈对自己的孩子比较了解,从她的脸上我看到了惊喜和疑惑。我对她说,红花不是老师奖给的。他妈妈听后又气又急,连声说,“这孩子又撒谎,真该打!”我对她说,听到这个消息我很高兴,不管怎样,孩子把红花拿回家,是想得到你的表扬,这说明他有上进心,我们应该抓住他的这个特点,引导教育他。他的妈妈深有感触地说,对!这孩子就是喜欢表扬„„
课外活动,我把他带到办公室,问他:“你知道老师为什么带你来吗?”他摇了摇头,我说:“老师先给你讲一个故事。”我把美国总统华盛顿小时候砍倒父亲心爱的樱桃树,主动承认错误的故事讲给他听,接着又说:“老师今天丢了两朵小红花,你能帮老师找回来吗?”“老师,我能!”他的眼睛亮起来,接着又低下了头,说:“红花是我拿的,我看到别的同学们都有小红花,我也渴望有一朵,今天中午放学后,我趁没人注意,从讲桌里拿走的。老师,我错了„„”望着孩子天真的眼睛,我说:“老师不批评你,而且还要奖给你两朵,一朵是因为你诚实,一朵是因为你敢于承认错误,你拿的两朵红花你自己留着,你每进步一次,得到老师的表扬,你就在光荣榜上自己名字的后面贴上一朵,好吗?”他泛着红光的脸上充满了自信,点了点头。
第二天,我发现他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守纪律,上课听得非常认真,课间主动把教室里的桌椅板凳排得整整齐齐。我及时地表扬了他,并在光荣榜上帮他贴了一朵小红花。
人都会犯错误,更何况孩子。犯错误是孩子的权利,我们应以一颗慈爱的心善待孩子的缺点和错误,多给他们机会,引导他们走向成功。
怎样对待学生的不足与失误?
在教育过程中,教师要心平气和地直面学生的不足和失误,采用学生乐于接受的教育方法,帮其改正错误,促其不断进步。
暗示:对课堂上轻微违纪的学生,可以目代言,使用体态语言,给其警告,以保护其自尊心,及时改正自己的错误。
引导:指出学生错误在哪里?为什么错了?什么才是正确的?耐心加以引导,不可粗暴训斥。
谈心:多找学生谈心,肯定其优点,找出其不足,鼓励他们迎头赶上。
说理:教育学生时,要力戒态度粗暴生硬,挖苦讽刺,更不能使用过激语言或体罚学生,而要晓之以理,动之以情,以理服人,以情感人。
自纠:对自己的错误,应及时纠正。尤其是学生当面提出时,更应如此,不得回避,并要感谢学生。要敢于承认自己的不足,敢对学生说“不知道”、“我错了”。
怎样赞扬更有效
广东省中山北区中学刘少华
1.做一个美的发现者
教师要在细微之处见真谛,善于在平凡中找出不平凡。我在周记中发现一个学生喜欢看古典小说,并根据小说内容将班上的同学写进自编的小说故事中,于是我在评语中写道:“你富有创造力,我愿做你的第一位读者。”谁知,他一发不可收拾,每次周记都有一段自己创作的小故事。而且还有点像模像样。一次赞扬,激励他看完了《水浒》、《三国演义》等许多部名著。
2.挖掘不明显的优点加以赞扬
爱因斯坦就这样说过:别人赞美他思维能力强,有创新精神,他一点都不激动,他作为大科学家听这类话听腻了,但如果谁赞扬他小提琴拉得棒,他一定会兴高采烈。因此,赞扬不要老是停留在学生习以为常的优点上,而是要去挖掘学生身上一些鲜为人知的优点,表现出教师的独特眼光,让学生得到一些新的肯定,效果反而更好。有个学生带我去家访走到哪里她都有认识的人,并且主动跟人打招呼,于是我不是表扬她带我家访之事,而是赞扬她人缘好,很懂礼貌,她兴奋不已。
3.最少期望时赞扬学生
最少期望时赞扬学生,不但容易让学生领受你的赞扬,内心还会产生压力,没做好,还被老师赞扬,真不好意思,这种压力会激发学生更加努力。
4.赞扬行动和品性而非本人
赞扬学生,怎样才能做到既有效力,又不养成骄傲自满的情绪呢?这就要赞扬他所做的事和他的品性而不要扩大到他这个人。学生经过努力,成绩提高了,就该赞扬他经过努力而成绩提高这件事。因为赞扬他努力,让他知道受赞扬的真正原因,他就会继续发扬光大。而赞扬他聪明,就可能导致他产生沾沾自喜、骄傲自满的情绪。
5.微笑是一种不着痕迹的赞扬
微笑能给学生带来亲切感。灿烂的笑容,可能赢得学生的爱戴,且常成为学生笔下描绘的素材,给学生心里留下持久的影响。当你想激发学生的斗志,当你想与学生进行情感交流,不妨轻轻一展笑容,就胜过千言万语。作为教师,在教育学生时,千万不要吝啬你的微笑。
怎样选择批评的方法
1、对于有惰性、依赖心的学生,宜用触动式批评法。即批评时措词较尖锐,语调较激烈;但绝不能讽刺挖苦、肆意辱骂。
2、对于自尊心较强的学生,宜用渐进式批评法。即批评时对错误不“和盘托出”,而是逐步传达出批评信息,使对方逐步适应,逐步接受,这种方式不至于一下子谈崩。
3、对于盲目性大、自我觉悟性差,但易于感化的学生,宜用参照式批评法。即借助他人的经验教训,运用对比的方式烘托出批评的内容,使被批评者感受到客观上的某种压力,促其自我反省。
4、对于脾气暴躁、性格倔犟、容易激动的学生,宜用商讨式批评法。即以商讨的方式,平心静气地使其在一种友好的气氛中自然接受批评意见。
5、对于善于思考、性格内向、各方面比较成熟的学生宜用发问式批评法。即将批评的信息,以提问的方式传递他们,学生自然就会意识到,并加以注意。
山东崔国庆
怎样表扬学生
广西省南宁地区第一民族师范凌如萍
实事求是。要深入了解具体的情况,当学生确实表现好时,就给予恰如其分的表扬。
要适时。《学记》上有句话:“当其可时谓时。”意思是说,要按照学生的特点,选择适当的时机进行教育,才能叫“及时”正如打仗要抓“天时”、抓“战机”。在学生表现出良好行为、取得一定进步时,一般应马上给予表扬,及时强化。这样,不仅能坚定学生做出正确行动的信念,维护本人的积极性,还能教育其他学生,促进其产生积极向上的心理倾向。如果班主任对集体中好人好事迟迟不做出反应,先进者就会产生低落的情绪,其他同学就会缺乏一种积极向上的心理氛围。但有时由于特殊原因,有意识地推迟表扬时间也是必要的。
要适度。要掌握好表扬的度,讲究表扬的分寸。毕尔特·B·科勒斯涅克在《学习方法及其在教育上的应用》中指出:“通常,腼腆、畏缩不前、内向、惴惴不安的一类学生,对表扬的反应要比自信、喜欢表现、泼辣的一类学生的反应来得积极一些。”因此,表扬也要因材施教,要适度。例如,同样做一件好事,对好学生,只要向他本人点头、微笑即可;对一贯表现差的学生,则应大张旗鼓,当众称赞一番;对做了重大好事的学生,表扬要广泛一些,可由班级扩大到年级、学校;对做一般好事的学生,表扬最好限于班内。
要与其他教育手段结合。表扬不是思想教育的唯一方法,教育者要根据不同情况,灵活运用。只有充分认识各种方法的功能和效果,博采众法之长,加以综合运用,才能取得更好的教育效果。
灵活多样的表扬方法
一、登榜表彰法我坚持文明月评制度。每月终结时,班上评出“文明十佳”、“优秀干部”、“纪律进步者”,然后张榜表彰。
二、上报表彰法学生为班级和学校争得了某种荣誉时,我总是竭尽全力,将其模范事迹整理成文,上报学校,通过校刊、校广播让其名扬全校。
三、大拇指称赞法学生有一点小小的进步,或是做对了一道难题,或是为人做了一件好事,教师均可竖起大拇指表示赞扬。
四、微笑点头法如:学生言行举止得体大方,教师可对其微笑点头,以示赞许,此法有“暗送秋波”之妙。
五、背后夸奖法不直接对其本人夸奖,而背后跟其他同学交谈,热情赞扬某同学的长处,让听者自发地转告给受夸奖的同学,这样,受表扬的同学听后,会深深感受到自己在老师心目中的份量,从而更加自觉地发扬自己的长处。
批评过后多关注
云南省大姚第一中学张菊英
批评,是一剂苦药,有时是一剂学生不得不服的苦药。这剂苦药包容了教师多少望生成才的良苦用心和无奈心情。但这苦心并不一定能为学生体察到。怨恨、误解、抵触等消极情绪反而不同程度地存在着。
关注情绪变化,防止过激行为。严厉批评后要安排其他同学关注其情绪变化情况,个别情绪不稳定的同学可能会做出逃学、出走、破坏、报复、轻生等过激行为。
关注改正错误的情况,防止坐失良机。批评的目的是促其改正错误,所以认为批评结束就万事大吉,而要进行有意识的观察、辅导、有了进步要及时表扬。
注意安抚技巧,消除感情隔膜。批评后必要时可以采取适当的方法向学生表明为什么要批评,为什么要这样批评,以消除感情上的隔膜。对确属自己认定事实有误或批评过火,要坦诚地表示歉意。但是,批评后一般不要立即找学生解释,也不要一边解释一边否定先前的批评,否则,不但不利于学生认识错误、改正错误,还会有损于教师自己威信的建立,危及
今后的教育效果。
无痕的批评
一次,魏书生老师讲公开课,一位学生将蔡桓公念成了蔡恒公,引起了哄堂大笑,怎么办?魏老师说:“我发现这名同学有了进步,他开始独立思考问题了。桓和恒是形近字,上课时,该同学没听课,这是他的错,但他能根据桓字的字形,想到恒字的读音,这说明他进行了一番独立思考,而不是遇到不认识的字就不读。如果他经常这样思考问题,肯定会有大的进步。”
魏老师对学生的批评如同武林高手“踏雪无痕”一样,于平静舒缓中显示出他的强大威力。苏霍姆林斯基说:“造成教育青少年的困难的最重要的原因,在于教育实践在他们面前以赤裸裸的形式进行,而处于这个年龄期的人,就其本性来说是不愿意感到有人在教育他们的。”
魏老师这种“无痕的批评”恰恰体现了这一教育思想。
在无痕的批评中,学生理解了什么是尊重,什么是理解和平等;体味到了独立人格的尊贵和老师的拳拳之心。
批评无痕,它不伤害学生的自尊心,不丢学生的面子,因此,它不会引来抵触情绪。批评无痕,润物无声。虽然无痕却有着惊心的力量,于无声处听惊雷,在心与心愉悦和谐的感应中,学生醒悟了;在心与心的碰撞中学生的思想升华了,学生的灵魂净化了。
批评无痕,它是老师一个善意的微笑,是老师的一束关注的目光,是老师一句鼓励的话语。
表扬的艺术
著名的特级教师王兰说:“不是聪明的孩子常受表扬,而是表扬会使孩子更聪明。”运用好表扬的艺术,在班集体中为同学们树立一个个鲜活的榜样,有着巨大的启迪作用。
表扬的先导性。榜样是班集体中同学们学习、赶超的对象,这就决定了表扬所必须具有的先导性。教师在学生的学习生活中要做善于从多角度透视的有心人,务必练就一双善于发现的眼睛。教师只有充分发挥表扬的先导性作用,同学们才学有目标,赶有方向。
表扬的准确性。由于认识的偏差,有些教师所树的“榜样”值得推敲。如我们经常听到这样的表扬:某同学高烧不退,仍然坚持到校上课。这里教师所表扬的,是不是值得广大同学效仿?教师应积极劝说学生先去医院治疗,因为高烧对学生的身体和学习都是不利的。因此,教师的表扬准确性要强,所树的“榜样”要的确是积极意义上的榜样,以防对学生产生误导。
表扬的含蓄性。表扬在很多场合应该大张旗鼓,才可以发挥出表扬的功效;但有些时候,注重表扬的含蓄性不失为一种积极的策略。比如,教师要求的某种事,班上大部分同学都做得很好,只有少部分做得较差时,我的选择是请做得好的人站立一下。这样做,对受表扬的人来说,一切尽在不言中;让做的差的人“心有所动”而又不过分难堪。
表扬的层面性。表扬的“多层性”是从一个角度反映表扬对象从较好走向更好、很好的成长历程;表扬的“多面性”是从多个角度反映表扬对象的闪光点。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在谈起教育技巧时说“教育者与自己对象的每次接触,归根到底是为了激励对方的内心活动。”在班集体生活中,教师要特别注意运用好表扬的多层性、多面性的特点,让榜样的形象变得丰满,使每一次表扬都有效地“激励”每一个学生的“内心活动”,充分发挥表扬的强大功效。
用好幽默式批评
幽默式批评就是在批评过程中,使用含有哲理的故事、双关语、形象的比喻等,缓解批评的紧张情绪,启发批评者思考,增进相互间的感情交流,使批评能有一个轻松愉快的气氛。幽默式批评在于启发、调动被批评对象积极思考。它以幽默的方式点到批评对象的要害之处,含而不露,令人回味无穷。但是,使用幽默式批评不要牵强附会,生拉硬扯,否则,将适得其反,给人一种画蛇添足之感。(广西唐光勇)
第三篇:小学教师表扬和批评艺术谈(范文模版)
小学教师表扬和批评艺术谈
[摘要] 表扬和批评是教育管理中的常用的两种手段。表扬实际上就是鼓励,让人产生一种向上的欲望,还会给人以前进的动力,表扬还会使人产生一种精神上的愉悦感、成就感。批评可以说是一种帮助,一种修正。该批评的不批评就会让被批评者失去了一次改正的机会,批评有时也是一种鞭策,能让你知道自己的错误努力改正、并不断地完善自我,发展自我,在发展自我中得到进步。但两者如果运用不当,也会产生不同的结果,该表扬的不表扬,会让人没有信心,底气不足,表扬多了,会让人变得过分骄傲,该批评的不批评,会让人有毛病不知道改,而以小恶而为之。批评的多了,会让人产生自卑的心理,从此一蹶不振。在教育管理中要正确运用表扬和批评,掌握好表扬和批评的尺度才是关键。
[关键词]心理效应表扬方法表扬艺术批评方法批评艺术
表扬和批评相结合,是教育学生的有效方法,也是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推动各项事业进步的动力。从心理学的意义上讲,表扬和批评是人们了解自己、明辨是非、得到理解、受到尊敬、取得信任以至生存和发展的需要。正确使用表扬和批评,可以起到扶持正气、打击歪风、鼓励先进、鞭策后进的作用。其心理效应有以下三点:
一、正确使用表扬和批评可以帮助学生树立科学的人生观,增强人的上进心和责任感。
科学的人生观是符合历史发展规律,以集体主义为基本原则,勇于实践乐观进取的人生观。培养小学生科学的人生观是时代的需要,也是其健康成长的需要。然而,对于一个人来说科学人生观并不是与生俱来的而是在不断的实践认识活动中树立起来的。人生活于错综复杂的社会关系的网络之中,古今社会关系都在影响着人的个性和品德心理的形成。人的真正成熟的道德需要,能够独立地主导自身行为的道德需要,是一定发展阶段的产物。人的早期发展阶段,还是一些基本的社会需要占优势,左右着他们的行为。为了受到大人的称赞而去做好事,是出于尊重的需要。为了显示自己的能力而为班级服务,是出于自我表现的需要。在这些行为活动的过程中,教师通过表扬与批评区分真善美、假恶丑,指出学生的优点长处缺点错误,对优点长处加以肯定和提倡,对缺点错误加以否定和抑制,就可以帮助学生提高认识水平,树立远大的理想和科学的世界观。
同样,人的上进心和责任感也不是先天就有的,而是在后天环境和教育影响下逐渐形成的。当学生有了新的进步及时给予表扬,出现倒退给予适当的批评,这样就会增强人的上进心。对工作积极负责者给予大力的表扬,对工作敷衍塞责者给予严肃的批评,这样就增强人的责任感。
二、正确使用表扬和批评可以激发学生积极的情感和良好的动机。
正确的表扬和批评,可以满足人们了解自己、明辨是非、得到理解和信任等的需要。一旦学生的这些需要得到满足就会激发他们热烈、愉快、向上积极的情绪和情感。
我们知道人的任何一种自觉行为都是有动机引起的,人的活动动机是否坚
强有力,主要决定于动机意义大小和个体对其理解的深刻程度。而表扬和批评则
正是对人们活动动机的分析和评价,肯定或否定。正确的表扬和批评是对人们良
好动机的赞扬和认可,对不良动机的否定和制止。人们在赞扬、认可和否定、制
止和刺激作用下,就会自觉强化良好的动机抑制不良动机。
三、正确使用表扬和批评,可以促进学生能力的形成和发展
学生能力的形成关键在于其主体作用发挥的程度。但其能力和发展的过程
中教师的批评和表扬却是须臾不能离开的重要外部条件。对学生的能力形成和发
展有利方面给予肯定和赞扬,有利于有利方面的强化;对学生的能力形成发展的不利方面给予否定和纠正,有利于抑制不利方面。教师表扬和批评的艺术越高明,学生的能力和发展就越显著。
一、表扬的方法及艺术
(一)、借题发挥法
在表扬之前借助于其他事物作为话题,然后以此为引子转为正题。运用此法,要准确恰当,灵活多变,要注意“借题”与“发挥”的自然衔接。
例如:某君在实习时班上的一位同学学习成绩不好,尤其是数学,作业也不
做。但我发现他画画得很好,经常在我课上画一些小动物,卡通玩偶等形象,一
下课就会跑来把他画的全都送给我。一次上完课,他又拿着他的画来给我。我接
过画微笑着说:“海明,这画是你画的啊!真可爱,老师很开心,你能画这么好
看的画,说明你很聪明,只要你用心学习在学习上也一定会有好成绩的。”这时
海名听了点点头说:“老师我真的可以吗?”“可以,老师相信你一定能行的。”
在接下来的几个星期中,我发现他上课不再画画、折纸了,作业也按时交上来了,学习成绩也提高了。
(二)、总结表扬法
总结表扬法,就是对学生在一定阶段的学习、生活中良好的思想、行为方面
加以总结的一种表扬方法。可深入学生细致观察,通过家访等环节,了解学生,发现学生的闪光点。如尊敬老师,孝敬长辈,作业完成的态度好转,踢球,打球
水平高,劳动很积极等。教师可通过开展主题班会,操行评语等进行表扬。
(三)、登榜表彰法
借助黑板、班级小报等表扬学生。教师可在班内开展文明月评制度。每月终
结时,班上评出“文明十佳”“优秀干部”“学习进步奖”然后张榜表彰。
(四)、大拇指称赞法
学生有一点小小的进步,或是做对了一道难题,或是做了一件好事,教师均
可以竖起大拇指进行赞扬。例如上课时,某同学听得格外认真,积极发言,这时
教师竖起大拇指对他表示赞扬。这么做不仅肯定了他的行为是好的,激发了这
位同学的上课兴趣,也激励了其他同学的积极性。
(五)、微笑点头法
如果学生言行举止得体大方,讲礼貌,在课堂上表现良好,或者在哪方面做
得比较好。教师可对其微笑点头,以表示赞许。教师不经意的一个微笑点头,会
让每个学生都如沐春风一般。
(六)、背后夸奖法
教师不直接对其本人夸奖,而背后跟其他同学交谈,热情的赞扬其同学的长
处,让听者自发的转告给接受表扬者,这样接受表扬的同学听后,会深深地感受
到自己在老师心目中的份量,感受到自己的价值,从而更加自觉地发扬自己的长
处。
著名的特级教师王兰说:“不是聪明的孩子常受表扬,而是表扬会使孩子更
聪明。”表扬的话每个教师都会说,但如果运用不当,有时会适得其反,所以对
学生的表扬要起到教育、激发、强化的作用,就应该讲究艺术性。表扬时注意坚
持以下原则:
1、表扬要有真情
老师对学生进行表扬时要发自内心世界的真情实感,只有这样才能感染学
生,使学生树立目标,激励学生产生不断努力,勇于奋斗的动力。如果老师虚情
假意,尽说一些蜜糖话,学生会觉得老师不是在表扬他,而是在哄哄他,这样老
师的表扬话就没有效果了。
2、表扬要求实
表扬话要实事求是,这样学生听了使之心服口服,精神也为之一振;切不可
从主观愿望出发,夸大其辞,道听途说,弄虚作假,使学生觉得老师尽讲谎言,是个伪君子,降低了老师在学生心目中的地位;同时也误导了一些学生,谎报好
事,以博得老师的好感,有碍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
3、表扬要公平
对学生表扬要公平合理,一视同仁。如:一个优秀生和一个差生两个人利用
傍晚放学时间为班级修理好损坏的窗户。这个时候,老师应该用一样的眼光,一
样的语言对学生进行表扬。切不可以个人好感对优秀者大表扬,对差生却淡淡如
蒸馏水,这样给学生留下偏心印象,影响了师生之间的关系,从而打击了差生的积极性。因此表扬不以个人感情为准,要用公平的表扬语言来激起学生的动力。
4、表扬要具体
对学生进行表扬要具体明白,不可模模糊糊,空洞无物。“你这几天好多了”
“学习上有进步了”等,使一些学生听得一头雾水,让人摸不着头脑。教师应该
具体说出被表扬者有哪些细节方面有了进步和改善,从而让学生真正感受到老师
注意到自己的进步,让学生有道明确的方向。
5、表扬要及时
在学生表现出良好行为、取得一些进步时,马上给予表扬,及时强化,一方
面坚定了学生作出正确行动的信念,另一方面又推动学生再次去做被人们赞许的事。
金无足赤,人无完人。每个人都会有这样那样的缺点或不足。19世纪德国
教育家赫尔巴特说过,许多学生所犯的错误,也许是他们个性天才的表现。在面
对学生的错误和不足时教师首先要有一颗宽容的心,原谅学生的错误,其次是要
有正确的教育方法,帮助学生分析错误,改正错误。教师可以通过多种途径来批
评教育学生,在批评过后,要多关注学生,当他们有改变和进步时,及时鼓励表
扬,给学生以信心。
二、批评的方法及艺术
(一)、口头谈话批评法
口头谈话是教师和学生面对面的交流,它最直接,最完整地表达双方的看
法和观点,是教师最常用的方法之一。在实习期间,我班的一位学生和2班的学
生因打乒乓球而产生了矛盾,便打了起来。事后,我经过调查,对事情也有了了
解,就叫来了打架的两位学生,他门一进办公室便低着个头沉默不语。“听同学
们说你们乒乓球都打的不错吗,都是自己班的球王吗,下次教老师好吗?”他们
点点头表示愿意。接着我向他们讨教打球的方法,他们你一句我一句的教了我很
多,我们聊的很开心,接着我说既然你们有共同的爱好,何不做好朋友,以后可
以切磋球技,相互学习。何必去打架呢,男子汗大丈夫不拘小节,你们握手言和
好吗?他们俩互相看了一 下,握着手笑了。
(二)、书面网络批评法
教师运用书信和网络对学生近来学习和生活情况进行了解和交流是现在较
为流行的一种沟通方式,尤其是网络交流成了学生最乐意接受的交流方式。当学
生犯错误时教师可通过QQ聊天工具、发电子邮件等方式进行沟通。教师也可以
通过网上开通QQ辅导员,辅导员邮箱等方式与学生进行沟通。
(三)、直接批评法
当学生犯错误时,教师应该直接的批评学生指出学生哪里做错了,做的不好,让学生马上认识到自己的错误。例如在上体育课时,某同学调皮捣蛋影响上课,教师可直接批评,必要时可给该生小小的惩罚,比如出列站一会儿,做几个青蛙
跳等。体育教学同其他学科不太一样,为了维持纪律,教师可以直接批评有错误的学生。如果不直接批评该生的错误行为,那么课堂纪律就很难维持,以后效仿的学生会更多,要上好课就很难了。
表扬或批评都是为了强化好的行为,鼓励学生养成好的行为习惯,学习态度,克服缺点。能经常得到教师的肯定和表扬,会对学生的一生产生很大的积极影响,而教师的不恰当的言行甚至一句不经意的批评,对学生的影响是很严重的。教师
在批评学生的同时也应该讲究艺术。批评时注意坚持以下原则:
1、端正批评的目的批评惩罚是一种教育手段,但教师不能因自己的生气程度说过头话,做过
头事,伤害学生的身体和心灵。著名教育家叶圣陶用糖来教育犯错误的学生的事
情许多人都知道。教师在批评学生时千万不可冲动,要端正批评的目的,教师应
努力与学生沟通,帮助他们改正坏习惯和不良行为,引导他们健康成长。
2、以学生的心理基础为前提
学生的思想觉悟有高有低,其气质类型多种多样。批评能否受到良好的教育
效果,关键是取决于学生的认识基础和情感基础。因此,批评要“对症下药”,因人而异,针对个人不同的思想和心理特点,采取相应的方式。如,对多血质的学生可采取公开和热烈的方式,对抑郁质的人可采取含蓄和温柔的方式等。
3、公正合理、恰如其分
教师在批评学生时不可以有优等生、差生之分,而对其的批评程度不同。
教师应视学生的缺点、错误、过失的情节、性质和后果程度而视,不可以有偏袒
之心或凭自己的生气程度来选用。例如某同学为了照顾妈妈而上学迟到了,这时
教师不问清楚就批评了,“你成绩不好,上学还迟到,在家里玩游戏吧!”这里教
师的批评就不恰当了,教师没有了解事情的原委就开始批评,也不听学生的解释。
所以批评要公正合理,该批就批。
4、真诚对待、关爱学生
教师批评学生时,应当把学生看作自己的儿女亲人一样,用最真诚的心来感动他们,指引他们,帮助他们。切记对学生采取指责、挖苦、训斥的态度。因为指责、挖苦、训斥的话对学生们来说如同冷水浇头,他们可能已经知道犯错误了,这时他们迫切想得到的是理解和帮助,而不是粗暴的批评和惩罚。学生看起来最不值得爱的时候,恰恰是学生最需要爱的时候。
5、要讲究方式方法
批评应指出错误的地方,错在何处,有什么危害,怎样做才不会再犯错误。要尊重学生的人格,要注意时间、地点和场合。在班级里最好不要批评,可叫学生去办公室,校园的一角等等地方,给学生留点面子也是挺重要的。
6、语言要严而不厉
在批评学生时,语言不可太浮夸,语速不要太快,口气要委婉一些,不要引起学生的反感。要让学生知道老师在批评的是他们的不好行为而不是在否定他们。老师在批评学生时最好用对话方式,教师也听一听学生的感受,尽力去理解和帮助他们,让他们感受到教师对他们的批评是因为爱他们。
7、要容忍学生,防频繁批评
学生犯错误是难免的,错误有大有小,大错误就得批评,防止再犯,小错误就用不着。如上课时,某同学在吃零食被我发现了,我没有当众批评他,也没用眼睛瞪他,我朝他笑了一笑。他好像明白了什么,马上坐好听课了,以后我发现每堂课,他再也没吃过东西了,上课也认真多了。教师应该容忍学生的小错误小缺点,不要经常的批评他们,尤其是差生,要善于发现他们的优点,适当的鼓励他们。
表扬与批评是巩固良好行为习惯、消除不良言行的重要强化手段。但有效的表扬和批评必须遵循以下一些原则:表扬和批评是有条件的、非随意的、及时的;表扬和批评要同时说明优点和缺点的各个细节,使学生知其所以和指向;用学生先前的言行、成绩作为评价当前行为的背景;评价时考虑到学生为完成良好行为付出的努力,以表扬为主,批评为辅,并提出下一个期待目标。从整体上来说,不良言行的克服要以学生全面的人格素质培养作为坚实的基础,避免顾此失彼,使其心灵能得到统一、健康、和谐的成长。作为一名教育者,对学生寄以厚望,坚信他们能够成才,不断地激励他们,发现他们的长处和优点,经常表扬他们,给他们勇气和信心,发现他们的缺点时应及时批评,帮助他们改正。那么你一定会看到在掌握这种教育手段后给你带来的魔力。
[参考文献]
[1] 唐晓芙.美丽的惩罚[J] 人民教育2004年第21期
[2] 许春燕.原谅错误[J]湖南教育2005年第477期
[3] 方永元.与学生谈话的艺术[J]四川教育2005年7-8
[4] 任米珍.谈谈师生之间的沟通技巧[J]班主任之友2004年第11期
[5] 王立夏等.怎样做一名好老师[M]江西人民出版社2003年版
第四篇:小学生批评教育艺术谈
小学生批评教育艺术谈
重庆市江津区油溪小学校胡代勇
摘要:批评不仅是教育的一种手段,也是一门科学,更是一门艺术,一门爱的艺术。笔者在文中探讨了对小学生实施批评教育的策略与技巧,旨在不断改进小学生批评教育的方法与手段,促进小学生思想教育工作的最优化。
关键词:小学生思想教育策略
在教育学生的过程中,我们一贯主张多鼓励少埋怨、多表扬少批评,但“人非圣贤,孰能无过”,当学生犯错误时,我们还能用表扬来蒙蔽他们的过错吗?这样下去的结果会好吗?其实,批评教育也是不可缺少的!
老师批评学生,是为了唤起学生的警觉,限制和制止学生的不良行为并使之及时纠正从而向着正确的方向前进,这是教师教育学生的一种“常规方法”。艺术地使用批评教育,不仅能指点迷津,更能启迪心智。
一、明确批评教育的前提
1.掌握事实,明辨是非。
毛泽东说得好:“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老师对学生的批评教育首先应建立在充分掌握事实的基础之上,如果没有弄清事情的真相就妄加评判,只会让学生觉得是凭空捏造,毫无根据,无法接受。所以在批评学生之前,老师要通过观察、倾听、询问等方式,有针对性地做好调查,掌握确切的情况,弄清事情的本来面目,分清是非,然后思索相应的批评教育方法,绝不能偏听偏信,颠倒是非。
2.尊重学生,平等沟通。
教师在批评教育学生的过程中,要了解学生、尊重学生、与学生平等沟通,既要站在老师的角度,也要站在学生的角度去分析和评价,这样才能让学生心服口服地接受你的教育。如果没有与学生之间建立良好地沟通,或不尊重学生的意见和想法,就无法有效地实施批评教育,这样的批评不但收不到实效反而容易让学生产生抵触情绪。
二、把握批评教育的原则
1.尊重学生。小学阶段是少年儿童身心发展的奠基阶段,他们的世界观、人生观及价值观都将在这一时期萌芽和发展,所以老师批评学生时应当理解他们独特的情感体验,尊重他们的意见和想法,并进行正确的引导,促使他们健康的成长。
2.就事论事。包括两层意思,一是对事不对人,二是一事论一事。首先,当学生
犯错误时,老师对其进行批评教育应当批评他这种错误的行为,而不是批评他这个人,这样才能避免伤害学生的自尊,使学生真正明白为什么会被批评,需要改进什么,这才是批评的目的。其次,批评学生时要一事论一事,言简意赅,点到为止,不要翻出“陈年旧账”,否则会让学生觉得雪上加霜,更为难堪。
3.以理服人。老师必须正确认识到学生犯错误的必然性与偶然性,同时必须明确小学阶段正是培养学生优良品质和良好习惯的关键时期。因此,批评学生时,老师尤其要以事实为依据,讲明道理,不仅让其“知其然”还要“知其所以然”,并设身处地地为学生着想,用真情去感动学生,真正做到“晓之以理、动之以情”。
4.一视同仁。教师对学生进行批评教育时,应当平等地对待每一名学生,无论其平时的表现好与坏,犯了错误一视同仁。许多老师在对学生进行批评教育时往往对平时表现好的学生持以宽容和理解的态度,而对平时调皮任性的学生却“小题大做”,这种无意的厚薄分明之情却给表现较差的学生带来了很大的心理压力,甚至产生对抗情绪。事实上,那些平时表现差而又经常被老师批评的学生更期望得到关心、帮助和鼓励。
三、注意批评教育的艺术
批评,是一门艺术,一门教育和爱的艺术。教师的批评尤其要讲究艺术,才能药到病除,收到良好的效果。
1.明确目的。教师对学生的批评有着很强的针对性和目的性,对事而不对人,不应是发泄解恨,而是为了学生更健康地成长。批评就应让学生明白什么是错,什么是对,引导学生走向进步。
2.言辞慎重。“良言一句三冬暖,恶语伤人六月寒”,老师对学生的批评要注意言辞。在批评过程中,教师与学生之间多为言语交流,可以说,教师的语言艺术是批评艺术的核心,教师批评学生的言语是否得当,将直接影响批评教育的成效,因此教师批评学生时言辞一定要慎重。
3.倾注情感。古人云:“感人心者,莫先乎情。”教师只有怀着一颗真诚、理解、尊重、信任和爱护之心,才能让学生心悦诚服地接受你的教育。老师的批评要发于内心深处,出于真切关怀,学生才乐意接受,才能达到教育的效果。
4.饱含期待。教师对学生良好的期待会使学生产生积极的变化,这种现象也称为“皮格马利翁效应”,教师饱含期待情感的批评,往往会收到奇效,使学生产生“亲其师,信其道”的效果。“你很快就能改过来的!”“再坚持下去,你就成功了!”这种尊重、期待式的批评,学生听了不但不会灰心丧气,倒觉得心里热乎乎的。
5.先扬后抑。即先表扬后批评,当学生犯错时,为了尊重学生,保护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在批评之前,老师先表扬学生在其他方面取得的成绩或表现出的优点,然后再批评学生当前存在的缺点错误,希望学生改正。这种表扬在先的目的,是为了使学生先得到良好的积极心态,为后面的批评做铺垫,使批评的效果更好。
6.旁敲侧击。著名教育家孙敬修见几个孩子在折树枝,便凑过去,装出听什么的样子。孩子们好奇地问爷爷听什么,他说是在听小树苗哭泣。“小树苗也会哭吗?”“是呀!你们折了它,它当然要哭。它说,将来长大要为大家作贡献呢,请你们不要损害它们。”孩子们听了,羞愧得脸红了。后来,他们自动组织起了护林小组。未发一句责备的话,却取得了一般批评所难以取得的效果。小学儿童的认知水平较低,老师可以采取旁敲侧击的方式,寓批评于生动的事例中,促使学生感悟、理解。
7.寓贬于褒。低年级的孩子特别喜欢得到老师的表扬,即使他们犯错也不愿意接受老师的批评,这时老师就可以通过表扬好的行为习惯,使得做错事的同学跟着好的同学学习,从而在没有压力的情况下改正错误,这就是寓贬于褒的批评艺术。
8.刚柔相济。俗话说:“一把钥匙开一把锁”,老师批评学生也要学会以刚制柔、以柔克刚,刚柔相济。对于自尊心比较强的学生,老师批评时的语气应该委婉而平和,而对于性格较倔又屡教不改的学生,老师的批评语气就应该肯定而凝重。
9.迂回启发。我们不仅要会运用开门见山、一针见血的直接批评教育,也要会用“明修栈道,暗渡陈仓”的迂回批评教育。这样可以避免教育者与被教育者的直接交锋,引导、帮助犯错误的学生理解、醒悟,从而改正错误,使批评达到目的。
10.暗示预警。教师用语言、神态、人格等为暗示手段对学生点拔提醒,主要适用于心细、敏感、自尊心强、能知错就改的学生。只要老师稍稍给予指责信号,略作点拔,他们就会立即改正错误。
此外,老师对学生的批评还要注意时间场合,要为学生留有余地,并注意事后监督。批评有法,却无定法。但有一点是我们教育者必须恪守的——尊重学生,爱护学生。尽管我们的批评未必会有切肤之痛的深刻,但能从尊重学生,爱护学生出发,学生最终会领悟老师的用意。艺术地运用批评这一教育方式,会与表扬有异曲同工之效。
第五篇:从“文学性扩张”谈文学批评标准_批评标准
从“文学性的扩张”谈文学批评的标准_批评标准
论文导读::关于“文学性”的研究被置于前沿。并据此对文学批评标准的研究提出新的思考。传统批评标准之思。论文关键词:文学性,文学批评,批评标准
2001 年,美国学者 J·希利斯·米勒教授的“文学终结论”,犹如一粒重型炸弹,在文学界产生强烈的震撼。此后,有关“文学死了”、“文学被边缘化了”的争论此起彼伏,近年更有德国汉学家顾彬教授的“中国当代文学是垃圾”的论断,中国文坛可谓热闹非凡。热闹场面背后,折射出学界对文学本质的苦心探索,关于“文学性”的研究被置于前沿。“传统意义的文学理论之范围变得越来越宽泛,它在某种程度上已为含义更广的批评理论所取代”①。因此有必要对文学性(即文学价值性)进行重新认识,并据此对文学批评标准的研究提出新的思考。
一、对“文学性的扩张”现象的再认识 学界普遍认为,由于生活审美化和审美生活化的结果,文学边界大大的扩张了,广告也被包括进来,网络文学,短信文学的说法日益充斥着人们的耳膜。审美和艺术出现新的现象,如网络文艺、广场文艺、狂欢文艺、晚会文艺、广告艺术、包装和装饰艺术、街头舞蹈、杂技艺术、人体艺术、卡拉 OK、电视小说、电视散文、音乐 TV 等。步入后现代社会批评标准,文学与社会学、宗教学、政治学、经济学、哲学、历史学、心理学、伦理学、语言学、传播学等学科交叉发展,这使得人们对文学的认识远离了文学性,更多注意起文学向其他学科的渗透。从学理上讲,这不是文学的消亡,而是文学的发展、文学性的扩张。文学是以语言为媒介,能够给创作者与读者带来现代图像所难以带来的丰富的想象空间。只要语言存在,文学就不会消亡。文学性的扩张与文学终结之间是此起彼伏、此消彼长的。在我看来,也正是这种“泛化”,才要求着人们应当更加关注于“泛化”中文学性之体现。
按学界的流行说法,“文学性的扩张”是指在商业气息弥漫的后现代社会,在文学生存空间被影视、网络、电子游戏等文化形式日益侵占、文学走向终结或死亡之际,“文学性”则在日常生活、思想学术、电子传媒、公共表演等一切政治、经济和文化活动中担当起统治角色。②在商品经济充分发展、传播媒介得到广泛运用的条件下,文学成为了一种特殊的商品,它具有二重性。消费社会的文学性不仅表现在“消费者” 的生产上,也表现在“商品”的生产与流通上。这使得上述的种种艺术的新表现,有了存活的充足理由,人们已经在慢慢习惯从文字“阅读”转向视像“读图”,它们以前瞻性眼光选择了以带有文学性的艺术形式表达了出来。
文学的未来将为它自己优越而深刻的本性所指引。而文学性是我们必须牢牢抓住不放的。对于文学的观照,并不等于对文学性的观照。如果我们把任何对于文学的考察都视为文学性的考察,那么这就意味文学什么都是,因而也就什么都不是了论文范文。换句话说,我们要追寻着文学性的足迹,探讨文学,将文学置于边缘,而将文学性置于中心。美国学者卡勒说:“文学可能失去了其作为特殊研究对象的中心性,但文学模式已经获得胜利;在人文学术和人文社会科学中,所有的一切都是文学性的。”③陶东风也指出:“我们在新世纪所见证的文学景观是:在严肃文学、精英文学、纯文学衰落、边缘化的同时,‘文学性’在疯狂扩散。所谓‘文学性’的扩散,可以从两个方面来理解,一是文学性在日常生活现实中的扩散,这是由于媒介社会或信息社会的出现、消费文化的巨大发展及其所导致的日常生活的审美化、现实的符号化与图像化等等造成的。二是文学性在文学以外的社会科学其他领域渗透。”④ 毋庸置疑,“文学性扩张”是对文学的一种开放性理解,它不等于取消文学,而是把文学放置在一个开阔的空间里批评标准,寻求一种更宽泛的理解。只有在“文学性的扩张”的前提下,文学的研究才能从纸面走向立体,从作品为中心走向人为中心,从静止走向活动,从群体走向个人。也只有这样,文学研究才能做到及时的跟进,以文学性为文学的根本特质,以文学性眼光审视文学现象。
那么什么是文学性?这是文学理论研究中一个绕不开的问题。文学性,是俄国形式主义批评家、结构主义语言学家罗曼?雅格布森在 20 世纪20 年代提出的术语,意指文学的本质特征。他认为,“文学研究的对象并非文学而是‘文学性’,即那种使特定作品成为文学作品的东西。”⑤在这里,文学性指的是文学文本有别于其他文本的独特性。在雅格布森看来,如果文学批评仅仅关注文学作品的道德内容和社会意义,那就是舍本求末。文学性主要存在于作品的语言层面,一旦语言本身具备了某种具体可感的质地,或特别的审美效果,它就具有了文学性。
虽然在不同的语境里,文学性可以被纳入不同的内容,包括不同时期的哲学、历史、社会学、心理学,宗教学等等,但它只能以文学的形式作为唯一实现文学性的可能。由于“文学性”的内涵发生了膨胀、扭曲或游离,以至文学的内涵发生变化,外延发生移位。对“文学性”的跨学科探究,是也就成了文学理论既突破画地为牢又保持紧贴自身、从而摆脱当下危机的重要选择。所谓文学性问题,其实是探讨“什么是文学”的一种方式,它试图辨析文学区别于其他活动的特质。文学性关乎到人的主体性、个体性和创造性,它是使一部作品成为文学作品的东西。有了这样的理解定位,就可以顺利进行下面的叙说了。
二、传统批评标准之思 综观文坛,可以发现理论界对文学批评标准的研究已经步入了混乱、缺失的境地,造成了作家和专业读者(批评家)独立品格的失落。这使得文学批评本身更加复杂化,人们在颠覆传统批评标准之时,力图探索和构建新的文学批评标准。而文学批评标准作为一种客观存在,有着种种破坏普遍的异质因素:历史推移性、民族性、主体多元性。诸如政治标准、美学的历史的观点、真善美的标准都因过于抽象批评标准,只能作为方法论原则起指导性作用。
毛泽东同志在《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中提出了文艺批评的两个标准,一个是政治标准,一个是艺术标准,而且指出政治标准第一,艺术标准第二。⑥新时期,随着国内政治形势的新变化,党中央提出了“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的文艺方向。之后,江泽民同志也指出“文艺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决定着我国文艺的性质
和方向,为我国文艺的发展和繁荣开辟了无比广阔的道路,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整个过程中,始终是我们必须坚持的根本原则”。⑦从毛泽东的文艺批评理论到江泽民的文学批评对政治标准的再次强调,都说明了政治标准在文学批评中的不可忽视的作用。但是,新时期以来,特别是 1990 年以来,文学批评的政治标准在一定程度上被弱化甚至遭到了消解。⑧美学与历史相结合的标准,曾被恩格斯成为文学批评的最高标准。恩格斯在《诗歌和散文中的德国社会主义》中说过:“我们决不是从道德的、党派的观点来责备歌德,而只是从美学和历史的观点来责备他”;他在致拉萨尔论《济金根》的信中进一步说:“我是从美学观点和历史观点,以非常高的、即最高的标准来衡量您的作品的。”⑨但是与各种各样具体的批评标准相比,马克思主义文学批评提出的美学的历史的观点,与其说是批评标准,倒不如说是一种具有宏观视野的原则和方法论。在批评实践中,马格斯主义的批评又形成了一些更具操作性的具体标准,即思想标准和艺术标准。我们可以把思想标准与艺术标准扩大为真、善、美的标准。传统的真善美标准是历史上最为悠久、持续时间最长的一种批评标准。就具体而言,真,指作品是否真实的反映了生活内容;善,指作品的思想水平和道德观念是引人向善还是相恶;美,指审美活动,形式上包括审美和审丑。它们正好与文学作品的构成部分一致,即生活、思想、艺术。文学作品的“美”是以“真”和“善”相统一的形象而显现的,所以对于艺术作品的全面评判,就既应当是“美学的”,又必须是“历史的”。这似乎又陷入了方法论的怪圈。
回顾批评史上的几种文学批评标准批评标准,我们不难发现当代文学批评标准正在模糊化和弱化。传统的政治标准、美学与历史相结合的标准、真善美的标准,正面临着挑战。构建以“文学性”为核心的批评标准,有助于矫正文学批评中僵化的政治意识形态思维定势。虽然进入后现代社会,“文学性”批评话语受到商业化的大众意识形态和全球性政治意识形态的冲击,但是不能否认“文学性”有其作为文学评价标准的积极和合理的意义论文范文。文学性研究可以作为理论导向和方法论导向的工具,运用这一工具,可以阐明文学的基本风貌,能够进一步指导和规范文学批评研究。
三、“文学性”观照下的文学批评标准 “文学性”这一词语在我们的文学理论和批评中并不陌生。它作为一种文学批评标准,有其构建的可能性与必要性。首先,文学批评标准是客观存在的,文学性是使作品成为文学作品的特征,它是关乎作品命运的本质刻度。其次,“文学性的扩张”带动了研究思路的变化和文学批评标准的探索。第三,把这种开放的文学性作为文学批评标准构建的尝试,有利于突破当下错综复杂的文学批评标准研究的现状。第四,文学创作多元化趋势的驱使,也使得批评界探索新的批评标准。
不可否认,20 世纪 90 年代以后的文学创作呈现出前所未有的多元化的特征,文艺批评的标准和尺度也趋于多元化。并且由于文学与社会学、宗教学、政治学、经济学、哲学、历史学、心理学、伦理学、语言学、传播学等学科交叉发展,学界也逐渐在论述文学批评问题时,敏锐的感觉到了文学批评的思想标准还涵盖了社会、宗教、政治、经
济、哲学、历史、道德、法律等方方面面,不应将文学作品的思想性狭隘化、简单化地归结为政治性,它是多元化的。当前多元化的跨学科批评,符合对泛化的文学之认识。“文学性”不仅构成了文化社会的显著意识形态特征,而且对其他领域的强大渗透力可以化解当前文学、文学研究、文学理论边缘化的危机,管窥文学理论的建构前景。⑩我以为,以“文学性”为中心的批评标准,是对当前文学边界的扩大与模糊的一个回响,也是走出目前文学批评标准困境的有利尝试。
确认一个符合时代特点和发展规律、具有科学性和真实性,能够得到大多数作家和批评家赞成或认同的批评标准,对文学和文学批评自身以及社会的思想道德意识的健康发展是一件极其重要的事情。以往的操作尺度,诸如政治标准、美学的观点与历史的观点、真善美的标准等,是缺乏具体刻度的,因为缺乏具体的、明确的刻度批评标准,批评标准也就由人去说长道短了,以至于人们对很多作家作品把握不清晰,更何况还有很多非文学的因素在干扰。以“文学性”为核心的批评标准使人们在独立探讨文学问题时,能够在批评实践中为人们提供有效的把握尺度,能够使作家和读者的主体性、个体性和独立人格得到彰显。对作家而言,能够更好的把握文学的本质要求,遵循语言规范和保持创造性与独立人格,使自己的任何表达意图和任何社会权利关系的纠缠都必须蕴含到话语系统中显现出来;对读者(包括批评家)而言,对文学意义及其属性的理解,也摆脱了时代赋予文学的浮华因子,还文学以本来面目。
我们要努力构建的文学批评的标准要洗去政治标准过于厚重的色彩,以人文关怀为灵魂深度,以美学的历史的观点为方法论原则,以文学性为根本向度。不同的批评家可以根据自己或作品的特点选取不同维度,使得不同的文学作品和不同的批评标准之间形成良性的互动关系。
符合我们文化时代精神的新的文学批评标准的建构,对文学批评家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它要求批评家有正确的立场,有独到而敏锐的眼光,有发现并坚持合理观点的能力,有不为众议所动、不随波逐流的精神。
综而观之,文学性的扩张是构建新的文学批评标准的一个有利契机。新的批评标准是对于文学多元化发展的一个适时跟进,也是走出目前文学批评现状困境局面的一次勇敢尝试和有益探索,这对于文学批评的发展具有积极意义。
参考文献:[1]王宁.全球化与文化:西方与中国[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2,7.[2]陈军.对“文学性蔓延”争论的再认识[J],学术论坛.2007,(10).[3]乔纳森·卡勒.理论的遗留物是什么[M].天津:百花文艺出版社,2000,289—290.[4]陶东风.文学的祛魅·文学性的扩散和文学的“祛魅”[J].文艺争鸣,2006,(1).[5]罗曼?雅格布森.诗学问题[M] .巴黎:巴黎瑟伊出版社,1973,107.[6]毛泽东.毛泽东选集·第三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866.[7]江泽民.在中国文联第六次全国代表大会、中国作协第五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讲话[N].文艺报,1996-12-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