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谈内化师德与教师的批评艺术
谈内化师德与教师的批评艺术
新庙小学边敏
金秋九月,有幸参加了全国班主任高级研修班为期两天的学习。零零总总听了许多,也悟到了许多。我简单的做了一下整理,并进行了自我反思。
我们都是做教育这一事业的人。我一直信奉这条教育信条:“教育是一份良心的事业,必须用心去做.”这次学习过后,我对教育有了更深的认识:教育的本质是唤醒人的大爱之心。所以,教育同时又是一份爱的事业。(专家姓李,一位五十多岁,漂亮风雅的女学者。她说:师者,必备大爱之心!)作为教师,我们的爱必须是既有浅显的感性的爱,又要有加以思考的,加速学生成长的理性的爱。这样感性与理性的和谐统一,才能让我们的教师更适应现代教育的发展,才能深刻的、高度的、前瞻的认识现代教育的本质。才能更好地服务于现代教育。说到底,这种爱的修为就是做教师的灵魂,也就是我们说的师德。
师德,教师的职业道德。即作为教师的人格修养。为人师的过程,就是彰显人格修养的过程。教师,就得要做一本生动的、丰富的、深刻的书,方才可育学生的人格修养。今天,我想谈的第一个问题就是关于教师师德内化的问题。内化就是人性化修养的体现,内化师德有这么几方面的内容:
一.内在要有张力
二.潜在要有活力
三.外在又有魅力
一个人的张力就是你对别人的宽容度和接纳度,以及别人对你的信任感和释放感。作为教师,对于自己学生成长理念的确立就是一种张力内显,而对于学生理性的宽容,赏识有度,批评有法,就是一种张力的外显过程。作为班主任,如果能正确把握住工作中的这种度与法,我觉得就是一位成功的班主任。
那么,如何在班主任工作中把握这个度和使用这个法呢?我认为,其实就是让我们班主任艺术性的在工作中运用赏识与批评。如果把赏识和批评融合在一起进行教育,是不是会有事半功倍的效果呢?听过专家的讲座,结合自己多年的班主任工作经验,我有了这样的浅显认识:
首先,赏识当众,是一种进步动力;但批评却不易当众。当众批评很容易挫伤孩子的自尊,造成孩子破罐破摔的消极心理,自然就不会从心底里接受你的批评。我们的教育目的是使孩子改变,而不是使孩子奴化。
其次,批评也要投入感情。批评有时不全是语言。有时把批评在不经意间放在自己的肢体语言中,(表情、手势、眼神、动作)让批评尽在不言中,也不乏是一种有效的教育。举这样一个例子:上课了,你正在讲课。无意间看到一个孩子一直都在玩弄着手中的纸飞机,书一直都没有打开。此刻,如果你停下讲课,对他批评强调,势必会影响到其他同学,同时也会影响课堂秩序。
那么,你就可以不经意间走到他身边,把他的书打到所讲的内容处,用手示意给他看,甚至给他一个只有他能看懂的微笑,再轻轻拍拍他的肩。然后继续讲课。相信这一连串的肢体语言一定会让这个孩子明白错误,而专心听讲。教育的目的一样,但如果方式不同,就会有不同的教育效果。如果此刻你掷一个粉笔头,或大喝一声,虽然也可以让他听课的,但我想这节课这个孩子一定不能做到真正的专心,因为他认为你的那个粉笔头伤了他,让他在同学面前抬不起头。
还有,要充分的尊重学生,不要发动群众批评学生。尊重是实施快乐教育的重要因素。他往往会让我们的教育有事半功倍的效果。有这样一位老师这样批评写作业极不认真的学生的:“你们看看,这就是班的李某某同学!这就是他的作业!这也叫作业?”说着还把李某某同学的作业在学生中传阅。这样一来,教室里就会有同学的讥笑,批评声不绝于耳。让犯错的学生从心灵上受到了严重的伤害,自尊心严重受挫。或许就这一次,他在其他同学眼里就是不认真写作业的代名词,你还指望他再能写好作业吗?或许就因为这一次会改变孩子一生的性格,从此这个孩子孤单失群。这样的批评就失去了教育的本质意义。
最后,批评前要先问优点,再问缺点。放大优点,合并同类缺点。专家交给我们这样一个法子:
一个孩子犯错了,被叫到办公室。老师和学生的对话是这样进行的:
老师:“知道叫你来干什么吗?”
学生:“犯错了。”
老师:“今天我不想问你犯错的事。我想问你做过哪些好事?或者说说你有什么优点?有多少说多少。”
学生苦思冥想了一会,说他帮助过老人过马路,给同学借过雨伞,他偷偷把不知谁打碎的教室窗玻璃安上了。。。学生说了很多,老师都耐心的听着,并不住的点头表示赞许。
老师又问:“再说说你有什么缺点?”学生如数家珍,一口气说了十多条。老师耐心的给他做了分析,把他的缺点合并同类项,只总结出三条,并且是加上刚才犯得这条错误。让犯错的孩子对自己有了新的认识:自己也不全是缺点,也有许多优点,甚至优点比缺点还多。经过这样教育,消除了学生一直以来的自卑感,增长了多做好事的信心。这样也就达到了我们教育的目的:不强制的改变他。这也就是说,我们先让学生自我教育,认识错误,后实施批评教育。这位老师的批评整个过程中没有一句批评的语言,让批评看起来像是表扬。这样的批评学生当然愿意接受。批评教育的目的轻而易举就达到了,何乐而不为?
我们说,教育是一项长期工作,仅靠一次是不够的。我们教育的功能就是教给学生认知,教给学生体验,教给学生感悟。所有的教育其实都是在教师的说教之后学生的自我体验和感悟。就如我们的德育教育,就是要学生在体验中得到精神的内化。
一个优秀的教师,优秀的班主任,就要学会彰显自己内在的张力,潜在的活力,外在的魅力;学会用眼睛去发现,用嘴巴去暗示,用心去倾听。这样,你的人格修养,人性魅力才会影响你的学生,使他们健康快乐的成长。
第二篇:内化师德
内化师德——让师德在教育中闪光
我想大部分的老师都想做一名优秀的教师,经常听家长说:“孩子要上学了,我们多么希望把孩子交到一个优秀老师手里。”那么什么样的老师是优秀的呢?这就是我们每一个老师从做老师那一天开始,都在思考的问题。我曾经听说过这么一件事,就是在一所中学里,有一位老师,是非常优秀的老师,可是有一个孩子犯错误了,这个老师就发了脾气,把这个学生的书包扔到了操场上,然后说:“滚出去,给我找家长。”就是这句话让这个孩子自杀了。还有一个小学四年级的孩子,这个孩子啊,回答老师的问题总是回答得不那么正确,有一天,他又举起了她的小手,老师说:“把你的手放下,什么都不会,你还有脸举手。”就是这句话让这个四年级的 孩子也自杀了。那么,有人说这是偶然的现象,那么我就一直在思考,为什么同样是一个优秀的老师,他却能导致孩子们结束自己的生命呢?就是因为有些老师没有真正的去意识自己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都是在教育。
近些年来,随着教育改革的深入和教师培训工作的广泛开展,教师职业道德问题不断被提及。老师的师德,国家也做了许多的明文规定,确定了教师职业道德的很多的外在规范或准则,有很多的规章制度和规范要求我们老师热爱学生、热爱事业,这些都是科学的概念。那么到底什么叫热爱事业,怎么热爱学生呢?我觉得一个教师的师德不完全是“规范”或“准则”的约束,而更应该把他视为是自身应有的内在意识和品质,也就是将这些外在规范准则转化为我们自己行为的自觉性。也就是教师的师德不完全是外化的结果,而恰恰是内化的
过程,所以今天我们交流的题目就是(PPT)《内化师德——让师德在教育中闪光》,也就是说,师德一定要是在不断的内化的过程当中才能使你的职业道德更加高尚,你的师德全部的内涵都是在于不断的内化的过程。
那么我们到底如何来内化师德?怎么样才能把这些概念转化为我们自身的观念意识和行为品质呢?我们可以“三力合一”那么什么叫“三力合一”呢(PPT)?
第一就是,内在有张力。学物理学的老师都知道什么叫“张力”,拉不断的叫张力,那就是说一个教师的内心应该有无限宽广的张力。几千年前,老子就有一句话说“大象无形”。意思是世界上最伟大恢宏、崇高壮丽的气派和境界,不拘泥于一定的事物和格局。万象谁能找到他的边界呢?找不到,那么如今现在的国家社会里,教育就像“大象无形”一样无边无际,所以我们教师内心的张力也应该是没有边界的,要能兼容天下、兼容百态。也就是说,在我们的眼里,应该没有任何一个不可爱的学生。我们大多数老师往往偏爱成绩好的学生,对成绩差,“调皮捣蛋”的学生要么视而不见,要么冷眼相向,甚至体罚变相体罚。学生被武断地分为“优生”“差生”,“优生”们成了老师眼里的宠儿,“差生”则好像小媳妇,课堂上有的连头都不敢抬。这是我们作为老师不应该的,我们作为教师,应该深切的认识到学生总会存在差异,不论成绩好坏,只要从适当的角度看,每一个都是可爱的。孔子说:“有教无类。”罗丹说:“生活中不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老师既要教书更要育人,对学生应当理性一些,应当充满爱心,应当
宽容大度,应当更加大气,不能只会盯着所谓的成绩,像那些斤斤计较的小贩盯着毛票子一样。这就叫内在的张力。
第二个是,潜在有魅力。根据《现代汉语词典》的解释,“魅力”就是“吸引人的力量”,是一种主观体验。既然教师的魅力是学生的一种主观感受和体验。那么作为感受和体验者的学生就显得相当重要了,在一定意义上说只有学生才能决定一位教师是否有魅力。是学生基于教师的工作而对他发出的由衷的赞美,有时还寄托着学生今后的职业希望。在教育过程中,教师以自己的人格、学识、个性、形象等因素对学生发生综合性影响,如果学生能产生积极的情感体验。那就形成了教师的魅力。大家都知道啊我们教师过去有一句话,传统的一句话叫:“师道尊严。”我们中国几千年的这样一种文化似乎就认为,老师就是老师,站在前面说话就好使,我说的,大家就得去做,这就叫师道尊严,但是昨天我们说了,那说权利教育的年代。那么,今天,我就想,如何做一个有“师道”的教师,怎么能得到孩子们的尊敬呢?我觉得最重要的是得首先学会尊重自己,我觉得一个老师全身上下不是只会教育学生的理论,而应该是全身上下都有着魅力、吸引力,那么这种吸引力我觉得一个就是我们要把中国古代那个“见贤思齐”一定要发展到换位思考,怎么去站在孩子的角度上思考问题,只有这样你全身上下才有魅力。我们老师应该记住:“有魅力的教师往往是称职的,但称职的教师未必就有魅力。”
第三个是外在有活力。我听一个专家说过一句话,说“一个教师如果你没有能力,你就不要去谈师德。”也就是一个大夫天天都对患
者微笑,满面春光,那不是最好的医德,最好的医德是你手到病除。那么什么是最好的老师呢?那就是说他具备着培养孩子的能力,我把这种能力看着是一种活力,也就是说如果你没有能力,也就谈不上师德,我觉得这三个方面,都是我们每一个老师应该去思考的,将他们记在心里,并在实践中去运用,你一定会在热爱事业、热爱学生的岗位上充分表现你的师德。让学生们都把你看做是朋友、老师、师长。
那么我们明白了三力合一,那“三力合一”的内涵又是什么呢?可能我把这几点说出来的时候,大家就会疑问,没有一个“爱”字啊!是,但我觉得我们“无声胜有声”,虽然没有一个爱字,但是每字每行他都渗透着大爱。“三力合一”的内涵大致有这样几点(PPT),第一点就是要求我们老师首先要学会“启迪自我的心灵”。可能老师们就要疑问了,我们教育的目的不是启迪孩子的心灵吗?我们都知道,教师是教育过程中的主导力量。教师道德品质不仅是教师自身的行为规范,而且还是作用于学生的教育手段。教师职业的最大特点是培养、塑造新一代,自己的道德品质将直接影响下一代的成长,因而教师必须要有高尚的思想境界,纯洁美好的心灵——爱心、诚心、责任心。启迪孩子的心灵,首先是要启迪自己的心灵。
第二是完善人格素质,我觉得教师一定要是一个人格健全的人。因为大家都知道人民教师啊他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我们的职责是启迪孩子的心灵,那么你能不能启迪孩子们的心灵,我觉得最重要还有你要有一个健全的人格,你的兴趣,你的爱好,你的人生观世界观一定是符合社会的发展的。
第三是一定要学会追求人性的完美,在这个方面,我希望更多的老师能更加理性的去思考。什么叫人性呢?人性就是人的感情一定需要理性来控制,实际上我们有很多的老师,比如刚才我指出的那位老师,他就缺乏了一种理性的思考,特别当今社会,我更加强调人文教育,人文思想,那么这个方面真的就需要我们加强自己人性的完美。
那么(PPT)第四是把真、善、美与品行、情操、境界有机的整合起来。也就是说我们老师的任务是干什么,一定给孩子传播真善美,让孩子在实践中懂得什么是是?什么是非?什么是美?什么是丑?什么是善?什么是恶?当孩子把这些都能够分辨好之后,然后在他的品行、情操、境界、行为当中去表现,我觉得这就是我们“三力合一”加强教师师德非常重要的内容。
师德的不断内化,这个理论的提出并不是凭空而来的,他是在我们的实践当中每个人都能感受到的,他是我们现代化社会发展到今天的一种必将的产物,为什么这样说呢?因为大家想想,我们现在中国乃至世界,他处在一种什么样的时代?那就是文明的时代,马克思对于文明的时代做过阐述,说是什么是文明的时代呢?(PPT)那就是公正而和谐的思想已经成为现代教育的主旋律。教育公平是社会公平的重要基础,文明一定要朝着“教会学生什么叫公正?一定让社会人与人之间,人与自然之间都是和谐的。”这些理念,现代的思想,我觉得重要的传播途径就是我们的老师,时代就发展到了今天。这是第一个想法。
第二个,过去我们曾经搞教育的人说,以谁为主导?以谁为主
体?而今天我们的社会已经发展到双向主体和谐发展这样一种新型的关系,新型的模式,也就是说我们在教育教学过程当中除了传达知识、传授知识的职责以外,还有一个功能,那就是我们前边讲过的要和孩子一同成长,那么这个一同成长的过程就叫“双向主体和谐发展”的过程。我们大家想想看是不是这样,学生他有时也是我们的老师,我们要向孩子们学,他们身上有许多我们该学的东西。孩子们的身上有很多符合时代发展的朝气,我们可以向他们学习。那么在培养教育的过程当中,我们和孩子是相互共同和谐发展的。
(PPT)第三就是我们的老师一定要认识到,在我们教育的过程当中,教育中有许多传统中的负面影响,使我们现在的教育本体职能有些异化。比如说,我们国家的“学而优则仕”,这句话我们现代人应该怎么去理解呢?打高分儿?排名次在前?书本知识学得好?就认为这就是学习,这就是学而优则仕。错了,社会如此的开放,各种知识要求我们多元化接受知识的能力,那么我们的这种“学而优则仕”应该是全面的,是各种素质的综合,特别是各种能力的增强,只有这样我们的这个民族才能真正的列在世界名族之巅。所以从这个意义上说,我们如何对待发扬传统的优秀的一面,同时我们每一个做教师的,都要对我们的教育有一个深刻的理解。比如说:到底我们的教育存在着什么样的矛盾?比如说我们有许多的教育工作者往往喜欢用过去的经验来培养未来的孩子,其实老师们难道这不需要我们不断的去更新观念吗?我们怎么让我们的思想能够看到孩子们的未来,解决孩子们未来的问题,这就是我们每一个教育工作者必须思考的问题。
那么最后一个就是我越来越感到一个教师的师德不是靠外化、约束、要求而能达到的。就像我们自身就是一架机器,只有我们内在都把他协调好,能正常的运转。只有这样我们才能解决我们的师德问题。
那么在这样一种传统、现代的撞击之下,内化师德的理念是有支撑的点,(PPT)那么就是说我们的教育者和被教育者我们一定要共同走一条路,这条路就是创造的、建设的、独立的、和谐的、完善的人生,就是老师和孩子们一同去成长。那么现代的教育对我们老师的要求已经越来越高了。这种情况实际上反映了社会对教师劳动价值的重视和对教师劳动价值认识的不断深入。到了现在,教师劳动的价值不仅被认为是“因为人的一生幸福都操在他的手中”。而且还因为他对整个社会的命运产生重要的影响,教育正是因此而被视为当今社会发展的重要支柱和战略重点的。比如:现在我们所有的老师都知道,我们不做“教书匠”,那么前边讲的教师的传道、解惑,那只是我们教师的一部分的职责,我们更多的职责是“育人”,是心灵的启迪,是培养能够迎接未来挑战的一代人,(PPT)所以从这个意义上来讲我们所有的老师应该具有高度的、深刻的、潜在的、前瞻的、理性化认识上的成熟,只有这样我们才能人人成为现代的人师。那么什么叫人师?(PPT)我们大致的可以概括为既要做教育家,又要做心理学家,还要做思想家。只有这样我们才能真正做一个具有强烈内化师德的老师,成为德行学问等各方面可以为人表率的人。
那么刚才咱们交流了很多的理论,下面呢我们来结合工作实际来交流一下这“三力合一”在现实工作中我们到底怎么样去运用。(PPT)那么我们首先要做的是“锤炼自我”,前面我们讲了老师的胸怀一定是很宽广的(PPT),要胸有韬略,有人认为教师胸有韬略可是大了,狂了。为不这么认为,我们过去说,一个人的胸怀啊要有多大啊,要胸中能够装船,叫“宰相肚里能撑船”,我觉得其实这已经远远不够了。我们教师胸中所藏的应该不次于将帅英才,因为在教学中教师们会遇到各种各样突发的刺手的问题,小至学生矛盾大到公开课上突发的事件,都需要的教师的大智大慧沉着老练,此时的胸有韬略会让问题成为亮点,让小事件成为照亮学生前途的灯塔!那么这种张力到底从哪里来呢?那还是从我们的服务对象,学生中来,我觉得我们所有的老师都应该仔细的去思考:“我们的孩子到底是怎么长大的呢?”这个一个非常重要的理念问题。前边我们说了:“孩子是发育不完整的人。”既然他发育不完整,他就会犯错。那么其实孩子们呐都是在犯错误,认识错误、改正错误中长大的,那么人人都要犯错误,那么我们的老师应该怎么做呢?我们讲得太多了,就是我们一定要宽容孩子,从内心接纳孩子,特别是要接纳犯错误的孩子。
有一名男生,性格顽劣,喜欢恶作剧,极易和同学产生冲突,为此,校领导、科任老师轮番给他做思想工作,他都不接受,反而变本加厉,甚至开始逃学,简直到了“无可救药”的地步,就连家长都准备放弃了。但是,班主任并没有放弃,采取旁敲侧击的方法,经过长时间对他的观察和真诚的交流,发现他的内心深处极其渴望得到别人的认可,但是由于大家对他的行为一直抱有偏见、嗤之以鼻,又加以
家长无度的娇纵,使他的内心充满叛逆,造成了“恶性循环”。经过一次次真心实意与他的促膝长谈,面对班主任暖暖的关心和爱护,他终于被感化,在自我反省之后,这名学生开始对自己有要求,并很快地展现他积极纯真的另一面。从这件事中可以看出,儿童都是向往美好的,越是性格怪僻的学生越要求班主任有极大的责任心和包容心,用满腔的爱心来关怀,对他的成长进行正确的指引,也正因为这样,被教育成功的孩子往往会更加信赖老师。老师的爱就像催化剂,促成学生内在的化学反应,调动起学生的情感和意志进行自我反省,实现自我成长。
有一次我听一个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专家在中国讲学,他有一番话让我感触很深,他说“在中国,什么样是好孩子啊?听话的孩子、懂事的孩子、不淘气的孩子,不犯错误的孩子,经常得高分儿的孩子,这都是大家喜欢的乖孩子、好孩子。可是在美国,往往老师遇到这样的孩子的时候,他会告诉家长,你的 孩子是有问题的孩子。”为什么?因为这个专家说:“孩子们的天性就是玩儿,孩子们的天性应该是无拘无束的,我们的教育应该给孩子摆出的是什么?是一个花园,是一个天堂,让他们所有的智慧,所有的天性都在这个花园里得以展示。”可是这在中国要是调皮小子,贪玩儿的孩子,我们会认为他是问题的孩子,这是多么大的理论上的差异,观念的差异啊,难道还不值得我们去深刻思考吗?我们一定要学会允许孩子犯错误。我不记得那是什么时候的事了,《面对面》那个节目,采访了中国第一例抑郁症患者,当主持人问道这个抑郁症患者说:“这么多的人,你没找找你为什么得抑
郁症的原因吗?”这个人说:“因为我小时候太在意自己做好孩子、乖孩子了。在学校里我力争做好学生,唯恐自己犯一点儿错误,天天就想得到老师的表扬。回到家里,我就想当好孩子,唯恐自己做错了被妈妈爸爸批评,我什么都不敢做,久而久之,我认为我的内向性格生成了,我不敢越雷池半步。”老师们,这个例子难道还不典型吗?难道不能引起我们做教师我深思吗?所以说如果我们每个教师内心都有宽度,都有广度,都有深度,宽容孩子,只有这样我们内心的宽度才能得以增长,我们的爱才是真实的。
所以在这样一个问题上,我想和大家有三个方面交流(PPT),第一个是“追求人性完美是内化师德之本,”我们又一次回到了人性,我曾经听过一节课叫《教师要在人性化上不断修养自己》,什么叫教师的人性化教育,刚才我们讲了我们一定把很多感性的东西,变成自己很理性的东西来教育孩子,我们很多的老师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往往是感性的,他只会看到孩子的一些表面的问题。有一个老师,他的班里有一个非常淘气的孩子,非常的活泼,用我们老师的话说就是经常给我们老师惹事。有一天老师不在,班里大扫除,里边的女同学们在扫地,外面的男同学要往里进。恰巧这个淘气的孩子走在最前面,把门打开,后边一个同学突然把门关上,是后边一个同学关上的,结果一个女孩子的手被撵出了大血泡。这个时候无论走在前面的这个淘气孩子怎么辩解说:“老师,不是我关的门。”老师说:“凭我平时对你的印象,就你那个淘气劲儿,这事肯定跑不出去你。”这个男孩回到家里,趴到床上放声大哭说:“妈妈,我今天才懂得什么叫难过。”孩子失去
了自尊,打死不再到这间学校来读书。似乎这个例子听起来,有人感觉太小题大做了。不是,我一直认为,我们做教师的一句话,有时候会决定孩子的一生,那么如果我们自己不从理论上,不从自身人性的角度去解决这样一个问题,你很难做一个非常公正、公平的老师。有的时候,我们说:“这不是我的原意。”所以我们要讲什么是人性化修养,这种人性化一定是你的感官的问题经过大脑的判断和调整。
第二个就是完美,实际世界上没有绝对完美的东西,没有,但是恰恰我们的教师必须去追求这种完美。如果你觉得世界上根本被没有完美,我干嘛要去追求。如果你这样想,那你怎么去培养一批优秀的孩子呢?我曾经看到过一个案例叫《无言的谴责》,讲了一个老师,他的班里有一个成绩不太优秀的孩子叫小川,这个小川呢平时不勤奋,作业拖拖拉拉,学习态度也不端正,这个老师的苦言相劝对小川来说是耳旁风。于是这个老师就感到心烦了,他觉得:如果没有这个“包袱”,他们班的成绩肯定会更棒。这个老师就非常的渴望这个小川不是他们班的学生!机会终于来了,这个老师做出了令自己一生不安的举动。有一天,校领导说因为他们班人数太多同意留级一人。这个老师当时兴奋不已,千方百计的找这个小川的家长谈话。就这样,终于让这个“包袱”“成功”地离开了他的班级。这个老师回忆说:“我记得,他十分沮丧地离开自己当作“家”的地方,眼里满是留恋。当她的目光扫过我的脸时,我的心猛地一阵刺痛。那双眼睛里满是让我心碎的冷漠与谴责。是我夺去了他的快乐,是我让他陷入灰暗的没有自信的生活,是我在他的心灵上留下了一道深深的伤痕。
后来这个老师被派出去进修,回来后重新接班。他研究了很多教育理论,也反思里自己几年来的教学,最使她感到惭愧的就是小川这个孩子。他常忆起那双眼睛,时刻在告诉他:教师即使没有能力点燃火种,也绝不熄灭火种!他在心里诚恳说了无数声“对不起”,也说了无数声“谢谢”。!这个老师常想,如果当年他少一点自私,真正为孩子着想,让小川生活在亲密的伙伴中间,生活在视为“神圣”的老师身边,小川肯定会努力的。
这个实例叙述的教育事件虽然是一件小事,但却给人一种震撼。这位老师当时做了一个轻率的决定,使一个不经事的孩子伤感地离开了 “自己当成家”的集体,造成了这位老师一生的自责和永久的遗憾。虽然事件发生在一个学生和一位教师之间,但他反映的却是当时我们教育管理者和教师普遍对教育观和教师观认识的严重不足。现今,基础教育改革已实施多年,取得显著成效,新的教育思想倡导的是“一切为了孩子,为了孩子的一切”,相信学生的智元是多元的,要因材施教,促进全体学生共同发展。教师不仅要具有精湛的业务能力,还应具有较强的敬业精神和平等育人的教师责任意识。正像张艺谋一部电影中所叙说的,在教师心里,学生“一个都能少”。只有这样,教师走下讲台后,感到岁月的痕迹不是“谴责”,而是更多的欣慰和喜悦。当然,这位教师在后来的教学中通过不断的学习进行了反思,我们体会到了他对教师责任感认识的升华,更体会到了他对新的教育思想和教育理念的领悟和内心的自我诠释,这就是我们做教师的在人性化上的不断完美。
第二句话就是形成个性优化是内化师德之源。这句话什么意思?就是说我们的心胸能不能宽阔,我们要学会容纳各种孩子,容纳每个孩子的个性。我们大家都知道孩子就是外边的树叶,永远没有两片儿是一样的,我们老师千万不能在一个班级里说:“同在一个班级上课,你为什么就不如他?”人的差异是不一样的,个性是绝对存在的,你能不能爱所有的孩子?这不是表面的一说就爱,而是我们昨天讲到的从内心里去接纳不同的个性。比如对他们的个性要采取优化他们,比如这个同学好动一点,可能在体育活动要好一些,发挥它的长处。这个同学性格细腻一点,你可能让他做个生活委员。还有就是,当她自己都不知道还有什么个性的时候,他潜在的东西被你发现了,我觉得这就是教师的责任。
有一回我出去学习,一个专家给我们讲他为什么能当老师,就是因为他小时候他老师的一句话。他说有一次他们的老师不在,他去老师办公室就发现办公桌上放了一张报纸,他拿起一看,很适合他们班。他就拿起报纸回到班级跟其他同学说:“今天老师让我给大家读报纸,大家肃静。”老师上班来了,其他很多同事就告诉他说:“你别急了,你们小班长在那组织班里开班会呢。”他们老师很惊奇,因为那是个冬天,老师来晚了老师很焦急,走到门口,他对老师说:“你不用急,我看到报纸了,我读给大家听。|”老师说:“这正是我早晨要想办的事儿。“后来老师摸着她的头说:“你将来什么都不用做了,你就当老师,我看你是一个非常好的老师。”那么就是老师在他十二岁的时候在他的心里给他深深的埋下了一颗种子,所以他下决心当老师。所以我们要
发现孩子,发现他们的优点,他们的长处。
第三句话叫做力求厚德懿行是内化师德之美。德不厚,心不正,无以为教。没有良好的政治品质和道德品质,必然导致教学水平的低下。也就是说我们的老师一个要厚德,要有美丽的品行,这个“懿“,他的意思是”美好,你天天的行为都那么美好,就能去感染学生。比如说老师们,你是不是每每走进教室的时候,你都满怀激情?无论教室里发生了什么。比如有时候你走进教室,班级里并没有你想象的那么整洁,你是否可以说:“孩子们,你们学习累了,那么这次劳动的机会留给我。”那么我觉得我们所有的行为都应该是真诚的、美好的,所以我觉得我们老师一定要用最美好的语言和孩子交流,用最美好的行为去感染孩子。所以我们经常说老师、班主任就是这个班的影子。
所以我们说一个教师什么是最美的?(PPT)我觉得你应该不断的去追求道德的“上线”,那么道德他既然有“上线”,那么他肯定就有“下线”,什么是道德的“上线”?那就是“厚德懿行”,是道德的上线,什么是道德是“下线”?那就是遵纪守法,我认为所有的老师,如果都按照道德的下线要求自己,那我觉得太低了,所有的教师的水准都应该是道德的“上线”,比如说,教师要不要有奉献精神?这个我们前边讲过,有的人可能觉得,我们教师一个月的工资不过千八百块,看看那些大腕儿,看看那些歌星,出一场,唱一首歌,一次演出就上万块,几十万,几百万,那么我们的老师还有意思吗?那么我想说的是,教师有很多的精神应该是无私的,奉献的。有一个教授曾经说过:“如果你觉得歌星好,那么你去当歌星。但是我自己当教师三十多年,每每我的生日,我自己都忘记的时候,都是学生们给我过得的时候,我觉得我很富有。”这是一个教师从教三十多年以后的总结。他的富有无法用金钱来衡量。老师们,如果你的内心没有这样一种美德,你是做不好教师工作的。
那么如何才能让自己的内心有很大的宽度呢?有为觉得有三个途径(PPT),第一个方面是以书养清心。书是我们人类宝贵的财富,书中能给我们智慧,给我们力量,在书中,能够陶冶自己。一个教师如果没有学会读书,就很难修养自己。比如在读书这个问题上我有一个体会,有一次我读了一篇小文章,这篇小文章写的是这样一个故事,说有一个旅行家,他走遍了祖国的高山大川,他走过的地方有一些是我们人类都没有到过的深山老林,这个旅行家曾经埋怨过,说:“大自然这么美好都没有人来看过他们。”他遗憾,他自己曾经也因为自己的才能没有得到展示而懊悔过。又一次他走到一个似乎有几十年甚至几百年没有人去过的深山老林,他看到哪里的蜜蜂在酿蜜,那个蜜已经酿得洒了满地。没有人享用,没有人欣赏,可是这些蜜蜂们仍然在精心的采蜜,他突然感悟到说:“啊!原来蜜蜂的勤劳,蜜蜂的快乐都在他的劳动之中。”所以,在读书中能够陶冶人的情操,我觉得我们每一个做教师的人就是那蜜蜂在采蜜。我们辛勤的劳动一定给社会、给孩子们带来甜美,我觉得这是我们提高自身修养非常重要的内容。第二个方面是以情育德行。我们老师对孩子充满的应该是什么?不要老是说教,而应该是情感,是我们的感情,我们传递的就是这样一种感情。小霸王伤心地哭了!
李波是个单亲家庭的孩子。孩子因为无人管束,在学校是人见人恨的霸王,经常打架、斗殴、敲诈勒索低年级同学,不接受教育,同老师严重对立。在班级里称王称霸,班里的同学都很不喜欢他。他经常扰乱课堂纪律,各科教师都感到头痛。有一天上语文课,老师引导学生“每逢佳节倍思亲”,讲讲自己的父亲、母亲,并说一句最想对父母说的话。老师发现李×神态有些细微的变化,与平时极不驯服的神态判若两人。于是鼓励他讲讲自己的父亲、母亲。孩子开始竭力控制自己的情绪,最后忍不住扑在老师的怀里,嚎淘大哭,倾诉了对母亲遗弃自己、父亲不关心自己的极度怨恨,常想用极端的表现来引起别人的重视。孩子这时才表现出与其年龄相称的一面。了解了这些,同学、老师都加倍关心他,精神面貌大为改观。
正像裴斯泰洛齐所说:“每一种好的教育都要求用母亲般的眼睛时时刻刻准确无误地从孩子的眼、嘴、额的动作来了解他内心情绪的每一种变化。”在找到了产生心理障碍的根本原因后,我们再根据学生个体的差异,因材施教、对症下药,就一定能取得成功。而这种母亲般的眼睛必定需要深厚的感情来支撑,说发自于心的,这才能孕育教师更高尚的德行。
第三个方面是以诚导人生。我们诚恳的对待每一个孩子,每一个孩子就会回报你。人真的很奇怪,情愿把钱交给根本就不认识的人,比如银行以及银行的工作人员,一大把钞票换回来一张小纸条,但心里比把钱拿在自己手上还要踏实;但如果让你把一大把钞票借给别人,哪怕是你最喜欢的朋友,一旦你把钱交给他,虽然他也明确告诉了你还钱的日期,但你心理还是觉得不踏实。情愿相信陌生的机构但不相信熟悉的人,这种感觉并不奇怪,对于绝大多数人来讲,更相信书本,但却不相信讲解书本的人;也就是说,学生更相信教材,但却不怎么相信教师。之所以学生相信教材,是因为学生不会觉得教材有自己的目的;之所以学生不相信教师,是因为学生觉得教师在教育教学中可能有自己的目的;一旦教师在教育教学中有自己的目的,而且这个目的如果和学生的目的不一致,那学生就成了实现教师自己教学目的的工具。
每一位去银行存钱的人都知道,银行是要赢利的;之所以在知道的情况下还要去银行存钱,是因为银行比较真诚,在存钱之前就告诉我们,你的钱存多长的时间,就给你多大比例的利息。对于老师来说,相信想通过学生来实现个人目的的人还是少的,可正是这个比较无私的群体,似乎赢得学生的信任也越来越少,虽然不能说现在师生关系有多么不好,但说师生关系正变得越来越不好却是没有多大问题的。人与人之间交往或者交易,最怕的还不是在交往或者交易中有所损失,而是害怕碰到不诚实的人,把交往或者交易变成了一场骗局。当然,学生肯定不会把老师想象成骗子那样的不真诚,但如果老师在课堂生活中没有表现出足够的真诚,那就很难保证学生会在课堂教学中很真诚地向老师学习学科知识了。
做一名真诚的老师,并不是说让老师去讨好学生,而是指老师在课堂上,不管是表扬学生,还是批评学生,都要让学生觉得,老师这样的做法是真的为自己好。同时也意味着,做一名真诚的老师,前提是老师有着自己的喜怒哀乐,有可能因为学生的良好表现而高兴,也可能因为学生的调皮而沮丧;但老师的高兴与沮丧,一定是自然的流露,而不是把高兴用来鼓励学生做老师希望学生做的事,也不是把沮丧用来阻止学生调皮的手段。高兴就是高兴,沮丧就是沮丧,当这种情感是自然流露时,学生看到了老师作为真人的一面,也感受到了老师对学生以诚相待的一面,于是学生更容易以自己的行动来回应老师的真诚,那就是多做让教师高兴的事,少做让老师沮丧的事。有意思的是,正是在老师高兴与沮丧的自然流露过程中,很容易地达到了
教育的目的;而这远比老师想方设法地通过表现出高兴与沮丧来实现教育目的更为有效。
我说什么样的教师是有师德的呢?(PPT)八个字,“鞭策自己,心策他人”,把鞭子打在自己身上,不断鞭策自己奋进,和学生交流的时候多用心交流,多给他美好,用我们的心去和他交流,我觉得这就是师德。
第二个问题我想讲,修养自我。有一个专家曾经搞过一个调查,就是问学生,你们最喜欢什么样的老师?有严厉的老师,有魅力的老师,只会教知识的老师,还有会心灵换位的老师,同学们大多划在了有魅力的老师,会心灵换位的老师。从这里告诉我们我们昨天说过“时代不同了,教育变了”,在这个时代里我们人人都要做有魅力的老师。这种魅力从哪儿来呢?(PPT)这种魅力就从这八个字中来:“提高素质,完善自我”,每一个教师都要学会完善自己。其实我们老师不是完人,我们也有缺点,怎么办?不断学会修正自己,完善自己,这样的老师是好老师。我记得有一个老师他犯了错误,他在班里公开的做检讨。不仅没有丢掉老师的面子,反而老师的威信越来越高。所以我们说老师一定要学会完善自己。
在这个方面呢,我想和大家交流三个方法(PPT):第一个就是:健康的心理是内化师德的基石,首先要求我们老师你要有一个健康的心理,我们不要老犯职业病,什么是教师?训斥别人就是教师,不是这样的,我们一定要做一个心态很健康的老师。很多的老师往往在课堂上把自己有一些不好的感情随便表露给学生,我觉得那是不健康的
表现。什么样是健康的老师呢?我觉得第一就是要学会把快乐的人生传递给学生,这是很重要的,一定要学会把你对人生的那种快乐的体验不断的传递给孩子。第二个就是我们的老师一定要学会给学生的心理发展留出空间。在这个问题上呢,我给大家讲一个故事,处理学生的故事。有两个学生啊有一天发生了一个矛盾,这个矛盾呢经过老师、经过学校保卫科都解决不了。什么样的事情呢?因为生活委员和班长闹起了矛盾,什么矛盾那呢?班里买水,班长负责查水数,生活委员负责付钱,由于班长和生活委员闹出点小矛盾,当班长向生活委员要伍佰元钱的时候,没有人看见。三天之后,班长接着问说:“给我伍佰元,交水费。”生活委员说给了,班长说没收到,班长说有证明人吗?没有,无论用什么样的办法两个人都各不相让,解决不了。最后交给了学校一个老师,这个老师接到这件事的时候,内心就在想,有两个结果,他们两中间一真一假,这是肯定的。那么真的人一定要坚持到底,这是不可以怀疑的,假的人已经犯了错误,已经走上这条路,经过了那么多人的教育,他已经没有回头的机会了。那么到了这个老师面前之后,这个老师经过一番教育之后,最后摸着两个孩子的头说,今天这件事,我们不揪出谁对谁错,老师给你们时间,一天、十天、一年、十年,如果你们有一个人真正认识到自己错的时候,耐心喊一声老师,我错了。老师对学生说:“到那天的时候,你才是一个大写的人字。有人可能说,为什么在这里不找出是非观念呢?我们可以想想,如果我们的教育一定要损害一个人的心灵来实现教育成功的话,那不是我们教育的目的。最后这个矛盾没有到十年,在很多的时间里这个
学生就给老师发了短信,说“老师,谢谢你,是你给了我一次做人的机会,不然我就会辍学了,老师我现在已经真正的明白,我要做一个大写的“人”字,老师,谢谢你。”这难道不是教育吗?这才是我们教育最本来的功能。同时,我们要学会放飞孩子的心灵。学生的心灵,我们要学会放飞,就像放风筝,手里攥着线,放出去又要适当的收回来,这是我们老师的任务。
第二个是(PPT),健全的人格是内化师德的灵魂。那么人格呀健不健全我说是人在这个社会上能不能生存出质量最关键的问题,同一个事物,肯定有很多不同的看法。有的人天天看黑暗,看不到光明。教师是学生在学校中接触最多影响最大的人,所谓学校教育就是教师用自己的知识、人格、言行去影响学生,我们一定要明白我们教育现代化最重要的目的是什么呢?就是为社会的发展培养人格健全的人。就是让人自由全面的发展,而不是说一定塑造一个家长需要的人,老师需要的人,让他们真的能让自己的人格健全起来。那么这个健全的过程就是一个老师你影响的过程,你来影响孩子的过程。所以我们的老师首先应该有一个健全的人格,包括在和孩子交流的过程中都应该充分的肯定孩子,让孩子懂得创造人生。“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教师健全完美的人格,会像细细的春雨一般,潜移默化地深深地洋溢在学生的心田,直到一生,直到永远。教师的人格就像一面镜子,让人性的阳光照进校园,照亮学生一生的前程吧!
第三个问题(PPT),提升人师的境界是内化师德的目标。什么样的老师是好老师,这个问题,我们已经说了很多遍,那么这里我们
还要说“人师”,什么样的人可以称为人师呢?那就是她的人格修养达到了最高的境界,他才是一个“人师”,而我们说人师他本身就是一本非常生动、丰富、深刻的教科书。老师们,你就是一本儿书,你把你这本书让孩子们读懂了,这就是你当教师最大的任务,最大的成功。我曾经在网上看到过一个十大名师,他是一个小学教师,在四年级刚接一个班的时候,因为孩子们不愿意接纳他,和以前的老师有感情了。当她一走进教室的时候,学生们都不喜欢她,都跟着原来的老师跑了。后来,不到一周的时间,孩子们就非常喜欢她了,你们觉得他是怎么做的?这个老师每当班里取得成绩的时候,他都会和同学们说:“同学们,我们班为什么有这样的好成绩啊,那都是过去的老师给你们打下的基础。”所以说这个老师每每的把以前的老师的好的做法传下来了。特别我在网上听了他的一堂课,讲的是老师的眼睛,他讲到这一课,本来想让孩子们讲讲,他们中间的老师谁的眼睛会说话,我以为都会说他会说话,没有,所有的孩子举起手对他说,我们原来的老师的眼睛会说话。我们不要觉得这是个小事情,这是一个老师有没有修养的表现。童叟无欺,孩子们的话是最真实的,只有他不断的对孩子们原来的老师表示崇敬,孩子们才会懂得崇敬别人的老师。所以我觉得这就是我们做人师非常高的境界。
那么做老师,怎么样能做一个人师?我觉得有三个方面很重要(PPT),第一个方面就是每一个老师都要学会走进孩子的内心世界,我记得有一个非常内向的孩子,似乎内向到与别人不敢交流,后来家长们领他走了多少个医院都没有治好他的病,最后还是他的初中老师。
这个老师到底用什么方法治好了孩子的病呢?他说他就一个经验,那就是每一天他都想办法走进孩子的心理,每一天他都会和他面对面的进行内心的对白和交流。我觉得这是我们做人师最关键的。
第二就是我们要学会做学生的知心朋友,我们的老师如果你让你的学生感受到你是他的知心朋友,那么你的教育就有了成功的基础。
第三就是我们要学会与学生心贴心的交流,很多优秀的老师,实际你让他们总结,大致他们都是这三个方面的忠实的执行者,他们真的和孩子做朋友。那么这种做人师的过程一定就是通过教化学生心灵的职业对自己心灵的教化的深入过程。
所以说每一个教师除了要内心有张力,潜在有魅力之外,我讲第三个问题(PPT),那就是超越自我——外在有活力。刚才我讲了,什么叫活力呀(PPT),就是指教师通过内化而产生的各种能力叫活力。那么在我们的教育工作中也有反面的教材。比如我听说过有这样一个老师,这个老师呢天天和孩子们打成一片,打篮球在一起,吃饭在一起,玩儿在一起,真是孩子们的好朋友。可是这个班里乱成团了,谁的课都上不进去了。最后这个别人问他,你这班纪律怎么这么差?这老师自己就奇怪了,上面不是号召我们要和学生做知心朋友嘛,我天天做他们朋友了,怎么他们现在都不听我的了?后来领导找他们班的班长,问她:“同学们,你们老师这么和你们做朋友,你们班里为什么这么乱呢?”孩子们一句话就有原因了,孩子说:“老师,我们老师真是我们的朋友,可是老师讲课的时候„„”因为老师是讲英语的,“我们老师那课讲的呀就是那鸟语呀。”原来他的课讲得孩子们听不懂。从
这个案例我们应该明白,教师讲师德吗?没有能力,不要讲师德。我觉得传授知识这是我们职业的天性,我们在给孩子们传授知识的过程当中,一定要有教学能力。让孩子们做人,这也是我们教师的责任,孩子们怎么去做人,这也是我们教师的一种做人的能力,我们只有有这种能力,孩子们才能接纳我们的教育。什么是教育的失败?就是再好的理论,孩子没接受,就是失败。
那么要超越自我(PPT),我想讲第一个问题就是建立起超越自然,又溶于自然的完美人生。也就是说我们每一个老师你要超出自然,但是又融在自然当中的这样一种完美的人生,这个方面我觉得我们老师应该经常思考一个问题:“你到底要给孩子什么?”比如说我们曾经和孩子们在搞活动的时候,往往我想的是一定要符合孩子的特点。其实超越自然绝不是多么难的事,有一个全国优秀教师曾经说过:“我的这双手经常摸学生的头,无论是好孩子,还是差生,我喜欢摸她的头。我的眼睛从来不会看别人的缺点,我看孩子们都是看他闪光的地方,我在批评孩子之前都要让他们说自己的优点,我从不让学生写检查,我认为最好的检查莫不如心灵的沟通,我每每这样对待孩子,孩子们也就更加热爱我。”这是一个成功的教育者说的。
第二个问题我想和大家交流的是(PPT),不断的学习,掌握超前的现代教育理念。老师们,我们的责任不完全是简单的传授知识,我们是要培养未来祖国的建设者,如果我们的教育只成就在过去经验的基础上,我觉得对于解决孩子未来的问题就会形成矛盾。所以我们每一个教育工作者一定要有超前的理念,比如我们现在在教育工作当中,有一句话的传播我是不赞同的,就是说:“5+2=0,”何谓“5+2=0”呢?就是说,就是“孩子每周五天在学校接受规范教育的成果,仅在双休日两天就被社会上形形色色的浊浪冲刷得所剩无几”,令人担忧。又说,“五天学校教育抵不上两天社会影响”还有就是“我们五天的教育不如家长两天在家里对学生的教育。就没有体现出我们教育的作用,我们的教育就失效了。实际上我们大家想想,我们教育工作者,是专门训练的,而家长有吗?没有,从时间上5天多于两天,如果我们教育都赶不上别人两天的教育,岂不是值得我们每个教师去反思吗?我们应该反思怎么样才可以赶上时代的步伐呢?就是我们一定要有超前的理念,你比如说我们的这种理念定位在:“一定要让孩子们学会为实现价值理想的创造与追求上。”那么这种超前的理念他也不是凭空而来的,他是在学习中来的。
昨天我们交流了怎么去读一本书。那么今天我还想从大的方面说一点自己的感受(PPT),就是学习我们可以这样学,第一个就是有准备而不是偏差的,第二个是主动而不是被动的,第三个是自觉而不是盲目的。我们要常常在书本上乃至于实践中不断的去学习。另外我们老师应该每一天都做好一种准备(PPT),就是奋斗前的准备,你要让自己处在一种还有激情,还有热情这样一种阶段,一个教师你没有激情、没有理性,你是很难完成工作任务的。教育需要一种情感的投入。这种情感,要强烈、持久、澎湃激荡,有爱教育、爱学生的激情,就能取得最佳的教育效果。同时呢我们要确立自己的目标,比如说我们一个是思考对社会发展、人类进步、人生本体论的诠释,我们每每
要在这个问题上能给孩子一种解答。然后还要帮助孩子确立人生,有理想、有创造、有超越、有作为。
只有这样我们才能谈到第三个问题(PPT),就是我们一定要成为具有广博的知识,成为能力型的人格教师。能不能成为能力型教师,一个字我想和老师们进行一个探讨,什么是爱?爱不是简单的理论概述,也不是简单的行为的一般表现,爱到深处的时候,我觉得应该是理性的爱,为什么我们有些老师的爱没有得到孩子的认可呢?因为他没有上升到理论上,那么这种爱是需要力量的,这个力量就是我们的教师把你内在的精神资源、你的博才多学、你的优秀品质全部传递给你的学生。比如说培养孩子追求卓越精神的能力,这是一种爱,什么爱,让孩子懂得自己去追求卓越的精神(PPT)。我记得某一学校,有一个初中班级,毕业的时候全班的同学都很优秀,有人问这老师,说你用什么办法让孩子们都能取得这样优异的成绩,他说:“我就培养孩子卓越的精神。”这种卓越的精神是指: 在学生心里不断的去埋下一颗高水平成就动机的种子,天天激励孩子让他自己去努力,我觉得这是我们教师爱的第一个能力。
第二个,你要学会启发、暗示、激发、调动孩子的内驱力。让孩子天天都有一种求上进、有目标。记得我刚接手六年级班的时候,班长告诉我本班的刘某有爱抄作业的坏习惯。于是第一次评讲作业的时候,我就说:“我今天要表扬刘某,他今天的作业有三点值得老师表扬。第一,字迹工整。第二,正确率高。第三,他有上进心,不会做的也借鉴别人写完整了。”我接着又说:“刘某,老师知道你是一个聪明的孩子,在作业中遇到 的问题,老师很乐意讲给你听,你愿意给老师这个机会吗?”刘某点了点头。为了改变刘某抄作业的坏习惯,我不仅没有批评惩罚,相反却故意予以夸奖,从主观上激发学生改正错误的内驱力,比一味地批评指责效果要好得多。这样做能够激起学生学习的欲望,说自身的一种上进的欲望。
第三个是挖掘孩子的内在潜力、培养优秀个性。人的视域是有限的,在一定的时间内人所接受的信息也是有限的,这就决定里人认识具有片面性,人的理解能力具有有限性。对学生及其言行做出公正的评价和分析,需要教师全面认识学生。唯此,才能公正。哲学家黑格尔的老师曾为他写过一段话:健康状况不佳,中等身材,不善辞令,沉默寡言,天赋多,判断力健全,记忆力强,文字通顺。作风正派,有时不太用功。神学有成绩,虽然尝试讲道不无热情,但看来不是一名优秀的传道士。语言智慧丰富,哲学十分努力。这段话,总揽其人,体察入微,从表及里,有决有断,既有否定又有褒奖,读后我们如见其人。这说明了黑格尔的老师对学生了解透彻,培养学生全面发展的同时注意到了个性特长。黑格尔后来说,他当年从神学院毕业后,没有顺理成章地以牧师为职业,而说搞哲学研究研究,在很大程度上是受启示于师长为他写的这段评语。
教师作为学生学习、生活和成长的帮助者,全面仔细地观察和客观公正地评价学生,发现学生的闪光点并张扬之,是促进学生适性发展基础,它不仅反映着学生的天分,也蕴含着教师的爱和期待,是对学生生命的珍视和希望的前瞻,为学生扬长避短或扬长补短地自我发
展提供了参考和努力方向。
那么具体的方法有四个,第一个就是用“心”不用手段的教育。尽可能多用心,人和人教育用手段用三次他就会过时的,用心你的智慧就无穷无尽。第二要学会唤醒学生的求知欲,孩子们有没有求知欲,不要老看着他,而是要激发他自己自觉。第三,你要不断成为孩子内心世界的领航员,引领者很重要,教师就是引领者。最后一定要懂得回答学生盲昧不解的问题,孩子没不懂的东西需要解答,需要我们的老师。
所以这样,我讲到这里,我说内化师德最后的终极目标就是(PPT)用教师独有的魅力、人格、风韵、感染、启迪、凝聚、塑造我们的学生,我觉得这就是我们讲师德最终的目标。最后我还想说一句话(PPT),就是:“我们所有的老师都应该成为学生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海绵。”你的为人能量的储藏,知识量的储藏,你人格的储藏,你健全心灵的储藏,永远是一块海绵,孩子们握到手里的时候永远都挤不干,你永远是他“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营养的源泉。所以我们每一个教师都要重视内在师德的建设。我觉得有三句话值得我们去推敲(PPT),第一句话叫以美养德 德美并重,什么叫师德的不断内化?用自己心灵的美,无形的美,别人都看不到的美,把他转化为你的道德,你的师德,你的美和道德同时并重。
第二句话,有美还不够,还必须有才,我们这种才华不仅仅是工作需要,学生需要,而是我们的事业需要,是人类未来的生存质量,是社会发展的需要,所以我们必须用我们的才华来充实我们的道德,让我们的师德和才华同时演绎。
第三句话叫以智养德,德智并重,那就是说每一个教师你给孩子传授的是什么,人类最美好的智慧,如果你是有智慧的教师,同时又在你的 师德中不断的渗透,我觉得你的美,你的才,你的智全部变成你生命的延续,最后我还想说一个我们重复了无数遍的问题,就是什么是教育(PPT)?教育的核心是人格心灵的唤醒!每一个教师,用你自己的人格去唤醒学生的人格,只有这样你才能成为孩子们心中有魅力、最优秀、最值得信赖的教师。
谢谢大家!
第三篇:小学教师表扬和批评艺术谈(范文模版)
小学教师表扬和批评艺术谈
[摘要] 表扬和批评是教育管理中的常用的两种手段。表扬实际上就是鼓励,让人产生一种向上的欲望,还会给人以前进的动力,表扬还会使人产生一种精神上的愉悦感、成就感。批评可以说是一种帮助,一种修正。该批评的不批评就会让被批评者失去了一次改正的机会,批评有时也是一种鞭策,能让你知道自己的错误努力改正、并不断地完善自我,发展自我,在发展自我中得到进步。但两者如果运用不当,也会产生不同的结果,该表扬的不表扬,会让人没有信心,底气不足,表扬多了,会让人变得过分骄傲,该批评的不批评,会让人有毛病不知道改,而以小恶而为之。批评的多了,会让人产生自卑的心理,从此一蹶不振。在教育管理中要正确运用表扬和批评,掌握好表扬和批评的尺度才是关键。
[关键词]心理效应表扬方法表扬艺术批评方法批评艺术
表扬和批评相结合,是教育学生的有效方法,也是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推动各项事业进步的动力。从心理学的意义上讲,表扬和批评是人们了解自己、明辨是非、得到理解、受到尊敬、取得信任以至生存和发展的需要。正确使用表扬和批评,可以起到扶持正气、打击歪风、鼓励先进、鞭策后进的作用。其心理效应有以下三点:
一、正确使用表扬和批评可以帮助学生树立科学的人生观,增强人的上进心和责任感。
科学的人生观是符合历史发展规律,以集体主义为基本原则,勇于实践乐观进取的人生观。培养小学生科学的人生观是时代的需要,也是其健康成长的需要。然而,对于一个人来说科学人生观并不是与生俱来的而是在不断的实践认识活动中树立起来的。人生活于错综复杂的社会关系的网络之中,古今社会关系都在影响着人的个性和品德心理的形成。人的真正成熟的道德需要,能够独立地主导自身行为的道德需要,是一定发展阶段的产物。人的早期发展阶段,还是一些基本的社会需要占优势,左右着他们的行为。为了受到大人的称赞而去做好事,是出于尊重的需要。为了显示自己的能力而为班级服务,是出于自我表现的需要。在这些行为活动的过程中,教师通过表扬与批评区分真善美、假恶丑,指出学生的优点长处缺点错误,对优点长处加以肯定和提倡,对缺点错误加以否定和抑制,就可以帮助学生提高认识水平,树立远大的理想和科学的世界观。
同样,人的上进心和责任感也不是先天就有的,而是在后天环境和教育影响下逐渐形成的。当学生有了新的进步及时给予表扬,出现倒退给予适当的批评,这样就会增强人的上进心。对工作积极负责者给予大力的表扬,对工作敷衍塞责者给予严肃的批评,这样就增强人的责任感。
二、正确使用表扬和批评可以激发学生积极的情感和良好的动机。
正确的表扬和批评,可以满足人们了解自己、明辨是非、得到理解和信任等的需要。一旦学生的这些需要得到满足就会激发他们热烈、愉快、向上积极的情绪和情感。
我们知道人的任何一种自觉行为都是有动机引起的,人的活动动机是否坚
强有力,主要决定于动机意义大小和个体对其理解的深刻程度。而表扬和批评则
正是对人们活动动机的分析和评价,肯定或否定。正确的表扬和批评是对人们良
好动机的赞扬和认可,对不良动机的否定和制止。人们在赞扬、认可和否定、制
止和刺激作用下,就会自觉强化良好的动机抑制不良动机。
三、正确使用表扬和批评,可以促进学生能力的形成和发展
学生能力的形成关键在于其主体作用发挥的程度。但其能力和发展的过程
中教师的批评和表扬却是须臾不能离开的重要外部条件。对学生的能力形成和发
展有利方面给予肯定和赞扬,有利于有利方面的强化;对学生的能力形成发展的不利方面给予否定和纠正,有利于抑制不利方面。教师表扬和批评的艺术越高明,学生的能力和发展就越显著。
一、表扬的方法及艺术
(一)、借题发挥法
在表扬之前借助于其他事物作为话题,然后以此为引子转为正题。运用此法,要准确恰当,灵活多变,要注意“借题”与“发挥”的自然衔接。
例如:某君在实习时班上的一位同学学习成绩不好,尤其是数学,作业也不
做。但我发现他画画得很好,经常在我课上画一些小动物,卡通玩偶等形象,一
下课就会跑来把他画的全都送给我。一次上完课,他又拿着他的画来给我。我接
过画微笑着说:“海明,这画是你画的啊!真可爱,老师很开心,你能画这么好
看的画,说明你很聪明,只要你用心学习在学习上也一定会有好成绩的。”这时
海名听了点点头说:“老师我真的可以吗?”“可以,老师相信你一定能行的。”
在接下来的几个星期中,我发现他上课不再画画、折纸了,作业也按时交上来了,学习成绩也提高了。
(二)、总结表扬法
总结表扬法,就是对学生在一定阶段的学习、生活中良好的思想、行为方面
加以总结的一种表扬方法。可深入学生细致观察,通过家访等环节,了解学生,发现学生的闪光点。如尊敬老师,孝敬长辈,作业完成的态度好转,踢球,打球
水平高,劳动很积极等。教师可通过开展主题班会,操行评语等进行表扬。
(三)、登榜表彰法
借助黑板、班级小报等表扬学生。教师可在班内开展文明月评制度。每月终
结时,班上评出“文明十佳”“优秀干部”“学习进步奖”然后张榜表彰。
(四)、大拇指称赞法
学生有一点小小的进步,或是做对了一道难题,或是做了一件好事,教师均
可以竖起大拇指进行赞扬。例如上课时,某同学听得格外认真,积极发言,这时
教师竖起大拇指对他表示赞扬。这么做不仅肯定了他的行为是好的,激发了这
位同学的上课兴趣,也激励了其他同学的积极性。
(五)、微笑点头法
如果学生言行举止得体大方,讲礼貌,在课堂上表现良好,或者在哪方面做
得比较好。教师可对其微笑点头,以表示赞许。教师不经意的一个微笑点头,会
让每个学生都如沐春风一般。
(六)、背后夸奖法
教师不直接对其本人夸奖,而背后跟其他同学交谈,热情的赞扬其同学的长
处,让听者自发的转告给接受表扬者,这样接受表扬的同学听后,会深深地感受
到自己在老师心目中的份量,感受到自己的价值,从而更加自觉地发扬自己的长
处。
著名的特级教师王兰说:“不是聪明的孩子常受表扬,而是表扬会使孩子更
聪明。”表扬的话每个教师都会说,但如果运用不当,有时会适得其反,所以对
学生的表扬要起到教育、激发、强化的作用,就应该讲究艺术性。表扬时注意坚
持以下原则:
1、表扬要有真情
老师对学生进行表扬时要发自内心世界的真情实感,只有这样才能感染学
生,使学生树立目标,激励学生产生不断努力,勇于奋斗的动力。如果老师虚情
假意,尽说一些蜜糖话,学生会觉得老师不是在表扬他,而是在哄哄他,这样老
师的表扬话就没有效果了。
2、表扬要求实
表扬话要实事求是,这样学生听了使之心服口服,精神也为之一振;切不可
从主观愿望出发,夸大其辞,道听途说,弄虚作假,使学生觉得老师尽讲谎言,是个伪君子,降低了老师在学生心目中的地位;同时也误导了一些学生,谎报好
事,以博得老师的好感,有碍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
3、表扬要公平
对学生表扬要公平合理,一视同仁。如:一个优秀生和一个差生两个人利用
傍晚放学时间为班级修理好损坏的窗户。这个时候,老师应该用一样的眼光,一
样的语言对学生进行表扬。切不可以个人好感对优秀者大表扬,对差生却淡淡如
蒸馏水,这样给学生留下偏心印象,影响了师生之间的关系,从而打击了差生的积极性。因此表扬不以个人感情为准,要用公平的表扬语言来激起学生的动力。
4、表扬要具体
对学生进行表扬要具体明白,不可模模糊糊,空洞无物。“你这几天好多了”
“学习上有进步了”等,使一些学生听得一头雾水,让人摸不着头脑。教师应该
具体说出被表扬者有哪些细节方面有了进步和改善,从而让学生真正感受到老师
注意到自己的进步,让学生有道明确的方向。
5、表扬要及时
在学生表现出良好行为、取得一些进步时,马上给予表扬,及时强化,一方
面坚定了学生作出正确行动的信念,另一方面又推动学生再次去做被人们赞许的事。
金无足赤,人无完人。每个人都会有这样那样的缺点或不足。19世纪德国
教育家赫尔巴特说过,许多学生所犯的错误,也许是他们个性天才的表现。在面
对学生的错误和不足时教师首先要有一颗宽容的心,原谅学生的错误,其次是要
有正确的教育方法,帮助学生分析错误,改正错误。教师可以通过多种途径来批
评教育学生,在批评过后,要多关注学生,当他们有改变和进步时,及时鼓励表
扬,给学生以信心。
二、批评的方法及艺术
(一)、口头谈话批评法
口头谈话是教师和学生面对面的交流,它最直接,最完整地表达双方的看
法和观点,是教师最常用的方法之一。在实习期间,我班的一位学生和2班的学
生因打乒乓球而产生了矛盾,便打了起来。事后,我经过调查,对事情也有了了
解,就叫来了打架的两位学生,他门一进办公室便低着个头沉默不语。“听同学
们说你们乒乓球都打的不错吗,都是自己班的球王吗,下次教老师好吗?”他们
点点头表示愿意。接着我向他们讨教打球的方法,他们你一句我一句的教了我很
多,我们聊的很开心,接着我说既然你们有共同的爱好,何不做好朋友,以后可
以切磋球技,相互学习。何必去打架呢,男子汗大丈夫不拘小节,你们握手言和
好吗?他们俩互相看了一 下,握着手笑了。
(二)、书面网络批评法
教师运用书信和网络对学生近来学习和生活情况进行了解和交流是现在较
为流行的一种沟通方式,尤其是网络交流成了学生最乐意接受的交流方式。当学
生犯错误时教师可通过QQ聊天工具、发电子邮件等方式进行沟通。教师也可以
通过网上开通QQ辅导员,辅导员邮箱等方式与学生进行沟通。
(三)、直接批评法
当学生犯错误时,教师应该直接的批评学生指出学生哪里做错了,做的不好,让学生马上认识到自己的错误。例如在上体育课时,某同学调皮捣蛋影响上课,教师可直接批评,必要时可给该生小小的惩罚,比如出列站一会儿,做几个青蛙
跳等。体育教学同其他学科不太一样,为了维持纪律,教师可以直接批评有错误的学生。如果不直接批评该生的错误行为,那么课堂纪律就很难维持,以后效仿的学生会更多,要上好课就很难了。
表扬或批评都是为了强化好的行为,鼓励学生养成好的行为习惯,学习态度,克服缺点。能经常得到教师的肯定和表扬,会对学生的一生产生很大的积极影响,而教师的不恰当的言行甚至一句不经意的批评,对学生的影响是很严重的。教师
在批评学生的同时也应该讲究艺术。批评时注意坚持以下原则:
1、端正批评的目的批评惩罚是一种教育手段,但教师不能因自己的生气程度说过头话,做过
头事,伤害学生的身体和心灵。著名教育家叶圣陶用糖来教育犯错误的学生的事
情许多人都知道。教师在批评学生时千万不可冲动,要端正批评的目的,教师应
努力与学生沟通,帮助他们改正坏习惯和不良行为,引导他们健康成长。
2、以学生的心理基础为前提
学生的思想觉悟有高有低,其气质类型多种多样。批评能否受到良好的教育
效果,关键是取决于学生的认识基础和情感基础。因此,批评要“对症下药”,因人而异,针对个人不同的思想和心理特点,采取相应的方式。如,对多血质的学生可采取公开和热烈的方式,对抑郁质的人可采取含蓄和温柔的方式等。
3、公正合理、恰如其分
教师在批评学生时不可以有优等生、差生之分,而对其的批评程度不同。
教师应视学生的缺点、错误、过失的情节、性质和后果程度而视,不可以有偏袒
之心或凭自己的生气程度来选用。例如某同学为了照顾妈妈而上学迟到了,这时
教师不问清楚就批评了,“你成绩不好,上学还迟到,在家里玩游戏吧!”这里教
师的批评就不恰当了,教师没有了解事情的原委就开始批评,也不听学生的解释。
所以批评要公正合理,该批就批。
4、真诚对待、关爱学生
教师批评学生时,应当把学生看作自己的儿女亲人一样,用最真诚的心来感动他们,指引他们,帮助他们。切记对学生采取指责、挖苦、训斥的态度。因为指责、挖苦、训斥的话对学生们来说如同冷水浇头,他们可能已经知道犯错误了,这时他们迫切想得到的是理解和帮助,而不是粗暴的批评和惩罚。学生看起来最不值得爱的时候,恰恰是学生最需要爱的时候。
5、要讲究方式方法
批评应指出错误的地方,错在何处,有什么危害,怎样做才不会再犯错误。要尊重学生的人格,要注意时间、地点和场合。在班级里最好不要批评,可叫学生去办公室,校园的一角等等地方,给学生留点面子也是挺重要的。
6、语言要严而不厉
在批评学生时,语言不可太浮夸,语速不要太快,口气要委婉一些,不要引起学生的反感。要让学生知道老师在批评的是他们的不好行为而不是在否定他们。老师在批评学生时最好用对话方式,教师也听一听学生的感受,尽力去理解和帮助他们,让他们感受到教师对他们的批评是因为爱他们。
7、要容忍学生,防频繁批评
学生犯错误是难免的,错误有大有小,大错误就得批评,防止再犯,小错误就用不着。如上课时,某同学在吃零食被我发现了,我没有当众批评他,也没用眼睛瞪他,我朝他笑了一笑。他好像明白了什么,马上坐好听课了,以后我发现每堂课,他再也没吃过东西了,上课也认真多了。教师应该容忍学生的小错误小缺点,不要经常的批评他们,尤其是差生,要善于发现他们的优点,适当的鼓励他们。
表扬与批评是巩固良好行为习惯、消除不良言行的重要强化手段。但有效的表扬和批评必须遵循以下一些原则:表扬和批评是有条件的、非随意的、及时的;表扬和批评要同时说明优点和缺点的各个细节,使学生知其所以和指向;用学生先前的言行、成绩作为评价当前行为的背景;评价时考虑到学生为完成良好行为付出的努力,以表扬为主,批评为辅,并提出下一个期待目标。从整体上来说,不良言行的克服要以学生全面的人格素质培养作为坚实的基础,避免顾此失彼,使其心灵能得到统一、健康、和谐的成长。作为一名教育者,对学生寄以厚望,坚信他们能够成才,不断地激励他们,发现他们的长处和优点,经常表扬他们,给他们勇气和信心,发现他们的缺点时应及时批评,帮助他们改正。那么你一定会看到在掌握这种教育手段后给你带来的魔力。
[参考文献]
[1] 唐晓芙.美丽的惩罚[J] 人民教育2004年第21期
[2] 许春燕.原谅错误[J]湖南教育2005年第477期
[3] 方永元.与学生谈话的艺术[J]四川教育2005年7-8
[4] 任米珍.谈谈师生之间的沟通技巧[J]班主任之友2004年第11期
[5] 王立夏等.怎样做一名好老师[M]江西人民出版社2003年版
第四篇:小学生批评教育艺术谈
小学生批评教育艺术谈
重庆市江津区油溪小学校胡代勇
摘要:批评不仅是教育的一种手段,也是一门科学,更是一门艺术,一门爱的艺术。笔者在文中探讨了对小学生实施批评教育的策略与技巧,旨在不断改进小学生批评教育的方法与手段,促进小学生思想教育工作的最优化。
关键词:小学生思想教育策略
在教育学生的过程中,我们一贯主张多鼓励少埋怨、多表扬少批评,但“人非圣贤,孰能无过”,当学生犯错误时,我们还能用表扬来蒙蔽他们的过错吗?这样下去的结果会好吗?其实,批评教育也是不可缺少的!
老师批评学生,是为了唤起学生的警觉,限制和制止学生的不良行为并使之及时纠正从而向着正确的方向前进,这是教师教育学生的一种“常规方法”。艺术地使用批评教育,不仅能指点迷津,更能启迪心智。
一、明确批评教育的前提
1.掌握事实,明辨是非。
毛泽东说得好:“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老师对学生的批评教育首先应建立在充分掌握事实的基础之上,如果没有弄清事情的真相就妄加评判,只会让学生觉得是凭空捏造,毫无根据,无法接受。所以在批评学生之前,老师要通过观察、倾听、询问等方式,有针对性地做好调查,掌握确切的情况,弄清事情的本来面目,分清是非,然后思索相应的批评教育方法,绝不能偏听偏信,颠倒是非。
2.尊重学生,平等沟通。
教师在批评教育学生的过程中,要了解学生、尊重学生、与学生平等沟通,既要站在老师的角度,也要站在学生的角度去分析和评价,这样才能让学生心服口服地接受你的教育。如果没有与学生之间建立良好地沟通,或不尊重学生的意见和想法,就无法有效地实施批评教育,这样的批评不但收不到实效反而容易让学生产生抵触情绪。
二、把握批评教育的原则
1.尊重学生。小学阶段是少年儿童身心发展的奠基阶段,他们的世界观、人生观及价值观都将在这一时期萌芽和发展,所以老师批评学生时应当理解他们独特的情感体验,尊重他们的意见和想法,并进行正确的引导,促使他们健康的成长。
2.就事论事。包括两层意思,一是对事不对人,二是一事论一事。首先,当学生
犯错误时,老师对其进行批评教育应当批评他这种错误的行为,而不是批评他这个人,这样才能避免伤害学生的自尊,使学生真正明白为什么会被批评,需要改进什么,这才是批评的目的。其次,批评学生时要一事论一事,言简意赅,点到为止,不要翻出“陈年旧账”,否则会让学生觉得雪上加霜,更为难堪。
3.以理服人。老师必须正确认识到学生犯错误的必然性与偶然性,同时必须明确小学阶段正是培养学生优良品质和良好习惯的关键时期。因此,批评学生时,老师尤其要以事实为依据,讲明道理,不仅让其“知其然”还要“知其所以然”,并设身处地地为学生着想,用真情去感动学生,真正做到“晓之以理、动之以情”。
4.一视同仁。教师对学生进行批评教育时,应当平等地对待每一名学生,无论其平时的表现好与坏,犯了错误一视同仁。许多老师在对学生进行批评教育时往往对平时表现好的学生持以宽容和理解的态度,而对平时调皮任性的学生却“小题大做”,这种无意的厚薄分明之情却给表现较差的学生带来了很大的心理压力,甚至产生对抗情绪。事实上,那些平时表现差而又经常被老师批评的学生更期望得到关心、帮助和鼓励。
三、注意批评教育的艺术
批评,是一门艺术,一门教育和爱的艺术。教师的批评尤其要讲究艺术,才能药到病除,收到良好的效果。
1.明确目的。教师对学生的批评有着很强的针对性和目的性,对事而不对人,不应是发泄解恨,而是为了学生更健康地成长。批评就应让学生明白什么是错,什么是对,引导学生走向进步。
2.言辞慎重。“良言一句三冬暖,恶语伤人六月寒”,老师对学生的批评要注意言辞。在批评过程中,教师与学生之间多为言语交流,可以说,教师的语言艺术是批评艺术的核心,教师批评学生的言语是否得当,将直接影响批评教育的成效,因此教师批评学生时言辞一定要慎重。
3.倾注情感。古人云:“感人心者,莫先乎情。”教师只有怀着一颗真诚、理解、尊重、信任和爱护之心,才能让学生心悦诚服地接受你的教育。老师的批评要发于内心深处,出于真切关怀,学生才乐意接受,才能达到教育的效果。
4.饱含期待。教师对学生良好的期待会使学生产生积极的变化,这种现象也称为“皮格马利翁效应”,教师饱含期待情感的批评,往往会收到奇效,使学生产生“亲其师,信其道”的效果。“你很快就能改过来的!”“再坚持下去,你就成功了!”这种尊重、期待式的批评,学生听了不但不会灰心丧气,倒觉得心里热乎乎的。
5.先扬后抑。即先表扬后批评,当学生犯错时,为了尊重学生,保护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在批评之前,老师先表扬学生在其他方面取得的成绩或表现出的优点,然后再批评学生当前存在的缺点错误,希望学生改正。这种表扬在先的目的,是为了使学生先得到良好的积极心态,为后面的批评做铺垫,使批评的效果更好。
6.旁敲侧击。著名教育家孙敬修见几个孩子在折树枝,便凑过去,装出听什么的样子。孩子们好奇地问爷爷听什么,他说是在听小树苗哭泣。“小树苗也会哭吗?”“是呀!你们折了它,它当然要哭。它说,将来长大要为大家作贡献呢,请你们不要损害它们。”孩子们听了,羞愧得脸红了。后来,他们自动组织起了护林小组。未发一句责备的话,却取得了一般批评所难以取得的效果。小学儿童的认知水平较低,老师可以采取旁敲侧击的方式,寓批评于生动的事例中,促使学生感悟、理解。
7.寓贬于褒。低年级的孩子特别喜欢得到老师的表扬,即使他们犯错也不愿意接受老师的批评,这时老师就可以通过表扬好的行为习惯,使得做错事的同学跟着好的同学学习,从而在没有压力的情况下改正错误,这就是寓贬于褒的批评艺术。
8.刚柔相济。俗话说:“一把钥匙开一把锁”,老师批评学生也要学会以刚制柔、以柔克刚,刚柔相济。对于自尊心比较强的学生,老师批评时的语气应该委婉而平和,而对于性格较倔又屡教不改的学生,老师的批评语气就应该肯定而凝重。
9.迂回启发。我们不仅要会运用开门见山、一针见血的直接批评教育,也要会用“明修栈道,暗渡陈仓”的迂回批评教育。这样可以避免教育者与被教育者的直接交锋,引导、帮助犯错误的学生理解、醒悟,从而改正错误,使批评达到目的。
10.暗示预警。教师用语言、神态、人格等为暗示手段对学生点拔提醒,主要适用于心细、敏感、自尊心强、能知错就改的学生。只要老师稍稍给予指责信号,略作点拔,他们就会立即改正错误。
此外,老师对学生的批评还要注意时间场合,要为学生留有余地,并注意事后监督。批评有法,却无定法。但有一点是我们教育者必须恪守的——尊重学生,爱护学生。尽管我们的批评未必会有切肤之痛的深刻,但能从尊重学生,爱护学生出发,学生最终会领悟老师的用意。艺术地运用批评这一教育方式,会与表扬有异曲同工之效。
第五篇:浅谈教师批评的艺术
浅谈教师批评的艺术
六枝特区龙场乡中心小学 龙从颖
对教师来说,批评与表扬一样,是教育教学中鞭策学生不断成长进步的行之有效的手段。恰到好处地使用这一手段,能使学生认识并改正自己的缺点和错误,奋发上进,从而收到事半功倍的教育效果。
我认为批评是一种艺术。它首先是基于教师对学生的爱,是一种真诚的思想交流。它通过教师的语言、眼神、动作等起到批评的作用。
孔子曾经说过: “不愤不启,不悱不发”,批评一定要把握时机。有经验的教师善于观察,并善于抓住时机批评教育学生,使学生深刻地认识到自己的缺点错误,真诚地感激教师对自己的关怀、爱护、帮助,痛下决心,以自己的实际行动克服缺点,改正错误,报答老师的关怀。而缺乏经验的教师常常不看时间,不分场合,陈谷子烂芝麻,想起来便抖落一通。言者滔滔不绝,听者茫然不知所云;或者在学生好心办了坏事却没有意识到,甚至还为自己的“业绩”沾沾自喜时,教师的一通大发雷霆,足以使言者怒不可遏,而听者满腹委屈,或忍气吞声地擦眼抹泪,或“理直气壮”地当面顶撞;更有甚者,教师不分主次地唠叨个没完,把学生批疲塌了,就收不到预期的教育效果,至于伤害了学生的自尊心,学生破罐破摔也就不足为奇了。
一般说来,学生犯了错误,自己已经意识到,并且产生了懊悔、愧疚等心理时,教师的批评教育,能帮助他们深刻地认识到错误产生的原因及危害,使之痛改前非,发奋向上;学生由于懒惰、意志力不坚强等原因,虽有上进的愿望,但缺乏上进的行动,思想、言行常常出现反复时,教师的批评教育能激发起他们积极进取的内动力;学生遇到挫折、打击、不幸而精神痛苦,情绪波动不定,教师在付出真诚的关爱,激起学生内心强烈的感激之情时,委婉诚恳地提出劝告与希望,学生很容易接受并付诸行动;学生在心情开朗,精神愉快时,也乐于听取逆耳的忠言……批评教育学生的最佳时机还有很多。教师在教育教学实践中,要善于观察,勤于思考,努力捕捉教育的最佳契机,使自己的批评教育能产生最大的效应。
其次,批评要看对象,对象不同,方法也不同。“兼听则明,偏信则暗”,在批评教育学生之前,教师要充分调查研究,了解情况,掌握第一手材料,切忌道听途说,偏听偏信,甚至主观猜想。在批评学生的时候,要以事实为依据,通过摆事实,论危害,使学生口服心服,从而努力去改正自己的缺点、错误。
教师还要认真分析学生的缺点和错误,是偶尔的还是一贯的,是无意的还是有意的,针对不同的情况进行耐心的疏导,使学生心悦诚服。
学生的个性特点各不相同,对待批评的心理反应也不尽相同。有的虚心,有的默认,有的申辩……即使对同一缺点或错误也要因人而异,对症下药。例如,对自尊心强的学生,可以采用暗示、比喻,或者表扬其他学生的方法,启发他们自己觉悟,激励他们改过自新;对于性格直爽的学生,可以采取单刀直入,开门见山的方法,直截了当地指出他们的缺点和错误;对于那些经常犯错误的学生,教师更应该尽量从他们身上寻找闪光点。另外,最好不要在课上批评学生或班里的不良倾向,更不应该小题大做,停课批评。否则,既浪费了课上的大好时光,又会造成大部分渴望学习的学生的反感,失去多数学生的支持而影响师生关系,降低教师的威信。在批评了学生之后,教师要为他们创造改正缺点、错误的条件和机会,还要善于运用鼓励性语言教育学生,诸如“老师相信你会改正的”,“老师知道你是知错就改的好孩子”,“只要能克服缺点,你一定会成为最棒的学生”等等,使他们感到有希望,有奔头,不会因受批评而灰心丧气,一顾不振。
巧妙的批评,画龙点睛,既教育了犯错误的学生,机智地把学生的注意力再次转移到课堂教学上来,又反映了教师深厚的师德修养,树立了教师在学生心目中的威信。例如:我校有的老师的摩托车比较新颖或带有报警器。一天早晨,我碰到这样一件事:一个学生对着一辆新车踢了一脚,报警器骤然响起。在调查中知道是五年级二班的一位同学,因为他是从外地转入我校的学生,对新环境、新事物感到好奇,但又害怕别人说他是个不遵守纪律的学生,就没主动承认。面对此情景,我把他叫到了办公室。巧妙地采取了了解、尊重、关心和爱护有问题行为学生的策略。没有严厉地批评他,而是耐心地对他说:“你对这个东西很好奇,这没有错,但是处理的方法不正确。如果换了它是你,别人都对你很好奇,都过来踢你一脚,你有什么感受呢?……”这位学生在我的教育下,慢慢地抬起了头,嗫嚅着嘴唇低向我承认了自己的不对,并保证以后不再犯此类 错误。严厉的批评,会导致小学生的幼小的心灵受到伤害。变得自卑、离群甚至受到了同学的歧视,变得孤独起来。批评可以说是一门艺术。面对有问题行为的学生,不是突如其来的,它常常有一个由潜伏到显现征兆期,只要我们及时发现并善于抓住这些征象,配之以适当的批评教育,就能起到防微杜渐、事半功倍的效果。总之,教师要努力掌握批评的艺术,善于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心理特点以及时代特点,创造性地运用批评这一教育手段,使学生们健康的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