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2018南昌公务员考试申论快速审题技巧
2018南昌公务员考试申论快速审题技巧
经常有考生有这样的疑问:“申论应该如何做到快速审题,我们要审什么”?今天中公教育专家通过2017年考试试题和大家谈谈关于公务员考试申论的审题技巧。
先和大家交流一道非作文题:
一、为推进休闲生活旅游城市建设,A市政府准备召开市民代表、专家学者参加的座谈会,市长将在会上作开篇讲话,请你为市长草拟一份会议讲话提纲。
看到这道题,我们先来谈谈,这样的题审题审什么内容?第一步,审题型,因为不同的题型作答思路是不同的,这道题给你一个身份,并且是做一个会议讲话提纲,所以很明显是一道贯彻执行类题目。第二步,审对象。你必须要清楚一道题是围绕什么内容展开的。否则就会答非所问,我们看看这道题的对象是什么?这道题的对象是为了推进休闲生活旅游城市建设而发表的开篇讲话,所以我们首先要找和推进休闲生活旅游城市建设有关的内容。当然具体这里面包括现状,原因,影响,对策等。在我们找到相关要点后,我们再按照发文事由+具体内容+结尾的方式,加以雕琢就可以成文了。第三步,审问数,这道题很明显就是一问,不多说了。第四步,审字数,注意是不超过还是不少于还是左右?第五步,审要求,各个题型往往要求也不尽相同。比如归纳概括强调概括性,分类。提出对策强调针对性,综合分析强调观点,贯彻执行强调格式等。第六步,审格式,贯彻执行题和其他题最大的不同之处就在于格式,标题,主送机关(应用文称之为称呼)正文,发文机关(应用文称为落款)日期等。不必考虑格式的情况有以下几个方面,1,关键词:供领导参考。2,关键词:草拟。3,要求里面提到不必拘泥格式。4,当然还有一些约定俗成和面向社会大众的情况。在这里强调一点,审题的目的是为了得出答题思路和作答方向。所以审题一定要审清楚。
说完了非作文题,我们再谈谈作文题需要着重审什么内容? “参考给定资料,以“平衡”为正标题,自拟副标题,自选角度,写一篇议论文章。” 在作文题中我们着重要审题目,题目有几种情况:
1、给定题目。例:以„„为题;
2、为主题,为话题。例以„„为主题。以„„为话题;
3、给出副标题写主标题形式;
4、给出主标题写副标题形式;
5、结合材料中一个故事,自拟标题。
在这里中公教育专家强调一点,出了以„„为题目的形式之外,都要自拟一个题目。第二步,审要求,要求中一定要注意联系实际,结合自身感受等,否则容易丢分。当然,字数,范围这些就不多赘述了,非常好懂。此外审清题干后,有时分论点也会变得清晰。在作文当中,立意是最重要的所以题干一定要审清楚,作文要做到不跑题,不抄袭。其次按照材料的逻辑,以及标题的出题方向整理文章,成文即可。
此外,在申论另一题型——贯彻执行题中:
包括常规文种及创新文种两类,常规文种会重复考查,而创新文种再次出现的概率几乎为零,对于这两类文种的格式,我们需依据考试规律区别对待。
(一)常规文种
常规文种指老生常谈的文种,如发言稿、倡议书、书信等,在日常生活中较常见且在机关单位中也会经常使用,其行文格式都是大家所耳熟能详的,且经过系统学习之后大家都会有基本了解,此类文种不多,因此需要熟记。
(二)创新文种
创新文种一般在生活中并不常见,如导言、编者按、备询要点等,很多考生看到此类文种容易发怵,因为不了解格式,怕因写错丢掉很多分数,而通过对历年真题的研究发现,此类文种的考查往往会对格式做弱化处理,在题干或要求中通常会提示不需要书写格式,重点考查的是大家归纳概括材料的能力,近几年此类文种出现的概率有逐年上升的趋势,因此大家不必过分担心因格式错误而丢分,更重要的还是要掌握梳理材料得要点的能力。
第二篇:三大技巧快速提升公务员考试申论分数
三大技巧快速提升公务员考试申论分数
熟悉热点
熟悉热点要求考生对政治、经济、法律、文化等方面有所涉猎(复习可参考《公务员考试备考教材》,该教材中涵盖政治、经济、法律、文化等方面内容),要求对社会热点和大众传媒关注的焦点有所了解,所以,备考公务员考试特别强调,考生要多关注媒体焦点,比如说像马路摊贩问题、房价虚高问题,理财热问题等,这些问题都是媒体关注的焦点,考生要从政府的角度去观察,也就是用出题者的视角去看纷纭的事件,看哪些事与政府职能的关系比较紧密。申论的出题者是代表政府的,作为社会管理者,同普通老百姓、社会行行业业的从业者等观察事物的角度有很大的不同。
通过对出题规律的分析,我们可以得出结论:千变万变,万变不离其宗,申论考试最终要落足到政府职能,政府应对和处理社会事件、经济事务的能力和作用,要坚持从政府职能的角度出发,联系近期社会热点,进行应试准备。
考生不仅要了解这些热点,更重要的是要了解这些热点内容突出了什么,反映了什么,和我们大的时代背景和谐社会、科学发展观是如何结合的,建议考生从这些方面去结合去考虑。
不要忽视公文写作
近几年公务员申论考试更强调写调查报告、写工作方案的能力,这些都是公务员实际工作中的经常遇到的,是具有很强实用性的内容,非常能够体现出公务员的能力。杜绝学生腔
考生不要大发感慨,不要呼吁,记住自己是公务员的角色。不要把文章写得声情并茂,感天动地。那不是申论。文采修饰固然可以,但是次要,首先要把观点——对策表达清楚、论证充分,离开了这一中心任务,只会以辞害意,结果得不偿失。当然,如果考生有足够的文字功夫,把一篇对策性论文做得花团锦簇、引人入胜,同时又鞭辟入里,对策可行、结论可信,那当然最理想。
第三篇:2014广东省乡镇公务员考试申论:仔细审题应对技巧
2014广东省乡镇公务员考试申论:仔细审题应对技巧 广东乡镇公务员考试备考资料
2014年广东省乡镇公务员考试已经拉开序幕,此时很同学正奋战在题海之中,但大家有没有考虑过这样一个问题:在公务员考试中你认为仔细审题、选择要点、加工要点和规范写那一步最重要?每个同学都有自己的答案,而中公教育专家认为仔细审题最重要。相信同学们都知道,无论是国考还是省考,申论成绩一直以来都不高,这也是影响一部分同学无法实现公职梦想的原因之一。据中公教育公考专家研究得出,导致申论成绩一直以来不高的原因就是正式答题前的审题不清,例如2011年黑龙江省考作文是,请以“家底”为题写一篇文章,结果很多考生把这篇文章写成了“家庭”。两个标题虽然只有一字之差,却失之毫厘,谬以千里。下面中公教育专家为各位同学介绍一些审题技巧,帮助大家早日实现公考梦想。
第一,阅读题干,判断题型。
参加过公务员考试或是做过模拟题的同学都知道,公务员试题由题干和要求两部分组成,审题首先就要阅读题干,抓住题干中表明题型的要素,准确判断题型。例如题干中出现“归纳、概括、概述”等信息表明这是一个归纳概括题;题干中出现“提出解决问题的对策、措施、建议”等信息表明这是一个提出对策题;其次审题要明确做答对象,也就是要通过审题明确同学们到材料中要找什么信息作为答案要点,这样阅读材料时才能有的放矢;再次审题要找准作答范围。在申论考试中,每一道题都有自己的作答范围,作答范围有些题目明确给出,有些题目没有明确给出,需要自己判断。范围的大小决定着要点的信息量,所以审题时必须对作答范围做出准确判断。
第二,关注要求,注重细节。
在审题时除了要仔细阅读题目的大字部分,还要阅读题目的小字部分也就是要求,但在考试中往往这部分被同学们忽视,成为同学们丢分的潜在陷阱。在关注要求时,首先要看有没有表明此题是两问的信息,例如看要求中有没有出现问题明确或对所存在的问题概括准确扼要等信息,如果出现这些信息,必须按要求进行作答;其次要抓住要求中表明字数的信息,例如300字以内、200字左右、800-1000字之间等等,通过这些信息判断答案要点的详细。第三,通过审题,形成基本作答思路。
在审题中通过抓住题干和要求中表明题型、对象、范围、字数、问数等信息后,要通过所掌握的这些信息形成作答的基本思路,明确这一题要按什么思路、在那一则或是那几则材料中围绕什么来作答。形成基本作答思路是审题的核心所在。
第四篇:2014广东省乡镇公务员考试申论:仔细审题应对技巧
增城中公教育
2014年广东乡镇公务员考试马上开考,此时很同学正奋战在题海之中,但大家有没有考虑过这样一个问题:在公务员考试中你认为仔细审题、选择要点、加工要点和规范写那一步最重要?每个同学都有自己的答案,而专家认为仔细审题最重要。
相信同学们都知道,无论是国考还是省考,申论成绩一直以来都不高,这也是影响一部分同学无法实现公职梦想的原因之一。据中公网校公考专家研究得出,导致申论成绩一直以来不高的原因就是正式答题前的审题不清,例如2011年黑龙江省考作文是,请以“家底”为题写一篇文章,结果很多考生把这篇文章写成了“家庭”。两个标题虽然只有一字之差,却失之毫厘,谬以千里。下面中公教育专家为各位同学介绍一些审题技巧,帮助大家早日实现公考梦想。
第一,阅读题干,判断题型。
参加过公务员考试或是做过模拟题的同学都知道,公务员试题由题干和要求两部分组成,审题首先就要阅读题干,抓住题干中表明题型的要素,准确判断题型。例如题干中出现“归纳、概括、概述”等信息表明这是一个归纳概括题;题干中出现“提出解决问题的对策、措施、建议”等信息表明这是一个提出对策题;其次审题要明确做答对象,也就是要通过审题明确同学们到材料中要找什么信息作为答案要点,这样阅读材料时才能有的放矢;再次审题要找准作答范围。在申论考试中,每一道题都有自己的作答范围,作答范围有些题目明确给出,有些题目没有明确给出,需要自己判断。范围的大小决定着要点的信息量,所以审题时必须对作答范围做出准确判断。
第二,关注要求,注重细节。
在审题时除了要仔细阅读题目的大字部分,还要阅读题目的小字部分也就是要求,但在考试中往往这部分被同学们忽视,成为同学们丢分的潜在陷阱。在关注要求时,首先要看有没有表明此题是两问的信息,例如看要求中有没有出现问题明确或对所存在的问题概括准确扼要等信息,如果出现这些信息,必须按要求进行作答;其次要抓住要求中表明字数的信息,例如300字以内、200字左右、800-1000字之间等等,通过这些信息判断答案要点的详细。第三,通过审题,形成基本作答思路。
在审题中通过抓住题干和要求中表明题型、对象、范围、字数、问数等信息后,要通过所掌握的这些信息形成作答的基本思路,明确这一题要按什么思路、在那一则或是那几则材料中围绕什么来作答。形成基本作答思路是审题的核心所在。
第五篇:2012年吉林省公务员申论:甲级考试快速有效答题技巧
2012年吉林省公务员申论:甲级考试快速有效答题技巧
专家发现,大多数人都只注重复习的全面性和知识的掌握程度,却忽视了几乎可以决定命运的一点:答题技巧的重要性。在掌握知识量和复习程度基本相同的情况下,答题技巧可能是压倒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
由于吉林省公务员考试从材料的组织到题目的选取,都有一定的规律可循,针对此,我们特地为大家准备了如何阅读材料、如何快速有效答题的技巧,希望能对考生有所帮助。吉林公务员考试分为甲级和乙级,各有不同特点,本文主要针对甲级试题做讲解。
一、阅读材料好繁杂,找准方法是关键
吉林省公务员考试甲级的材料以事例型和政策文件型见长,图表型、数据型也是吉林省的一大特色。我们认为,考生要想能够取得高分,把握好材料的阅读方法是必不可少的技巧之一。
第一,段落主旨法。首先,浏览一遍材料,看看材料分为几则,然后概括出段落的中心主旨,简单标记即可,只要自己能够认清就行,这样做的好处是避免考生第一遍阅读材料后对于材料讲了什么东西忘得一干二净,同时也有助于考生结合题目准确定位寻找要点的范围。比如2010年吉林省甲级的材料,有11则,加上最后一则附加材料,共12则。第1则材料是中央《关于推进学习型党组织建设的意见》,属于政策文件型,一般情况下,起到点明材料主旨的作用。在写作文的时候,我们也可以运用到;第2、3、4、5、7、8则材料属于提出问题部分,揭示干部学习的现状;第6、10、11三则材料属于提出对策部分;第9则材料揭示我国国民阅读少,功利化阅读的问题;附加材料仍是中央《关于推进学习型党组织建设的意见》。其次,审清题目,根据段落主旨查找寻找要点的范围。还是以2010年吉林甲级为例,第一题要求概括领导干部读书学习的基本情况,对应材料2、3、4、5、7、8。第二题要求谈谈对功利阅读的理解,对应材料7、9。第三题要求草拟一份为了贯彻落实《关于推进学习型党组织建设的意见》,某机关党委对所属基层党组织的学习情况进行督促、检查的提纲,对应材料1和附加材料。考生按照这样的技巧阅读,是不是方便很多。
第二,节奏阅读法。大家都知道,申论作答的时间是非常紧迫的,如果我们不能提高阅读的速度,往往会答不完题。但是,如此繁杂的材料我们要如何才能既快又好地读明白呢?这就是我们要为大家讲的节奏阅读法。所谓节奏阅读就是掌握阅读的节奏,有的地方快读,有的地方慢读。大家都知道材料有事例型、政策文件型、数据型等等,针对不同的材料要采
取不同的阅读方法,比如数据型材料,就需要采用快读的方式,数据不是关键,可以跳过,而数据前后的分析性语句非常重要,要点就包含在里面;再来看一些事例型材料,这类材料事例不是重点,要快读,知道是什么事情就可以了,但是事例当中的一些观点则是重点,需要仔细阅读,用笔画出。这样阅读不但速度提高了,要点也不会有所遗漏。
二、归纳概括得分高,简明条理不可抛
归纳概括题是吉林省公务员考试必考的题型之一,这一类题型看似简单,却往往最容易丢分,这是由于绝大多数同学在归纳概括的过程中仅仅限于对一些材料的简单描述,并没有体现出条理性这个要求,有些甚至概括的要点并不全面,这显然是得不了高分的。特提出以下答题对策:
第一,言简意赅,去掉枝叶。吉林省所出的归纳概括类试题往往覆盖材料一半以上的篇幅,有时还包含两个问,同时字数又非常有限,比如2011年吉林甲级第一题要求400字之内总结广东省绿道网建设的主要经验,并指出绿道网建设的意义所在。如果考生说话啰嗦,很容易就导致该说的话没说,要点找到了,却没有地方写这样的情况出现。因此,在平常的练习中,考生要学会言简意赅,去掉枝叶。
第二,一语点睛,有条有理。一般情侣下,对于问题的概括一定要先用一句总括性的语言来作为点睛之笔,一语道破天机,简明直接地点明问题所在,也能使阅卷老师在短时间内即能把握住我们的答题要点所在。随后再点缀上一些较为具体的表现,使答案得到了进一步的充实和完善。这招的高处就在于跳出了丛山峻岭中,识得了庐山真面目。也即把层次由一些琐碎的表象提升到了全局,结论定的高,且定的准。比如2010年吉林甲级第一题要求概括领导干部读书学习的基本情况,参考答案第一句一语点睛:当前领导干部读书学习中呈现不均衡性特征:(具体表现)•
三、提出对策很重要,有的放矢要记牢
提出对策题也是吉林省公务员考试甲级的重点题型,几乎每年都会考,我们发现,很多考生在考前积累了大量的理论背景,或者背诵了大量的模版,对策拟制得很漂亮,但没有和给定材料相结合的地方,毫无针对性;有的考生能大概列举出几条对策,但是对策的内容却很抽象,不够具体,这样的作答不深刻,不具备可行性,也不具有可操作性。
第一,明确给定角色。申论写作的重要特点就是命题者预先都给了应试者一个确定的公务员角色。首先必须明确自己的这个虚拟身份,即自己处在一个什么样的职位上提出方案,一定要从政府立场出发,利用政府的引导、鼓励、支持、监管等手段提出对策。
第二,明确方案的针对性。也就是要针对问题提出方案,是指应试者所提对策方案必须有很强的针对性,一方面对策方案应该与所给定材料的倾向性相吻合。另一方面对策方案要紧紧围绕前面概括材料所提出的主要问题,切中要害。
第三,明确方案的可操作性。对于任何政府部门而言,对任何社会问题的一个对策方案,不管它有多完善,如果没有现实的可操作性,那就没有任何实际的意义。其一,对策方案要明确执行主体,即制定出来的方案由谁去执行。也就是说:“问题”要有明确的“归口”,对策方案要有直接解决问题的政府部门或职能部门去处理与落实。其二,对策要有明确执行步骤,即制定出来的对策方案怎样执行。也就是说,对策方案不能只是大的原则,让人感到无所适从,而是要有解决这些问题的具体步骤、方法,要能够付诸实施。其三,对策方案要明确执行时效,即制定出来的对策方案何时实施,也就是说,对策方案要认真考虑其时效性,它不是遥遥无期的许诺,而是解决当前问题的切实可行的办法。其四,对策方案要明确执行的条件,即制定出来的对策方案在什么条件下实施。也就是说,对策方案的提出必须充分考虑到解决问题所需要的主客观条件。如果提出的对策方案在现实中不具备实施的主观条件,也只能是一纸空文。
四、申论文章有定规,方向喜“政”不喜“策”
占据申论分数半壁江山的文章写作题是考生最容易得分和失分的所在,正所谓成也萧何败萧何,如果你写的好了,把对手拉开几个档次那是不在话下,如果没有合命题人的心思,那么想要取得高分真是回天乏术。
从近几年吉林省公务员考试申论甲级的作文题目来看,我们认为,出题人更倾向于考查命题作文:如2011年要求考生以《让幸福落地,让文化生根》为题,2010年要求考生以《读书•为人•做官》为题,2009年要求考生以《从政策的法、理、情谈起》为题,由此可以看出,在作文的题目上是不要求考生自由发挥的,是有一定的规矩限制的。而从这三年的题目来看,文章的体裁更倾向于以论述关系为主的政论文,传统的文章写作三段论——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在这里恐怕是不受用的。考生要抓住题目的关键词语,着重论述二者或者三者之间的关系,从而得出结论,写出一篇论证说理充分的政论性文章。
公务员免费课程:考仕网
公务员考试交流群:2742976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