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2002年四川省农作物品种审定结果,第5届1次会议
四川省种子站 二○○二年二月三日
四川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公告
第五届四川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第一次会议于2002年3月14-15日在成都双流召开。出席会议的有省品审会委员及各专业委员会委员共计100人。会议审议通过了《四川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章程》、《四川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办法》、《四川省农作物新品种区域试验和生产试验管理办法》;审定通过了一批农作物新品种,现将这批农作物新品种公告如下: 水稻品种30个:D优363、金优725、金优
527、川香优2号、成糯397、长优838、II优D069、川丰7号、菲优99-
14、N优92-
4、冈优363、E优
512、川丰6号、冈优361、D优128、香优61、福优994、II优1577、II优9号、辐优
19、B优827、C优2009、C优2040、辐优151、绵2优151、川7优89、K优877、II优H103、K优8602、II优602。玉米品种9个:绵单8号、川单
25、成单202、南玉5号、凉单6号、川单
26、成单
24、绵单7号、泸玉糯一号。油菜品种5个:南油2号、佛油3号、川油22(95杂-3)、川油23(95杂-8)、蜀杂10号。棉花品种2个:川棉65、渝杂二号。苎麻品种1个:川苎8号。
大豆品种2个:南豆4号、大粒一号。
小麦品种4个:川麦
33、川辐5号、川麦
35、川农16(98-1231)。
桑树品种6个:台桑90-
4、台桑14-
1、北三号、长柄桑、川799、嘉陵20号。
蔬菜品种10个:干椒一号(辣椒)、A特早(辣椒)、早红40(辣椒)、泸优2号(早萝卜)、泸优1号(白萝卜)、泸优3号(红萝卜)、泸优4号(红萝卜)、泸丰1号(苦瓜)、泸丰2号(苦瓜)、泸丰3号(苦瓜)。
水果品种10个:21世纪脐橙、锦橙100号、新世纪脐橙、芒果吉缘、石榴大禄子、芒果台农1号、芒果凯特、芒果海顿、猕猴桃川猕1号、猕猴桃川猕3号。
在省品审会审定通过的79个新品种中,推荐了8个品种为重点推广品种,它们是:金优725、金优
527、川香优2号、绵单8号、川单
25、成单202、蜀杂10号、川麦33。
一、水稻
1、金优725 编号:川审稻2002 001
2、金优527 编号:川审稻2002 002
3、川香优2号 编号:川审稻2002 003
4、D优363 编号:川审稻2002 004
5、成糯397 编号:川审稻2002 005
6、长优838 编号:川审稻2002 006
7、II优D069 编号:川审稻2002 007
8、川丰7号 编号:川审稻2002 008
9、菲优99-14 编号:川审稻2002 009
10、N优92-4 编号:川审稻2002 010
11、冈优363 编号:川审稻2002 011
12、E优512 编号:川审稻2002 012
13、川丰6号 编号:川审稻2002 013
14、冈优361 编号:川审稻2002 014
15、D优128 编号:川审稻2002 015
16、香优61 编号:川审稻2002 016
17、辐优994 编号:川审稻2002 017
18、II优1577 编号:川审稻2002 018
19、II优9号 编号:川审稻2002 019 20、辐优19 编号:川审稻2002 020
21、B优827 编号:川审稻2002 021 1
22、C优2009 编号:川审稻2002 022
23、C优2040 编号:川审稻2002 023
24、辐优151 编号:川审稻2002 024
25、绵2优151 编号:川审稻2002 025
26、川7优89 编号:川审稻2002 026
27、K优877 编号:川审稻2002 027
28、II优H103 编号:川审稻2002 028
29、K优8602 编号:川审稻2002 029 30、II优602 编号:川审稻2002 030
二、玉米
1、绵单8号 编号:川审玉2002 001
2、川单25(SAU98-2)编号:川审玉2002 002
3、成单202(2075)编号:川审玉2002 003
4、南玉五号(97233)编号:川审玉2002 004
5、凉单6号 编号:川审玉2002 005
6、川单26(SAU97-2)编号:川审玉2002 006
7、成单24(SC664)编号:川审玉2002 007
8、绵单7号 编号:川审玉2002 008
9、泸玉糯一号 编号:川审玉2002 009
三、油菜
1、蜀杂10号(96185)编号:川审油2002 001
2、南油2号(964222S)编号:川审油2002 002
3、乐油3号(97杂12)编号:川审油2002 003
4、川油23(95杂-8)编号:川审油2002 004
5、川油22(95杂-3)编号:川审油2002 005
四、小麦
1、川麦33 编号:川审麦2002 001
2、川辐5号(6086)编号:川审麦2002 002
3、川麦35(SW8488)编号:川审麦2002 003
4、川农16(98-1231)编号:川审麦2002 004
金优725 川审稻2002 001
金优725是四川省绵阳市农业科学研究用不育系“金23A”与恢复系“绵恢725”配组育成的杂交中稻品种。由随州市种子公司、湖北省种子管理站引进。2002年通过湖北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
米质经农业部食品质量监督检验测试中心测定,糙米率81%,整精米率53.3%,长宽比3.3,垩白粒率62%,垩白度6.2%,直链淀粉含量20%,胶稠度53毫米。2000-2001两年区域试验平均亩产588.31公斤,比对照汕优63增产0.28%。特征特性:株型较紧凑,茎秆粗壮,叶片宽大,剑叶长,斜上举。分蘖力中等,生长势较强。穗大粒多,结实率较高。后期叶青籽黄,不早衰。区域试验中亩有效穗18.6万,株高115.9厘米,穗长26.3厘米,每穗总粒数152.4粒,实粒数123.5粒,结实率81.2%,千粒重27.39克。全生育期153.8天,比汕优63迟熟3天。抗病性鉴定为感白叶枯病和穗颈稻瘟病。
栽培要点:
1、适时播种。避开苗期低温和抽穗扬花期的高温危害。
2、合理密植。大田亩用种量1.5公斤,亩植1.6-1.8万穴,插足基本苗14-16万。
3、配方施肥,适时追肥,重施穗肥。底肥亩施农家肥1500-2000公斤,复合肥40-50公斤,冷浸田增施锌肥1-1.5公斤;移栽后亩追施尿素7.5公斤;晒田复水后追施穗肥12.5公斤(其中:复合肥7.5公斤、钾肥5公斤)。
4、重点防治稻瘟病和纹枯病。抽穗扬 2 花期注意防治稻曲病、叶鞘腐败病等病害。
金优527 川审稻 2002 002(1)品种来源:系四川农业大学水稻研究所用湖南常德市农科所选育的金23A不育系与该所育成的蜀恢527组配的优质杂交组合。
(2)特征特性:全生育期155.6天,比对照汕优63短1-2天,株高114厘米,生长旺盛,株型适中,叶片直立,分蘖力中等,成穗率较高,穗层整齐,穗大粒多,穗粒数150-180,结实率80%,千粒重29克。品质测定,在12项指标中,有7项指标达优质米一级标准,3项指标达优质米二级标准,除整精米率为47.7%,垩白粒率为20%以外,其他指标均达部颁二级以上优质米标准,抗稻瘟病力较强。
(3)产量表现:2000年省区试优质米组中平均亩产560公斤,比对照汕优63增产5.72%,居第三位。2001年区试,平均亩产569.3公斤,比汕优63增产6.2%,居第二位。两年平均亩产564.7公斤,比汕优63增产5.93%,米质、抗性明显优与对照。
(4)栽培要点:采用地膜湿润育秧,应做到适时早播,培育多蘖壮秧,移栽秧龄35-45天为宜。栽宽窄行或宽行窄株,亩栽1.2-1.6万窝,每窝栽2粒谷秧,做到浅水栽插。施肥上要求重底早追,增施P、K肥,当苗数达到20-22时,适时排水晒田。
(5)适宜种植地区:四川省内种植汕优63的地区均可种植。
川香优2号 编号:川审稻2002 003(1)品种来源:系四川省农科院作物所、四川华丰种业有限责任公司于1997年用自育优良不育系川香29A与自育恢复系成恢177组配而成。
(2)特征特性:全生育期155天,比对照汕优63长4天,株高114.2厘米,穗长25厘米,成穗率63%,穗粒数159.5,结实率79.9%,千粒重28.14克。叶色浓绿,株型紧散适宜,剑叶大小中等。品质测定,除垩白率为24%以外,其他指标均达部颁二级以上优质米标准,抗病能力明显优于对照,达中抗水平。
(3)产量表现:2000年省区试,平均亩产537.1公斤,比对照汕优63增产1.38%。2001年省区试,平均亩产555.2公斤,比对照增产3.5%。两年平均亩产546.2公斤,比对照增产2.46%。生产试验平均亩产537.0公斤,比对照增产5.09%。
(4)栽培要点:适时早播,培育多蘖壮秧,合理密植,保证基本苗,合理施肥,重底早追。(5)适宜种植地区:适宜我省平坝及丘陵区种植。
品种名称:川香优2号
品种审定编号:国审稻2003051 品种来源:川香29A×成恢177 省级审定情况:2002年四川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
特征特性:该品种属籼型三系杂交水稻,在长江上游作中稻种植全生育期平均157.4天,比对照汕优63迟熟4.1天;在长江中下游作中稻种植全生育期平均137.7天,比对照汕优63迟熟2.3天。株高114.4厘米,株叶形态好,群体整齐,叶色浓绿,长势繁茂,穗型较大,耐寒性较差,后期转色较好。每亩有效穗数16.8万穗,穗长24.6厘米,每穗总粒数159粒,结实率78%,千粒重29.1克。抗性:叶瘟7级,穗瘟5级,穗瘟损失率6.3%,白叶枯病9级,褐飞虱5级。米质主要指标:整精米率63.5%,长宽比2.8,垩白米率27.5%,垩白度3.8%,胶稠度49.5毫米,直链淀粉含量21.6%。
产量表现:2001年参加长江上游稻区中籼迟熟优质组和长江中下游稻区中籼迟熟优质组区域试验,上游稻区平均亩产580.0公斤,比对照汕优63减产0.45%(不显著),中下游稻区平均亩产632.4公斤,比对照汕优63增产4.24%(极显著);2002年续试,上游稻区平均亩产535.3公斤,比对照汕优63减产1.11%(不显著),选育单位:四川省农科院作物所,四川华丰种业有限责任公司
中下游稻区平均亩产587.9公斤,比对照汕优63增产6.89%(极显著)。2002年生产试验,上游稻区平均亩产466.3公斤,比对照汕优63减产0.81%,中下游稻区平均亩产592.6公斤,比对照汕优63增产6.69%。
栽培技术要点:
1、适时播种:播种期同汕优63,秧田亩播种量10~15公斤;
2、合理密植:一般肥力田块亩栽1.6~2.0万穴,亩基本苗10~12万株为宜;
3、施肥:一般每亩施纯氮8~10公斤,磷肥25~30公斤,钾肥15~20公斤;
4、防治病虫:注意防治稻瘟病、白叶枯病和褐飞虱等病虫的危害。
国家品审会审定意见:经审核,该品种符合国家稻品种审定标准,通过审定。该品种感稻瘟病,高感白叶枯病,中感褐飞虱,中后期耐寒性较弱。米质较优。适宜在四川、湖北、湖南、江西、福建、安徽、浙江、江苏省的长江流域和重庆市、云南、贵州省的中、低海拔稻区(武陵山区除外)以及陕西省汉中、河南省信阳地区白叶枯病轻发区作一季中稻种植。
川香优2号
1、组合来源
川香优2号系四川省农科院作物研究所和四川华丰种业有限公司组配育成的优质杂交香稻,2002年通过四川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2001、2002年参加南方稻区区试,表现突出,2003年通过国家审定。
2、主要性状特征
1)米质优、具泰米香味:川香优2号籽粒属中长型,米粒半透明,有光泽;米粒具泰米香味,适口性好。经2001年四川省水稻区试统一送样鉴定,其糙米率81.2%、精米率75.4%、整精米率67.4%、米粒长6.5mm、长/宽2.9、垩白粒率24%、垩白度2.9%、透明度1级、碱消值6.5级、胶稠度70mm、蛋白质含量9.8%。九项主要指标达国标一级优米标准。
2)产量:2001年四川省区试平均亩产比对照汕优63增产4.11%,同年生产试验比对照汕优63增产7.8%;2001年参加全国区试,比对照汕优63增产4.25%,其中在湖北京山点比对照汕优63增产6.95%,名列区试第一名;在安徽点亩产829.17公斤,比对照汕优63增产10.80%;在中国水稻研究所区试点比对照汕优63增产11.08%,名列第一名;在福建点比对照汕优63增产11.72%,名列第一名;在河南信阳点亩产799.83公斤。川香优2号表现出了较好的丰产性和广泛的适应性。
3)植株性状:该品种在成都平原株高115cm左右,亩有效穗15万,穗平着粒182粒,结实率82.2%,千粒重29克。
4)生育期:全生育期与汕优63基本相当。
3、栽培要点
●适时播种,培育矮壮多蘖秧:川东南、重庆
3月上、中旬播种,川西北3月底4月上旬播种,其他稻区参照汕优63或Ⅱ优838同期播种。增施磷钾肥,培育矮壮多蘖秧。
●适当密植:以亩栽1.5-1.7万穴为宜。
●合理施肥:重底肥早追肥,氮磷钾配合施用,后期注意控制氮肥施用。
●及时防治病虫害:根据当地植保部门的测报及时防治病虫害,以确保丰收。
4、适宜种植区:川中、川东、川南、重庆、贵州、广西、云南、安徽、湖北及长江中下游热量条件较好的汕优63种植区种植。
D优363 川审稻 2002 004
(1)品种来源:系四川农业大学水稻所用D62A作母本,自育新恢复系蜀恢363作父本配组而成的杂交水稻中籼迟熟组合。
(2)特征特性:全生育期153.3天,比对照汕优63长2.3天,株型适中,分蘖力强,叶鞘深紫色,叶色较深,长粒型,有效穗17.43万/亩,株高116.7厘米,穗长24.9厘米,穗粒数166.5,结实率79.8%,千粒重25.9克。品质测定8项指标 达二级米标准,加工品质与对照相当,外观和食味品质优于对照,抗稻瘟病能力优于对照。
(3)产量表现:2000年四川省中籼迟熟组区试,平均亩产576.56公斤,比对照汕优63增产7.53%。2001年四川省中籼迟熟A组续试,平均亩产576.14公斤,比对照汕优63增产6.57%,两年平均亩产575.89公斤,比汕优63增产6.08%。2001年在四川省不同生态区进行生产试验,11个试点,平均亩产566.50公斤,比对照汕优63增产7.9%。(4)栽培要点:适时早播,培育多蘖壮秧,适时移栽,秧龄45-50天,亩基本苗10万左右,重底早追。(5)适宜种植地区:适宜我省平坝、丘陵地区种植。
审定编号:国审稻2004009
品种名称:D优363
选育单位:四川农业大学水稻研究所,成都市种子总公司
品种来源:D62A×蜀恢363
省级审定情况:2002年四川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
特征特性:该品种属籼型三系杂交水稻,在长江上游作一季中稻种植全生育期平均154.6天,比对照汕优63迟熟1.5天。株高110.8厘米,株型适中,株叶形好,群体整齐,穗粒重协调,熟期转色好,耐寒性较弱。每亩有效穗数16.7万穗,穗长25.0厘米,每穗总粒数167.8粒,结实率78.7%,千粒重27.3克。抗性:稻瘟病9级,白叶枯病7级,褐飞虱9级。米质主要指标:整精米率64.8%,长宽比2.8,垩白率32%,垩白度7.7%,胶稠度62毫米,直链淀粉含量21.8%。
产量表现:2002年参加长江上游中籼迟熟高产组区域试验,平均亩产567.48公斤,比对照汕优63增产3.88%(极显著);2003年续试,平均亩产591.89公斤,比对照汕优63增产3.17%(极显著);两年区域试验平均亩产580.45公斤,比对照汕优63增产3.49%。2003年生产试验平均亩产645.14公斤,比对照汕优63增产6.53%。
栽培技术要点:
1、培育壮秧:根据当地种植习惯与汕优63同期播种,秧龄45天左右;
2、移栽:每亩栽插0.8-1.2万穴,基本苗9-10万;
3、施肥:重底肥早追肥,一般亩施纯氮10公斤左右,氮、磷、钾比例为1:0.5:0.5;
4、田间管理:浅水栽秧,深水护苗,薄水分蘖,够苗晒田。
4、防治病虫:特别注意防治稻瘟病,注意防治白叶枯病。
审定意见:经审核,该品种符合国家稻品种审定标准,通过审定。该品种熟期适中,产量较高,高感稻瘟病,感白叶枯病,米质一般。适宜在云南、贵州、重庆中低海拔稻区(武陵山区除外)和四川平坝稻区、陕西南部稻瘟病、白叶枯病轻发区作一季中稻种植。成糯397 川审稻 2002 005(1)品种来源:四川省农科院作物所1988年在香梗糯70681中发现的一个变异株系,经多年选择育成。(2)特征特性:该品种属常规籼糯品种,全生育期147.4天,比对照荆糯6号长1天左右,株高121厘米,生长势旺,分蘖力中等偏上,株型分散适中。亩有效穗18万左右,穗长23厘米,穗粒数134,结实率79%左右,千粒重26克,糯性较好,直链淀粉含量1.8%,稻瘟病鉴定结果,叶瘟1-8级,颈瘟0-9级。
(3)产量表现:1999年参加四川省区试,平均亩产475.6公斤,比对照荆糯6号增产5.8%;2000年续试,平均亩产502.4公斤,比对照增产4.7%;两年平均亩产489.0公斤,比对照增产5.2%;生产试验平均亩产496.08公斤,比对照增产5.35%。
(4)栽培要点:适时早播,秧龄40天左右,合理密植,亩栽1.7万穴左右,亩基本苗12万左右,亩施纯氮10-12公斤。(5)适宜种植地区:适宜我省种植荆糯6号的地区种植。
长优838 编号:川审稻2002 006
(1)品种来源:四川省农科院作物所于1997年用自育早熟不育系长132A与辐恢838组配而成。
(2)特征特性:该品种属中籼中熟品种,全生育期147.6天,比对照辐优838长1天左右,株高105厘米,比对照高2厘米;穗长24厘米,亩有效穗16.2万,成穗率72%,穗粒数141,结实率82%,千粒重28.7克。叶色浓绿,株型紧散适宜,剑叶大小中等。米质中等,抗稻瘟病鉴定叶瘟1-9级,颈瘟1-9级。
(3)产量表现:参加2000-2001年省中籼中熟组区试,平均亩产521.51公斤,比对照辐优838增产5.43%;其中2000 5 年区试平均亩产531.67公斤,比对照辐优838增产5.38%;2001年平均亩产511.25公斤,比对照辐优838增产5.74%。生产试验平均亩产522公斤,比对照增产7.27%。
(4)栽培要点:适时早播;湿润育秧,秧龄35天左右;亩栽1.7万穴左右,亩基本苗12万左右,亩有效穗17-18万;肥力中等。
(5)适宜种植地区:适宜我省种植辐优838的地区种植。
II 优 D069川审稻2002 007 杂交水稻新组合II优D069(II-32A×D069)是四川省原子核应用技术研究所用自育的广新和恢复系D069与不育系II-32A测配而成的中灿迟熟杂交稻组合。1999-2000年参加重庆市区试,结果II优D069两年平均亩产563.98kg,比对照汕优63增产4.76%,2001年统一安排的生产试验中,II优D069在8个参试点中全部增产,平均亩产573.1kg,比对照增产9.2%,据生产试验首位,2002年通过四川省审定。
一、产量表现:
1996-1998年三年试验IID069均比对照汕优63增产,其中1996年增产15.88%,1997年增产2.95%,1998年增产4.33%,峨眉山市农科所品比试验中,1996年亩产531.4kg,比对照增产10.2%,1998年较岗优22增产9.7%,遂宁市市中区种子公司1999年大区比较,每组合0.25亩,II优D069亩产557kg,较对照汕优63增产6.54%,2000年泸州市种子站的大区比较试验,II优D069亩产568.3kg,比对照岗优22亩产562.5kg增产7.9%,比参加组合C优22增产3.57%。
二、特征特性:
全生育期145天左右,播始期110天,株高115cm左右,植株整齐,生长势旺,分蘖力强,株形紧散适中,主茎叶片16-17叶,剑叶长45cm,宽2cm,直立。茎秆粗壮,抗倒力强,穗大粒多。结实好,千粒重27克,谷粒长型无芒,颖尖,叶耳、叶鞘均无色,开花较集中,花粉量大。
三、栽培技术要点:
II优D069属中灿迟熟杂交稻组合,适合我省平坝丘陵地区种植,作中稻栽培与同熟期的其它杂交组合相同。适时称播,培育壮秧,秧龄45天左右,播种期川东南在3月台中旬、下旬,川西北在清明前后播种,宽窄行条栽,基本苗7-8万,有效穗16万左右。
四、制种:
恢复系D069,总叶片数16-17叶,分蘖力强,抽穗集中,花粉重大开花温度较低,对“九二0”较敏感。
1、四川春播夏制,父母本播差期15-18天,叶差2-2.3叶。父本用两期父本,相隔8-10天,实行两段寄秧,秧龄50-55天。母本稀播湿润,秧龄40-45天
2、父母本行2:16-18,父本栽22株,基本苗2.5-2.7万亩,母本基本苗12-13万/亩。
3、父、母本花期相遇的标准为:母本比父本早抽1-2天或同期。
4、“九二0”施用亩总量13-15克,母亲抽穗15-18%用首次。隔天对母本喷第二次。当天下或次日上午每用1克兑水专喷父本,父母本轻割叶。
5、母本初花期或盛花期分别对“稻粒黑粉病”防治一次。
川丰7号
川审稻 2002 008
(1)品种来源:系四川省川丰育种中心用中国水稻所育成的不育系中9A与江恢364组配育成。
(2)特征特性:该组合属中籼迟熟组合,全生育期151天,比对照汕优63相当。分蘖力较强,株型适中,株高117厘米。亩有效穗17万左右,穗长25.4厘米,穗粒数162,结实率81%左右,千粒重25.4克,米质较优,除垩白率为31%以外,其他指标均达部颁二级优米标准,抗稻瘟病性鉴定结果,叶瘟2-6级,颈瘟1-9级。
(3)产量表现:2000年省区试平均亩产558.65公斤,比对照汕优63增产4.57%,2001年续试平均亩产546.14公斤, 6 比对照汕优63增产1.02%,两年平均亩产551.5公斤,比对照汕优63增产2.44%。生产试验平均亩产547.0公斤,比对照汕优63增产4.4%。
(4)栽培要点:适时播种,秧龄45-50天,亩施纯氮不少于10公斤,栽后20天左右及时晒田。(5)适宜种植地区:适宜我省平坝和丘陵种植汕优63的地区种植。
菲优99-14 编号:川审稻2002 009(1)品种来源:系内江杂交水稻科技开发中心用自育不育系菲A与自育恢复99-14配组育成。
(2)特征特性:属中籼迟熟组合,全生育期151天,与对照相当,株高111CM,分蘖力强,株型较紧凑,后期转色好,穗长25CM,每穗着粒140粒左右,结实率82%左右,千粒重29.4克,抗性鉴定结果,叶瘟0-5级,颈瘟0-7级,碾米品质与对照相当,外观和食味品质优于对照。
(3)产量表现:2000年四川省区试,平均每亩产557.88公斤,比对照增产4.22%;2001年续试,平均亩产577.02公斤,比对照增产6.73%;两年平均亩产568.81公斤,比对汕优63增产5.66%。生产试验平均亩产557.84公斤,比对照汕优63增产8.99%。
(4)栽培要点:适时播种,培育壮秧,秧龄30-40天,合理密植,亩栽1.3-1.5万穴,每穴双株;其它与大面积栽培技术相近。
(5)适宜种植地区:适宜我省一季中稻或一季中稻+再生稻区应用。
N优92-4 编号:川审稻2002 010(1)品种来源:系内江杂交水稻科技开发中心于1998年自育的N7A与内恢92-4组配的中籼迟熟杂交水稻新组合。
(2)特征特性:全生育期153.8天,比对照汕优63长1.8天,株高116.8CM,株型较紧凑,茎干中粗、硬、弹性好,抗倒伏,苗期生长旺盛,分蘖力强,叶片稍宽、长直,穗长24.9CM,穗着粒数153.9粒,结实率90%以上,千粒重29.3克,后期转色好,谷粒长型,外观和食味品质优于对照,抗稻瘟病。
(3)产量表现:2000年参加省区试(C组)平均亩产561.15公斤,比对照汕优63增产3.33%,2001年省区试A组,平均亩产553.08公斤,比对照汕优63增产2.3%,两年平均亩产556.40公斤,比对照汕优63增产2.73%。2001年生产试验,5点平均亩产557.36公斤,比对照汕优63增产8.62%。
(4)栽培要点:适时早播,培育多蘖壮秧,适当稀植,双株栽植,亩有效穗控制在16-19万穗,重施底肥,早施追肥,N、P、K搭配使用,中等偏上肥力田易获高产。
(5)适宜种植地区:适宜我省平坝、丘陵区作一季中稻种植。
冈优363 川审稻2002 011。
2002年通过四川省审定,川审稻2002 011。引种单位:2002年由重庆大足县种子公司引种。
特征特性:该品种平均株高104.6厘米、穗长24.3厘米、穗粒数175.5粒、实粒数154.9粒、结实率78.4%-92.0%、千粒重26.0克;全生育期156.3天,植株整齐,熟期转色较好。
2003年市引种试验中8个试点平均亩产量518.5公斤,比对照品种(汕优63)增产36.1公斤,增产 7.5%。
经(武汉)农业部食品质量监督检验测试中心检测的结果:理化分42分、出糙率80.6%、整精米率50.0%、垩白粒率70%、垩白度14.0%、直链淀粉18.15 %、胶稠度52mm、粒长5.8mm、长/宽比2.3。
抗病性鉴定结果:抗普率 73.1%,苗瘟4级、叶瘟5级、颈瘟7级,抗性评价为苗瘟、叶瘟中抗,颈瘟感病。抗性优于对照品种(汕优63)。
栽培要点:播种育秧:在平坝浅丘地区3月10日左右,山区4月上旬播种育秧,采用地膜湿润育秧。移栽:当秧苗叶龄达到4.5叶时移栽大田,海拔500米以上地区,亩栽1.5万窝,栽(8×5)寸;海拔500米以下地区,亩栽1.25万窝,栽(8×6)寸,窝栽双株。施肥方法:采用氮、磷、钾配方施肥,一般亩施纯氮8-10公斤。底肥、分蘖肥、拔节肥比例为6:3:1。水浆管理:实行浅水栽秧,秧苗返青后浅水管理。水源条件差的地区,在伏旱来临前要适当加深田间水层防旱。病虫害防治:生产中注意防治稻纵卷叶螟、稻飞虱等虫害和纹枯病、稻瘟病等病害。适宜范围:非优质稻区作一季中稻种植。
E优512 编号:川审稻2002 012(1)品种来源:系四川农业大学水稻研究所于1997年用同源三倍体SAR-3作母本,混合花粉作父本,在F1分离,F2稳定,F3育成的籼型糯稻。
(2)特征特性:株叶型较好,剑叶中宽直立,苗期分蘖力稍弱,株高110.0cm左右。穗长24.7cm,穗着粒数178.5粒,结实率77.2%,谷粒黄色,千粒重24.4g,全生育期147.8天,比对照荆糯6号早熟1.5天,糙米率80.2%,精米率70.0%,整精米率60.5%,田间生长整齐,秆硬抗倒,后期转色好,稻瘟病抗性与对照相当,适宜作汤元粉。
(3)产量表现:1999年参加省糯稻组区试,平均亩产469.8公斤,比对照荆糯6号增产4.50%,2000年继续参试,平均亩产480.0公斤,与对照平产,两年平均亩产474.90公斤,比对照增产2.23%。2001年在省内不同生态区进行生产试验,5点平均亩产510.20公斤,比对照增产7.80%,(4)栽培要点:适时早播,培育多蘖壮秧,栽插规格为5×7寸,亩栽基本苗10-12万,重施底肥,早追分蘖肥,N、P、K、有机肥配合施用。
(5)适宜种植地区:适宜我省籼稻区作一季中稻种植。
川丰6号
川审稻2002 013(1)品种来源:系四川省川丰种业育种中心,中国水稻研究所用中9A作母本,江恢151作父本组配育成。(2)特征特性:该组合株型紧凑,繁茂性好,叶色青绿,叶鞘和稃尖无色。株高120.5cm。穗着粒168.6粒,结实率76.3%,千粒重27.53克。全生育期150.6天,比汕优63短0.5天,加工、外观、食用品质优于汕优63。稻瘟病抗性鉴定,叶瘟1-5级,颈瘟1-9级,抗稻瘟病优于对照汕优63。
(3)产量表现:2000-2001年四川省优质米组区试,两年平均亩产546.20公斤,比对照汕优63增产2.46%。2001年生产试验,平均亩产553.40公斤,比对照汕优63增产5.27%。(4)栽培要点:适期播种,适龄移栽。一般亩施纯氮量不少于10公斤。(5)适宜种植地区:适宜四川省种植汕优63地区种植。
冈优361
川审稻 2002 014
(1)品种来源:系四川农业大学水稻所用不育系冈46A作母本,恢复系蜀恢361作父本选育而成的杂交水稻中汕早熟组合。
(2)特征特性:全生育期153.8天,比对照汕窄8号长3-4天,株型较好,叶片长大,繁茂性好,穗层整齐,成熟时转色好,株高88.0cm,有效穗17.68万/亩,穗平着粒141.0粒,结实率79.2%,千粒重25.63克,品质测定:6项达二级优质米标准,抗稻瘟病能力优于对照。
(3)产量表现:2000年四川省中籼早熟组区试,平均亩产497.9公斤,比对照汕窄8号增产17.68%,2001年四川省中籼早熟组续试,平均亩产446.90公斤,比对照汕窄增产7.66%,两年平均亩产472.40公斤,比对照增产12.72%,增产达极显著。2001年四川省不同生态区生产试验,五个试点平均亩产505.65公斤,比汕窄8号增产14.95%。
(4)栽培要点:适时早播,培育多蘖壮秧,适时移栽,秧龄45-50天,亩基本苗10-12万,重底早追。(5)适宜种植地区:适宜我省丘陵及盆周海拔800m以上地区种植。
D优128 川审稻 2002 015(1)品种来源:系四川农业大学水稻所用D62A作母本,引进恢复系R128作父本组配而成的优质稻组合。(2)特征特性:D优128全生育期153.9天,比汕优63长2.8天,长势旺,分蘖力强,株叶型适中,转色好,米质优,亩有效穗17.26万,株高114.2cm,穗平着粒163.7粒,结实率79.2%,千粒重24.4克。品质测定:除垩白率外,11项指标部分颁二级以上优质米标准,其中5项达一级标准,抗稻瘟病能力优于对照。(3)产量表现:2000年四川省区试,平均亩产570.70公斤,比对照汕优63增产7.72%,2001年四川省优米 8 A组,平均亩产552.00公斤,比对照汕优63增产2.90%,两年平均亩产561.40公斤,比对照汕优63增产5.31%。2001年在四川省不同生态区进行生产试验,平均亩产579.80公斤,比对照汕优63增产8.13%。(4)栽培要点:适时早播,培育多蘖壮秧,亩栽基本苗10万左右,重底、早追。(5)适宜种植地区:适宜我省平坝、丘陵地区种植。
审定编号:国审稻2004015
品种名称:D优128
选育单位:四川农业大学水稻研究所
品种来源:D62A×R128
省级审定情况:2002年四川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
特征特性:该品种属籼型三系杂交水稻,在长江上游作一季中稻种植全生育期平均155.0天,比对照汕优63迟熟2.4天。株高111.5厘米,株叶形适中,群体整齐,耐寒性中等。每亩有效穗数17.7万穗,穗长23.6厘米,每穗总粒数174.3粒,结实率78.9%,千粒重24.5克。抗性:稻瘟病9级,白叶枯病5级,褐飞虱9级。米质主要指标:整精米率64.1%,长宽比2.8,垩白率32%,垩白度2.0%,胶稠度52毫米,直链淀粉含量26.2%。
产量表现:2002年参加长江上游中籼迟熟优质组区域试验,平均亩产568.62公斤,比对照汕优63增产5.04%(极显著);2003年续试,平均亩产594.36公斤,比对照汕优63增产3.15%(极显著);两年区域试验平均亩产582.30公斤,比对照汕优63增产4.01%。2003年生产试验平均亩产551.89公斤,比对照汕优63增产0.34%。
栽培技术要点:
1、培育壮秧:根据当地种植习惯与汕优63同期播种,秧龄45天左右;
2、移栽:亩插0.9-1.3万穴,基本苗10万左右;
3、施肥:重底肥早追肥,一般亩施纯氮10公斤左右,氮、磷、钾比例为1:0.5:0.5;
4、水浆管理:浅水栽秧,深水护苗,薄水分蘖,够苗晒田;
5、防治病虫:特别注意防治稻瘟病,注意防治白叶枯病。
审定意见:经审核,该品种符合国家稻品种审定标准,通过审定。该品种熟期适中,产量较高,高感稻瘟病,中感白叶枯病,米质一般。适宜在云南、贵州、重庆中低海拔稻区(武陵山区除外)和四川平坝稻区、陕西南部稻瘟病轻发区作一季中稻种植。
香优61 编号:川审稻 2002 016
(1)品种来源:系乐山市农牧科学研究所用IR24作母本,云南香型材料作父本杂交,采用系谱法选育,1997年F7代育成性状稳定的常规水稻品种。
(2)特征特性:全生育期151.6天,比对照汕优63长5天,株高125.3cm,分蘖力中等,株型松散适中,叶色较深,叶缘带刺,剑叶直立、叶耳、叶舌无色,两侧有毛,抽穗集中,耐肥力中等。主茎叶片数17.2叶,穗长23.7cm,穗平着粒数147.5粒,结实率90.5%,千粒重25.5克,谷粒细长,品质检测,除整精率为48.2%,直链淀粉含量12.4%外,其它指标均达国颁二级标准,据四川省农科院植保所鉴定,抗稻瘟病。
(3)产量表现:1999-2000年,攀枝花市区试,两年亩产分别为826.0公斤和820.3公斤,分别比对照汕优63增产2.96%主4.37%。生育期170天,比汕优63长4.4天。
2000-2001年乐山市区试,两年亩产分别为536.6公斤和518.5公斤,分别比对照汕优63减产7.1%t和5.18%。生育期150天,较汕优63长5天。2000年参加四川省生产试验,五点平均亩产498.0公斤,较汕优63减产5.36%,生育期较汕优63长5天。
(4)栽培要点:适宜早播,稀播育壮秧,宜稀植,基本苗宜11-12万苗/亩。(5)适宜种植地区:适宜乐山、攀枝花市种植汕优63的地方种植。
辐优994 川审稻 2002 017(1)品种来源:系四川省农科院作物所、福建省农科院粮作用不育系辐伊A与成恢994组配育成。(2)特征特性:全生育期153.5天,比对照汕优63长1.5天,株高112.7cm,穗长25.4cm,穗平着粒146.0粒,结实率89.9%,千粒重27.8克。叶色浓绿,株型紧散适宜,剑叶大小中等。稻瘟病抗性鉴定,叶瘟3-6级,颈温1-5级,抗稻瘟病力强于汕优63。
(4)栽培要点:温润育秧,培育多蘖壮秧,一般亩栽1.7万穴左右,亩基本苗12万,亩施纯氮10-12公斤,磷肥30公斤,钾肥20公斤左右。
(5)适宜种植地区:适宜四川省种植汕优63的地区种植。
Ⅱ优1577(川审稻2002018)Ⅱ优1577(审定号:川审稻2002018)系宜宾市农科所水稻研究室以Ⅱ—32A作母本,与自育重穗型恢复系宜恢1577作父本组配而成。2002年5月通过四川省品种委员会审定。2003年四川省农业厅川农业函[2003]68号文将II优1577确定为四川省农作物主要推广品种。
一、品种特性:
熟期适中,全生育期155.4天左右,比汕优63长4.4天。穗大粒多,丰产性好。株高115.3cm,穗长24.6cm,有效穗16-18万,亩成穗率65%以上,穗粒数178.4粒,结实率81.5%以上,千粒重25.6克。株叶形好。该组合苗期长势旺,抗寒力较强,分蘖力强,叶色浓绿,剑叶挺直,秆粗,株形优异,转色佳。抗逆性强。经2001年省农科院水稻所人工接种鉴定,稻叶瘟4-8级,颈瘟1-9级,表现中抗稻瘟病,轻感纹枯病,对低温和高温(伏旱)的忍耐力强,大田未发现白叶枯病和稻曲病。米质优。经农业部稻米检测中心测定,该组合糙米率80.5%,精米率74.2%,整精米率70.6%,有五项指标达部颁一级米标准,三项达部颁二级米标准。其加工品质好,外观品质优,蒸煮品质及食味品质均优于汕优63。
二、产量表现:
一般亩产650公斤,实行高产栽培可达700公斤,比一般主栽种增产5-10%,突出表现产量高,具有较强的适应性、丰产性和稳产性。
三、栽培要点:
旱育秧或地膜保温育秧,栽培和施肥管理方式同汕优63。
四、适应范围:
适宜于四川平坝、丘陵及南方稻区同生态地区种植。
Ⅱ优1577
川审稻 2002 018
(1)品种来源:系宜宾市农业科学研究所用II-32A与该所自育恢复系宜恢1577杂交育成的中籼迟熟杂交稻组合。
(2)特征特性:全生育期155.4天,比对照汕优63长4.4天,株高115.3cm,苗期生长势旺,抗寒力强,叶色浓绿,剑叶挺直,杆粗,后期转色好,易脱粒。穗长25.2cm,亩有效穗16.63万,成穗率65%以上,穗着粒数178.4粒,结实率81.5%。千粒重25克,品质测定有五项指标达部颁优质米一级标准,三项指标达部颁优质米二级标准,抗病能力与对照汕优63相当。
(3)产量表现:2000年参加四川省区试,平均亩产564.08公斤,比对照汕优63增产5.55%,居试验第三位;2001年省区试,平均亩产571.3公斤,比对照汕优63增产5.67%,居试验第四位,两年平均亩产568.6公斤,比对照汕优63增产5.62%。
(4)栽培要点:适时早播,培育多蘖壮秧,合理密植,亩植1-1.5万穴,每穴两粒谷。合理施肥,重底早追,10 够苗晒田,控制无效分蘖。
(5)适宜种植地区:适宜四川省平坝丘陵区种植汕优63的地区种植。
II优9号
川审稻 2002 019
(1)品种来源:系乐山市川农种子开发有限公司、四川省原子核应用技术研究所、攀枝花市仁和区种子公司用II-32A与自育恢复联恢9号杂交育成。
(2)特征特性:全生育期151天,比汕优63长2-3天,株高125cm,每穗着粒200-260粒,结实率78-85%,千粒重28克左右。该品种株型半紧凑,茎杆粗壮,长势旺,后期转色好。外观和食味品质优于汕优63。经鉴定叶瘟3-5级,颈瘟2-7级。
(3)产量表现:1999年参加攀枝花市区试,平均亩产906公斤,比汕优63增产12.8%,2000年续试平均亩产900.5公斤,比汕优63增产14.5%,同年参加生产试验,平均亩产986.6公斤,比汕优63增产16.2%。2000-2001年参加乐山市区试,两年平均亩产589.4公斤,比汕优63增产6.8%;2001年生产试验平均亩产568.7公斤,比汕优63增产6.3%。
(4)栽培要点:适时早播,培育壮秧,亩栽基本苗9-10万,在栽培上注意适当控制氮肥,增施磷、钾肥。(5)适宜种植地区:适宜我省乐山市、攀枝花市等相似地区种植。
辐优19 川审稻 2002 020
(1)品种来源:系四川省农科院作物所,德阳市旌阳区种子公司,四川省原子核应用研究所用辐76A与恢复系成恢19配组育成的杂交中籼迟熟组合。
(2)特征特性:全生长育期152.4天,比对照汕优63长1.6天,株高116.5cm,株型紧凑,叶片直立,叶色深绿,分蘖力强。穗长25.2cm,亩有效穗15-17万,穗平着粒170.1粒,结实率80.7%,千粒重26.3克,后期转色好。品质测定,5项达部颁一级优米标准,4项达部颁二级优米标准。抗稻瘟病能力优于对照。(3)产量表现:2000-2001年度参加南充市区试两年平均亩产551.49kg,比对照汕优63增产6.96%;同期参加德阳市区试两年平均亩产533.98kg,比对照汕优63增产3.31;两年两市区试平均亩产542.73公斤,比对照增产5.1%,2001年两市6个点生产试验平均亩产554.16公斤,比对照汕优63增产7.72%。(4)栽培要点:适时早播,培育多蘖壮秧;合理密植,亩栽基本苗8-10万。(5)适宜种植地区:适宜在南充、德阳两市种植汕优63的地区种植。
B优827 品种审定编号:国审稻2003049 品种名称:B优827(原名:803A/527)
选育单位:西南科技大学水稻研究所,四川农业大学水稻研究所 品种来源:803A×蜀恢527 省级审定情况:2002年四川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
特征特性:该品种属籼型三系杂交水稻,在长江上游稻区作中稻种植全生育期平均152.5天,比对照汕优63早熟0.8天。株高113.7厘米,株叶形态好,分蘖力较弱,耐寒性较差,后期转色较好。每亩有效穗数16.7万穗,穗长25.9厘米,每穗总粒数165粒,结实率79.9%,千粒重28.9克。抗性:叶瘟6级,穗瘟9级,穗瘟损失率20.1%,白叶枯病5级,褐飞虱3级。米质主要指标:整精米率53.1%,长宽比3.1,垩白米率29.5%,垩白度4.1%,胶稠度55毫米,直链淀粉含量22.5%。
产量表现:2001年参加长江上游中籼迟熟优质组区域试验,平均亩产614.1公斤,比对照汕优63增产5.4%(极显著);2002年续试,平均亩产602.0公斤,比对照汕优63增产11.2%(极显著)。2002年生产试验520.8公斤,比对照汕优63增产10.79%。
栽培技术要点:
1、适时播种:播种期同汕优63,每亩播种量10~15公斤,秧龄35~45天;
2、合理密植:每亩基本苗要求8~12万株;
3、合理施肥:施足基肥,早追肥,氮、磷、钾配合施用;
4、防治病虫害:注意防治稻瘟病、白叶枯病等病虫的危害。
国家品审会审定意见:经审核,该品种符合国家稻品种审定标准,通过审定。该品种高感稻瘟病,中感白叶枯病,中抗褐飞虱,中后期耐寒性较差。米质优良,达国标优质三级米标准。适宜在贵州、云南省、重庆市中低海拔稻区(武陵山区除外)、四川省平坝稻区以及陕西省的汉中地区稻瘟病轻发区作一季中稻种植。
B优827(川审稻2002-21).产品名称:优质、高产杂交水稻新组合B优827
品种来源:西南科技大学水稻研究所选育(803A/蜀恢527),2002年3月通过四川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宙定,定名为B优827(川审稻2002-21).产量表现:该组合2000--2001年参加四川省中籼迟熟优质杂交稻区试,两年平均产量569.3公斤,较对照汕优63增产6.75%,居第-位,2001年四川省生产试验,平均产量...产品名称:杂交水稻品种金优725
品种来源:金23A x725,绵阳市农科所选育。2002年通过四川省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川审稻(2002)001号).
特征特性:株高115厘米左右,株型适中,分蘖力中等,亩有效穗14-16万,穗着粒150 粒左右,结实率80%以上,千粒重26克左右。生育期比汕优63略长,我市一般为155天左右。产量一般500--530公斤,最高可达580公斤。抗性较好,米质好...1、选育经过 1998年用本所选育的803A与四川农业大学水稻研究所育成的中籼恢复系蜀恢527配组,2002年3月通过四川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定名B优827(川审稻2002-21)。2、产量表现 该组合2001年参加南方稻区长江上游中籼迟熟优质组国家区试,平均产量614公斤/亩,较对照汕优63增产5.4%,达极显著水平,居第1位。2001年福建省引种试验,4点平均产量584公斤/亩,较对照汕优63增产15.26%。
3、主要特点(1)品质优良 据农业部稻米及制品质量监测中心2000~2001年对其3次检测,其结果除整精米率稍低(50.2%),垩白粒率稍高(33%)外,其余10项指标有8项达到部颁一级优质米标准,2项达部颁二级优质米标准。(2)抗病性较强 2000~2001年经四川省农科院植保所,水稻高粱所,四川农业大学水稻所等单位8个点次的鉴定,其结果表明B优827不论是对稻瘟病还是对白叶枯病的抗性均明显优于对照汕优63。(3)农艺性状 优良B优827作一季中稻栽培,全生育期149天左右,较汕优63早熟0.7~1.2天.株高115厘米,穗长26厘米,每穗着粒165.6粒,结实率80.4%,千粒重28.6克。该组合株型松紧适中,分蘖力较强,剑叶较长大,叶色浓渌,叶鞘,颖尖紫色、长粒、无芒、充实度好,后期转色顺调。(4)适应性好 B优827不论在四川省区试还是全国区试以及湖南、福建、云南、贵州等地试验中,均表现增产显著。在两年四川省区试35个点次的试验中,增产点33个,增产点次达94.3%,说明该组合具有较好的适应性。
4、栽培技术要点 作一季中稻栽培,应适期早播,稀播培育壮秧,秧龄35~45天,栽插密度30厘米X13厘米,基本苗10~12万/亩,底肥重,追肥早,增施有机肥和磷钾肥。B优827叶片较长大,在分蘖中后期控制施用氮肥,针对其大穗多粒,充实度好的特点,在减数分裂期可适时少量补施穗肥。浅水灌溉,适期晒田,防治病虫害。
B优827 川审稻 2002 021
(1)品种来源:系西南科技大学水稻研究所、四川农业大学水稻研究所用不育系803A与蜀恢527组配而成。(2)特征特性:全生育期105.3天,比对照汕优63短0.8天,株型紧凑,分蘖力较强,后期转色好。株高118.9cm,长26.3cm,穗平着粒161.5粒,结实率82.2%,千粒28.44克。品质测定,9项指标达部颁二级优米标准。抗稻瘟病能力叶瘟1-6级,颈瘟3-7级,优于对照。
(3)产量表现: 2000-2001年参加四川省区试,其中2000年平均亩产568.2公斤,比对照汕优63增产7.25%,2001年续试平均亩产570.0公斤,比对照汕优63增产6.3%,两年平均曾用名569.1公斤,比对照汕优63增产6.75%。2001年参加省生产试验平均亩产574.4公斤,比对照汕优63增产8.61%。
(4)栽培要点:适时早播,培育多蘖壮秧,适时移栽,秧龄45天左右,亩栽基本苗10-12万,施肥重底早追,增施磷钾肥;浅水灌溉,适期晒田,及时防治病虫害。(5)适宜种植地区:适宜我省种植汕优63的地区种植。
C优2009 川审稻 2002 022
(1)品种来源:系西南科大学水稻所用自育的籼型新不育系CA自育的籼型新恢复系绵恢2009测配育成的中籼迟熟杂交水稻。
(2)特征特性:全生育期151天,比汕优63长0.8天。株高118cm,穗长26.2cm,亩有效穗16.5万。株型较紧凑,分蘖力强,剑叶直立,叶鞘、叶身、叶缘和颖尖紫色,长粒、无芒。每穗着粒144.3粒,结实率81.0%,千粒重30.8克。抗性性鉴定结果,叶瘟3-6级,颈瘟3-7级,抗稻瘟病能力优于对照汕优63。
(3)产量表现:1999-2001年参加绵阳、德阳两市区试,平均亩产554.28公斤,比对照汕优63增产5.14%;2000年参加四川省中籼迟熟B组区试,平均亩产554.52公斤,比对照汕优63增产3.59%,增产显著。2001年德阳、绵阳两市生产试验,平均亩产577.6公斤,比对照汕优63增产9.39%(4)栽培要点:适期早播,培育多蘖壮秧,秧龄45天左右,亩栽基本苗8-12万,重底早追,增施有机肥和磷钾肥,浅水灌溉,适期晒田,及时防治病虫害。
(5)适宜种植地区:适宜绵阳、德阳两市汕优63种植区及省内相似生态区。
C优2040 川审稻 2002 023
(1)品种来源:系西南科技大学水稻所用自育的籼型新不育系CA与自育的籼型恢复系绵恢2040测配育成的中籼迟熟杂交水稻。
(2)特征特性:全生育期148天,比对照汕优63长1天。株高126cm,穗长24.8cm,亩有效穗14.4万。株型较紧凑,分蘖力强,繁茂性好,剑叶较宽大,叶鞘、叶身、叶缘和颖尖紫色,粒中长、无芒。每穗着粒178.2粒,结实率78.8%,千粒重28克,茎秆粗壮,抗倒优,后期转色好。抗性鉴定:叶瘟3-6级,颈瘟3-7,抗稻瘟病能力优于对照。
(3)产量表现:98-99年参加绵阳市区试,两年平均亩产560.5公斤,比对照汕优63增产7.38%;2000-2001年德阳市区试,两年平均亩产530.06公斤,比对昭增产2.88%。两市两年区试亩平均546.3公斤,比对昭汕优63增产5.13%。2001年在绵阳、德阳生态区生产试验,11个试点,平均亩产566.50公斤,比对照汕优63增产7.9%。
(4)栽培要点:适时早播,培育多蘖壮秧,适时移栽,秧龄45-50天,亩栽基本苗10万左右,重底早追。(5)适宜种植地区:适宜我省绵阳、德阳地区种植。
辐优151 川审稻 2002 024
(1)品种来源:该组合系江油市农科所、成都南方杂交水稻研究所用辐74A与江恢151配组育成。(2)特征特性:全生育期152.2天,比对照汕优63长0.2天,株高114.6cm,穗平着粒161.5粒,结实率81.2%,千粒重27.6克。分蘖力较强,穗层整齐,株型较紧凑。稻瘟病抗性鉴定,叶瘟3—8级,颈瘟1—9级,抗稻瘟病优于汕优63。
(3)产量表现:2000-2001年四川省区试,两年平均亩产555.43公斤,比对照汕优63增产2.55%,2001年生产试验,平均亩产548.50公斤,比对照汕优63产产4.5%。
(4)栽培要点:适时早播,培育多蘖壮秧。该品种需肥水平较高,一般肥力条件下,亩施纯氮以不少于10公斤为宜。
(5)适宜种植地区:适宜四川省种植汕优63的地区种植。
国豪杂优2号 川审稻2002025
国豪杂优2号是由绵阳市农科所用自育优质不育系绵2A与引进恢复系江恢151组配而成的杂交中稻新组合。2002年通过四川省品种审定,审定命名:绵2优151,审定编号:川审稻2002025。
一、品种特性
全生育期比汕优63长2-3天,生长势较旺,分蘖力较强,株叶型较紧凑,抽穗整齐,穗粒兼顾,亩有效穗16万左右。株高115厘米,穗长25厘米,每穗平均着粒160粒左右,结实率80%,千粒重29克。品质测定:直链淀粉含量26.5%,糙米率83%,精米率76%,整精米率58%,长宽比3.2,垩白度11%,蛋白质含量7.7%,综合评分达国家二级优米标准,同时也可作为优良的工业原料。抗稻瘟病能力明显优于汕优63。
二、产量表现
2000-2001年省区试平均亩产589公斤,比汕优63增产5%,2001年省生产试验,平均亩产比汕优63增产7.8%。一般亩产650公斤以上。
三、栽培要点
在四川3月下旬至4月上旬按当地播期适时播种,抽穗、扬花期避过极端高温。秧龄45-50天,培育多蘖壮秧。亩栽1.5万窝,基本苗每亩11-13万。合理施肥,亩施纯氮8-10公斤,亩用硫酸锌1-2公斤。施肥方法:底肥占70%,分蘖肥占30%,科学管水,分蘖达20万时排水晒田,抽穗、扬花、灌浆期间田间不能缺水,适时防病治虫。其它省根据当地汕优63栽培情况作适当调整。
四、适宜区域
适宜平坝、丘陵地区作一季中稻种植。
川7优89 川审稻 2002 026
(1)品种来源:绵阳市农科所用四川省农科院作物所选育的优质不育系川7A与本所选育的强恢复系绵恢89杂交育成的中籼迟熟杂交稻新组合。
(2)特征特性:该品种全生育期153.0天,比对照汕优63长1天,叶鞘紫色,株型较紧凑,分蘖力较强,繁茂性好,谷粒长型,部分顶芒,穗层整齐,成熟时转色好。株高119.0cm,穗长26.1cm,亩有效穗15万穗左右,每穗150-160粒,结实率80%左右。千粒重31.1克,加工、外观、食味品质与对照相当。两年抗稻瘟病鉴定均优于对照汕优63。
(3)产量表现:2000年四川省区试,平均亩产583.1公斤,比对照汕优63增产4.9%,2001续试,平均亩产560.43公斤,比对照3.66%,两年区试平均亩产564.24公斤,比对照汕优63增产4.17%。2001年在全省八个点生产试验平均亩产量557.5公斤,比对照汕优63增产6.3%.。
(4)栽培要点:适时早播,培育多蘖壮秧,秧龄50天左右。(播期在绵阳为3月下旬至4月上旬);合理密植,亩栽1.5万穴,基本苗每亩11-13万;合理施肥,亩施纯氮10-12公斤,亩用硫酸锌1.2-2公斤。总肥量中农家肥占50%,底肥占60-70%,分蘖肥占20-30%,穗肥占10%(抽穗前7-10天);科学管水,注意防治病虫害。
K优877川审稻 2002 027
(1)品种来源:系四川省农业科学院水稻高梁所用自育的新质源不育系K18A与早熟恢复系明恢77配组育成。(2)特征特性:全生育期151.0天,比对照汕窄8号长5天,主茎叶片数14-15叶,株高85-86cm,亩有效穗16-17万,每穗着粒数130-140粒,结实率80%左右。千粒重28-29克,该品种株型较紧凑,分蘖力较强,叶色深绿,叶鞘、叶缘和柱头均为紫色,抗稻瘟病能力优于对照。
(3)产量表现:2000年区试平均亩产467.5公斤,比对照汕窄8增产10.49%,2001续试平均亩产432.6公斤,比对照汕窄8号增产4.22%,两年区试平均亩产450.1公斤,比对照汕优8号增产7.36%。2001年在全 省五个点生产试验,平均亩产量453.4公斤,比汕窄8号增产8.55%.。
(4)栽培要点:适时播种,培育多蘖壮秧,亩用种量1.25-1.5公斤;合理密植,亩栽1.5万穴以上,每穴栽2-3粒谷,5叶前移栽;合理施肥,重底早追,氮、磷、钾配合,一般亩施纯氮8-10公斤,过磷酸钙20公斤,钾肥5公斤,钾肥5公斤,栽后7天施3公斤纯氮作追肥;及时防治纹枯病和螟虫。(5)适宜种植地区:适宜在种植汕窄8号,汕优77的地区种植。
II优H103 川审稻 2002 028(1)品种来源:系四川省农科院水稻高梁研究所用II-32A与文件民选育的恢复系泸恢H103杂交育成的中籼迟熟组合。
(2)特征特性:株型紧凑,叶鞘、叶缘和柱头均匀为紫色,分蘖为较强,穗大粒多,全生育期157.4天,比对照汕优63长3天左右,侏高116cm左右,穗长24-25cm,亩有效穗15-16万,穗平着粒170-180粒,结实率80%左右,千粒重26-27克。米质与汕优63相当,稻瘟抗性鉴定:叶瘟0-6颈,颈瘟1-9级,优于汕优63。
(3)产量表现: 2000年四川省区试,平均亩产569.42公斤,比对照汕优63增产4.86%,2001续试,平均亩产566.93公斤,比对照汕优63增产4.86%,两年区试平均亩产567.95公斤,比对照汕优63增产4.867%。2001年在全省五点生产试验,平均亩产量578.33公斤,比对照汕优63增产5.26%.。
(4)栽培要点:适时早播,培育壮秧,亩用种量1-1.25公斤;合理密植,亩栽1.5万穴左右。合理配方施肥,科学管水,适时防病治虫。
(5)适宜种植地区:适宜四川省种植汕优63的地区种植。
K优8602 川审稻 2002 029
(1)品种来源:系四川省农科院水稻高梁研究选用的不育系K18A和恢复系泸恢602杂交育成的中籼中熟组合
(2)特征特性:分蘖力较强,叶片直立,株型较紧凑,穗层整齐,适应性好。全生育期149.6天,与对照辐优838相当,株高109.9cm,穗长23.7cm,穗平着粒146.9粒,结实率80.5%,千粒重31g。碾米品质与对照相当,外观、食味品质优于对照,稻瘟病抗性鉴定:叶温0-8级,颈瘟1-9级,优于对照。
(3)产量表现: 2000年四川省区试,平均亩产569.42公斤,比对照辐优838增产6.07%,2001续试,平均亩产518.0公斤,比对照辐优838增产7.16%,两年平均亩产527.31公斤,比对照增产6.60%。2001年在全省五点生产试验,平均亩产519.31公斤,比对照辐优838增产9.59%。
(4)栽培要点:适时早播,培育壮秧,播期与辐优838相当,亩用种量1.5公斤;合理密植,亩栽1.5-2万穴左右。宽窄行栽培;配方施肥,适时防病冶虫。
(5)适宜种植地区:适宜四川省种植辐优838的地区种植。
Ⅱ优602(川审稻2002 030)
品种来源 1998年四川省农科院水稻高粱研究所用引进的高异交率不育系II-32A与自育高配合力恢得复系泸恢602配组育成。
特征特性 全生育期154.1天,比汕优63迟熟3.1天;株高116.4厘米,分蘖力较强,穗长25.3厘米,每穗着粒151.3粒,结实率85.1%,千粒重28.8克,稻谷加工糙率80.5%,精米率66.3%,整精米率44.4%,米粒长6.4厘米,长宽比2.37;稻瘟病抗性平均级别为叶瘟5.6级,颈瘟7级。该组合叶片直立较厚,叶色深绿,株型较紧凑,杆硬抗倒,穗层整齐。
产量表现 2001年四川省区试汇总平均亩产581.38公斤,比对照汕优63增产8.61%,极显著;2001年四川省区试汇总平均亩产567.14公斤,比对照汕优63增产4.90%,极显 著,两年平均亩产573.24公斤,比对照汕优63增产6.48%。该组合适应性好,在2000-2001年四川省区试35个试验点次中有33个试验点次增产。2001年生产试验平均亩产579.79公斤,比对照汕优63平均亩产534.4公斤增产8.47%。
栽培技术要点
(1)播种,培育壮秧,播期与汕优63相当,亩用种量1公斤;
(2)栽培规格采用宽窄行,密度为16.7×(33.3+20)/2厘米,每窝两粒谷秧;
(3)施足底肥,栽秧前亩施纯氮8-10公斤,磷肥20公斤,钾肥5公斤,栽后7天和孕穗期施追肥,亩施纯氮各3公斤。
第二篇:河南省主要农作物品种审定规程
河南省主要农作物品种审定规程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种子法》、〈河南省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种子法》办法〉及有关配套法规的规定,为了加强主要农作物品种管理,加速新品种推广、促进农业生产发展,结合我省实际,特制定本规程。
第二条 本规程所指的主要农作物为小麦、玉米、棉花、水稻、大豆、油菜、花生、西瓜、马铃薯等九种作物。
第二章 品种审定委员会
第三条 河南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以下简称省品审会)是在省农业厅领导下,负责全省主要农作物品种试验、审定工作的机构。
第四条 省品审会由科研、教学、生产、推广、经营、管理等方面的专业人员组成,委员一般应该具有高级专业技术职称或处级以上职务,年龄一般在55岁以下。品审会设立主任委员一名,副主任委员若干名,委员若干名,每届任期五年。
委员因工作原因,参加会议确有困难的,可以提出申请辞职。若连续两次无故不到会者,视为自动放弃委员职务。委员会可根据需要聘请有关专家为顾问。
第五条 省品审会下设办公室(以下简称省品审办),负责品审会日常事务并协调各专业组及试验主持单位的工作。办公地点设在省种子管理站,办公室主任由本会委员兼任,根据需要配备专兼职干部若干名。
大会闭会期间由主任委员会议行使职权,如遇重要事项,可由省品审办报请主任委员召集主任委员会议研究确定。
第六条 省品审会设麦油(小麦、油菜)、玉米、秋粮(水
稻、大豆)、经作(棉花、花生)、瓜菜(西瓜、马铃薯)五个专业组,各专业组成员一般为9-15名,设组长1名、副组长1-2名。
第七条 省品审会主要任务是审议制订农作物品种审定工作规章制度,制定农作物品种试验管理办法,组织全省主要农作物品种试验、品质检测、抗性鉴定和品种考察等工作,审定各专业组初审推荐的报审品种和确定其他重要事项。
第八条 省品种试验和审定经费列入省财政专项经费。
第三章 品种试验
第九条 品种试验包括区域试验和生产试验。区域试验是对参试品种的丰产性、适应性、抗逆性和品质等农艺性状进行鉴定;生产试验是在接近大田生产条件下对品种的丰产性、适应性、抗逆性等进一步验证,同时总结配套栽培技术。
品种试验由省品审会委托有关单位按照《河南省主要农作物品种试验管理办法》组织实施。各主持单位及专业组成员负责对试验点进行检查指导。
第十条 在中国没有经常居所或营业场所的外国人、外国企业或者其他组织,在河南申请品种试验审定的,应委托具有法人资格的中国种子科研、生产、经营机构代理。从境外引进的农作物品种应先进行植物检疫。转基因品种试验按照国务院《农业转基因生物安全管理条例》等有关法规执行,参试前应提供转基因生物安全证书和相关批准文件。
第十一条 国家已经审定且将我省列为其适宜推广区域的品种,不再进行品种试验;对相邻省、市已审定且与我省属于同一适宜生态区的品种,应按照《河南省相邻省已审品种引种管理事项》及《相邻省已审品种引种实施细则》规定,由省种子管理站在相应区域安排1-2年多点引种试验,根据
试验结果和专家鉴定意见,由省种子管理站报经省农业行政主管部门批准后方可引种。
第十二条 非主要农作物品种管理按照《河南省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种子法〉办法》有关规定执行。
第十三条 抗性鉴定试验、品质检测以省品审会指定的单位的测试结果为准。
第十四条 每个生产周期结束后3个月内,省品审办应当将品种试验结果通知品种参试者。
第十五条 省应逐步有计划地建立健全稳定的品种试验网点(站),各试验点(站)应按省统一制定的方案进行试验,确保试验的代表性、准确性、公正性。
第四章 品种报审
第十六条 报审的品种需要连续2-3年的区域试验和1-2年的生产试验结果,两项试验可交叉进行;要有连续2年的指定单位提供的品质检测、抗性鉴定资料。在我省安排的国家区域试验(每年不少于5个试点),有二年的试验结果,表现较好的品种,须经本省一年生产试验,达到审定标准的亦可报审。
报审者须按规定交纳一定的报审费用。
第十七条 凡报审的品种还应具备下列条件:
1、人工选育或发现并经过改良;
2、与现有已审品种或已受理参试品种有明显区别;
3、遗传性状相对稳定;
4、形态特征和生物学特征一致;
5、品种名称应符合《中华人民共和国植物新品种保护条例》有关规定。
第十八条 凡报审品种者应向省品审办提交申请书、选育报告(含选育方法、选育过程、产量表现、特征特性、品质分析、抗性鉴定报告、建议种植区域及栽培要点),并附
有实物标本(含图片),历年品种区域试验、生产试验总结;杂交种还须有亲本介绍和制种技术资料,转基因品种还应当提供农业转基因生物安全证书等相关资料。品审会对有关申报材料予以保密。对于材料不全者不予受理。
第十九条 省品审办在收到申请书2个月内作出受理或不予受理的决定,并通知报审者。
第五章 品种审定与公告
第二十条 省品审会一般于每年三、八月份召开两次例会,根据需要可召开临时会议,必要时邀请有关人员列席参加。专业组每年元、七月份分别召开两次例会,初审推荐报审品种。各专业组结合试验结果和田间考察品种表现,根据审定标准,对报审品种逐一作出书面结论。
第二十一条 省品审会对专业组初审推荐的品种进行审定。品种审定应本着公正、公开、科学、效率的原则,在充分讨论的基础上,根据审定标准实行无记名方式投票表决。审定会议参加人数超过委员总人数的三分之二为有效,赞成票超过委员总人数的二分之一为通过。
第二十二条 品种审定实行回避制度。在初审和审定工作中,为保证公证性,省品审会可以要求有关人员回避。
第二十三条 推荐审定品种的产量水平,在区域试验中比对照增产显著,生产试验中比对照增产5%以上;品质、抗性应达到品审会规定的指标要求。产量虽和对照相当,但在专用品质、生育期、抗逆性等方面有一至几项特殊优点的品种,亦可推荐审定。
第二十四条 省品审办对通过审定的新品种进行编号、颁发证书,并由省农业行政主管部门发布新品种公告。编号代码顺序为“豫审”、“作物简称”、“年号”、“审定序号”。
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擅自更改审定公告的品种名称。
第二十五条 省品审办对通过审定的品种提出利用意见,并进行跟踪观察。发现存在有重大缺陷或丧失丰产性不宜继续推广利用的品种,由各专业组提出意见,经省品审会同意,并报省农业行政主管部门批准,发布公告终止使用。
第二十六条 审定未通过的品种,省品审办应及时通知报审者。如有异议时,经专业组讨论推荐,可复审一次(应附有完备的补充试验材料),但复审未通过的品种,不再进行二次复审。
第六章 监督管理
第二十七条 承担品种试验、审定的单位及有关人员未经品种权人同意,不得以非品种试验目的而扩散其种子。
第二十八条 承试单位弄虚作假的,取消承担品种试验资格,并依法追究单位及其有关责任人的行政责任,造成损失的,应承担赔偿责任;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二十九条 从事品种试验、审定工作的人员及品种报审者,弄虚作假或徇私舞弊、玩忽职守者,根据情节轻重给予通报批评或依法给予行政处分;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三十条 对品种试验、审定工作中做出突出贡献的单位和个人,省品审会给予表彰和奖励。
第三十一条 经审定合格的品种,育种(引种)单位或个人可持品种审定证书(视同专家鉴定证书)向有关部门申报成果奖;审定未通过的品种,不得发布广告,不得经营推广。
第七章 附则
第三十二条 审定通过的品种,个别性状有改良的,经
营推广之前应报经省品审会就改良性状作1-2个生产周期的验证试验,符合审定条件的,重新进行审定。品种名称应表明与原品种有关,但不得使用原名称,第三十三条 对特殊用途的主要农作物品种可以缩短试验周期,减少试验点数和重复次数。
第三十四条 本《规程》经省品审会议通过并经省农业主管部门发布实施。本《规程》自发布之日起施行。原省品审会1998年9月26日发布的《河南省农作物品种审定规程》同时废止。
第三十五条 本《规程》由河南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负责解释。
第三篇:江西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七届三次审定会议审(认)定品种公告初稿公示
江西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七届三次审定会议
审(认)定品种简介初稿公示
各育种单位(个人):
江西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于2009年12月9日召开了七届三次审定会议,通过审(认)定农作物新品种28个,现将品种简介初稿进行为期7天的公示,请各单位(个人)对自己品种的品种简介内容认真核对,特别是品种特征特性和栽培技术要点方面。如有打印错误或需更改之处,请在公示期内以书面形式向省种子管理局反映。
地 址:南昌市省政府大院东二路省种子管理局品种管理科。
邮 编:330046
联系电话:0791-6266464、0791-6251046 附件:江西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七届三次审定会议审(认)定品种简介初稿
江西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 二00九年十二月十一日
附件:
江西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七届三次
会议审(认)定品种简介
水 稻
品种名称:瑞丰优106 选育单位:赣州市农业科学研究所
品种来源:瑞115A(金23A//江农早IIB/中21B)×金谷6号(R66系选)杂交选配的杂交早稻组合
特征特性:全生育期113.2天,比对照金优402早熟0.1天。该品种株型适中,剑叶长直,长势繁茂,分蘖力强,有效穗多,稃尖紫色,穗粒数中,结实率高,熟期转色好。株高93.1厘米,亩有效穗23.7万,每穗总粒数102.7粒,实粒数84.6粒,结实率82.4%,千粒重27.7克。出糙率81.0%,精米率70.8%,整精米率54.5%,粒长7.0mm,粒型长宽比3.0,垩白粒率74%,垩白度7.4%,直链淀粉18.2%,胶稠度70mm。稻瘟病抗性自然诱发鉴定:穗颈瘟为9级,高感稻瘟病。
产量表现:2008-2009年参加江西省水稻区试,2008年平均亩产485.29公斤,比对照金优402增产0.48%;2009年平均亩产527.05公斤,比对照金优402增产2.42%。两年平均亩产506.17公斤,比对照金优402增产1.45%。适宜地区:全省稻瘟病轻发区种植。
栽培技术要点:3月中下旬播种,秧田播种量每亩20公斤,大田用种量每亩1-1.5公斤。秧龄25-30天。栽插规格5寸×6寸,每穴插2粒谷,每亩基本苗8-10万。施肥以基肥为主,追肥为辅,亩施用纯氮10公斤左右,氮、磷、钾施用比例为1.0:0.5:1.0。浅水插秧,寸水护苗,浅水分蘖,后期湿润灌溉,不要断水过早。注意防止倒伏。重点防治稻瘟病等病虫害。
品种名称:欣荣优2045 选育单位:江西赣兴种业有限责任公司
品种来源:欣荣A×R2045(T0463/测64-7)杂交选配的杂交早稻组合
特征特性:全生育期114.7天,比对照金优402迟熟1.4天。该品种株型适中,剑叶挺直,整齐度好,长势繁茂,分蘖较强,有效穗多,稃尖紫色,穗粒数较多,结实率高,熟期转色好。株高92.1厘米,亩有效穗20.9万,每穗总粒数110.1粒,实粒数90.8粒,结实率82.5%,千粒重27.4克。出糙率78.8%,精米率68.4%,整精米率52.0%,粒长7.0mm,粒型长宽比3.0,垩白粒率26%,垩白度1.8%,直链淀粉19.4%,胶稠度85mm。米质达国优3级。稻瘟病抗性自然诱发鉴定:穗颈瘟为9级,高感稻瘟病。产量表现:2008-2009年参加江西省水稻区试,2008年平均亩产495.79公斤,比对照金优402增产2.65%;2009年平均亩产511.86公斤,比对照金优402减产0.54%。两年平均亩产503.83公斤,比对照金优402增产1.06%。
适宜地区:全省稻瘟病轻发区种植。
栽培技术要点:3月中下旬播种,秧田播种量每亩10.0-12.5公斤,大田用种量每亩1.5-2.0公斤。秧龄25-30天。栽插规格6寸×6寸或4寸×8寸,每亩基本苗10万。亩施用纯氮10公斤,氮、磷、钾施用比例为1.0:0.5:1.0。浅水移栽,寸水活苗,薄水分蘖,够苗晒田,后期干湿交替至成熟。根据当地农业部门病虫预报,及时防治病稻瘟病、二化螟、稻飞虱等病虫害。
品种名称:威优洲418 选育单位:江西九州种业有限公司
品种来源:威20A×洲恢418(R404/T0974)杂交选配的杂交早稻组合
特征特性:全生育期114.1天,比对照金优402迟熟0.8天。该品种株型适中,剑叶宽挺,长势一般,分蘖力强,有效穗多,稃尖紫色,穗粒数中,结实率高,千粒重大,熟期转色好。株高90.0厘米,亩有效穗22.0万,每穗总粒数100.4粒,实粒数80.9粒,结实率80.6%,千粒重29.9克。出糙率81.8%,精米率72.0%,整精米率46.4%,粒长7.1mm,粒型长宽比3.0,垩白粒率90%,垩白度9.9%,直链淀粉20.4%,胶稠度60mm。稻瘟病抗性自然诱发鉴定:穗颈瘟为9级,高感稻瘟病。
产量表现:2008-2009年参加江西省水稻区试,2008年平均亩产490.67公斤,比对照金优402增产1.59%;2009年平均亩产515.64公斤,比对照金优402增产0.20%。两年平均亩产503.16公斤,比对照金优402增产0.90%。
适宜地区:全省稻瘟病轻发区种植。
栽培技术要点:3月下旬播种,大田用种量每亩2.0公斤。移栽秧龄25-30天,抛栽秧龄18-20天。栽插规格4寸×6寸,亩插基本苗8-12万或亩抛基本苗8万。每亩施纯氮量8-10公斤,氮、磷、钾施用比例为1:0.6:1。浅水返青,薄水分蘖,够苗晒田,湿润灌溉孕穗,浅水抽穗,后期干湿交替,不要断水过早。综合防治稻瘟病、纹枯病、二化螟、稻纵卷叶螟、稻飞虱等病虫害。
品种名称:金优313 选育单位:江西科源种业有限公司
品种来源:金23A×R313(R804/明恢82//T0974)杂交选配的杂交早稻组合
特征特性:全生育期113.6天,比对照金优402迟熟0.5天。该品种株型适中,叶片挺直,长势繁茂,分蘖力强,有效穗多,稃尖紫色,穗粒数中,结实率高,熟期转色好。株高91.9厘米,亩有效穗22.9万,每穗总粒数106.6粒,实粒数87.5粒,结实率82.1%,千粒重27.3克。出糙率81.6%,精米率69.7%,整精米率50.0%,粒长7.0mm,粒型长宽比3.2,垩白粒率67%,垩白度5.4%,直链淀粉19.9%,胶稠度62mm。稻瘟病抗性自然诱发鉴定:穗颈瘟为9级,高感稻瘟病。
产量表现:2008-2009年参加江西省水稻区试,2008年平均亩产499.14公斤,比对照金优402增产2.16%;2009年平均亩产516.40公斤,比对照金优402增产2.32%。两年平均亩产507.77公斤,比对照金优402增产2.24%。
适宜地区:全省稻瘟病轻发区种植。
栽培技术要点:3月中下旬播种,秧田播种量每亩15公斤,大田用种量每亩1.5-2.0公斤。秧龄30天以内。栽插规格5寸×6寸,每穴插2粒谷。每亩施25%水稻专用复合肥50公斤作基肥,移栽后5-7天结合化学除草亩追施尿素7.5-10.0公斤、氯化钾7.5公斤促蘖,中后期看苗适当补施穗肥。浅水分蘖,够苗晒田,干湿壮籽,后期不要断水过早。重点防治稻瘟病、二化螟等病虫害。
品种名称:五丰优623 选育单位:左科生、广东省农业科学院水稻研究所 品种来源:五丰A×R623(R66/先恢207)杂交选配的杂交早稻组合
特征特性:全生育期114.3天,比对照金优402迟熟1.2天。该品种株型适中,整齐度好,长势繁茂,分蘖力强,有效穗多,稃尖紫色,穗粒数较多,结实率高,熟期转色好。株高89.2厘米,亩有效穗22.5万,每穗总粒数110.7粒,实粒数92.0粒,结实率83.1%,千粒重25.6克。出糙率81.4%,精米率69.8%,整精米率56.1%,粒长6.6mm,粒型长宽比2.9,垩白粒率25%,垩白度1.7%,直链淀粉12.7%,胶稠度85mm。稻瘟病抗性自然诱发鉴定:穗颈瘟为9级,高感稻瘟病。
产量表现:2008-2009年参加江西省水稻区试,2008年平均亩产511.19公斤,比对照金优402增产4.62%;2009年平均亩产514.74公斤,比对照金优402增产1.99%。两年平均亩产512.97公斤,比对照金优402增产3.31%。
适宜地区:全省稻瘟病轻发区种植。
栽培技术要点:3月中下旬播种,秧田播种量每亩15公斤,大田用种量每亩1.5-2.0公斤。秧龄30天以内。栽插规格5寸×6寸,每穴插2粒谷。亩施纯氮10-12公斤,氮、磷、钾施用比例为1:0.5:1,每亩施25%水稻专用复合肥50公斤作基肥,移栽后5-7天结合化学除草亩追施尿素5.0-7.5公斤、氯化钾5公斤促分蘖,幼穗分化期亩追施尿素5公斤、氯化钾7.5公斤作穗肥。浅水分蘖,够苗晒田,干湿壮籽,后期不要断水过早。重点防治稻瘟病、二化螟等病虫害。
品种名称:中早35 选育单位:中国水稻研究所
品种来源:中早22/嘉育253杂交选育的常规早稻品种 特征特性:全生育期109.3天,比对照浙733早熟0.4天。该品种株型适中,剑叶挺直,整齐度好,长势繁茂,分蘖力一般,有效穗较少,稃尖无色,穗粒数多,着粒密,结实率高,熟期转色好。株高88.1厘米,亩有效穗19.2万,每穗总粒数119.4粒,实粒数97.9粒,结实率82.0%,千粒重26.6克。出糙率81.6%,精米率69.8%,整精米率61.8%,粒长5.8mm,粒型长宽比2.1,垩白粒率100%,垩白度16.0%,直链淀粉21.2%,胶稠度70mm。稻瘟病抗性自然诱发鉴定:穗颈瘟为9级,高感稻瘟病。
产量表现:2008-2009年参加江西省水稻区试,2008年平均亩产492.93公斤,比对照浙733增产9.92%,极显著;2009年平均亩产473.29公斤,比对照浙733增产8.02%,显著。两年平均亩产483.11公斤,比对照浙733增产8.97%。
适宜地区:全省稻瘟病轻发区种植。栽培技术要点:软盘抛秧于3月20-25日播种,湿润育秧于3月底至4月初播种,秧田播种量每亩40公斤,大田用种量每亩5公斤。软盘抛秧3.1-4.1叶抛栽,移栽秧龄25-30天。栽插规格5寸×5寸,每穴插5-6粒谷,或每平方米抛栽33-35穴。亩施用纯氮10-12公斤,氮、磷、钾施用比例为1.0:0.5:1.0。无水抛秧,浅水分蘖,够苗晒田,有水抽穗,干湿壮籽,后期不要断水过早。加强防治稻瘟病等病虫害。
品种名称:中组7号 选育单位:中国水稻研究所
品种来源:中选78/嘉育253杂交选育的常规早稻品种 特征特性:全生育期106.7天,比对照浙733早熟3.0天。该品种株型适中,剑叶宽挺,长势繁茂,分蘖一般,稃尖无色,穗粒数多,结实率高,熟期转色好。株高83.6厘米,亩有效穗19.7万,每穗总粒数118.7粒,实粒数104.0粒,结实率87.6%,千粒重26.7克。出糙率81.4%,精米率68.6%,整精米率59.8%,粒长6.0mm,粒型长宽比2.3,垩白粒率99%,垩白度13.9%,直链淀粉22.8%,胶稠度50mm。稻瘟病抗性自然诱发鉴定:穗颈瘟为9级,高感稻瘟病。
产量表现:2008-2009年参加江西省水稻区试,2008年平均亩产473.64公斤,比对照浙733增产5.62%,显著;2009年平均亩产453.50公斤,比对照浙733增产3.51%。两年平均亩产463.57公斤,比对照浙733增产4.57%。
适宜地区:全省稻瘟病轻发区种植。
栽培技术要点:软盘抛秧于3月20-25日播种,湿润育秧于3月底至4月初播种,秧田播种量每亩40公斤,大田用种量每亩5公斤。软盘抛秧3.1-4.1叶抛栽,移栽秧龄25-30天。栽插规格5寸×5寸,每穴插5-6粒谷,或每平方米抛栽33-35穴。亩施用纯氮10-12公斤,氮、磷、钾施用比例为1.0:0.5:1.0。无水抛秧,浅水分蘖,够苗晒田,有水抽穗,干湿壮籽,后期不要断水过早。加强防治稻瘟病等病虫害。
品种名称: 中2优280 选育单位: 中国水稻研究所
品种来源: 中2A(协青早A/(协青早B//Ru9502008/中优早3号))×中恢280(R974/盐城559)杂交选配的杂交早稻组合
特征特性:全生育期114.3天,比对照金优402迟熟1.0天。该品种株型适中,叶片长挺,整齐度好,长势繁茂,分蘖较强,有效穗较多,稃尖无色,穗大粒多,结实率较高,熟期转色好。株高91.0厘米,亩有效穗20.8万,每穗总粒数126.7粒,实粒数95.0粒,结实率75.0%,千粒重27.0克。出糙率80.8%,精米率69.8%,整精米率57.7%,粒长7.3mm,粒型长宽比3.1,垩白粒率16%,垩白度0.9%,直链淀粉15.0%,胶稠度86mm。米质达国优3级。稻瘟病抗性自然诱发鉴定:穗颈瘟为9级,高感稻瘟病。
产量表现:2008-2009年参加江西省水稻区试,2008年平均亩产485.98公斤,比对照金优402增产0.62%;2009年平均亩产526.50公斤,比对照金优402增产2.31%。两年平均亩产506.24公斤,比对照金优402增产1.47%。
适宜地区:全省稻瘟病轻发区种植。
栽培技术要点:3月底至4月初播种,秧田播种量每亩15-20公斤,大田用种量每亩1.5-2.0公斤。秧龄30天左右。栽插规格5寸×6寸或6寸×6寸,每穴插2-3粒谷,亩插基本苗10-12万。施足基肥,早施追肥,增施钾肥,亩施用纯氮10-12公斤,氮、磷、钾施用比例为1:0.5:1。够苗晒田,浅水勤灌,干湿交替,后期不要断水过早。注意防止倒伏。重点防治稻瘟病、纹枯病等病虫害。
品种名称:陵两优611 选育单位:湖南亚华种业科学研究院
品种来源:湘陵628S(株1S体细胞无性系矮秆突变材料SV14S/ZR02)×华恢611(9521/中优早5号)杂交选配的杂交早稻组合
特征特性:全生育期110.1天,比对照浙733迟熟0.5天。该品种株型适中,剑叶挺直,长势一般,分蘖力较强,有效穗较多,稃尖无色,穗粒数多,结实率较高,千粒重小,熟期转色好。株高80.0厘米,亩有效穗22.4万,每穗总粒数120.8粒,实粒数95.2粒,结实率78.8%,千粒重23.6克。出糙率80.2%,精米率68.1%,整精米率57.6%,粒长6.7mm,粒型长宽比3.0,垩白粒率24%,垩白度1.7%,直链淀粉22.7%,胶稠度68mm。米质达国优3级。稻瘟病抗性自然诱发鉴定:穗颈瘟为9级,高感稻瘟病。
产量表现:2008-2009年参加江西省水稻区试,2008年平均亩产474.69公斤,比对照浙733增产5.86%,显著;2009年平均亩产453.60公斤,比对照浙733增产3.53%。两年平均亩产464.15公斤,比对照浙733增产4.70%。
适宜地区:全省稻瘟病轻发区种植。
栽培技术要点:软盘抛秧于3月25日左右播种,湿润育秧于3月底播种,秧田播种量每亩12公斤,大田用种量每亩2.0公斤。软盘抛秧3.1-3.5叶抛栽,湿润育秧4.5叶左右移栽。栽插规格5寸×6寸,每穴插2-3粒谷,或每平方米抛栽28-30穴。每亩施25%水稻专用复混肥40公斤作底肥,栽后5-7天结合施用除草剂亩追施尿素6-7公斤,幼穗分化初期亩追施氯化钾7.5公斤,后期看苗补施穗肥。干湿相间促分蘖,够苗晒田,有水孕穗,浅水抽穗,湿润灌浆期,后期不要断水过早。根据当地农业部门病虫预报,及时防治稻瘟病、纹枯病、二化螟、稻纵卷叶螟等病虫害。
品种名称:天丰优紫红
选育单位:芦溪县农业科学研究所
品种来源: 天丰A×紫红(黑80-86/东兰黑米//东兰黑米)杂交选配的有色杂交一季稻组合
特征特性:全生育期150天。该品种株型适中,田间生长整齐,叶片窄挺,茎秆粗壮,分蘖力一般,穗大粒多,结实率高,后期落色好。株高130.0厘米,单株分蘖13.47穗,穗长25.0厘米,每穗总粒数206.7粒,实粒数171.5粒,结实率83.0%,千粒重27.0克,种皮紫红色。出糙率79.0%,精米率70.5%,整精米率59.5%,粒长6.9mm,粒型长宽比2.7,垩白粒率59%,垩白度10.5%,直链淀粉24.2%,胶稠度48mm。
产量表现:大田种植一般亩产442.20公斤。适宜地区:萍乡市低海拔平原、丘陵地区种植。栽培技术要点:平原、丘陵地区5月10-12日播种,山区5月5-7日播种,秧田播种量每亩8-10公斤。秧龄25-30天。栽插规格6寸×8寸,每穴插2粒谷。亩施纯氮12.5公斤、磷9公斤、钾18公斤,基肥与追肥施用比例为6:4。返青后薄露灌溉,干湿交替,后期不断水过早。根据当地农业部门病虫害预报,及时防治稻瘟病、稻曲病等病虫害的防治。
品种名称:紫两优5218 选育单位:海南神农大丰种业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品种来源:紫广8S(广占63S-2/P88S)×R5218(蜀恢527/1840)杂交选配的杂交一季稻组合
特征特性:全生育期124.6天,比对照II优838早熟1.5天。该品种株型适中,整齐度好,剑叶长挺,长势繁茂,分蘖力一般,稃尖紫色,穗粒数多,结实率高,熟期转色好。株高120.2厘米,亩有效穗15.0万,每穗总粒数163.9粒,实粒数132.5粒,结实率80.8%,千粒重27.6克。出糙率78.0%,精米率71.2%,整精米率60.6%,粒长7.2mm,粒型长宽比3.4,垩白粒率30%,垩白度7.8%,直链淀粉16.4%,胶稠度74mm。稻瘟病抗性自然诱发鉴定:穗颈瘟为9级,高感稻瘟病。
产量表现:2007-2008年参加江西省水稻区试,2007年平均亩产514.33公斤,比对照II优838增产5.88%;2008年平均亩产529.58公斤,比对照II优838增产1.19%。两年平均亩产521.96公斤,比对照II优838增产3.54%。
适宜地区:全省稻瘟病轻发区种植。
栽培技术要点:丘陵地区4月底5月初播种,平原地区5月20日左右播种,大田用种量每亩1.0公斤。秧龄35天以内。栽插规格6寸×8寸,每穴插2粒谷,确保每亩基本苗6-7万。亩施用45%复合肥30公斤、尿素5公斤作基肥,移栽后5-7天结合除草每亩施尿素10公斤、氯化钾5公斤,后期看苗补肥。深水返青,浅水分蘖,够苗晒田,干湿交替壮籽,后期不要断水过早。根据当地农业部门病虫预报,将强防治稻瘟病、纹枯病、稻飞虱、稻纵卷叶螟、二化螟等病虫害。
品种名称:赣6优88 选育单位:江西省农业科学院水稻研究所
品种来源:316A(中9A//IR58025B/金23B)×测8-8杂交选配的杂交晚稻组合
特征特性:全生育期107.8天,比对照金优207早2.8天。该品种株型适中,植株生长整齐,叶色淡绿,分蘖力强,有效穗多,稃尖无色,穗粒数较多,结实率较高,千粒重小,熟期转色好。株高96.7厘米,亩有效穗22.7万,每穗总粒数106.8粒,实粒数86.5粒,结实率81.0%,千粒重23.0克。出糙率77.2%,精米率66.5%,整精米率63.1%,粒长7.1mm,粒型长宽比3.4,垩白粒率17%,垩白度1.9%,直链淀粉含量22.6%,胶稠度60mm。米质达国优2级。稻瘟病抗性自然诱发鉴定:穗颈瘟为9级,高感稻瘟病。产量表现:2007-2008年参加江西省水稻区试,2007年平均亩产426.74公斤,比对照金优207增产3.09%;2008年平均亩产443.07公斤,比对照金优207减产3.08%。两年平均亩产434.91公斤,比对照金优207增产0.01%。
适宜地区:全省稻瘟病轻发区种植。
栽培技术要点:6月24-25日播种,秧田播种量每亩12-15公斤,大田用种量每亩1.5公斤。秧龄20-25天。栽插规格5寸×6寸,每穴插3-4粒谷。亩施复合肥35公斤、磷肥20公斤、钾肥10公斤作底肥。移栽后7天别追施尿素10公斤。浅水移栽,够苗晒田,深水孕穗、抽穗、灌浆,后期干湿交替,收割前7天断水。注意稻瘟病等病虫害的防治。
品种名称:赣6A 选育单位:江西省农业科学院水稻研究所
品种来源:中9A//IR58025B/金23B连续多代回交选育的水稻三系不育系
特征特性:属籼型三系不育系,播始历期春播71天左右。主茎叶片数13叶,株高71.0厘米,株型适中,叶片窄挺,剑叶角度小。分蘖力中等,单本平均分蘖7-9穗,穗长23.0厘米,平均每穗颖花数144.0粒,千粒重18克。种子饱满,稃尖无色、有短芒,柱头呈无色。柱头外露率82.5%,双边外露率17.0%。花粉镜检典败率95.0%,圆败率5.0%,不育度为100%;套袋自交不育率为100%,育性稳定。米质分析结果:出糙率83.2%、精米率75.9%、整精米率68.2%、垩白粒率2%、垩白度0.2%、直链淀粉含量24.4%、胶稠度42mm、长宽比3.7。稻瘟病接种鉴定叶瘟为3级。
品种名称:赣源A 选育单位:宁都县名林水稻研究所
品种来源:博A///冈46B/博B//II-32B连续多代回交选育的水稻三系不育系
特征特性:属籼型三系不育系,播始历期春播80天、夏播68天、秋播60天。主茎叶片数13-14叶,株高66.0厘米,株型紧凑,茎杆粗壮,叶片挺直。分蘖力较强,单本平均分蘖10-12穗,穗长25.3厘米,平均每穗颖花数165.0粒,千粒重27.5克。种子饱满,稃尖紫色、无芒,柱头呈紫色。柱头外露率46.3%,双边外露率11.2%。花粉镜检典败率93.99%,圆败率6.01%,不育度为100%;套袋自交不育率为100%,育性稳定。米质分析结果:出糙率77.3%、精米率69.9%、整精米率67.6%、垩白粒率7%、垩白度0.6%、直链淀粉含量26.0%、胶稠度44mm、长宽比2.3。稻瘟病接种鉴定苗瘟为3级。
品种名称:赣源2A 选育单位:宁都县名林水稻研究所
品种来源:荣丰B经300 Gy Co γ辐射产生的苗期白化转绿型材料与荣丰A连续多代回交选育的水稻三系不育系
特征特性:属籼型三系不育系,播始历期春播66-70天、夏播56-62天、秋播56天。该不育系3叶前叶片完全白花,3叶1心后逐渐转为正常绿色叶。主茎叶片数10-12叶,株高60.0厘米,株型较紧凑,茎杆较粗壮,叶片挺直。分蘖力较强,单本平均分蘖10-12穗,穗长19.6厘米,平均每穗颖花数98.0粒,千粒重25.5克。种子饱满,稃尖紫色、有芒,柱头呈紫色。柱头外露率83.34%,双边外露率38.23%。花粉镜检典败率99.96%,圆败率0.04%,不育度为100%;套袋自交不育率为100%,育性稳定。米质分析结果:出糙率79.4%、精米率71.8%、整精米率51.4%、垩白粒率4%、垩白度0.4%、直链淀粉含量26.7%、胶稠度40mm、长宽比2.8。稻瘟病接种鉴定苗瘟为3级。
品种名称:紫广8S 品种来源:杨振玉
品种来源:广占63S-2/P88S杂交选育的水稻两系不育系
特征特性:属籼型两用核不育系,播始历期夏播80天左右。主茎叶片数14叶。株高82厘米,株型适中,叶片挺
60直。分蘖力较强,穗长23厘米,平均每穗颖花数180粒,千粒重23克左右。种子饱满,稃尖紫色、无芒,柱头呈紫色。柱头外露率70.0%,双边外露率45.6%。花粉镜检花粉败育早,花药很小,以典败为主,不育度为100%;套袋自交不育率为100%。育性转换温度为23.5C。出糙率79.9%、精米率70.8%、整精米率53.0%、垩白粒率30%、垩白2.3%、直链淀粉含量20.1%、胶稠度56mm、长宽比3.3。米质达国优3级。恢复力强。稻瘟病接种鉴定苗瘟为5级,穗颈瘟为5级。
玉 米
品种名称:2008晶糯
选育单位:江西农业大学农学院 品种来源:22B×20-C 特征特性:该品种属紧凑型糯玉米品种。春播鲜果穗成熟期86.5天,比对照苏玉糯5号迟熟0.5天。株高191.0厘米,穗位高73.4厘米,双穗率1.23%,空杆率1.43%,果穗锥形,穗长16.8厘米,穗粗4.5厘米,单穗重187.2克,秃尖长2.45厘米,每穗13.2行,每行28.7粒,鲜百粒重35.6克,鲜出籽率63.80%,籽粒白色。
产量表现:2008-2009年参加江西省鲜食糯玉米区域试验,2008年平均亩产鲜果穗1054.59公斤,比对照苏玉糯
10号增产10.55%;2009年平均亩产鲜果穗796.94公斤,比对照苏玉糯5号增产15.97%。两年平均亩产925.77公斤, 比对照增产12.82%。
适宜地区:全省各地均可种植。
栽培技术要点:春播3月下旬至4月初,保护地栽培可适当提前,播种密度每亩3000-3500株,可直播也可育苗移栽。施足基肥,每亩施腐熟农家肥1000-1500公斤,栽培管理上应突出早抓早管,根据玉米不同时期的生长情况,及时追肥。为避免与其他类型玉米串粉而影响其特有风味和粒色,栽培上应严格隔离。播种或移苗后及早按常规方法防治地下害虫;喇叭口期用苏云金杆菌、杀螟杆菌等灌心防治玉米螟;之后不再用药,以保障糯玉米的食用安全。
品种名称:京糯208 选育单位:北京四海种业有限责任公司 品种来源:SH05×SH16 特征特性:该品种属半紧凑型糯玉米品种。春播鲜果穗成熟期88.2天,比对照苏玉糯5号迟熟2.2天。株高220.7厘米,穗位高85.6厘米,双穗率2.71%,空杆率2.62%。果穗锥形,穗长18.2厘米,穗粗4.8厘米,单穗重222.6克,秃尖长2.05厘米,每穗12.5行,每行35.8粒,鲜百粒重34.2克,鲜出籽率67.38%,籽粒白色。产量表现:2008-2009年参加江西省鲜食糯玉米区域试验,2008年平均亩产鲜果穗1233.86公斤,比对照苏玉糯1号增产29.34%;2009年平均亩产鲜果穗902.78公斤,比对照苏玉糯5号增产31.37%。两年平均亩产1068.32公斤, 比对照增产30.19%。
适宜地区:全省各地均可种植。
栽培技术要点:春播3月中旬至4月中旬,秋播7月至8月上旬,亩用种量1.5-2公斤。及时间苗,每亩定苗3500株左右。施足基肥,每亩施农家肥1500公斤,根据不同的田块及长势及时追肥。与其它玉米品种适当隔离种植,以免相互串粉影响品质。适时采收,一般在开花授粉后23-26天为最佳采收期。综合防治病虫害。
油 菜
品种名称:赣油杂5号
选育单位:江西省农业科学院作物研究所
品种来源:99A01-3×R210杂交选配的杂交油菜组合 特征特性:属甘蓝型半冬性双低油菜,全生育期201.6天,比对照中油杂2号早熟0.8天。幼苗直立,子叶肾脏形,真叶长椭圆形,有缺刻。茎绿色。种子深褐色,圆形。株型紧凑,上部分枝类型。株高152.0厘米,分枝高度51.0厘米,有效分枝数6.8个,单株有效角果数268.0个,每角粒数21.2粒,千粒重3.5克。硫甙葡萄糖甙含量16.1µmol/克,芥酸含量0,含油量41.1%。菌核病病株率14.9%,病指6.7,菌核病抗性差于对照。
产量表现:2007-2009年参加江西省油菜区试,2007-2008平均亩产145.15公斤,比对照中油杂2号增产10.42%,极显著;2008-2009平均亩产126.95公斤,比对照中油杂2号增产6.81%,不显著。两年平均亩产136.05公斤,比对照中油杂2号增产8.71%。
适宜地区:全省各地均可种植。
栽培技术要点:育苗移栽播期于9月中下旬,直播于10月上中旬播种。移栽每亩栽0.8-1.0万株,直播亩定苗1-2万株。氮、磷、钾合理配施,亩施复合肥20公斤,磷肥25公斤,硼肥1公斤作底肥,10月下旬至11月下旬苗肥亩施尿素5-7公斤,苔肥亩追施尿素5公斤,苔期亩叶面喷施硼砂100克。重点防治菌核病、蚜虫、菜青虫等病虫害。
品种名称:赣两优3号
选育单位:江西省宜春市农业科学研究所 品种来源:66S×03C-8杂交选配的杂交油菜组合 特征特性:属甘蓝型半冬性双低油菜,全生育期203.4天,比对照中油杂2号迟熟1.0天。幼苗半直立,叶色青绿,叶柄长,顶叶叶片中等,裂叶4对以上,叶片边缘波状。黄花,花瓣侧叠状。株型紧凑。株高155.0厘米,分枝高度53.2厘米,有效分枝数7.0个,单株有效角果数280.1个,每角粒数18.4粒,千粒重4.1克。硫甙葡萄糖甙含量10.4µmol/克,芥酸含量0,含油量41.6%。菌核病病株率16.9%,病指9.9,菌核病抗性差于对照。
产量表现:2007-2009年参加江西省油菜区试,2007-2008平均亩产133.79公斤,比对照中油杂2号增产1.78%,不显著;2008-2009平均亩产126.98公斤,比对照中油杂2号增产6.84%,不显著。两年平均亩产130.39公斤,比对照中油杂2号增产4.19%。
适宜地区:全省各地均可种植。
栽培技术要点:育苗移栽于9月下旬至10月上旬播种,直播于10月上中旬播种。育苗移栽的苗龄30-35天。亩施尿素8-10公斤、钙镁磷肥25公斤、氯化钾10-15公斤、硼肥1.0-1.5公斤作基肥,移栽活棵后7天左右或直播苗在3-5片叶时亩追施尿素10公斤,腊肥亩追施尿素6公斤。蕾期及开花期各喷施0.3%的硼砂液1-2次。油菜始花期喷施40%菌核净或50%多菌灵防治菌核病。
品种名称:宁杂11号
选育单位:江苏省农业科学院经济作物研究所 品种来源:G2AB×P10(苏2051/宁RS-1)杂交选配的杂交油菜组合
特征特性:属甘蓝型半冬性双低油菜,全生育期199.0天,比对照中油杂2号早熟3.5天。幼苗半直立,子叶肾脏形,幼苗叶色淡绿,叶缘锯齿。角果长度中等,籽粒排列紧实,种子黑褐色,较圆。株高146.2厘米,分枝高度48.9厘米,有效分枝数7.5个,单株有效角果数284.9个,每角粒数20.0粒,千粒重3.7克。硫甙葡萄糖甙含量14.8µmol/克,芥酸含量0,含油量42.0%。菌核病病株率15.1%,病指8.5,菌核病抗性差于对照。
产量表现:2007-2009年参加江西省油菜区试,2007-2008平均亩产129.49公斤,比对照中油杂2号减产3.87%,不显著;2008-2009平均亩产113.02公斤,比对照中油杂2号减产4.91%,不显著。两年平均亩产121.26公斤,比对照中油杂2号减产4.28%。
适宜地区:全省各地均可种植。
栽培技术要点: 直播于10月上中旬播种。直播田块每亩定苗1.5-2.0万株,行株距为40厘米×15厘米。氮、磷、钾配合施用,缺硼地区增施硼肥,基肥施用占总施肥量的65%,越冬期腊肥施用占15-25%,抽苔期苔肥施用占10-20%。初花期、盛花期用多菌灵、菌核净、赤霉清等药剂喷雾,防治菌核病。
品种名称:圣光76 选育单位:华中农业大学
品种来源:206A×6105杂交选配的杂交油菜组合 特征特性:属甘蓝型半冬性双低油菜,全生育期200.5天,比对照中油杂2号早熟1.9天。子叶肾脏形,苗期叶圆叶型,叶绿色,顶叶较大,有裂叶2-3对。种子黑褐色,近圆形。黄花,花瓣相互重迭。株高152.0厘米,分枝高度60.4厘米,有效分枝数7.1个,单株有效角果数246.6个,每角粒数21.9粒,千粒重3.7克。硫甙葡萄糖甙含量21.0µmol/克,芥酸含量0,含油量40.7%。菌核病病株率13.5%,病指7.3,菌核病抗性与对照相当。
产量表现:2007-2009年参加江西省油菜区试,2007-2008平均亩产148.97公斤,比对照中油杂2号增产13.33%,极显著;2008-2009平均亩产130.78公斤,比对照中油杂2号增产10.03%,显著。两年平均亩产139.88公斤,比对照中油杂2号增产11.70%。
适宜地区:全省各地均可种植。
栽培技术要点:育苗移栽于9月15-20日播种,直播于9月25-10月5日播种,移栽每亩苗床播种0.4-0.5公斤,直播每亩播种0.5-0.6公斤。幼苗6-7叶时移栽, 苗龄25-30天。移栽密度亩栽插0.6-0.8万株。施足基肥,早追苗肥,重施腊肥,看苗轻施苔肥,亩施纯氮14公斤、磷10.7公斤、钾10.7公斤、硼肥0.5公斤,其中硼肥全部作基肥。防渍,防旱,中耕除草2-3次。冬前防治蚜虫和菜青虫,花期防治菌核病。
花 生
品种名称:泉花7号
育选单位:福建省泉州市农业科学研究所
品种来源: 028-9 / 205-1杂交选育的常规花生品种 特征特性:直立珍珠豆型品种。全生育期春播120-135天;秋播105-120天。该品种株型紧凑、中高等,生长势强。主茎高42厘米,分枝性较好,单株分枝数6.5个。主茎叶数17片,叶片大小中等,椭圆形,叶色深绿。单株果数19.6个,双仁果率86.7%,单仁果率13.3%,饱果率75%-85%,百果重172克左右。粗脂肪含量51.83%,粗蛋白含量27.08%,油酸含量45.10%,亚油酸含量33.7%。
产量表现:大田测产亩产315.3公斤,比对照品种汕油523增产 15.38%。
适宜地区:赣中、南地区种植,栽培技术要点:春播3月上旬至4月上旬,秋播7月下旬至8月初。中等肥力田块,双粒穴播,春播1.0万穴左右,秋播1.1-1.2万穴。施足基肥、早施苗肥、酌施花肥、后期视苗情根外追肥;以有机肥为主,化肥为辅,氮、磷、钾肥配合施用;注意适当增施钙、硼肥。掌握蹲苗、干花、湿针、润果的原则。春播注意防治小地老虎、小绿叶蝉、蚜虫、夜蛾类害虫、叶斑病、疮痂病等病虫害;秋播注意防治小绿叶蝉、夜蛾类害虫、红蜘蛛、叶斑病、锈病等病虫害。
芝 麻
品种名称:旱芝4号
选育单位:江西省红壤研究所
品种来源:由地方品种“荆柴麻”优良变异单株经系统选育而成的黑芝麻品种。
特征特性:属单花、单蒴、四棱分枝型品种。春、夏、秋均可种植,以夏、秋种植为主,全生育期75天左右,比对照金黄麻迟熟2-4天。茎深绿色,茸毛短、少,花白色,种皮乌黑色。株高154.8厘米,始蒴部位55厘米左右,空稍尖长4.0厘米左右,单株蒴果64.2个,每蒴粒数50.1粒,千粒重2.8克。蛋白质含量26.0%,含油量51.3%。大田示范种植未见发病。
产量表现:2009年示范种植,平均亩产104.9公斤,比对照金黄麻增产2.01%;比对照荆柴麻增产49.43%。
适宜地区:全省芝麻主产区种植。
栽培技术要点:适时播种,春播4月中下旬,夏播5月下旬至6月中旬,秋播6月下旬至7月上旬。播种量每亩0.3-0.4公斤,播种方式以撒播(畦宽3-3.5米)或条播(开沟行距40厘米左右)均可。及时定苗,第4-5对真叶时定苗,春、夏播每亩定苗1万株,秋播每亩定苗1.2万株左右。施足底肥,亩施堆沤腐熟猪牛栏粪1000公斤;钙镁磷肥30-40公斤、尿素8-10公斤、氯化钾10-12公斤。其中磷肥也全部作底肥,氮、钾肥70%作底肥,30%作追肥。综合防治病虫害。
豇 豆
品种名称:赣蝶1号
选育单位:江西省赣新种子有限公司 品种来源:26A/39B杂交选育的常规豇豆品种 特征特性:早熟品种。植株蔓生,生长势强,分枝力中等。茎绿色较粗壮。叶片中等,叶深绿色,叶长11.2厘米,宽8.7厘米;第1花序着生节位为3-4节,花为水红花色,每穗花序结荚2-4条,每株结荚13-16条。商品荚嫩绿色,荚长70厘米左右,荚粗0.8厘米左右,荚条顺直、无鼠尾、荚肉紧实、商品性好。种子肾形,红褐色,种皮光滑有浅纵沟,千粒重130克左右。
产量表现:平均单产2800公斤左右,比对照之豇28-2增产27.4%。
适宜地区:全省各地均可种植。栽培技术要点:露地栽培,春播3月下旬至4月初,行株距75厘米×30厘米,每穴留3株,每亩保苗9500株;秋播8月初,行株距70厘米×25厘米,每穴留3株,每亩保苗11800株,亩用种量2公斤。深耕高畦、双行栽培,每亩施有机肥1000-1500公斤、复合肥25公斤作基肥。采收期每隔6-7天追一次复合肥,连追2-3次,每次追施尿素5公斤、复合肥10公斤,以避免植株早衰、延长采收期,增加产量。当蔓长25-30厘米,应及时搭架引蔓。一般开花后7-9天可采收,以后每隔1-2天采收一次,采收时注意保护其它幼荚和花蕾。综合防治病虫害。
品种名称:赣蝶3号
选育单位:江西省赣新种子有限公司
品种来源:28-2G8/39B杂交选育的常规豇豆品种 特征特性:中早熟品种。该品种植株蔓生,生长势强,分枝力强,茎绿色较粗壮。叶片中等,叶深绿色,叶长11.8厘米,宽9.1厘米。第1花序着生节位较低,平均为第4-6节,花为水红花色。每穗花序结荚2-4条,每株结荚12-16条。商品豆荚嫩绿色,荚长70厘米左右,荚粗0.8厘米左右,荚条顺直、无鼠尾,荚肉紧实、商品性好。种子肾形,棕褐色,种皮光滑有浅纵沟,千粒重129克左右。
产量表现:平均单产2850公斤,比对照之豇28-2增产27.3%。
适宜地区:全省各地均可种植。
栽培技术要点: 露地栽培,春播4月上旬,行株距75厘米×31厘米;秋播7月下旬至8月上旬,行株距70厘米×26厘米。双行定植,穴播3-4粒,每穴留苗2-3株,亩用种量2公斤。每亩施有机肥1000-1500公斤、复合肥25公斤作基肥,采收期每隔6-7天追一次复合肥,连追2-3次,每次追施复合肥10公斤,以避免早衰、延长采收期,增加产量。当蔓长25-30厘米,应及时搭架引蔓。一般开花后7-9天可及时采收嫩荚,以后每隔1-2天采收一次,采收时注意保护其它幼荚和花蕾。综合防治病虫害。
黄 瓜
品种名称:赣黄瓜2号 选育单位:南昌市农业科学院
品种来源:CY05×CY23杂交选配的水果黄瓜新组合 特征特性:早熟、全雌性系水果型黄瓜品种。无限生长型,分枝性中等,生长势强,茎杆粗壮,节间短。第一雌花节位3-4节,主蔓结果为主,着果率高,每节座果1-2个,结果期较集中。商品果短圆柱形,无瓜把,果长13-16厘米,横径2.6厘米左右,单果重80-90克。瓜条顺直,果皮深绿色、光滑无刺,心腔小、口感脆嫩。产量表现:大田生产种植产量比对照以色列萨瑞格(HA-454)水果黄瓜增产明显。
适宜地区:全省各地均可种植。
栽培技术要点:适宜早春设施大棚和露地及秋延后栽培。大棚2月上中旬播种,3月上中旬定植,4月上中旬开始采收;露地3月底至8月上中旬均可播种,春播生育期60天;夏、秋播生育期45至50天,亩用种量约60克。种植密度每亩2000-2400株,行株距70厘米×35厘米。施足基肥,每亩施有机肥3000公斤、三元复合肥30公斤;采收前追施5-10公斤尿素并结合喷施0.2%-0.3%的磷酸二氢钾进行根外施肥,防止植株早衰。及时整枝和疏果,开花后7-10天开始采收。注意病虫害防治和温湿度的综合调控。
果 树
品种名称:广丰马家柚 选育单位:广丰县农业局
品种来源:广丰县大南镇马家自然村单株柚树 特征特性:树冠呈伞形或半园形,萌芽力强,可多次抽梢,枝干黯绿色。叶单身复叶,长椭圆形,尖钝。每年4月中下旬开花,单生花序或总状花序,一般每个花序着生3-5朵花,花蕾大,花瓣白色。果实成熟期10月中下旬,梨形或高扁圆形,横径17厘米左右,纵径18厘米左右,果形大,平均单果重1500克。果皮黄绿色,油胞大而凸,果皮厚2.3厘米左右,果皮内海绵组织淡红色,脐小微凹,单果种子数80-120粒。果肉淡红色,水分充足,出汁率52.69%,肉质细嫩,酸甜适口,可溶性固形物10.2%,可滴定酸0.68%,富含番茄红素,100克鲜样含维生素C 64.56毫克。每果瓤瓣12-15瓣,瓤瓣外皮淡红色,瓤瓣封闭完整,无裂瓣,易剥离。座果率高,耐贮藏。
产量表现:大田生产种植8年以上的果树亩产达3000公斤。
适宜地区:与广丰县生态条件相似的地区种植。栽培技术要点:选择土层深厚、透气性好的红壤土或沙砾土壤建园种植。3月上中旬采用大穴种植,行株距4×5米或4×4米,亩植33-42株。施足基肥,每穴下层施腐熟厩肥80-100公斤,上层施枯饼或复合肥1.0-1.5公斤。定植后每月视苗木长势追施稀薄腐熟有机肥。结果后每株的具体施肥量以树龄长势和挂果量而定,一般有4个主要施肥时期,即采果后肥、花前肥、稳果肥和促梢壮果肥。越冬管理主要搞好培土、清园、施肥、灭虫、防冻工作。注意防治溃疡病、疮痂病、树脂病、天牛、介壳虫、潜叶蛾、红蜘蛛等病虫害。
第四篇:山东省农作物品种管理办法
山东省农业厅文件
鲁农种字〔2007〕24号
关于印发
《山东省农作物品种管理办法》的通知
各市、县(市、区)农业局(农委)、各农业院校、省农科院及各专业所、各市农科院(所)、省品审会委员:
《山东省农作物品种管理办法》业经厅长办公会审定通过,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
二〇〇七年八月十三日
山东省农作物品种管理办法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为加强农作物品种管理,规范农作物品种试验,科学、公正、及时地审定农作物品种,实现农作物品种区域化、科学化布局,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种子法》(以下简称种子法)、《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许可法》和农业部《主要农作物品种审定办法》等有关规定,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本办法适用于山东省境内的农作物品种试验、审定、使用。
第二章农作物范围
第三条本办法所称农作物包括粮食、棉花、油料、麻类、糖料、蔬菜、果树(核桃、板栗等干果除外)、茶树、花卉(野生珍贵花卉除外)、桑树、烟草、中药材、草类、绿肥、食用菌等作物。
第四条农作物分为主要农作物和非主要农作物。
山东省主要农作物除《种子法》和农业部确定的稻、小麦、玉米、棉花、大豆、油菜、马铃薯之外,将花生、大白菜确定为山东省主要农作物。
非主要农作物是指除主要农作物之外的作物。
第三章品种审定委员会
第五条山东省农业厅设立山东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以下简称省品审会),负责山东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工作。省品审会委员由农业科研、教学、生产、管理、推广、使用等方面专业人员组成,每届任期5年。
第六条省品审会设常务委员会和小麦、玉米、棉花、油料、杂粮、蔬菜、水果、食用菌及中草药等专业组。
第七条省品审会下设办公室(以下简称省品审办),负责省品审会的日常工作。省品审办设在省种子管理总站。
第八条省品审会的任务:
(一)组织领导山东省农作物品种区域试验等工作;
(二)审定农作物新品种,确定其适用范围,并进行审定品种的登记、编号;
(三)指导品种合理布局和区划工作;
(四)对已审定通过的品种,适时提出品种退出、停止利用意见;
(五)处理有关品种审定工作的其它事宜。
第九条各设区的市农业行政主管部门设农作物品种评审小组,其办公室设在市种子管理站。
第十条市农作物品种评审小组的主要任务:
(一)对已审定通过的品种提出在当地的推广布局意见;
(二)负责本行政区域内品种区域试验、生产试验的管理;
(三)负责对农作物品种生产应用情况进行调查,发现品种自身存在问题,及时向省品审会提出停止利用的建议。
第四章品种审定
第十一条主要农作物品种在推广应用前应当通过审定。非主要农作物品种自愿审定。是否申请品种审定,由选育者决定。
第十二条申请省品审会审定的品种应具备下列条件:遗传性状相对稳定,形态特征和生物学特性一致,与已受理或审定通过的品种有明显区别;经至少2个生长周期(非主要农作物及特殊类型品种至少1个生长周期)的区域试验和至少1个生长周期的生产试验,或经1-2个生长周期的引种试验,达到审定标准。
第十三条申请审定品种,申请者应按要求填写《山东省农作物新品种审定申请书》,其内容包括:
(一)选育(引进)者名称、地址、邮政编码、电话号码、传真、电子信箱、联系人。属非职务育种的,应提供相关证明;
(二)作物种类、类型和品种名称。品种名称应当符合《中华人民共和国植物新品种保护条例》品种命名的有关规
定;
(三)品种选育过程(含亲本来源);
(四)品种标准(杂交种含亲本标准):包括特征特性、产量、品质和抗性等详细内容;
(五)反映品种特征的株、根、茎、叶、花、果实、种子等器官的照片等影像资料;
(六)栽培技术要点;
(七)保持品种种性和种子生产的技术要点;
(八)转基因品种需提供国家有关部门颁发的农业转基因生物生产应用安全证书。第十四条审定程序。
(一)选育(引进)者对完成区域试验、生产试验或引种试验的品种,于每年7月31日前或11月30日前提出审定申请。如申报材料不符合要求,省品审办应通知申请者补报;
(二)省品审会各专业组对品种先进行初审,提出初审意见;提交省品审会常务委员会审定;
(三)省品审办应当自报审品种材料截止日起3个月内组织召开相应专业组会议;
(四)在专业组提交初审意见后,省品审会常务委员会在2个月内召开会议,审定品种;
(五)对申请审定品种的最终处理结果,省品审办应在最终结果下达之日起15个工作日内办结有关文书,通知申请者。
第十五条召开常务委员会及专业组会议,到会人数达到应到人数的2/3以上有效,根据审定标准,采取无记名投票表决,赞成票数达到应到人数1/2以上为通过。
第十六条初审实行回避制度。专业组组长认为可能影响初审结果公正性的,可以要求有关人员回避,专业组组长的回避由省品审办决定。根据需要,专业组可以通知申请者到会介绍品种。
第十七条审定通过的品种,由省农业厅公告,报国家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备案。省品审会编号、颁发审定证书。编号由省品审会简称、年号、序号3部分组成,序号为3位数,例:鲁农审2007001号。对有争议的品种,暂不颁发审定证书,不予公告。
第十八条申请者对审定结果有异议的,在接到通知之日起30日内,可以向省品审会或者上一级品种审定委员会提出复审。省品审会对复审理由、原审定程序、处理结果进行复审,在6个月内作出复审决定,并通知申请者。
第十九条品种审定标准由省品审会制定。
第五章品种试验
第二十条品种试验包括预备试验、区域试验和生产试验(引种试验)。品种试验由省品审办组织实施。省品审办根据相应专业组的意见制定试验方案,确定试验承担单位,进行试验点的检查指导及承试人员的技术培训,组织品种考察,进行试验结果的汇总分析等。
第二十一条根据农作物布局、品种区划、栽培水平等,选择有代表性的单位为试验承担单位。第二十二条试验承担单位要保证安排地势平坦,肥力均匀,旱涝保收的地块做试验基地,具有符合品种试验要求的专职技术人员负责试验,严格执行统一的试验方案和观察记载标准等。
第二十三条选育(引进)者应于该作物收获后2个月内提出品种(系)参加试验的申请,并填写《山东省农作物品种参试申请书》。申请试验的品种(系)应当具备下列条件:
(一)人工选育或发现并经改良的品种(系),来源清楚;
(二)具有遗传稳定性、一致性和特异性;
(三)完成了至少1个生产周期的多点品种比较试验,综合性状表现优良;
(四)具备明确的栽培技术要点;
(五)转基因品种已通过农业转基因生物安全评价。
第二十四条对于符合本办法第二十三条规定条件的品种(系),省品审办应当受理,申请者应按规定交纳试验费和无偿提供达到国家种子质量标准的试验种子。如种子数量不足、质量达不到标准或逾期不交纳试验费的视同自行撤回申请。
第二十五条对于参试品种(系)较多的作物,可以在区域试验之前设预备试验进行初选。区域试验采取轮式或滚动式。采取滚动式时,第一年表现明显低劣的品种(系),不再参加下一年试验,同时增补新的参试品种(系)。
第二十六条区域试验采取随机区组排列,重复3次,试验小区面积因不同作物而定,但不得小于12平方米。试验时间不少于2个生产周期(非主要农作物及特殊类型品种至少1个生长周期)。
第二十七条生产试验在接近大田生产的条件下进行,田间设计采取对比法或间比法排列,重复2次,小区面积不少于60平方米。试验时间不少于1个生产周期。
第二十八条与山东省属同一生态区的相邻省份审定通过的主要农作物品种,选育(引种)者可以申请在山东省进行引种试验。引种试验经相应专业组确定,进行1个或2个生长周期的试验。引种试验通过的品种,选育(引种)者可以申请品种审定。
第二十九条在省品种试验中表现好的品种(系),由省品审办择优推荐参加国家级试验。第三十条品种试验承试单位和个人不得接受品种试验主持单位以外的单位和个人安排的观摩、考察等活动,不得在试验区内自行安插试验品种,不得对外提供相关试验结果。
第六章品种退出机制
第三十一条建立品种退出机制。省品审会审定通过的主要农作物品种,在使用过程中如存在难以克服的缺点的或不适应农业生产发展需要的,应及时停止利用、退出市场。
第三十二条符合下列条件之一的品种,退出市场停止利用。
(一)审定品种在山东省自审定当年起,时间达10年以上的(含10年),并且产量性状或品质、抗性等已不适应农业生产发展需要的;
(二)由于植物病害生理小种或环境条件的改变,对其推广使用的地区主要病虫害失去抗性,以及存在抗逆性缺陷,严重影响产量和品质的;
(三)在使用过程中出现自身存在难以克服的缺点,给农业生产安全带来较大隐患的。
第三十三条品种停止利用、退出市场由省品审会相应专业组对照本办法第三十二条之条件,参照市农作物品种评审小组以及农业教学、科研、技术推广、种子生产和经营等单位的建议,提出停止利用、退出市场的品种,并说明理由,提交省品审会常务委员会审议通过。省农业厅公告。
第三十四条停止利用、退出市场的品种自公告之日起给予1年的经营宽限期。宽限期结束后,原审定编号同时废止。
第三十五条国家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通过的、其适宜种植区域包括山东省行政辖区的品种,若发现有本办法第三十二条之情况者,由省品审会向国家品审会提出申请,经农业部批准后,停止其在山东省内使用。
第七章品种的监督与管理
第三十六条国家实行新品种保护制度,未经品种权人许可,以商业目的生产或者销售授权品种的繁殖材料的,品种权人或者利害关系人可以请求省级以上农业行政主管部门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植物新品种保护条例》进行处理,也可以直接向人民法院提出诉讼。
第三十七条主要农作物品种未经审定通过,不得发布广告,不得经营、推广。
第三十八条种子广告的内容应当符合《种子法》和有关广告的法律、法规的规定,主要性状描述应当与审定结果一致。
第三十九条品种试验主持单位、承担单位及其个人,省品审会委员及其工作人员有下列行为之一者,通报批评;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一)滥用职权,玩忽职守,不作为或乱作为的;
(二)弄虚作假,徇私舞弊,出具虚假报告的;
(三)工作不负责任,人为造成严重责任事故的;
(四)索贿、受贿,为他人谋取不正当利益的。
第四十条在农作物品种试验、审定、推广工作中成绩显著的单位和个人,由省农业厅给予表彰和奖励。
第四十一条农作物品种审定工作所需经费、品种试验补助经费应列入专项预算。
第八章附则
第四十二条本办法由省农业厅负责解释。
第四十三条本办法自发布之日起实行,2001年5 月发布的《山东省农作物品种管理办法》同时废止。
第五篇:农委会农作物品种试验管理制度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为了加强主要农作物品种试验的组织和管理,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种子法》及《**市主要农作物品种审定办法》的规定,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主要农作物品种试验包括区域试验和生产试验,其目的是鉴定和筛选适宜不同生态区种植的优质、高产、抗逆性强、适应性广的主要农作物新品种。
第三条 主要农作物品种区域试验和生产试验的试验结果是主要农作物品种审定的主要依据。
第二章 管理体系
第四条 本市主要农作物品种区域试验和生产试验由**市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办公室负责,**市种子管理总站(以下简称市种子管理总站)组织实施。
各区(县)级种子管理部门有义务协助市种子管理总站负责本区域内主要农作物品种区域试验和生产试验的实施管理。
第五条 根据本市主要农作物生态区域和生产实际,设置若干试验组别,分别委托试验承担单位组织实施,试验管理实行主持单位负责制。
第三章 试验承担单位的职责
第六条 试验承担单位的职责:
一、根据本管理办法组织本组的市主要农作物品种区域试验工作并贯彻市种子管理总站的试验指导意见;
二、严格执行试验实施方案;
三、对参试品种作出公正、准确、科学的评价,并按时完成试验报告;
四、对试验工作提出合理化建议。
第四章 试验设置
第七条 根据主要农作物生态区域的分布和生产实际,在本市主要农作物生态区设置若干个组别开展主要农作物品种区域试验及其相应配套的生产试验;试验组别可根据实际需要做适当调整。
个别作物如当年参试品种较多,可考虑设置区域试验预备试验(引种试验)。
第八条 试验采用滚动式,预备试验1年,区域试验2年,生产试验1年,区域试验和生产试验可交叉安排。
第九条 预备试验参试品种一般以10个左右为宜;区域试验每组一般不超过8个品种(不含对照);生产试验需根据区域试验结果确定,一般不超过3个(不含对照)。参试品种一经确定不得随意增减。
第十条 预备试验全市安排2个左右试点,区域试验每组安排不少于5个试点,生产试验每品种安排不少于3个试点。
第十一条 预备试验采用问比法排列,小区面积12或15平方米,一般不设重复,对照依据区域试验的相应组别确定;区域试验小区随机排列,三次重复,小区面积20平方米,各组设统一对照;生产试验采用对比排列,一般不设重复,以当地主栽品种作为对照,主要栽培技术根据品种特点和生产实际确定,每品种每试点面积不少于300平方米,田间管理略高于大田生产水平,施肥水平与大田生产相当。
第十二条 参加生产试验的品种,由市种子管理总站统一安排取样委托市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指定的种子质量检验机构指定单位进行抗病性鉴定和品质分析 ;
第十三条 承试点由所在区(县)种子管理部门负责管理;承试点和承试人员应当保持相对稳定,不得随意变更。如确需调整,由所在区(县)种子管理部门向市种子管理总站提出调整理由和具体意见,并由区试年会确定。
第五章 参试品种条件
第十四条 预备试验:主要遗传性状稳定一致,区(县)品比试验或育种单位小区试验比对照品种增产5%以上;或产量与对照相当,品质较优或具备某些优异性状的品种。
第十五条 区域试验:主要组别根据**市区域试验的品种容量从预备试验中择优选择,也可从区(县)品比试验中择优选择。品种选育单位如能提供参试品种在本市多点试种资料,产量表现突出;或产量与对照相当,但具备某些优异性状的品种也可予以参试。
第十六条 生产试验:通过2年区试鉴定程序;第1年区域试验产量或其它性状表现突出的品种,在第2年继续区域试验的同时,安排生产试验。
第十七条 对照品种:区域试验每组设1个统一对照品种,统一对照品种应是通过本市审定并有较大种植面积的品种;对照品种应保持相对稳定;根据需要个别作物可设1个辅助对照品种,一般为本市的优质品种。生产试验的对照品种应为本市审定的当地主栽品种。预备试验和区域试验所需的统一对照品种由市种子管理总站指定的单位统一提供。
第六章 申请程序
第十八条 申请参加预备试验和有关组别区域试验的品种,由育种单位提出申请,经所在区(县)种子管理站审核同意后,填写“**市主要农作物品种审定申请表”,于每年区域试验、生产试验前2个月,寄到市种子管理总站,符合规定条件的,由市种子管理总站具体安排。
第十九条 参加预备试验、区域试验、生产试验的品种,育种单位应当按规定的时间、地点、数量等要求提供试验用种。所供种子质量应当达到本市种子质量标准。供种时应当注明品种名称、种子发芽率、千粒重和栽培技术要点等。
第二十条 凡种子数量不足或种子质量未达到标准、或未及时供种者,视为自动放弃参试。
第七章 试验总结和区试年会
第二十一条 各试验承担单位于每年试验结束后1个月内将“**市主要农作物品种区域试验记载表”、“**市主要农作物品种区试预备试验记载表”和“**市主要农作物品种生产试验记载表”(须逐项填写并进行品种综述)寄到市区域试验主持单位。
第二十二条 各组区域试验主持单位根据各承试点报送的试验报告及时进行整理、汇总和总结,提出品种评价和利用的初步意见,提交区试年会审议。
第二十三条 区试年会对试验汇总总结进行审议,符合审定申报条件的品种,提出推荐意见,由市种子管理总站报市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同时,市种子管理总站将试验汇总总结及品种处理意见及时通知品种申报参试单位。
第二十四条 市种子管理总站召开区试年会,根据需要邀请有关专家和部分区(县)种子管理部门及承试单位人员参加。
第二十五条 区试年会的主要议程是审议上一试验执行情况,对参试品种提出处理意见;安排落实下一的试验计划,修订试验实施方案;评选和表彰区域试验工作的先进单位和先进个人;开展学术交流和技术培训。
第二十六条 根据区域试验实际,由市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市种子管理总站在适当时机会同区域试验承担单位组织有关人员进行品种考察,并对区域试验质量进行检查。
第二十七条 自然灾害影响试验正常进行的试点,承试单位应在受灾后15天内向市区试主持单位、市种子管理总站提供详细报告。
第二十八条 因自然灾害或人为因素造成试验误差过大或缺2个以上小区的,该试验报废。
第八章 推荐**市品种审定的主要依据
第二十九条 区域试验2年平均产量比统一对照增产达显著水平的或增产达5%以上的品种,在生产试验各试点平均增产3%以上或有其它,完成试验程序并达到上述标准的品种,推荐市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
第三十条 产量与统一对照品种相当,但在品质、抗病性、抗逆性、熟期等某一种或几种性状明显优于对照品种的,完成试验程序后,推荐市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
第三十一条 推荐市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的主要农作物品种由市主要农作物区域试验主持单位根据试验结果提出推荐意见。
第九章 奖惩
第三十二条 每3年进行一次区试先进单位和先进个人评选,由市品审会颁发奖状和荣誉证书,并给予奖励。
第三十三条 对不负责任、人为造成严重的试验质量事故或弄虚作假的承试点,一经查实,对试验点所在单位和试验负责人给予通报批评,或者取消其承担市主要农作物品种区域试验或生产试验资格。
第十章 经费
第二十四条 市财政核拨的市主要农作物品种区域试验经费,由市种子管理总站根据各承试点试验任务完成情况核发试验补助费。
第三十五条 参加市主要农作物品种预备试验、区域试验、生产试验的,参试品种单位应当交纳试验费,主要用于试验补贴、区试年会开支和奖励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