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2017-2018学年高考地理二轮强化检测卷:大气的运动规律
、大气的运动规律
读地球大气受热过程示意图,完成1~2题。
1.当前化石燃料的燃烧,排放大量温室气体导致()A.①减少
B.②增加
C.③增加
D.④减少 2.我国西北地区昼夜温差大是因为()A.白天地面吸收强,夜晚①弱 B.白天反射作用强,夜晚②弱 C.白天大气辐射强,夜晚③弱 D.白天太阳辐射强,夜晚④弱 【解析】1.B 2.D 湖陆风是在较大水域和陆地之间形成的以24小时为周期的地方性天气现象。下图为洞庭湖某时刻测得的湖陆风垂直结构示意图。读图完成3~4题。
3.据图文材料可知,此时()A.①处为陆风
B.②处盛行上升气流 C.③处风力小于①处
D.④处更易形成降水 4.关于城市与湖陆风相互影响的叙述,正确的是()A.城市地面硬化使湖陆风减弱 B.围湖造陆使湖陆风增强 C.湖陆风使城市昼夜温差减小 D.湖陆风使城市湿度下降
【解析】3.D 4.C 第3题,此时,风从湖面吹向陆地,②为下沉气流,④为上升气流,容易形成降水。第4题,城市地面硬化,热岛效应增强,湖陆风增强;围湖造陆,湖泊面积缩小,湖陆风减弱;风从湖泊吹向城市,城市湿度加大,昼夜温差减小。
下图为某地某时刻等温线分布示意图。读图回答第5题。
5.影响图中39°纬线上等温线分布的主要因素是()A.地形、洋流
B.地形、大气环流 C.海陆分布、地形
D.大气环流、海陆分布 【解析】5.C 图中①~⑦示意某月31°N纬线上 7个地点的气压分布。读图完成6~7题。
6.图中所示季节,②地的总体天气特点是()A.低温晴朗
B.高温阴雨 C.炎热干燥
D.温和多雨
7.此时⑥地所在地区的主要盛行风向是()A.东南风
B.西北风 C.东北风
D.西南风
【解析】6.C 7.A 第6题,图中④地位于(31°N,90°E)附近,刚好位于印度低压所在位置,其气压最低,则此时为夏季。②地位于(31°N,30°E),处在尼罗河河口附近,属地中海气候,此时处于夏季,受副热带高压控制,炎热干燥。第7题,根据经纬度判断,⑥地位于我国东部沿海,夏季盛行东南季风。学科~网 下图表示四种气候类型的月均温和年降水量状况。读图完成8~9题。
8.所属气候与图中甲、乙、丙、丁四种气候类型相一致的城市分别为()A.伦敦、悉尼、莫斯科、开普敦 B.圣保罗、开普敦、孟买、北京 C.圣保罗、开普敦、北京、巴西利亚 D.巴西利亚、伦敦、开普敦、北京
9.当丁气候类型处于少雨季节时,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地中海沿岸多雨 B.中国江淮流域正值伏旱天气 C.青藏高原地区正值旅游旺季 D.我国江南地区桃红柳绿 【解析】8.D
9.A 下图为世界某区域某月份的气压分布略图,箭头表示风向。读图回答10~11题。
10.下列有关图中甲、乙两地天气的叙述,正确的是()A.甲地为高压中心,气流下沉多晴朗天气 B.甲地为低压中心,气流上升多阴雨天气 C.乙地为高压中心,气流下沉多阴雨天气 D.乙地为低压中心,气流上升多阴雨天气
11.此月份悉尼(151°E,34°S)的盛行风向大致是()A.西北
B.东北 C.西南
D.东南
【解析】10.B 11.A 第10题,风从高压吹向低压,从经纬网可知,甲所在地区为亚洲低压,乙地为澳大利亚;此时为北半球夏季,南半球为冬季,乙为高压;低压为上升气流多阴雨天气,高压为下沉气流多晴天。第11题,如下图,悉尼(151°E,34°S)在高压中心东南部,受地转偏向力影响,南半球左偏,形成西北风。学科!网
12.本区农业生产结构发生重大变化的主要原因最可能是()[来源:学§科§网] A.人类使用冰箱,破坏臭氧层,导致本区气候变暖
B.现代工业的发展,大气中CO2含量的增加,导致本区气候变暖 C.国家注重调整当地的农业生产结构
D.当地居民为了脱贫致富,采取了调整农业结构的措施 【解析】B 大湖效应指的是冷空气遇到大面积未结冰的水面(通常是湖泊),从中得到水蒸气和热能,然后在向风的湖岸形成降水的现象,通常是以雪的形式出现。图甲为美国五大湖区等积雪厚度线示意图(1971~2000年),图乙为五大湖区东岸附近一年中气温与水温变化示意图(图甲中,1英寸=2.54厘米,编者注)。据此完成13~14题。
图甲
图乙
13.图乙中因大湖效应而产生降雪的主要时期是()A.①
B.②
C.③
D.④
14.与大湖效应产生的降雪过程原理类似的天气系统是()A.暖锋
B.冷锋
C.气旋
D.反气旋 【解析】13.D
14.A 下面两图分别为区域气候模式模拟二氧化碳加倍时的中国地区年平均温度变化等值线图(单位:℃)和年平均降水量(单位:%)变化等值线图。读图完成15~16 题。
图1
图2 15.图中信息显示()A.西南和东北地区的增温不明显 B.西北和华北增温幅度最大 C.东部(半)湿润区有干旱趋势 D.西部地区变得干旱幅度最大
16.针对这些变化趋势,下列措施不合理的是()A.加强农业生产适应性结构调整 B.加强水利建设投资,加强节水技术研究 C.挖掘东北等区域粮食生产潜力 D.西北地区调整耕作制度,提高复种指数
【解析】15.C 16.D 第15题,图1中,西南和东北地区增温明显,增温幅度最大;东部(半)湿润区温度普遍增加,降水增加不多,甚至有减少的趋势,总体看有干旱趋势;西部干旱区降水整体增加明显,西部地区变得干旱幅度不是最大。第16题,针对二氧化碳加倍时中国地区年平均温度、年平均降水量变化状况,需提前安排农业生产适应性结构调整和发展,提前加强抗旱(水利建设和人工增雨)投资,加强工程节水、农业节水和生物节水技术的研究和推广,最大限度地减少干旱造成的损失。随着气温升高,我国高寒地区的东北、青藏高原等区域粮食生产潜力无疑因为光温增加而有待进一步发掘;在我国种植熟制不同的作物,可以提高复种指数,而不是西北地区。下图为某区域某时刻海平面与相应6 000 m高空等气压差图。据此完成17~19题。
17.若空气中水汽含量较丰富,此时甲、乙两地近地面的天气最有可能分别为(A.晴天、阴雨天
B.晴天、晴天 C.阴雨天、晴天
D.阴雨天、阴雨天 18.此时,丙处近地面的风向最有可能为()A.西北风
B.东北风
C.东南风
D.正南风 19.若不考虑其他因素,此时该地区出现雾霾天气()A.甲处风力较大,雾霾持续时间较短 B.乙处风力较小,雾霾持续时间较长 C.乙处有上升气流,雾霾持续时间较短 D.甲处有下降气流,雾霾持续时间较短 【解析】17.A
18.A
19.C 下图是沿某经线附近部分地区气温、降水量分布图。读图完成20~21题。
20.据图判断甲、乙两地的气候类型分别为()A.热带季风气候、地中海气候 B.热带草原气候、温带海洋性气候 C.热带季风气候、温带海洋性气候 D.热带草原气候、地中海气候 21.对该图的表述,正确的是()A.1月降水量南多北少 B.7月气温自北向南递减 C.甲地降水量季节变化比乙地小 D.甲地气温年较差比乙地大)【解析】20.D
21.B 22.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各题。
四川省合江县荔枝主产地位于长江、赤水、习水沿岸河谷地带,合江是我国分布纬度最高、成熟期最晚、品质最优、市场价格最高的荔枝产区。
荔枝口味鲜美,但果实不耐储藏。荔枝生长喜温暖,对温度的要求是年均温18~26 ℃,不耐冰雪霜冻。极端低温若低于-2 ℃,来年基本绝收。据近50年的气象观测资料统计,合江县年平均气温为18.1 ℃,极端高温为43.4 ℃,极端低温为-2.2 ℃,平均有霜期仅6天,大约每三年有一年是完全无霜的。下图示意我国荔枝主要分布区。
(1)分析合江县适宜荔枝生长的热量条件的成因。
(2)从气候条件分析合江荔枝产量波动大、品质优、价格高的原因。
(3)当地农民常用绿肥、田间杂草、作物茎秆等覆盖于荔枝树下,说明该做法对荔枝生长自然条件的改善作用。【答案】(1)四川盆地受山地阻挡,冬季受北方冷空气影响小;河谷地区地势低,水域面积大,对大气增温作用显著。(2)合江纬度较高,低温冻害天气比岭南地区多,荔枝不耐寒,因此产量波动大;分布纬度高,气温低,生长周期长,品质优;成熟期晚,与其他产地上市时间错开,价格高。
(3)夏季可减少阳光强烈直射地面,降低土温,冬季可减少地面热量损失,起到保暖作用;既能增加降水下渗,又能减少土壤水分蒸发,利于防旱保湿;可减少杂草生长,增加土壤有机质,增强土壤肥力。23.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各题。
下图为2016年11月7日部分地区海平面天气形势图。
(1)判断图示锋线处锋面的类型,并说明理由。
(2)比较此时北京与长沙空气质量的差异,并分析其主要原因。(3)简述未来几天长江中下游地区天气的变化特征。(4)分析图示天气系统给我国南方地区可能带来的气象灾害。【答案】(1)冷锋。原因:锋线北侧吹偏北风,等压线密集,风力大;南侧吹偏南风,等压线稀疏,风力小;此时为11月,亚洲高压势力强,强冷空气南侵。
(2)长沙比北京空气质量好。原因:长沙风力大,大气污染物扩散快;降水多,使大气污染物沉降;北京受高压控制,气流下沉,大气污染物不易扩散。(3)气温降低,气压升高,天气转晴。
(4)随着强冷空气东移南下形成寒潮灾害,南方地区出现大风、降温、雨雪天气。24.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各题。
下图为2016年1月22日08时我国海平面气压形势图。
(1)指出此时影响我国东北中西部、华北中南部的天气系统,推测这些地区即将出现的天气变化。(2)比较图中①②两地此时天气状况的异同。
(3)指出受图示天气系统影响,我国大部分地区出现的灾害性天气,并列举其带来的危害。【答案】(1)冷锋。出现大风、降温、阴或雨雪天气;之后天气转晴,气压升高,气温降低。
(2)异:①地比②地气温低,气压高,风力小(或②地比①地气温高,气压低,风力大)。同:两地都为晴朗天气。(3)寒潮。农作物遭受冻害;建筑物受损;通信和输电线路中断;交通受阻等。25.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各题。
时令河,也称作季节河、间歇性河流,是指河流在枯水季节河水断流、河床裸露,丰水季节形成水流,甚至洪水奔腾。这类河流通常流经高温干旱的区域,而且年平均流量较小,但因暴雨、融雪引发的洪峰却很大。这类河流主要分布于内陆沙漠或沙漠边缘。某水文勘探队于某年12月开始对利比亚的时令河进行了为期2个月的勘察,基本摸清了利比亚境内时令河的分布状况及水文变化。下图为利比亚时令河分布图。
(1)指出利比亚境内的气候区域差异,并分析其形成原因。(2)解释利比亚多时令河的主要原因。
(3)从当地的自然环境考虑,列举该勘探队在利比亚进行时令河勘察应注意的问题。
【答案】(1)受副热带高气压带和西风带交替影响,北部沿海地区为地中海气候;常年受副热带高气压带和信风带控制,中南部地区为热带沙漠气候。
(2)内陆广大地区属热带沙漠气候,干旱少雨;终年高温,蒸发旺盛,河流径流量小;沙漠广布,河水下渗严重;人类过度引水截流,导致河流中下游断流。
(3)多风沙天气,容易迷失方向;降水稀少,水源不足,易造成人体脱水;沙漠昼夜温差较大,易造成身体疾病;地表多沙丘和流沙,沙质疏松,易造成车陷;沙漠地区无通信基站,易造成与总部通信联络困难等。26.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各题。
被誉为“千年古镇,也门故里”的希巴姆古城位于阿拉伯半岛南端的也门,地处鲁卜哈利茫茫沙漠中央,是驰名的“鱼米之乡”。希巴姆是难得一见的绿洲,建在哈德拉毛河(部分为季节河)河谷旁边的小山丘上。古城内密布着500余座5~10层不等的“摩天大楼”,这些大楼完全由黏土和枣椰树的根茎建造而成。古城所在地区总体上属于热带沙漠气候,年降水量却在1 000毫米左右,季节分配不均且多暴雨。上图为希巴姆古城示意图。(1)据图分析希巴姆古城所在地区降水较多的原因。(2)从自然地理角度简述古城选址的依据。
(3)古城楼房墙厚、窗小、分排(下排窗贴近地面,上排窗靠近屋顶),结合材料分析其原因。【答案】(1)距海近;西南季风盛行时携带海洋水汽,可沿河谷深入;受山地影响多地形雨。(2)地处丘陵,利于雨季防洪;海拔较高,气候相对凉爽;远离沙漠腹地。
(3)墙厚:隔热降温。窗小:抵御风沙。分排:有利于凉爽的空气从下窗进来,室内的热气从上窗排出。
第二篇:2018年高考地理押题专题02大气运动规律【解析】
2018年高考地理命题猜想与仿真押题专题02大气运动规律【解析】
2017年1月3~4日成都市(31°N,104°E)空气质量较差,下图是成都当时的空气质量指数(AQI)变化图,数值越高,污染越严重。据此完成1~3题。
1.造成成都市3~4日空气质量指数偏高的因素不包括()A.大风扬沙 B.交通工具 C.工业生产 D.家庭炉灶
【解析】由材料可知,3—4日空气质量指数偏高,说明污染严重。此时为冬季,冬季我国盛行西北季风但由于四川盆地的北匕部有山脉的阻挡,因此成者受西北风的景响较小,再加上该地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气候湿润,所以大风扬沙天气较少,A不是影响因素,故A正确;大气中的染物质主要来自交通、工业、生活等方面,因此B、C、D是相关因素。排除B、C、D。故选A 【答案】A 2.①表示的时间最可能是()A.0时 B.6时 C.16时 D.20时
【解析】读图分析可知,从①时开始,成都的污染指数开始下降,这说明此时污染物质的扩散条件转好,污染物扩散速度加快。晚上,地面气温开始下降,自下到上逆温逐渐形成,大气稳定,污染物质不易扩散,因此A、D错误;日出前后,逆温层最厚,污染物质不易扩散,B错误;午后,气温最高,对流运动旺盛,有利于污染物质的扩散,污染指数开始降低,故C正确。【答案】C 3.图示时期,控制成都市的天气系统最可能是()A.冷锋 B.暖锋
C.低气压 D.高气压
【解析】读图分析可知,该时期污染指数持续较高,说明大气稳定,污染物质的扩散条件较差,冷锋、暖锋和低气压天气系统控制时,都能形成利于污染物质扩散的大风天气或对流天气,故A、B、C错误;高压控制,盛行下沉气流,大气稳定度,不利于污染物质的扩散,D正确。【答案】D 中央气象台于2017年2月7日发布寒潮蓝色预警,下图为2017年2月7日14时海平面气压分布图。读图完成4~5题。
4.此时寒潮带来的影响有()A.四川盆地狂风暴雨 B.青藏高原大幅度降温 C.黄河中下游地区天气晴朗
D.内蒙古地区出现大风降温天气
5.下图中甲处为昆明准静止锋,下列能正确反映其剖面结构的是()
【解析】寒潮是来自北方的强冷空气,冷气团的特点是厚度较薄。结合四川盆地、青藏高原的地形特点分析,两地受寒潮影响小。结合锋面的特点分析,黄河中下游地区多晴朗天气。结合锋面的延伸方向、锋面特征分析,剖面线的特点是西高东低。第4题,此时,四川盆地因北部山脉阻挡,受寒潮影响小,位于冷锋锋前,是晴朗天气,A错。青藏高原海拔高,气温低与寒潮影响无关,B错。黄河中游地区位于冷锋锋后多雨天气,C错。内蒙古地区受冷气团影响,出现大风降温天气,D对。第5题,根据锋面的特征,锋面是一个倾斜面,下面是冷气团,上面是暖气团。读图可知,B错。昆明纬度比贵阳低,来自昆明一侧的是气团,C错。我国地势西高东低,根据甲处锋面的延伸方向,剖面结构应是西高东低,A对,D错。【答案】4.D 5.A 季风指数是指某一地区季风现象明显程度的量值,其值越大表示季风现象愈明显,它反映了一个地区季风的强弱程度。读图,回答6~7题。
6.1895 年,我国东部地区夏季出现下列现象可能性较大的是()A.南涝北旱 B.南旱北涝 C.南北皆涝 D.南北皆旱
【解析】读图,根据图中季风指数,1895年,我国东部地区夏季季风指数低,说明夏季风势力弱,对北方影响时间短,南方影响时间长,所以最可能出现南涝北旱现象,A对。B、C、D错。【答案】A 7.20世纪冬季风指数明显减小,其原因可能是()A.夏季风减弱 B.冬季风减弱
C.海陆热力差异减小 D.温室效应加剧
【解析】20世纪末冬季风指数明显减小,说明冬季风势力弱,其原因可能是全球变暖,温室效应加剧,冬季气温不太低,冷高压势力弱,D对。冬季风减弱是冬季风指数减小的反映,不是原因,B错。与夏季风减弱无关,A错;海陆热力差异一般不会减小,C错。【答案】D 读下列“四幅气候资料图”,回答8~9题。
8.下列关于四种气候类型分布的叙述,正确的是()①甲气候类型只出现在亚洲 ②乙气候类型分布在除南极洲以外的所有大洲 ③丙气候类型分布在南、北纬30°~40°的大陆西岸 ④丁气候类型在南美洲分布最广 A.①③ B.③④ C.①② D.②④
9.形成图乙气候类型的主要影响因素是()A.太阳辐射因素 B.大气环流因素 C.下垫面因素 D.海陆热力性质差异
【解析】本题组考查气候类型及其判读。根据所給的气温和降水资料判断气候类型,其方法和步骤如下:第一步:根据最冷月与最热月的平均气温指标确定大致的气候类型。操作步骤分解:A型:最冷月均温在5℃以上的为热带的四种气候类型中的一种,即热带雨林气候、热带草原气候(萨瓦那气候、热带稀树草原气候)、热带季风气候、热带沙漠气候。B型:最冷月均温在υ℃~15℃间的为亚热带季风气候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地中海气候、温带海洋性气候中的一种。C型:最冷月均温在0℃以下、-30℃以上的可能为温带季风气候、温带大陆性气候或亚寒带大陆性气候。其中温带大陆性气候最暖月均温在20℃以上,亚寒带大陆性气候最暖月均温小于20℃。D型:苔原气候和冰原气候判别时要注意:苔原气候夏季均温在0℃以上,冰原气候所谓“暖月”均温仍在0℃以下,依据此法,即可判定具体气候类型。第8题,根据四地的气候资料分析,甲最低月温在0度以下,降水量集中于夏季,判断为温带季风气候,该气候类型只出现在亚洲,①正确;乙的气候特征表现为雨热不同期,为地中海气候,该气候类型分布在除南极洲以外的所有大洲,②正确;丙最低月温在0度以上,降水集中于夏季,判断为亚热带季风气候(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该气候类型分布在南、北纬25°~35°的大陆东岸,③错误;丁地终年高温,夏季降水尤其多,判断为热带季风气候,在亚洲分布最广,④错,选C。第9题,结合上题分析,图乙气候类型为地中海气候,为副热带高气压带与西风带交替控制形成,选B。【答案】8.C 9.B 雾是近地面大气层中出现大量微小水滴而形成的一种天气现象。图中甲地经常出现浓雾迷漫的现象,据此完成11、12题。
11.下列四幅图中,与山谷出现浓雾时段的环流特征相符的是()
12.图中甲地山谷浓雾弥漫数日不散,主要是因为()A.太阳辐射较弱 B.气温较低 C.暖湿水汽充足 D.风力较弱
【解析】11选C,12选D。第11题,山谷地区,白天吹谷风,风是从谷地沿两侧山坡吹的上升气流,谷地中心是下沉气流,不会形成雾。夜晚吹山风,冷气流沿两侧山坡吹下,谷地中心是上升气流,底层受冷气流影响快速降温,形成下面冷、上面暖的逆温状态,出现浓雾天气。第12题,浓雾天气出现条件,一是有逆温现象,一是静风天气。太阳辐射弱、气温低、暖湿水汽充足对雾形成有影响,但不是浓雾持续几天的主要原因。风力弱,不能吹散浓雾,才是主要原因。读局部地区某时气压(单位:百帕)分布图,回答13、14题。
13.图中E点的气压可能是()A.1 006百帕 B.1 010百帕 C.1 018百帕 D.1 022百帕
14.甲、乙、丙、丁四点的风向依次是()A.西北、东北、东南、西北 B.东南、西南、东南、西南 C.西北、东北、西北、东北 D.东南、西南、东南、西北
【解析】13选D,14选A。第13题,E最外围附近那条靠近1012的线数值可能等于1012或者1016结合海陆轮廓的实际,E附近是北美洲大陆,亚洲提是高压系统,美洲大陆也应该是高压系统,气压值为1020~024。第14题,分别过甲、乙、丙、丁四点作垂直于四点切线的垂线,垂线即为气压梯度力方向,以垂线为基准北匕半球向右偏30°~45°,即为风向甲位于北半球高压中心东南部,吹西北风乙位于北半球高压中心西南部,吹东北风丙位于南半球高压中心的西北部,吹东南风丁大致位于南半球低压中心的北匕部,吹西北风。读亚洲东部10月23日某时海平面等压线分布图(单位:hPa),完成15~17题。
15.图中所画锋线错误的是()A.Ⅰ、Ⅲ B.Ⅰ、Ⅱ C.Ⅱ、Ⅲ D.Ⅲ、Ⅳ
16.引起此时我国北方与华南沿海均出现大风天气的天气系统,分别是()A.蒙古-西伯利亚高压,印度低压 B.冷锋,强热带风暴 C.亚洲高压,暖锋 D.冷锋、亚洲低压
17.下列示意图能正确反映Ⅲ附近a、b两地间的气压分布状况的是()
【解析】15选D,16选B,17选C。第15题,图示Ⅲ、为高压脊,故不可能出现锋面。第16题,结合图示知,我国北方受藁古西伯利亚高压的冷锋景响而岀现大风夭气我国华南沿海受气旋,即热带风暴景响,出现大风天气。第17题,根据Ⅲ转线穿过的两条等压线数值1020和1015,判断图示Ⅲ为高压脊,故ab之间气压较高,而图中a更接近1010等压线,表示气压较低。
读东亚地区近地面等压线(单位:百帕)天气形势图,完成18、19题。
18.图示时刻,下列四地平均风浪最大的是()A.辽东半岛西岸 B.台湾岛东岸 C.本州岛西岸 D.半岛东岸
19.图示时刻的天气状况是()A.①地吸热慢,气流冷却下沉形成高压 B.本州岛此时天气状况为阴雨
C.黄海海域气流上升,此时为阴雨天气 D.②地天气晴朗,利于海洋捕捞
【解析】18选C,19选B。第18题,等压线越密,气压差越大,风力越大,由风引起的风浪越大,选项中本州岛西岸等压线最密,风浪最大。第19题,图示时刻本州岛位于冷锋锋后,多阴雨天气。
2017年我国入汛早,强降雨过程多,洪水来势猛,南方地区先后出现20多次强降雨过程,为近5年同期最多,全国有222条河流发生超警洪水,也是近5年同期最多。据此,完成10、11题。20.2017年我国南方洪灾严重,可能的原因是()A.受到拉尼娜现象的影响 B.东南风势力较往年强 C.受到厄尔尼诺现象的影响 D.西南风势力较往年强
21.下面所示为我国东部雨带推移位置示意图,则2016年()
A.雨带到达a位置时间提前 B.雨带在a位置徘徊时间长 C.雨带到达b位置时间提前 D.雨带在b位置徘徊时间长
【解析】20选C,21选D。第20题,由于受到厄尔尼诺现象的景响,副高加强、西伸,促使大量的水汽从海上输入我国,与南下的冷空气相遇,产生大范围的强降雨。如果副高稳定在某一区域,雨带就会在一定范围徘徊,降水更加集中,造成严重的洪涝灾害。第21题,我国雨带北匕进比正常年份滞后,在南方徘徊时间较长。下图为对某天气系统在我国各地过境的降雨量预报,读图完成22、23题。
22.该天气系统最可能是()A.高压 B.低压 C.冷锋 D.暖锋
23.该天气系统过境,给甲地带来的气象灾害是()A.洪涝 B.狂风 C.风暴潮 D.寒潮
【解析】22选B,23选A。第22题,读图,根据图例,该天气系统中心降水量大,向两侧降水量减小,最可能是低压中心带来的降水天气。高压影响区是晴朗天气。锋面影响向不会出现中心降水量大,两侧降水量少的特点。第23题,该天气系统过境,产生大量的降雨,甲地地势低平,排水不畅,容易给甲地带来的气象灾害是洪涝。狂风、风暴潮主要是低压中心刚登陆时,甲地距登陆地较远,低压中心势力减弱。该天气系统来自较低纬度,不是寒潮。
一般来说,凡主要受海洋气团影响的地区,就带有海洋性气候的特点;凡主要受大陆气团影响的地区,就带有大陆性气候的特点。下图中阴影部分表示冬季受海洋影响明显的地区,①②③④⑤⑥表示不同气候类型区。据此完成24、25题。
24.图中夏季具有海洋性气候特征的地区是()A.①②③④ B.①②④⑥ C.②④⑤⑥ D.①②④⑤
25.下图为世界某地气温和降水量图,该地可能位于上图中的()
A.③地 B.④地 C.⑤地 D.⑥地
【解析】24选B,25选C。第24题,由图可知,①地为温带海洋性气候,②地为温带季风气候,④地为亚热带季风气候,⑥地为热带季风气候,夏季四地均受来自海洋气流的景响,气候具有海洋性特征。③地为地中海气候,⑤地为热带沙漠气候,夏季受副热带高压控制,气候干旱,具有大陆性气候特点。第25题,由图可知,该地各月气温都在15℃以上,属于热带:从降水量来看,全年降水量很少,属于热带沙漠气候囹中的⑤地为热带沙漠气候。
26.读世界某区域某日海平面等压线分布图(单位:hPa),图中BC线为晨线,回答下列问题。
(1)说出A地气压中心形成的原因。
(2)假设图中等压线状况不变,从气温、降水和气压三个角度描述M~N一线天气的变化。(3)若图中D地1小时后气温上升,请用相关地理原理解释其原因。
【解析】第1)题,根据图中的经纬度位置和气压数值可知A地气压中心是亚洲高压,冬季,受海陆热力性质差昇的影响,亚欧大陆比同纬度海洋上降温快、气温低,气流下沉形成高压中心。第(2)题,M位于冷锋锋后,受冷锋影响,气温低、气压高、多阴雨天N位于暖锋锋前也受冷气团影响,气温低、气压高、多阴雨天M和N之间地区受单一暖气团控制,气温高、气压低、晴天。第(3)题,图中BC线为晨线,D地1小时后迎来日出,太阳辐射到达地面,地面吸热增温,地面辐射增强,近地面大气吸收地面辐射而气温升高。
【答案】(1)此时北半球为冬季,受海陆热力性质差异的影响,A处陆地上比同纬度海洋上降温快,气温低,气流下沉形成高压中心。
(2)气温:低——高——低(或答先升高再降低);降水:阴雨——晴——阴雨;气压:高——低(或答逐渐降低)。(3)图中BC为晨线,1小时后D地迎来日出;太阳辐射到达地面,地面吸热增温,地面辐射增强,近地面大气吸收地面辐射获得热量,使气温逐渐升高。27.读澳大利亚气候类型分布示意图,回答问题。
(1)解释澳大利亚中部热带沙漠气候的成因。
(2)澳大利亚西北部1月和7月分别盛行西北风、东南风。从海陆热力差异、大气环流两个方面说明该地区盛行风向形成的原因及盛行风向对该地区气候干湿状况的影响。
(3)悉尼的季风气候特征不如上海典型,从悉尼季风气候特征不典型的表现和原因两方面加以说明。
【解析】第(1)题,澳大利亚中部地区的沙漠与副热带高气压带、寒流和地开阻挡有关。第(2)题,1月份南半球为夏季,陆地上气温高,形成低压,此时北半球东北信风带越过赤道向左偏转成西北风,西北风来自低纬海洋,气候湿润。7月份,南半球为冬季,陆地上气温低形成高压,澳大利亚西北部多受来自陆地上的东南信风景响,气候干燥。第(3)题,澳大利亚大陆相对于亚欧大陆面积较小,海陆热力性质差异较小,季风气候不如上海明显。
【答案】(1)南回归线横贯,常年受副热带高气压带控制,干旱少雨;西澳大利亚寒流起到降温减湿作用;东部大分水岭紧邻太平洋沿岸,削弱了东南信风带来的海洋水汽的影响。
(2)1月:澳大利亚大陆夏季比海洋升温快,形成低压中心;随着太阳直射点的南移,北半球的东北信风越过赤道偏转成为西北风;来自海洋的西北风比较湿润。
7月:澳大利亚大陆冬季比海洋降温快,形成高压中心;处于南半球的东南信风带;从内陆吹来的东南风相对干燥。
(3)表现:悉尼冬夏气温温差较小;降水的季节分配相对比较均匀。原因:澳大利亚大陆相对亚欧大陆面积较小;海陆热力差异相对较小。28.读下图,回答下列问题。
(1)分析摩洛哥降水量西北多、东南少的原因。
(2)说明摩洛哥主要农业区的分布,并分析其优势气候条件。
(3)从气候角度,分析摩洛哥筑坝、引水、建设农田排灌系统的原因。
【解析】第(1)题,摩洛哥的降水主要来自大西洋和地中海,且降水主要受冬季西风的影响向,所以西北部相比东南部,属于迎风坡,降水较多。第(2)题,摩洛哥农业区主要分布在西部和北部,沿海平原及沿岸海域。这里属于地中海气候,夏季光照充足,昼夜温差大,冬季温和湿润,有利于越冬作物越冬。第(3)题,摩洛哥筑坝、引水、建设农田排灌蘯系统是针对农业生产中利用水资源、防治水害的措施。从调节水资源的时空分布作答。【答案】(1)西北部濒临大西洋和地中海(位于30°~40°N大陆西岸),受西风(湿润气流)影响(或位于亚热带地中海气候区),冬季多雨;且处于山地迎风坡,降水多。
(2)主要分布在西部和北部(西北部),沿海平原(和丘陵)及沿岸海域。
主要为地中海气候,夏季光热充足、昼夜温差大。冬季温暖湿润,有利于越冬作物越冬。
(3)以地中海气候为主,降水季节变化大,夏季降水少,需要水源灌溉;冬季降水多,需要排涝;南部降水少,需要引水灌溉(跨流域调水)
第三篇:高考地理精品复习资料_专题04_冷热不均引起大气运动
高考地理精品复习资料 专题04 冷热不均引起大气运动
【归纳梳理知识】
一、大气的受热过程
1.地球大气最重要的能量来源:太阳辐射。2.近地面大气主要和直接的热源:__________。
从大气的受热过程来看,地球大气对图中的A太阳短波辐射吸收较少,大部分能够透过大气射到地面;大气对图中的B吸收较多,因此大气增温的最重要方式
是。
3.影响:影响着大气的热状况、温度分布和变化,制约大气的运动状态。
【提示注意】(1)图解太阳辐射能是地球上(地面和大气)的能量源泉
(2)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
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吸收具有选择性:臭氧吸收太阳紫外线;水汽、二氧化碳等吸收波长较长的红外线,大气对太阳辐射中的能量最集中的可见光部分吸收较少。
二、热力环流
1.大气运动的根本原因:太阳辐射能的,造成高低纬度间的。
2.热力环流的形成三、大气的水平运动——风
1.形成的直接原因:。2.风的受力状况与风向
【剖析高考真题】
(2012全国大纲卷)图4示意长江中下游地区夏初某时的气压系统,该气压系统以每天120千米的速度自西向东移动,据此完成10-11题。
图
410.24小时后甲地主要吹()
A.东北风B.东南风C.西北风D.西南风 11.30-48小时之间,甲地可能经历()
A.持续晴朗高温天气B.连绵阴雨天气 C.强对流降雨天气D.沙尘暴天气
(2012重庆卷)《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的》第十七次缔的方会议于2011年11月28日在南非德班如开。图3是南非矿产资源分布图,读图3回答5-7题。
7.人类活动引起的温室将就增强是德班气候大会关注的焦点,温室效应增强的大气过程是大气
A.对太阳辐射的散射增强B.射向地面的辐射增强
C.对太阳辐射的吸收增强D.射向宇宙空间的辐射增强
【考点归纳总结1】
地面辐射是对流层大气热量的直接来源,太阳辐射是根本来源,大气的受热过程具体图解如下:
由图可知大气受热的过程:
1.“太阳暖大地”:太阳辐射能是地球上最主要的能量来源,虽然需要穿过厚厚的大气,但大气直接吸收的太阳辐射能量很少,只有臭氧和氧原子吸收一部分波长较短的紫外线,水汽和二氧化碳吸收波长较长的红外线,而能量最强的可见光被吸收的很少,绝大部分透过大气射到地面,地面因吸收太阳辐射能增温。
2.“大地暖大气”:地面增温的同时向外辐射热量。相对于太阳短波辐射,地面辐射是长波辐射,除少数透过大气返回宇宙空间外,绝大部分被近地面大气中的水汽和二氧化碳吸收,使大气增温。3.“大气返大地”:大气在增温的同时,也向外辐射热量,既向上辐射,也向下辐射,其中大部分朝向地面,称为大气逆辐射,大气逆辐射把热量还给地面,在一定程度上补偿了地面辐射损失的热量,对地面起到了保温作用。
【例1】读地球大气热量传递与平衡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字母A表示,B表示,C表示,D表示。
(2)冬半年的霜冻多发生在晴朗的夜间,其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这一原因与图中甲、乙、丙中的________________过程有关。
(3)多云的白天比晴朗的白天气温低,其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这一原因与图中甲、乙、丙中的_________过程有关。
(4)对流层大气温度随高度增加而递减,其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这一原因与图中甲、乙、丙中的_________过程有关。【考点归纳总结2】 2.常见的三种热力环流形式(1)城市风
由于城市人们的生产、生活释放出大量人为热,使城市气温升高,空气上升,与郊区下沉气流形成城市热力环流,下沉气流又从近地面把郊区污染物带入城市中心,严重污染了城市环境。因此,为了减轻城市污染,如何减少化石燃料的使用量及如何布局郊区工业及卫星城市,成为人们普遍关心的问题。
一般将绿化带布局于气流下沉处及下沉距离以内,而将卫星城或污染较重的工厂布局于下沉距离之外。
(2)海陆风
白天在太阳照射下,陆地增温快,气温比海上高,空气膨胀上升,高空气压比原来气压升高,空气由大陆流入海洋;近地面陆地形成低气压,而海洋上因气温低,形成高气压,使下层空气由海
洋流入大陆,形成海风。夜间与白天大气的热力作用相反而形成陆风。
(3)山谷风
白天因山坡上的空气增温强烈,于是暖空气沿坡上升,形成谷风(如图a)。夜间山坡上的空气迅速冷却,密度增大,因而沿坡下滑,流入谷地,形成山风(如图b)。
城市风环流的方向不随时间而变化,因为市区的气温总是高于郊区。而海陆风环流和山谷风环流的流向则随昼夜的变化而向相反的方向变化,因为海与陆、山与谷的气压高低随昼夜改变而改变。【例2】读合肥的城市热岛示意图,回答问题。
正确表示N地近地面在竖直方向上等温面与等压面配置的是()
第四篇:2009年高考地理二轮复习计划
2009年高考地理二轮复习计划
2009年高考备考一轮复习已近尾声,在迎来二轮复习之际,为进一步搞好地理复习工作,全面提高学生成绩,特制定二轮备考计划及策略。
一、指导思想
以高中地理新课程标准为依据,认真研读《2009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天津卷说明》,以培养学生能力为核心,加强学法指导,争取在高考中取得理想成绩。
二、学生现状分析
本届学生基础较差,成绩不太理想,要使学生在高考中具备一定的竞争能力,还需要进一步加强基础知识的掌握和各方面能力的提高。
三、高考地理试题趋向分析
通过对《考试说明》的研读和分析,高考的能力导向会继续保持不变。在考核内容方面,空间位置、原理和规律仍会是考察的重点;试题难度调低,意味着适中题的比重上升;考试目标进一步注重考核信息提取、逻辑推理、知识运用能力。
四、主要复习策略
1.整编专题试题,归纳考核方向
(1)整合内容,归类专题
计划在2009年高考二轮复习中,设置如下专题,分为四大类:
Ⅰ主干知识系列专题一地理过程的原理和规律
专题二地域差异的特征及成因
专题三人地关系的协调和问题
Ⅱ区域热点系列专题四中国主要热点问题
Ⅲ地理图表系列专题五地理信息分布图类
专题六地理信息关联图类
专题七地理统计图表类
Ⅳ 考核目标系列专题八空间定位题型
专题九地理计算题型
专题十信息提取题型
专题十一知识运用题型
(2)分析试题,归纳考目
认真分析高考试题中考查某类专题的主要项目、主要角度、主要层次等,把握好复习的深度。
(3)选编习题,分层训练
面向学生实际,选择适合习题,根据学生实际层次,编辑习题。
2.深析训练试题,探讨解题思路
(1)理清题意,提取相关知识和思维,注意应变能力的培养
(2)探讨题型,归类相关知识和思维,注重知识的迁移
五、时间安排
计划二轮复习在四月中下旬结束,各专题内容的复习,在复习中会根据实际情况及需要进行相应调整。
柳文秀
2009年2月
第五篇:高考地理二轮复习河流专题(含答案)
河流专题
河流(与人类关系密切)----------高考命题的重点对象
水资源:农业、工矿业、生活用水
水能:能源开发
航运:地域联系、经济发展
洪涝灾害:防洪、抗旱
三角洲、沿江平原、冲积平原:农业、聚居地
河流的基本概况:河源、流向、长度、注入的海洋(湖泊)、流经地形区、流域范围、流域内气候和植被状况。(描述角度)
河流的补给类型(水源)、汛期长短、水位变化大小及原因、流量和水位变化造成的灾害。(分析角度)
河流的水质状况,即含沙量大小、污染情况及沿岸居民使用河水的情况。(水资源)
河流的开发利用状况,即灌溉、航运、养殖、发电、防洪、旅游等方面的效益如何。(联系人类活动的角度)
1.河流补给类型:
①雨水补给---------影响因素-降水量
②季节性积雪融水补给(冬雪春融)---影响因素-积雪量
③冰雪融水补给(夏)---影响因素-气温
有明显的季节、日变化
④地下水(稳定、互补)
⑤湖泊水(上游补给,中游调蓄)
补给类型
补给季节
补给特点
主要影响因素
我国主要
分布地区
雨水补给
降水季节
①时间集中
②不连续
③水量变化大
①降水量的多少
②降水量的季节分配
③降水量的年际变化
普遍,尤以东部季风区最为典型
季节性积雪融水补给
春季
①有时间性
②有连续性
③水量稳定
①气温高低
②积雪多少
③地形状况
东北地区
(改善土壤墒情:水分状况)
永久性积雪和冰川融水补给
主要在夏季
①有时间性
②有明显的季节、日变化
③水量较稳定
①太阳辐射
②气温变化
③积雪和冰川储量
西北和青藏高原地区
湖泊水补给
全年
①较稳定
②对径流有调节作用
①取决于湖泊与河流的相对水位②湖泊水量的大小
普遍
地下水补给
全年
①稳定
②一般与河流有互补作用
①地下水补给区的降水量
②地下水位与河流水位的相互位置关系
普遍
2、河流的水系特征
源地、流向、长度、归属(大洋水系)、落差、支流(多少、形状)、流域面积、河道特征(曲直、宽窄、深浅)
水系特征体现区域地形的基本框架:向心状、平行状、树枝状、羽毛状、扇状(天津海河)、网状等
3、河流的水文特征:
水位及其季节变化
(径)流量(速)、含沙量、有无结冰期、水能等
凌汛:有结冰期
低纬流向高纬
初冬或者初春时期(黄河上游宁夏段、下游山东段境内)
试对比长江中游与黄河中游水系特征的主要差异。
水系差异要点如下:
长
江
(1)中游流经平原,河面宽而弯曲,落差小;
(2)沿途接纳很多支流,流程较长,水量较丰富;
(3)两岸湖泊密布,对干流水量有调节作用。
黄
河
(1)中游流经黄土高原,河面窄而较直,为峡谷段(河床下切很深),落差大;
(2)接纳支流众多;但流程一般较短,水量较少;
(3)两岸没有湖泊。
试对比长江中游与黄河中游水文特征的主要差异。
水文差异要点如下:
长
江
(1)宜昌—湖口为中游;
(2)中游流经亚热带湿润地区,雨季较长,水量季节变化较小,含沙量较小;流速慢
(3)雨带自南向北移动,汛期较长,支流对干流水量有调节作用;
(4)冬季不结冰。
黄
河
(1)河口镇—孟津为中游;
(2)中游流经暖温带半湿润地区,降水集中(7、8月),水量季节变化较大,含沙量多;流速较快
(3)汛期较短,干、支流同时进入洪水期,支流对干流调节作用差;
(4)冬季有结冰现象。
1【加试题】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15分)
材料一 雅鲁藏布江大峡谷位于雅鲁藏布江下游拐弯处(丙附近),全长504.6公里,最深处6
009米,平均深度2
268米,为亚热带季风气候,年降水量可达4
500~10
070mm,生物物种丰富。
材料二 雅鲁藏布江水系分布图(图1),甲至丙河段7月水温和海拔变化图(图2)和我国部分水文站河流多年平均含沙量表(表1)。
(1)比较7月份①②河段水温变化趋势的差异并分析原因。
(2)简析雅鲁藏布江大峡谷降水特别丰富的原因。
(3)指出雅鲁藏布江丙河段的含沙量特征并分析原因。
(4)简析雅鲁藏布江大峡谷附近生物物种丰富的自然原因。
2.维斯瓦河是波罗的海水系第一大河流,被誉为波兰的“母亲河”。十九世纪中叶,维斯瓦河上游的克拉科夫河段实施裁弯取直。下图示意维斯瓦河水系。
分析裁弯取直对克拉科夫河段生态环境带来的不利影响。
3.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河漫滩是指河道两侧在平常时期露出水面、洪水期被淹没的地区。河道凹岸的侵蚀和凸岸的堆积往往会引起河流裁弯取直,原来弯曲的河道就废弃了,这就是河道的演变。1968年科研人员调查了美国小密苏里河河漫滩上树木年龄的分布情况,并绘制出树龄等值线分布图,见下图。
(1)结合河道的演变简要说明图示区域陡坎的形成过程。
4.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荆江走长江自湖北省枝城至湖南省城陵矶段的别称,处于长江由山区迁入平原的位置,其河道蜿蜒曲折,有“九曲回肠”之称。因长江带来的泥沙在此河段大量沉积,人们不断筑堤坊水,导致河床高出两岸平原形成“地上河”。新中国成立后为治水对荆江进行人工裁弯取直(下图),而今,建议恢复河流的弯曲河道的呼声越来越高。
(1)说明荆江“裁弯取直”工程在防洪方面的积极作用。
(2)从湿地功能的角度,说明恢复弯曲河道对恢复河流生态的作用。
5.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渠道化是对河流整治的一种方法,通过修筑堤坝、裁弯取直、加宽挖深等措施来控制洪水或改善航运。在1962年~1971年期间,基西米河逐渐被渠道化为一条长90公里、深9米、宽仅100米的几段近似直线的人工河道组成的运河,河长缩短了38%,提高了河道的排洪能力,但同时也对河流生态环境造成了严重的负面影响。下图为基西米河渠道化示意图。
(1)分析基西米河进行渠道化的自然原因。
(2)分析渠道化对基西米河流域生态环境造成的负面影响。
6.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罗讷河发源于瑞士境内的冰川,在发过境内的流域面积占总面积的94%,历史上曾是一条“野性”河流,经常洪水泛滥。19世纪以来,法国对罗讷河进行多次整治,并于1931年成立“国立罗讷河公司”,作为罗讷河综合整治和开发的唯一授权机构。下图示意罗纳河流域的地形。
说明“恢复弯曲河道及河道分汊”对恢复河流生态的作用。
7.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且末绿洲位于我国新疆塔里木盆地的南缘、阿尔金山北麓,整个绿洲沿车尔臣河分布,呈狭长的条带状。由于气候变化、地质构造等因素的影响,自西汉以后,且末河河道多次改道,最终成为今天的车尔臣河。下图为车尔臣河河道变迁示意图。
(1)描述且末河自西汉以来河道变迁的趋势。
(2)分析导致且末河河道变迁的主要自然原因。
(3)分析且末河河道变迁对当地居民生产活动的影响。
(4)有人建议向且末河的古河道引水,让古河道重获新生。你是否同意,并说明理由。
8.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
图(甲)为意大利1861年~1991年间农业人口转移方向示意图。
材料二
波河(图中R)是意大利最大的河流,河流汛期长,含沙量较大;流域为粮食(水稻、小麦)主产区。该国人口城市集中分布在R河平原上。图(丙)为波河流域示意图。
材料三
潟湖是被沙嘴、沙坝分割而与外海相分离的局部海水水域。威尼斯潟湖,是地中海区域内最大的湿地,位于波河的入海口附近。14~17世纪初意大利当局发现该潟湖逐渐发生不良变化,为此将很多汇入该潟湖的河流改道外流,尤其是17世纪初改变波河河口位置,最终引发了该潟湖新的环境问题。图(乙)为威尼斯潟湖南部简图。
简析河流改道外流对威尼斯潟湖的保护作用和产生的新环境问题。
9.2000年以来,世界上输沙量最多、含沙量最大的河流——黄河,泥沙含量锐减,悄然出现变清态势。黄河潼关水文站实测数据显示,2000年至2015年,年均入黄泥沙量仅为2.64亿吨,较天然来沙均值15.92亿吨减少83.6%。虽然同期黄河径流量较天然时期年均值减少46%,但黄河含沙量却也大幅下降71%,降至目前10.8公斤/立方米。历史记载可查的“黄河清”共有43次,最长的一次为1727年,黄河澄清2000余里,持续20多走。新世纪以来的“黄河清”,持续时间之长远超记载,史所罕见。
分析2000年以来黄河水变清的原因和对黄河下游河段河床的影响。
1.(1)差异:①河段水温升高;②河段水温降低。
原因:①河段海拔降低,气温升高,水温增加;②河段支流多,冰雪融水汇入量大,使水温降低。
(2)来自印度洋的西南季风带来丰富的水汽;受峡谷地形的抬升作用,形成地形雨,降水特别丰富。
(3)含沙量小;植被覆盖率较高;人类活动少。
(4)为亚热带季风气候,水热较为充足;山脉相对高度大,气候(或自然带)垂直分异明显。
解析 第(1)题,据图2可知①河段水温升高,②河段水温降低。据图可知①河段海拔逐步降低,因此气温升高,水温增加;②河段支流多,冰雪融水汇入量大,使水温降低。第(2)题,此题主要考查降水的影响因素。雅鲁藏布江大峡谷受来自印度洋的西南季风影响,带来丰富的水汽,加上峡谷地形的抬升作用,形成地形雨,因此降水特别丰富。第(3)题,本题主要考查影响含沙量大小的因素。影响河流含沙量大小的因素主要有植被的覆盖率、地形的陡缓、降水强度的大小、径流量的大小等。据图可知丙河段主要位于其上游地区,此地人类活动少,植被覆盖率较高,因此水土流失量小,含沙量小。第(4)题,本题主要考查影响生物多样性的自然因素。雅鲁藏布江谷地为亚热带季风气候,水热较为充足;山脉相对高度大,气候(或自然带)垂直分异明显等,使物种丰富多样。
2【答案】河道长度缩短,河床比降增大,流水侵蚀作用增强;河床下切,边坡变陡,容易溃堤;流速变快,加剧枯水期水资源短缺的程度;河道弯曲度减小,水域和湿地面积减小,河汊减少;破坏生物生存环境,导致生物多样性减少等。
【解析】裁弯取直后河道变短,其直接后果表现为两方面:①河床比降增大,水流速度加快;②湿地面积缩小。因此裁弯取直对生态环境带来的不利影响主要从河流流速与湿地的生态功能考虑。河水流速加快,流水侵蚀作用增强,河床下切,边坡变陡,容易溃堤;流速变快,河水下泄加速,加剧枯水期水资源短缺的程度。湿地具有调节气候、储蓄洪水、提供水源、净化水中污染物、维持生物多样性、美化环境等生态功能,因此河流裁弯取直,会导致生物多样性减少、对气候的调节功能减弱。
3.【答案】(1)河流凹岸侵蚀、凸岸沉积使河道进一步弯曲;洪水期间弯曲的河道裁弯取直,原有河道废弃,成为湖泊;新的湖泊由于缺少河水补给,逐渐干涸;河床裸露,原有的河岸就成为陡坎。
【解析】(1)根据材料并结合图示信息可知,图示区域陡坎是河流原有的河岸遗留见证。由于河流流动过程中,凹岸侵蚀、凸岸沉积,使河道发生弯曲,洪水期间弯曲的河道裁弯取直,原有河道废弃,成为湖泊;新的湖泊由于缺少河水补给,逐渐干涸;河床裸露,原有的河岸就成为陡坎。
4【答案】(1缩短了河流的长度,增加了河床比降;提高了泄洪数量和速度;泥沙沉积减弱,河床下切,水位降低;洪水灾害减少。
(2)恢复河流的自然状态(自然河道、沿岸湿地等),利于扩展河道宽度,延长河流长度,降低河流流速和洪水峰值;恢复河流生态系统,增加生物多样性;增强河流的自然生产力和对污染的净化能力。
【解析】(1)自然原因主要从地形和河道特征分析导致泥沙沉积。地势平坦,河道蜿蜒曲折,水流速度减慢,有利于泥沙淤积,导致河床抬高。人为原因主要是人类破坏植被造成水土流失,泥沙来源多,泥沙淤积导致河床抬高。
(2)恢复弯曲河道主要是增加湿地,联系湿地的功能进行分析回答。恢复弯曲即恢复河流的自然状态,增加了其湿地生态功能,恢复河流生态系统,增加生物多样性;同时利于扩展河道宽度,延长河流长度,降低河流流速和洪水峰值;恢复弯曲河道,使得该地区河流水域面积增加,增强了河流的自然生产力和对污染的净化能力。
5【答案】(1)该地区(亚热带湿润气候)年降雨量大,季节变化明显,造成河流年径流量大且有明显的水位季节变化;地形平坦,河道弯曲,水流速度慢,泥沙淤积严重,洪灾多发。
(2)堆放开挖河槽的泥土占用了滩地和湿地;渠道化使得季节性的水位变化消失,水流失了大面积漫滩的机会,大片河滩沼泽湿地由于缺水而迅速消失;裁弯取直使河道流程变短,河流的自净能力降低,水质恶化,湖水富营养化,渠道化工程阻断了沼泽与周围的天然联系,各种生活其中的鱼类和水禽也因为赖以生存的自然环境的破坏而渐渐减少消失,生物多样性遭到破坏。
【解析】(1)
渠道化是对河流整治的一种方法,通过修筑堤坝、裁弯取直、加宽挖深等措施来控制洪水或改善航运。基西米河进行渠道化的自然原因可从影响该河的水文要素进行分析,即流量、流速、含沙量等;该地区(亚热带湿润气候)年降雨量大,季节变化明显,造成河流年径流量大且有明显的水位季节变化,渠道化可水位和流量的季节变化;该河流域地形平坦,河道弯曲,水流速度慢,泥沙淤积严重,洪灾多发,渠道化可裁弯取直利于防洪。
(2)
渠道化对生态环境的负面影响可从对河流沿岸湿地、生物、水质等方面分析;裁弯取直、加宽挖深等渠道化,会堆放开挖河槽的泥土占用了滩地和湿地,影响湿地的生态效益;渠道化使得季节性的水位变化消失,水流失了大面积漫滩的机会,大片河滩沼泽湿地由于缺水而迅速消失,影响湿地生态效益;裁弯取直使河道流程变短,河流的自净能力降低,水质恶化,湖水富营养化;修筑堤坝等渠道化工程阻断了沼泽与周围的天然联系,各种生活其中的鱼类和水禽也因为赖以生存的自然环境的破坏而渐渐减少消失,生物多样性遭到破坏。
6【答案】恢复河流的自然状态(自然河道、沿岸湿地等),扩展河道宽度,延长河流长度,降低河流流速和洪水峰值;恢复河流生态系统,增加生物多样性;增强河流的自然生产力和对污染的净化能力。
【解析】恢复弯曲河道及河道分汊对恢复河流生态的作用可以从增加河流的长度、河网的密度、湿地的面积、生物的多样性及河流的生产和自净能力来分析。
7【答案】(1)河道不断(由西向)东移;由北向南退缩。
(2)由于气候变化,该区域炎热干燥加剧,南部高山地区的冰川不断后退(冰雪融水减少);蒸发量增大,河流流量减少,导致河道由北向南退缩。由于地壳运动,且末河中下流区西部相对隆起,东部相对凹陷,形成西高东低的地势,导致河流向东改道,并沿断裂带发育成新的河道。
(3)河道变迁使古绿洲萎缩;在新河道两侧形成新的绿洲;从而导致当地居民生产活动的空间迁移。
(4)同意。可以改善局部气候,增加水资源,恢复古河道生态;形成新的绿洲,扩大当地居民的生产生活空间。不同意。古河道河床抬升,河水无法自流,人工抽水会增加成本;消耗有限的水资源,导致水资源更加紧张(或破坏新绿洲的生态环境)。
【解析】1.河道变迁趋势主要从方向和流域面积大小两个方面去说。从图中可以看出,河道不断(由西向)东移;流域面积明显减小,并由北向南退缩。
2.河道变迁的自然原因可以从地形、气候两个方面去说,从图中可以看出,河道不断(由西向)东移是受地形地势的影响,地壳运动,导致西部相对隆起,东部相对凹陷,形成西高东低的地势,导致河流向东移动,河流下游地区主要沿断裂带发育,同时流域面积明显减小,并由北向南退缩,可能是气候的原因,全球变暖,蒸发旺盛,流域面积萎缩。
3.且末河道流域面积明显减小,并由北向南退缩,绿洲面积也减少,绿洲的移动随河流而移动,同时居民点以及居民的生产活动也随绿洲即随河流而移动。
4.先表明态度后说明理由。考查水文对自然地理环境的影响。若是同意,可以从保护湿地,保护生态环境,维持生物多样性等湿地的功能去答,若是不同意,可以从水资源的消耗和成本的上升去分析。
8【答案】保护作用:汇入的泥沙量减少;潟湖不易淤积。
新环境问题:淡水和泥沙汇入减少,环境变化(盐度升高);生态破坏;净化速度变慢,污染加重。(注:言之有理酌情给分)
【解析】读图乙,河流改道,汇入潟湖的泥沙量减少,潟湖不易淤积,有利于保护澙湖。但是,河流改道,淡水和泥沙汇入减少,澙湖环境变化,可能盐度升高。可能导致原来的生态平衡破坏。汇入水流减少,净化速度变慢,污染加重等新的环境问题。
9【答案】原因:流域内的生态环境建设,退耕还林还草,植被覆盖率增加;中上游水库大坝的建设,拦蓄大量泥沙;沿岸工业化和城镇化的建设,对河流泥沙的过渡开采;流域农村地区居民大量迁移至城市等经济发达地区务工,致土地荒芜,植被恢复。
影响:侵蚀作用增强,堆积作用减弱,河床加宽加深;凹岸侵蚀作用加强,凸岸堆积作用减弱,河流容易改道。
【解析】2000年以来黄河水变清的原因与流域内植被状况、工程建设有关:流域内的生态环境建设,退耕还林还草,植被覆盖率增加,水土流失减少;上游水库大坝的建设,拦蓄大量泥沙;沿岸工业化和城镇化的建设,对河流泥沙的过渡开采;流域农村地区居民大量迁移至城市等经济发达地区务工,致土地荒芜,植被恢复。
黄河水变清对下游河段河床的影响主要从外力作用堆积和侵蚀的角度分析:下游水量大了,侵蚀作用增强,堆积作用减弱,河床加宽加深;凹岸侵蚀作用加强,凸岸堆积作用减弱,河流容易改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