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事调解书(第一审普通程序用)

时间:2019-05-14 12:38:23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民事调解书(第一审普通程序用)》,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民事调解书(第一审普通程序用)》。

第一篇:民事调解书(第一审普通程序用)

××××人民法院

民事调解书

(××××)„„民初„„号

原告:×××,„„。

法定代理人/指定代理人/法定代表人/主要负责人:×××,„„。

委托诉讼代理人:×××,„„。被告:×××,„„。

法定代理人/指定代理人/法定代表人/主要负责人:×××,„„。

委托诉讼代理人:×××,„„。第三人:×××,„„。

法定代理人/指定代理人/法定代表人/主要负责人:×××,„„。

委托诉讼代理人:×××,„„。

(以上写明当事人和其他诉讼参加人的姓名或者名称等基本信息)

原告×××与被告×××、第三人××ׄ„(写明案由)一案,本院于××××年××月××日立案后,依法适用普通程序,公开/因涉及„„(写明不公开开庭的理由)不公开开庭进行了审理(开庭前调解的,不写开庭情况)。„„(写明当事人的诉讼请求、事实和理由)。本案审理过程中,经本院主持调解,当事人自愿达成如下协议/当事人自行和解达成如下协议,请求人民法院确认/经本院委托„„(写明受委托单位)主持调解,当事人自愿达成如下协议:

一、„„;

二、„„。

(分项写明调解协议内容)

上述协议,不违反法律规定,本院予以确认。案件受理费„„元,由„„负担(写明当事人姓名或者名称、负担金额。调解协议包含诉讼费用负担的,则不写)。

本调解书经各方当事人签收后,即具有法律效力/本调解协议经各方当事人在笔录上签名或者盖章,本院予以确认后即具有法律效力(各方当事人同意在调解协议上签名或者盖章后发生法律效力的)。

××× 审

××× 审

×××

××××年××月××日

(院印)

本件与原本核对无异

×××

【说明】

1.本样式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第五十条、第九十五条、第九十六条、第九十七条、第九十八条制定,供人民法院在适用第一审普通程序审理案件过程中,当事人自行和解达成协议请求人民法院确认、人民法院主持调解达成协议、人民法院委托有关单位主持调解达成协议由人民法院确认后,制作民事调解书用。2.案号类型代字为“民初”。

3.调解书应当写明诉讼请求、案件事实和调解结果。4.调解协议的内容不得违反法律规定。

5.诉讼请求和案件事实部分的写法力求简洁、概括,可以不写审理过程及证据情况。

第二篇:第一审程序

一、单项选择题

1.法院对提起公诉的案件进行审查后,对起诉中有明确指控的犯罪事实并且附有证据目录、证人名单和主要证据复印件或者照片,而没有移送全部案卷材料的,应当决定()。

A.开庭审判

B.驳回起诉

C.退回补充侦查

D.不予受理

2.人民反法院对提起公诉的案件进行审查后,应当决定开庭审判的条件是()。

A.犯罪事实清楚,证据确实充分

B.主要犯罪事实已经查清

C.起诉书有明确的指控犯罪事实并且附有证据目录、证人名单和主要证据复印件或者照片

D.有证据证明被告人已经构成犯罪

3.人民法院应当将人民检察院的起诉书副本()送达被告人。

A.至迟在开庭7日前

B.至迟在开庭10日前

C.应在决定开庭审判案件之日起3日内

D.应在决定开庭审判案件之日起10日内

4.人民法院决定开庭审判的,告知被告人可以委托辩护人的时间应为()。

A.至迟在开庭7日前

B.至迟在开庭10日前

C.应在受理案件后3日内

D.应在受理案件后10日内

5.对于人民检察院提起公诉的案件,人民法院经审查,决定开庭审判后,()。

A.应当于开庭3日前将开庭的时间、地点通知人民检察院

B.应当于开庭5日前将开庭的时间、地点通知辩护人、证人、鉴定人等

C.应当通知被告人、辩护人于开庭10日以前提供出庭作证的证人名单和不出庭作证的证人名单

D.对所有决定开庭审判的案件,在开庭3日以前公布案由、被告人姓名、开庭时间和地点

6.在中级人民法院作为第一审法院,在本案的审理过程中()。

A.人民检察院可以不派员出席法庭

B.人民法院可以要求人民检察院对该案进行补充侦查

C.人民检察院可以要求补充侦查

D.人民法院可以自行补充侦查 7.人民法院开庭审理公诉案件,在法庭调查中要涉及到质证的问题,对此,下述说法中正确的是()。

A.由法庭向当事人出示物证

B.由审判人员向被告人出示物证

C.由公诉人、辩护人向法庭出示物证

D.由公诉人、辩护人向当事人出示物证

8.人民法院开庭审理公诉案件,在法庭调查过程中涉及对证人发问的问题,对此,下述说法正确的是()。

A.由公诉人先进行发问

B.由辩护人先进行发问

C.由审判长先进行发问

D.由审判长决定发问顺序

9.根据法律规定,法庭审理后,合议庭根据已经查明的事实、证据和有关法律规定,认为证据不足,不能认定被告人有罪的,人民法院应当()。

A.调查收集被告人有罪的证据

B.作出无罪判决

C.决定中止审理,要求公诉机关补充侦查,收集被告人的有罪证据

D.决定延期审理,要求公诉机关补充侦查、收集被告人的有罪证据

10.下述选项中,对中止审理的理解正确的是()。

A.中止审理仅适用于法庭审理过程中

B.中止审理适用于整个法庭审判过程

C.中止审理是依法结束诉讼活动

D.中止审理的期间应当对入审理期限

11.关于公诉案件的第一审审理期限,下述各种说法中,正确的选项是()。

A.根据公诉人的建议而延期审理的案件,审理期限中止计算,人民检察院补充侦查完毕移送人民法院后,审理期限继续计算

B.根据公诉人的建议而延期审理的案件,补充侦查完毕移送人民法院后,审理期限重新计算

C.案件因被告人申请重新鉴定或勘验而延期审理的,延期审理的时间计入审理期限

D.由简易程序转为普通程序审理的案件,审理期限应当从人民法院受理案件之日起计算

12.对人民法院违反法定程序的庭审活动,()。

A.由公诉人当庭向法庭提出纠正意见

B.由公诉人在庭审结束后向合议庭提出 C.由人民检察院在庭审结束后向本案的审判庭提出

D.由人民检察院在庭审结束后向人民法院提出

13.下述四个选项中,其中()不是判决所具有的特点。

A.强制性 B.稳定性

C.排他性 D.不可改变性

14.关于人民法院的刑事决定,下述说法中正确的是()。

A.一经作出,立即生效

B.可以申请复议一次,复议期间不生效

C.不可以申请复议

D.可以申请复议,复议决定作出后决定才生效

二、多项选择题

1.人民检察院提起公诉的案件,在起诉时应当向人民法院移送主要证据的复印件或者照片,“主要证据”包括:()

A.起诉书涉及的各证据种类中的主要证据

B.多个同种类证据中被确定为主要证据的

C.某一种类的证据中只有一个证据时,该证据当然为主要证据

D.作为法定量刑情节的自首、立功、累犯、中止等证据

2.根据我国刑事诉讼法的规定,下列人员中,可以在法庭审理时向证人进行发问的有:()

A.被害人 B.被告人

C.辩护人 D.诉讼代理人

3.根据我国刑事诉讼法的规定:在法庭审理过程中,合议庭对证据有疑问时,可以进行下列行为()。

A.可以宣布休庭,以调查核实证据

B.人民法院可以进行勘验、检查

C.人民法院可以进行搜查、扣押、鉴定

D.人民法院可以进行查询、冻结、扣划

4.人民法院审理公诉案件时,()在经人民法院传唤或者通知出庭仍未到庭时,人民法院仍可以开庭审理。

A.被害人

B.被告人

C.公诉人

D.诉讼代理人

5.在公诉案件的法庭审理过程中,有权申请通知新的证人到庭的人员有()。A.被告人 B.被害人

C.辩护人 D.诉讼代理人

6.人民法院审理共同犯罪的公诉案件时,对于案件中的共同被告人,人民法院应当()。

A.分别进行讯问

B.同时进行讯问

C.合议庭在必要时可以传唤共同被告人同时到庭对质

D.合议庭不能传唤共同被告人同时到庭

7.人民法院审判人民检察院起诉的公诉案件,在法庭审理过程中,人民法院()。

A.可以在必要时制止公诉人向证人、鉴定人等的发问

B.可以直接向人民检察院调取需要调查核实的证据材料

C.可以根据辩护人的申请,向人民检察院调取有关证据材料

D.可以根据被告人的申请,向人民检察院调取有关证据材料

8.在法庭审判过程中,人民法院可以对哄闹、冲击法庭的的旁听人员()。

A.警告制止

B.强行带出法庭

C.罚款

D.拘留

9.人民法院在审理案件的过程中,遇有下列哪种情形时,可以延期审理()。

A.检察人员发现提起公诉的案件需要补充侦查,提出建议的B.合议庭认为案件证据不充分,要求人民检察院补充侦查的C.被告人当庭拒绝辩护人为其辩护,要求另行委托辩护人的D.被告人患有严重疾病,致使案件在较长时间内无法继续审理的10.人民法院的刑事判决与裁定的不同之处有()。

A.判决只解决实体问题,裁定只解决程序问题

B.一个案件的判决只能有一个,裁定却可能有几个

C.判决必须采用书面形式,裁定却可以采用口头形式

D.判决可以上诉,裁定不能上诉

11.刑事决定具有以下的特点()。

A.人民法院适用决定只能解决诉讼程序上的问题

B.决定可以是书面的,也可以是口头的C.决定一经作出,即法律效力

D.决定一经作出,即不准上诉、抗诉

三、简答题 1.对公诉案件审查后的处理。

2.对公诉案件审查后是否应当决定开庭审判的标准。

3.开庭审判前应当进行的工作。

4.法庭审判的五个阶段。

5.开庭的程序。

6.法庭调查的内容和顺序。

7.讯问被告人的程序。

8.在法庭上查对核实证据的主要方法。

9.在法庭上询问证人的程序。

10.在法庭上出示物证、书证的程序。

11.法庭辩论的内容和顺序。

12.法庭辩论应当注意的问题。

13.评议应当解决的问题。

14.法庭可以决定延期审理情形。

15.法庭可以决定中止审理情形。

16.刑事判决的种类。

17.刑事裁定的种类。

18.人民法院决定适用决定的范围。

19.刑事裁定和刑事判决是两种不同的决定,20.自诉案件的范围。

21.自诉案件第一审程序的特点。

22.反诉成立的条件。

23.可以适用简易程序的案件。

24.审理公诉案件的简易程序的特点。

25.审理自诉案件的简易程序的特点。

四、材料分析题

1.李某,男,24岁,因盗窃案于2003年4月被逮捕,人民检察院向某县人民法院提起公诉,同时被害人马某向人民法院提起附带民事诉讼。法院指定1名审判员独任审理该案。人民检察院认为该案案情比较复杂,应由合议庭审理。人民法院认为该案符合简易程序条件,自己有权决定审判的组织形式,遂于2003年5月6日指派审判员王某开庭审理。法庭审判过程中,辩护人提出被告人李某患有精神病,其盗窃行为是病情所致。人民法院便指定该县医院为李某做精神病的医学鉴定。经过1个半月时间的鉴定,李某确为精神病患者,审判员王某于7月8日做出无罪判决。7月15日,在押被告人李某得以释放。问题:

(1)一审人民法院决定适用简易程序审判该案是否符合法律规定,为什么?

(2)对被告人李某的精神病鉴定是否符合法律规定,为什么?

(3)本案中,辩护人提出李某患有精神病后,一审人民法院适用的程序是否有误,请说明理由。

(4)本案中,一审法院的审理是否超出法定期间,请说明理由。

(5)释放被告人李某的程序是否符合法律规定,为什么?

2.2003年2月,崔某与同事李某因口角发生纠纷,崔某将李某的胳膊、肩、背、眼多处打伤,除左眼视力每况愈下外,其他损伤经住院治疗均已治愈。李某为此向人民法院提起自诉。人民法院予以受理。经审查,认为李某左眼可能致残,被告人可能判处3年以上的有期徒刑的刑罚,遂组成合议庭开庭审理。庭审过程中,李某提出其左眼致残的鉴定结论;崔某对此提出异议,申请重新鉴定。法庭遂休庭,指定省级人民医院为李某重新鉴定,得出李某左眼致残的鉴定结论。崔某提出反诉,认为李某在厮打过程中也造成自己的人身伤害,构成故意伤害罪(轻伤),并私下要挟李某撤诉。法庭再次开庭审理时,李某向法庭提出撤诉。人民法院查明情况后认为应按撤诉处理,遂终止诉讼。

问题:

(1)李某是否可以向法院提出自诉,为什么?

(2)人民法院在审查自诉案件后的做法是否符合法律规定,为什么?

(3)法院在对李某重新鉴定的程序中哪些做法不当,请说明理由。

(4)崔某提出的反诉是否成立,为什么?

(5)法院对李某撤诉的行为处理是否符合法律规定,为什么?

参考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

1.A 2.C 3.B 4.B 5.A 6.C 7.C 8.D 9.B 10.B 11.B 12.D 13.D 14.A

二、多项选择题

1.ABCD 2.ABCD 3.AB 4.AD 5.ABCD 6.AC 7.ABCD 8.ABCD 9.AC 10.BC 11.ABCD

三、简答题

1.对公诉案件审查后,对符合开庭审判条件的案件,应当决定开庭审判。对不符合开庭审判条件的案件,即移送起诉的案件缺少上述应当移送的材料的,人民法院可以通知人民检察院补充,人民检察院应自收到通知之日起3日内补送。人民法院不得以上述材料不充足为由而不开庭审判。同时对公诉案件的审查期限应当计入审理期限。

2.对公诉案件审查后,是否应当决定开庭审判的标准是:起诉书中是否有明确的指控犯罪事实,是否附有证据目录、证人名单和主要证据的复印件或者照片。

3.人民法院决定开庭审判后,应当进行以下工作:(1)确定合议庭的组成人员。(2)依法向被告人送达起诉书副本和保证被告人获得辩护。人民法院要至迟在开庭10日以前将起诉书副本送达被告。对于被告人未委托辩护人的,告知被告人可以委托辩护人,或者在必要时指定承担法律援助义务的律师为其提供辩护。(3)依法向人民检察院和诉讼参与人送达开庭的通知。人民法院应将开庭的时间、地点,在开庭3日以前通知人民检察院,传唤当事人的传票,通知辩护人、证人、鉴定人和翻译人员的通知书也要在开庭3日以前送达。对审理时不满18岁的未成年人犯罪的案件,要通知被告人的法定代理人到庭。对于法定代理人的通知,也应在开庭3日以前送达。(4)将公开审判的案件先期公告。公开审判的案件,应在开庭3日以前公布案由、被告人的姓名、开庭的时间、地点。

4.开庭审判的过程,依照法定程序,可以分为开庭、法庭调查、法庭辩论、被告人最后陈述、评议和宣判五个阶段。这五个阶段都有各自特定的活动内容和需要解决的问题。

5.开庭的时候,审判长查明当事人是否到庭,宣布案由;宣布合议庭的组成人员、书记员、公诉人、辩护人、诉讼代理人、鉴定人和翻译人员的名单;告知当事人有权对合议庭组成人员、书记员、公诉人、鉴定人和翻译人员申请回避;告知被告人享有辩护等诉讼权利。(6)对于不公开审理的案件,应当庭宣布不公开审理的理由。

6.(1)公诉人宣读起诉书。宣读起诉书时,如果一案有数名被告人,应同时在场。(2)被告人、被害人可以就起诉书指控的犯罪进行陈述。如果是附带民事诉讼的案件,还要由附带民事诉讼的原告人或者他的诉讼代理人,宣读附带民事诉讼的诉状。(3)讯问被告人。(4)查对核实各种证据,包括询问证人、鉴定人,出示物证,宣读作为证据的文书。

7.在被告人、被害人就起诉书的内容陈述后,公诉人可以讯问被告人。

对于共同犯罪案件中多个被告人的讯问,要分别进行,单独讯问,以免互相串供。

被害人、附带民事诉讼的原告人以及辩护人、诉讼代理人,经审判长允许,也可以向被告人发问。

审判人员当然有权讯问被告人。在公诉人等讯问被告人以后,审判人员如果认为已没有必要再对被告人进行讯问时,也可以不讯问。

8.在法庭上查对核实证据的主要方法有:询问证人、鉴定人,出示物证、书证,宣读未出庭作证的证人的证言笔录和鉴定人的鉴定结论,宣读勘验笔录和其他作为证据的文书。

9.对出庭作证的证人,审判人员应当查明其身份,并告知要如实提供证言,告知有意作伪证或隐匿证据要负的法律责任。如果有两名以上的证人出庭作证,可以让所有证人先同时到庭,查明每个证人的身份并告知上述内容后,再由公诉人、辩护人等分别对证人进行询问。

公诉人经审判长许可,可以对证人发问。当事人、辩护人、诉讼代理人经审判长许可,也可以对证人发问。如果出庭作证的证人是辩护一方提供或申请通知到庭的,应当先由辩方依法对该证人发问,然后再由控方发问。审判长认为发问的内容与案件无关时,应当制止。

证人作证后,审判长应宣布证人退庭。法庭对证人的询问应个别进行。证人不得旁听对案件的审理。

审判人员有权亲自询问证人。如果经过控、辩双方的询问后,审判人员认为亲自询问已无必要时,也可以不询问。

10.一切被用作证明案件事实的物证,都要当庭出示,让当事人辨认。辩方如果有物证,也要当庭出示,让当事人辨认。审判人员应当听取公诉人、当事人和辩护人、诉讼代理人对出示的物证的意见。

宣读作为证据的文书,包括未到庭的证人的证言笔录、鉴定人的鉴定结论,以及勘验笔录和其他作为证据的文书,公诉人均要当庭宣读。辩方如果有这类作为证据的文书,也要当庭宣读。对当庭宣读的作为证据的文书,审判人员也应当听取公诉人、当事人和辩护人、诉讼代理人的意见。

11.法庭辩论应当先由公诉人、被害人及其诉讼代理人发言,然后,再由被告人、辩护人发言、辩护,并且可以互相进行辩论。

12.法庭辩论,应特别注意以下几点:(1)审判长是法庭辩论的主持者,他有责任和权利引导辩论沿着正确的方向进行。对于违反法庭秩序而又不听制止的诉讼参与人或旁听人员,可以强行带出法庭。情节严重的,可以依法给予相应处罚。对构成犯罪的,要依法追究刑事责任。(2)法庭辩论要紧紧围绕案件事实和有关法律问题理智地、有秩序地进行。要摆事实,讲道理,以理服人。不许意气用事,对互指责,甚至进行人身攻击等。(3)在法庭辩论过程中,如果发现同本案有关的新事实,并且这些事实足以影响到案件的处理,影响到对被告人的定罪量刑。合议庭可以宣布停止辩论,重新进行法庭调查,待事实查清后再继续法庭辩论,或者宣布休庭,延期审理。

13.评议主要应当解决下列问题:(1)起诉书中对被告人犯罪行为的指控能否成立,对案情的认定是否准确;(2)被告人的行为是否已构成犯罪,应否追究刑事责任;(3)已构成犯罪的行为属于什么性质,应当定为何种罪名;(4)应否判处刑罚,对应当判处刑罚的适用何种刑罚;(5)有无从重、加重、从轻、减轻、免除刑罚处罚的情节;(6)有无数罪并罚情况和应当如何定罪量刑;(7)是否应适用附加刑或者适用缓刑;(8)如有附带民事诉讼应当如何解决;(9)赃款、赃物等如何处理。

14.《刑事诉讼法》第123条规定的法庭可以决定延期审理情形有:(1)需要通知新的证人到庭、调取新的物证、重新鉴定或者勘验的;(2)检察人员发现提起公诉的案件需要补充侦查,提出建议的;(3)由于当事人申请回避而不能进行审判的。除了以上三种情形以外,实践中,法庭可以决定延期审理的情况有:在法庭审理过程中,被告人拒绝辩护人为其辩护,要求另行委托辩护人,经合议庭准许的;受审对象的精神或体力方面无法承受审问的;法庭审理受到意外干扰无法进行的。

15.法庭可以决定中止审理情形有:自诉人、被告人患精神病或其他严重疾病,致使案件在较长时间内无法继续审理的;案件起诉到法院后被告人脱逃,致使案件在较长时间内无法继续审理的。

16.刑事案件的判决可分为有罪判决和无罪判决两种。有罪判决又可分为判处刑罚的判决和免除刑罚的判决。无罪判决又分为案件事实清楚,证据确实、充分,依法认定被告人无罪的无罪判决以及证据不足,不能认定被告人有罪而作出的证据不足、指控的犯罪不能成立的无罪判决。

17.刑事裁定从它反映的内容、表现的形式以及所处的诉讼阶段,可以有不同的分类。从内容上分,有实体问题的裁定和程序问题的裁定;从审判程序上分,有一审裁定、终审裁定和再审裁定,核准死刑判决的裁定;从表现形式上分有书面裁定和口头裁定。刑事裁定的书面形式就是刑事裁定书。在审判实践中,第一审程序常用的裁定书,有驳回自诉的裁定书等。

18.人民法院使用决定这种形式时,只是解决某些诉讼程序问题。例如,人民法院以“决定”的方式解决是否同意申请回避的问题,是否同意当事人、辩护人关于新的证人到庭、调取新的证据、重新鉴定或勘验等问题的申请,是否同意延期审理的问题等。

19.刑事裁定和刑事判决是两种不同的决定,二者的区别是:(1)适用的范围有所不同。裁定虽然也解决部分实体问题,但主要是解决诉讼程序的问题,而判决只适用于最后解决整个案件的实体问题。(2)表现形式不同。裁定可以有书面和口头两种。口头裁定作出后,记入法庭笔录,其效力和书面裁定相同。而判决则只能用书面形式。(3)使用的次数不同。一个案件中可能有几个裁定,而判决只能有一个。(4)上诉、抗诉的期限不同。不服一审裁定的上诉、抗诉期限为5日。而不服一审判决的上诉。抗诉期限是10日。

20.根据《刑事诉讼法》第170条的规定,自诉案件包括如下三类:(1)告诉才处理的案件;(2)被害人有证据证明的轻微刑事案件;(3)被害人有证据证明对被告人侵犯自己人身、财产权利的行为应当依法追究刑事责任,而公安或检察机关不予追究被告人刑事责任的案件。

21.自诉案件第一审程序的特点:(1)人民法院审理自诉案件可以进行调解;(2)自诉人在宣告判决前可以同被告人自行和解或者撤回自诉;(3)自诉案件的被告人或其反对代理人在诉讼过程中,可以对自诉人提起反诉;(4)自诉案件的可分性。

22.反诉必须符合下列条件:(1)反诉的对象必须是本案的自诉人;(2)反诉的内容必须是与本案有关的犯罪行为;(3)反诉的案件必须是属于人民法院直接受理的案件,即也必须属于自诉案件的范围。

23.人民法院对于下列案件,可以适用简易程序,由审判员一人独任审判:(1)对依法可能判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管制、单处罚金的公诉案件,事实清楚、证据充分,人民检察院建议或者同意适用简易程序的;(2)告诉才处理的案件;(3)被害人起诉的有证据证明的轻微刑事案件。

24.适用简易程序审理公诉案件,人民检察院可以不派员出席法庭。被告人可以就起诉书指控的犯罪进行陈述和辩护。人民检察院派员出席法庭的,经审判人员许可,被告人及其辩护人可以同公诉人互相辩论。

适用简易程序审理案件,不受普通程序关于讯问被告人、询问证人、鉴定人、出示证据、法庭辩论程序规定的限制。但在判决宣告前应当听取被告人的最后陈述意见。

25.适用简易程序审理自诉案件,宣读起诉书后,经审判人员许可,被告人及其辩护人可以同自诉人及其诉讼代理人互相辩论。适用简易程序审理案件,不受《刑事诉讼法》第三编第二章第一节关于讯问被告人、询问证人、鉴定人、出示证据、法庭辩论程序规定的限制。但在判决宣告前应当听取被告人的最后陈述意见。

四、材料分析题

1.(1)一审人民法院决定适用简易程序审判该案不符合法律规定。刑事诉讼法第174条规定:人民法院对于下列案件,可以适用简易程序,由审判员一人独任审判:①对依法可能判处3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管制、单处罚金的公诉案件,事实清楚、证据充分,人民检察院建议或者同意适用简易程序的;②告诉才处理的案件;③被害人起诉的有证据证明的轻微刑事案件。本案属于公诉案件,即应符合第①项的条件,而《刑诉解释》第218条对此做了更详细的说明:对于公诉案件,人民检察院移送起诉时没有建议适用简易程序,人民法院经审查认为符合刑事诉讼法第174条第1项规定,拟适用简易程序审理的,应当书面征求人民检察院的意见。人民检察院同意并移送全案卷宗和证据材料后,应当适用简易程序。据此,法院没有自主权决定适用简易程序,须经人民检察院同意。本案中,人民检察院认为不宜适用简易程序,人民法院就不得坚持适用。

(2)对被告人李某的精神病鉴定不符合法律规定。刑事诉讼法第120条规定,鉴定人进行鉴定后,应当写出鉴定结论,并且签名。对人身伤害的医学鉴定有争议需要重新鉴定或者对精神病的医学鉴定,由省级人民政府指定的医院进行。鉴定人进行鉴定后,应当写出鉴定结论,并且由鉴定人签名,医院加盖公章。鉴定人故意做虚假鉴定的,应当承担法律责任。本案中,对精神病的医学鉴定,不应由法院指定的该县医院进行,而应由省级人民政府指定的医院进行。

(3)一审人民法院在法庭审理过程中适用的程序有误。《刑诉解释》第222条规定,人民法院审理具有以下情形之一的案件,不应当适用简易程序:①公诉案件的被告人对于起诉指控的犯罪事实予以否认的;②比较复杂的共同犯罪案件;③被告人是盲、聋、哑人的;④辩护人做无罪辩护的;⑤其他不宜适用简易程序的。刑事诉讼法第179条规定,人民法院在审理过程中,发现不宜适用简易程序的,应当按照本章第1节或者第2节的规定重新审理。也就是说,应按第一审普通程序审理。本案的审理过程中,辩护人提出被告人患有精神病。刑法第18条规定,精神病人在不能辨认或者不能控制自己行为的时候造成危害结果,经法定程序鉴定确认的,不负刑事责任……辩护人实际上是提出被告人无刑事责任能力的辩护理由,是在做无罪辩护。对被告人的行为不构成犯罪的,人民法院应中止审理,将简易程序转为第一审普通程序审理该案。

(4)一审法院的审理未超出审理期限。刑事诉讼法第122条规定,对犯罪嫌疑人做精神病鉴定的期间不计入办案期限。刑事诉讼法第178条规定,适用简易程序审理案件,人民法院应当在受理后20日以内审结。《刑诉解释》第103条第3款规定,以月计算的期限,自本月某日至下月某日为1个月,如本月1日收案至下一个月1日、本月最后1日至下一个月最后1日为1个月的审理期限;半月一律按15日计算期限。由此,人民法院实际的审理时间至5月6日始,中间经过一个半月的精神病鉴定时间和20日的审理期限,至7月11日期间届满。法院在7月8日宣判未超过审限。

(5)释放被告人李某的程序不符合法律规定。刑事诉讼法第209条规定,第一审人民法院判决被告人无罪、免除刑事处罚的,如果被告人在押,在宣判后应当立即释放。被告人在7月8日被宣判无罪后,7月15日才得以释放,违反了此法条的规定。

2.(1)李某可以向法院提出自诉。《刑诉解释》第1条规定,人民法院直接受理的自诉案件包括:……人民检察院没有提起公诉,被害人有证据证明的轻微刑事案件:①故意伤害案(刑法第234条第1款规定的)……刑法第234条第1款规定的即是故意伤害案的轻伤。所谓轻伤,即是重伤以下的人身伤害。刑法第95条规定,本法所称重伤,是指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伤害:①使人肢体残废或者毁人容貌的;②使人丧失听觉、视觉或者其他器官机能的;③其他对于人身健康有重大伤害的。李某在起诉时视力并未丧失,应属轻伤,属于人民法院管辖的自诉案件。

(2)人民法院在审查自诉案件后进行开庭审理不符合法律规定。《刑诉解释》第1条第1款第2项及第2款规定,人民检察院没有提起公诉,被害人有证据证明的轻微刑事案件:①故意伤害案(刑法第234条第1款规定的)……⑧属于刑法分则第4章、第5章规定的,对被告人可能判处3年有期徒刑以下刑罚的案件。对上列8项案件,被害人直接向人民法院起诉的,人民法院应当依法受理。对于其中证据不足、可由公安机关受理的,或者认为对被告人可能判处3年有期徒刑以上刑罚的,应当移送公安机关立案侦查。人民法院经审查后认为被告人可能被判处3年以上有期徒刑,应当移送公安机关立案侦查,而不应开庭审理。

(3)法院对李某重新鉴定中有两处做法不当:第一,法庭审理过程中需要重新鉴定的,法院应该宣布延期审理,而不是休庭。刑事诉讼法第165条规定,在法庭审判过程中,遇有下列情形之一,影响审判进行的,可以延期审理:①需要通知新的证人到庭,调取新的物证,重新鉴定或者勘验的;②检察人员发现提起公诉的案件需要补充侦查,提出建议的;③由于当事人申请回避而不能进行审判的。第二,对人身伤害的医学鉴定有争议需要重新鉴定,应由省级人民政府指定的医院进行,而不是法院指定的省级人民医院。根据刑事诉讼法第120条第2款的规定,对人身伤害的医学鉴定有争议需要重新鉴定或者对精神病的医学鉴定,由省级人民政府指定的医院进行。鉴定人进行鉴定后,应当写出鉴定结论,并且由鉴定人签名,医院加盖公章。

(4)崔某提出的反诉成立。刑事诉讼法第173条规定,自诉案件的被告人在诉讼过程中,可以对自诉人提起反诉。反诉适用自诉的规定。《刑诉解释》第206条规定,告诉才处理和被害人有证据证明的轻微刑事案件的被告人或者其法定代理人在诉讼过程中,可以对自诉人提起反诉。反诉必须符合下列条件:①反诉的对象必须是本案自诉人;②反诉的内容必须是与本案有关的行为;③反诉的案件必须符合本解释第1条第1项、第2项的规定。反诉案件适用自诉案件的规定,并应当与自诉案件一并审理。原自诉人撤诉的,不影响反诉案件的继续审理。本案属于被害人有证据证明的轻微刑事案件的自诉案件,被告人崔某有权提出反诉,符合反诉条件。

(5)法院的处理不符合法律规定。《刑诉解释》第198条规定,对于自诉人要求撤诉的,经人民法院审查确属自愿的,应当准许;经审查认为自诉人系被强迫、威吓等,不是出于自愿的,人民法院应当不予准许。人民法院在查明情况后,就不应按撤诉处理,应不予准许李某的撤诉请求。

第三篇:刑事案件第一审普通程序法庭调查规程(试行)

人民法院办理刑事案件第一审普通程序法庭调查规程

为贯彻落实《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公安部、国家安全部、司法部关于推进以审判为中心的刑事诉讼制度改革的意见》,规范法庭调查程序、提高庭审质量和效率,确保诉讼证据出示在法庭,案件事实查明在法庭、诉辩意见发表在法庭、裁判结果形成在法庭。根据法律规定,结合司法实际,制定本规程。一、一般规定

第一条法庭应当坚持证据裁判原则,认定案件事实,必须以证据为根据。法庭调查应当以证据调查为中心,证据未经当庭出示、辩认、质证等法庭调查程序查证属实,不得作为定案的根据。

第二条法庭应当坚持居中裁判原则,不偏不倚地审判案件,保障控辩双方诉讼地位平等。

公诉案件中,人民检察院承担被告人有罪的举证责任,被告人不承担证明自己无罪的责任。人民检察院应当随案移送并当庭出示被告人有罪或无罪、罪轻或罪重的所有证据,以及证明取证合法性的证据材料,不得隐匿证据或者人为取舍证据。

第三条法庭应当坚持集中审理原则,规范庭审准备程序,避免庭审出现不必要的延迟和中断。

承办法官应当在开庭前阅卷,拟定法庭审理提纲,并向合议庭成员通报开庭准备情况。召开庭前会议的,可以依法处理可能导致庭审中断的程序性事项,组织控辩双方展示证据,归纳控辩双方争议焦点。

第四条法庭应当坚持诉权保障原则,依法解决控辩双方争议,保障被告人及其辩护人的诉讼权利。为依法维护被告人质证权,准确查明案件事实,必要时应当通知证人、被害人、鉴定人、侦查人员或者有关人员出庭。

第五条法庭应当坚持程序公正原则,严格执行法定的审判程序,通过法庭审理的程序公正实现案件裁判的实体公正。

被告人不认罪的案件,对与定罪和量刑有关的事实、证据应当分别进行调查。被告人当庭认罪的案件,法庭调查可以主要围绕量刑和其他有争议的问题进行。

二、开庭讯问、发问程序

第六条对于召开庭前会议的案件,在法庭调查开始前,法庭应当宣布庭前会议报告的主要内容。对于庭前会议中达成一致意见的事项,法庭向控辩双方核实后当庭予以确认;对于未达成一致意见的事项,法庭可以归纳争议焦点,听取控辩双方意见,并依法作出处理。

有多起犯罪事实的案件,可以在有关犯罪事实的法庭调查开始前,分别宣布庭前会议报告的相关内容。

第七条公诉人宣读起诉书后,审判长应当询问被告人对起诉指控的犯罪事实是否有异议,并听取其供述和辩解。经审判长准许,公诉人可以就起诉书指控的犯罪事实讯问被告人,也可以先出示有关证据,再就有关犯罪事实讯问被告人。

经审判长准许,被害人及其法定代理人、诉讼代理人可以就公诉人讯问的犯罪事实补充发问;附带民事诉讼原告人及其法定代理人、诉讼代理人可以就附带民事部分的事实向被告人发问;被告人及其法定代理人、诉讼代理人可以在控诉一方就某一问题讯问完毕后向被告人发问,有多名被告人的案件,辩护人对被告人的发问,应当在审判长主持下,先由被告人本人的辩护人进行,再由其他被告人的辩护人进行。第八条有多名被告人的案件,讯问各名被告人应当分别进行。

同案被告人供述之间存在实质性差异的,法庭可以传唤有关被告人到庭对质。审判长可以分别讯问被告人,就供述的实质性差异进行调查核实。经审判长准许,控辩双方可以向被告人讯问、发问,审判长认为有必要的,可以准许被告人之间相互发问。

第九条申请参加庭审的被害人众多,且案件不属于附带民事诉讼范围的,被害人可以推选若干代表人参加庭审;推选不出代表人的,人民法院可以指定若干代表人。

对被告人发问完毕后,其他证据出示前,在审判长主持下,被害人可以就起诉收指控的犯罪事实作出陈述,经审判长准许,控辩双方可以在被害人陈述后向被害人发问。

第十条为核实被告人是否自愿认罪,解决案件事实证据存在的疑问,审判人员可以讯问被告人,也可以向被害人、附带民事诉讼原告人发问。

第十一条被告人庭前不认罪,当庭又认罪的,法庭核实被告人认罪的自愿性和真实性后,可以重点围绕量刑事实、证据进行调查。

被告人认罪后又当庭反悔的,法庭应当调查核实反悔的理由,并对与定罪和量刑有关的事实、证据进行全面调查。

三、出庭作证程序

第十二条控辩双方可以申请法庭通知证人、鉴定人、侦查人员和有专门知识的人等出庭。

被害人及其法定代理人、诉讼代理人,附带民事诉讼原告人及其诉讼代理人也可以提出上述申请。第十三条控辩双方对证人证言、被害人陈述有异议,申请证人、被害人出庭,人民法院经审查认为证人证言、被害人陈述对案件定罪量刑有重大影响的,应当通知证人、被害人出庭。

控辩双方对鉴定意见有异议,申请鉴定人或者有专门知识的人出庭,人民法院经审查认为有必要的,应当通知鉴定人或者有专门知识的人出庭。

控辩双方对侦破经过、证据来源、证据真实性或者证据收集合法性等有异议,申请侦查人员或者有关人员出庭,人民法院经审查认为有必要的,应当通知侦查人员或者有关人员出庭。

人民法院通知证人、被害人、鉴定人、侦查人员、有专门知识的人等出庭后,控辩双方负责协助对本方诉讼主张有利的有关人员到庭。

第十四条对于应当出庭作证的证人,在庭审期间因身患严重疾病、行动极为不便或者身处国外短期无法回国等客观原因确实无法出庭的,可以通过视频等方式远程作证。

前款规定适用于被害人、鉴定人、侦查人员。

第十五条人民法院通知出庭的证人,无正当理由拒不出庭的,经院长同意,可以强制其出庭,但是被告人的配偶、父母、子女除外。

强制证人出庭的,应当由院长签发强制证人出庭令,并由法警执行,必要时,可以商请公安机关协助执行。

第十六条证人、鉴定人、被害人因出庭作证,本人或者其近亲属的人身安全面临危险的,人民法院应当采取不公开其真实姓名、住址和工作单位等个人信息,或者不暴露其外貌、真实声音等保护措施。决定对出庭作证的证人、鉴定人、被害人采取不公开个人信息的保护措施的,审判人员应当在开庭前核实其身份,对证人、鉴定人如实作证的保证书不得公开,在判决书、裁定书等法律文书中可以使用化名等代替其个人信息。

审判期间,证人、鉴定人、被害人提出保护请求的,人民法院应当立即审查,确有必要的,当及时决定采取相应的保护措施。必要时,可以商请公安机关采取专门性保护措施。

第十七条证人出庭作证所支出的交通、住宿、就餐等合理费用,列入证人出庭作证补助专项经费,在出庭作证后由人民法院依照规定程序发放。

第十八条证人、鉴定人出庭,法庭应当当庭核实其身份,与当事人以及本案的关系,审查证人、鉴定人的作证能力、专业资质,并告知其有关作证的权利义务和法律责任。

证人、鉴定人作证前,应当保证向法庭如实提供证言、说明鉴定意见,并在保证书上签名。

第十九条证人出庭后,先由对本诉讼主张有利的控辩一方发问;发问完毕后,经审判长准许,对方也可以发问。

控辩双方发问完毕后,可以归纳本方对证人证言的意见,控辩双方如有新的问题,经审判长准许,可以再行发问。

审判人员认为必要时,可以询问证人。经审判长准许,被告人可以向证人发问。

第二十条向证人发问应当遵循以下原则:

(一)发问内容应当与案件事实有关;

(二)不得采用诱导方式发问;

(三)不得威胁或者误导证人;

(四)不得损害证人人格尊严;

(五)不得泄露证人个人隐私。

第二十一条控辩一方发问方式不当或者内容与案件事实无关,违反有关发问规则的,对方可以提出异议。对方当庭提出异议的,发问方应当说明发问理由,审判长判明情况予以支持或者驳回;对方未当庭提出异议的,审判长也可以根据情况予以制止。

第二十二条控辩双方可以通过提问的方式向证人询问与案件事实有关的问题,也可以让证人向法庭自由陈述其所亲自感知的案件事实。

审判长认为证人当庭陈述的内容与案件事实无关或者明显重复的,可以进行必要的提示。

第二十三条有多名证人的案件,向证人发问应当分别进行。

证人出庭作证前,应当在法庭指定的地点等候,不得谈论案情。证人出庭作证后,审判长应当通知法警引导其退庭。证人不得旁听对案件的审理。

被害人不参加法庭审理,仅出庭陈述案件事实的,参照适用前款规定。第二十四条证人证言之间存在实质性差异的,法庭可以传呼有关证人到庭对质。

审判长可以分别询问证人,就证言的实质性差异进行调查核实。经审判长准许,控辩双方可以向证人发问。审判长认为有必要的,可以准许证人之间相互发问。

第二十五条证人出庭作证的,其庭前证言一般不再出示、宣读,但以下情形除外:

(一)证人出庭作证时遗忘或者遗漏庭前证言的关键内容,需要向证人作出必要提示的;

(二)证人的当庭证言与庭前证言存在矛盾,需要证人作出合理解释的。为核实证据来源、证据真实性等问题,或者唤起证人记忆,经审判长准许,控辩双方可以在询问证人时向其出示物证、书证等证据。

第二十六条控辩双方可以申请法庭通知有专门知识的人出庭,协助本方就鉴定意见进行质证。有专门知识的人可以向鉴定人发问,或者对案件中的专业性问题提出意见。

申请有专门知识的人出庭,应当提供人员名单,并不得超过二人。有多种类鉴定意见的,可以相应增加人数。

必要时,法庭可以依职权通知有专门知识的人出庭。

第二十七条对被告人、被害人、鉴定人、侦查人员、有专门知识的人的讯问、发问,参照适用证人的有关规定。

作出同一份鉴定意见的多名鉴定人或者多名有专门知识的人可以同时出庭,不受分别发问规则的限制。

四、物证、书证等证据的举证、质证程序

第二十八条审判长应当驾驭庭审过程,组织控辩双方举证、质证,全面调查核实案件中可以影响定罪量刑的事实证据问题,准确查明案件事实。

起诉书指控的被告人的犯罪事实为两起以上的,法庭调查一般应当分别进行。第二十九条开庭讯问、发问程序结束后,公诉人先行举证。公诉人举证完毕后,被告人及其辩护人可以举证,公诉人出示某一证据后,经审判长准许,被告人及其辩护人可以出示证据予以反驳。

控辩一方举证后,对方可以发表质证意见,必要时,控辩双方可以对争议的证据进行多次质证。

被告人及其辩护人认为公诉人出示的有关证据对本方诉讼主张有利的,可以在发表质证意见时予以认可,或者在发表辩护意见时直接使用有关证据。

第三十条对于控辩双方随案移送或者庭前提交,但没有当庭出示的证据,审判长可以进行必要的提示;对于其中可能影响定罪量刑的关键证据,审判长应当要求控辩双方出示。

对于案件中可能影响定罪量刑的事实、证据存在疑问,控辩双方没有提及的,审判长应当引导控辩双方发表质证意见,并依法调查核实。

第三十一条

法庭应当重视对证据收集合法性的审查,对证据收集的合法性有疑问的,应当调查核实证明取证合法性的证据材料。

对于被告人及其辩护人申请排除非法证据,依法提供有关线索或者材料。法庭对证据收集的合法性有疑问,决定进行调查的,应当先行当庭调查。

第三十二条对于可能影响定罪量刑的关键证据和控辩双方存在争议的证据,一般应当单独举证、质证。

对于控辩双方无异议的非关键性证据,可以仅就证据的名称及其证明的事项作出说明。第三十三条 对于物证、书证、视听资料、电子数据等证据应当出示原物、原件。取得原物、原件确有困难的,可以出示照片、录像、副本、复制件等足以反映原物、原件外形和特征以及真实内容的材料,并说明理由。

对于鉴定意见和勘验、检查、辨认、侦查实验等笔录,应当出示原件。第三十四条 控辩双方出示证据,应当重点围绕与案件事实相关内容或或者控辩双方存在争议的内容进行。

出示证据时,可以借助多媒体设备等方式出示,播放或者演示证据内容。第三十五条 控辩双方对证人证言、被害人陈述、鉴定意见无异议,上述人员不需要出庭的,以及上述人员因客观原因无法出庭且无法通过视频等方式作证的,可以出示,宣读庭前收集的书面证据材料或者庭前制定的作证过程录音录像。

被告人当庭供述与庭前供述的实质性内容一致的,可以不再出示庭前供述;当庭供述与庭前供述存在实质性差异的,可以出示、宣读庭前供述中存在实质性差异的内容。

第三十六条 采用技术侦查措施收集的证据,应当当庭出示。当庭出示、辨认、质证可能危及有关人员的人身安全,或者可能产生其他严重后果的,应当采取不暴露有关人员身份,不公开技术侦查措施和方法等保护措施。

法庭决定在庭外对技术侦查证据进行核实的,可以召集公诉人和辩护律师到场,在场人员应当在保密承诺书上签名,并履行保密义务。

第三十七条 法庭对证据有疑问的,可以告知控辩双方补充证据或者作出说明;必要时可以在其他证据调查完毕后宣布休庭,对证据进行调查核实。对于控辩双方补充和法庭庭外调查核实取得的证据,应当经过庭审质证才能作为定案的根据。但是,对于不影响定罪量刑的非关键性证据和有利于被告人的量刑证据,经庭外征求意见,控辩双方没有异议的除外。

根据案情审理需要,法庭可以组织控辩双方到现场核实情况,并将核实过程记录在案。

第三十八条 控辩一方申请出示庭前未移送或提交人民法院的证据,对方提出异议的,申请方应当说明理由,审判长经过审查认为理由成立并确有审查必要的,应当准许。

对方提出需要对新的证据作质证准备的,法庭应当宣布休庭,并确定准备的时间。

第三十九条 法庭审理过程中,控辩双方申请通知新的证人到庭,调取新的证据,申请重新鉴定或者勘验的,应当提供证人的基本信息、证据的存放地点,说明拟证明的案件事实,要求重新鉴定或者勘验的理由,法庭认为有必要的,应当同意,并宣布延期审理;不同意的,应当说明理由并继续审理。

第四十条公开审理案件时,控辩双方提出涉及国家秘密、商业秘密或者个人隐私的证据的,法庭应当制止,有关证据确与本案有关的,可以根据具体情况,决定将案件转为不公开审理,或者对相关证据的法庭调查不公开进行。

第四十一条审判期间,公诉人发现案件需要补充侦查,建议延期审理的,法庭应当同意,但建议延期审理不得超过两次。

人民检察院将补充收集的证据移送人民法院的,人民法院应当通知辩护人、诉讼代理人查阅、摘抄、复制。辩护方提出需要对补充收集的证据作辩护准备的,法庭可以确定准备辩护的时间。补充侦查期限届满后,经人民法院通知,人民检察院未将案件移送人民法院,且未说明原因的,人民法院可以决定按人民检察院撤诉处理。

第四十二条人民法院向人民检察院调取需要调查核实的证据材料,或者根据被告人及其辩护人的申请,向人民检察院调取在侦查、审查起诉期间收集的有关被告人无罪或者罪轻的证据材料,应当通知人民检察院在收到调取证据材料的决定书后三日内移交。

第四十三条法庭除应当审查被告人是否具有法定量刑情节外,还应当根据案件情况审查以下影响量刑的情节:

(一)案件起因;

(二)被害人有无过错及过错程度,是否对矛盾激化负有责任及责任大小;

(三)被告人的近亲属是否协助抓获被告人;

(四)被告人平时表现,有无悔罪态度;

(五)退赃、退赔及赔偿情况;

(六)被告人是否取得被害人或者其近亲属谅解;

(七)影响量刑的其他情节。

第四十四条审判期间,被告人提出有自首、坦白、立功等法庭量刑情节,或者人民法院发现被告人可能有自首、坦白、立功等法定量刑情节,而人民检察院移送的案卷中没有相关证据材料的,应当通知人民检察院移送。

审判期间,被告人提出新的立功情节,并提供相关线索或者材料的,人民法院可以建议人民检察院补充侦查。

第四十五条被告人当庭不认罪或者辩护人作无罪辩护的,法庭对与量刑有关的事实、证据进行调查时,被告人及其辩护人可以当庭发表质证意见,出示证明被告人罪轻的证据。必要时,审判长可以告知被告人及其辩护人,参加量刑事实、证据的调查并不影响无罪辩护。

五、认证规则

第四十六条对于控辩双方提出的事实证据争议,法庭应当当庭进行审查,经审查后当庭作出处理的,应当一并说明理由;需要庭后评议作出处理的,应当在裁判文书中说明理由。

第四十七条法庭经审查认定的非法证据,应当依法予以排除,不得出示、质证。

第四十八条对于经过控辩双方质证的证据,法庭应当结合控辩双方质证意见,从证据与待证事实的关联程度、证据之间的印证关系、证据自身的真实性程度等方面,综合判断证据能否作为定案的根据。

证据与待证事实不存在关联,或者证据自身存在无法解释的疑问,或者证据与待证事实以及其他证据存在无法排除的矛盾的,不得作为定案的根据。

第四十九条通过勘验、检查、搜查等方式搜集的物证、书证等证据,未通过辨认、鉴定等方式确定其与案件事实的关联的,不得作为定案的根据。

法庭对鉴定意见有疑问的,可以重新鉴定。

第五十条收集证据的程序、方式不符合法律规定,严重影响证据真实性的,人民法院应当建议人民检察院予以补正或者作出合理解释;不能补正或者作出合理解释的,有关证据不能作为定案的根据。

第五十一条证人没有出庭作证,其庭前证言真实性无法确认的,不得作为定案的根据。证人当庭作出的证言与其庭前证言矛盾,证人能够作出合理解释,并与相关证据印证的,应当采信其庭审证言;不能作出合理解释,而其庭前证言与相关证据印证的,可以采信其庭前证言。

第五十二条经人民法院通知,鉴定人拒不出庭作证的,鉴定意见不得作为定案的根据。

有专门知识的人当庭对鉴定意见提出质疑,鉴定人能够作出合理解释,并与相关证据印证的,可以采信鉴定意见;不能作出合理解释,无法确认鉴定意见可靠性的,有关鉴定意见不能作为定案的根据。

第五十三条被告人的当庭供述与庭前供述、自书材料存在矛盾,被告人能够作出合理解释,并与相关证据印证的,应当采信其当庭供述;不能作出合理解释,而其庭前供述、自书材料与相关证据印证的,可以采信其庭前供述、自书材料。

第五十四条法庭在庭审过程中审查认定或者排除的证据,应当当庭说明理由;庭后评议认定或者排除的证据,应当在裁判文书中说明理由。

第五十五条法庭认定被告人有罪,必须达到犯罪事实清楚,证据确实、充分,对于定罪事实应当综合全案证据排除合理怀疑,定罪证据不足的案件,不能认定被告人有罪,应当作出证据不足、指控的犯罪不能成立的无罪判决。定罪证据确实、充分,量刑证据存疑的,应当作出有利于被告人的认定。

第五十六条本程序自发布之日起试行。

第四篇:民事诉讼第一审程序

民事诉讼第一审程序

1、起诉,即向有管辖权的法院立案庭递交诉状。

2、立案审查符合立案条件,通知当事人7日内交诉讼费,交费后予以立案;不符合立案条件,裁定不予受理。如果对裁定驳回起诉不服,10日内向上级人民法院提出上诉。

受理后,法院5日内将起诉状副本送达对方当事人,对方当事人15日内进行答辩,通知当事人进行证据交换,可根据当事人申请,做出财产保全裁定,并立即开始执行。

3、排期开庭提前3日通知当事人开庭时间、地点、承办人;公开审理的案件提前3日进行公告。

4、开庭审理宣布开庭,核对当事人身份,宣布合议庭成员,告知当事人权利义务,询问是否申请回避法庭调查:当事人陈述案件事实。

举证质证:告知证人的权利义务,证人作证,宣读未到庭的证人证言,出示书证、物证和视听资料;双方当事人就证据材料发表意见。

法庭辩论:各方当事人就有争议的事实和法律问题,进行辩驳和论证。法庭调解:在法庭主持下,双方当事人协议解决纠纷。如果达成调解协议,制作调解书,双方当事人签收后生效,当事人履行调解书内容或申请执行;未达成调解协议,合议庭合议作出裁决(宣判)。

5、宣判同意判决,当事人自动履行裁判文书确定的义务或向我院告诉庭提出执行申请;

不同意裁判,需要分情形区分对待:裁定:送达之日起10日内向上级人民法院提出上诉;判决:送达之日起15日内向上级人民法院提出上诉。

民事诉讼二审程序

1、立案当事人不服一审法院判决或裁定,在法定期限内向一审法院或上级人民法院提出上诉;

二审法院审查一审法院移送的上诉材料及卷宗,符合条件,予以立案。证据交换。

上诉的裁定或者判决,又告诉庭审查后直接进行裁决。、开庭(案件事实基本清楚,可以不开庭审理,但必须与双方当事人进行谈话)提前3日通知当事人开庭时间、地点、承办人;

公开审理的案件提前3日公告;移送审判庭开庭审理。

宣布开庭,核对当事人身份,宣布合议庭成员,告知当事人权利义务,询问是否申请回避;

法庭调查:当事人陈述案件事实;

举证质证:告知证人的权利义务,证人作证,宣读未到庭的证人证言,出示书证、物证和视听资料;

双方当事人就证据材料发表意见;法庭辩论:各方当事人就有争议的事实和法律问题,进行辩驳和论证;

法庭调解:在法庭主持下,双方当事人协议解决纠纷;

合议庭合议作出裁决;维持原判,或者改判,或者发回重审。宣判。、当事人自动履行裁判文书确定的义务或向一审法院申请执行;或者向二审法院告诉庭递交书面申诉材料,申请再审。如果达成调解协议,法院应当制作调解书,在双方当事人签收后生效。

第五篇:第一审普通程序民事判决书的写作及改革建议

第一审普通程序民事判决书的写作及改革建议

内容摘要社会主义司法制度必须保障在全社会实现公平和正义,是社会公平和正义的最后一道防线。提高案件质量,实现公平正义是法院追求的目标。撰写高质量的第一审普通程序民事判决书,对确保案件质量、维护人民法院司法形象、树立国家法律权威、实现社会公平和正义、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第一审普通程序民事判决书的写作改革,经过一段时间探索后,注意了证据在文书中的份量,增强了说理性。从一定程度上讲,判决的公信力、说服力、可读性较之先前大有提高。但也不能忽视当前文书制作中存在这样、那样的问题。为更好地促进第一审普通程序民事判决书的写作改革,本文试从当前第一审普通程序民事判决书制作中存在的问题及改革建议等进行探讨。

关键词第一审普通程序民事判决书 存在问题 改革建议

一、问题的提出

法律文书是我国司法机关、公证机构、仲裁组织依法制作的处理诉讼案件和非诉讼案件的涉及法律事项的文书以及案件当事人、律师和律师组织自用或代书的涉及法律事项的文书的总称。从根本性质和功能上说,法律文书属于具体实施法律或保障有效实施法律的文字载体和重要工具,具有推动各项法律活动正常动作和顺利开展的法律功能和性质。

我国现行宪法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人民法院是国家的审判机关。”根据这一规定,在我国,审判权必须由人民法院统一行使,即只有人民法院才有审判权,其他任何机关、团体和个人都无权进行审判活动。人民法院制作的诉讼文书特别是裁判文书,是人民法院行使国家审判权的体现,是具有法律效力的法律文书,是司法公正的最终载体。它关系到国家法律、法规的正确实施,关系到当事人诉讼权利和合法权益的保护,也关系到人民法院实事求是、依法办案、秉公执法、刚正不阿的公正形象。

第一审普通程序民事判决书,是人民法院制作的诉讼文书的一种,是按照民事诉讼法中关于第一审普通程序的规定,依法组成合议庭对一审民事案件进行审理后,就已经查明的案件事实和证据,依照有关实体法和程序法的规定,对当事人之间实体权利和义务的争议作出的书面处理决定。

人民法院审理民、商事案件制作民事判决书是具体实施法律的重要手段,是审判工作的重要环节。案件审理在程序上和实体上的合法性、公平公正性以及案件的审判质量在民事判决书中能够充分地体现出来。因此,撰写高质量的民事判决书,一份叙事清楚、逻辑严谨、说理透彻的民事判决书,不仅能使诉讼当事人赢得清清楚楚,输得明明白白,从而达到息诉服判、案结事了、教育群众遵法守法的目的,而且能有效地提高案件审判质量,实现司法公正,彰显司法权威,促进法治进程。

随着我国政治、经济体制改革的全面深入,我国人民法院也在改革中发展前进。1998年最高人民法院公布并实施了《关于民事经济审判方式改革问题的若干规定》,对庭审方式进行了大胆的改革,强化了庭审的功能。最高人民法院又于1999年公布实施了《人民法院五年改革纲要》,加快了人民法院的改革步伐。2000年4月,最高人民法院正式启动民事裁判文书的改革,也拉开了人民法院裁判文书改革的序幕。1998年12月2日最高人民法院院长肖扬在全国高级法院院长会议上讲话强调:要加快裁判文书的改革步伐。现在的裁判文书千案一面,缺乏认证断理,看不出判决结果的形成过程,缺乏说服力,严重影

响了公正司法形象。要做到裁判文书无懈可击,使裁判文书成为向社会公众展示法院文明、公正司法形象的载体,真正具有司法权威。

祝铭山副院长也曾强调:大力提高裁判文书制作水平,增强裁判文书的针对性、说理性、逻辑性、法律性。

《人民法院五年改革纲要》第13条要求:“加快裁判文书的改革步伐,提高裁判文书的质量。改革的重点是加强对质证中有争议证据的分析、认证,增强判决的说理性;通过裁判文书,不仅记录裁判过程,而且公开裁判理由,使裁判文书成为向社会公众展示司法公正形象的载体,进行法制教育的生动教材。”。2003年最高人民法院工作报告中关于法院改革方面要求进一步加大裁判文书改革力度,注重对证据的分析和适用法律的阐述,增强裁判文书的说理性。2007年1月5日最高人民法院常务副院长曹建明在第七次全国民事审判工作会议上作了《当前民事审判工作中的若干问题》的讲话指出,提高裁判文书内容质量,关键是提高裁判文书在事实认定和裁判理由两方面内容的质量。好的裁判文书,要能够清楚反映出案件的审理过程,能够准确归纳好事实的争议焦点,能够正确阐释透法律规定的内涵,从而起到定纷止争、案结事了的作用。

可见,自1998年审判方式改革后,人民法院始终在为改革法院裁判文书的写作进行探索,加强对质证中有争议证据的分析、认证,增强判决的说理性。法官们对民事判决书的写作格式进行了多样化的尝试,第一审普通程序民事判决书的制作质量有了很大提高,制作水平有了长足进步,突出表现在民事判决书能够更加详尽地反映整个审判过程,加强了针对当事人讼争事实和适用法律的说理,文字更趋规范。但也不可否认,有些文书还存在着这样那样的问题。本人根据实际审判工作经验,通过归纳总结身边法官所制作的第一审普通程序民事判决书,发现个别文书还存在以下问题:

1、归纳当事人诉、辩主张过于笼统或过于冗长。对当事人诉、辩理由归纳过于概括、抽象,这是大多数一审裁判文书的通病,有的总结当事人诉称、辩称过于笼统,不能完整、准确地反映当事人的陈述理由。有的以偏概全遗漏当事人的主张和理由,有的曲解当事人的理由,以致于形成当事人拿着判决书质问办案人员为何不把其诉讼理由写全,有的指责办案人员篡改其诉讼理由。究其原因都是由于归纳当事人诉、辩称理由时不够准确、全面造成的。有的则把握不住关键问题,抓不住主要矛盾,分不清主次,不能很好地进行归纳整理,完全照录,全文照搬,过于冗长。

2、有的法官在制作判决书叙述案件事实过程中,案件事实的基本要素不完备,不能客观全面地反映案情;有的判决书为了回避分歧,掩盖矛盾,避免当事人找麻烦,则将有些该叙述的内容没有叙述,该引用的证据没有引用。

3、有一部分民事判决书说理不充分、不透明、不全面。一是判决书不说理、说理不充分或说理论证空疏,简单不透彻,看不到对证据的分析、认定、采信与否,将认定与说理混为一体,看不出判决结果的形成过程,缺乏说服力;二是判决书说理态度不鲜明。对当事人提出的观点和主张,没有明确的态度,含糊其词,模棱两可,法官支持什么,反对什么,无法辨清;三是说理缺乏针对性。没有针对诉讼各方当事人的主张及个案的具体情况来分析说理。理由论证习惯于使用套话、空话,理由表述公式化、概述化的现象较为严重,没有做到具体案件具体分析,造成案件理由千篇一律、千案一面,只有共性,没有个性;四是说理不全。判决书对证据仅作列举,没有对诉讼各方当事人的主要证据、观点及与判决有关的问题做出全面的分析,缺乏对证据进行分析论证;五是说理论证及事实认定的推理不严谨,六是对案件所适用的法条不进行论证,不阐明适用法律的道理,反映不出案件的事实与适用法条之间的逻辑关系。

4、认定事实部分没有充分体现或缺少当事人举证、质证和法院认证的情况。“诉辩式”民事审判方式改革的精华即在于当庭举证、质证,而这一重要的庭审活动在裁判文书中没有体现或体现不充分。大部分裁判文书对事实的表述,通常采取按民商法律关系发生时间的先后顺序进行描述,在叙述结束后加上一段公式化的语言,“以上事实,有……证据,在卷佐证,事实清楚,足以认定。”,未写明事实与证据之间的关系。有的则是简单的将双方的证据进行罗列,未写明双方的质证意见,特别是没有将法院的认证意见写清楚。有的虽写明某些事实与相应证据,但对当事人争议的事实却未结合双方当事人举证、质证及法庭的认证意见去写。

5、对案件审理过程交待不够,反映不出诉讼的具体情况。由于一审民事判决书是依据1992年最高人民法院公布的《法院诉讼文书样式(试行)》而制作,所以在首部写作中,对于案件的审理情况写的过于简单,没有立案时间、开庭时间、追加当事人、审限等案件审理程序方面事项及合议庭人员组成等情况,使案件缺乏透明度,不能全面反映案件审理过程。

6、格式混乱。格式混乱是目前制作第一审普通程序民事判决书中存在的普遍问题和重点问题。

法律文书在形式上的程式性要求在撰写第一审普通程序民事判决书时,严格遵循既定的文书格式制作,这样既有助于制作者有规律可循、便于制作,也使得制作的文书结构严谨、统一规范,同时有助于法院档案管理。依格式制作是写作第一审普通程序民事判决书中十分重要的一条原则。

1992年最高人民法院公布的《法院诉讼文书样式(试行)》(以下简称“92样式”)详细地规定了第一审普通程序民事判决书的写作格式。然而从1992年至今我国社会方方面面都发生了深刻的变化。1998年最高人民法院公布并实施了《关于民事经济审判方式改革问题的若干规定》,改革了庭审方式,强化了庭审的功能。1999年公布实施了《人民法院五年改革纲要》,纲要第13条规定:“加快裁判文书的改革步伐,提高裁判文书的质量。改革的重点是加强对质证中有争议证据的分析、认证,增强判决的说理性;通过裁判文书,不仅记录裁判过程,而且公开裁判理由,使裁判文书成为向社会公众展示司法公正形象的载体,进行法制教育的生动教材。”

最高人民法院民事裁判文书修改小组主要成员贺小荣法官说,从2000年4月,最高人民法院正式启动民事裁判文书的改革以来,判决书的制作水平有了明显的提高,但从总体上看,裁判文书的质量仍然不高。裁判文书的结构与论理方式过于僵化过分拘泥于“92样式”,就会形成肖扬院长所讲的千案一面的公式化裁判文书。

据此,法官们对民事判决书的写作格式进行了多样化的尝试,制作水平有了长足进步,突出表现在民事判决书能够更加详尽地反映整个审判过程,加强了针对当事人讼争事实和适用法律的说理,文字更趋规范。然而在实践中却出现了各种各样的格式,五花八门,千奇百怪,有的把文书写作搞成花样文章,大有泛滥之势,严重违背了文书写作中遵循格式的写作原则。这种现象的发生,皆因错误地理解了肖扬院长所讲的“千案一面”。肖扬院长所讲的“千案一面”是指裁判文书内容上的“千案一面”,是裁判文书内容上“缺乏认证断理,看不出判决结果的形成过程,缺乏说服力”,而不是指文书格式上。法律文书在形式上的程式性要求在撰写裁判文书时,严格遵循既定的文书格式制作,因此,从形式上、格式上看,裁判文书就应当是“千案一面”的、统一的。

由于在裁判文书改革中,出现了多种多样的文书格式,违背了依格式制作的写作原则。特别是在第一审普通程序民事判决书的写作实践中,却出现了纷繁多样的格式,有的将当事人举证、质证及法院认证之间相互割离,有的将当事人举证、质证及法院认证放到了当事人诉称辩称中,有的放到了叙述案件事实的“经审理查明”中,有的放到了说理部分的“本院认为”中,使第一审普通程序民事判决书失去了统一性和严肃性,损害了人民法院的权威和形象。而“92样式”在反映庭审过程、辩法析理等方面,也确实已经不能适应当前审判工作的要求。因此出台新的统一的第一审普通程序民事判决书格式已是迫在眉睫。

二、改革建议

在前文所述存在的问题中,一部分问题形成的主要原因在于第一审普通程序民事判决书的制作者自身的写作能力和文学素养及业务素质上,问题的解决需要制作文书的法官:一是应当强化庭审功能,全面熟悉、切实掌握案情;二是应具有较丰富的法律专业知识;三是应当提高文学素养,具备一定的写作能力。而对于格式混乱、案件审理过程交待不够全面等问题,其解决需要最高人民法院加大改革力度,与时俱进,及时制定适应新形式要求的文书样式。随着人民法院审判方式改革的深入,原“92样式”已经不能适应当前审判工作的需要。本人认为应当对第一审普通程序民事判决书的写作格式进行改革,对此提出以下个人建议:

1、首部。首部写作中,在案件的由来的和审理经过方面,除了原有规定的内容外,应当增写合议庭组成人员及书记员、立案时间、开庭时间、开庭次数、当事人变更情况、适用程序变动情况、延期审理情况、中止审理的理由和时间、财产保全情况以及当事人及代理人的出庭情况等审判流程各阶段。增写部分虽不属重大内容,但能向当事人和社会表明案件审判全过程,增强案件审判的透明度。更有效地表达出审判程序的合法性、法律文书的公开性,增加裁判文书的公信力,有利于接受监督。

2、正文。原有的第一审普通程序民事判决书正文中,包括事实、理由、判决结果三部分。

有人提议在正文中应当归纳总结当事人争议的焦点,本人认为没有必要。因为在正文部分已经有了原告诉称和被告辩称,将这两部分归纳好、写好了,则当事人的主张、争议焦点就已经跃然纸上,表现出来了,不必再归纳总结当事人争议的焦点。

对证据的分析与认定部分,现在在书写第一审普通程序民事判决书时则随意性很大,有的放到了法院认定的事实中,有的放到了理由中,更有的放到了当事人的诉讼请求的陈述中,有的甚至于就没有该部分,很不规范。本人认为,举证、质证和认证部分应当与其他部分分离出来,单独成节列出,应当放置在原告诉称、被告辩称之后,其格式为:

本案在审理过程中,原、被告均提交了证据。在本院主持下,当事人对证据进行了质证。(若只有一方当事人提交证据,则表述为:本案在审理过程中,X告提交了证据。在本院主持下,当事人对证据进行了质证。)

一、原告提交的证据及被告质证意见

1、(证据名称):(用以证明的问题)。

被告质证意见:……

2、(证据名称):(用以证明的问题)。

被告质证意见:……

3、证人XXX当庭(或书面)证言:(证言内容)。

被告质证意见:……

·

·

·

·

二、被告提交的证据及原告质证意见

1、(证据名称):(用以证明的问题)。

原告质证意见:……

2、(证据名称):(用以证明的问题)。

原告质证意见:……

3、证人XXX当庭(或书面)证言:(证言内容)。

原告质证意见:……

·

·

·

·

对原、被告提交的证据,本院认为:(系法院认证意见。综合原、被告的举证、质证,写明根据民事诉讼法及民事诉讼证据规则、逻辑推理、日常生活经验法则等对证据的证明力进行分析、判断,对双方提交的证据的客观性、关联性、合法性进行论述,明确法院采信的证据及未采信的证据并说明采信及未采信的理由。)

这样修改之后,将当事人的举证、质证及法院的认证内容都统一集中在此,体现了庭审中事人的举证、质证过程,使得举证、质证和认证过程清晰明白,一目了然。写好法院认证过程是写作高质量第一审普通程序民事判决书的重点之一,与理由部分具有同等重要作用,应当论理充分、透彻,使当事人明白证据被采信或未被采信的理由。

在法院认定事实方面,法院审理案件查明的事实是“法律事实”,是根据当事人的陈述及提交的证据进行综合分析,从而认定的案件事实。本人认为,现行格式中“经审理查明”用语不妥,因在案件的由来和审理经过中已经叙述了审理经过,此处再用“经审理”一词显得多余,建议修改为“本院根据原、被告的陈述及本院认定采信的证据,认定事实如下:”。这样可以使当事人明确:案件“客观事实”是过去发生的具体事件,已不可能再现的,且该具体事件也非事物的规律性,不可能通过科学实验来加以证明。法官只能通过当事人提供的证据和法院可在职权范围内调取的证据来判断、趋近于客观真实。法院判决载明的案件事实只能是证据所能证明的事实,而对于无证据证实的事实,即使该事实客观上确实存在,那法院也无法认定“客观事实”的存在。法院审理案件认定的事实是“法律事实”而非绝对的“客观事实”,法院认定的“法律事实”是依据当事人的陈述及提交的有效证据来认定的,有时并不能完全反映出“客观事实”的真实原貌,甚至是与“客观事实”是相悖的,例如轰动全国的“莫法官所审之案”。

当前有些当事人对人民法院认定的事实有异议,主要是没有理解人民法院认定案件事实的原则,以及对我国“以事实为依据,以法律为准绳”原则的误解所至,将“以事实为依据”所表述的事实与“客观事实”和“法律事实”混淆了。

3、尾部。现行的第一审普通程序民事判决书尾部,只向当事人交待了上诉权,而没有交待申请执行权。有的当事人不知道判决发生法律效力后,义务人没有自觉履行,权利人还应当向法院申请强制执行,从而超过了民事诉讼法规定的申请执行期间,使其权利得到了法院的确认却得不到依靠国家强制力的保障而实现。本人认为,应当增加告知申请执行权的内容,为“本判决发生法律效力后,当事人可在本判决确定之义务的履行期限届满之日起一年(双方当事人是法人的则为六个月)内向本院申请强制执行。”,放置在向当事人交待上诉权的事项之后,另起一自然段。

在离婚判决书中,还应当告知判决发生法律效力前不得另行结婚的内容,具体表述为“本判决发生法律效力前原、被告不得另行结婚;本判决发生法律效力后原、被告应到本院领取本判决发生法律效力证明书。”。此外,判决书的尾部署名部分,现行的第一审普通程序民事判决书为合议庭成员及书记员,本人认为不妥。代表国家行使审判权的机关是人民法院,审判并制作文书的主体也是人民法院,法官没有独立的审判权(与人民法院及法官独立审判不受任何组织和个人的干扰是不同的概念),法院的具体审判工作通过法官的审判行为来完成,代表法院行使审判权,以法院名义制作判决书,并判决案件。因此,本人认为,在判决书尾部署名部分,署判决案件的人民法院名称为好。

三、结束语

2007年1月5日,最高人民法院常务副院长曹建明在第七次全国民事审判工作会议上作了《当前民事审判工作中的若干问题》的讲话提出,统一和完善裁判文书制作样式,最高人民法院已经作为一项重要工作进行了部署,并将按照简繁分流的原则,结合新类型案件的需要,及时发布裁判文书样式方面的统一规定。这次对裁判文书样式上的统一,要规定裁判文书所应包含的最低限度的内容和要素,禁止偏离基本规范要求的标新立异。可以预期,新的诉讼文书格式即将出台。提高裁判文书质量,促进司法公正,是一项系统工程,不但需要法官具有严谨细致的工作作风和渊博的法学知识、高超的写作水平以及丰富的社会阅历,而且需要诉讼参与人乃至社会各界法治意识和参与能力的提高。作为法官,不但需要公正、高效、规范地审理好案件,还需要全面提高释法明理的能力,以精品意识撰写裁判文书,真正实现其宣示公正的载体功能。

作者单位:黑龙江省宝清县人民法院

下载民事调解书(第一审普通程序用)word格式文档
下载民事调解书(第一审普通程序用).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民事调解书(一审民事案件用)

    民事调解书(一审民事案件用) 核心内容:一审民事案件使用的民事调解书是怎样的?下面由法律快车小编为您介绍,希望对您有帮助。 民事调解书(一审民事案件用) (××××)×民初......

    民事调解书(二审民事案件用)

    民事调解书(二审民事案件用)××××人民法院民事调解书(××××)×民终字第××号上诉人(原审××)……(写明姓名或名称等基本情况)。被上诉人(原审××)……(写明姓名或名称等基本情......

    民事调解书(一审民事案件用)

    民事调解书(一审民事案件用)××××人民法院民事调解书(××××)×民初字第××号原告……(写明姓名或名称等基本情况)。被告……(写明姓名或名称等基本情况)。第三人……(写明姓名......

    民事调解书(再审民事案件用)

    民事调解书(再审民事案件用)××××人民法院民事调解书(××××)×民再字第××号原审原告(或原审上诉人)……(写明姓名或名称等基本情况)。原审被告(或原审被上诉人)……(写明姓名或......

    民事调解书(再审民事案件用)(模版)

    民事调解书(再审民事案件用)××××人民法院 民事调解书 (再审民事案件用) (××××)×民再字第××号原审原告(或原审上诉人)……(写明姓名或名称等基本情况)。原审被告(或原审被上......

    延长第一审普通程序审理期限报告(报请本院院长批准用)——(民事诉讼,报告)

    综合法律门户网站 www.xiexiebang.com 关于申请延长____(写明当事人及案由)一案审理期限的报告 (____)____民初____号 院长: 我院于____年____月____日立案的____(写明当事人......

    刑事公诉案件第一审普通程序庭审操作规范

    刑事公诉案件第一审普通程序庭审操作规范 一、庭前工作 (一)立案审查。 人民检察院提起公诉的刑事案件,经立案庭登记后2日内将案件移送刑事审判庭进行立案审查。 刑事审判庭指......

    第一审公诉案件的程序是什么样子的[合集]

    赢了网s.yingle.com 遇到诉讼问题?赢了网律师为你免费解惑!访问>> http://s.yingle.com 第一审公诉案件的程序是什么样子的 浅述第一审公诉案件程序 (一) 基层人民法院管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