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八年级上册五单元苏州园林教案
苏州园林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学习本文按照园林建筑的内在条理组织材料,围绕中心,从几个方面有条不紊地说明事物的方法。
2.学习本课使用的说明方法,体会本文准确、简洁、生动的语言。
3.了解苏州园林的特点,领略作者笔下的画意美,从而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灿烂文化的感情。
4、在教学渗透法制教育:教育学生爱护名胜古迹,文明出行,不在文物上乱刻乱画。教学重点:学习本文按照园林建筑的内在条理组织材料,围绕中心,从几个方面有条不紊地说明事物的方法。
教学难点:体会本文准确、简洁、生动的语言。教学时间:一课时
课前准备:
1、要求学生通过工具书自学生字词,2、课前了解作者,熟读课文。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在江苏有这样一句俗话:江南园林甲天下,苏州园林甲江南。苏州园林究竟有多美,今天,我们大家一起来学习《苏州园林》,了解苏州园林的美。说到园林,你们应该都不知道吧,我来告诉大家:园林,就是利用并改造天然的山水地貌或人为开辟山水地貌,结合植物的栽种和建筑的布置,从而构成一个供人们观赏、游玩或居住的环境。你们想像一下你心中的园林是什么样子的?
同学们都说得很好,我们今天一起来走近美丽的苏州,真实的感受一下苏州园林之美。请大家欣赏苏州园林图片资料。苏州城历史悠久,苏州有的园林距今2600多年,经过历代修建,清末时城内外有园林170多处。为苏州赢得了“园林之城”的称号。现存名园十余处,闻名遐尔的有沧浪亭、狮子林、拙政园、留园、网狮园、怡园等。1997年12月,苏州古典园林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首先让我们走近作者。
二、作者简介
叶圣陶:原名叶绍钧,苏州人。现代著名作家、教育家,代表作有长篇小说《倪焕之》。
三、字词处理
1.生字
2、生词
四、朗读欣赏
并纠正字词读音。
1、我准备找几个同学朗读展示一下他们的自学情况。同时为了让他们的阅读不枯燥乏味。老师给他们配了一首很好听的古筝曲,哪些同学愿意上来读。别的同学仔细看书看他们哪些地方读得不好,哪些地方值得学习。(读后师生共同点评)
2、接着请大家自由大声朗读读。按照“抓特征—理结构—找方法—品语言”的步骤朗读。并思考下列问题:
幻灯片展示。
五、课文讲解
同学们刚才读了,那大家回答一下:苏州园林在我国的地位用文中一句话回答?他的主要特征或共同点是?哪些自然段来说明的这些内容的。为了达到这一目的,设计者和匠师们是怎么做的?后边哪些段和来详细说明这一特征。找找这些段分别和哪句话相对应。(学生思考后回答)本文是按怎样的结构来说明的。根据这一结构可以把课文分成几个部分。
(一)学习第一部分:
1、苏州园林的主要特征或共同点是:学生讨论后回答。
2、段落层次划分
根据同学们的分析,我们可以把课文分为三个部分。你们来概括下每部分的内容。讨论明确:
第一段(第1、2节),说明苏州园林在我国园林建筑中的地位和作用;概括说明苏州园林总的特点。
第二段(第3——9节),具体说明苏州园林的特点。其中,第3—6节是第一层,围绕四个”讲究”分别加以具体说明;第7——9节是第二层,从园林角落、门窗图案、屋室装饰等方面说明也没有“欠美伤美的败笔”。
第三段(第10节),总说苏州园林该说的还有许多。
3、学习第一段。第一自然段中有一个词充分说明了苏州园林的地位和影响,请同学们找找看?苏州园林给作者总的印象是什么?
讨论明确:标本”一词准确地说明苏州园林的影响和作用。
总的印象是:“苏州园林是我国各地园林的标本,各地园林或多或少都受到苏州园林的影响。4.讲读第一段(第2节):苏州园林的主要特征或共同点是“似乎设计者和匠师们一致追求的是:务必使游览者无论站在哪个点上,眼前总是一幅完美的图画。”为了达到这个目的,设计者和匠师们是怎么做的?
讨论明确:
为了达到这个目的,他们讲究„„讲究„„讲究„„讲究„„。其中,“布局”指整体,“配合”、“映衬”指部分,“层次”指次序。这些词语准确地说明了苏州园林建造时很重视整体上的安排,局部上景物的分工配合,远、近景色的次序这些问题。全班齐读第二自然段。
这一段是本文的说明中心,课文第二部分是对这一中心的详细说明。本段起着统领全文的作用。
(二)学习第二段第一层(第3—6节)
老师谈话:第二部分是对第一部分总体特征的详细说明。3---6小节是从整体上来介绍园林的,7----9是从局部来介绍的,所以我们可以把第二段分为两层来学习。
现在学习第一层。
1.苏州园林是怎样讲究亭台轩榭布局的?作者运用什么方法加以说明?
讨论明确:
亭台轩榭的布局不讲究对称,讲求自然之趣。运用作比较和打比方的说明方法加以说明。把古代的宫殿、现代的一般住房与苏州园林相比较,并把前两者比成是图案画,后者是美术画,突出了苏州园林之美。
2.苏州园林是怎样讲究假山和池沼的配合的? 讨论明确:
假山池沼的配合讲求自然美。假山的堆叠“可以说是一项艺术而不仅是技术”。“重峦叠 嶂”写出了假山平地突兀而起,层层叠叠的景象。“高低屈曲”状写出了池沼河道的边沿很少有砌得整齐的石岸,总是任其自然的特色。艺术不可复制,技术通过努力可以学到,这两个词生动准确的说明了苏州园林的高超的艺术成就,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
3.苏州园林的设计者和匠师们是怎样讲究各种景物的配合的?
讨论明确:花草树木的映衬给人图画美。“俯仰生姿”写出了高树与低树种植在一起,上下相望的风姿,描绘出对各类树木错落有致的精心安排。“盘曲嶙峋”形容古老藤萝枝条的弯曲枯干,满眼“珠光宝气”又写出藤萝花的典雅风韵,构成了生意盎然的画面。作者先作正面解说,一个
“俯仰生姿”,道出了各种树木的美丽姿态,两个“相间”,说明这里鲜花不败春常在。这些词都生动形象地写出了苏州园林的图画美。
4、苏州园林是怎样讲究近景远景的层次的?
讨论明确:近景远景的层次给人景致美。墙壁上有砖砌的各式镂空图案,廊子大多是两边无所依傍的,实际是隔而未隔界而未界,因而更增加了景致的深度。
(三)讲读第三段第二层(第7------9节)。
1、第7节主要讲的是什么?用什么方法说明?找文中的句子具体分析。
讨论明确:着重说明“苏州园林在每一个角落都注意图画美”,主要用举例说明的方法。列举了三例:“阶砌旁边„„”,墙上„„,窗前„„。举例时注意使用恰当的动词,避免了呆板。一个“栽”字,足见设计者和匠师们的精心布局,即使是阶砌小处也不放过;“蔓延”一词表现爬山虎 或蔷薇木香虎虎有生气,使平板的墙头有了活气;一个“补”字,足见设计者和匠师们是善于化静为动,化单调为多彩。这些词生动准确地写出了苏州园林在每一个角落都注意图画美。
2、分析第8节的主要说明内容。并分析文中准确生动的用词。
这一节主要主明苏州园林的门窗的图案设计和雕镂琢磨工夫都是工艺美术的上品,“那些门和窗尽量工细而决不庸俗,即使简朴而别具匠心”一句中的几个词用得准确。“尽量”表示工细的程度;“决”表示“一定”的意思,对否定“庸俗”就显得更加坚决。“即使”是表示假设加让步的连词,用它虚写一笔往往是为了强调后边的结论。这几个词准确地说明了设计者和匠师们巧夺天工的技能。
3、第9节说明了什么?用了什么说明方法?
讨论明确:主要说明屋室装饰的色彩美,是运用比较的方法说明的。
4、第789三节也在于说明苏州园林是一幅完美的图画,为什么在第二节不加提示。如(四个讲究)?
讨论明确:本段第一层的内容在第二节用四“讲究”作提示以示重要,比较起来,这一层比较次要,这样安排显得主次分明。
(四)分析第三段
讨论明确:文章结尾介绍了苏州园林的特征,再现了它的美丽画面,显示了设计者和匠师们的智慧和我国园林艺术的高超。
七、从说明顺序和用词方面归结本文写作特点。讨论明确:
1、本文具有围绕中心,有条不紊地说明事物的特点。文章的第2节提出了说明中心,从第3节开始,按照园林景物的种类分门别类加以说明。在组织材料加以说明时,大致按照由概括到具体,由大到小,由外到内由远及近的顺序进行的。
2、语言准确生动,富有表现力
(1)文中第7段说明苏州园林在第一个角落都注意图画美。用了“栽”“蔓延”几个动词。紧扣“注意图画美”一个补字说明了匠师们的细心,善于化单调为多彩。
(2)如“池沼大多引用活水”,“苏州园林极少使用彩绘”,其中的“大多”、“极少”用得很有分寸,既不夸大,又不缩小。
(3)又如“总之,一切都要为构成完美的图画而存在,决不容许有欠美伤美的败笔。”其“一切”、“决不”则表示十分肯定的语气,对突出苏州园林的特征有着重要的作用。
八、法制教育
面对这美丽的苏州园林,这凝聚了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和才干的名胜古迹,让我们为 之倾到,为之骄傲。可是面对众多的文物古迹,面对众多的风景名胜,有许多素质低下的国人,他们到了那儿,不光去观光了,而且学起了孙悟空,写了什么到些一游什么的等等许多不文明现象,他们的行为严重的触犯了法律及社会公德,行为恶劣的的将受到法律的制裁,轻的也将受到人们的唾骂。或许这个假期就有同学去实地欣赏观光。面对这美丽的画卷,我们在欣赏的同时,更应该保护。文明出行,做一个尊纪守法的骊中学生,好吗?
九:作业,写一处你到过的地方。
第二篇:八年级英语上册五单元教案
Unit 5 Do you want to watch a game show? Section A 1a-1c(第1课时)
中坝学校 李小迁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掌握新单词(soap opera, sitcom , news , stand, mind)和句型:A:What do you think of …?
B: I like them、it / I love them./ I don’t like them./ I can’t stand them./I don’t mind them
2.能掌握各类电视节目的名称和谈论对不同类型的电视节目的看法与偏好。
过程与方法:
1.通过看视频、大声与小声游戏、看图片猜电视节目类型、听录音等形式,使学生掌握电视节目的种类: news、soap opera、sports show、talent show、game show、sitcom、talk show。
2.通过师生问答、角色扮演、句子接龙游戏等形式,使学生学会What do you think of …? I can’t stand them./ I don’t mind them.I like/love them./ I don’t like them.等句型。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引导学生不要沉迷看电视,以免影响学习和健康。
二、教学内容:
新目标英语八年级上册第五单元sectionA(1a-1c)
三、重点难点:
1.重点:掌握电视节目类型和句型
A: What do you think of......?
B: I like them./ I love them./ I don’t like them./ I can’t stand them./I don’t mind them.2.难点:学会询问他人对某事物的观点并会正确表达自己的看法。
四、教学过程: Step1 lead-in:
Ask two questions: 1:Do you like watching TV? 2:Do you want to watch a game show? Step2 New words: 1.Presentation: Watch the videos to present the new words.(talk show.game show.sports show.talent show.sitcom.news.soap opera)2.Practice(play two games):
(1)大声读,小声读(教师先与全班学生练习,再分别与A组、B组操练)
(2)学生看图片猜电视节目类型(全班抢答)
3.Consolidation:
(1)Finish 1a(Give students 1 minute to finish 1a and check the answer)
(2)Finish 1b.(A: Tell Ss to read the shows in the box.Make sure they know the meaning of the shows.B.Play the recording for the Ss to listen and number the shows1-4.C.Play the recording again.Check the answers with the Ss.)
Step3 Sentences: Presentation:
1.The teacher Show some pictures and ask “What do you think of…?” Students answer the questions according to different faces:I love / like /don’t like /don’t mind /can’t stand them /it 2.Ask and answer questions like this: T:What do you think of soap operas? S1: I can’t stand them.T:What do you think of talent shows? S2: I don’t mind them.…… Practice Pairwork: Make the conversation like 1c
Consolidation:
Play a game.------which group is lucky? 1.Divide the class into six groups.Each group chooses the number to get the topic and mark.2.Each group practices the conversation like this: S1: What do you think of Eglish? S2 : I… it.What do you think of Eglish? S3: I… it.What do you think of Eglish? S4 : I… it.What do you think of Eglish? S5 : I… it.……….(规则:以小组为单位,第一个同学问第二个同学What do you think of …?第二个同学回答完第一个同学的问题后,接着问第三个同学相同的问题,以此类推,直到最后一个同学回答完为止。)
3.Then ask two groups to play the game and choose the number to get another mark.Please remember :Don‘t watch TV too much!It‘s bad for your
health and study.Step4 Summary:ask students to read the new words and
sentences.五、作业: Do a survey.Ask your family members for
opinions towards different TV shows.六、板书设计:
Unit 5 Do you want to watch a game show?
Section A 1a-1c What do you think of
sports shows、talent shows、game
shows、sitcoms、talk shows、soap opera、news?
I
love、like、don’t mind、don’t like、can’t stand、them it.
第三篇:2018年八年级语文上册第五单元18苏州园林教案
苏州园林
◇教材分析◇
《苏州园林》是一篇介绍园林建筑艺术的说明文。作者叶圣陶以其精练的语言、严谨的结构,抓住苏州园林的艺术特点,条分缕析地做了全面、深刻的介绍。文章高度概括了苏州园林在建筑上的成就,称其为“我国各地园林的标本”。然后,详细介绍了园林建筑布局,写得情文并茂,趣味盎然。本文与其他说明文最大的区别在于,它不是像导游词一样的平面介绍,也不是呆板严肃的结构剖析,而是把一幅幅精美的画面展示在读者面前,让读者如临其境!学习这样的作品,既可以让学生了解我国园林建筑的成就,激发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又可以丰富关于园林建筑艺术方面的知识,获得美的享受。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理清文章结构、说明顺序,概括苏州园林的主要特征。2.分析本文的结构特点。3.掌握文章运用的说明方法。4.品味说明语言的多样性。【过程与方法】
1.在教学导入时,提供一些苏州园林的图片或影像资料,帮助学生增加感性认识。2.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进行文化拓展,深化学生对园林建筑艺术的认识。
3.讨论法与点拨法相结合。依据课文行文思路及内容要点,设置问题,组织学生讨论,引导学生思考,然后师生达成共识。
4.研讨法。对于说明方法的选择、运用,由学生互动研讨解决。【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领略中国园林的建筑美,逐步培养学生的艺术鉴赏力。2.了解我国园林建筑的成就,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3.感受写作大师的语言美,增强热爱母语的感情。
◇学情分析◇
1.重点:(1)体会苏州园林的美,激发热爱祖国灿烂文化的感情。(2)了解苏州园林的特点,理清文章说明的顺序。
2.难点:学习课文对多种说明方法的运用,体会说明文语言的准确、严谨。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俗话说:“桂林山水甲天下,苏州园林甲江南。”作为中国四大名园之一的苏州园林,因其独特的园林艺术而名闻天下。〔放多媒体,展示并欣赏有代表性的苏州园林部分图景〕
如果我们能去游览一番,定会终身难忘,可惜条件有限,今天我们就先通过学习叶圣陶老先生的这篇《苏州园林》,来领略苏州园林的风采。
二、预习成果展示
1.了解作者及写作背景
叶圣陶(1894—1988),原名叶绍钧,字圣陶,苏州人。现代作家、教育家、文学出版家和社会活动家,有“优秀的语言艺术家”之称。代表作有早期小说《潘先生在难中》,长篇小说《倪焕之》,短篇小说《多收了三五斗》,童话集《稻草人》《古代英雄的石像》等。
作者叶圣陶是苏州人,对苏州园林很熟悉,因此对苏州园林的情趣和特征有深刻的体会。本文是为摄影集《苏州园林》写的序,我们把它作为一篇说明文来学习。
2.检测生字词
(1)读准字音,记准字形。池沼(zhǎo)
轩榭(xuānxiè)
丘壑(hè)....嶙峋(línxún)镂空(lòu)斟酌(zhēnzhuó).....(2)理解重点词语的词义。
标本:在同一类事物中可以作为代表的范例。斟酌:考虑事情、文字等是否可行或是否适当。
因地制宜:根据不同地方的具体情况制定适宜的办法。自出心裁:独创一格,与众不同。重峦叠嶂:重重叠叠的山峦。
三、学习新课
步骤一:初读课文,概括说明特征
1.从第一自然段中找出最能说明苏州园林地位的词语,并说说自己的理解。明确:标本。“标本”的意思是同一类事物中可以作为代表的事物,它表明苏州园林在我国园林艺术中具有崇高的地位,可以引起读者阅读的兴趣。
2.这是一篇事物说明文,被说明事物——苏州园林的总体特点是什么? 明确:第二自然段中“务必使游览者无论站在哪个点上,眼前总是一幅完美的图画”是贯穿全文的中心,也是苏州园林的总体特征。
步骤二:再读课文,明确说明结构
1.阅读课文,划分结构层次,概括大意,理清全文思路。
明确:第一部分(第1~2段):概括说明苏州园林的地位及特点。第二部分(第3~9段):分类具体说明苏州园林的特点。第三部分(第10段):尾声,回味无穷。
2.课文第二自然段,作者围绕苏州园林的共同特征,写了哪几层内容? 明确:四层内容:(1)讲究亭台轩榭的布局;(2)讲究假山池沼的配合;(3)讲究花草树木的映衬;(4)讲究近景远景的层次。
3.分组讨论:课文第三、四、五、六自然段内容与第二自然段是什么关系? 明确:第二自然段是总说,第三、四、五、六自然段是分说。每一段与前面的一个“讲究”相照应,具体说明苏州园林某一方面所体现出来的图画美。上述四方面是重点,作者详细说明。
4.课文第七、八、九自然段写了什么内容? 明确:这三段从园林角落的布置,门和窗以及色彩方面说明苏州园林的特点。这些是局部介绍,属非重点,所以写得简略。
5.请总结一下这篇文章在结构上的特点。明确:本文结构上的特点是先总后分。文章先总括苏州园林的特点,再从各方面分别加以说明,总说、分说相结合,既突出了被说明事物的特点,文章结构又显得清楚,这种写法值得借鉴。
7.根据上面的分析,你能指出本文的说明顺序吗? 明确:本文是按照逻辑顺序来组织全文的。步骤三:研读课文,理解文章难点
文中多次提到绘画,把绘画和园林建筑联系起来,以绘画原理分析园林建筑,或以园林建筑印证绘画原理,试从课文中找出几处例子加以简要说明。明确:①对称的建筑是图案画,不是美术画,而园林是美术画,美术画要求自然之趣,是不讲究对称的。
②没有修剪得像宝塔那样的松柏,没有阅兵式似的道旁树:因为依据中国画的审美观点看,这是不足取的。
③还在那儿布置几块玲珑的石头,或者种些花草:这也是为了取得从各个角度看都成一幅画的效果。
④有几个园里有古老的藤萝,盘曲嶙峋的枝干就是一幅好画。⑤苏州园林在每一个角落都注意图画美。阶砌旁边栽几丛书带草……给补上几竿竹子或几棵芭蕉。
⑥有墙壁隔着,有廊子界着,层次多了,景致就见得深了……实际是隔而不隔,界而未界,因而更增加了景致的深度。
教师小结:①②句以绘画原理分析园林建筑,以中国的审美观为依据,画龙点睛地发表议论,透过景物表象,找出内在规律。③④⑤句是作者随手摘取的几幅小景,以园林建筑印证绘画原理,给人似曾相识的审美感觉。⑥句虽未点明绘画原理,但作者的分析说明却完全符合传统的画论,这样的布局同国画采用“以大观小”的画法、“尺幅之中具千里之势”的道理是一样的。
四、课堂小结
苏州园林有一百多处,作者到过的不过十多处。通过周密的观察,从个别中概括出一般,抓住了苏州园林不同中的共同点,进而围绕这个中心,把各种景物综合分成几个类型和方面,分别加以介绍和说明,做到了以一统百。这种先总说再分说的写法值得我们学习。
五、布置作业
1.回顾之前所学的有关说明方法的知识,看看本文都运用了哪些说明方法。2.看一看有关古典园林的图片、纪录片,自己总结后,与同学交流。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
上节课结束时,老师叫大家回顾之前所学的有关说明方法的知识,分析本文运用的说明方法,不知同学们完成得怎么样了?这节课我们就先来探究下本文的说明方法。
二、学习新课
步骤一:研读课文,把握说明方法
1.本文运用了哪些说明方法?请举例说明。
明确:举例子:①“或者是重峦叠嶂,或者是几座小山配合着竹子花木……”;②“阶砌旁边栽几丛书带草。墙上蔓延着爬山虎或者蔷薇木香。”
作比较:①“我国的建筑,从古代的宫殿到近代的一般住房,绝大部分是对称的,左边怎么样,右边也怎么样。苏州园林可绝不讲究对称。”②“苏州园林与北京的园林不同,极少使用彩绘。”
打比方:“用图画来比方,对称的建筑是图案画,不是美术画,而园林是美术画,美术画要求自然之趣,是不讲究对称的。”
引用:“游览者看‘鱼戏莲叶间’,又是入画的一景。”
摹状貌:“有几个园里有古老的藤萝,盘曲嶙峋的枝干就是一幅好画。开花的时候满眼的珠光宝气,使游览者感到无限的繁华和欢悦,可是没法说出来。”
步骤二:揣摩语言,品味表达效果
1.本文用了哪几种表达方式?请以第五自然段为例简要说明。
明确:三种。第1句是说明,说明花草树木映衬方面的图画美。第2句是描写,描写了俯下的高树枝和仰起的低树枝,相映成趣的情景,富有动态,给人以层次感。第4句“因为依据中国画的审美观点看,这是不足取的”是议论,阐明这样栽种的艺术效果。
2.还能找到运用多种表达方式的例子吗? 明确:如第七自然段中的描写,第一自然段中的议论,既增强文章的生动性、趣味性,又对苏州园林做了画龙点睛的评价。
3.朗读下面的句子,小组讨论括号内的问题。
(1)谁如果要鉴赏我国的园林,苏州园林就不该错过。(后半句能否改为“谁就不该错过苏州园林”?)
明确:不能,原句突出了“苏州园林”。
(2)总之,一切都要为构成完美的图画而存在,决不容许有欠美伤美的败笔。(去掉“一切”“决不”,可以吗?)明确:不可以。“一切”“决不”表示十分肯定的意思,强调苏州园林的总特点。
(3)假山的堆叠,可以说是一项艺术而不仅是技术。(“艺术”与“技术”有什么区别?)明确:“艺术”是强调个人独创性的活动,其成果能给人以审美愉悦,并且无法被复制;“技术”意味着有固定的程序和手法,其成果是具有实际效用的东西,一般可以大量复制。
(4)水面假如成河道模样,往往安排桥梁。(去掉“往往”好不好?)明确:不好。去掉“往往”,使表达失去了分寸。原句强调“大多是这样,但又不全是”这一层意思。
(5)阶砌旁边栽几丛书带草。墙上蔓延着爬山虎或者蔷薇木香。如果开窗正对着白色墙壁,太单调了,给补上几竿竹子或几棵芭蕉。(“栽、蔓延、补”这几个动词用得好,为什么?)明确:这几个动词恰当形象地写出设计者和匠师们的精心布局,化静为动,化单调为多彩。这个例子体现了本文语言的精练。
三、课堂小结
在叶圣陶老先生的带领下,我们周游了苏州的著名园林,领略了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勤劳,同时掌握了一些说明文的知识。在领略苏州园林艺术美的同时,要借鉴作者说明的技巧,力求学以致用。
四、布置作业
1.请同学们用所学知识介绍一下自己的居室或我们的学校。要求运用空间顺序,两种以上的说明方法。
2.完成《课时A计划》相关题目。附:【板书设计】
总体特征:完美的图画
分述
◇课后反思◇ 可取之处:通过反复诵读和重点词句赏析,学生体会到了文章的语言美。学生基本能把握本文所运用的说明方法,提高了说明文的阅读能力,能初步写说明文。
不足之处:对说明文的教学,不能仅停留于课本中,还应该拓展课外资源,“授之以渔”,让学生通过训练有效地掌握方法。这一方面以后还得加强。
第四篇:2018年八年级语文上册第五单元18苏州园林教案
苏州园林
知识与能力
1.积累“轩榭、败笔、丘壑、嶙峋、镂空”等词语,掌握其音义,并用词造句。2.整体感知内容,概括苏州园林的特征,分析本文的结构特点。3.掌握本文运用的说明方法,品味说明语言的多样性。过程与方法
运用多种媒体,创设丰富情境,引导学生感知园林的画意美,感受园林文化的艺术美。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领略中国园林的建筑美,逐步培养学生的艺术鉴赏力。2.了解我国园林建筑的成就,激发热爱祖国的思想。3.感受写作大师的语言美,增强热爱母语的感情。
教学重点
作者是如何抓住苏州园林的特征,并突出这个特征的。教学难点
理解绘画与园林建筑的联系。
2课时
第一课时
一、新课导入
《中国石拱桥》让我们领略到了我国桥梁事业的伟大成就,今天,我们从桥上走下来,进入另一种建筑物——园林。在我国的园林中,苏州园林具有独一无二的特征和地位,它是中国各地园林的标本。现在,让我们去苏州园林游览一番,看看那儿的园林建筑。
二、自主预习1.作者介绍
叶圣陶(1894—1984),原名叶绍钧,现代著名作家、教育家,有“优秀的语言艺术家”之称,代表作是长篇小说《倪焕之》。他曾在小学、中学、大学教过书,对语文教学的改革和教材的建设有重大贡献。20年代和30年代是他创作道路上的重要阶段。这个时期他的作品很多,最有名的有长篇小说《倪焕之》,童话集《稻草人》《古代英雄的石像》。他原籍江苏苏州吴县,所以对苏州园林很熟悉,又有深刻的研究。
2.背景资料
叶圣陶先生自小生长在苏州,他对苏州的一草一木充满了深厚的感情,特别是与驰名中外的苏州园林结下了不解之缘。1979年初,香港一家出版社邀请叶圣陶为其出版的《苏州园林》图册作序,叶圣陶欣然
允诺。序文即此篇(略有删节)。后来图册因故未能出版,序文被《百科知识》所用,原题为《拙政诸园寄深眷——谈苏州园林》。
3.知识链接
中国四大古典名园:颐和园、避暑山庄、拙政园、留园 苏州四大古典名园:沧浪亭、狮子林、拙政园、留园 4.检查预习(1)订正字音 轩榭(xuānxiâ)
..嶙峋(línxún)..斟酌(zhēnzhuó)..鉴赏(jiàn).依傍(bàng).màn蔓延蔓wàn藤蔓 mán蔓菁(2)词语释义
因地制宜:根据不同地区的具体情况规定适宜的方法。因,根据。宜,适当。
自出心裁:独创一格,与众不同。心裁,心中的设计筹划(指关于诗文、美术、建筑等的)。轩榭:轩,有窗户的廊子或小屋;榭,建筑在台上的房屋。
败笔:字、诗词、文章、绘画、设计等方面的缺点和疏漏。泛指事情中做得不好的部分。重峦叠嶂:重重叠叠的山峰。嶂,直立像屏障的山峰。阅历:亲身见过、听过或做过,经历;也指由经历得来的知识。
胸中有丘壑:意思是设计者和匠师的脑中有关于山水风景的高明构思。丘壑,山陵与溪谷,喻指深远的意境。
俯仰生姿:文中指高树好像低着头,低树好像抬着头,形成一种相互呼应的优美姿态。嶙峋:枯瘦的样子。
珠光宝气:形容服饰、陈设等非常华丽。镂空:在物体上雕刻出穿透物体的花纹或文字。蔓延:像蔓草一样不断向周围扩展。
诸如此类:与这相似的种种事物,表示其他以此类推。诸,众多,凡。此,这,这样。别具匠心:另有一种巧妙的心思(多指文学、艺术方面创造性的构思)。
三、合作探究
(一)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划分结构层次,理清全文思路。
答案示例:第一部分(1-2):概括说明苏州园林地位及特点。第二部分(3-9):分类具体说明苏州园林的艺术美。
池沼(zhǎo).蔷薇(qiángwēi)..
重峦叠嶂(zhàng).栏杆(lán).
单调(diào).
mó模范
模 mú模样
丘壑(hâ).镂空(lòu).
屈曲(qūqū)..相间(jiàn).
第三部分(10):总结全文。
2.从第1段中找出其中最能说明苏州园林地位的词语,并说说自己的理解。
答案示例:标本。“标本”的意思是同一类事物中可以作为代表的事物,它表明苏州园林在我国园林艺术中具有崇高的地位,可以引起读者阅读的兴趣。
3.苏州园林的总体特点是什么?
答案示例:第2段中“务必使游览者无论站在哪个点上,眼前总是一幅完美的图画”是贯穿全文的中心,也是苏州园林的总体特征。
4.作者是按照怎样的说明顺序来介绍苏州园林的?
答案示例:文章采用先总后分式的结构展开。先总括苏州园林从整体上呈现出的特点,再从各个方面分别加以说明。“图画美”这一对客观事物的认识作为线索贯穿全篇。作者先介绍了苏州园林在我国园林艺术中的地位,从游览者的角度概括苏州园林的特点,即“务必使游览者无论站在哪个点上,眼前总是一幅完美的图画”。然后,从亭台轩榭的布局、假山池沼的配合、花草树木的映衬、近景远景的层次等四个主要方面和每个角落的构图美、门窗的图案美、园内建筑的色彩美等三个细微方面来具体说明这个特点。
(二)精读课文,内容探究
1.第2段中四个“讲究”的次序能不能调换?为什么?
答案示例:不能调换。四个“讲究”构成排比,一气呵成,说明设计者和匠师们为达到其“一致追求”,是如何设计园林的,是总括为了实现园林“图画美”的目的,设计者在设计时遵循的总原则。它们的次序不能任意颠倒,因为前后有着从主体到“配合”到“映衬”,并由近而远的关系。它们的次序也关系到下文段与段之间的排列。随意颠倒会使文章条理不清晰,影响表达效果。
2.苏州园林追求完美的图画效果,除了四个“讲究”外,还注意了哪些细节?
答案示例:苏州园林追求“图画美”,除了第三至六自然段讲到的四个“讲究”外,还注意了园林中各个角落的设计搭配,门和窗的设计雕镂,建筑与自然环境的色彩搭配等。
3.文中多次提到绘画,把绘画和园林建筑联系起来,以绘画原理分析园林建筑,或以园林建筑印证绘画原理,试从课文中找出几处例子加以简要说明。
答案示例:①对称的建筑是图案画,不是美术画,而园林是美术画,美术画要求自然之趣,是不讲究对称的。
②没有修剪得像宝塔那样的松柏,没有阅兵式似的道旁树:因为依据中国画的审美观点看,这是不足取的。
③还在那儿布置几块玲珑的石头,或者种些花草:这也是为了取得从各个角度看都成一幅画的效果。④有几个园里有古老的藤萝,盘曲嶙峋的枝干就是一幅好画。
⑤苏州园林在每一个角落都注意图画美。阶砌旁边栽几丛书带草„„给补上几竿竹子或几棵芭蕉。⑥有墙壁隔着,有廊子界着,层次多了,景致就见得深了„„实际是隔而不隔,界而未界,因而更增加了景致的深度。
①②句以绘画原理分析园林建筑,以中国的审美观为依据,画龙点睛地发表议论,透过景物表象,找出内在规律。③④⑤句是作者随手摘取的几幅小景,以园林建筑印证绘画原理,给人似曾相识的审美感觉。⑥句虽未点明绘画原理,但作者的分析说明却完全符合传统的画论,这样的布局同国画采用“以大观小”的画法、“尺幅之中具千里之势”的道理是一样的。
4.分组讨论:课文第3-6段内容与第2段是什么关系?
答案示例:第2段是总说,第3-6段是分说。每一段与前面的一个“讲究”相照应,具体说明苏州园林某一方面所体现出来的图画美。上述四方面是重点,作者详细说明。
5.课文第7-9段写了什么内容?
答案示例:这三段从园林角落的布置,门和窗以及色彩方面说明苏州园林的特点。这些是局部介绍,属非重点,所以写得简略。
四、课堂小结
本文按照从总到分的顺序介绍了苏州园林,突出了苏州园林追求完美的图画效果。
第二课时
一、课前复习
苏州园林的总体特征是什么? 答案示例:图画美。
二、新课导入
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整体把握了苏州园林的图画美,现在我们将继续学习这篇课文,体会作者高超的语言艺术,再进一步体会苏州园林的图画美。
三、合作探究
(一)品读课文,句段赏析
1.倘若要我说说总的印象,我觉得苏州园林是我国各地园林的标本。(“标本”在这里是什么意思?)答案示例:“标本”在这里是典范、样本的意思。这个词形象地表明苏州园林继承了古代园林艺术传统,浓缩了中国园林艺术精华,具有典范性。
2.假山的堆叠,可以说是一项艺术而不仅是技术。(“艺术”与“技术”有什么区别?)答案示例:“艺术”是强调个人独创性的活动,其成果能给人以审美愉悦,并且无法被复制;“技术”,意味着有固定的程序和手法,其成果是具有实际效用的东西,一般可以大量复制。
3.阶砌旁边栽几丛书带草。墙上蔓延着爬山虎或者蔷薇木香。如果开窗正对着白色墙壁,太单调了,给补上几竿竹子或几棵芭蕉。(“栽、蔓延、补”这几个动词用得好,为什么?)答案示例:这几个动词恰当形象地写出设计者和匠师们的精心布局,化静为动,化单调为多彩。这个例子体现了本文语言的精练。
4.有几个园里有古老的藤萝,盘曲嶙峋的枝干就是一副好画。开花的时候满眼的珠光宝气。(这个描写藤萝的句子有什么作用?)答案示例:这句子写出了藤萝争春的情景,烘托园林的繁华气氛,生机盎然,沁人心脾。5.说出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作用。
①苏州园林据说有一百多处,我到过的不过十多处。..②务必使游览者无论站在哪个点上,眼前总是一幅完美的图画。......③我国的建筑,从古代的宫殿到近代的一般住房,绝大部分是对称的。....④苏州园林与北京的园林不同,极少使用彩绘。..
答案示例:①“据说”是留有余地的说法,很有分寸。②“务必”“无论”“总是”强调了图画美。③“绝大部分”是从范围上作出限制。④“极少”则从数量上加以限制。
教师点拨:说明文的语言讲究准确和严密。(二)熟读课文,主旨探究
通读全文,如何理解本文的主题思想?
答案示例:本文通过介绍苏州园林景色如画的特点,再现了它的美丽、精巧,显示了我国园林艺术的高超水平,赞颂了设计者和匠师们认真、严肃的态度和杰出的艺术创造力。
(三)赏读课文,鉴赏评价
1.本文运用了哪些说明方法?请举例说明。
答案示例:举例子:①“或者是重峦叠嶂,或者是几座小山配合着竹子花木„„”;②“阶砌旁边栽几丛书带草。墙上蔓延着爬山虎或者蔷薇木香。”
作比较:①“我国的建筑,从古代的宫殿到近代的一般住房,绝大部分是对称的,左边怎么样,右边也怎么样。苏州园林可绝不讲究对称。”②“苏州园林与北京的园林不同,极少使用彩绘。”
打比方:“用图画来比方,对称的建筑是图案画,不是美术画,而园林是美术画,美术画要求自然之趣,是不讲究对称的。”
引资料:“游览者看‘鱼戏莲叶间’,又是入画的一景。”
摹状貌:“有几个园里有古老的藤萝,盘曲嶙峋的枝干就是一幅好画。开花的时候满眼的珠光宝气,使游览者感到无限的繁华和欢悦,可是没法说出来。”
2.本文运用了哪几种表达方式?有何作用?综合运用多种表达方式有怎样的好处?试以第五自然段为例说明。
答案示例:第一句是说明,说明花草树木映衬方面的“图画美”。第二、三句是描写,描写了高处俯下的树枝和低处仰起的树枝交相呼应、错落有致的情景,富有动态,给人以层次感。第四句“因为依据中国画的审美观点看,这是不足取的”是议论,阐明苏州园林这样栽种和修剪花木所获得的艺术效果。综合运用多种表达方式有助于生动而透彻地说明事物的特征,加深读者的印象和认识。
(四)课外拓展,对比延伸
《苏州园林》和《中国石拱桥》都是介绍建筑物的说明文,相同和不同之处较多,请从说明顺序、说明方法、说明语言等方面比较其异同。
答案示例:说明顺序:两篇文章都采用了逻辑顺序,不过《苏州园林》采用的是先总后分的顺序。《中国石拱桥》则主要是按照从一般到特殊、从现象到本质的顺序说明,文章除采用逻辑顺序进行说明之外,还结合时间顺序进行说明:从建于公元282年的旅人桥,说到建于公元605年的赵州桥,建于1189年到1192年间的卢沟桥,最后说到建于1961年的长虹大桥,体现了由先到后的时间顺序。
说明方法:两篇文章都用了多种说明方法。《苏州园林》中这些说明方法没有哪一种居于突出地位。《中国石拱桥》中举例子是最主要的说明方法,通过赵州桥和卢沟桥的介绍达到对中国石拱桥的说明是作者的基本写作思路,其他说明方法或包含在举例子中,或用墨较少。另外作引用的说明方法使用的频率也较高。
说明语言:两篇文章在语言运用上都具有多样性:都以说明为主,同时融说明、描写、议论于一炉。两篇文章的语言都具有准确性。不同之处是《中国石拱桥》采用了较多的“模糊语言”,如“大约建成于..
公元282年,可能是有记载的最早的石拱桥”,“这座桥修建于公元605年左右”,“桥宽约.....8米”,这些加点的词语,使得词语运用客观,更符合实际,也是语言准确性的一种表现形式。
四、课堂小结
本文介绍了苏州园林艺术的整体特征,说明顺序合理,说明方法得当,既突出了被说明事物的特点,结构又显得清楚有序,实为一篇难得的好文章,显示了叶圣陶先生驾驭复杂事物的非凡笔力。在领略苏州园林艺术美的同时,借鉴作者说明的技巧,力求学以致用。
五、练习设计 请完成本课对应训练。
第五篇:八年级语文上册苏州园林教案
苏州园林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了解苏州园林在设计和建造上的独特创造。
2.过程与方法
学习本文总说和分说的结构。
理解课文说明语言多样性。
3.情感与价值观
得到美的享受和对祖国灿烂文化的热爱。【重点、难点】
总分式的结构和生动严密的语言。【教法、学法】
1.品读法。利用幻灯等直观式教学手段,便 于学生理解课文
2.讲练结合。对学生掌握总分式结构进行学法指导。【课时安排】
三课时。【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前面我们学习过《故宫博物院》,其中介绍皇家御花园时称“进入苏州园林”,为什么皇家园林要和小小苏州城的园林相仿?今天我们学习的《苏州园林》会给大家一个答案。(板书课题、作者)
二、集体朗读预习提示,回答下列问题
1.作者介绍:叶圣陶,苏州人,现代作家、儿童文学作家、教育家。原名叶绍钧,字圣陶,苏州人。其早期小说有《潘先生在难中》、长篇小说《倪焕之》等,“九·一八”事变后,发表了《多收了三五斗》等著名的短篇小说。他还是中国现代童话创作的拓荒者。有童话集《稻草人》、《古代英雄的石像》等。从1942年起在上海、杭州、北京等地中学和大学任教。曾主编过《小说月报》、《中学生》等多种重要刊物,编辑过几十种中小学语文教科书。建国后致力于文化教育的领导工作,任人民教育出版社社长、教育部副部长、中央文史馆馆长、全国政协副主席等职。
对苏州园林的情趣和特征有体会。
2.苏州
是著名的历史文化名城和国家重点风景旅游城市,物华天宝,人杰地灵,自古以来被人们誉为“园林之城”,其盛名享誉海内外。苏州古典园林历史绵延2000余年,在世界造园史上有其独特的历史地位和价值,她以写意山水的高超艺术手法,蕴含浓厚的传统思想文化内涵,展示东方文明的造园艺术典范。实为中华民族的艺术瑰宝。在1997年12月,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遗产委员会将苏州古典园林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与“苏州园林”并驾齐名的苏州风景名胜虎丘、天平山、石湖等风景区也是古往今来海内外游客向往的游览胜地。
有谓“江南园林甲天下,苏州园林甲江南”。苏州素以园林美景享有盛名,这些园林可分为宅地园林,市郊园林和寺庙园林三大类。苏州园林多为宅地园林,由贵族、宦官、富商等所建,精致优雅。这些园林反映出历代园林的不同风格,同为中国园林艺术的代表作。
“上有天堂,下有苏杭”,苏州之所以获得“天堂”的美称,在很大的程度由于它拥有一批全国以至世界知名的古典园林。
值得一提的是,苏州古典园林作为传播东方文化的使者,在1979年首先在美国纽约建造了“明轩”庭园,开创了中国园林出口的先河。其深厚的影响不断延伸,进而在加拿大、新加坡、日本、美国、西班牙、南非和台湾等国家和地区建造苏州古典园林,出口单体建筑、小品陈设和园林微缩模型。成为“中国的长驻文化大使”。
3.苏州园林的特点:富有诗情画意,是艺术品。
三、检查预习
1.字词注音:请同学顺序读出,用幻灯片打出正确答案,集体朗读两遍,标注到课文中。(补充的当堂注音)
轩榭、重峦叠嶂、丘壑、嶙峋、镂空、蔷薇。
补充、相间、斟酌、模样、对称、庸俗、阑干。
2.图片欣赏:
前言:作者从游览者的角度,概括出数量众多、各具匠心的苏州园林共同的特点,进而从多方面进行说明。这篇课文像是一把钥匙,打开了苏州园林的美的奥秘之门。
欣赏完图片后,如果让你用一个比喻句形容苏州园林:你觉得——苏州园林就像„„
如:一幅幅优美的图画。
3.回答思考问题,导入课文学习:(预习布置粗读课文)请学生回答思考问题,也就是我上一课就提出的问题,请学生用文中的语句回答:“苏州园林是我国各地园林的标本”。
四、分析总体结构
1.“各地园林的标本。” 说明了什么?
板书:各地园林的标本。这说明了苏州园林的地位。
下面请同学们浏览课文看看这一节在文中起到什么作用?课文最后一节说“不止这些”却又“不再多写了”,为什么?
明确:开头总领全文。结尾留有余地,给人回味。
板书:不止这些。
2.那么苏州园林有什么独特之外,可成为各地园林的“标本”?我们学过说明一个事物要抓住事物的特征。请同学们集体朗读第二节,找出苏州园林的总体特征:务必使„„眼前总是一幅完美的图画。
板书:眼前总是一幅完美的图画。
为了说明这个特点从哪向个方面说明:(四个“讲究”)。
板书:讲究亭台轩榭的布局、假山池沼的配合、花草树木映衬近景远景的映衬,近景远景的层次。
这样力求完美,目的是什么?愿游览者“如在图画中”。
3.请同学们速读3~6节,看看依次写了什么?和我们刚学的内容有什么关系?3~6节依次照应第2节中的四个“讲究”。4.仅从大处讲究能称得上是“完美”的图画吗?不能,还要从小处注意处处体现画的完美。速读7~9节看看要注意什么? 7节:图画美 8节:图案美 9节:色彩美(板书)5.从3-9节4个“讲究”、3个“注意”我们可以看出课文的主体部分采用哪种结构形式?总说--分说。
第二课时
五、精读4、5两节
1.根据图片看课文是怎样表现出苏州园林的特点,(4~5节为主)。
(1)这一节说明了什么?讲究假山池沼的配合
(2)哪一句是中心句?哪几句写假山,哪几句写池沼?这是哪种结构形式?1句、2-3句、4-11句,总分式。
(3)写池沼除了写水还写了什么?为什么这样安排?
还写了桥、石岸、花草、鱼。处处写“画”。
(4)“艺术”和“技术”能否调换,为什么?
不能调换。概念层次高下不同文章重点突出的是前者。
(5)“雷同”能否用相同“相同”替换,为什么?
不能替换,感情色彩不同。
2.难点重点分析:
(1)归纳本文的中心思想。
(2)归纳说明文的一般特点,总结本文的写作特色。
(3)作者对苏州园林的印象是什么?有什么写作意图?
明确:
(1)文章介绍了苏州园林的共同特点,再现了它的画意美,显示了设计者和工匠们的智慧和我国园林艺术的高超。
(2)抓住说明对象的特征,恰当地安排说明顺序,灵活地运用多种说明方法,语言准确,明晰,表达充分、严密。这是一篇典范性说明文,构思缜密,脉络清楚。说明准确,叙述生动是本文的显著特点。
(3)“我觉得苏州园林是我国各地园林的标本,各地园林或多或少都受到苏州园林的影响。”开头写总的印象,揭示了文章的写作意图:让大家用艺术的眼光去鉴赏苏州园林。
3.读课文、引导分段
明确:
第一段(1~2自然段)概括说明苏州园林的总印象和共同点。第二段(3~9自然段)具体说明苏州园林的共同点:处处入画。第三段(10自然段)交代说明苏州园林的特点“不止以上写的”,结束全文。
小结:总分式结构(中心句—支撑句),说明语言的严密性(板书在教学目标上)4.自读第五节回答问题(不讨论,根据第四节为例做)(1)结构形式?(怎么找出来的?)总分式(第一句中心句,下面分说了栽种和修剪两部分)。
(2)用了哪些表达方式:描写、议论、说明。这些体现了说明语言生动性。
六、总结:(回应教学目标,时间允许完成练习)1.根据说明事物的特征安排结构。
2.说明语言的多样性体现在:以说明为主兼顾其他表现形式;运用概括和描述性的句子;用准确、周密、精确。
练习:课后练习三、四。
七、作业
抄写字词注音,完成课后练习一。
第三课时
八、细节探讨与研究
1.设计者和匠师们是怎样做的呢?
讲究„„,讲究„„,讲究„„,讲究„„。2.文中哪句话能概括苏州园林的特点?
务必使游览者无论站在哪个点上,眼前总是一幅完美的图画。3.作者从哪几个方面说明苏州园林的特征? 主要方面:
亭台轩榭的布局(3)假山池沼的配合(4)花草树木的映衬(5)近景远景的层次(6)细微方面、角落的布置(图)(7)门窗的琢磨(图)(8)油漆的调配(9)由主到次
4.亭台轩榭的布局有什么特点?(用文中的话回答)明确:——“绝不讲究对称”。
5.文中哪句话紧扣“图画美”这一特征?
明确:“我想,用图画来比方,对称的建筑是图案画,不是美术画„„” 6.这段用了什么说明方法?
明确:打比方(图案画和美术画)、作比较
假山的堆叠:是一项艺术而不是技术。“生平多阅历,胸中有丘壑”与“忘却苏州城市,只觉身在山间。”照应。
池沼的配合:两种:一种宽畅,一种成河道。相同点:总是高低屈曲任其自然。
7.第四段哪些句子紧扣“图画美”这一特征?
明确:“ „„这也是为了取得从各个角度看都成一幅画的效果。” “游览者看”鱼戏莲叶间“,又是入画的一景。”
8.花草树木的映衬有什么特点? 明确:——“着眼在画意。” 9.本段用了哪些说明方法? 明确:作比较:与松柏,道旁树比较 举例子:“古老的藤萝” 打比方:把藤萝比作一幅画
10.本段哪些句子紧扣“图画美”这一特征? 明确:“苏州园林栽种和修剪树木也着眼在画意。”
“有几个园里有古老的藤萝,盘曲嶙峋的枝干就是一幅好画。” 11.近景远景的层次如何安排?
明确:利用花墙、廊子或镜子为苏州园林增加景致的层次和深度。12.“隔而不隔,界而未界”(图)是什么意思?
明确:尽管花墙和廊子作为一个隔界把景致分为几个部分,但是好像并没有把景致分开。
九、有感情的朗读课文,划出文中你认为写得好的句子,思考好有哪里?
十、语言特点:说出下列句画横线的词的作用——(1)苏州园林据说有一百多处,我到过的不过十多处。(2)谁要鉴赏我国的园林,苏州园林就不该错过。
(3)务必使游览者无论站在哪个点上,眼前总是一幅完美的图画。(4)我国的建筑,从古代的宫殿到近代的一般住房,绝大部分是对称的。(5)苏州园林与北京园林不同,极少使用彩绘。
(6)阶砌旁边栽几丛书带草。墙上蔓延着爬山虎或者蔷蔽木香。如果开窗正对着白色墙壁,太单调了,给补上几竿竹子或几棵芭蕉。
十一、总结 1.作比较:
①在介绍布局的时候,将苏州园林内亭台轩村的布局跟宫殿和住宅相比; 突出了苏州园林讲究“自然之趣”的特点。
②在介绍花草树木时说,“没有修剪得像宝塔那样的松柏,没有阅兵式似的道旁树”。这既是比喻,又是比较,表现了我国传统的审美观点和民族的特有风格。
③在介绍建筑物的色彩时,又与北京的园林相比较,与北京的园林的不同,极少使用彩绘。“梁和杜子以及门窗栏杆大多漆广漆,那是不刺眼的颜色”。
2.举例子
例如:第2自然段,以游览都来到园里,没有一个不心里想着口头说着“如在图画中”的例子,说明苏州园林是一幅完美的图画的特点。再如第5自然段中,以几条园里的古藤为例,形象地说明了苏州园林花树的艺术风采。
3.摹状貌
例如第5自然段中,对苏州园林树木的栽种和修剪着眼在画意的描摹等。小结:多种说明方法的运用,既突出了事物的特征,又使语言达到了准确、简明而又形象生动的要求。
附:板书设计
苏州园林 叶圣陶
讲究亭台轩榭的布局 讲究假山池沼的配合 讲究花草树木的映衬 讲究近景远景的层次 角落的图画美 门窗的图案美 色彩的谐美
教学后记:学生对苏州园林的特点把握得还不错,对文章的写作层次也有较深的印象,但对园林“隔而未隔,界而未界”的境界理解得不是很透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