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2018年山东省建设工程施工图审查结构专业技术问答
山东省建设工程施工图审查结构专业技术问答
(2018.6济南)
1、主楼与附建地下车库连为一体,主楼采用筏板基础,车库采用独立基础加防水板(250mm厚),主楼的基础设计地基承载力特征值修正时可以考虑车库基础底板以上的折算荷载吗?
解答:地下车库采用独立基础加防水板(250mm厚)时,上部结构荷载是通过柱下独立基础传给地基,此时地基处于局部承压状态,主楼地基承载力特征值修正时不能考虑车库基础底板以上折算荷载,只能考虑车库地面至主楼基础底面的折算高度。
当地下车库采用采用筏板基础时,上部结构荷载通过基础筏板以面荷载的形式传给地基,此时,主楼的基础设计地基承载力特征值修正时可以考虑车库基础底板以上的折算荷载。
2、塔楼和裙房一体的结构,当为超补偿基础,对塔楼基础设计地基承载力特征值修正时,可将裙房基础底面以上范围内的荷载,作为基础的超载考虑并将其折算成等效计算埋深,此时地基承载力特征值修正时,需要减去0.5吗?地基规范第5.2.4条ƒa=ƒak+ηbγ(b-3)+ηdγm(d-0.5),式中的0.5是如何得来的?
解答:首先要明确塔楼和裙房结构连为一体时,裙房的基础形式,只有裙房采用筏板基础时,才可以将裙房基础底面以上范围内的恒荷载折算成等效埋深。否则,裙房一侧等效埋深只能从裙房地下室的室内地面算起。此时地基承载力特征值按地基规范第5.2.4条ƒa=ƒak+ηbγ(b-3)+ηdγm(d-0.5)修正时,减去0.5是对地基承载力特征值修正时的偏安全考虑。
3、一侧开敞的大底盘车库上的高层塔楼,持力层为强风化或中风化岩,基础埋深不满足规范要求,审查时如何把控?各主楼嵌固端位置如何确定?车库是否需要按照大底盘裙房多塔结构复核验算?
解答:对于开敞式大底盘车库上的高层塔楼,持力层为强风化或中风化岩,基础埋深不满足规范要求,施工图审查时应具体分析,在满足承载力、变形、稳定以及上部结构抗倾覆要求的前提下,埋置深度的限值可适当放松,但需要进行基础位于岩石地基上的抗滑移验算。
车库是否按地上大底盘裙房考虑,还要根据地下车库层数、周边室外地坪标高情况确定,当一侧或两侧整层车库高出室外地坪时,塔楼整体分析应按塔楼投影范围单独模型和塔楼带大底盘裙房两种模型分析;嵌固端宜分别取车库顶面和车库地面标高两种情况分别计算,包络设计。
车库一侧开敞三面有土时,为了减少混凝土挡土墙对结构的扭转效应,可以采用分离式挡土墙设计,挡土墙与主体结构不连接,顶部采取柔性防水构造措施。
4、高强预应力管桩在高层建筑的应用范围?在距地表12米~16米处有一粉砂层,管桩难以穿透,试桩时承载力极高,是否可以采用。
解答:目前,我省对预应力混凝土管桩应用未出台相关的技术规定,参照外省建筑结构抗震设计相关规定如下: 预应力混凝土管桩在以下条件不应使用(1)对钢结构和混凝土有强腐蚀性的场地。(2)存在较厚中等或严重液化土层的场地。
(3)建筑无地下室或半地下室,结构高度超过28m(10层以上)的建筑。
(4)建筑结构有一层地下室,结构高度超过80m(25层以上)的建筑。
(5)桩端持力层为中微风化岩、强风化岩、碎卵石层,且桩端持力层以上土层均为淤泥质土层、淤泥层等软弱土层。
(6)采用预应力混凝土管桩基础,当地梁线刚度不能达到底层柱的线刚度2倍以上时,不应采用单柱单桩和单柱两桩。
(7)对于采用预应力混凝土管桩基础的建筑,应验算桩基水平承载力。
对于在距地表12米~16米处有一粉砂层,管桩难以穿透,试桩时承载力极高,具体工程项目能否采用预应力混凝土管桩基础,除了需满足上述条件以外,还需要判定该粉砂层的分布范围、厚度变化等因素,若该粉砂层分布均匀,厚度相差不大,可以采用预应力混凝土管桩基础;若该粉砂层分布不均匀,慎用。
5、大型地下车库上面有多栋高层住宅时,地下车库基础设计等级是否必须为甲级?地下车库(非单建式)抗震等级(高层相关范围以外)是否可按《抗规》14.1节确定抗震等级?
解答:一般此类大型地下车库上面有多栋高层住宅小区,高层住宅之间的距离除去主楼相关范围之外所剩无几,且地下车库与高层住宅基础结构连为整体,所以,地下车库基础设计等级应取甲级;地下车库(非单建式)抗震等级(高层相关范围以外)宜根据住宅高度取《高规》和《抗规》14.1节较大值确定。
6、柱下独立基础和电梯基础相交时,且柱距较大,这时怎么考虑柱子独立基础偏心和沉降。
解答:柱下独立基础和电梯基础相交时,柱下独立基础基底标高宜与电梯井基础取相同标高,组成联合基础,根据上部结构传至基础的合力作用点确定联合基础的底面积,进行联合基础配筋计算,并按联合基础计算沉降。
7、钢结构厂房基础采用一柱一桩时怎么设置两个方向的联系梁。
解答:钢结构厂房基础不宜采用一柱一桩布置方案,若要采用,应在施工前进行试验桩检测并确定单桩极限承载力,施工后混凝土桩身完整性检测数量应为100%。当钢结构厂房的柱与基础刚接时,其柱底弯矩、剪力需要两个方向的联系梁承担,联系梁应按框架梁设计,且联系梁线刚度为底层柱线刚度的2倍以上;当钢结构厂房的柱与基础铰接时,两个方向联系梁的线刚度不宜小于底层柱线刚度的2倍,联系梁能满足承担柱底剪力要求即可,并对桩承台周边回填土提出密实度要求。
8、CFG桩复合地基承载力有上限吗?对CFG刚性桩复合地基施工图审查时应如何把控?
解答:CFG桩是采用刚性桩处理软土地基的一种方法,近些年CFG桩已经在工程中大量应用。现在,有粘结强度的复合地基增强体强度不断增强,有的工程直接选用素混凝土,其单桩承载力增加不少。
地基处理规范没有限定CFG桩地基处理后的复合地基承载力的上限值,设计选用时应根据地基土层合理确定桩身材料、桩长、桩径、置换率。根据工程经验,采用CFG桩地基处理后的复合地基承载力一般为未经处理时的3倍为宜。如果CFG桩地基处理后的复合地基承载力提得过高,实际就形成无筋素混凝桩基础,且桩顶无连接,特别是当桩间土为软土或粉细砂液化土层时,对抗震十分不利,应慎用。
对采用CFG刚性桩复合地基的工程施工图审查,首先应判断其地基处理方案的可行性,其次是判断CFG桩地基处理后的复合地基承载力是否合理。不论CFG桩地基处理设计与上部结构设计是否同一单位,审查时需提供CFG桩平面布置及设计说明,基础平面布置需将CFG桩位置表示清楚,避免出现独立基础投影范围没有覆盖其下部CFG桩情况。
9、地基持力层为含局部粉细砂夹层的粉质黏土层,可以采用CFG素混凝土桩复合地基方案吗?
解答:含局部粉细砂夹层的粉质黏土层的地基持力层,不宜采用CFG素混凝土桩复合地基,因为局部粉细砂夹层的厚度、埋深、分布范围不易查清,存在很多不确定因素。采用CFG素混凝土桩复合地基处理地基,局部粉细砂夹层不利于素混凝土桩成孔和浇筑,检测后发现素混凝土桩经常在粉细砂夹层范围出现缩颈、跑浆等质量问题,因此上述地质条件不宜采用CFG素混凝土桩复合地基方案。有此类工程经验教训,某住宅小区地基持力层为含局部粉细砂夹层粉质黏土层,采用CFG素混凝土桩复合地基。地基处理施工后对素混凝土桩检测,发现粉质黏土层中含有局部粉细砂夹层较厚的楼座素混凝土桩检测多数为3类桩,个别为4类桩,且处理较为困难。
10、采用水泥土搅拌桩处理地基时,经常遇到条基下布置单排水泥土搅拌桩可以吗?
解答:水泥搅拌桩不属于实体刚性桩,采用水泥土搅拌桩处理地基时,条基下布置单排水泥土搅拌桩难以保证地基处理均匀。因此,条基下布置不宜布置单排水泥土搅拌桩,应采用双排桩布置方案。
11、框架结构设计,有时由于室内外高差及基础埋深较大,导致一层计算高度较高,当基础采用天然地基柱下条形基础时,采取基础顶面以上设柱墩的做法是否合适?
解答:框架结构设计,采用天然地基柱下条形基础,当室内外高差及基础埋深较大时,为了减少计算高度,当采取基础顶面以上设柱墩的做法时,柱墩的线刚度宜大于首层柱的两倍,适用于多层框架结构且基础底与首层地面高差不大情况时;当基础底与首层地面高差较大时,宜在首层楼面标高部位设置框架梁,刚性地面,且地面以下柱周边回填土需分层夯实,按嵌固端设在首层和基础顶面分别计算,包络设计。
12、多层剪力墙或框剪结构中,剪力墙基础能采用独立基础吗?如果可以,如何进行设计?
解答:多层剪力墙或框剪结构中,剪力墙基础采用条形基础是比较合理的设计;但是特殊剪力墙基础需要跨越地下管沟时,剪力墙基础也可以采用独立基础,剪力墙本身就是深梁,把剪力墙上的荷载传给两端独立基础即可。
13、场地地下水在干湿交替情况下对砼结构中的钢筋具有强腐蚀性,灌注桩顶在常年水位以下下,需要按照《工业建筑与防腐蚀设计规范》要求其抗渗等级不小于S8吗?何为干湿交替环境?当地下水仅对混凝土中的钢筋有弱腐蚀时,需要按照《工业建筑与防腐蚀设计规范》采取措施吗?
解答:场地地下水在干湿交替情况下对砼结构中的钢筋具有强腐蚀性,尽管灌注桩顶在常年水位以下下,仍需要按照《工业建筑与防腐蚀设计规范》要求采取有效防腐措施,抗渗等级不应低于S10;干湿交替主要是指地下水浸润、水位变动的环境;当地下水仅对混凝土中的钢筋有弱腐蚀时,不需要按照《工业建筑与防腐蚀设计规范》设计。
14、(1)地下水、场地土对结构具有微腐蚀性,是否需满足《工业建筑防腐蚀设计规范》第4.9.4条第3款,混凝土灌注桩的混凝土强度不应小于C35砼?(2)《工业建筑防腐蚀设计规范》第4.9.5条表4.9.5中,强腐蚀条件下不应使用管桩、灌注桩,如何设计桩基础?
解答:(1)若桩长度范围不存在干湿交替情况,无需满足《工业建筑防腐蚀设计规范》第4.9.4条第3款,混凝土灌注桩的混凝土强度不应小于C35砼要求。根据工程经验,考虑灌注桩混凝土施工、养护条件不如地面以上构件,设计选取桩混凝土强度等级时宜适当提高。
(2)强腐蚀条件下不应使用管桩、灌注桩,可以选用混凝土预制方桩,桩采用环氧树脂涂层,并适当加大钢筋保护层厚度;也可以选用打入式钢管混凝土桩,根据设计使用年限和腐蚀速率合理选取钢管壁厚度。
15、框架结构,地基持力层为强风化岩,建筑物纵向两端基础埋深相差4m左右,基础错台处理,应采取何种加强措施?
解答:此种情况,在首层地面标高处设置框架梁、刚性地面加强措施较为合理。
16、抗浮锚杆锚入防水底板内应满足la 要求,在防水板内竖直段长度如何控制,是否必须满足0.6lab要求?根据《全国民用建筑工程设计技术措施—地基基础分册》抗浮锚杆成束钢筋不应超过3根,可否超过3根?设计抗浮锚杆锚入岩深度如何确定?
解答:抗浮锚杆锚入防水底板内应满足la,在防水板内竖直段长度宜满足0.6lab要求;抗浮锚杆宜分散布置,从受力和杆体锚固两方面考虑,一般锚杆采用3根钢筋即可满足受力要求,没有必要超过3根;抗浮锚杆锚入岩深度应根据现场试验合理确定,应当注意,单根锚杆抗拔和群锚抗拔极限破坏机理不同。当地下室埋深较大、抗浮设计水位较高时,群锚的破坏是沿着岩层横断面拉裂破坏,抗拔荷载主要是锚杆入岩深度范围的岩石重量。所以,群锚的锚杆入岩深度不能直接套用单根锚杆现场抗拔试验值,应比此值有所增加,根据设计抗拔力反算群锚所需锚杆入岩深度。在这方面,山东沿海地区有此类工程教训。
17、刚性桩复合地基中的素混凝土桩,是否应按《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2010满足耐久性设计相关要求。
解答:刚性桩复合地基中的素混凝土桩属于复合地基范畴,不属于混凝土结构构件,因此,不需满足《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2010耐久性设计相关要求。
18、锚杆钢筋锚入防水板内的长度,按《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8.3.3条,钢筋末端采用弯锚或机械锚固,可取基本锚固长度Lab的0.6倍,但必须有一定的直锚段长度,最小直锚段取值该取多长?
解答:锚杆钢筋锚入防水板内最小直锚段长度宜取基本锚固长度Lab的0.4倍。
19、桩基设计单桩承载力特征值取单桩极限承载力的0.5倍,按照《建筑桩基技术规范》5.8.2条计算的桩身承载力是否也要满足此要求?
解答:单桩极限承载力值是桩的侧阻力与桩的端阻力之和,是控制桩竖向沉降变形的指标;桩身承载力是控制桩身钢筋混凝土构件正截面受压承载力的指标,故计算桩身承载力时需要满足单桩极限承载力的0.5倍下限要求,桩身承载力值一般要高于单桩承载力特征值。20、山地建筑结构设计问题
(1)山地建筑计算分析上,如何利用现有软件模拟真实的山地建筑结构的地震作用。
(2)山地建筑自身抗震性能不同于普通建筑,抗震构造如何加强。(3)掉层结构嵌固在不同楼层标高,计算分析分别取嵌固端位置包络设计是否可行?
解答:
一、山地建筑最常见的形式就是掉层结构和吊脚结构,错台是掉层中较复杂的一种。
掉层结构是指由两个或者多个接地端,其破坏模式是层破坏。当有多个接地端,就是错台了。
吊脚结构通常是位于坡地,底层无使用功能,竖向构件(墙、柱)接地标高均不同,其破坏特征是构件破坏。常见于多层和小高层(十二层以下),一般不会是超高层。
二、掉层结构
1.当上、下接地端均位于地下,且某一层(如地下一层)相对完整,且单独考虑时其顶板(如地下室顶板)满足嵌固的要求,整体分析就可以按嵌固层以上计算。施工图采用常用软件(如SATWE、YJK等)按嵌固层以上的计算和包括下部实际情况(按地下室对待)的结果,包络配筋。
2.当无完整地下室或部分地下,无楼层满足嵌固层要求时,在实际工程中,为了简化,有两个接地端时,通常做法是设置一个主接地端。主接地端的刚度一般在楼层刚度的2/3以上,如是这种情况就以这个接地端作为上部结构的嵌固端。
1)当上接地端是主接地端时:加强下掉部分的刚度(对应部分下、上刚度比大于2),全按加强部位对待。这时按一个地震动输入,采用常用软件就能计算了。底部加强区按上、下接地端包络计算。2)
当下接地端为主要嵌固端时,也可按一个地震动输入。底部加强区按上、下接地端包络计算;上接地端楼层以及相邻楼层(通常是上、下各一层)楼盖加强(板的厚度按嵌固端构造:板厚取150~180mm,钢筋一般通长;梁纵筋至少一半以上通长)。
3.当上、下接地端都不能作为主嵌固端时,就相对复杂一些,一般要求按两个地震动输入,抗震构造措施按
二、2.2)。
三、吊脚结构:
1.假定一个底层层高(通常是较多构件长度或构件平均长度),不满足层高条件的构件按线刚度等效的方法换算截面,这时就可以用常用软件分析了。
2.底部加强区:按含吊脚高度和不含吊脚高度包络。计算吊脚高度时,一般不包括少量(刚度10%及以下)竖向构件的最大高度。3.竖向构件:宜按大震不屈服控制;避免极短柱,如不能避免时,该柱的抗剪全由箍筋承担。
四、错台结构:宜有一个完整的嵌固层,这是就可以按二.1设计了。
五、其它型式的坡地建筑,宜与建筑沟通,在结构上靠掉层或吊脚,否则就要根据实际情况进行专门研究。
21、坡地建筑审查时应注意那些事项?
解答: 山地建筑施工图审查应注意如下方面 1.场地稳定
地勘的稳定性评价是现状,当大规模(几十万平方或高层较多或超高层)建设时,与基础形式、持力层选择、传力位置、岩石破碎程度、岩层倾向、是否有结构面等有关,因此需在施工图完成后再次进行评估。
2.环境边坡与主体的关系
临时或永久边坡,对主体结构的影响。拟建建筑对既有边坡的影响。影响范围内的边坡安全度是否与主体结构一致。3.嵌固端的选择是否正确、合理。4.结构分析模型是否与实际情况相符。5.抗震措施是否得当。
22、(1)地下水、场地土对结构具有微腐蚀性,是否需满足《工业建筑防腐蚀设计规范》第4.9.4条第3款,混凝土灌注桩的混凝土强度不应小于C35砼?
(2)《工业建筑防腐蚀设计规范》第4.9.5条表4.9.5中,强腐蚀条件下不应使用管桩、灌注桩,如何设计桩基础?
解答:(1)若桩长度范围不存在干湿交替情况,可以不需要满足《工业建筑防腐蚀设计规范》第4.9.4条第3款,混凝土灌注桩的混凝土强度不应小于C35砼要求。根据工程经验,考虑灌注桩混凝土施工、养护条件不如地面以上构件,设计选取桩混凝土强度等级时宜比计算值适当提高。
(2)强腐蚀条件下不应使用管桩、灌注桩,可以选用混凝土预制方桩,桩采用环氧树脂涂层钢筋,并适当加大钢筋保护层厚度;也可以选用打入式钢管混凝土桩,根据设计使用年限和腐蚀速率合理选取钢管壁厚度。
23、剪力墙结构筏板基础的地下室,按照《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8.4.5条,地下室墙体的水平筋直径不应小于12mm,竖向筋直径不应小于10mm,是否可放宽?对于多层建筑的地下室,是否仅底层墙体钢筋直径、间距按此要求,墙体厚度可否放宽要求?
解答: 《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8.4.5条关于地下室墙体配筋要求不应放宽,规范是最低要求;对于多层建筑的地下室,墙体钢筋直径、间距按此,地下室外墙考虑挡土需要墙体厚度要求不宜放宽要求。
24、小区采用地上车库与主楼连接,小区室外地面高于周边道路,小区周边堆土(堆土范围按不小于主楼最大宽度及5倍堆土高差较小值确定),小区地面以下部分是否可按地下室及地下车库考虑?是否还需要按大底盘多塔结构计算?
解答:填土在上部结构施工完成后,应考虑回填土对车库地基基础的不利影响;车库采用天然地基基础时,天然地基承载力修正时候基础埋置深度只能从天然地面算起;车库周边的墙基础需按挡土墙基础设计;当回填土分层夯实时,不需要按大底盘多塔结构计算。
25、地下室顶板作为上部结构嵌固部位时,《抗规》第6.1.14条规定:地下室在地上结构相关范围的顶板应采用现浇梁板结构。如果主楼投影范围内的地下室刚度满足地上地下刚度比时,上述的相关范围是否可以允许采用现浇梁板结构以外的顶板类型?
解答:规范要求地下室在地上结构相关范围的顶板采用梁板结构主要是具有足够的平面内刚度,以有效地传递地震剪力。
若上部结构投影范围内地下室抗侧刚度满足地上、地下刚度比要求时,相关范围顶板结构类型可以允许采用现浇梁板结构以外的结构类型。除此之外,地下室在地上结构相关范围的顶板还应采用现浇梁板结构。
26、对于两层的建筑,底层为混凝土结构,顶层为钢结构或门式刚架轻型房屋钢结构,现在的程序能够分层考虑阻尼比,此类设计是否允许不进行超规范审查?
解答:底层为混凝土结构、顶层为钢结构或门式刚架轻型房屋钢结构超出现行建筑抗震设计规范范围,如要设计需上报建设主管部门组织进行抗震设防专项论证。
27、采用植筋或粘钢板对工程进行结构加固时,结构设计使用年限50年是否合适?
解答:当结构的加固材料中含有合成树脂或其它聚合物成分时,其结构加固后的使用年限宜按30年考虑,当业主要求结构加固后的使用年限为50年时,其所使用的胶和聚合物的粘结性能应通过耐长期应力作用能力的检验。
28、结构耐久性设计依据涉及《混凝土结构耐久性设计规范》GB/T50476-2008、《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2010、《公路钢筋混凝土及预应力混凝土桥涵设计规范》JTG D62-2004、《工业建筑防腐蚀设计规范》GB50046-2008、《地下工程防水技术规范》GB50108-2008、《建筑钢结构防腐蚀技术规程》(JGJ/T 251-2011)等多本不同行业规范,其中有些规定差异较大,不同行业设计院侧重点不同,施工图审查时如何把控。
解答:施工图设计文件有关结构耐久性审查时,首先要根据工程类别判断设计所依据的规范合理性,设计应以本行业规范为主,但钢结构耐久性设计对各行各业建筑都很重要,各行业均应依据《建筑钢结构防腐蚀技术规程》设计。
29、钢筋混凝土柱排架结构是否可做带折角坡度的钢梁?(目前国标图集12SG535有此类做法)
解答:钢筋混凝土柱排架结构的力学模型屋面梁是两端交接的刚性杆,是否可做带折角坡度的钢梁,取决于屋面钢梁是否满足平面内刚度、平面外稳定要求,此时钢梁的受力模式与门式钢架不同。30、抗震设防烈度7度(含7度)以上地区,门式刚架等单层厂房结构,如采用砌体围护墙,其砌体围护墙总高度有何要求?刚架平面外砌体墙内的圈梁能否作为钢柱平面外支点而减少钢柱计算长度?
解答:抗震设防烈度7度(含7度)以上地区,门式刚架等单层厂房结构,如采用砌体围护墙,其砌体围护墙总高度没有限值要求。但是砌体围护墙抗震构造应遵循《建筑抗震设计规范》第13章相关要求。
刚架平面外砌体墙内的圈梁不能作为钢柱平面外支点而减少钢柱计算长度。
31、以钢筋混凝土现浇楼承板为屋盖结构的单层钢结构工业厂房可否按横向刚架,纵向排架设计。横向刚架上端折角部位能否采用端板连接?还是必须采用栓焊连接?
解答:以钢筋混凝土现浇楼承板为屋盖结构的单层钢结构工业厂房可以按横向刚架,纵向排架设计,纵向需加设支撑;横向刚架上端折角部位是刚性角,连接方式只要满足刚性节点构造要求即可。
32、《门式刚架轻型房屋钢结构技术规范》GB51022-2015总则未明确最大使用跨度,审查如何掌握?门式刚架钢梁平面外的计算长度按隅撑间距取可否(1.5m)?
解答:《门式刚架轻型房屋钢结构技术规范》未对门式刚架最大使用跨度予以限制,只要刚架高度、高宽比、吊车形式、吊车起重量符合总则条文要求,刚架的使用跨度由构件强度和稳定控制。
跨度较大和有吊车的门式刚架轻型房屋钢结构施工图审查Z对刚架平面外稳定审查是重点,首先要核查刚架平面外稳定措施是否合理、可靠。再查计算书中平面外稳定验算支撑点间距,采用檩条和隅撑作为刚架梁平面外刚性支撑时,其檩条和隅撑的截面需加强,未采取加强措施的檩条不能作为刚架平面外稳定验算的支点。
33、大底盘多塔楼结构,地下车库顶覆土1.5m,车库柱间距8.4m~9.0m,车库顶板楼盖采用哪种结构形式(密肋楼盖、箱式楼盖、加腋板和加腋框架梁)较为合理、经济?
解答:密肋楼盖和加腋框架梁板比较合理、经济。
34、地下室抗浮设计时土容重应如何取值?地下室顶面、屋面种植土容重取值如何把控?消防车荷载如何取值?
解答:回填土与原位固结老土的容重相差较大,地下室抗浮设计时,一般情况地下室顶面回填土和屋面种植土容重取12KN/m3 ;屋面承重构件设计时,屋面种植土需考虑饱和土不利工况,一般情况容重取22KN/m3。
消防车荷载取值除了依据荷载规范之外,还需调研工程所在地消防主管部门实际使用的重载消防车满载重量、轴距、轮距等参数,复核调整消防车荷载取值,一般情况可以将荷载规范取值乘1.20调整系数。
35、车库顶采用厚板加柱帽的无梁楼盖体系,是否需要按照《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办公厅关于加强地下室无梁楼盖工程质量安全管理的通知》(2018.2.27.)在柱间设置暗梁?如设置暗梁,尺寸及配筋有什么要求?如暗梁高度达到宽扁梁的高度(不小于1/22),可否不认为是板柱剪力墙结构,是否可以按照框架或框架剪力墙结构设计?
解答:从使用安全考虑,车库顶采用厚板加柱帽的无梁楼盖体系,仍需要按照《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办公厅关于加强地下室无梁楼盖工程质量安全管理的通知》(2018.2.27.)在柱间设置暗梁;暗梁高度达到宽扁梁的高度(不小于1/22),能否按照框架或框架剪力墙结构设计,未经实体模型分析、比较,不能确定。
36、钢管混凝土束剪力墙结构施工图审查应注意哪些方面?
解答:钢管混凝土束剪力墙结构体系是由杭萧钢构引入山东省的,到目前为止我省已有多个城市开始应用。根据近几年来对钢管混凝土束剪力墙结构体系工程审查,认为应注意如下几个方面:(1)结构布置
钢管混凝土束剪力墙结构的最基本构件就是用厚度为4~5mm的钢板冷弯成U型,宽度130~150mm,数个U型钢板经工厂焊接成连续钢管束,一般三层高度一节,在工地现场拼装焊接就位,内灌混凝土形成钢管束剪力墙。钢管混凝土束剪力墙平面内强度较大,平面外与型钢梁连接节点较弱。因此,钢管混凝土束剪力墙结构布置应尽量做到两个方向钢管束剪力墙均匀布置。审查发现,有的钢管混凝土束剪力墙结构住宅为了降低造价,某一单元用横向的框架代替横向剪力墙,抗侧力体系布置不合理情况,应引起重视。
(2)节点连接
钢管混凝土束剪力墙结构的钢管壁厚仅为4mm,构件的现场焊接难度较大,节点连接构造是否合理、焊接质量能否保证,是该体系的关键所在,节点大样是审查的重点。(3)防腐设计
钢管混凝土束剪力墙结构的外墙及与卫生间相关的墙体钢管壁防腐设计是确保该结构设计使用年限的重要环节。一般钢结构防腐涂层耐久年限不超过20年,外墙外保温安装就位后,二次涂装的可能性小,特别是位于海边的建筑,防腐设计尤为重要。外墙的钢管壁厚度应适当加厚,增加耐腐蚀余量。(4)施工技术
钢管混凝土束剪力墙结构对施工技术要求较高,设计总说明应根据该技术专利企业标准和规范补充必要的关键技术质量控制内容。设计说明应明确对施工人员的技术水平要求,尤其是对焊工要求全部培训,考核通过后方可持证上岗。(5)结构分析
应采用两种不同力学模型软件分析,复核梁与墙连接节点模型假定、悬挑梁布置,必要时对关键构件及其连接节点补充人工导荷载手算复核。
37、板柱-抗震墙结构,按《抗规》6.6.4.3条,验算沿两个主轴方向通过柱截面的板底连续钢筋的总截面面积,公式AS≥NG/fy。此条是否仅对无柱帽结构,有柱帽时是否有必要按此条验算。
解答:《抗规》6.6.4.3条,沿两个主轴方向通过柱截面的板底连续钢筋的总截面面积,应符合下式要求:板底连续钢筋总截面面积As ≥Ng/fy, 这是为了防止无梁楼盖在柱边冲切脱落的措施,有柱帽的无梁楼盖也需满足此要求,这关系到地下室无梁楼盖工程质量安全。《住房城乡建设部办公厅关于加强地下室无梁楼盖工程质量安全管理的通知》为加强地下室无梁楼盖工程质量安全管理,有效防范质量安全事故发生,现将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切实提高质量安全意识。工程建设各方主体要高度重视地下室无梁楼盖工程质量安全问题,健全质量安全管控体系,完善设计、施工和使用各环节的质量安全保障措施,落实质量安全责任。建设单位要切实履行首要责任,不得以任何方式降低相关标准,不得随意改变地下室上部区域的使用功能。设计、施工、监理等单位要严格执行工程建设标准,保证地下室无梁楼盖工程建设安全。产权人、使用人或其委托的物业服务单位要加强地下室无梁楼盖工程后续使用管理,确保使用安全。
二、注重设计环节的质量安全控制。设计单位要保证施工图设计文件符合国家、行业标准规范和设计深度规定要求,在无梁楼盖工程设计中考虑施工、使用过程的荷载并提出荷载限值要求,注重板柱节点的承载力设计,通过采取设置暗梁等构造措施,提高结构的整体安全性。要认真做好施工图设计交底,向建设、施工单位充分说明设计意图,对施工缝留设、施工荷载控制等提出施工安全保障措施建议,及时解决施工中出现的相关问题。施工图审查机构要加强对无梁楼盖工程施工图设计文件的审查。
38、《山东省建设工程抗震设防条例》第213号,新建、改建或者扩建学校、幼儿园、医院、养老院等建设工程,其抗震设防要求应当在国家地震动参数区划图、地震小区划图、地震安全性评价结果的基础上提高一档确定,具体办法由省人民政府制定。(1)学校没明确是否为中小学?(2)重点设防类别的建筑地震作用提高一档时,抗震等级是按原抗震烈度取值还是按提高一档后的地震烈度取值?
解答:(1)学校是指中、小学。
(2)抗震等级是按原抗震烈度(低于7度按7度)提高一档后的地震烈度取值,例如7度半(0.15g)提高一档后为8度(0.2g),抗震等级应按8度选取。
39、关于单跨框架问题,根据《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10,2016年版)第6.1.5条,甲、乙类建筑以及高度大于24m的丙类建筑,不应采用单跨框架结构;高度不大于24m的丙类建筑不宜采用单跨框架结构。在乙类抗震设防的中、小学及水厂、热源厂等项目中,由于建筑使用功能需要,部分建筑不得不设计为单跨框架结构体系,审查该类建筑结构时如何把握?
解答:单跨结构冗余度低,抗震性能较差,《建筑抗震设计规范》规定甲、乙类建筑以及高度大于24m的丙类建筑,不应采用单跨框架结构,是为了避免乙类建筑抗震设防薄弱环节而采取的限制条件,常规设计时应遵循。但是,有的乙类其建筑使用功能需要,必须要设计单跨框架,此时应选取抗震性能良好的钢框架、型钢混凝土框架,采取消能减震措施等,并进行抗震性能化设计,选取合理的构件性能水准,进行性能化目标验算,满足抗震性能目标要求即可选用。
第二篇:山东省施工图审查机构专业技术
山东省施工图审查机构专业技术(建筑专业)交流会问题研讨纪要
第一篇
总图及消防车
1、小区幼儿园、老年建筑可否与大底盘地下车库组合建造?---《汽车库、修 车库、停车场设计防火规范》GB 50067-97第 4.1.2条要求:“车库不应与甲乙类生产厂房、库房以及托儿所、幼儿园、养老院组合建造”。目前工程多为大底盘地下车库,上面设置住宅、商业、社区、幼儿园等。有些设计单位认为车库顶板上有覆土,相当于地上地下分隔,不影响地上建筑疏散;有些设计单位则在地库设计中将幼儿园区域回填,不开挖或者不利用。就
此问题,希望听取各方理解或者来自规范组的解释。
答:地下车库上部不应直接布置托儿所、幼儿园、养老院、病房楼等人员密集场所的建筑。主要是考虑到车库一旦发生火灾,老人、孩子和病人均行动不便、疏散困难;另外,车库的噪音、汽车尾气也对老人、孩子和病人的健康不利。因此可将幼儿园区域采取回填、不开挖或设置结构夹层(有时设置小型丙丁戊类储藏室)的处理办法。车库出地面的楼梯间、排
风口等均应远离托儿所、幼儿园、养老院、病房楼,并应符合相关要求。2、1/4消防扑救面是否一定要连续,如果建筑中间有突出物,建筑两侧扑救场地良好是否可以两段叠加?
答:一般来说,消防扑救面应是连续扑救面,但受部分建筑突出物限制,无法做到连续,可以累加计算。
3、消防车道距建筑物最大最小距离?(高层5~15m,多层没要求)部分造型一层 或局部二层门头部分外凸,凸出主墙面多大合适?
答:消防车道距建筑物外墙不宜小于5.0m,不宜大于15.0m。依据《高 规》4.1.7条,凸出主墙体部分的裙房进深不应大于4.0m,高度不应大 于5.0m。
4、消防登高面在建筑物的什么位置合适(有出入口位置还是任何一面都 可以)?消防登高场地个数(高层住宅每个单元设置、公建按每边设计可否?)
住宅是否可以只沿一个长边做消防车道(《住宅建筑规范》第9.8.1条说可以,当地消防审查意见有的不认可)?
答:《高规》第4.1.7条:高层建筑的底边至少有一个长边或周边长度 的1/4 且不小于一个长边长度,不应布置高度大于5.00m、进深大于4.00m的 裙房,且在此范围内必须设有直通室外的楼梯或直通楼梯间的出口。合并后的《建规》7.1.2 对于住宅建筑和山坡地或河道边临空建造 的高层建筑,可沿建筑的一个长边设置消防车道,但该长边所在建筑立 面应为消防车登高操作面。7.2.1 高层建筑应至少沿一个长边或周边长度的l/4且不小于一个长
边长度的底边连续布置消防车登高操作场地,该范围内的裙房进深大应大于4m。建筑高度不大于50m的建筑,连续布置消防车登高操作场地有困难时,可间隔布置,但间隔距离不宜大于30m,且消防车登高操作场地的总 长度仍应符合上述规定。7.2.2 消防登高操作场地应符合下列规定: 可结合消防车道布置且应与消防车道连通,场地靠建筑外墙一侧的 边缘距离建筑外墙不宜小于5m,且不应大于10m; 场地与厂房、仓库、民用建筑之间不应设置妨碍消防车操作的架空高 压电线、树木、车库出入口等障碍。场地的坡度不宜大于3%,长度和宽度分别不应小于15m和8m。对于建筑高度大于50m的建筑,场地的长度和宽度分别不应小于15m。场地及其下面的建筑结构、管道和暗沟等,应能承受重型消防车的压力。
7.2.3 建筑物与消防登高操作场地相对应的范围内,应设置直通室外的 楼梯或直通楼梯间的入口。
7.2.4 厂房、仓库、民用公共建筑的外墙应每层设置可供消防救援人员 进入的窗口,窗口的净高度和净宽度分别不应小于0.8m和1.0m,下沿距室内地面不宜大于1.2m,间距不宜大于20m且每个防火分区不应少于2个,设置位置应与消防车登高操作场地相对应。窗口的玻璃应易于破碎,并应设置可在室外识别的明显标志。
施工图审查单位可据此规定进行审查把关。
5、设置隐形消防车道是否可以?消防车道及消防扑救场地与建筑物之间的距离 控制制值。
答:不允许做隐形消防车道。
消防车道的净宽度和净高度均不应小于4.0m,消防车道的坡度不宜大于 8%,其转弯处应满足消防车转弯半径的要求。消防车道距高层建筑或大 型公共建筑的外墙宜大于5.0m。
消防登高操作场地按合并后的《建规》第7.2.1、7.2.2、7.2.3、7.2.4 条的规定执行。
6、《体育建筑设计规范》JGJ31-2003第3.0.5(3)条规定,体育建筑周围消防车道应连通;《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16-2006第6.0.5条规定,超过3000个座位的体育馆宜设置环形消防车道。对于一些规模较小的体育建筑,观众座位小于3000个座时,如何掌握?
答:可按《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 50016-2006第6.0.5条规定,尽量设置 环形消防车道。如果确实有困难,则沿建筑的两个长边设置消防车道。
7、停车场与建筑物之间的距离如何控制?汽车坡道与建筑物之间的距离如何控制? 答:停车场与建筑物之间的距离执行《汽车库、修车库、停车场设计防火规范》GB 50067-97第4.2.1条、4.2.2条的规定。住宅小区及办公楼门前的停车位与公共停车场应区别对待,一般停车位距离建筑物的距离宜≥6.0m。
汽车坡道与建筑物之间的距离规范没有规定,可将汽车坡道可看作地下车库的开口部位,按《汽车库、修车库、停车场设计防火规范》GB50067-97第5.1.6条的规定执行。
8、《住宅建筑规范》GB50368-2006第9.8.1条: 10层及1O层以上的住宅建 筑应设置环形消防车道,或至少沿建筑的一个长边设置消防车道。如果一栋住宅 的消防车道设在北侧,而有的户型在北侧无房间(如一梯三户,中间户型),是否需要消防车道到达每一户?
答:消防车道不需到达每一户,消防登高场地应涵盖每个单元。当设置 环形消防车道有困难时,可执行沿建筑的一个长边设置消防车道。
9、高层建筑群中及多层建筑群中,关于消防车道内侧转弯半径各地如何把握? 答:普通消防车的最小转弯半径是9m,登高车的最小转弯半径是12m。
不同的车型,消防车车身也有区别,因此转弯半径的数据会略有不同。一 般来讲轴距越大,转弯半径越大,二轴车大概在15-18米之间,三轴车在 18-24米之间,4、5、6轴最大有接近30米的。《高层民用建筑设计防火 规范》GB 50045-95(2005年版)条文说明4.3.5 曲臂登高消防车最小转弯 半径12m;CFP2/2型干粉泡沫联合消防车最小转弯半径为11.5m。个别大型车辆,如进口的“火鸟”曲臂登高消防车,车身全长达15.7m。大型消防车转弯半径需12.0m,转弯半径指的是车辆的前轮外侧,道路内缘圆弧半 径均比转弯半径小,但一般的粗略的计算可以近似为:道路内缘圆弧半径 =转弯半径-车宽-安全距离。(消防车宽2.5m,安全距离0.25m)所以大型 消防车道内缘圆弧半径取9.0m左右是安全的。
第二篇 防火与疏散
1、大型商业综合体,由众多几十至几百平方米的小型联营店铺组合而成(非大型商场),疏散模式为经过外廊或者内廊公共楼梯疏散,是目前较多的一种商业综合体模式。这种 小型商业用房的安全出口数量(房门)、店铺内部疏散楼梯宽度、踏步尺寸以及疏散距离 的控制,在现行《高规》、《商场》依据不明确。
答:会议对此讨论热烈,认为按江苏省的规定不妥,建议按以下规定执 行:
1)、商业服务网点和小型商业并联店的建筑面积按300㎡执行,其他防火 分隔、出入口等 按商业网点的要求;
2)、室内一点至室外的距离,当不设自动喷水灭火系统时,不应大于防 火规范对袋形走道 的距离要求;当设自动喷水灭火时,不宜大于 30m;
3)、当疏散距离超过上述要求时,应设封闭楼梯间,房间内一点至封闭 楼梯间的距离不应 超过规范对袋形走道的要求,且首层楼梯间至外门的 距离不应超过15m。
4)楼梯形式不限,梯段宽度商业服务网点不应小于1.1m,商业并联店 不应小于1.2m。楼梯踏步最小宽度260mm,楼梯踏步最大高度170mm。
2、住宅走廊上的前室门的开启方向问题。---因为住宅人员少,为减小公摊 面积,常见 住宅走廊的一部分作为前室使用,因此走廊上的前室门只能单向 开启,之前审图与消防都认可。目前,《住宅设计规范》第6.2.5条,要求“ 前室门向疏散方向开启”,并作为强条出现。如何掌握?
答:开向前室或合用前室的住宅户门一般应外开。开向走道的住宅户门方向不限,一般也是外开。
3、关于十九层及以上住宅安全出口数量问题。---《住宅设计规范》第6.2.3条要求:“十九层及以上住宅每层安全出口数量不应少于两个”,且本条作为强条出现。而《高规》第6.1.1.2条关于十九层及以上住宅,十八层以下部分在采取了特别的防护措施后,允许设置一个安全出口。目前本单位审查工作中是按照《高规》执行的。期望达成行业共识。
答:目前有三本规范对这个问题的规定不统一。
(1)、《高规》GB50045-95(2005年版)第6.1.1 条:高层建筑 每个防火分区的安全出口不应少于两个。但符合下列条件之一的,可设一个安全出口:
6.1.1.1 十八层及十八层以下,每层不超过8户、建筑面积不超 过650m2,且设有一座防烟楼梯间和消防电梯的塔式住宅。
6.1.1.2 十八层及十八层以下每个单元设有一座通向屋顶的疏散 楼梯,单元之间的楼梯通过屋顶连通,单元与单元之间设有防火 墙,户门为甲级防火门,窗间墙宽度、窗槛墙高度大于1.2m且为不燃烧体墙的单元式住宅。
超过十八层,每个单元设有一座通向屋顶的疏散楼梯,十八层以上部分每层相邻单元楼梯通过阳台或凹廊连通(屋顶可以不连通),十八层及十八层以下部分单元与单元之间设有防火墙,且户门为甲级防火门,窗间墙宽度、窗槛墙高度大于1.2m且为不燃烧体墙 的单元式住宅。
(2)、《住宅建筑规范》第9.5.1条:住宅建筑应根据建筑的 耐火等级、建筑层数、建筑面积、疏散距离等因素设置安全出口,并应符合下列要求: 1、10层以下的住宅建筑,当住宅单元任一层的建筑面积大于650m2,或任一套房的户门至安全出口的距离大于15m时,该住宅单元每层的安全出口不应少于2个。
2、10层及10层以上但不超过18层的住宅建筑,当住宅单元任一层的建筑面积大于650m2,或任一套房的户门至安全出口的距离大于 1Om时,该住宅单元每层的安全出口不应少于2个。、19层及19层以上的住宅建筑,每个住宅单元每层的安全出口
不应少于2个。
4、安全出口应分散布置,两个安全出口之间的距离不应小于5m。
5、楼梯间及前室的门应向疏散方向开启;安装有门禁系统的住宅,应保证住宅直通室外的门在任何时候能从内部徒手开启。
(3)、《住宅设计规范》GB50096-2011第6.2.3 条:十九层及十九层以上的住宅建筑,每层住宅单元的安全出口不应少于2个。
(4)、合并后的《建规》第5.5.25条:建筑高度大于54m的建筑,每个单元每层的安全出口不应少于2个
综上所述,建筑高度大于54m的建筑,每个单元每层的安全出口不应 少于2个。对于19层以上每个单元一个安全出口设连廊的情况,由当地消防部门认可。
4、塔式高层住宅设置剪刀楼梯间,其中一部楼梯经过户门外公共区域进 入,另外一部楼梯分别从不同的户内进入,无法在公共区域寻找第二安全出口。-----这种情况不符合疏散原理,但是地方消防局一直是同意的。
期望达成行业共识。
答:此问题常见于竖向设置的剪刀楼梯,通过阳台、凹廊兼做防烟前室,连通住户的门需做乙级防火门,且疏散过程中无任何一层可通过公共部位通到另一个楼梯,存在安全隐患,山东省公安厅消防局曾开过会议不予认可。如地方消防部门同意,尊重其意见。
5、别墅等叠层住宅户内最远点的疏散距离的设计依据不明确。期望达成行业共识。
答:户内任一点至其直通疏散走道的户门的距离不应大于表5.5.28 规定的袋形走道两侧或尽端的疏散门至最近安全出口的最大距离;
注:跃层式住宅,户内楼梯的距离可按其梯段水平投影长度的 1.50倍计算。如上述距离还是不满足,户内的楼梯应做成敞开楼 梯间或封闭楼梯间。户内任一点至楼梯间的距离不应大于规范规定 的袋形走道两侧或尽端的疏散门至最近安全出口的最大距离。
6、一幢高层综合建筑,1 ~2功能:商业;3 ~4功能:办公;5 ~24功 能:住宅;5 ~24住宅部分是否可以按:(1)居住建筑的合用前室面 积6㎡,采用自然采光和通风?(2)1~4层不设消防电梯可以吗。
答:(1)、住宅部分的交通核和办公部分的交通核如果是分不开的,不可以,应按一类高层是(公建)设计,合用前室面积应为10㎡,且应按《高规》第8.4.1条的规定,应设机械排烟;如果住宅部分 的交通核独立的,和其他部分是分开的,则可以执行合用前室面积
6.0㎡
(2)、1~4层部分如与主楼为一个防火分区则需设置消防电梯,如防火分区与主楼完全分开,则不需要设置。
7、高层住宅的两个楼梯通过室外连廊连接,连廊与附近的住宅门窗间距要按多少执行?开向外廊的门的面积是否可以计为楼梯间前室或合用前室 的窗的开启面积?(设备专业有的人认为不能计为开启面积)
答:(1)、高层住宅的两个楼梯通过室外连廊连接,连廊与附近的住宅门窗间距规范没有明确规定,但是,一般应认为室外连廊应是 疏散通道(等同于室外楼梯),为保证其在火灾发生时的安全性,其周围2.0m范围内不应开设门窗洞口。部分户型执行很有难度,建议不做要求。
(2)、开向外廊的门的面积是否可以计为楼梯间前室或合用前室的 窗的开启面积问题,《高规》第8.2.2.条的条文解释中明确,“考虑到在火灾时采取开窗或打碎玻璃的办法进行排烟是可以的,因此开窗面积按本条只计算可开启外窗的面积”。按这一精神,火灾发生时,打开外门排烟是可行的.8、住宅部分用户疏散通过一个前室到达公共走道,再到另一前室,此种做 法是否可以。
答:基本可行,建议改为做三合一前室。
9、商业服务网点当疏散距离超过规范要求时要设封闭楼梯间,此楼梯一般 在中部没有采光通风可行否,面积不大采用防烟楼梯过于浪费。
答:封闭楼梯间尽量设置在靠外墙处,设于中部的敞开楼梯间满足 疏散要求也是可以的。
10、高层建筑的底部为商业(建筑高度小于24m),高层主楼的交通核与 商场独立,此部分商业的疏散宽度计算是否可以按《建规》表5.3.17-1 执行;
答:可以.。
11、剪刀梯安全出口算至前室还是楼梯间?5m距离如何控制?
答:剪刀梯的前室分设时,按前室门控制;合用前室时按两个楼梯间 门之间的距离不小于5m控制。
12、地下车库变配电室、水泵房、换热站等设备用房,平时人员很少,且 用防火墙、甲级防火门与车库分开,是否有必要单独设置防火分区?面积 超过多少要单独设置防火分区(目前按300㎡控制可行否?)。
答:《人民防空工程设计防火规范》GB 50098-2009第5.1.1条 第4款:建筑面积不大于200㎡,且经常停留人数不超过3人的防 火分区,可只设置一个通向相邻防火分区的防火门。其条文解释为:
因此,对于地下车库中的变配电室、水泵房、换热站等设备用房,如果单一
面积不超过200㎡,可以认为其本身就是一个独立的小的防火分区,有通向相邻防火分区的防火门即可,而不需要设置疏散楼
梯。但是,上述用房单一面积超过200㎡(有自动灭火系统可为 400㎡),应单独划分防火分区且需要设置疏散楼梯。
需要指出的是,上述用房宜集中布置,最好单独设立防火分区。
13、高层核心筒结构,共用楼梯间在首层地上地下很难分开并直通室 外,有没有好的解决办法?
答:楼梯间在首层将地上与地下部分进行分隔容易实现,关键是如 何认定直通室外,以及分隔处的门的开启位置及方向,如果是防 烟楼梯间还有设置前室的问题等。如彻底分开,设计上会很有难 度,建议有一定的灵活性。
14、多层和高层建筑内的商业服务网点,楼梯设计基本达成一致。但疏散 距离要求还是不统一。答:按问题1执行。
15、汽车4s店汽车维修车间、展厅按什么设计?维修车间与展厅、办公 间应做不开设门窗洞口的防火墙设计(考虑为汽车维修车间、但其防火类 别是什么无依据。)考虑维修与办公部分由联系、平时开甲级防火门是否可行?
答:维修车间可按《汽车库、修车库、停车场设计防火规范》 GB 50067-97划分防火分区,与办公部分可用甲级防火门分隔。
汽车站4s展厅按展览馆设计。
16、关于二、三层商铺疏散设计是否可按建规5.3.2条执行,对楼梯间 形式是有具体要求。物业管理、居委会办公、社区活动等小区配套服务用房的设置及安全疏散如何定位。
答:按问题1执行。
17、住宅属于不同防火分区的单元之间凹口内相对的窗户需要4m防火分 隔距离的问题。
答:《住宅建筑规范》GB 50368-2005第9.2.2条解释:本规范强调住宅建筑户与户之间、单元与单元之间的防火分隔要求,不再对防火分区做出规定。目前,单元与单元之间是按防火墙要求的,按《高层民用建筑设计防火规范》第5.2.1、5.2.2条执行。
5.2.1 防火墙不宜设在U、L形等高层建筑的内转角处。当设在转角 附近时,内转角两侧墙上的门、窗、洞口之间最近边缘的水平距离不 应小于4.00m;当相邻一侧装有固定乙级防火窗时,距离可不限。
5.2.2 紧靠防火墙两侧的门、窗、洞口之间最近边缘的水平距离不 应小于2.00m;当水平间距小于2.00m时,应设置固定乙级防火门、窗。会议对此没有达成一致意见,建议单元之间凹口内相对的窗户按 4m考虑。如还不满足应采取设防火墙或防火窗的办法解决。
18、住宅地下储藏间火灾危险性的确定。
答:按存放火灾危险性为丙类物品考虑,设自动灭火系统和火灾自 动报警系统。
19、高层住宅的前室可否互相穿套?如图1:(图1)
答:此类型为前室套前室,一般不可以。有的地方的消防部门认可,尊重消防部门的意见。
20、对于《高规》第6.1.1.2条超过十八层,每单元设一部疏散楼梯,十八层以上部分每层相邻单元所设置的连廊能否通过楼梯间到达。
答:可以。
21、每个单元有两个安全出口(剪刀梯)的多单元式住宅窗槛墙高度如何确定。有两个安全出口(剪刀梯)的单元之间窗洞口的距离需要按2.0m 考虑吗?
答:(1)、高层住宅窗槛墙均应满足1200mm的要求(不再分单元住 宅和塔式住宅)。(2)两个单元之间应有防火墙分隔,其两侧的窗的距离按《高层民用建筑设计防火规范》第5.2.1、5.2.2条执行。
22、《住宅设计规范》GB50096-1999(2003年版)第2.0.20、2.0.21条 规定,单元式和塔式高层住宅已经有明确的定义。《高层民用建筑设计防 火规范》GB50045-95(2005年版)第6.1.1条对单元式和塔式高层住宅防火亦分别有了相应的规定。“联塔”这个名词规范上没有,有的设计院仍旧 将单元式高层住宅按照“联塔”设计,如何把握?各单元层数不同呢?
答:(1)、高层住宅的两个单元如果层数相同或仅差一层或二层且 屋顶有连通条件的,一律按单元住宅执行。
(2)、两个单元层数不同且不具备屋顶连通条件的(如一个11层、另一个15层),则可按塔式住宅设计。
23、GB50096-2011中6.2.3条“十九及十九层以上住宅建筑,每层住宅单元 的安全出口不应少于2个”,首层也要不少于2个?如果采取连廊形式,在楼梯平台(半层)处联通是否可以?
答:(1)首层也要两个安全出口且两个安全出口的距离不应小于5.0m。(2)采取连廊形式,在楼梯平台或半层处连通可以。
24、高层底部(公建)独立商铺为两层,面积小于300㎡时,每户是否可 设计一部疏散楼梯。
答:可按问题1执行,但须经当地消防部门认可。
25、网点:大部分面积约300㎡均设在二层,一个楼梯是否可行? 答:可以,满足二层最远点至本层或一层疏散距离要求即可。可按 问题1执行。
26、《电影院建筑设计规范》JGJ58-2008第3.2.7条规定,综合建筑内设置的电影院应设置在独立的竖向交通附近,应有单独出入口通向室外。
实际施工图审查工作中遇到较多的是电影院设置在裙房商业的上层,电影 院的疏散楼梯与商业的疏散楼梯能否共用?电影院是否需要设单独的疏 散楼梯,设几部?
答:电影院至少有一部独立的竖向交通(电梯及楼梯间,楼梯宽度不计入商业)。其余疏散宽度可借用商业楼梯。电影院应为独立防火 分区。
27、《人民防空工程设计防火规范》第3.1.7条(注)有关下沉式广场疏散 楼梯总宽度的计算:疏散楼梯总宽度可包括疏散楼梯宽度和90%的自动扶 梯宽度。下沉式广场自动扶梯能计入疏散宽度吗?
答:《民用建筑设计通则》GB50352-2005第6.8.2条:自动扶梯和自动人行道不得计做安全出口。《人民防空工程设计防火规 范》GB50098-2009第6.8.2条的条文解释,本条是参照了重庆和上海市的地方标准制定的。按理说,下沉式广场中的自动扶梯设 置于室外,应该认为是安全的,可以计入疏散宽度。此问题可按 当地消防部门意见。
28、高度不大于24m的商业建筑、高层建筑中商业部分的疏散楼梯可否经营业厅疏散至室外?
答:商业部分的楼梯应为封闭楼梯间,在首层不能直接对外时,可按扩大的封闭楼梯间设计,采用防火卷帘、防火隔墙、乙级防火门和其他空间进行分隔,保证此区域在火灾发生时的安全性。
29、商业建筑计算疏散宽度时:疏散人数=营业厅建筑面积×面积折算 值×疏散人数换算系数。对“营业厅建筑面积”如何确定(一般均为大空 间设计,仅设楼梯、厕所等,是否可再扣除仓储空间面积,根据《商店 建筑设计规范》JGJ48-88第3.1.2条的规定,商店建筑分为营业、仓储、辅助三部分,营业面积占34-55%)。
答:《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16-2006第5.3.17条的条文解 释:本条所指“营业厅的建筑面积”包括营业厅内展示货架、柜台、走道等顾客参与购物的场所,以及营业厅内的卫生间、楼梯间、自 动扶梯等的建筑面积。对于采用防火分隔措施分隔开且疏散时无 需进入营业厅内的仓储、设备房、工具间、办公室等可不计入该建 筑面积内。可按此执行。
30(1)为地下车库服务的附属用房及设备机房可划入汽车库防火分区 内,与车库无关的设备及管理用房等应独立划分防火分区。
(2)关于地下汽车库每个防火分区内设置安全疏散口的问题,能否按照一个防火分区至少有一个直通室外的安全疏散口,利用相邻防火的防火门作为第二安全出口。
(3)自行车、摩托车库按照哪类储藏室设计?防火分区的划分及疏散 距离如何掌握?
答:(1)、地下车库中设备机房等用房,当其建筑面积不大于
200㎡时,均可独立成为一个小的防火分区,执行《人民防空工程设计防火规范》GB 50098-2009第5.1.1条第4款:建筑面积不大于200㎡,且经常停留人数不超过3人的防火分区,可只设置一个通向相邻防火分区的防火门。与车库无关的设备及管理用房等建筑面积大于200㎡时,应独立划分防火分区。
(2)、根据《汽车库、修车库、停车场设计防火规范》第6.0.2条:
汽车库、修车库的每个防火分区内,其人员安全出口不应少于两个,但符合下列条件之一的可设一个: 同一时间的人数不超过25人; Ⅳ类汽车库。(≤50辆)据此,地下车库的每个防火分区是可以设一个独立的安全出口(疏散楼梯)的,另一个安全出口可以利用开向相邻防火分区的防火门作为第二安全出口。
(3)、自行车的火灾危险性是丁类,按地下储藏室的规定执行。
31、高层(>12层)单元式住宅、塔式住宅地下仅一层且为储藏室时,楼梯间为何种形式更妥当?可否借用竖向爬梯作为第二出口?
答:(1)、高层住宅仅有一层地下室时,可设封闭楼梯间。
(2)、参考合并后的《建规》,防火分区建筑面积不大于500㎡且 使用人数不超过30人的地下、半地下建筑(室),其直通室外的金属竖向梯可作为第二安全出口。据此,建议地下室设计的储藏室不应超过30间,采用金属竖向梯可行。一般此情况只适用于塔式住宅 的地下室。
32、高层住宅设计中,经常存在防火墙两侧或上下相邻户间窗槛墙尺寸不 足时,一般采用固定防火窗解决防火距离不足的问题,此法是否妥当?有无 解决这类由于方案需要与防火安全要求产生矛盾的更好方案?
答:高层住宅防火墙两侧或上下相邻住户窗槛墙、窗间墙尺寸不足时,可采用独立的固定乙级防火窗或出挑墙、板的形式解决;也可在窗内侧加衬实体墙板。
33、《建规》第5.3.13条,大空间(餐厅、阅览室、多功能厅等)内任一 点至最近安全出口的距离不宜大于30m,有喷淋时为37.5m,位于高层建筑底部高度不大于24m的大空间是否亦可按此执行。
答:《高规》第6.1.7条:高层建筑内的观众厅、展览厅、多功能 厅、餐厅、营业厅和阅览室等,其室内任何一点至最近的疏散出口的直线距离,不宜超过30m;其它房间内最远一点至房门的直线距离不宜超过15m。
据此,高层建筑内的大空间室内任何一点至最近的疏散出口的直线 距离,不宜超过30m。
34、一个单元为17层住宅,另一个单元为11层住宅,若按两个塔式住宅设计时,是否必须要求两单元设变形缝断开?
答:防火可各自按塔式住宅设计,是否设变形缝由结构定。
35、高层建筑防烟楼梯间地下一层、二层有外窗可以自然通风采光,但是不满足规范要求的2㎡要求,是否可以按照层数进行折算?
答:《高规》第8.2.2.2 条:靠外墙的防烟楼梯间每五层内可开启外窗总面积之和不应小于2.00㎡。因此,外窗面积没有必要按层数进行折算。需要强调的是,在地下室部分的封闭楼梯间如果通过采光井或其他方式采光通风一般予以认可,不具体强调开窗面积。
36、多层或者高层建筑一层直接对外的房间多大面积以上要设两个门,多层是否可按120㎡,高层是否可按75㎡.答:合并后的《建规》第5.5.12条:公共建筑中各房间疏散门的 数量应经计算确定,且不应少于2个,该房间相邻2个疏散门最近边缘之间的水平距离不应小于5m。当符合下列条件之一时,可设 置1个:
1、房间位于2个安全出口之间或袋形走道两侧,托儿所、幼儿园、老年人建筑、医疗建筑、教学建筑内房间建筑面积不大于60㎡,其他建筑内房间建筑面积不大于120m2;
2、除托儿所、幼儿园、老年人建筑、医疗建筑外,房间位于走道 尽端,且由房间内任一点到疏散门的直线距离不大于15m、房间 建筑面积不大于200m2,其疏散门的净宽度不小于1.40m;当建筑 面积小于50m2时,疏散门的净宽度不小于0.90m;
3、歌舞娱乐放映游艺场所内建筑面积不大于50m2的房间且经常停 留人数不超过15人的厅室或房间。
4、建筑面积不大于50m2且经常 停留人数不超过15人的地下、半地下房间,建筑面积不大于100m2的地下、半地下设备用房。
37、如右图建筑高度如何计算,按18层还是19层计算?
答:一看消防车是否可到达且具有消防登高场地,二看建筑入口 在哪一侧。按图,如建筑入口层在右侧且具有消防登高场地,应
按19层设计。如建筑入口层在左侧且具有消防登高场地,右侧消防车也可到达,储藏室部分的楼梯和上部已按地上和地下分开,可按18层设计。
38、幼儿园、老年人用房可否布置在袋形走道两侧?---对《建规》 5.3.8条、及条文解释的表述理解存在疑惑。
答:幼儿园的幼儿用房、老年人用房不应布置在袋形走道两侧,附属房间可以。
39、如图所示,房间A的疏散距离如何确定?a按袋形走道的最大距离是 否可行?2a+b≤尽端房间疏散距离:还是a+b≤尽端房间疏散距离?
答: 根据《建筑设计资料集》第二版第112页,2a+b或2a+c中的 最小者应≤两个安全出口之间的疏散门至最近安全出口的最大距
离。
40、室外楼梯作为疏散楼梯倾角≯45°即可,如果建筑内仅设一部楼梯,室外楼梯作为第二安全出口,踏步宽、高是否必须满足《通则》6.7.10条?
答:室外楼梯符合下列规定时可作为疏散楼梯:
1)栏杆扶手的高度不应小于1.1m,楼梯的净宽度不应小于0.9m;
2)倾斜角度不应大于45°;
3)楼梯段和平台均应采取不燃材料制作。平台的耐火极限不应 低于1.00h,楼梯段的耐火极限不应低于0.25h;
4)通向室外楼梯的门宜采用乙级防火门,并应向室外开启;
5)除疏散门外,楼梯周围2m 内的墙面上不应设置门窗洞口。
疏散门不应正对楼梯段。
室外疏散楼梯的踏步尺寸需要满足《民用建筑设计通则》第6.7.10条 对各种建筑类型疏散楼梯的规定,不能按专用疏散楼梯设计。
41、商住楼住宅部分的消防设计,包括楼梯宽度、前室面积及加压送风等 按公建考虑还是按住宅考虑?
答:合并后的《建规》没有商住楼的概念了。上部住宅部分可按 防火规范对住宅的要求进行设计。
42、住宅建筑如何用阳台或凹廊作为前室,面积是否≥4.5㎡? 答:高层住宅的阳台或凹廊做前室或合用前室时,起的作用是和 前室一样的,因此,其面积应符合防火规范对前室的面积要求。高 层住宅防烟楼梯间前室或消防电梯前室的面积不得小于4.5㎡,合用前室的面积不得小于6.0㎡。
43、病房楼标准层两个护理单元:设两个防火分区时,中间可否共用一个 疏散楼梯? 答:合并后的《建规》已将高层建筑的一个防火分区的建筑面积扩 大为1500㎡,基本可满足两个护理单元的使用。但现行防火规范 就必须要设计成两个防火分区,考虑到合并后的情况,建议予以 认可。
44、《工程建设标准强制性条文(房屋建筑部分)》(2009年版)第3-4-14 页4.0.4(三)条的规定:每层电梯间应设前室,由走道通向前室的门,应为向疏散方向开启的乙级防火门。而单行本《综合医院建筑设计规 范》JGJ49-88第4.0.4条无此规定,是否应执行?
答:《综合医院建筑设计规范》JGJ49-88是没有此规定,对医院 应从严,执行《工程建设标准强制性条文》。
45、《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16-2006第7.2.3条:“一二级耐火等级 的建筑的门厅隔墙上的门应为乙级防火门”,门厅处的电梯门也要为乙级防火门?
答:(1)“一二级耐火等级的建筑的门厅隔墙上的门应为乙 级防火门”,本条是制定错了,实际上是要求一二级耐火等级 建筑的门厅隔墙,应采用耐火极限不小于2.0h的不燃烧体。
(2)门厅处的电梯门无具体要求。
46、关于《建规》第3.8.2条仓库内每个防火分区通向疏散走道、楼梯或 室外的出口不宜少于2个,此处疏散走道与楼梯或室外的出口并列的理解。
答:仓库有单层、多层、高层仓库。仓库根据储存物品的类别、仓库的耐火等级、层数等划分每座仓库的最大占地面积和每个防火分区的 最大允许建筑面积。单层仓库的安全出口应直接对外,多层及高层的仓库,其安全出口通过走道、楼梯间疏散。
第三篇
建筑设计
1、关于建筑定性问题。---高层住宅底部一层或者两层设置社区配套服务用房(非商业网点,如居委会、治安、物业、健身等),该建筑定性按照商住楼设计是否恰当。(规范组解释如果是物业办公用房,按商住设计)就此问题,希望听取各方理解。
答:层数不多、面积不大,参照商业服务网点设计。按建筑防火一 节中的问题1执行。
2、地下车库车辆出入口个数问题。《汽车库建筑设计规范》特大型车库(≥500辆),车辆出入口不应少于3个。现在许多工程地下车库停车位 大于500辆有的多达2000辆,也只设3个车辆出入口,是否可行?如果不 可行的话如何执行?
答:国家没有明确规范和规定。图审可从使用方面建议增加车库出入口。
3、住宅一个单元的两部电梯,相对开门布置时(其中一部为担架电梯),候梯厅深度若按《民用建筑设计通则》要求:≥相对电梯最大轿厢之和并 小于 3.5m,较难实现,若适当减小可做到多少为宜?
答:《民用建筑设计通则》第6.8.1条:对电梯采用多台双侧排列 的布置方式应满足候梯厅进深≥相对电梯最大轿厢之和并小于3.5m,住宅极少采用三部及以上电梯,因此高层住宅可不执行此规定,当两台电梯双侧排列时,建议候梯厅深度为2.4m,即担架长度+行人通
过宽度(1850+550=2400)。
4、对于有内天井的住宅户型(指纯天井,没有直接对外的边),对于天井的设置尺度及开向天井的窗户是否有具体的要求?
答:对天井设置尺寸没有明确要求,开向天井的窗应执行单元内户与户之间的防火分隔的规定。
5、规范中“宜”和“不宜”的条文,如何控制进深?有的做到9m,《托、幼规范》3.2.3条,单侧采光活动室进深不宜超过6.6m。
答:有关采光的问题,最好的办法是用采光软件进行采光系数计算。
一般来说,可控制在10%左右。可以灵活掌握。
6、可容纳担架电梯尺寸可否统一尺寸?
答:可容纳担架的电梯各地要求的很不一样。常用轿厢尺寸有1100x2100(青岛)和1500x1600(上海),《住宅设计规范》 编制组专家林建平在《住宅设计规范实施指南》中撰文,认为轿 厢尺寸1600x1500也是可以的。参考部分厂家电梯资料,认为井道净尺寸可按1.80mx2.60m和2.10mx2.20m执行。
7、住宅入户门为非防火门时,可否向户内开启?有内开的防盗门否?
答:住宅入户门为非防火门时,开启方向没有限制,但是住宅户门应有防盗功能,一般要求外开。
8、平台进深全部满足梯段进深还是以扶手为中心?楼梯宽度是算至楼梯扶手至墙面的距离。这个墙面是指抹灰层还是主体结构?验收时有异议。
答:(1)楼梯梯段的疏散宽度是指墙面至扶手中心线的水平距离。
楼梯平台进深是指墙面到踏步边缘的距离。此处的墙面是指完成后 的墙面(砌体结构墙面抹灰层,一般按20厚考虑)。
9、中小户型设计与公寓设计类同,厨房、卫生间面积是否继续执行山东 省住宅建筑设计标准。保障房设计是否按《住宅设计规范》执行?
答:(1)山东省《住宅建筑设计标准》DBJ14-S1-2000虽然没有作废,但已不适合作为标准使用了。2009版山东省施工图审查 要点就没有将其列入审查内容。
(2)中小户型住宅设计,应执行国标《住宅设计规范》GB 50096-2011,《住宅建筑规范》GB50368-2005等规范。
(3)公寓是指为特定人群提供独立或半独立居住使用的建筑,通常以栋为单位配套相应的公共服务设施。而住宅的设施配套标准是以家庭为单位配套的,二者有较大的区别。一般来说,公寓的功能可参考住宅,但其消防设计一般是适用于公共建筑。
(4)经济适用房、廉租房、公共租赁住房及限价商品房均属于保障房的范畴。《住宅设计规范实施指南》就此有专门的解释:《住宅设计规范》GB 50096-2011在设计理念、技术指标和具体措施等方面,有许多不适合保障性住房中“公租房”和“廉租房”的设计要求,希
望各有关方从理论到实践开拓新的出路。按此精神,经济适用房、限价商品房应执行《住宅设计规范》,“公租房”和“廉租房”可参照《住宅设计规范》 执行。如果当地有地方标准、文件,按当地规定执行。
10、商业服务网点出入口上方是否需要设雨篷?高层住宅主体外设有门厅,有必要加防火挑檐吗?
答:雨篷的作用有三个:一是挡雨;二是防止人员入口的上部有物件坠落伤人;三是起防火挑檐作用。
一般人员出入口的上部都应该设计雨篷。如出入口的上部没有建筑,则可以不考虑物件坠落和防火,但不设计雨篷会使用不便。
11、《汽车库、修车库、停车场设计防火规范》第6.0.10条:两个汽车疏散出口之间的间距不应小于10m,而《汽车库建筑设计规范》第3.2.4条:汽车出入口之间的净距应大于15m。如何执行?
答:一般地下的两个汽车疏散出口按10m,地上的两个汽车疏散出口按15m。
12、高层建筑厨卫烟气道占地面积较大,烟气道面积是否计算在厨卫面积里面?
答:根据《住宅设计规范》GB50096-2011第4.0.3条第3款的规定,烟囱、通风道、管井等均不应计入套内使用面积。
13、根据《建筑玻璃应用技术规程》JGJ113-2009 第7.2.5(2)条的规定,当栏板玻璃最低点离一侧楼地面高度大于5m时,不得使用承受水平荷载的栏板玻璃。如何定位玻璃栏板承受水平荷载?对于以固定窗作为低窗台的安全防护措施的做法,审查应如何控制?
答:玻璃栏板承受水平荷载,是指完全由玻璃来承担荷载。规范规定:当栏板玻璃最低点离一侧楼地面高度大于5m时,不得使用承受水平荷载的栏板玻璃。如果由栏杆扶手承担水平荷载并和栏板玻璃有一定倾角(指玻璃和扶手不在一个平面内),玻璃仅起围护作用(当然要满足固定和风荷载作用等),则可以使用玻璃栏板。
此时的玻璃应为12.76的钢化夹层玻璃。
14、住宅中或允许儿童进入场所(比如商场)临空栏杆净高是不是不按可踏面定义来设计防护高度更加妥当?
答:《住宅设计规范实施指南》对《住宅设计规范》中的第6.1.3 条有专门的解释:距离楼地面0.45m以下 的台面、横栏杆等容易 造成无意识攀登的可踏面,不应计入栏杆净高。防护栏杆应采用防止攀登的构造,不 应做横向花饰、女儿墙防水材料收头的小沿砖等。因此规定如下:
(1)住宅、幼儿园、学校等儿童经常接触的场所,对可踏面的认定应从严。只要在高度≤0.45m内有可攀登 构造则一律认定为可踏面。临空处的防护高度从可踏面起算应满足1050(1100、1200)的要求(幼儿园对临 空处的防护高度要求是1200)。
(2)除住宅、幼儿园、学校等儿童经常接触的场所以外的建筑,可将底部有宽度≥0.22m,且高度 ≤0.45m 的部位认定为可踏部 位,临空处的防护高度从可踏面起算应满足1050(1100)的要求。
15、住宅中地下储藏室公共走道、中小学校教学建筑疏散走道净宽必须 按照扣除抹灰层厚度后净尺 寸是否过于严格?可否放宽?
答:净尺寸是指完成面的尺寸,疏散走道净宽、疏散楼梯宽度等 有关消防的净尺寸均应按完成面算。中小 学的教学建筑应从严掌握疏散宽度。
16、中小学校教学建筑改造项目中疏散走道净宽不满足人流倍数要求、疏散走道有影响疏散的凸出 物(壁柱等),如何处理?
答:新建、改建的中小学教学建筑,其疏散走道的凸出物(壁柱等)不应计入疏散宽度。改建项目,没有 条件,不必强求。
17、面积大于200㎡,一层商铺,二、三层标注辅助用房(实际大多 用来经营),其楼梯间净宽 是否应按商业建筑楼梯净宽不小于1.4m来考虑?
答:依照图纸注明的功能,二、三层标注辅助用房时,楼梯可不用 按照商业楼梯要求,疏散出口及距离等 应满足要求。
18、阳台外窗为落地窗或低窗台外窗时,防护净高应不小于1.05m(小于 24m、6层及6层以 下)、1.1m(大于24m、7层及7层以上),那么客厅、卧 室等空间外窗为落地窗或低窗台外窗时,防护 高度按不小于0.9m是不是不安全?
答:阳台就是阳台,封闭阳台也是阳台,不能等同于室内空间。
另外,规范在面积计算、日照间距、隔 声、采光通风的窗地比指标等方面对阳台也没有要求,所以,阳台和客厅的低窗台防护高度应区别对待,依照 规范要求执行。
19、一栋5层综合教学楼(有部分教师临时办公室),是否必须按照《办公建筑设计规范》
JGJ67-2006中要求的设计电梯?
答:学校的行政办公用房可以执行《办公建筑设计规范》的规定,教学楼不属于其范围。
20、《托儿所、幼儿园建筑设计规范》(试行)JGJ39-87为1987年编制 的规范,规范要求厕所、盥洗 室应有直接的自然通风,现在排风设施(负压排气道、机械通风等)很先进,是否有必要必须自然通风?
答:《托儿所、幼儿园建筑设计规范》第3.2.4条要求有直接的自然通风。第4.2.3条要求设置独立的通风措施。两种处理方法都可以。
21、《中小学设计规范》GB 50099-2011第8.1.8条:“各教学用房的门均应 向疏散方向开启”,如学校建筑教学楼中教师办公室门也要向疏散方向开启?
答:教学用房指普通教室、专用教室、公共教学用房。教师办公室不 在此范围内。因此,教师办公室门的开启方向不限。
22、防火设计中房间疏散门净宽应为扣除门框、门扇厚度尺寸后(因不同 材质而有不同尺寸,大约 为120~150mm)的净尺寸,实际各种标准图集中门洞尺寸大多为1000mm、1200mm、1500mm等标准尺 寸模数,如何处理此种矛盾更为妥当?
答:房间疏散门的净宽度确实要扣除门洞两侧抹灰、门框及门扇厚度 后的净尺寸。对住宅等如果从严要 求,会有一定难度,一般公共建筑会好执行一些。建议有一定的灵活性。
23、在常年地下水位低于半地下室地面标高的情况下,半地下室的外墙和 底板是否也必须设计防水 混凝土?沿海地区没有粘土,雨季地下室渗漏的 较多。规范对半地下室没有强制规定、如何执行?
答:常年地下水位虽然低于半地下室地面标高,但雨季的地面渗水也会影响地下室外墙及地面,因此半 地下室也应按《地下工程 防水技术规范》执行,应设置防水混凝土外墙及底板。
24、住宅低窗台部分,若室内设有防护栏杆,那么低窗部分的窗玻璃无论距多高需按安全玻璃的 相关规定设计吗?还是距地500mm以下设计为安全玻璃500mm以上不要求?
答:《建筑安全玻璃管理规定》发改运行〖2003〗2116号第六条:
面积大于1.5㎡的窗玻璃或玻璃底边离最终装修面小于500mm的落地窗,应采用安全玻璃。低窗台的高度小于
或等于0.45m时,距窗台面500mm内的玻璃应为安全玻璃。
需要指出的是,此高度内设安全玻璃是为了防止磕碰损坏玻璃伤人而规定的,与设计防护栏杆不是一回事。
25、可上人凸窗(窗台高900)可不考虑安全防护措施。但正常开启窗扇 时需要站在窗台上方可
实现。安全防护高度应从窗台高度算起吧?否则很危险的。
答:《住宅设计规范》GB 50096-2011第5.8.2条:当设置凸窗时应符合下列规定:
窗台高度低于或等于0.45m时,防护高度从窗台面起算不应低 于0.90m;
可开启窗扇窗洞口底距窗台面的净高低于0.90m时,窗洞口处应有防护措施。其防护高度从窗台面起算不
应低于0.90m;
严寒和寒冷地区不宜设置凸窗。
据此规定,如果凸窗的可开启窗扇窗洞口底距窗台面的净高低 于 0.90m,不管其窗台高度是多少,在窗洞口处均应采取防护措施。
其防护高度从窗台面起算不应低于
0.90m;
26、采用固定窗(使用安全玻璃)代替防护栏杆是否可行?2003版全 国统一技术措施允许这样
做。
答:《住宅设计规范实施指南》对此有专门的论述,认为一是以 玻璃作为防护栏板的相关依据不足,即 使是钢化玻璃,也是没有标准支持的;二是落地窗仅用固定玻璃,儿童玩耍、椅子翻倒等正常活动会碰破
玻璃,造成险情;三是高层建筑的落地窗,如果没有必要的防护措施,老年人普遍反映外眺时眩晕。因 此,采用固定窗(使用安全玻璃)代替防护栏杆不可行,一律禁止。
第四篇 无障碍设计
1、无障碍用门,仅一个方向满足 500mm还是内外均需500mm?住宅规范与无障碍规范门垛500mm(400mm)不统一、应执行哪个标准?
答:实际上,在门把手一侧留有一定宽度的墙面是为了使乘轮椅者开启门扇方便,400mm已能满足要求,但是《住宅设计规范》 GB 50096-2011第 6.6.2条为强条,因此,在门把手一侧留有墙面的宽度按500mm执行,室内外的墙面均应满足此要求。
2、无障碍坡道坡度不大于1:20,两侧不设扶手可行吗?
答:《无障碍设计规范》GB 50763-2012第2.0.6条:平坡出入口:地面坡度不大于1:20且不设扶手的出入口。因此,无障碍坡道坡度不大于1:20,两侧不设扶手是可行的。
3、关于无障碍住宅在小区内怎样把握。多大规模的小区要设无障碍住宅?
答:关于无障碍住宅和公寓的设置,可根据规划方案和居住需要集中设置,或分别设置于不同的建筑中。可查看当地的规划批文要求,原则上按《无障碍设计规范》GB 50763-2012第7.4 节的规定执行。
4、十二层及以上的住宅,候梯厅深度1500,2100不能满足《住宅设计规范》第6.4.6条,即候梯厅深度不小于多台电梯中最大轿厢的深度,且不应小于1.50m。此条是否可放宽处理?
答: 1.5m候梯厅深度为普通电梯候梯厅的最小要求,单侧布置无障碍候梯厅深度可按1.8m考虑。电梯对面布置时,候梯厅深度宜不小于2.4m,即担架电梯长度+行人通过宽度。11+1层住宅也应设置可容纳担架的电梯。
5、无障碍住房设计深度如何把握?设计范围如何控制?按每栋还是整个小区所占比例控制,在每栋楼里设置?还是集中设置在一栋或几栋里?不设无障碍住房的楼栋是否可以不做入口平台、楼梯间、电梯间的无障碍设计?
答:按整个小区控制,每百套不少于2套;集中设置在一栋或几栋里无具体要求。不设无障碍住房的多层(不带电梯时),可以不做入口平台的无障碍设计;多层带电梯时及高层住 宅各部位均应进行无障碍设计。
第五篇 建筑节能
1、采用权衡判断的居住建筑,节能专篇是否一定要附耗热量指标判定表,增加建筑专业工作
量太大。
答:采用权衡判断的居住建筑,节能专篇中仅需提供耗热量计 算结果,无需具体的计算过程。审查工程时查看设计单位提 供的节能计算书即可。
2、《居住建筑节能设计标准》DBJ14-037-2012第 4.2.14条,保温层 延伸到地下部分,具体指什么?是指覆土部分地下室,还是如上部为住宅,下部为大底盘车库等,若住宅储藏与车库相邻且为覆土部分?
答:标准要求不设地下室的建筑,其外墙保温层应延伸到地面 以下500mm,是考虑到冻土层深度对外墙的影响,以保证 外墙在冻土层深度范围内不结露。另外,对于有地下室的 部分,要求一律延伸到地下,与地面平齐。
3、关于新规范执行如何把关;如:山东省居住建筑节能设计标准 2012版;山东省绿色建筑评价标准;
答:按规定,2012年12月1日起,执行省《居住建筑节能设计标准》DBJ14-037-2012。有绿色建筑评价要求时,执行省《绿色建筑评价标准》DBJ/T14-082-2012。
4、在颁布实施新的《居住建筑节能设计标准》DBJ14-037-2012之后,对于人工手算之后各项指标均不超限值的建筑(即老规范符合直接判定法的建筑),是否仍然需要提供软件计算过程及计算书?
答:当居住建筑的体形系数、窗墙面积比的基本限值、围护结构各部分的传热系数限值均符合标准规定时,可直接判定该居住建筑的耗热量指标符合要求。当有上述任一点不符合时,均应采用节能计算软件计算。
5、采暖空间推拉窗气密性能否满足要求,各图审单位能否出台一个共同标准?
答:推拉窗的气密性合格率很低,北京、天津均不允许在节能建筑中采用。山东省没有统一要求,建议按当地规定执行。
6、.外墙保温体系中,A2级保温材料能否在50m以上的公共建筑中使用? 答:建筑材料及制品燃烧性能等级对照表
GB 8624:2006本标准代替GB 8624:1997,本次修订采用欧盟标 准EN 13501-1:2002。
本标准与GB 8624-1997 相比有重大变化,其主要变化如下: 本标准中对铺地材料和管道隔热材料的燃烧性能分级作了单独 规定,燃烧性能等级由下标fl和L来分别区分;
对材料燃烧性能级别的划分由A级(匀质材料),A级(复合夹芯材料)、B1、B2和B3五个级别改为A1、A2、B、C、D、E、F、或AFL1、AFL2、BFL、CFL、DFL、EFL、FFL 或AL1、AL2、BL、CL、DL、EL、FL七个级别。
毒性测试:T0、T1、T2 烟雾浓度:S1、S2、S3 燃烧滴落物:D0、D1、D2 A1材料根据不燃性、燃烧热值确定,基本为匀质材料。A2材料根据不燃性、燃烧热值、产烟量、燃烧滴落物、产烟毒性
确定,基本为非匀质材料。
公安部、住建部发布的《民用建筑外保温系统及外墙装饰防火暂
行规定》公通字[2009]46号,要求的是保温材料的燃烧性能应
为A级、B1级或B2级。目前检测的A2级保温材料是复合材料,和 97版A级材料还是有区别的。是否认可为A级,按当地消防部门
意见。
7、采暖与非采暖空间的楼板需做节能设计,包括商业网点(也采暖)与住宅空间楼板?
答:由于使用者不同、产权不同,无法统一管理,因此,商业 网点与住宅空间的楼板也需做节能设计。推荐在楼板的上部做保温的做法。
8、首层为储藏室(不采暖)的多层建筑(无地下室),储藏室地面也要采暖设计做保温层?
答:储藏室为非采暖空间,其地面无需做保温。
9、在选用窗材确定K值时,同一朝向的窗可分别取平窗和凸窗的窗墙比选用吗?
答:根据山东省《居住建筑节能设计标准》,普通窗和凸窗应分别选用K值。
10、幼儿园设计中往往由于造型需要(走廊、音体室、活动室等处)开大面积窗,如果按照《居住建筑节能设计标准》 DBJ14-037-2012进行节能计算,窗墙比往往超限,将走廊、门厅等处设计为不采暖又不太现实,如何解决此类问题?
答:根据山东省《居住建筑节能设计标准》,窗墙面积比是按单 一窗(指采暖房间)计算的,如果超了基本限值,可以采用软件计算;如果超了最大限值,则软件计算也不允许。
第六篇 其他部分
1、审图过程中发现图示布局形式与标注功能不符时,如何处理?(比如办公楼的形式而标注试验室、车间等)
答:查看当地规划批文,确定建筑物的性质。按图纸标注的功能处理。
2、建筑专业审查须要求委托方提供的前期审批文件有哪些?必须校核与规划审批方案是否一致吗?
答:《建筑工程施工图设计文件审查暂行办法》第八条: 建设单位将施工图报建设行政主管部门审查时,还应同时提供下列资料:(一)批准的立项文件或初步设计批准文件(二)主要的初步设计文件;(三)工程勘察成果报告;(四)结构计算书及计算软件名称。
审查单位必须校核与规划审批方案是否一致。
3、审图过程中是否可参照并依据合并后的《建规》讨论稿处理现阶段设计中的问题?
答:区别对待,部分可以。
附件:
以下是江苏省工程建设标准《商业建筑设计防火规范》 DGJ32/J67-2008对小型商业用房防火设计的规定。
小型商业用房防火设计 8.1 小型商业用房分类 8.1.1 小型商业用房概念:
小型商业用房是指用防火分隔墙来分隔的二、三层高的独立商业单元。小型商业用房可分为二类:商业服务网点和商业并联店。
8.1.2 商业服务网点:
1、形式:设置在居住建筑的地上一层或地上一层及二层。
2、内容:百货店、副食店、粮店、便利店、邮政所、储蓄所(自助银行)、理发店(美容美发店)、物业管理用房等小型 营业性服务性用房。
3、组成:地上一层或地上一层及二层必须是同类型小型商业服务网点,通过垂直楼梯组成一个商业单元。
4、建筑面积:每个商业单元(单层或上、下层之和)建筑 面积不能超过300m2,相互之间可以并连。
8.1.3 商业并联店:
1、形式:独立建造或设置在居住建筑和其它建筑底部,层数不超过三层。
2、内容:通常一般的小型商业经营活动。(歌舞、娱乐、放映、游艺场所除外)
3、组成:地上各层必须是同类营业用房,通过垂直楼梯组成一个商业单元。
4、建筑面积:每个商业单元建筑面积可以超过300m2,但底层建筑面积不应超过1000 m2,第二、三层建筑面积之和应小于300m2,第二、三层人数之和应小于100人,相互之间可 以并连。8.2 小型商业用房一般规定
8.2.1商业单元之间应采用耐火极限不低于2.0h的不燃烧体防火分隔墙砌至楼板底部,防火分隔墙不能设置卷帘或防火门。商业单元之间不应相互连通。若干个商业单元并连后应按不大于2500 m2划分商业单元组团。每个商业单元组团之间应采用耐火极限不低于3.0h的不燃烧体隔墙分隔至楼板底部,并且相互之间不连通。楼板耐火极限不低于1.5h。
8.2.2小型商业用房设置在居住建筑底部和其它建筑底部,应 采用防火墙和耐火极限不低于1.5h的楼板与居住建筑和其他建筑完全分隔,商业用房的底层安全出入口或疏散楼梯与居住建筑和其他建筑的安全出入口或疏散楼梯应分别独立设置。与其上部居住建筑和其他建筑的垂直窗间墙不低于1.2m高且为不燃烧体墙;或设置宽度不小于1.0m的耐火极限为1.5h不燃烧体防火挑檐。
8.2.3 小型商业用房不得住人。
8.2.4 小型商业用房若设有若干个防火分区时,其防火墙两侧应有2.0m宽的不燃烧体实墙,耐火极限为3小时。二个商业单 元之间防火分隔墙两侧应有1.0m宽不燃烧体实墙,亦可用凸 出0.5m的墙垛来代替,其耐火极限均为2小时。
8.2.5小型商业用房的层高不宜大于4.5m,当大于4.5m时,其室内的疏散距离应按本章规定的各类指标减少3.0m。
8.2.6小型商业用房应采取可开启门、窗的自然通风方式。
8.2.7 小型商业用房室内为顾客使用的疏散楼梯应满足以下要求:
1、楼梯净宽度:商业服务网点不应小于1.1m,商业并联店不应 小于1.2m。
2、踏步宽度不应小于0.27m;踏步高度不应大于0.165m。8.2.8商业服务网点、商业并联店不应设置在半地下室和地下室。
8.2.9 小型商业用房应采用一、二级耐火等级。
8.2.10 小型商业用房的室内装修设计应按“建筑内部装修设计 防火规范”GB50222的规定执行。
8.3小型商业用房安全疏散要求 8.3.1 小型商业用房所采用的敞开楼梯间或封闭楼梯间应能天然采光和自然通风,并靠外墙设置,底层楼梯口距离直通室外的安 全出口不应超过15.0m。当不能天然采光和自然通风时,底层楼梯口距离直通室外的安全出口不应超过10.0m。
8.3.2 设置在一层的商业服务网点和商业并联店其安全疏散应
符合下列要求: 当建筑面积≤200 m2时,可设一个直通室外的安全出口。当建筑面积>200 m2时,应设两个直通室外的安全出口,其相邻 二个安全出口最近边缘之间的水平距离不应小于5.0m。室内最远点至安全出口的距离不应大于22.0m。
8.3.3 设置在二层的商业服务网点,当二层设有一个疏散楼梯,底层设有一个直通室外的安全出口时,其安全疏散应符合下 列要求: 当楼梯为敞开楼梯时,其二层商铺内最远一点(室内楼梯的一段距离按其水平投影长度计算)到直通室外的安全出口距离不应大于22.0m。当楼梯为敞开楼梯间时,其二层商铺内最远一点到敞开楼梯间的最大距离不应大于20.0m。疏散距离超过上述规定的营业区域应设置隔墙和门与敞开楼梯间分隔开,且房间内最远点至房间门的距离不应大于15.0m,房间门到敞开楼梯间的距离不应大于13.0m。
8.3.4 设置在三层以下小型商业用房中的商业并联店其安全疏散 应符合下列要求: 1 商业并联店为二层时,当建筑面积≤300m2,人数不超过100人,应满足8.3.2条、8.3.3条要求。商业并联店为三层时,第二、三层建筑面积之和应小于300 m2,人数之和不超过100人,应设一个封闭楼梯间,底层可设一个直通室外的安全出口。3 商业并联店二、三层商铺内最远一点到封闭楼梯间的距离不 应大于22.0m。疏散距离超过上述规定的营业区域应设置隔墙和门与封闭楼梯间分隔开,且房间内最远点至房间门的距离不应大于15.0m。房间门到封闭楼梯间的距离不应大于15.0m。8.3.4 小型商业用房全部设置自动喷水灭火系统时,8.3.1、8.3.2、8.3.3条中安全疏散距离可增加25%。
第三篇:建设工程施工图设计文件审查
建设工程施工图设计文件审查
一、办理工作时限
初审7个工作日;正式审查15个工作日
二、办理流程
1.申请人向建设行政主管部门提供施工图审查申请及初审材料;
2、建设行政主管部门在7个工作日内根据初审材料进行程序性审查,通过后发放施工图审查委托通知书,委托一家审查机构(注:一般为具有资格的建筑设计院)进行技术性审查;
3、审查机构在报审材料收齐后20个工作日内完成审查工作(特级和一级建筑工程或大中型城市基础设施工程项目应当在30个工作日内完成审查工作,重大及技术复杂项目的审查时间可适当延长),并出具施工图审查报告;
4、建设行政主管部门收到审查机构出具的施工图审查报告后,在5个工作日内完成复核审查工作,发放施工图审查批准书。
三、需提供的申请材料
(一)建设工程施工图设计文件审查初审 编号 名称 1 2 3 4 建设工程施工图设计文件审查申请表
形式 原件
份数 1
需进行初步设计审查和(或)超限审查的项目提供,需核对原件 需核对原件
备
注
市建委对该项目的初步设计批复和(或)超限审
复印件 1 查批复
项目计划批准文件
复印件 1 市规划部门核发的设计要点、项目定点及其相应
复印件 1 附图复印件
规划部门关于报审方案的历次复文及审定方案图图纸 纸、设计说明及指标的复印件
复印件 《建设用地规划许可证》及附图 《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及报建审核书
复印件 1 复印件 1
需核对原件 需核对原件 7 8
需核对原件 需核对原件
公安消防、环保、人防、卫生防疫、民航部门的复印件 1 审核意见或复函复印件
需核对原件 9 《建设工程设计合同》、《建设工程勘查合同》 复印件 1
复印件 1 已报送初步设计审查免提供 已报送初步设计审查免提供 10 勘察设计中标通知书 设计图纸、设计说明书、计算书、勘察资料 原件
(二)建设工程施工图设计文件审查(正审)编号 名称 形式 1 加盖“工程设计施工图审查专用章”的施工图设计文件
原件 建设行政主管部门颁发的《建设工程施工图设计文件审查通知书》复 印件3 审查机构填写的《建设工程施工图设计文件审查意见书》 原件 4 审查机构填写的《建设工程施工图设计程序性审查表》 原件 5 审查机构填写的《建设工程施工图设计文件审查报告》 原件 施工图审查合同
复印件
份数 备1
1 1 1
注
第四篇:房地产公司施工图审查标准-(结构)
施工图审查参考标准(结构)
1、检查依据
1.1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建筑结构荷载规范》GBJ9-87
1.2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及1993年局部修订GBJ10-89
1.3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砌体结构设计规范》GBJ3-88
1.4 中华人民共和国行业标准《设置钢筋混凝土构造柱多层砖房抗震技术规程》JGJ/T 13-94
1.5 中华人民共和国行业标准《钢筋混凝土高层建筑结构设计与施工规程》及1999年局部修订条文JGJ3-91
1.6 中华人民共和国行业标准《建筑桩基技术规范》JGJ 94-942、检查要点
2.1 总则
2.1.1建筑物的稳定性、安全性审查,包括地基基础和主体结构是否安全可靠。单位工程最终沉降量计
算值是否满足有关规定。
2.1.2检查工程设计是否严格执行国家强制性技术标准、规范、规程、规定。
2.1.3检查地震设防是否明确:建筑抗震设防分类、基本烈度、设防烈度、近震与远震、场地土类型、结构抗震等级。
2.1.4施工中可操作性如何,有无设计上的功能隐患,设计是否经济。
2.2 地基、基础及地下室
2.2.1根据地质勘察报告,在需做地基处理时,应充分考虑当地的地质特点,参考周边同类建筑的地基
处理模式,参考专家意见选择经济可靠的地基处理方案,对于软土地基需作地基沉降、变形计算及提出变形控制措施、建议。
2.2.2桩基选型
1)可根据详勘报告并结合各类桩基的工程特性、经济性,确定可选用的桩基类型,提出意见;
2)组织技术讨论会或研讨会,对各类可以使用的桩基类型进行技术交流,充分吸收专家和其他技术单位的意见(公司各有关部门均可参加);
3)根据建筑物四周环境条件、建筑物层高、基坑支护等条件综合考虑,最终审核桩基形式;
4)桩基的承载力取值是否合理,对预制桩可通过提前试桩来确定,对人工挖孔桩、冲砖孔桩可通过现场施工取样和地质报告相互对应来确定,持力层的确定应经济合理,施工参数的取值应合理,且施工时可操作性强。
2.2.3地下室部分
1)地下室的留洞
a)管道穿越地下室的外墙必须预留防水套管;
b)管道穿越地下室的顶板,如位置在室外时必须预留防水套管;
c)地下室防排烟洞口、柴油发电机排烟洞口应特别注意,这些洞口较大且在结构图上容
易遗漏;
d)地下室的留洞在施工前,各专业应汇总校对,检查是否有会签,以防遗漏;
e)干管穿越地下室梁的留洞在水平方向应考虑留有较大的富裕,以避免施工误差,使管
道安装困难。管道穿梁的位置是否对梁的受力不利,是否有加强处理措施。
2)地下室设备房
a)变配电房、水泵房、柴油发电机房不宜放在较低的位置,以免被水淹;
b)变配电房如在地下室应考虑局部的抬高;
c)发电机房应考虑给排水,一般应设置排水地漏,设置环保除尘的给排水,洗手池,排
水应首先考虑能自然排到地下室的排水集坑内,但不能 排到电梯集坑内;
d)配电房的电缆沟由于多种原因容易进水,应考虑增设排水集坑采用水泵进行排水。
3)人防
a)人防的洗消间应设置防暴地漏,施工时应特别注意,应委托专业公司预埋或指导;
b)人防的洗消间等通道应设置放暴门铃,施工时应注意;
c)穿越人防外墙的管道,在人防一侧必须安装放暴阀门,穿越人防分区墙的管道应在两
侧增加防暴阀门;
d)穿越人防分区的电缆桥架应进行封堵处理,电缆周遍应用防火棉封堵,穿越人防外墙的电缆应案规范进行处理;
e)人防工程的防暴电井不应遗漏;
f)DN100以上的管道不应穿越人防顶板,如必须穿越时,应在穿越处做变径处理;
g)排水PVC管道不得穿越人防顶板和外墙;应注意人防门与结构水电的关系,避免相碰,使人防门打不开。
2.3 钢筋混凝土结构
2.3.1合理确定建筑物抗震设防烈度、场地类别、抗震等级。
2.3.2结构高度应满足规范要求。
2.3.3结构体系布置正确合理。
2.3.4合理设置结构变形缝。
2.3.5后浇带的设置应避开水池、凸窗、卫生间等防水要求高的部位。后浇带是否有防砼开裂措施。
2.3.6设计说明与规范规定、施工图与计算结构应相符。
2.3.7结构构造应满足规范要求。
2.3.8正确选用现行标准图
1)突出墙体外侧的悬挑构件如窗台板、窗式空调机盒及其他装饰挑檐应现浇;
2)楼层梁布置要考虑到客厅的方正,梁的突出部位应尽量在厨房、卫生间或小卧室内;
3)框架梁应满足梁底距本层建筑标高不小于2300;楼梯间的净高尺寸不应小于2200,如有可
能则尽量设采光窗;
4)现浇板跨度超过规范的相应要求时应有其他构造或施工措施;
5)在温度影响较大的部位是否提高了配筋率;
6)内隔墙尽可能采用合适的轻质材料,内隔墙选用的材料应减少后期收缩变形较大而引起墙
面裂缝的可能;
7)上部结构有大体积砼时,应有对水泥品种的选用,如转换大梁(可见地下室及外墙防水部
分);
8)地面荷载应满足装饰要求;
9)楼板厚度的确定应考虑,板中预留的穿线管是否有大量集中的地方及相互交差超过2层的情况;
10)楼层转角是否设置了加强钢筋的配置;
11)部分装饰构件如玻璃幕墙、大面积通长窗等与主体结构的连接一般要在主体结构中留预埋
件来连接。
2.3.9房屋的开间、进深、层高、平面布局等是否满足《设计任务书》的要求。
2.3.10校对上电梯机房和上屋面的标高尺寸;上屋面处的平台标高要略高于屋面最上层面层标高,防
止雨水倒泛;标准层以上电梯机房或屋面注意横梁是否碰头,标高要核准。
2.3.11楼梯踏步的高宽、平台宽度不宜小于梯段宽度;封闭式剪刀楼梯两面开门;如利用剪刀楼梯间
作为排烟时,必须有对外的窗户等。
2.3.12楼面工程防水、隔热、泛水等设计是否符合规范或《设计任务书》的要求要求。
2.3.13电梯井内埋件、牛腿、缓冲器及机房的设计是否符合制造厂提供的电梯资料。
2.3.14结构件尺寸、钢筋用料、混凝土强度等级比计算需要值超过太多时,要提出合理化建议;反之
用料不足的要提出增补。
2.4 砌体结构
2.4.1房屋的总高度和层数、层高、长度、最大高宽比应满足规范要求。
2.4.2结构体系正确合理。
2.4.3抗震横墙的间距应满足规范要求。
2.4.4按两个主轴方向分别进行抗震验算。
2.4.5正确进行砌体承载力验算及构件设计。
2.4.6构造柱设置应符合要求。
2.4.7荷载传递计算准确,加强上部结构整体性,提高刚度。
2.5 底层框架砖房
2.5.1底层框架砖房总高度、总层数应满足规范要求。
2.5.2底层框架砖房抗震墙设置应满足规范要求。
2.5.3框架柱的轴力应考虑地震倾覆力矩引起的附加轴力。
第五篇:山东省施工图审查勘察审查大纲
山东省施工图审查勘察审查大纲
(征求意见稿)
第一章 总则
一、勘察的前置性审查
勘察文件应进行前置性审查,即在设计单位使用勘察文件之前审查完毕,使一个合格的勘察文件提交设计单位使用。
禁止采用未经审查或审查不合格的勘察报告进行施工图设计。对提交未经审查或审查不合格勘察报告的,施工图审查机构应拒绝审查设计文件;同时应上报主管部门对建设单位和设计单位进行不良行为记录。
二、工程勘察报审应提交的资料
1、施工图设计文件审查申请书(岩土工程勘察)1份;
2、作为勘察依据的政府批准文件及附件;
3、岩土工程勘察委托任务书1份;
4、岩土工程勘察合同1份;
5、岩土工程勘察报告书1份;
6、视审查需要,提供相应的原始记录(包括钻探、测试、试验记录、相关计算书等资料);
7、外省勘察单位勘察的,应提供进鲁备案通知单;
8、开展勘察招投标的,应提供勘察中标文件。
第二章 工程勘察政策性审查
一、政策性审查依据
1、《建设工程质量管理条例》(国务院令第279号)
2、《建设工程勘察设计管理条例》(国务院令第293号)
3、《房屋建筑和市政基础设施工程施工图设计文件审查管理办法》(建设部令第134号)
4、《建设工程勘察质量管理办法》(建设部令第115号)
5、《关于贯彻实施〈房屋建筑和市政基础设施工程施工图设计文件审查管理办法〉的通知》(鲁建发[2004]38号)
6、《工程勘察资质分级标准》(建设[2001]22号)
二、政策性审查要点
(一)所报工程是否存在勘察审查越级
建筑(市政)工程审查一类机构越级:设计等级为一级、特级工程和超限建筑工程。
建筑(市政)工程审查二类机构越级:设计等级为二级工程及以上。
依据:鲁建发[2004]38号文件《关于贯彻实施〈房屋建筑和市政基础设施工程施工图设计文件审查管理办法〉的通知》。
处置方法:对越级工程应按级别进行上报。
(二)所报工程是否存在勘察越级和土工试验越级
1、勘察越级:勘察单位是否存在越级勘察。
依据:应按《工程勘察资质分级标准》“工程勘察单位承担任务范围”及附件“工程勘察甲级(乙级、丙级)工程项目划分表”的规定进行审查,其中勘察乙级限小型资质只能承揽“工程勘察丙级工程项目划分表”所规定的项目。
处置方法:上报主管部门不良行为记录及处罚。
2、土工试验越级:土工试验室是否存在越级承揽任务。
依据:应按鲁建设字[1999]27号文件进行审查,承接任务范围与工程勘察承担任务范围对应,即甲级土工试验室承揽任务范围不受限制,乙级土工试验室勘察乙级项目的土工试验任务,丙级土工试验室勘察丙级项目的土工试验任务。
处置方法:上报主管部门不良行为记录及处罚。
(三)申报材料审查
1、勘察依据是否充分:是否提供了政府有关部门的批准文件及附件。
2、勘察合同备案审查:是否存在阴阳合同,是否达到国家收费标准的要求。
3、跨市、跨省勘察设计单位备案审查:(1)勘察单位跨市来本市承揽勘察项目,是否办理“登记备案”手续;(2)勘察单位跨省来本市承揽勘察项目,是否已到省建设厅办理“单项工程进鲁承担任务通知单”及本市建委办理“登记备案手续"。
4、勘察招投标把关审查:已开展勘察招投标的市地,勘察项目是否进行了招投标。
第三章 工程勘察技术性审查
一、审查依据
《工程建设标准强制性条文》
《施工图设计文件审查要点》(试行)(建设部)《岩土工程勘察规范》GB50021-2001 《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50007-2002 《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01 《湿陷性黄土地区建筑规范》GB50025-2004 《建筑边坡工程技术规范》GB50330-200
2《建筑工程地质钻探技术标准》JGJ87-92
《原状土取样技术标准》JGJ89-92
《土工试验方法标准》GB/T50123-1999 《膨胀土地区建筑技术规范》GBJll2-87
《软土地区工程地质勘察规范》JGJ83-9
1《高层建筑岩土工程勘察规程》JGJ72-200
4《建筑桩基技术规范》JGJ94-2008
《建筑地基处理技术规范))JGJ79-2002
《建筑基坑支护技术规程》JGJl20-99
《既有建筑地基基础加固技术规范》JGJl23-2000 《市政工程勘察规范》CJJ56-94
《岩土工程勘察报告编制标准》DBKl4-S3-2002 其他行业的相关规范和技术标准 当标准更新时,需及时更换新标准。
二、技术性审查要点
岩土工程勘察工作的审查宜分勘察纲要审查、施工过程检查和勘察报告审查阶段,其各阶段审查要点如下:
(一)岩土工程勘察纲要审查要点
该阶段审查的要点是:
1、岩土工程勘察委托任务书所填写的内容是否齐全,技术要求是否明确;
2、勘察工作的目的、任务及要求是否明确;
3、采用的拟建工程平面布置图、地形图的精度是否满足相应勘察阶段的要求;
4、所掌握拟建工程的主要设计要素是否齐全;
5、对场地的自然条件、环境条件和建筑经验等资料的搜集是否齐全;
6、勘察工作所依据的技术标准是否准确、有效;
7、勘察方案和勘察工作量的布设是否合理,能否满足相应技术标准和工程设计的技术要求。所采用的勘探手段是否适宜;
8、所选用的勘探设备、仪器是否符合要求;
9、所安排的试验项目(岩、土、水)、数量是否满足技术标准和工程需要的要求;
10、各工序是否有明确的技术要求和质量控制标准;
11、拟提交的技术文件是否满足工程要求等。(二)勘察现场作业检查要点
现场施工检查应以审查通过的勘察纲要和相应的技术标准为依据,结合场地的具体条件进行,重点检查以下内容:
1、勘探所使用的设备、仪器、工艺、操作是是否符合相应的操作规程、技术标准及勘察纲要的要求;
2、现场勘探点施工的位置及取样(岩、土、水试样)的位置、间距、数量是否符合勘察纲要的要求;取原状土试样是否达到相应取样等级的要求;对试样是否采取了及时腊封和防震、防晒和防冻等保护措施;
3、原位测试所采用的设备、仪器的精度是否符合相应技术标准的规定;需率定的设备是否进行了事前率定或在率定有效期内使用;测试点的位置、间距和数量是否符合勘察纲要的要求;
4、原始记录应客观的反映工程现场实际,检查时,(1)应对原始记录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内容的全面性进行检查;(2)原始记录的清晰度、划改和责任人签署是否符合要求;(3)记录内容是否符合勘察纲要的技术要求及相关规程的规定;(4)记录所使用的记录纸和笔是否符合长期存档的要求;
5、若现场工程条件与勘察纲要编制不一致时,是否进行了及时调整;
6、室内试验
试验项目是否按照项目分析单(送样单)的安排进行,有无开土记录;使用仪器的量测精度是否符合规程规定的标准要求;试验操作是否符合相关规范、标准的规定;数据的计算是否正确;出具的试验报告内容是否完备,责任人签署是否齐全。(三)勘察成果报告的审查要点
岩土工程勘察报告应根据任务要求,勘察阶段、工程特点和地质条件等具体情况编制,即应重点突出,内容全面,资料齐全,岩土工程分析评价有据、参数可靠,结论明确,建议合理、可行。
审查机构应对勘察报告逐项认真的审查,其审查要点是:
1、岩土工程勘察委托任务书所填写的内容是否齐全,技术要求是否明确;
2、勘察文件的相关责任人签字是否完备,勘察资质及土工试验室资质印章加盖是否齐全、有效;
3、勘察工作的目的、任务及要求是否明确;
4、采用的拟建工程平面布置图、地形图的精度是否满足相应勘察阶段的要求;
5、所掌握拟建工程的主要设计要素是否齐全;
6、对场地的自然条件、环境条件和建筑经验等资料的搜集是否齐全;
7、勘察工作所依据的技术标准是否准确、有效;
8、勘察方案和勘察工作量的布设是否合理,能否满足相应技术标准和工程设计的技术要求。所采用的勘探手段是否适宜;
9、所使用的勘探设备、仪器是否符合要求;
10、所完成的试验项目(岩、土、水)、数量是否满足技术标准和工程需要的要求;
11、完成的勘探工作量是否达到相关技术标准和勘察纲要的要求;
12、场地地层的划分是否合理,地层的描述是否符合规范的要求;
13、地表水及地下水的量测方法是否符合现行规范的有关要求;对地下水的类型、埋藏条件阐述是否准确、合理;是否提供了地下水位的变化幅度和常年最高水位;对多层地下水是否进行了分层量测;当地下水对工程有影响时,是否提供了满足地下水治理需要的水文地质参数,其参数是否准确合理;水质分析项目和试验质量是否符合规范要求,其对建筑材料的腐蚀性判定是否符合规范要求,判定结果是否正确;
14、提供的场地抗震设防烈度、设计地震加速度和设计地震分组是否正确;场地类别的划分依据是否充分可靠,其结果是否正确;为液化判定所布置的工作量是否满足规范要求,液化判别的方法是否恰当有效,液化判别所采用的参数是否可靠正确,判别结果及液化指数的计算是否正确,综合判别结论是否合理;场地对建筑抗震地段的划分是否正确;
15、不良地质作用的评价方法、结论及处理措施建议是否符合规范和相关专用标准的有关规定及勘察文件深度的规定要求;
16、特殊土的评价方法、结论及处理措施是否符合规范、相关专用标准及勘察文件深度的规定要求;
17、岩土参数分析与选用的范围、数量、数值的取舍是否符合规范的要求;提供的岩土参数是否准确、可靠,是否满足设计的要求;各项指标之间的关系是否吻合;
18、在地基与基础分析评价中,所采用的公式、参数是否可靠,分析结果是否合理正确;推荐的地基持力层和基础方案是否合理可行;
19、建议的天然地基承载力和变形计算参数是否依据充分、数据可靠;
20、在桩基方案分析评价中,其桩型、桩端持力层选择、沉桩(成桩)可行性的分析评价是否可靠、合理,提供的桩基设计参数是否依据充分、可靠、全面;
21、建议的地基处理方案是否合理、可行,提供的岩土参数是否全面、可靠、合理;
22、对基坑工程的分析评价是否全面,建议的基坑支护方案是否合理、可行,提供的岩土参数是否全面、可靠、合理;
23、地下水对工程的影响是否进行了分析评价,评价内容是否全面、合理;建议的的最高水位是否有据、可靠;建议的降水方法是否合理、可行,提供的参数是否合理;
24、是否分析了施工可能对环境产生的不利影响,建议的治理措施是否合理、可行;
25、勘察报告结论是否明确,是否具有针对性,建议是否合理、可行;
26、是否提供了满足规范及设计要求的有关试验和测试图表;
27、平面图、剖面图、柱状图及其它图件的绘制是否满足规范和勘察文件深度规定的要求,其绘图比例是否合理。
三、审查意见
1、合格:勘察工作质量,勘察报告质量符合强制性条文、标准、规范的规定,质量达到了按不同建筑物或建筑群在查明地质条件的基础上,提供了设计所需的岩土技术参数;对建筑物地基做出了准确的岩土工程分析评价;对基础设计、地基处理、不良地质作用整治、场地适宜性、稳定性评价等具体方案进行了对比论证,结论正确,建议可行,图件齐全和绘制符合规定要求。
2、不合格:勘察工作质量达不到技术标准的规定要求,报告质量存在严重错误或缺漏,编制深度不能满足委托任务书对勘察工作的技术要求。
附件1:工程建设标准主要强制性条文(房屋部分)摘录
若勘察工作涉及到未摘录的其它技术标准中的强制性条文,也应按条文要求执行。
(一)《岩土工程勘察规范》GB50021-2001
1.0.3 各项工程建设在设计和施工之前,必须按基本建设程序进行岩土工程勘察。岩士工程勘察应按工程建设各勘察阶段的要求,正确反映工程地质条件。查明不良地质作用和地质灾害,精心勘察、精心分析,提出资料完整、评价正确的勘察报告。
4.1.11 详细勘察应按单体建筑物或建筑群提出详细的岩土工程资料和设计、施工所需的岩土参数;对建筑地基做出岩土工程评价,并对地基类型、基础形式、地基处理、基坑支护、工程降水和不良地质作用的防治等提出建议。主要应进行下列工作:
1搜集附有坐标和地形的建筑总平面图。场区的地面整平标高,建筑物的性质、规模、荷载、结构特点、基础形式、埋置深度。地基允许变形等资料;
2查明不良地质作用的类型、成因、分布范围、发展趋势和危害程度。提出整治方案的建议;
3查明建筑范围内岩土层的类型、深度、分布、工程特性,分析和评价地基的稳定性、均匀性和承载力;
4对需进行沉降计算的建筑物。提供地基变形计算参数,预测建筑物的变形特征;
5查明埋藏的河道、沟浜、墓穴、防空洞、孤石等对工程不利的埋藏物;
查明地下水的埋藏条件,提供地下水位及其变化幅度;
7在季节性冻土地区,提供场地土的标准冻结深度;
8判定水和土对建筑材料的腐蚀性。
4.1.17 详细勘察的单栋高层建筑勘探点的布置,应满足对地基均匀性评价的要求。且不应少于4个;对密集的高层建筑群,勘探点可适当减少,但每栋建筑物至少应有1个控制性勘探点。
4.1.18详细勘察的勘探深度自基础底面算起,应符合下列规定: 1勘探孔深度应能控制地基主要受力层。当基础底面宽度不大于5m时,勘探孔的深度对条形基础不应小于基础底面宽度的3倍。对单独柱基不应小于1.5倍,且不应小于5m; 2对高层建筑和需作变形计算的地基。控制性勘探孔的深度应超过地基变形计算深度;高层建筑的一般性勘探孔应达到基底下0.5~1.O倍的基础宽度,并深入稳定分布的地层;
3对仅有地下室的建筑或高层建筑的裙房,当不能满足抗浮设计要求。需设置抗浮桩或锚杆时,勘探孔深度应满足抗拔承载力评价的要求;
4当有大面积地面堆载或软弱下卧层时,应适当加深控制性勘探孔的深度;
5在上述规定深度内当遇基岩或厚层碎石土等稳定地层时.勘探孔深度应根据情况进调整。
4.1.20详细勘察采取土试样和进行原位测试应符合下列要求: 1采取土试样和进行原位测试的勘探点数量,应根据地层结构、地基土的均匀性和设计要求确定,对地基基础设计等级为甲级的建筑物每栋不应少于3个;
2每个场地每一主要土层的原状土试样或原位测试数据不应少于6件《组);
3在地基主要受力层内,对厚度大于0.5m的夹层或透镜体,应采取土试样或进行原位测试;
4当土层性质不均匀时,应增加取土数量或原位测试工作量。
4.8.5.当场地水文地质条件复杂,在基坑开挖过程中需要对地下水进行治理(降水或隔渗)时,应进行专门的水文地质勘察。
4.9.1桩基岩土工程勘察应包括下列内容: 1 查明场地各层岩土的类型、深度、分布、工程特性和变化规律; 2 当采用基岩作为桩的持力层时。应查明基岩的岩性、构造、岩面变化、风化程度,确定其坚硬程度、完整程度和基本质量等级,判定有无洞穴、临空面、破碎岩体或软弱岩层;
3查明水文地质条件,评价地下水对桩基设计和施工的影响,判定水质对建筑材料的腐蚀性;
4查明不良地质作用,可液化土层和特殊性岩土的分布及其对桩基的危害程度。并提出防治措施的建议:
5评价成桩可能性,论证桩的施工条件及其对环境的影响。5.1.1拟建工程场地或其附近存在对工程安全有影响的岩溶勘察。
5.2.1拟建工程场地或其附近存在对工程安全有影响的滑坡或有滑坡可能时,应进行专门的滑坡勘察。
5.3.1拟建工程场地或其附近存在对工程安全有影响的危岩或崩塌时,应进行危岩和崩塌勘察。
5.4.1拟建工程场地或其附近有发生泥石流的条件并对工程安全有影响时,应进行专门的泥石流勘察。
5.7.5在抗震设防烈度大于或等于6度的地区进行勘察时,应划分场地类别,划分对抗震有利、不利或危险的地段。
5.7.8地震液化的进一步判别应在地面以下15米的范围内进行;对于桩基和基础埋深大于5米的天然地基,判别深度应加深至20米。对判别液化而布置的勘探点不应少于3个,勘探孔深度应大于判别深度。
5.7.10凡判别为可液化的土层,应按现行国家标准《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的规定确定其液化指数和液化等级。
勘察报告除应阐明可液化的土层、各孔的液化指数外,尚应根据各孔的液化指数综合确定场地液化等级。
7.2.2地下水位的量测应符合下列规定:
1遇地下水时应量测水位;
2稳定水位应在初见水位后经一定的稳定时间后量测; 3 对多层含水层的水位量测,应采取止水措施,将被测含水层与其他含水层隔开。
14.3.3 岩土工程勘察报告应根据任务要求、勘察阶段、工程特点和地质条件等具体情况编写。并应包括下列内容:
l勘察目的、任务要求和依据的技术标准; 2拟建工程概况;
3勘察方法和勘察工作布置;
4场地地形、地貌、地层、地质构造、岩土性质及其均匀性: 5各项岩土性质指标、岩土的强度参数、变形参数、地基承载力的建议值;
6地下水埋藏情况、类型、水位及其变化; 7土和水对建筑材料的腐蚀性:
8可能影响工程稳定的不良地质作用的描述和对工程危害程度的评价; 9场地稳定性和适宜性的评价。
(二)《高层建筑岩土工程勘察规程》(JGJ72-2004)
3.0.6详细勘察阶段应采用多种手段查明场地工程地质条件;应采用综合评价方法,对场地和地基稳定性作出结论;应对不良地质作用和特殊性岩土的防治、地基基础形式、埋深、地基处理、基坑工程支护等方案的选型提出建议;应提供设计、施工所需的岩土工程资料和参数。
8.1.2对有直接危害的不良地质作用地段,不得选作高层建筑建设场地。对于有不良地质作用存在,但经技术经济论证可以治理的高层建筑场地。应提出防治方案建议,采取安全可靠的整治措施。
8.2.1天然地基分析评价应包括以下基本内容: 1场地、地基稳定性和处理措施的建议; 2地基均匀性;
3确定和提供各岩土层尤其是地基持力层承载力特征值的” 建议值和使用条件;
4预测高层和高低层建筑地基的变形特征; 5对地基基础方案提出建议;
6抗震设防区应对场地地段划分、场地类别、覆盖层厚度、地震稳定性等作出评价:
7对地下室防水和抗浮进行评价; 8基坑工程评价。
8.3.2桩基评价应包括以下基本内容: 1推荐经济合理的桩端持力层;
2对可能采用的桩型、规格及相应的桩端入土深度(或高程)提出建议;
3提供所建议桩型的侧阻力、端阻力和桩基设计、施工所需的其他岩土参数;
4对沉(成)桩可能性、桩基施工对环境影响的评价和对策以及其他设计、施工应注意事项提出建议。
10.2.2详细勘察报告应满足施工图设计要求。为高层建筑地基基础设计、地基处理、基坑工程、基础施工方案及降水截水方案的确定等提供岩土工程资料。并应作出相应的分析和评价。
(三)《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50007-2002》
10.1.1基槽(坑)开挖后,应进行基槽检验。基槽检验可有触探或其他方法,当发现与勘察报告不一致、或遇到异常情况时,应结合地质条件提出处理意见。
10.1.6人工挖孔桩终孔时,应进行桩端持力层检验。单柱单桩的大直径嵌岩桩,应视岩层检验桩底以下3d~或5m深度范围内又无空洞、破碎带、软弱夹层等不良地质条件。
10.1.8施工完成后的应进行竖向承载力检验。
(四)《膨胀土地区建筑技术规范》GBJ112-87
2.3.1进行膨胀土场地的评价,应查明建筑场地内膨胀土的分布及地形地貌条件,根据工程地质特征及土的自由膨胀率等指标综合评价。必要时,尚应进行土的矿物成分鉴定及其他试验。
(五)《湿陷性黄土地区建筑规范》GB50025-2004
4.1.1工程地质勘察工作应查明下列内容,并应结合建筑物的要求,对场地、地基做出评价及地基处理措施的建议。
1黄土地层的时代、成因; 2湿陷性黄土层的厚度; 3湿陷系数随深度的变化;
4湿陷类型和湿陷等级的平面分布;
5地下水位升降的可能性和其他工程地质条件。
4.1.7采取不扰动土样,不须保持其天然的湿度、密度和结构,并应符合Ⅰ级土样质量的要求。
(六)《建筑边坡工程技术规范》GB50330-2002
4.1.1一级边坡工程应进行专门的岩土工程勘察;
二、三级边坡工程可与主体建筑勘察一并进行,但应满足边坡勘察的深度和要求;大型和地质环境条件复杂的边坡宜分阶段勘察;地质环境复杂的一级边坡尚应进行施工勘察。
4.1.3边坡工程勘察报告应包括下列内容:
1在查明边坡工程地质和水文地质条件的基础上,确定边坡类别和可能的破坏形式;
2提供边坡验算稳定性、变形和设计所需的计算参数值; 3评价边坡的稳定性,并提出潜在的不稳定边坡的整治措施和监测方案建议;
4对需进行抗震设防的边坡应根据地震区划提供设防烈度或地震动参数;
5提出边坡整治设计、施工注意事项的建议;
6对所勘察的边坡工程是否存在滑坡(或潜在滑坡)等不良地质作用,以及开挖或构筑的适宜性做出结论;
7对安全等级为一、二级的边坡工程,尚应提出沿边坡开挖的地质纵、横剖面图。
附件2:勘察纲要的编写内容
勘察纲要的编写,应内容齐全,重点突出,一般应包括下列内容,其格式可根据工程的重要性和场地的复杂程度自行确定。
1、工程概况
①勘察任务与目的;
②勘察阶段;
③工程的主要设计要素及特殊要求
建筑物的性质、规模、结构特点、层数(地上及地下)、高度,拟采用的基础类型尺寸,埋置深度,基底荷载及分布,特殊要求及各建筑物的地面整平标高、建筑抗震设防烈度。
2、场地自然条件
①场地位置、地形地貌、地下水概况;
②大型工程尚需搜集区域地质、水文地质、气象等资料; ③建筑场地的抗震设防烈度;
④场地及邻近的工程地质研究程度、有无特殊土等; ⑤已有建筑经验及场地周围的建(构)筑物使用情况。
3、勘察方案及工作量 ①岩土工程勘察等级;
②勘探点的布设原则和依据;
③勘探孔(点)间距、深度的确定,技术孔所占总孔数的比例; ④取样与原位测试点间距、数量的确定; ⑤室内试验项目的要求及数量。
4、勘察技术要求及施工组织
①施工工序安排;
②选用的设备、仪器;
③各工序的技术要求和质量标准;
④质量保证措施及工期安排;
⑤安全保障措施。
5、拟提交的技术资料
技术文件的名称、编制深度要求。
附件3:岩土工程勘察报告的编制内容
(1)工程概况
①勘察工程项目名称;
②勘察的目的及要求;
③勘察执行的规范、技术标准、文件;
④工程的主要设计要素及特殊要求;
⑤勘察方法和勘察工作布置;
⑥完成的勘探工作量。(2)场地自然条件
①场地位置、地形、地貌;
②地下水埋藏条件及水质对建筑材料的腐蚀性判定; ③地质构造和不良地质作用描述;
④大型工程尚需要叙述区域地质、水文地质条件、气象等资料。(3)岩土层的分布及岩性描述
①地层的划分;
②岩性的描述。(4)岩土参数的分析与选用
①统计计算方法及标准;
②岩土的物理力学性质指标的样本数量、范围值、平均值、变异系数;
③主要的岩土物理力学性质指标标准值。(5)地基承载力及变形参数
①确定依据、方法;
②满足变形验算压力段的变形计算参数。(6)特殊土
①黄土:湿陷性土、湿陷系数、地基湿陷等级,对新近黄土应经过判定确定;
②膨胀土:自由膨胀率、膨胀率、收缩系数、膨胀力、地基胀缩等级;
③液化土:液化判定、液化指数计算、确定地基液化等级; ④软土:承载力、抗剪强度、固结系数、渗透系数等;
⑤盐渍土、冻土等其它特殊土均应符合相应的规范规定要求。(7)场地稳定性和适宜性评价 ①场地的地震效应评价;
②不良地质作用及对场地稳定性的影响; ③地质构造对场地稳定性的影响。
(8)地基基础方案分析
①天然地基
地基强度验算及变形特征分析,存在软弱下卧层的应进行下卧层验算;
②桩基
桩的选型、成桩或沉桩的可能性、桩基设计参数、单桩承载力估算;
③地基处理
地基处理方法、适用条件、设计计算参数、强度和变形计算等。
(9)基坑开挖与支护
支护方案建议、相关岩土参数等。
(10)降水
降水方法建议、相关参数、降水对周围环境和建(构)筑物的影响等。
(11)结论与建议。(12)附图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