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平行四边形的面积》说课稿
《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反思性说课稿
恩施市第二实验小学
谭寒英
一、说教材
1、教学内容: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北师大版)五年级上册二单元23——24页平行四边形的面积。
2、教材分析:
本节课是在学生掌握了长方形面积的计算,理解平行四边形特征及其高和底概念的基础上进行学习的。教材在编写时以平行四边形的面积计算为重点,注意培养学生实际操作能力,先让学生借助数方格的方法计算图形的面积,引发猜想,再引导学生通过剪拼实验,把平行四边形转化为一个与它面积相等的长方形,从而推导出新的图形面积计算公式。整个安排体现知识的形成过程,渗透转化的思想,为后面学习图形面积的计算打下基础。
因此,我将本节课的教学重点确定为:理解和掌握平行四边形面积的计算公式,并会应用公式计算。
二、说学情分析
五年级学生已经形成了一定的空间观念,具备了一定的抽象思维能力。但受年龄的限制,他们的空间想象力还不够丰富,需要在不断的探索活动中,循序渐进、由浅入深地进行操作与观察,才能进一步理解平面图形之间的变换关系,发展空间观念。
因此,我把平行四边形面积公式的推导确定为本节课的教学难点。
三、说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理解和掌握平行四边形面积的计算公式,会计算平行四边形的面积。
教学难点:理解平行四边形面积公式的推导过程。
四、说教法、学法
根据高效课堂的新理念,结合本节课的内容及学生的实际水平,我以学生发展为立足点,以自主探索为主线,利用多种媒体,采取活动体验、直观演示,实际操作等教学方法,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合作交流,获得直接体验,有效提高知识摄取的效果。
在学法的指导上我以激趣为基点,创设多种活动情境,让学生在活动中体验,在体验中学习,在合作中探究。
依据学生年龄特征和心理特点,我将:让学生在数、剪、拼、摆的操作活动中体验“转化”的魅力,发展空间观念,作为本节课的教学特色。
五、说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通过提问长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积用公式怎样计算,顺势导入了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怎样计算?
【设计意图】直接提问,让学生感到学习新知识的重要性。
(二)、自主学习,探究新知。
1、知识迁移,合理猜想
(1)小组内讨论:如何求平行四边形的面积?(2)汇报交流。学生用数格子的方法。
【设计意图】这里,数格子的结果暗示不简便、不高效,为学生利用转化的思想求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做好了准备。
2、合作转化,验证猜想
(1)学生分组合作,尝试将平行四边形转化成长方形。(2)小组汇报。
剪拼的方法有很多种,(课件演示多种剪拼方法)也许同学们的语言不是那么规范,但是他们都能够将一个平行四边形通过剪拼转化成一个长方形,所以合理推断,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应该就是底乘高。
3、归纳总结,推导概括。(1)小组讨论,得出结论。
每一个平行四边形都可以转化成一个长方形,这个长方形的面积和原来平行四边形的面积相等,这个长方形的长与原平行四边形的底相等,这个长方形的宽与原平行四边形的高相等,因为长方形的面积等于长乘宽,所以平行四边形的面积等于底乘高。(板书)
如果用S表示平行四边形的面积,用a表示平行四边形的底,用h表示平行 2
四边形的高,那么平行四边形面积的计算公式可以写成:S=ah。(板书)
(2)教师小结。
我们把平行四边形变成长方形的这种方法,是一种很重要的数学思想方法——转化。(板书:转化)通过转化,我们可以找到新旧知识之间的联系,从而解决新问题。相信大家在今后的学习中会不断运用这种方法,尝到它给你带来的喜悦。
【设计意图:思想是数学的灵魂,方法是数学的行为。学生通过思考、操作、探究、交流后,不但经历了知识的形成过程,发展了思维能力,更重要的是学生领悟到了“转化”这一研究数学的思想和方法,这才是学生最大的收获。】
4、知识再现,巩固理解。同桌互相说一说整个推导过程。
【设计意图】必要的再现,有利于突破本节课的难点。
5、实际应用,解决问题。
【设计意图】“学以致用”是学习的出发点和归宿点,也是学习数学的终结所在。
(三)、巩固练习,拓展延伸。
(四)、课堂小结,巩固提升
通过回顾式总结使学生对本节课的知识有更完整地认识,进一步强化重点。
六、说板书设计
平行四边形的面积长方形面积= 长×宽平行四边形面积= 底×高S = a h
我的板书,强调转化思想,再现平行四边形面积公式的推导过程,有利于学生更好的完成本节课的任务。
以上只是我对本节课设想,由于学习主体是鲜活的,课堂是动态的,现实的课堂与预设之间可能会产生一些差异,在实际教学中,出现了一些课前没有预设到的情况,结合我的教学反思如下:
1、在我导入新课时,我是通过复习长方形、正方形的面积计算公式引出 3
怎样计算平行四边形面积的。当我问到你们想知道一种能计算所有平行四边形面积的公式吗?问题一出,学生马上举手说:“我会计算,是底×高。”还有的同学也在高喊:“我会计算”。这就是我课前没有预设到的地方,对我很快引入新课设置了一道防线。我灵机一动,连问了几个为什么?我才给自己下了个台阶。这才激起学生求知的欲望。看来,我们老师在备课时,还要充分考虑学情。
2、合作学习中,我设计了学生动手操作这一环节。在这一环节也出了一个小小的问题,学生课前准备的平行四边形太小了,不便于学生展示。看来,我们在要求学生准备学具时一定要有选择性,且能激起学生的注意力,要不反而让我们的课堂乱了套。
3、我个人觉得整个课堂有些“实”,欠“活”。在设计时,我们的数学要尽可能的与我们的生活紧密联系,让数学生活化。这样更能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比如,在导入新课时,我就直接用复习旧知识引入了新知识,导入欠艺术性。我们的课堂本来就是展示才艺的课,为何那么呆板呢?学生轻松入课堂,导入很关键。
4、还要进一步加强小组建设,培养学生自信、学会合作竞争、增强团队意识等。
5、通过知识检测,学生达到了学习目标,完成了本节课的重难点,也经历了平行四边形公式的推导过程。体验到了“转化”这一数学思想方法带来的的成就感。
总之,上好每一节不容易,需要我们教师认真钻研,精心设计,才能真正展示教师的魅力。这么多年来,我一直把上好每一堂课作为我一生的追求,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第二篇:平行四边形面积说课稿
《平行四边形的面积计算》说课稿
各位领导,各位评委老师,下午好。今天我要说课的题目是《平行四边形面积的计算》,下面我将从四个方面阐述我对本节说课的理解与设计,他们分别是说教材、说教法学法、说教学过程,说板书设计。
一、说教材
(一)教材的地位及作用
《平行四边形的面积计算》是人教版五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第一课时的内容。几何知识的初步认识在整个小学数学教学中,是按由易到难的顺序贯穿始终的。平行四边形面积的计算,是在学生已掌握了长方形面积的计算、面积概念和面积单位,以及认识了平行四边形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教材运用转化思想,在数方格法的基础上,用割补法,把平行四边形转化成长方形,并分析长方形面积与平行四边形面积的关系,再从长方形的面积计算公式推出平行四边形的面积计算公式,然后通过实例验证,使学生理解平行四边形面积计算公式的推导过程,在理解的基础上掌握公式。本节课是长方形面积计算公式的延伸和后面学习三角形面积以及梯形面积计算的依据,因此这节课的内容在整个教材体系中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也是整个单元学习的重点。
(二)说学情
五年级的学生已经掌握了平行四边形的特征和长方形、正方形面积的计算方法。这些都为本节课的学习奠定了坚实的知识基础,但他们主动性还比较欠缺,课堂精神容易分散,空间想象力不够丰富,对平行四边形面积计算公式的推导有一定的困难。因此本节课的学习结合他们这个年龄阶段好奇心强,喜欢参与动手活动的特点,让学生充分利用好已有知识,参与动手操作,更好的理解平行四方形面积的计算。
(三)教学目标
根据新课程标准的要求,结合五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我从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与价值观考虑,预设教学目标如下:
(1)知识与技能目标: 掌握平行四边形面积计算公式以及应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2)过程与方法目标: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渗透转化和平移的思想,培养学生的分析、综合、抽象概括和动手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培养学生积极参与、团结合作、主动探索的精神。
(四)说教学重难点
依据教学目标的分析及小学五年级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及身心发展特点,本节课设定的
教学重点:
掌握平行四边形面积的计算公式,并能运用公式解决相关问题。教学难点:
理解平行四边形面积计算公式的推到过程。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让每个学生准备一个平行四边形纸片和一把剪刀。
二、说教法学法
(一)说教法
美国教育学家杜威先生说过这样一句话:“你可以将一匹马牵到河边,但是你决不可能按着马头让它饮水。”这句话也道出了教学的灵魂在于主体探究。因此,在教学中,不仅要使学生“知其然”,而且要让学生“知其所以然”。因此,我结合学生的特点及本节课的内容,主要采用了 “探究教学法、合作教学法”的教学方式。利用知识迁移及剪、移、拼的实际操作来分解教学难点,引导学生理解平行四边形与长方形的等积转化,通过“剪、移、拼”找出平行四边形底和高与长方形长和宽的关系,把握面积始终不变的特点,归纳出平行四边形等积转化成长方形面积。
(二)说学法
新课程标准明确提出:“有效的数学活动不能单纯地依靠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我设定了以下的学习方法“动手操作法,自主探究法,合作交流法”在动手实践中,不仅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更让学生感知了学习习近平行四边形的内容,同时自主探究,合作交流不仅可以让学生有着独特的感受和理解,而且有利于学生理解如何推导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公式,从何突破重点和难点。
三、说教学过程
为了更好的突出重点,突破难点,达到本节课所预设的教学目标,我设定了如下的教学过程:
(一)复习巩固
复习长方形与正方形的面积计算以及平行四边形的特征。意图:为所学知识做好铺垫
(二)情景设疑,引出问题
学生的学习动机和求知欲不会自然涌现,它取决于教师所创设的学习情境,而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因此,在课的开始,我设计了这样一个情境“同学们,创新小学的操场上有两个花坛,你能比较出他们的大小吗?”学生自然会联想到是计算两个图形的面积,但是也产生了认知冲突,平行四边形的面积不会求,从而导入新课。
(三)引导探索,提出猜想
引导学生用数格子的方法来算出前面的长方形和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并让学生说一说怎样数和数的结果,组织学生对数的结果进行讨论(学生通过发现不难看出平行四边形的底和长方形的长、宽和高、面积相等。)再让学生说一说(你还能发现什么?想到什么?)猜想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可能和什么有关,让学生带着这个思考题进入探究平行四边形的面积计算的思维之中。
本环节教师呈现带有方格的平行四边形,让学生凭借独立思考,同桌交流互评的渐进过程进行充分的自主探究,再亲历和体验中初步感悟计算平行四边形的方法。这样设计,使得做到本节课的重点突破,为后面进一步学习面积公式做好铺垫。
(四)动手实践,合作交流
在这一环节,我首先提出一个假设:是否可以把平行四边形变成一个长方形来计算?(湛透转换思想,把已知转化成未知)其次:我组织学生动手操作(出现不同的情况,给予肯定。)再次:小组讨论,观察拼成的平行四边形和长方形,你发现了什么?
(1、平行四边形转化成长方形后它的面积有没有变化?
2、拼成长方形的长与原来平行四边形的底有什么关系?
3、拼成长方形的宽与原来平行四边形的高有什么关系?)最后,通过多媒体的直观演示,显示平移的过程。并要求学生叙述出自己的推导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潜移默化地将等积转化的思想渗透开来。通过转化,在旧知基础上生长,而完成知识的自我构建与生成,突破了本课的教学难点。
通过这样的教学让学生经历知识形成的过程,不仅使学生的动手能力得到提高,而且加深了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
(五)巩固新知,拓展应用
数学是为生活服务的,在推导出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公式之后,为了了解学生的掌握程度,检验他们能否学以致用,通过练习,使学生加深对公式的理解与应用达到熟练灵活掌握的目的,我设计有针对性、层次分明的练习题组(基本题、变式题、拓展题),是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得到进一步提高。
练习设计如下:
1、算出下面平行四边形的面积。(课件显示图形)
意图:培养学生迅速利用公式代入,计算平行四边形的面积
培养学生的代数思想
2、一个平行四边形的花坛长是6米,高4米,如果每平方米的花夲需要50元,那么买花夲1000元够吗?(课件显示)意图:
1、加强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2、联系生活让学生根据公式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3、判断(对的打“√”,错的打“×”)
(1)两个平行四边形的底相等,它们的面积就相等。()(2)平行四边形的高不变,底越长,它的面积就越大()
(3)一个平行四边形的底是5厘米,高是4分米,它的面积是20平方厘米。()意图:加强对概念的辨析
让学生找准对应的高进行计算,加强对知识的理解与掌握。
4、(拓展延伸)下图中两个平行四边形的面积相等吗?它们的面积各是多少?能够画出多少个这样的平行四边形?(见课本83页第5题)
等底等高的两个平行四边形面积相等。画出几个面积相等的平行四边形,怎样画最快?
意图: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思维能力,揭示等地登高的平行四边形面积相等的概念。
(六)共同反馈,自主总结
只用自己领悟的知识,才是真正的知识。因此在总结这一环节,向学生提出“本节课你收获了什么?在解决此类问题时,需要注意什么?你还有什么疑惑?通过与同学的沟通,你获得了什么?”等问题。
设计意图:通过交流学习所得,增强学生学习数学知识的信心,培养学生敢于质疑,勇于创新的能力。
四、说板书设计
这节课的板书设计结构清晰,一目了然,重点突出,可以很好得帮助学生掌握本节课的重点。
平行四边形面积的计算
长 方 形 的 面 积=长
× 宽
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底
× 高
S=a×h 或者S =a · h
或者S =ah
第三篇:平行四边形的面积说课稿
《平行四边形的面积》说课稿
文昌小学温亚贞
尊敬的各位评委、各位老师,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人教版五年级数学上册《多边形的面积》的第一课时。《平行四边形的面积》。
一、教材分析。
这个内容是人教版五年级数学上册《多边形的面积》的第一课时。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是新课程标准始终贯彻的一个重要理念,是由易到难循序渐进的。《平行四边形的面积》的教学是在学生已经掌握并能灵活运用长方形面积计算公式,理解平行四边形特征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这部分知识的学习运用会为学生学习后面的三角形、梯形、圆等平面图形的面积乃至立体图形的表面积奠定良好的基础。由此可见,本课的内容在整个教材体系中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
二、学情分析。
学生已经掌握了平行四边形的特征和长方形面积的计算方法。这些都为本节课的学习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但是小学生的空间想象力不够丰富,推导平行四边形的面积计算公式有一定的困难。因此本节课的学习就是让学生充分利用好已有知识,调动他们多种感官全面参与新知的发生、发展和形成过程。
三、教学目标:
根据新课标的要求及教材的特点,以学生的全面发展作为标准,我从“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维度确定如下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使学生通过探索,理解和掌握平行四边形的面积计算公式,会计算平行四边形的面积。
能力目标:通过操作、观察、比较等活动,初步渗透“转化”的数学思想,培养学生的观察、推导能力,发展空间观念。
情感目标:通过数学活动使学生获得成功的体验,增强自信心,培养学生的 探索精神和实践能力。
教学重点与难点。
根据新课标对图形与空间的教学要突出探究性活动的要求,同时根据学生已有的知识水平,我确立本节课教学重难点为。
教学重点:探究平行四边形的面积计算公式,会计算平行四边形的面积。
教学难点:平行四边形面积公式的推导过程。
四、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方格纸、剪刀、平行四边形。
五、教法与学法
新课标指出;有效的数学活动 不是单纯的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操作,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本节课我采用情景教学法和引导探究法,组织学生开展丰富多彩的数学活动,在活动中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为他们构建一个发现,探索的空间,使学生更好的去发现去创造。在重视选择灵活教法的同时,重视对学生学法的指导。本课多次鼓励学生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组织学生认真观察,分析和讨论,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通过动手实践,合作梳理来完成探究任务。
六、教学流程
为了能更好地凸显“自主探究”的教学理念,高效完成教学目标,我设计了如下课堂教学环节:
1、情境导入引入新课
创设一定的问题情景,让学生体会到学习习近平行四边形的面积与实际生活的联系,我创设了学校分实践基地中的草坪给五(5)班(平行四边形的草坪)和五(6)班(长方形的草坪)的情景。接着提出问题,思维定向。“这两个草坪的面积到底谁大呢?”因为学生已经学习了长方形的面积计算公式,所以学生马上就能回答长方形的面积我可以用长乘宽求出(板书)同时追问那么平行四边形的面积该如何求呢? 这节课我们就来共同探究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板书)让学生带着这个思考去探究平行四边形的面积。
(设计意图:以问题情境为出发点,既丰富了学生的感官认识,又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从而激发了学生的主动思考。)
2、动手操作探究新知
让学生经历知识形成的过程,不仅使学生的动手能力得到提高,而且加深了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
①自学自悟,初步推导
同学们,老师已经将五(5)班和五(6)班的 实践基地按照一定的比例画到80 页方格纸上,请大家先翻到课本80页,按课本的要求完成任务。
接着集中订正,让学生说数的过程结果及自己的发现,要求学生将自己的发现与自己的猜想进行比较。当学生说发现了:平行四边形的底等于长方形的长,平行四边形的高等于长方形的宽时,它们的面积相等;平行四边形的面积等于底乘高后。我及时启发学生思考:那么通过这个发现你们还能想到什么吗?估计有的学生会说平行四边形可以当作一个长方形来计算它的面积;有的学生会说,如果把平行四边形变成长方形不就可以计算它的面积吗 ?。
最后我小结:通过刚才的探究同学们都有自己的发现,真好。其实用数方格的方法在实际应用中是很不方便的,特别是图形较大时。因此,我们必须找到一个既简便又实用的计算方法,刚才大家发现了平行四边形的面积与它的底和高有关,那到底有怎样的关系呢?请大家沿着刚才的思路仔细想一想,能用什么方法来验证吗? 为下步探究提供思路。
②剪拼操作,进行验证。
先请同学们独立思考验证的方法,思考出来后就和同学交流接着请同学们拿出平行四边形学具动手操作,要求边操作边思考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怎么计算?怎样推导出来的?并把思考的结果先和同学交流。
最后汇报展示,全班交流出现三种情况: 生1:沿着平行四边形左边的高剪开,把小三角形平移到右边去,正好拼成一个长方形。生2:沿着平行四边形右边的高剪开,把小三角形平移到左边去,正好拼成一个长方形。生3沿着平行四边形中间的高剪开,然后把剪下的小梯形平移到另一边,正好拼成一个长方形。学生边演示边汇报出自己沿高和任意高分别剪下一个直角三角形和一个直角梯形,都经过平移拼成了长方形,且三种推导结论都是平行四边形的面积等于长方形的面积,平行四边形的底等于长方形的长,平行四边形的高等于长方形的宽,并推导出平行四边形的的面积=底×高。(板书)我用电脑演示学生剪拼的过程,把平行四边形转化成长方形还有很多方法,我展示其中一种方法,介绍字母公式。引导学生齐读平行四边形的面积计算公式。引导学生思考要求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必须知道哪些条件?突出公式的使用。出示例1,让学生直接应用公式独立解答。
(设计意图:让学生深刻理解本课的重难点,培养了学生的逻辑思维,让学生不仅学会了知识,更重要的是学会了学习。所谓“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学生经历了知识的形成过程,情绪是高昂的、思维是深刻的、心理是快乐的。)
3、分层训练巩固内化
课堂练习是数学教学的主要环节之一,是学生形成技能发展智力的有效方法。我本着重基础、验能力、拓思维的原则设计如下四个层次的练习。
①基础练习:
一个平行四边形的停车位底长5m,高2.5m,它的面积是多少?(设计意图:目的在于巩固平行四边形面积公式,使学生加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
②综合练习:
你能想办法求出下面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吗?
(设计意图:在第一题的基础上,增加了学生动手测量的要求体现了“重实践”这一理念同时也使学生理解平行四边形的积必须是底和对应的高相乘突出对应。)
③变式练习:
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是28平方米,底是7米,高是多少米?
④发散练习:
下面图中平行四边形的面积相等吗?为什么?
(此题需要学生综合运用知识,进行逻辑推理,明白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只与底和高有关,同底等高的平行四边形面积相等)。
(设计意图:整个习题设计部分,虽然题量不大但却涵盖了本节课所有的知识点,题目呈现方式多样,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同时练习题的排列遵循由易到难的原则。有效的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4、课堂总结,完善新知
结课之前我问:今天学习了什么?你有什么收获?让学生谈谈自己的收获,最后我作小结。
(设计意图:目的是使学生对本课所学的知识有一个系统的认识,培养学生整理知识的能力。)
(板书设计意图:力求简洁,突出重点。)
总之,这节课我力求体现出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思想,利用转化的思维方法,直观的教学手段,变教师的讲为导,变学生被动的听为主动的探索,使学生积极主动的参与到知识的形成过程中,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第四篇:平行四边形的面积说课稿
《平行四边形的面积》说课稿
明照小学:苏彬彬
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好!我是来自明照小学的苏彬彬,今天我要说课的内容是人教版五年级上册数学第六单元《多边形的面积》第一课时:平行四边形的面积。
一、教材分析
(一)教材地位和作用
平行四边形面积的计算是在学生掌握了平行四边形的特征以及长方形、正方形面积计算的基础上学习的,是进一步学习三角形、梯形等图形面积的基础,可见本节课内容在整个教材体系中起着承上启下、举足轻重的作用。
(二)教学目标
根据上述教材分析,考虑到学生已有的认知结构和心理特征,我制定如下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通过学生自主探索、动手实践推导出平行四边形面积的计算公式,使学生理解、掌握并会运用平行四边形面积计算公式。
过程与方法:让学生经历平行四边形面积公式的推导过程,通过操作、观察、比较,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渗透转化的思想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活动,激发学习兴趣,培养探索精神,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三)教学重点、难点
以新课程标准为基础,在吃透教材的基础上,我确定了以下教学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使学生理解和掌握平行四边形面积公式并会应用。教学难点:理解平行四边形面积计算公式的推导过程。
二、学情分析
五年级学生已经形成了一定的空间观念,具备了一定的抽象思维能力。但受年龄的限制,他们的空间想象力还不够丰富,在表述从操作到转化、推导的过程中会有些困难。
因此本节课的学习就要让学生充分利用好已有知识和经验,调动他们多种感官全面参与新知的发生发展和形成的过程。在不断的探索活动中,循序渐进、由浅入深地进行操作与观察,才能进一步理解平面图形之间的变换关系,发展空间观念。
三、教法与学法分析
本节课,我采用了情境教学法、直观演示法、引导探究法,组织学生开展丰富多彩的数学活动。
学法上,以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探索能力和创新精神为目标,鼓励学生自主探究、推理迁移、合作实践。
下面我具体来谈谈这一堂课的教学过程。
四、说教学过程
为凸显本节课的设计理念、切实高效完成教学目标、突出教学重点、突破教学难点,我设计了如下教学环节:
(一)创设情境,设疑导入
上课伊始,我创设了学生熟悉的动画情境,请学生帮忙评判。
设计意图:目的在于调动学习积极性,激发学生探究欲望。因为学生现有知识水平无法通过计算来比较两块菜地面积的大小,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二)操作探索,获取新知
1、大胆猜想,用数方格的方法初步探究平行四边形的面积
首先让学生回忆推导长方形面积计算公式的方法,然后利用数方格的方法初步探究平行四边形的面积。通过数格子的方法,并填写表格,从表格中学生能观察到平行四边形的面积与长方形的面积相等。但当一个平行四边形很大很大的时候,我们也采用数格子的方法来求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吗?这就引发学生思考,是否可以把平行四边形转化成长方形来探索它的面积公式呢?
设计意图:数格子的方法不简便、不高效,为学生利用转化的思想求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做好了准备。
2、操作验证,应用“转化”思想,引入割补、平移法
接下来让学生动手操作把平行四边形转化成长方形。这时学生跃跃欲试,在小组合作探究的过程中学生沿高剪开后会有不同种的拼法,合理的都要给予肯定。学生分组合作以后集体汇报交流,说说自己的剪拼方法,同时注意规范学生的语言。接着我概括小结:刚才通过割补、平移法,我们把平行四边形变成长方形,在这个过程中其实运用了一个重要的数学思想,那就是“转化”的思想,把平行四边形转化成了长方形。
设计意图:学生通过思考、操作、探究、交流后,不但经历了知识的形成过程,发展了思维能力,更重要的是学生领悟到了“转化”这一重要的数学思想方法。
3、建立联系,推导公式
在把平行四边形转化成长方形之后,我设计了以下三个问题让学生进行小组合作,讨论交流:
①转化成的长方形与原来的平行四边形比较,什么变了,什么没有变? ②这个长方形的长和宽与平行四边形的底、高有什么关系?
③你能根据长方形面积的计算公式推导出平行四边形的面积计算公式吗?
学生合作交流得出结果:只是形状变了,平行四边形的面积=长方形的面积;长方形的长等于原来平行四边形的底,长方形的宽等于原来平行四边形的高。又由于长方形的面积=长×宽,所以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底×高,接着引导学生得出平行四边形面积计算公式的字母表达式s=a×h=a•h=ah
紧接着我反问学生,要计算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必须知道什么?学生讨论后知道了要求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必须知道对应的底和高。
4、回到问题情境,解决问题。
设计意图:在这个环节主要采用了动手操作,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学习方式,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强化了转化思想,初步体会到等积变形的数学方法。使学生获得了克服困难,探索成功的体验。产生了学习数学的乐趣,树立了学习数学的信心。整个知识的教学,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动手、动口、动脑,自己发现,比较归纳。利用多媒体课件,从具体到抽象,从特殊到一般,从感性到理性,循序渐进的推导出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公式,突破了难点,培养了能力。
(三)巩固应用,内化新知
课堂练习是数学教学的主要环节之一,是学生形成技能、发展智力的有效方法。新知需要及时巩固运用,才能得到理解与内化。我本着“重基础、验能力、拓思维”的原则,设计三个层次的练习题:
第一层:基础练习:求平行四边形面积是多少? 设计意图:熟练使用平行四边形的面积计算公式,明确平行四边形的面积等于对应的底与高的乘积。
第二层:变式练习:这个平行四边形的高是多少?
设计意图:逆用公式,引导学生依据乘除法的关系学会灵活运用公式或列方程解决。
第三层:扩展练习:想一想,下图中平行四边形的面积相等吗?
设计意图: 整个习题设计,题目呈现方式的多样,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激发了学生的兴趣,活跃了学生的思维。同时练习题排列遵循由易到难的原则,层层深入,也有效的培养了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课堂总结,深化新知
最后,向学生提问,通过今天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呢?提醒大家注意什么?
设计意图:有利于学生对本节课所学知识有个系统的认识,充分提高归纳和总结能力。
五、板书设计
板书简洁、有效,条理清晰,突出本节课的重难点,强调转化思想,再现平行四边形面积公式的推导过程。
我的说课完毕!谢谢!
第五篇:平行四边形的面积说课稿完整版
《平行四边形的面积》说课稿
我说课的内容是课程标准试验教科书数学五年级上册中的《平行四边形的面积》
一、教材分析
平行四边形是人教版九年义务教育第九册第五单元多边形面积的计算第一小节的内容。几何知识的初步认识贯穿在整个小学数学教学中,是按由易到难的顺序呈现的。平行四边行面积的计算是在学生已经掌握并能灵活运用长方形面积计算公式,理解平行四边行特征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而且,这部分知识的学习运用会为学生学习后面的三角形,梯形等平面图形的面积奠定良好的基础。由此可见,本节课是促进学生空间观念发展,扎实其几何知识学习的重要环节。
二、学生分析
新课程沐浴下成长的五年级学生,在灵活开放的课堂中,学生们善于独立思考,乐于合作交流,课上表现极为活跃,语言表达能力较强,十分愿意发表独立见解,有较好的学习数学的能力。本课学生对数格子法、剪割拼补法有了一定的了解,但是,让学生切实理解由平行四边形剪拼成长方形后,长方形的长和宽与平行四边形底和高的关系是一个难点,需要学生在探索活动中,循序渐进、由浅入深地进行操作与观察,从而使学生进一步理解平面图形之间的变换关系,发展空间观念
三、教学目标
根据新课标的要求及教材的特点,以“学生的全域发展”作为标准,从“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三个维度确定如下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使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掌握平行四边形面积的计算公式,能正确计算平行四边形面积。
能力目标:通过对图形的观察,比较和动手操作,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渗透转化和平移的思想,并培养学生的分析,综合,抽象概括和动手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情感目标:通过活动,激发学习兴趣,培养探索的精神,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四、教学重点难点
依据新课程对图形与空间的教学要突出探究性活动的要求,体现《数学课程》的“过程性”目标,同时根据学生已有的知识水平,我确立了本节课教学的重难点
重点:平行四边形面积计算公式的推导。
难点:使学生切实理解由平行四边形剪拼成长方形后,长方形的长和宽与平行四边形底和高的关系。
五、说教法、学法
(一)说教法
本节课教法上最大的特点是让学生动手操作,把静态知识转化成动态,把抽象数学知识变为具体可操作的规律性知识。指导学生理论联系实际,开展多次讨论,使他们自主、快乐地解决问题。在本节课中,以小组为单位共同合作完成;培养学生自主、探究、合作的精神。让学生亲身体验知识的形成过程,促进学生思维的发展。
教法的体现:(1)在导入部分我采用了创设生活情境,设疑引入的方法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这为充分发挥学生主体作用奠定了基础。(2)在探究过程中,我很重视学生动手操作,大胆放手,给学生时间和空间,让他们在熟悉的具体情境中,通过探究和体验,感受新知;联系生活经验,构建新知;小组合作交流,扩展新知;创新活动设计,超越新知。
(二)说学法
坚持“发展为本”,促进学生个性发展,并在时间和空间诸方面为学生提供发展的充分条件,以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探索能力和创新精神为目标。在教学过程中,注意引导学生怎样有序观察、怎样操作、怎样概括结论,通过一系列活动,培养学生动手、动口、动脑的能力,使学生的观察能力、操作能力、抽象概括能力逐步提高,教会学生学习。使学生通过自己的努力有所感受,有所感悟,有所发现,有所创新。
“学以致用”是学习的出发点和归宿点,也是学习数学的终结所在。让学生感到数学的有趣和可学,我们还应注重将数学知识提升应用到生活中,提高学生处理问题的实际能力。六、教具学具准备
教具平行四边形课件 长方形
学具 学生每人一个任意大小的平行四边形纸片 剪刀
七、说教学过程
为了能更好地凸显“自主探究”的教学理念,高效完成教学目标,结合本班学生特点,设计如下环节。
(一)创设情境,设疑引入
以校园风景图为引入,绿色文明指示牌为的图形为疑问,说说他们的面积,猜想,设疑。引发兴趣。这样设计,由生活中的问题很自然地把学生带入新知的学习环节,使学生完成了学习新知的心理准备――成为一名探索者,为充分发挥学生主体作用奠定了基础。
(二)操作探索,推导公式
一、探索新知:
1、数方格法求面积(课件出示)数完后,问问学生结果如何?你发现了什么?
这样设计,让学生掌握用数来计算平行四边形面积的方法,进一步证实自己的猜想是正确的,初步感知到了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底×高。
二、活动验证
2、转换法
教师启发谈话,如果要求在实际生活中平行四边形的面积,经常用数方格这种方法方便吗?这就需要寻找一种更简单的方法。我们已学过了长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积计算公式,能不能根据已掌握的知识来解决新知,求出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呢?
然后让学生实践操作,让学生拿出剪好的平行四边形,每四人一组,想一想,动一动,拼一拼,看能不能把一个平行四边形拼成一个面积相等的长方形呢?
学生动手若干分种,教师要注意巡视,可选择做得对的小组派一名学生给全班演示,说说你们的想法。然后教师再重点的演示和完善的叙述平移(可能学生说得不准确)。
3、归纳:
提问:这个平行四边形转换成了什么图形?它们的面积有变化没有?拼成的这个长方形与平行四边形的底和高有什么关系?
得出结论: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底×高。
用字母怎样表示?S=ab
在这个环节中主要采用了动手操作、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学习方式,通过动手操作、探索,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体,培养学生探索精神,使学生获得战胜困难,探索成功的体验,从而产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建立学习数学的信心。这样做完全把学生当作学习的主体,体现了活动化的数学学习过程,有效地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与质量。
(三)巩固练习,深化知识:
对于新知需要及时组织学生巩固运用,才能得到理解内化效果。我本着“重基础、验能力、拓思维”的原则,设计如下几道练习题:
基础练习出示填空题,巩固平行四边形面积公式计算过程。
2提升练习出示计算题,使学生熟练应用平行四边形面积计算公式进行计算。3 判断练习对学到的平行四边形的面积计算公式进行巩固。4 选择练习用题型多样化对本课所学知识进行巩固。发散练习此题需要学生综合运用知识,进行逻辑推理,使学生明白等底等高的平行四边形的面积相等。
整个习题设计部分,虽然题量不大,但却涵盖了本节课的所有知识点,题目呈现方式的多样,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使学生面对挑战充满信心,激发了学生兴趣、引发了思考、发展了思维。同时练习题排列遵循由易到难的原则,层层深入,也有效的培养了学生创新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全课总结,质疑问难。
问学生: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你学会了什么?
主要目的是了解学生对这节课的知识有一个全盘的认识,培养学生整理知识的能力。
八、板书设计
长方形面积
= 长 × 宽
平行四边形面积 = 底 × 高
即 S=a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