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平行四边形的面积》说课稿及反思
《平行四边形的面积》说课稿及反思
城北小学 宋涯雷
各位老师、领导,大家好!我是来自城北小学的宋涯雷,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北师大版数学五年级上册中的《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我从以下几方面来说明:
一、教材分析、学生分析
教材分析
几何知识的初步认识贯穿在整个小学数学教学中,是按由易到难的顺序呈现的。平行四边行面积的计算是在学生已经掌握并能灵活运用长方行面积计算公式,理解平行四边行特征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而且,这部分知识的学习运用会为学生学习后面的三角形,梯形等平面图形的面积奠定良好的基础。由此可见,本节课是促进学生空间观念发展,扎实其几何知识学习的重要环节。
学生分析
本单元前几节内容中,学生已经对数格子法、平移重合法、剪割拼补法有了一定的了解,但是,让学生切实理解由平行四边形剪拼成长方形后,长方形的长和宽与平行四边形底和高的关系是一个难点,需要学生在探索活动中,循序渐进、由浅入深地进行操作与观察,从而使学生进一步理解平面图形之间的变换关系,发展空间观念。
教材处理
依据新课程对图形与空间的教学要突出探究性活动的要求,体现《数学课程》的“过程性”目标,同时根据学生已有的知识水平,我确立了本节课教学的重难点:
重点:平行四边形面积计算公式的推导。
难点:使学生切实理解由平行四边形剪拼成长方形后,长方形的长和宽与平行四边形底和高的关系。
二、教学目标
根据新课标的要求及教材的特点,以“学生的全域发展”作为标准,从“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三个维度确定如下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使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掌握平行四边形面积的计算公式,能正确计算平行四边形面积。
能力目标:通过对图形的观察,比较和动手操作,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渗透转化和平移的思想,并培养学生的分析,综合,抽象概括和动手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情感目标:通过活动,激发学习兴趣,培养探索的精神,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三、教学方式、学习方式及评价方式
教学方式:标准中指出:有效的数学活动不能单纯地靠模仿与记忆,动手操作、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本节课,采用了情境教学法和引导探究法,组织学生开展丰富多彩的数学活动。在活动中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为他们创建一个发现、探索的思维空间,使学生更好地去发现、去创造。
学习方式:数学学习活动充满着观察、操作、推理、比较、交流、实验、模拟等探索性与挑战性的活动,本课多次鼓励学生自主探究、合作实践,组织学生认真观察、分析和讨论,在解决生活实际问题的过程中,通过动手实践、合作梳理来完成探究任务。
评价方式
1、恰当评价学生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
2、注重对学生数学学习过程、学习状况、学习态度的评价。3、重视对学生探究能力、解决问题能力的评价。
4、评价主体多元化,采用自评、互评、师评相结合的方式。
四、教学手段
为了再现生活情境和展示知识的形成过程,使抽象的数学知识更直观形象地展现在学生眼前,采用多媒体课件来帮助学生理解知识形成过程与内在联系。
五、教学流程
为了能更好地凸显“自主探究”的教学理念,高效完成教学目标,结合本班学生特点,设计如下环节。
(一)结合生活设疑 激发情趣导入
通过生活实例,激发学生求知欲。帮助公园解决困难:公园准备在一块平行四边形 的空地上铺上草坪,铺这块空地需要多少草坪?
(二)组织动手实践 多维尝试探究
汇报交流时,找准切入点,突破难点。利用从小组汇报中得来的信息,引导学生确定办法的可行性。学生想出了很多办法,如:数格子(学生有计算长方形面积的能力)、重叠卡片对比法,剪割拼补法等等。不论哪一种方法都是宝贵的,因为,这不是教师强加给他们的,而是学生自己研究讨论的结果,是课堂中生成的收获。
引导学生分析、验证是发展学生思维的重要的方法。所以,在学生汇报出多种答案时,我组织学生分组实践各种办法,并要求说明实践过程,要合情合理。学生在认真、细致的操作中认知到长方形与平行四边形之间的联系,即:(课件)长方形的长和平行四边形的底相等,长方形的宽和平行四边形的高相等。
(三)抓住重点环节,深入推导梳理
学生认知是由浅入深的,通过动手实践,他们已经知道:两个卡片面积相等,长方形的和平行四边形底相等,宽和高也相等。但这三个结论之间并没有在学生思维中产生联系,而这个联系正是本节课的重难点,于是,我组织学生深入推导:利用实践割补法小组的汇报,引导学生思考:(课件)长方形的面积=长﹡宽,那么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又怎样求呢?顺势学生就梳理出了(课件)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底﹡高的文字公式及(课件)字母公式s=ah。公式的顺利推导,都源于上一环节学生的实践操作。这样水到渠成,突破教学重难点,完成了本节课的教学目标。
(四)分层运用新知,逐步理解内化
对于新知需要及时组织学生巩固运用,才能得到理解内化效果。我本着“重基础、验能力、拓思维”的原则,设计如下几道练习题:(课件)1、基础练习:算出下面每个平行四边形的面积。
出示的几个图形底和高的数值都很简单,但图形位置各不相同,这样可使学生加深对图形的认识,正确分清平行四边形底和高。、发散练习:下图两个平行四边形的面积相等吗?为什么?在这条平行线之间,还可以画出几种形状不一样而面积相等的平行四边形。
此题需要学生综合运用知识,进行逻辑推理,使学生明白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只与底和高有关,与相邻的两边组成的角度大小无关。
整个习题设计部分,虽然题量不大,但却涵盖了本节课的所有知识点,题目呈现方式的多样,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使学生面对挑战充满信心,激发了学生兴趣、引发了思考、发展了思维。同时练习题排列遵循由易到难的原则,层层深入,也有效的培养了学生创新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六、教学预测
本节课中,给学生充足的眼看,手做,耳听,嘴说,脑想的时间与空间,学生都能积极地参与教学活动,从而牢固地掌握知识的要点。与此同时,他们发现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动手操作能力都得到了提高。在整个活动中,大部分学生都有发表自己意见的机会。
七、教学反思
本节课的教学实践中,完成了既定的教学目标,在努力创设有利于学生主动探索的学习环境中,让学生带着浓厚的兴趣学到了知识。反思本节课,我有这样几点感悟:
1、兴趣比学会更重要
孔子曰:“知之者不如好知者,好知者不如乐知者”,一语道出了兴趣的重要性,这足以说明兴趣是学生求知欲的强大动力。本节课伊始,我以“谁来帮地主分地”的故事导入,学生的学习兴趣被激发出来,课堂气氛一下子活跃起来。学生们在兴趣的引导下,积极投入到学习活动中来,大家在学习过程中猜想,发现,验证,在快乐中学习,在学习中得到了快乐。有的孩子在课即将结束时说:数学真有趣!我愿意学数学!看,这不正是兴趣的魅力所在吗?
2、过程比结果更精彩
整个活动过程,我本着“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的思想,给学生提供了充分的数学活动机会,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通过老师引导,学生动手操作,迁移转化,自己探索解决问题的方法,不仅掌握了知识,发展了能力,同时又体验了数学活动充满着探索与创造,学生在数学活动中获得成功的体验。当孩子们一声声兴奋地呼喊着:“老师,我发现了”的时候,他们的脸上溢满了惊喜,我知道这正是课标中所倡导的:过程比结果更重要。
3、恰当鼓励比超值嘉奖更有效 本节课教学中,我能注重发挥评价的作用,注重对学生学习状态及过程的评价。教学中,我与学生同处一个平台,真诚与学生交流,认真地倾听,相互地接纳和分享,及时地鼓励学生,对于学生的某些正确回答,我并没有夸他:“棒极了!”,“真聪明!”而是对他说:“你能答对,说明你是个善于思考的孩子,但老师相信你能想出更好的办法。”孩子们听到这样的评价学习热情更高涨了,思维题更活跃了,他们有些想法是我的预设中不曾有的,所以我想在学生思维停滞不前的时候,恰当的鼓励比一味地:“你真棒”的超值嘉奖更有效。
教育是一门永远有遗憾的艺术。本节课大部分内容是以自主探索,小组合作的学习方式进行了学习的。但在整个上课过程中,我发现总有那么几个孩子,在自主探究时,总是不是很投入,他们似乎也在想,也在做,但每次在合作交流前,他们都没有自己的想法,而是在小组中去听别人说,然后去附和别人的意见。课下我问他们为什么会这样,他们说:“不用自己想,反正一会儿就合作了,听听别人是怎么想的就行了。”听了他们的话,我一直在想,小组合作是有利于解决问题,集体的智慧更有利于学生的多向思维。然而,这种学习方式也有它自身的缺陷:削弱学生独立思考、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并使之产生一定的依赖性。如果一个人解决不了问题,那可以依靠集体。如果将来的社会需要你独当一面的时候,你又如何去解决问题呢?因而,我想,在今后的教学中,应该在组织学生自主探究这方面再多下些功夫,“巧”下些功夫,让孩子们在乐于独立探究、会独立探究的基础上再去合作交流,这才是孩子们所需要的能力。
第二篇:平行四边形面积说课稿
平行四边形的面积说课
尊敬的各位老师:
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小学数学人教版五年级上册《平行四边形的面积》。
本节课是在学生已经掌握了平行四边形的特征以及长方形、正方形面积计算的基础上学习的,为进一步学习三角形面积、梯形的面积做铺垫。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使学生理解并掌握平行四边形面积的计算公式,让学生经历计算公式的推导过程,体验平移转化和迁移类推的数学思想和方法,发展学生空间观念。在操作、讨论、归纳等数学活动中,增强学生的探索精神和合作意识,并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
依据教学目标,我确定本课的教学重点是理解和掌握平行四边形的面积计算公式,会计算平行四边形的面积。而将平行四边形转化成学过的图形并根据它们之间的关系推导出计算公式作为本课的教学难点。
为了有效达成教学目标,突破重点、难点,我准备了多媒体课件、方格图、平行四边形、剪刀、直尺来辅助教学。
依据新的教学理念,针对学生实际,我设计了如下教学流程。
1、创设情境,导入新知
同学们,为了美化校园,五一班和五二班的同学各在他们的教室门前修了一个花坛,这天他们为哪个班的花坛面积大而发生了争执,我们来帮帮他们好吗?学生知道长方形的面积是长乘宽,但是对于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怎样计算还不了解,从而产生学习欲望,此时我顺势导入“今天我们就一起来探究平行四边形的面积”。
2、实践操作,感悟新知
以前用数方格的方法求长方形的面积,所以学生很容易就想到用这种方法求平行四边形的面积。通过在方格纸上数一数,得出自己手中两个图形的面积相等,都是24cm2,再通过填表比较发现:长方形的长和平行四边形的底都是6厘米,长方形的宽和平行四边形的高都是4厘米。学生可能产生疑问:两者之间有什么关系?进而猜想:平行四边形的面积也可能等于底乘高。那么求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是否可以转化成长方形再来计算呢?
接下来学生自主探究,小组合作,尝试将平行四边形转化成长方形。
在学生小组合作探究的过程中学生沿高剪开后会有不同的拼法,合理地都要给予肯定。学生分组合作以后集体汇报交流,展示不同的转化方法。(视频)接着我概括小结:刚才通过割补平移法,我们把平行四边形变成长方形在这个过程中其实运用了一个重要的数学思想那就是转化的思想,把平形四边形转换成长方形。
转化成的长方形和原来的平行四边形有什么关系呢?学生观察发现:长方形的面积等于这个平行四边形的面积,长方形的长相当于原来平行四边形的底,长方形的宽相当于原来平行四边形的高,长方形的面积=长乘宽,所以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底乘高。从而验证了同学们的猜想。
自主探究环节是本节课的重点与难点所在,我大胆放手,让学生小组合作探究,动手操作、动脑思考、动口表达,使新的知识在学生头脑中一步一步自然形成,学生在探究过程中体验了探究成功的喜悦。
最后,用字母表示平行四边形的面积S=ah。
3、联系实际,巩固新知
首先,让学生根据信息,独立计算平行四边形花坛的面积,解决课前疑问
然后,通过计算学校停车位的面积,巩固平行四边形面积的计算公式。
接着进行变式练习,已知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和底,求高。
最后,让学生看图选出求面积的正确的算式。
A.4×5
B.8×4
C.8×5
从而强调,在计算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时要注意:对应的底乘对应的高。
4、全课总结,升华新知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呢?在学生畅所欲言中结课。
这是我的板书设计
本节课我让学生自主探索,以小组合作学习的形式,运用转化的思想,把问题化归到原有的知识体系中,在充分的实践活动中,让学生经历知识的形成过程,找到推导公式的方法,着力培养探索意识、合作意识及创新意识,引导和帮助学生成为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和创新者。
我的说课完毕,谢谢大家!
第三篇:平行四边形面积说课稿
《平行四边形的面积计算》说课稿
各位领导,各位评委老师,下午好。今天我要说课的题目是《平行四边形面积的计算》,下面我将从四个方面阐述我对本节说课的理解与设计,他们分别是说教材、说教法学法、说教学过程,说板书设计。
一、说教材
(一)教材的地位及作用
《平行四边形的面积计算》是人教版五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第一课时的内容。几何知识的初步认识在整个小学数学教学中,是按由易到难的顺序贯穿始终的。平行四边形面积的计算,是在学生已掌握了长方形面积的计算、面积概念和面积单位,以及认识了平行四边形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教材运用转化思想,在数方格法的基础上,用割补法,把平行四边形转化成长方形,并分析长方形面积与平行四边形面积的关系,再从长方形的面积计算公式推出平行四边形的面积计算公式,然后通过实例验证,使学生理解平行四边形面积计算公式的推导过程,在理解的基础上掌握公式。本节课是长方形面积计算公式的延伸和后面学习三角形面积以及梯形面积计算的依据,因此这节课的内容在整个教材体系中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也是整个单元学习的重点。
(二)说学情
五年级的学生已经掌握了平行四边形的特征和长方形、正方形面积的计算方法。这些都为本节课的学习奠定了坚实的知识基础,但他们主动性还比较欠缺,课堂精神容易分散,空间想象力不够丰富,对平行四边形面积计算公式的推导有一定的困难。因此本节课的学习结合他们这个年龄阶段好奇心强,喜欢参与动手活动的特点,让学生充分利用好已有知识,参与动手操作,更好的理解平行四方形面积的计算。
(三)教学目标
根据新课程标准的要求,结合五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我从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与价值观考虑,预设教学目标如下:
(1)知识与技能目标: 掌握平行四边形面积计算公式以及应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2)过程与方法目标: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渗透转化和平移的思想,培养学生的分析、综合、抽象概括和动手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培养学生积极参与、团结合作、主动探索的精神。
(四)说教学重难点
依据教学目标的分析及小学五年级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及身心发展特点,本节课设定的
教学重点:
掌握平行四边形面积的计算公式,并能运用公式解决相关问题。教学难点:
理解平行四边形面积计算公式的推到过程。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让每个学生准备一个平行四边形纸片和一把剪刀。
二、说教法学法
(一)说教法
美国教育学家杜威先生说过这样一句话:“你可以将一匹马牵到河边,但是你决不可能按着马头让它饮水。”这句话也道出了教学的灵魂在于主体探究。因此,在教学中,不仅要使学生“知其然”,而且要让学生“知其所以然”。因此,我结合学生的特点及本节课的内容,主要采用了 “探究教学法、合作教学法”的教学方式。利用知识迁移及剪、移、拼的实际操作来分解教学难点,引导学生理解平行四边形与长方形的等积转化,通过“剪、移、拼”找出平行四边形底和高与长方形长和宽的关系,把握面积始终不变的特点,归纳出平行四边形等积转化成长方形面积。
(二)说学法
新课程标准明确提出:“有效的数学活动不能单纯地依靠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我设定了以下的学习方法“动手操作法,自主探究法,合作交流法”在动手实践中,不仅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更让学生感知了学习习近平行四边形的内容,同时自主探究,合作交流不仅可以让学生有着独特的感受和理解,而且有利于学生理解如何推导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公式,从何突破重点和难点。
三、说教学过程
为了更好的突出重点,突破难点,达到本节课所预设的教学目标,我设定了如下的教学过程:
(一)复习巩固
复习长方形与正方形的面积计算以及平行四边形的特征。意图:为所学知识做好铺垫
(二)情景设疑,引出问题
学生的学习动机和求知欲不会自然涌现,它取决于教师所创设的学习情境,而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因此,在课的开始,我设计了这样一个情境“同学们,创新小学的操场上有两个花坛,你能比较出他们的大小吗?”学生自然会联想到是计算两个图形的面积,但是也产生了认知冲突,平行四边形的面积不会求,从而导入新课。
(三)引导探索,提出猜想
引导学生用数格子的方法来算出前面的长方形和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并让学生说一说怎样数和数的结果,组织学生对数的结果进行讨论(学生通过发现不难看出平行四边形的底和长方形的长、宽和高、面积相等。)再让学生说一说(你还能发现什么?想到什么?)猜想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可能和什么有关,让学生带着这个思考题进入探究平行四边形的面积计算的思维之中。
本环节教师呈现带有方格的平行四边形,让学生凭借独立思考,同桌交流互评的渐进过程进行充分的自主探究,再亲历和体验中初步感悟计算平行四边形的方法。这样设计,使得做到本节课的重点突破,为后面进一步学习面积公式做好铺垫。
(四)动手实践,合作交流
在这一环节,我首先提出一个假设:是否可以把平行四边形变成一个长方形来计算?(湛透转换思想,把已知转化成未知)其次:我组织学生动手操作(出现不同的情况,给予肯定。)再次:小组讨论,观察拼成的平行四边形和长方形,你发现了什么?
(1、平行四边形转化成长方形后它的面积有没有变化?
2、拼成长方形的长与原来平行四边形的底有什么关系?
3、拼成长方形的宽与原来平行四边形的高有什么关系?)最后,通过多媒体的直观演示,显示平移的过程。并要求学生叙述出自己的推导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潜移默化地将等积转化的思想渗透开来。通过转化,在旧知基础上生长,而完成知识的自我构建与生成,突破了本课的教学难点。
通过这样的教学让学生经历知识形成的过程,不仅使学生的动手能力得到提高,而且加深了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
(五)巩固新知,拓展应用
数学是为生活服务的,在推导出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公式之后,为了了解学生的掌握程度,检验他们能否学以致用,通过练习,使学生加深对公式的理解与应用达到熟练灵活掌握的目的,我设计有针对性、层次分明的练习题组(基本题、变式题、拓展题),是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得到进一步提高。
练习设计如下:
1、算出下面平行四边形的面积。(课件显示图形)
意图:培养学生迅速利用公式代入,计算平行四边形的面积
培养学生的代数思想
2、一个平行四边形的花坛长是6米,高4米,如果每平方米的花夲需要50元,那么买花夲1000元够吗?(课件显示)意图:
1、加强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2、联系生活让学生根据公式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3、判断(对的打“√”,错的打“×”)
(1)两个平行四边形的底相等,它们的面积就相等。()(2)平行四边形的高不变,底越长,它的面积就越大()
(3)一个平行四边形的底是5厘米,高是4分米,它的面积是20平方厘米。()意图:加强对概念的辨析
让学生找准对应的高进行计算,加强对知识的理解与掌握。
4、(拓展延伸)下图中两个平行四边形的面积相等吗?它们的面积各是多少?能够画出多少个这样的平行四边形?(见课本83页第5题)
等底等高的两个平行四边形面积相等。画出几个面积相等的平行四边形,怎样画最快?
意图: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思维能力,揭示等地登高的平行四边形面积相等的概念。
(六)共同反馈,自主总结
只用自己领悟的知识,才是真正的知识。因此在总结这一环节,向学生提出“本节课你收获了什么?在解决此类问题时,需要注意什么?你还有什么疑惑?通过与同学的沟通,你获得了什么?”等问题。
设计意图:通过交流学习所得,增强学生学习数学知识的信心,培养学生敢于质疑,勇于创新的能力。
四、说板书设计
这节课的板书设计结构清晰,一目了然,重点突出,可以很好得帮助学生掌握本节课的重点。
平行四边形面积的计算
长 方 形 的 面 积=长
× 宽
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底
× 高
S=a×h 或者S =a · h
或者S =ah
第四篇:平行四边形的面积说课稿
《平行四边形的面积》说课稿
明照小学:苏彬彬
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好!我是来自明照小学的苏彬彬,今天我要说课的内容是人教版五年级上册数学第六单元《多边形的面积》第一课时:平行四边形的面积。
一、教材分析
(一)教材地位和作用
平行四边形面积的计算是在学生掌握了平行四边形的特征以及长方形、正方形面积计算的基础上学习的,是进一步学习三角形、梯形等图形面积的基础,可见本节课内容在整个教材体系中起着承上启下、举足轻重的作用。
(二)教学目标
根据上述教材分析,考虑到学生已有的认知结构和心理特征,我制定如下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通过学生自主探索、动手实践推导出平行四边形面积的计算公式,使学生理解、掌握并会运用平行四边形面积计算公式。
过程与方法:让学生经历平行四边形面积公式的推导过程,通过操作、观察、比较,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渗透转化的思想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活动,激发学习兴趣,培养探索精神,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三)教学重点、难点
以新课程标准为基础,在吃透教材的基础上,我确定了以下教学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使学生理解和掌握平行四边形面积公式并会应用。教学难点:理解平行四边形面积计算公式的推导过程。
二、学情分析
五年级学生已经形成了一定的空间观念,具备了一定的抽象思维能力。但受年龄的限制,他们的空间想象力还不够丰富,在表述从操作到转化、推导的过程中会有些困难。
因此本节课的学习就要让学生充分利用好已有知识和经验,调动他们多种感官全面参与新知的发生发展和形成的过程。在不断的探索活动中,循序渐进、由浅入深地进行操作与观察,才能进一步理解平面图形之间的变换关系,发展空间观念。
三、教法与学法分析
本节课,我采用了情境教学法、直观演示法、引导探究法,组织学生开展丰富多彩的数学活动。
学法上,以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探索能力和创新精神为目标,鼓励学生自主探究、推理迁移、合作实践。
下面我具体来谈谈这一堂课的教学过程。
四、说教学过程
为凸显本节课的设计理念、切实高效完成教学目标、突出教学重点、突破教学难点,我设计了如下教学环节:
(一)创设情境,设疑导入
上课伊始,我创设了学生熟悉的动画情境,请学生帮忙评判。
设计意图:目的在于调动学习积极性,激发学生探究欲望。因为学生现有知识水平无法通过计算来比较两块菜地面积的大小,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二)操作探索,获取新知
1、大胆猜想,用数方格的方法初步探究平行四边形的面积
首先让学生回忆推导长方形面积计算公式的方法,然后利用数方格的方法初步探究平行四边形的面积。通过数格子的方法,并填写表格,从表格中学生能观察到平行四边形的面积与长方形的面积相等。但当一个平行四边形很大很大的时候,我们也采用数格子的方法来求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吗?这就引发学生思考,是否可以把平行四边形转化成长方形来探索它的面积公式呢?
设计意图:数格子的方法不简便、不高效,为学生利用转化的思想求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做好了准备。
2、操作验证,应用“转化”思想,引入割补、平移法
接下来让学生动手操作把平行四边形转化成长方形。这时学生跃跃欲试,在小组合作探究的过程中学生沿高剪开后会有不同种的拼法,合理的都要给予肯定。学生分组合作以后集体汇报交流,说说自己的剪拼方法,同时注意规范学生的语言。接着我概括小结:刚才通过割补、平移法,我们把平行四边形变成长方形,在这个过程中其实运用了一个重要的数学思想,那就是“转化”的思想,把平行四边形转化成了长方形。
设计意图:学生通过思考、操作、探究、交流后,不但经历了知识的形成过程,发展了思维能力,更重要的是学生领悟到了“转化”这一重要的数学思想方法。
3、建立联系,推导公式
在把平行四边形转化成长方形之后,我设计了以下三个问题让学生进行小组合作,讨论交流:
①转化成的长方形与原来的平行四边形比较,什么变了,什么没有变? ②这个长方形的长和宽与平行四边形的底、高有什么关系?
③你能根据长方形面积的计算公式推导出平行四边形的面积计算公式吗?
学生合作交流得出结果:只是形状变了,平行四边形的面积=长方形的面积;长方形的长等于原来平行四边形的底,长方形的宽等于原来平行四边形的高。又由于长方形的面积=长×宽,所以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底×高,接着引导学生得出平行四边形面积计算公式的字母表达式s=a×h=a•h=ah
紧接着我反问学生,要计算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必须知道什么?学生讨论后知道了要求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必须知道对应的底和高。
4、回到问题情境,解决问题。
设计意图:在这个环节主要采用了动手操作,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学习方式,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强化了转化思想,初步体会到等积变形的数学方法。使学生获得了克服困难,探索成功的体验。产生了学习数学的乐趣,树立了学习数学的信心。整个知识的教学,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动手、动口、动脑,自己发现,比较归纳。利用多媒体课件,从具体到抽象,从特殊到一般,从感性到理性,循序渐进的推导出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公式,突破了难点,培养了能力。
(三)巩固应用,内化新知
课堂练习是数学教学的主要环节之一,是学生形成技能、发展智力的有效方法。新知需要及时巩固运用,才能得到理解与内化。我本着“重基础、验能力、拓思维”的原则,设计三个层次的练习题:
第一层:基础练习:求平行四边形面积是多少? 设计意图:熟练使用平行四边形的面积计算公式,明确平行四边形的面积等于对应的底与高的乘积。
第二层:变式练习:这个平行四边形的高是多少?
设计意图:逆用公式,引导学生依据乘除法的关系学会灵活运用公式或列方程解决。
第三层:扩展练习:想一想,下图中平行四边形的面积相等吗?
设计意图: 整个习题设计,题目呈现方式的多样,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激发了学生的兴趣,活跃了学生的思维。同时练习题排列遵循由易到难的原则,层层深入,也有效的培养了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课堂总结,深化新知
最后,向学生提问,通过今天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呢?提醒大家注意什么?
设计意图:有利于学生对本节课所学知识有个系统的认识,充分提高归纳和总结能力。
五、板书设计
板书简洁、有效,条理清晰,突出本节课的重难点,强调转化思想,再现平行四边形面积公式的推导过程。
我的说课完毕!谢谢!
第五篇:平行四边形的面积 说课稿
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
大家好!我是
号考生,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平行四边形的面积>>。下面我将从说教材,说教法学法,说教学过程,说板书设计四个方面展开我的说课。
一、说教材
本节课是人教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上册第6单元的内容。主要讲授了利用转化的方法推导出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公式,并会运用公式计算,是在学生已经学习了长方形面积公式和平行四边形特征的基础上进行的,学好这部分内容,对后面学习三角形和梯形的面积公式起着重要的作用。
根据新课标的要求和对教材内容的理解,我制定了如下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掌握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公式并能解决相应的实际问题。
2、过程与方法:在探究新知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归纳,概括和迁移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合作探究精神。
通过以上对教材的分析,我把本节课的教学重点确定为:引导学生利用转化的思想推导出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公式,并会应用。难点为:平行四边形面积公式的推导过程。
二、说教法学法
由于小学生思维活跃,有很强的探索欲望,所以我决定采用探究法,讨论法,讲授法,多媒体展示法等教学方法,并指导学生运用小组合作和自主探究的方式进行学习,充分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
三、说教学过程:
第一个环节,情境导入
托尔斯泰说:成功的教学需要的不是强制,而是激发学生的兴趣。新课伊始,我会通过多媒体展示佩奇和乔治正在分两块花坛的画面,他们都想要大的,怎么比较两块花坛的大小呢,这可难坏了他们,同学们,你们可以帮帮他们吗?通过这个问题,引导学生得出可以通过比较面积来比较花坛的大小从而引出今天的新课—平行四边形的面积。
通过情境导入,激发了学生的探索热情和求知欲望,带领学生顺利进入本节课的学习。
第二个环节、探索新知
首先承接导入时提出的问题,鼓励学生自主探究,并分享结果,发现可以用数方格的方法求花坛的面积,我顺势在多媒体上呈现方格纸,并把平行四边形和长方形展示在方格纸上,引导学生数一数比一比,这里提示学生不足一格的要按半格计算,发现平行四边形和长方形的面积相等。
这时我会抛出第二个问题:同学们,我们能把花坛展示在方格纸上吗?不数方格能不能计算花坛的面积呢,然后引导学生思考,可以把平行四边形转化成长方形来解决这个问题吗?
然后组织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开展动手剪一剪,拼一拼的操作活动,这时我会查看他们的操作进度,并提醒他们注意安全,操作结束后我会请小组代表回答操作结果,得到可以沿平行四边形一边的高,剪出一个三角形然后平移到平行四边形的另一边,这时得到一个长方形,并用多媒体课件直观演示。随后引导学生仔细观察转化后的长方形和原来的平行四边形,同桌之间相互讨论,他们之间有哪些等量关系,讨论结束后,指明学生回答,得出结论:平行四边形的底等于长方形的长,平行四边形的高等于长方形的宽,由长方形的面积为长×宽得出平行四边形的面积为底×高。这时我会顺势引出问题:同学们如果用s、a和h分别表示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底和高,你们能用字母表示出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吗?这时学生已经迫不及待的回答出S=ah,这时我会及时给予学生表扬。并提出问题:同学们,现在你们能帮佩奇和乔治解决问题了吗?然后提问窗边的同学,因为新课至此,他的注意力可能会下降,通过提问将他带回课堂。
夸美纽斯认为:只顾传授知识而不注意巩固,就等于把流水泼到筛子上。因此我引导学生进入到第三个环节:巩固练习
这一环节我将分两个层次进行练习:
一、基础性练习,给出花坛的底和高,求花坛的面积。
二、扩展性练习,通过小组比赛的游戏,再次调动起学生的学习热情,看哪一小组最先完成任务。
练习题的设计体现了层次性、趣味性、发展性,突出了本节课的教学重难点。
为帮助学生进一步内化所学知识,我又设计了第四个环节:总结全课
我会引导学生采用自评和互评的方式对本节课进行总结,你们今天有什么收获?引导学生在课后观察,生活中哪些地方用到了本节课的学习,下节课的时候一起分享。这一环节的设计,意在让学生体会数学和生活的紧密联系,使课堂得到延伸。
四、说板书设计
我的板书设计如下:
板书是一门艺术,好的板书具有无声的示范性和感染力,我力求重点突出,简洁美观,提纲挈领。
以上是我说课的全部内容,谢谢各位评委老师!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