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理数的加法教学设计 人教版数学四

时间:2019-05-14 12:02:11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有理数的加法教学设计 人教版数学四》,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有理数的加法教学设计 人教版数学四》。

第一篇:有理数的加法教学设计 人教版数学四

有理数的加法教学设计 人教版数学四

理念注重使学生经历推理,想象等探索过程,强调使学生经历知识的形成,归纳与应用的过程,鼓励学生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强化合作意识,培养学生探索,归纳能力,通过学生的自主探究,感受和发现数学规律并应用规律来指导实践。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1)有理数加法的运算律。(2)有理数加法在实际中的应用。

2、过程与方法:(1)经历探索有理数加法运算律的过程,理解有理数的加法运算律。

(2)利用运算律进行适当的推理训练,逐步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学生通过交流、归纳、总结有理数加法的运算律,体会新旧知识的联系。

(2)通过运用有理数加法法则解决实际问题,来增强学生的应用意识。

重点有理数加法的运算律。

难点运用加法运算律简化运算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我们以前学过加法交换律、结合律,在有理数的加法中它们还适用吗?计算 30+(-20),(-20)+30。

两次所得的和相同吗? 换几个加数再试试。

计算:-7+2(-10)+(-5)

二、探究新知

1、填空

(1)4+(-8)=____,(-8)+4=_____ 所以4+(-8)____(-8)+4(2)(-9)+(-6)=____,(-6)+(-9)=___ 所以(-9)+(-6)____(-6)+(-9)于是可得a+b=_______

2、(1)[2+(-3)]+(-8)=_______ 2+[(-3)+(-8)]=_______(2)(-5)+[7+(-2)]=______ [(-5)+7]+(-2)=____________ 于是可得(a+b)+c=________

更多精彩推荐:初中gt;初一gt;数学gt;初一数学教案

第二篇:有理数加法教学设计

有理数加法教学设计

东陵区(浑南新区)嘉华学校

张艳丽

2012-9-27

有理数加法教学设计

一.教材分析

“有理数的加法”是北师大版七年级数学上册第二章有理数及其运算的第四节内容,本节内容安排三个课时,本课时是本节内容的第一课时,本课设计主要是通过知识竞赛中得分的实例来明确有理数加法的意义,引入有理数加法的法则,为今后学习“有理数的减法”做铺垫。“ 有理数加法”的教学,可以有多种不同的设计方案.大体上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较快地由教师给出法则,用较多的时间(20 分钟以上)组织学生练习,以求熟练地掌握法则;另一类是适当加强法则的形成过程,从而在此过程中着力培养学生的观察、比较、归纳能力,相应地适当压缩应用法则的练习,如本教学设计. 注重引导学生参与探索、归纳有理数加法法则的过程,主动获取知识.这样,学生在这节课上不仅学懂了法则,而且能感知到研究数学问题的一些基本方法.所以根据这个情况本节课的设计就采取了第二种方案。

二.学情分析

学生刚升入初中不久,对于新的教学方法还不太熟悉,在新时期下,学习过程更注重对于学生能力的培养,而不是单纯的强调学生掌握一些定式的法则,学习知识是为了解决实际问题,而学生又缺少分析问题的能力,所以小组讨论就是学生锻炼能力的重要方式,但小组讨论往往不知道从何说起,这就需要老师给学生设定合适的话题,让学生有的放矢,而学生在课前已经进行了教材的阅读,对于教材内容没有新鲜感,所以这时我从问题入手,举出一个看似搞笑的结果,让学生产生兴趣,积极参与,培养学生归纳及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能力。

三.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通过知识竞赛中小组得分的计算,经历探索有理数加法法则和运算律的过程,体会分类和归纳的思想方法,使学生掌握有理数加法法则,并能运用法则进行计算。

(2)理解有理数的加法法则和运算律,在有理数加法法则的教学过程中,注意培养学生的运算能力。

(3)能熟练进行整数加法运算,并能用运算律简化运算。

2.过程与方法

通过观察,比较,归纳等得出有理数加法法则,能运用有理数加法法则解决实际问题。

3.情感与态度

认识到通过师生合作交流,学生主动叁与探索获得数学知识,从而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

4.重点与难点

会用有理数加法法则进行运算.异号两数相加的法则.类比小学阶段学习的加法,比较其中的差别,注重不同点的教学,即异号两数相加时的绝对值相减的问题。

四.教学过程

(一)创设问题情境 首先设置一个大家都感兴趣的话题:某次数学竞赛,有三种参赛队,比赛规则规定,每答对一题得4分,答错一题扣4分,不答不得分也不扣分。最后得了冠军的队一道题都没答,而第二名还答对了三道题,这是一个什么样的情况?请设计一个具体情况,使这种情况合理符合题意。

问题出来之后请学生小组讨论分析,每个组的答案可能不一致,比如说第二名可以是答对三题但答错了五道题,那么得分就是-8分,而第三名可以是答错了一题,一个也没答对。然后由学生给出计算过程,即(+12)+(-20)=-8分,也可以有其它举例。

(二)师生共同探究有理数加法法则

之前我们已经学习了有理数的一些知识,比如绝对值等,以上面的问题为例,来不分析不同情况下的得分情况:(1)答错3题时:

(-4)+(-4)+(-4)=-12分(2)答对5题时: 4+4+4+4+4=20分

(3)答对3题,答错5题时,答对的3题与答错的3题抵消为0,剩下的两个答错题得分为-8,即12+(-20)=-8 由学生讨论其它情形的得分情况及计算方法。总结:先确定得分是正还是负的,再考虑绝续值。法则得出: 加法法则:

1.同号两数相加,取相同的符号,并把绝对值相加; 2.绝对值不相等的异号两数相加,取绝对值较大的加数符号,并用较大的绝对值减去较小的绝对值,互为相反数的两个数相加得0;

3.一个数同0相加,仍得这个数。

(三)、应用法则解决问题

例1(教科书的例1)

解:(1)(-10)+(-1)(两个加数同号,用加法法则的第2条计算)=-(10+1)(和取负号,把绝对值相加)=-11(2)180+(-10)(两个加数异号,用加法法则的第2条计算)=+(180-10)(和取正号,把大的绝对值减去小的绝对值)=+170(3)5+(-5)

=0(互为相反数的两个数相加得0)(4)0+(-2)

=-2(一个数同0相加,仍得这个数)

例1.计算下列算式,先判断正负说理由,再计算绝对值。(1)(+4)+(+3);(2)(-4)+(-3);(3)(+4)+(-3);(4)(+3)+(-4);

(5)(+4)+(-4);(6)(-3)+0;(7)0+(+2); 总结:给以上各题分类,即同号还是异号,再选择法则的相应内容去解决问题。

强调异号两数相加时符号的确定及绝对值的确定。

(四)、小结

1.本节课你学到了什么?

2.本节课你有什么感受?(由学生自己小结)

(五)练习设计

1、基础练习:

教材36页知识技能1.计算

(1)(-8)+(-9);(2)(-17)+21;(3)(-12)+25(4)45+(-23);

(5)-45+23;(6)(-29)+(-31);(7)(-39)+(-45);(8)(-28)+37;(9)(-13)+0 通过计算学生总结法则哪部分的应用最易出错,从而提示学生注重异号两数相加时符号的确定及绝对值的确定。教材第2、3题自己完成

数学理解中设计-4+3的情境,是为了锻炼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可以有多种,比如气温的变化,得分的变化,水位的变化等。

2、提升练习

1.用“>”或“<”号填空:

(1)如果a>0,b>0,那么a+b ______0;(2)如果a<0,b<0,那么a+b ______0;

(3)如果a>0,b<0,|a|>|b|,那么a+b ______0;(4)如果a<0,b>0,|a|>|b|,那么a+b ______0. 2.已知如图:

那么a+b ______0;

a

0

b

五、教学反思:

本节教案设计注重引导学生参与探索、归纳有理数加法法则的过程,紧跟教学改革的脚步,把培养学生能力做为主要内容,同时注重合做交流,小组讨论,学习的过程是培养学生能力的过程,同进也兼顾数学学习的基础,计算能力的培养,让学生掌握加法法则,类比有理数范围的加法和小学阶段的加法的区别,并能用法则进行计算。

第三篇:《有理数加法》教学设计

《有理数加法(2)》教学设计

一、教材分析

1.教学目标、重点、难点.教学目标:

(1)理解有理数加法运算律.(2)会利用有理数加法运算律简化有理数加法的运算.(3)使学生初步养成“算必讲理”的习惯.重点:合理、灵活的应用加法交换律和结合律,进行简化计算.难点:合理、灵活运用运算律.2.例、习题的意图

通过教科书P22例3的教学,让学生体验加法交换律、结合律的运用技巧,掌握运算步骤与格式,规范学生的思维方法和书写格式.学生通过两种方法解题,在对比中逐渐摸索出运用运算律的技巧和目的,培养运算能力.补充例2的目的是对上例的加强,让学生能较为全面的认识加法交换律、结合律的运用目的,从而发现并总结出运用规律.例3的教学是让学生掌握必要的运算顺序,培养学生计算能力的同时进一步培养严谨的治学态度.同时计算题的训练,还在于加强学生观察、审题的能力.一方面要读懂运算,搞清算理,另一方面要会发现算式中的内在联系,更合理的运用运算律简化运算.例4的教学还是在于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感受加法运算的必要性,特别是方法2的运用充分展示了有理数在实际生活中的必要性和实用性.补充练习1和课后练习2是为了加强有理数加法运算能力和运算律应用能力而设置的.补充练习2是有理数绝对值及有理数加法运算律的综合运用,特别是强调在结合中凑整、凑相反数原则的运用.补充课后练习3,是进一步巩固有理数加法在实际问题的分析中的应用.3.认知难点与突破方法:

本节的难点在于加法交换律与结合律的灵活应用,教学中让学生通过对比试验的方式,在对比计算过程中发现应用运算律的技巧和规律.在练习中强化学生的审题意识,让学生认真审题,发现内在规律,有目的性的进行变换,更好地掌握运算技巧.逐步提高运算能力.二、新课引入

回顾小学学过的加法运算律有哪几条?学生通过举例用自己的语言说明加法的交换律与结合律.问题1.这些运算律在有理数范围内还适用吗?创设问题情景,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明确本节课的主旨.联系教科书P22思考,引导学生探讨加法的交换律与结合律在有理数范围内是否适用.(1)加法交换律的探讨:

教师引导学生分组对不同类型的两个有理数相加的情况进行计算,应用交换律后,对比其结果是否相同,(-11)+(+5)(-6)+(-3)(+6)+(-3)

(+11)+(+5)11/6 +(+11/4)(-5/3)+(+4/3)(-2)+(+10/3)(-5/2)+(-1/3)

让学生通过尝试发现规律,并归纳总结,得出加法交换律,尝试用字母表示规律.感受字母表示数的含义,体会数学符号语言的简洁性.(2)加法结合律的探讨:应用上述方式对加法结合律给予验证.让学生尝试利用数轴对结论给予验证,使学生明确在通过观察发现规律后,有要意识的用所学知识加以证明,保证结论的准确性、普遍性.三、例题讲解

例1 教科书P22例3 例2 计算:(-2.48)+(+4.33)+(-7.52)+(-4.33)(-10)分析:教师可尝试让学生用两种方法计算对比简易程度,进而通过对比运算总结应用加法交换律结合律的技巧.(1)把正数和负数分别结合相加,减少异号相加,降低难度.(2)有互为相反数的,可先结合相加.(3)能凑整的数结合相加.教师要在练习中进一步加强学生的审题能力,以便更好的运用运算技巧.例3(-5/2)+{(-5/3)+〔(-2)+(+10/3)〕}

分析:这题算式较长,而且含有多重括号,较为复杂.在解题时,仍按“一看、二套、三运算”的步骤来进行.一看:要认真审题,抓住算式特征.(本题是带有多重括号的多个有理数相加)

二套:套用相加运算顺序,一般是从左向右,有括号先进行括号里的运算.三运算:按照加法运算法则运算,必须先确定和的符号,再计算绝对值.注:讲解时仍需细化步骤,并加强异分母分数相加.例4.教科书P24例4 分析:重点放在方法2的讲解上,一方面让学生深入体会用正负数表示实际问题的简洁性和实用性.另一方面体验有理数加法运算律的技巧性和必要性.通过本题继续强化应有理数分析实际生活中的问题的方法.(一表示,二计算,三分析)

四、课堂练习:

1.教科书P23练习1、2 2.补充练习

(1)计算(1/4)+{〔(-25/8)+(+1/2)〕+(-23/4)

(2)绝对值小于10的所有负整数的和等于 ;绝对值小于10的所有整数的和等于 ;

分析:本题一是考查学生对绝对值及整数概念的理解,绝对值小于10的负整数有 -9,-8,-7,-6,-5,-4,-3,-2,-1.绝对值小于10的整数有-9,-8,-7,-6,-5,-4,-3,-2,-1.0,1,2,3,4,5,6,7,8,9.在计算中要注意应用凑整、和凑相反数的结合方式.五、课后练习:

1.教科书P29第2题P31第2、9、10题.2.补充:计算:(-0.8)+(+1.2)+(-0.6)+(-2.4)

(0.5)2(35714(912)9.7527

12))(15.5)(16)(5(+8)+(-32)+(-8)+(+32)

(+12.268)+(-0.379)+(-0.268)+(-0.621)

3.补充:8筐白菜,以每筐29千克为标准,超过的质量记为正数,不足的质量记为负数,称重记录如下+1,-3,-1,+1,-2,-2,-3.(1)这8筐白菜总计超过或不足多少千克?(2)总重量是多少?

第四篇:有理数加法教学反思

有理数加法教学反思

有理数加法教学反思1

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有理数的加法(一)”,“有理数的加法”说课教案、课堂设计及教后反思。本节课选自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的《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七年级(上),。这一节课是本册书第二章第六节第一课时的内容。下面我就从以下四个方面一一教材分析、教材处理、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教学过程的设计向大家介绍一下我对本节课的理解与设计。

一、教材分析

分析本节课在教材中的地位和作用,以及在分析数学大纲的基础上确定本节课的教学目标、重点和难点。首先来看一下本节课在教材中的地位和作用。

1、有理数的加法在整个知识系统中的地位和作用是很重要的。初中阶段要培养学生的运算能力、逻辑思维能力和空间想象能力以及让学生根据一些现实模型,把它转化成数学问题,从而培养学生的数学意识,增强学生对数学的理解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运算能力的培养主要是在初一阶段完成。有理数的加法作为有理数的运算的一种,它是有理数运算的重要基础之一,它是整个初中代数的一个基础,它直接关系到有理数运算、实数运算、代数式运算、解方程、研究函数等内容的学习。

2、就第二章而言,有理数的加法是本章的一个重点。有理数这一章分为两大部分----有理数的意义和有理数的运算,有理数的意义是有理数运算的基础,有理数的混合运算是这一章的难点,但混合运算是以各种基本运算为基础的。在有理数范围内进行的各种运算:加、减法可以统一成为加法,乘法、除法和乘方可以统一成乘法,因此加法和乘法的运算是本章的关键,而加法又是学生接触的第一种有理数运算,学生能否接受和形成在有理数范围内进行的各种运算的思考方式(确定结果的符合和绝对值),关键是这一节的学习。

从以上两点不难看出它的地位和作用都是很重要的。

接下来,介绍本节课的教学目标、重点和难点。(结合微机显示)

教学大纲是我们确定教学目标,重点和难点的依据。教学大钢规定,在有理数的加法的第一节要使学生理解有理数加法的意义,理解有理数的加法法则,并运用法则进行准确运算。因此根据教学大纲的要求,确定了本节课的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是:“(1)理解有理数加法的意义;(2)理解并掌握有理数加法的法则;(3)应用有理数加法法则进行准确运算;(4)渗透数形结合的思想。2、能力目标是:(1)培养学生准确运算的能力;(2)培养学生归纳总结知识的能力;3、德育目标是:(1)渗透由特殊到一般的辩证唯物主义思想;(2)培养学生严谨的思维品质。有理数加法的意义与小学学习的在正有理数和零的范围内进行的加法运算的意义相同,让学生理解即可,有理数的加法法则的理解与运用是本节的重点内容。因此本节课的重点是:有理数加法法则的理解与运用。由于本阶段的学生很难把握住事物主要特征:如异号两数、绝对值不相等的异号两数和互为相反数之间的关系,这就对法则的理解造成困难。因此我确定本节课的难,是是;有理数加法法则的理解。

二、教材处理

本节课是在前面学习了有理数的意义的基础上进行的,学生已经很牢固地掌握了正数、负数、数轴、相反数、绝对值等概念,因此我没有把时间过多地放在复习这些旧知识上,而是利用学生的好奇心,采用生动形象的事例,让学生充当指挥官的角色,亲身参加探索发现,从而获取知识。在法则的得出过程中,我引进了现代化的教学工具微机,让学生在微机演示的一种动态变化中自己发现规律归纳总结,这不但增加了课堂的趣味性提高了学生的能力。而且直接地向学生渗透了数形结合的思想。在法则的应用这一环节我又选配了一些变式练习,通过书上的基本练习达到训练双基的目的,通过变式练习达到发展智力、提高能力的目的。这些我将在教学过程的设计中具体体现。而且在做练习的过程中让学生互相提问,使课堂在学生的参与下积极有序的进行。

三、教学方法和数学孚段

在教学过程中,我注重体现教师的导向作用和学生的主体地位,。本节是新课内容的学习,教学过程中尽力引导学生成为知识的发现者,把教师的点拨和学生解决问题结合起来,为学生创设情境,从而不断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和学习兴趣,使学生轻松愉快地学习不断克服学生学习中的被动情况,使其在教学过程中在掌握知识同时、发展智力、受到教育。

四、教学过程的设计。

1、引入:再课堂的引入上,开始我本打算选择教材上的例子,但是它过于简单。并且不宜于引起学生的注意,所以我选择了学生们感兴趣的军事问题,让学生在充当指挥官的同时,有一种解决问题的成就感,从而使学生积极主动的学习,并且营造了良好的学习氛围。

2、探索规律:法则的得出重要体现知识的发生,发展,形成过程。我通过了一个小人在坐标轴上来回的移动,使学生在小人的移动过程中体会两个数相加的变化规律。由于采用了形式活泼的教学手段,学生能够全副身心的投入到思考问题中去,让学生亲身参加了探索发现,获取知识和技能的全过程。最后由学生对规律进行归纳总结补充,从而得出有理数的加法法则。

3、巩固练习:再习题的配备上,我注意了学生的思维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所以习题的配备由难而易,使学生在练习的过程中能够逐步的提高能力,得到发展。并且采用男生出题,女生回答;女生出题,男生回答,活跃课堂气氛,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使学生在一种比较活跃的氛围中,解决各种问题。

4、归纳总结:归纳总结由学生完成,并且做适当的补充。最后教师对本节的课进行说明。

以上是我对本节课的理解和设计。希望各位老师批评指正,以达到提高个人教学能力的目的。

课堂设计及课后反思

我9月19号在阿城市第五中学上了一堂数学公开课,由于得到通知的时间比较仓促,所以准备的不算充分。在各个方面一定存在着疏漏和缺陷,在这里请大家多多指教。我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加以说明。

一、问题的引入:在问题的引入上。新课标规定应从实际情景入手,并且使学生能够对问题产生强烈的求知欲。我采用了敌军对我军进行小规模军事侦察的问题,使学生处在一个指挥官的角色。对问题提出解决的办法,并且在对学生提出的各种情况,作出实际的操作,使学生明白数学在解决实际问题中的应用。我感觉在问题的引入上问题过于简单,使学生思考的范围过于局限。没有出现比较热烈的学习气氛。所以问题的引入应加大深度,应具有一定的挑战性。

二、问题的探索:在问题的探索上,我采用了一个小人在坐标轴上来回行走,产生一种动态效果,使学生在充满好奇心的状态下,在老师提供的情景下,在具有较多的时间和空间的条件下,亲身参加探索发现,主动的获取知识和技能。但在整个的实施过程中出现了一些问题,比如:在法则的得出上学生的总结出现了一些问题,我再处理时由于怕时间不够充裕所以学生出现的问题我给作出了解答,其实这里应由学生自己来解决,这样对学生能力的提高非常有帮助。

三、习题的配备:整个习题的配备大致是按从易到难的顺序排列的,面向全体学生,采用多种形式,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有所得,并且采用循序渐进的方法,使学生对加法法则的理解进一步的加强。在讲解完例题后,让学生互相提问,以促使学生积极踊跃的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创造一种轻松的学习氛围。在最后的习题配备上,让学生对两个加数及和之间的关系作出判断,并且对各种情况作出讨论,达到本节课的一个高潮。促使学生的思路得到进一步的加强。但我总体感觉习题的量不够充足,学生的练习机会较少。

四、总之在整个教学过程的实施中,出现了一些问题,也有一些不尽人意的地方。希望大家批评指正。

有理数加法教学反思2

有理数加法是有理数运算的关键,所以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加强加法运算的教学。

(1)注意结合具体情境,体会有理数加法的意义,并设计不同的方法让学生合作交流,从而归纳有理数加法法则。

(2)对有理数加法的教学。要严格要求学生遵循以下步骤:第一、先辨别加数是同号还是异号;第二、确定和的符号;第三、计算和的绝对值。即一辩、二定、三算。

(3)为了提高学生的运算速度并减小运算难度,常采取以下简便方法:

①互为相反数结合法

②同号结合法

③同形结合法(整数与整数结合,分数与分数,小数与小数结合、同分母的)以凑整法。

④、拆项法(带分数)

(4)多让学生搬演,以及时纠正学生的错误,并加以强化。

(5)对于学困生要多鼓励,并利用学习小组的优势,“以优补劣”。

(6)由于学生年龄特点,易于遗忘,教师可以采取每隔一段时间就进行强化训练,以增强学生的熟练程度。

(7)不管学习如何紧张都要坚持以学生为主的教学,坚持以学习小组为主的教学模式。

有理数加法教学反思3

《有理数的加法》是有理数混合运算的第一堂课。正因为万事开头难,可见这堂课在接下来的教学中起着非常重要的指向作用。下面是我上这堂课的总结:

一.在引入部分和同学们共同探讨书上的问题,采用了让学生相互先探讨的方法,发现学生非常的投入,课堂气氛被充分调动起来了。由于问题的难度一下跨越太大,太抽象,所以在教学中采用了动画解析的过程,更为形象具体,让问题深入浅出,容易让学生接受。

二.在一些细节部分处理到位。比如说解应用题的步骤,应将它的完整步骤都在黑板上演示一下。电子白板大大的提高了效率和课堂容量。

三.在推导有理数加法法则时,学生的回答让学生说完他的思路,然后引导他将其他情况补充完整。这个说明课堂应变能力十分重要,整个课堂中,我注意力十分集中,真是耳听八方,眼观四路。

四.整堂课的语言需要改进,应更加精练,简洁。本堂是概念课,对于概念课来说,概念不要重复太多遍,尤其是一些说出来比较拗口的概念,容易混淆,所以当表述的差不多的时候就可以写出来,不必在这个问题上纠缠不清。这点需要改进。说,读,写结合,增强记忆。

有理数加法教学反思4

在本节课的教学过程中,将先复习旧知引入课题,这样能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在探究有理数加法的过程中,先让学生独立观察,然后通过小组合作学习交流并讨论,从而发现有理数加法的性质,注重学生探究能力的培养,让学生支亲身体验的产生过程,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最后通过例题来巩固有理数的加法法则,让学生及时地掌握所学的新知,对于学生起到有效地巩固作用。

有理数加法是小学学过的加法去处的拓展,学生已经具有了正数、负数、数轴和绝对值等知识。加法法则实际上给出了确定两个有理数的'和的“符号”与“绝对值”的规则,它是通过分析两个有理数哩可能出现的各种不同情况,再归纳出同号相加、民号相加、一个有理数与0相加三种情况而得到的。由于学生的思维发展水平和知识准备的限制,在分情况讨论、应分成哪几种情况、如何归纳不同情况等方面都需要教师的引导,甚至是直接讲解。同号两数的加法法则比较易于理解,而异号两数相加时情况比较复杂,学习难度较大,需要教师加强引导。另外,根据法则做加法,需要注意“按部就班”地计算,这是一个培养良好运算习惯的过程。

有理数加法教学反思5

七年级新生一开始面对的就是有理数的认识与有理数的运算。有理数的认识,只需通过例举生活中相反意义的量,便可以很快认识负数,进而较为全面认识有理数。而有理数的运算却不是一蹴而就的,其中包括五种运算:加、减、乘、除、乘方。这几种运算中,又以加减法最为基础,最难掌握。

首先,有理数的加减法,是建立在一定法则之上,但仅靠盲目的背法则来应对加减法,是不可取的。数学的学习不是文史类的机械背诵,应是在法则制约下,依靠灵动思维解决问题。

因此,个人认为,在学习加减法之前,就应顾及到将来加减法这一拦路虎来势之凶猛,为扫除这一路障先做好充分准备。这个准备就是:

一:让学生深刻认识正数、负数、零。长期以来,学生局限于正有理数的运算,对负数的参与会很不适,对负数认知的程度直接影响以后学习有理数的加减法。

二:数轴的教学。数轴是新生面临的又一新概念。它是许多解决数学问题赖以依靠的工具,也是数形结合思维的最初体现。有了数轴,有理数的加减变得“可视化”。

三:相反数、绝对值、两个重要概念的掌握。尤其是绝对值,相对较难理解,却是做加减法的重要理论。

有了以上知识的准备,在套用加减法法则时,不再是简单条文的背诵,学生对枯燥的数学语言和记忆有关法则不再缺乏兴趣,学习便变得是件非常惬意的事情。

当然,我不主张只要学生生硬依照法则行事,在法则熟透余心后,更应启发学生用自己的思维方法理解加减法法则的内在意义。比如:3+(-5)的值可理解为3与-5正负抵消后的结果,甚至3-5的值也可以理解为3与-5正负抵消的结果。其实掌握了加减中的本质意义,于自然而然当中便得到了结果,至于用了哪条法则,不必去管了!

有理数加法教学反思6

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是有理数加法的法则和利用数轴表示直观的阐释有理数加法的法则,以学生易于接受的实际生活例子引入有理数加加法。为此,本节课安排较多的时间用于探索加法法则,以学生作为探索的主体,结合学生的实际,因材施教,根据学生的基础,提出不同要求,为每一个学生创造发挥自己的空间,很大程度上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特别是学生的创造性得到了充分的展示,增强了学生的求知欲。这正是新课程理念所倡导的,即课程不再只是知识的载体,而是教师和学生共同探究新知识的过程,只有真正被学生经历、理解和接受了的东西才称得上是课程。

经过探究、讨论、相互交流,对有理数的加法运算,同学们基本都能理解并掌握,但仍然有的同学不善于利用加法法则来进行运算,而是仍然采用将算式赋予实际意义,再通过自己的生活经验来解决。特别是异号两数相加的和的符号的确定,模糊不清,这可能是由于引例造成的思维定势,所以需要强调计算要以法则为依据,加强用法则的熟练程度。

一节课下来内容虽然完成了,但是学生的反映情况却不是很好,针对每个环节进行了分析:

①用生活中的例子来反映数学问题,能使学生感受到数学的生活化,但是学生对于生活经验与法则之间的本质区别还比较模糊,要注重法则的理解。

②在得出法则的过程中,有部分同学仍然没有掌握关键,应该着重强调学生要理解、掌握好同号、异号两数相加的和的正、负符号的确定。让学生多练习,在练习中加深对法则的理解。

③在利用数轴上进行加法运算是本节课效果最差的,主要原因有两个方面,一方面是由于学生的数轴基础知识欠缺,另一方面是在教学过程中没有将数轴三要素进行强调,所以使得表示数量的正、负的确定较模糊,这是在教学中的疏忽。

④总结课堂内容是让学生进一步加深理解法则的好机会,让学生学会随时总结,随时创新的学习方法:本应该全部让学生自己得出,由于放不开手,一部分由学生得出,另一部分由我得出,这样的效果比较差。在以后的教学中要形式多变,多向其他有经验的教师学习,取长补短,不断完善。

有理数加法教学反思7

一、感知生活,导入新课

(播放一段录象)画面上一个十一、二岁的小朋友站在一个文具店里,销售文具。画外音——小明的父亲下岗后,在学校后门租了一个小门面,开了一间文具店,若是把每月的租金分摊到每天的上午和下午,这样不卖出文具时,小店在这半天也是亏本的。小明是一个懂事和孩子,今年暑假抓紧完成作业后,就给父亲去帮忙。还专门对一周七天的亏盈做了如下统计。

星期一,上午赚了80元, 下午赚了60元;

星期二,上午亏了20元, 下午亏了30元;

星期三,上午赚了80元, 下午亏了25元;

星期四,上午亏了45元, 下午赚了30元;

星期五,上午赚了30元, 下午亏了30元;

星期六,上午不赚不亏, 下午赚了60元;

星期日,上午亏了20元, 下午不赚不亏;

老师:同学们,如果赚了30元记为+30元,亏了20元记为-20元,请你们帮小明统计一下这一周每天的亏盈情况。并用数学式子表示出来。

评析:这个问题比书本上,在一条东西向的跑道上从东走向西,从西走向东的问题来,更贴近学生的生活,学生也更熟悉。学生的学习兴趣更高。问题提出来以后,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一下就调动起来了。全班没有一个同学不会的。每一个同学都把手举得高高的,生怕老师不喊他们回答。

学生A:星期一小明父亲的文具店赚了140元,用式子表示为:

+140 =(+80)+(+60) ……①

老师: 大家对这个式子有什么看法没有?

学生A1:有,140要写在(+80)+(+60)的右边。

老师: 说说你的道理。

学生A1:星期一的140元收入是由上午60元和下午的80元,两个加数得出的。应该是先要有加数相加后再有和,所以140要写在这个式子的右边。

老师: 这位同学说得非常好。后面我们也要按照计算的先后顺序正确的书写每一个式子。

评析:教师看到①式后,没有直接纠正过来,而是让学生思考,发表看法,得出正确的书写形式。

学生B:星期二小明父亲的文具店亏了50元,用式子表示为:

(-20)+(-30)=-50 ……②

学生C:星期三小明父亲的文具店赚了55元,用式子表示为:

(+80)+(-25)=+55 ……③

学生D:星期四小明父亲的文具店亏了15元,用式子表示为:

(-45)+(+30)=-15 ……④

学生E:星期五小明父亲的文具店不赚也不亏,用式子表示为:

(+30)+(-30)=0 ……⑤

学生F:星期六小明父亲的文具店赚了60元,用式子表示为:

0+(+60)=+60 ……⑥

学生G:星期日小明父亲的文具店亏了20元,用式子表示为:

(-20)+ 0 =-20 ……⑦

评析:由于这些问题都是学生所熟悉的,他们也回答得很正确。正好利用这七个问题引导学生对有理数的加法法则概括和理解

二、合作交流,解读探究

老师:再请同学们归纳一下,上面七个式子表示了几种不同的有理数相加,

同学H:上面七个式子表示了两个正数相加,两个负数相加,一正一负的两个有理数相加,0和一个有理数相加四种有理数相加。

老师:这位同学的分法较好,同学们还有更好的分法吗 ?

同学J:我把这七个式子分为三种不同的有理数相加。我认为两个正数相加和两个负数相加就是同号两数相加,其次是一正一负的两个有理数相加,第三是0和一个有理数相加。

老师:这位同学把两个正数相加和两个负数相加,归纳为“同号两数相加”非常好,那么还有没有更好的分法呢?

“有”学生K大声地说。

老师:请你说说看。

学生K:我把它们分为四种有理数相加:两个正数相加和两个负数相加就是同号两数相加,一个正数相加和一个负数相加应分为两种情况。其中象(+30)+(-30)=0可分为互为相反数相加,另外一种是、不是互为相反数的异号两数相加,最后一种是0和一个有理数相加。

老师:这位同学分得非常好。特别是把“互为相反数的和等于0”从一正一负的两个有理数相加中分出来是有好处的。互为相反数虽说是一正一负,但它们的绝对值相等,最主要的是,它们的和为0。这为后面的有理数的混合运算提供极大的方便。

评析:让学生逐步概括出有理数加法的四种情形。特别是把互为相反数的和为0概括为有理数加法的一种类型,既有必要,又能给我们在后面的有理数运算中带来方便。

老师:四类不同的有理数相加,怎样求它们的和呢?请同学思考回答并举例。

同学L:同号两数相加,取相同的符号,并把绝对值相加;

如: (+12)+(+30)=+(12+30)=42

(-8)+(-23)=-(8+32)=-31

同学M:绝对值不相等的异号两数相加,取绝对值较大的加数的符号,并用较大的绝对值减去较小的绝对值;

如:(+1/3

)+(- 5/3)=-( 5/3- 1/3)=- 4/3

(-44)+(+56)=+(56-44)=+12

同学N:互为相反数的两个数的和为零;

如:(+6.8)+(-6.8) = 0.

(+17) + ( -17) = 0

同学O: 一个数与零相加,仍得这个数.

如: (-9)+ 0=-9, 0+(+19)=19.

评析:“有理数的加法”法则通过一个学生非常熟悉的教育资源入手,让学生边想边做,边做边想,轻轻松松地掌握了这个法则。大大降低了课堂教学的难度。

三、巩固提高(略)

反思:

以上就是本人对“有理数的加法”这一节课教学的部分实录。课后我回忆以前对这内容的教学,完全按照课本上的设计,从东西走向入手,得到一个算式,再结合数轴得到结果,然后再得到加法法则。整个课堂教学就是教师带领学生在数轴上从东走向西,从西走到东。学生愿不愿意走,是不是走得懵头转向,只要教师自己知道走就可以了。相比之下,这次我利用小明给他父亲的文具店打工这一教学资源,由于学生对这一件事非常熟悉,所以他们情绪很高,兴趣也很浓。课堂上没有看到学生茫然的情况。我自己也觉得这堂课比以前任何一次都教得轻松:“好象他们都会,我没有为他们做什么似的” 。

教学中如何按照新课程标准,做到用教材教学,而不必一定只教教材。尽量选取学生熟悉的教学素材,降低教学难度,这是一个永无止境的探究话题。

有理数加法教学反思8

有理数的加法与减法这节课,法则的生成很重要,所以在教学中我注重法则的生成过程,因为也刚刚写了一篇博文就是注重数学知识的形成,对于法则,老师可以直接告诉答案,也可以和学生一起探讨,研究得出法则,对于两种教学方式,我采取更多的时间让学生自己体会法则的生成,注重引导学生参与探索、归纳有理数加法法则的过程,主动获取知识.这样,学生在这节课上不仅学懂了法则,而且能感知到研究数学问题的一些基本方法.我在讲完法则的时候课程已经进行了三十分钟多一点,所以课上例题和练习才用了十分钟,所以又用了习题课上了一节,尽管上的比较慢,但是这种方案减少了应用法则进行计算的练习,所以学生掌握法则的熟练程度可能稍差,这是教学中应当注意的问题.但是,在后续的教学中学生将千万次应用“有理数加法法则”进行计算,故这种缺陷是可以得到弥补的.如果直接告诉答案削弱了得出结论的“过程”,失去了培养学生观察、比较、归纳能力的一次机会。

有理数加法教学反思9

数学学习过程应当是一个生动活泼的、主动的和富有个性的过程,而不能再是单一的、枯燥的,以被动听讲和练习为主的方式,它应该是一个充满生命力的过程。本节课在教学中以故事引入,在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建构新知主动探索有理数加法交换律和结合律,从而引起他们学习的兴趣,把他们被动地接受学习变成一种主动探索获取知识的过程。

数学与人和现实生活之间是有着紧密的联系的,把贴近学生熟悉的,现实生活,引入教学,不断沟通生活中的数学与教科书的联系使生活和数学融为一体,是“新课标”所倡导的理念之一。本课教学时的最大特点是让学生体会生活中的数学,有益于学生理解数学、热爱数学,从而把数学当成自己发展的重要动力源泉。

本节课中如何更有效地调动“弱势群体”的积极性,是我们进一步要探讨的方向。

有理数加法教学反思10

本节课主要内容是加法的交换律和结合律,并且孩子们在小学阶段已经学过假发的结合律何交换律。所以本节课我以2个问题复习导入。第一个问题:有理数加法法则什么?第二个以四道题导入15+28+5=?13+14+6+7=???50+18+10=?12+7+8+3=,回顾用加法交换律和结合律简便计算。在新授内容出示两组对比题,通过让学生观察、比较、猜想、验证。让学生根据对运算律的初步感知,举出更多的例子,进一步观察比较,发现规律从而得出结论。课已经上完了,现通过反思,找出不足,从而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

1、提供自主探索的机会本节课以学生身边熟悉的知识点切入,激发学生主动学习数学的需要,为学生进行教学活动创设了良好的氛围。通过学生自己提问题,自己解决问题,对两个算式进行观察比较,唤醒了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使学生初步感知加法运算律。在探索加法运算律的过程中,为学生提国自主探索的时间和空间,使学生经理加法运算率产生的形成的过程,同时也在学习活动过程中获得成功的体验,增强学生学习数学的信心。

2、关注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在学习加法运算律之前,学生对加法的运算已有了较多的感性认识,为新知的学习奠定了良好的基础。教学中注意激活学生原有的知识经验,让学生始终处于主动探索知识的最佳状态,促使学生对原有知识进行更新、深化、超越。

3、引导学生在体验中感悟数学。教学设计中注意引导学生在数学活动中体验数学,在做数学中感悟数学,实现了运算律的抽象内化运用的认识飞跃,同时也体验到学习数学的乐趣。

不足之处:

1、在探索加法结合律的过程中应该再放开一些,引导学生观察、比较和分析,找到实际问题不同解法之间的共同特点,初步感受运算律。

2、安排这两个运算律教学时采用的都是不完全归纳推理,因此在教学加法结合律时也应该让学生多举些列子,让学生去评价举的列子好不好,让学生自己去发现结合是把可以得出整百整十的数放在一起,而不是随意的乱编。然后进一步分析、比较,发现规律,并先后用符号字母表示出发现的规律。

有理数加法教学反思11

注重过程教学,让学生自主探究,合作学习,使每个学生都能得到发展,这是新课程的核心概念。这种理念下的教学,对教学有了更高的要求。教师既要把握教学中的导向作用,又要发现学生的思维闪光点,及时调整自己的教学反感,活跃课堂气氛,使学生产生浓厚的学习情趣和学习自信心。因此进行教学反思是必要的,这是发展和提高教学能力的重要手段。下面就“有理数加法”的教学谈谈个人的一些思考。

教学片段:一个人去购物,付出50元,找回32元,问所购物是多少元?

学生1:18元。

教师:你是怎样知道的?

学生1:用50减去32,就是实副付的18元,即50-32=18(1)

教师:如果我们用“+”“—”号表示找回和付出,如何列式?

学生2:把付出50元,记为“-50”,把找回32元记“+32”,那么(-50)+(+32)=-18(2)

教师:很好。(1)式与(2)式有哪些相同和不同之处?

学生3:(1)式用的是减法,得数是正的;(2)式用的是加法,结果是负的。

教师:观察得好。如果我们把管方向用不管方向来描述,请再观察(1)(2)两式,与同桌或前后同学讨论,归纳出你们的结论。

(同学们经过各种意见的碰撞、争论后)

学生4:(1)式不管方向,;用的是减法,(2)式管方向,用的是加法。那么,老师提出的问题就是用(1)式描述(2)式。我们讨论的结果是:符号不同的两个有理数相加,用绝对值较大的减去绝对值较小的,取绝对值较大的数的符号。

教师:好极了!这是有理数加法的一条法则,是大家发现的……

通过上述片段可见:课堂教学要放得开,但不能采取“放羊式”,教师必须有一定的引导,让学生参与数学结合的“发现”过程,自己探索或与同学共同探讨,合作交流,一来体验成就带来的愉悦,提高学习能力;二来通过协同“作战”,体现集体的力量,增强同学友情。这种做法和效果,是新课标所要达到的。

要关注学生的成长,就必须对教学不停的反思。反思能够发现教学中的不足,能够总结经验。反思是以往教学的总结,是后继教学的开端。反思的过程,是一种享受,在此过程中,教师的能力一定会得到发展,甚至升华。教学反思《有理数加法》教学反思》一文

有理数加法教学反思12

本课的教学内容在初一阶段属于认知较难的部分,学生对数的扩充还不能快速接受。所以在教学过程中应当循序渐进,让学生有自己的探究、思考、分析、归纳的过程。而不是简单粗暴的直接代替,给出结论。充分采用引导的教学方式,让学生能够自主进行,加以引导和帮助。使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以及归纳概括的能力得到提升,积极性高,带动课堂早期教学案例分析报告1.3.1有理数的加法--苏丹气氛。但是初一的学生这方面的能力相对不足,还需一个培养的阶段。有些认知难免有偏差和不足之处,我总结了:

1、存在的问题

(1)学生的计算能力有待提高,对概念的理解不透彻有理数加减运算的实质就是运算结果的符号确定和绝对值的加减两个步骤。但学生首先搞不清符号问题,计算类型辨别不清。导致计算错误较多。其次绝对值的加减不知道是何种情况下进行,就是因为对概念法则的理解不透彻。所以这部分知识的学习要让学生多思多练,才能熟能生巧彻底掌握。

(2)课堂氛围不够活跃,学生没能放开手脚自主学习,我在上课时语言和表情太过严肃、直白,学生不自觉的就受到影响。回答问题不够积极,不敢畅所欲言表达自己的想法。小组活动时,设置了问题和任务但时间稍有些短,学生没能完全归纳总结出自己的想法。在今后的学习中应当大力改进。

(3)对出现错误的地方要反复强调和加强练习学生出错的地方就是最薄弱的环节,应当在课堂上详细分析和强调。然后针对此类问题多做练习,达到强化巩固的目的。

2、改进的措施:

(1)转变师生角色,准确定位,转变课堂教学风格。不越位,营造和谐、平等、民主氛围。教给学生自学的程序和方法。

(2)创设自主平台,培养良好的自主学习能力。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学习。激发自主学习的动机,让学生在学习中寻求快乐,快乐中产生兴趣,兴趣中产生产生求知的渴求欲。给学生成长的空间,提供自主、合作、多方参与的机会,真正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

(3)分层教学,给学生设置不同的梯度的题型。体现由易到难,由浅入深的思路。给学生提供难度题,才能体会到解决问题过程中的快乐,享受成功的喜悦。

(4)培养学生的自信心。很多学生由于自身的基础和能力相当的不自信,羞于表达,没有解决问题的决心和信心。所以要感动学生,感化孩子,树立自信心。

课堂上平视学生,课余建立良好的互动关系,实施感情教育,助其成才。

有理数加法教学反思13

我校的多媒体教室终于建成了,怀着迫不急待的心情,我尽我所有的电脑知识,精心制作了课件,准备在多媒体教室上一节课来感受一下现代的科学技术所带来的好处。哪知天不遂人愿,我遭遇到这学期以来教学上给我的第一次打击。

以下是这节课教学中的两个片断:

片断1

我问学生:阅读教材第一、二两段,并思考后面的“想一想”,你能用等式类似的表达净胜球的个数吗?

(很长时间后也没有人作答)

(我估计学生不明白什么是“净胜球”,马上进行说明)

我:先赢一个球,再又输一个球,最终赢了球没有?。

生答:没有。是平局。

(几乎是异口同声)

我:把平局记为0,现在你能用等式表达净胜球的个数吗?

一生答:(-1)+(+1)=0

好!学生答出了我想要的结果,我马上用课件展示:

我问:后面的两个算式分别表示什么意义?你能得到这两个算式的结果吗?

(还好,马上就有人举手,我暗自庆幸)

一生答:第一个算式表第一场比赛输了3个球,第二场比赛赢了2个球,净胜球的个数为-1,也就是输了一个球。

一生答:第二个算式表示第一场比赛赢了3个球,第二场比赛输了两个球,净胜球的个数为1,也就是赢了一个球。

片断2

为了让学生探索异号两数相加的规律,进行了以下过程

课件展示:

我问:观察数轴1,先向东运动3个单位,再和西运动两个单位,结果是怎样的?用算式怎样表示?(向东记为“+”,向西记为“-”)

一生答:3-2=1

我问:3减2吗?向东记为正,向西记为负,应怎样表示?

一生答:3-(-2)=1

我问:3减负2吗?两次运动的结果用什么运算?

一生答:3+(-2)=1

(谢天谢地,总算有人回答对了,我暗自松了一囗气。)

我问:观察数轴2,先向西运动3个单位,再向东运动2个单位,结果怎样表示?

一生答:(-3)+(+2)=-1

我问:两次运动方向一致吗?最后的结果相同吗?

一生答:两次运动的方向不一致,结果也不相同。

我问:3+(-2)=1(-3)+(+2)=-1这两个算式结果的符号有何特点?

一生答:两个结果的符号都与第一个加数的符号相同。

(糟,学生答出了我不想要的结果,怎么回事,我仔细一看幻灯片,呀,我怎么犯了这样一个非常明显的错误?)

我问:+3与-3作为加数在两个加法算式中还有何特点?

一生答:它比2大。

我问:应该说,正3与负3的什么值都比2的什么值大?

一生答:绝对值较大。

…………

(转了一大圈,终于回到我想要的答案上来了,但此时一节课只有五分钟了,真失败啊!)

因为时间关系,本课的随堂练习没有时间完成,只刚把异号两数相加的法则归纳出来就下课了,远没有完成计划中的任务。

自以为应该是很成功的一节课却感到寸步难行。回顾本节课,问题究竟出在哪里呢?通过仔细思考,我认为存在的有以下几方面的问题。

1.没有正确的把握好教材,是片断1失误的主要原因。

如情境的引入要恰当。如本节中“净胜球”学生就不懂,如无事先进行补充说明,学生就不懂,导致一节课的进度一拖再拖。必须让学生所接触的例子和我们的生活密切相关,这样才能更易为学生所接受。回顾这一整节课,其实还有很多可以对教材进行发掘的地方,如在数轴上的运动问题,也可以是让学生在一条直路上运动,这样可能让学生更有兴趣,再用数轴进行抽象,可能效果会更好。

《平行》这一节中所提到的滑雪运动最关键的是要保持两只雪撬的平行,这一知识点对于我们这里的孩子是非常陌生的,我们都没见过雪撬,更谈不上其技巧了。

用过新教材的同行们都说,一节课完后不知这节课都在干什么!我也常有这种想法,教材是专家们研究实验过的,专家是干啥的?现在痛定思痛,实际上是我们对新教材把握不够,没有搞清其重难点,没有把握教材的真正要求。虽然我们天天在谈、天天在写“目标”“重点”“难点”,但实际上仅仅是在写而已。实际情形往往是这样:由于我们教学多年,大都只凭我们以往的经验来“把握”教材,凭我们过去所了解的重难点、教学方法、教学模式来引导我们、来确定组织教学,实质是用老教法来教新教材。所以一节课下来我们自己都不知干了些什么!实际上只要我们真正掌握了其教学要求,把握了新教材的内涵、我们的思路清醒,方向明确,就知道自己应该怎样做。

2.备课粗枝大叶,造成一些不应有的失误。

如在片断2中,由在数轴上先后两次不同方向的运动,得到两个算式:

3+(-2)=1(-3)+(+2)=-1

教师:这两个算式结果的符号有何特点?

生答:两个结果的符号都与第一个加数的符号相同。

学生的回答非常正确,而且是经过仔细观察后回答的,但我的本意是要把绝对值较大的数放在不同的位置让学生来观察、归纳的。这实际上是备课工作中的马虎大意引起的,备课缺乏深度。备课以及课堂中要尽量避免人为地给学生带来的错误导向。

3.教学语言单调、生硬缺乏启发性、激励性。

课堂上,我十分吝啬“请”“请坐”及一些称颂学生的语言,认为自己天天在说没有必要,在一定程度上就变相抑制了学生的积极性,尤其是对差生而言,他们是进行课堂学习的“学困生”更需要我们的肯定和赞扬,每一次真心的赞扬可能都会给他们带来一次新的进步。

教学语言是决定教学效果好坏的一个重要环节。教学语言活泼风趣、幽默可以活跃课堂气氛,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常言道“亲其师、信其道”,语言是让学生对教师产生亲切感的一个重要渠道。启发性的语言能使学生顺理成张的回答教师提出的问题,不需要绕太多的圈子,具有点石成金的功效。通俗易懂的语言可以让学生学得轻松自然。激励性的语言则帮助学生树立学习信心、肯定了他们的学习成果,让他们时时能找到自己的价值,尤其是对“学困生”更要让他们找到自己身上的闪光点,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充分发挥语言评价的功效。

有理数加法教学反思14

关于有理数加法,本人通过教学,以为要注意以下几点:

一要认真复习绝对值的内容,必须让每一个学生快而准确的说出一个数的绝对值。这是进行有理数加法的基础,因为有理数的加法在确定符号后,都要转化为其绝对值相加或相减。

其二突出难点“绝对值不等的异号两数相加”。要引导学生反复理解和体会数的符号是怎么定的——与绝对值较大的加数的符号相同。即正数的绝对值大,和为正数,负数的绝对值大,和为负数。定了和的符号后,再怎样定和的绝对值呢?——用较大的绝对值减去较小的绝对值。如(-7) 9= (9-7)=2,(-7) 3=-(7-3)=-4,其中(-7) 9也可写成-7 9,此时要特别防止学生得-16。

其三,注重利用对比来帮助理解和强化记忆。这里所说的对比包括两方面。一个是同号两数相加,绝对值是相加的,而异号两数相加绝对值是相减的。另一个是两数为正和两数为负的对比。两正数相加得正,两负数相加得负;绝对值较大的正数加绝对值较小的负数得正,绝对值较小的正数加绝对值较大的负数得负。

其四,要让学生明白转化的思想,负数参与加法运算后,先判断是否得零(只有互为相反数的两数相加得零)。和不得零,则先定符号,再定绝对值。而定了符号后,在算绝对值,实际上就转化为小学里学过的正数加正数,或大的正数减小的正数了。让学生明白,转化是一种非常重要的又经常用到的数学思想。

我们老师要特别注意培养学生的符号意识,特别是负号意识。强调学生写负数时必须写出负号。通过这一知识的教学,我更深刻地体会到,在新课改的新理念下,数学教学要尽可能地让学生去做一做从中探索规律和发现规律,通过小组讨论达到学习经验共享,培养合作意识、培养交流的能力、提高表达能力。

有理数加法是一节重点课,也是一节难点课。引入负有理数后,有理数的加法变得复杂得多了。有的结果为正数,有的结果为负数,有的为零。在数的绝对值的计算上,有的要相加,有的要相减,这对一个初学者来说,确实有一定的难度。除了在教学上注意这些,还要在后面的课内外中,多进行一些练习。

有理数加法教学反思15

《有理数的加法》是有理数混合运算的第一堂课,所谓万事开头难,由此可见这堂课在接下来的教学中起着非常重要的指向作用。

下面是我上这堂课的反思总结:

一。在引入部分和同学们一同探讨书上的问题,采用了让学生相互先探讨的方法,发现学生非常的投入,课堂气氛被充分调动起来了,但后来的教学中没能将这个好气氛维持下去。主要原因是问题的难度一下跨越太大,太抽象,所以在今后的教学中应多多反思,怎样深化问题的难度,并容易让学生接受。

二。在一些细节部分还是没有处理到位。比如说解应用题的步骤,应将它的完整步骤都在黑板上演示一下。

三。在推导有理数加法法则时,学生的回答和我自己的预期不一样,我一味引导他跟随我的思路走,所以卡住了。实际上应该让学生说完他的思路,然后引导他将其他情况补充完整。这个说明我的课堂应变能力不够灵活,所以还须锻炼提高。

四。整堂课的语言需要改进,应更加精练,简洁。本堂是概念课,对于概念课来说,概念不要重复太多遍,尤其是一些说出来比较拗口的概念,容易混淆,所以当表述的差不多的时候就可以写出来,不必在这个问题上纠缠不清。

第五篇:有理数加法教学反思

有理数加法教学反思

有理数加法教学反思1

在本节课的教学过程中,将先复习旧知引入课题,这样能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在探究有理数加法的过程中,先让学生独立观察,然后通过小组合作学习交流并讨论,从而发现有理数加法的性质,注重学生探究能力的培养,让学生支亲身体验的产生过程,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最后通过例题来巩固有理数的加法法则,让学生及时地掌握所学的新知,对于学生起到有效地巩固作用。

有理数加法是小学学过的加法去处的拓展,学生已经具有了正数、负数、数轴和绝对值等知识。加法法则实际上给出了确定两个有理数的'和的“符号”与“绝对值”的规则,它是通过分析两个有理数哩可能出现的各种不同情况,再归纳出同号相加、民号相加、一个有理数与0相加三种情况而得到的。由于学生的思维发展水平和知识准备的限制,在分情况讨论、应分成哪几种情况、如何归纳不同情况等方面都需要教师的引导,甚至是直接讲解。同号两数的加法法则比较易于理解,而异号两数相加时情况比较复杂,学习难度较大,需要教师加强引导。另外,根据法则做加法,需要注意“按部就班”地计算,这是一个培养良好运算习惯的过程。

有理数加法教学反思2

我校的多媒体教室终于建成了,怀着迫不急待的心情,我尽我所有的电脑知识,精心制作了课件,准备在多媒体教室上一节课来感受一下现代的科学技术所带来的好处。哪知天不遂人愿,我遭遇到这学期以来教学上给我的第一次打击。

以下是这节课教学中的两个片断:

片断1

我问学生:阅读教材第一、二两段,并思考后面的“想一想”,你能用等式类似的表达净胜球的个数吗?

(很长时间后也没有人作答)

(我估计学生不明白什么是“净胜球”,马上进行说明)

我:先赢一个球,再又输一个球,最终赢了球没有?。

生答:没有。是平局。

(几乎是异口同声)

我:把平局记为0,现在你能用等式表达净胜球的个数吗?

一生答:(-1)+(+1)=0

好!学生答出了我想要的结果,我马上用课件展示:

我问:后面的两个算式分别表示什么意义?你能得到这两个算式的结果吗?

(还好,马上就有人举手,我暗自庆幸)

一生答:第一个算式表第一场比赛输了3个球,第二场比赛赢了2个球,净胜球的个数为-1,也就是输了一个球。

一生答:第二个算式表示第一场比赛赢了3个球,第二场比赛输了两个球,净胜球的个数为1,也就是赢了一个球。

片断2

为了让学生探索异号两数相加的规律,进行了以下过程

课件展示:

我问:观察数轴1,先向东运动3个单位,再和西运动两个单位,结果是怎样的?用算式怎样表示?(向东记为“+”,向西记为“-”)

一生答:3-2=1

我问:3减2吗?向东记为正,向西记为负,应怎样表示?

一生答:3-(-2)=1

我问:3减负2吗?两次运动的结果用什么运算?

一生答:3+(-2)=1

(谢天谢地,总算有人回答对了,我暗自松了一囗气。)

我问:观察数轴2,先向西运动3个单位,再向东运动2个单位,结果怎样表示?

一生答:(-3)+(+2)=-1

我问:两次运动方向一致吗?最后的结果相同吗?

一生答:两次运动的方向不一致,结果也不相同。

我问:3+(-2)=1(-3)+(+2)=-1这两个算式结果的符号有何特点?

一生答:两个结果的`符号都与第一个加数的符号相同。

(糟,学生答出了我不想要的结果,怎么回事,我仔细一看幻灯片,呀,我怎么犯了这样一个非常明显的错误?)

我问:+3与-3作为加数在两个加法算式中还有何特点?

一生答:它比2大。

我问:应该说,正3与负3的什么值都比2的什么值大?

一生答:绝对值较大。

…………

(转了一大圈,终于回到我想要的答案上来了,但此时一节课只有五分钟了,真失败啊!)

因为时间关系,本课的随堂练习没有时间完成,只刚把异号两数相加的法则归纳出来就下课了,远没有完成计划中的任务。

自以为应该是很成功的一节课却感到寸步难行。回顾本节课,问题究竟出在哪里呢?通过仔细思考,我认为存在的有以下几方面的问题。

1.没有正确的把握好教材,是片断1失误的主要原因。

如情境的引入要恰当。如本节中“净胜球”学生就不懂,如无事先进行补充说明,学生就不懂,导致一节课的进度一拖再拖。必须让学生所接触的例子和我们的生活密切相关,这样才能更易为学生所接受。回顾这一整节课,其实还有很多可以对教材进行发掘的地方,如在数轴上的运动问题,也可以是让学生在一条直路上运动,这样可能让学生更有兴趣,再用数轴进行抽象,可能效果会更好。

《平行》这一节中所提到的滑雪运动最关键的是要保持两只雪撬的平行,这一知识点对于我们这里的孩子是非常陌生的,我们都没见过雪撬,更谈不上其技巧了。

用过新教材的同行们都说,一节课完后不知这节课都在干什么!我也常有这种想法,教材是专家们研究实验过的,专家是干啥的?现在痛定思痛,实际上是我们对新教材把握不够,没有搞清其重难点,没有把握教材的真正要求。虽然我们天天在谈、天天在写“目标”“重点”“难点”,但实际上仅仅是在写而已。实际情形往往是这样:由于我们教学多年,大都只凭我们以往的经验来“把握”教材,凭我们过去所了解的重难点、教学方法、教学模式来引导我们、来确定组织教学,实质是用老教法来教新教材。所以一节课下来我们自己都不知干了些什么!实际上只要我们真正掌握了其教学要求,把握了新教材的内涵、我们的思路清醒,方向明确,就知道自己应该怎样做。

2.备课粗枝大叶,造成一些不应有的失误。

如在片断2中,由在数轴上先后两次不同方向的运动,得到两个算式:

3+(-2)=1(-3)+(+2)=-1

教师:这两个算式结果的符号有何特点?

生答:两个结果的符号都与第一个加数的符号相同。

学生的回答非常正确,而且是经过仔细观察后回答的,但我的本意是要把绝对值较大的数放在不同的位置让学生来观察、归纳的。这实际上是备课工作中的马虎大意引起的,备课缺乏深度。备课以及课堂中要尽量避免人为地给学生带来的错误导向。

3.教学语言单调、生硬缺乏启发性、激励性。

课堂上,我十分吝啬“请”“请坐”及一些称颂学生的语言,认为自己天天在说没有必要,在一定程度上就变相抑制了学生的积极性,尤其是对差生而言,他们是进行课堂学习的“学困生”更需要我们的肯定和赞扬,每一次真心的赞扬可能都会给他们带来一次新的进步。

教学语言是决定教学效果好坏的一个重要环节。教学语言活泼风趣、幽默可以活跃课堂气氛,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常言道“亲其师、信其道”,语言是让学生对教师产生亲切感的一个重要渠道。启发性的语言能使学生顺理成张的回答教师提出的问题,不需要绕太多的圈子,具有点石成金的功效。通俗易懂的语言可以让学生学得轻松自然。激励性的语言则帮助学生树立学习信心、肯定了他们的学习成果,让他们时时能找到自己的价值,尤其是对“学困生”更要让他们找到自己身上的闪光点,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充分发挥语言评价的功效。

有理数加法教学反思3

《有理数的加法》是有理数混合运算的第一堂课,所谓万事开头难,由此可见这堂课在接下来的教学中起着非常重要的指向作用。

下面是我上这堂课的反思总结:

一。在引入部分和同学们一同探讨书上的问题,采用了让学生相互先探讨的方法,发现学生非常的投入,课堂气氛被充分调动起来了,但后来的`教学中没能将这个好气氛维持下去。主要原因是问题的难度一下跨越太大,太抽象,所以在今后的教学中应多多反思,怎样深化问题的难度,并容易让学生接受。

二。在一些细节部分还是没有处理到位。比如说解应用题的步骤,应将它的完整步骤都在黑板上演示一下。

三。在推导有理数加法法则时,学生的回答和我自己的预期不一样,我一味引导他跟随我的思路走,所以卡住了。实际上应该让学生说完他的思路,然后引导他将其他情况补充完整。这个说明我的课堂应变能力不够灵活,所以还须锻炼提高。

四。整堂课的语言需要改进,应更加精练,简洁。本堂是概念课,对于概念课来说,概念不要重复太多遍,尤其是一些说出来比较拗口的概念,容易混淆,所以当表述的差不多的时候就可以写出来,不必在这个问题上纠缠不清。

有理数加法教学反思4

本节课主要内容是加法的交换律和结合律,并且孩子们在小学阶段已经学过假发的结合律何交换律。所以本节课我以2个问题复习导入。第一个问题:有理数加法法则什么?第二个以四道题导入15+28+5=?13+14+6+7=???50+18+10=?12+7+8+3=,回顾用加法交换律和结合律简便计算。在新授内容出示两组对比题,通过让学生观察、比较、猜想、验证。让学生根据对运算律的初步感知,举出更多的例子,进一步观察比较,发现规律从而得出结论。课已经上完了,现通过反思,找出不足,从而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

1、提供自主探索的机会本节课以学生身边熟悉的知识点切入,激发学生主动学习数学的需要,为学生进行教学活动创设了良好的氛围。通过学生自己提问题,自己解决问题,对两个算式进行观察比较,唤醒了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使学生初步感知加法运算律。在探索加法运算律的过程中,为学生提国自主探索的时间和空间,使学生经理加法运算率产生的形成的过程,同时也在学习活动过程中获得成功的体验,增强学生学习数学的信心。

2、关注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在学习加法运算律之前,学生对加法的`运算已有了较多的感性认识,为新知的学习奠定了良好的基础。教学中注意激活学生原有的知识经验,让学生始终处于主动探索知识的最佳状态,促使学生对原有知识进行更新、深化、超越。

3、引导学生在体验中感悟数学。教学设计中注意引导学生在数学活动中体验数学,在做数学中感悟数学,实现了运算律的抽象内化运用的认识飞跃,同时也体验到学习数学的乐趣。

不足之处:

1、在探索加法结合律的过程中应该再放开一些,引导学生观察、比较和分析,找到实际问题不同解法之间的共同特点,初步感受运算律。

2、安排这两个运算律教学时采用的都是不完全归纳推理,因此在教学加法结合律时也应该让学生多举些列子,让学生去评价举的列子好不好,让学生自己去发现结合是把可以得出整百整十的数放在一起,而不是随意的乱编。然后进一步分析、比较,发现规律,并先后用符号字母表示出发现的规律。

有理数加法教学反思5

今天我和学生一起学习了有理数的加法。课堂环节基本上是这样的:

一、复习导入

提问有理数的加法法则并进行了相应练习。发现同学们这部分掌握的非常好,及时鼓励表扬的`学生。那么我们这一节课一起看一下加法的运算律在有理数范围内是否也适应呢?我们一起探讨一下:同桌之间进行交流

(1)(-8)+(-9)(-9)+(-8)

(2)4+(-7)(-7)+4

(3)6+(-2)(-2)+6

(4)[2+(-3)]+(-8)2+[(-3)+(-8)]

(5)10+[(-10)+(-5)][10+(-10)]+(-5)

二、组内探究合作交流

1有理数的加法的运算律

2紧跟跟踪练习:要求学生独立完成,并找4号同学去黑板练习,并进行讲解点拨总结规律方法。

1.12+(-8)+11+(-2)+(-12)

2.6.35+(-0.6)+3.25+(-5.4)

3.1+(-2)+3+(-4)+…+20xx+(-20xx)

三、课堂小结

谈谈本节课的收获。

四、当堂检测

要求学生独立完成,并找同学核对答案。

【达标检测】试一试你能行!

1.(-28)+29=29+(-28)利用的是加法的________________.

2.(-3)+7+(-4)+3=[(-3)+3]+7+(-4)利用的是________________.

3.若a,b互为相反数,且c的绝对值是1,则c-a-b的值为( ).

4.计算:

(1)(-7)+(-6.5)+(-3)+6.5;

(2)(-0.8)+1.2+(-0.7)+(-2.1)+0.8+3.5;

(3)(-18.65)+(-6.15)+18.15+6.15.

五、课堂评价:学科班长评出本节课的优胜小组及个人。

教学反思:本节课的重点是有理数加法的运算律,难点是:灵活运用加法运算律进行简化运算。课堂中学生通过自主互助交流,师生不断地总结规律和方法,解题技巧,总体来说课堂效果很好。学生都能掌握解题技巧。

有理数加法教学反思6

有理数加法是有理数运算的关键,所以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加强加法运算的教学。

(1)注意结合具体情境,体会有理数加法的意义,并设计不同的方法让学生合作交流,从而归纳有理数加法法则。

(2)对有理数加法的教学。要严格要求学生遵循以下步骤:第一、先辨别加数是同号还是异号;第二、确定和的符号;第三、计算和的绝对值。即一辩、二定、三算。

(3)为了提高学生的运算速度并减小运算难度,常采取以下简便方法:

①互为相反数结合法

②同号结合法

③同形结合法(整数与整数结合,分数与分数,小数与小数结合、同分母的)以凑整法。

④、拆项法(带分数)

(4)多让学生搬演,以及时纠正学生的.错误,并加以强化。

(5)对于学困生要多鼓励,并利用学习小组的优势,“以优补劣”。

(6)由于学生年龄特点,易于遗忘,教师可以采取每隔一段时间就进行强化训练,以增强学生的熟练程度。

(7)不管学习如何紧张都要坚持以学生为主的教学,坚持以学习小组为主的教学模式。

有理数加法教学反思7

一、感知生活,导入新课

(播放一段录象)画面上一个十一、二岁的小朋友站在一个文具店里,销售文具。画外音——小明的父亲下岗后,在学校后门租了一个小门面,开了一间文具店,若是把每月的租金分摊到每天的上午和下午,这样不卖出文具时,小店在这半天也是亏本的。小明是一个懂事和孩子,今年暑假抓紧完成作业后,就给父亲去帮忙。还专门对一周七天的亏盈做了如下统计。

星期一,上午赚了80元, 下午赚了60元;

星期二,上午亏了20元, 下午亏了30元;

星期三,上午赚了80元, 下午亏了25元;

星期四,上午亏了45元, 下午赚了30元;

星期五,上午赚了30元, 下午亏了30元;

星期六,上午不赚不亏, 下午赚了60元;

星期日,上午亏了20元, 下午不赚不亏;

老师:同学们,如果赚了30元记为+30元,亏了20元记为-20元,请你们帮小明统计一下这一周每天的亏盈情况。并用数学式子表示出来。

评析:这个问题比书本上,在一条东西向的跑道上从东走向西,从西走向东的问题来,更贴近学生的生活,学生也更熟悉。学生的学习兴趣更高。问题提出来以后,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一下就调动起来了。全班没有一个同学不会的。每一个同学都把手举得高高的,生怕老师不喊他们回答。

学生A:星期一小明父亲的文具店赚了140元,用式子表示为:

+140 =(+80)+(+60) ……①

老师: 大家对这个式子有什么看法没有?

学生A1:有,140要写在(+80)+(+60)的右边。

老师: 说说你的道理。

学生A1:星期一的140元收入是由上午60元和下午的80元,两个加数得出的。应该是先要有加数相加后再有和,所以140要写在这个式子的右边。

老师: 这位同学说得非常好。后面我们也要按照计算的先后顺序正确的书写每一个式子。

评析:教师看到①式后,没有直接纠正过来,而是让学生思考,发表看法,得出正确的书写形式。

学生B:星期二小明父亲的文具店亏了50元,用式子表示为:

(-20)+(-30)=-50 ……②

学生C:星期三小明父亲的'文具店赚了55元,用式子表示为:

(+80)+(-25)=+55 ……③

学生D:星期四小明父亲的文具店亏了15元,用式子表示为:

(-45)+(+30)=-15 ……④

学生E:星期五小明父亲的文具店不赚也不亏,用式子表示为:

(+30)+(-30)=0 ……⑤

学生F:星期六小明父亲的文具店赚了60元,用式子表示为:

0+(+60)=+60 ……⑥

学生G:星期日小明父亲的文具店亏了20元,用式子表示为:

(-20)+ 0 =-20 ……⑦

评析:由于这些问题都是学生所熟悉的,他们也回答得很正确。正好利用这七个问题引导学生对有理数的加法法则概括和理解

二、合作交流,解读探究

老师:再请同学们归纳一下,上面七个式子表示了几种不同的有理数相加,

同学H:上面七个式子表示了两个正数相加,两个负数相加,一正一负的两个有理数相加,0和一个有理数相加四种有理数相加。

老师:这位同学的分法较好,同学们还有更好的分法吗 ?

同学J:我把这七个式子分为三种不同的有理数相加。我认为两个正数相加和两个负数相加就是同号两数相加,其次是一正一负的两个有理数相加,第三是0和一个有理数相加。

老师:这位同学把两个正数相加和两个负数相加,归纳为“同号两数相加”非常好,那么还有没有更好的分法呢?

“有”学生K大声地说。

老师:请你说说看。

学生K:我把它们分为四种有理数相加:两个正数相加和两个负数相加就是同号两数相加,一个正数相加和一个负数相加应分为两种情况。其中象(+30)+(-30)=0可分为互为相反数相加,另外一种是、不是互为相反数的异号两数相加,最后一种是0和一个有理数相加。

老师:这位同学分得非常好。特别是把“互为相反数的和等于0”从一正一负的两个有理数相加中分出来是有好处的。互为相反数虽说是一正一负,但它们的绝对值相等,最主要的是,它们的和为0。这为后面的有理数的混合运算提供极大的方便。

评析:让学生逐步概括出有理数加法的四种情形。特别是把互为相反数的和为0概括为有理数加法的一种类型,既有必要,又能给我们在后面的有理数运算中带来方便。

老师:四类不同的有理数相加,怎样求它们的和呢?请同学思考回答并举例。

同学L:同号两数相加,取相同的符号,并把绝对值相加;

如: (+12)+(+30)=+(12+30)=42

(-8)+(-23)=-(8+32)=-31

同学M:绝对值不相等的异号两数相加,取绝对值较大的加数的符号,并用较大的绝对值减去较小的绝对值;

如:(+1/3

)+(- 5/3)=-( 5/3- 1/3)=- 4/3

(-44)+(+56)=+(56-44)=+12

同学N:互为相反数的两个数的和为零;

如:(+6.8)+(-6.8) = 0.

(+17) + ( -17) = 0

同学O: 一个数与零相加,仍得这个数.

如: (-9)+ 0=-9, 0+(+19)=19.

评析:“有理数的加法”法则通过一个学生非常熟悉的教育资源入手,让学生边想边做,边做边想,轻轻松松地掌握了这个法则。大大降低了课堂教学的难度。

三、巩固提高(略)

反思:

以上就是本人对“有理数的加法”这一节课教学的部分实录。课后我回忆以前对这内容的教学,完全按照课本上的设计,从东西走向入手,得到一个算式,再结合数轴得到结果,然后再得到加法法则。整个课堂教学就是教师带领学生在数轴上从东走向西,从西走到东。学生愿不愿意走,是不是走得懵头转向,只要教师自己知道走就可以了。相比之下,这次我利用小明给他父亲的文具店打工这一教学资源,由于学生对这一件事非常熟悉,所以他们情绪很高,兴趣也很浓。课堂上没有看到学生茫然的情况。我自己也觉得这堂课比以前任何一次都教得轻松:“好象他们都会,我没有为他们做什么似的” 。

教学中如何按照新课程标准,做到用教材教学,而不必一定只教教材。尽量选取学生熟悉的教学素材,降低教学难度,这是一个永无止境的探究话题。

有理数加法教学反思8

关于有理数加法,本人通过教学,以为要注意以下几点:

一要认真复习绝对值的内容,必须让每一个学生快而准确的说出一个数的绝对值。这是进行有理数加法的基础,因为有理数的加法在确定符号后,都要转化为其绝对值相加或相减。

其二突出难点“绝对值不等的异号两数相加”。要引导学生反复理解和体会数的符号是怎么定的——与绝对值较大的加数的符号相同。即正数的绝对值大,和为正数,负数的绝对值大,和为负数。定了和的符号后,再怎样定和的绝对值呢?——用较大的绝对值减去较小的绝对值。如(-7) 9= (9-7)=2,(-7) 3=-(7-3)=-4,其中(-7) 9也可写成-7 9,此时要特别防止学生得-16。

其三,注重利用对比来帮助理解和强化记忆。这里所说的对比包括两方面。一个是同号两数相加,绝对值是相加的,而异号两数相加绝对值是相减的。另一个是两数为正和两数为负的对比。两正数相加得正,两负数相加得负;绝对值较大的'正数加绝对值较小的负数得正,绝对值较小的正数加绝对值较大的负数得负。

其四,要让学生明白转化的思想,负数参与加法运算后,先判断是否得零(只有互为相反数的两数相加得零)。和不得零,则先定符号,再定绝对值。而定了符号后,在算绝对值,实际上就转化为小学里学过的正数加正数,或大的正数减小的正数了。让学生明白,转化是一种非常重要的又经常用到的数学思想。

我们老师要特别注意培养学生的符号意识,特别是负号意识。强调学生写负数时必须写出负号。通过这一知识的教学,我更深刻地体会到,在新课改的新理念下,数学教学要尽可能地让学生去做一做从中探索规律和发现规律,通过小组讨论达到学习经验共享,培养合作意识、培养交流的能力、提高表达能力。

有理数加法是一节重点课,也是一节难点课。引入负有理数后,有理数的加法变得复杂得多了。有的结果为正数,有的结果为负数,有的为零。在数的绝对值的计算上,有的要相加,有的要相减,这对一个初学者来说,确实有一定的难度。除了在教学上注意这些,还要在后面的课内外中,多进行一些练习。

有理数加法教学反思9

本课的教学内容在初一阶段属于认知较难的部分,学生对数的扩充还不能快速接受。所以在教学过程中应当循序渐进,让学生有自己的探究、思考、分析、归纳的过程。而不是简单粗暴的直接代替,给出结论。充分采用引导的教学方式,让学生能够自主进行,加以引导和帮助。使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以及归纳概括的能力得到提升,积极性高,带动课堂早期教学案例分析报告1.3.1有理数的加法--苏丹气氛。但是初一的学生这方面的能力相对不足,还需一个培养的阶段。有些认知难免有偏差和不足之处,我总结了:

1、存在的问题

(1)学生的计算能力有待提高,对概念的理解不透彻有理数加减运算的实质就是运算结果的符号确定和绝对值的加减两个步骤。但学生首先搞不清符号问题,计算类型辨别不清。导致计算错误较多。其次绝对值的加减不知道是何种情况下进行,就是因为对概念法则的理解不透彻。所以这部分知识的学习要让学生多思多练,才能熟能生巧彻底掌握。

(2)课堂氛围不够活跃,学生没能放开手脚自主学习,我在上课时语言和表情太过严肃、直白,学生不自觉的就受到影响。回答问题不够积极,不敢畅所欲言表达自己的想法。小组活动时,设置了问题和任务但时间稍有些短,学生没能完全归纳总结出自己的想法。在今后的学习中应当大力改进。

(3)对出现错误的地方要反复强调和加强练习学生出错的地方就是最薄弱的环节,应当在课堂上详细分析和强调。然后针对此类问题多做练习,达到强化巩固的目的。

2、改进的措施:

(1)转变师生角色,准确定位,转变课堂教学风格。不越位,营造和谐、平等、民主氛围。教给学生自学的程序和方法。

(2)创设自主平台,培养良好的自主学习能力。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学习。激发自主学习的`动机,让学生在学习中寻求快乐,快乐中产生兴趣,兴趣中产生产生求知的渴求欲。给学生成长的空间,提供自主、合作、多方参与的机会,真正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

(3)分层教学,给学生设置不同的梯度的题型。体现由易到难,由浅入深的思路。给学生提供难度题,才能体会到解决问题过程中的快乐,享受成功的喜悦。

(4)培养学生的自信心。很多学生由于自身的基础和能力相当的不自信,羞于表达,没有解决问题的决心和信心。所以要感动学生,感化孩子,树立自信心。

课堂上平视学生,课余建立良好的互动关系,实施感情教育,助其成才。

有理数加法教学反思10

注重过程教学,让学生自主探究,合作学习,使每个学生都能得到发展,这是新课程的核心概念。这种理念下的教学,对教学有了更高的要求。教师既要把握教学中的导向作用,又要发现学生的思维闪光点,及时调整自己的教学反感,活跃课堂气氛,使学生产生浓厚的学习情趣和学习自信心。因此进行教学反思是必要的,这是发展和提高教学能力的重要手段。下面就“有理数加法”的教学谈谈个人的一些思考。

教学片段:一个人去购物,付出50元,找回32元,问所购物是多少元?

学生1:18元。

教师:你是怎样知道的?

学生1:用50减去32,就是实副付的18元,即50-32=18(1)

教师:如果我们用“+”“—”号表示找回和付出,如何列式?

学生2:把付出50元,记为“-50”,把找回32元记“+32”,那么(-50)+(+32)=-18(2)

教师:很好。(1)式与(2)式有哪些相同和不同之处?

学生3:(1)式用的是减法,得数是正的;(2)式用的是加法,结果是负的。

教师:观察得好。如果我们把管方向用不管方向来描述,请再观察(1)(2)两式,与同桌或前后同学讨论,归纳出你们的结论。

(同学们经过各种意见的碰撞、争论后)

学生4:(1)式不管方向,;用的是减法,(2)式管方向,用的是加法。那么,老师提出的问题就是用(1)式描述(2)式。我们讨论的结果是:符号不同的两个有理数相加,用绝对值较大的减去绝对值较小的,取绝对值较大的数的符号。

教师:好极了!这是有理数加法的.一条法则,是大家发现的

……

通过上述片段可见:课堂教学要放得开,但不能采取“放羊式”,教师必须有一定的引导,让学生参与数学结合的“发现”过程,自己探索或与同学共同探讨,合作交流,一来体验成就带来的愉悦,提高学习能力;二来通过协同“作战”,体现集体的力量,增强同学友情。这种做法和效果,是新课标所要达到的。

要关注学生的成长,就必须对教学不停的反思。反思能够发现教学中的不足,能够总结经验。反思是以往教学的总结,是后继教学的开端。反思的过程,是一种享受,在此过程中,教师的能力一定会得到发展,甚至升华。教学反思《有理数加法》教学反思》一文

有理数加法教学反思11

有理数加法是有理数运算的关键,所以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加强加法运算的教学。

(1)注意结合具体情境,体会有理数加法的意义,并设计不同的方法让学生合作交流,从而归纳有理数加法法则。

(2)对有理数加法的教学。要严格要求学生遵循以下步骤:第一、先辨别加数是同号还是异号;第二、确定和的符号;第三、计算和的绝对值。即一辩、二定、三算。

(3)为了提高学生的运算速度并减小运算难度,常采取以下简便方法:①互为相反数结合法,②同号结合法,③同形结合法(整数与整数结合,分数与分数,小数与小数结合、同分母的`)、④拆项法(带分数)。

(4)多让学生板演,以及时纠正学生的错误,并加以强化。

(5)对于学困生要多鼓励,并利用学习小组的优势,“以优补劣”。

(6)由于学生年龄特点,易于遗忘,教师可以采取每隔一段时间就进行强化训练,以增强学生的熟练程度。

(7)不管学习如何紧张都要坚持以学生为主的教学,坚持以学习小组为主的教学模式。

有理数加法教学反思12

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有理数的加法(一)”,“有理数的加法”说课教案、课堂设计及教后反思。本节课选自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的《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七年级(上),。这一节课是本册书第二章第六节第一课时的内容。下面我就从以下四个方面一一教材分析、教材处理、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教学过程的设计向大家介绍一下我对本节课的理解与设计。

一、教材分析

分析本节课在教材中的地位和作用,以及在分析数学大纲的基础上确定本节课的教学目标、重点和难点。首先来看一下本节课在教材中的地位和作用。

1、有理数的加法在整个知识系统中的地位和作用是很重要的。初中阶段要培养学生的运算能力、逻辑思维能力和空间想象能力以及让学生根据一些现实模型,把它转化成数学问题,从而培养学生的数学意识,增强学生对数学的理解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运算能力的培养主要是在初一阶段完成。有理数的加法作为有理数的运算的一种,它是有理数运算的重要基础之一,它是整个初中代数的一个基础,它直接关系到有理数运算、实数运算、代数式运算、解方程、研究函数等内容的学习。

2、就第二章而言,有理数的加法是本章的一个重点。有理数这一章分为两大部分----有理数的意义和有理数的运算,有理数的意义是有理数运算的基础,有理数的混合运算是这一章的难点,但混合运算是以各种基本运算为基础的。在有理数范围内进行的各种运算:加、减法可以统一成为加法,乘法、除法和乘方可以统一成乘法,因此加法和乘法的运算是本章的关键,而加法又是学生接触的第一种有理数运算,学生能否接受和形成在有理数范围内进行的各种运算的思考方式(确定结果的符合和绝对值),关键是这一节的学习。

从以上两点不难看出它的地位和作用都是很重要的。

接下来,介绍本节课的教学目标、重点和难点。(结合微机显示)

教学大纲是我们确定教学目标,重点和难点的依据。教学大钢规定,在有理数的加法的第一节要使学生理解有理数加法的意义,理解有理数的加法法则,并运用法则进行准确运算。因此根据教学大纲的要求,确定了本节课的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是:“(1)理解有理数加法的意义;(2)理解并掌握有理数加法的法则;(3)应用有理数加法法则进行准确运算;(4)渗透数形结合的思想。2、能力目标是:(1)培养学生准确运算的能力;(2)培养学生归纳总结知识的能力;3、德育目标是:(1)渗透由特殊到一般的辩证唯物主义思想;(2)培养学生严谨的思维品质。有理数加法的意义与小学学习的在正有理数和零的范围内进行的加法运算的意义相同,让学生理解即可,有理数的加法法则的理解与运用是本节的重点内容。因此本节课的重点是:有理数加法法则的理解与运用。由于本阶段的学生很难把握住事物主要特征:如异号两数、绝对值不相等的异号两数和互为相反数之间的关系,这就对法则的理解造成困难。因此我确定本节课的难,是是;有理数加法法则的理解。

二、教材处理

本节课是在前面学习了有理数的意义的基础上进行的,学生已经很牢固地掌握了正数、负数、数轴、相反数、绝对值等概念,因此我没有把时间过多地放在复习这些旧知识上,而是利用学生的好奇心,采用生动形象的事例,让学生充当指挥官的角色,亲身参加探索发现,从而获取知识。在法则的得出过程中,我引进了现代化的教学工具微机,让学生在微机演示的一种动态变化中自己发现规律归纳总结,这不但增加了课堂的趣味性提高了学生的能力。而且直接地向学生渗透了数形结合的思想。在法则的应用这一环节我又选配了一些变式练习,通过书上的基本练习达到训练双基的目的,通过变式练习达到发展智力、提高能力的目的。这些我将在教学过程的设计中具体体现。而且在做练习的过程中让学生互相提问,使课堂在学生的参与下积极有序的进行。

三、教学方法和数学孚段

在教学过程中,我注重体现教师的导向作用和学生的主体地位,。本节是新课内容的学习,教学过程中尽力引导学生成为知识的发现者,把教师的点拨和学生解决问题结合起来,为学生创设情境,从而不断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和学习兴趣,使学生轻松愉快地学习不断克服学生学习中的被动情况,使其在教学过程中在掌握知识同时、发展智力、受到教育。

四、教学过程的设计。

1、引入:再课堂的引入上,开始我本打算选择教材上的例子,但是它过于简单。并且不宜于引起学生的注意,所以我选择了学生们感兴趣的军事问题,让学生在充当指挥官的同时,有一种解决问题的成就感,从而使学生积极主动的学习,并且营造了良好的学习氛围。

2、探索规律:法则的得出重要体现知识的发生,发展,形成过程。我通过了一个小人在坐标轴上来回的移动,使学生在小人的移动过程中体会两个数相加的变化规律。由于采用了形式活泼的教学手段,学生能够全副身心的投入到思考问题中去,让学生亲身参加了探索发现,获取知识和技能的全过程。最后由学生对规律进行归纳总结补充,从而得出有理数的加法法则。

3、巩固练习:再习题的配备上,我注意了学生的思维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所以习题的配备由难而易,使学生在练习的过程中能够逐步的提高能力,得到发展。并且采用男生出题,女生回答;女生出题,男生回答,活跃课堂气氛,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使学生在一种比较活跃的氛围中,解决各种问题。

4、归纳总结:归纳总结由学生完成,并且做适当的补充。最后教师对本节的课进行说明。

以上是我对本节课的理解和设计。希望各位老师批评指正,以达到提高个人教学能力的目的。

课堂设计及课后反思

我9月19号在阿城市第五中学上了一堂数学公开课,由于得到通知的时间比较仓促,所以准备的不算充分。在各个方面一定存在着疏漏和缺陷,在这里请大家多多指教。我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加以说明。

一、问题的引入:在问题的引入上。新课标规定应从实际情景入手,并且使学生能够对问题产生强烈的求知欲。我采用了敌军对我军进行小规模军事侦察的问题,使学生处在一个指挥官的角色。对问题提出解决的办法,并且在对学生提出的各种情况,作出实际的`操作,使学生明白数学在解决实际问题中的应用。我感觉在问题的引入上问题过于简单,使学生思考的范围过于局限。没有出现比较热烈的学习气氛。所以问题的引入应加大深度,应具有一定的挑战性。

二、问题的探索:在问题的探索上,我采用了一个小人在坐标轴上来回行走,产生一种动态效果,使学生在充满好奇心的状态下,在老师提供的情景下,在具有较多的时间和空间的条件下,亲身参加探索发现,主动的获取知识和技能。但在整个的实施过程中出现了一些问题,比如:在法则的得出上学生的总结出现了一些问题,我再处理时由于怕时间不够充裕所以学生出现的问题我给作出了解答,其实这里应由学生自己来解决,这样对学生能力的提高非常有帮助。

三、习题的配备:整个习题的配备大致是按从易到难的顺序排列的,面向全体学生,采用多种形式,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有所得,并且采用循序渐进的方法,使学生对加法法则的理解进一步的加强。在讲解完例题后,让学生互相提问,以促使学生积极踊跃的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创造一种轻松的学习氛围。在最后的习题配备上,让学生对两个加数及和之间的关系作出判断,并且对各种情况作出讨论,达到本节课的一个高潮。促使学生的思路得到进一步的加强。但我总体感觉习题的量不够充足,学生的练习机会较少。

四、总之在整个教学过程的实施中,出现了一些问题,也有一些不尽人意的地方。希望大家批评指正。

有理数加法教学反思13

七年级新生一开始面对的就是有理数的认识与有理数的运算。有理数的认识,只需通过例举生活中相反意义的量,便可以很快认识负数,进而较为全面认识有理数。而有理数的运算却不是一蹴而就的,其中包括五种运算:加、减、乘、除、乘方。这几种运算中,又以加减法最为基础,最难掌握。

首先,有理数的加减法,是建立在一定法则之上,但仅靠盲目的'背法则来应对加减法,是不可取的。数学的学习不是文史类的机械背诵,应是在法则制约下,依靠灵动思维解决问题。

因此,个人认为,在学习加减法之前,就应顾及到将来加减法这一拦路虎来势之凶猛,为扫除这一路障先做好充分准备。这个准备就是:

一:让学生深刻认识正数、负数、零。长期以来,学生局限于正有理数的运算,对负数的参与会很不适,对负数认知的程度直接影响以后学习有理数的加减法。

二:数轴的教学。数轴是新生面临的又一新概念。它是许多解决数学问题赖以依靠的工具,也是数形结合思维的最初体现。有了数轴,有理数的加减变得“可视化”。

三:相反数、绝对值、两个重要概念的掌握。尤其是绝对值,相对较难理解,却是做加减法的重要理论。

有了以上知识的准备,在套用加减法法则时,不再是简单条文的背诵,学生对枯燥的数学语言和记忆有关法则不再缺乏兴趣,学习便变得是件非常惬意的事情。

当然,我不主张只要学生生硬依照法则行事,在法则熟透余心后,更应启发学生用自己的思维方法理解加减法法则的内在意义。比如:3+(-5)的值可理解为3与-5正负抵消后的结果,甚至3-5的值也可以理解为3与-5正负抵消的结果。其实掌握了加减中的本质意义,于自然而然当中便得到了结果,至于用了哪条法则,不必去管了!

有理数加法教学反思14

《有理数的加法》是有理数混合运算的第一堂课,所谓万事开头难,由此可见这堂课在接下来的教学中起着非常重要的指向作用。

下面是我上这堂课的反思总结:

一、在引入部分和同学们一同探讨书上的问题,采用了让学生相互先探讨的方法,发现学生非常的'投入,课堂气氛被充分调动起来了,但后来的教学中没能将这个好气氛维持下去。主要原因是问题的难度一下跨越太大,太抽象,所以在今后的教学中应多多反思,怎样深化问题的难度,并容易让学生接受。

二、在一些细节部分还是没有处理到位。比如说解应用题的步骤,应将它的完整步骤都在黑板上演示一下。

三、在推导有理数加法法则时,学生的回答和我自己的预期不一样,我一味引导他跟随我的思路走,所以卡住了。实际上应该让学生说完他的思路,然后引导他将其他情况补充完整。这个说明我的课堂应变能力不够灵活,所以还须锻炼提高。

四、整堂课的语言需要改进,应更加精练,简洁。本堂是概念课,对于概念课来说,概念不要重复太多遍,尤其是一些说出来比较拗口的概念,容易混淆,所以当表述的差不多的时候就可以写出来,不必在这个问题上纠缠不清。

有理数加法教学反思15

《有理数的加法》是有理数混合运算的第一堂课。正因为万事开头难,可见这堂课在接下来的教学中起着非常重要的指向作用。下面是我上这堂课的总结:

一.在引入部分和同学们共同探讨书上的问题,采用了让学生相互先探讨的方法,发现学生非常的投入,课堂气氛被充分调动起来了。由于问题的难度一下跨越太大,太抽象,所以在教学中采用了动画解析的过程,更为形象具体,让问题深入浅出,容易让学生接受。

二.在一些细节部分处理到位。比如说解应用题的步骤,应将它的完整步骤都在黑板上演示一下。电子白板大大的提高了效率和课堂容量。

三.在推导有理数加法法则时,学生的回答让学生说完他的'思路,然后引导他将其他情况补充完整。这个说明课堂应变能力十分重要,整个课堂中,我注意力十分集中,真是耳听八方,眼观四路。

四.整堂课的语言需要改进,应更加精练,简洁。本堂是概念课,对于概念课来说,概念不要重复太多遍,尤其是一些说出来比较拗口的概念,容易混淆,所以当表述的差不多的时候就可以写出来,不必在这个问题上纠缠不清。这点需要改进。说,读,写结合,增强记忆。

下载有理数的加法教学设计 人教版数学四word格式文档
下载有理数的加法教学设计 人教版数学四.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有理数加法教学设计

    “有理数的加法”教学设计 一.授课内容 “有理数的加法”是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上册第一章有理数的第三节内容,本节内容安排四个课时,本课时是本节内容的第一课时,本课设计主要是......

    有理数加法教学设计

    1.3.1 有理数的加法 松坝九年制学校 李庆增 教学目标: 经历探索有理数的加法法则,理解有理数加法的意义,初步掌握有理数加法法则,并能准确地进行有理数的加法运算.通过经历......

    有理数加法教学反思

    有理数加法教学反思 有理数加法是有理数运算的关键,在教学过程中,根据新课程理念,让学生动起来,成为课堂的主人,自主探究,合作学习,使每个学生各项能力都能得到发展。在这种理念下,......

    有理数加法教学反思

    有理数加法教学反思 姓 名: 王 飞 有理数加法教学反思一: 一、问题的引入:在问题的引入上。新课标规定应从实际情景入手,并且使学生能够对问题产生强烈的求知欲。我采用了敌......

    《有理数加法》教学反思

    注重过程教学,让学生自主探究,合作学习,使每个学生都能得到发展,这是新课程的核心概念。这种理念下的教学,对教学有了更高的要求。教师既要把握教学中的导向作用,又要发现学生的思......

    2.5_有理数的加法教学案

    第一课2.5 有理数的加法教学案(1) 教学目的 1.使学生掌握有理数加法法则,并能运用法则进行计算; 2.在有理数加法法则的教学过程中,注意培养学生的观察、比较、归纳及运算能力。 教......

    有理数的加法教学设计

    《有理数的加法》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经历探索有理数加法法则的过程,理解有理数的加法法则。 2、运用有理数加法法则熟练进行整数加法运算。 (二)过程与方......

    有理数加法(二)教学设计

    【桐梓四中“六环”课堂教学七年级(上)数学学科导学设计】 第一章 有理数 1.3.1有理数的加法(二) 执笔:罗登攀审阅:审核:一、学习目标: 1、进一步掌握有理数加法的运算法则;2、能合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