念奴娇、赤壁怀古1

时间:2019-05-14 12:02:29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念奴娇、赤壁怀古1》,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念奴娇、赤壁怀古1》。

第一篇:念奴娇、赤壁怀古1

《念奴娇•赤壁怀古》教案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了解苏轼及其作思想。

2、能把握豪放派词恢宏开阔的意境。能力目标:

1、通过朗读、分析意象来感受诗词恢弘开阔的意境。

2、提高学生对词的鉴赏能力。情感目标:

1、学习作者从容旷达豪迈的胸襟.2、教育学生正确面对人生道路上的困难与挫折,树立积极的人生观。教学重难点:

重点:体会词人在作品中表达的思想感情。

掌握豪放派词的艺术风格。

难点:正确理解苏轼“人生如梦”的人生态度。教法与学法:

教法:诵读感悟法 情境教学法 提问点拨法 学法: 自主学习合作探究 教学课时:一课时 课前准备:

教师:分析学生特点,广泛查阅资料,做好多媒体课件。

学生:1.预习《念奴娇·赤壁怀古》,借助工具书疏通词义;2.查找有关苏轼的资料,熟悉其生平情况。了解赤壁之战及周瑜的一些基本情况。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播放歌曲《滚滚长江东逝水》,将学生带到一种恢宏磅礴的氛围之中。(听了这首歌曲,你有很感受?)

2、导入语:这首歌曲把我们带进赤壁之战,带到三国,带到滚滚东逝的长江边。我们联想到众多的历史人物。苏轼年近半百仍功业无成,他来到历尽沧桑的赤壁古战场,追忆英雄,心潮澎湃,情难自已,醉书一曲《念奴娇 赤壁怀古》。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这首词,以此来感悟东坡居士豪放的词风。

设计意图:通过听歌曲,创设恢宏磅礴的氛围,便于把握词的感情基调。同时可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二、介绍作者,知人论世。

1.苏轼,字子瞻,号东坡居士,眉州眉山(今属四川)人。北宋文学家、政治家、书画家。与其父苏洵、其弟苏辙合称“三苏”,且同属唐宋八大家(韩愈、柳宗元、三苏、欧阳修、王安石、曾巩)。“苏黄”:与黄庭坚并称(诗歌创作)。“苏辛”:与辛弃疾并称(豪放词创作)。“宋四家”:与黄庭坚、米芾、蔡襄并称(书法)。

词发展至北宋中期,在人们心目中仍为“小道”,不能登大雅之堂。苏轼一出,扭转百余年的词坛颓风,开拓了词的意境和表现手法。苏轼生活的王朝是北宋危机不断加深的时期,政治改革和诗文革新都发生在这时,理想高远,才华横溢但仕途坎坷的苏轼注定会成为文坛的领导人物,他用豪放词风向婉约派提出挑战,为词坛注入一股“雄风”。豪迈奔放的感情,坦率开朗的胸怀,构成苏词的浪漫主义基调。苏词内容题材广阔,凡吊古伤今、述志咏怀、感叹时政、描绘山川景色以至谈说哲理等,都可以入词,从而扩大了词的领域。

2.写作背景。

这首词写于1082年,当时苏轼由于“乌台诗案”,被贬到黄州当团练副使,思想上很苦闷,经常以游山玩水来排遣,这首词就是当年游黄州赤壁矶所作。

三、诵读词作,整体感知。

1.教师范读,学生听读。

2.提问:整首诗给大家一种什么样的感觉?

明确:豪放、有气势、雄壮

3、诵读提示:这首词历来被视为豪放派的代表作,应读得铿锵有力。

(学生齐读、学生独自读,师生点评。)

设计意图:充分发挥教师的示范作用。层层深入地诵读,可以更好地激发学生的朗读兴趣。使学生在诵读中初步感知词的情感基调。

四、研读词作,探究情感。

通过有感情的朗读,我们已初步感受了苏轼的豪放词风,接下来让我们走进词作,具体探究。

(一)分析上片(上阙)

1.男生集体朗读。

2.思考讨论:

①从章法上说,词的上片侧重写景、叙事,下片侧重抒情。本词的上片中,你认为作者看到了哪些赤壁景观?

明确:赤壁景观:大江 故垒 赤壁 乱石 惊涛 千堆雪

“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这三句中哪几个字用得非常妙,思考作者为什么极力描绘这些景象?

“乱”——写出岸边岩石山崖之险怪

“穿”——写出陡峭山崖直插云霄的高峻

“惊”——本意为马受惊狂奔,写出了江水的汹涌

“拍”——突出了惊涛骇浪与江岸搏击的力度

“卷”——波涛力量之浩大

点拨:这三句写得有动有静,有声有色,寥寥数笔便勾画了它的雄奇壮丽,令人想到当年赤壁鏖战的壮阔场面,为下片追怀赤壁大战中的英雄人物渲染了环境气氛。

②“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点拨:这三句,不仅写出了长江奔流的磅礴气势,而且将写景与写人融合为一。(江水浩荡,巨浪翻腾,倚势挟风,一泻千里。这是一幅壮美的大江奔流图。“浪淘尽”三个字最妙,它不仅给人以极佳的视听效果,而且化空间为时间,从具体有形的长江转到抽象的历史长河,从对自然伟力的惊赞转到对人类社会杰出人物的歌颂。自然伟力所引起的心灵震憾同对历史上英雄人物的羡慕叹惋妙合无垠地统一起来,给人以丰厚的意象美。)大江滔滔,犹如历史长河,英雄人物的业绩,被淘洗变淡。这些英雄人物现在又在何方呢?不尽的怀念从中可见。

③ “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这一句有什么作用?

明确:这一句承上启下。“江山如画”是从眼前景色得出结论,也是对前三句的概括,人物又是一时俊杰。这长江、这赤壁,岂不引起人们怀古之情?于是便引出下面的抒情。

小结上片:作者先以波澜壮阔的长江为背景,点出赤壁战场之所在,然后写它的险要地势,并称颂当时众多的英雄人物。

3.集体朗读并试背上片。

(二)分析下片(下阙)

1.女生集体朗读。

2.思考问题:

①下片主要写词人的回忆和感慨,他回忆的是什么?感慨的是什么?

所忆——周郎雄姿英发 风流潇洒 才华横溢

所感——自己功业无成 早生华发 人生如梦

点拨:下片先着力塑造周瑜的英雄形象,描述火烧曹营的历史事件,最后借对周瑜的仰慕,抒发自己功业无成的感慨。

②在苏轼的心目中,周瑜是什么样的形象? ③作者从几个方面把自己和周瑜作比?(学生讨论后交流。)

苏轼对周瑜“赞扬”的同时慨叹自己。三国时期是英雄辈出的年代,但只有周瑜符合作者的审美要求。火烧赤壁时,周瑜为都督,上得主公信任,下有群僚敬畏,雄姿英发,春风得意,年仅34岁,可谓婚姻美满、英俊潇洒、少年得志、功成名就。作者选取了周瑜的三个方面:“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见下方),“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把一个叱咤风云的儒将风采写得形象生动。在周瑜身上寄托着作者的人生理想,同时也引发自己未能建功立业的感伤。而东坡当年47岁,华发早生。不但无建树,反而待罪黄州。怀古思今,对比反差强烈,因而感慨万千。

④下阕中“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一句抒发了作者怎样的人生感慨?有人说,这句反映了苏轼思想中消极颓废的一面。你是如何看待的?

(学生讨论交流,教师加以引导。)提示:对周瑜的追述表现的是一种理想,而落泊失意是一种现实,“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一句正反映了作者理想与现实的矛盾,是词人仕途坎坷、壮志难酬的悲叹和愤慨,在貌似自慰自解的言辞之中激荡着一腔追慕英雄、渴望建功立业的豪迈之情。这里寄寓着作者入世、出世的双重矛盾心理,貌似“出世”——清静无为、超脱凡尘的老庄思想,实质是“入世”——渴望建功立业的儒家思想。(张翼语)

(可结合苏轼的生平思想及创作背景来分析:苏轼深受儒、道、佛三家思想影响。儒、道、佛三家思想,本来是矛盾的,但苏轼习惯于把政治思想和人生思想区别对待,采用“外儒内道”的形式,把它们统一起来,从而构成了苏轼世界观中既有积极进取的精神,又交织着齐生死、等是非的虚无态度。这首词中壮丽江山、英雄业绩,既激起了他豪迈奋发之情,也加深了他的思想矛盾,所以当苏轼在时空交织的宏大背景上抒发人生感慨时,里面包含着多少幽愤和怅恨啊!)

苏轼毕竟是苏轼,看似消极的一句并非真的消极。词人也许在想,所有的风流人物都已经随着历史的潮水而被涤荡了,即使周瑜这样的人物不也是“浪淘尽”了吗?人生就如同梦境一般,何必过于执著呢? 设计意图:为了突破教学难点。我主要采用讨论法,让学生分组讨论作者“人生如梦”的态度是否消极颓废。学生讨论完后,我加以明确,从而让学生体会词人情感的复杂性。并适时对学生进行世界观、人生观教育。

五、归纳小结,深化目标。

1、教师引导学生通过诵读,品位语言来悟“出”词风。

(1)从写“景”之中悟壮阔宏伟之豪放;

(2)从写“人”之中悟叱咤风云之豪放;

(3)从抒“情”之中悟旷达乐观之豪放。

2、学生根据板书总结全词。

这首词把写景、咏史、议论、抒情融为一体,豪迈奔放,一泻千里。在对赤壁景物的描写上和对周瑜形象的塑造上都体现了豪壮的情调。用烘托和映衬的手法抒发了自己的感慨。

3、当堂成诵。

六、拓展延伸,布置作业。

1、苏轼的这首词把写景、咏史,抒情融为一体,意境博大,雄浑奔放,是苏轼豪放风格的代表作。你还知道苏轼的那些诗词?

《江城子 记梦》“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纵使相逢应不识,尘满面,鬓如霜。„„”

《赤壁赋》“惟江上之清风,与山间之明月,耳得之而成声,目遇之而成色,取之不尽,用之不竭,是造物者之无尽藏也。而吾与子之所共适。”

2、布置作业。

请以“苏轼,我想对你说”为题,写一段两百字左右的短文。

七、配乐诵读,结束新课。板书设计:

念上阕赤壁故垒(古老)奴(写景)战地风光(险峻)娇赤壁怀古大江东去(壮美)江山如画周瑜下阕(抒情)自己年轻有为英俊得意怀古潇洒儒雅指挥若定人生如梦年老无为仕途坎坷伤今命运多舛壮志未酬

第二篇:念奴娇 赤壁怀古

念奴娇 赤壁怀古 苏轼

教学要点:

一、进行有成效的诵读练习,掌握诵读的方法和技巧。

二、体会苏轼词风豪放的特点和洒脱,旷达的性格。教学安排: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课:中华文化,源远流长。近两周来,我们穿越千年历史,神游了国人引以为傲的盛唐时代,诵读了“诗仙”李白激越奔放,气势磅礴的《将进酒》以及大诗人白居易充满伤感和愤慨之情的叙事长诗《琵琶行》,当然还有唐宗散文八大家之首的韩愈的著名散文《师说》。今天,让我们再穿越一次来到词的王国宋朝领略宋词带给我们的无限美感。

二、板书课题《边说边写边解释词牌,题目》

念奴娇 赤壁怀古 苏轼(词牌)(题目)(作家)

三、介绍作者及背景。

俗话说唐诗、宋词。唐诗乃诗中奇葩,宋词则诗中极品。宋词又分为“北宋词”和“南宋词”。“词至北宋而始大,至南宋而遂深,”其中北宋词又以柳永、苏轼、周邦彦为代表而苏轼又是豪放派词风的开创者和代表作家。

(揩板书)苏轼。请大家翻看题注。老师提问:北宋文学家《东坡全集》《东坡乐府》,同学们请思考,题注给我们提供了哪些信息?(学生思考、讨论、回答)

教师讲解: 苏轼,有各的文坛奇才、全才。诗,词,文,书法,绘画,诸多领域、均为卓然大家,散文,苏轼直逼韩愈,柳宗元为唐宋八大家之一;其诗清新豪爽,独具风格。词开豪放一派,与辛弃疾合称“苏辛”,对后代很有影响,书法方面擅长行书、楷书,与当时书法各家蔡襄、黄庭坚、米芾并称“宋四家”等等,就是这样一位文坛全才,在当时的官场上却屡遭贬谪、倒霉透顶下面请大家 听我读一段背景资料(P152参)

四、教师范读全词(以下是练习诵读时间)

1.指<男、女各一人>领读全词各一遍。

2.全体齐读课文。老师指导纠正后再齐读

五、诵读、分析、讨论

1.由学生齐读上片,<教师指导,再齐读> 2.指名学生读注释<可考虑2遍> 3.教师串讲并点拨<可参考教参P149> 教师:下阕就着重写周瑜……(参考教参P149)

A.由学生齐读下篇<教师指导> B.指名学生读注释<可考虑2遍> 指导轮读全词(分句轮读,分片轮读,男女生轮换跟读)

六、教师归纳小结:今天,我们学习了苏轼的《赤壁怀古》领略了豪放词风的壮美,大气,也感受了苏轼为人的练达,洒脱,下面我们具体认识一下这首诗的艺术特点: 1.豪放的 风格 2.烘托映衬

3.情景交融(可参考教参P150)

七、布置作业

1.背诵默写这首词

第三篇:《念奴娇 .赤壁怀古》

《念奴娇·赤壁怀古》教案

—王静波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 : 了解和品味以苏轼为代表的宋词豪放派的风格和特色,提高对古诗词的鉴赏、解读能力;积累古诗词的有关知识,解决课后相关练习;

过程与方法目标:品读和学习过程中,分析诗人使用的诗词创作手法和修辞手法,感受古诗词创造的独特审美意境;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了解和感受作者渴望为国效力,忧国忧民,壮志未酬的家国情怀;学习苏轼旷达洒脱,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

【教学重点与难点】

1、诵读词作,培养学生结合注释初步鉴赏词作的能力。

2、学习词中写景、咏史、议论、抒情融为一体的写作手法,掌握烘托和映衬的表达技巧。

3、感受苏轼豪放的词风,体会他复杂矛盾的情感,学习他的旷达胸襟和进取精神。

【教学方法】朗读法、讨论法、讲述法、阅读法 【教学过程 】

• 导入: 导入语:宋代是词的鼎盛时期,名家辈出,风格各异,宋词与唐诗并称为我国古代文学史上的两座高峰。说到宋词,同学们,你们想到哪些著名词人呢?(让学生举手配合回答,一两个学生回答完毕后),看来大家的文学常识还是很丰富的,很好!那老师觉得呢,说到宋词,我们不得不提到苏东坡—苏轼,他的词风堪称经典,被誉为豪放派的代表,今天呢,请大家喝老师一起走进苏东坡的诗词世界,学习他的一篇经典名篇《念奴娇·赤壁怀古》。

• 解读课文,整体感知 • 作者简介

师:苏轼是一个才华横溢的大家,在诗词、歌赋、书法、绘画等方面都有很高的成就,可以说,苏轼的文学代表了北宋文学的最高成就。• 写作背景介绍

师:和《赤壁赋》一样,苏轼因“乌台诗案”被捕入狱,免罪后发配到黄州充军。在心情极度失落的情况下苏轼两次游览赤壁,几乎是在和《赤壁赋》同样一个时期,苏轼写下了这篇《念奴娇 赤壁怀古》。

3、问题:文章标题是“赤壁怀古”,从中我们可以得到的信息是什么? 答案:作者游览赤壁,触景生情,抒发怀古之情。

4、带着两个问题通读全文:

问题:(1)、整首词描写了怎样的画面?

(2)、这首词的上阕和下阕内容上有什么不同点?

上阕运用了哪些的修辞手法?

• 文本研读:

分析上阕的字词,豪放的气势。• 这首词的上阕和下阕内容上有什么不同点?上阕运用了哪些的修辞手法? 夸张、拟人、比喻。

2、提问:上阕描写了赤壁的哪些景色?用笔在文中画出来,思考这些景有什么特点

景物:大江、浪、乱世、惊涛、千堆雪

景物特点:雄浑、壮阔,撼人心魄,气势恢宏、磅礴、似有气吞天下之势。• 上阕的一些词用法很精到,表现了“大江”的雄浑壮阔,请大家找出来并作赏析; “乱”—写出岸边岩石山崖之险怪 “穿”—写出陡峭山崖直插云霄的高峻

“惊”—本意为马受惊狂奔,写出了江水的汹涌 “拍”—突出了惊涛骇浪与江岸搏击的力度 “卷”—波涛力量之浩大

4、齐读上阕,注意关键字重音,读出铿锵有力的语气。

分析下阕,对周瑜人物形象分析,苏轼的情感。1、1、问题:这样的壮阔场景,确实很美,“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这句话在文中什么作用?(承上启下)•

2、问题:作者为何只提到周瑜,而不是三国里的其他人物(比如:曹操,刘备)呢?

(一)、抒发对英雄的丰功伟业的仰慕之情;

(二)、怀古思今,感慨万千; 借周瑜的年轻有为来感叹自己的事业无成。壮志难酬、年华虚度;

3、齐读课文下阕,看看作者笔下的周瑜是一个怎样的形象? 明确:羽扇纶巾(外貌)——儒雅、风流倜傥的儒将,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指挥若定 泰然自若(自信洒脱的语气)

4、作者在遣词造句中,运用哪些写作手法?语言上有什么样的特点?

烘托和映衬:词中有两种映衬:一种是实景和虚景相互映衬,另一种是周瑜的“雄姿英发”和作者的“早生华发”相互映衬。写作方法上的主要特点:结合写景和怀古来抒发感情。如上半阕对赤壁的描写和赞美,寓情于景,情景交融。下半阕刻画周瑜形象倾注了作者对历史英雄的敬仰。最后借“一樽还酹江月”表达自己的感慨。全词意境开阔,感情奔放,语言也非常生动形象。

讨论:作为一个豪放的词人,作者有没有一直沉迷于这种失落的心境?作者有没有排解这种失落的心境的方法?从文中找出相关句子,全班分六个小组讨论,各小组派代表发言。

师:确实,作者将自己的惆怅寄托给明月,斟一杯酒洒向大地,体现了自己旷达乐观的人生态度。在《赤壁赋》中,作者也有类似的表述:“惟江上之清风.........而吾与子之所共食”。

自由探讨:学习了本文,你认为我们应当如何看待生活中的不如意?应该树立怎样的人生态度?

四、结语

师:无数的宦海**和人生挫折铸炼了诗人宏大旷达胸怀——尤其当我们读他这一时期的作品时,能否更多一些人生的感悟与哲理的思考? 如果苏轼的这首词可以让我们学到了用一种豁达的心态面对人生的困难,那也算是我们的一个收获了。

【板书设计】 念奴娇·赤壁怀古 苏轼 写景 江山如画 怀古 遥想公瑾 抒情 人生如梦

课后作业:

•(1)通过网络等手段,自学有关宋词的 知识,查找学习苏东坡其他的诗词作品,课后与同学谈论学习

•(2)比较柳永《雨霖铃》与苏轼的《赤壁怀古》,体会两种不同的词风:豪放派和婉约派,并作概括和总结

•(3)背诵课文 •

第四篇:念奴娇 赤壁怀古

《念奴娇赤壁怀古》教案

教学目的 了解作者渴望为国效力的思想与壮志未酬的苦闷,正确理解“人生入梦”的思想情绪。2 理解《赤壁怀古》一词中写景、咏史、抒情相结合的写法。3了解豪放宋词的风格特点,提高古典诗词阅读鉴赏能力。[难点重点分析] 1 怎样正确理解《赤壁怀古》的思想内容?

《赤壁怀古》融写景、怀古、抒情为一体,从描绘古战场的雄奇景色入手,赞一代儒将周瑜的丰功伟绩,抒发作者个人的贬谪失意、功业无成的感慨。结尾处“人生入梦”的感慨是作者迅速从惆怅失意中排解出来,表达苏轼特有的旷达洒脱情怀。作为豪放派代表词人的苏轼在写作上有什么特色?怎样理解《赤壁怀古》的艺术特色? 苏轼以诗为词,使词的内容不再拘于传统的离愁别绪,反映较广阔的社会生活,拓宽了词的题材;使词的形式不再为规定的宫调、身律所束缚,一扫词的柔弱气息,开创了豪放词派。苏词气势雄伟,一泻千里,提高了词的意境。《赤壁怀古》是豪放派宋词的代表作,词的主旋律感情激荡,气势雄壮。全词借古抒怀,将写景、咏史、抒情容为一体,借咏史抒发作者积极入世但年已半百仍功业无成的感慨。[教学设想]联系余秋雨的《东破突围》,引导学生理解分析鉴赏《赤壁怀古》的思想内容,采用小组合作学习,发挥学生自主合作学习的积极性,加强课文背诵,通过读课文、看注解、议特点等方法,提高学生宋词阅读鉴赏能力。安排一教时

[教学步骤与内容] 一导入

介绍余秋雨的《东破突围》,正是由于被贬职,苏东坡突破了小人们的包围,使他真正审视人生的真谛,从而写出了流传千古的旷世杰作《前赤壁赋》《念奴娇赤壁怀古》。《念奴娇赤壁怀古》历来被称为宋词豪放派的代表作,是苏轼被贬到黄州期间所写,表达了词人对古代英雄的赞美和壮志未酬的感慨。二指导朗读,正音,读出气势。三研读课文,学生整体把握全词内容 1,大将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分析“大”“淘”---------有气势

淘尽风流人物,解释风流人物---------无数出色的人才 可怀人物那么多,为什单单怀念周瑜?捕捉有关描写周瑜的语句,分析周瑜形象 小组讨论

明确:小乔初嫁了---------英雄 雄姿英发-----------有气魄 羽扇纶巾--------------儒将

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大智大勇 是个风流人物 作者把周瑜放在怎样的背景下来写? 明确:景色描写中--------------乱石惊涛浪花 4 这个景色有什么特点?如何描写? 明确:气势磅礴 穿空-----------峻伟 卷千堆------------浩大

用了比喻、夸张、拟人的手法 千堆雪比喻巨浪 为什么把周瑜放到这样一个景色中去? 衬托英雄气概、英雄风采,景和人相得益彰。6 讨论:为什么单单怀周瑜? 参考:①建功年龄

苏轼四十多岁团练副使虚职 周瑜二十多岁就被重用 ②机遇

苏轼遗憾没有碰到这样的机会 周瑜碰到了孙权这样的明君 ③赤壁之战中主要角色是周瑜 ④惺惺惜惺惺苏轼:“知音如周瑜。” 怀古的目的是为了抒发感情 7抒发什么感情?

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笑什么--------------多情 多情--------------多愁善感

愁什么--------------被排挤不得志仕途不平大志难以实现 感---------------惆怅失意 但文章如果仅仅停留在这个层面,就不是苏轼了。如何理解“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 明确:人生如梦,自己一生算得了什么,在千古人物都被淘尽的大江之畔,想到的不应该仅仅是自己,而应该是千古不变的江月,就把这杯酒敬给了千古不变的江月。应该说他能迅速从惆怅失意中解脱出来,表达了苏轼特有的旷达洒脱情怀。这真叫做人生短暂,江月永恒,壮志难酬,豪情长存。四总结归纳主旨:全词由江带出,景、史、情浑然一体,它洋溢着一种缅怀英雄、追求功业、寄情自然的那种豪放激情,三维一体构成了一种心情,这就是词的主旨所在。

五评价《赤壁怀古》的艺术价值,引导学生进一步体味豪放派词人苏轼词作的整体风格(余秋雨:没有黄州被贬,一道天光就不能射向天际。)六拓展加深,布置课后作业

课后查阅一些资料,思考比较《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和《赤壁怀古》的异同,就其思想内容或艺术特色写一篇短评。

[板书设计]

念奴娇赤壁怀古苏轼 赤壁奇景穿山势险峻气势拟人

写景咏赤壁拍巨浪惊险声音对偶夸张 大江气势卷江水汹涌色彩比喻 年轻得意英俊潇洒英雄风采 咏史怀周瑜儒将风度非凡胆略 抒情抒己感慨人生如梦壮志未酬

《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教案

教学目的:

1、进一步了解豪放派词的特点,体会辛弃疾与苏轼豪放词风的异同。

2、理解文中用典的作用,体味作者借古事抒发出的抗金救国,收复中原的热切愿望及愿望不能实现的苦闷心情,以及对统治者屈辱求和,用人不当的愤概。教学设想

1、注意诵读,从自由读到范读,再齐读,引导学生设身处地地“读”课文,从读中感受作者激愤沉郁的豪放词风。

2、注意比较,比较苏辛豪放词风的差异。教学时数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复习《念奴娇•赤壁怀古》

1、检查背诵

2、指名学生回答:作者在词中描写赤壁景象,有什么特点?有什么作用?

赤壁之景,显得雄伟惊骇,既烘托了当年古战场战斗之激烈,又有力地衬托了英雄人物。

二、导入新课,激发兴趣

赤壁的惊涛骇浪勾起了苏轼的无限遐想,与雄姿英发的周瑜相比,东坡自然会发限的感慨,登上京口北固亭的辛弃疾,又会作何感想呢?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三、整体感知,了解内容

1、学生自学课文,完成

(1)学生查找资料,理解作者及创作背景(2)借助注解和工具书正音、正义,疏通词语(3)学生自读课文

(4)听录音,注意范读的语气和感情(5)齐读课文,感受文章

2、教师引导学生从整体上把握课文内容,体会作者的感情 上阕:歌颂迨慕英雄及其功勋业绩,感叹“时无英雄”。

下阕:借刘义隆,廉颇的故事,抒发对南宋王朝的愤懑,以及自己抗金救国,恢复中原的热切愿望和希望不能实现的苦闷。

四、品味鉴赏

1、要求学生找出词中的典故,并分析其作用

(1)英雄无觅孙仲谋处:怀念英雄,表现收复失地的决心(2)人道寄奴曾住:怀念古人,表现北伐决心(3)烽火扬州路,佛狸祠下:今者对照,不堪回首(4)元嘉草草,封猩居胥:借古讽今,批评草率出兵(5)凭谁问,廉颇老矣:自我感慨,不忘为国效力(这些典故的使用使诗文情思隽永,含蓄深刻)

2、引导学生找出词中的对比,并体会其作用

(1)英雄业绩与可悲现实对比:针对南宋的萎靡不振。

(2)刘裕“气吞万里如虎”与刘义隆“赢得仓皇北顾对比:提出历史的经验教训,指出今日应有的做法

(3)四十三年前的“烽火扬州路”与眼下的“佛狸祠下,一片神雅社鼓”对比:抒发忧国伤时的感慨:

(这些对比使词义更加丰富曲折,感情更加委婉强烈,形象更加鲜明生动)

五、拓展延伸

《念奴•赤壁怀古》与《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都是借咏怀历史抒发感情,讨论这两首词的异同。(此题设计,不仅要让学生了解两首词内容的异同,还要领会苏辛这两位豪放派代表词人风格上的异同)

1、相同点:结构上均为“地点+怀古” 意境上均为雄浑壮阔 主旨上均为把古喻今

2、不同点:(1)《念奴娇•赤壁怀古》上阕中,用“千古风流人物”、“三国周郎赤壁”和“一时多少豪杰”从景中逐层托出人物,为下阕的议论作好铺垫;《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上阕写景中就含有议论,下阕议论之中也有写景的地方。(2)议论涉及的问题不同,深度不同。苏轼词作纵横决荡,议论能上以形而上的层面,思索宇宙人生的终极意义;辛弃疾的词作扣紧现实,借咏史谈自己的战略见解,表现自己的爱国情怀。

(3)苏词多铺叙显得开阔明朗,旷达乐观;辛词用事多,层层转折,显得隐晦。

第五篇:念奴娇 赤壁怀古

《念奴娇•赤壁怀古》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

遥想公谨当年,小乔初嫁料,雄姿英发。羽扇纶巾,谈笑间、强虏灰飞烟灭。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人间如梦,一尊还酹江月。

《水调歌头》

丙辰中秋,欢饮达旦,大醉作此篇,兼怀子由。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不应有恨,何事偏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下载念奴娇、赤壁怀古1word格式文档
下载念奴娇、赤壁怀古1.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念奴娇‘赤壁怀古

    《念奴娇·赤壁怀古》教案 教学目标: 1、 了解苏轼的生平和思想,了解词的写作背景。 2、 领略苏轼豪迈的词风,初步了解豪放派词的特点。 3、 品味两首词不同的风格,感受豪放与婉......

    《念奴娇·赤壁怀古》译文

    《念奴娇·赤壁怀古》译文 文章简介 《念奴娇·赤壁怀古》是宋代文学家苏轼的词作,是豪放词的代表作之一。此词通过对月夜江上壮美景色的描绘,借对古代战场的凭吊和对风流人物......

    念奴娇 赤壁怀古(比赛)

    刘宏伟的《念奴娇赤壁怀古》 优质课有怎样的面孔 ——点评江苏省优质课第一名刘宏伟的《念奴娇赤壁怀古》 有幸去江苏省沭阳中学参加江苏省高中语文优质课大赛活动,听到了很......

    念奴娇赤壁怀古说课稿

    《念奴娇·赤壁怀古》说课稿 说课人:王亚娟 我说课的题目是《念奴娇·赤壁怀古》,我将从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法学法、教学过程和板书设计这五个方面来说课。 一、 教材分......

    念奴娇赤壁怀古-说课稿

    《念奴娇 赤壁怀古》说课稿 各位老师: 大家好! 我是09号选手王广恒。今天我要说课的题目是《念奴娇 赤壁怀古》。下面我将从教材、学情、教学方法、教学过程四个方面来对本课......

    《念奴娇赤壁怀古》说课稿

    《念奴娇·赤壁怀古》说课稿 一、 说教材 1. 地位、作用: 《念奴娇·赤壁怀古》是高中语文课本必修第二册的第三 章“历史的回声 ”的第三节内容。 本节课是在学习了苏轼《赤......

    念奴娇赤壁怀古教案

    《念奴娇·赤壁怀古》教案 吴江市中学孙金权 教学目标: 1.体会词人的豪放词风,理解词人复杂的心情,丰富学生的情感世界; 2.掌握一些常用的鉴赏诗歌的方法。 教学重点、难点: 1.情与......

    念奴娇赤壁怀古教案

    上教H版高中语文第三册教案 《念奴娇·赤壁怀古》教案 上海市沪东中学华心才 教学目标 识与技能 1,了解词的有关知识 2,理解词中联想与想象的思路 3,认识本词的豪放特色 过程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