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中国人民银行关于专项贷款管理暂行办法
中国人民银行关于专项贷款管理暂行办法
银发[1986]401号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根据《中国人民银行信贷资金管理试行办法》,为适应地区经济发展的特殊需要,在全国综合信贷计划之内,由人民银行安排资金,开办指定用途的专项贷款。为了加强专项贷款的管理,特制定本办法。
第二章 贷款种类与用途
第二条 老、少、边、穷地区发展经济贷款,主要用于国务院确定的“老、少、边、穷”县加快地方经济发展,增强经济实力的重点建设项目。
第三条 地方经济开发贷款。根据地方经济开发总体规划,重点用于振兴地方经济、发挥地方经济优势的关键性建设项目。
第四条 购买外汇额度人民币贷款。根据国家计委批准动用国家结存外汇的专项用汇、沿海港口城市和地方扩权用汇,在人民银行下达的人民币贷款额度内,主要用于指定项目或重点企业、重点项目的技术改造。
第五条 十四沿海港口城市及经济特区开发性贷款。根据国务院批准的开发规划,重点用于经济开发区资源、引进和发展新技术等开发性建设项目。
第三章 贷款对象和条件
第六条 凡经工商行政管理部门批准注册,具有法人资格,实行独立核算,并有偿还贷款能力的经济实体,只要符合本办法第二章规定的项目,其资金不足时,可填写专项贷款申请书(略)向银行申请专项贷款,但必须具备下列条件:
1.必须具备有权批准机关批准的项目建议书包括技术经济可行性研究报告(略),设计任务书和初步设计概算批复,并纳入当年全国或分地区的固定资产投资计划。
2.具备开工条件。建设用地的征地和拆迁手续齐全,施工力量、材料、设备落实,环境保护措施可靠。
3.贷款项目投产后原材料有来源,能源供应有保障,产品适销对路,符合花钱少、见效快、收益大、创汇率高、社会经济效益好的要求。
4.按照国家规定比例落实了自筹资金和投产后所需最低铺底流动资金。
5.归还贷款本息的资金来源必须落实,凡用税前利润、减免税收或应解缴有关部门的其它收入归还贷款本息的,必须取得税务或有关部门鉴证同意。
6.有相应的资金作贷款抵押或有相应经济能力的法人对贷款作担保。
第四章 贷款期限和利率
第七条 专项贷款的期限,自贷款之日起至还清本息止,一般为1至3年,少数的4至5年,个别建设周期长,社会经济效益好的项目最长不得超过七年。
第八条 专项贷款利率按国家规定的利率执行。老、少、边、穷地区发展经济贷款,实行优惠利率;十四沿海港口城市及经济特区开发贷款、地方经济开发贷款,按固定资产贷款利率计收利息;购买外汇额度人民币贷款,用于技术改造的,按固定资产贷款利率计息,用于流动资金的按流动资金贷款利率计息。
第九条 计息方法。自贷款之日起,基本建设贷款按年结息和收息。技术改造贷款按季结息和收息。新建项目在建设期间无收入来源的,经批准可以缓期收息。但应收未收的利息,要计收复利。
如遇利率调整,采取分段计息办法计收利息。
第五章 贷款审定、发放和收回
第十条 各地人民银行必须在上级行下达的专项贷款计划内,按照信贷政策和信贷原则,突出重点,认真审查和批准贷款。
第十一条 贷款项目一般可以采取三种方式审定:
第一种 由人民银行审查定项。根据有关部门和地、市上报的基本建设或技术改造项目,经人民银行一、二级分行筛选,指定有关人民银行分支行进行审查评估。按省、自治区,直辖市分行,计划单列市分行,经济特区分行(简称省、区、市分行,下同)规定的审批权限由人民银行批准后,可委托专业银行(或其它金融机构,下同)发放。
第二种 委托专业银行审查定项。根据有关部门和地、市上报的基本建设或技术改造项目,经人民银行一、二级分行筛选,委托有关专业银行进行审查评估,征得人民银行同意后,由受托行负责定项。
第三种 人民银行和专业银行共同审查定项。对于少数投资规模较大的基本建设或技术改造联合贷款项目,由人民银行和专业银行共同审查评估,按审批权限共同批准。
贷款的审定方式和贷款的发放方式,由人民银行一、二级分行决定。
第十二条 贷款项目批准后,受托行或人民银行应根据审批的正式批文和有关文件,与借款单位签订借款合同(略)。合同副本送当地人民银行。采取上述第一、二种方式审定贷款项目的,委托行与受托行应签订委托协议书(略)。
第十三条 签订借款合同后,借款单位应将项目投资的自筹资金存入受托行。单位用款时,要先用自筹资金,后用银行贷款。
第十四条 受托行应根据贷款项目财务收支计划和工程进度计划,编报按季分月用款计划。人民银行根据受托编报的用款计划和实际工程进度,拨付资金。
第十五条 借款单位应按借款合同规定的期限偿还贷款。偿还贷款的资金来源:
(1)贷款项目新增的税前利润;
(2)按政策经税务部门签证同意的减免税收;
(3)新增固定资产折旧;
(4)企业留成资金(包括发展基金、小型技措费、新产品试制费等);
(5)归企业支配的其它资金;
(6)新建项目交主管部门的费用。
受托专业银行应按确定的期限按期收回贷款。收回的贷款本金和利息,最迟于次日如数划缴当地人民银行。对不能按期收回的贷款,受托行要检查分析原因,并报人民银行,同时按规定对借款单位加收逾期贷款利息,限期收回。必要时,银行有权从借款单位或担保单位存款帐户中扣收。
第十六条 人民银行委托专业银行办理贷款业务的手续费,按照人民银行总行的统一规定计付。
第六章 贷款的管理和经济责任
第十七条 专项贷款涉及面广,政策性强,人民银行一、二级分行要加强管理,建立贷款管理经济责任制,严密贷款审查定项程序,规定人民银行分支行审批贷款的权限,并配备专人负责贷款管理工作。
凡专项贷款的项目,单项总投资在3000万元(含3000万元)以上的应报总行备案。
第十八条 受托行要负责贷款的发放、贷款监督检查和贷款本息的收回。
第十九条 各地人民银行必须在上级行下达的各种专项贷款额度之内分别控制贷款发放,各种贷款额度不得相互流用。
第二十条 专项贷款当年未用完部分,可列入下年信贷计划。到期收回的部分,由人民银行省、区、市分行继续使用。但收回到期的购买外汇额度的人民币贷款,要如数上缴人民银行总行,不得留用。
第二十一条 专项贷款按以下原则划分经济责任:
1.采用第一种方式定项失误,由人民银行承担经济责任。
2.采用第二种方式定项失误,由受托行承担经济损失。
3.采用第三种方式定项失误,由人民银行和专业银行共同承担经济责任。
4.审查定项无误,经济责任清楚。因借款单位使用贷款不当,或不能按期偿还贷款本息造成的经济损失,由受托行向借款单位或担保企业追索。
第七章 贷款的监督检查和统计考核
第二十二条 贷款必须专款专用。人民银行和受托行要经常深入企业单位检查监督贷款的使用情况。如发现擅自改变计划、提高开支标准或挪用贷款的,可采取限期处理、加收罚息、停止贷款和收回贷款等措施。
第二十三条 借款单位要定期向当地人民银行和受托行报送贷款项目财务支出和工程进度统计表。工程竣工要编报工程竣工决算。人民银行与受托行要参加工程验收和决算审查。
第二十四条 受托行要向当地人民银行报送贷款等有关资料。人民银行要按期向上级行报送专项贷款进度统计表(略)和专项贷款和开发贷款效益统计表(略)。
第二十五条 各地人民银行,要将贷款的申请、审查、核批的各类文件和资料,分类分项建立档案、建立台帐,以便比较全面的掌握和反映贷款情况,为加强贷款管理监督提供完整的资料。
第八章 附则
第二十六条 人民银行省、区、市分行可根据本办法,制订实施细则,并报人民银行总行备案。
第二十七条 本暂行办法的解释、修改权属于人民银行总行。
第二十八条 本暂行办法自文到之日起执行。
第二篇:中国人民银行紧急贷款管理暂行办法
中国人民银行紧急贷款管理暂行办法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了维护金融体系的安全与稳定,防范和化解金融风险,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国人民银行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商业银行法》,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本办法适用于经中国人民银行批准设立、具有法人资格的城市商业银行、城市信用合作社和农村信用合作社(含农村信用合作社县联社,下同)。地方政府兑付被撤销地方金融机构的债务向中央借款,不适用本办法。第三条 本办法所称紧急贷款,系指中国人民银行为帮助发生支付危机的上述金融机构缓解支付压力、恢复信誉,防止出现系统性或区域性金融风险而发放的人民币贷款。第四条 紧急贷款的审批权属于中国人民银行总行(以下简称总行)。经总行授权,中国人民银行分行、营业管理部(以下简称分行)可依据本办法规定审批、发放紧急贷款。第二章 贷款条件
第五条 城市商业银行、城市信用合作社和农村信用合作社(以下统称借款人)申请紧急贷款,应符合下列条件:
(一)在中国人民银行开户行设立“准备金存款”帐户,且经批准已全额或部分动用法定存款准备金;
(二)当地政府及有关部门对处置借款人的支付风险高度重视,并已采取增加其资金来源以及其它切实有效的救助措施;
(三)借款人已采取了清收债权、组织存款、系统内调度资金、同业拆借、资产变现等自救措施,自救态度积极、措施得力;
(四)当地政府和组建单位或股东制定的救助方案已经中国人民银行总行或分行批准,并承诺在规定时限内实行增资扩股,逐步减少经营亏损,改善其资信情况,查处违规、违纪行为和违法案件,追究有关当事人的经济、行政或刑事责任;
(五)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担保法》提供担保;
(六)中国人民银行分行已派驻工作组或专人实施现场监管;
(七)中国人民银行认为必要的其它条件。
第六条 城市商业银行申请紧急贷款时,其原股东欠缴的股本已补足,资本充足率低于规定比例的,已开始实施增资扩股。
第三章 贷款用途、期限和利率
第七条 紧急贷款仅限用于兑付自然人存款的酬金和佥利息,并优先用于兑付小额储蓄存款。
第八条 紧急贷款的最长期限2年,贷款到期归还确有困难的,经借款人申请,可批准展期一次,展期期限不得超过原贷款期限。紧急贷款展期,应按本办法规定的审批权限报批,并由担保人出具同意的书面证明。第九条 紧急贷款应执行总行制定的中国人民银行对金融机构贷款利率;发生逾期的紧急贷款,应执行再贷款罚息利率。
第四章 贷款管理
第十条 分行申请增加紧急贷款限额,应以分行名义书面申请。总行受理分行申请后,由货币政策司会同有关监管部门提出审查意见,报行长或主管副行长审批。
第十一条 对分行发放的紧急贷款实行单独管理和限额控制。分行应在总行下达的紧急贷款额度内,依据本办法规定,审批、发放和管理紧急贷款,确定对单个借款人的贷款方式、数额和期限,并对辖内紧急贷款的合理使用和安全负责。
第十二条 分行应与借款人签定《借款合同》,并与借款人或其出资人、第三人签定《担保合同》,依法建立完备的贷款担保手续。
第十三条 分行应对紧急贷款实行专户管理,在再贷款科目下单独设立“紧急贷款”帐户;在借款人准备金存款科目下单独设立“紧急贷款专户”,并按月向总行列报辖内紧急贷款的限额执行、发放进度、周转使用和到期收回情况。第十四条 分行货币信贷部门应配合监管部门做好借款人支付风险的防范和化解工作;监管部门应按照发放紧急贷款时规定条件,督促借款人及其组建单位或股东和地方政府逐项落实承诺采取的救助措施。
第十五条 中国人民银行内审部门应根据实际情况,适时采取适当形式,对紧急贷款业务的管理情况进行内审。第十六条 借款人应以法人名义(农村信用合作社以县联社为单位)向中国人民银行开户行申请紧急贷款,并提交足以证明其符合紧急贷款条件的书面文件和资料。
第十七条 借款人在借用紧急贷款期间,所筹资金除适用于兑付储蓄存款外,应优先用于归还紧急贷款,不得增加新的资产运用,不得向股东分红派息,并向中国人民银行开户行报告每笔资产、负债的变动情况和每日的资金头寸表。第十八条 借款人应当按照《借款合同》约定,按时足额归还紧急贷款本息。对逾期的紧急贷款,中国人民银行可依据《借款合同》和《担保合同》约定,从借款人准备金存款帐户中扣收贷款本息;依法处置抵押物、质物,用于归还贷款本息;依法要求保证人履行还款保证责任。第五章 罚则
第十九条 借款人有下列情形之一,中国人民银行可提前收回部分或全部紧急贷款;情节严重的,取消其高级管理人员的任职资格:
(一)虚报材料,隐瞒事实,骗取紧急贷款的;
(二)违反本办法规定,挪用紧急贷款的;
(三)未按人民银行批准救助方案采取自救措施的。第二十条 中国人民银行分支行有下列情形之一,上级行给予通报批评;情节严重的,对直接负责的主管行领导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给予行政处分:
(一)超过上级行下达限额发放紧急贷款的;
(二)不按照本办法规定对象、条件、期限和用途审批、发放紧急贷款的;
(三)对辖内紧急贷款管理不力、严重失职的。第六章 附则
第二十一条 经总行批准,对城市商业银行、城市信用合作社、农村信用合作社以外的商业银行及其他非银行金融机构发放紧急贷款,适用本办法。
第二十二条 本办法由总行负责解释。第二十三条 本办法自下发之日起实行。
第三篇:中国人民银行对农村信用合作社贷款管理暂行办法
中国人民银行对农村信用合作社贷款管理暂行办法
[发文单位]中国人民银行
[文号]银发[1999]169号
[标题]关于印发《中国人民银行对农村信用合作社贷款管理暂行办法》的通知
[ 有效性]有效
[ 分类号]05010201
[发文日期]19990518
[实施日期]19990424
[失效日期]
[附件个数]0
[题注]
关于印发《中国人民银行对农村信用合作社贷款管理暂行办法》的通知
中国人民银行各分行、营业管理部:
为规范和完善对农村信用社贷款的管理,支持农村信用社增加农业贷款,调整信贷结构,改进服务方式,总行制定了《中国人民银行对农村信用合作社贷款管理暂行办法》,现印发给
你们,请遵照执行。
附件
中国人民银行对农村信用合作社贷款管理暂行办法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为了规范和完善中国人民银行对农村信用合作社贷款的管理,支持农村信用合作 社增加农业贷款,调整信贷结构,改进服务方式,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本办法所称中国人民银行对农村信用合作社贷款(以下简称再贷款),系指中国 人民银行为解决农村信用合作社(以下简称农村信用社)的资金头寸不足及其增加农业贷款的 合理资金需要,而对其发放的贷款。
第三条 中国人民银行对再贷款实行“限额控制、授权操作、规定用途”的管理原则。“限额控制”,即中国人民银行总行(以下简称总行)对中国人民银行分行(以下简称分 行)下达再贷款限额,并以此控制分行的再贷款量。
“授权操作”,即分行(含营业管理部,下同)须依据本办法和总行的授权,审批、发放 再贷款和对辖区内中心支行转授权。
“规定用途”,即中国人民银行分支行须按本办法规定用途,审批、发放再贷款,并监督 使用;农村信用社须按人民银行批准用途使用再贷款。
第二章 再贷款限额管理和审批权限
第四条 再贷款限额是总行下达的允许分行可发放再贷款的上限。总行对再贷款限额实行 指令性管理。调增、调减再贷款限额均以贷款额度通知书方式下达。
第五条 人民银行分行和经分行授权的中心支行有权审批再贷款;县(市)支行不得审批 再贷款。分行应根据辖内农村信用社经营管理状况,规定对单个农村信用社再贷款的最高限额 或比例。
第三章 再贷款的种类、期限和利率
第六条 再贷款划分为头寸再贷款和季节性再贷款。
“头寸再贷款”,系指为解决农村信用社支付清算的临时头寸不足而对其发放的贷款。
“季节性再贷款”,系指为解决农村信用社增加农业贷款的合理资金需要而对其发放的贷
款。
第七条 再贷款可采用信用贷款、质押贷款两种方式。
“信用贷款”,系指以农村信用社的信誉而对其发放的贷款。
“质押贷款”,系指以信用社持有的国债、金融债券、中国人民银行特种存款凭证和银行
承兑汇票等有价证券作质押而对其发放的贷款。
第八条 再贷款的期限划分为20天、3个月、6个月和9个月四个期限档次。头寸再贷款的最长期限不超过20天;季节性再贷款应根据农业生产周期合理确定贷款期限,最长不超过9
个月;
第九条 分行发放再贷款,应执行总行制定的中国人民银行对金融机构贷款利率。
第四章 再贷款的对象、条件和用途
第十条 再贷款的对象为具有法人资格的农村信用社或农村信用社联社(以下简称借款人)。
第十一条 借款人申请头寸再贷款应具备以下基本条件:
(一)在人民银行设立准备金存款账户;
(二)内部管理制度健全,业务经营基本正常;
(三)同业拆借无净拆出;
(四)分行规定的其他条件。
第十二条 借款人申请季节性再贷款应具备以下基本条件:
(一)在人民银行设立准备金存款账户;
(二)内部管理制度健全,能维持存款的正常支付;
(三)现主要负责人作风正派、工作得力;
(四)自筹资金难以满足增加农业贷款的合理需求;
(五)承诺将借入的再贷款全额用于增加农业贷款,并制定了确保再贷款合理使用的具体
措施;
(六)分行规定的其他条件。
第十三条 头寸再贷款仅限用于弥补借款人支付清算的临时头寸不足;季节性再贷款仅限
用于解决借款人增加农业贷款的合理需求,并主要用于对农户贷款。
第五章 再贷款的管理和操作程序
第十四条 贷款申请。借款人应填制《中国人民银行再贷款申请书》,并在加盖借款人的公章和法定代表人的签章后,提交当地中国人民银行开户行。
第十五条 贷款审查。对受理的再贷款申请,应依据本办法规定的再贷款条件和用途进行
审查;超过审批权限的,提出审查意见后报上级行审批。
第十六条 贷款发放。对审查批准的再贷款申请,应与借款人签订《借款合同》;发放质
押贷款时,还应同时签订《质押担保合同》。
第十七条 贷款收回。借款人应当按照借款合同规定,按时足额归还贷款本息。对逾期的再贷款,中国人民银行可依据《借款合同》的约定,从借款人准备金存款账户扣收贷款本息,并按照逾期贷款利率计收利息。质押贷款发生逾期,可依法处置作为贷款权利凭证的有价证券,用于偿还贷款本息。
第十八条 借款人须建立台账登记制度,单独反映、记录使用季节性再贷款发放农业贷款的进度。农村信用社联社须以农村信用社为单位建立总台账;农村信用社须以借款的农户为单
位建立明细台账。
第十九条 借款人借用季节性再贷款期间,农业贷款的增加额不得低于其同期借入季节性
再贷款的增加额,并应按旬向其所在地人民银行报告再贷款的使用情况。
第二十条 人民银行分支行须建立再贷款管理责任制。对借入季节性再贷款的信用社应分
片包干、逐个进行跟踪调查,并按月检查其单独设立的贷款台账,确保季节性再贷款全额用于
增加农业贷款。
第二十一条 人民银行分支行应建立健全再贷款的检查报告制度。对辖内再贷款的用途和
管理情况,中心支行应按月组织检查,分行应按月抽查、按季组织检查,并按月将有关情况向
上级行报告。
第六章 罚 则
第二十二条 借款人借入季节性再贷款,不按本办法规定单独建立台账和未全额用于增加
农业贷款的,人民银行可提前收回再贷款;情节严重的,可取消其高级管理人员一定期限直至
终身的任职资格。
第二十三条 中国人民银行分支行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上级行给予通报批评;情节严重的,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给予警告、记过、记大过、降级、撤职、留用察看
或开除的行政处分。
(一)不按照本办法规定的对象、条件、期限和用途审批、发放再贷款的;
(二)越权审批、发放再贷款的;
(三)对辖区内分支机构违反本办法规定审批、发放再贷款监控不力、严重失职的;
(四)超过上级行核定、下达的贷款限额审批、发放再贷款的。
第二十四条 违反本办法规定审批、发放再贷款,造成资金损失,并构成犯罪的,由司法
机关依法追究直接责任人的刑事责任。
第七章 附 则
第二十五条 中国人民银行对发生支付风险的农村信用社发放紧急贷款,不适用本办法。
第二十六条 分行可依据本办法制定实施细则。
第二十七条 本办法由总行负责解释。
第二十八条 本办法自下发之日起施行。
第四篇:《中国人民银行行员管理暂行办法》
中国人民银行行员管理暂行办法
一九九六年六月二十五日
银发[1996]222号行员管理暂行办法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实现对行员的科学规范管理,保证中国人民银行行员依法履行职责,保障行员的合法权益,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国人民银行法》,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本办法适用于中国人民银行各级分支行中在行员职位上工作的人员。
第三条 中国人民银行对行员实行集中统一领导和分级管理。
第四条 本暂行办法贯彻国家人事工作方针和政策;坚持德才兼备的用人标准;遵循公开、平等、竞争、择优的原则。
第二章 义务和权利
第五条 中国人民银行行员应当履行下列义务:
(一)遵守国家法律、法规和本行规章制度;
(二)依照金融政策法规履行职责;
(三)服从命令,恪尽职守,勤奋工作;
(四)公正廉洁,努力为人民服务,接受社会监督;
(五)维护国家和中国人民银行的声誉和利益;
(六)保守国家秘密和工作秘密;
(七)学习和掌握工作所需的政治业务知识和技能;
(八)宪法和法律规定的其他义务。
第六条 中国人民银行行员享有下列权利:
(一)非因本办法和有关法律、法规规定的事由、程序不被免职、降职、辞退或者行政处分;
(二)获得履行职责所应有的权力和工作条件;
(三)依法履行职责,受法律保护,不受地方政府、各级政府部门、社会团体和个人的干涉;
(四)获得与所任职务相应的劳动报酬和享受规定的保险及其他福利待遇;
(五)对中国人民银行及其领导人员的工作提出批评和建议;
(六)参加与本职工作有关的业务知识和技能的培训;
(七)依照本办法规定提出辞职、申诉和控告;
(八)宪法和法律规定的其他权利。
第三章 职位分类
第七条 中国人民银行行员管理实行职位分类制度。中国人民银行各级分支行依照国家和中国人民银行总行(以下简称总行)的有关规定,在确定职能、机构、编制的基础上,进行职位设臵;制定职位说明书,确定每个职位的职责和任职资格条件,作为行员录用、考核、培训、晋升的依据。
第八条 职位设臵坚持因事设岗、高效精干,突出重点、兼 顾一般、分工明确、相互协作的原则。
第九条 中国人民银行根据职位分类,设臵行员的职务和等级序列。行员职务分为领导职务和非领导职务。
领导职务是指:行长、副行长、监察专员、处长(主任)、副处长(副主任)、监察室主任、监察室副主任、科长(主任)、副科长(副主任)、股长(主任)、副股长(副主任)。
非领导职务是指:督导、助理督导、督察、助理督察、督办、助理督办、科员、助理科员、办事员。
行员的等级划分另行规定。
第十条 行员等级,按照行员所任职务及相应职位的责任大小,工作难易程度和行员的德才表现、工作实绩,以及行员所具备的任职资格条件确定。
第十一条 中国人民银行各级分支行因工作需要增设、减少或者变更职位时,应按照规定程序重新确定。
第四章 录 用
第十二条 中国人民银行录用科长以下领导职务和督察以下非领导职务行员,实行公开考试、严格考核的办法,按照德才兼备的标准择优录用。录用行员,必须在总行批准的编制限额和增人指标内按照所需职位的要求进行。
第十三条 行员录用考试由总行统一管理,中国人民银行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分行(以下简称省分行)组织实施。
第十四条 报考行员,应当具备下列条件:
(一)具有职位所需的资格条件;
(二)具有良好的政治思想素质,品行端正;
(三)年龄一般在35周岁以下;
(四)身体健康。
有下列情形之一者,不得录用为行员:
(一)曾因犯罪受过刑事处罚的;
(二)有违反金融法规和扰乱金融秩序行为记录的;
(三)受过行政处分不宜到中国人民银行工作的;
(四)曾被辞退的;
(五)辞职调离中国人民银行未满3年的;
(六)因其他原因不宜录用的。
第十五条 录用行员按照下列程序进行:
(一)发布招考公告;
(二)资格审查;
(三)考试;
(四)体检;
(五)考察;
(六)录用。
第十六条 行员录用考试采取笔试和面试的方式。笔试分为综合能力、专业知识水平测试两部分,由总行统一命题,统一试卷,或授权省分行命题、制卷。笔试合格者方可参加面试,面试题本由总行统一印制,由省分行组织实施。
第十七条 新录用的行员,试用期为一年。试用期满合格的,正式任职;不合格的,取消录用资格。
录用单位应与新录用行员签订协议书。
第四章 录 用
第十二条 中国人民银行录用科长以下领导职务和督察以下非领导职务行员,实行公开考试、严格考核的办法,按照德才兼备的标准择优录用。录用行员,必须在总行批准的编制限额和增人指标内按照所需职位的要求进行。
第十三条 行员录用考试由总行统一管理,中国人民银行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分行(以下简称省分行)组织实施。
第十四条 报考行员,应当具备下列条件:
(一)具有职位所需的资格条件;
(二)具有良好的政治思想素质,品行端正;
(三)年龄一般在35周岁以下;
(四)身体健康。
有下列情形之一者,不得录用为行员:
(一)曾因犯罪受过刑事处罚的;
(二)有违反金融法规和扰乱金融秩序行为记录的;
(三)受过行政处分不宜到中国人民银行工作的;
(四)曾被辞退的;
(五)辞职调离中国人民银行未满3年的;
(六)因其他原因不宜录用的。
第十五条 录用行员按照下列程序进行:
(一)发布招考公告;
(二)资格审查;
(三)考试;
(四)体检;
(五)考察;
(六)录用。
第十六条 行员录用考试采取笔试和面试的方式。笔试分为综合能力、专业知识水平测试两部分,由总行统一命题,统一试卷,或授权省分行命题、制卷。笔试合格者方可参加面试,面试题本由总行统一印制,由省分行组织实施。
第十七条 新录用的行员,试用期为一年。试用期满合格的,正式任职;不合格的,取消录用资格。
录用单位应与新录用行员签订协议书。
第五章 考 核
第十八条 按照行员管理权限,总行及各级分支行对行员的德、能、勤、绩进行全面考核,重点考核在本职岗位上履行中央银行职责和完成工作任务的实绩。
第十九条 对行员的考核,应当坚持客观公正的原则,实行领导和群众相结合、平时与定期相结合、定性与定量相结合。
第二十条 行员平时考核由主管领导负责。平时考核的主要形式为月、季度考核,以职位要求和月、季度工作计划为依据。平时考核作为考核的基础。
第二十一条 建立行员工作实绩量化考核体系。根据不同职位的特点和工作要求建立行员工作实绩量化考核标准。
第二十二条 总行及分支行在考核时设立非常设性的考核委员会或考核领导小组,在行长领导下负责行员考核工作。人事部门负责考核的日常事务。
第二十三条 行员考核的程序是:
(一)被考核人述职;
(二)主管领导提出考核等次的意见;
(三)考核委员会或考核领导小组审核并确定考核等次;
(四)审定考核结果;
(五)反馈考核结果;
对担任领导职务的行员的考核,应进行民意测验或民主评议。
第二十四条 行员考核结果分为优秀、称职、基本称职和不称职四个等次。
第二十五条 考核结果作为对行员奖惩、培训、辞退以及调整职务、等级、工资档次和年终奖金的依据。第六章 奖 惩
第二十六条 总行及各级分支行对在工作中表现突出,有显著成绩和贡献以及其他突出事迹的行员给予奖励。对行员的奖励,坚持精神鼓励与物质鼓励相结合的原则。
第二十七条 中国人民银行行员有下列表现之一的,应当予以奖励:
(一)忠于职守,积极工作,为履行中央银行职责,对金融监管和金融服务做出显著成绩的;
(二)坚决贯彻国家的金融方针政策,坚持原则,不畏压力,不计较个人利益得失,为维护全局利益做出突出贡献的;
(三)自觉遵守纪律,廉洁奉公,作风正派,办事公道,事迹突出,起模范作用的;
(四)对金融事业发展及其他各项工作提出建设性意见,并为国家取得显著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
(五)保卫国家资金和财产有功,使国家和人民群众利益免受或减少损失的;
(六)同违法、违纪行为做坚决斗争有功绩的;
(七)有其他功绩的。
第二十八条 对行员的奖励分为:嘉奖、记三等功、二等功、一等功,授予荣誉称号。
总行及各级分支行对受前款所列奖励的行员,可给予一定的物质奖励。
奖励的权限为:县(市)支行给予行员嘉奖;地(市)二级分行和计划单列市分行给予行员记三等功以下奖励;省分行给予行员记二等功以下奖励;记一等功和授予荣誉称号由总行审批。给予担任领导职务的行员奖励,应按有关管理权限审批。
奖励的程序和物质奖励的限额按照国家和总行的有关规定执行。
第二十九条 中国人民银行行员有下列行为之一的,依照有关规定给予行政处分;构成犯罪的由司法机关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一)拒不执行国家和总行的有关政策和规定,对抗上级决议和命令;
(二)徇私舞弊,弄虚作假,知情不报,有意欺骗上级;
(三)有法不依,滥用职权,有擅自向地方政府、各级政府部门、非银行金融机构以及其他单位和个人提供贷款和担保,擅自动用发行基金等违法行为;
(四)玩忽职守,贻误工作;
(五)压制批评,打击报复;
(六)贪污、盗窃、行贿、受贿或者利用职权为自己和他人谋取私利;
(七)挥霍公款,浪费国家资财;
(八)泄露国家秘密和工作秘密;
(九)在外事活动中有损国家荣誉和利益;
(十)参予或支持赌博、色情、吸毒、迷信等活动;
(十一)违反社会公德和职业道德,造成不良影响;
(十二)违反规定擅自在其他金融机构、企业、基金会兼职或者参予经商、办企业以及其他盈利性的经营和有偿中介活动;
(十三)其他违反纪律的行为。
第三十条 行政处分分为:警告、记过、记大过、降级、撤职、开除。
受撤职处分的,同时降低行员等级和工资。
受行政处分期间,不得晋升职务和行员等级;其中除受警告以上的行政处分的,并不得晋升工资档次。
行员的违纪行为造成经济损失的,除给予行政处分外,应视情节轻重和责任大小,承担部分或全部赔偿责任。
第三十一条 处分行员,必须依照有关规定和程序,及时做出处分决定。
对行员行政处分,应当事实清楚、证据确凿、定性准确、处理恰当、手续完备。
第三十二条 给予行员行政处分,按管理权限分别由任免机关或者行政监察机关决定。省分行以下分支行开除行员,必须报省分行批准。
第三十三条 行员受开除之外的行政处分,分别在半年至2年内由原处理机关解除行政处分。解除降级、撤职处分不视为恢复原等级、原职务。
行员在受行政处分期间,有特殊贡献的,可以提前解除行政处分。
受处分的行员在解除行政处分后,晋升职务、行员等级和工资档次不再受原行政处分影响。
第三十四条 行政处分和解除行政处分的决定应当以书面形式通知本人。
第七章 职务任免与升降
第三十五条 中国人民银行行员职务一般实行委任制,部分职务实行聘任制,个别职务实行选任制。
实行聘任制和选任制职务的任免按有关规定和程序办理。
第三十六条 总行和各级分支行按照规定的任免权限和程序任免行员职务。
第三十七条 晋升行员职务,必须坚持德才兼备、任人唯贤的原则,严格按照岗位要求择优任用,并且应当按照规定的职务序列逐级晋升。个别德才表现和工作实绩特别优秀的,可越一级晋升,但必须按照有关规定报上一级行批准。
第三十八条 晋升行员的职务,必须在核定的职数限额内进行。
第三十九条 行员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应当予以任职:
(一)新录用人员试用期满合格的;
(二)因工作需要从其他单位调入任职的;
(三)转任、轮换职务的;
(四)晋升或降低职位的;
(五)任职期满需续聘或连任的;
(六)因其他原因职务发生变化的。
第四十条 行员晋升职务应具备以下资格:
(一)晋升上一级领导职务一般应当具有在下一级两个以上职位任职的经历;
(二)在下一级职务任满规定年限,并在规定年限内考核结果均在称职等次以上;
(三)具备拟任职务所要求的基本条件。
第四十一条 行员的职务晋升,按照以下程序进行:
(一)民主推荐产生预选对象;
(二)条件审查;
(三)晋升考核;
(四)由主管机关领导集体讨论决定。
第四十二条 行员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应当予以免职:
(一)转换职位任职的;
(二)晋升或降低职位的;
(三)离职学习期限超过一年的;
(四)因健康原因不能坚持正常工作一年以上的;
(五)已到退休年龄的;
(六)因其他原因职位发生变化的。
第四十三条 行员的最高工作年龄为国家法定的退休年龄。根据工作需要,可以提前免去行员领导职务。
担任不同层次领导职务行员的最高任职年龄,由总行另行规定。
第四十四条 行员在考核中被确定为不称职,或不胜任现职又不宜转任同级其他职务的,应按照有关规定予以降职。
第四十五条 担任各级分支行及其有关部门主要领导职务的行员,离任时应接受离任稽核。
第四十六条 行员原则上一人一职,确因工作需要,经任免机关批准,最多只能在行内兼任一职,但不得兼任与已任职务有监督、制约关系的职务。
第四十七条 行员的等级及其工资根据行员职务的升降按照有关规定进行调整。
第八章 培 训
第四十八条 总行以及各级分支行按照行员职位的要求,贯彻按需施教、学用一致、讲求实效和突出重点的原则,有计划地对行员进行培训。
第四十九条 培训要以履行中央银行职能所需的政策、业务和管理知识为主要内容,紧密围绕中央银行各个时期的中心工作进行。同时要加强行员的政治理论、职业道德和敬业精神的教育,全面提高行员的政治、业务素质。
第五十条 培训的具体形式分为:对新录用、调任以及转换职位人员的适应性培训;晋升职务的任职培训;根据专项工作需要进行的专门业务培训;全员常规培训以及对不适应岗位需要而下岗、落聘人员的强化教育培训。
第五十一条 行员每年接受各类培训的累计时间原则上不 得少于40小时。在抓好行员培训的同时,要积极倡导和鼓励行员有计划、有目的地进行自学,达到自我完善和提高的目的。
第五十二条 总行及各级分支行原则上按行员管理权限负责培训。各级人事教育部门组织实施。
第五十三条 实行行员培训登记制度。行员在培训期间的学习成绩和鉴定作为其任职和晋升职务的依据之一。
第五十四条 在职参加出国培训以及3个月以上国内专业培训和学历教育的行员,在规定年限内不得提出调离中国人民银行的要求或辞职的要求。
第九章 交流与回避
第五十五条 中国人民银行行员实行交流制度。
交流的主要形式包括调任、转任、轮换和挂职锻炼。
各级分支行每年应当有一定比例的行员进行交流。
第五十六条 各级分支行接受调任、转任和轮换的行员,应当有相应的职务空缺。
第五十七条 调任,是指从中国人民银行以外调入工作人员担任副处长以上领导职务,以及行员调出中国人民银行任职。
调入行员必须严格按照程序进行资格审查、考试和考核。
行员调出中国人民银行后,不再保留中国人民银行行员身份。
第五十八条 转任,是指行员因工作需要或者其他正当理由在上下级行之间和不同地区分支行之间的平级调动。
行员转任,必须符合拟任职务规定的条件要求,经考核合格后,按照规定程序办理。
第五十九条 轮换,是指担任领导职务或某些工作性质特殊的非领导职务的行员,根据工作需要有计划地在同一单位的不同职位之间轮换。
行员的职位轮换,按照管理权限和职位要求组织实施。
第六十条 挂职锻炼,是指有计划地选派在职行员在一定时间内到上、下级行或其他金融机构、地方政府部门担任一定职务。
行员挂职锻炼,由其主管行与有关单位协商后按干部管理权限实施。
行员在挂职锻炼期间,不改变与原任职行的人事、行政关系。
第六十一条 根据工作需要和实际情况,下列行员原则上应安排交流。
(一)各级分支行行长在同一单位任现职满规定年限者;
(二)各级分支行内设机构中管资金、管机构、管人事、管钱物的部门的主要负责人在同一职位任职满规定年限者;
(三)因其他原因需要交流的行员。
第六十二条 根据工作需要,经主管行批准,行员交流可以不受在同一职位任职时间长短的限制。
第六十三条 中国人民银行行员实行亲属回避和执行公务回避制度。
第六十四条 行员应回避的亲属关系包括其配偶、子女及其 配偶。担任各级分支行领导职务的行员应回避的亲属关系包括其配偶关系、直系血亲关系;两代以内旁系血亲及其配偶关系(如同胞兄弟姐妹、叔嫂等关系);近姻亲关系(指配偶的父母、兄弟姐妹、儿女的配偶及儿女配偶的父母)。有以上亲属关系的人员不得在同一单位工作,也不得在上下级机构担任有直接隶属、领导、监督、制约关系的职务。
第六十五条 行员执行公务时,凡涉及本人或者涉及与本人有本办法第六十四条所列亲属关系人员的利害关系时,必须主动申请回避,并且不得以任何形式施加影响。
第十章 工资福利与保险
第六十六条 中国人民银行行员工资制度贯彻按劳分配的原则。
第六十七条 中国人民银行行员工资管理,在国家宏观政策指导下,实行垂直领导,分级管理的体制。
中国人民银行行员实行等级工资制。
行员享受国家和总行统一规定的年终奖金和经总行批准的地区津贴和其他津贴、补贴。
第六十八条 中国人民银行行员实行定期增资制度。凡考核基本称职以上的行员,可按有关规定晋升工资并获得年终奖金;对有突出贡献的行员,可按规定的条件和程序提前晋升或超级晋升工资。
第六十九条 总行根据国民经济发展情况和生活费用价格 指数的变动情况,有计划地调整工资标准并相应提高责任目标津贴水平,以稳定和适当提高行员实际工资水平。
第七十条 责任目标津贴的使用必须与工作实绩考核结果挂钩,拉开分配档次,发挥激励作用。
上级行对下级行责任目标津贴的使用情况要进行监督、检查。
第七十一条 中国人民银行各级分支行设立行长奖励基金,用于奖励考核中业绩突出的单位和个人。
第七十二条 新录用的行员在试用期间,发给试用期工资;试用期满正式任职后,根据确定的职务和等级确定其工资。
第七十三条 行员按国家和总行有关规定享受休假、劳动保险和福利待遇。
第十一章 辞职 辞退
第七十四条 行员辞职,应向所在行提出书面申请,按管理权限审批。审批行应在3个月内予以答复。审批期间,申请人不得擅自离职。
省分行可根据实际情况,在管辖范围内规定行员5年以上的最低服务年限。未满最低服务年限的,不得辞职。
在涉及国家经济、金融机密岗位工作未满解密期以及在其他特殊岗位上任职或公务尚未处理完毕,辞职后可能对工作造成影响的,不得辞职。
正在接受审查的行员,不得辞职。
第七十五条 对违反本办法第七十四条规定擅自离职的行员,给予开除处分。
第七十六条 行员辞职后,3年内到与原单位有隶属关系的直附属单位任职的,须经原单位批准。
第七十七条 行员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予以辞退:
(一)在考核中,连续两年被确定为不称职的;
(二)不胜任现职工作,又不接受其他安排的;
(三)因机构调整、撤销、合并或缩减编制员额以及职位设臵变更需要调整工作,本人拒绝组织安排的;
(四)旷工或者无正当理由逾期不归连续超过15天,或者一年内累计超过30天的;
(五)不履行行员义务,违反国家有关法规、政策及行规行纪,经教育仍无转变或者造成不良影响,又不宜给予开除处分的。
第七十八条 辞退行员,按管理权限由主管行提出意见,逐级上报省分行审批,并以书面形式正式通知本人。
第七十九条 对不适应现职工作,经多次轮岗仍不符合职位要求、又不够辞退条件的行员,在报经上级行审批同意后,可责令其限期调离。
第八十条 行员辞职或被辞退,离职前应当办理工作交接手续,必要时接受离任稽核。对拒不办理工作交接手续的给予开除处分。对拒不接受离任稽核的,必须查明事实并视实际情况追究 18 其责任。
辞职和被辞退的行员,不再保留中国人民银行行员身份。
第十二章 退 休
第八十一条 除国家另有规定外,行员符合下列条件之一的,应当退休:
(一)男年满60周岁,女年满55周岁;
(二)丧失工作能力的。
第八十二条 行员符合下列条件之一的,本人向所在单位提出申请,经省分行批准,可以提前退休:
(一)男年满55周岁,女年满50周岁,且工作年限满20年的;
(二)工作年限满30年的。
第八十三条 对于确因身体、能力不能适应职位需要,又不适宜安排其他工作的行员,可动员其提前退休并发给一定数额的提前退休补贴。
第八十四条 行员退休后,享受国家和总行规定的养老保险金和其他有关待遇。
第十三章 申诉 控告
第八十五条 行员对涉及本人的人事处理决定不服的,可以在接到处理决定之日起30日内向原处理单位申请复核。对复核结果不服的可以向上一级行申诉。
受理行员申诉的单位应在2个月内按规定予以答复。
复核和申诉期间,不停止对行员处理决定的执行。
第八十六条 行员对其所在单位或领导人员侵犯其合法权益的行为,可向上级行行政监察机关提出控告。
受理行员控告的单位,必须按照有关规定在2个月内予以答复。
第八十七条 行员提出申诉和控告,必须忠于事实。对于歪曲、捏造事实,诬告陷害的,给予行政处分;构成犯罪的,由司法机关依法追究其刑事责任。
第八十八条 各级行对行员处理错误的,应当及时予以纠正;造成名誉损失的,应当负责恢复名誉、消除影响、赔礼道歉;造成经济损失的,应当负赔偿责任。确属对行员进行打击报复的直接责任者,应视其情节轻重,给予行政处分;构成犯罪的,由司法机关追究其刑事责任。
第十四章 管理与监督
第八十九条 中国人民银行总行负责行员的综合管理工作。
各级分支行,按管理权限负责本辖区内行员的综合管理工作。
第九十条 对有下列违反本办法所规定情形的,根据不同情况,由上级行按照下列规定处理:
(一)对不按编制限额和所需职位要求及规定资格条件进行行员的录用、晋升、调入、聘任和转任的,宣布无效;
(二)对违反本办法规定,变更行员工资、养老保险金及其他福利待遇标准的,撤销其决定;
(三)对不按规定程序录用、任免、考核、奖惩及辞退行员的,责令其按规定程序重新办理或者补办有关手续。
各级分支行按行员管理权限,对前款所列违反本办法规定的情形负有主要或直接责任的人员,根据情节轻重,给予批评教育或行政处分。
第十五章 附 则
第九十一条 本办法由中国人民银行总行负责解释。
第九十二条 本办法自颁布之日起施行。
第五篇:中国人民银行信贷资金管理暂行办法
中国人民银行信贷资金管理暂行办法
银发[1994]37号 1994-2-15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为保证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货币需求与货币供应的基本平衡,保持币值稳定,保障信贷资金安全,以促进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地发展,特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本办法适用于:中国人民银行、商业银行(含合作银行,下同)、政策性银行、信托投资公司、企业集团财务公司、金融租赁公司、保险公司、信用合作社、融资中介机构以及邮政储蓄机构等。
第三条 本办法中的信贷资金系指上述机构人民币下列项目的全部或部分:
1.资本,包括核心资本及附属资本。
2.负债,包括各类存款、借入款项及其他负债。
3.资产,包括贷款、投资、其它金融资产及表外资产。
第四条 信贷资金管理系指中国人民银行(以下简称人民银行)对货币信贷总量的控制和信贷资金的调节与监管。
第五条 信贷资金管理的基本原则是:总量控制,比例管理,分类指导,市场融通。
总量控制,系指人民银行主要运用间接的、经济的手段,控制货币发行、基础货币、信贷规模以及金融机构的金融资产总量,以保证货币信贷的增长与经济发展相适应。
比例管理,系指规定金融机构的资产与负债之间必须保持一定的比例,以保证信贷资金的安全性和流动性。
分类指导,系指在统一的货币政策下,对不同的金融机构的信贷资金实施有区别的管理方法。
市场融通,系指人民银行主要通过市场来促使信贷资金的合理配置。商业银行和非银行金融机构,主要通过市场融通资金,改善资产负债结构。
第六条 人民银行是信贷资金管理的主管机关。
第二章 货币信贷总量控制
第七条 人民银行总行掌握货币政策决定权、货币发行权、基础货币管理权、信贷总量控制权、基准利率和法定利率调节权。人民银行的分支机构按照总行的授权,负责辖区内的信贷资金管理。
第八条 人民银行对货币信贷总量的控制,要由信贷规模管理为主的直接控制逐步转向运用社会信用规划、再贷款、再贴现、公开市场操作、准备金率、基准利率、比例管理等手段的间接控制。
第九条 人民银行要建立经济、金融宏观指标监测体系,通过对国民生产总值、物价指数、国际收支状况等主要指标的分析、预测,确定货币供应量的增长幅度。货币供应量的中长期目标是M2,短期目标是M1.第十条 人民银行根据确定的货币供应量增长幅度,编制社会信用规划。社会信用规划包括商业银行、政策性银行、非银行金融机构信贷计划和企业融资计划。金融机构要按照人民银行的有关规定,编制上报信贷计划,人民银行将其纳入社会信用规划综合平衡后用于指导金融机构的信用活动。
第十一条 人民银行要减少信用贷款,增加再贴现和抵押贷款,发展以国债、外汇为操作对象的公开市场业务,逐步提高通过货币市场吞吐基础货币的比重。
第十二条 人民银行制定资产负债比例管理办法,监管金融机构资产负债比例指标执行情况。金融机构要建立健全内部资金运用总量约束和风险管理机制,以保证货币信贷总量的健康适度。
第十三条 人民银行在必要时,可以运用贷款限额管理手段控制信贷规模。
第十四条 各金融机构必须遵守人民银行关于信贷资金管理的规定,执行人民银行规定的利率及其浮动幅度。
第三章 信贷资金的比例管理
第十五条 商业银行和非银行金融机构按照自主经营、自担风险、自负盈亏、自求平衡、自我约束、自我发展的原则,实行资产负债比例和风险管理。
第十六条 资产负债比例管理是以金融机构的资本及负债制约其资产总量及结构。实行这种管理是为了保持资产的安全性和流动性,保证资产质量,防范和减少资产风险,提高信贷资金效益。
第十七条 资产负债比例管理指标,主要包括资本充足率、存贷款比例、中长期贷款比例、资产流动性比率、备付金比例、单个贷款比例、拆借资金比例、股东贷款比例和贷款质量比例。商业银行根据本行情况可增加其他监测指标。
第十八条 商业银行和非银行金融机构,要建立健全贷款审查审批制度;逐步降低信用放款比重,提高抵押、担保贷款和贴现比重;对金融资产实行风险权数考核,控制风险资产比重;建立大额贷款、大额信用证、大额提现向人民银行报告制度;完善信贷资产风险准备制度。
第十九条 商业银行和非银行金融机构要接受人民银行对其资产负债比例及其资产质量的检查和考核。商业银行和非银行金融机构要按照人民银行的要求,及时、准确、完整上级资产负债比例和资产质量管理的统计报表和分析报告。
第四章 商业银行信贷资金的管理
第二十条 商业银行要按照人民银行规定的业务范围吸收存款、发放贷款和组织资金营运,实施资产负债比例和风险管理。
第二十一条 商业银行要按照国家金融宏观调控的要求和业务发展的需要,对贷款和其它资产全面实行期限管理,编制信贷资金营运计划,按季分月组织实施。
第二十二条 商业银行总行对本行资产的流动性及支付能力负全部责任,应加强系统内信贷资金的集中管理和统一调度,可根据情况建立第二存款准备金制度,并谨慎地使用第二存款准备金,保证全系统资金的正常运行。
第二十三条 商业银行之间的资金余缺调剂,可以采用以下方式:
一、同业头寸拆借;
二、同业短期拆借;
三、商业票据的贴现与转贴现;
四、债券买卖和抵押借款。
第二十四条 商业银行总行应对其分支机构拆出拆入资金、向人民银行借款和再贴现的数额、期限作出明确规定,并将规定抄报人民银行总行和抄送分支机构所在地的人民银行分行。
第二十五条 商业银行在坚持组织存款、加强系统内资金调度和市场融资的前提下,资金仍然不足,方可向人民银行申请借款和再贴现。
商业银行对到期的人民银行借款,应主动办理还款手续,如确有困难,可向人民银行申请展期。
第二十六条 商业银行必须在当地人民银行开户,按照人民银行的规定及时缴存存款准备金和留足备付金,不得透支。
第二十七条 商业银行应持有一定数量的国债,通过国债的抵押和转让,保持资产的流动性。
第二十八条 商业银行的资金运用,要体现国家产业政策和信贷政策的要求。对国家限制发展的产业和产品,要严格控制贷款的发放;对国家明令禁止生产的产品,不得发放贷款。
商业银行要按照人民银行规定购买政策性银行发行的金融债券。
第二十九条 商业银行房地产信贷业务的管理。
一、经人民银行批准,由商业银行房地产信贷部门办理的房地产信贷业务,分为委托性住房信贷业务和自营性住房信贷业务。
二、委托性住房信贷业务是指受政府委托以城市住房基金和住房公积金为资金来源的委托贷款业务。商业银行经办委托性住房信贷业务只收取手续费,不承担经济责任。委托性住房信贷业务资金自求平衡,并纳入社会信用规划。
三、自营性住房信贷业务是指按规定吸收的单位存款及个人住房储蓄存款,按规定对企事业单位、个人发放的房屋抵押贷款等。自营性住房贷款纳入主管行的信贷收支计划,并实行比例管理,单独考核。住房信贷资金必须自求平衡,不得使用拆借资金和其它借款发放住房贷款。
第三十条 商业银行结汇资金的管理
一、外汇指定银行结算周转外汇所需的人民币资金(简称人民币周转金),应由各银行自行解决。
二、外汇指定银行的人民币周转金实行比例管理,比例由人民银行核定。人民币周转金超过核定比例的,必须将外汇结售给其它外汇指定银行或人民银行;人民币周转金低于核定比例的,应及时从其它外汇指定银行或人民银行购入外汇。
第五章 政策性银行信贷资金的管理
第三十一条 政策性银行应在严格界定的政策性业务范围内开展经营活动,并接受人民银行监督,其信贷资金实行计划管理、定向筹集和使用、自求平衡、保本经营的原则。
第三十二条 政策性银行的资金来源主要包括财政拨给的资本金及专项资金,向社会发行的国家担保债券和对向金融机构发行的金融债券,从原专业银行划出的政策性贷款所占用的人民银行贷款。其发债规模实行计划控制并与资本金挂钩。
第三十三条 政策性银行要按照人民银行的要求,编制上报信贷计划,并根据自身业务特点,制定内部信贷资金管理办法,强化资金营运的管理。
第三十四条 国家开发银行要按照建设项目的用款进度,提前筹措资金,按期将资金划给代理业务的商业银行。人民银行对国家开发银行不提供资金。
第三十五条 中国进出口银行为大型成套设备进出口提供买方信贷和卖方信贷所需资金,除财政拨给的外,经批准可发行债券筹措。人民银行不提供资金。
第三十六条 中国农业发展银行主要承担粮棉油收购、国家储备和农业开发业务中的政策性贷款业务。对其因季节性等原因出现先支后收的临时性资金需要,人民银行可视情况对其总行发放少量短期贷款予以支持。
第六章 非银行金融机构的资金管理
第三十七条 非银行金融机构资金管理,包括城市信用合作社、农村信用合作社、信托投资公司、金融租赁公司、企业集团财务公司的信贷资金管理和保险公司有偿资金运用、邮政储蓄机构的资金运用管理。
第三十八条 非银行金融机构要坚持以资本总额制约资产,资金自求平衡的原则。非银行金融机构发生头寸困难时,可以向人民银行申请头寸借款或再贴现。
第三十九条 城市信用合作社、农村信用合作社要按照人民银行规定业务范围从事经营活动,对其资金营运实行资产负债比例管理。
城市信用社应在人民银行开设存款帐户,在人民银行开户有困难的,也可在人民银行指定的商业银行开户。农村信用社在中国农业银行开设帐户。
第四十条 信用合作社要按规定向人民银行上缴存款准备金,不在人民银行开户的,其开户银行应将信用合作社的存款准备金按时足额划缴人民银行。
信用合作社出现短期资金困难的,可以通过货币市场调剂解决;农村信用合作社也可以由其开户的农业银行给予短期资金支持。
第四十一条 信托投资公司、金融租赁公司、企业集团财务公司要严格按照人民银行批准的业务范围从事经营活动,其资金分类实行资产负债比例管理。上述金融机构必须在人民银行开设存款帐户,并按规定向人民银行缴存存款准备金。企业集团财务公司只能在企业集团内部办理金融业务。
第四十二条 保险公司的资金运用以购买国债等有价证券为主。保险公司的资金运用不得超过可用资金来源的总额,不准吸收单位和个人的存款,不准拆入期限在七天(不含七天)以上的资金。
第四十三条 邮政储蓄存款除按余额10%的比例留存存款备付金以外,主要用于购买国家开发银行发行的金融债券,各地、各部门一律不得截留或挪作它用。
第七章 货币市场资金的管理
第四十四条 本办法所称货币市场,主要指金融机构之间的同业拆借、证券回购,企业发行短期融资债券,商业银行发行大额可转让定期存单等业务。非金融机构未经人民银行总行批准不得参加,严禁个人从事货币市场业务。
第四十五条 金融机构之间的同业拆借按期限分为七天(含七天)以内的同业头寸拆借和七天以上、四个月(含四个月)以内的同业短期拆借。
第四十六条 同业头寸拆借以无形市场为主,参加同城票据交换的金融机构均可以通过同业头寸拆借调剂头寸余缺。
第四十七条 商业银行向证券公司、信托投资公司、企业集团财务公司、金融租赁公司拆出资金的期限不得超过七天。
第四十八条 同业短期拆借要通过人民银行牵头的融资中心主要采用同业融通票据、贴现和转贴现方式办理。商业银行分支机构在同业短期拆借市场拆入拆出资金的数额由其总行规定。银行和非银行金融机构(除另有规定者外)可参加同业短期拆借。银行和非银行金融机构均可向融资中心拆出四个月以内的短期资金。
第四十九条 政策性银行、证券公司、保险公司在同业拆借市场上只能拆入七天(含七天)以内的头寸资金。
第五十条 人民银行牵头的融资中心在本办法中均视同为独立的非银行金融机构,可向所有金融机构拆入四个月以内的资金,可向银行(政策性银行除外)拆出四个月以内的资金。
第五十一条 金融机构同业拆借资金的数额不得超过人民银行规定的有关比例。
第五十二条 证券回购业务中的回购方应有真实的足额的有价证券,必须向对方办理交割或者由对方封存。证券回购的期限、交易对象与同业拆借同。
第五十三条 人民银行省、自治区、直辖市和计划单列市分行在总行下达的额度内,可以批准企业发行用于临时性、季节性流动资金不足的期限为三个月、六个月、九个月的短期融资债券。
第五十四条 经人民银行总行批准,商业银行可以发行大额可转让定期存单。大额可转让定期存单的期限最长不得超过十二个月。非银行金融机构不得发行大额可转让定期存单。
第八章 人民银行信贷资金管理
第五十五条 人民银行信贷资金是调控货币信贷总量的重要手段。人民银行根据货币供应量增长目标确定信贷资金运用总量并编制信贷收支计划。
第五十六条 金融机构的存款准备金、财政性存款是人民银行的信贷资金来源。人民银行各级行要按照规定的存款准备金比率和缴存范围按期、足额收缴准备金。对财政性存款,要督促受托银行按规定全额划转人民银行。
第五十七条 人民银行信贷资金运用主要包括:
1.对金融机构贷款;
2.对金融机构再贴现;
3.在公开市场上买卖国债和外汇;
4.金银外汇占款。
第五十八条 人民银行只对通过下列途径仍未获得足够资金的金融机构发放贷款:
一、系统内调剂;
二、市场融通;
三、再贴现。
第五十九条 人民银行只对金融机构办理再贴现业务,再贴现期限自贴现日起到票据到期日止不超过六个月,再贴现利率和浮动幅度由人民银行总行确定。
第六十条 人民银行总行对商业银行总行和全国性其他金融机构办理信用放款、“回购”贷款、抵押贷款和再贴现;对具有法人资格的全国性融资中介机构办理再贴现和抵押贷款业务;通过公开市场操作窗口买卖国债和外汇。
第六十一条 人民银行省、区、市(含计划单列市)分行负责辖区内金融机构(含分支机构)信贷资金的监管,检查、考核金融机构的资产负债比例管理情况和资金营运状况;按总行的规定和授权,办理头寸放款和再贴现,并负责按期收回。人民银行对商业银行分支机构办理的头寸放款和再贴现,不得超过商业银行总行规定的数额和期限。
第六十二条 对三个月以上的再贷款,特殊情况下,人民银行总行与商业银行总行在核定借(还)款额度后,可由商业银行总行提出分地区数额。人民银行省、区、市(含计划单列市)分行根据人民银行总行通知,办理有关手续,具体借(还)款日期和借(还)款额由人民银行及商业银行省级分行商定。借款额度不得在行际间调剂。
第九章 现金管理
第六十三条 对金融机构现金管理与监督
一、金融机构业务库现金必须由人民银行核定最高限额,各金融机构自身财务库存现金必须与业务库存现金严格分开,其最高限额也由人民银行核定。
二、金融机构从人民银行发行库提取现金,应提前报告现金支出的数量和用途,并接受人民银行的审查和监督。
三、各金融机构不得跨省、市、县或跨系统调拨、借用现金。
四、各开户银行必须建立大额现金支出登记台帐,健全审批制度,定期汇总向人民银行报告。
五、开户银行对企事业单位(开户单位)坐支现金的限额和范围,必须列具清单报人民银行审查备案。
六、各开户银行必须对开户单位的现金活动进行经常监督、检查。如开户单位因开户银行对其进行严格现金管理而要求转户,人民银行有权制止,其他银行不准接受。
第六十四条 统一和规范现金管理,实行现金管理检查证制度。
第十章 统计报告制度
第六十五条 人民银行按照本办法的要求,建立相应的信贷资金的统计报告制度。
第六十六条 金融机构必须执行人民银行规定的信贷资金统计报告制度;可以结合自身实际情况制定若干专业统计报表,并报人民银行备案。
第六十七条 金融机构必须准确、完整地填制报表,及时报送人民银行。
第十一章 罚则
第六十八条 金融机构违反本办法,人民银行可视情况给予以下处罚:
一、警告;
二、通报;
三、限制放款;
四、限期调整资产负债结构;
五、罚款;
六、冻结在人民银行的帐户;
七、停业整顿;
八、追究有关当事人和负责人的行政责任。
以上处罚可以并用。
第十二章 附则
第六十九条 各金融机构可按照本办法制定实施细则,报人民银行总行备案。
第七十条 商业银行、信用合作社、信托投资公司、企业集团财务公司、金融租赁公司资产负债比例管理办法另行下达。
第七十一条 本办法的解释、修改权属中国人民银行总行。
第七十二条 本办法自1994年2月1日起实施。在本办法实施之日前公布的规章与本办法相抵触的,以本办法为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