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2019学年高中语文苏教版必修四课时分层作业10 蜀道难 登高 琵琶行并序 锦瑟 Word版含答案

时间:2019-05-14 12:01:04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2018-2019学年高中语文苏教版必修四课时分层作业10 蜀道难 登高 琵琶行并序 锦瑟 Word版含答案》,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2018-2019学年高中语文苏教版必修四课时分层作业10 蜀道难 登高 琵琶行并序 锦瑟 Word版含答案》。

第一篇:2018-2019学年高中语文苏教版必修四课时分层作业10 蜀道难 登高 琵琶行并序 锦瑟 Word版含答案

课时分层作业(十)蜀道难/登高/琵琶

行并序/锦瑟

一、基础运用层

1.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错误的一组是()①可以横绝峨眉巅

..②使人听此凋朱颜

.③连峰去天不盈尺

..④噫吁嚱!危乎高哉

.⑤以手抚膺坐长叹

.⑥剑阁峥嵘而崔嵬

..A.①⑥

C.②⑥

横绝:横渡 朱:红

去:离开;盈:满、足 危:高 坐:坐下来 峥嵘:高峻的样子 B.①④ D.③⑤

D [③去:距离。⑤坐:空,徒。] 2.下列对《蜀道难》中诗句的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A.“问君西游何时还”,这里的君是指入蜀的友人。

B.“又闻子规啼夜月”,暗含古代蜀王杜宇死后化为杜鹃(即子规)的典故。C.作者描绘“悲鸟号古木”“子规啼夜月”等感情色彩浓厚的自然景观,是借景抒情的写法。

D.作者大肆渲染了旅愁及蜀道上空寂、苍凉的环境气氛,目的在烘托入蜀友人的感受。

D [D项,作者并未谈及友人的感受。] 3.下列对《登高》内容的解说,不恰当的一项是()A.

一、二句写诗人登高所见所闻,“天”“风”“沙”“渚”“猿啸”“鸟飞”勾画出一幅“万类霜天竞自由”的优美画面。

B.

三、四句写诗人远眺所见,仰望萧萧而下的树叶,俯视滚滚而来的江水,在写景的同时,深沉地抒发了自己的情怀。

C.

五、六句诗人把以上景物描写蕴含的情感明朗化了,这就把眼前景和心中情紧密联系在一起,倾诉了诗人长年漂泊、老病孤愁的思想情感。

古风(其十)李 白

齐有倜傥生,鲁连①特高妙。

明月出海底,一朝开光曜。却秦振英声,后世仰末照。意轻千金赠,顾向平原②笑。吾亦澹荡人,拂衣可同调。

【注】 ①鲁连:鲁仲连,战国齐人。他说服魏与赵合力抗秦。②平原:平原君,赵国重臣。

6.下列对本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

三、四句与曹植诗句“大国多良材,譬海出明珠”都运用比喻的方法表达赞誉之情。

B.“后世仰末照”句,感叹鲁仲连的功绩如同就要落山的太阳一样将被后人渐渐遗忘。

C.本诗最后两句,以“澹荡人”与开头的“倜傥生”相呼应,意在表明诗人的志趣。

D.李白在诗中盛赞了鲁仲连的高风亮节,并把他引为“同调”,内容显豁,感情深挚。

B [B项,“感叹鲁仲连的功绩如同就要落山的太阳一样将被后人渐渐遗忘”错误,诗中“后世仰末照”一句形容鲁仲连的功绩留下的光芒能穿越时空照耀后人,令人景仰。] 7.前人评此诗:“此托鲁连起兴以自比。”结合诗句,谈谈李白借鲁仲连表达了自己怎样的人生理想。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要点一:辅弼天下,建功立业。结合诗句:“却秦振英声,后世仰末照。”要点二:不慕名利,功成身退。结合诗句:“意轻千金赠,顾向平原笑。”

(二)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8~9题。

奉陪郑驸马韦曲①

编集拙诗,成一十五卷,因题卷末,戏赠元

九、李二十①

白居易

一篇长恨有风情②,十首秦吟近正声③。每被老元偷格律,苦教短李伏歌行④。世间富贵应无分,身后文章合有名。莫怪气粗言语大,新排十五卷诗成。

【注】 ①元

九、李二十:作者的朋友元稹、李绅,即诗中的“老元”“短李”。李绅身材矮小,时称“短李”。②长恨:作者的长诗《长恨歌》。③秦吟:作者的讽喻组诗《秦中吟》。正声:雅正的诗篇。④伏:服气。

10.下列对本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两项是()A.《长恨歌》和《秦中吟》都是白居易的得意之作,能够作为其诗歌创作的代表。

B.元稹常常私下对白居易的诗歌进行模仿,这从侧面说明了白诗较高的创作水准。

C.白居易在诗中称呼李绅为“短李”,也隐含着不太认可李绅诗歌创作的意思。D.作者坚信自己必将因文学成就而名扬后世,因此并不介意在当时是否得到认可。

E.在诗的最后两句中,白居易称自己新编出的诗集可以成为自我炫耀的资本。CD [C项,“也隐含着不太认可李绅诗歌创作的意思”错误,作者没有这方面的意思。D项,整体表述错误,这里虽有对自己诗才的自许,但也蕴含着不平和辛酸。] 11.请从“戏赠”入手,结合全诗,分析作者表达的情感态度。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 此题考查分析诗人的思想情感,应当结合具体诗句分析,因此可以逐句考虑诗歌的大意,进而考虑作者的情感,另外还要结合标题中的“戏赠”二字以及作者的生平经历考虑。

一、二句首先举出自己全部诗作中最有名气、流传最广的代表作;

三、四句“老元”“短李”“偷”“伏”都是朋友之间的戏辞;

五、六句说世上富贵人人所羡,但我却命中无份,这里虽有对自己诗才的自许,但也蕴含着不平和辛酸;最后两句诗人更以故作自傲的语气,夸饰自己新编诗集后的得意心情。抓住这些

第二篇:高中语文 第7课《琵琶行并序》同步教案10 语文版必修2

语文必修二语文版最新同步教案 第7课《琵琶行并序》教案10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知人论世,体会白居易 “天涯沦落” 的贬谪之感 2.鉴赏诗歌描写音乐的艺术技巧 教学方法:

1.指导学生熟读课文、感知课文内容

2.在诵读中探究诗人的精神世界,品味白居易语言的独特魅力 教学重点:

全诗中“琵琶女出场演奏”和“自述身世”两个片段 教学难点:

从文字中感受音乐的起伏变化;从音乐的起伏中感受琵琶女的身世浮沉;从“我”的情绪变化中体会士大夫的“贬谪之感”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放一段《琵琶行》的器乐合奏音频文件,让学生先感性地体会音乐的高低起伏变化。课文写被贬浔阳的白居易在落魄失意之时也偶遇了一位知己,他被这位流落异地的琵琶女精湛技艺所折服,丙产生了“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的感叹。著名的《琵琶行》由此写成。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这篇课文。

二、作者介绍:

用心 爱心 专心

白居易,字乐天,自号香山居士,是杜甫之后,唐朝的又一杰出的现实主义诗人,是唐代诗人中作品最多的一个。他曾将自己的诗分为四类:讽谕、闲适、感伤、杂律。他本人最得意,价值也最高的是他的讽谕诗。他的讽谕常常广泛地反映人民的苦难自然也包括哀叹妇女命运的悲歌。这其中有《杜陵叟》、《上阳白发人》等,同时也在诗中揭露了统治者的穷奢极欲,如《卖炭翁》、《红绒毯》等。

三、诵读示范和诵读引领

(一)范读全诗,引导学生进入情境

(二)要求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自由朗读课文

四、诗歌的整体解读 ⑴小序在文中有什么作用?

明确:交代邂逅琵琶女的时间、地点、和简单过程,概述歌女的悲凉身世,说明了写作的背景动因。⑵抓住序文与各段内容上的关联性,概括各段的大意。明确:第一段——主客忽闻琵琶声; 第二段——邀见弹者听琵琶; 第三段——琵琶女自诉身世; 第四段——听者顿起相怜意; 第五段——重闻琵琶青衫湿。

五、品赏课文,把握重点句子

1.全诗通过叙事塑造了哪几个人物形象?他们有无共同点?

琵琶女和诗人自己。都曾经有过风光无限的人生阶段,现在都远离长安、漂泊在外。(“同是天涯沦落人”)2.重点把握琵琶女的身世、遭遇与心境。

当年:艳盖群芳,艺压京城,人妒人捧,年年欢笑; 而今:年老色衰,门前冷落,委身商人,独守空船。

用心 爱心 专心

体会音乐的起伏变化和琵琶女人生变迁的关联契合 3.体会被贬江州的白居易的生活内容

当年:诗酒流连,丝竹不绝,高朋满座,其乐融融; 而今:谪居卧病,有酒无乐,送客惨别,其情凄凄。

4.“相逢何必曾相识”,是什么使素不相识、萍水相逢的诗人和琵琶女联系在一起? 表面是音乐(琵琶声)。(可谓桥梁)实际上是昔盛今衰的人生变迁感。(真正根源)

分析:一个独守空船,借乐诉怨;一个送客江头,有酒无乐。一个善弹,一个善听,演绎出一出千古传诵的知音故事。这正如浔阳楼楹联所言: 枫叶四弦秋,枨触天涯迁谪恨; 浔阳千尺水,句留江上别离情。(投影)5.琵琶声有如此的吸引力和感染力,体会诗歌描写音乐的艺术技巧:

(1)诵读描写弹奏情形的诗句,注意调弦定音,信手续弹,曲终收拨几个细节。(2)鉴赏具体描写乐声的诗句,体会诗人描写乐声的手法。

借助语言的音韵摹声(叠词的运用),兼用比喻、通感加强其形象性。对照注释,结合作比事物特点,体会比喻所表现的乐声特点;

(3)依据乐声特点体会乐曲的发展变化和琵琶女的感情。(试画曲线图示乐曲发展变化)(4)诵读描写音乐的这段文字,品味作者高超的语言表达技巧。6.自读文章后三段内容,重点探究作者“同是天涯沦落人”的情感内涵。

(1)阅读琵琶女“诉说身世”一段,体会身为“长安倡女”的她传奇的人生变化和凄苦的现实遭遇。(2)体会作者在琵琶女的音乐表达和真情诉说的两重作用下,内心的“贬谪之感”被激活后的情绪表达。

(3)由“琵琶女”的“良久立”、“不似向前声”和“江州司马”的泪湿青衫看出二人由音乐而形成的心灵契合。

六、总结和重读

用心 爱心 专心

全篇写音乐三个回合:先是闻声不见人;而后则见人再闻声;最终升华到知人重闻声。全诗琵琶声中塑造出琵琶女漂流沦落的凄苦形象,也刻画了诗人自己遭遇贬谪失落寡欢的形象。

选择“琵琶女低眉奏曲”、“自诉身世之悲”和“江州司马自诉贬谪之苦”几个片段,要求学生读出情感,引导学生在诵读中加深对人物形象和文章主旨的理解。七.课后作业

1.体会景物描写对诗歌内容的表达起到了怎样的积极作用。2.背诵全诗

用心 爱心 专心 4

第三篇:湖南省蓝山二中高中语文《琵琶行并序(上、中)》教学案 新人教版必修1

湖南省蓝山二中高中语文《琵琶行并序(上、中)》教学案 新人

教版必修1 【教学时数】

三课时 【教学过程】

一、板书课题、作者,简介作者与作品提示

白居易,字乐天,号香山居士,是唐代继杜甫之后的又一位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他积极提倡新乐府运动,主张“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文章以时代为背景,诗词歌赋因事而发)反对“嘲风月,弄花草”,作品有着深刻的现实意义。《琵琶行》是一首七言长篇叙事诗,继承了汉乐府叙事诗的传统,是初唐以来七言歌行的代表作,带有很强的抒情性。由于叙事与感情的结合,白居易的长篇叙事诗优美动人,可以说是我国古典叙事诗又一新的高峰。语言通俗平易,在诗人生前,就被广为传诵,所谓“童子解吟《长恨歌》,胡儿能唱《琵琶行》。”

《琵琶行》创作于元和十一年(816年)。白居易任谏官时,直言敢谏,同情民间疾苦,写了大量的讽谕诗,例如《卖炭翁》、《观刈麦》,得罪了权贵。元和十年,宰相武元衡(宪宗皇帝身后的削藩强硬派)被藩镇势力派刺客在长安街头刺死,御史中丞裴度也被刺伤,朝野大哗。(唐玄宗李隆基执政后,开始大规模设置节度使,使其集军权、政权、财权于一身,还可自己任命副手和幕僚。这样一来,节度使很容易培植亲信和自己的势力,最终不服管束对抗中央,“安史之乱”就是一个例子。奇怪的是,唐王朝在吸取“安史之乱”教训时,又钻进另一个死胡同:为抵御和牵制像安禄山这样的边防节度使叛乱,竟把藩镇制度扩展到内地。)白居易情急之中上疏请捕刺客,触犯了保守派的利益,被指责越职奏事,贬为江州司马。

歌、行都称歌行体,属于古体诗。音节、格律比较自由,句法长短不一,富于变化。唐以后,歌行一般用五、七言古诗体裁。可叙事,可抒情、议论。例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茅屋为秋风所破歌》,《兵车行》都是歌行体。

琵琶:本作“批把”,拨弦乐器。莫作“枇杷”。典故:“枇杷不是此琵琶,只怨当年识字差。若是琵琶能结果,满城箫管尽开花。”

二、串讲小序,讲前布置两个思考题要求学生边听边思考,串讲后提问

1、小序有什么作用?

明确:交代了时间、地点、人物和故事概况,概述歌女的悲凉身世,说明了写作的动机,并为全诗定下了凄切伤怀的感情基调。《孔雀东南飞》的小序53字,“汉末建安中,庐江府小吏焦仲卿妻刘氏,为仲卿母所遣,自誓不嫁。其家逼之,乃投水而死。仲卿闻之,亦自缢于庭树。时人伤之,为诗云尔”。也交代了时间地点事件、写作动机。

解释:迁——左迁是降职,京官平级外调等于降职。右迁是升官。江州当时被看成是“蛮瘴之地”,加之州司马虽然名义上是刺史的佐史,实际上是一种闲散职务。

京都声——京城的韵味。内行听门道。转徙——辗转迁徙。迁谪意——被降职的失意。凡——共。

这篇序叙事清清爽爽,抒情是切肤之痛。诗人与琵琶女有什么共同点?

1、一个“本是京城女”,一个“去年辞帝京”,都是从长安来到遥远地僻的江州;

2、一个是名满京都的名艺人,一个是才华横溢的大诗人,都有出类拔萃的才能;

3、一个因年长色衰嫁商人,一个直言相谏遭贬谪,都有由盛而衰的不幸遭遇,都不得志,漂泊他乡,在异乡更能体会到人情冷暖、世态炎凉。

同病相怜,惺惺相惜,琵琶女的身世触动了白居易的心灵。用原文概括就是:“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既表现了诗人对歌女的深切同情,也表现了诗人对自己被贬抑郁不得志的感慨。

白居易能冲破封建的等级观念,平等地看待一个地位卑贱的琵琶女,将自己的仕途坎坷同她的昔为娼家女、今为商人妇的遭遇作类比,是非常难能可贵的。

三、欣赏课文朗读:

1、正音:

铮(zhēng)倡女(chāng)贾人(gǔ)迁谪(zhé)管弦(xián)声声思(sì)舫(fǎng)悄(qiǎo)无言 银篦(bì)虾蟆(há má)教坊(fāng)绡(xiāo)嘲哳(zhāo zhā)春江花朝(zhāo)呕哑(ōu yā)霓裳(nícháng)轻拢慢捻(niǎn)抹复挑(tiǎo)

2、结合注释自己配乐朗读,感悟。

三、试用七言形式概括各段内容:

江头送客闻琵琶 江上聆听琵琶曲 歌女倾诉身世苦 同病相怜伤迁谪 重闻琵琶青衫湿

四、分析第一段“江头送客闻琵琶”

谁解风物情:赏析第一段中的景物描写。1、“枫叶荻花秋瑟瑟”:

叙述秋夜江边送客时的环境,秋夜江边,枫叶、荻花,红白夹杂,“瑟瑟”二字摩声点情,景物成了溢满悲凉情感的意象,叠加在一起,令人顿觉秋凉袭来,心上有秋就是愁,主客两人心中贮满了秋意。景物描写渲染了送别时人物凄凉愁惨的心情。

2、主人下马客在船:互文。送别,白居易好热闹,朋友多,不少人专程来江州看他,知音欲别,虽“醉”却不愉快。“惨”是悲伤。“别时茫茫江浸月”:忙里偷闲,主人往船舱外看了一眼,茫茫江水,一轮孤月,清凉的景色中不弥散着作者的离愁别绪,这时他出神了,听见了水上的琵琶声。

板书:

秋瑟瑟

悲凉(奠定基调)

江浸月

五、分析第二段“江上聆听琵琶曲”

(白居易精通音乐,有一次,有人将一幅乐队演奏的《霓裳羽衣曲》图给他看,他说这是演奏到某一句时的情形,那人不信,找来一个乐队来试验,当奏到那个乐句时,他叫“停”,再拿图对照,果然演奏姿态、指法跟图上一样。)我们知道,音乐是一种抽象的艺术,我们平常只是听,要描写它十分困难,然而白居易对琵琶音乐的描写却非常成功,历来为人们所称道。

1、要求学生齐读第二段,体会作者高超的音乐描写方法。追问:第二段开头写什么?寻声暗问,“暗”是怕不礼貌,也是不忍心打扰。“迟”是因孤身一人,不方便。主客均爱音乐,因此“忘归”,“重开宴”。“半遮面”这是害羞,毕竟是萍水相逢,且琵琶是竖着的,不像吉他斜着奏。“转轴拨弦”是试音,专业水准,的确是行家。行家一出手,就知道有没有。“低眉信手续续弹”是弹奏的神态。“拢”、“捻”、“抹”、“挑”和下文“收拨”、“画”是弹奏时的指法,如此细腻地描写动作神态,交代了音乐的层次,从而更好地引导读者领会音乐,也表现了歌女技艺的熟练高超和作者高度的音乐修养。

“思”是名词,哀怨的情绪。“弦弦”四句,弹的人和听的人想到一块去了,这就是知音,反之,就是“对牛弹琴”。“六幺”即“绿腰”,本来是唐宋的歌舞大曲,属于软舞类,女子独舞,节奏由慢到快,舞姿轻盈柔美。

本段如果分层是三层:邀请琵琶女,弹奏琵琶,听众反应。写弹奏琵琶,先调弦,次写指法,再写弹奏内容,最后写旋律。

2、要求学生找出比喻音乐的句子,并指明形容了什么样的乐声。

板书:

比喻句

音乐特征

大弦嘈嘈如急雨

粗重急骤

小弦切切如私语

幽细轻微 第一乐段

大珠小珠落玉盘

清脆圆润

间关莺语花底滑

宛转流畅 第二乐段

幽咽泉流冰下难

低沉凝滞

银瓶乍破水浆迸

激越奔涌 第三乐段(高潮)

铁骑突出刀枪鸣

高亢雄壮

四弦一声如裂帛

短促急迫 曲终

戛然而止

3、朗读这些句子,师生总结运用比喻写音乐的艺术效果。“大弦”四句要急读,轻快;“间关”句要放慢,流畅;“冰泉”要小声,为下面蓄势;“银瓶”是高潮,要读得紧张热烈,到“裂帛”戛然而止。

用一连串形象生动的比喻(通感)来刻画不同的乐调,化无形为有形,还恰当地使用拟声词来加强模仿效果,成功地将音乐语言转换成诗的语言,给人以身临其境的感觉。

读者不仅仿佛听到了那或轻或重,或快或慢,或高亢激扬,或低回呜咽的应接不暇的乐音,仔细欣赏起来,热闹而不紊乱,复杂而有层次。

听琵琶曲《绿腰》,感受音乐的层次。

4、追问:课文的音乐有哪些层次?

听了这一系列巧妙的比喻,就像听完一支完整的乐曲:先从轻徐悠长开始,仿佛从沉思中唤起记忆;接着众音繁会,像波涛起伏;马上又转到幽细甚至听不见,宛似悲恸抽泣;最后以短促刚劲的音响终曲,犹如急雷破山,崩岩走石。读者从这连珠式的具体可感的乐声中还能体会出弹奏者的“有情”、“不得意”以至难以明白的“无限事”,从而出色地完成了对主题的表达。

5、侧面烘托:(参看练习三)

“别有幽愁暗恨生,此时无声胜有声。” 既写出了乐曲因幽咽低沉而暂停,也写出了琵琶女情感的极度压抑,还写出了诗人听乐的入迷和欣赏水平的高超,通过写听者的反应传达出音乐本身的魅力,从而强化了表达效果。

“东船西舫悄无言,唯见江心秋月白。”写乐曲休止时的效果,写邻船听乐的寂静,渲染了气氛,反衬出乐曲的强大感染力。上句写人,下句写景,情景相生。

以上两句都是侧面烘托,且以无声衬托有声,用乐曲休止时的余韵来强调乐曲的效果。描绘了余味无穷的艺术境界,如同篆刻艺术的“计白以当黑”,戏曲艺术对舞台空间的运用,绘画的“留白”,这种虚中见实的表现方法,是中国古代传统艺术的特点。虚中见实,言已尽而意无穷的古诗句也有不少,例如“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李白;“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岑参;“回看天际下中流,岩上无心云相逐”——柳宗《渔翁》。

6、《琵琶行》这首诗之所以成为描写音乐的绝唱,之所以传诵千古而不衰,除了文章精妙的文采外,更重要的是因为情感。正如作者所言“感人心者,莫先乎情”,“诗者:根情”,(《与元九书》)作者在这里突出强调了“情”在诗歌创作中的重要作用,而《琵琶行》正是这一理论的印证。

诗人不但写出了琵琶女音乐技艺的高超,而且通过乐曲的变化,表达出演奏者内心情感的起伏变化。同学们可作合理想象,比如,“四弦一声如裂帛”,如裂帛,这可能是琵琶女的心的碎裂,也可能是诗人被贬九江之后,他的伟大抱负被撕裂,是愤激的哀号。如果说,他们的人生经历了“得意--失意--毁灭”这三个阶段,而琵琶女所弹奏的音乐正是高度表现了这人生三部曲。正是这种从琴弦上流淌出的情思,沟通了弹者与听者的心灵。一曲终了,“东船西舫悄无言,唯见江心秋月白”,这时的弹者与听者都仍沉浸在那动人心魄的旋律之中,他们不仅仅为动人的乐曲所感染,更为乐曲所引起的对某种经历的回忆而陷入深深的感伤之中。当琵琶女在诗人要求下第二次弹奏琵琶时,是“满座重闻皆掩泣”,这里不仅“江州司马青衫湿”,所有在座的人在音乐的感染下也都潸然泪下。这满座的人,有名播天下的诗人及其朋友,也有迁徙江湖的昔日歌女,还有地位低下的船工杂役,他们中有不同的人生遭际,有各自的悲欢离合,但却相聚在这样一个秋风萧瑟、芦荻苍苍的茫茫江水之中,凄切的音乐声叩击着每个人的情怀,面对此情此景,能不令人伤怀泪下吗?作者就在这一片唏嘘抽泣声中,在悲怆之情达到顶点时,结束了全篇。

7、对比阅读:刘鹗《明湖居听书》写白妞唱歌的情景:“王小玉便启朱唇,发皓齿,唱了几句书儿。声音初不甚大,只觉入耳有说不出来的妙境:五脏六腑里,像熨斗熨过,无一处不伏贴;三万六千个毛孔,像吃了人参果,无一个毛孔不畅快。唱了十数句之后,渐渐的越唱越高,忽然拔了一个尖儿,像一线钢丝抛入天际,不禁暗暗叫绝。那知他于那极高的地方,尚能回环转折。几啭之后,又高一层,接连有三四叠,节节高起。” 《琵琶行》写音乐,意不在写音乐而在写人,在慨叹琵琶女身世凄凉和抒发自己的不满。《明湖居听书》只不过极力形容唱腔的美妙,无弦外之音。两者相较,我以为《琵琶行》胜过一筹。

琴音似止未止之际,却有一二下极低极细的箫声在琴音旁响了起来。回旋婉转,箫声渐响,恰似吹箫人一面吹,一面慢慢走近,箫声清丽,忽高忽低,忽轻忽响,低到极处之际,几个盘旋之后,又再低沉下去,虽极低极细,每个音节仍清晰可闻。渐渐低音中偶有珠玉跳跃,清脆短促,此伏彼起,繁音渐增,先如鸣泉飞溅,继而如群卉争艳,花团锦簇,更夹着间关鸟语,彼鸣我和,渐渐的百鸟离去,春残花落,但闻雨声萧萧,一片凄凉肃杀之象,细雨绵绵,若有若无,终于万籁俱寂。箫声停顿良久,众人这才如梦初醒。——金庸《笑傲江湖》对任盈盈箫声的描写。

第四篇:2018-2019学年高中语文苏教版必修四课时分层作业7 辛德勒名单(节选) Word版含答案

课时分层作业(七)辛德勒名单(节选)

一、基础运用层

1.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的使用,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导学号:41242043】

①这次展览没有能够举办,但作为组织者之一的陈鑫为这次展览忙里忙外,付出了大量心血,可以说是劳苦功高了。....②人不犯我,我不犯人,如果某国对中国的南沙群岛秋毫无犯,那么中国也不会....对其采取一系列措施。

③从“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激荡全球,到“一带一路”建设风生水起,中国的....国际影响力、感召力、塑造力进一步提高。

④得知“红颜知己”遭受家暴,赛车教练刘力怒发冲冠,持椅子将对方家里的两....辆车砸坏,为此付出了沉重的代价。

⑤虽是深秋时节,可天却下起了小雨,我有点儿恼了,但转念一想,在这雨丝风...片中欣赏庐山风景,也别有一番滋味。.⑥近年来,我国影视游戏行业刮起改编古典名著之风,改编作品剧情偏离原著,故事情节匪夷所思,引发网友吐槽。....A.①④⑤

C.①②⑥

B.③④⑥ D.②③⑤

B [①劳苦功高:出了很多力,吃了很多苦,立下了很大的功劳。用在句中,语义太重。②秋毫无犯:军纪严明,丝毫不侵犯人民的利益。句中是说“某国对中国的南沙群岛”侵犯,搭配不当。③风生水起:风从水面吹过,水面掀起波澜。形容事情做得有生气,蓬勃兴旺。符合句意。④怒发冲冠:指愤怒得头发直竖,顶着帽子。形容极端愤怒。符合句意。⑤雨丝风片:形容春天的微风细雨。不符合句中的“深秋时节”。⑥匪,不是;夷,平常。指事物怪异或人的言谈行动离奇古怪,不是一般人根据常情所能想象的。符合句意。] 2.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A.有人认为辛德勒终归是一个纳粹分子,他的血管里流动的是侵略者的血液,是不近人情的人,然而事实却是对这种偏见的最好说明。

B.高斯和所谓的将军所获得的各种罚款按道理必须依法上缴,不能截留自用,那么年轻。”嘉宾谦虚地说:“哪里,哪里,献丑,献丑。”

B.某高三教室挂着励志对联,横批是:“吾日三省吾身:高否、富否,帅否?”上联:“是,滚回家里。”下联:“否,滚去学习。”

C.某演员获奖之后发表感言:“我拿到这个奖杯并不代表我的高度,而是代表我刚刚上路,有句话叫‘艺术无止境’,希望与各位共勉。”

D.朝鲜外务省发言人谴责美国副总统最近催促巴西等拉美国家赶紧与朝鲜断交,认为这种强权行为反映出美国的极端自私和傲慢。

C [A项,“献丑”谦辞,在展示自己作品或表现自己技能时,称自己水平不高。B项,这副对联暗含的价值观不正确,难道高富帅了就不用学习了?难道学习就是为了挣得资本?另外“滚”字用话鄙俗。C项,共勉,意指共同努力,共同勉励。正确。D项,“催促”不符合外交用语的语体风格,改为“敦促”;“赶紧”口语化,应改为“即刻”。] 5.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

唯心主义和唯物主义不过是人们认知世界的两种角度和方法。一般来讲,“唯心”有助于研究人的意识世界的精神问题,而“唯物”则有助于__①__;前者更多的是精微的感性体验,__②__。通常,一个人固然会有__③__,但是,这并不排除他在必要的情况下,同时采用这两种方式来解决不同的问题。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 根据前文判断①处填写有关人们认知外部物质世界的内容,根据“前者”“感性”判断②处填写后者是理性分析等方面的内容,因为前后形成对比。根据下文“同时采用这两种方式”判断③处填写一个方式解决问题等方面的内容。

【答案】

①人们认知外部的物质世界 ②后者更多的是缜密的理性分析 ③一个稳定的认知角度和认知方式

6.下面是一幅“求救援助”流程构思图,请把这个构思图写成一段话,要求:内容完整,表述准确,语言连贯,不超过85个字。

【导学号:41242045】

(2)加拿大外交官朗宁出生于中国,在参选省议员时,反对派大肆宣传他是“喝中国人的奶长大的,身上一定有中国血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生活中,我们批评某些人褊狭的思考或偏激的行为时,经常会听到这样的辩白:真理总是掌握在少数人手里。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示例)(2)如果说喝中国人的奶就有中国血统,那么喝牛奶就一定有牛的血统。

(3)如果真理总是掌握在少数人手里,那么越是无人掌握的就越是真理。

二、阅读提升层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9~11题。

辛德勒 德国刚刚宣布了无条件投降。今晚半夜战争结束,明天你们就要开始寻找幸存的家人,绝大多数情况下你们是找不到的。长达6年的屠杀结束以后,全世界都在悼念遇难者。我们活下来了,你们很多人来我这里谢我。谢你们自己吧,谢你们的同胞斯坦,和你们当中为你们担心、每一刻都面临死亡的其他人。我是纳粹党员,是军火制造商,是劳工苦力的获利者,是罪犯。到半夜时你们将自由了,而我将被通缉。我将和你们待到半夜过去后5分钟,那以后,我希望你们原谅我,我必须逃亡。我知道你们可能已接到你们司令官的命令,他上级的命令,来处理这个集中营的人。现在是时候了,他们在这儿,他们都在这儿,这是你们的机会。或者你们可以离开,作为一个常人而非凶手回到家人的身边。(卫兵纷纷离去)为了缅怀你们同胞中无数的死难者,我请大家默哀3分钟。

(在办公室)

辛德勒 和平一来临,我就想……我就把这些布料分给工人,每人分两米半。还有每人一瓶伏特加,他们不会喝的,永远也不会。同样,把礼品烟也全派掉吧。

伊扎克 你吩咐的一切都会办妥的。

(所有工人到场送别辛德勒。那犹太教教士给辛德勒一封信,而斯坦将一位工人提供的金牙铸成的戒指送给他。)

教士 我们写了信,尽量把事情说清楚,以防您被捕。每位工人都签了名。辛德勒 谢谢你。

伊扎克 这是全世界的希伯来圣约,它说:“救人一命即拯救了整个世界。”

纳粹、军火商完全不同了。

11.选文歌颂赞美了辛德勒竭尽全力拯救犹太人生命及自责的人性复苏之美。结合文本,请谈谈你对人性之美的看法。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 此题为开放题目,能结合文本围绕“人性之美”谈出自己的看法,言之成理即可。

【答案】(示例)辛德勒原本不是一个善良的人,但他在亲眼看见无辜的犹太人受尽杀戮与摧残时萌发了善意,决定拯救受难的犹太人。辛德勒的人性之美在于他把人性的沉沦与复苏集于一身,又与那个黑暗的社会形成了鲜明的对照。“救人一命即拯救了整个世界”是对辛德勒最准确的诠释。我们追求人性之美,因为人性之美是世界和平的前提,是人类幸福的保障;同时我们也会铭记那段历史,铭记教训,让人性之美与善良充满世界。

第五篇:2018-2019学年高中语文苏教版必修四课时分层作业11 虞美人 蝶恋花 雨霖铃 声声慢 Word版含答案

课时分层作业(十一)虞美人/蝶恋花/

雨霖铃/声声慢

一、基础运用层

1.下列句子的停顿,划分正确的一项是()①昨夜/西风凋/碧树 ②念去去、/千里/烟波 ③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 ④只是/当时/已/惘然 ⑤怎/敌他、/晚来/风急 ⑥万里/悲秋/常/作客

A.①③⑥

C.③④⑥

B.②③⑥ D.①②⑤

C [①应为“昨夜/西风/凋碧树”,②应为“念/去去、/千里烟波”,⑤应为“怎敌他、/晚来风急”。] 2.下列各句所用的修辞手法,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

【导学号:41242062】

A.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B.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 C.槛菊愁烟兰泣露

D.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

C [C项,为拟人手法。其余均为比喻。] 3.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A.乍暖还寒时候,最难将息

将息:将要休息 ..B.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

憔悴损:枯萎凋谢 ...C.便纵有千种风情

风情:情意 ..D.怎敌他,晚来风急

敌:抵挡 .A [A项,将息:休息,调养。] 4.下列选项中,表述有误的一项是()A.晏殊,北宋词人,其词多写诗酒生活和闲情逸致,语言婉丽。《浣溪沙》中“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二句,传诵颇广。

B.《蝶恋花》是一首豪放词,尤其是词的下阕境界开阔,风格近于悲壮,使得全词浓情中渗透着理性沉思的意境之美。

B.“子规啼月小楼西”一句使用了“子规啼月”的典故,表明作者预感到即将面临亡国破家的境地。

C.下片中的“寂寥”承上片而来,一腔心事已跃然纸上,而“望残烟草低迷”则赋予了“寂寥”更具体的内容。

D.上片自日到暮写外景,视线由外转内;下片自暮入夜写内景,视线由内向外:视线变化拓宽了诗歌的意境。

E.本词主要运用直接抒情和间接抒情的方式来表情达意,全词语言直白浅显,但作者抒发的情感却深切感人。

DE [D 项,上片、下片的描写顺序都是由外向内。E 项,“直白浅显”不妥,词作语言形象哀婉。] 7.这首词蕴含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请简要分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①悔恨之情。“樱桃落尽春归去”句,写初夏的典型景物以寄危亡之痛。此时,宗庙难保,樱桃难献,伤逝之感良深。以粉蝶无知、回翔取乐反衬并加深悔恨心情。②惆怅之情。“子规”句,加深亡国的预感。“西”字指出宋兵自西而来,国家朝不保夕,“暮烟垂”更形象地表现了这种沉重的惆怅之情。③孤苦之情。入夜后小巷里一片岑寂,人们都纷纷散去,作者凄然欲绝面对烟草低迷,一腔心事虽未直言而出,但孤苦之情已跃然纸上。④凄凉哀怨之情。在作者眼中,曾经媚态十足的美人而今却只见“空持罗带”的愁容。江山如此危殆,美人如此憔悴,怎能不“回首恨依依”?充满了凄凉哀怨之情。

(二)阅读下面这首诗歌,完成8~9题。

【导学号:41242065】

破阵子 晏 殊

燕子来时新社①,梨花落后清明。池上碧苔三四点,叶底黄鹂一两声,日长飞絮轻。

巧笑东邻女伴,采桑径里逢迎。疑怪昨宵春梦好,原是今朝斗草赢,笑从双脸生。【注】 ①新社:社日是古代祭土地神的日子,以祈丰收,有春秋两社。新社即

D.下片紧承上片,触景而伤怀,进而追忆往昔,对比眼前,感到一切心灰意冷。“感月吟风多少事,如今老去无成”,今昔对比,无限感喟。

E.“试灯无意思,踏雪没心情”与上片情境遥相呼应,进一步表露了词人落寞无奈的心绪,读者仿佛看到了年老憔悴、神情倦怠的女词人的形象。

BC [B项,本词表现了作者的“孤寂之心,忧愤之情”。C项,词人在上片中表现的是哀情,是怕见春景,而不是高兴看到春景。] 11.前人评李清照《临江仙》“‘春归秣陵树,人老建康城’,人旨以为巧”,请分析此二句巧在何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示例)这两句运用对比和对偶的手法,用“春归”与“人老”形成对比,写出春天又回到了建康,而我却只能在建康终老,再也难以回到北地家乡,创设出令人悲痛欲绝的意境。对偶使词句音韵和谐,便于抒发情感。

下载2018-2019学年高中语文苏教版必修四课时分层作业10 蜀道难 登高 琵琶行并序 锦瑟 Word版含答案word格式文档
下载2018-2019学年高中语文苏教版必修四课时分层作业10 蜀道难 登高 琵琶行并序 锦瑟 Word版含答案.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