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教师招聘必考的教育类法律法规 练习题 论述题 简答题

时间:2019-05-14 12:54:07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2018年教师招聘必考的教育类法律法规 练习题 论述题 简答题》,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2018年教师招聘必考的教育类法律法规 练习题 论述题 简答题》。

第一篇:2018年教师招聘必考的教育类法律法规 练习题 论述题 简答题

二、填空题

1.依法治校是指学校以国家法律,法规,规章和文件规定为依据,完善内部各项管理制度和纪律 ,使学校管理的各个方面都做到有章可循,有法可依.2.《教育法》规定,国家建立以 财政拨款 为主,其他多种渠道筹措教育经费为辅的体制.3.《义务教育法》规定,国家,社会,学校和家庭依法保障 适龄儿童,少年 接受义务教育的权利.4.公民,法人或其他组织认为具体行政行为侵犯其合法权益的,可以 自知道该具体行 政行为之日起 60 日内提出行政复议申请.5.根据《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的规定,营业性歌舞厅以及其他未成年人不适宜进入 的场所,应当设置 未成年人禁止进入 的标志.6.《刑法》是规范有关 犯罪 和 刑罚 的法律规范的总称.7.《学校卫生工作条例》规定,学生每天学习时间(包括自习),中学不超过 8 小时,小学 不超过 6 小时.8.实施教育行政处罚的机关,除法律,法规另有规定的外,必须是县级以上人民政府的教育行政部门.9.参加教师资格考试有作弊行为的,其考试成绩作废, 3年内不得再次参加教师资格 考试.10.学校对校舍,体育设施,消防设施,各种仪器设备安全状况,应当 每月 检查一次.11.参加继续教育是中小学教师的 权利和义务

12.预防未成年人犯罪,应立足于教育和保护,从小抓起,对未成年人的不良行为及时进 行 预防和矫治

13.学校应当尊重未成年学生的 受教育权 ,不得随意开除学生.14.《民法》是调整平等主体的自然人,法人以及其他组织之间的 财产关系 和 人身 关系 的法律规范的总称.15.行政复议,行政诉讼期间,行政处罚 不停止 执行.16.《学校体育工作条例》第十四条规定,学校每学年至少举行一次以 田径 项目为主 的全校性运动会.17.对违法犯罪的未成年人,实行教育,感化,挽救的方针,坚持教育为主 , 惩罚为辅 的 原则.18.《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许可法》于 2004 年 7 月 1 日正式施行.19.根据我国《民法通则》的规定,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包括十周岁以上的未成年人和不能完全辨认自己行为的精神病人

20.权利是以 法律形式规定 并加以保障的人们所应当或可以享有的一种利益.三选择题(分单项选择和多向选择)(一)单项选择

1.有关法律规定:“对使用特殊音响警报和红色回转警灯的警车,其它车辆应当避让.”这 体现了行政职权的什么特征(C)

A,优益性 B,单方性 C,强制性 D,执行性

2.根据《未成年人保护法》和《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的规定,对未成年人犯罪一律 不公开审理的年龄是(B)

A,14 周岁以下 B,14 周岁以上不满 16 周岁 C,16 周岁以上不满 17 周岁 D,18 周岁以 下 3.对民办学校重大问题拥有决策权的是(D)

A,校长 B,教职工代表大会 C,学校工会 D,学校董事会

4.王某担任某县高二英语教师期间通过了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学校以王某服务期未 满,学校英语教师不足为由不予批准王某在职学习.王某欲以剥夺其参加进修权利为 由提出申诉,受理申诉的机构应当是(A)

A,当地县教育局 B,当地县人民政府 C,地市教育局 D,省教育厅

5.有的学校在学生手册中规定:“禁止男女生之间互访宿舍.”此规定从法学的角度看,也 可以解释为:“男女生不得无故进入异性宿舍.”这一解释属于(A)A,目的解释 B,文法解释 C,历史解释

6.“学校应当于每年的教师节组织教师宣誓活动.”这是(D)的规定.A,《教育法》 B,《山东省实施〈教师法〉办法》 C,《教师法》 D,《青岛市实施〈教师法〉若干规定》 7.依据我国相关法律,下列有可能成为行政诉讼被告的是(C)A,某教育局局长 B,某市市长 C,某市公安局 D,某乡镇党委书记

8.《教育法》规定,明知校舍或者教育教学设施有危险,而不采取措施,造成人员伤亡或 者重大财产损失的,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法追究(B)A,民事责任 B,刑事责任 C,一般责任 D,行政责任

9.根据我国《宪法》的规定,国务院有权制定和发布(B)A,教育法律 B,教育行政法规 C,教育政府规章 D,教育单行条例

10.某寄宿小学派车接送学生,途中有学生提出要上厕所,司机在路边停车5分钟,5分钟 过后,司机没有清点人数就将车开走.小学生王某从厕所出来发现车已经开走,急忙追 赶.在追赶过程中摔倒在地,将门牙跌落三颗.王某的伤害由谁承担责任(B)

A,司机负责 B,某寄宿学校负责 C,司机和某寄宿学校共同负责 D,司机和王某共同负责(二)多项选择(共 10 小题)1.法律责任的类型有(ABCD)

A,民事法律责任 B,行政法律责任 C,刑事法律责任 D,违宪责任

2.张某作为一名受教育者,依法享有的权利有(ABCD)

A,参加教育教学计划安排的各种活动 B,使用教育教学设施,设备,图书资料 C,按照国家有关规定获得奖学金,贷学金,助学金 D,完成规定的学业后获得相应的学 业证书,学位证书

3.教师可以采用的行政救济途径主要有(AD)A,行政复议 B,民事诉讼 C,仲裁 D,教师申诉

4.教职工代表大会是学校民主管理的基本形式,其职责是(ABC)

A,听取校长工作报告,审议学校重大问题,提出意见和建议 B,听取和反馈教职工对学校工作的意见,团结教职工支持校长正确行使职权 C,决定有关教职工福利的重要事项,监督校长和学校其他负责人的工作 D,罢免校长

5.学校可以解聘教师的情形有(BCD)

A,不能团结同事,其他教师不愿与之共事的 B,故意不完成教育教学任务给教育教学 工作造成损失的

C,体罚学生,经教育不改的 D,品行不良,侮辱学生,影响恶劣的6.下列属于体罚学生的情形是(BC)

A,让 1-2 年级的小学生一个生字抄写 10 遍 B,王某上课讲话,老师令其抄课文 5 遍 C,李某等八人上自习课讲话,老师令李某等八人到学校运动场跑 10 圈 D,体育课教师在课堂上为纠正某学生的不规范动作,令其反复练习4 次

7.我国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的特点有(ABCD)

A,权力和自由的广泛性 B,权利和自由的现实性 C,权利和义务的平等性 D,权利和义务的一致性

8.对未成年人的监护人的设定包括(AB)

A,法定监护 B,指定监护 C,委托监护 D,代理监护

9.我国现行的学校教育制度是(ABCD)

A,学前教育 B,初等教育 C,中等教育 D,高等教育

未成年人保护法试题

一、单项选题

1、我国未成年人保护法所称的未成年人是指未满()周岁的公民。

A.16 周岁 B.18 周岁 C.20 周岁

2、根据义务教育法的规定,国家、社会、学校、家庭依法保障适龄儿童、少年接受()的权利。

A.初级教育 B.基础教育 C.义务教育

3、我国未成年人保护法规定,任何组织或个人不得招用未满()周岁的未成年人,国家另有规定的除外。

A.10 周岁 B.16 周岁 C.12 周岁

4、根据未成年人保护法规定,国家、社会、学校、家庭应当教育和帮助未成年人运用()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A.法律手段 B.强制手段 C.自力救济手段

5、根据未成年人保护法规定,父母或者其他监护人不得允许或迫使未成年人结婚,监护人()为未成年人订立婚约。A.可以 B.不得 C.不应

6、营业性歌舞厅、酒吧、网吧等未成年人不适宜进入的场所,应当设置明显的()标志,不得允许未成年人进入。

A.未成年人禁止进入 B.小学生禁止进入 C.衣冠不整者禁止进入

7、根据未成年人保法规定,父母或者其他监护人侵害被监护的未成年人的合法权益的,()。A.应当依法承担责任 B.不承担责任 C.视情况而定

8、某班主任经常开拆学生的信件,目的是检查学生是否有不良行为,及掌握学生思想现状,班主任的做法()。

A.合理 B.合法 C.不合法

9、根据未成年人保护法规定,引导、教唆、强迫未成年人吸食、注射毒品或卖淫的,应依法()。

A.处罚 B.从重处罚 C.加重处罚

10、根据未成年人保护法规定,儿童食品、玩具、用具和游乐设施,不得有害于儿童的()。A.发育、成长 B.安全、健康 C.生活、教育

11、我国未成年人保护法规定,国家、社会、学校和()应该对未成年人进行理想教育、道德教育、文化教育、纪律和法制教育。A.父母 B.家庭 C.监护人

12、根据未成年人保护法规定,学校、幼儿园的教职员应当尊重未成年人的(),不得对未成年人和儿童实施体罚、变相体罚。A.个人志愿 B.人格尊严 C.人身自由

13、小明(15 岁)的父母离婚时,法院判决其随母生活,其父以法院判决为由,对其不管不问。其父的这种行为违反()。

A.未成年人保护法 B.婚姻法 C.教育法

14、某初级中学为追求升学率,将年级成绩最差的三名学生除名,该中学侵犯了未成年学生的()。

A.人格尊严 B.隐私权 C.受教育权

15、小张(15 岁)的父亲经常在家吸烟,小张也常模仿吸几口,父亲未加制止,小 张的父亲做法是否合法?()

A.不违法 B.违法 C.家庭内部问题,法律不予过问

16、根据未成年人保护法规定,国家保障未成年人的()和其他合法权益不受侵害。

A.自由、尊严 B.人身、财产 C.成长、健康

17、如果发生未成年人合法权益受到侵犯,()有权予以劝阻、制止或向有关部门提出检举或控告。

A.父母或其他监护人 B.国家机关 C.任何组织或个人

18、根据未成年人保护法规定,学校不得使未成年学生在()校舍和其他教育教学设施中活动。

A.危及人身安全、健康的 B.简陋的 C.临时修建的

19、根据未成年人保护法规定,幼儿园应当做好保育、教育工作,促进幼儿在()、品德等方面和谐发展。

A.智力、纪律 B.体质、美育 C.体质、智力

20、根据未成年人保护法规定,父母或者其他监护人不得歧视女性未成年人或者()未成年人。

A.学习成绩差的 B.有残疾的 C.生活能力差的

21、某小学组织学生到公园春游,公园()按成年人标准对学生收取门票。A.可以 B.不可以 C.根据公园制定的规则

22、根据未成年人保护法规定,()应当在其职责范围内做好未成年人保护工作。

A.中央和地方各级国家机关 B.中央国家机关 C.地方各级国家机关

23、学校应当全面贯彻国家的教育方针,对未成年学生进行德育、智育、体育、美育、劳动教育以及社会生活指导和()。

A.职业教育 B.青春期教育 C.特长教育

24、根据未成年人保护法规定,父母或者其他监护人应当依法履行对未成年人的()。

A.监护职责和扶养义务 B.监护职责和照管职责 C.抚养义务和培养义务

25、对离家出走且无法查明其父母或监护人的未成年人由()机构收容教育。

A.居委会 B.工读学校 C.儿童福利机构

26、公安机关、人民检察院、人民法院办理未成年人犯罪的案件,应当照顾未成年人的(),并可以根据需要设立专门机构或者指定专人办理。A.年龄因素 B.智力因素 C.身心特点

27、离婚双方因抚养未成年子女发生争执,达不成协议时,应当根据()的原则和双方具体情况判决。

A.保障子女权益 B.有利于女方 C.尊重未成年子女的意愿

28、对无行为能力的未成年人的信件由()开拆外,任何组织或个人不得开拆。

A.其班主任老师代 B.其父母或者其监护人 C.未成年人自己

29、中学生王某偶然得知同学李某有尿床之疾,便在同学中广而告之,王某的做法侵犯了李某的()。

A.隐私权 B.人格尊严 C.人身安全

30、工读学校的教职员对按照国家有关规定被送入工读学校接受义务教育的未成年人,应当()。

A.比一般学生更为严格管教、约束其行为 B.关心、爱护、尊重、不得歧视、厌弃 C.不必管教、约束,任其发展

1-5.BCBAB 6-10.AACBB 11-15.BBACB 16-20.BCACB 21-25.AABAC 26-30.CABAB

二、多选题

31、把未成年人培养成为“四有”社会主义事业接班人,其中“四有”的具体内容是()。A 有理想 B.有文化 C.有纪律 D.有道德

32、国家、社会、学校和家庭对未成年人提倡“五爱”公德,“五爱”的具体内容是()。(1)爱祖国(2)爱中国共产党(3)爱人民(4)爱劳动(5)爱科学(6)爱社会 主义

A.(1)(2)B.(3)(4)C.(6)(1)D.(5)(4)

33、对出版专门以未成年人为对象的()等出版物,国家给予扶持。

A.图书 B.报刊 C.电影 D.音像制品

34、在中小学、幼儿园、托儿所的教室、寝室、活动室和其他未成年人集中活动的室内,人们可以做的是()。

A.聊天 B.吸烟 C.停留 D.酗酒

35、人民法院免除刑事处罚或者宣告缓刑以及被解除收容教养或者服刑期满释放的 未成年人,()不受歧视。

A.考试 B.复学 C.升学 D.就业

36、学校和幼儿园安排未成年学生和儿童参加()等集体活动,应当有利于未成年人的健康成长,防止发生人身安全事故。

A.集会 B.文化娱乐 C.社会实践 D.游行

37、按照国家有关规定送工读学校接受义务教育的未成年人,工读学校应当对其进行()。A.思想教育 B.文化教育 C.劳动技术教育 D.职业教育

38、各级人民政府应当创造条件,()适合未成年人文化生活需要的活动场所和设施。A.完善 B.建立 C.改善 D.促进

39、任何组织和个人依照国家有关规定招收已满十六周岁未满十八周岁的未成年人的,不得安排其从事()的劳动或者危险作业。A.过重 B.有毒 C.有害 D. 过多

40、十四周岁以上不满十六周岁的未成年人犯罪的案件()不公开审理。十六周岁以上不满十八周岁的未成年人犯罪的案件()也不公开审理。A.一律 B.一般 C.通常 D.应该

三、判断

41、保护未成年人,是国家机关、武装力量、政党、社会团体、企业事业组织、城 乡基层群众性自组织、未成年人的监护人和其他成年公民的共同责任。()

42、父母或者其他监护人不履行监护职责或者侵害被监护的未成年人的合法权益的,可以依法承担责任。()

43、任何组织和个人不得扰乱教学秩序,不得侵占、破坏学校的场地、房屋和设备。()

44、任何组织和个人不得披露未成年人的个人隐私。()

45、对有特殊天赋或者有突出成就的未成年人,国家、社会、家庭和学校应当为他 11 们的健康发展创造有利条件。()

46、国家依法保护未成年人的发明创造和荣誉权不受侵犯。()

47、对违法犯罪的未成年人,实行教育、感化、挽救的方针,坚持惩罚为主、教育 为辅的原则。()

48、公安机关、人民检察院、人民法院和少年犯管教所,应当尊重违法犯罪的未成 年人的人格尊严,保障他们的合法权益。()

49、侵害未成年人的合法权益,对其造成财产损失或者其他损失、损害的,应当依 法赔偿或者承担其他民事责任。()

50、侵犯未成年人的人身权利或者其他合法权利,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行政责任。()

四、问答题(本题 10 分)

51、你知道哪些场所应向中小学生优惠开放?请说出至少五种场所。(5 分)

52、国家鼓励哪些单位和作家、科学家、艺术家及其他公民,创作或者提供有益于 未成年人健康成长的作品。请说出至少四个单位。(5 分)本卷答案

1-5.BCBAB 6-10.AACBB 11-15.BBACB 16-20.BCACB 21-25.AABAC 26-30.CABAB 31.ABCD 32.BCD 33.ABD 34.AC 35.BCD 36.ABC 37.ABCD 38.BC 39.ABC 40.AB 41-45.√×√√√

46-50.××√√×

51.博物馆、纪念馆、文化馆、体育场、公园、科技馆、动物园、影剧院

52.新闻、出版、广播、电影、电视、文艺

义务教育法 教师法 教育法试题

一、填空题

1、节假日补课是国家教育部明令禁止的,是一种非法行为。

2、社会主义主义教师职业道德修养的主要内容包括政治素质、业务素质和心理素质。

3、申请认定教师资格者的普通话水平测试等级标准要在二级乙等以上标准。

二、单选题

1、“学校下学年生源锐减,教师严重超编,不愿意上早晚自修和补课的同志可以去 其他学校另谋高就!”这种说法违反了——。(B)

A、《学校管理条例》 B、《教师法》

2、教师之间要“谦虚谨慎,尊重同志,相互学习,相互帮助,维护其他教师在学生 中的威信。关心集体,维护学校荣誉,共创文明校风”。这是师德教育的——。(A)

A、“双赢”协作原则 B、和平共处原则

3、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建设在教师对待教育事业的较高道德目标是——。(A)A、献身于人民的教育事业 B、忠于职守,为人师表,积极进取。

4、聘任或任命教师担任职务应当有一定的任期,每一任期一般为——。(B)A、三 年 B、三至五年

5、《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于____起开始施行.(B)A、1995 年 9 月 10 日 B、1994 年 1 月 1 日

二、单选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自(B)之日起开始实施。A、1990 年 9 月 1 日 B、1995 年 9 月 1 日

2、《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是 1986 年 4 月 12 日中华人民共和国(B)第三 十八号令公布的。

A、国务院令 B、主席令

3、国家实行(A)制度:中国公民凡遵守宪法和法律,热爱教育事业,具有良好的思想品德,具备本法规定的学历或者经国家教师资格考试合格,有教育教学能力,经认定合格的,可以取得教师资格。

A、教师资格 B、教师竞聘上岗

4、(A)是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的根本保证,是进一步加强和改进青少年思想道 德建设和思想政治教育的迫切要求。

A、加强和改进师德建设 B、加强和改进法制建设

5、(A)凡遵守宪法和法律,热爱教育事业,具有良好的思想品德,具备《教师法》规定的学历或者经国家教师资格考试合格,有教育教学能力,经认定合格的,可以取得教师资格。A、中国公民 B、世界公民

三、双选题

1、义务教育法总则第一条规定,为了保障适龄儿童、少年接受义务教育的权利,保证义务教育的实施,提高全民族素质,根据,制定本法,(AB)A.宪法 B.教育法 C.未成年人保护法 D.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

2、新义务教育法规定,实施义务教育,不收(AB)。A.学费 B.杂费 C.书费 D.住宿费

3、教师在教育教学中应当______对待学生,关注学生的______,因材施教,促进 学生的实际发展。(CD)

A、耐心 B、个性 C、平等 D、个体差异

4、《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进一步强调指出: “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根本上要——————来保障”。(CD)A、靠教师 B、靠社会 C、靠法制 D、靠制度

5、在实施“中小学继续教育工程”中,要把——————放在突出地位。(BC)

A、学历教育 B、思想政治教育 C、职业道德教育 D、信息技术教育

四、多选题

1、中小学教师职业教育道德内容主要包括:政治理论、————、教师心理健康教 育等。(ABCD)

A、教育方针 B、政策 C、法律法规 D、教师职业道德规范

2、加强和改进师德建设的总体要求是:以马克思列宁主义、——————重要思想为指导,紧紧围绕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全面加强青少年思想道德建设和思想政治教育。(BCD)

A、“八荣八耻” B、毛泽东思想 C、邓小平理论 D、“三个代表

3、国家在受教育者中,进行——————的教育,进行理想、道德、纪律、法制、国防和民族团结的教育。(BCD)

A、共产主义 B、爱国主义 C、集体主义 D、社会主义

4、申请认定教师资格,应当提交教师资格认定申请表和下列证明和材料:————和户籍所在地的街道办事处、乡人民政府或者工作单位、所毕业学校,对其思想品德、有无犯罪记录等方面情况的鉴定及材料证明。(ABC)

A、身份证 B、学历证 书或者教师资格考试合格证明 C、教育行政部门或者受委托的高等学校指定的医院 出具的体格检查证明 D、教材教法合格证

5、为保护未成年人的身心健康,促进义务教育的实施,维护未成年人的合法权益,根据————制定了《禁止使用童工规定》。(ACD)A、宪法 B、教育法 C、劳动法 D、未成年人保护法

五、简答题

1、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的基本内容是什么?

答:依法执教;爱岗敬业;热爱学生;严谨治学;团结协作;尊重家长;廉洁从教;为人师表。

2、试分析义务教育学校不得开除学生的原因。答:《义务教育法》规定不得开除学生,是由义务教育的性质决定的,目的是为保障学生接受义务教育的权利。义务教育是强制性教育,是所有适龄儿童、少年必须接受的教育,不能因为学生违反学校管理制度,就剥夺学生受教育的权利。在这一点上,义务教育同非义务教育有所不同。非义务教育阶段的学生如果严重违反学校管理制度,学校可给予其开除学籍的处分。

新义务教育法试题

1.义务教育是国家统一实施的所有适龄儿童、少年必须接受的教育,是国家必须予以保障的公益性事业。

2.实施义务教育,不收学费、杂费。国家建立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保证义务教育制度实施。

3.义务教育必须贯彻国家的教育方针,实施素质教育,提高教育质量,使适龄儿童、少年在品德、智力、体质等方面全面发展,为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奠定基础。

4.人民政府教育督导机构对义务教育工作执行法律法规情况、教育教学质量以及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状况等进行督导,督导报告向社会公布。

5.凡年满六周岁的儿童,其父母或者其他法定监护人应当送其入学接受并完成义务教育;条件不具备的地区的儿童,可以推迟到七周岁。适龄儿童、少年因身体状况需要延缓入学或者休学的,法定监护人应当提出申请,由当地人民政府或者人民政府教育行政部门批准。6.适龄儿童、少年免试入学。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应当保障适龄儿童、少年在户籍所在地学校就近入学。

7.县级人民政府教育行政部门和乡镇人民政府组织和督促适龄儿童、少年入学,帮助解决适龄儿童、少年接受义务教育的困难,采取措施防止适龄儿童、少年辍学

8.学校建设,应当符合国家规定的办学标准,适应教育教学需要;应当符合国家规定的选址要求和建设标准,确保学生和教职工安全。

9.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根据需要设置相应的实施特殊教育的学校(班),对视力残疾、听力语言残疾和智力残疾的适龄儿童、少年实施义务教育。特殊教育学校(班)应当具备适应残疾儿童、少年学习、康复、生活特点的场所和设施。

10.对未完成义务教育的未成年犯和被采取强制性教育措施的未成年人应当进行义务教育,所需经费由人民政府予以保障。

11.学校不得违反国家规定收取费用,不得以向学生推销或者变相推销商品、服务等方式谋取利益。

12.教师应当尊重学生的人格,不得歧视学生,不得对学生实施体罚、变相体罚或者 其他侮辱人格尊严的行为,不得侵犯学生合法权益。13.各级人民政府保障教师工资 福利和社会保险待遇,改善教师工作和生活条件;完善农村教师工资经费保障机制。14.国家鼓励高等学校毕业生以志愿者的方式到农村地区、民族地区缺乏教师的学校任教。县级人民政府教育行政部门依法认定其教师资格,其任教时间计入工龄。

15.教育教学工作应当符合教育规律和学生身心发展特点,面向全体学生,教书育人,将德育、智育、体育、美育等有机统一在教育教学活动中,注重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能力、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16.国务院教育行政部门根据适龄儿童、少年身心发展的状况和实际情况,确定教学制度、教育教学内容和课程设置,改革考试制度,并改进高级中等学校招生办法,推进实施素质教育。

17.学校应当把德育放在首位,寓德育于教育教学之中,开展与学生年龄相适应的社会实践活动,形成学校、家庭、社会相互配合的思想道德教育体系,促进学生养成良好的思想品德和行为习惯。

18.国务院和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将义务教育经费纳入财政预算,按照教职工编制标准、工资标准和学校建设标准、学生人均公用经费标准等,及时足额拨付义务教育经费,确保学校的正常运转和校舍安全,确保教职工工资按照规定发放。

19.学校的学生人均公用经费基本标准由国务院财政部门会同教育行政部门制定,并根据经济和社会发展状况适时调整。制定、调整学生人均公用经费基本标准,应当满足教育教学基本需要。

20.各级人民政府对家庭经济困难的适龄儿童、少年免费提供教科书并补助寄宿生生活费 21.国家鼓励社会组织和个人向义务教育捐赠,鼓励按照国家有关基金会管理的规定设立义务教育基金。

22.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由上级人民政府责令限期改正;情节严重的,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法给予行政处分:ABCD(A)未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制定、调整学校的设置规划的;(B)学校建设不符合国家规 定的办学标准、选址要求和建设标准的;

(C)未定期对学校校舍安全进行检查,并及时维修、改造的;(D)未依照本法规定均 衡安排义务教育经费的。

23.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或者其教育行政部门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由上级人民政府或者 其教育行政部门责令限期改正、通报批评;情节严重的,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 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法给予行政处分:AB

(A)将学校分为重点学校和非重点学校的;(B)改变或者变相改变公办学校性质的。(C)不必要收费的(D)私自增加教师工资的

24.学校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由县级人民政府教育行政部门责令限期改正;情节严重 的,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法给予处分: ABCD

(A)拒绝接收具有接受普通教育能力的残疾适龄儿童、少年随班就读的;(B)分设重点班和非重点班的;(C)违反本法规定开除学生的;(D)选用未经审定的教科书的。

25.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由上级人民政府或者上级人民政府教育行政部门、财政部门、价格行政部门和审计机关根据职责分工责令限期改正;情节严重的,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法给予处分:AB

(A)侵占、挪用义务教育经费的;(B)向学校非法收取或者摊派费用的。(C)根据教育法规收费的.(D)组织教师会餐收费的.26.学校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由县级人民政府教育行政部门责令限期改正;情节严重 的,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法给予处分:ABCD

(A)拒绝接收具有接受普通教育能力的残疾适龄儿童、少年随班就读的;(B)分设重点班和非重点班的;

(C)违反本法规定开除学生的;(D)选用未经审定的教科书的。

26.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依照有关法律、行政法规的规定予以处罚: ABC

(A)胁迫或者诱骗应当接受义务教育的适龄儿童、少年失学、辍学的;(B)非法招用应当接受义务教育的适龄儿童、少年的;

(C)出版未经依法审定的教科书的。(D)推荐学生买课外辅导书的.27.对接受义务教育的适龄儿童、少年不收杂费的实施步骤,由国务院规定。

28.社会组织或者个人依法举办的民办学校实施义务教育的,依照民办教育促进法有关规定执行;未作规定的,适用义务教育法。

第二篇:2018年最新必考教师招聘教育学简答题

2018年最新必考教师招聘教育学简答题

第一部分

教育学

第一章教育与教育学

一、原始社会教育的主要特征: 1.教育还没有从社会生活中分化;

2.教育没有阶级性,实现原始状态下的机会均等; 3.没有文字和书籍,教育内容和方法简单原始

二、近代社会的教育的主要特征:

1.从法律上废除了封建教育的等级制,普遍实施了初等义务教育 2.国家加强了对教育的重视和干预,公立教育崛起;

3.教育逐步确立了使用功利的教育目的,科学教育兴起,教学内容日益丰富; 4.学校教育系统逐步完善; 5.摆脱宗教,走向世俗化; 6.重视教育立法,实施依法治教; 7.班级授课制

三、教育学学科的特点: 1.研究对象的普遍性、平凡性; 2.问题域界的恒定性和解答的不确定性; 3.学科基础的广泛性和跨学科性; 4.理论类型的多元化和学科路径的多样性; 5.学科属性的综合性和理论结构的层次性

(教育学发展历程的实质:科学化和合理性的过程)

四、教育学的发展趋势: 1.教育学的问题领域不断拓展;

2.教育学研究基础的扩展和研究范式的多样化; 3.教育学学科的细密分化和高度综合同时进行; 4.教育学研究与教育实践改革的关系日益密切。

五、教育学的价值:

1.反思日常教育经验;2.科学解释教育问题;3.沟通教育理论与实践。

六、教学的特殊作用:

1.教学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经验传授,使教学活动有秩序和节奏,提高教学效率; 2.教学内容经科学选择,依据知识构成的逻辑顺序和学生的认知规律编成教材,作为学生认识世界的媒体;

3.教学是在教师的引导下和精心安排的过程中进行的; 4.教学能够确保学生全面发展。

(以上决定了学校工作必须以教学为中心)

第二章 教育与人的发展

七、遗传及其在人的发展中的作用(基础、可能): 1.遗传素质是人的身心发展的生理前提;

2.遗传素质的成熟程度制约着人的身心发展过程和阶段; 3.遗传素质是造成人的发展的个别差异的原因之一; 4.遗传素质本身可以随着环境和人类实践活动的改变而改变。

八、环境及其在人的发展中的作用(制约): 1.环境使遗传提供的可能性变成现实;

2.环境制约着身心发展的水平、方向,影响人的身心发展的进程和速度; 3.环境对人的影响是广泛的、潜移默化的; 4.社会生活是学生成长、发展的基础。

九、教育在人的发展中的作用(主导):

(一)学校教育是一种特殊的社会环境,学校教育在人的发展中的主导作用 1.学校教育具有明确的目的性和方向性;

2.学校教育具有较强的计划性、系统性以及高度的组织性; 3.学校教育是通过一支经过专门训练的教师队伍担任培养人工作; 4.学校教育能对影响学生发展的因素加以调节、控制和利用

(二)辩证的看待学校教育在人的发展中的作用 1.学校教育对人的发展的作用不是万能的; 2.学校教育对人的发展的指导作用是有条件的。

十、个体的主观能动性在人的发展中的作用(决定): 1.主观能动性是人的发展的动力; 2.主观能动性通过活动表现出来。

十一、经济对教育的决定和制约: 1.经济发展对教育的需求是促进教育发展的动力;

2.经济发展水平决定和制约教育的规模和速度以及教育的内部结构; 3.经济发展水平决定和制约教育目的;

4.经济发展水平决定和制约学校的课程设置与内容;

5.经济发展水平对教学手段和教学组织形式有着重要的制约作用。

十二、教育的经济功能:

1.教育是劳动力再生产的基本途径; 2.教育是科学技术再生产的最有效的途径

(1)教育是使科学技术得以继承和传递的重要条件;(2)教育对科学技术的再生产是一种扩大的再生产;(3)教育对科学技术的再生产是一种高效率的再生产; 3.教育是创造和发展新的科学技术的重要基地

第三章 教育与社会发展

十三、社会的政治经济制度对教育的制约作用:(2014年真题)1.政治经济制度决定教育的领导权;

2.政治经济制度决定着受教育的权利的机会和程度;

3.社会政治制度决定教育目的、教育政策、教育制度和教育内容体系。

十四、教育的政治功能:

1.教育通过传播一定社会的政治意识形态,完成年轻一代的政治社会化;

2.教育通过选拔和培养专门的政治人才,促进社会政治的稳定、完善和发展为政治服务; 3.教育通过形成舆论、思潮,对社会政治产生影响。

十五、社会文化对教育的影响和制约:

1.社会文化规范影响着教育的价值取向,制约着人的教育观念; 2.社会文化影响教育内容; 3.社会文化具有非正式的教育作用。

十六、教育的文化功能: 传承、选择、融合、创造

十七、人口对教育的制约作用:

1.人口影响着教育发展的战略目标及其战略重点; 2.人口数量制约着教育发展的规模、速度和教育经费; 3.人口结构对教育结构的影响; 4.人口质量影响教育质量。

十八、教育的人口功能:

1.教育是控制人口数量的重要手段之一; 2.教育是提高人口质量的重要手段之一;

3.教育是促进人口结构趋于合理化的重要手段之一。

十九、教育的相对独立性的表现: 1.教育具有自身的质的规定性; 2.教育具有历史继承性; 3.教育与社会发展具有不平衡性; 教育的独立性表明:

第一,教育必须坚持自己独立的品格; 第二,教育要对社会有所批判; 第三,教育要对社会的适应有所选择。

(教育的独立性毕竟是相对的,既要反对抹杀教育的相对独立性的形而上学的机械论,又要反对把这种独立性绝对扩大化的历史唯心主义。教育与社会具有紧密关系,我们既要跳出教育看教育,又要同时回归教育自身和教育内在。)

第四章 教育目的

二十、我国教育目的的基本精神: 1.社会主义是我国的教育性质的根本所在; 2.培养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

3.要使教育者在道德、才智、体质等方面全面发展; 4.强调教育要与生产劳动相结合; 5.培养受教育者的独立性和创造精神。

二十一、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学说的基本思想

(1)人的发展与社会生产发展相一致;(2)旧式劳动分工造成了人的片面发展;

(3)机器大工业生产要求人的全面发展,并为人的全面发展提供了物质基础;(4)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根本途径是教育同生产劳动相结合。

十二、素质教育的内涵(2013年真题)1.素质教育是面向全体学生的教育; 2.素质教育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教育; 3.素质教育是促进学生个性健康发展的教育;

(素质教育不是一种教育模式,而是一种教育价值取向。素质教育把全面提高学生素质、提高民族素质作为教育根本目的,在本质上是教育价值取向的改革。)

二十三、素质教育的内容

(1)政治素质教育(2)思想素质教育(3)道德素质教育(4)科学文化素质教育(5)身体素质教育(6)心理素质教育

(当前素质教育的核心是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要大力实施创新教育)

第五章

教师和学生 二

十四、学生的本质属性 1.学生是能动性的人; 2.学生是具有发展潜能的人; 3.学生是一个完整的人; 4.学生是以学习为主要任务的人。

十五、中小学生发展的时代特点 1.生理成熟期提前;

2.学习目的的多元化、实用化;

3.价值观念多元化,具有较高的职业理想和务实的人生观; 4.自我意识增强,具有一定的社会交往能力; 5.心理问题增多

二十六、教师劳动的特点

(1)复杂性(有教师职业对象的复杂性决定)(2)创造性

教师需要因材施教,需要重组和再造教学内容,需要一定的教育机智,既“教学有法,但无定法”之意。(教育机智,是一种对突发性教育情景做出迅速、恰当处理的随机应变能力)

(3)示范性(教师劳动最突出的特点、教师劳动与其他劳动最大的区别)(4)时间上的连续性和空间上的广延性(5)长期性、协作性、艰巨性

二十七、教师的专业素质 1.崇高的职业道德 2.先进的教育理念 3.合理的专业知识

(1)精深的学科专业知识;(教师知识结构的核心,也是教师用以向学生传授知识的必备基础)(本体性知识)

(2)广博的文化科学知识(本体性知识)(3)丰富的教育理论知识(教师顺利完成教育教学工作的基本条件)(条件性知识)

(4)精湛的专业能力(5)强壮的身体素质(6)健康的心理素质

二十八、教师专业发展的途径 1.师范教育 2.新教师的入职辅导 3.在职培训

4.自我教育(教师个体专业化发展最直接、最普遍的途径)教师自我教育是专业理想、专业情感、专业技能、专业风格形成的关键

二十九、教师专业发展的阶段 1.傅乐的教师关注阶段理论

教学前关注阶段、早期生存关注阶段、教学情境关注阶段(关心学生成绩)、关注学生阶段 2.费斯勒的教师生涯循环论

职前教育阶段、引导阶段、能力建立阶段、热心成长阶段、生涯挫折阶段、稳定与停滞阶段、生涯低落阶段、生涯退出阶段

十、教师专业自我发展的策略 1.确立良好的专业自我意识;

2.制定专业发展的自我规划;(自我分析、环境分析、确立目标、形成专业发展路径)3.以日常教育生活为资源,实现教师专业的发展与完善;(1)日常教学反思(“经验+反思=教师成长”)(2)个人行动研究(3)个人阅读和反思性写作(4)同伴交流与合作(5)跳出教育谋发展

十一、良好师生关系建立的途径与方法

(1)课堂教学活动是建立良好师生关系的首要途径;(2)课外活动中的师生关系是课堂教学的师生关系的补充; 1.教师:

(1)了解和研究学生;(2)树立正确的学生观;(3)热爱和尊重学生;

(4)主动与学生沟通,善于与学生交往;(5)努力提高自我修养,健全人格; 2.学生:

(1)尊重和维护教师的合法权益,尊重教师人格,尊重教师的劳动成果;(2)严格要求自己,做到自律、自尊、自爱、自强,努力完成学习任务;(3)主动与教师沟通交流,努力与教师保持良好的关系。

第六章 学校教育制度

十二、我国教育体制改革的趋势 1.加快发展学前教育; 2.切实普及义务教育; 3.继续调整中等教育结构; 4.大力发展高等教育。

第七章教育途径与课外教育活动 三

十三、课外活动的特点 1.组织上的自主自愿性 2.形式上的灵活多样性 3.内容上的灵活性和广泛性 4.过程上的实践性

十四、学校课外活动的基本内容 1.思想政治活动 2.科学技术活动 3.文学艺术活动

4.体育活动(学校课外活动中最普遍、最广泛的活动)5.社会公益活动

十五、学校课外活动的组织形式

(一)群众性活动

特点:规模大、时间短、人数多 活动类型:集会活动、展览、表演和竞赛活动,学科活动,社会实践活动,参观、访问、游览活动,文体活动等。

(二)小组活动

小组活动是学校课外活动的基本组织形式。活动类型:学科小组,文艺小组,体育小组

(三)个人活动(课外活动的基础)

十六、学校课外活动的实施要求

(1)明确的政治思想性、方向性和教育目的性;(2)明确的目的性和周密的计划性;

(3)坚持科学性、知识性和趣味性相结合,增强活动的吸引力;(4)照顾学生的兴趣和特长,符合学生的年龄特点和个性差异;(5)因地制宜,充分利用当地条件。

十七、综合实践活动基本理念

突出学生主体、面向学生生活、注重学生实践、强调活动综合

十八、综合实践活动的课程性质 1.综合实践活动是一种经验型课程; 2.综合实践活动是一种实践性课程;

3.综合实践活动是一种面向学生生活领域延伸的综合性课程;

4.综合实践活动是一种三级管理课程(最能体现学校特色、满足学生个性差异的发展性课程)

十九、教育研究的基本过程

确立课题、查阅文献、研究设计、收集资料、分析资料、得出结论

十、教育研究的意义 1.提高教学质量; 2.推动教育改革发展; 3.丰富教育科学理论; 4.增强教师自身素质。

第三篇:教师资格证简答题&论述题

一:怎样认识某些人的“没有学教育学,工作干的也挺好”和“教育 学解决不了实际问题”的说法?

以上两种说法都不正确,两句话都忽视了教育学对教学工作的指导作用,否定了学习教育学的意义。第一:他虽然没有学过教育学,但他完全可能在实践中已经摸索到了一定的符合教学学规律的经验。第二:没有学过教育学能干得挺好,并不能否定教育学对教育实践的重要指导作用。

二:简述现代教育制度的发展趋势: 1.加强学前教育并重视与小学教育的渗透; 2.强化普及义务教育,延长义务教育年限; 3.普通教育与职业教育朝着相互渗透的方向发展; 4.高等教育的类型日益多样化;

5.学历教育与非学历教育的界限逐渐淡化;

6.教育制度有利于国际交流。

三:联系实际谈谈赫尔巴特教学理论与杜威教学理论的差异:

赫尔巴特是传统教学理论的代表:1.强调课堂教学的作用,注重系统知识的传授,主张采用班级授课制进行教学;2.强调教材的重要性,主张学生以学习间接知识为主,注重书本知识的传授;3.强调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的核心及权威地位,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处于主导地位。

杜威作为现代教育的代言人,其教学思想与赫尔巴特针锋相对:1.强调目的与活动的统一,主张“从做中学”,在问题中学习;2.强调教法与教材的统一,教学的任务不仅在于教给学生科学的结论,更重要的是要促进并激发学生的思维,使他们掌握解决问题的科学方法;3.强调儿童在教育中的中心地位。主张教育应以学生的发展为目的,围绕学生的需要和活动组织教学。

这两种教学理论各有利弊,都不能走向极端。在我国当前的教育改革中,应力求整合这两种教学理论,吸收各自的优点,摈弃二者的不足,使教育向理性化的方向发展。四:简述教育目的的功能:

教育目的是一切教育工作的出发点,它贯穿于教育活动的全过程,是教育的根本性问题(或者说是核心问题),教育目的的实现则是教育活动的归宿,对一切教育工作具有指导意义。教育目的在教育实践中具有导向,激励和评价的功能。五:怎样正确理解素质教育的内涵?

1.素质教育是面向全体学生的教育

2.素质教育是德育,智育,体育,美育,劳动技术教育全面发展的教育; 3.素质教育是学生个性发展的教育;

4.素质教育是以培养创新精神为重点的教育。

六:为什么说人的全面发展学说科学地解决了教育目的价值取向的矛盾?

1.教育目的的价值取向的涵义,教育目的的价值取向是指教育目的的提出者或从事教育活动的主体依据自身的需要对价值选择时所持的一种态度倾向。2.人的全面发展学说科学地解决了教育目的的价值取向的矛盾。关于人的全面发展学说:是指在资本主义初期旧式分工使人的发展片面化,但随着生产力的发展,大工业生产为人的全面发展提供了可能性的条件下,工人“体力和智力的统一,和谐和充分,自由的发展学说。教育目的的价值取向的矛盾实际上是社会历史过程中社会矛盾的一种体现。从社会历史的总的进程来说,社会进步与个人发展是密切联系的,互为条件,互为因果的。因此,总的来说,教育目的的两种价值取向基本是一致的,而不是截然对立的;人的发展与具体的社会现实之间是有矛盾的,这种矛盾在一定的历史条件下还很尖锐;只有在共产主义社会里,个人的发展与社会才能达到高度统一,教育目的的两种价值取向才能完全一致。

七:教师劳动的主要特点有哪些?

1.复杂性,创造性。复杂性指教师的劳动不是一种简单劳动,而是一种复杂劳动。教师的劳动不仅有体力的付出,还有脑力的付出。创造性指教师要创造性的运用教育教学规律。

2.连续性,广延性。连续性是指时间连续性。教师的劳动没有严格的交接班的时间界限,上班前,上班后都可能是教师劳动的时间。广延性是指空间的广延性,教师没有严格界定的劳动场所,课堂内外,学校内外都可能成为教师劳动的空间。

3.长期性,间接性。长期性指人才培养的周期比较长,教育的影响具有迟效性;间接性指教师的劳动不直接创造物质财富,而是以学生为中介实现教师劳动的价值。

4.主体性,示范性。主体性指教师的劳动手段是教师自身。教师自身可以成为活生生的教育因素和具有影响力的榜样。示范性指教师言行举止,品德才能,治学态度等都可以成为学生学习的榜样,因此,教师必须以身作则,为人师表。

八:教育能力素养包括哪些方面?

1.教育和教学的组织能力:教师要具有制定计划,组织课堂教学和组织教育各方面力量的能力;

2.语言表达能力:语言,特别是口头语言,是教师用于向学生传递教育信息的重要工作,所以要求教师有较强的语言表达能力;

3.教育教学管理能力:教师要具有组织管理班集体和管理班级日常事务的能力;

4.自我反思能力:教师要具有对自身的教育教学表现进行自我监督,自我反馈,自我反思,自我改进的能力,以及调整预定计划,适应变化的能力。九:持“儿童中心论”的人把学生看做“太阳”,而教师是围着太阳转的“地球”。试从学生在教育过程中的地位简评这个观点,这种观点是片面的,首先,它只强调学生是自我教育和发展的主体,而忽略了学生也是教育的对象。由于学生自身具有可塑性,依附性和向师性的心理特征,他们的发展离不开教师的促进和引导。同时,在师生关系中,它忽略了教师的主导作用。其实,没有教师的教育,组织和领导,学生的潜能是得不到充分发挥的,这个太阳也不能正常发光。总之,既不能忽略学生的主体地位,也不能夸大学生的主体地位,要认识到学生即使教育的客体,又是自我发展和教育的主体,在教育过程中应使学生的双重地位统一起来。十:简述课程实施的结构:

1.安排课程表;2.分析教学任务;3.研究学生的学习特点;4.选择并确定教学模式;5.规划教学单元和课;6.组织教学活动;7.评价教学活动的过程与结果。十一:简述教科书的作用:

1.教科书是学生在学校获得系统知识,进行教学的主要材料,它可以帮助学生掌握内容,便于学生预习,复习和做作业; 2.教科书是教师进行教学的主要依据,为教师完成教学环节提供了基本材料;

3.根据课程计划对本学科的要求,分析本学科的教学目标,内容,范围与教学任务; 4.根据教科书在整个学校课程中的地位,研究本学科与其他学科的关系,理论与实践相联系的基本途径和最佳方式,确定本学科的主要活动作出统筹安排。十二:联系实际,谈谈目前我国课程改革的特点:

1.小学阶段以综合课程为主,初中阶段分科与综合课程相结合,高中阶段以分科课程为主; 2.从小学到高中设置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并作为必修课程。综合实践活动课包括四个领域:信息技术教育,研究性学习,社区服务于社会服务,劳动技术教育;

3.农村中学课程强调为当地经济发展服务。在达到国家课程基本要求的情况下,农村中学可根据农业发展的情况因地制宜的设置符合当地需要的课程,深化“农科教相结合”和“三教统筹”改革,试行通过绿色证书教育及其他技术培训获得“双证”的做法;

4.在课程标准方面,也提出一些适应我国当前国情的新要求。国家课程标准是教材编写,教学,评价和考试命题的依据,是国家管理课程与评价课程的基础。它要体现国家对公民素质的基本要求。但由于我国当前发展还不均衡,各地区存在较大的文化,地域与发展差异,所以在课程标准方面还要考虑这种差异,允许开设地方课程。普通高中课程还要要一定的层次性和选择性,并开设选修课程,以利于学生获得更多的选择与发展机会,为学生的发展创设更多的平台。

十三:简述班级授课制的主要优缺点:

优点:1.有利于经济有效地,大面积地培养人才;2.有利于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3.有利于发挥班集体的教学作用;

缺点:1.主要表现在强调系统的书本知识,容易产生理论与实践脱节;2.强调教学过程的标准,同步,统一,难以适应学生的个别差异,不利于因材施教。

十四:试述“教会学生学习”的重要性,并联系实际谈谈怎样教会学生学习。

所谓“教会学生学习”是指让学生掌握学习知识的方法,其中包括学科知识中的科学方法和学生在教学条件下使用的学习方法;要培养学生自学的能力,这不仅包括发达的智力,也包括较强的自我组织学习过程的能力。

1.“教会学生学习”的重要性在于:“教会学生学习”既是教学工作的一个目标,也是搞好教学工作的一个条件;“教会学生学习”是现代化社会对教育提出的一个基本要求; 2.怎样教会学生学习:第一,培养学习兴趣,自觉性和自信心,要使学生养成对科学的持久兴趣,和有目的的有耐力的学习态度;第二,要使学生养成系统的,有条不紊的,踏踏实实的学习习惯;第三,是学生常会观察方法,记忆方法,思考方法和操作方法,使之能较快地形成思路,灵活地选择对策;第四:要使学生学会善于发问,善于探索;第五:要使学生会运用字典,图表,仪器,资料等学习工具,具备与年组相应的自学能力;第六:要使学生能够对自己的学习作出自我评价和自我修正。

十五:理论联系实际原则如何理解?在教学中应用如何贯彻这一原则?

1.理论联系实际原则,是指教学要以学习基础知识为主导,从理论与实际的联系上去理解知识,注意运用知识去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达到学以致用。

2.在教学中贯彻这一原则,应做到:A.书本知识的教学要注重联系实际。只有注意联系实际,教学才能活泼,抽象的书本知识易于被学生理解,吸收转化为他们有用的精神财富;B.重视培养学生运用知识的能力。注重教学实践和引导学生参加实际操作和社会实践。C.正确处理知识教学与技能训练的关系,在教学中两者要结合起来;D.补充必要的乡土教材。

十六:德育过程的特点有哪些?

1.学生的知,情,意,行诸因素统一发展的规律;

2.学生在活动和交往中形成思想品德规律;

3.学生思想内部矛盾转化规律;

4.学生思想品德形成的长期性和反复性,和逐步提高的规律。

十七:为什么说德育过程是一个长期的反复的逐步提高的过程?

1.德育过程的长期性是由人类认识规律决定的。构成思想品德的因素比较复杂,知,情,意,行各因素本身和因素之间要通过不断斗争,才能得到发展和统一。

2.青少年正处于成长时期,可塑性比较强,思想不成熟,其发展也具有双向性,某一阶段出现某些倒退是正常的,这使得德育过程是一个反复的持续的过程; 3.德育过程中,学生除了接受学校的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正规教育影响外,还受到来自社会的,家庭的多种影响,这些影响中难免会有负向的,因而一个人思想品德提高过程中出现反复是正常的; 4.当前意识形态领域中斗争的复杂性,也使得对学生社会主义品德的培养过程是长期的,反复的过程; 5.据此规律,教育者必须树立“抓反复,反复抓”的德育思想。十八:试述学生的知,情,意,行诸因素统一发展的规律:

1.知,情,意,行是构成思想品德的四个基本要素:

知,即道德认识,是人们对道德规范及其意义的理解和掌握,对是非,善恶,美丑的认识,判断和评价,以及在此基础上形成的道德辨识能力,是人们确定对客观事物的主观态度和行为准则的内在根据;

情,即道德情感,是人们对社会思想道德和人们行为的爱憎,好恶等情绪态度,是进行道德判断时引发的一种内心体验,对道德认识和品德行为起着激励和调节作用; 意,即道德意志,是为实现道德行为所做的自觉努力,是人们通过理智权衡,解决思想道德生活中的内心矛盾与支配行为的力量;

行,即道德行为,是人们在行动上对他人,社会和自然所作出的行为反应,是人的内在的道德认识和情感的外部行为表现,是衡量人们品德的重要标志。2.知,情,意,行之间的关系及其发展:

德育过程的一般顺序可以概括为提高道德认识,陶冶道德情感,锻炼道德意志和培养道德行为。知,情,意,行四个要素是相互作用的,知识基础,行是关键。在德育具体实施过程中,具有多种开端,即不一定恪守知,情,意,行的一般教育培养顺序,而可根据学生品德发展的具体情况,确定从哪开始。

十九:假如你是一名班主任,你将如何培养你所带领的班集体?谈谈你的看法。

1.确定班集体的发展目标; 2.建立班集体的核心队伍;

3.建立班集体的正常秩序; 4.组织形式多样的教育活动;

5.培养正确的舆论和良好的班风。二十:班主任工作包括哪些主要内容?

班主任工作主要包括常规工作和个别工作两大类。其中,常规工作包括1.了解学生;2.组织和培养良好的班集体;3.建立学生档案;4.个别教育;5.班会活动;6.协调各种教育影响;7.学生操行评定;8.撰写班主任工作计划于总结。个别工作主要是指对先进生的教育和对后进生的教育。此外,还包括一些班级活动的组织工作。二十一:论述班主任如何做好个别教育工作。

1.个别教育工作包括各种类型学生的思想品德教育;

2.对优等生的教育主要是提高学生的自我意识和自我教育能力,处理好各方面都发展的关系;

3.转变后进生的工作主要包括:分析落后方面及其原因,根据其特点进行耐心引导,多方面配合因势利导; 4.其他类型的学生教育主要有针对性地调动积极因素,消除不良因素,促进全面发展; 5.在个别教育工作中贯彻德育原则。二十二:现代班主任应具备哪些素质?

所谓班主任的素质,主要指作为一个班主任在思想,知识,管理,交往等方面所具备的水平与能力,主要包括:

1.高尚的思想品德素质

班主任应该具有坚定的政治方向,饱满的工作热情,永不止息的进取精神,健康乐观的生活态度,并且言行一致,表里如一,为人师表;

2.广博的知识与才能

第一:班主任应该具有精深的专业知识,不但对自己所教的学科内容要熟练精通,还要不断掌握和了解本学科的发展动态,学习和更新已有的专业知识;第二:要具有教育学和心理学等有关教育工作的理论修养;第三:要有多方面的才能,要具有强烈的求知欲,不断地学习,以满足学生的要求;

3.较强的组织管理能力

首先,班主任的组织能力表现在善于根据学校工作的总计划,结合本班学生实际制订有目标,有措施,切实可行的工作计划;

其次,组织良好的班集体,团队,学习小组,兴趣小组,课外活动小组等;

另外,考勤制,作业制,卫生轮流值日制,课外活动制,干部科代表工作责任制,家长联系制,全班周小结制,月评比制和奖惩条例等制度的完善和健全也是班主任组织能力的重要表现;

4.良好的沟通和交流能力

班主任应该掌握良好的与学生进行沟通和互动的技巧,适时的与学生进行交流沟通,与学生融洽相处。

二十三:简述教育研究学的特点和其促进教师专业成长方面的意义:

教育科学研究的特点:1.在研究目的上,注重应用性;2.在研究主体上,强调广泛性,群众性,即合作式研究;3.在研究内容上,强化实践性;4.在研究方法上,提倡行动研究。

教育科学研究在促进教师专业成长方面的意义:1.有助于转变教师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念;2.有助于提高教师的教育科研意识;3.有助于提高教师教育理论素质;4有助于提高教师教育教学能力。

二十四: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基本观点有哪些?

1.知识观。建构主义强调的是人类知识的主观性,他们认为,人类知识只是对客观世界的一种解释,一种假设,并不是对客观现实的准确表征,它不是最终的答案,而是会随着人类认识的进步而不断地被新的解释和假设所推翻,所取代的。

2.学习观。建构主义认为,学习不是知识由教师到学生的简单转移或传递,而是主动地建构自己知识经验的过程,这种建构是任何人所不能取代的。

3.学生观。学生是自己知识的建构者,学习不是简单的信息输入,贮存和提取的过程,也不是简单的积累,而是在已有的知识经验,心理结构和信念的基础上去形成知识的意义,实现新旧知识的综合和概括。

二十五:简述巴甫洛夫的经典性条件反射和斯金纳的操作性条件反射的主要区别:

在经典性条件反射中,行为的后果对行为的学习不起作用,因为刺激带来了所希望的反应,刺激本身就是强化。

而操作性条件反射尽管更接近于桑代克的理论,但也不同于桑代克对学习的解释,桑代克认为奖励能加强存在于刺激和反应之间的联结,而斯金纳则认为,反应加强的不是S—R联结而是相同行为再发生的概率。

第四篇:2011教师招聘论述题

教师招聘考试简答题

一、简述素质教育的内容?

政治素质教育、思想素质教育、道德素质教育

科学文化素质教育、身体素质教育、心理素质教育、二、简述教育的政治功能?

1.通过传播一定的社会政治意识形态,完成年轻一代的政治社会化

2.通过选拨和培养专门的政治人才,促进社会政治的稳定、完善和发展

3.通过形成舆论、思潮,对社会政治产生影响

三、简述教育的经济功能?

1.教育是劳动力再生产的基本途径

2.教育是科学技术再生产的最有效形式

3.教育是创造和发展新的科学技术的重要基地

四、简述教育的文化功能?

1.教育的文化传承功能2.教育的文化选择功能

3.教育的文化融合功能4.教育的文化创新功能

五、简述制约课程的主要因素有哪些?

1.社会需求。社会结构包括政治经济发展、社会意识形态,文化传统等因素,这些社会因素对课程的共同需求体现在:对培养新的劳动者和新的政治继承人的需要;对更新课程内容的要求;对课程设计思想的影响。社会因素对课程的影响往往不是直接的,而是通过教育方针、政策和有关的课程法规等中间环节或手段来实现的。

2.学科知识水平。课程内容源于一些主要的学科知识,因而课程目标的实现必须要以学科为依托,即在确定课程目标的过程中首先要考虑学科本身的功能。学科知识及其发展成为课程目标的基本来源之一。

3.学习者身心发展的需求。学习者身心发展的需要既具有年龄阶段的差异性,又具有个体间的差异性。因此,课程的设计与实施必然要考虑学生身心发展及其需求,把发展学生的个性、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放在突出的位置上考虑。

4.课程理论。建立在不同教育哲学理论基础上的课程理论及课程的历史,对课程产生重要的结构性影响。在教育史上出现过各种课程理论,直接影响着课程的设置

六、简述教师在运用说服法改变学生态度时应注意的事项?

在实际的教学中,言语说服是通常运用一种改变学生某种态度的方法。运用时,应该注意:

1.要实事求是地提供信息。2.说服要晓以利害。3.要注意单面宣传与双面宣传相结合。

4.还应该考虑学生的原有的态度,想学生原有态度的基础上循序渐进地逐步提高。

七、简述课外活动的特点?

1.组织上的自主自愿性 2.形式上的灵活多样性

3.内容上的广泛性和灵活性 4.过程上的实践性

八、简述终身教育的特点?

1.民主性 2.形式多样性 3.连贯性 4.自主性

九、简述测量与评价的功能?

1.促进教师的教学:(1)了解学生的起点行为(2)作为改进教学的参考(3)确保教学目标的达到(4)评定学生的学习成果

2.促进学生的学习:(1)诊断学习的作用(2)帮助学习的作用

3.促进管理水平的提高:(1)对教师的管理(2)对管理工作的促进

十、简述问题解决的因素?

主观因素:1.个体已有的知识经验 2.认知结构 3.动机程度 4.智力水平5.定势 6功能固着客观因素:1.问题本身特点 2.外界环境

版权所有,翻版必究

十一、简要说明学生中心课程理论的优缺点?

优点:重视学生学习活动的心理准备,在课程设计与安排上满足了儿童的兴趣,有很大的灵活性,调动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强调实践活动,重视学生通过亲自体验获得直接经验,主动去探索,有利于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强调围绕现实社会生活各个领域精心设计和组织课程,有利于现实获得对世界的完整认识

缺点:过分夸大儿童个人经验的重要性,存在很大的片面性,忽视了知识本身的内在逻辑联系与顺序,只能使学生获得一些零碎片段的知识,不能掌握系统的文化知识,降低了学生的知识水平。

十二、联系实际阐述“六步三段两分支”课堂教学过程模式?

“六步”是指不论哪类知识,其完整的学习过程都经过:注意与预期、激活原知识、选择性知觉、新信息进入原有命题网络、认知结构重建于改组(变式练习、知识转化为技能)、根据线索提取知识(技能在新的情景中运用)六个步骤。同时也就有相应的六个教学步骤:

1.引起注意与告知目标;2.提示学生回忆原有知识;3.呈现有组织的信息;4.阐明新旧知识关系,促进理解;5.对复习与记忆提供指导(引出学生的反应,提供反馈与纠正)6.提供提取知识的线索(提供技能应用的情景,促进迁移)。

“三段”是指学习和教学的六个步骤可以概括为三段:一至四为一段,其中心任务是知识的理解;第五步和第六步分别为第二段和第三段,其中心任务是知识的巩固和转化(第二段),知识的提取与运用(第三段)

“两分支”是指陈述性知识和程序性知识的教学过程的前四步相同,从第五步开始出现分支:一支表示陈述性知识的巩固和提取,一支表示程序性知识的变式练习和迁移。

十三、简述环境在人的发展中的作用?

1.环境使遗传提供的可能性变为了现实;2.环境制约着身心发展水平、方向,影响人的身心发展的进程和速度

十四、简述认知策略学习的条件?

内部条件:原有的知识背景;反省认知发展水平;现实的动机水平

外部条件:训练方法;变式与练习;有一套外显的可以操作的训练技术

十五、简述教师成长的影响因素?

教师成长的影响因素:在从新手到专家水平的教师成长过程中,制约因素可分为三类:个人因素、情境因素、系统过程。个人因素涉及教师自身的职业与能力等方面特征,包括教师的自我评价,师德状况,人际关系、认知能力、职业发展和动机水平等;其中认知能力是关键因素。情境因素指教师学习或工作的环境,教师所处的环境分为五个层面:社会与社区、学校体制、学校氛围、教学小组与部门、课堂。系统过程即有目的地影响教师成长的特定方法和手段,具体有考研活动、反思训练等等。此外,教师也可采用自我目标导向、合作小组、专家指导等方式来促进教学能力的发展。

十六、简述个人本位论的代表人物及主要观点? 代表人物主要有卢梭、帕克、爱伦·凯。

主要观点:1.认为个人的价值高于社会的价值,教育必须反对和排斥现实社会对人的发展的干扰;

2.有利于人的发展的教育一定有利于社会的发展。但有利于社会发展的教育却不一定有利于人的发展

十七、简述奥苏贝尔有意义学习理论?

1.有意义学习就是符号所代表的新知识与学生认知结构中已有的适当知识建立非人为(非任意的)实质性的(非字画的)联系的过程。

2.提出先行组织者的概念。奥苏伯尔发现在学习主要内容之前,要给学生提供有意准备好的、略微概括的、抽象的内容,这可以促进学生对后面材料的学习。先行组织者给学生提供了“心理支架”

3.对有意义学习进行了由简到繁三种分类:代表性学习,概念学习,命题学习。

4.概念与命题的同化模式:下为学习(类属学习),上位学习(总括学习),并列结合学习

十八、简述德育的经济功能表现在那些方面?

从微观方面看,德育通过发展和完善个体的某些道德素质,从而对经济发展产生作用;

从宏观方面看,通过德育能够变革或形成某种社会意识形态,这其中包括变革或形成一定的经济文化,经济思想,从而对整个社会的经济生活,经济行为的价值取向产生形朔作用

十九、简述教师作为一种专门职业所具备的职业素养。

专业知识素养:精深的学科专业知识,广博的科学文化知识,丰富的教育理论知识 专业才能素养:教学技巧,教训能力,教研能力

专业精神素养:专业道德,专业情操,专业理想,专业人格和专业自我

二十、简述个体身心发展的规律。

顺序性,阶段性,不平衡性,差异性

二十一、我国新时期中小学德育目标有哪些特点?

1.德育目标更趋完整性2.注意了德育的层次性

3.注意到了社会要求和个人发展的统一4.注重稳定性与变革性

二十二、简述布鲁纳的发现学习论。

1.认为学习是一个主动的认知过程。布鲁纳认为学习是学习者主动的认知过程,而不是机械地把特定反应与特定刺激练习起来的过程。

2.对儿童心理发展实质的看法。布鲁纳认为,儿童心理发展以信息的处理和储存系统为基础,这一系统能对代表客观事物的抽象符号作出反应。

3.重视学习过程。布鲁纳认为重要的不在于记住多少事实,而在于获得知识的过程。教师不是给学生提供结论,而是组织学习情境,让他们了解学习的过程或探索的方法。

4.强调形成学习结构。学习结构就是学习事物是怎样相互关联的。掌握事物的结构,就是要使事物之间有意义联系起来去进行理解。布鲁纳十分重视已有经验在学习中的作用。

5.提倡发现学习。布鲁纳认为,对学习过程的重视,强调过程的学习结构,在强调分析性推理的同时注意直觉,布鲁纳认为,对学习过程的重视,强调课题的学习结构,在强调分析性推理的同时注意直觉思维以及激发学习的内部动机等几方面,都可体现在一种教学方法中,这就是发现学习。

二十三、教学的基本任务是什么?

教学的基本任务主要有以下五个方面:

1.使学生掌握系统的现代科学文化知识,形成基本技能、技巧;

2.发展学生体力,提高学生的身心健康水平;

3.发展学生智能,特别是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4.培养学生高尚的审判情趣和能力;

5.养成良好的思想品德,形成科学的世界观和良好的个性心理品质。

二十四、简述在确立教育目的价值取向中应注意的问题。

教师是发展人的一种特殊手段,教育目的直接指向个体的发展,但个体的发展又离不开社会;人的自我价值与人的社会价值是统一的,前者只有通过后者才能够表现出来;人既需

要社会化又需要个性化,既必然社会化又必然个性化。

二十五、简述影响学制的因素?

社会生产力发展水平和科学技术发展状况;社会经济政治制度;人的身心发展规律,民族文化传统

二十六、读书指导法的基本要求有哪些?

读书指导法是教师指导学生通过阅读教科书和课外读物获取知识、发展智力的方法。它既强调学生的“读”,又强调教师的“指导”

运用读书指导法的基本要求有如下几点:

1.指导学生精心阅读教科书。根据不同的学科性质和教学过程的不同阶段,指导学生采用不同的阅读方式读书。

2.指导学生善于阅读参考书。一要帮助学生有计划地选读有用的书籍,切忌“盲读”。二要指导学生掌握良好的读书方法,使其寻绎思路,领略要旨,融会贯通。

3.指导学生写好各种形式的读书笔记。做好读书笔记,对巩固记忆、理清思路大有裨益。二

十七、试论教师自我专业发展的策略?

1.确立良好的专业自我意识 2.制定专业发展的自我规划 3.以日常教育生活为资源,实现教师专业的发展与完善。

二十八、试论新课程改革中教学改革要实现的五个转变?

1.变单纯传授知识为在传授知识过程中重视能力培养

2.变单纯抓智育为德智体教育全面发展

3.变教师为中心为学生为主体

4.变平均发展为因材施教,发展个性

5.变重教法轻学法为教法学法同步改革

二十九、简述当代学制发展的特征?

1.重视学前教育,注意早期智力开发2.提早入学年龄,延长义务教育年限

3.改革中等教育结构,发展职业技术教育

4.高等教育结构多层次化,类型多样化5.接受终身教育思想,发展继续教育 三

十、教学过程中主要有哪些基本规律?

教学过程规律指在教学过程中客观存在的、必然的、稳定的、普遍的联系。

教学过程基本规律是教学规律中高层次、起主导作用的规律,是制定教学原则的重要依据,主要包括:1.直接经验和间接经验相结合的规律 2.掌握知识与发展智力相结合的规律3.知识传授和思想教育相结合的规律4.教师主导和学生主体相结合的规律

十一、学校在进行集体教育时应注意哪些方面?

1.要从理论上明确集体主义教育中的“集体”是“真集体”,而非“假集体”

2.集体主义并不排斥个人利益

3.在市场经济的大潮中,我们要肯定个人主义的价值

十二、试论如何多角度开发综合实践活动的课程内容?

1.利用地方和社区课程资源开发课程内容2.联系学生社会实际与现代科技开发课程内容

3.综合、延伸和重组学科知识开发课程内容

十三、简述科学技术对教育的作用?

1.教育技术能够改变教育者的观念2.科学技术能够影响受教育者的数量和教育质量

3.科学技术能够影响教育的内容、方法和手段。

十四、品德发展的一般规律有哪些?

1.个体品德发展是诸要素共同作用的结果2.品德发展是个体在主动参与活动的过程中实现的3.心理内部矛盾是个体品德发展的动力4.个体品德发展与形成具有长期性与反复性。

十五、简述教育的文化功能?

1.传承功能 2.选择功能 3.融合功能 4.创新功能

十六、在教师职前教育中如何进行师德教育?

1.通过大学“入学教育课”强化教师的专业思想 2.设置专门的师德教育课程3.在思想政治教育中渗透师德教育4.在教育实习中加入师德教育内容

十七、班级活动主题的提炼应遵循哪些原则?

1.小中见大,从学生的实际生活中选择主题2.大中见小,从社会大背景中提炼主题

3.常规中创新,从传统教育中拓展主题4.主题班会还应顺应形势发展,拓展诸如心理健康教育、性知识教育、挫败教育、网络教育、禁毒教育、国际形势教育等新的教育主题,以满足新时代对学生素质的新要求。

十八、试论学校教育在人的发展中所起的主导作用?

1.学校教育具有明确的目的性和方向性

2.学校教育具有较强的计划性、系统性以及高度的组织性

3.学校教育是一支经过专门训练的教师队伍担负的培养人的工作

4.学校教育能最大限度地有利于学生的发展

5.学校教育可以抓住儿童接受教育的最佳时期

十九、简述现阶段我国的教育目的及其基本精神?

我国的教育目的是“坚持教育必须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为人民服务,必须与生产劳动和社会实践相结合,培养德、智、体、美等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 现阶段我国教育目的的基本精神是:

1.社会主义是我国教育性质的根本所在 2.培养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 3.使受教育者在道德、才智、体质等方面全面发展4.强调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 5.培养受教育者的独立个性和创造精神日益受到重视。

十、简述义务教育的概念及其基本特性?

义务教育是以法律的形式规定的,适龄儿童和青少年必须接受的,国家、社会、学校和家庭必须予以保证的国民基础教育。

基本特征:强制性、普遍性、免费性

十一、简述概念与命题的同化模式。

所谓同化就是学习者利用认知结构中原有的有关知识(概念、命题)理解新知识。同化模式有以下几种:

1.下位学习:当所学的新知识相对于原有认知结构为下位关系时,新旧知识的同化作用就表现为新知识被吸收到原有的认知结构中去,充实了原有认知结构,新知识本身也获得了再吸 收新材料的力量。

2.上位学习:当所学的新知识相对于原有认知结构为上位关系时,新知识就要由原有认知结构组织起来。即当认知结构已经形成了几个概念,现在要在这几个原有观念的基础上学习一个包摄程度更高的命题时,便产生上位学习。

3.并列结合学习:当所学的新知识相对于原有认知结构既不存在上位关系,也不存在下位关系,只是和认知结构中的某些观念具有一般的吻合性时,可能产生联合意义。这种学习称为并列结合学习。

十二、试论综合实践活动的课程性质?

1.是一种经验性课程

2.是一种实践性课程

3.是一种向学生生活领域延伸的综合性课程

4.是三级管理课程

十三、试论教师在教育过程中角色的更新转换?

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学习的促进者;学生的交往者和合作者;终身学习者;教育教学行为的研究者;学生心理健康的维护者

十四、简述作为教师如何学习教育学?

1.把教育理论学习与教育教学实践结合起来,使教师教育理论水平与教育实践能力相互促进。

2.将继承我国优秀教育传统与借鉴国外先进经验结合起来

3.把专业理论与交流讨论结合起来

4.把专业阅读与教育写作结合起来

十五、简述我国爱国主义教育中应该注意的问题?

1.爱国主义教育要把爱祖国与爱国家相对区分开来

2.爱国主义教育要把民族自豪感与危机感结合起来

3.反对狭隘的民族主义,把爱国主义教育与国际主义教育联系起来

4.爱国主义教育要体现层次性

十六、简述建构主义学习观的共同点?

1.强调复杂学习环境和真实的学习任务。

2.强调社会协商和相互作用

3.强调学生用多种方式表征教学内容

4.强调学生理解知识建构过程

5.强调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

十七、结合实际论述教育中三种典型的师生关系模式对学生的影响?

三种典型的师生关系模式是专制型,民主型和放任型。上述三种师生关系模式对于学生的影响,有的是积极的,有的是消极的。

1.在专制型模式之下,教师在场时的学生成绩要高于教师不在场,学生认为学习只是听从教师的命令,教师离开课堂学习则明显松垮。

2.在放任型模式之下,学生不仅道德差,而且学习也差。学生之间没有合作,谁也不知道应该做些什么。

3.在民主型模式之下,学生学习是质和量都很高。不论教师子在不在课堂,学生的努力程度适中。

十八、联系实际论述怎样有效地培养与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

1.设置具体目标及到达目标的方法

2.设置榜样

3.培养对学习的兴趣

4.利用原有动机的迁移,使学生产生学习的需要5.注意学生的归因倾向学习动机的激发指使潜在的学习动机转化为学习的行动。

1.创设问题情境,实施启发式教学

2.根据作业难度,恰当控制动机水平

3.利用学习结果的反馈作用

4.妥善进行奖惩,维护内部学习动机

第五篇:教师招聘考试论述题简答题重难点2

二十三、教学过程的基本规律(基本特点)

(一)间接经验与直接经验相互作用的规律(间接性规律)

(二)教师主导作用与学生主体作用相统一(双边性规律)

教师的主导作用主要体现在三方面:

1、教师决定着学生学习的方向、内容、进程、结果和质量,并起着引导、规范、评价和纠正的作用

2、对学生学习方式以及学习的态度发挥作用

3、影响学生的个性以及人生观、世界观的形成。

(三)掌握知识和发展智力相统一(发展性规律)

传授知识与发展智力二者是相互统一和相互促进的(联系)

1、传授知识与发展智力这两个教学任务统一在同一个教学活动中,统一在同一个认识主题的认识活动之中

2、知识是发展智力的基础

3、发展智力又是掌握知识的重要条件

二十四、我国目前中小学主要的教学原则

A、思想性和科学性相统一的原则

e、循序渐进原则

B、理论联系实际原则

f、巩固性原则

C、直观性原则

g、因材施教原则

D、启发性原则

h、量力性原则

二十五、讲授法:讲授法是教师使用连贯的语言向学生传授系统的科学文化知识,提高学生的思想认识,发展其智力和能力的教学方法。

历史最悠久,使用最普遍

1、分为:讲读、讲述、讲解和讲演

2、优点:可以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是学生在短时间内获得大量系统的科学知识,并且能结合知识传授进行思想品德教育。

3、缺点:不易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不利于因材施教,容易造成“填鸭式”“满堂灌”的教学效果。

4、要求:a、讲授内容要有科学性、系统性和思想性,要认真组织;

b、要讲究讲授的策略和方式,要系统完整,层次分明,重点突出,符合知识的系统性和启发性教学原则的要求; c、教师要努力提高语言表达水平,讲究语言艺术 d、要组织学生听讲

e、要与其他教学方法配合使用 二

十六、谈话法 也叫问答法,它是教师根据一定的教学目的、任务和内容,向学生提出问题,要求学生回答,在问与答的过程中引导学生获得新知识或巩固所学知识的方法。

1、优点: a、能够照顾到每个学生的特点,充分激发学生的思维活动,有利于发展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b、教师通过谈话直接了解学生的学习程度,及时检验自己的教学效果,从而提出一些补救措施来弥补学生的知识缺陷,开拓学生的思路,使学生保持注意和兴趣。

2、要求:a、要做好计划,教师要对谈话的中心、提问的内容做充分准备,并拟定谈话提纲

b、要善问,提出的问题要明确、具体、难易适宜、符合学生已有的知识程度、经验,还要有启发性、形式要多样化

c、要善于启发诱导,谈话时,教师要面向全体学生,给学生留有思考的余地,因势利导,让学生一步步地去获得新知识

d、谈话结束后,应结合学生回答的情况进行归纳和小结,给出问题的正确答案,指出谈话过程中优缺点

二十七、上课的意义:是教学工作的中心环节

上好一节课标准如下:

1、要使学生的注意力集中

2、要使学生的思维活跃

3、要使学生积极参与到课堂中来

4、要使个别学生得到照顾

上好课的基本要有:

1、教学目标明确

2、教学内容准确

3、教学结构合理

4、教学方法适当

5、讲究教学艺术

6、板书有序

7、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

二十八、***作业的布置与反馈

作业是结合教学内容,要求学生独立完成的各种类型练习。无论是课内作业还是课外作业,作用都在于加深和加强学生对教材的理解和巩固,帮助学生掌握相关技能、技巧。通过作业的布置、检查和批改,教师可以及时发现学生在知识或技能方面的缺陷并加以纠正,同时对学生的作业完成情况作出评价并提出进一步学习的建议。

1、作业的形式

第一 阅读作业

第二 口头作业

第三 书面作业

第四 实践作业

2、布置作业的要求

a、作业内容符合课程标准的要求

B、考虑不同学生的能力需求 C、分量适宜、难度适度

D、作业形式多样,具有多选性 E、要求明确,规定按时完成作业 F、作业反馈清晰、及时

G、作业要具有典型意义和举一反三的作用

H、应有助于启发学生的思维,含有鼓励学生独立探索并进行创造性思维的因素

I、尽量同现代生产的社会生活中的实际问题结合起来,力求理论联系实际

二十九、现代教育评价***

教育评价是根据一定得教育价值观或教育目标,运用可行的科学手段,通过系统的收集信息资料和分析整理,对教育活动、教育过程和教育结果进行价值判断,为提高教育质量和教育决策提供依据的过程。

教育评价的功能主要有导向功能、鉴定功能、改进功能、激励功能、管理功能和研究功能。其中,改进功能是教育评价的主要功能

理念:发展性评价和激励性评价

十、发展性教学评价的特征

1、已被评价者的素质全面发展为目标

2、对被评价者的发展特征的描述和发展水平的认定甚至到进行必要的选拔,其目的都是为了更有利于被评价者的后继发展

3、注重过程评价

4、关注个体差异

5、强调评价主体多元化

十一、德育过程是对学生知、情、意、行四个心理因素构成

知:即品德认识,是学生品德形成的基础 情:即品德情感,是学生品德行为的内部动力 意:即品德意志,是调节学生品德行为的精神力量 行:即品德行为,是衡量品德水平的重要标志。其中,知是基础,行是关键。

十二、常用的德育方法

1、说理教育法

2、榜样示范法

3、陶冶教育法

4、实际锻炼法

5、品德修养指导法

6、品德评价法

7、角色扮演法

8、合作学习法 三

十三、我国中小学生主要的德育原则

1、导向性原则

2、疏导原则

3、因材施教原则

4、知行统一原则

5、集体教育和个别教育相结合原则

6、尊重信任学生与严格要求学生相结合

7、正面教育与纪律约束相结合的原则

8、依靠积极因素,克服消极因素的原则

十四、班集体的特征

(一)明确的共同目标

(二)一定的组织结构,有力的领导集体

(三)共同的生活准则,健全的规章制度

(四)集体成员之间相互平等、心理相容的氛围

(五)宽松的个性发展空间

十五、班集体的形成和培养

(一)确定班集体的发展目标

(二)建立班集体的核心队伍

(三)建立班集体的正常秩序

(四)组织形式多样的教育活动

(五)培养正确的舆论和良好的班风

十六、班主任工作计划和总结

工作计划:一般分为 学期计划、月或周计划以及具体的活动计划

学期计划比较完整,三大部分,1、基本情况

2、班级工作的内容、要求和措施

3、本学期中主要活动与安排

工作总结:是对整个班主任工作过程、状况和结局作出全面的、恰如其分的评估,进行质的评议和量的估计。

一般分两类:全面总结和专题总结,一般在学期末进行。做好总结应注意两点:平时注意对班主任工作资料的积累;注意做阶段小结

十七、课外、校外教育的主要要求

(一)要有明确的目的

(二)活动内容要丰富多彩,形式要多样化,要富于吸引力

(三)发挥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并与教师的指导相结合

(四)要考虑学生的兴趣爱好和特长,符合学生的年龄特征 三

十八、选择研究课题

选题是指经过选择来确定所要研究的问题,包括提出问题和确定问题。一个好的研究课题必须具有一下特点

1、选题必须有价值

2、选题必须有科学的现实性

3、选题必须明确具体

4、选题必须新颖,有独创性

5、选题必须有可行性

在确定研究课题的同时,还要确定研究的基本方法,如是定性研究还是定量研究,是思辨研究还是实证性研究,是描述性研究还是探究性研究等。

十九、撰写研究报告

研究论文是对某一问题进行探讨、研究后写出的具有自己独到见解的研究文章,是研究成果的书面表达形式。人们通常把表达科学研究成果的学术性文章称为研究论文。它可以是描述某项科研课题进展的研究报告,也可以是就某一问题进行探讨、分析的学术论文。

可分为两大类:一类是实证性的研究报告,其主要形式有实验报告、调查报告、观察报告等;另一类是理论性的学术论文,常见的形式有案例、综述、述评、理论性的论文等。学术论文的写作采用议论文的形式

十、心理学是研究心理现象及其规律的科学 心理学是研究心理现象及其发生发展规律的科学,心理现象又称心理活动。

认知过程---感觉 知觉 思维 想象 记忆

心理过程

情绪情感过程---情绪 情感

注意 心理现象

意志过程---意志行动的心理过程

个性心理

个性心理倾向性---需要 动机 信念

理想 价值观 世界观

个性心理特征----能力 性格 气质

十一、个性心理 是指表现在一个人身上比较稳定的心理特征的综合,是一个人总的精神面貌,反映了人与人之间稳定的差异的特征。

由于每个人的遗传素质、所处社会环境不同,形成了人的个性心理的差异。主要表现在个性心理倾向性和个性心理特征两方面

1、个性心理:个性心理倾向性不尽一致,如有的人在物质方面追求强烈,有的人更注重精神与成就的需要等。

2、个性心理特征:能力有一般能力和特殊能力之分,气质有好动和喜静、暴躁与温和之别,性格有自信与自卑之差等。四

十二、注意规律在教学中的运用

(一)运用无意注意的规律组织教学------消除无用的,利用有用的

(二)运用有意注意的规律组织教学-----明确学习目的,合理组织教学活动

(三)运用两种注意相互转换的规律组织教学---注意有意后注意

十三、记忆的概念 记忆是人脑对过去经验的保持和再现。

十四、记忆的品质

1、记忆的敏捷性----这是记忆的速度和效率特征—较短时间记住较多内容

2、记忆的持久性----这是记忆的保持特征—知识经验长时间保持,终身不忘

3、记忆的准确性----这是记忆的正确和精确特征—没有歪曲、遗漏、增补等

4、记忆的准备性----这是记忆的提取和应用特征---及时、迅速、灵活提取

十五、防止遗忘的方法—复习

1、及时复习

2、合理分配复习时间

3、分散复习与集中复习相结合

4、复习方法多样化

5、运用多种感官参与复习

6、尝试回忆与反复识记相结合

7、掌握复习的量

十六、提高记忆效果的方法(运用记忆规律,促进知识保持)

(一)明确记忆目的,增强学习的主动性

(二)理解学习材料的意义

(三)对材料进行精细加工,促进对知识的理解(四)运用组块化学习策略,合理组织学习材料

(五)运用多重信息编码方式,提高信息加工处理的质量

(六)重视复习方法,防止知识遗忘

十七、中小学情绪情感的发展

(一)培养无产阶级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二)通过多种途径,丰富学生的情感体验

(三)培养广泛的兴趣爱好,学会自我欣赏与自我接纳(四)提高情商水平,建立良好人际关系,宽以待人

(五)有针对性进行不良情绪情感的调适 四

十八、意志的品质及其培养

品质: 意志的自觉性----相反的是受暗示性(盲从)和独断性

意志的果断性---相反的是优柔寡断和草率决定 意志的自制性-相反的是任性和怯弱 意志的坚韧性-相反的是动摇性和执拗

培养:1 加强生活目的性教育,树立科学的世界观

组织实践活动,让学生取得意志锻炼的直接经验 3 根据学生意志品质上的差异,采取不同的锻炼措施 4 加强自我锻炼,从点滴小事做起

十九、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

生理需要

安全需要

归属于爱的需要

尊重需要-------缺失需要

求知需要

审美需要

自我实现需要---------------------成长需要

十、能力与知识、技能的关系

* 联系

1、能力是掌握知识与技能的前提

2、能力是在掌握知识和技能的过程中形成和发展起来的

区别

1、知识是人类社会历史经验的概括和总结,技能是对一系列活动方式的概括,能力是人在从事某种活动时表现出来的多种心理品质的概括

2、在一个人身上,知识和技能的发展是无止境的,它随着学习进程的不断增多而不断丰富;而能力的发展则有一定限度的

3、知识、技能的掌握和能力的发展是不同步的。知识多了,能力并不一定高。教师在教学中不仅要向学生传授知识,更要注重培养和发展学生的能力

十一、卡特尔的智力形态论

美国心理学家 卡特尔 将人的智力分成 流体智力 和晶体智力 流体智力 :是一个人生来就能进行智力活动的能力,即学习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它依赖于先天的禀赋。

晶体智力:是一个人通过其流体智力所学到的并得到完善的能力,是通过学习语言和其他经验而发展起来的

流体智力的发展与年龄有密切的关系。一般人在20岁后,流体智力的发展达到顶峰,30岁后随着年龄的增长而降低。而晶体智力与教育、文化有关,因知识经验的累积,晶体智力随年龄增长而升高。流体智力属于人类的基本功,受教育文化的影响较少。因此,在编制适用于不同文化的文化公平测验时,多以流体智力作为不同文化背景者智力比较的基础。五

十二、加德纳的多元智力理论

多元智力理论是美国心理学家加德纳提出的。

1、言语智力

2、逻辑—数学智力

3、视觉—空间智力

4、音乐智力

5、运动智力

6、人际智力

7、自知智力

对当前教学改革产生了重大的影响:

(1)积极乐观的学生观—我们应对所有学生都抱有热切的成长希望,充分尊重

每一个学生的智力特点,使教学真正成为愉快教学、成功教学,而不是把学生分成三六九等

(2)科学的智力观-------我们必须认识到学生的智力的多样性、广泛性和差异

性,把培养学生的多种能力放在同等重要的地位

(3)因材施教的教学观----教师应该根据学生的智力特点进行教学,要善于针对

不同智力特点的学生,尤其要根据学生智力结构中的优势势力,采用多元化的教学模式和教学方式,使不同的学生都能得到最好的发展。

(4)多样化的人才观和成才观----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智力优势,只要这一优势

智力得到了合理的发展,就有可能成为优秀人才,成才的道路也应该是多样化的

十三、气质:是不依活动目的和内容为转移的典型的、稳定的心理活动的动

力特点

气质和性格的关系:(1)联系 a气质和性格都属于稳定的人格特征

b气质和性格相互渗透,彼此制约,二者相互影响。第一是气质影响到一个人对事物的态度和行为方式,因而使性格带上某种气质的色彩和具有某种特殊的形式。另外,气质影响性格的形成和发展,以及形成的速度。第二,性格可以掩蔽和改造气质,指导气质的发展,使他服从于生活实践的要求。

(2)区别 a气质受生理影响大,性格受社会影响大

B气质的稳定性强,性格的可塑性强

C气质特征表现较早,性格特征表现较晚。D气质是人的天性,无好坏之分。性格表现了一个人的品德,具有道德评价含义,有优劣之分

十四、社会知觉 是个人对人的心理状态、行为动机、意向等作出推测与判断的过程 五

十五、人格理论—类型理论

1、气质类型说

高级神经活动类型

高级神经活动过程

气质类型 不可遏制型

强、不平衡

胆汁质 活泼型

强、平衡、灵活

多血质 安静型

强、平衡、不灵活

粘液质 抑制型

抑郁型

胆汁质:精力旺盛、粗枝大叶、表里如

一、刚强、易感情用事

对策:教师应采取直截了当的方式,但这些学生不宜轻易激怒,对其严厉批评要有说服力,培养其自制力、坚持到底的精神和豪放、用于进取的个性品质

多血质:反应迅速、有朝气、活泼好动、动作敏捷、情绪不稳定

对策:教师应采取多种教育方式,但要定期提醒,对其缺点严厉批评。鼓励他们勇于克服困难,培养扎实专一的精神,防止见异思迁;创造条件,多给他们活动的机会,培养他们朝气蓬勃,足智多谋的优点

粘液质:稳重,但灵活性不足;踏实,但有些死板;沉着冷静,但缺乏生气。对策:教师要采取耐心教育的方式,让他们有考虑和作出反应的足够时间,培养其生气勃勃的精神,热情开朗的个性和以诚待人、工作踏实顽强的优点

抑郁质:敏锐、稳重、体验深刻、外表温柔、怯弱、孤独、行动缓慢为特征 对策:教师应采取委婉暗示的方式,对其多关心、爱护,不宜在公开场合下指责,不宜过于严厉的批评。教师应培养他们亲切、友好、善于交际、富有自信的精神;培养其敏感、机智、认真、细致、高自尊的优点

2、内—外向人格

瑞士

荣格

十六、学习策略的分类

(一)认知策略

1、复述策略—短时记忆进入长时记忆的关键

2、精加工策略 –a 记忆术

b做笔记

c提问d生成性学习

e运用背景知识,联系客观实际

3、组织策略---a归类策略b纲要策略-主题纲要和符号纲要

(二)元认知策略

1、元认知—a元认知知识b元认知体验c元认知监控

2、元认知策略—a计划策略b监控策略c调节策略

(三)资源管理策略

1、时间管理策略

2、环境管理策略

3、努力管理策略

4、学业求助策略 五

十七、创造性的培养

1、创设有利于创造性产生的环境—a、创设宽松的物理环境

b、留给学生充分选择的余地

2、注重创造性个性的塑造—a、保护好奇心

b、解除学生对答错问题的恐惧心理 c鼓励独立性和创新精神 d重视非逻辑思维能力

e为学生提供具有创造性的榜样

3、开设培养创造性的课程,教授创造性思维策略---a、头脑风暴法b、直觉思维训练c、发散思维训练d、推测与假设训练e自我设计训练

培养创造性思维措施—a、运用启发式教学,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培养创造性动

机,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b、培养学生将发散性思维和集中性思维相结合 c、发展学生的创造性想象能力

d、组织创造性的活动,正确评价学生的创造力

十八、学生问题解决能力的培养

1、提高学生知识储备的数量和质量

2、教授与训练解决问题的方法和策略

3、提供多种练习机会

4、培养思考问题的习惯

5、训练逻辑思维能力,提高思维水平

十九、品德发展的阶段理论

(一)皮亚杰的道德发展阶段论---10岁是儿童从他律向自律道德转化的分水岭

1、自我中心阶段(2-5岁)

2、权威阶段

3、可逆性阶段

4、公正阶段

(二)科尔伯格的道德发展阶段论—“道德两难故事”-汉斯偷药

1、前习俗水平------服从与惩罚的道德定向阶段+相对功利的道德定向阶段

2、习俗水平-----好孩子的道德定向阶段+维护权威或秩序的道德定向阶段

3、后习俗水平-----社会契约的道德定向阶段+普遍原则的道德定向阶段

十、影响课堂管理的因素***

1、教师的领导风格 –--教师的领导风格对课堂管理有直接的影响。参与式领导

注意创造课堂自由气氛,鼓励自由发表意见,不把自己的意见强加于人;而监督式领导则待人冷淡,只注重集体讨论的进程,经常监督学生的行为有无越轨。

2、班级规模----班级的大小是影响课堂管理的一个重要因素。

a、班级的大小会影响成员间的情感联系

b、班内的学生越多,学生间的个别差异就越大 c、班级的大小也会影响交往模式

d、班级越大,内部越容易形成各种非正式小群体

3、班级的性质---不同的班级往往有不同的群体规范和不同的凝聚力,教师不能用固定不变的课堂管理模式对待不同性质的班级,而应该在深入了解的基础上,掌握班集体的特点

4、对教师的期望---学生对教师的课堂行为会形成一定的期望,期望教师以某种方式进行教学和课堂管理,这种期望必然会影响教师的课堂管理。如果教师的实际行为与学生的期望不一致,学生就会不满。

十一、课堂问题行为及其应对

课堂问题行为是指学生在课堂中作出的违反课堂规则,妨碍及破坏课堂教学活动正常进行的行为。

一般可以分为品行方面和人格方面。前者指的是那些直接指向环境和他人的不良行为,易被发现;后者是与学生的个性关联在一起的不良行为,不易察觉。课堂行为具有普遍性,是教师经常遇到而又非常敏感的问题,处理不好,就会损害师生关系,破坏课堂气氛,影响教学效果。

导致学生问题行为的原因概括起来有

1、学生的人格特点、生理因素、挫折经历

2、教师的教学技能、管理方式、威信

3、校内外的环境,如大众传媒、家庭环境、课堂座位编排。

应对:教师可采取

1、运用积极的言语和非言语手段调控

2、合理运用惩罚

3、进行心理辅导。在进行心理辅导时,无论采用何种方法,都必须以建立良好的辅导关系为前提,其主要特点是:积极关注、尊重、真诚和同感。

十二、心理健康的标准

一是无心理疾病,二是有一种积极发展的心理状态 1989年联合国世界卫生组织(WHO)对健康作出了新的定义:健康不仅是没有疾病,而且包括躯体健康、心理健康、社会适应良好和道德健康。

人的心理健康水平大致分为三个等级:

1、一般常态心理

2、轻度失调心理

3、严重病态心理

心理健康具有一下标准 :

1、自我意识正确

2、人际关系协调

3、性别角色分化

4、社会适应良好

5、情绪积极稳定

6、人格结构完整 六

十三、新手型教师到专家型教师的成长

1、成长历程:福勒和布朗

关注生存-----生存适应性,“学生喜欢我吗”“同事们如何看我”“领导是否觉得我干的不错”

关注情境------如何教好每一堂课的内容,“内容是否充分得当”“如何呈现教学信息”“如何掌握教学时间”

关注学生------考虑学生的个别差异。根据学生的差异采取适当的教学,促进学生的发展。能否自觉关注学生是衡量一个教师是否成熟的重要标志之一

2、成长途径 成长与发展的基本途径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是通过师范教育培养新教师作为教师队伍的补充,二是通过实践训练提高在职教师的素质。成长途径有:a、观摩和分析优秀教师的教学活动—组织化和非组织化

b、开展微格教学—特点是训练单元小 c、进行专门训练—有效结合自身

d、反思教学经验—选题+资料表征+假设情境+实施计划

十四、教育媒介:指构建于教育者和受教育者之间起桥梁或沟通作用的一切事物的总和,包括教育内容,教育方法与组织形式和教育手段等。

十五、教育与政治经济制度

(一)社会政治经济制度对教育的制约作用

1、社会政治经济制度决定教育的领导权

2、社会政治经济制度决定受教育权

3、社会政治经济制度决定教育目的

4、社会政治经济制度决定教育的内容的取舍

5、社会政治经济制度决定教育体制

6、教育相对独立与政治经济制度

7、(二)教育对社会政治经济制度的影响(教育的政治功能)

1、教育培养出政治经济制度所需要的人才

2、教育通过传播思想、形成舆论作用于一定的政治经济制度

3、教育促进民主化进程,但对政治经济制度不起决定作用

十六、教师的人格素养

教师的人格特征是指教师的个性、情绪、健康以及处理人际关系时的品质等。教师的人格特征对学生发展起着推动作用,是素质教育的基础。它主要表现为:

1、积极乐观的情绪

2、豁达开朗的心胸

3、坚忍不拔的毅力

4、广泛的兴趣

5、积极的创新品质(创新观念和创新能力)六

十七、义务教育:根据法律规定,适龄儿童和青少年必须接收的,国家、社会、家庭必须予以保证的国民教育。

十八、班集体的教育作用

1、有利于形成学生的群体意识

2、有利于培养 学生的社会交往能力与适应能力

3、有利于训练学生的自我教育能力

十九、教师专业化的条件

精深的学科专业知识、广博的科学文化知识这两方面的素养以及教师的教育专业素养和教师人格素养构成了教师职业专业化的条件。

1、具有先进的教育理念

2、能恰当地运用教育学、心理学的基本概念、范畴、原理处理教育教学中的各种问题,能自觉、恰当地运用教育理论总结、概括自己的教育教学经验并使之升华,能清晰、准确地表达自己的教育思想和教学设想

3、教育能力素养主要指保证教师顺利完成教学任务的基本操作能力

4、教育能力素养主要指教师运用一定饿的观点方法,探索教育领域的规律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此外,敬业也是教师专门的教育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

十、选择与运用教学方法的基本依据

1、教学目的和任务的要求

2、课程性质和特点

3、学生年龄特征

4、教学时间、设备、条件

5、教师业务水平、实际经验及个性特点

此外,教学方法的选择与运用还受教学手段、教学环境等因素的制约,这就要求我们要全面、具体、综合地考虑各种相关因素,进行权衡取舍。

十一、思维的概念:人脑对客观事物本质属性与内在联系的概括、间接的反映。

十二、遗忘的规律

遗忘的进程是不均衡的,其趋势是先快后慢,先多后少,呈负加速,并且到一定程度就不再遗忘了。

十三、智力测验及标准

(一)智力测验 1905年

比纳-西蒙智力量表

后来—韦氏智力量表

(二)标准

1、信度

2、效度

3、标准化(难度、区分度等)七

十四、奥苏贝尔有意义接收学习理论

有意义学习的本质就是以符号为代表的新观念与学习者认知结构中原有的适当观念建立起非人为的和实质性的联系的过程,是原有观念对新观念加以同化的过程。所谓非人为的联系,是指内在联系而不是任意的联想或联系,指新知识与原有认知结构中有关的观念在某种合理的逻辑基础上的联系。所谓实质性的联系,是指表达的词语虽然不同,但是却是等值的,也就是说这种联系是非字面的联系。

十五、发现学习与接收学习的优缺点

(1)接受学习的优点主要表现为以下两个方面: 第一,接受学习最重大的意义在于,它可以使学生在相对短的时间内掌握大量的、人们经过漫长岁月发现和积累起来的系统的科学文化知识。

第二,接受学习是从书本中获取间接经验、现成的知识,不重复知识的发现、创造过程,因而在多数情况下接受学习对教育设备、设施的要求相对来说较低,因而经济易行。当然,接受学习在利用现代化设备、设施的情况下,可以进行得更为有效,并且这是一个发展趋向。

(2)接受学习也存在着一定的局限性: 第一,认知发展处于具体运算阶段的儿童,他们对新知识的学习依赖于自己的具体经验,因此接受学习受到很大的限制,只在一定范围内可行。第二,对于在认知发展上已达到形式阶段的学生来说,当他们刚刚开始学习一新的学科或一个新的领域时,他们对新知识的学习仍然在一定程度上需要以自己的具体经验为依据,因此,仅靠接受学习是不够的。

第三,接受学习虽然具有使学生高效地、系统地掌握现成知识的功能,但是在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创造精神,让学生掌握科学探究方法方面的作用明显不如发现学习。

(3)发现学习的优点主要表现为以下四个方面:

第一,促进智力发展。因为通过亲自发现去学习,可以使人按照促使信息更迅速地用于解决问题的方式去获得信息。

第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发现学习具有刺激学生―发现的兴奋感‖的作用,它可以使学生体味到发现中的乐趣,享受某种愉快的感受,从而将外部动机转化为内部动机,增强对学习本身的兴趣。

第三,有利于学生掌握发现的方法和探究的方式。这种发现方法和探究方式是解决各种问题以及将来进行科学探索时所需要的,一经掌握就具有迁移价值。第四,有助于保持记忆。发现学习是使学生自身能够发现知识、组织知识并活用知识的学习过程,通过这一过程而形成的记忆,就会因具有丰富的―再生力‖而长期保持下来。

(4)发现学习又具有其局限性。这主要表现为以下四个方面: 第一,通过发现学习来掌握知识,效率很低。

第二,发现学习的适用范围有限,主要适用于理科教学。

第三,发现学习要求学生具备相应的发现需要、发现经验,并树立有效的假设,若不具备这些条件,发现就会变成一种盲目的碰运气式的发现,变成一种形式主 义。第四,就是极力提倡发现学习的布鲁纳本人也承认,一个人不可能只凭发现去学习,正像一个发明家不是一天到晚都有发明创造一样。

十六、建构主义学习理论

核心:知识是在主客体相互作用的活动中建构起来的

(一)建构主义知识观

a、课本知识只是一种关于各种现象的较为可靠的假设,而不是解释现实的“模板”

b、不能把知识作为预先决定了的东西交给学生,不能用科学家、教师、课本的权威来压制学生

c学生对知识的“接收”只能靠自己的建构来完成。

(二)建构主义学习观

a、学习的主动建构性

b、学习的社会互动性 c、学习的情境性

(三)建构主义学生观

a、建构主义强调学生经验世界的丰富性,强调学生的巨大潜能

b、建构主义强调学生经验世界的差异性,每个人在自己的活动和交往中形成了自己个性化、独特的经验,每个人有自己的兴趣和认知风格。

(四)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对当前教育的启示

1、建构主义知识观告诉我们,只是并不不是绝对的真理。故而,教师在尊重书本知识的同时,不能用知识的权威性来压制学生的创造性,要培养学生的批判精神,敢于向知识质疑、挑战。

2、建构主义学习观告诉我们,教师要创设问题情境,引导和帮助学生主动建构自己的知识结构;要运用合作学习等方式帮助学生建构认知结构;注意理论联系实际,在实践活动中帮助学生合理运用和领会知识。

3、建构主义学生观告诉我们,学生不是空着脑袋走进教室的。教师要对学生的先前知识有所了解,以引导学生对学习材料获得新意义,修正以往的概念。

十七、下位学习:下位学习又称类属学习,是一种把新的观念归属于认识结构中原有观念的某一部分,并使之相互联系的过程。

下载2018年教师招聘必考的教育类法律法规 练习题 论述题 简答题word格式文档
下载2018年教师招聘必考的教育类法律法规 练习题 论述题 简答题.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信息技术教师招聘考试试题简答题论述题及答案

    1、 请举例说明操作系统的分类情况2、 试说计算机的发展历史的未来趋势3、 什么是Modem?它的主要用途是什么? 调制解调器,是一种计算机硬件,它能把计算机的数字信号翻译成可沿普......

    教师招聘简答题

    1.简述人的身心发展规律及其对教育的启示。 】(1)人的身心发展的顺序性。要求教育要:循序渐进; (2)人的身心发展的阶段性。要求教育要:遵循阶段性,防止“一刀切”; (3)人的身心......

    宁夏教师招聘中学物理教学法试题及答案(简答题、论述题)

    中公宁夏教师考试网 宁夏教师招聘中学物理教学试题及答案(填空题、选择题) 来源:宁夏教师招聘网 一、填空题 1.中学物理教学法课研究的主要内容有、、、。 2.......

    教师招聘基础知识论述题

    1、尼克・胡哲天生没有四肢,从小很自卑和孤独,随着他的成长在老师和父母的指导下,有了很大的成就。 问:请结合材料分析影响人身心发展的主要因素及其作用。(18分) 答:影响人的身心......

    教师招聘考试简答题

    1. 简述教育的概念 答:(1)教育是培养人的一种社会活动,是传承社会文化、传承生产经验和社会生活经验的基本途径 (2)教育是人类特有的现象,与人类几乎是同时产生的。教育随着人类的......

    教师招聘——教育法律法规

    教育法律法规 第一章 教育法律基础 第一节 教育法规概述 一、教育法规的内涵 教育法规是一切调整教育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称,即有关教育方面的法律、条例、规章等规范性文件的......

    2016年教师招聘考试论述题

    2016年教师招聘考试论述题 简述如何养成良好的情绪。 形成正当的、合理的需要; 培养高尚的人生观和正确分析问题的能力; 锻炼身体和培养幽默感; 培养消除不良情绪......

    教师招聘考试简答论述题

    离差智商公式 100+15*Z=100+15*(80-70)/5=130 一、德育原则 1、 导向原则。进行德育教育时要有明确的理想性和方向性,指导学生朝着正确的方向发展。贯彻导向原则的基本要求: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