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2018法硕考研既往真题集【西南政法大学】
2018法硕考研既往真题集【西南政法大
学】
内容来源:凯程考研集训营
西南政法大学复试一般都是从题库里抽的,每年的真题就是题库的一部分。虽然不知道今年的具体情况,但按照惯例走应该没问题~ 有不少同学抽到自己复习过的真题,考了不错的成绩。为大家整理了历年真题,赶快收藏啊,就算不考西政,看一眼,对你去其他学校复试也有借鉴意义哦~
刑法
1.罪与非罪
2.影响犯罪社会危害性的因素有哪些? 3.危害行为
4.如何区分修正的犯罪构成和派生的犯罪构成? 5.公序良俗可以作为不作为义务的来源么 6.刑法的原则
7.特殊主体的类型; 8.直接故意概念
9.法定符合说的含义
10.行为偏差及打击错误(注意与对象错误相区别)11.如何理解单位犯罪单罚制?举出分则中的一个例 12.犯罪故意如何理解?犯罪故意和故意犯罪有何区别? 13.单位犯罪
14.过失犯罪都不能构成共犯吗? 15.犯罪集团的特征
16.主犯的类型(区别于首要分子)17.谈谈数罪并罚
18.结果加重犯的概念,特征 19.正当防卫的成立要件 20.附加刑
21.死刑适用对象的限制 22.法定量刑情节的适用 23.缓刑制度
24.一般累犯 特殊累犯
25.何谓特殊假释?何谓特殊减刑?有何程序? 26.犯罪预备与犯罪中止的区别
27.什么是犯罪既遂?犯罪既遂的成立标准? 28.破坏交通工具罪与破坏交通设施罪的关键区别是什么? 29.如何理解交通肇事后逃逸? 30.女性能够成为强奸罪的主体么? 31.强制猥亵妇女罪
32.刑讯逼供罪与暴力取证罪、虐待被监管人罪的界限 33.走私罪
34.侵犯商业秘密罪 35.假冒商标罪
36.妨碍信用卡管理罪有几种行为表现?刑法177条之一 37.集资诈骗罪的认定?
38.如何理解洗钱罪的“上游犯罪”? 39.侵占罪、盗窃罪,诈骗罪 40.绑架罪与抢劫罪的界限; 41.如何理解转化型抢劫?
42.挪用资金罪与挪用特定款物罪,挪用公款罪的区别? 43.贪污罪的主体有哪些?其与职务侵占罪的界限有哪些? 44.非国家工作人员受贿罪与受贿罪的区分? 45.如何理解斡旋受贿罪?
46.徇私枉法罪与伪证罪的界限?加重处罚情节有哪些? 47.渎职、徇私枉法、滥用职权罪 48.保险诈骗罪的方式有那些
49.合同诈骗罪的行为表现有哪些? 50.如何理解非法经营罪
51.拐卖妇女儿童罪的加重处罚情节有哪些? 52.诈骗罪与敲诈勒索罪的区分 53.罪与敲诈勒索罪的想象竞合犯。54.伪证罪的主体有那些
55.妨害公务罪有那些行为表现 56.谈谈数罪并罚
57.分析强奸罪和强迫卖淫罪的区别 58.携带凶器抢夺如何认定 59.滥用职权罪
60.牵连犯的概念与要件 61.交通肇事罪
61、谈谈你对刑法中类推解释的认识
62、刑法基本原则中,你认为最重要的原则是哪个 63.犯罪嫌疑人是否有自行辩护的权利?
64、貌似单位犯罪,实则按照自然人犯罪处理的情形 65、你如何理解刑法中的犯罪行为的“着手” 66、间接故意与过于自信的过失的区别
67、谈谈刑法中行为触犯罪名时的“包容评价”的思维 68、你如何认识刑法中的“期待可能性”这一事由 69、不作为犯的着手的认定 70、抢劫信用卡的处理方式 71、保险诈骗罪的五种情形
72、招摇撞骗罪与诈骗罪是法条竞合关系吗? 73、黑社会性质组织的特征
74.贪污罪的概念及”利用职务之便”的理解 75.抢劫罪过程中杀人情形的认定 76、非法拘禁罪与绑架罪 77、诽谤罪和诬陷罪 78、危害结果及表现形式 诈骗罪和侵占罪 79、枪支弹药
80、侮辱罪与诽谤罪的比较 81、教说犯 82、罪状
83、我国刑法对特殊累犯的规定 84、我国自首的投案方式有哪些
85、谈谈你对刑法中坦白的认识及其与相关概念的区分 86、我国刑法中数罪并罚的原则 87、故意伤害罪中伤害的界定 88、非法拘禁罪与绑架罪的区别
89、简述我国刑法上的结合犯,并试举一例分析 90、拐卖妇女、儿童罪即遂的标准是什么,为什么 91、侮辱罪与诽谤罪的区别
92、怎么理解暴力干涉婚姻自由中的”婚姻自由” 93、何为转化型抢劫
94、抢劫罪与绑架罪的界限 95、抢劫罪与故意杀人的联系 96、如何认识”携带凶器抢夺”。97,盗窃罪与侵占罪、诈骗罪的区分 98、诈骗罪与敲诈勒索罪的关系 99、信用卡诈骗罪的行为方式 100.玩忽职守罪
101、古有“不知者不为罪”,你怎么认识的 102、你如何理解相约自杀
103、法条竞合与想象竞合的区别
104.玩忽职守,是指严重不负责任,不履行职责或者不正确履行职责的行为。
民法
1.行为能力和权利能力
2.意思自治原则(自愿原则)在民法中的作用 3.简述民法中的平等性原则;
4.诚实信用原则运用出来的民法制度 5.意思表示不真实 6.权利不得滥用 7.公序良俗原则 8.民法基本原则是如何体现市民社会的本质和规律的 9.效力待定民事法律行为与可撤销民事法律行为 10.民事法律行为与民事行为是同一概念吗 11.连带责任与不真正连带责任 12.合伙与法人的区别
13.法人人格否认需具备哪些条件? 14.法人制度对我国国企改革的影响 15.如何保证合伙财产的安全性 16.显名代理与隐名代理 17.表见代理 18.无权代理
19.简述滥用代理权 20.不适用代理的情形
21.哪些债权不适用诉讼时效 22.人身权保障的意义 23.简述人民调解制
24.简述民法中的平等性原则 25.隐名合伙与显名合伙
26.简述建筑物区分所有权的概念及其主要特征。27.要约与承诺
28.精神损害赔偿是否意味着人身权具有财产性 29.行为能力和权利能力。30.人格权和身份权的区别
31、为什么说诚实信用原则是现代民法的”帝王条款
32、民事法律关系的分类
33、支配权、请求权、抗辩权、形成权的联系
34、社团法人与财团法人的区别
35、简述法人的民事能力
36、附条件和附期限民事法律行为的界限 37,辨析”拿人钱财,替人消灾”
38、何为物权
39、谈谈你对物权法定原则的理解 40、最高额抵押与普通抵押的区别
41、债发生的依据及消灭的原因
42、你如何认识民法上的无因管理与生活中的道义行为的界限
43、生命权包括对生命利益的支配权吗?
44、我国民法中关于夫妻共同财产制的规定
45、如何判断一笔债务是否为夫妻共同债务 46,辨析”无责任无损害即无损害无责任”
17、我国侵权责任法关于归责原则的规定
48、共同侵权行为与共同危险行为的界限
49、给付标的物
50、民法是市民社会基本法
51.个人合伙为何要承担连带责任 52.法人与非法人组织
53.法人的人格否认需要具备哪些条件 54.婚姻法的五个原则 55.简述滥用代理权 56.无权代理
57.对重大误解的理解并举案例说明。
法理学
1.什么是法 2.什么是宗教 3.什么是法理学
4.社会主义法治理念 5.法学的意义
6.法律和道德的关系
7.道德与法治是怎样契合的
8.公法与私法; 宪法为什么是公法 9.对一个司法判决中“正义”的理解 10.成文法
11.法律与规章的区别 12.习俗与习惯的区别 13.试论司法的独立性 14.法律如何保障科学发展 15.文化对立法的影响 16.立法对科技的影响 17.法律汇编是立法活动吗 18.属人主义、属地主义 19.谈谈守法 20.谈谈现代法治 21.法制改革(举例)22.法律信仰
23.试谈法治本土资源
24.谈谈你对西方三权分立的看法 25.法律对国家的作用 26.法律的局限性
27.法制和法治的关系。
28.法律的功能分类及其相互关系。29.是不是有了法律就有了法学。30.法律、法规的关系。31.法律位阶
32.请简要叙述什么是法系 33.什么是法的渊源
34.辨析:法律修改是法律活动 35.什么是法律文件
36、违反强行法的行为一律无效
37、法律修改是不是法律
38、胎儿的权利和保护
39、人权的特点 40、人身权商品化
41、习惯是否有强制力
42、经济体制改革
43、法制改革(举例)
44、国家机关组织
45、谈谈你对法律溯及力的认识
46、法的本质的学说有哪些?
47、简述法的二层次本质说
48、你认为在法的起源过程中什么因素最重要
49、大陆法系与英美法系的区别
50、该如何区分几个法的规范作用并各举一例以说明
51、如何理解”法律不是万能的,没有法律是万万不能的”
52、我国的立法体制
53、法律部门与法律制度的联系与区别
54、谈谈你对中国特色法律体系的认识
55、委任性规则和准用性规则的界限
56、法律原则与法律规则的区别
57、如何了解一个社会法律实施的状况
58、你认为你守法的理由是什么
59、谈谈你对实质推理的理解
60、物理意义上的物与法律关系客体的物的关系 61、我国的归责原则主要有哪几个 62、法律责任与法律制裁的关系 63、谈谈你对”良法之治”的理解 64、为什么我们要依法治国 65、法与党的政策的关系
66、你认为法律意识在建设法治国家的过程中的地位是什么
67、社会主义法与社会主义道德的关系
宪法
1.宪法的研究动向 2.宪法的形式特点
3.宪法学的五部著作与作者 4.宪法与宪政
5.特别行政区的地位、自治权、政治体制 6.民族自治区的自治权 7.违宪审查制度
8.82宪法的内容和特点 9.88年宪法修正案 10.1993年宪法修正案的内容 11.人大与人大常委会的区别 12.国家机关组织 13.司法独立
14.宪法修改的限制
15.人大代表停止执行职务的情形 16.全国人大常委会职权 17.公民的含义
18.自然人与公民、人民 19.人权和公民权的区别 20.谈谈人权
21.公民的权利与义务 22.公民罢工权
23.宪法中为什么没有规定公民的罢工权
24.你认为当今中国宪法还应规定公民的其他什么基本权利 25.为什么说言论自由是一切政治自由的基础? 26.谈谈公民的哪项基本权利最重要,为什么 27.如何界定宪法的概念
28.解释出版物的预先审查和追惩制 29.直选的宪法意义
30.你对宪法比较感兴趣的部分
31、评析我国宪法的解释
32、我国违宪审查制度存在的问题及完善
33、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特点
34、何为差额选举及其在我国宪法中的体现
35、我国实行单一制结构形式的原因
36、如何理解平等权与合理差异
37、如何理解宪法是公民权利的保障书
38、宪法与宪政的关系
39、宪法基本原则中法制原则的内容 40、什么是宗教
41、我国公民平等权的涵义 42.04年宪法修正案 43.宪法典的结构
44、宪法的一般法律
45、司法审查和违宪审查
46、人大代表被罢免撤职的情形
法制史
1.禹刑、汤刑、九刑 2.大司寇与小司寇
3.简述西周礼与刑的关系 4.礼不下庶人,刑不上大夫 5.亲亲得相首匿
6.君要臣死,臣不得不死 7.一人犯罪,株连九族 8.七出三不去 陈世美抛妻 9.九章律的基本内容 10.汉朝三种法律形式 11.斩立决
13、唐朝五刑
14、阐述古代的一种会审制度
15、秋审 16清末修律
17、清末的宪法文件 18五权分立
19.十恶、八议制度 20.中国古代法官及评价 21.古代法律改革
22.请说出两部宋朝、元朝法律律令,并简要说明。23.请说出古代2位著名的司法官,并简要说明
24.请说出2部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著名的法律,并简要说明 25.古代历朝检察官的名称 26.张居正的主要政绩什么的 28.简述人民调解制度。29.简述元朝的监察体系 30.秦的法律的几种形式.31、谈谈你对我国西周时期”七去,三不去”的认识
32、你如何认识汉朝的秋冬行刑制度
33、唐宋元明时期行政制度的变迁
34、唐律的特点与地位
35、简述唐律中的类推原则
36、唐律中关于自首的规定有哪些
37、谈谈你对唐律中同居相隐不为罪的认识 38,”十恶不赦”的十恶是哪十恶
39、唐代关于六杀的规定 40、唐代的保辜制度
41、唐代契约的特点
42、简述唐代的法官责任制度
43、宋朝法律中关于不动产买卖契约成立要件的规定
44、宋朝科举制度的发展
45、何为翻异别推制
46、何为奸党罪
47、清朝人身依附关系削弱的体现
48、清朝的秋审制度
49、大清新刑律”新”在哪 50、何为”礼法之争”
51、什么是孙中山的权能分治理论
52、中国历史上第一部正式颁布的民法典的内容和特点
53、南京国民政府时期的诉讼审判制度
54、古代法律改革
55、秋审
56、汉朝三种法律形式 57.两部清末宪法性文件
第二篇:1995年西南政法大学考研法理学真题
西 南 政 法 大 学
1995年招收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入学考试试题
考试科目:法理学
一、选择题(包括单项和多项,每小题3分,共30分)
1.加强社会主义立法是()
①健全社会主义法制的中心环节
②社会主义民主制度化、法律化的必经途径
③共产党的一切政策具体化、条文化的重要保证
④市场经济体制建立的必要条件
2.“法令,这是号召人们去做大量事情的指令”,这一科学论断的提出者是(①马克思②恩格斯③列宁„④毛泽东
3,“法律的责任只是惩罚外部的行为”出自法学名著()。①《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②《论住宅问题》③《论法的精神》④《德意志意识形态》
4.作为法的渊源的规范性法律文件包括()。
①全国人大制定的法律
②民族自治地方权力机关制定的自治条例
③省会市、较大市权力机关制定的地方性法规
④县级权力机关制定的有约束力的文件
5.根据法律对社会关系调整方式的不同,可将法律规范分为()。①确定性规范②允许性规范 ③准用性规范④命令性规范
6.社会主义法律关系是一种()。
①一般的社会关系②特殊的社会关系
③人们之间的互助合作关系④特定的权利义务关系
7.适用法律类推的必要条件是()。
①需要提倡和鼓励的行为②法无明文规定的行为
③处理案件时应选择较相类似的条文④一律须报最高人民法院核准
8.按照法律解释方式的不同,可将法律解释分为()。①司法解释②系统解释③逻辑解释④历史解释
9.我国执法机关中有()
①中央人民政府②最高人民法院
③地方人民政府④各级人民检察院
10.社会主义国家法的主要渊源是()
①宪法②法律 ③法令 ④法规
二、简答题(每小题7分,共35)
1.社会主义法的公共职能。
2、法产生的经济根源
3.肯定性法律后果的内容。
4.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的科学含义。
三、论述题(共35分))。
1.略论社会主义法治原则(15分)
2.试述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法的效益价值。
第三篇:西南政法大学2011年民诉真题
一、概念比较
1、证人与鉴定人
2、诉讼标的与标的物
3、期间与期日
4、确认之诉与形成之诉
二、判断分析
1、民诉的对事效力是指人民法院对民事案件的主管范围
2、人民法院的判决效力不仅及于诉讼代表人所代表的人也及于他本人
三、简答
1、按处分原则的要求我国民诉撤诉制度有何完善之处
2、简述民诉目的论研究的几种学说及内容
3、论述民事判决的效力
第四篇:西南政法大学考研民法论述题整理集
西南政法大学考研民法论述题整理集
目录
一、.论诚实信用原则
二、公序良俗原则
三、论民法是私法
四、民事法律行为制度在民法中的地位和作用
五、论物权法定原则
六、物权公示公信原则
七、论一物一权原则
八、论物权法区分原则
九、论物权的效力
论诚实信用原则
诚实信用原则被奉为民法的最高原则,有“帝王条款”之称,它要求民事活动当事人在行使权利和义务时,应当遵循诚实信用原则的道德准则产诚实信用原则作为现代民法的基本原则之一,为各国法普遍承认,我国《民法通则》第4条规定“民事活动应当遵循公平、诚实信用原则。”诚实信用原则是法律规范与道德规范的有机统一在民法上的体现,同时它也体现了市场经济的客观要求
一、诚实信用原则的概念
诚实信用原则,是指民事主体参加民事活动,行使权利和履行义务,都应当持有善意,它要求当事人所作的意思表示真实,行为合法,讲究信誉,恪守诺言,不规避法律,履行义务考虑他方利益,行使权利时不得损害他人利益等等。它是商品经济获得充分发展和限制不正当竞争的要求,是道德观念的法律化。
二、诚实信用原则产生的原因
1.法律的不周延性为立法者所认识。立法史表明.以法律来涵盖一切己经发生或将要发生的民事关系是难以做到的基于这种情况.只能用设立弹性条款的方法来克服法律的不周延性。通过对当事人提出诚实信用的要求,为当事人订立非典型契约的活动以及以自己的协议变更法律的任意性规定的活动设立一个范围,.以保证双方当事人的利益,同时确保社会利益不致因当事人的协议而受到损害。
2.各种矛盾的激化需要诚信原则作为缓冲器。进入20世纪后.各种社会冲突加剧导致社会利益的危机.法律由权利木位走向社会木位.,与“诚实信用”所蕴涵的对他人利益的尊重不谋而合。德国法院依靠诚信原则解决了第一次世界大战后囚经济崩溃、通货膨胀和货币贬值产生的极其重要的经济和社会问题.更是提高了诚信原则的地位
3.衡平观念与道德向法律的渗透。法律由严峻走向衡平.并吸收一定道德囚素是法律进化中的普遍现象。诚信原则在大陆法系的确立.反映了衡平观念和道德向法律的渗透。法律仅是实现正义的工具.一旦与其目的不合便应进行调整。
三、诚实信用原则的本质和作用(一)诚实信用原则的本质
梁慧星先生认为.诚实信用是市场经济活动的道德准则.诚信原则则为道德准则的法律化.其实质在于授子法院以自山裁量权。
我国学者中的主流观点认为,诚信原则的木质即在于谋求当事人双方的利益之间以及当事人的利益与社会公共利益之间的平衡与协调。它要求法律关系的当事人在处理彼此间的关系时,应恪守诺言,诚实不欺,以对己事务之态度对待他人事务,不损人利己。在处理当事人利益与社会公共利益的关系时,它要求当事人不得以损害第二人利益及社会公共利益的方式竞逐自己的利益,将具体法律行为的评价视角由当事人延伸至社会公共生活,基于社会公共利益的考虑对当事人的行为加以限制。
(二)诚实信用原则在民法中的作用
诚实信用原则不仅能够使社会正义和公平在社会生活的各方面得以实现,而且使法律有机发展以适应不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另外,诚实信用原则在谋求个案公正,实现正义、平衡等法律价值的过程中的作用也是巨大的,其具体作用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对疑难案件起定性作用。案件的定性是适用法律的前提。某些案件性质不清,或兼含两种性质,难以作出法律判断。此时从诚实信用原则出发,对这类案件定性作出归属正确适用法律,以便对当事 人权利义务进行合理公正的分配。
第二,指导当事人行使权利履行义务的作用。我国民法通则第4条规定:凡一切民事主体从事民事活动,均应遵循诚实信用原则,即要求当事人在行使权利履行义务时,应当兼顾对方当事人社会一般利益,使自己的行为符合诚实商人标准,只有在不损他人及社会利益前提下,追求自己利益,才是合法的,否则构成违法。因此在诚信原则的价值导向下,当事人知道什么行为受法律保护,什么行为受法律谴责,从而指导当事人如何进行民事活动。
第三,解释、评价和补充法律行为的作用。适用诚实信用原则,其法律效果有设立、变更、消灭、扩张、限制当事人约定的清清楚楚权利义务,也可发生履行拒绝权、解释权及请求返还之拒绝权,更可撤销法律行为等等。因此,诚信原则可完善法律行为,对当事人的法律行为进行衡量和判断,从而使之更符合公开正义,决定其法律效力,以及引起的法律责任。
第四,对法律进行修正的作用。法律作为行为准则,必须具有稳定性,不能朝令夕改,而社会是不断向前发展的,所调整的各种社会关系时常会发生变化。现存法律的滞后性和社会发展的变动性之间的矛盾,常使法律在适用上发生困难。适用诚实信用原则,使当事人利益及负担公平分配,须对法律中不尽人意之处进行合理的修正,以实现立法者的本意。
第五,对法律规范具体化的作用。成文法均具有抽象性和概括性的特点,是对一般案件普遍适用的规定,而不是对每一具体案件的适用加以规定。法律规范已有规定但尚不明确适用,法官在具体操作过程中,可使用诚实信用原则明确解释法律,使之适用到具体的某个案件,但解释应符合法律的本意。
第六,对法律漏洞予以弥补的作用。法律存在漏洞是难以避免的,因为立法者不可能预见将来的一切问题,加之立法技术的有限。对于法律尚未规定的地方,可用诚实信用原则加以弥补,以对具体案件妥当处理,这是法官造法最明显的体现。漏洞的弥补为将来立法提供依据、条件,这对法律制度的健全完善意义重大。
第七,对法律的价值目标的作用就是追求公平正义。法律不可能穷尽社会的方方面面,在司法活动中,将普遍的硬性标准适用于不同情况,可能导致个别案件的非正义。这时应用平衡法的方法,使用现代意义上的诚实信用原则,追求个别正义和社会公正。
四、诚实信用原则功能的局限性及适用的有限性
1、诚实信用原则的局限性。诚信原则具有不确定性。诚信原则是模糊的、不确定的,这种不确定规定并不对权利义务各方的行为模式和保证手段的内容要件作十分确定的详尽无遗的规定,而运用模糊概念授予司法机关自由裁量、考虑具体情况解决问题的权力。因此,这种不确定的规定实质上赋予了法官自由裁量权,很可能造成法官的主动援用、不当运用或权力滥用。即便诚信原则克服了法律的相对稳定性和社会生活变动不确定性的矛盾,但是却难以摆脱没有具体规定的法律在特殊情况下的适用而导致的非正义性的矛盾。
2、诚实信用原则适用条件的有限性
诚信原则由于其极大的伸缩性,具有广泛的适应性,一方面增强了法律的适用性,另一方面用之不当则损害法的权威性、稳定性、系统性,因此有人也喻之为“双刃剑”。它并不是万能钥匙.不是任何时候都可以援引它。孟德斯鸣曾指出.一切权利如果不加以限制.都有滥用的可能.囚此.为防止诚信原则的滥用.必须对其适用加以限制。学术界对其的限制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禁止“向一般条款的逃避”.指关于某一类型.法律木身有具体规定.适用诚信原则与适用法律具体规定均能获得同一结果.应适用该具体规定而不能适用诚信原则
(2)类推适用等漏洞补充方法应优先适用.以防止解释者的肆意.维护法律的权威
(3)禁止“法律的软化”.指对某一案件.虽无法律规定.但依法律规定所得结果与适用诚信原则所得结果正好相反.亦应依法律的规定而不能适用诚信原则.其理由同样是为维护法律的权威.禁止对现行法律的修正.防止诚信原则的滥用
总之,在现代民法中,诚实信用原则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对立法当时所未为立法者预见的案件,可用诚实信用原则补充法律漏洞,使法律和裁判适应社会发展变化,达到社会的公平正义和利益均衡,从而使民法更完善,制度更健全,对经济和社会发展起到真正的保驾护航作用
公序良俗原则
公序良俗原则是现代民法一项重要的基本原则,为世界各国民事法律所普遍确认,我国民法,包括合同法,都要求民事主体在民事活动中应当尊重社会公德,不得损害社会公共利益,这些规定类似于外国法上的“公序良俗”、“公共秩序”等原则。
一、公序良俗原则的含义
公序良俗原则,是指民事主体在进行民事活动时不得违反社会公共秩序和善良风俗,不得违反社会一般道德准则和国家的一般利益。公序良俗,即公共秩序与善良风俗的合称。公共秩序是指国家社会存在和发展所必要的一般社会秩序,是针对社会公共利益而言的;善良风俗是指国家社会存在和发展所必要的一般社会道德,是针对社会公共公德而言的。我国《民法通则》第7条规定:“民事活动应当尊重社会公德,不得损害社会公共利益,破坏国家经济秩序,扰乱社会经济秩序。”通说认为该条确立我国民法的公序良俗原则
二、公序良俗原则产生的原因
公序良俗原则与诚实信用原则一样,是市民社会及其市场经济活动中的道德规范上升为民事法律 规范的反映,体现了民法规范与整个社会道德规范的统一,同时也体现了市场经济的客观要求。诚实信用原则的宗旨仅在于实现当事人之间的利益关系的平衡,而对于当事人与社会间的利益关系无法实现平衡,对于当事人与社会之间的利益冲突只能通过公序良俗原则来处理。
1.法律的不周延性为立法者所认识。立法史表明.以法律来涵盖一切己经发生或将要发生的民事关系是难以做到的基于这种情况.只能用设立弹性条款的方法来克服法律的不周延性。通过对当事人提出公序良俗的要求,为当事人订立非典型契约的活动以及以自己的协议变更法律的任意性规定的活动设立一个范围,.以保证社会利益不致因当事人的协议而受到损害。
2.各种矛盾的激化需要公序良俗原则作为缓冲器。进入20世纪后.各种社会冲突加剧导致社会利益的危机,以个人本位为代表的权利神圣体现出了其固有弊端,出于对社会公共利益的考虑,公序良俗原则作为对个人权利的合理限制应运而生,法律实现了由权利本位走向社会本位的转变。
三、公序良俗原则的功能
(一)公序良俗原则维护了法律的正义。正义是法律的天然使命。但法律一旦“确定”下来,这利,“确定”就意味着僵化,在应对已经变化的情况和处理特殊案件时就将发生困难。在这方面,法律原则发挥了重要的作用。由于法律原则在实现法律的价值或目的力一面更为直接,所以依循法律原则就可以更好地实现法律的正义。因而,维护法律正义是公序良俗原则的主要功能。
(二)公序良俗原则克服了法律的局限性。由于人类认识能力非至上性的限制和事物自身发展的规律决定了法律不可能涵盖所有它要调整的社会生活,在法律中存在着星罗棋布的缺漏和盲点
(三)公序良俗原则扩大了法官自由裁量权。大陆法系国家法律中诚实信用原则的确立,被看作是在法律运作中引入了人的因素,当法律不能实现个别正义时,授权法官予以调整。就是因为诚实信用原则、公序良俗原则的模糊规定和不确定性,使得其他规范借着不确定概念实际发挥作用,并将新的社会要求补充到民事法律规范的适用中。而且社会越是发展,对于法官自由裁量权的依赖程度就越高。虽然因此牺牲了法律的明确性,但更多地换取了法律的适应性。这种转变意味着立法者终于认识到法律仅仅是实现一定目的的手段,而不是目的本身。
(四)公序良俗原则使民法成为一个开放的体系。公序良俗原为民法成为一个开放的体系提供了一个平台或入径,它以其与所处的时代保持相当同步性的能力,促进和保证了民法在不断发展的社会面前具有较好的协调性和较宽的包容性。可见,可以说公序良俗是以道德的柔性弥补了法律的刚性,解决了法律调整领域的有限与人们追求正义的无限之间的矛盾,法律规定的有限性与社会关系的无限性的矛盾,法律的相对稳定性与社会生活的变动不居的矛盾,法律的正义性与法律具体规定在特殊情况下适用的非正义性的矛盾。
四、公序良俗原则的适用。公序良俗原则在我国《民法通则》中体现为“公共利益”、“经济秩序”和“社会公德”等用语。这些用语并没有特别限定的含义,内容比较模糊。需要法官通过自由裁量来具体实施,为了使公序良俗原则的适用减少不确定性,防止法官滥用自由裁量权,一方面需要法官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本着法律的精神,排除个人的非理性因素,以超然的立场进行价值判断;另一方面有必要以类型化的方法将当前社会中的典型的违背公序良俗的行为归纳出来,确立对实务具有指导意义的典型案例,维护法律适用的统一。违反公序良俗原则的行为可分为以下五种类型:(1)有反于人伦者。指违反亲子夫妻间之人情道义之法律行为,如约定母子不同居之契约。(2)违反正义之观念。指劝诱犯罪或其他不正行为或参加其行为之契约,如赃物收买之委托、拍卖或投标时之围标约定。(3)剥夺或极端限制个人自由者。如以人身为抵押标的之契约。(4)侥幸行为。如赌博、买空卖空、彩票、马票等,但经政府特许者除外。(5)违反现代社会制度或妨害国家公共团体之政治作用。如当事人均为中国人并在中国境内缔结契约,为规避中国强行或禁止法规,而约定适用外国法律。
五、我国民法典确立公序良俗原则的意义。在我国民法典中确立公序良俗原则,不独有其理论上的价值,更有其现实的意义。
(一)确立公序良俗原则有利于我国市场经济的发展
中国从确立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那时刻,我们就应该清楚地认识到,市场经济的规律同样要发生在我们身上。其他发达市场经济国家面临的问题,我们今后同样要遇到。只不过我们的市场经济尚欠发达,有些问题尚未暴露或暴露得并不充分而己。公序良俗在借道德之名行法律之实(所谓的道德法律化)。我国己经确立了诚实信用原则,相信公序良俗原则的确立定会如虎添翼,对于促进我国市场经济的发展会大有裨益。
(二)确立公序良俗原则有利于我国市场经济秩序的确立
人们在利益面前很难平衡自己。那么借助道德规范的魅力,要求人们以诚实、善意的内心状态,建立一个信用的市场秩序。公序良俗也情同此理。在某种程度卜,诚实信用原则、公序良俗原则都是“经济人”的道德回归,市场不能只有效率,还要有公平,公平决不是永远处于第二位的。不平等是绝对的,但人们不接受的是不正义的小平等。
(三)确立公序良俗原则有利于我国传统美德的重塑
中华民族是受礼法教育几千年的民族,但在市场经济面前似乎变得手足无措,人们的道德底线很容易在利益面前土崩瓦解。道德法律化,也不妨用法律的强制力扬一扬道德的威风。我感觉,“公共秩序”和“善良风俗”比“社会公共利益”和“社会公共道德”更有确定力,更令人不容置疑。
六、在我国确立公序良俗原则的现实条件。我国具有确立公序良俗原则的社会经济和文化条件。首先,我国确立了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为目标的新经济体制,它对我国社会结构的最大影响是将导 致一个新型的社会主义市民社会的崛起。在市民社会中,个人自由的空间增大,多元价值取向的个人意志得到充分发挥,个人权利受到尊重。但个人利益不是绝对至上的,须以公共利益与他人利益为界限,而个人利益与社会利益相冲突正是公序良俗原则诞生的客观条件,它平衡着个人利益与公共利益,实现市民社会的安全价值。
其次,在文化传统上,我国一贯重视道德教化的作用,重德倡礼。古代法呈现出鲜明的伦理法特点,因而从文化上极易接受公序良俗这样法律化的道德标准。德沃金曾指出,不道德的法律就不是法律。
论民法是私法
一、公私法观念的产生以及公私法分立格局的形成
二、民法是私法的表现
1、市民社会是民法存在的经济—人文基础。私法则以市民之间、非官方的关系,即市民社会为基础,以平等、自治为原则,其目的在于保障实现私人的利益。公法存在的基础是政治国家,它以权力的运用为前提,以命令与服从为模式,体现的是国家利益和公共秩序。而以市场规律为指针,保障市民对其私益追求的法域就是民法,亦可称之为私法,它与追求国家利益和社会公序为价值目标的公法截然不同,二者不可混淆。
2、民法以权利为本位,并主张权利的同等保护。私法以尊重、保护市民的私人利益、自由意志,激发每个社会成员的创造力,维护其精神安宁为出发点。为此,民事法律必须以授权性规范为主体,赋予所有市民以广泛的民事权利。权利本位是民法私法属性的具体表现,民法的一切制度都以权利为核心而构成,而民事义务只是实现权利的手段。相反,公法则着重关注国家利益和社会公序,强调私人对社会的服从与牺牲,因而,其表现形式以禁止性义务规范为主体。
3、民法以市民社会的意思自治为其主要实现手段。多元化市民社会利益主体与需求层次多种多样,民法舍弃无数市民的个体特征,从中抽象出一个“经济人”,认为每个市民是自身利益最大化的追求者,应充分尊重他们的自主抉择,为之提供一个自由、公平竞争的舞台与规则,也就是让市民在同他人的合法、自由地交往中获取自身的利益。意思自治既是民法的基本原则,又是民事权利实现的主要方式,同时还是民法作为私法区别于公法的重要方面。
4、民法以市民社会人的价值的实现为直接目的。市民社会人的价值在法律上反映为两个方面,即私权的充分享有和私权的不受侵犯。民法的一切制度都以人(市民)这一主体为出发点,并且又以人(市民)为其归依。民法赋予人(市民)各项权利,其中既包括财产权,又包括人格权与身份权,前者为人的价值实现的物质性手段提供法律保障,后者为人的精神性利益提供法律保障。
三、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认识民法的私法性质的重要性
充分认识民法作为私法的社会基础及其内在要求,是极为重要的。一方面,只有公法的发达,才能防止私权的滥用;另一方面,又只有私法的完善,才能限制公权的无限扩大。
四、我国实际上已经确立了民法的私法性质
五、私法公法化并不能改变民法的私法性质
民事法律行为制度在民法中的地位和作用
民事法律行为制度是民法学理论中的一项基本内容,是联结权利主体制度、物权制度、债权制度这三大民法理论的纽带。法律行为制度在民法典总则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在实践中还是立法上对民事法律制度的发展和完善都具有重要作用(一)实践中:民事法律行为制度是实现私法自治的工具
意思自治.在法律上是通过推行民事法律行为制度来实现的:当事人进行意思自治.是依民事法律行为来自主形成私法上的权利义务关系的。民事法律行为是意思自治的工具。
在德国法创制了法律行
为制度以后.私法自治鲜明地体现在法律行为制度之中。“所谓私法自治.指私人相互间的法律关系应取决」几个人之自山意思。亦即」几私法范围内.法律允许个人自山创设法律关系.只要不违反法律之根木精神.个人之法律关系均可依自己的意思.自山创设。个人创设法律关系之最主要方式.即此所谓民事法律行为。所谓私法自治原则.表现在现行法上.即为法律行为自山原则。不难看出.民事法律行为制度是因私法自治原则生为私法自治原则生。民事法律行为制度的创设正是民法追求私法自治的历史必然性决定的.它是为实现私法自治If1J创设的高度抽象概念。
(二)立法上:民事法律行为制度整合和完善了民法体系。潘德克吞学派因为设立了完整的法律行为制度,从而构建了一个完整的民法典总则的体系结构。正因有了法律行为制度使各部分成为有机的整体,使得散见在民法各个部分的杂乱无章的表意行为有了共性的东西法律行为是高度抽象化的产物,它把合同、遗嘱等抽象化为法律行为制度,并通过法律行为的成立、生效要件,体现了国家对民 事主体行为的预见,休现了一种价值判断。这样既避免了立法的重复,实现了立法的简约,又有助于法官、学者和民众正确理解民法的制度,尤其是债法中的各项制度,具有制度解读功能。从审判实践来看,总则性规定为法官审判过程中弥补法律漏洞、解决新型案件提供了基础。
民事法律行为制度,成为实现意思自治最主要的方式,同时也制约了意思自治无限适用,从而使得意思自治原则与公平原则、诚实信用原则、国家适度干预原则以及禁止滥用权利等原则行不悖、相辅相成共同构成民事立法、司法和法律解释所遵循的基木准则,从而保障和促进商品经济的健康发展。
民事法律行为制度与意思自治的联系
首先.意思自治是民事法律行为制度创设的法哲学基础。
意思自治原则表现了民事主体的个人意志在经济活动领域内依法获得的最大限度的自山。作为民法的基木原则.意思自治集中反映了自山资木主义时期哲学理论和经济学理论上的自山主义思想。通过以上对民事法律行为的分析可知.民事法律行为区别」几其他法律事实的最主要特征在」几民事法律行为是以意思表示为要素的。通过意思表示Ifu设立法律关系.实质上就是意思自治的表现。
其次.民事法律行为制度是实现意思自治最主要的方式。通过前而的分析我们可以知道.意思自治的木质在」几允许个人在不违反法律基木精神的前提卜.依其个人自山意思创设法律关系。个人创设法律关系最重要的方式便是民事法律行为。民事法律行为是民事主体通过意思表示旨在发生私法上效果的行为。通过民事法律行为能够实现意思自治.依当事人之意思表示山法律赋子一定私法上效果.发生私法上权利的变动.再次.民事法律行为制度限制意思自治的无限适用。作为法律技术创造物的民事法律行为制度.对」几会无限扩张的意思自治不可能任其毫无限制的扩张。为了更好地发挥意思自治维护个人自山与尊严、促进社会经济发展、文化进步的作用.法律在设计民事法律行为制度时作了相关的规定。在民事法律行为制度中包含了两项基木规范,一是规定法律行为违反强制或禁止之规定者无效;二是法律行为有悖」几公共秩序或善良风俗者,无效。
第五篇:【印】西南政法大学民诉法历年真题
西南政法大学1996年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民事诉讼法学
一、判决分析题(每小题5分,共30分。要求判断正误,并说明理由。)
1.当事人申请回避的,一律应当在案件开始审查时提出。()
2.当事人一方人数众多的共同诉讼,可以由当事人推选代表人进行诉讼。其代表 人右以不是利害关系人。()
3.按照审判监督程序进行再审的民事案件,在某种情况下,也可以适用第一审程序进行审判。()
4.法院调解一旦生效,当事人不得再以同一事实和理由对同一被告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但个别案作除外。()
5.只有被告才有权对人民法院就是管辖权提出异议。()
6.当事人的申诉不能直接引起审判监督程序的发生。()
二、简答题(每小题5分,共20分)
1. 民事诉讼法关于商业秘密的保护是如何体现?
2. 如何理解法定代表人的诉讼行为视为当事人的诉讼行为?
3. 给付之诉与确认之诉有何联系和区别?
4. 如何理解协议管辖的限制性?
三、论述题(20分,要求论点正确、全面,并适当阐明理由。)
试论述举证责任的分担。
四、案例分析题(每小题15分,共30分。要求结论正确,并适当阐明理由。)
案例一:
A和B系同一工厂的工人。B打算退职后经营小商品,便向A提出借款5000元。最初A不同意,认为B无经营经验,又无还款能力。B便以其中学时的同学C作为担保人,担保偿还其借款。A才将钱借给了B,借期一年。但一年以后,B却没有返还借款。A催要数次,B均以无钱为由予以拒绝。A欲提起诉讼实现其权利。问:如A起诉,B、C在诉讼中是何诉讼地位?案例二:
原告A出卖“奥拓”牌小汽车一辆给被告B。转让时,B只付给A一半价款。原定6个月 后再支付另外一半。但一年过去了。B依然未支付款。A向法院起诉要求支付余款。B 在答辩中称,该汽车转让不合法,买卖合同并未成立,因此,不存在支付价款的问题。A便改为主张返还标的物——小汽车和损害赔偿。
问:A的诉讼行为(主张)是诉讼理由的变更还是诉讼标的变更?
西南政法大学1997年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民事诉讼法学一,判断分析题(每小题四分,共20分)
1.当事人对已生效的解除婚姻关系的判决,可以申请再审。
2.空白转账支票遗失后,不能申请公示催告。
3.作为初执行的法人终止,应当中止执行。
4.法院在执行程序中作出的裁定,不属于检察机关的抗诉的范围。
5.因购销合同的双方当事人在合同中约定了交货地点,但部分货物没有在约定的交货地点交付,不应以合同约定的交货地点确定管辖法院,而应以实际交货地点研确定管辖法院。
二、概念比较(每小题6分,共30分)
1.诉讼行为与诉讼事件的比较
2.撤回本诉与撤回反诉之比较
3.管辖与审判权之比较。
4.书证与物证之比较。
5.国内诉讼财产保全与涉外诉讼财产保全之比较。
三、论述题(20分)
论诉代表人制度
四、案例分析题(每小题15分,共30分)
略
西南政法大学1998年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民事诉讼法学
一、概念比较(共20分,每题5分)
1.诉的标的(诉讼标的)和诉讼标的物
2.不予受理和驳回起诉
3.共同诉讼和和诉讼代表人
4.本证和反证
二、判断题(共20分,每题4分)
1.能够证明民事案件真实情况的客观事实都可以作为证据。()
2.“司法最终解决原则”是指任何民事纠纷都可以通过法院作最终性解决。()
3.诉等于起诉()
4.只有主要事实真伪不明,才能引起证明责任的实际发生。()
5.法院调解就是“着重调解”()
三、简答题(共20分,每题5分)
1.如何理解民事诉讼法的的任务。2.法律要件分类说的基本含义和意义是什么
3.执行担保的成立条件是什么 4.国内协议管辖和涉外管辖有何区别和联系。
四、论述题(20分)
试论主张责任、提供证据责任和证明责任三者之间的关系。
西南政法大学2002年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民事诉讼法学
一、判断分析题
1、民事诉讼法律关系不是以当事人为主导的。
2、当事人的称谓不同,不仅意味着其诉讼权利义务不同,也意味着其实做权利义务的不同。
3、代表人诉讼的代表人未必是本案的直接利害关系人。
4、当事人认为中华人民共和国涉外仲裁机构裁决错误的,可以向人民法院起诉。
5、让当事人知道诉讼文书的内容即是送达的效力。
二、概念比较分析题
1、鉴定结论与勘验笔录
2、强制措施与执行措施
三、法条评析题
评析《民事诉讼法》第六十四条第一款(即:当事人对自己提出的主张,有责任提供证据。)
四、简答题
1、无独立请求权的第三人与必要共同诉讼中的被告有何不同?
2、你是如何认识审判公开的?
五、论述题
评我国民事诉讼中的再审程序。
六、案例分析题
王根是中浩铁路建设工程总公司(下称中铁总)的合同制工人。99年8月11日,他在高架上施工时,被黄文所驾的工程车从驾上撞下,导致盆腔及左腿骨骨折,用去药费若干并终身残废。99年10月,王根以劳动纠纷为由,申请陕西省延平市劳动仲裁委员会仲裁,在仲裁过程中,王根与被申请人中铁总达成调解协议,内容是“继续治疗,费用由中铁总支付。”2000年3月5日,王根以自已是吴书招聘去的,且工资也是由吴书直接发放为由,向四川省川洲区法院提起诉讼,要求中铁总第二工程队队长吴书承担人身损害赔偿及相关费用计13万元。吴书以自己不是本案合格主体,且经常居住地也不在川洲区为由提出管辖权异议。川洲区法院审查后认为,吴书管辖权异议成立,并裁定将案件移送给延平市宝安区法院管辖。王根对此不服并上诉至川中中级法院。该中院以经常居住地不在川 洲区无书面材料证明为由裁定川洲区法院管辖本案。在审理过程中,川洲区法院依法追加中铁总为被告,并判决中铁总与吴书连带赔偿王根各种费用共计12.5万元。
问:请用民事诉讼法原理分析:本案法院在适用程序上有何不妥?应当如何处理?
西南政法大学2003年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民事诉讼法学
一、多项选择题
1、外国人、外国企业和组织在我国进行民事诉讼,()。
A、可以委托其本国公民作为诉讼代理人B、可以委托第三国公民作为诉讼代理人
C、可以委托我国公民作为诉讼代理人D、只能委托中国律师
2、根据我国民事诉讼法及有关司法解释,有些案件在法院审理终结后,当事人又起诉的,只要起诉符合条件,法院应予受理。这些案件是()
A、当事人撤诉的案刊:B、法院判决驳回诉讼请求的侵权案件
C、法院裁定不予受理的案件D、法院裁定驳回起诉的案件
3、民事诉讼法规定必须到庭的被告是指()。
A、收养案件的被告B、离婚案件的被告
C、不到庭就无法查清案情的被告D、负有赡养、扶养、抚育义务的被告
4、涉外仲裁裁决的执行权属于()
A、被申请人住所地的中级人民法院B、被执行财产所在地的中级人民法院
C、申请执行人住所地的中级人民法院D、仲裁机构所在地的中级人民法院
5、适用独制任制审理的案件包括()
A、适用督促程序的案件B、适用简易程序的案件
C、认定公民限制民事行为能力案D、企业法人破产还债案件
二、判断分析题
1、离婚案件一方当事人委托律师代理诉讼的,本人必须出庭。
2、民事诉讼中的诉讼标的就是诉讼标的物。
3、期日是指人民法院、当事人和其他诉讼参与人各自为诉讼行为所必须遵守的时间。
4、原告方提出的证据材料都是本证,被告方提出的证据材料都是反证。
5、在民事诉讼中,任何案件当事人既可以明示协议管辖也可以默示协议管辖。
6、发生法律效力的民事调解书,当事人没有申请理审的,法院不能决定再审。
三、简述题
1、在执行程序中,为什么当事人可以和解,而法院不能进行调解?
2、普通共同诉讼人之间的相互独立性有哪些具体表现形式?
四、论述题
论民事诉讼中的举证责任。
五、案例分析题
张老汉住在某市某区,有二子一女,分别是张山、张水、张燕。张山与其父亲同住一个城市,张水与张燕在外地工作。张老汉立一遗嘱交给其女张燕。遗嘱中说,其遗产及房屋全部由张燕继承。张老汉去世后,丧葬费用由张山承担。张山为其父办完丧事后,便将其父遗留的房子卖给了李海,得价款6万元。张水回来后,向法院提起诉讼,要求继承遗产。在起诉与受理过程中,张水因患急病死亡,张水之子张明和女儿张红要求参加诉讼。在诉讼进行中,张燕也从外地赶来,向该法院递交诉状,请求该法院将遗产及房屋判给自己。
问:(1)张山、张水、张燕、李海、张明、张红在诉讼中各处于什么样的诉讼地位?
(2)如果张燕在张水诉张山一案进入二审后才闻讯请求参加诉讼,第二审法院应当怎么处理?
西南政法大学2004年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民事诉讼法学
一、不定项选择题(每题3分,共30分)
1、张三向法庭作证时说,听李四讲王从丁处借款2万元,若此证成立,该证据为()
A、直接证据B、言词证据C、传来证据D、证人证言
2、沙坪法院在审理乙诉丙的债务纠纷期间,丙因犯罪被判刑3年,并送至某劳改农场服刑。此时,沙坪法院对乙诉丙的债务纠纷案件应当()
A、中止诉讼B、移送某劳改农场所在地法院C、移送乙所(在)地法院D、继续审理
3、张某与王某发生纠纷并经法院审理后,一审法院作出了判决。张不服上诉,上谁期间,张又改变主意申请撤诉。但二审法院审判员在阅卷过程中发现一审判决确有错误。请问,二审法院应当()
A、准许撤诉B、不准撤诉C、中止诉讼D、查明原因后,理由正当准许,不正当不准许
4、某集团公司下属王麻子面馆雇工张某在送面时与人开玩笑年慎将顾客李某烫伤,因赔偿未果,李某决定起诉。根据规定,他应当以()为被告起诉。
A、张某B、王麻子面馆C、某集团公司 D、面馆老板与张某
5、人民法院适用特别程序审理的案件,应当在立案之日起30日内或公告期满30日内审结。有特殊情况需要延长的,由本院院长批准,但()除外。
A、宣告失踪或宣告死亡案件B、认定财产无主案件
C、选民资格案件D、认定公民无民事行为能力案件
6、()可以不公开审理。
A、涉及国家机密的案件 B、离婚案件 C、涉及个人隐私的案件D、涉及商业秘密的案件
7、在企业法人破产程序中,债权人会议有()权利。
A、确认债权的性质与数额B、讨论通过和解协议方案
C、讨论决定破产财产的分配D、对和解协议的履行予以监督
8、人民法院作出的发生法律效力的判决,需要外国法院执行的,()
A、只能由人民法院请求外国法院执行
B、可由当事人直接向外国有管辖权的法院申请
C、当事人只能向人民法院提出申请,由人民法院以司法协助的形式请求外国法院执行
D、经当事人同意,可由人民法院依我国缔结或参加的国际条约的规定,或按照互惠原则请求我国法院承认和执行
9、申请支付令的范围仅限于()的案件。
A、给付金钱 B、给付特定的实物 C、给付有价证券 D、返还房屋
10、财产案件的当事人,除了交纳案件受理费外,还可能交纳的其他费用有()
A、勘验费、鉴定费B、公告费
C、证人、鉴定人、翻译人员的差旅费和误工补贴费
D、财产保全措施的申请费和实际支出费用
二、判断分析题(判断正误并说明理由,每题4分,共20分)
1、没有公开便没有正义,因此,人民法院审理民事案件应当采用公开开庭审理的方式。()
2、对人民检察院提出的民事抗诉,人民法院应当再审。()
3、先予执行只能依当事人的申请采取。()
4、民事诉讼中的第三人有权提出上诉。()
5、《民事诉讼法》第85条规定:人民法院审理民事案件,应当进行调解。
三、简述题(共10分)
我国新民主主义时期民事诉讼法的特点。
四、案例分析题(20分)
原告甲出差乙县时,顺便在该县港口某商亭购买了一箱啤酒,在轮船上开启啤酒时,啤酒瓶突然爆炸,将甲的手炸伤。为此,甲欲起诉,要求赔偿损失。
问:(1)甲应以谁为被告起诉?为什么?
(2)甲应向何地法院起诉?为什么?
(3)甲应向法院提供哪些证据材料来证明其主张?
西南政法大学2005年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民事诉讼法学
一、判断对错并简要分析(共10分,2分/题):
1、法院在收到债务人提交的书面异议后,应立即裁定终止程序,支付令即自行失效。
2、特别程序均为一审制。
3、法人或其他组织的工作人员的职务行为或授权行为造成他人损害,应以给法人或其他组织位被告。
二、概念对比(共20分,10分/题)
1、诉讼行为和诉讼事件
2、传闻证据和间接证据
三、简答题(10分)
执行标的有限原则。
四、案例题(10分)
2002年7月,重庆市沙坪坝区某运输公司承运成都市青阳区某彩电公司的电视机,从重庆运往成都。行驶于四川省资阳县境内时由于违章驾驶,车辆撞上路边彩星公司的广告牌,同时造成货物部分损失。
同年9月彩星公司和青阳区彩电公司分别向资阳县法院起诉,要求运输公司赔偿损失。
问:(1)法院能否将两案合并审理?为什么?
(2)本案中法院应当如何确定管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