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2018年版手术室护理实践指南竞赛题
单选 洗手池应设在手术间附近,(A)个手术间配置一个洗手池 A 2-4 B 2-3 C 1-2 D 3-4 2 水龙头数量与手术间数量匹配,应不少于(B)数量 A 洗手池 B 手术间 C 水龙头 洗手用用水的水质应符合 GB5749《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要求,水温控制在(A)A 32-38度 B 21-38度 C 35-41度 D 39-40度 盛装皂液的容器如需重复使用应每(B)用完后清洗、消毒 A 天 B 次 C 周 D 月 外科手消毒剂开启后应标明日期、时间,易挥发的醇类产品开瓶后的使用期不得超过(B)天,不 易挥发的产品开瓶后使用期不得超过()天
A 20 40 B 30 60 C 30 50 D 15 45 6 手刷应柔软完好,重复使用时应(C)A 洗干净 B 用消毒液浸泡 C 一用一灭菌 取适量的手消毒剂揉搓至双手的每个部位、前臂、上臂下 1/3,并认真揉搓(C)分钟 A 3-5 B 1-3 C 2-6 D 4-6 8 拿取无菌手术衣,选择较宽敞处站立,(D)无菌区,手提衣领,抖开,使无菌手术衣的另一端下 垂
A 背对 B 靠近C 远离 D 面对 刷手时,取适量洗手液或外科手消毒液,刷洗双手、前臂、上臂 1/3肘上 10厘米,时间(A)A 3分钟 B 2分钟 C 5分钟 D 30秒 洗手时应注意,用流动水自(C)A 肘部至指尖冲洗,不要在水中来回移动手臂 B 指尖至肘部冲洗,可以在水中来回移动手臂 C 指尖至肘部冲洗,不要在水中来回移动手臂 D 肘部至指尖冲洗,可以在水中来回移动手臂 11 以下哪项不是外科手消毒的注意事项(D)A 手部皮肤应无破损 B 冲洗双手时避免溅湿衣裤 C 戴无菌手套前,避免污染双手 D 摘除外科手套后不用清洁洗手 12 无菌手术衣非无菌区域指(D)A 肩以下 B 两袖子 C 腰以上 D 背部 13 以下哪项是无接触式带无菌手套注意事项(D)A 向远心端拉衣袖时用力不可过猛,袖口拉到拇指关节即可 B 双手可以露于衣袖外
C 戴手套时,将反折边的手套口翻转过来包裹住袖口,可以将腕部裸露
D 感染,骨科等手术时手术人员应戴双层手套(穿孔指示系统),有条件内层为彩色手套 14 穿无菌手术衣的方法正确的是(D)A 拿取无菌手术衣,选择较宽敞处站立,面向无菌台,手提衣领,抖开,使无菌手术衣的另一端 下垂
B 两手提住衣领两角,衣袖向前位将手术衣展开,举止与肩同齐水平,使手术衣的内侧面面对自 己,顺势将双手和前臂伸入衣袖内,并向前平行伸展
C 巡回护士在穿衣者背后抓住衣领内面,协助将袖口后拉,并系好领口的一对系带及左页背部与 右侧腋下的一对系带
D 以上都对 洗手与卫生手消毒设施下列哪项是错的(B)A 应配备清洁剂
B 应配备一条干净毛巾供医务人员共同使用 C 应配备干手物品或者设施,避免二次污染 D 应配备合格的速干手消毒剂 手术人员手臂刷洗消毒后,手臂应保持的姿势是(B)A 手臂自然下垂 B 胸前拱手姿势 C 手臂向上高举 D 手臂向前伸 无菌器械台的铺巾保证 4-6层,四周无菌单垂于车缘下(C)以上,并保证无菌单下缘在()以上 A 30 排风口 B 40 回风口 C 30 回风口 D 40 排风口 下列哪项是铺置无菌器械台的方法(E)A 规范更衣,戴帽子,口罩
B 根据手术的性质及范围,选择适宜的器械车,备齐所需无菌物品 C 选择近手术区域宽敞区域铺置无菌器械台 D 将无菌包放置于器械车中央,检查无菌包名称,灭菌日期和包外化学指示物,包装是否完整, 干燥,有无破损
E 以上都对 器械护士传递器械时正确的做法是(A)A 双手交叉传递止血钳,注意传递对侧器械的手在上,同侧手在下,不可从术者肩或背后传递
B 洗手护士右手握住镊子夹端,关闭合开口,水平或直立式传递,让术者握住镊子中下部 C 洗手护士右手握住拉钩后端,将柄端水平传递
D 洗手护士右手握住剪刀的上部,利用手腕部运动,用力将柄端拍打在术者掌心 20 血管钳带线传递时,洗手护士用止血钳(A)夹紧结扎线一端(),传递时手持轴部,弯曲向上, 用柄轻击术者手掌
A 纵向 2mm B 横向 6mm C 纵向 6mm D 横向 2mm 21(B)是指寄居在皮肤表层,常规洗手容易被清除的微生物 A 常居菌 B 暂居菌 C 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 D 不动杆菌属 22(C)是含有醇类和护肤成分的手消毒剂
A 免冲洗手消毒剂 B 皂液 C 速干手消毒剂 D 以上都对
第二篇:手术室护理实践指南试题
手术室护理实践指南理论考试
姓名:
一、单选题。(每小题1.5分,共45分。)
1.仰卧位安置方法错误的是:()
A.头颈置头枕并处于中立位
B.肩关节外展90度
C.膝关节上方5cm处用约束带固定 D.膝下垫膝枕
E.足下垫足跟垫 2.仰卧位安置方法错误的是:()A.取健侧卧,头下置头枕,高度平下侧肩高
B.颈椎处于水平位置,距腋下20cm处垫胸垫
C.肩关节外展或上举不超过90度
D.腹侧挡板固定支持耻骨联合E.双下肢约45度自然屈曲 3.应用单极电刀时评估内容错误的是:()
A.床单位保持干燥
B.避免潜在的富氧环境
C.去除金属饰品
D.回路负极板黏贴离手术部位越近越好
E.避免患者身体与金属物品接触 4.高频电刀操作要点正确的是:()
A.电刀功率的选择由医生决定
B.负极板可以多次应用
C.手术结束将输出功率调节至零 D固定时将电线缠绕在器械上
E.电刀笔上的焦痂用刀片刮除 5.不是Ⅱ类切口的是:()
A.口咽手术
B.消化道手术
C.子宫切除术
D.颅脑手术
E.食管癌根治术 6.低体温对机体的影响错误的是:()
A.增加手术部位感染风险
B.心血管系统并发症增加
C.对于创伤患者,死亡率增加
D.增加手术出血量
E.低血糖发生率增加 7.低体温的预防措施错误的是:()
A.设置环境温度26度以上
B.减少皮肤暴露
C.使用加温设备
D.输注液体加温
E.高危患者设置个性化的室温
8.输血时血的外观检查内容错误的是:()
A.血袋有无破损
B.血液颜色
C.形态是否正常
D.血液有无混浊沉淀 E.血袋号 9.以下哪一项不属于输血不良反应
()
A.发热反应
B.过敏反应
C.溶血反应
D.输血传播疾病
E.荨麻疹 10.下列哪项不属于输血适应症
A.贫血
B.消瘦
C.急性出血
D.凝血机制障碍
E.重症感染 11.自体输血的适应症错误的是()
A.异位妊娠
B.剖宫产大出血
C.髋关节置换术
D.器官移植手术
E.动脉瘤手术 12.手术标本管理错误的是()
A.即刻核对
B.即刻记录
C.及时固定
D.术中冰冻标本用10%福尔马林固定
E.暂存标本洗手护士应妥善保管
13.下列哪项不是手术室消防器材与设施()A.灭火器
B.消火栓
C.报警装置
D.应急灯
E.应急锤 14.手术室火灾时应遵循的原则()
A.救援-报警-限制-疏散
B.救援-报警-疏散-限制
C.报警-救援-限制-疏散
D.疏散-报警-救援-限制
E.限制-报警-救援-疏散
15.外来手术器械管理错误的是()
A.使用科室应做好植入物、外来器械使用登记
B.器械公司人员刷手上台配合手术医生
C.器械供应商应提供清单及说明书
D.植入物及外来手术器械灭菌必须进行生物监测
E.外来器械首选压力蒸汽灭菌 16.下列哪项不是手术器械清点原则()
A.三次清点原则
B.双人逐项清点原则
C.同步唱点原则
D.逐项即刻记录原则
D.原位清点原则
17.手术中清点注意事项正确的是()
A.抢救、重大手术不交班
B.术中小标本送检洗手、巡回护士知道可以用纱布包裹标本
C.手术物品经巡回护士同意可以拿出手术间
D.医生可自行拿取台上物品
E.为减少手术时间可以一边关腹一边清点物品
18.接触过恶性肿瘤的手术器械,正确的处理是:()A.严禁再使用于正常组织,以免将器械上的肿瘤细胞带入其他组织。
B.若术中无条件更换手术器械,可用生理盐水清洗后继续使用。
C.若术中无条件更换手术器械,可用75%酒精擦拭后继续使用。
D.不用更换,继续使用
E..以上四种方法均可。
19.外科手术时,凡接触空腔脏器、肿瘤组织、内膜组织和感染组织等的器械、敷料均视为污染,这些被污染的器械和敷料所放置的区域称为:()
A.污染区域
B.无菌区域
C.半污染区域
D.相对无菌区域
E.隔离区域 20.外科手消毒剂开启后应标明日期、时间,易挥发的醇类产品有效期为()A.30天
B.60天
C.半年
D.一年
E.按瓶底的有效期 21.下列哪项无接触式戴、脱无菌手套的操作是错误的:()
A.穿无菌手术衣时双手不露出袖口
B.核对手套袋外标明的手套号码,灭菌日期
C.拉衣袖时不可用力过猛,袖口拉到腕关节上部
D.戴好手套后,两手置腰部水平以上
E.脱手套时,将手套口翻转脱下 22.外科手消毒设施不包括:()
A.手消毒剂
B.干手物品
C.洗手池
D.水龙头
E.照明灯 23.下列哪项不是外科手消毒原则:()A.先洗手,后消毒
B.手被污染时应重新进行外科手消毒
C.指甲长度不应超过指尖,不应佩戴人工指甲
D.不同手术之间直接使用消毒剂揉搓即可
E.流动水冲洗时不要在水中来回移动手臂
24.下列关于皮肤消毒哪项说法是正确的:()
A.平行形或叠瓦行消毒:用于小手术野的消毒
B.向心形消毒:以原切口为中心,自上而下,自外而内进行消毒
C.环形或螺旋形消毒:用于大手术野的消毒
D.消毒时只使用一把消毒钳
E.消毒剂的使用量越多越好 25.下列哪项不是铺置无菌器械台的目的:()
A.加强手术器械的管理
B.建立无菌最大屏障
C.准确、迅速配合手术
D.降低手术部位感染
E.隔离手术器械
26.手术区皮肤消毒范围应超过手术切口周围()。
A.10cm的区域
B.15cm的区域
C.20cm的区域
D.25cm的区域 E.30cm的区域 27.器械传递的方法哪项是错误的:()
A.单手传递止血钳时洗手护士应右手握住止血钳前1/3处,弯侧向掌心。
B.安装、拆卸刀片时应避开人员,尖端向下。
C.传递镊子时洗手护士应右手握住夹端,闭合开口,让术者握住镊子中上部。
D.传递拉钩前应用盐水浸湿。
E.双手传递止血钳时洗手护士应双手交叉,传递对侧器械的手在下,同侧的手在上。28.下列哪项是正确手术野皮肤消毒范围:()
A.颈椎手术:上至颈部上缘,下至两腋窝连线。
B.上腹部手术:自乳头至耻骨联合平面,两侧到腋中线。
C.四肢手术:手术区域周围消毒、上下各超过一个关节。
D.会阴手术:耻骨联合、肛门周围及臀、大腿下1/3内侧。
E.腰椎手术:上至两腋窝连线,下过臀部,两侧至腋后线。
29.下列哪项不符合同期手术的注意事项:()A.遵循无菌原则Ⅰ类切口手术在前,非Ⅰ类切口手术在后。
B.物品不得交叉使用。
C.严格区分无菌器械和污染器械。
D.特殊情况先做非Ⅰ类切口手术再做Ⅰ类切口手术时只更换器械,不用更换敷料。
E.分别铺设2个无菌器械台,手术部位器械需独立摆放。30.下列可用于过氧化氢低温等离子灭菌的是:
A.金属手术器械
B.滑石粉
C.石蜡油
D.纸张
E.液体
二、多选题。(每小题2分,共20分。)
1.手术切除恶性肿瘤的隔离技术原则:
A.不可挤压性、锐性解剖原则。
B.隔离肿瘤原则。
C.整块切除原则。
D.小切口美观原则。E.充分止血
2.内窥镜手术中隔离操作技术有哪些: A.固定套管,防止术中器械进出时套管滑出。
B.保持切口和套管的密封性,防止漏气。
C.手术结束时先放气再拔穿刺套管,防止“烟囱”效应。
D.取出标本时,注意保护小切口创面,可使用专用取瘤袋。
E.尽量缩短二氧化碳气腹时间 3.环境表面清洁质量监测化学法有:
A.荧光标记发
B.荧光粉迹法
C.ATP法
D.手工法
E.生物监测 4.俯卧位适用手术包括:
A.头颈部
B.背部
C.脊柱后路
D.盆腔后路
E.食管癌根治术 5.侧卧位用物准备包括:
A.头枕
B.胸垫
C.固定挡板
D.托手板
E.上下肢约束带 6.手术区皮肤消毒方式有:
A.螺旋形消毒
B.离心形消毒
C.向心形消毒
D.平行形消毒
E叠瓦形消毒 7.关于无菌物品的放置,其要求是:
A.无菌物品与非无菌物品应分柜放置,并有明显标志
B.无菌物品和一次性无菌物品,要设立专柜分开放置于治疗室
C.无菌物品应按有效期顺序排放使用
D.无菌物品由专人负责,定期检查
E.接触无菌包前必须洗手或手消毒 8.血管钳带线传递法正确的是:
A.用止血钳横向夹紧结扎线一端2mm
B.传递时弯曲向上
C.洗手护士手持轴部
D.用止血钳纵向夹紧结扎线一端2mm
E.用柄轻击术者手掌传递
9.手术室火灾高危因素有:
A.酒精
B.电刀
C.氧气
D.手术铺巾
E.激光 10.手术清点物品正确的是:
A.手术器械
B.手术敷料
C.尿管
D.缝合针
E.阻断带
三、是非题(每小题1分,共20分。)
1.清点时发现物品不完整,采取各种手段仍未找到,正确的处理措施是:立即报告主刀医生及护士长,X线确认,主刀医生、洗手巡回护士签字、存档,填写意外报告表,报告上级领导()
2.加压输血时过程中应缓慢加压,压力不能超过500mmHg,以防加压皮囊破裂()3.手术转运过程中应确保患者安全,转运人员应在患者头侧()
4.无接触式戴无菌手套是指手术人员在穿无菌手术衣时手不露出袖口独自完成或由他人协助完成戴手套的方法。()5.环形或螺旋形消毒适用于小手术野的消毒。()6.脱无菌手术衣原则是由巡回护士协助解开衣领系带,先脱手术衣,再脱手套,确保不污染刷手衣裤。()7.向对侧或跨越式传递器械时,禁止从医生背后传递,必要时可以从肩后传递。()8.无菌器械台的无菌单应下垂台面20CM以上,手术器械、物品不可超过台缘。()手术隔离技术适用于所有消化道、呼吸道、泌尿生殖道等空腔脏器手术的全过程。()10.腹壁切口子宫内膜异位症是盆腔外子宫内膜异位症的特殊类型,主要见于剖宫产术后,是剖宫产术的近期并发症之一。()11.肠梗阻手术在切开肠管时,为了减少手术出血量,可以使用点外科设备。()12.属于Ⅰ类(清洁)切口的手术有:颅脑、视觉器官、四肢躯干及不切开空腔脏器的胸、腹部手术,以及闭合性创伤手术。()13.无触式传递是指手术过程医护用手进行传递、接受手术器械,防止职业暴露。()14.外科手消毒中洗手用水的水温建议控制在32~38℃,可以使用储箱水。()15.低体温指患者正常体温<36℃,是最常见的手术综并发症之一()17.植入物指放置于外科操作造成的或者生理存在的体腔中,留存时间为30天或者以上的可植入性手术器械()18.紧急情况下,化学PCD监测合格可作为植入物提前放行的依据,生物监测可不做()19.清点时可先完成所有物品的清点,再记录于清点单上()20.手术间清洁时应有序进行,遵循由上而下、由周围区到中心区、由清洁区到污染区的原则()
四、问答题
1.手术体位安置原则?(7分)
2.恶性肿瘤手术操作要点(8分)(要求写出8条以上)
第三篇:手术室护理实践指南2016完整版(DOC)
第一篇 无菌技术
1、概述
1.1目的
为手术医务人员、医院感染管理者和卫生行政部门提供手术室无菌技术的相关知识和操作规范,以规范手术过程中的无菌技术操作,保障患者健康权益。1.2范围
1.2.1本指南包括外科手消毒、穿无菌手术衣、戴无菌手套、铺置无菌器械台及传递手术器械的相关基础知识、操作流程、注意事项等内容。
1.2.2本指南既对手术室护士的日常工作和具体操作行为具有指导作用,也对手术室管理者加强科室管理及相关的教育培训具有重要参考价值。
2、名词术语
2.1手卫生
手卫生(hand hygiene)为医务人员洗手、卫生手消毒和外科手消毒的总称。2.2外科手消毒
外科手消毒(surgical hand antisepsis)是外科手术前医务人员用皂液和流动水洗手,再用手消毒剂清除或者杀灭手部暂居菌和减少常居菌的过程。使用的手消毒剂常具有持续抗菌活性。2.3常居菌
常居菌(resident skin flora)是指能从大部分人体皮肤分离出来的微生物,是皮肤上持久的固有寄居菌,不易被机械地摩擦清除。如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棒状杆菌类、丙酸菌属、不动杆菌属等。一般情况下不致病。
2.4暂居菌
暂居菌(transient skin flora)是指寄居在皮肤表层,常规洗手容易被清除的微生物。直接接触患者或被污染的物体表面时可获得,可随时通过手传播,与医院感染密切相关。2.5皂液
皂液(liquid soap)是指不含消毒剂的清洁剂,或仅含有很低浓度的、仅起防腐作用的抗菌剂。2.6手消毒剂
手消毒剂(hand antiseptic agent)是用于手部皮肤消毒,以减少手部皮肤细菌的消毒剂,如乙醇、异丙醇、氧己定、碘伏等。2.6.1 速干手消毒剂
速干手消毒剂(alcohol-based hand rub)是含有醇类和护肤成分的手消毒剂。包括水剂、凝胶和泡沫型。2.6.2免冲洗手消毒剂
免冲洗手消毒剂(waterless antiseptic agent)是主要用于外科手消毒,消毒后不需要用水冲洗的手消毒剂。包括水剂、凝胶和泡沫型。2.7持久活性
持久活性(persistent activity)是指使用的消毒剂有持续杀菌能力或累积活性,确保手术过程中手表面微生物保持在较低水平。2.8有效性
有效性(effectiveness)是指手卫生产品杀灭微生物的能力,分实验室消毒效果和临床应用消毒效果。2.9 外科手消毒设施
外科手消毒设施(surgical hand disinfection facilities)是用于洗手与手消毒的设施,包括洗手池、水龙头、流动水、清洁剂干手用品、手消毒剂、手刷、计时装置、清洁指甲用品等。2.10无菌手术衣
无菌手术衣(sterile surgical gown)是指用于手术室规范环境下的无菌服装。无菌手术衣有三对系带:领口一对系带;左页背部与右页内侧腋下各一系带组成一对;右页宽大,能包裹术者背部,其上一系带与腰部前方的腰带组成一对。
2.11无接触式戴无菌手套
无接触式戴无茵手套(closed gloving/non-contact gloving)是指手术人员在穿无菌手术衣时手不露出袖口独自完成或由他人协助完成戴手套的方法。
2.12消毒
消毒(disinfection)是指杀灭或清除传播媒介上病原微生物,使其达到无害化的处理。2.13灭菌
灭茵(sterilization)是指清除或杀灭医疗器械、器具和物品上一切微生物的处理。
2.14无菌技术
无菌技术(sterile technique)是指在医疗、护理操作中,防止一切微生物侵人人体和防止无菌物品、无菌区域被污染的操作技术。
2.15无菌区域
无菌区域(sterile area)是指经过灭菌处理且未被污染的区域。2.16穿孔指示系统
穿孔指示系统(perforation indication system)是指戴双层手套,当手套穿孔时,液体会通过穿孔部位渗透到两层手套之间,更容易看见穿孔部位。
2.17无菌单
无菌单(sterile drapes)是指经过灭菌处理后,未被污染的手术单。
2.18无菌包
无菌包(sterile package)是指经过灭菌处理后,未被污染的手术包。
2.19无菌器械台
无菌器械台(sterile instrument table)是指手术过程中存放无菌物品、手术器械等物品的操作区域。
2.20无菌持物钳
无菌持物钳(sterile holding forceps)是指经过灭菌处理后,用于夹取或传递无菌物品的钳子。
2.21无菌物品
无菌物品(aseptic supply)是指经过物理或化学方法灭菌后,未被污染的物品。
2.22化学指示物
化学指示物(chemical indicator)是指根据暴露于某种灭菌工艺所产生的化学或物理变化,在一个或多个预定过程变量上显现变化的检验装置。
2.23无融式传递
无触式传递(non-contact transfer)是指手术过程中借助中间物质,进行传递、接收手术锐器,防止职业暴露。
3、外科手消毒
3.1外科手消毒目的
外科手消毒目的是清除或者杀灭手表面暂居菌,减少常居菌,抑制手术过程中手表面微生物的生长,减少手部皮肤细菌的释放,防止病原微生物在医务人员和患者之间的传播,有效预防手术部位感染发生。
3.2外科手消毒设施 3.2.1 洗手池
洗手池应设在手术间附近,2 ~ 4个手术间宜配置1个洗手池。洗手池大小、高低适宜,有防溅设施,管道不应裸露,池壁光滑无死角,应每日清洁和消毒。
3.2.2水龙头
水龙头数量与手术间数量匹配,应不少于手术间数量。水龙头开关应采用非手触式。
3.2.3洗手用水
洗手用水的水质应符合GB5749《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要求,水温建议控制在32 ~ 38℃。不宜使用储箱水。
3.2.4清洁剂
术前外科洗手可用皂液。盛装皂液的容器应为一次性,如需重复使用应每次用完后清洁、消毒。皂液有浑浊或变色时及时更换,并清洁、消毒容器。
3.2.5干手物品
干手物品常用无菌巾,一人一用。
3.2.6消毒剂
消毒剂要符合国家管理要求,在有效期内使用。用于外科手消毒的消毒剂主要有氯己定醇复合消毒液、碘伏和2% ~ 4 %氯己定消毒液等,使用中应注意以下事项:
3.2.6.1外科手消毒剂能显著降低完整皮肤上的微生物,有广谱抗菌、快速、持久活性、无 刺激性等特点,即刻杀菌和持久活性被认为是最重要的。
3.2.6.2需为医务人员提供高效、刺激性低的外科手消毒剂,同时考虑他们对产品的触觉、气味和皮肤的耐受性。
3.2.6.3应向厂家咨询手消毒剂、凝胶或酒精类揉搓剂与医院使用的抗菌皂液相互作用的简明信息。3.2.6.4外科手消毒剂的出液器应采用非手触式,消毒剂宜采用一次性包装,重复使用的消毒剂容器应每次用完后清洁与消毒。建议使用一次性包装;重复使用的出液器应每周清洁与消毒。
3.2.6.5外科手消毒剂开启后应标明日期、时间,易挥发的醇类产品开瓶后的使用期不得超过30天,不易挥发的产品开瓶后使用期不得超过60天。
3.2.7手刷
手刷应柔软完好,重复使用时应一用一灭菌。
3.2.8计时装置
应配备计时装置,方便医务人员观察洗手与手消毒时间。
3.2.9洗手流程及说明图示
洗手池上方应张贴外科洗手流程图,方便医务人员规范手消毒流程。
3.2.10镜子
洗手池正前方应配备镜子,用于刷手前整理着装。
3.3外科手消毒方法 3.3.1 外科手消毒原则
3.3.1.1先洗手,后消毒。
3.3.1.2不同手术之间或手术过程中手被污染时,应重新进行外科手消毒。
3.3.2外科手消毒前的准备
3.3.2.1 着装符合手术室要求,摘除首饰(戒指、手表、手镯、耳环、珠状项链等)。
3.3.2.2指甲长度不应超过指尖,不应佩戴人工指甲或涂指甲油。3.3.2.3检查外科手消毒用物是否齐全及有效期。
3.3.2.4将外科手消毒用物呈备用状态。
3.3.3洗手方法
3.3.3.1取适量的皂液清洗双手、前臂和上臂下1/3,认真揉援。清洁双手时,应注意清洁指甲下的污垢和手部皮肤的皱褶处。
3.3.3.2流动水冲洗双手、前臂和上臂下1/3。从手指到肘部,沿一个方向用流动水冲洗手和手臂,不要在水中来回移动手臂。3.3.3.3使用干手物品擦干双手、前臂和上臂下1/3 3.3.4手消毒方法常用方法包括:免刷手消毒方法和刷手消毒方法。
3.3.4.1免刷手消毒方法
3.3.4.1.1 冲洗手消毒方法:取适量的手消毒剂揉搓至双手的每个部位、前臂和上臂下1/3,并认真揉搓2 ~ 6分钟,用流动水冲净双手、前臂和上臂下1/3,用无菌巾彻底擦干。流动水应达到GB5749的规定。特殊情况水质达不到要求时,手术医生在戴手套前,应用醇类消毒剂再消毒双手后戴手套。手消毒剂的取液量、揉撞时间及使用方法应遵循产品的使用说明。
3.3.4.1.2免冲洗手消毒方法:取适量的手消毒剂涂抹至双手的每个部位、前臂和上臂下1/3,并认真揉搓直至消毒剂干燥。手消毒剂的取液量、揉搓时间及使用方法应遵循产品的使用说明。
3.3.4.1.3涂抹外科手消毒液
3.3.4.1.3.1 取免冲洗手消毒剂于一侧手心,揉搓一侧指尖、手背、手腕,将剩余手消毒液环转揉搓至前臂、上臂下1/3。
3.3.4.1.3.2取免冲洗手消毒剂于另一侧手心,步骤同上。
3.3.4.1.3.3最后取手消毒剂,按照六部洗手法(见附录A)揉搓双手至手腕部,揉搓至干燥。3.3.4.2刷手消毒方法(不建议常规使用)
3.3.4.2.1 清洁洗手:具体方法参照标题2.3.3中的内容。
3.3.4.2.2刷手:取无菌手刷,取适量洗手液或外科手消毒液,刷洗双手、前臂、至上臂下1/3,时间约3分钟(根据洗手液说明)。刷时稍用力,先刷甲缘、甲沟、指蹼,再由拇指桡侧开始,渐次到指背、尺侧、掌侧,依次刷完双手手指。然后再分段交替刷左右手掌、手背、前臂至肘上。刷手时要注意勿漏刷指间、腕部尺侧和肘窝部。用流动水自指尖至肘部冲洗,不要在水中来回移动手臂。用无菌巾从手至肘上依次擦干,不可再向手部回擦。拿无菌巾的手不要触碰已擦过皮肤的巾面。同时还要注意无菌巾不要擦拭未经刷过的皮肤。同法擦干另一手臂。
手消毒剂的取液量、揉援时间及使用方法应遵循产品的使用说明。3.3.5外科手消毒的注意事项
3.3.5.1在整个过程中双手应保持位于胸前并高于时部,保持手尖朝上,使水由指尖流向肘部,避免倒流。
3.3.5.2手部皮肤应无破损。
3.3.5.3冲洗双手时避免溅湿衣裤。
3.3.5.4戴无菌手套前,避免污染双手。3.3.5.5摘除外科手套后应清洁洗手。
3.3.5.6外科手消毒剂开启后应标明日期、时间,易挥发的醇类产品开瓶后的使用期不得超过30天,不易挥发的产品开瓶后使用期不得超过60天。
3.4外科手消毒效果监测
医疗机构应定期对手术室、产房、导管室等外科相关科室进行外科手消毒效果的监测。当怀疑医院感染暴发与医务人员手卫生相关时,应及时进行监测,并进行相应致病性微生物的监测。监测方法及判断标准参考WS/T 313-2009 《医务人员手卫生规范》8.2及8.3部分。
4、穿无菌手术衣
4.1穿无菌手术衣目的
穿无菌手术衣目的是避免和预防手术过程中医护人员衣物上的细菌污染手术切口,同时保障手术人员安全,预防职业暴露。4.2穿无菌手术衣方法 4.2.1 穿无菌手术衣(图4-1)4.2.1.1拿取无菌手术衣,选择较宽敞处站立,面向无菌台,手提衣领,抖开,使无菌手术衣 的另一端下垂。
4.2.1.2两手提住衣领两角,衣袖向前位将手术衣展开,举至与肩同齐水平,使手术衣的内 侧面面对自己,顺势将双手和前臂伸入衣袖内,并向前平行伸展。
4.2.1.3巡回护士在穿衣者背后抓住衣领内面,协助将袖口后拉,并系好领口的一对系带及左页背部与右侧腋下的一对系带。
4.2.1.4应采用无接触式戴无菌手套。
4.2.1.5解开腰间活结,将右叶腰带递给台上其他手术人员或交由巡回护士用无菌持物钳夹取,旋转后与左手腰带系于胸前,使手术衣右叶遮盖左叶。4.2.2协助穿无菌手术衣
4.2.2.1洗手护士持无菌手术衣,选择无菌区域较宽敞的地方协助医生穿衣。
4.2.2.2双手持号码适中的手术衣衣领,内面朝向医生打开,护士的双手套入手术衣肩部 的外面并举至与肩同齐水平。
4.2.2.3医生面对护士跨前一步,将双手同时伸入袖管至上臂中部,巡回护士协助系衣领及腰带。4.2.2.4洗手护士协助医生戴手套并将腰带协助打开拽住,医生自转后自行系带。4.2.3脱无菌手术衣方法
脱无菌手术衣原则是由巡回护士协助解开衣领系带,先脱手术衣,再脱手套,确保不污染刷手衣裤。4.3穿无菌手术衣注意事顷
4.3.1穿无菌手术衣必须在相应手术间进行。
4.3.2无菌手术衣不可触及非无菌区域,如有质疑立即更换。4.3.3有破损的无菌衣或可疑污染时立即更换。4.3.4巡回护士向后拉衣领时,不可触及手术衣外面。
4.3.5穿无菌手术衣人员必须戴好手套,方可解开腰间活结或接取腰带,未戴手套的手不可拉衣袖或触及其他部位。
4.3.6 无菌手术衣的无菌区范围为肩以下、腰以上及两侧腋前线之间。
5、无接触式戴无菌手套
5.1自戴无菌手套方法(图5-1:)5.1.1 穿无菌手术衣时双手不露出袖口。
5.1.2隔衣袖取手套置于同侧的掌侧面,指端朝向前臂,拇指相对,反折边与袖口平齐,隔衣袖抓住手套边缘并将之翻转包裹手及袖口。5.2协助戴无菌手套方法(图5-2)协助者将手套撑开,被戴者手直接插人手套中。5.3摘除手套方法
5.3.1用戴手套的手抓取另一手的手套外面翻转摘除。
5.3.2用已摘除手套的手伸入另一手套的内侧面翻转摘除。注意清洁手不被手套外侧面所污染。5.4无接触式戴无菌手套注意事项
5.4.1 向近心端拉衣袖时用力不可过猛,袖口拉到拇指关节处即可。5.4.2双手始终不能露于衣袖外,所有操作双手均在衣袖内。
5.4.3戴手套时,将反折边的手套口翻转过来包裹住袖口,不可将腕部裸露。
5.4.4感染、骨科等手术时手术人员应戴双层手套(穿孔指示系统),有条件内层为彩色手套。
6、铺置无菌器械台 6.1铺置无菌器械台目的使用无菌单建立无菌区域、建立无菌屏障,防止无菌手术器械及敷料再污染,最大限度地减少微生物由非无菌区域转移至无菌区域;同时可以加强手术器械管理。正确的手术器械传递方法,可以准确、迅速地配合手术医生,缩短手术时间,降低手术部位感染,预防职业暴露。
6.2铺置无菌器械台方法
6.2.1规范更衣,戴帽子、口罩。
6.2.2根据手术的性质及范围,选择适宜的器械车,备齐所需无菌物品。
6.2.3 选择近手术区较宽敞区域铺置无菌器械台。
6.2.4将无菌包放置于器械车中央,检查无菌包名称、灭菌日期和包外化学指示物包装是否完整、干燥,有无破损。
6.2.5打开无菌包及无菌物品
6.2.5.1方法一:打开无菌包外层包布后,洗手护士进行外科手消毒,由巡回护士用无菌持物钳打开内层无菌单:顺序为先打开近侧,检査包内灭菌化学指示物合格后再走到对侧打开
对侧,无菌器械台的铺巾保证4~ 6层,四周无菌单垂于车缘下30cm以上,并保证无菌单下
缘在回风口以上。协助洗手护士穿无菌手术衣、戴无菌手套。再由巡回护士与洗手护士一对一 打开无菌敷料、无菌物品。
6.2.5.2方法二 :打开无菌包外层包布后,洗手护士用无菌持物钳打开内层无菌单(同
6.2.5.1巡回护士打开方法),并自行使用无菌持物钳将无菌物品打至无菌器械台内,再将无菌
器械台置于无人走动的位置后进行外科手消毒,巡回护士协助洗手护士穿无菌手术衣,无接触式戴无菌手套。
6.2.6将无菌器械台面按器械物品使用顺序、频率、分类进行摆放,方便拿取物品。
6.3铺置无菌器械台注意事项
6.3.1洗手护士穿无菌手术衣、戴无菌手套后,方可进行器械台整理。未穿无菌手术衣及未戴无菌手套者,手不得跨越无菌区及接触无菌台内的一切物品。
6.3.2 铺置好的无菌器械台原则上不应进行覆盖。
6.3.3 无菌器械台的台面为无菌区,无菌单应下垂台缘下30cm以上,手术器械,物品不可超出台缘。
6.3.4 保持无菌器械台及手术区整洁、干燥。无菌巾如果浸湿,应及时更换或重新加盖无菌单。
6.3.5 移动无菌器械台时,洗手护士不能接触台缘平面以下区域。巡回护士不可触及下垂的手术布单。
6.3.6 洁净手术室建议使用一次性无菌敷料,防止污染洁净系统。
6.3.7 无菌包的规格、尺寸应遵循《医疗机构消毒技术规范》(ws/t367-2012)c.1.4.5的规定。
7、手术器械传递
7.1 锐利器械传递方法
7.1.1 手术刀安装、拆卸及传递方法
7.1.1.1安装、拆卸刀片方法:安装刀片时,用持针器夹持刀片前端背侧,轻轻用力将刀片与刀柄槽相对合;拆卸刀片时,用持针器夹住刀片的尾端背侧,向上轻抬,推出刀柄槽。
7.1.2 传递手术刀的方法:采用弯盘进行无触式传递方法,水平传递给术者,防止职业暴露。7.1.2剪刀传递方法
洗手护士右手握住剪刀的中部,利用手腕部运动,适力将柄环部拍打在术者掌心上。7.1.3持针器传递方法
7.1.3.1持针器夹针方法:右手拿持针器,用持针器开口处的前1/3夹住缝针的后1/3;缝线卡入持针器的前1/3。
7.1.3.2传递持针器的方法:洗手护士右手捏住持针器的中部,针尖端向手心,针弧朝背,缝线搭在手背上或握在手心中,利用手腕部适当力度将柄环部拍打在术者掌心上。7.2纯性器械传递方法
7.2.1 止血钳传递方法
7.2.1.1单手传递法:洗手护士右手握住止血钳前1/3处,弯侧向掌心,利用腕部运动,将环柄部拍打在掌心上。
7.2.1.2双手传递法:同时传递两把器械时,双手交叉同时传递止血钳,注意传递对侧器械的手在上,同侧手在下,不可从术者肩或背后传递,其余同单手法。
7.2.2镊子传递方法
洗手护士右手握住镊子夹端,并闭合开口,水平式或直立式传递,让术者握住镊子中上部。
7.2.3拉钩传递法
洗手护士右手握住拉钩前端,将柄端水平传递。
7.2.4骨刀(凿)、骨锤传递法
洗手护士左手递骨刀,右手递骨锤,左手捏刀(凿)端、右手握锤,水平递给术者。
7.3缝线传递法
7.3.1 徒手传递法
洗手护士左手拇指与示指捏住缝线的前1/3处并拉出缝线,右手持线的中后1/3处,水平递给术者;术者的手在缝线的中后1/3交界处接线。当术者接线时,双手稍用力棚紧缝线,以增加术者的手感。
7.3.2血管钳带线传递法
洗手护士用止血钳纵向夹紧结扎线一端2mm,传递时手持轴部,弯曲向上,用柄轻击术者手掌传递。
7.4传递手术器械的注意事项
7.4.1 传递器械前、后应检查器械的完整性,防止缺失部分遗留在手术部位。
7.4.2传递器械应做到稳、准、轻、快,用力适度以达到提醒术者注意力为限。
7.4.3传递器械的方式应准确,以术者接过后无须调整方向即可使用为宜。
7.4.4传递拉钩前应用盐水浸湿。
7.4.5安装、拆卸刀片时应注意避开人员,尖端向下,对向无菌器械台面。
7.4.6传递锐利器械时,建议采用无触式传递,预防职业暴露。
7.4.7向对侧或跨越式传递器械,禁止从医生肩后或背后传递。
第二篇
1、概述
1.1目的
为围术期患者的体位安置供指导性意见,规范体位护理操作,最大限度避免手术体位损伤。1.2适用范围
适用于手术室、心导管室、内镜室、介入室及其他实施有创治疗的部门。1、3常见体位
1.3.1仰卧位仰卧位主要包括标准仰卧位、头(颈)后仰卧位、头高脚低仰卧位、头低脚高仰卧位、人字分腿仰卧位。
1.3.2侧卧位侧卧位主要包括标准侧卧位、腰部手术侧卧位、45°侧卧位 1.3.3俯卧位俯卧位主要包括标准俯卧位、膝胸卧位。1.3.4截石位截石位主要包括标准截石位。
2、名词术语
手术体位 2.1标准手术体位
标准手术体位(Standardized patient position)是由手术医生麻醉医生、手术室护士共同确认和执行,根据生理学和解剖学知识选择正确的体位设备和用品,充分显露手术野,确保患者安全与舒适。标准手术体位包括:仰卧位、侧卧位、俯卧位,其他手术体位都在示准体位基础上演变而来。2.2体位设备与用品
体位设备与用品(Positioning equipment)患者体位和(或)最大程度暴露手术野的用物,包括体位设备和体位用品。2.2.1体位设备
手术床(procedure bed)是种在手术室或操作室内使用的、带有相关附属配件、可根据手术需要调节患者体位,以适应各种手术操作的床。
手术床配件(procedure bed accessories)包括各种固定设备、支撑设备及安全带等,如托手板、腿架各式固定挡板、肩托头托与及上下肢约束带等。2.2.2.1体位用品
体位垫(Positioning pad)是用于保护压力点的一系列不同尺寸、外形的衬垫,如头枕、膝枕、肩垫、胸垫、足跟垫等。2.3骨筋膜室综合征
骨筋膜室综合征 因动脉受压,继而血供进行性减少而导致的—种病理态。临床表现为肿胀、运动受限、血管损伤和严重疼痛、感觉丧失。2.4仰卧位低血压综合征
仰卧位低血压综合征是由于妊娠晚期期孕妇在仰卧时,增大的子宫压迫下腔静,脉及腹主动脉,下腔静脉受压后导致全身静脉血回流不畅,回心血量减少,心排血量也就随之减少,而出现头晕、恶心、呕吐、胸闷、面色苍白、出冷汗心跳加快及不同程度血压下降,当改变卧姿姿(左侧卧位)时者腹腔大血管受压减轻,回心血量增加,上述症状即减轻或消失的―组综合症状。2.5甲状腺手术体位综合征
甲状腺手术体位综合征 在颈部极度后仰的情况下,使椎间孔周围韧带变形内凸而压迫颈神经根及椎动脉,而引起的—系列临床症状:表现为术中不适、烦躁不安,甚至呼吸困难,术后头痛、头晕、恶心、呕吐等症状。
3、手术体位安置原则
3.1总则
在减少对患者生理功能影响的前提下,充分显露手术野,保护患者隐私。
3.1.1保持人体正常的生理弯曲及生理轴线,维持各肢体、关节的生理功能体位,防止过度牵拉、扭曲及血管神经损伤。
3.1.2保持患者呼吸通畅、循环稳定。
3.1.3注意分散压力,防止局部长时间受压,保护患者皮肤完整性。
3.1.4正确约束患者,松紧度适宜(以能容纳一指为宜,维持体位稳定,防止术中移位、坠床。3.2建议
3.2.1根据手术类型、手术需求、产品更新的情况,选择适宜的体位设备和用品。3.2.1.1选择手术床时应注意手术床承载的人体重量参数,床垫宜具有防压疮功能。3.2.1.2体位用品材料宜耐用、防潮、阻燃、透气性好,便于清洁、消毒。3.2.2定期对体位设备和养清洁和消毒,使其保持在正常功能状态。3.2.3根据患者和手术准备合适白的手术体位设备和用品。
3.2.4在转运、移动、升降或或安置患者体位时宜借助工具,确保患者和工作人员的安全。3.2.5在转运和安置体位过程中,应当做好保暖,维护患者的尊严并保护其隐私。
3.2.6移动或安置体位时,手术团队成员应当相互沟通,确保体位安置正确,各类管路安全,防止坠床。3.2.7安置体位时,避免患者身体任何部位直接接触手术床金属部分,以免发生电灼伤;避免将患者裸露的不同部位皮肤之间直接接触,以免发生电灼伤。
3.2.8患者全麻后应对眼睛实施保护措施,避免术中角膜干燥及损伤。
3.2.9安置体位后或变换体位后,应对患者身体姿势组织灌注情况皮肤完整性和安全带固定位置以及所有衬垫支撑物的放置情况进行重新评估,并观察原受压部位的情况。
3.2.10术中应尽量避免手术设备、器械和手术人员对患者造成的外部压力。压疮高风险的患者,对非手术部位,在不影响手术的情况下,至少应当每隔2小时调整受压部位一次。
3.2.11对于高凝状态患者,遵医嘱使用防血栓设备(如弹力袜、弹力绷带或间歇充气设备等)。
4、仰卧位
仰卧位(supine position)是将患者头部放于枕上,两臂置于身体两侧或自然伸开,两腿自然伸直的一种体位。根据手术部位及手术方式的不同摆放各种特殊的仰卧位,包括头(颈)后仰卧位、头高脚低仰卧位、头低脚高仰卧位、人字分腿仰卧位等。特殊仰卧位都是在标准仰卧位的基础上演变而来。4.1适用手术
头颈部、颜面部、胸腹部、四肢等手术。4.2用物准备
头枕、上下肢约束带。根据评估情况另备肩垫、膝枕、足跟垫等。4.3摆放方法
4.3.1头部置头枕并处于中立位置,头枕高度适宜头和颈椎处于水平中立位置。
4.3.2上肢掌心朝向身体两侧,肘部微屈用布单固定。远端关节略高于近端关节,有利于上肢肌肉韧带放松和静脉回流。肩关节外展不超过90°,以免损伤臂丛神经。4.3.3膝下宜垫膝枕,足下宜垫足跟垫。
4.3.4距离膝关节上或下5cm处用约束带固紧适宜,以能容纳—指为宜,防腓总神经损伤。4.4注意事项
4.4.1根据需要在骨突处(枕后,肩胛、骶尾肘部足跟等)垫保护垫,以防局部组织织受压。4.4.2上肢固定不宜过紧,预防骨筋膜室综合征。4.4.3防止颈部过度扭曲,牵拉臂丛神经引起损伤。
4.4.4妊娠晚期孕妇在仰卧时需适当左侧卧,以预防仰卧位低血压综合征的发生。4.5特殊仰卧位 4.5.1头(颈)后仰卧位
4.5.1.1适用手术:口腔、颈前入路等手术。4.5.1.2用物准备:肩垫、颈垫、头枕 4.5.1.3摆放方法 方法一:利用体位垫摆放
肩下置肩垫(平肩峰),按需抬高肩部。颈下置颈垫、使头后仰,保持头颈中立位,充分显露手术部位。方法二:利用手术床调节
头部置头枕,先将手术床调至头高脚低位,再按需降低头板形成颈伸位。4.5.1.4注意事项
4.5.1.4.1防止颈部过伸,引起甲状腺手术体位综合征。4.5.1.4.2注意保护眼睛。
4.5.1.4.3有颈椎病的患者,应在患者能承受的限度之内摆放体位。4.5.2头高脚低仰卧位
4.5.2.1适用手术:上腹部手术。4.5.2.2用物准备:另加脚挡。4.5.2.3摆放方法
根据手术部位调节手木床至适宜的倾斜角度,保持手术部位处于高位。4.5.2.4注意事项
4.5.2.4.1妥善固定患者,防止坠床。
4.5.2.4.2手术床头高脚低不宜超过30°,防止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形成。4.5.3头低脚高仰卧位
4.5.3.1适用手术:下腹部手术。4.5.3.2用物准备:另加肩挡。4.5.3.3摆放方法
肩部可用肩挡固定,防止躯体下滑。根据手术部位调节手术床至适宜的倾斜角度。一般头低脚高(约15~30°),头板调高约15°;左倾或右倾(约15~20°)。4.5.3.4注意事项
4.5.3.4.1评估患者术前视力和心脏功能情况。
4.5.3.4.2手术床头低脚高一般不超过30°,防止引起眼部水肿、眼压过高及影响呼吸循环功能。4.5.3.4.3肩挡距离颈侧以能侧向放入一手为宜,避免臂丛神经损伤。4.5.4人字分腿仰卧位
4.5.4.1适用手术:单纯人字分腿仰卧位:如:开腹Dixon手术等;头低脚高人字分腿仰卧位:如:腹腔下结直肠手术等;头高脚低人字分腿仰卧位:如:腹腔镜下胃、肝脏、脾,胰等器官手术等。4.5.4.2用物准备:另加肩挡或脚挡。4.5.4.3摆放方法
麻醉前让患者移至合适位置,使骶尾部超出手术床背板与腿板折叠处适合位置。调节腿板,使双下肢分开。根据手术部位调节手术床至头低脚高或头高脚低位。4.5.4.4注意事项
评估双侧髋关节功能状态是否实施过髋关节手术。防止腿板折叠处夹伤患者。两腿分开不宜超过60°,以站立一人为宜,避免会阴部组织过度牵拉。
5、侧卧位
侧卧位(lateral position)是将患者向一侧自然侧卧,头部侧向健侧方向,双下肢自然屈曲,前后分开放置。双臂自然向前伸,展患者脊柱处于水平线上,保持生理弯曲的―种手术体位。在此基础上,根据手术部位及手术方式的不同,摆放各种特殊侧卧位。5.1适用手术
颞部、肺、食管、侧胸壁、髋关节等部位的手术。5.2用物准备
头枕胸垫、固定挡板、下肢支撑垫、托手板及可调节托手架、上下肢约束带。5.3摆放方法
取健侧卧,头下置头枕,高度平下侧肩高,使颈椎处于水平位置。腋下距肩峰10cm处垫胸垫。术侧上肢屈曲呈抱球状置于可调节托手架上,远端关节稍低于近端关节;下侧上肢外展于托手板上,远端关节高于近端关节,共同维持胸廓自然舒展。肩关节外展或上举不超过90°;两肩连线与手术台呈90°。腹侧用固定挡板支持耻骨联合,背侧用挡板固定骶尾部或肩胛区(离手术野至少15cm,共同维持患者90°侧卧位。双下肢约45°自然屈曲,前后分开放置,保持两腿呈跑步时姿态屈曲位。两腿间用支撑垫承托上侧下肢。小腿及双上肢用约束带固定。5.4注意事项
5.4.1注意对患者心肺功能的保护。
5.4.2注意保护骨突部(肩部、健侧胸部、髋部、膝外侧及踝部等),根据病情及手术时间建议使用抗压软垫及防压疮敷料,预防手术压疮。
5.4.3标准侧卧位安置后,评估患者脊椎是否在一条水平线上,脊椎生理弯曲是否变形,下侧肢体及腋窝处是否悬空。颅脑手术侧卧位时肩部肌肉牵拉是否过紧。肩带部位应用软垫保护,防止压疮。
5.4.4防止健侧眼睛、耳廓及男性患者外生殖器受压。避免固定挡板压迫腹股沟,导致下肢缺血或深静脉血栓的形成。
5.4.5下肢固定带需避开膝外侧,距膝关节上方或下方5cm处,防止损伤腓总神经。5.4.6术中调节手术床时需密切观察,防止体位移位,导致重要器官受压。
5.4.7髋部手术侧卧位,评估患者胸部及下侧髋部固定的稳定性,避免手术中体位移动,影响术后两侧肢体长度对比。
5.4.8体位安置完毕及拆除挡板时妥善固定患者,防止坠床。
5.4.9安置肾脏、输尿管等腰部手术侧卧位时,手术部位对准手术床背板与腿板折叠处,腰下置腰垫,调节手术床呈“^”形,使患者凹陷的腰区逐渐变平,腰部肌肉拉伸,肾区显露充分。双下肢屈曲约45°错开放置,下侧在前,上侧在后,两腿间垫一大软枕,约束带固定肢体。缝合切口前及时将腰桥复位。5.4.10安置45°侧卧位时,患者仰卧,手术部位下沿手术床纵轴平行垫胸垫,使术侧胸部垫高约45°;键侧手臂外展置于托手板上,术侧手臂用棉垫保护后屈肘呈功能位固定于麻醉头架上;患侧下肢用大软枕支撑,健侧大腿上端用挡板固定。注意患侧上肢必须包好,避免肢体直接接触麻醉头架,导致电烧伤;手指外露以观察血运;保持前臂稍微抬高,避免肘关节过度屈曲或上举,防止损伤桡、尺神经。
6、俯卧位
俯卧位(prone position)是患者俯卧于床面、面部朝下、背部朝上、保证胸腹部最大范围不受压、双下肢自然屈曲的手术体位。6.1适用手术
头颈部、背部、脊柱后路、盆腔后路、四肢背侧等部位的手术。6.2用物准备
根据手术部位、种类以及患者情况准备不同类型和形状的体位用具。如:俯卧位支架或弓形体位架或俯卧位体位垫、外科头托、头架、托手架、腿架、会阴保护垫、约束带、各种贴膜等。6.3摆放方法
6.3.1根据手术方式和患者体型,选择适宜的体位支撑用物,并置于手术床上相应位置。
6.3.2麻醉成功,各项准备工作完成后,由医护员共同配合,采用轴线翻身法将患者安置于俯卧位支用物上,妥善约束,避免坠床。
6.3.3检查头面部,根据患者脸型调整头部支撑物的宽度,将头部置于头托上,保持颈椎呈中立位,维持人体正常的生理弯曲;选择前额、两颊及下颌作为支撑点,避免压迫眼部眶上神经、眶上动脉、眼球、颧骨、鼻及口唇等。
6.3.4将前胸、肋骨两侧、髂前上棘、耻骨联合作为支撑点,胸腹部悬空,避免受压,避开腋窝。保护男性患者会阴部以及女性患者乳房部。
6.3.5将双腿置于腿架或软枕上,保持功能位,避免双膝部悬空,给予体位垫保护,双下肢略分开,足踝部垫软枕,踝关节自然弯曲,足尖自然下垂,约束带置于膝关节上5cm处。
6.3.6将双上肢沿关节生理旋转方向,自然向前放于头部两侧或置于托手架上,高度适中,避免指端下垂,用约束带固定。肘关节处垫防压疮体位垫,避免尺神经损伤;或根据手术需要双上肢自然紧靠身体两侧,掌心向内,用布巾包裹固定。6.4注意事项
6.4.1轴线翻身时需要至少四名医护人员配合完成,步调一致。麻醉医生位于患者头部,负责保护头颈部及气管导管;一名手术医生位于患者转运床一侧,负责翻转患者;另一名手术医生位于患者手术床一侧,负责接住被翻转患者;巡回护士位于患者足部,负责翻转患者双下肢。
6.4.2眼部保护时应确保双眼眼睑闭合避免角膜损伤,受压部位避开眼眶、眼球。
6.4.3患者头部摆放合适后,应处于中立位,避免颈部过伸或过屈;下颌部支撑应避开口唇部,并防止舌外伸后造成舌损伤,头面部支撑应避开两侧颧骨。
6.4.4摆放双上肢时,应遵循远端关节低于近端关节的原则;约束腿部时应避开腘窝部。6.4.5妥善固定各类管道,粘贴心电监护电极片的位置应避开俯卧时的受压部位。
6.4.6摆放体位后,应逐一检查各受压部位及各重要器官,尽量分散各部位承受的压力,并妥善固定。6.4.7术中应定时检查患者眼睛、面部等受压部位情况,检查气管插管的位置,各管道是否通畅。6.4.8若术中唤醒或体位发生变化时,应检查体位有无改变`支撑物有无移动,并按上述要求重新检查患者体位保护及受压情况。
6.4.9肛门、直肠手术时,双腿分别置于左右腿板上,腿下垫体位垫,双腿分开,中间以可站一人为宜,角度小于90°。
6.4.10枕部入路手术、后颅凹手术可选用专用头架固定头部,各关节固定牢靠.避免松动。
7、截石位
截石位(lithotomy position)是患者仰卧,双腿放置于腿架上,臀部移至床边,最大限度地暴露会阴部,多用于肛肠手术和妇科手术。7.1适用手术
适用于会阴部及腹会阴联合手术。7.2用物准备
体位垫、约束带,截石位腿架、托手板等。7.3摆放方法
7.3.1患者取仰卧位,在近髋关节平面放置截石位腿架。7.3.2如果手臂需外展,同仰卧位。用约束带固定下肢。
7.3.3放下手术床腿板,必要时,臀部下方垫体位垫,以减轻局部压迫,同时臀部也得到相应抬高,便于手术操作。双下肢外展<90°,大腿前屈的角度应根据手术需要而改变。7.3.4当需要头低脚高位时,可加用肩托,以防止患者向头端滑动。7.4注意事项
7.4.1腿架托住小腿及膝部,必要时腘窝处垫体位垫,防止损伤腘窝血管、神经及腓肠肌。7.4.2手术中防止重力压迫膝部。
7.4.3手术结束复位时,双下肢应单独、慢慢放下,并通知麻醉师,防止因回心血量减少,引起低血压。
8、膝胸卧位
膝胸卧位(genucubital position)是指患者两腿稍微分开,胸部、膝部和小腿面贴于床,大腿垂直于床,腹部于床面间自然形成空间的一种种体位。适用于肛门、直肠、乙状结肠镜检查及治疗,也常用于妇产科矫正胎位不正或子宫后倾及促进产后子宫复原。8.1适用手术 适用手术适用于肛门、直肠、乙状结肠镜检查及治疗。8.2用物准备 体位垫。8.3摆放方法
患者跪卧,两小腿平放于手床上,稍分开大腿和床面垂直,胸贴床面,腹部悬空,臀部抬起,头转向侧,两臂屈肘,放于头的两侧。8.4注意事项
因膝胸卧位重心高、稳定性差,注意保护,防止坠床。
第三篇
1、概述
1.1目的
规范单极电刀、双极电凝、超声刀三和电外科能量设备的操作规程―指导手术室护士正确评估、使用、维护电外科设备,减少操作过程中的安全隐患最大限度地确保术中患者及医护人员安全。1.2适用范围
该指南适用于各种不同的医疗环境,包括住院部手术室、日间手术室、诊室、心导管室、内镜室、放射科等实施创伤性诊疗的区域。
2、名词术语
2.1电外科
电外科(electrosurgery)是应用于外科手术室的一种高频电流手术系统,电外科集高频电刀、大血管闭合系统、超声刀、氩气刀、LEEP刀、内镜电切刀等众多外科高频电流手术设备于一体,并且通过计算机来控制手术过程中的割深度和凝血速度,达到止血和凝血效果。2.2单极电刀
单极电刀(monopolar electrotome)是在一个回路中利用频率大于200kHZ的高频电流作用于人体所产生的热能和放电对组织进行切割、止血的电外科设备。2.3双极电凝
双极电凝(bipolar electrocautery)是一种高频电流发生器,在双极电凝器械与组织接触良好的情况下,电流在双极镊的两极之间所产生的热能,对人体组织进行电凝止血。2.4超声刀
超声刀(ultrasound knife)是一个超声能量和机械振动的发生器,通过超声频率发生器作用于金属探头(刀头),以55.5kHz的频率通过刀头进行机械振荡(50~100μm),将电能转变成机械能,继而使组织内液体汽化、蛋白质氢链断裂、细胞崩解、蛋白质凝固、血管闭合,达到切开、凝血的效果 2.5回路负极板
回路负极板(return electrode)在电外科手术中与高频电刀主机配套使用,可为电外科电流提供安全的返回路径。回路负极板的使用能有效降低电流密度,增加散热,分散电流,防止热损伤。2.6耦合效应
耦合效应(coupling effect)是指两个或两个以上的电路原件或电网络的输入与输出之间存在紧密互影响,并通过相互作用从一侧向另一侧传输能量的现象。在电外科应用中表现为工作电缆(电刀笔或电钩)向相邻近(靠近)的电缆或金属器械传输能量的现象。
电外科安全
3、单极电刀
3.1评估 3.1.1环境
避免潜在的富氧环境,同时避免可燃、易燃消毒液在手术野集聚或浸湿布类敷料,床单位保持干燥。3.1.2患者
3.1.2.1评估患者体重、皮肤,如温度、完整性、干燥程度、毛发、文身等。3.1.2.2佩戴金属饰品情况,如戒指、项链、耳环、义齿等。
3.1.2.3体内各类医疗设备及其他植入物,如永久性心脏起搏器、植入式机械泵、植入式耳蜗、助听器、齿科器具、内置式的心脏复律除颤器(ICD、骨科金属内固定器材等)。
3.1.2.4患者身体与导电金属物品接触情况,如手术床、器械托盘等,避免直接接触。3.1.3设备
3.1.3.1检查主机功能状态,调节的模式、参数符合手术需求,禁止使用破损、断裂、有缺损的附件。3.1.3.2评估回路负极板及其粘贴部位与手术切口的距离。
3.1.3.3评估电刀笔、腔镜电凝器械、电刀连接导线绝缘层的完整性。3.2操作要点
3.2.1准备高频电刀和电刀连线,将连接线端口插入高频电刀相应插口。3.2.2按照生产厂家的使用说明开机自检。3.2.3连接回路负极板并选择患者合适的部位粘贴。
3.2.4跟据手术类型和使用的电刀笔,选择合适的输出模式及最低有效输出功率。电刀功率选择的原则为达到效果的情况下,尽量降低输出功率。
3.2.5将高频电刀笔与主机相连,电刀连线固定时不能与其他导线盘绕,防止发生耦合效应;电刀笔不用时将其置于绝缘的保护套内;为避免设备漏电或短路,勿将电线缠绕在金属物品上;有地线装置者妥善连接。
3.2.6利用手控或脚控方式测试电刀笔输出功率。
3.2.7及时清除电刀笔上的焦痂;发现电刀头功能不良应及时更换。
3.2.8手术结束,将输出功率调至最低后,关闭主机电源,再拔出单极电刀连线,揭除回路负极板,拔出电源线。
3.2.9术毕,使用登记,清洁整理电刀设备。3.3观察要点
3.3.1观察设备运转情况。3.3.2观察操作者规范操作。
3.3.3观察回路负极板粘贴处皮肤有无热损伤或电灼伤。3.4回路负极板使用
3.4.1严格遵从生产厂家提供的使用说明:若使用通用电外科手术设备,应配备回路负极板接触质量监仪或电外科设备本身配有的自检功能。3.4.2选择合适的回路负极板
3.4.2.1宜选用高质量带双箔回路的软质回路负极板,一次性回路负极板严禁复用、禁止裁剪。3.4.2.2选择大小合适的回路负极板,成人和儿童均有专用回路负极板。
3.4.2.3对于烧伤、新生儿等无法粘贴回路负贴及有金属植人物等患者宜选择双极电凝,也可选择电式回路板垫。
3.4.2.4婴幼儿或小儿应根据体重选择合适的回路负极板,禁止裁剪负极板,且要求负极板黏性强并容易撕脱。3.4.2.5使用前检查其有效期、完整性、有无瑕变变色、附着物以及干燥程度;过期、损坏或水基凝胶变干的回路负极板禁止使用;回路负极板不得叠放打开包装后宜立即使用。3.4.3粘贴部位
选择易于观察、肌肉血管丰富、皮肤清洁、干燥的区域(毛发丰富区不易粘贴)。靠近手术切口部位,距离切口部>15cm;距心电图电极>15cm,避免电流环路中近距离通过心电图电极和心脏。3.4.4回路负极板粘贴与揭除
粘贴前先清洁皮肤,以减少阻抗。粘贴时,将回路负极板的长边与高频电流流向垂直(回路负极板粘贴方向与身体纵轴垂直),并与皮肤粘贴紧密。术毕,从边缘沿皮纹方向缓慢地将负极板整片水平自患者身体上揭除,揭除后观察并清洁局部皮肤。3.4.5报警提示
使用过程中若出现报警,应及时停止使用,检查回路负极板是否移位、脱落、粘贴是否均匀和牢固,必要时关机更换或重新粘贴。3.5注意事项
3.5.1安装心脏起搏器或有金属植入物的患者,禁用或慎用高频电刀(可在厂家或心内科医生指导下使用),或改用双极电凝。
3.5.1.1如需用单极电刀,应采用最低有效功率、最短的时间。
3.5.1.2回路负极板粘贴位置应靠近手术部位;选择回路负极板粘贴位置时,让电流主回路避开金属植入物。
3.5.1.3加强监护,严密观察患者病情。对安装心脏起搏器的患者,应在专业人员指导下优先使用双极电凝并低功率操作,避免回路电流通过心脏和起搏器,尽量使导线远离心脏起搏器及其导线。
3.5.2每次使用单极电刀时,原则上应避免长时间连续操作,因回路负极板不能及时分散电流,易致皮肤灼伤。
3.5.3输出功率大小应根据切割或凝固组织类型进行选择,以满足手术效果为宜,应从小到大逐渐调试。3.5.4使用含酒精的消毒液消毒皮肤时,应避免消毒液积聚于手术床,消毒后应待酒后应待酒精挥发后再启用单极电刀,以免因电火花遇易燃然液体而致患者皮肤烧伤。气道内手术使用电刀或电凝电凝时应防止气道烧伤。肠道手术禁忌使用甘露醇灌肠,肠梗阻的患者慎用电刀。3.5.5电刀笔连线不能缠绕金属物体,会导致漏电的发生,引发意外。3.5.6应将工作提小音调到工作人员清晰听到的音量。
3.5.7负极板尽量靠近手术切口部位(但不小15cm),避免越过身体的交叉线路,以便使电流通过的路径最短。
3.5.8腔镜手术使用带电凝功能的器械前,应检查绝缘层的完整性,防止漏电发生,损伤邻近脏器。3.5.9仪器应定期检测及保养。
4、双极电凝
4.1评估
根据手术需求设定双极电凝参数,选择合适的双极电凝器械,确保功能状态良好。4.2操作要点
4.2.1准备高频电刀设备及双极电凝线。
4.2.2连接电源和脚控开关,将脚控开关放于术者,脚下(若有手控功能,也可选择手控模式),开机自检。4.2.3选择双极电凝模式,并根据手术部位及医生需求选择合适的输出功率。4.2.4连接双极电凝线。
4.2.5使用过程中应及时去除双极镊或钳上的焦痂。4.2.6关闭主机电源,拔出双极电凝线和电源线。4.2.7术毕,使用登记,清洁整理电刀设备。4.3观察要点
术前检查设备的功能状态,评估双极电凝操作是否规范,双极电凝线插入位置是否正确,功率选择是否合适。4.4注意事项
4.4.1根据手术部位和组织性质选用适合的电凝械和输出功率。
4.4.2双极电凝使用时应用生理盐水间断冲洗或滴注,保持组织湿润、无张力及术野清洁,避免高温影响电凝周围的重要组织和结构,减少组织焦痂与双极镊或钳的黏附。
4.4.3推荐使用间断电凝,每次电凝时间约0.5秒,可重复多次,直至达到电凝效果,避免电凝过度。4.4.4双极电凝器械或镊尖的保护
电凝时,用湿纱布或专业无损伤布及时擦除双极电凝器械或镊的焦痂不可用锐器刮除,以免损伤头端或镊尖的合金材质。双极电凝器械操作时应动作轻柔,在固定双极摄尖时,两尖端保持一定距离,避免互相接触而形成电流短路或外力导致镊尖对合不良,影响电凝效果。双极电凝器械清洁后应在头端或镊尖套上保护套。
4.4.5设备维护保养
注意双极电凝器械品牌与主机兼容性,脚踏控制板在使用前应套上防水保护套,便于清洁,避免电路故障或短路。
5、超声刀
5.1评估
使用前检查设备功能状态,根据组织类型、血管的粗细选择合适的超声器械和输出功率。5.2操作要点
5.2.1连接电源和脚踏。
5.2.2按照生产厂家说明安装超声装超声刀头。5.2.3将手柄线与主机相连,并固定。5.2.4开机自检,并调节默认功率。
5.2.5术中清洗超声刀刀头 将刀头张开完全浸没于生理盐水中,利用脚控或手控开关启动超声刀清洁刀头,避免与容器边缘接触。
5.2.6按照生产厂家说明卸除超声刀刀头。5.2.7关闭电源开关,拔出手柄线接口,拔出电源。5.2.8清洁整理超声刀设备并做好使用登记。5.3观察要点
超声刀使用是否规范;超声刀头是否完整,避免松动。5.4注意事项
5.4.1严格按照生产厂家说明使用,选择合适的规范安装。5.4.2超声刀报警
超声刀开机自检出现故障时主机屏幕将显示故障代码,需请专职设备技术人员及时维修或更换部件;使用中同时踩到两个脚踏开关,主机会有报警,但没有故障代码显示;超声刀持续工作时间过长、温度过高时,机器会自动报警,应将超声刀头浸泡于生理盐水中,待刀头降温后再使用。5.4.3超声刀使用禁忌
超声刀工作时禁用手触摸,并避免长时间连续过载操作;不能闭合刀头空踩脚踏板或用超声刀头夹持金属物品及骨组织;由于超声刀闭合管腔是永久性闭合,需确认闭合的组织类型是否适合。5.4.4超声刀维护和保养 超声刀头应轻拿轻放,避免重压、不要碰撞硬物或落地。使用后,手柄线用湿布擦拭干净,不宜用水冲洗,并顺其弧度保持15~20cm直径线圈盘绕存放。血液、体液隔离或特殊感染患者,应用含氯消毒液或酸化水擦拭消毒或按特殊感染患者术后处理方式处理。清洗时避免 撞击或用力抛掷。手柄线须根据生产厂家说明选择适宜的灭菌方法或使用一次性无菌保护 套以达到无菌要求。
第四篇
1、概述
1.1目的
明确手术中的无菌操作原则、手术隔离原则,为手术室护士在护理操作过程中提供统一规范的指导建议,防止或减少手术部位的病原微生物的感染、播散以及肿瘤的转移和种植,为患者提供更加安全、可靠的手术保障。1.2适用范围 1.2.1无菌操作技术
适用于所有有创操作的全过程。1.2.2手术隔离技术
1.2.2.1适用于所有消化道、呼吸道、泌尿生殖道等空腔脏器手术的全过程。1.2.2.2适用于恶性肿瘤手术的全过程。
2、名词术语
2.1手术隔离技术
手术隔离技术(the operation isolation technique)指在无菌操作原则的基础上,外科手术过程中采取的一系列隔离措施,将肿瘤细胞、种植细胞、污染源、感染源等与正常组织隔离,以防止或减少肿瘤细胞、种植细胞污染源、感染源的脱落、种植和播散的技术。手术隔离技术是中华护理学会手术室专业委员会结合国际相相关内容、学科特点首次提出的专业术语。2.2无菌区域
无菌区域(sterile area)指经过灭菌处理,而未被污染的区域范围。2.3隔离区域
隔离区域(isolation)是指在外科手术时,凡接触空腔脏器、肿瘤组织、内膜异位组织和感染组织等的器械、敷料均视为污染,这些被污染的器械和敷料所放置的区域即为隔离区域。2.4“烟囱”效应
烟囱”效应(the chimney effect)即从具有通畅的流通空间,空气(包括烟气)靠密度差的作用,从具有通畅的流通空间,沿着通道很快进行扩散或排出的现象,即为“烟囱”效应。2.5子宫内膜异位症
子宫内膜异位症 是指具有活性的子宫内膜组织(腺体和间质)出现在子宫体以外外的部位,是育龄女性常见病及多发病,虽呈良性病变,但具有类似恶性肿瘤的种植、侵蚀及远处转移能力。2.6腹壁切口子宫内膜异位症
腹壁切口子宫内膜异位症(AWE)是盆腔外EMS的特殊类型,主要见于剖宫产术后,是剖宫产术的远期并发症之一。国外最近报道发病率可达0.8%。AWE发病机制目前尚未完全阐明为大众所认同的病因是“子宫内膜种植学说”,是医源传播,即手术操作时将子宫内膜腺体及其间质细胞种植于腹壁切口,异位种植的子宫内膜随卵巢激素的变化而发生周期性出血,产生局部炎性反应并有局部新生血管形成导致内膜细胞不断
手术隔离技术 增殖,周围纤维组织增生,最终形成异位病灶。2.7空腔脏器
空腔脏器(hollow organ)是相对实体脏器而言,是指管腔状或脏器内部含有大量空间的脏器,如消化系统的胃、肠、胆囊、阑尾,泌尿系统的膀胱,生殖系统的子宫等。2.8空腔脏器手术
空腔脏器手术 是指食管(食道)、肺、胃、胆囊、肠道、子宫、膀胱等部位的手术。因为这些脏器大都离体表较深,内部含有大量的空间或都通过狭小的通道和外界相通,所以常规的手术前准备不能进行有效的消毒,这就使空腔内部物质成为无菌手术污染的来源。2.9手术部位感染
手术部位感染(SSI)指外科手术部位感染分为切口浅部组织感染、切口深部组织感染、器官/腔隙感染。2.10创伤
创伤(trauma)主要是指机械力作用于人体所造成的损伤,它可以按伤口是否开放、致伤部位、致伤因子等方面进行分类。2.11清创术
清创术是指伤后早期充分清除坏死或失去生机的组织、血块、异物等有害物质,控制伤口出血,尽可能将已污染的伤口变为清洁伤口,争取为伤口早期愈合创造良好的局部条件。2.12外科感染
外科感染 是指需要外科治疗的感染,包括创伤、手术、烧伤等并发症的感染。2.13清洗伤口
清洗伤口 指去掉覆盖伤口的敷料,用3%过氧化氢溶液冲洗伤口,再用无菌生理盐水冲干净,除去伤口内的污血、血凝块和异物 2.14清理伤口
清理伤口 指在:麻醉状态下消毒皮肤,铺盖灭菌手术巾;切除伤口周围不整皮缘,清除血凝块和异物,切除失活组织和止血。2.15同期手术
同期手术(Homochronous operation)即两种或两种以上术式同时进行、一次完成的手术。如不同切口级别Ⅰ类(清洁)切口与非1类(清洁―污染)切囗的手术同期进行,肿瘤合并非肿瘤手术同期进行等。同期手术是外科治疗的一种选择,应严格把握患者的适应适应证及禁忌证。2.16Ⅰ类(清洁)切口
Ⅰ类(清洁)切口(clean incision)指手术未进入感染炎症区,未进入呼吸道、消化道、泌尿生殖道及口咽部位,如颅脑、视觉器官、四肢躯干及不切开空腔脏器的胸、腹部手术切口,以及闭合性创伤手术符合上述条。
2.17Ⅱ类(清洁-污染)切口
Ⅱ类(清洁―污染)切口(clean-pollution Incision)指手术进入呼吸道、消化道、泌尿生殖道及口咽部位,但不伴有明显污染。例如无感染且顺利完成的胆道、胃肠道、阴道、口咽部手术。2.18Ⅲ类(污染)切口
Ⅲ类(污染)切口(pollution Incision)指手术进入急性炎症但未化脓区域;开放性创伤手术;胃肠道内容有明显溢出污染;术中有明显污染者,如开胸心脏按压。2.19 Ⅳ类(污秽-感染)切口
Ⅳ类(污秽-感染)切口 指有失活组织的陈旧创伤手术;已有临床临床感染或脏器穿孔的手术,如各个系统或部位的脓肿切开引流,化脓性腹膜炎等手术切口均属此类。
3、手术隔离技术 3.1手术无菌操作原则
3.1.1明确无菌概念、建立无菌区域
分清无菌区、相对无菌区、相对污染区的概念无菌区内无菌物品都必须是灭菌合格的,无菌操作台作台边缘平面以上属无菌区,无菌操作台边缘以下的桌单不可触及也不可再上提使用。任何无菌操作台或容器的边缘,以及手术台上穿着无菌手术衣者的背部、腰部以下和像触缘肩部部均视为相对无菌区,取用无菌物品时不可触及以上部位。若无菌包破损、潮湿、可疑污染时均视为污染。3.1.2保持无菌物品的无菌状态
手术中若手套破损或接触到污染物品,应立即更换无菌手套;无菌区的铺单若被浸湿,应加盖无菌巾或更换无菌单;严禁跨越无菌区;若有或疑似被污染应按污染处理。3.1.3保护皮肤、保护切口
皮肤消毒后贴皮肤保护膜,保护切口不被污染。切开皮肤和皮下脂肪层后,边缘应以盐水纱布垫遮盖并固定或条件允许者建议使用切口保护套,显露手术切口。凡与皮肤接触的刀片和器械不应再用,延长切口或缝合前再次消毒皮肤;手术中途因故暂停时,切口应使用无菌巾覆盖。3.1.4正确传递物品和调换位置(详见第一篇“7手术器械传递”)3.1.5减少空气污染,保持洁净效果
手术间门随时保持关闭状态;控制人员数量、减咸少员流动、保持手术间安静;手术床应在净化手术间的术区域内,回风口无遮挡。3.2手术隔离技术
3.2.1建立隔离区域明确有瘤、污染、感染、种植概念;在无菌区域建立明确隔离区域;隔离器械、敷料放置在隔离区域分清使用,不得混淆。
3.2.2隔离前操作切口至器械台加铺无菌巾,以保护切口周围及器械台面,隔离结束后撤除。3.2.3隔离操作
3.2.3.1隔离开始明确进行肿瘤组织切开时;胃肠道、呼吸道、宫腔阴道食道、肝胆胰、泌尿道等手术穿透空腔脏器时以及组织修复,器官移植手术开始时即为隔离开始。3.2.3.2隔离操作(建议遵循以下原则)
3.2.3.2.1被污染的器械、敷料应放在隔离区域内,注意避免污染其他物品,禁止再使用于正常组织。3.2.3.2.2切除部位断端应用纱布垫保护,避免污周围。
3.2.3.2.3术中吸引应保持通畅,随时吸除外流内容物,吸引器头不可污染其他部位,根据需要及时更换吸引器头。
3.2.3.2.4擦拭器械的湿纱布垫只能用于擦拭隔离器械。
3.2.3.2.5洗手护士的手不得直接接触污染隔离源”(隔离器械、隔离区域、隔离组织)。
3.2.3.2.6预防切口种植或污染的措施即取出标本建议用取物袋,防止标本与切口接触,取下的标本放入专用容器。
3.2.4隔离后操作(建议按照以下操作步骤)3.2.4.1即撤
立即撤下隔离区内的物品,包括擦拭器械的湿纱布垫。3.2.4.2冲洗
用未被污染的容器盛装冲洗液彻底清洗手术野。3.2.4.3更换
被污染的无菌手套、器械、敷料等。3.2.4.4重置无菌区 切口周围加盖无菌单。
4、常见隔离手术
4.1恶性肿瘤手术 4.2妇科手术 4.3空腔脏器手术 4.4创伤手术 4.5同期手术 4.6移植手术 4.7内镜手术
5、恶性肿瘤手术
5.1目的
5.1.1防止肿瘤细胞沿血道、淋巴道扩散。5.1.2防止肿瘤细胞的创面种植。5.2隔离手术范围
所有恶性或可疑恶性肿瘤的穿刺、活检、部分或全部切除手术的全过程。5.3操作要点
遵循本篇中3.2手术隔离技术。5.3.1手术切口的保护
5.3.1.1保护皮肤粘贴切口薄膜,动作轻柔,尽量平整,避免出现小气泡;或者选择干纱布垫保护,并用巾钳固定。
5.3.1.2保护皮下组织使用盐水纱布垫保护皮下组织后用牵开器固定并充分暴露术野,确保手术切口的安全。或根据手术切口大小选择合适的一次性切口保护器进行切口保护。5.3.1.3手术体腔探查
若发现肿瘤破溃,应保护肿瘤区域。探查结束后操作者更换手套后再进行手术。5.3.2手术器械敷料管理
5.3.2.1建立“肿瘤隔离区域”,以便分清有瘤区和无瘤区,分别放置被污染与未被污染器械和敷料。5.3.2.2准备专用“隔离盘”并有胆显标志,用于放置肿瘤标本和直接接触肿瘤的手术器械。
5.3.2.3接触过肿瘤的器械和敷料放在隔离区域使用,不可重复使用。不得放置到非隔离区域,禁止再使用于正常组织,使用后的敷料等采用单独器械夹取。5.3.3肿瘤瘤的切除 5.3.3.1隔离肿瘤
破溃肿瘤设法应用纱布、手套、取瘤袋等方法进行隔离或应用肿瘤表面封闭等技术进行生物制剂隔离。5.3.3.2整块切除将肿瘤完整进行切除和取出,禁止将肿瘤分段切除。5.3.3.3轻柔操作
手术人员应尽量避免挤压瘤体,尽量实施锐性分离,少用钝性分离避免肿瘤细胞沿血液,淋巴管扩散。5.3.3.4充分止血
尽量使用电刀切割组织,减少出血机会,切断肿瘤细胞血行转移途径。5.3.3.5分组操作
“互不侵犯”即涉及组织修复等手术,需要多组人员同时操作时,区分有瘤器械与无瘤器械、有瘤操作与无操作人员,各组人员和器械不能相互混淆。5.3.3.6肿瘤取出
取出肿瘤标本应使用取物袋,避免肿瘤直接接触切囗。5.3.3.7标本的放置 放于指定的容器置于有瘤区,不可用手直接接触。5.3.4术中冲洗液的使用
5.3.4.1使用未被污染的容器盛装冲洗液冲洗术野。5.3.4.2冲洗后不建议用纱布垫擦拭,以免肿瘤细胞种植。5.3.5术后器械管理参照WS 310-2009医院消毒供应中心。
6、妇科手术
6.1目的
6.1.1防止子宫内膜残留至切口,造成成医源性种植。6.1.2防止宫腔及阴道内容物污染体腔及切口。6.2范围
妇科、产科的腹部及会阴手术。6.3操作程序 6.3.1常见手术
剖宫产术、子宫切除术、子宫切开术、子宫肌瘤剔除术、会阴切开术、腹腔镜检查术、人工流产术等。6.3.2手术用物
切口保护器、手术器械、敷料、冲洗液。6.3.3设备
高频电刀、超声刀等。6.3.4隔离原则
6.3.4.1术中严格按照无菌隔离技术进行,防止蜕膜组织和子宫内膜间质成分散落在手术区域。6.3.4.2减少不必要的宫腔操作,以免将有活性的蜕膜组织种植到切口处。6.3.5操作要点 6.3.5.1切口保护
涉及可能暴露宫腔的手术时,切开腹壁后用切囗保护器或纱布保护好切口创面;若行剖宫产手术,子宫切哂周术野应用纱垫保护,尽量避免宫腔内血液或羊水污染切口。6.3.5.2冲洗液管理
关闭腹腔及缝合腹壁切口前需用冲洗液冲洗,切口周围加铺无菌巾,防止腹壁切口子宫内膜异位症。6.3.5.3敷料管理
术中宫腔操作所用敷料必须一次性使用丢弃,不能再用于其他部位。6.3.5.4器械管理
接触子宫内膜或胎膜、胎盘的器械应放于固定位置,避免污染其他器械及用物;行子宫相关手术时,缝合子宫肌层如有穿透子宫内膜,需执行无菌隔离技术,缝合子宫的缝线不应再用于缝合腹壁各层。6.3.5.5人工流产术
应注意控制宫腔负压,避免在将吸管突然拔出时,内膜碎片、宫腔血液被过高负压吸人到腹腔内。6.3.5.6宫腔镜手术 需防止冲洗液流入腹腔。
7、空腔脏器手术
7.1操作程序 7.1.1手术体腔探查
探查前在手术切口周围用纱布垫或切口保护套保护,应避免内容物流出,污染手术切口。7.1.2切开空腔脏器(或感染病灶)前
应先用纱布垫或切口保护套保护周围组织。备好蘸有消毒液的纱布或棉球(消毒断端)、吸引器(以免脏器内容物流出污染体腔及切口)。
7.1.3切除空腔脏器(遵循本篇标题3.2中的内容)7.2注意事项
若为肠梗阻(肠内管腔内可能存在易燃性气体),在切开肠管时,不能使用电外科设备,避免引起意外伤害。
8、创伤手术
8.1注意事项
8.1.1体腔探查时,合理使用纱布垫或切口保护套,避免感染扩散污染周围组织。
8.1.2若为开放性创伤手术,应先进行清洗去污(包括:清洗皮肤、清洗伤口)再进行伤口清理探查。8.1.3准备两份手术器械,一份用作清洗去污,另份用作伤口清理探查。8.1.4清理探查过程,怀疑被污染的器械、敷料禁止再使用。
8.1.5清洗去污用的器械、敷料及从伤口上清理下来的敷料,应在治疗手术开台前移出手术间。
9、同期手术
9.1注意事项
患者评估:区分Ⅰ类切口与非Ⅰ类切口。
9.1.1Ⅰ类切口合并非Ⅰ类切口手术应遵循无菌技术原则,避免交叉感染。原则上Ⅰ类切口手术在前,非Ⅰ类切口手术在后。
9.1.2特殊手术需要先做非Ⅰ类切口手术再做Ⅰ类切口手术时应重新更换手术敷料及器械。9.2操作要点
9.2.1分清Ⅰ类切口与非Ⅰ类切口区域,严格区分清洁切口区、污染切口区,区分无菌器械和污染器械。9.2.2物品不得交叉使用,凡接触污染切口手术的物品均视为污染,不能再用于清洁切口的手术操作,避免交叉感染。需及时更换手套、加盖无菌单。
9.2.3凡接触有腔脏器如胃肠、食管、肺、胰、肝胆等器官物品的器械均视为污染,这些被污染的物品及器械,不能再用于无菌部位的手术操作。规范使用冲洗液。
9.2.4注意肿瘤合并非肿瘤同期手术的无瘤技术(详见本篇5恶性肿瘤手术相关内容)。9.2.5手术器械台管理
严格执行消毒隔离制度和无菌技术操作规程。分别铺设2个无菌器械台,手术部位器械需独立摆放。建议使用2个器械托盘。
10、移植手术
10.1严格执行无菌操作
感染是移植手术最常见、最致命的并发症,因此移植组人员应做到器械物品准备齐全,术中配合默契,尽量缩短供体器官的缺血时间及手术时间,减少感染机会;术中一切操作都应严格执行无菌操作,器械物品格灭菌;移植手术应安排在百级层流净化手术间,并严格控制室内人员数量及流动。10.2供体器官的保护
0~4℃低温灌注与低温保存,即器官经预冷的灌洗液(如UW液、HTK液或Celsior液)快速灌洗并获取后,将器官与保存液一并放入双层无菌器官袋内,夹层置入无菌盐水冰屑,依次分别扎紧每层袋囗,并置于无菌容器内,将其放入低温保温箱转运,全程维持0~4℃,严格保持无菌。修剪、移植过程中冰屑低温保护器官,严防污染、滑落。无菌盐水冰屑制作过程严格执行无菌操作,防止污染。10.3皮肤保护
做好术前评估,合理使用体位垫对尾骶部、足跟部等受压部位进行保护;保持患者皮肤干燥,督促术者正确使用切口保护设备,避免冲洗液、体液浸湿皮肤;因移植过程中器官局部需保持低温,术中大量使用冰屑及冰盐水,复温时大量使用38~42℃热盐水,切口周围无菌巾易潮湿造成污染,若潮湿后应立即加盖无菌巾,保持台上干燥整洁,干燥的无菌单具有隔离作用。10.4综合性体温保护技术
术中低体温能削弱巨噬细胞氧化杀伤力,加之血收缩导致组织氧含量减少,易造成术后切口感染,因此手术中应采取综合性体温保护技术,室温设置为22~25℃,通过调节水毯、充气式加温仪等措施维持患者体温在36℃以上。术前20分钟将手术床铺好保温水毯,调节温度38~39℃,使用充气式加温仪维持患者体温;器官移植时大量使用冰屑及长时间脏器暴露导致体温下降迅速,应调高加温设备温度至40~41℃;开放后继续维持患者体温。同时术中持续监测食管温度,术中输注的液体和血制品应采用加温设备。10.5无瘤技术
器官移植术中及术后大剂量免疫抑制剂的应用,加快了肿瘤细胞的生长,因此,最大限度地去除肿瘤细胞显得尤为关键。若受体原发病为肿瘤者应遵循本篇5.3恶性肿瘤手术隔离技术操作原则,且不使用自体血回输。
11、内镜下肿瘤手术
11.1遵循本篇3.2手术隔离技术操作原则 11.2遵循无菌操作原则
11.3遵循隔离技术器械敷料使用原则
11.3.1吸引器管道通畅,及时吸出渗液和渗血,减少脱落肿瘤细胞污染的机会。11.3.2先放气再拔穿刺套管
撤销CO2气腹,应打开套管阀门使CO2逸出排净后方可拔除套管,避免“烟囱”效应造成穿刺针道肿瘤种植转移(PSM)。
11.3.3预防切口种植的措施
11.3.3.1将穿刺套管固定,防止套管意外脱落和。避免造成“烟囱”效应。
11.3.3.2切口手术使用切口保护器,使切切口与瘤体隔离,同时防止接触肿瘤的器械上下移动,造成切口种植。
11.3.3.3取出标本必须用取瘤袋,防止瘤体与切口接触,对于微小的标本如淋巴结等取出时也应采取隔离措施。
11.3.4CO2气腹的管理
尽量缩短CO2气腹持续时间,术中调节气腹压力≤14 mmHg , 流量<5L / min。建议采用有气体加温功能的气腹机,降低肿瘤细胞的雾化状态,减少肿瘤种植。
第五篇
1、概述
1.1目的
为手术室护士提供手术患者安全管理的指导原则及意见,以减少不良事件发生,保障患者安全。1.2适用范围
患者安全管理 手术室、门诊手术室、介入导管室、内镜检查室和可能实施手术的其他侵入性操作的所有区域。
2、名词术语
2.1体核温度
体核温度(core temperature)指人体内部-胸腹腔和中枢神经的温度,因受到神经、内分泌系统的精细调节,通常比较稳定。一般不超过37℃±5℃。核心体温可在肺动脉、鼓膜、食管远端、鼻咽部、膀胱和直肠测得。2.2正常体温
正常体温(normal body temperature)指临床上常用腋窝、口腔、直肠等处的温度代表体温。不同部位的正常体温有所不同,腋温为36.0℃~37.0℃;口腔温度为36.3℃~37.2℃;肛温为36.5℃~37.7℃。2.3低体温
低体温(hypothermia)指核心体温<36.0℃即定义为低体温。是最常见的手术综合并发症之一。2.4室温
室温(Indoor temperature)指手术间的直接环境温度,通常在21~25℃。2.5强制空气加热
强制空气加热(forced-air warming)指利用对流加热学方法,用可控的方式将暖流空气分配到患者肌肤,如充气式加温仪,是一项常见的皮肤表面加温方法。2.6手术患者转运手术
手术患者转运(patient transport)指患者术前从病房、急诊室、监护室(intensive care unit , ICU)等区域到手术室及术后从手术室到麻醉复苏室(post anesthesia care unit,PACU)、病房、监护室的整个过程。组成成要素包括:患者、转运人员、转运设备。2.7手术患者交接
手术患者交接(patient handover)指因手术患者发生转运,医务人员对手术患者情况的交接过程。2.8非计划性拔管
非计划性拔管(unexpected extubation,UEX)指插管意外脱落或未经医护人员同意,患者将插管拔除,也包括医护人员操作不当所致拔管。
3、术中低体温预防
3.1目的
为手术室护士提供手术患者体温护理管理的实践指导原则,以维持患者正常体温,防止围术期(尤其是术中)低体温的发生。该指导原则针对计划外低体温的预防,计划内或治疗性低体温不在该指南范围内。3.2导致低体温的原因
3.2.1麻醉药物导致的体温调节障碍
麻醉药抑制血管收缩,抑制了机体对温度改变的节反应,病人只能通过自主防御反应调节温度的变化,核心体温变动范围约在4℃以内。3.2.2手术操作导致的固有热量流失
长时间手术,使病人体腔与冷环境接触时间延长,机体辐射散热增加。3.2.3手术间的低温环境。
3.2.4静脉输注未加温的液体、血制品。3.2.5手术中使用未加温的冲洗液。
3.2.6其他:术前禁饮禁食、皮肤消毒、患者紧张等因素的影响。
3.2.7新生儿、婴儿、严重创伤、大面积烧伤、虚弱、老年患者等为发生低体温的高危人群。3.3低体温对机体的影响 3.3.1手术部位感染风险
降低机体免疫功能,引起外周血管收缩致血流量减少,从而增加外科手术部位感染的风险,导致住院时间延长。
3.3.2心血管系统并发症
如室性心律失常、房室传导阻滞、血压下降,严重时可引起室颤、心搏骤停等。3.3.3对于创伤患者,低体温与死亡发生率的升高相关。3.3.4凝血功能
使患者机体循环血流减慢,血小板数量和功能减弱,凝血物质的活性降低,抑制凝血功能,增加手术出血量。
3.3.5改变药物代谢周期
增加肌肉松弛药的作用时间,延长麻醉后苏醒时间。3.3.6导致患者寒战,耗氧量增加。3.3.7中枢神经系统
降低中枢神经系统的氧耗和氧需,减少脑血流量,降低颅内压,核心温度在33℃以上不影响脑功能,28℃以下意识丧失。3.3.8内分泌系统
抑制胰岛素分泌,甲状腺素和促甲状腺素分泌增加,肾上腺素、多巴胺等儿茶酚胺水平随低温而增加,麻醉中易发生高血糖。3.3.9其他
低温可使肾血流量下降,pH升高以及呼吸减慢等。3.4预防措施
3.4.1设定适宜的环境温度:应维持在21~25℃。根据手术不同时段及时调节温度。3.4.2注意覆盖,尽可能减少皮肤暴露。
3.4.3使用加温设备,可采用充气式加温仪等加温设备。3.4.4用于静脉输注及体腔冲洗的液体宜给予加温至37℃。
3.4.5高危患者(婴儿、新生儿、严重创伤、大面积烧伤患者等)除采取上述保述保温措施外还需要额外预防措施防止计划外低体温,如可在手术开始前适当调高室温,设定个性化的室温。3.5注意事项
3.5.1应采用综合保温措施。
3.5.2在使用加温冲洗液前需再次确认温度。
3.5.3应使用安全的加温设备,并按照生产商的书面说明书进行操作,尽量减少对患者造成可能的损伤。3.5.4装有加温后液体的静脉输液袋或灌洗瓶不应用于患者皮肤取暖。
3.5.5使用加温毯时,软管末端空气温度极高,容易造成患者热损伤。不能在没有加温毯的情况下直接加温或使用中软管与加温毯分离。
3.5.6加温后的静脉输液袋或灌洗瓶的保存时间应遵循静脉输液原则及产品使用说明。
3.5.7对使用电外科设备需要粘贴负极板时,应注意观察负极板局部温度,防止负极板局部过热性状改变对患者皮肤造成影响。
3.5.8使用加温设备需做好病情观察及交接班工作。
3.5.9加强护士培训,掌握预防低体温及加温设备使用的相关知识。
4、手术患者转运交接
4.1目的 为手术患者转运和交接提供指导性意见,明确手术患者转运的适应证、禁忌证、转运必备用品、方法及交接注意事项,以减少不良事件发生,保障患者安全。4.2手术患者转运交接原则
4.2.1转运人员应为有资质的医院工作人员。4.2.2转运交接过程中应确保患者身份正确。4.2.3转运前应确认患者的病情适合且能耐受转运。
4.2.4转运前应确认转运需要携带的医疗设备及物品,并确认功能完好。
4.2.5转运中应确保患者安全、固定稳妥,转运人员应在患者头侧,如有坡道应保持头部处于高位。注意患者的身体不可伸出轮椅或推车外,避免推车速度过快、转弯过急,以防意外伤害。并注意隐私保护和保暖。
4.2.6交接过程中应明确交接内容及职责,并按《手术患者交接单》记录。4.3手术患者的转运交接
4.3.1手术患者入手术室的转运交接
4.3.1.1转运前,手术室巡回护士确认手术患者信息,并通知病房。病房护士护士确认手术患者的术前准备已完成。转运人员应与病房护士共同确认患者信息,交接需带入手术室的物品。4.3.1.2患者进入术前准备室或手术间,护士应确认手术患者信息及携带物品并记录。4.3.2手术患者出手术室的转运交接
离开手术室前,护士应确认管路通畅、妥善固定及携带物品,准确填写《手术患者交接单》。根据患者去向准备转运用物。通知接收科室及患者家属。4.4转运交接注意事项
4.4.1应至少同时使用两种及以上的方法确认患者身份,确保患者正确。4.4.2确保手术患者安全
4.4.2.1根据手术患者病情,确定转运人员、适宜时间、目的地、医疗设备、药物及物品等。4.4.2.2防止意外伤害的发生,如坠床、非计划性拔管、肢体挤压等。4.4.2.3转运前确保输注液体的剩余量可维持维持至目的地。
4.4.3交接双方应共同确认患者信息、病情和携带用物无误后签字完成交接。4.4.4转运设备应保持清洁,定期维护保养。转运被单应一人一换。
4.4.5特殊感染手术患者转运应遵循《医疗机构消毒技术规范》WS/T367-2012做好各项防护。
4.4.6做好突发应急预案的相应措施。如突遇设备意外故障、电梯故障,备好相应的急救用物和紧急呼叫措施。
第六篇
1、概述
1.1目的
规范仪器设备的操作规程,指导手术室护士正确评估、使用、维护仪器设备,减少操作过程中的安全隐患,最大限度地确保使用过程中患者及医护人员安全。1.2适用范围
该指南适用于各种不同的医疗环境,包括住院部手术室、日间手术室、麻醉复苏室、普通住院病房、重症监护室、导管室、诊疗间等所有临床区域。
2、名词术语
仪器设备管理
2.1非计划性围术期低温症
非计划性围术期低温症(IPH)指体核温度低于36℃,是手术中常见的临床表现。2.2体温管理系统
体温管理系统 是应用于医疗环境中(包含手术室)的一种体温管理解决方案,由加温设备和配套使用的加温毯等组成,用于预防和治疗低体温及为患者提供舒适的温度,对成人和儿童均适用。
3、充气式加温仪
3.1评估
检查主机功能状态,调节的模式、参数符合手术需求;检查安放位置及出风口软管接入位置。3.2操作要点
3.2.1遵循生产厂家的使用说明。
3.2.2参照使用标识,将加温毯在手术床上适宜位置铺展开,连接充气式加温仪。
3.2.3根据使用环境温度、手术(治疗)类型、患者的实时体核温度及患者身体状况,选择合适的温度挡和风速,并与医生确认。3.3观察要点
3.3.1观察设备运转情况,面板上仪表灯是否正常,故障灯有无亮起。3.3.2观察患者局部体表温度的变化情况,防止局部热损伤。3.4加温毯的使用
3.4.1严格遵循生产厂家提供供的使用说明,与加设备配套使用,否则可能会造成热热损伤。3.4.2应始终将加温毯带孔的—面朝向患者,不把未打孔的一面放在患者身下或身上。3.4.3不能单独使用加温仪软管给患者加温,须始终将软管连接至加温毯。3.5注意事项
3.5.1只有在充气式加温仪安稳地放置在干燥、硬质、平整的表面上或安全固定之后,才能开始加温治疗。3.5.2充气加温毯为一次性耗材,仅供单—患者使用,一人一用。
3.5.3如果超温指示灯亮起并听到提示声,则不得继续使用,拔掉装置电源插头并联系有资质的服务技术员。
3.5.4充气式加温仪符合医疗电磁干扰的要求,若其他设备发生无线电频率干扰,请将该设备连接到不同电源。
3.5.5仪器应定期由专业人员检测及保养。
第七篇
1、概述
1.1目的
为手术医务人员提供手术物品清点的操作规范,以防止物品遗留,保障手术患者的安全。1.2适用范围
适用于各种不同的医疗环境,包括住院部手术室、门诊手术室、日间手术室等实施创伤性诊疗的区域。
2、名词术语
手术物品清点 2.1手术清点物品
手术清点物品(surgical count items)包括手术敷料、手术器械、手术特殊物品。2.2手术敷料
手术敷料(gossypiboma)指用于吸收液体、保护组织,压迫止血或牵引组织的纺织物品。包括纱布、纱垫、纱条、宫纱、消毒垫、脑棉片、棉签等。2.3手术器械
手术器械(instruments)指用于执行切割、剥离、抓取、牵拉、缝合等特定功能的手术工具或器械。如血管钳、组织剪、牵开器、持针器等。2.4杂项物品
杂项物品(miscellaneous items)指无菌区域内所需要清点的各种物品。包括一切有可能遗留在手术切口内的物品,如阻断带、悬吊带、尿管等。2.5体腔
体腔(cavity)指人体内容纳组织及脏器的腔隙。通常包括颅腔(含鼻腔)、胸腔、腹腔(含盆腔)及关节腔。
2.6手术物品遗留
手术物品遗留(retained surgical items)指手术结束后手术物品意外地遗留在患者体内。
3、物品清点要求和原则
3.1手术物品清点时机
3.1.1第一次清点,即手术开始前;
第二次清点,即关闭体腔前; 第三次清点,即关闭体腔后; 第四次清点,即缝合皮肤后。3.1.2增加清点次数时机
如术中需交接班、手术切口涉及两个及以上部位或腔隙,关闭每个部位或腔隙时均应清点,如关闭膈肌子宫、心包、后腹膜等。3.2不同类型手术需清点的物品
3.2.1体腔或深部组织手术应包括手术台上所有物品。如手术器械、缝针、手术敷料及杂项物品等。3.2.2浅表组织手术应包括但不仅限于手术敷料、缝针、刀片、针头等杂项物品。
3.2.3经尿道、阴道、鼻腔等内镜手术应包括但不仅限于敷料、缝针,并检查器械的完整性。3.3手术物品清点原则 3.3.1双人逐项清点原则
清点物品时洗手护士与巡回护士应遵循一定的规律,共同按顺序逐项清点。没有洗手护士时由巡回护士与手术医生负责清点。3.3.2同步唱点原则
洗手护士与巡回护士应同时清晰说出清点物品的名称、数目及完整性。3.3.3逐项即刻记录原则
每清点一项物品,巡回护士应即刻将物品的名称和数目准确记录于物品清点记录单上。3.3.4原位清点原则
第一次清点及术中追加需清点的无菌物品时,洗手护士应与巡回护士即刻清点,无误后方可使用。
4、物品清点注意事项 4.1医疗机构应有物品清点制度和相关的应急预案,明确规定清点的责任人、要求、方法及注意事项等,所有相关医务人员应遵照执行。
4.2手术室应规范器械台上物品摆放的位置,保持器械台的整洁有序。4.3手术前
4.3.1巡回护士需检查手术间环境,不得遗留上一台手术患者的任何物品。
4.3.2洗手护士应提前15~30分钟洗手,保证有足的时间进行物品的检查和清点。在手术的全过程中,应始终知晓各项物品的数目、位置及使用情况。
4.3.3清点时,洗手护士与巡回护士须双人查对手术物品的数目及完整性。巡回护士进行记录并复述,洗手护士确认。4.4手术中
4.4.1应减少交接环节,手术进行期间若患者病情不稳定、抢救或手术处于紧急时刻物品交接不清时,不得交接班。
4.4.2严禁用器械或敷料等物品做他用,术中送冰冻切片、病理标本时,严禁用纱布等包裹标本。4.4.3手术物品未经巡回护士允许,任何人不下进或拿出手术间。
4.4.4医生不应自行拿取台上用物,暂不用的物品应及时交还洗手护士,不得乱丢或堆在手术区。4.4.5洗手护士应及时收回暂时不用的器械;监督术者及时将钢丝、克氏针等残端、剪出的引流管碎片等物品归还,丢弃时应与巡回护士确认。
4.4.6台上人员发现物品从手术区域掉落或被污染,应立刻告知巡回护士妥善处理。4.4.7关闭体腔前,手术医生应配合洗手护士进行清点,确认清点无误后方可关闭体腔。4.4.8每台手术结束后应将清点物品清理出手术间,更换垃圾袋。
4.4.9术前怀疑或术中发现患者体内有手术遗留异物,取出的物品应由主刀医生、洗手护士和巡回护士共清点,详细记录,按医院规定上报。
5、手术敷料清点
5.1手术切口内应使用带显影标记的敷料。
5.2清点纱布、纱条、纱垫时应展开,并检查完整性及显影标记。
5.3手术中所使用的敷料应保留其原始规格,不得切割或做其他任何改型。特殊情况必须剪开时,应及时准确记录。
5.4体腔或深部组织手术中使用有带子的敷料时,带子应暴露在切口外面。
5.5当切口内需要填充治疗性敷料并带离手术室时,主刀医生、洗手护士、巡回护士应共同确认置入敷料的名称和数目,并记录在病历中。
6、清点意外情况的处理
6.1物品数目及完整性清点有误时,立即告知手医生共同寻找缺失的部分或物品,必要时根据物品的性质采取相应辅助手段查找,确保不遗留于患者体内。
6.2若找到缺失的部分和物品时,洗手护士与巡回护士应确认其完整性,并放于指定位置,妥善保存,以备清点时核查。
6.3如采取各种手段仍未找到,应立即报告主刀医生及护士长,X线辅助确认物品不在患者体内,需主刀医生、巡回护士和洗手护士签字、存档,按清意外处理流程报告,填写清点意外报告表,并向上级领导汇报。
第八篇
手术人员着装
1、概述
1.1目的
为医护人员在手术区域内规范穿着手术服装提供指导性意见,有助于保护患者和工作人员安全,降低手术部位感染(SSI)的风险。1.2适用范围
适用于手术室、心导管室介入室及其他实施有创检查及治疗的部门。
2、名词术语
2.1污染物
污染物(fomite)指已被有活力的病原体(细菌、病毒)污染的物体,并可以将病原体继续播散给其他宿主。
2.2医院认证洗涤机构
医院认证洗涤机构 指通过卫生主管部门审查合格的洗涤医用织物的机构,具有完善洗涤消毒管理规章制度,并定期进行人员培训及考核。2.3手术服装
手术服装(surgical attire)指手术区域穿着的专用工作服,包括刷手服、手术衣、外科口罩、帽子、个人防护用品、保暖夹克、外出衣等。2.4刷手服
刷手服(scrub attire)指进行外科无菌手术前外科手消毒时所穿着的专用洁净服装。2.5手术衣
手术衣(surgical gown)指针对外科手术无菌要求而设计的专用服装。其性能要求应符合YY/T0506.2的规定。2.6外科口罩
外科口罩(surgical mask)指用于覆盖住使用者的口鼻及下颌,为防止病原体微生物、体液、颗粒物等的直接透过提供物理屏障,其性能要求应符合YY/0469的规定。2.7个人防护用品
个人防护用品(personal protective equipment , PPE)用于保护医务人员避免接触感染性因子的各种屏障用品。包括手套、护目镜、防护面罩、防水围裙、隔离衣、防护服、防护拖鞋、鞋套等。
3、着装原则
3.1工作人员由专用通道进入手术室,在指定区域内更换消毒的手术服装及拖鞋,帽子应当完全遮盖头发,口罩遮盖口鼻面部。特殊手术,如关节置换等手术建使用全围手术帽。3.2保持刷于服清洁干燥,一旦污染及时更换。3.3刷手服上衣应系人裤子内。
3.4内穿衣物不能外露于刷手服或参观衣外,如:衣领、衣袖、裤腿等。
3.5不应佩戴不能被刷手服遮盖的首饰(戒指、手表、手镯、耳环、珠状项链),不应化妆、美甲。3.6进入手术室洁净区的非手术人员(检查人员、家属、医学工程师)可穿着隔离衣,完全遮盖个人着装,更换手术室拖鞋并规范佩戴口罩、帽子。
3.7手术过程如果可能产生血液、体液或其他感染物飞溅、雾化、喷出等情况,应正确佩戴防护用品,如防护眼镜、防护面罩等。3.8工作人员出手术室时(送患者回病房等),应穿着外出衣和鞋。
4、手术服装基本要求
4.1刷手服所使用的面料应具备紧密编织、落絮少、耐磨性强等特点。刷手服也可使用抗菌面料来制作。4.2面料应符合舒适、透气、防水、薄厚适中、纤维不易脱落、不起静电等要求。
4.3手术室内应穿防护拖鞋,防止足部被患者体液血液污染,或被锐器损伤。拖鞋应具备低跟、防滑、易清洗消毒等特点。
4.4刷手服在每天使用后或污染时,应统一回收并送至医院认证洗涤机构进行洗涤。4.5洗涤后的刷手服应使用定期清洁、消毒的密闭车或容器进行存放、转运。4.6无菌手术衣应完好无破损且系带完整,术中穿着应将后背完全遮盖并系好系带。
5、注意事项
5.1刷手服及外科口罩一旦被污染物污染或可疑污染时,须立即更换。
5.2外科口罩摘下后应及时丢弃,摘除口罩后应洗手。如需再次使用时,应将口罩内面对折后放在相对清洁的刷手服囗袋内。
5.3工作人员穿着保暖夹克为患者进行操作时,应避免保暖夹克污染操作部位。5.4如工作人员身体被血液、体液大范围污染时,应淋浴或洗澡后更换清洁刷手服。
5.5使用后的刷手服及保暖夹克应每天更换,并统一回收进行清洗、消毒,不应存放在个人物品柜中继续使用。
5.6手术帽应每天更换,污染时应立即更换。5.7防护拖鞋应“一人一用一消毒”。
5.8外出衣应保持清洁,定期更换、清洗、消毒。
附录 医务人员洗手方法
l在流动水下,使双手充分淋湿。
2取适量肥皂(皂液),均勾涂抹至整个手掌、手背、手指和指缝。
3认真揉搓双手至少15秒,应注意清洗双手所有皮肤,包括指背、指尖和指缝,具体揉搓步骤为:
3.1掌心相对,手指并拢,相互揉搓。
3.2手心对手背沿指缝相互揉搓,交换进行。
3.3掌心相对,双手交叉指缝相互揉搓。
3.4弯曲手指使关节在另一手掌心旋转揉搓,交换进行。
3.5右手握住左手大拇指旋转揉搓,交换进行。
3.6将5个手指尖并拢放在另一手掌心旋转揉搓,交换进行。4在流动水下彻底冲净双手,擦干,取适量护手液护肤。
第四篇:护理实践指南第一章
临床护理实践指南
第一章 一.填空
1.病室环境管理前应评估病室环境的空间_____光线__、____温度______、__湿度______、_卫生_______、2.床单位管理操作中,应合理使用床挡,避免____坠床____。
3.使用橡胶单时避免直接接触____患者皮肤_____,避免在室内同时进行___无菌操作______。
4.做口腔护理时,应注意观察口唇、__口腔黏膜____、牙龈_______舌苔有无异常; 5.晨间护理时,应注意评估病室环境及__床单位清洁程度_____,6.床上洗头操作中,保持患者体位舒适,_______及各种管路,防止水流入_______ 7.协助患者沐浴时,指导患者使用浴室的________, 8.协助患者沐浴时,告知患者不应用湿手接触________ 9.口腔护理时,应注意口腔有无异味,_____________,_______,10.晨间护理时了解患者的护理级别、_______、________、自理程度,评估患者________及________
二.单选
1.病床间距应大于1 1)1m 2)1.2m 3)1.5m 4)2m 2.暂空床盖被上端应内折4 1)3/4 2)1/3 3)1/2 4)1/4 3.晨间护理是如发现患者眼睑不能闭合,正确的做法是3 1)每日给红霉素眼膏滴眼
2)每日给氯霉素眼膏滴眼 3)保持角膜湿润,防止角膜感染
4)静点抗生素 4.会阴护理是不正确的擦洗方法是1 1)由外向内,自上而下擦洗会阴 2)由内向外,自上而下擦洗会阴 3)先清洗尿道口周围,后清洗肛门 4)留着尿管者,由尿道口处向远端依次擦洗 5.床上擦浴时不正确的做法是1 1)由下而上,由前到后顺序擦洗 2)由上至下,由前到后顺序擦洗 3)保护患者隐私,给予遮蔽 4)妊娠7个月以上孕妇不宜盆浴 6.晨间护理时正确的扫床方法是2 1)干式扫床
2)湿式扫床
3)来苏水扫床
4)以上都正确 7.昏迷患者口腔护理不正确的操作方法是2 1)因患者意识模糊,棉球不宜过湿 2)因患者意识模糊,宜使用干棉球 3)操作中注意夹紧棉球 4)禁止漱口
8.口腔护理时不正确的方法是1 1)使用开口器时,从切牙处放入 2)使用开口器时,从磨牙处放入 3)避免弯钳触及口腔黏膜 4)操作前后认真清点棉球
9.女性患者月经期应采取适宜的会阴护理是2 1)盆浴
2)会阴冲洗
3)不宜做会阴护理
4)用洁尔阴清洗 10.会阴护理时应采取的体位是4 1)平卧位,两腿略外展
2)仰卧位,两腿外展 3)截石位
4)仰卧位,屈膝,两腿略外展 11.进行床上洗头时,不妥的是5 1)操作前向患者解释洗头目的 2)
室温应调整至28℃±2℃ 3)协助患者仰卧位,移枕于肩下 4)用眼罩或纱布置于两眼上 5)5用不吸水棉球塞入耳道。12为卧床患者洗头水温宜调至3 1)30-35℃
2)35-40℃
3)40-45℃
4)55-60℃ 13.床上梳发遇有头发打结成团时可2 1)用温水湿润后梳理
2)用30%乙醇湿润后梳理
3)用70%乙醇湿润后梳理
4)用95%乙醇湿润后梳理床上擦浴的目的不包括:3
1)促进血液循环
2)清洁舒适
3)预防过敏性皮炎
4)增强皮肤排泄 在头床上擦浴过程中患者突然面色苍白,出冷汗,主诉寒战心慌,护士应3
1)加快速度尽快完成擦浴
2)请家属协助一起洗浴
3)停止操作为患者保暖
4)鼓励患者作深呼吸 不属于订床单位固定设施的是1
1)脸盆、热水瓶、茶杯
2)床、床垫、枕芯、大单、被褥
3)床旁桌、椅
4)床头呼叫装置 下列需要使用保护具的患者是4
1)高热
2)剧烈腹痛
3)大出血休克
4)谵妄 防止躁动不安患者坠床应使用1
1)床挡
2)肩部约束带
3)踝部约束带
4)膝部约束带 卧床患者更单操作不妥的是4 1)平卧的患者若患者病情允许,暂将床头支架放平2)协助患者翻身向对侧卧,枕头移向对侧 3)意识不清者应设床档
4)一般情況下应更换床上各层床单、橡皮中单 20 为卧床患者更单目的不包括4 1)使病室整洁、美观 2)使病床平整无痕 3)患者舒适 4)预防过敏性紫癜
三.多选题
1.床单位管理的评估和观察包括12345 1)评估患者病情、意识
2)合作程度
3)自理程度
4)皮肤情况
5)床单位安全,整洁程度
2.口腔护理的评估和观察要点包括12345
1)观察患者口唇、口腔黏膜有无异常
2)牙齿有无松动
3)有无假牙
4)意识
5)配合程度
3.正确的会阴护理指导要点为123 1)告知患者 会阴护理的目的、方法
2)告知女患者观察阴道分泌物的性状
3)告知女患者观察阴道分泌物有无异味
4)女患者经期不宜会阴冲洗
5)女性经期会阴冲洗后可留取尿标本 4.协助沐浴和床上擦浴应注意1234 1)配备防跌倒设施
2)妊娠7个月以上不宜盆浴
3)注意保暖,保护隐私 4)避免伤口受压
5)水温保持在50℃
5.床上洗头应注意1234 1)注意保暖 2)体位舒适
3)保护好伤口及管路
4)防止水流入耳、眼
5洗头完毕立即给伤口换药
四.简答题
1.简述口腔护理的注意事项 2.简述病室环境管理的注意事项 3简述晨间护理的注意事项 4简述床上擦浴的操作要点
正确答案 一.填空
1.光线、温度、湿度、卫生 2.坠床、患者皮肤、无菌操作
3.口腔黏膜、牙龈、舌苔有无异常、牙齿有无松动,有无活动性义齿 4.床单位清洁程度、病情、意识、清洁卫生、皮肤受压情况 5.保护伤口、耳鼻 6.呼叫器、电源开关 二.单选
1.① 2.④ 3.③ 4.② 5.② 6.② 7.② 8.① 9.② 10.②11②12③13②14③15③16①17④
18① 19④ 20④
三.多选
1.①②③④⑤ 2.①②③④⑤ 3.①②③ 4.①②③④ 5.①②③④ 四.简答
1简述口腔护理的注意事项
①操作时避免弯钳触及牙龈或口腔黏膜
②昏迷或意识模糊的患者棉球不能过湿,操作中注意夹紧棉球,防止遗留在口腔内,禁止漱口
③有活动义齿的患者应协助清洗义齿
④使用开口器时从磨牙处放入 2.简述病室环境管理的注意事项
①病室布局合理,符合医院感染管理要求
②通风时注意保暖
③工作人员应做到说话轻、走路轻、关门轻、操作轻。
第五篇:临床护理实践指南
临床护理实践指南
当前,我国医疗卫生事业进入新的发展时期,医药卫生体制改革不断深化,各级各类医院在落实医改任务过程中,坚持“以病人为中心”,改革临床护理模式,实施责任制整体护理,护理服务的内涵和外延发生着深刻的变化。在医院护理工作日益发展的形势下,卫生部和总后卫生部共同组织编写了《临床护理实践指南(2011版)》,以进一步规范临床护理行为、保障患者安全、提高服务质量,促进我国临床护理更加贴近患者、贴近临床、贴近社会。
今年是“十二五”的开局之年,护理事业发展受到政府和全社会的重视和支持。优质护理服务作为公立医院改革一项重要举措正在各级各类医院大力推进。优质护理服务重在改革护理模式,实施责任制整体护理,倡导人性化服务。在各级卫生行政部门和医院的共同努力下,临床护理逐步从简单的以完成医嘱为中心的功能制护理,转变为以注重人文关怀为核心的整体护理。责任护士不仅要协助医生完成患者的治疗性工作,而且更加注重运用专业技术知识,全面担负起对患者的专业照顾、病情观察、心理支持、健康教育和康复指导等各项护理任务,为患者提供安全、优质、满意的护理服务。随着工作的不断深入和护理模式的转变,整体护理的理念日益深化,护理实践的内涵不断丰富,迫切需要一本体
现“以病人为中心”,指导和规范临床护理实践的实用性护理指南。
为进一步指导护理实践,规范护理行为,提高临床护理质量和技术水平,卫生部和总后卫生部共同组织编写了《临床护理实践指南(2011版)》,主要目的是用以指导广大护理工作者在临床实践活动中,掌握护理技术要点,更加规范、科学地实践护理活动,提高护理技术水平,保障患者安全。《临床护理实践指南(2011版)》是首次部颁的规范性文件,简明扼要地阐述了各项临床护理技术、实践知识及技能的重点内容和注意事项,不仅明确了临床护理的技术要点,而且更加注重对患者的专业评估、病情观察、人文关怀和健康指导。该指南共分17章,分别是临床护理工作中的清洁与舒适管理;营养与排泄护理;身体活动管理;常见症状护理;皮肤、伤口、造口护理;气道护理;引流护理;围手术期护理;常用监测技术与身体评估;急救技术;常用标本采集;给药治疗与护理;化学治疗、生物治疗及放射治疗的护理;孕产期护理;新生儿及婴幼儿护理;血液净化专科护理操作;心理护理等,对目前医院临床护理工作中常用的近200项护理基础技术、专科护理技术逐一从四个方面进行了规范,一是评估与观察要点。护士在进行护理操作前,对患者进行全面的健康评估和分析,并作出专业判断;二是操作要点。护士根据评估结果,正确实施护理措施和执行医嘱;
三是指导要点。护士在操作过程中,对患者及家属或照顾者进行指导或告知;四是注意事项。护士在进行护理实践过程中应当注意的重要问题或环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