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肥工业“十二五”发展规划与全国肥料节能减排大会企业招募中……

时间:2019-05-14 12:15:11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化肥工业“十二五”发展规划与全国肥料节能减排大会企业招募中……》,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化肥工业“十二五”发展规划与全国肥料节能减排大会企业招募中……》。

第一篇:化肥工业“十二五”发展规划与全国肥料节能减排大会企业招募中……

化肥工业“十二五”发展规划与全国肥料节能减排大会企业招募中„„

工业和信息化部出台化肥工业“十二五”发展规划。这项规划是为了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适应现代农业发展的需求,以转变化肥工业发展方式为主线,加快调整产业组织结构,控制氮肥、磷肥产能过快增长,增加钾肥供应和资源保障能力,推进循环经济,发展农化服务业,培育品牌和营销网络,提高化肥利用效率,保护环境,促进化肥行业持续健康发展。

从规划中我们了解到,我国是化肥生产和消费大国。经过多年努力,尿素、磷铵等主要化肥产品从大量依赖进口到自给有余,钾肥国内保障能力不断增强,对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产业规模持续增长。“十一五”期间年均增长 5.0%。主要产品产量均保持较快增长,尿素、磷铵、氯化钾产量年均增长分别达到 4.7%、16.7%和 6.3%。产业结构不断优化。品种结构得到改善。高浓度化肥比重日益提高,整体达 80%。企业大型化进程加快。“十一五”末已形成 24 个百万吨级大型化肥生产企业,其中 3 家企业产能达 500 万吨级,大中型化肥企业产量占总产量的 70%以上。产业布局逐步合理。原料本地化的合成氨产能比例达到 53%。循环经济初见成效。氮肥企业的废气、废渣综合利用水平不断提高,约 50%的企业建设了综合利用的热电联产装置,二氧化硫回收利用,冷却水、中水循环利用等逐步得到推广。技术装备取得突破。钾肥生产工艺技术取得重大突破,百万吨钾肥工艺技术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不仅如此,我国的化肥工业还存在着能源资源约束大,生产成本较高;产业集中度不高,落后产能依然较大;企业农化服务水平低,行业发展模式尚需完善这三大问题。

如今,我国人多地少,通过化肥实现农业稳产、增产是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的重要举措,化肥的刚性需求依然存在。随着我国农业现代化步伐加快,以及节能减排和环境保护要求日趋严格,科学施肥,提高化肥利用效率,减少化肥对环境造成的影响将成为未来农化行业发展的重要方向。同时,目前化肥企业仍享受部分优惠政策(包括享受天然气、用电和铁路运输等优惠价格及免征增值税)随着化肥价格形成机制不断完善,优惠政策将逐步取消,化肥企业经营面临着新的机遇和挑战。

我国化肥消费 90%用于农业,10%用于工业。根据“十二五”期间农业生产的品质要求和多样化发展等因素预测,2015 年农用化肥氮、磷、钾施用比例按1∶0.38∶0.25 考虑,兼顾工业需求,预计 2015 年我国化肥需求总量为6610万吨,其中氮肥4350万吨、磷肥1490万吨、钾肥770万吨。

为了满足这些需求。“十二五”期间,化肥工业在满足农业、工业基本需求和淘汰落后产能的基础上,继续保持产量整体自给有余,其中氮肥、磷肥完全自给并有少量出口,钾肥国内保障能力达到60%以上,基本满足科学施肥的需要。到 2015 年,氮肥、磷肥和复混肥企业数量大幅减少,大中型氮肥企业产能比重达到 80%以上。大型磷肥企业产能比重达到 70%以上。2 家大型钾肥企业集团规模将进一步壮大。到 2015 年,尿素占氮肥的比重达到 70%左右,磷铵占磷肥的比重达到 70%左右,无氯钾肥满足国内需求,单质肥复合化率、大颗粒尿素比重逐步提高。在提高总量、产业集中度和产业结构的同时,使企业技术进步达到提高产量并能够节能减排也是化肥工业十二五期间的一项重要目标。

为了完成几项发展目标,在化肥工业十二五规划中部署了五项重要任务。

首先要加快结构调整。优化品种结构。按照适应现代农业发展和环境友好的要求,改进提升尿素、磷铵、氯化钾和硫酸钾(镁)等基础肥料,适度发展硝基肥料、熔融磷钾肥料、液体肥料等多元肥料,鼓励发展按配方施肥要求的复混肥和专用肥,重视发展中、微量元素肥料、缓控释肥料。加快兼并重组。抓住化肥流通体制改革契机,加快促进基础肥料生产向优势企业集中,逐步形成以大型化肥企业为主导的生产经营格局。提升农化服务。鼓励大型化肥企业以生产为基础,以质量为保证,加强质量专业人员培养,着力培育品牌和营销网络,加快建立高效的供销和服务体系,扩大农化服务业务,减少流通环节,降低化肥流通成本。推动地方开展测土配方,实现精准施肥,防止和减少过量施肥,提高肥效,降低面源污染。其次是优化产业布局。促进基础肥料向资源产地和优势企业集中。第三点是推动技术进步。将氮肥、磷肥、钾肥、复混肥作为重点开发和推广的化肥品种。再次是提高资源保障能力.鼓励氮肥企业和煤炭企业联合建设化肥用煤生产基地,保障化肥用煤稳定供应。加强磷矿特别是中低品位磷矿采选能力建设.加快国内钾矿资源勘探,开发利用难溶性钾矿资源。最后是强化安全发展。加强化肥企业安全生产,对位于城区的老装置研究制定搬迁规划,新建装置必须进入化工园区或集聚区,保证与周围居民区的安全距离。加大安全投入,不断利用新工艺、新技术进行安全改造,提高装置本质安全度。

【全国化肥产业“节能减排、技术创新”研讨大会 主题:节能减排、管理创新、安全高效

诚邀全国从事化肥生产、设备研发、技术调研和管理维修的管理人员前来进行技术交流和业务拓展 时间:7月12日—13日 地点:吉林市

举办单位:中国化肥设备管理协会

推广单位:北京国联视讯信息技术股份有限公司(欢迎全国各地同行前来进行技术交流和业务拓展)】

为了能够在2015年向人民和党中央交出一份满意的答卷,化肥工业“十二五”发展规划采取了六项保障措施:

加大技术改造力度。继续开展化肥企业技术改造,重点支持氮肥原料和动力结构调整、磷石膏综合利用、中低品位磷矿加工利用、钾肥工业发展、重大技术装备自主化和新品种产业化项目。支持化肥企业提高信息化水平,促进两化融合。

完善行业准入制度。制定合成氨、磷铵、复混肥行业准入条件,通过上优汰劣,产能置换,优化产业结构,逐步建立落后产能退出机制。研究制定化肥行业淘汰落后工艺技术装备目录及配套政策。

鼓励科技创新。通过对国内各种煤气化示范技术进行评估,开展技术试点推广应用,鼓励通过技术创新,不断提高技术的稳定性和优越性,并加强知识产权保护。支持新型肥料的开发和应用。继续研究开发化肥大型化技术及装备。

完善化肥市场调控。以保障化肥行业平稳运行和供应为前提,适时调整化肥进出口政策;完善化肥淡季商业储备制度,推进钾肥国有储备制度建立。

加强行业运行监测。密切跟踪化肥行业经济运行中遇到的问题,定期发布运行分析报告,及时采取切实有效措施防止化肥行业出现供需失衡和价格大幅度波动等情况。

发挥中介组织作用。大力发挥行业协会等中介组织在信息统计、标准化管理、技术交流、人才培训、企业维权等方面的作用,提高行业自律水平,建立诚信体系。

第二篇:“十二五”节能减排指标将分到企业

“十二五”节能减排指标将分到企业

“‘十二五’期间,国家节能减排的指标将分解到企业头上。” 12月2日,工信部节能与综合利用司副司长高东升在 “碳金中国策论坛”上表示,“十二五”约束性指标的分配对象将由地方政府转向行业和企业,国家重点监测考核的企业数量可能由“十一五”期间的1000家调整到3000家甚至5000家。

“未来要把80%以上的企业纳入到我们的管理范围。”高东升希望,企业能由“被减排”走向“自觉减排”。企业应加强与政府互动

“中国在控制温室气体排放方面承担着巨大的压力,责任在于企业,出路也在于企业。” 国家发改委气候司副司长孙桢在论坛上指出,在资源环境领域,行政手段一直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今后需要加强法律手段和经济手段。在低碳经济的竞争中,要处理好政府与企业的合作关系。

“比如碳排放交易体制的建立、碳捕集和封存技术的应用,” 他说,“没有政府与企业的顺畅合作,结果简直不可想象。”

中国社科院城市发展与环境研究所所长潘家华对这种合作关系的重要性表示了认同。他认为,这种政府与企业间的合作关系应该是互动的、积极的,中国企业应当从被动服从或者主动配合,走向积极参与,甚至主动游说。

“政府很多政策是非理性的。”他指出,为实现“十一五”约束性指标,地方政府拉闸限电、停产限产等强制性行政手段不利于实现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不利于企业的可持续经营,更不利于老百姓的正常生活。

“因此,在实现低碳发展的过程中,企业不但应该主动配合,更应积极参与,不光要给政府以反馈,甚至还要适当给政府加压。” 潘家华说,唯有这样,企业才有可能在第四次产业革命中,找到引领行业发展的机会。

孙桢建议,未来的减排机制安排应鼓励诚信者。“比方在将来普遍开征碳税时,政府可以对诚信企业适当减税,以促进二者的合作。”他表示,企业的可信度将大大降低管理成本。

国家发改委副主任解振华近日表示,经初步估算,今年前三季度单位国内生产总值能耗同比下降3%左右,“十一五”节能目标有望如期实现,而减排目标已提前完成。但是,近来各地纷纷拉闸限电、停产限产的现象表明,“十一五”约束性指标的及时完成,很大程度上是依靠行政力量的推动,在行政问责和行政处罚等手段的高压下,地方政府和企业被迫做出了节能减排的姿态和行动。

碳排指标将纳入企业考核

“今年工信部已经公告了18个工业行业共计2087家淘汰落后产能企业名单,下一步将把碳排放指标纳入到考核企业产能先进与落后的标准当中,并按照这个综合指标来淘汰落后产能。”

高东升透露。

他认为,中国的工业产品绝大部分要出口,而国际社会都开始考虑加征碳税、碳关税等,一旦中国企业达不到相关指标,将很难应对国际市场竞争。

“十一五”期间,由于只设立了单位GDP能耗下降20%左右的约束性目标,有些地方在执行过程出现了前松后紧的现象,少数地区甚至采取了一些错误的做法。据悉,针对这些经验和教训,“十二五”规划将出台单位GDP碳排放强度、单位GDP能耗强度、主要污染物排放指标、非化石能源比重、森林面积、蓄积量等多个节能减排的约束性指标。这些指标会分配到各个地方、各个行业,并落实到一些具体的企业和单位。

“在主要污染物排放指标上,“十二五”期间将在“十一五”基础上增加氮氧化物和氨氮化物。”高东升说。

同日,中国化工信息中心副总工程师徐京生印证了这一说法。他透露,氮氧化物会列入“十二五”节能减排的总量控制范围,而控制氮氧化物的实质就是“脱硝”。今后会像强制“脱硫”一样实施强制“脱硝”。

环保部污染排放总量控制司司长赵华林11月29日表示,主要污染物约束性指标将由两项扩大到四项。中国“十一五”两项约束性污染减排目标是化学需氧量和二氧化硫排放量分别在2005年的基础上减少10%。

能耗统计口径不一

“狠抓节能是减少碳排放最现实的选择,节能涉及到众多领域,如工业节能、建筑节能、交通节能,能源的梯级利用和智能电网的改造等等。”全国政协人口资源环境委员会副主任王玉庆在论坛上表示,“这些方面都大有可为。”

但他表示,根据权威部门的数据统计,2009年我国工业能耗占到经济社会总能耗的71.3%,建筑使用能耗占到26%,仅这两个数据相加,已经占到社会总能耗的97%。

“可能有个别地方的统计存在一些重复,但这里所讲的建筑使用能耗,并没有包括建材的生产和建造过程中的能耗。” 王玉庆说。

他认为,应变“单位控制”为“能源增量的总量控制”。“以单位能源消耗强度计算的减排目标受GDP的影响,变数很大,不易考核和衡量。以能源增加的总量作为低碳发展的控制目标会更有成效,更能体现我们的决心。”王玉庆说。

据工信部估算,18个重点行业中落后产能占总产能的15%到25%,各个行业比例不一样。“要大力支持企业的技术改造,用高新技术和信息技术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在建筑使用能耗上,要严格执行并逐步提高国家建筑节能标准。加快耗能建筑的节能改造,亦是建筑节能的当务之急。” 王玉庆说。

第三篇:浅谈供热企业技术创新与节能减排

浅谈供热技术创新与节能减排

节能减排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大举措;是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必然选择;是推进经济结构调整、转变增长方式的必由之路;是提高人民生活质量、维护中华民族长远利益的必然要求。兰州市热力总公司作为专业供热公司,也是能源消耗大户,如何响应国家节能减排大政方针,把节能减排工作落到实处,是我们不断努力的目标和方向,只有坚持节约发展、清洁发展、安全发展,才能实现供热企业的稳定快速发展。

一、基本情况

兰州市热力总公司成立于1978年,是一个拥有悠久历史和光荣传统的供热企业,现有大型锅炉房9座,热力站105座,主管网80公里,承担着兰州市两县三区900多万平方米供热生产管理及经营任务,为市民生活保障发挥了积极重要的作用。总资产已达4亿多元,属国家二类供热企业,人均供热面积7万平方米,为全国大中城市供热同行业人均供热面积之最。

二、影响城镇供热的主要问题

供热企业在城镇供热的结构中具有一定的主导地位,而供热企业管理水平的高低,又直接关系着城镇供热的整体发展,是值得政府、行业和企业普遍关注和深入研究的课题,供热企业除了应在体制机制和服务理念上改革创新外,科学技术的创新更是当前提高供热企业管理水平,实践节能减排的关键,也是供热企业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有力保证。先进科学技术的广泛应用,不仅可以确保城镇供热设施的安全稳定运转,而且可以确保供热用户的用热利益,不仅可以满足供热企业良性经营的要求,而且可以满足国家实施节能减排的要求。目前,兰州市城镇供热和全国三北地区的供热现状相同,供热设施水平管理较差、用户管网破旧不堪、楼房系统无人管护等问题已经严重地影响和制约了城镇供热事业的可持续发展。在燃烧方面,生产用煤热值较低、鼓引风配置欠合理、烟风道及除尘器阻力偏大、排烟温度过高、配煤不均等问题的存在,致使煤炭燃烧效率极低,造成污染严重,而且对资源利用率不高。在热水循环方面,站(房)内阻力过大、循环泵选型不当、阻流件设置过多、管道工艺布置不合理等问题的存在,致使热水循环不畅,造成热能浪费严重;在用户管道方面,管径配置不到位、阀门关闭不严、长期被水浸泡、保温脱落严重等问题的存在,致使管道破旧不堪。在用户系统方面,缺乏应有的监管、督查手段,用户私接乱改、水力失调突出、无人管理维护、难于计量控制等问题的存在,致使用户冷热不均。当然、在合理制定运行方案方面,一些供热企业经营方面缺乏有效性、科学性和周密性。正是因为上述问题的存在,致使城镇供热成为社会的焦点和难点问题,供热纠纷的迭出,不仅严重地制约了城镇供热事业的健康发展,影响了供热企业的经营效益,造成诸多不利于社会和谐安定的危害因素,影响了热用户的用热利益。正可谓“企业难以为继、市民怨声载道、政府两头为难”。

三、加大技术创新的一些做法

面对上述困难和诸多不利因素,近年来,我公司依靠雄厚的资金实力和技术力量,在技术方面做了一些积极有效的探索和尝试,通过先进技术的试点、成熟技术的应用,使得生产设施设备的安全性能得以提高,能源转化的效率得以提高,生产经营的管理水平得以提高,使我市供热行业发展的不利局面出现了转机。

(一)煤炭储运。“节能减排”首先在“节能”二字,作为供热企业,煤炭是主要的热能来源,煤炭也是供热企业供热生产的第一成本,占总成本的50%以上,对煤炭热值和运输储存环节的控制,应该是供热企业煤炭管理节能减排和成本控制的重中之重。兰州市燃煤供热普遍使用链条炉,较为合理的煤种为Ⅱ类Ⅲ类烟煤,低位发热值5200千卡/公斤以上。经过对周边煤炭企业调查,靖远煤业公司煤质比较适合,特别是红会一矿煤质最为理想,因此,我公司今年要求煤炭供应商提供红会一矿原煤,为了保证煤炭热值,我们按照煤炭低位发热值签订合同,以5600千卡/公斤定价,若低于5600千卡/公斤,每降100千卡/公斤,每吨降价12元,若低于5200千卡/公斤,我们拒绝卸车,这种“以质论价”的结算方式,彻底改变了供热企业与煤炭经销商的“猫捉老鼠”的局面,从而确保了煤质的合格和稳定。为了杜绝在运输环节出问题,我们采取全程陪运的方式,物资部、锅炉分公司和料场管理的同志共同组成工作小组,从煤台装煤、磅台过磅、公路编组和煤场卸煤等环节都是全程陪同。今年,经过分批次取样化验,我公司采购的5万吨煤炭,全部化验结果都在5600千卡/公斤以上,最高的达到6100千卡/公斤,仅此一项,预计同比上可减少用煤5000吨,在减少能耗、降低成本和环保方面取得了可喜的成效。

(二)变频技术应用。除了选择优质能源,提高能源利用率也是节能减排的重要手段,在这方面为了有效地提高鼓引风配置的合理性,保持设备零启动和炉膛微负压,我们对运行中耗电较大的鼓风机、引风机加装了变频控制系统,并根据煤层厚度和炉排速度采取鼓引风联动控制,从而提高了炉膛燃烧效果,同时,我们还对循环泵、补水泵采用变频技术,节约了电力消耗。经过统计,减少用电消耗20%以上。

(三)烟风道及除尘器改造。由于设计或安装存在缺陷,锅炉房的烟风道普遍存在流通不畅,一些鼓引风机旋转方向不对,一些烟风道还存在严重的堵塞问题,引风没有力量、鼓风不敢给,致使煤炭不能得到有效燃烧,我们对其按照畅通低阻的方式进行了优化改造。针对普通湿法除尘器流程少、效果不佳的问题,经过摸索对比试验,我们按照三流程进行改造,从而改善了烟风系统,除尘效果明显提高,实现了减排降污的工作目标。

(四)配煤改造。节能减排对我们来说事无巨细,在配煤方面,我们普遍采用了分层给煤装置,使大中小颗粒煤分下中上布置,既增加了煤层透风性,又减少了炉排漏煤,使煤炭燃烧充分。同时采用了分行给煤装置,可以更加有效的增加煤炭透风性能,使出渣含碳率极低。在输煤过程中,我们加装了水喷淋装置,使煤炭燃烧效率得到更进一步的提高。

(五)站(房)热水循环系统优化改造。我们对二热管网的六座热力站进行了优化改造,重点从泵房管道工艺的重新优化敷设入手,除必须要设置的阀门等管件外,最大程度的减少阀门等管件,对必须设置的阀门,更换为通径的球阀,这样极大的减少了循环的阻力。经过分析,改造后可实现循环系统节电20%、节水20%,综合能耗大幅下降。

(六)循环泵选型。多年来,循环泵的选型一直是供热企业努力探索的问题,如何在保证充足流量的情况下,最大程度的降低循环泵的功率,是循环泵选型的出发点和落脚点。经过我们多年工作实践发现,由于锅炉(换热器)的核定通流量普遍小于循环泵额定流量,在循环过程中,锅炉(换热器)就是热水循环的最大限流器,针对这一问题,我们在循环水进出锅炉(换热器)处设置一个小型号的连通管,在保证锅炉(换热器)额定通流量的前提下,通过连通管分配出去一部分流量,这样,既可以保证整个供热系统所需流量,又可以保证锅炉(换热器)正常运转,锅炉(换热器)前后的压力损失在0.1Mpa米以内,这样就可以轻松地选择低扬程大流量的循环泵。以一号热力站为例,改造前循环泵扬程为50米、功率为55KW,即使这样也不能保证省建七公司住户温度达标,经常有投诉,优化改造后循环泵扬程为26米、功率为22KW,住户室温完全达标,截至目前没有再出现投诉,此项改造的节电效果是非常明显的,节约的成本费用也是十分可观的。

(七)水质处理新技术应用。按照国家规范,水质处理采用钠离子交换和加药的方式,钠离子交换受到各种因素特别是原水硬度等影响,容易出现水质波动或不达标现象,产生的废水对环境造成二次污染,运行成本较高。针对这一技术难题,我们在认真调研的基础上,经过充分论证,采用了上海昱真科贸发展有限公司生产的YZ-101防腐阻垢剂,它具有防腐、阻垢、除垢、除锈、育保护膜、防人为失水、停用保护、节能、抑制细菌藻类繁殖、杀菌、灭藻,除生物粘泥等多种功效。我公司和平锅炉房使用的水质很差、硬度很高,通过两次常规水处理,水质也不能达到合格标准,结垢明显,经过使用该产品后,再没有结垢。金昌路锅炉房水处理设备已经损坏,结垢严重、多次爆管,上一个供热期使用该产品,经过今年夏天检查,原有的垢已经消除,受热效果得到很大改善。

(八)用户管道阀门及保温更换。管道机械性失水是供热成本加大的重要原因,经过我们计算,正常情况下,每生产一吨热水需要的成本为12元至15元,以每天失水100吨计算,一个供热期将增加支出20多万元。针对这一问题,我们从今年开始,有计划的对用户管网进行改造,投入200多万元,对用户二次网加装了1000多个高质量球阀,对1000米破损管道予以更换,使用预制直埋保温管,大大降低了管网热损失,解决了用户庭院管网跑、冒、滴、漏等安全隐患问题。经过综合经济性分析,投入资金在5年内可以得到收回。

(九)用户分户控制及计量改造。针对既有用户楼房系统水力失调、冷热不均的问题,经过我们分析论证,对一些建设年代较早,热负荷较大的楼房,通过安装连通管得锁闭阀,我们进行了分户或分单元控制改造,这样既改善了水力失调,又解决了收费老大难问题。对于雁滩安居小区,我们试点采用了温度法的计量改造方式,这种方式投资最省、施工简便、维护费用极低,最主要是结算按照整栋楼结算,不存在楼表与户表的表损,既保证了供热企业的利益又维护了热用户的权益,对改善客户关系和树立企业良好社会形象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十)供热运行方案调整。循环上,我们采用低温不间断运行的质调节方式,温度的确定是以循环水回水温度为基准,根据室外温度变化,制定温度曲线图,严格按照调度令执行升降温。考虑到系统升降温的滞后性,调度部门按照天气预报的情况,提前进行升降温调节,使得运行参数与用户实际热负荷相匹配,市现率合理调配热能的科学供热生产模式。

我们通过一系列的节能应用,不仅使公司运行能耗和排放大大降低,而且提高了系统的稳定性,保证了供热质量。在减少成本支出的同时,逐步提高了企业的经营效益并树立了企业良好的公益形象,实现了环保效益、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共赢。

第四篇:全国水泥工业节能减排在线仿真技术现场交流会[范文模版]

全国水泥工业节能减排在线仿真技术

现场交流会隆重召开

6月12上午,由国家工业和信息化部主持召开的全国“水泥工业节能减排在线仿真技术现场交流会”在河北省武安市厅隆重召开,国家工信部节能与综合利用司司长周长益,河北省工信厅厅长王昌,邯郸市副市长崔永斌,武安市领导李明朝等出席会议。来自全国二十余个省市工信厅局分管节能工作的主管领导,三十多家大中型水泥企业的嘉宾,及相关专家学者代表参加了会议。

交流会上,国家工信部节能与综合利用司司长周长益就如何推进科技创新、节能减排、促进在线仿真技术的推广和应用进行了重要发言。周长益指出这次会议的主要任务就是要组织大家实际考察水泥工业利用在线仿真技术实现节能减排的成功案例,学习观光水泥生产线利用在线仿真技术的工作现场,研讨应用在线仿真技术实现节能减排的未来发展趋势,加快推进水泥行业在线仿真技术的产业化应用。周长益希望借助这次会议进一步加快在线仿真技术在水泥行业及其他流程工业上的推广应用,为促进工业化和信息化的深度融合,推动我国节能减排,建设两型社会做出更大的贡献!

交流会上河北省工信厅厅长王昌、武安市市长李明朝也分别作了重要讲话。武安市新峰水泥有限责任公司董事长田海奎作为“水泥工业节能减排在线仿真技术”的使用方作了重要汇报。

会议还介绍和交流了利用在线仿真技术实现节能减排的经验,参与了现场互动,同时研究了在线仿真技术的推广应用。

与会人员还到武安市新峰水泥有限责任公司的在线仿真实验床,中控室,数字化巡控中心等地进行参观,观摩了现场演示,对在线真技术进行了深入探讨。

水泥工业节能减排在线仿真技术是广东亚仿公司和武安市新峰水泥有限责任公司合作开发目前己通过国家工业和信息化部的科技鉴定。在有效解决流程工业系统节能的理论、方法、工具等方面是国际首创,总体己经达到国际领先水平,成功地将在线仿真技术应用于水泥工业不仅带动了企业精细化管理,也将会通过两化深度融合促进传统产业的技术革命和产业升级,将加快促进我国从工业大国向工业强国的转变。

第五篇:浅论绿色墙材工业在我国节能减排中发挥作用

文章标题:浅论绿色墙材工业在我国节能减排中发挥作用

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节能减排工作,把它放在维护中华民族长远利益的战略高度坚持不懈地推进,明确提出了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战略任务,并以在“十一五”规划纲要中提出具体目标的形式,向人民作出了庄严承诺。去年12月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又提出了“**”的经

济发展方针,突出了节约资源、保护环境在经济发展中的重要地位。

国务院近日接连采取步骤部署节能减排工作,既表明国务院对待这项工作的严肃态度,也表明这项工作面临的形势十分严峻。韩永奇博士的这篇文章,深刻论述了发展绿色墙材工业与我国实施节能减排战略目标之间互相促进的密切关系,并分析了绿色墙材的特点和所包含的各种产品。文章有深度、有新意,值得墙材业界同行一读。

当前,实现节能减排目标面临的形势十分严峻,已经成为国内外关注的焦点、人民群众关心的热点。目前我国绝大部分地区仍以实心黏土砖为主要墙体材料,据统计实心砖年产量仍有5400多亿块,绝大部分是由工艺技术落后、生产规模小、大量浪费能源和污染环境的乡镇、村办企业生产的,每年因此而毁坏和占用的耕地达95万亩之多。另一方面,全国排放的工业废渣堆积如山。如全国磷化工业排放的“磷石膏”每年达3000多万吨,这些有害物质对环境造成的严重污染,越来越引起全社会的高度重视。如何改变上述局面,关键要通过节能减排来促进绿色墙材工业的发展。今后一段时期内,我国墙材工业在节能减排中将发挥重大的作用。

发展绿色墙材是实现节能减排战略任务的重要途径之一如何满足高速增长的经济对资源的需求,彻底摒弃那种大量浪费国家有限资源的做法,做到既要保护耕地,节约能源,改善环境,实施可持续发展,又要废物利用,变废为宝呢?发展绿色墙材是实现节能减排战略任务的重要途径之一。所谓绿色建材,是指无毒或低毒的健康型建材、防火或阻燃的安全型建材、耗能低的节能型建材及各类新型多功能建材。从绿色墙体材料具有的特点来看,发展绿色墙体材料是实现节能减排的重大举措。绿色墙材的特点明显:1.节约资源。制造此类材料尽可能少用天然资源,降低能耗并大量使用废弃物作原料;节约能耗:既节约其生产能耗,又可节约建筑物的使用能耗;节约土地:既不毁地(田)取土作原料,又可增加建筑物的使用年限。2.采用不污染环境的可清洁生产的生产技术。在生产过程中不排放或极少排放废渣、废水、废气,大幅度减少噪音,实现较高的自动化程度。3.产品不仅不损害人体健康,而且有益于人体健康。4.可再生利用。产品达到其使用寿命后,可再生利用而不污染环境。因此,发展绿色型墙体材料有利于节能减排战略目标任务的实现。

贯彻节能减排战略目标将会促进我国绿色墙材工业的发展首先,贯彻节能减排战略目标将会促进我国绿色墙材工业利用废渣。我国近年工业废渣年排放量近10亿吨,累计总量已达66亿吨,利用率仅40左右。绝大部分废渣,如煤矸石、粉煤灰、矿渣、炉渣等均可作为生产墙体材料的原料。按照循环经济的3R原则,墙体材料的生产要尽量少用或不用天然的化石类原材料,多利用工农业生产过程中排放的废渣、废弃物等;绿色墙体材料的重要特点之一是采用工业废渣作原料,既节约土地、节约能源,又保护了环境。但由于工业废渣的来源不同,性能差异较大,有的可能会含有不同类型及数量的重金属,产生一定的放射性,成墙后影响人体健康。而绿色墙体材料是没有污染、不对人体健康产生危害的产品。只有符合要求的工业废渣才能用于生产墙体材料。如利用粉煤灰生产的墙体材料主要有粉煤灰烧结砖、粉煤灰蒸压砖、粉煤灰蒸压灰砂砖、粉煤灰硅酸盐砌块、粉煤灰加气混凝土、粉煤灰陶粒、粉煤灰空心内墙板和粉煤灰硅酸钙板等。还有利用煤矸石生产的烧结实心砖和空心砖、蒸压养护而成的煤矸石砖、煤矸石空心砌块、煤矸石轻集料混凝土小型空心砌块。一些化学石膏墙体材料产品主要有石膏板和石膏砌块。此外,还有尾矿类墙体材料和其他废渣类墙体材料生产的烧结砖、蒸压砖、加气混凝土、内外墙板等。

其次,贯彻节能减排战略目标将会促进农业废渣类墙体材料的应用。木材是当今四大材料(钢材、水泥、塑料、木材)中惟一可再生和循环利用的材料,是一种可以永续利用的再生资源。国外的经验表明,只要遵循森林资源采伐量小于生长量的方针,森林资源就可持续发展,木材的供应就能得到保障。木质建材产品中,墙体材料产品充当主要的角色,主要应用于隔墙和复合外墙的内侧。所用的木材并非实木,而是经过加工的人造板材或工程木材,如纤维板、胶合板、刨花板、定向板、胶合木等。施工应用一般是将木质板材与龙骨配合组成复合墙体,或者与石膏板等其他轻质板材组合成墙体。随着矿石类资源的日益衰竭,木材这种可再生资源的利用必将会受到人们的重视。毫无疑问,从长远的发展角度来看,木质墙材产品是真正意义上的绿色墙体材料。同时,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农业废弃物来源广泛、资源丰富、价廉易得、成本低,有很强的市场竞争力,并且节省能源、减少污染、保护环境,生产的墙体板材具有重量轻、强度好、安装方便等特点,符合绿色建材的指标要求。用农业废弃物生产的主要墙体材料包括麦秸均质板、纸面草板、植物纤维水泥板、麦秸人造板和秸秆

镁质水泥轻质板等。

第三,贯彻节能减排战略目标将会促进建筑垃圾、石膏类墙体材料和复合墙体的应用。利用建筑垃圾生产墙体产品是可行的,是节约资源、保护环境、实现绿色墙材的有效途径。目前我国建筑垃圾的数量已占到城市垃圾总量的30~40.我国建筑垃圾应用于墙体材料的研究生产尚处在起步阶段,已开发成功的产品有轻质砌块。其生产工艺是将废砖和废混凝土块破碎,作为原料与水泥、砂子和辅助材料混合,经振动压制成型和养护制成轻质砌块。石膏墙体材料包括纸面石膏板﹑纤维石膏板﹑石膏刨花板﹑石膏砌块与石膏空心条板等将得到很大的发展。因为石膏建材加工工艺简单,生产能耗低,具有重量轻、凝结快、防磁辐射、耐火性好等许多良好特性。石膏产品施工方便,在长期使用过程中不会有任何有害气体释放,无放射性,可调节空气湿度,并节省能源,是典型的绿色建材产品。仅以纸面石膏板为例,作为一种轻质墙体和吊顶新型节能建材,具有质轻、防火、隔热、吸音、防震、收缩率小、可钉、可钻、可锯、可刨、可黏结等性能,在发达国家住宅建设和高层建筑中得到广泛应用。经过近70年的发展,目前,美国新建住宅中80以上的墙体材料和顶棚材料采用纸面石膏板,近几年来其年产量一直保持在25亿平方米以上,而日本,年均增长8,近几年的产量一直保持在6亿平方米以上。发达国家人年用量日本为4.6平方米,美国为10平方米,法国为7.6平方米,连韩国也达到1.5平方米,而我国则仅为0.05平方米,足见其所占份额与人均比例差距之大,同时也说明了市场潜力的巨大。

还有复合墙体将会大受欢迎。建筑物的传热损失主要是通过围护结构失去的,如在北京地区,经过外墙的传热损失约占全部热损失的25%~30.因此,外墙的复合绝热将受到高度关注,绝热材料已成为节能型复合墙体的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外墙内侧绝热、外墙中间绝热和外墙外侧绝热可大幅度提高绝热效率,解决热桥与结露等问题,将受到欢迎。

此外,加气混凝土容重小、孔隙率高、导热系数低。用加气混凝土砌块筑造的200毫米厚的外墙,其保温效果相当于490毫米厚的黏土砖外墙。加气混凝土可以作非承重墙体,也可作承重墙体,这种独特的具有绝热保温性能和可作结构材料的性能使其具备了绿色建材的特征。可以说,建筑节能的兴起使加气混凝土成为最具发展潜力的墙体材料之一。

《浅论绿色墙材工业在我国节能减排中发挥作用》来源于xiexiebang.com,欢迎阅读浅论绿色墙材工业在我国节能减排中发挥作用。

下载化肥工业“十二五”发展规划与全国肥料节能减排大会企业招募中……word格式文档
下载化肥工业“十二五”发展规划与全国肥料节能减排大会企业招募中…….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