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高考政治时政专题复习七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
七 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
2012年5月23日上午,纪念毛泽东同志《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以下简称《讲话》)发表70年座谈会在北京人民大会堂举行。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胡锦涛作出重要指示。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李长春出席座谈会并讲话。胡锦涛指出,毛泽东同志《讲话》,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革命文艺实践创造性地结合起来,是我们党领导文艺事业的经典文献。70年的历史充分表明,《讲话》始终闪耀着伟大的真理光芒,《讲话》所指明的方向和道路始终是我国文艺事业发展必须遵循的正确方向和道路。胡锦涛勉励广大文艺工作者在新的历史条件下,认真重温《讲话》精神,按照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提出的要求,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全面贯彻“二为”(即文艺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方向和“双百”(即百花齐放、百家争鸣)方针,牢牢把握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切实尊重文艺规律,大力推进改革创新,更加自觉地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为人民奉献更多思想性艺术性观赏性高度统一的精品力作,为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贡献智慧和力量。
1.结合材料进行分析,为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健康向上发展,党和政府应发挥什么样的作用?
(1)政府履行组织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职能。各级政府要进一步加强对文化建设的领导,加强文化人才队伍建设,为推动文化繁荣健康发展提供坚强保障,努力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
(2)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必须坚持以中国共产党为领导核心。中共中央总书记胡锦涛作出重要指示,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李长春出席座谈会并讲话,这充分体现了党中央对文化工作的高度重视和对广大文艺工作者的殷切期望,体现了中国共产党对社会主义文艺事业的领导。
(3)中国共产党始终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胡锦涛勉励广大文艺工作者在新的历史条件下,认真重温《讲话》精神,要求广大文艺工作者沿着《讲话》指引的正确方向,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推动社会主义文艺繁荣发展,这体现了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是中国共产党坚持“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核心内容之一。
2.结合材料中胡锦涛同志的讲话,分析说明优秀文化的意义和作用。
(1)优秀文化能够丰富人的精神世界、增强人的精神力量、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优秀文学艺术是对民族精神的展现,以其特有的感染力和感召力,使人深受震撼、力量倍增,成为照亮人们心灵的火炬、引领人们前进的旗帜。
(2)文化作为一种精神力量,能够在人们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过程中转化为物质力量,对社会发展产生深刻的影响。70年来,在《讲话》精神指引下,一代又一代文艺工作者创作出一大批具有正确政治立场、深刻思想内涵、感人艺术魅力的优秀作品,推动文艺事业健康发展,为我国革命、建设、改革提供了强大精神力量,有力地促进了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
(3)文化在综合国力竞争中的地位和作用。中国正处于全球化和自身经济社会快速发展的历史背景中,文艺事业、文化传播正面临着增强国家文化软实力的任务和挑战,中国迫切需要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因此,我国广大文艺工作者必须牢牢把握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积极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
3.从哲学角度分析,《讲话》对我国文艺工作者和文化事业发展产生的积极作用。(1)物质决定意识,意识对物质具有反作用。70年来,《讲话》犹如精神灯塔,指引我国文艺事业和文化建设不断谱写辉煌篇章,激励亿万人民投身民族解放、国家富强、改革开放的宏伟事业。
(2)实践是认识的基础。70年来,在《讲话》精神指引下,一代又一代文艺工作者自觉 投身于人民群众创造历史的伟大实践,创作出一大批优秀作品。这表明了实践是认识的来源,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
(3)价值观的导向作用。文艺工作者只有心里真正想着人民大众、以生活为源泉,为人民而创作,才能赢得人民。因此,广大文艺工作者牢牢把握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切实尊重文艺规律。这说明了价值观作为一种社会意识,对人们的行为具有重要的驱动、制约和导向作用。
(4)价值判断与价值选择。当前,我国促进社会主义文化事业大发展、大繁荣,为人民提供更好更多的精神食粮,大力发展公益性文化事业、保障人民基本文化权益,这一正确的价值观是把人民群众的利益作为最高价值标准,符合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和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是正确的价值判断与价值选择。
1.70年前发表的《讲话》论述了文艺与政治的关系,认为文学为政治服务在当时尖锐的斗争形势和正确的革命政策下,与文艺真实反映时代历史风貌和社会心理基本上是统一的。文学为政治服务,这是因为()。
A.文化与政治相互交融
B.政治决定文化,文化反作用于政治 C.文化是人类社会特有的现象 D.文化发展始终与政治发展同步 2.从延安文艺座谈会到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人民”始终镌刻在中国文学的旗帜上。文艺为了人民,文艺可以影响人,健康的文艺给人以思想启迪和美的享受。这表明()。
A.文化对人的影响是深远持久的 B.文化能够促进社会与人的全面发展 C.文化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基础 D.优秀文化能够丰富人的精神世界 3.70年来,《讲话》犹如精神灯塔,指引我国文艺事业和文化建设不断谱写辉煌篇章,激励亿万人民投身民族解放、国家富强、改革开放的宏伟事业。这体现的哲理是()。
①意识具有能动作用,正确的意识对事物的发展具有促进作用 ②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 ③真理是人们对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正确反映 ④认识具有反复性和无限性
A.②④ B.③④ C.①② D.①③
4.中国作协主席铁凝说,毛泽东同志的《讲话》,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革命实践和中国革命文艺实践相结合的光辉文献,是中外文艺创作基本经验的结晶。这说明()。
A.矛盾是事物发展的动力
B.想问题、办事情要做到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C.实践具有社会历史性
D.矛盾的普遍性与特殊性是辩证统一的 5.毛泽东同志的《讲话》,从当时的历史条件和抗日民主根据地实际情况出发,提出了文艺为工农兵服务,号召作家深入群众,转变立足点,和劳动人民在思想感情上打成一片。这是因为()。
①人民群众是实践的主体 ②一切文化都来源于社会实践 ③人民群众的智慧是文艺创作的源泉 ④文艺工作者改造主观世界与改造客观世界是统一的
A.①② B.②④ C.①③ D.③④ 6.据报道,在陕西,《讲话》精神深刻影响了许多作家的创作思想。陕西推行的干部到基层挂职机制,更为作家深入生活、了解群众创造了条件。从2000年开始,先后有叶广芩、冯积岐、高建群、冷梦等多位当代作家赴陕西各地挂职。其中叶广芩在周至县挂职任县委副书记期间创作了《老县城》《老虎大福》《青木川》等多部作品。冯积岐将他在挂职期间的感受写成《挂职日记》,完成了长篇小说《村子》。冷梦则完成了25万字长篇报告文学《高西沟调查——中国新农村启示录》,获得了全国性奖项。
(1)结合上述材料,从《政治生活》角度,请你就推动社会主义文艺繁荣发展提出几点建议。
(2)结合上述材料,运用历史唯物主义观点,谈谈文艺工作者如何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创作出人民群众喜闻乐见的文艺作品。
1.B [本题考查文化与政治的关系,B表述正确。A、C不符合题意,D说法错误。] 2.D [“健康的文艺给人以思想启迪和美的享受”表明优秀文化对人的积极影响,D符合题意。A、B不符合题干要求,C表述错误。] 3.C [讲话的指示作用体现了①;亿万人民投身革命建设事业体现②。③④材料未体现。] 4.D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实践相结合体现了矛盾的普遍性与特殊性的统一,D正确。] 5.A [①②符合题干要求,应选A。③观点错误,④与题干无关。] 6.答案(1)①政府具有组织社会主义文化建设和提供公共服务的职能。推动社会主义文艺繁荣发展,各级政府必须为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营造良好的社会环境,为推动文化繁荣发展提供资金、政策和人才保障。②政府的宗旨是为人民服务,政府工作的基本原则是对人民负责。因此,推动社会主义文艺繁荣发展,要求政府工作人员深入群众,了解人民群众精神文化需求,增强服务意识,为群众办实事,做好事。③中国共产党始终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必须坚持以中国共产党为领导核心。推动社会主义文艺繁荣发展,必须坚持中国共产党对社会主义文艺事业的领导。
(2)①人民群众是社会历史的主体,是历史的创造者。发展为人民所喜闻乐见的文化,文艺工作者必须坚持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要深入基层、深入群众,自觉地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②价值观作为一种社会意识,对人们的行为具有重要的驱动、制约和导向作用。发展为人民所喜闻乐见的文化,要求文艺工作者牢牢把握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为人民而创作。③人生的价值在于创造价值,就在于对社会的责任与贡献。发展为人民所喜闻乐见的文化,要求文艺工作者不断创作出无愧于历史、无愧于时代、无愧于人民的优秀作品,为人民奉献更多思想性艺术性观赏性高度统一的精品力作。
第二篇: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
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
俗话说得好:艺术来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艺术就是生活的浓缩与提炼,它有时会把一些生活中的东西做的更纯粹,更极致。它是美的,纯粹的,带着创作者的个人倾向,必定是展现,提取他认为有价值的东西。2014年10月15日,总书记在中央文艺座谈会上发表了重要讲话。“讲话”的重要思想之一,就是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学习习近平同志的讲话,可以体会到蕴含在其中新的时代内涵。
我觉得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其内涵至少包含以下几个方面:
1、文艺创作源于人民。人民是文艺创作的源头活水,一旦离开人民,文艺就会变成无根的浮萍、无病的呻吟、无魂的躯壳。脱离人民,文艺创作就会成为无本之木、无源之水。文艺工作者要走到生活深处,走进人民中间,用人民创造历史的奋发精神哺育自己,从社会生活中汲取营养、挖掘素材。
2、文艺创作反映人民。一切受人民欢迎、对人民有深刻影响的艺术作品,从本质上说,都必须既反映人民精神世界又引领人民精神生活,都必须在人民的伟大中获得艺术的伟大。艺术的最高境界就是让人动心,让人们的灵魂经受洗礼,让人们发现自然的美、生活的美、心灵的美。
3、文艺创作服务人民。关注人民命运,赞颂人民奋斗,激励人民前进,是我国进步文艺的优秀传统。文艺工作者一定要坚持以人为本,培养和增进对人民群众的感情,关心群众疾苦,体察人民愿望,把握群众需求,通过形式多样的艺术创造,为人民放歌,为人民抒情,为人民呼吁。
4、文艺创作反哺人民。人民滋养文艺,文艺反哺人民,表达人民的喜怒哀乐和甜酸苦辣,反映人民的精神面貌和生存状态,满足人民的精神需求和文化权益,文艺义不容辞。
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具有深刻的现实意义。习近平同志的讲话具有深邃的历史洞察力和明确的现实针对性,可以说,既是一种文艺观,更是一种哲学观和方法论,对于当前文艺创作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我们坚信,习近平同志的暖人心、鼓干劲、促创作的讲话,必将激励广大文艺工作者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以充沛的激情、生动的笔触、优美的旋律、感人的形象创作生产出人民喜闻乐见的优秀作品,让人民精神文化生活不断迈上新台阶。
第三篇: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文学创作导向
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文学创作导向
李 冰
2012-9-16 9:42:49来源:《求是》 期号:2012/10
今年是毛泽东同志《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发表70周年。70年前,毛泽东同志站在历史的高度,分析、总结了“五四”以来中国新文化运动的经验,阐明了中国革命文艺运动中的一系列重大问题。《讲话》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革命相结合的产物,为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发展开辟了广阔道路,是具有划时代意义的光辉文献。在新的历史起点上重温《讲话》,要求我们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文学创作导向。
一
《讲话》提出了许多富有创造性的理论观点,其中的核心论断是文艺为人民大众服务。《讲话》指出:“为什么人的问题,是一个根本的问题,原则的问题。”正确地解决“为什么人的问题”,是正确解决文艺与人民、文艺与政治、文艺与生活、文艺与时代、内容与形式、继承与创新、歌颂与暴露、普及与提高、世界观与文艺创新等一系列问题的基础,是我们党的文艺思想、文艺路线、文艺方针的逻辑起点。
在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我们党始终强调文艺为人民服务,把人民群众作为文艺表现的主体和服务的对象。邓小平、江泽民、胡锦涛等党和国家领导人继承和发展了毛泽东文艺思想,既一脉相承,又与时俱进。他们的重要论述是我们党对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的独特贡献。
2011年,我们党召开了十七届六中全会,这是继延安文艺座谈会之后党领导文化工作的又一个里程碑。全会作出的《中共中央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 推
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明确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宏伟目标,再次强调人民是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最深厚的力量源泉,要以满足人民精神文化需求为出发点和落脚点,坚持文化发展为了人民、文化发展依靠人民、文化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全会鲜明地提出,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向人民学习,拜人民为师,从人民群众的火热实践中汲取营养、挖掘素材,努力创作生产更多思想性艺术性观赏性相统一、人民喜闻乐见的精神文化产品。今天,我们重温《讲话》,要把继续学习《讲话》精神与贯彻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精神有机结合起来,更加突出地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文学创作导向,促进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
二
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文学创作导向,必须走出“象牙塔”和“亭子间”,深入生活。创作不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社会生活为文艺创作提供了丰富的资源。《讲话》指出,人民生活中本来存在着文学艺术原料的矿藏,它们是一切文学艺术的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唯一的源泉。当前,我国正处在发展变革的重要时期,改革开放和现代化事业波澜壮阔,社会生活每天都涌动着新的事物,人们的精神世界不断发生着新的变化,广大群众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火热实践,为文学创作提供了宝贵的素材。深入生活,才能挖掘到创作的“真金白银”,才能获得创作的灵感和元气,作品才能有生活的温度和质感。延安文艺座谈会之后,作家们普遍受到为工农兵服务的思想教育,积极深入到群众中,表现群众的生活和斗争,涌现出《白毛女》、《王贵与李香香》等一大批优秀作品。现在,时代变了,但深入生活的创作道路不能变。当代作家一定要警惕与现实生活相脱离的倾向,要经常提醒自己把双脚踩在大地上,不要浮在半空中。要多观察和体味身边的群众和实践,不能躲回书斋里去,不能沉迷于个人的小天地,不能盲目地钻入故纸堆。
作家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不能走马观花、蜻蜓点水,要走到生活深处,走进人民心中,认真地精读生活这部大书。深入生活,需要有对生活的敏锐观察和感悟,需要有把握生活本质的能力,需要有对生活充满理想的艺术创造。这样,作品才能源于生活而又高于生活,做到对生活进行深加工,对思想进行再提炼,把丰富的想象与脚踏实地的感悟结合起来,把充沛的才情与鲜活的体验结合起来,使文艺作品中反映出来的生活比普通的实际生活更高,更强烈,更有集中性,更典型,更理想,因此更带普遍性。
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文学创作导向,必须把握正确方向,认真考虑作品的社会效果。从我国文学发展史看,一切优秀文学作品都反映了时代最迫切的前进要求和人民最深刻的心灵呼唤,都闪耀着社会进步的价值观。《讲话》根据当时我国新民主主义革命斗争的实际,强调文艺要发挥用先进思想教育人民、鼓舞人民的积极作用。当今的文学要体现社会主义的思想体系、价值观念、道德准则和审美要求。在经济体制深刻变革、社会结构深刻变动、利益格局深刻调整、思想观念深刻变化的新形势下,更要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精神旗帜,以文学之体承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之魂。
正确的创作方向是文学创作的根本。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必然要求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创作,用体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作品引领文化思潮和文化追求。文学作品的读者不少是青少年。从过去到现在,文学作品都极大地影响着青少年的成长。作家应该以人类灵魂工程师的标准要求自己,严肃对待自己所从事的崇高职业,认真考虑作品的社会效果,自觉承担以优秀的作品鼓舞人的光荣职责。要努力通过多样化的题材主题、艺术形式和表现手法,唱响代表社会发展方向、体现时代进步要求的主旋律。要弘扬真善美,贬斥假恶丑,抵制低俗之风,反对解构红色经典,胡编乱造,误导读者。要用积极、健康、向上的价值取向启发人、教育人。要把对先进文化的创造、建设和传播作为自己的使命,为人民书写、为时代放歌。
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文学创作导向,必须推进文化创新,解放文化生产力。创新是文化的本质属性和显著特征。继承、借鉴、创新始终是毛泽东文艺思想中极为重要的内容。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决定》对新的历史条件下推进文化创新提出了新的要求。随着社会的深刻变化,人民群众的阅读和审美也发生了很大变化,对每个作家都提出了新的要求。我们需要有超越前人、超越自我的勇气,焕发创造激情、增强原创能力。要积极主动地适应人民群众精神文化多层次、多方面、多样化的新特点,适应人民群众审美情趣、欣赏习惯的新需求,适应科学技术日新月异的新变化,进一步解放思想,大力推进文学观念、内容、风格、流派的创新,大力推进文学体裁、题材、形式、手段的发展,使文学更具时代感和吸引力。
创新不是简单地追新逐异。创新离不开对优秀传统文化的继承,离不开对世界优秀文明成果的借鉴。《讲话》指出:“我们必须继承一切优秀的文学艺术遗产,批判地吸收其中一切有益的东西,作为我们从此时此地的人民生活中的文学艺术原料创造作品时候的借鉴。”要努力从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和人类创造的一切优秀文明成果中,从不断发展的社会实践中汲取知识和智慧。现代传媒对文学创作有着广泛而深刻的影响。建立在现代传媒基础上的影视文学、网络文学、手机文学等对文学的创作观念、创作手段、传播方式产生着不可忽视的影响。我们要充分利用影视、网络等传媒手段,借助电影、电视剧、动漫、网络等样式,增强文学作品的辐射力、影响力。对网络文学要积极研究,大力扶持,加强引导,促进其健康发展。
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文学创作导向,必须虚心向群众学习,接受群众的检验和评判。《讲话》强调,作家艺术家要做群众的学生,让自己的作品真正受到群众欢迎,为群众喜闻乐见。作家深入生活、深入群众,不仅仅是要了解生活、了解群众,还要向生活学习,向群众学习。生活是最好的教科书,群众是最好的老师。赵树理、柳青、老舍等为代表的一大批作家,长期深入到基层,和人民群众打成一片,共同劳动,共同生活,了解人民群众的审美需求,了解群众身上的艺术元素,善于从群众的语言中提炼艺术的语言,向民间文艺学习创作手法和技巧,创作出的作品既具有深刻的主题内涵,又符合大众审美要求,因此他们的作品为人们称颂,成为中国现当代文学史上的经典。我们要向老一辈作家学习,站稳群众立场,增进群众感情,立志做人民群众喜爱的写作者,把从生活中、群众中汲取的营养精华,通过自己的作品回馈给社会,回馈给人民。
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也是艺术的创造者、鉴赏者、评判者。文艺作品给人民群众以深刻影响,同时也在接受人民群众检验。赵树理把自己的小说读给不识字的农民听,来判断自己的小说是否具有感染力。延安时期的不少画家,把自己创作的作品摆到群众的炕头上,虚心听取他们的意见和建议。作家成就的大小和作品的优劣由谁来评价?无疑应该是广大人民群众。要把人民群众满意和喜爱作为评价文学作品的最高标准,把人民群众作为评价一个作家够不够资格的唯一判断者。
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文学创作导向,必须正确处理普及与提高的关系,实施精品战略。《讲话》指出:“人民要求普及,跟着也就要求提高,要求逐年逐月地提高。”在普及基础上的提高、在提高指导下的普及,是我国文艺工作的基本方针之一。社会主义文学的繁荣应该是全面的、多层次的。无论是文学队伍还是
文学作品,都应该既有庞大雄厚的塔基,又有出类拔萃的塔尖。文学名家不是从天上掉下来的,而是从基层文学队伍中成长起来的。我们要大力加强人才队伍建设。一方面抓高层次领军人物和高素质文学人才,继续实施“四个一批”人才培养工程和文化名家工程,造就一批人民喜爱、有国际影响的名家大师和民族文化代表人物;另一方面,抓基层文学队伍的培养,优化基层文化生态,扩大文学群体。
文学作品的普及与提高,在一定意义上反映着作品的数量和质量的关系。毛泽东同志说过:“任何质量都表现为一定的数量,没有数量也就没有质量。”当前我国文学创作生产数量在世界上是名列前茅的,这很可贵。我们要处理好文学创作中数量和质量的关系,在鼓励多出作品的同时,鼓励多出精品。积极回应人民群众对文学精品的需求,把提高文学创作质量作为重中之重,实施精品战略。加强对文学创作的引导,提高文学评论的权威性和公信力,完善重点作品扶持机制,改革文学评奖,努力催生传世之作。
(作者:中国作家协会党组书记、副主席)
第四篇: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学习体会
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学习体会五篇
篇一
群众观点是马克思主义的基本观点,是我们党最基本的政治观点。在理论和实践上坚持群众观点是共产党员先进性的一个重要、显著的标志。目前,我们正面临着国际形势的复杂变化和国内形势的深刻变化。长期执政、市场经济、跨越式发展等等,都给我们党的先进性建设提出了许多新的问题和挑战。比如,如何处理人民整体利益与个人利益的关系,人民长远利益和现实利益的关系,这一部分群众的利益和另一部分群众利益的关系等。
胡锦涛同志指出:“群众利益无小事,凡是涉及群众切身利益和实际困难的事情,再小也要竭尽全力去办。”我们党来自于人民,植根于人民,党的全部任务和责任,就是为实现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而奋斗。如何始终坚持党的性质和宗旨,不断实现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防止因脱离群众而导致人亡政息的危险,是我们党面临的重大而紧迫的历史性课题。加强党的先进性建设,提高党的执政能力,最终要落实到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上,这是衡量党的一切工作是非得失的标准,也是衡量党的先进性的根本标准。共产党员要自觉坚持群众观点、群众路线,毫不动摇地相信和依靠群众,始终把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作为人生追
求的最高目标,始终心系群众,密切联系群众,真心实意地为人民群众谋利益。
一、坚持群众观点是筑牢党员先进性的思想基础
领导干部对群众持有什么态度,直接影响着决策的取向。胡锦涛同志指出:“相信谁、依靠谁、为了谁,是否始终站在最广大人民的立场上,是区分唯物史观和唯心史观的分水岭,也是判断马克思主义政党的试金石。”把这个根本立场端正了,党员先进性才有坚实的思想基础。作为决策者,要牢固确立以下三种思想:一是要确立群众整体觉悟最高的思想。二是要确立群众智慧最珍贵的思想。三是要确立群众利益最大的思想。
二、坚持群众观点是确保党员先进性的重要前提
胡.锦.涛同志在分析党员队伍中存在的与保持先进性的要求不相适应、不相符合的问题时指出:“有些党员忘记了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极少数党员一切以自我为中心,对个人名利斤斤计较,有的甚至跌入腐败的泥坑”,有些党员理想信念动摇,人生观价值观发生扭曲,对党和党的事业失去信任。很显然,这些问题的发生,一个直接的原因就是有些共产党员及党员领导干部缺乏、淡漠了群众观点,忘记了广大人民群众对我们党的希望和寄托。因此,在全党和广大党员中增强群众观点,大力克服脱离群众的种种问题,是确保党员先进性的重要前提。作为决策者,要做到
“三个坚持”:一是紧扣发展要务,坚持与群众合辙。二是多干平凡实事,坚持与群众合意。三是树立平民意识,坚持与群众合群。
三、坚持群众观点是党员先进性的具体表现
坚持群众观点是党的优良作风和政治优势,也是党的工作路线,更是党员先进性的具体体现。这其中包括了四层含义:一是能深入联系群众;二是能真心体贴群众;三是能真情感动群众;四是能正确引导群众。我们党来自人民,植根于人民,服务于人民。党的全部历史证明,党只有紧紧地依靠群众,密切地联系群众,随时听取群众的呼声,了解群众的情绪,代表群众的利益,才能凝聚起强大的力量,顺利地完成自己的各项任务。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告诉我们: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是社会变革和发展的根本动力。坚持唯物史观,就要坚持群众观点,坚持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群众路线。我们党在长期的革命和建设中之所以取得成功,一个重要原因就在于坚持了马克思主义的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是小平同志对马克思主义、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的发展和创新,它的付诸实践更是前无古人的伟业。
篇二
一是要加强并善于学习。要对照党章,对照先进党员,向先进人物学习。首先要向党章学习,党章是把握党的正确政治方向的根本准则,是党员加强党性修养的根本标准。我们每个党员都应当经常对照党章的要求,进行自我检查和反思,看自己做得怎么样,还存在哪些问题,应该如何改进,并且要时刻提醒自己,在任何情况下都不能忘记了自己是党员,要时刻用党章的规定和要求规范自己的言行。其次要向先进人物学习,先进人物集中体现了共产党人的崇高品格,是我们每一个党员学习的榜样。我们要经常用焦裕禄、孔繁森、郑培民等先进人物的精神和事迹来严格要求自己,从思想上提升,从行动上看齐的思想和行为,切实查找差距和不足,在实际工作中完善改进,不断提升自己的政治素养和思想境界。
二是要从自身做起,从一点一滴做起,来践行党的群众路线。作为xx战线上的新兵,我们目前还不在领导干部的岗位上,那么我们是不是就可以不用践行党的群众路线了呢,很显然,并不是这样,我们要从现在做起,从小事做起,从点点滴滴做起,不断积累提高自己,只有这样,才能为将来真正走上领导岗位打好基础,打牢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思想基础和工作能力。那么我们现在该如何做呢。首先是要培养严谨务实的作风,用求真务实的作风认真做好本职工作,更好为人民服务。有一些同志在自己的工作岗位上工作了很多年,重复着同样的工作,时间久了,不免懈怠,工作情绪不高,这样将会影响工作的效率,一旦有这样的情况出现,作为党员,我们要对自己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工作忙的情况下,要认认真真,兢兢业业的完成自己的工作,工作不忙的情况下要多读书,为自己充电。虽然这都是小事情,但是堆积起来就构成了我们工作的全部,是我们做好本职工作的基础。其次是要培养艰苦奋斗,勇挑重担的责任心。要从小事做起杜绝享乐主义和奢靡之风。我们生在一个好时代,生在社会主义经济快速发展的时期,生活条件优越,但我们要始终牢记要厉行节约、反对铺张浪费,坚决抵制享乐主义和奢靡之风。要从我们的日常生活中和工作中做起,工作任务面前,勇挑重担
;承担工作后,要有强烈的责任感、使命感和集体荣誉感。善于创新思维,不因循守旧。工作中认真严谨,扎实高效。用行动贯彻执行《xx法》,不断提高xx服务经济社会决策和服务群众的能力,为xx事业做出新贡献。
学习教育活动让我更加认识到:脱离了人民群众,党的事业、民族复兴大业都将成为空谈。这就要求我们年轻的党员干部要始终将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并且扎根于人民群众作为自己毕生的信仰和追求,只有这样,我们的工作才有价值,我们的人生才更有意义,我们的梦才能同中国梦一同实现。
篇三
群众路线是我们党的根本路线,也是党所有工作的生命线。党发展壮大的历各,是一部依靠群众、发动群众的生动历史;党长期执政的历程,是一部为了群众、服务群众的鲜活历史。正因为我们党始终坚持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并且创造性地贯彻于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历史进程中,贯彻于我们党的全部工作、全部活动中,我们党才得到最广大人民群众的真诚拥护。
但是,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物质财富的丰富、办公条件的改善、执政环境的优化,有的党员干部发生角色错位,由“公仆”变为“主人”,自认为可以主宰群众、支配群众、代表群众,从根本上脱离了群众;有的党员干部看不起群众,认为有些群众无知、野蛮,不讲理、是刁民,怕接触群众、对话群众,从心理上拒绝群众;有的党员干部不关心群众,对群众反映的问题漠不关心、久拖不办,从感情上伤害了群众;有的党员干部与民争利,滥用人民赋予的权力,以权谋私、贪污腐化,在阵营上推开了群众……
虽然,这些现象仅在于党内少数成员身上,但“一颗老鼠屎坏掉一锅汤”、少数“坏马”祸害“马群”,这些行为,损害了党的形象,败坏了党的声誉,腐蚀了党的肌体,玷污了党的纯洁,伤害了人民的感情,降低了人民对党的信任度,削弱了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关系。在发展与改革面临拐点的关键时刻,中央看到了问题的所在,及时启动自我教育、自我净化、自我校正程序,果断部署在全党开展“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十分及时、相当关键,体现了中央的政治眼光、群众情怀、忧患意识。
开展“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就是要乘着“创先争优”活动的势头和东风,通过系列办法举措,让党员干部深刻剖析在贯彻群众路线中存在的问题,摆正同人民群众的关系,知道“我是谁”;借助鲜活有效的活动载体,让党员干部走基层、接地气、转作风,始终与群众站在一起,明确“依靠谁”;加强制度建设、作风建设,将深入基层、起进群众固化为党员干部的常态行为,一切为了群众着想,弄懂“为了谁”。
篇四
我们党是在与人民群众密切联系、共同
战斗中诞生、发展、壮大、成熟起来的。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从
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群众路线,是我们的事业不断取得胜利的重要法宝,也是我们党始终保持生机与活力的重要源泉。八十六年的实践启示我们党,必须始终紧紧依靠人民群众,诚心诚意为人民谋利益,才能从人民群众中汲
取前进的不竭力量。
作为一名党员教师,如何在本职岗位践行走群众路线,体现共产党员的先进性呢?
首先,必须全面准确把握科学发展观的深刻和基本要求,要不断学习
政治理论和教育教学
理念,树立先进的教育思想,因时、因人、因势利导,因材施教。要注重教书育人,加强学生的思想道德教育。努力提高自己的业
务水平,掌握先进的教学技术,力争做先进教育生产力的代表。要加强业务
学习,掌握本学科最前沿的研究成果,增强科研意识和改革意识,积极参与
教育改革,在实践中提高自己的教育教学能力。
要增强创新意识,在工作和
实践中与同进成长,在学生的前面,主动进行教育教学改革,成为教改的先
行者、示范者。
其次,真心做人。做人是做事的基础,没有一个好的人格品质,不论从事
哪个行业,都将失去起码的条件。我要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和道德观,坚定共产主义信念,为人民办好事、办实事。这样,我们做人才
会有充足的“底气”,做事才硬气。
然后,应以教人者先教己者的精神为人师表,以身作则。
一个有良好师德的老师凡是要求学生做到的,自己应首先做到,要用自己的信念、理想给学
生以潜移默化的感染。一个有良好师德的教师应站在学生和家长的立场及处
境是思考问题,把学生和家长的意愿与发展需要摆在第一位。
最后,要有奉献精神,吃苦在前,享受在后。党员有自己的合法的正当的权益,但是当个人利益与党、国家、集体利益发生矛盾时,作为党员应该把
以党、国家、集体利益为重,必要时能牺牲个人利益。
总而言之,作为党员教师,通过学习,要进一步坚定共产主义的信念,明确努力学习提高的方向,感受到时代和社会赋予我们的重任。要在科学发
展观的指引下,围绕学校中心工作,以实施素质教育为宗旨,以推进课程改
革为载体,以加强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为契机,端正教育思想,丰富专业知
识,提高教学技能,做到教好书,育好人。
篇五
十八大报告为我党深入开展的群众路线教育活动指明了方向,提出明确而具体的要求。面对新任务,迎接新挑战,实现新跨越,再创新辉煌,进一步增强全党同志的群众观念,实干精神和廉洁意识,非常必要,合乎时宜。我们有必要对“群众”这一概念进行再认识,认清群众工作所面临的前所未有的挑战和复杂局面,更加坚定不移地坚持党的群众路线,更加扎扎实实地贯彻落实党的群众路线。
一方面要高度重视抓好落实。要牢固树立为人民服务和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观点,虚心向人民学习,坚持群众利益无小事,始终站稳群众立场,坚持人民的利益高于一切,把群众满意作为检验工作的第一标准,切实增强贯彻党的群众路线的自觉性和坚定性。精心组织,加强领导,迅速成立领导小组和工作机构,制定出具有各自特色的工作方案,按照市委确定的工作方案,一步一个脚印,扎实抓好落实。
另一方面要加强勤奋务实的作风建设。倡导说实话,出实招,办实事,力戒形式主义、假、大、空。使务实成为一种风尚,切实加强干部职工作风建设。根据各地具体情况,每个单位每年要有新进步,扎扎实实办几件实事,多做打基础、谋长远的事,多做惠民利、解民难的实事。上级要加强对下级的检查、督导,掌握下级工作的实与虚,了解下级工作落实情况。就干部职工作风问题,甚为关键,各单位必须敢抓、敢管,调动大多数人的积极性,切实解决庸、懒、散、奢不良风气,加强绩效考核和纪律考核,形成风清气正,干事创业的良好氛围。使全体人员不会懒、不敢懒,更不敢不作为,乱作为。对存在庸、懒、散、奢,不作为、乱作为,索拿卡要的人或事,要敢于过硬,敢于处理,敢于曝光,使人人敬畏制度、纪律。
群众路线是我们党的根本工作路线,它要求我们必须始终坚持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全党同志早就形成了一种普遍共识,那就是:密切联系群众是我们党的最大政治优势,脱离群众是我们党执政后的最大危险。
人民是历史的真正创造者和推动者,人民的逐步解放最终要靠人民自己,党的理论和主张只有掌握了群众、变为群众的自觉行动,才能真正起作用。
老百姓知道,我们往往不知道;老百姓明白,我们往往不明白;老百姓清楚,我们往往不清楚;老百姓是真善美的化身,我们往往成为假恶丑的脏窝;老百姓是对的,我们往往是错的。所以要相信群众、依靠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坚持民主集中制、站稳群众立场、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一定要真实了解民意民愿民需,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为民造福。我们党存在的全部意义和价值就在于为民造福,使人民不断得到民族解放、政治解放、经济解放、文化解放、社会解放等,直至实现所有人的全面自由发展。
第五篇: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学习体会
【篇一】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指出:“人民是历史的创造者,是决定党和国家前途命运的根本力量。”“一个政党,一个政权,其前途命运取决于人心向背。人民群众反对什么、痛恨什么,我们就要坚决防范和纠正什么。”作为一名基层党员干部,我们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引,坚持以人民为中心,不忘初心和使命,不忘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忠实履职尽责,以坚如磐石的决心、决战决胜的勇气,推动党内政治生态实现根本好转,书写全面从严治党新篇章。
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历来是中国共产党人的执政理念。中国共产党代表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们讲宗旨,讲了很多话,但说到底还是为人民服务这句话。坚持为人民服务,是党的根本宗旨的本质内涵。
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确保人民拥护和支持,是中国共产党执政的最牢固根基。人民群众是我们力量的源泉。我们党来自人民、植根人民、服务人民,一旦脱离群众,就会失去生命力。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指出:“人民群众最痛恨腐败现象,腐败是我们党面临的最大威胁。”如果管党不力、治党不严,人民群众反映强烈的党内突出问题得不到解决,那我们党迟早会失去执政资格,不可避免被历史淘汰。坚决反对腐败,赢得人民拥护,夯实最牢固的执政基础,是以人民为中心的应有之义,也是全面从严治党的重要内容。
作为一名基层党员干部,坚持为人民服务,就要坚持“一切为了人民”,始终把人民的呼声作为第一信号,把人民的需求作为第一要务,多谋民生之利,多解民生之忧,“把人民拥护不拥护、赞成不赞成、高兴不高兴、答应不答应作为衡量一切工作得失的根本标准”,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使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
【篇二】
一、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有着丰富具体的科学内涵
思想是行动的先导和动力,我们要学习贯彻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首先必须要准确理解和深刻把握其科学内涵和思想本质。人民立场是中国共产党的根本政治立场,是马克思主义政党区别于其他政党的显著标志。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具有深厚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渊源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基础,彰显了人民至上的价值取向,体现了我们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和“以人为本、执政为民”的执政理念。
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把民生建设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有机统一起来,不断解决好人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地惠及全体人民。学习贯彻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要解决好“为了谁”、“依靠谁”、“我是谁”的问题,自觉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自觉站在党和人民立场上,忠诚担当,全力完成党交给的职责和任务。
二、深刻认识税收职能作用与民生的关系
(一)税收组织收入的职能,是民生建设的重要保障。民生建设需要依靠强大的财力作保障,没有税收的持续稳定增长,保障和改善民生就是空谈。近年来,国家通过税收筹集财政收入,用于基础设施和公共事业建设,用于环境保护和生态建设,用于社会保障和福利事业,维护社会治安,在改善民生上不断加大投入,促进教、科、文、卫等社会事业的发展,满足了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当前我们的经济社会面临着难得的发展机遇,国家的发展,科技的进步,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都离不开税收收入的持续增长来为之提供财力保障,这就需要发挥税收的聚财功能,促进社会和谐进步。
(二)税收调节经济的职能,是改善民生的重要手段。税收与民生息息相关,税制的设计、税收政策的调整、税收负担的高低及税收优惠的落实等,无不关系到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税收通过累进的所得税税率,高收入者适用高税率,调节居民收入分配,减轻低收入者税收负担。与此同时,税收作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要手段,在“降成本、补短板、促创新”方面发挥积极作用,促进经济健康发展,也在间接改善着民生。
三、在实际工作中着力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
为深入贯彻落实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立足岗位职责,主要做好以下几方面工作:
(一)维护国家税收权益,加强反避税监管
习近平主席在g20峰会上强调要“深化国际税收合作,加大打击逃避税行为的力度”,当前国际间的贸易保护主义有所抬头,国际税收竞争将进一步加剧,跨国公司通过低税率地区和避税港来侵蚀我国税基、转移我国利润的避税行为日益普遍。税收避税行为损害的是国家税收权益,归根到底损害的是人民的利益。今年反避税调查局组建以后,积极探索反避税和跨境税源管理工作新机制,维护国家税收权益,着力防范打击避税行为,将反避税业务流程规范化、标准化,着力构建多部门联动、数据共享共用的大征管格局。
(二)回应民生期盼,服务“走出去”纳税人
党中央提出“一带一路”发展战略和国际产能合作等重大决策部署以来,全市“走出去”企业和个人境外投资热度持续增长。但是,“走出去”纳税人在境外投资时也面临许多拦路虎,比如境外税收信息收集困难,涉税争议难以解决、遭遇双重征税等。为回应纳税人诉求,解决“走出去”纳税人痛点,我们要建立“走出去”企业和个人清册,联合国税对重点“走出去”企业开展上门服务,解答“走出去”企业遇到的税收问题,有针对性地宣传“走出去”相关税收政策,让企业提前防范境外投资税收风险,助力企业远航。
【篇三】
一、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有着丰富具体的科学内涵
思想是行动的先导和动力,我们要学习贯彻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首先必须要准确理解和深刻把握其科学内涵和思想本质。人民立场是中国共产党的根本政治立场,是马克思主义政党区别于其他政党的显著标志。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具有深厚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渊源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基础,彰显了人民至上的价值取向,体现了我们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和“以人为本、执政为民”的执政理念。
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把民生建设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有机统一起来,不断解决好人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地惠及全体人民。学习贯彻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要解决好“为了谁”、“依靠谁”、“我是谁”的问题,自觉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自觉站在党和人民立场上,忠诚担当,全力完成党交给的职责和任务。
二、深刻认识税收职能作用与民生的关系
(一)税收组织收入的职能,是民生建设的重要保障。民生建设需要依靠强大的财力作保障,没有税收的持续稳定增长,保障和改善民生就是空谈。近年来,国家通过税收筹集财政收入,用于基础设施和公共事业建设,用于环境保护和生态建设,用于社会保障和福利事业,维护社会治安,在改善民生上不断加大投入,促进教、科、文、卫等社会事业的发展,满足了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当前我们的经济社会面临着难得的发展机遇,国家的发展,科技的进步,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都离不开税收收入的持续增长来为之提供财力保障,这就需要发挥税收的聚财功能,促进社会和谐进步。
(二)税收调节经济的职能,是改善民生的重要手段。税收与民生息息相关,税制的设计、税收政策的调整、税收负担的高低及税收优惠的落实等,无不关系到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税收通过累进的所得税税率,高收入者适用高税率,调节居民收入分配,减轻低收入者税收负担。与此同时,税收作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要手段,在“降成本、补短板、促创新”方面发挥积极作用,促进经济健康发展,也在间接改善着民生。
三、在实际工作中着力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
为深入贯彻落实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立足岗位职责,主要做好以下几方面工作:
(一)维护国家税收权益,加强反避税监管
习近平主席在g20峰会上强调要“深化国际税收合作,加大打击逃避税行为的力度”,当前国际间的贸易保护主义有所抬头,国际税收竞争将进一步加剧,跨国公司通过低税率地区和避税港来侵蚀我国税基、转移我国利润的避税行为日益普遍。税收避税行为损害的是国家税收权益,归根到底损害的是人民的利益。今年反避税调查局组建以后,积极探索反避税和跨境税源管理工作新机制,维护国家税收权益,着力防范打击避税行为,将反避税业务流程规范化、标准化,着力构建多部门联动、数据共享共用的大征管格局。
(二)回应民生期盼,服务“走出去”纳税人
党中央提出“一带一路”发展战略和国际产能合作等重大决策部署以来,全市“走出去”企业和个人境外投资热度持续增长。但是,“走出去”纳税人在境外投资时也面临许多拦路虎,比如境外税收信息收集困难,涉税争议难以解决、遭遇双重征税等。为回应纳税人诉求,解决“走出去”纳税人痛点,我们要建立“走出去”企业和个人清册,联合国税对重点“走出去”企业开展上门服务,解答“走出去”企业遇到的税收问题,有针对性地宣传“走出去”相关税收政策,让企业提前防范境外投资税收风险,助力企业远航。
【篇四】
以人民为中心的价值观、发展观,诠释的仍然是他的经典誓言——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
“人民群众有了更多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谈xx年成就,我们看到:我国国内生产总值迈上80万亿元人民币的台阶,城乡新增就业1300多万人,社会养老保险已经覆盖9亿多人,基本医疗保险已经覆盖13.5亿人,又有1000多万农村贫困人口实现脱贫,340万贫困人口实现易地扶贫搬迁、有了温暖的新家,各类棚户区改造开工数提前完成600万套目标任务。各项民生事业加快发展,生态环境逐步改善,所以人民群众有了更多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党的宗旨是什么?是为人民服务。关心人民,把党的工作的评判标准交给人民,以人民的感受为感受,以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为最高标准。
“我为中国人民迸发出来的创造伟力喝彩!”还是谈xx年成就,习近平主席列举一系列例子——“慧眼”卫星遨游太空、c919大型客机飞上蓝天、量子计算机研制成功、海水稻进行测产、首艘国产航母下水、“海翼”号深海滑翔机完成深海观测、首次海域可燃冰试采成功、洋山四期自动化码头正式开港、港珠澳大桥主体工程全线贯通、复兴号奔驰在祖国广袤的大地上……科技创新、重大工程建设捷报频传。人民是历史的创造者,是决定党和国家前途命运的根本力量。这就是中国人民创造伟力!
“千千万万普通人最伟大。”习近平主席深情地回顾,“xx年,我又收到很多群众来信,其中有西藏隆子县玉麦乡的乡亲们,有内蒙古苏尼特右旗乌兰牧骑的队员们,有西安交大西迁的老教授,也有南开大学新入伍的大学生,他们的故事让我深受感动。广大人民群众坚持爱国奉献,无怨无悔,让我感到千千万万普通人最伟大,同时让我感到幸福都是奋斗出来的。”为什么那么多普通人的故事让习近平主席深受感动?因为人民是历史的创造者,习近平多次强调“人民才是历史的创造者,群众才是真正的英雄,人民群众是我们力量的源泉”。人民群众最普通,也最伟大。中国成就是人民群众的创造,中国故事就是中国人民的故事。人民立场是中国共产党的根本政治立场,是马克思主义政党区别于其他政党的显著标志。习近平主席曾经指出,“党性说到底就是立场问题。我们共产党人特别是领导干部都应该心胸开阔、志存高远,始终心系党、心系人民、心系国家,自觉坚持党性原则。”以人民立场为立场,始终站在人民中间,与人民亲如一家。
“3年后如期打赢脱贫攻坚战。”在谈到2020年脱贫任务时,习近平说:“到2020年我国现行标准下农村贫困人口实现脱贫,是我们的庄严承诺。一诺千金。到2020年只有3年的时间,全社会要行动起来,尽锐出战,精准施策,不断夺取新胜利。3年后如期打赢脱贫攻坚战,这在中华民族几千年历史发展上将是首次整体消除绝对贫困现象,让我们一起来完成这项对中华民族、对整个人类都具有重大意义的伟业。”习近平主席操心最多的事,就是扶贫。他无数次讲到过脱贫攻坚的话题。“一诺千金”!到2020年我国现行标准下农村贫困人口实现脱贫,“是我们的庄严承诺”。如何兑现承诺?全社会要行动起来,尽锐出战,精准施策,不断夺取新胜利。就像十九大提出的,动员全党全国全社会力量,坚持精准扶贫、精准脱贫,确保到2020年我国现行标准下农村贫困人口实现脱贫,贫困县全部摘帽,解决区域性整体贫困,做到脱真贫、真脱贫。
“踏踏实实干好工作。”xx年是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的开局之年。十九大描绘了我国发展“两个一百年”的奋斗目标。幸福不会从天降。落实宏伟的奋斗目标,要靠实干,要“撸起袖子加油干”,实干才能兴邦。所以习近平主席向全国人民发出号召:“九层之台,起于累土。要把这个蓝图变为现实,必须不驰于空想、不骛于虚声,一步一个脚印,踏踏实实干好工作。”xx年,我们将迎来改革开放40周年。习近平主席号召,我们要以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为契机,逢山开路,遇水架桥,将改革进行到底。
“把为人民造福的事情真正办好办实。”中国的发展成就是由人民创造,应该由人民共享。作为党的领袖、人民的领袖,习近平主席时刻关心人民群众的生活,关心人民群众“操心事、烦心事”。在贺词结尾处,习近平主席专门用了一大段,强调解决民生难题,“我了解人民群众最关心的就是教育、就业、收入、社保、医疗、养老、居住、环境等方面的事情,大家有许多收获,也有不少操心事、烦心事。”他坦诚,“我们的民生工作还有不少不如人意的地方,这就要求我们增强使命感和责任感,把为人民造福的事情真正办好办实”。
“以造福人民为最大政绩。”党的十八大提出,保障和改善民生要抓住人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既尽力而为,又量力而行,一件事情接着一件事情办,一年接着一年干。习近平主席在各种场合多次讲到“要树立以人民为中心的工作导向”,表现出满满的为民情怀,也彰显了人民至上的价值取向。今年贺词中,针对人民群众的“操心事、烦心事”,针对我们民生工作的不如人意的地方,习近平主席要求:“各级党委、政府和干部要把老百姓的安危冷暖时刻放在心上,以造福人民为最大政绩,想群众之所想,急群众之所急,让人民生活更加幸福美满。”只有把为人民造福的事情真正办好办实,才能让人民生活更加幸福美满。
xx年新年贺词,体现了习近平“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人民始终是他心中“最重要的”,为了人民、依靠人民、服务人民是他治国理政的亮丽主线、也是唯一主线。不断改善民生是改革和发展的根本目的,以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为本,始终把让老百姓过上好日子,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党和国家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篇五】
发展是当代中国的时代主题,是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xx周年大会上的重要讲话中指出:“我们要顺应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以保障和改善民生为重点,发展各项社会事业,加大收入分配调节力度,打赢脱贫攻坚战,保证人民平等参与、平等发展权利,使改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朝着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目标稳步迈进。”这一重要论述,从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的高度,进一步科学回答了当代中国究竟“为谁发展”“靠谁发展”“发展成果由谁享有”的基本问题,指明了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前进方向。深入学习和理解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对于我们更好地树立和落实新发展理念,确保如期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具有重大意义。
1、把“一切为了群众”作为干事创业的目标追求。党从诞生之日起,就把实现人民解放和幸福鲜明地写在自己的旗帜上,融入到全部的奋斗实践中。正是因为这样,才赢得了群众的拥护支持,凝聚起巨大的前进力量。我们要继续站稳群众立场,自觉与群众打成一片,同群众坐在一条板凳上,坚持以人为本,执政为民,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真正做到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让群众共享改革发展成果,不断提高生活质量,提升幸福指数。
2、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是真正的英雄。我们党来自群众,始终以人民为靠山。我们是在思想上牢固确立人民群众的主体地位,在工作中坚持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根本方法,注意将群众的意见集中起来、转化为系统的工作措施,再落实到群众中去,使之成为群众的自觉行动。面对层出不穷的新情况、新问题,我们要坚持把群众满意作为检验工作的第一标准,无论是制定政策、出台规范,还是组织考核、评比表彰,都要增加群众的话语权,注重群众评价。同时,充分发挥群众的主体作用,集中群众智慧,激发群众创造,使各项工作始终保持旺盛的生机活力。
3、牢固树立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始终绷紧安全生产这根弦,任何时候都不能松懈。要全面推动责任落地生根。要层层压实责任,通过党政责任、部门监管责任的落实来推动企业主体责任的落实。要强化源头防范。要深入开展安全生产大排查大整改大管控大督查行动,一方面要对已经发现的问题及时整改,及时销号;
另一方面要进一步全面深入排查隐患、消除隐患,做到防微杜渐、步步为营、环环相扣,打牢安全生产工作基础。通过实打实的工作来遏制较大以上安全事故发生,确保全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确保全人民生命财产安全,确保全平安稳定祥和。
【篇六】
马克思、恩格斯指出:“意识在任何时候都只能是被意识到了的存在,而人们的存在就是他们的现实生活过程。”只有扎根人民、投身时代,站稳人民立场、倾听人民呼声、感受人民苦乐、领悟人民意愿,才能获得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创作源泉,汲取源源不断、滔滔不绝的创作动力,激发“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的研究热情。因此,必须坚持以人民为中心,解决好为谁创作、为谁立言这一根本问题。
民心是最大的政治。小康不小康,关键看群众。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就是在工作效果上坚持人民评判。人民拥护不拥护、赞成不赞成、高兴不高兴、答应不答应,是衡量一切工作得失的根本标准,更是衡量人民群众获得感的根本标准。要以更严格严肃的态度、更扎实有力的举措推进脱贫攻坚工作,全力以赴确保如期打赢脱贫攻坚战。
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是我们党根本宗旨的集中体现。获得感是改革的试金石,协同发展最终目的是让人民更幸福,其成效最终要靠京津冀老百姓来检验。坚持把群众利益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利民之事、丝发必兴,厉民之事、毫末必去,持续用力解决民生热点难点问题,大力推进基本公共服务一体化、均等化,努力使协同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地惠及京津冀全体人民。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建设网络强国,做到网络发展为了人民、网络安全为了人民、网络治理为了人民,着力补齐民生短板,亿万人民在共享互联网发展成果上拥有更多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