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遴选考点:坚持以人民为中心要做到四个统一
坚持以人民为中心要做到四个统一
党的十九大确立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党的指导思想,并强调“坚持以人民为中心”。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落实这一发展思想,必须坚持思想与行动相统一、目标与问题相统一、愿望与效果相统一、内因与外因相统一。
坚持思想与行动相统一。一是坚持人民至上。“不忘初心、牢记使命”,最根本的要求就是坚持人民至上的价值取向,与人民同呼吸共命运,永远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奋斗目标。二是树立正确政绩观。树立以人民为中心的政绩观,把党性和人民性统一起来、把为民和执政统一起来、把信仰与行动统一起来。三是落实到各项工作全过程。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必须坚持人民主体地位,多谋民生之利,多解民生之忧,保证全体人民在发展中有更多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四是坚持“抓民生就是抓发展”。落实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必须紧紧抓住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着眼民生建设的方方面面,让经济发展与群众需求有效对接、相得益彰。
坚持目标与问题相统一。一是树立目标引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强调以人民为中心,既指明了实现伟大目标的价值取向,又指明实现伟大目标的力量源泉。二是突出问题导向。落实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必须既找准共性问题又找实个性问题,以一个个问题的有效解决,不断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三是观大势谋全局。落实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就要观大势、谋全局,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奋斗目标,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
化国家新征程。
坚持愿望与效果相统一。一是既要具体谋划,又要总体考量。落实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既要着力解决好人民群众反映强烈的具体现实问题,又要系统谋划推进事关人民群众期盼的整体利益问题。二是既要立足当前,又要着眼长远。推动发展必须遵循自然规律和经济规律。落实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就是要正确处理当前与长远关系,既坚定不移把发展作为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又要牢固树立社会主义生态文明观。三是既要尽力而为,又要量力而行。既要实事求是、尊重规律,又要解放思想、开拓创新。只有这样,才能在推动发展、改善民生上有更多更大的作为。
坚持内因与外因相统一。人民力量是社会发展的内因,良好的环境是社会发展外因,我们既要着力激发内因,又要高度重视外因。一是依靠人民力量。以人民为中心,不仅仅是经济发展,各项工作都要坚持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充分调动人民群众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不断汇聚实现中国梦的磅礴力量。二是营造良好生态。着眼发挥人民群众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既要营造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态,也要营造亲清优良的经济生态,还要营造公平正义的法治生态。三是激励干部担当。党员干部要不断强化“四个意识”,始终坚持“四个自信”,保持艰苦奋斗、戒骄戒躁的作风,以时不我待、只争朝夕的精神,用实际行动书写对党和人民的忠诚,实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第二篇:党课讲稿:坚持以人民为中心
3篇党课讲稿:坚持以人民为中心
(篇一)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指出:“人民是历史的创造者,是决定党和国家前途命运的根本力量。”
“-个政党,一个政权,其前途命运取决于人心向背。人民群众反对什么、痛恨什么,我们就要坚决防范和纠正什么。
作为一名基层党员干部,我们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引,坚持以人民为中心,不忘初心和使命,不忘初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忠实履职尽责,以坚如磐石的决心、决战决胜的勇气,推动党内政治生态实现根本好转,书写全面从严治党新篇章。
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历来是中国共产党人的执政理念。中国共产党代表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们讲宗旨,讲了很多话,但说到底还是为人民服务这句话。坚持为人民服务,是党的根本宗旨的本质内涵。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确保人民拥护和支持,是中国共产党执政的最牢固根基。
人民群众是我们力量的源泉。我们党来自人民、植根人民、服务人民,一旦脱离群众,就会失去生命力。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指出:“人民群众最痛恨腐败现象,腐败是我们党面临的最大威胁。如果管党不力、治党不严,人民群众反映
强烈的党内突出问题得不到解决,那我们党迟早会失去执政资格,不可避免被历史淘汰。坚决反对腐败,赢得人民拥护,夯实最牢固的执政基础,是以人民为中心的应有之义,也是全面从严治党的重要内容。
作为一名基层党员干部,坚持为人民服务,就要坚持”一切为了
人民”,始终把人民的呼声作为第一信号,把人民的需求作为第一要务,多谋民生之利,多解民生之忧,“把人民拥护不拥护、赞成不赞成高兴不高兴、答应不答应作为衡量一切工作得失的根本标准”,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使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
我们要深怀爱民之心,善谋富民之策,恪守为民之责,始终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群众利益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解难事、做好事,尽心尽力为群众出主意、想办法,让群众在一桩桩为民服务的事情中,在一个个为民解忧的点滴中感受到幸福和温暖。
面对新形势、新任务、新要求,严格遵照敢于担当、廉洁勤政、敢于负责的原则,以最严格的标准、最严厉的举措纠正“四风”,打好作风建设“保卫战”,用实实在在的业绩赢得广大群众的信任和支持。
(篇二)
“为人民服务”是中国共产党的优良作风,是根本的一条同人民群众保持血肉联系。作为一名合格员,为人民群众服务是党员的根本所在。党最大的政治优势是密切联系人民群众,而党执政后最大的危险是脱离群众。在长期执政的条件下,作为一名合格党员要充分密切联系人民群众这个“最大优势”。
权为民所系,利为民所用,做一名合格党员应该利用手中的权力为人民谋利益,始终记得要微笑面对群众,想群众之所想,急群众之所急,负责解决群众的困难和问题。
做一名合格党员干部一定要敢想、敢做、敢当,不怕群众事情烦,时刻把群众的安危和冷暖铭刻在心,及时掌握群众所想、所需、所急,真正把群众工作做实、做好、做细、做透。
遇到阻力、面对矛盾,有敢于担当的勇气和严于担责的魄力,在困难面前不退缩不胆怯,这样服务群众才能走得更加坚实有力。
群众在你心里分量有多重,你在群众心里的分量就有多重。心系人民群众,服务人民群众,在思想感情上贴近人民群众,把解决群众的疾苦当成自己的职责,把倾听群众呼声当成自己的工作习惯,实实在在地为人民群众解决困难,真真切切地帮人民群众渡过难关。是一个合格党员应尽的责任,更是一个党员干部对人民群众应有的坚持和真诚。
(篇三)
近日,习近平总书记主持召开扎实推进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座谈会并发表重要讲话。总书记深刻阐明长三角区域在国家经济社会发展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结合新形势新要求,就紧扣一体化和高质量两个关键词抓好重点工作作出新部署,为推动长三角一体化发展行稳致远指明了实践方向。
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推进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必须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提升公共服务水平,促进社会公平正义,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使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要突出问题导向,多谋民生之利、多解民生之忧,着力在一体化发展中补短板、强弱项,切实解决好群众的操心事、烦心事、揪心事;要做好普惠文章,推进实施统一的基本医疗保险政策,在交通出行、旅游观光、文化体验等方面率先实现“同城待遇”,不断促进基本公共服务便利共享,让长三角居民在一体化发展中有更多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和人民共同富裕。
作为社区工作人员,就是要面对大众百姓,倾听基层声音,协调社会问题,维护居民利益。所以,我时刻提醒自己要身体力行,对工作认真负责。做到眼勤、耳勤、脚勤、手勤。熟悉业务知识,为成为社区工作的多面手。
第三篇: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
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
俗话说得好:艺术来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艺术就是生活的浓缩与提炼,它有时会把一些生活中的东西做的更纯粹,更极致。它是美的,纯粹的,带着创作者的个人倾向,必定是展现,提取他认为有价值的东西。2014年10月15日,总书记在中央文艺座谈会上发表了重要讲话。“讲话”的重要思想之一,就是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学习习近平同志的讲话,可以体会到蕴含在其中新的时代内涵。
我觉得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其内涵至少包含以下几个方面:
1、文艺创作源于人民。人民是文艺创作的源头活水,一旦离开人民,文艺就会变成无根的浮萍、无病的呻吟、无魂的躯壳。脱离人民,文艺创作就会成为无本之木、无源之水。文艺工作者要走到生活深处,走进人民中间,用人民创造历史的奋发精神哺育自己,从社会生活中汲取营养、挖掘素材。
2、文艺创作反映人民。一切受人民欢迎、对人民有深刻影响的艺术作品,从本质上说,都必须既反映人民精神世界又引领人民精神生活,都必须在人民的伟大中获得艺术的伟大。艺术的最高境界就是让人动心,让人们的灵魂经受洗礼,让人们发现自然的美、生活的美、心灵的美。
3、文艺创作服务人民。关注人民命运,赞颂人民奋斗,激励人民前进,是我国进步文艺的优秀传统。文艺工作者一定要坚持以人为本,培养和增进对人民群众的感情,关心群众疾苦,体察人民愿望,把握群众需求,通过形式多样的艺术创造,为人民放歌,为人民抒情,为人民呼吁。
4、文艺创作反哺人民。人民滋养文艺,文艺反哺人民,表达人民的喜怒哀乐和甜酸苦辣,反映人民的精神面貌和生存状态,满足人民的精神需求和文化权益,文艺义不容辞。
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具有深刻的现实意义。习近平同志的讲话具有深邃的历史洞察力和明确的现实针对性,可以说,既是一种文艺观,更是一种哲学观和方法论,对于当前文艺创作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我们坚信,习近平同志的暖人心、鼓干劲、促创作的讲话,必将激励广大文艺工作者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以充沛的激情、生动的笔触、优美的旋律、感人的形象创作生产出人民喜闻乐见的优秀作品,让人民精神文化生活不断迈上新台阶。
第四篇: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
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
实践是理论的源泉,科学的理论源于实践又指导实践,不断彰显生命力。新中国成立以来尤其是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发展的巨大成就,见证着中国道路的正确性,也标示出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新高度。
“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这是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根本立场”“学习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是为了更好指导我国经济发展实践,既要坚持其基本原理和方法论,更要同我国经济发展实际相结合”。总书记在中央政治局第二十八次集体学习时的重要讲话,立足我国国情和发展实践,以深邃历史眼光和宽广时代视野,从认识论和方法论两个维度深入阐释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为不断开拓理论新境界提供了思想指南。
我们党历来重视对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学习、研究、运用,将基本原理与中国实践有机结合起来,实现了对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创造性发展。从新民主主义经济纲领,到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过程中的独创性观点,再到改革开放以来的一系列重要理论成果,我们党根据不同时期特点和历史任务,提出一系列关于发展经济、造福人民的理论成果,有力推动了经济社会发展。在这一改天换地、创造奇迹的历史进程中,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和根本立场,是我们党赢得人民拥护、立于不败之地的根基所在,更是团 结带领亿万人民走向民族复兴的力量源泉。
实践永无止境,理论创新永无止境。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根据我国发展的新阶段、新特点、新趋势,深刻总结发展实践的规律性成果,创造性地提出树立和落实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发展理念的理论等,是符合当代中国国情和时代特点的理论成果,为指导我国经济发展实践,开拓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新境界,增进人民福祉进一步夯实了理论基础,指明了前进方向。
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既是重大理论问题,也是重大实践问题。“要坚持把增进人民福祉、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朝着共同富裕方向稳步前进作为经济发展的出发点和落脚点,部署经济工作、制定经济政策、推动经济发展都要牢牢坚持这个根本立场。”无论是创新驱动、激发活力的改革举措,还是统筹城乡、区域、经济社会、两个文明的发展;无论是治理环境污染,顺应人民对良好生态的期待,还是注重内外联动发展、做大蛋糕同时更公平地分好蛋糕,五大发展理念贯穿着鲜明的群众导向、民生导向,彰显着人民至上的价值取向。其思想内核和实践方向,就是“坚持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
落实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需要坚持辩证法、两点论,用好统筹兼顾的科学方法论。以五大发展理念为代表的理论成果,既各有侧重又相互支撑,共同构成了一个系统化 的逻辑体系。面对发展新理念,不能顾此失彼,也不能相互替代,而应一起用力贯彻落实,形成协调推进的强大合力。只有这样,才能使发展更具公平性、普惠性,让人民群众有更多获得感、幸福感,不断开拓经济社会发展的新境界。
“一个民族要想站在科学的最高峰,就一刻也不能没有理论思维。”现实是最大的试卷,发展是最大的考题。我国经济发展进程波澜壮阔、成就举世瞩目,蕴藏着理论创新的巨大动力和无限潜力。激发思想活力,保持探索韧劲,不断研究新情况新问题、揭示新特点新规律,我们就能为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创新发展贡献中国智慧,为民族复兴、人民幸福提供更强大的思想动力。
第五篇:坚持以人民为中心
坚持以人民为中心
十九大报告深刻指出了,坚持以人民为中心。人民是历史的创造者,是决定党和国家前途命运的根本力量。必须坚持人民主体地位,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践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把党的群众路线贯彻到治国理政全部活动之中,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奋斗目标,依靠人民创造历史伟业。
报告中提出了,使人民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更加充实、更有保障、更可持续。人民群众对于美好生活的需求在不断增长,如今对这一需求的理解也需要有新的把握。这不仅包括物质文化需求,还包括对社会公平等方面的需求,而后者也是让人民群众产生获得感的重要维度。要在促进发展的同时,把维护社会公平放到更加突出的位置。
更加公平的收入分配——缩小收入差距。首先,应实施就业优先的发展战略。就业是民生之本,扩大就业是缩小居民收入差距的根本途径。其次,深化收入分配制度改革,理顺分配关系,整顿和规范收入分配秩序。第三,促进城镇化,从根本上解决农民增收问题。第四,加快西部开发和中部崛起的步伐。最后,加强对垄断行业的监管,放宽一些垄断行业的市场准入标准,引入竞争机制。
更加公平的教育——促进教育公平。实现教育公平,需要在以下几方面努力:首先,加大教育投入。其次,建立和完善对困难群众的资助体系。第三,以制度创新促进教育公平。如完善高考招生录取制度。第四,进一步加强和完善教育立法,以法律作为实现教育公平的坚实保障。
更加公平健全的社会保障——完善社会保障制度。一是明确建制理念,探索符合我国实际的制度模式;二是加快农村社会保障体系建设,把增强土地的保障能力与发展土地外保障相结合,逐步实现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城乡一体化,积极推进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试点工作;三是合理确定支付水平,相对降低支付起点,相应扩大覆盖范围;四是加强社会保障立法,提高社会保障管理水平,形成法治化、规范化和高效率的社会保障运行管理体制。
司法是维护社会公平正义的最后一道防线。习主席在出席中央政法工作会议并发表重要讲话强调,要把维护社会大局稳定作为基本任务,把促进社会公平正义作为核心价值追求,把保障人民安居乐业作为根本目标,坚持严格执法公正司法,积极深化改革,加强和改进政法工作,维护人民群众切身利益,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提供有力保障。推进公正司法,要重点解决影响司法公正和制约司法能力的深层次问题。我国执法司法中存在的突出问题,很多与司法体制和工作机制不合理有关,必须进一步深化司法体制改革。要从确保依法独立公正行使审判权检察权、健全司法权力运行机制、完善人权司法保障制度三个方面,着力破解体制性、机制性、保障性障碍,不断提高司法公信力,发挥公正司法对维护社会公平正义最后一道防线的作用。
以人民为中心依然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强调的核心概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