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湖北省农村信用社生源地助学贷款管理暂行办法
湖北省农村信用社生源地助学贷款管理暂行办法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了推进湖北省农村信用社(含农村合作银行、农村商业银行,以下简称农信社)生源地助学贷款工作顺利开展,支持贫困学生顺利入学和完成学业,保证助学贷款的质量与效益,根据国家有关法律法规、《湖北省农村信用社信贷管理基本办法》、《湖北省生源地助学贷款实施办法(暂行)》及其他有关规定,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湖北省农信社生源地助学贷款是指农信社对考入湖北省属及市州(含直管市、林区,下同)所属全日制普通高等学校(公办学校、含各部门及市州政府所办的高职高专,以下简称高校)或在读的经济困难学生的家长及其他与学生有法律监护关系的对象(以下简称家长),在其户口所在地发放的用于支付贫困学生学费和基本生活费的贷款。
第三条 本办法所称借款人是指向农信社申请办理生源地助学贷款的高校学生的家长。
第四条 本办法所称受益人是指享受湖北省农村信用社生源地助学贷款资助的高校学生。
第五条
湖北省农村信用社生源地助学贷款采取信用贷款方式。
第二章 生源地助学贷款的对象、性质
第六条 湖北籍考入湖北省属及市、州所属全日制普通高等学校或在读家庭经济困难的学生,其家长可向户口所在地农信社申请办理生源地助学贷款。
第七条 湖北省农信社生源地助学贷款虽有财政贴息和风险补偿专项基金,但不属于政策性贷款,更不属于民政救济性拨款。
第八条 湖北省农村信用社生源地助学贷款具有以下性质:
(一)合规性。即贷款资料及贷款程序必须符合规定。
(二)商业性。生源地助学贷款的资金来源是农信社吸收的各类存款,具有计价偿还的特点,这决定了生源地助学贷款的商业性质。
(三)偿还性。借款人或受益人必须履约还款,贷款利息分阶段分别由财政和借款人或受益人支付。
第三章 生源地助学贷款的准入条件 第九条 生源地助学贷款应符合以下准入条件:
(一)湖北籍公民,并属于承办助学贷款的农信社辖内的固定居住户。
(二)具有完全民事行为能力。
(三)家庭年收入连续2年在当地政府部门统计公布的户均收入水平以下的家庭经济困难户。
(四)诚实守信,无不良信用记录。
(五)受益人有高校录取通知书或有高校的学籍证明,借款人与受益人有法定的监护关系。
(六)受益人承担连带还款责任,出具连带还款承诺书。第十条 借款人应提交以下资料:
(一)合法有效身份证明及其复印件。
(二)户口所在地的详细地址、联系方式。
(三)所在城市街道居委会、村委会出具的经济困难证明。
(四)学籍证明。新生凭大学录取通知书及其复印件;在读生凭《学生证》。
(五)所在城市街道居委会、村委会出具的有关信用证明。
(六)借款人需出具受益人在高校未获得国家助学贷款的证明,学杂费、住宿费、基本生活费标准,在校生学习成绩、表现等综合情况书面材料,学校开户行名称及账号。
(七)与受益人存在监护关系的证明及受益人出具的承担连带还款责任承诺书。
(八)农信社需要的其他资料。
第四章 生源地助学贷款的程序和要求
第十一条 湖北省农信社生源地助学贷款的程序包括申请、审查、审批、发放、管理和回收。
(一)申请。借款人持受益人高校入学通知书或高校学籍证明向当地农信社提出书面借款申请,并按规定提交相关材料。
(二)审查。农信社收到借款申请后,按照生源地助学贷款的准入条件对资料进行审查,如不符合条件,应及时向借款人说明;如符合条件,则对借款人所提供资料的真实性进行审核,同时要将贷款意向向高校提请确认,在取得确认函后,将审查意见报贷款审批委员会或贷款审批组审批。
(三)审批。贷审会(组)按有关规定进行审批。
(四)发放。农信社发放生源地助学贷款要坚持“方便、快捷、安全”的原则,及时发放贷款。
1.签订借款合同。农信社与借款人、受益对象签订借款合同。合同要载明贷款金额、期限、利率、还本付息方式及其他双方需明确的权利和义务等,并要求受益人在合同中明确注明“受益人承担连带偿还责任”及“毕业后每年与承贷农信社联系一次,告知最新联系方式”等承诺字样。
2.立据。农信社与借款人填立借据。
3.进账。农信社将贷款存入借款人在承贷农信社开立的存款账户,学费部分不得由借款人动用。
4.汇款。借款人填写汇款凭证将学费汇入学校提供的开户行的账户上。农信社应在汇款凭证上注明“湖北省农信社生源地助学贷款”字样,提示学校“请及时备案,不得为该学生发放国家助学贷款”;受益人回校后应立即将学校备案证明寄回农信社,农信社以此作为后期发放贷款的必要条件之一。
(五)管理。农信社应与高校及借款人保持联系,密切关注受益人的学习生活情况,加强对生源地助学贷款的管理,做好贷后管理、风险监测及风险处置等工作。
农信社应对生源地助学贷款单立台账、单独核算、单独统计和考核。要建立相关科目明细专户管理台账,明确责任人,动态监控贷款风险。具体可设“12481生源地助学贷款”科目,专项管理生源地助学贷款实际发放额度;在“5011-6其他利息收入”明细科目下设生源地助学贷款贴息帐户,专项核算生源地助学贷款财政补贴;在“1391其他应收款”明细科目下设生源地助学贷款补偿资金帐户,核算生源地助学贷款风险补偿金,并于每年末轧入“1288呆账助学贷款”科目,按比例冲销呆账生源地助学贷款,或于每年末冲销“1291呆账准备”。
(六)回收。农信社要根据借款人和受益人的经济及其他情况,及时调整贷款期限,收回贷款。生源地助学贷款的受益人中途辍学、退学、被开除或取消学籍,被宣告失踪、死亡或丧失民事能力等情况发生,农信社应及时中止并收回贷款。生源地助学贷款的受益人毕业后,应主动到农信社对贷款前期的书面承诺进行确认,并制定具体的还款计划。
第五章 生源地助学贷款的金额、期限和利率
第十二条
湖北省农信社生源地助学贷款的最高限额为每人每学年 6000元。贷款实行一次申请,一次性签订贷款合同,分学年(每学年秋季开学前)发放,由借款人按学年填写借款凭证。借款人中途需停止贷款的,必须向农信社申请终止发放贷款。
第十三条 湖北省农信社省内生源地助学贷款期限由农信社根据借款人家庭的实际情况和受益人的学年确定,最长不得超过十年。
第十四条 湖北省农信社生源地助学贷款利率按照人民银行规定的同期限贷款利率执行,不上浮。
第六章 生源地助学贷款的贴息
第十五条 受益人在校期间贷款利息100%由财政补贴。省属院校学生的生源地助学贷款贴息资金由省财政承担,市州所属高校学生的生源地助学贷款的贷款贴息资金由各市州财政承担。
受益人毕业后的贷款利息由借款人或受益人自付,其计息期自受益人取得毕业证书之日或农信社收到受益人所在高校书面通知之日的下月1日(含1日)起;当受益人在校就读期间发生退学、开除、死亡、失踪等情况时,自办理有关手续之日的下月1日(含1日)起由借款人或受益人自付利息。
第十六条 湖北省农信社生源地助学贷款贴息按以下程序操作:
(一)农信社要按受益人所在高校建立台账,进行专户统计、管理,在每个季度前10天将实际发放的生源地助学贷款借款人、受益人、贷款额度、贷款余额、利率、贷款利息等情况汇总后上报县联社;各县联社审核后在季后10天之内汇总上报市州联社(含办事处,下同);市州联社审核后汇总,分别报省、市州学生资助管理中心(助学贷款管理部门,下同)。
(二)各级学生资助管理中心对农信社报送的生源地助学贷款情况分高校进行核实、确认。
(三)省学生资助管理中心、市州学生资助管理中心分高校对农信社生源地助学贷款情况核实无误后,将贴息资金划拨至各市州联社指定的生源地助学贷款贴息专用账户上。
(四)市州联社将贴息资金逐级下划到各承办社。
第七章 生源地助学贷款的风险补偿
第十七条 生源地助学贷款风险补偿专项资金的设立。生源地助学贷款的风险补偿比例应根据省属院校国家助学贷款及各市州院校国家助学贷 款招标确定的风险补偿比例的50%执行。财政部门和高校要依据该比例各出资50%建立省内生源地助学贷款风险补偿专项资金,并划入省、市州学生资助管理中心。省属高校生源地助学贷款风险补偿专项资金中财政承担部分由省财政承担,市州所属高校生源地助学贷款风险补偿专项资金中财政承担的部分由生源所在地的市州财政承担。
第十八条 省、市州学生资助管理中心在每年一季度前将省属、市州所属高校生源地助学贷款风险补偿资金中分别属于省、市州财政负担的部分申请列入预算,并负责督促拨款到位。
第十九条 省属、市州所属高校应在每个学年财务预算中列入属本校负担的部分,并负责划付到位。
第二十条 省属高校生源地助学贷款风险补偿专项资金由省学生资助管理中心存入省联社指定的农信社营业网点专用账户;市州所属高校生源地助学贷款风险补偿专项资金由各市州学生资助管理中心存入市州联社指定的农信社营业网点专用账户。
第二十一条
省、市州学生资助管理中心在每年一季度末将补偿资金足额拨付到承贷信用社用于贷款风险补偿。
第八章 罚 则
第二十二条 农信社有关责任人在发放生源地助学贷款时有下列行为之一,造成贷款风险的,由其上级联社按照有关信贷法规、制度予以经济处罚或纪律处分:
(一)对借款人借款条件审查不严的。
(二)经办手续不合规的。
(三)以现金方式将贷款直接交付给借款人或受益人的。
第二十三条 发放生源地助学贷款的农信社不按时统计上报或虚报、瞒报、漏报生源地助学贷款的,由上级联社分别给予相关责任人一定的经济处罚;未按照有关要求专户管理、核算生源地助学贷款的,分别给予相关责任人一定的经济处罚,并追究主要负责人的责任。
第九章 附 则
第二十四条 本办法由湖北省农村信用社联合社负责解释和修订,自发文之日起执行。
第二篇:湖北省生源地助学贷款实施办法范文
湖北省生源地助学贷款实施办法(暂行)来源:鄂政办发[2004]137号
【摘要】
《办法》自2004年9月17日实施,规定湖北省生源地助学贷款业务由农村信用社经办,家庭经济确实困难的高等学校学生家长可为贫困学生办理,帮助贫困学生支付学费和基本生活费,以保障其顺利入学和完成学业。
●贷款对象及条件:湖北籍考入湖北省省属及市、州所属全日制普通高等学校(公办学校,含各部门及市州政府所办的高职高专)或在读的家庭经济确实困难学生的家长,均可向户口所在地的农村信用社申请办理湖北省生源地助学贷款。
●借款人应具备以下基本条件:
(一)具有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身份;
(二)具有完全民事行为能力;
(三)家庭经济困难;
(四)诚实守信。
●借款人应提交以下资料:
(一)合法身份证明;
(二)户口所在地的详细地址、联系方式;
(三)所在城市街道(农村乡镇)民政部门出具的经济困难证明;
(四)学籍证明:新生凭大学录取通知书;在读生凭学生证和所在学校出具的未获得国家助学贷款的证明;
(五)居民(农户)信用等级证书或有关信用证明;
(六)学校出具的学费、住宿费标准以及开户行和账户。
●贷款的申请、审批和发放:借款人向农村信用社提出申请,并填写《湖北省生源地助学贷款申请书》。农村信用社收到借款申请后,应认真审查其贷款资格,并在5个工作日内给予答复。湖北省生源地助学贷款只能用于高等学校在校学生的学费和基本生活费。农村信用社审查后,对符合贷款条件的要在7个工作日(含答复时间)内发放生源地助学贷款,并在《湖北省生源地助学贷款申请书》和《贷款合同》上注明财政贴息等有关事项。
●贷款的金额、期限和利率:湖北省生源地助学贷款的最高限额为每人每学年6000元。贷款实行一次申请,一次性签订借款合同,分学年(每年秋季开学前)发放,由借款人按学年填写借款凭证。借款人中途需停止贷款的,须向农村信用社申请终止发放贷款。湖北省生源地助学贷款期限由农村信用社根据借款人的还款计划确定,但须在受益人毕业后1—2年内开始还贷,6年内还清。湖北省生源地助学贷款利率按照中国人民银行规定的同期限贷款利率执行,不上浮。
●贷款的贴息:受益人在校期间贷款利息100%由财政补贴。省属高校生源地助学贷款贴息资金由省财政承担,市、州所属高校生源地助学贷款贴息资金由各市、州财政承担。受益人毕业后的贷款利息,由借款人自付。受益人毕业后自付利息的开始时间为其取得毕业证书之日的下月1日(含1日);当受益人在校就读期间发生退学、开除和死亡等情况时,自办理有关手续之日的下月1日起由借款人自付利息。
正文:
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转发《湖北省生源地助学贷款实施办法(暂行)》的通知
鄂政办发[2004]137号
各市、州、县人民政府,省政府各部门:
《湖北省生源地助学贷款实施办法(暂行)》已经省人民政府同意,现转发给你们,请遵照执行。
二○○四年九月十七日
湖北省生源地助学贷款实施办法(暂行)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了进一步推进湖北省生源地助学贷款工作,支持贫困学生顺利入学和完成学业,根据《国务院办公厅转发教育部财政部人民银行银监会关于进一步完善国家助学贷款工作若干意见的通知》(国办发[2004]51号)、《中国人民银行助学贷款管理办法》和《贷款通则》等有关规定,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本办法所称湖北省生源地助学贷款是指金融机构对湖北籍考入湖北省省属及市、州所属普通高等学校或在读的经济困难学生的家长在其户口所在地发放、并由财政给予贴息的贷款,其用途是帮助贫困学生支付学费和基本生活费,以保障其顺利入学和完成学业。
第三条 湖北省生源地助学贷款业务由农村信用社经办。
第四条 本办法所称借款人是指向农村信用社申请办理湖北省生源地助学贷款的高等学校学生家长(即:依法律次序由父母、祖父母、外祖父母、兄、姐、关系密切的其他亲属等愿意承担该学生在校期间学费及基本生活费用的公民)。
第五条 本办法所称受益人是指享受湖北省生源地助学贷款资助的高校学生。
第六条 省学生资助管理中心和各市、州助学贷款管理部门为生源地助学贷款工作的协调和管理机构,负责生源地助学贷款的组织管理、风险补偿资金和贴息划付管理。
第二章 贷款对象及条件
第七条 湖北籍考入湖北省省属及市、州所属全日制普通高等学校(公办学校,含各部门及市州政府所办的高职高专)或在读的家庭经济确实困难学生的家长,均可向户口所在地的农村信用社申请办理湖北省生源地助学贷款。
第八条 借款人应具备以下基本条件:
(一)具有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身份;
(二)具有完全民事行为能力;
(三)家庭经济困难;
(四)诚实守信。
第九条 借款人应提交以下资料:
(一)合法身份证明;
(二)户口所在地的详细地址、联系方式;
(三)所在城市街道(农村乡镇)民政部门出具的经济困难证明;
(四)学籍证明:新生凭大学录取通知书;在读生凭学生证和所在学校出具的未获得国家助学贷款的证明;
(五)居民(农户)信用等级证书或有关信用证明;
(六)学校出具的学费、住宿费标准以及开户行和账户。
第三章 贷款的申请、审批和发放
第十条 借款人向农村信用社提出申请,并填写《湖北省生源地助学贷款申请书》。
第十一条 农村信用社收到借款申请后,应认真审查其贷款资格,并在5个工作日内给予答复。
第十二条 湖北省生源地助学贷款采取信用贷款方式。
第十三条 湖北省生源地助学贷款只能用于高等学校在校学生的学费和基本生活费。
第十四条 农村信用社审查后,对符合贷款条件的要在7个工作日(含答复时间)内发放生源地助学贷款,并在《湖北省生源地助学贷款申请书》和《贷款合同》上注明财政贴息等有关事项。
第十五条 农村信用社发放生源地助学贷款要本着方便、快捷、安全的原则,将贷款直接划拨到受益人所在学校指定账户,并注明“湖北省生源地助学贷款”字样。学校在发放学生录取通知书时注明收取学费的开户行和账户。受益人使用生源地助学贷款缴纳学费和基本生活费后,要及时报高校助学贷款工作机构备案。
第四章 贷款的金额、期限和利率
第十六条 湖北省生源地助学贷款的最高限额为每人每学年6000元。贷款实行一次申请,一次性签订借款合同,分学年(每年秋季开学前)发放,由借款人按学年填写借款凭证。借款人中途需停止贷款的,须向农村信用社申请终止发放贷款。
第十七条 湖北省生源地助学贷款期限由农村信用社根据借款人的还款计划确定,但须在受益人毕业后1—2年内开始还贷,6年内还清。
第十八条 湖北省生源地助学贷款利率按照中国人民银行规定的同期限贷款利率执行,不上浮。
第五章 贷款的贴息
第十九条 受益人在校期间贷款利息100%由财政补贴。省属高校生源地助学贷款贴息资金由省财政承担,市、州所属高校生源地助学贷款贴息资金由各市、州财政承担。
受益人毕业后的贷款利息,由借款人自付。受益人毕业后自付利息的开始时间为其取得毕业证书之日的下月1日(含1日);当受益人在校就读期间发生退学、开除和死亡等情况时,自办理有关手续之日的下月1日起由借款人自付利息。
第二十条 经办市、州农村信用联社(信合办、直管联社)于每季度结束后20个工作日内,将本联社(信合办)实际发放的生源地助学贷款借款人、受益人、贷款额、利率、利息等情况按高校进行统计汇总,经高校确认后,省属高校生源地助学贷款情况报送省学生资助管理中心,市、州所属高校生源地助学贷款情况报送本市、州助学贷款管理部门。
第二十一条 省学生资助管理中心和市、州助学贷款管理部门在收到经办市、州联社提供的贴息材料后10个工作日内,将贴息资金划拨到市、州联社指定信用社的贴息专户上。
第六章 贷款风险的补偿
第二十二条 建立生源地助学贷款风险补偿机制。由财政和高校按贷款当年发生额的一定比例建立生源地助学贷款风险补偿专项资金,给予经办农村信用社适当补偿。具体比例按我省国家助学贷款招标确定的风险补偿比例的50%执行。
第二十三条 生源地助学贷款风险补偿专项资金由财政和高校各承担50%.省属高校生源地助学贷款风险补偿专项资金中财政承担的部分由省财政承担,市、州所属高校生源地助学贷款风险补偿专项资金中财政承担的部分由各市、州财政承担。
第二十四条 省学生资助管理中心及各市、州助学贷款管理部门根据农村信用社当年实际发放贷款金额,按照比例确定实际应支付的风险补偿专项资金,在每年12月底前将补偿资金及时、足额拨付到市、州联社指定的信用社专户上。
第七章 贷款管理及有关优惠政策
第二十五条 农村信用社应对生源地助学贷款单立台账、单设科目、单独统计、单独核算和考核。
第二十六条 各高校要加强对生源地助学贷款的管理,设立专门的工作机构,配备专职人员,负责本校生源地助学贷款工作,并加强对获得贷款学生的管理。工作机构定期汇总统计本校生源地助学贷款情况后上报省学生资助管理中心。受益人在校就读期间发生退学、开除和死亡等情况时,学校要及时通知农村信用社停止发放贷款,并配合农村信用社收回已发放的贷款。
第二十七条 借款人应按照《借款申请书》和《贷款合同》约定的还款方式、还款时间分次归还贷款本息,可提前还贷。
第二十八条 借款人无力还款和因不可抗拒的因素无法偿还贷款的,应由受益人重新办理有关借据,承担偿还义务。
第二十九条 已经获得湖北省生源地助学贷款的受益人,不得再申请国家助学贷款;已经获得国家助学贷款的学生,不得再申请湖北省生源地助学贷款。
第三十条 湖北省生源地助学贷款利息收入免征营业税。
第八章 附 则
第三十一条 湖北省助学贷款协调领导小组负责指导和协调湖北省生源地助学贷款工作中的有关事宜。
第三十二条 在本办法出台以前所办理的生源地助学贷款仍按原有政策执行。
第三十三条 农村信用社应按本办法制定实施细则。
第三十四条 高校违反本规定、造成生源地助学贷款较大损失的,承担相应的责任。
第三十五条 对已经获得湖北省生源地助学贷款的受益人重复申请国家助学贷款的,或者已经获得国家助学贷款的学生重复申请湖北省生源地助学贷款的,一经查出,除取消生源地助学贷款外,学校还将根据有关规定严肃处理。
第三十六条 本办法由湖北省助学贷款协调领导小组负责解释。
第三十七条 本办法自公布之日起施行。
摘要
本办法所称借款人是指向农村信用社申请办理湖北省生源地助学贷款的高等学校学生家长(即:依法律次序由父母、祖父母、外祖父母、兄、姐、关系密切的其他亲属等愿意承担该学生在校期间学费及基本生活费用的公民)。
借款人应具备以下基本条件:
(一)具有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身份;
(二)具有完全民事行为能力;
(三)家庭经济困难;
(四)诚实守信。
第九条 借款人应提交以下资料:
(一)合法身份证明;
(二)户口所在地的详细地址、联系方式;
(三)所在城市街道(农村乡镇)民政部门出具的经济困难证明;
(四)学籍证明:新生凭大学录取通知书;在读生凭学生证和所在学校出具的未获得国家助学贷款的证明;
(五)居民(农户)信用等级证书或有关信用证明;
(六)学校出具的学费、住宿费标准以及开户行和账户。
湖北省生源地助学贷款的最高限额为每人每学年6000元。贷款实行一次申请,一次性签订借款合同,分学年(每年秋季开学前)发放,由借款人按学年填写借款凭证。借款人中途需停止贷款的,须向农村信用社申请终止发放贷款。
湖北省生源地助学贷款期限由农村信用社根据借款人的还款计划确定,但须在受益人毕业后1—2年内开始还贷,6年内还清。
湖北省生源地助学贷款利率按照中国人民银行规定的同期限贷款利率执行,不上浮。
受益人在校期间贷款利息100%由财政补贴。省属高校生源地助学贷款贴息资金由省财政承担,市、州所属高校生源地助学贷款贴息资金由各市、州财政承担。
受益人毕业后的贷款利息,由借款人自付。受益人毕业后自付利息的开始时间为其取得毕业证书之日的下月1日(含1日);当受益人在校就读期间发生退学、开除和死亡等情况时,自办理有关手续之日的下月1日起由借款人自付利息。
第三篇:国家开发银行、农村信用社生源地助学贷款
关于做好国家开发银行、农村信用社生源地助学贷款有关事项的通知各系:
根据教育厅会议精神,现对我院在校生参加2011年国家开发银行及农村信用社生源地贷款学生有关事项通知如下,请各系认真做好在校生助学贷款工作。
1、请各系统一收集学生国家开发银行贷款的受理证明和农村信用社贷款凭证。收齐后由系辅导员送交学生处学生资助管理中心统一办理,学生单独送交的不予受理。
2、送交受理证明和贷款凭证日期:老生九月九日、新生九月十六日。
3、农村信用贷款学生请填写附表中的信息。电子版发送至
ljuano@hfuu.edu.cn。纸质和农村信用凭证一起送交学生资助管理中心。
学生处学生资助管理中心二0一一年八月二十六日
第四篇:湖北省生源地助学贷款实施办法(暂行)
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转发《湖北省生源地助学贷款实施办法(暂行)》的通知
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转发《湖北省生源地助学贷款实施办法(暂行)》的通知
鄂政办发〔2004〕137号
各市、州、县人民政府,省政府各部门:
《湖北省生源地助学贷款实施办法(暂行)》已经省人民政府同意,现转发给你们,请遵照执行。
二○○四年九月十七日
湖北省生源地助学贷款实施办法(暂行)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为了进一步推进湖北省生源地助学贷款工作,支持贫困学生顺利入学和完成学业,根据《国务院办公厅转发教育部财政部人民银行银监会关于进一步完善国家助学贷款工作若干意见的通知》(国办发〔2004〕51号)、《中国人民银行助学贷款管理办法》和《贷款通则》等有关规定,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本办法所称湖北省生源地助学贷款是指金融机构对湖北籍考入湖北省省属及市、州所属普通高等学校或在读的经济困难学生的家长在其户口所在地发放、并由财政给予贴息的贷款,其用途是帮助贫困学生支付学费和基本生活费,以保障其顺利入学和完成学业。
第三条 湖北省生源地助学贷款业务由农村信用社经办。
第四条 本办法所称借款人是指向农村信用社申请办理湖北省生源地助学贷款的高等学校
学生家长(即:依法律次序由父母、祖父母、外祖父母、兄、姐、关系密切的其他亲属等愿意承担该学生在校期间学费及基本生活费用的公民)。
第五条 本办法所称受益人是指享受湖北省生源地助学贷款资助的高校学生。
第六条 省学生资助管理中心和各市、州助学贷款管理部门为生源地助学贷款工作的协调和管理机构,负责生源地助学贷款的组织管理、风险补偿资金和贴息划付管理。
第二章 贷款对象及条件
第七条 湖北籍考入湖北省省属及市、州所属全日制普通高等学校(公办学校,含各部门及市州政府所办的高职高专)或在读的家庭经济确实困难学生的家长,均可向户口所在地的农村信用社申请办理湖北省生源地助学贷款。
第八条 借款人应具备以下基本条件:
(一)具有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身份;
(二)具有完全民事行为能力;
(三)家庭经济困难;
(四)诚实守信。
第九条 借款人应提交以下资料:
(一)合法身份证明;
(二)户口所在地的详细地址、联系方式;
(三)所在城市街道(农村乡镇)民政部门出具的经济困难证明;
(四)学籍证明:新生凭大学录取通知书;在读生凭学生证和所在学校出具的未获得国家助学贷款的证明;
(五)居民(农户)信用等级证书或有关信用证明;
(六)学校出具的学费、住宿费标准以及开户行和账户。
第三章 贷款的申请、审批和发放
第十条 借款人向农村信用社提出申请,并填写《湖北省生源地助学贷款申请书》。
第十一条 农村信用社收到借款申请后,应认真审查其贷款资格,并在5个工作日内给予答复。
第十二条 湖北省生源地助学贷款采取信用贷款方式。
第十三条 湖北省生源地助学贷款只能用于高等学校在校学生的学费和基本生活费。
第十四条 农村信用社审查后,对符合贷款条件的要在7个工作日(含答复时间)内发放生源地助学贷款,并在《湖北省生源地助学贷款申请书》和《贷款合同》上注明财政贴息等有关事项。
第十五条 农村信用社发放生源地助学贷款要本着方便、快捷、安全的原则,将贷款直接划拨到受益人所在学校指定账户,并注明“湖北省生源地助学贷款”字样。学校在发放学生录取通知书时注明收取学费的开户行和账户。受益人使用生源地助学贷款缴纳学费和基本生活费后,要及时报高校助学贷款工作机构备案。
第四章 贷款的金额、期限和利率
第十六条 湖北省生源地助学贷款的最高限额为每人每学年6000元。贷款实行一次申请,一次性签订借款合同,分学年(每年秋季开学前)发放,由借款人按学年填写借款凭证。借款人中途需停止贷款的,须向农村信用社申请终止发放贷款。
第十七条 湖北省生源地助学贷款期限由农村信用社根据借款人的还款计划确定,但须在受益人毕业后1—2年内开始还贷,6年内还清。
第十八条 湖北省生源地助学贷款利率按照中国人民银行规定的同期限贷款利率执行,不上浮。
第五章 贷款的贴息
第十九条 受益人在校期间贷款利息100%由财政补贴。省属高校生源地助学贷款贴息资金由省财政承担,市、州所属高校生源地助学贷款贴息资金由各市、州财政承担。
受益人毕业后的贷款利息,由借款人自付。受益人毕业后自付利息的开始时间为其取得毕业证书之日的下月1日(含1日);当受益人在校就读期间发生退学、开除和死亡等情况时,自办理有关手续之日的下月1日起由借款人自付利息。
第二十条 经办市、州农村信用联社(信合办、直管联社)于每季度结束后20个工作日内,将本联社(信合办)实际发放的生源地助学贷款借款人、受益人、贷款额、利率、利息等情况按高校进行统计汇总,经高校确认后,省属高校生源地助学贷款情况报送省学生资助管理中心,市、州所属高校生源地助学贷款情况报送本市、州助学贷款管理部门。
第二十一条 省学生资助管理中心和市、州助学贷款管理部门在收到经办市、州联社提供的贴息材料后10个工作日内,将贴息资金划拨到市、州联社指定信用社的贴息专户上。
第六章 贷款风险的补偿
第二十二条 建立生源地助学贷款风险补偿机制。由财政和高校按贷款当年发生额的一定比例建立生源地助学贷款风险补偿专项资金,给予经办农村信用社适当补偿。具体比例按我省国家助学贷款招标确定的风险补偿比例的50%执行。
第二十三条 生源地助学贷款风险补偿专项资金由财政和高校各承担50%。省属高校生源地助学贷款风险补偿专项资金中财政承担的部分由省财政承担,市、州所属高校生源地助学贷款风险补偿专项资金中财政承担的部分由各市、州财政承担。
第二十四条 省学生资助管理中心及各市、州助学贷款管理部门根据农村信用社当年实际发放贷款金额,按照比例确定实际应支付的风险补偿专项资金,在每年12月底前将补偿资金及时、足额拨付到市、州联社指定的信用社专户上。
第七章 贷款管理及有关优惠政策
第二十五条 农村信用社应对生源地助学贷款单立台账、单设科目、单独统计、单独核算和考核。
第二十六条 各高校要加强对生源地助学贷款的管理,设立专门的工作机构,配备专职人员,负责本校生源地助学贷款工作,并加强对获得贷款学生的管理。工作机构定期汇总统计本校生源地助学贷款情况后上报省学生资助管理中心。受益人在校就读期间发生退学、开除和死亡等情况时,学校要及时通知农村信用社停止发放贷款,并配合农村信用社收回已发放的贷款。
第二十七条 借款人应按照《借款申请书》和《贷款合同》约定的还款方式、还款时间分次归还贷款本息,可提前还贷。
第二十八条 借款人无力还款和因不可抗拒的因素无法偿还贷款的,应由受益人重新办理有关借据,承担偿还义务。
第二十九条 已经获得湖北省生源地助学贷款的受益人,不得再申请国家助学贷款;已经获得国家助学贷款的学生,不得再申请湖北省生源地助学贷款。
第三十条 湖北省生源地助学贷款利息收入免征营业税。
第八章 附则
第三十一条 湖北省助学贷款协调领导小组负责指导和协调湖北省生源地助学贷款工作中的有关事宜。
第三十二条 在本办法出台以前所办理的生源地助学贷款仍按原有政策执行。第三十三条 农村信用社应按本办法制定实施细则。
第三十四条 高校违反本规定、造成生源地助学贷款较大损失的,承担相应的责任。第三十五条 对已经获得湖北省生源地助学贷款的受益人重复申请国家助学贷款的,或者已经获得国家助学贷款的学生重复申请湖北省生源地助学贷款的,一经查出,除取消生源地助学贷款外,学校还将根据有关规定严肃处理。
第三十六条 本办法由湖北省助学贷款协调领导小组负责解释。
第三十七条 本办法自公布之日起施行。
第五篇:江西省农村信用社生源地助学贷款管理办法
江西省农村信用社(合作银行)生源地信
用助学贷款管理办法
作者:学生资助管理中心转贴自:本站原创点击数:0
江西省农村信用社(合作银行)生源地信用助学贷款管理办法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完善我省信用助学贷款政策体系,规范生源地信用助学贷款业务操作,防范信贷风险,根据国务院《关于建立健全普通本科高校、高等职业学校和中等职业学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政策体系的意见》(国发[2007]13号)、江西省财政厅教育厅银监局《关于印发<江西省生源地信用助学贷款实施方案>的通知》(赣财教[2009]17号)和《江西省农村信用社(合作银行)生源地信用助学贷款省级合作协议》等有关规定,结合全省农村信用社实际,制定本办法。第二条江西省生源地信用助学贷款(以下简称生源地助学贷款)是指九江、上饶、景德镇、吉安、萍乡、鹰潭等六设区市(以下简称“六市”)辖内县(市、区)农村信用合作联社(合行)向相应县(市、区)学生资助管理中心(以下简称县级资助管理中心)确认符合条件的家庭经济困难的普通高校(包括全日制普通本科高校、高等职业学校和高等专科学校)新生和在读学生发放的、在学生入学前户籍所在地办理的助学贷款。
第三条“六市”各联社(合行)应指定县城(市、区)的一个网点(营业部或县城其他网点,以下简称办贷机构)专门办理生源地助学贷款。
第四条生源地助学贷款实行“按年申请,每年发放,总额控制,定向使用,按期归还”的原则。
第二章贷款的对象、用途、额度、利率和期限
第五条生源地助学贷款的对象是学生入学前的户籍在“六市”县(市、区)内、参加全国高等学校招生统一考试并被全日制普通高等学校(包括全日制普通本科高校、高等职业学校和高等专科学校)录取的家庭经济困难的新生和在读学生。生源地助学贷款为信用贷款,主要用于解决学生在校期间的学费和住宿费等费用,学生和家长(或其他法定监护人)为共同借款人(以下统称借款人),共同承担还款责任。
第六条申请生源地助学贷款学生须符合以下条件:
1、具有中华人民共和国国籍;
2、诚实守信,遵纪守法;
3、已被根据国家有关规定批准设立、实施高等学历教育的全日制普通高校(包括全日制普通本科高校、高等职业学校和高等专科学校)正式录取,取得真实、合法、有效的录取通知书的新生或在读学生;
4、学生本人入学前户籍、其父母(或其他法定监护人)户籍均在本县(市、区);
5、符合以下特征之一,家庭经济困难,所能获得的收入不足以支付学生在校期间完成学业所需的基本费用:(1)农村特困户和城镇低保户;(2)孤儿及残疾人家庭;(3)遭受天灾人祸,造成重大损失,无力负担学生费用;(4)家庭成员患有重大疾病;(5)家庭主要收入创造者因故丧失劳动能力;(6)无稳定收入的单亲家庭;(7)老、少、边、穷及偏远农村的贫困家庭;(8)父母双方或一方失业的家庭;
(9)家庭年现金总收入低于8000
元人民币;(10)其他符合条件的贫困家庭。
第七条贷款额度。每个学生每学年的贷款额度不低于l000元(含),不超过6000元,具体金额根据学生学费和住宿费需求确定。当贷款金额高于学费和住宿费时,剩余部分可用于学生生活费。高校在读学生当年在高校获得了国家助学贷款的,不得同时申请生源地助学贷款。
第八条贷款期限。贷款期限原则上按全日制本专科学制加10年确定,最长不超过14年,其中,在校生按剩余学习年限加10年确定(最长不超过13年)。学制超过4年或继续攻读研究生学位、第二学位的,相应缩短学生毕业后的还款期限。
第九条贷款利率和利息。贷款利率执行贷款发放时中国人民银行同期公布的人民币贷款同档次基准利率。贷款利率每年12月21日调整一次,调整后的利率为调整日中国人民银行公布的同期同档次贷款基准利率。贷款利息按年计收,结息日为每年的12月20日。学生在校期间(指借款学生第一笔生源地助学贷款发放之日至毕业当年8月底止)由财政全额贴息,毕业后(当年9月1日起)由借款人自付利息。
第三章贷款的申请、确认和审批
第十条借款人申请生源地助学贷款为每年申请(网上),申请借款额度为学生一个学年在校所需学费和住宿费。
第十一条借款人统一向县级资助管理中心申请生源地助学贷款。申请生源地助学贷款须带以下资料:
一、学生家庭经济困难证明(村以上均可);
二、《江西省农村信用社(合作银行)生源地信用助学贷款借款申请书》(以下简称借款申请书);
三、学生本人、共同借款人身份证原件和复印件;
四、学生本人、共同借款人户口簿原件(户籍证明)及复印件;
五、高校录取通知书(在读学生持学生证)原件和复印件。
第十二条县级资助管理中心应认真履行下列职责,严格审查借款人是否符合本办法第六条规定,对符合贷款条件的,组织借款人填写《江西省农村信用社(合作银行)生源地信用助学贷款借款合同》,向学生发送《江西省农村信用社(合作银行)生源地信用助学贷款确认函》,在借款申请书签署意见、确认借款额度,并加盖公章。由借款人到承办机构办理贷款审批手续。
县级资助管理中心主要职责:负责经办本县生源地贷款工作,负责收集、整理、汇总学生的家庭经济状况、生源地贷款需求等信息;负责对学生的家庭经济困难情况进行调查、认定;负责建立学生信用和贷款资格评议小组,确定符合贷款条件的学生名单,测算贷款需求,编制贷款预案;办理生源地信用助学贷款申请、初审等管理工作;负责建立与贷款学生家长的联系制度,跟踪了解学生的家庭经济状况;负责向省学生资助管理中心、经办银行和高校定期报送贷款学生的有关信息;受经办联社(合行)委托负责催还贷款等,加强与高校沟通,避免重复贷款。第十三条办贷机构受理贷款。
借款人持借款申请书、借款合同等相关材料到办贷机构办理贷款审批手续。办贷机构人员应审查核实以下内容:
一、借款人是否为本人;
二、借款人申请资料是否齐全、合规,主要包括以下资料:
1、借款申请书是否经县级资助管理中心确认借款额度并加盖公章;
2、学生家庭经济困难证明(村以上均可);
3、学生入学通知书或学生证原件及复印件;
4、学生本人、共同借款人户口簿原件(户籍证明)及复印件。
第十四条办贷机构审批贷款。审核无误后,办贷机构人员要求借款人到办贷机构开立个人结算账户(百福卡)、签署《江西省农村信用社(合作银行)生源地信用助学贷款授权委托书》,签订借款合同。借款合同一式四份,学生、学生家长(或其他法定监护人)、县级资助管理中心和承办机构各留一份。
第四章贷款发放与资金划拨
第十五条县级资助管理中心收到《江西省农村信用社(合作银行)生源地信用助学贷款高校回执》(以下简称高校回执)后,汇总回执信息,向承办机构发送《江西省农村信用社(合作银行)生源地信用助学贷款放款指令汇总表》,同时负责通知借款人到承办机构办理借据等手续。
第十六条承办机构收到县级资助管理中心的放款指令汇总表和高校回执原件后,在借款人办理借据等手续后,将贷款资金划入借款学生个人结算账户(百福卡)内。借款学生本人到高校交纳学费和住宿费等费用。
第五章贷款本息的回收及合同的变更
第十七条贷款本金及由借款人承担的贷款利息(指借款学生毕业当年9月1日起的贷款利息)的归还可以通过以下方式:一是直接到相应县级联社(合行)所属网点办理;二是授权联社(合行)从借款人个人结算账户(百福卡)扣收;三是将贷款本
息资金汇入联社(合行)设立的生源地助学贷款本息结算账户。
第十八条承办机构应于每年的11月底前计算由借款人承担的贷款本息汇总表交县级资助管理中心,县级资助管理中心根据汇总表情况督促借款人在每年12月21日前按照上述方式归还贷款本息。
第十九条学生在校及毕业后2年期间为宽限期,宽限期后按等额本金方式分期偿还贷款本金(每年12月21日为固定还款日)。借款人可以提前归还贷款,但提前还款的贷款本金须是500元的整数倍或一次性还清,提前还款日原则上为每年的1月15日或7月15日。
第二十条合同变更。县级资助管理中心应加强与借款学生的联系,如借款人向县级资助管理中心申请变更还款计划时,县级资助管理中心应区分借款人调整还款计划的原因,要求借款人提供相关证明材料并予以审查,确保手续齐全、材料真实准确。并于审查后最迟2曰内将还款变更事项通报承办机构核准,经核准后,承办机构通知县级资助管理中心及时组织借款人签订补充协议。
第二十一条贷款终止。县级资助管理中心发现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应第一时间通知承办机构终止发放尚未发放的生源地助学贷款,并可视情况要求借款人提前归还贷款:
1、学生本人自行提出终止贷款的申请;
2、未按合同规定用途使用贷款;
3、借款学生出现休学、转学、退学、被开除学籍等不能正常完成学业;
4、借款学生死亡;
5、借款学生出国留学或定居;
6、出现不符合贷款条件的其他情况。
第六章贷后管理与信息沟通
第二十二条“六市”各联社(合行)应加强与县级资助管理中心的联系与配合,共同承担起生源地助学贷款的贷后管理工作。
第二十三条承办机构应与县级资助管理中心共同做好生源地助学贷款相关信息录入、统计与监测工作。及时向省学生资助管理中心和省联社报送《江西省农村信用社(合作银行)生源地信用助学贷款发放、收回情况表》。
第二十四条县级资助管理中心应建立定期与省学生资助管理中心和高校沟通机制,及时将学生及共同借款人的有关信息反馈给承办机构。
第七章贷款财政贴息和风险补偿金的申请与划付
第二十五条贷款贴息与风险补偿
(一)贴息。贷款学生在校期间利息全部由财政补贴,其中,考入中央高校的学生,其贷款贴息由中央财政承担。考入地方高校的学生,跨省就读的,其贷款贴息由中央财政承担;在本省就读的,其贷款贴息由地方财政负担。贷款学生毕业后(当年9月
1日起)利息全部由学生及家长(或其他法定监护人)负担。
(二)风险补偿金。风险补偿金比例按当年贷款发生额的15%确定。
考入中央高校的学生,风险补偿金由中央财政承担。考入地方高校的学生,跨省就读的,风险补偿金由中央财政承担;在本省就读的,风险补偿金由中央和地方分担。
(三)贴息和风险补偿金管理。中央和地方负担的贴息及风险补偿金分别由全国学生资助管理中心和各省级学生资助管理中一心负责归集。
第二十六条承办机构应于每年的12月10日计算当年生源地助学贷款财政贴息和风险补偿金金额,向县级资助管理中心和省联社报送《江西省农村信用社(合作银行)生源地信用助学贷款财政贴息和风险补偿金统计表》。
第二十七条,县级资助管理中心应于每年的12月12日将本县生源地助学贷款财政贴息和风险补偿统计表报省资助管理中心。
第二十八条省联社负责汇总“六市”联社(合行)财政贴息和风险补偿统计表,于每年的12月15日前报省学生资助管理中心审核。江西省学生资助管理中心于每年12月21日将贴息资金及风险补偿金划付至省联社指定专户。
第二十九条“六市”各联社(合行)应设立生源地助学贷款财政贴息和风险补偿金专户。收到省联社拨付的财政贴息和风险补偿金后,财政贴息进利息收入,风险补偿金进营业外收入。但对风险补偿金不足以弥补生源地助学贷款违约损失由“六市”县(市、区)政府承担50%责任的风险补偿金可以直接入呆账准备科目。
第八章贷款责任追究及不良贷款的处置
第三十条县级资助管理中心相关工作人员不尽职致使生源地助学贷款发生损失等情况的,追究相关人员的责任,并从当年的奖励资金中除相应金额。第三十一条承办机构相关人员因工作失职致使生源地助学贷款损失的,按相关规定追究责任。
第三十二条不良贷款清收。借款人违约,不能按约定归还贷款本息时,承办机构应逐笔抄列清单,送县级资助管理中心。县级资助管理中心应帮助催收。经催收仍不能归还的,按相关规定从风险补偿金中扣收。
第九章附则
第三十三条本办法由省联社和省学生资助管理中心共同制定,并负责解释、修改。
第三十四条本办法与法律法规或上级规定相抵触之处,以法律法规或上级规定为准。
第三十五条本办法自公布之日起施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