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中学音乐教学论文音乐教育教学论文:音乐教学方法探讨
中学音乐教学论文音乐教育教学论文:
音乐教学方法探讨
【摘要】音乐是人类智慧的结晶。音乐教学方法是教师和学生在共同活动中采用的手段,是一种为了达到音乐教育目的而调整教师和学生相互联系的活动方法。音乐教学过程的进行、音乐教学原则的贯彻、音乐教学目标的实现等等,归根到底都取决于音乐教学方法。教学方法是教师与学生为实现教学目标而采取的相互关联的动作体系。本文为使学生获得较好的知识与技能,介绍几种施教方法和学习方法。
【关键词】音乐教学 发现法 情绪 目标 方法
音乐教学方法是为了完成音乐教学任务,是教师和学生在共同活动中采用的手段,是一种为了达到音乐教育目的而调整教师和学生相互联系的活动方法。音乐教学过程的进行、音乐教学原则的贯彻、音乐教学目标的实现等等,归根到底都取决于音乐教学方法。为了更好地完成音乐教学任务,我认为很有必要对音乐教学方法进行深入的探讨。
1.音乐教学方法的优劣直接影响着教学质量及教学效益。音乐知识的传授,学生对音乐由不知到知,对识谱、唱歌、奏乐、欣赏,由不会到会,并逐步形成技能技巧,都必须通过一定的教学方法。优良的、合理的教学方法,能充分调动学生学习音乐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保证学生能正确地领会和掌握教材内容,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智力、能力,发展他们的创造力。音乐教师也能从中累积教学经验,增长教学能力。如果教学方法不得当,音乐教师同样花了很大的精力,但收获甚微,甚至会挫伤学生学习音乐的积极性,学生的音乐能力也得不到发展。我们在听课中经常会发现,有些音乐教师歌唱得动听,琴也弹得入味,个人的音乐素质也很好,论音乐水平在一般音乐教师之上,但由于他不研究音乐教学方法,所以教学效果不尽人意。而有些音乐教师个人的唱歌、弹奏技能、技巧可能不很突出,但他注重研究教学方法,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师生配合默契,教学活动充满着乐感,其教学质量一定是良好的。因此,掌握科学的音乐教学方法是一个音乐教师必须具备的条件之一。它不仅对提高音乐教学质量和教学效益有重要意义,而且关系到学生的德、智、体、美等各方面的有利发展。
2.音乐教学方法是随着音乐教学活动的出现而逐渐发展起来的。现代化教学手段的运用,为教学方法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条件。美国当代教育家、心理学家布鲁纳主张教学的目的除了要帮助学生牢固掌握科学知识以外,还要帮助每个学生获得良好的智力发展,以便使学生成为自主且主动的思想家,主动参加知识获得过程的人,而反对把人当作知识的被动接受者,要善于培养学生的探索能力和发现学习的方法。布鲁纳倡导“发现法”,强调学生是个“发现者”,要求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创造性地学习,不仅掌握深刻而牢固的知识,而且还学会探索研究的方法,发展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现代教学方法以发展学生智能为出发点,培养学生即兴创作,让学生自己去探索、发现、创造音乐,这些都具有现代音乐教学法的特点。
3.音乐教学方法是音乐教师和学生共同活动时采取的手段。它即包括教师教音乐的方法,也包括学生学音乐的方法。在现代音乐教学中,自始至终包括着教师与学生共同进行的教与学的双向交往活动。例如音乐教师应用演示法进行新歌范唱,而学生则要集中注意力聆听、感受。思考这首歌的情感、意境,获得对新教歌曲的整体印象,产生学唱的欲望。再如,教师指导作品欣赏,当学生熟悉了第一、二乐段主题旋律后,教师用谈话法,要求学生在听第三部分音乐时,找出这一部分与前两部分的关系。学生仔细地听完了作品的第三部分,发现这一部分是第一部分音乐的再现,从中懂得了ABA三段体曲式的特征,并能创造性地运用这知识,即兴创作一首短小的三段体音乐,这些都充分地体现了双向交往这一特性,做到即协调、均衡,又层次分明,以提高教学方法的效果。
4.要重视情绪在音乐教学方法中的作用。现代教学方法强调情绪在教学中的作用,心理
学家认为,人的认识与情绪不可分割地联系着,积极的情绪对认识具有动力功能。大量的实验证明,愉快时则感知比较敏锐,记忆比较牢固,思维比较活跃。反之,消极的情绪则会阻抑认识活动的开展。教学法一旦触及学生的情绪和意志领域,触及学生的精神需要,这种教学法就能发挥高度有效的作用。音乐属情感性艺术,情绪在音乐教学方法中的作用,比其它学科更显得重要。不能想象没有情感如何进行音乐教学活动,积极的情绪会产生兴奋感、自豪感,给音乐教学活动注入活力,使每个音符伴随着情感,而不是毫无情绪的音符堆砌,技能技巧不是机械的操作,而是有情感的表现。每唱一首歌、奏一曲乐都充满着情感,音乐教学就取得了更大的效益,改变了传统音乐教学中一味强调知识、技能技巧而忽视情绪的教学方法,使学生学得轻松愉快,克服了学生在学习音乐时的枯燥和厌烦。在这里还应加以说明的是:既然教学方法是教师与学生的双向关系,那么情绪的交往更要求是双向的交流。作为起主导作用的教师的情绪更为重要,只有音乐教师在教学活动中充满激情,才能感染学生的情绪。换言之,要求学生投入角色,教师必须首先投入角色。不能想象一个情感冷淡的音乐教师,在音乐教学中能唤起学生的情绪。我们从大量的优秀音乐课上可以发现,执教的教师都是精力充沛、全身心地、充满激情地进行音乐教学活动,学生在教师的感染下,也都集中注意力地与教师默契配合,课堂气氛活泼而富有乐感。这样的音乐课是一种高级的艺术享受。所以,人们常说:音乐教学活动既是一种科学,也是一种艺术。音乐教学要按其自身教学规律,从学生的生理、心理出发,这是科学。音乐教学要调动学生积极性和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运用恰当的、合理的教学方法从知、情、意、行去引导,这就是艺术。
5.教学有法而无定法。教学方法是在长期的教学实践中不断地积累和发展起来的。音乐教学是一种复杂的、多元的活动,这是由于音乐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形式、教学手段等是随着社会科学文化的不断发展而发展的。而教学方法归根到底要受教学目标、教学内容的制约,不同的教学目标与教学内容、教学方法也随之改进和发展。从教学对象来讲,不同时期的学生呈不同的特征,这样就要求音乐教学方法要因人制宜,具有多样性。从另一角度讲,任何一种教学方法都不能包罗万象、一统全盘,所以“教学有法而无定法”。这也说明音乐教学方法的多样性是客观存在的,尤其在今天音乐教育界正在积极地探索音乐教育改革,各种反映时代特征的音乐教学方法将会应运而生并极大的丰富音乐教学方法。
结束语:良好的音乐教学方法,是我们教学上巨大的推动力。音乐教师要随时捕捉到更新、更好的教学方法,做一位与时俱进的新型音乐教师。以上是我在音乐教学中常用的几种方法。总之,要想提高音乐课程的教学质量,只有走出传统的教学模式,在教育观念和教学模式上实行变革,才能使学生体验美感、丰富情感、促进想象力的发展。教师应走进学生的音乐世界,在这个世界中,耕耘、播种、培育、收获,让学生真正的理解音乐、感受音乐、热爱音乐。
第二篇:音乐教学论文
音乐教学论文:游戏在小学音乐教学中的地位和作用
老黑山中心小学刘东财2011-7-1
课堂教学是艺术,可以精雕细琢;课堂教学是科学,应该有严谨的结构、可循的规律。至于如何雕琢、如何认识其内部规律,使之理性化和具有概括性,从而更具普遍指导意义。
一、为什么要研究结构
(一)是提高课堂效益的必要。提高课堂效益是每位老师的希望。如果在上课前认真思考这节课哪些结构是贯穿性的,哪些结构是从属的,各结构需要多长时间为宜,周密地、全方位的思考之后,才有可能使一节课重点突出,既有科学性、系统性又符合儿童心理特征。使学生从不会到会,从知之甚少到知之较多。
(二)是素质教育的必要,是培养能力的必要。研究了课堂结构我们才发现,要缩短知识与能力的距离,要努力寻求知识与能力的中介,音乐课不能只教学生唱歌,还有听的能力、审美能力、审美观点、演唱技能、演奏技能要去培养。这需要研究教学内容的结构、教学方法的结构和知识载体的使用等,组成一节课的结构是多维的,分析了它们之间的关系、理出层次、准确地找出知识、能力的中介,培养学生的能力、提高学生的 音乐素质才成为可能。
(三)是整体优化的必要。从微观角度讲,把一节课看作整体,任何手段都是为着一个共同的教学目的。教师要理智地、主动地驾驭课堂,使之达到理想的优化程度,这就要研究课堂上多种结构的层叠、交织关系。哪一种结构直接影响教学效果,如何设计几种结构的主次关系等。有了全面的构思,才能组织好多维的课堂结构。只有组织好
整体结构,才能体现课堂教学的整体功能,学生才会从知识、能力、素质、品德诸方面共同 得到提高。
二、音乐课上的结构
音乐课上有五种结构需要研究,现分述于后:
(一)审美结构
音乐教学的目标是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审美意识,审美结构也就成了贯穿性的重要结构。
音乐课对于培养学生健康的审美情趣和审美能力具有特殊的、不可替代的作用。审美过程要贯彻音乐课的始终,情感因素是审美过程的突出特点。音乐课上,学生随着时间的推移,经教师用各种载体介绍作品,使学生感受到作品的音乐美,再通过音乐、文学诸方面的分析使学生理解美,并用变化力度和变化速度等手段去表现美,构成了重要的审美结构。不具备审美结构的音乐课只是知识课而不是艺术课。
(二)知识(含认识)结构
知识、认识结构是以“知识结构和学生认识规律”为研究对象的。知识的讲授过程符合认识规律,学生掌握起来就顺利,否则就形成新的难点。科学知识有自身的系统,学生的认识规律、心理特点也有自身的轨迹。二者有时是重合的,有时并不重合。例
下向下是56712345,而学生掌握的顺序是123;765最后掌握4.这些都需按照课堂教学的 特点,把教学内容繁简安排得当,精略调度合理,尽量使教学收到“水到渠成”“瓜熟蒂落”的效果。
(三)教法(含练习)结构
课堂教学是教师与学生的双边活动,因此教法、练习结构就成了师生共同关心的问题。教法结构直接影响练习结构,练习结构直接影响掌握知识的牢度。教法有两类:传统教法与现代教法。各类教法在课堂中所占比例、所需时间,要根据教学内容作精心设计。为提高课堂效益在教学手段上要想好多办法:创设意境,交替调动学生的有意注意和无意注意,提高学习效率。精心选择传递信息的媒体,精心安排载体结构,适时运用艺术 语言、教具、学具、录音、录像、板书、挂图等,以通过形象教学的手段达到提高教学效果的目的。
练习是知识与技能的中介,只有通过练习知识才能巩固,只有通过练习知识才能形成技能。音乐课上,学生要有大量的参与活动:节奏的击打,音高的感受,配合歌曲的律动、表演,欣赏活动中的讨论和器乐的演奏等。通过这些艺术实践,学生将知识变成能力。
(四)能力结构
音乐课上的能力结构大致分三个层次:
1.必须具备的基础技能。音乐课最基础的能力是听的能力,包括对音高、音长、音强、音色的听辨能力.2.应该具备的基本技能(含音乐知觉能力)如对调式、调性、节拍、节奏、力度、速度等感知能力,还有音乐注意力,音乐记忆力,音乐联想能力和音乐想象能力。
3.渴望形成的音乐能力,也是我们平时所说的培养目标。这就是学生对音乐的感受能力,理解能力,表现能力,鉴赏能力以及学生运用熟练掌握的音乐知识、音乐技能表现某种情绪的创作能力。
(五)时间结构
以上几种结构的运用,都在流动的时间里进行。因此,时间是所有结构里不可少的重要因素。有效地利用时间,是教学成功的关键。一节课的时间是有限的,而且最佳时间不过十几分钟,要根据学生的生理、心理特点,精心安排。最好在学生优势兴奋中心形成的时候突破难点。授新课时间不少于一节课的50%。为防止疲劳,可利用无意注意的特点调动学生的参与意识。课上练习,最好是综合利用时间,一个学生板书答问,全班可同时进行拼谱、声势、音程等练习,以提高时间利用率。
三、音乐课上几个结构的关系
音乐学科是进行美学教育不可替代的学科。培养审美情趣、提高审美意识是我们的目标,审美活动贯穿于教学的始终,审美结构是我们研究的重要结构。不同的审美观可以决定使用不同的教学方法和组成不同的练习结构;不同的审美观可以为学生组成不同的知识结构和组成不同的能力结构。
课堂授课,从感受美开始,我们在启发学生感受作品美的同时,培养了学生感受美的能力;在引导学生理解作品美的同时,培养学生理解美的能力。同样,在要求学生以某种情绪,运用技巧去表现作品美的同时,培养了学生表现美的能力。
普通教育的音乐教学应以审美教育为主,专业性较强的技巧训练应放在从属地位。一味追求技巧的高难度不是普通教育的任务。
至于教法与知识载体的选择,要有助于学生审美情趣的增强和审美能力的提高;练习方法的选择和艺术实践时间的控制要有益于增强学生参与意识,要以提高学生审美情趣为目的。
综上所述,“审美结构”在音乐教学中有核心的作用。
与教法结构关系最密切的是练习结构和能力结构。选用卡拉博。科恩教法,学生就要在大五线谱上跳来跳去,就要用各种位置表示对音高的感觉;选出奥尔夫乐器学生就在敲敲打打中找到音乐感觉,既培养了学生的节奏感也建立了音高概念。所以,学生的音乐实践和教师的教法选择有直接关系。教法结构能影响审美活动的效果。教法选择得适当,时间控制得合理,审美活动的效果就会突出;选择教法时要考虑知识结构和认识结构,即知识的系统和学生的年龄、心理特点。这有助于形成“熟练迁移”,以利于新知识的记忆、新技能的掌握.学生最终形成的能力是审美结构。教法结构的反馈,也是练习结构、认识结构的最终结果,是素质教育追求的最终目标。
总之,审美结构是核心,知识结构是基点,教法结构是导向(练习结构是手段),时间比例是关键,形成能力是目的。
四、课型与结构的关系
任何课堂类型的结构是相同的,但结构内涵各异。例如声乐课,很可能采用柯达依教法。在审美过程相同的情况下,多注意音色的训练,用声音(歌唱)来表现作品,最后,形成歌唱能力;而唱游课则可能采用达尔克罗兹的体态律动或卡拉博。克恩的教法,在审美过程相同的情况下,多注意体态的训练,用动作表现某种情、绪或情节,最后,形成表演能力。创作课很可能通过分析对比的手法,让学生通过节奏游戏、旋律游戏形成多 维思维和求异思维的能力。器乐课也是以培养审美能力为核心,在分析知识本身的逻辑规律、授课内容的难点 重点后选择适当的教法,通过由简及繁的练习达到运用简单技能表现某种情绪的目的。
随着大家对素质教育认识的提高,教学结构的内涵也会不断丰富。要主动地运用和控制教学结构并非易事。因此,音乐教师要不断充实专业知识,掌握教改信息,提高自身素质。
第三篇:音乐教学论文
音乐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音乐新课程标准》的实施,为音乐教育改革增添了浓重的一笔。,突出一个“新”字。“新”是素质教育的灵魂。音乐是提高学生素质,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重要学科,如何在音乐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提高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是音乐教育工作者必须研究和努力实践的新课题。
一、音乐教育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重要途径。
所谓创新能力,是指根据一定的目的和任务,运用一切已知信息开动思维活动产生出某种新颖、独特、有社会或个人价值的智力产品。创新教育是时代的需要,而音乐教育对创新精神的培养,的确有着其它学科所无可替代的巨大作用。
1、从音乐的本质看,音乐是情感的艺术。音乐教育是审美的教育。通过演唱、演奏或欣赏音乐作品,感受真、善、美的音乐形象,给人的情感领域以无形的巨大的影响。人的创造的动力系统主要由三大要素组成:内驱力、情动力、意志力。情动力是整个系统中起着中间桥梁的重要作用。“没有‘人的感情’,就从来没有也不可能有对真理的追求”。
2、从音乐教育所蕴含的创造性因素看,十分有利于学生创造能力的培养。音乐形象通常有模糊性和不确定性的特征。“一千个读者,有一千个哈姆雷特。”同样,一千个演奏、演唱或欣赏者,由于兴趣、经历、知识、阅历等等的不同,对音乐也会有多种多样的理解。在教育过程中,引导学生把握音乐形象的基础上,发挥自己的个性,大胆展开联想、想象,进行二度、三度创作,能直接而充分的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
《音乐新课程标准》要求:通过音乐教育,着力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合作意识,陶冶高尚情操,发展创造力,并为其他方面的学习创造有利的条件,以促进学生的全面和谐发展,培养对人生和生活积极乐观的态度。然而,当前音乐的教育在学生创造力的培养方面还存在不少弊端。
二、当前音乐教育的弊端
1、没能处理好“传承”与“创新”的关系。世界上的一切发明创造都与已知元素密切联系,都建立在旧的知识基础上。实行传承性教育向创新教育的转变,不等于就可以降低对学生基础的知识和基本技能方面的要求,那种把“传承”与“创新”对立起来的做法是错误的。重要的是要让学生掌握获取知识的的途径,变“学会音乐”为“会学音乐”。
2、音乐课缺乏创新性。有些创新课脱离了音乐艺术的特点,打着音乐的旗号上成美术课或手工课。如有的教师让学生听一遍录音就让他们进行想象画,使学生的想象脱离了音乐情境而作漫无边际的幻想。把音乐之美置于创新之外,使创新成为一种虚设形式。
学生为了取得较好成绩,一味地迎合教学考核标准,这就禁锢了学生的思想,限制了学生的创造力。此外,学生缺乏创新的自信,缺乏竞争意识;教学组织形式的多样化流于形式,没有根据教学目标的需要和学生特点去选用;多媒体教学手段的运用不当,影响师生情感交流,限制了思维的灵活性等问题也应引起我们的关注。
因此,音乐创新教育应该根据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生活经验、认识水平和实践能力,结合音乐学科的特点来进行。
三、音乐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方法。1、启发想象,唤起创新。
想象力是人在过去知觉基础上构建新形象的创造力。人们在欣赏、演奏或演唱音乐作品时,往往通过音乐想象 来重新塑造音乐形象,创造音乐情节,从而更音乐作品的内涵,达到审美的目的。因此,教师应引导学生以生理听觉为基础,心理想象为出发点,有思考地听赏音乐,在此过程中,必须注意:
2、设置情境,引发创新
音乐是情感的艺术,只有创设与音乐情境和谐的环境、气氛,才能使学生很快地进入音乐,把自己的理解、感觉用音乐语言表达出来。在教学实践中,常用的创设情境的方式有:
3、树立自信,肯定创新。
每个人都有较强的表现欲望,才希望得到别人的承认和赞许。但在创作时,他们又都觉得音乐艺术是那样的高高在上,神秘莫测,这就大大抑制了学生的创造力。我们要帮助学生树立信心,尝试成功的滋味,激发学生的创作欲望,鼓励他们大胆创新。学生对于音乐形象的描述,可能会出现扩大,缩小,重组,甚至变形的现象。对此,教师要有求新求异的观念,支持学生的奇异思维,赞成他们的“不标准”答案。可设定一个宽松的氛围,让同学们进行论证和反驳。只要学生能自圆其说,我们就投他一票,支持他。这样,在有知不觉中,学生的横向思维、逆向思维得以展,对音乐的理解了进一步加深了。
4、主体参与,激励创新。
教师在进行教学设计和教学过程中,要鼓励学生积极积参与探究与创造,把开发学生的形象思维能力和创造性思维潜质作为重点,以学生生活为基点,切实从学生的要求和发展的可能性出发,在实践中培养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方法、动手能力,创造能力
当然,创新能力的培养并非一日之功,他需要我们教育工作者不断更新观念,刻苦钻研,大胆实践,勇于探索,去开创音乐教育事业更加灿烂的明天。让我们一起努力吧!
第四篇:音乐教学论文
小学音乐课堂教学方法探讨
文丰小学 覃波
摘要:音乐是人类精神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音乐教学方法是教师和学生在共同活动中采用的必然流程,是一种为了达到音乐教育目的而调整教师和学生相互联系的活动方法。音乐教学过程的进行、音乐教学原则的贯彻、音乐教学目标的实现等等,归根到底都取决于音乐教学方法。教学方法是教师与学生为实现教学目标而采取的相互关联的动作体系。本文为使学生获得较好的知识与技能,介绍几种施教方法和学习方法。
关键词:音乐教学与音乐欣赏;发现法;情绪;目标;方法 前 言:
音乐教学方法是为了完成音乐教学任务,是教师和学生在共同活动流程中采用的手段,是一种为了达到音乐教育目的而调整教师和学生相互联系的活动方法。音乐教学过程的进行、音乐教学原则的贯彻、音乐教学目标的实现等等,归根到底都取决于音乐教学方法。为了更好地完成音乐教学任务,我认为很有必要对音乐教学方法进行深入的探讨。
教学方法分析:
1音乐教学与音乐欣赏方法的选择直接影响着教学质量及教学效益
音乐知识的传授,学生对音乐由不知到知,对识谱、唱歌、奏乐、欣赏,由不会到会,并逐步形成技能技巧,都必须通过一定的教学方法。优良的、合理的教学方法,能充分调动学生学习音乐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保证学生能正确地领会和掌握教材内容,有利于发展学生的智力、能力,创造力和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音乐教师也能从中累积教学经验,增长教学能力。如果教学方法不得当,音乐教师同样花了很大的精力,但收获甚微,甚至会挫伤学生学习音乐的积极性,学生的音乐能力也得不到发展。我们在听课中经常会发现,有些音乐教师歌唱得动听,琴也弹得入味,个人的音乐素质也很好,论音乐水平在一般音乐教师之上,但由于他不研究音乐教学方法,所以教学效果不尽人意。而有些音乐教师个人的唱歌、弹奏技能、技巧可能不很突出,但他注重研究教学方法,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师生配合默契,教学活动充满着乐感,其教学质量一定是良好的。因此,掌握科学的音乐教学方法是一个音乐教师必须具备的条件之一。它不仅对提高音乐教学质量和教学效益有重要意义,而且有利于学生的德、智、体、美等各方面的有利发展。
音乐欣赏,顾名思义,是欣赏者通过听觉对音乐进行聆听,并从中获得音乐美的享受、精神的愉悦和理性的满足的活动。音乐欣赏是一种最直接、最具体的审美教育活动。它以一定的音乐为审美对象,以参与欣赏活动的人为审美主体,形成一种特殊的审美观。通过这种对音乐的聆听,实现对音乐美的感受和鉴赏。从音乐实践的总体来看,音乐欣赏的存在不是可有可无的。正如美国音乐学家默塞尔所说:“音乐欣赏在一定意义上是音乐活动的基本形式,是作曲家和演奏家工作的出发点和归宿。” 它与其他的艺术形式有着本质的区别,音乐是以声音来表达内心情感的艺术,人世间的喜怒哀乐都可以找到相应音乐来表达。一切音乐都可以给人听觉上的愉悦感。音乐是最富于情感的艺术。但音乐的情感不是任何人都能准确、深刻感受到的,更不是任何人都能恰当地表现出音乐情感的。这主要是因为音乐的情感不单是人的本能生理现象,而是一种高级的、社会性的美感。
但是,对音乐的欣赏并不神秘和困难,只要大脑、听觉健全的人都能欣赏音乐。但要真正理解音乐作品、把握住作品的内涵,并引起相应的共鸣,就需要有一定的方法和具备相应的知识,并经历一个长期反复聆听和学习的过程。马克思说:“对于不辨音律的耳朵说来,最美的音乐也毫无意义。”德国音乐评论家舒曼也说过:“发展听觉是最重要的事情,要早点学会辨别调性和个别的音。”“要及早注意各种乐器的声音和性质,把它们的独特音色深深地铭刻在听觉记忆里。”这种感知能力的获得,只有通过欣赏的实践才能提高。
我们知道,创造性是一种新颖、独特的思维方式的体现,音乐欣赏教学由于以音乐作品为媒介,音乐作品的不确定性给教学带来很大的艺术空间。因此,音乐欣赏课创造性教学不是创造前人没发现的知识,而是老师对学生有目的地引导,使学生创造性地听,创造性地想象和创造性地活动,把个性化的东西以及自己的生活经验和感受通过语言艺术或非语言艺术表现出来,这一表现的过程,就是创造性的体现。
2音乐教学方法是随着音乐教学活动的出现而逐渐发展起来的
现代化教学手段的运用,为教学方法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条件。美国当代教育家、心理学家布鲁纳主张教学的目的除了要帮助学生牢固掌握科学知识以外,还要帮助每个学生获得良好的智力发展,以便使学生成为自主且主动的思想家,主动参加知识获得过程的人,而反对把人当作知识的被动接受者,要善于培养学生的探索能力和发现学习的方法。布鲁纳倡导“发现法”,强调学生是个“发现者”,要求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创造性地学习,不仅掌握深刻而牢固的知识,而且还学会探索研究的方法,发展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布鲁纳进一步研究并提出了促进发现学习的方法,一是鼓励儿童积极思考和探索。布鲁纳认为,儿童是发现学习的主体,因此,应鼓励儿童相信并依靠“自己的头脑”去思考、发现和解决问题。二是激发儿童学习的内在动机。布鲁纳认为,内在动机,特别是能力,是儿童学习的推动力,应启发儿童把学习与日后的生活联系起来,以发现为奖励,自主地学习,逐步培养和形成学习的行为和习惯。三是注意新旧知识的相容性。布鲁纳认为,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创造良好的学习情景,促使学生发现新旧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并把新知识纳入自己已有的知识结构,成为自己的知识。四是培养学生运用假设、对照、操作的发现技能。布鲁纳认为,培养学生发现的技能,不仅有助于学生对所学的知识进行有效的组织,有助于其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问题,而且有利于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实现发现学习现代教学方法以发展学生智能为出发点,培养学生即兴创作能力,让学生自己去探索、自己发现、自己创造音乐,这些都具有现代音乐教学法的特点。3音乐教学方法是音乐教师和学生共同活动时采取的手段
它即包括教师教音乐的方法,也包括学生学音乐的方法。在现代音乐教学中,自始至终包括着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共同进行的教与学的双向交往活动。例如音乐教师应用演示法进行新歌范唱,而学生则要集中注意力聆听、感受。思考这首歌的情感、意境,获得对新教歌曲的整体印象,产生学唱的欲望。再如,教师指导作品欣赏,当学生熟悉了第一、二乐段主题旋律后,教师用谈话法,要求学生在听第三部分音乐时,找出这一部分与前两部分的关系。学生仔细地听完了作品的第三部分,发现这一部分是第一部分音乐的再现,从中懂得了ABA三段体曲式的特征,并能创造性地运用这知识,即兴创作一首短小的三段体音乐,这些都充分地体现了双向交往这一特性,做到即协调、均衡,又层次分明,以提高教学方法的效果。
欣赏是听觉,感知和联想相结合的特殊认识过程。在听音乐时,往往使我们想到听觉以外的事物。在传统教学中,教师常常把作品背景、内容、特点、思想等直接传授给学生,或者只是从这几个方面简单地进行介绍,然后欣赏;由于学生经验不足和音乐的“不确定性”,创造性教学就应该从多方面,多角度挖掘作品,从深度、广度掌握作品的实质,使学生能听,会听、创造性地听。例如,在每年的维也纳新年音乐会上都必上演的保留曲目《拉德茨基进行曲》作品欣赏课中,我先让学生完整地听一遍乐曲,学生都认为作品曲调动听,热情奔放,引人向上;有的学生还时不时地一边听一边用手划着拍子。通过引导,让学生听第二遍时,学生们认为这是一个歌颂性的作品,带有装饰音的八分音符和八分休止符的节奏似战马奔腾,具有英雄的威武形象和气势,又似英雄在战马上检阅部队的庆典,是一种既热烈又严肃的场面;当听第三遍时,我给学生深入介绍了作品的历史背景,作品所歌颂的人物,从德、奥出版的历史书上看,是一位民族英雄,但同时又是一个杀人不眨眼的刽子手,是一个战争的侵略者。由于他在侵略战争中屡建战功,受到皇室贵族的尊敬,作曲家为他而作。只是在漫长的历史长河里,人们逐渐忘记了这一历史原因,忘记了歌颂的是侵略者,而接受了它的优美旋律。欣赏一个作品,不仅要从它完成的时代背景考虑,而且要更多方面地挖掘内容,以作品的内容为主深入欣赏,听出层次,深度。通过讲解挖掘作品,学生欣赏的层面提高了,历史知识也更丰富了。4要重视情绪在音乐教学方法中的作用
现代教学方法强调情绪在教学中的作用,心理学家认为,人的认识与情绪不可分割地联系着,积极的情绪对认识具有动力功能。大量的实验证明,愉快时则感知比较敏锐,记忆比较牢固,思维比较活跃。反之,消极的情绪则会阻抑认识活动的开展。教学法一旦触及学生的情绪和意志领域,触及学生的精神需要,这种教学法就能发挥高度有效的作用。音乐属于情感性较强艺术,情绪在音乐教学方法中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比学科更显得重要。不能想象没有情感如何进行表现音乐的美,积极的情绪会产生兴奋感、自豪感,给音乐教学活动注入活力,使每个音符伴随着情感,而不是毫无情绪的音符堆砌,技能技巧不是机械的操作,而是有情感的表现。每唱一首歌、奏一曲乐都充满着情感,音乐教学就取得了更大的效益,改变了传统音乐教学中一味强调知识、技能技巧而忽视情绪的教学方法,使学生学得轻松愉快,克服了学生在学习音乐时的枯燥和厌烦。在这里还应加以说明的是:既然教学方法是教师与学生的双向反馈,那么情绪的交往更要求是双向的交流。作为起主导作用的教师的情绪更为重要,只有音乐教师在教学活动中充满激情,才能感染学生的情绪。换言之,要求学生投入角色,教师必须首先投入角色。不能想象一个情感冷淡的音乐教师,在音乐教学中能唤起学生的情绪。我们从大量的优秀音乐课上可以发现,执教的教师都是精力充沛、全身心地、充满激情地进行音乐教学活动,学生在教师的感染下,也都集中注意力地与教师默契配合,课堂气氛活泼而富有乐感。这样的音乐课是一种高级的艺术享受。所以,人们常说:音乐教学活动既是一种科学,也是一种艺术。音乐教学要按其自身教学规律,从学生的生理、心理出发,这是科学。音乐教学要调动学生积极性和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运用恰当的、合理的教学方法从知、情、意、行去引导,这才是真正的艺术。5教学有法而无定法
教学方法是在长期的教学实践中不断地积累和发展起来的。音乐教学是一种复杂的、多元的活动,这是由于音乐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形式、教学手段等是随着社会科学文化的不断发展而发展的。而教学方法归根到底要受教学目标、教学内容的制约,不同的教学目标与教学内容、教学方法也随之改进和发展。从教学对象来讲,不同时期的学生呈不同的特征,这样就要求音乐教学方法要因人而异,具有多样性。从另一角度讲,任何一种教学方法都不能包罗万象、一统全盘,所以“教学有法而无定法”。这也说明音乐教学方法的多样性是客观存在的,尤其在今天音乐教育界正在积极地探索音乐教育改革,各种反映时代特征的音乐教学方法将会应运而生并极大的丰富音乐教学方法。结束语: 良好的音乐教学方法,是我们教学上巨大的推动力。音乐教师要随时捕捉到更新、更好的教学方法,做一位与时俱进的新型音乐教师。以上是我在音乐教学中常用的几种方法。总之,要想提高音乐课程的教学质量,只有走出传统的教学模式,在教育观念和教学模式上实行变革,才能使学生体验美感、丰富情感、促进想象力的发展。教师应走进学生的音乐世界,在这个世界中,耕耘、播种、培育、收获,让学生真正的理解音乐、感受音乐、热爱音乐。参考文献
[1]沈湘著 《沈湘声乐教学艺术》 [M] 人民音乐出版社 1998 [2]王次炤 《艺术学基础知识》 [M] 中央音乐学院出版社 2002 [3]杨兴文 《四十国艺术教育概论》[M] 济南 山东教育出版社 1999.[4]余丹红 《音乐教育手册》 [M] 上海 上海音乐学院出版社 2006 [5]布鲁纳 《教学论探讨》 [M] 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出版 1966 [6]赵宋光 《音乐教育心理学》 [M]上海 音乐出版社 2003 [7]邹爱民、马东等编译 《音乐教育学》 [M] 北京 人民音乐出版社 1996 [8]廖乃雄 《论音乐美的鉴赏》[J] 学术月刊 1980年06期
第五篇:音乐教育教学论文
音乐教育教学论文
南乡三中邓琼芬
摘要音乐教学在发展学生的智力、培养多方面能力方面,具有学科所不具备的优势。在传统的音乐教学中,学生学习音乐的途径完全是建立“一唱一随”的基础上,这种教学模式只注重了唱歌技能和技巧训练而忽视了音乐艺术形象的趣味性和完整性,结学生学的没劲,渐渐的学生就失去了学习兴趣。针对这种局面,我们要把能力的培养作为一个重要的任务纳入到音乐教学之中。以“情”感人,以“美”育人,强调歌曲教学中的听赏作用
关键词音乐能力培养
音乐教学在发展学生的智力、培养多方面能力方面,具有其他学科所不具备的优势。在传统的音乐教学中,学生学习音乐的途径完全是建立“一唱一随”的基础上,这种教学模式只注重了唱歌技能和技巧训练而忽视了音乐艺术形象的趣味性和完整性,结学生学的没劲,渐渐的学生就失去了学习兴趣。
针对这种局面,我们要把能力的培养作为一个重要的任务纳入到音乐教学之中。以“情”感人,以“美”育人,强调歌曲教学中的听赏作用,从培养学生对音乐学习的兴趣入手,让他们在充分感受音乐、理解音乐的基础上进一步来表现音乐。
一、培养学生的音乐情感的能力
情感是音乐教学“情感化”“审美化”的主要标志,音乐是情感的艺术,比任何艺术都能更快更直接的进入人的情感世界,在音乐教学过程中最为活跃的心理因素是情感,它既是音乐审美感受的动力又是音乐教育目标之一。音乐教育应牢牢的把握住情感性原则,不时点燃学生的情感火花,使用其在情绪的勃发与激动中进入审美的圣
境,音乐审美活动是对审美对象得感知开始的,在审美感知中必须带有情感因素。托尔斯泰说:“音乐是人类情感的速记” 不同歌曲的节奏、旋律、力度、速度变化等都能够给人带来一种不同的感受,在音乐教学中通过让学生完整的听赏歌曲不仅可以消除学生因为纯粹学唱歌而残生的厌倦心理,而且还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学唱欲望,是学生能够主动持久的投入到音乐学习中去。例如:歌曲《念故乡》表现了一种孤独、悲哀和思念家乡的情绪。在教学中我并不过多的介绍歌曲的背景和特点而是直接让学生听赏歌曲,在欣赏中体会和感受歌曲情感和内涵,并和学生一起讨论和分析作品的处理方法和表现手段。通过这种思路不但能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而且还能增加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积极培养学生的感知能力
首先是听觉能力的培养。通过音调、音色、力度、时值等让学生去感知和认识声音,进而听旋律、听和声、听辨各种人声和各种乐器的声音,提高学生听觉的选择性和敏感性。其次是视觉能力与唱歌技巧的培养。在发声练习、视唱中就初步要求学生
视谱歌唱了。视奏也同样要“一目数行”。这都要坚持培养学生的速视能力。在教学中还应特别注重讲练结合、学用一致,帮助学生把知识转化为技能,逐步具有识谱、唱歌的能力。教师应做到讲一点,练一点,或者边讲边练,讲练结合。切莫只讲不练。如讲了切分音符,就要唱有切分音符的乐句,应把识谱能力的培养贯穿到整个唱歌教学中,教唱新歌时特别要注意指导学生唱好曲谱。在学生初步认识并理解音符的时值、高低后,不要一句句带唱,这样会造成学生的依赖心理,学无长进。可从曲谱中选出难唱的乐句或乐段,重点指导。难点突破后,其余部分让学生独立练习视唱,使学生在视唱中有所收获,激发兴趣,提高视谱能力。
在教学中老师的一个赞许的眼神,一句鼓励和夸奖的话语对学生来说都是鼓励和欣赏,能激发他们的学习欲望和积极性。我们要抓住每个契机,及时给予表扬。不管唱的标准如何,只要学生大胆参与,老师都应该给予鼓励和表扬。评价语言要自然、真诚,用我们亲切的评价语言去感染学生,去鼓励学生。
三、积极培养学生科学的发声方法的能力
人的嗓音就是一件乐器,一件能用不同语言表现音乐的奇妙的乐器。同学们要做到能正确的科学的发声并利用好嗓音这件乐器表现音乐,首先要了解发声原理。声带在气体的冲击下产生振动然后声带振动发出声音,经过胸腔、咽腔、喉和口以及鼻腔和头腔的共鸣来发出响亮和动听的声音。音质、音色以及演唱能力都是由共鸣腔体调节出来的结果。无论是“民族”唱法还是“美声”唱法,只要是能唱出美妙动听的歌声就是好方法,切忌乱模仿,压着嗓子唱歌,唱出一身的毛病。
三、积极培养学生的想像、思维能力
音乐和文字不同,文字表达明确的概念和具体的思想,而音乐则是通过人们的感知,使人们对作品所塑造的形象产生联想、想像,引起共鸣来达到目的的。可见,音乐教学在发展学生的想像力方面的作用是独特而明显的。通过视唱、欣赏音乐,不但训练、提高了学生的视觉、听觉能力,而且,学生的大脑在随着音乐紧张活动的同时,想像、记忆、情感等心理活动也非常活跃,这些都有助于思维能力的培养。例如我在音乐课上创设舞台,展示自我,在设计“小小舞会”这一活动环节,放手让学生尽情地唱、尽情地跳,把整堂课营造的喜悦气氛推向最高潮,让学生在无拘无束中展示自己的才能。如在教唱《青春舞曲》时,我和同学们共同在优美动听的音乐伴奏下跳起了新疆舞。再如,七年级新教材中的《游击队歌》,教师也可以提示学生积极思考进行创编,用肢体语言把机智勇敢的游击队员表现出来,使学生在律动中充分感受创作的成功感。
四、积极培养学生的音乐欣赏能力
除了让学生欣赏教材上的音乐作品,扩大音乐视野,提高音乐欣赏能力外,还可结合听音练习,培养学生欣赏音乐的能力。教师可以从实际出发,采用生动形象的教学方法。如分别在风琴的中音区、高音区、低音区弹奏学生喜爱的乐曲片段,让学生欣赏三种不同音区弹奏出的效果。还可以加深难度,提高要求。如教师可以采用合唱与表演相结合的方法给学生“讲”音乐故事。这种练习充满音乐情趣,适合学生口味,学生倍加喜欢,对学生欣赏能力的培养十分有利,并为以后欣赏更深的音乐作品
打下良好的基础。
总之,作为新世纪的音乐教师,更应该有一套新的教学模式,即要有一定的专业知识和技能,也要有良好的文化知识;既要掌握素质教育的理论和教育教学的方法,又要不断的培养学生的能力使他们在感知,想像思维,科学的发声法,情感教育、互动合作以及欣赏这几方面不断的提高并能有机联系在一起,这不断的促进和提高学生的智力、技能、思维、和兴趣,使他们在提高艺术修养的同时能够健康快乐的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