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2018年语文高考议论文结构写作技巧
2018年语文高考议论文结构写作技巧
一.【课标解析】
(1)新课标对本章的要求是要培养学生写作思路的清晰连贯。思路清晰了,文章的结构才能顺畅。在本单元的学习中,要锻炼学生的思路,养成写提纲的习作习惯。通过编写提纲、审视提纲、修改提纲的方法,训练学生在写作中的思路。
(2)新课标要求培养学生能围绕中心选取材料,合理安排结构。写作议论文更是要求在行文中要有严密的逻辑性,结构的安排要符合客观事物、客观事理本身的内部规律,这就要求平时培养学生能够留心观察思考问题,不断培养学生对客观事物、客观事理的观察能力、分析能力、判断能力。
二.【文本导读】 1.点评:《中国石拱桥》
这则训练让学生重新审视本文的结构,目的在于让学生建立起对这样的认识:结构,不仅仅是一个形式的问题,其中往往包含作者的价值判断,是作者的思路在文章形式上的反映。
用“首先”、“其次”、“再次”这样的形式来安排文章的结构,一般有三种情况,一是并列,之所以分出“首先”、“其次”、“再次”只是为了论述的方便和条理的清楚,其次序可以调换;二是序次,即按照事物本身发展变化的过程来安排“首先”、“其次”、“再次”,这种次序是不能随意调换的;三是主次,即这种结构安排中包含着作者的价值判断,一般是先主后次,这种次序也是不能随意调换 的。在本文中,应该说原文的次序安排更符合客观实际,更符合唯物辩证法。正是中国独特的自然环境和文化传统才使中国石拱桥取得如此光辉的成就。
2.点评:《我们需要微笑》
结构是思路的体现,如果文章的结构混乱,那一定是作者在行文时没有经过缜密的构思,只是想到哪里就写到哪里,没有一条完整的思路。本文的观点明确,即我们需要微笑,纵观全文,可以把作者的主要意思分成三个方面来加以论述:微笑使人美丽,微笑使人自信,微笑使人成功。文章在使用材料以及论说中,思路较为混乱,造成结构不清,可以按照这样的思路从新整合,相信文章一定可以顺理而成章,更加连贯通畅。
3.点评:《笑的艺术》
笑是人的本能,笑是千姿百态的,笑也是充满艺术的,作者有条理的阐述了笑的内涵:发自心底的健康之笑;知足常乐是笑的源泉;幽默轻松是笑的关键;生活丰富是笑的条件,在结构的安排上,从最为基本的健康之笑,从心底发出,到更进一层的知足常乐,是笑的源泉;然后到关键,最后到重要条件,层层深入,条理清楚,结构清晰。
4.点评:《我要笑遍世界》
写作议论文讲求的是一线贯穿,一脉相承,只有这样文章才能气韵生动,酣畅淋漓。本文用“我要笑遍世界”一句贯穿全文。这句话在文中不断反复,不断地领起下文,不但起到了提纲挈领的作用,而
且增强了文章的气势,把作者笑对自我、笑对生活、笑对世界的观点表达得气韵生动,酣畅淋漓,有很强的艺术感染力。
三.【范文欣赏】(1)幸福就是……
幸福就是,生活中不必时时恐惧。开店铺的人天亮时打开大门,不会想到是否有政府军或叛军或饥饿的难民来抢劫。走在街上的人不必把背包护在前胸,时时刻刻戒备。睡在屋里的人可以酣睡,不担心自己一醒来发现屋子已经被拆,家具像破烂一样丢在街上。到杂货店里买婴儿奶粉的妇人不必想奶粉会不会是假的,婴儿吃了会不会死。买廉价的烈酒喝的老头不必担心买到假酒,假酒里的化学品会不会让他瞎眼。小学生一个人走路上学,不必顾前顾后提防自己被骗子拐走。江上打鱼的人张开大网用力抛进水里,不必想江水里有没有重金属,鱼虾会不会在几年内死绝。到城里闲荡的人,看见穿着制服的人向他走近,不会惊慌失色,以为自己马上要被逮捕。被逮捕的人看见警察局不会晕倒,知道有律师和法律保护着他的基本权利。已经坐在牢里的人不必害怕被社会忘记,被历史消音。到机关去办什么证件的市井小民不必准备受气受辱。在秋夜寒灯下读书的人,听到巷子里突然人声杂沓,拍门呼叫他的名字,不必觉得大难临头,把所有的稿纸当场烧掉。去投票的人不必担心政府作票、总统作假。
幸福就是,从政的人不必害怕暗杀,抗议的人不必害怕镇压,富人不必害怕绑票,穷人不必害怕最后一只碗被没收,中产阶级不必害怕流血革命,普罗大众不必害怕领袖说了一句话,明天可能有战争。
幸福就是,寻常的日子依旧。水果摊上仍旧有最普通的香蕉。市场里仍旧有一笼一笼肥胖的活鸡。花店里仍旧摆出水仙和银柳,水仙仍然香得浓郁,银柳仍然含着毛茸茸的花苞。俗气无比、大红大绿的金橘和牡丹一盆一盆摆满了骑楼,仍旧大红大绿、俗气无比。银行和邮局仍旧开着,让你寄红包和情书到远方。药行就在街角,金铺也黄澄澄地亮着。电车仍旧叮叮响着,火车仍旧按时到站,出租车仍旧在站口排队,红绿灯仍旧红了变绿,消防车仍旧风风火火赶路,垃圾车仍旧挤挤压压驶进最窄的巷子。打开水龙头,仍旧有清水流出来;天黑了,路灯仍旧自动亮起。
幸福就是,机场仍旧开放,电视里仍旧有人唱歌,报摊上仍旧卖着报纸,饭店门口仍旧有外国人进出,幼儿园里仍旧传出孩子的嬉闹。幸福就是,寒流来袭的深夜里,医院门口“急诊室”三个字的灯,仍旧醒目地亮着。
幸福就是,寻常的人儿依旧。在晚餐的灯下,一样的人坐在一样的位子上,讲一样的话题。年少的仍旧叽叽喳喳谈自己的学校,年老的仍旧唠唠叨叨谈自己的假牙。厨房里一样传来煎鱼的香味,客厅里一样响着聒噪的电视新闻。幸福就是,早上挥手说「再见」的人,晚上又回来了,书包丢在同一个角落,臭球鞋塞在同一张椅下。幸福就是,头发白了、背已驼了、用放大镜艰辛读报的人,还能自己走到街角买两副烧饼油条回头叫你起床。幸福就是,平常没空见面的人,一接到你午夜仓皇的电话,什么都不问,人已经出现在你的门口,带来一个手电筒。幸福就是,在一个寻寻常常的下午,和你同在一个城市
里的人来电话平淡问道,我们正要去买菜,要不要帮你带鸡蛋牛奶?你的冰箱空了吗?
幸福就是,虽然有人正在城市的暗处饥饿,有人正在房间里举起一把尖刀,有人正在办公室里设计一个恶毒的圈套,有人正在荒野中埋下地雷,有人正在强暴自己的女儿,虽然如此,幸福就是,你仍旧能看见,在长途巴士站的长凳上,一个婴儿抱着母亲丰满的乳房用力吸吮,眼睛闭着,睫毛长长地翘起。黑沉沉的海上,满缀着灯火的船缓缓行驶,灯火的倒影随着水光荡漾。十五岁的少年正在长高,脸庞的棱角分明,眼睛清亮地追问你世界从哪里开始。两个老人坐在水池边依偎着看金鱼,手牵着手。春天的木棉开出第一朵迫不及待的红花,清晨四点小鸟忍不住开始喧闹,一只鹅在薄冰上滑倒,冬天的阳光照在你微微仰起的脸上。
点评:对幸福的体悟,每个人的感受都不一样,作者没有选择空洞的说理,或者谈说感性的认识,而是结合生活中的种种片段,诸多的生活细节,在细微处让人感受到幸福的滋味。文章的段落以“幸福就是”开头,既提纲挈领,又使的全文结构清楚,脉络清晰,让我们在品读着得到启示和享受。
(2)幸福
幸福——一个多么温馨的名字,人人都渴望得到它。有的人倾其一生去找寻,有的人倾其所有去交换,有的人总是羡慕别人的幸福而抱怨自己没有幸福。难道幸福对我们来说就真的那么可望而不可即吗?其实不然,只要我们仔细留心一下被我们认为是幸福的幸福,便可以
发现那些在别人眼里幸福的人并非是那些最有钱的、最有势的、最有名的,而他们所经历的幸福也并非都是久别又重逢的激动或是大旱逢甘霖般的喜悦,只是家人的一次团聚、朋友的一次祝福,仅此而已。可见真正的幸福时刻都在我们的身边,要用心去感受。
我们为什么感受不到幸福?也许是因为我们有的时候期望值太高了,我们的内心世界不时地受到电视、电影、文学作品及一些传奇故事的影响,在被感动的同时也不由地萌发出希望那种与亲人分别三十年后再次相见,同朋友在大灾大难后余生的经历降临在自己的身上,而这才是真正的幸福。但艺术终究是艺术,现实总是现实,当我们一心一意在现实的世界中寻找只有在虚幻世界中才存在的“幸福”时,又怎会去留心那些稍纵即逝的真正的幸福呢?又也许是许多有幸福意义的事情由于我们经历得太过平凡了,便不觉有什么幸福,而结果大家都明白失去了才觉得它们的可贵。人生的幸福在很多时候是自己看起来无甚意义的事,例如有人给了我们一杯清茶;例如在小路上突然听见了水果店里传来一段欢快的乐曲;例如在书上读到一首动人的诗歌;例如听见桑间濮上的老妇说了一段充满启示的话语;例如平日里亲人朋友的一声祝福……有时,一杯烫的咽不下口的咖啡、一块冒油的大肥肉、一两滴杯底的清水并没有什么特别的地方,但当我们孤独的时候、寒冷的时候、饥饿的时候、口渴的时候,才会感受到它们给我们带来的幸福。
从某种程度上说,幸福是主观的,对于幸福的界定并没有什么国家标准、国际认证,所以你可以按照自己的方式为自己、为他人创造
幸福。“使他人幸福的人是世界上最幸福的人”。如果说,为自己创造的幸福是平面的,那么为他人创造的幸福就是立体的。平面不包含立体,但是立体中一定包含着平面,有了立体的,就有平面的。两者在包含和被包含的过程中便体现出了人生的意义和价值所在。
平凡之中见幸福,这是幸福的基本属性。因此,朋友们,在你们放眼未来的同时,用心去体验一下你身边的幸福吧,无数点滴的幸福组成的将是你幸福的一生。
点评:
文章从理性的角度提出应用心体验身边的幸福,如同去发现身边的美一样。文章没有纠缠于幸福的孰大孰小、孰轻孰重,而是解释了艺术世界里渲染的幸福与生活中实实在在的幸福之间的距离,列举了生活中点点滴滴的幸福,平凡、贴切,又阐述了平时可能不屑一顾甚至不能接受的生活细节,在某些特殊的场合也是幸福,层层深入、清晰简洁地论述了观点。
(3)谈择友
俗话说:“朋友如手足,知音胜兄弟。”又说:“独学而无友,孤陋而寡闻。”
一个人生活在社会上,不能没有知心朋友。但是“近朱者赤,近墨者黑”,纵有“红荷出污泥,一尘不染”者,而青年人阅历尚浅,思想单纯,要求慎择友,并非无足轻重。
那么,我们应该交什么样的朋友呢?明代学者苏浚在他的《鸡鸣偶记》里讲到有四种朋友,他说:“道义相砥,过失相规,畏友也;
缓急可共,生死可托,密友也;甘言如饴,游戏征逐,昵友也;利则相攘,患则相倾,贼友也。”此话重提,对我们如何择友,是很有启示的。
所谓“畏友”,就是志同道合,铁面无私,敢于直言规劝,能够开展批评的朋友。这种朋友,表面上叫人有点害怕,其实正是朋友之俊杰。陈毅同志有“难得是诤友”的句句,就是对“畏友”的赞许。琳蘅·德穆特,是马克思的女佣人,也可以说是马克思的“畏友”。据威廉·李卜克内西的回忆,当马克思一日烦躁得暴跳如雷的时候,别人吓得销声匿迹,她竟能“直入狮穴”,“狠狠地教训了他一顿,于是狮子就变得比羊还驯服”。她是与马克思一家风雨同舟的战友,她一生对马克思的帮助不是用文字所能表达出来的,而马克思在“畏友”面前,顿改弊病,从善如流。
所谓“密友”,就是不但在平日友好往来,而且于危难之际,也能相互依托,生死与共。能交上“密友”将是莫大的幸福。马克思和恩格斯在共同的事业中结成了举世无双的“密友”。列宁曾评价说:“他们的关系超过了古人关于人类友谊的一切最动人的传说。”他们的终生合作,不但为无产阶级带来了光明,而是使他们度过了平生一段苦卓绝的岁月。真挚的友谊有着迷人的魔力。马克思被疾病纠缠的时候,只要收到恩格斯的一封信,或者恩格斯陪他走走逛逛,他的疾病即会十去八九。正如马克思的女儿燕妮所说:“他在卡尔身上所起的作用,比任何药物都大得多。”
所谓“昵友”,就是那些互相奉承、互相吹捧、吃喝玩乐的酒肉朋友。“昵友”除了他们自己欢心得意、乐于口腹外,对人类和国家毫无益处。亲昵的面孔,最容易掩藏祸心;郁烈的醇酒,最容易使人陶醉。社会上的盗窃集团多是以“昵友”的面孔拉人下水的。“昵友”不“昵”,是可信的真谛。
所谓“贼友”就是那些利害倾轧、两面三刀的人。当你一帆风顺时,他以朋友的面孔出现,阿谀奉承,亲热异常;当你有个三灾六难时,他又会为了自己的得失,出卖灵魂,落井下石。与这种人交朋友,正如纸娃子玩火,不难自焚!
马克思在赞扬工人阶级之间的关系时说:“人类的兄弟情谊在他们的心中不是词句,而是真实,而人类的高贵从那被劳动锻炼得刚强的形象中向我们发出光辉来。”这“真实”二字,对交友来说,是极有分量的。俗话说:“浇树要浇根,交友要交心。”待人不诚,言而无信,怎么会找到知己的朋友呢?我们所提倡的这种“交心”,就是一颗纯纯净净的同志之心。
交朋友首先要注重于政治上的考虑。在日常生活中,我们有时会见到有的人交了朋友,后来关系又破裂了。出现这种情况并不奇怪。同其他事物一样,人的思想是不断发展变化的,朋友之交绝不是一成不变的。真正的友谊,在斗争中得到巩固和发展,虚伪的友情,在斗争中将会以断交而告终。在前进的征途上,当同路的伴侣倒行逆施而又可救药时,一刀两断、各奔前程是很自然的事情。卢格是马克思的朋友,但当他站在资产阶级立场上,大肆攻击和诬蔑西里西亚纺织工
人起义时,马克思便毅然地同这位曾一度“志同道合”的朋友彻底决裂了。在马克思看来,政治上的敌对与个人之间的友谊是不可并存的。
交朋友不是为了满足私欲,不是搞交易。有的青年人把交朋友当成谋求个人利益的一种手段。比如,有的人在开学就业、入党入团或者购置什么缺货时,自鸣得意地说什么:“没问题,我有知心朋友,好办……”如若目的达不到,私欲落空,就转而牢骚满腹,甚至骂出声来:“真他*的不够朋友!”这种友谊价值究竟如何,大家可以想像得到。可见,私欲是侵蚀纯真友谊的蛀虫。
要慎择友,交诤友。真正的友谊,其力量是无穷的!
点评:本题提供的材料,实际上已经暗寓了文章的结构方式。比较简便的方法就是根据材料所示的“畏友”、“密友”、“昵友”、“贼友”,逐层展开分析论述。本文采用的就是这样一种结构方式。在展开每一个层次的论述时,作者都是先对概念作出具体的解释,然后用典型的事例或引用有关的材料进行论述。这样,文章的条理就显得比较清楚。
(4)麦子的哲学(金台随感)记得台湾散文家林清玄写过这样一个故事。上帝有一天心血来潮,来到他所创造的土地上散步,看到麦子结实累累,感到非常开心。一位农夫看到上帝,说:“仁慈的上帝!您这五十年来,我没有一天停止过祈祷年年不要有大风雨,不要有冰雹,不要干旱,不要有虫害,可是不论我怎么祈祷,总不能样样如愿。”上帝回答:“我创造世界,也创造了风雨,创造了干旱,创造了蝗虫与鸟雀,我创造了不能如你所愿的世界。”
农夫突然跪下来,吻着上帝的脚:“全能的主呀!您可不可以明年允诺我的请求,只要一年的时间,不要大风雨、不要烈日干旱、不要有虫害?”上帝说:“好吧,明年不管别人如何,一定如你所愿。”第二年,这位农夫的田地果然结出许多的麦穗,因为没有任何狂风暴雨、烈日与灾害,麦穗比平常多了一倍还多,农夫兴奋不已。
可等收获的时候,奇特的事情发生了。农夫的麦穗里竟是瘪瘪的,没有什么籽粒。农夫含着眼泪跪下来,向上帝问道:“仁慈的主,这是怎么一回事,您是不是搞错了什么?”上帝说:“我没有搞错什么,因为你的麦子避开了所有的考验,麦子变得十分无能。对于一粒麦子,努力奋斗是不可避免的。一些风雨是必要的,烈日更是必要的,甚至蝗虫也是必要的,因为它们可以唤醒麦子内在的灵魂。”
人的灵魂也和麦子的灵魂一样,如果没有任何考验,人也只能是一个空壳而已。每一个人,从出生特别是少年以后,就开始面对各种考验,并开始收获——各种考验所带来的宝贵的人生特质。如果拒绝来自现实的新一轮考验,时时幻想温煦的常态,那么他从一开始就输给了生活。一位叫海涛的中文系毕业生,在求职路上东奔西跑,在广州应聘到一个职业技术学院当教师,年薪三万元,因被对方告知不能解决户口,他便放弃了,放弃了自己追求的内在东西。后来,却一直找不到合适的工作。他在户口这个并不很重要的考验面前,逃走了,生活因而变得异常苍白、无助。而一位退伍军人,在复员后也没有工
作,经介绍到某食堂卖饭,早起晚归地站在露天里卖,一会儿就冻透了。但他不嫌弃,妻子心疼他,嘱咐他穿大衣上班,他说穿大衣卖饭不方便,还说一旦习惯了大衣的温暖,就会耐不住寒冷。
这位退伍军人硬是凭着过人的军人意志,经受住了来自冬天与平凡的考验。他甚至对自己所吃的苦,没有什么抱怨,每日乐呵呵,回家经常拍拍妻子的手,说自己习惯了苦中作乐。
如果有人看上去信誓旦旦,却患得患失,不肯接受特定现实的不足,甚至逃离生活带来的某些考验,那么他就像不经风雨、不历酷热的麦子,就像不耐冬寒、不受冰雪的草木。地球上为什么有冬天?也许它就是为了考验人们在万物冬眠时,心中是否有持续不懈的热情,身体里是否有为健康而运动的执着,眼眸间是否还怀有温暖的诗意?在缺乏色彩的季节,面对病毒、细菌的肆虐,你是否已经筑起一道道藩篱;面对寒冷、冬雾和阴霾,你是否能够经得起无休止的磨练;面对冰霜酷雪、西风怒号,你是否已经适应———并渐渐喜欢甚至从中发现了随苦寒而来的种种欣喜?
人生的通理,往往是穿越卑微、困境和风雨而产生的。平凡者可以凭借考验、抓住机会,最先觉醒、最先锤炼、最先成熟,然后运用智慧的能力,使自己变得伟大。普通的麦子,尚能昭示不普通的生物延续哲学;一个人经受某些必要的考验、经历某些可贵的坚持,能不孕育一些珍贵的人生积淀?!
点评:本文在详述故事的基础上,用一句“人的灵魂也和麦子的灵魂一样,如果没有任何考验,人也只能是一个空壳而已”过渡到对
社会人生的分析议论,在展开议论的过程中,用一反一正两个例子论证观点,然后进一步结合麦子的故事和种种自然现象,进行理论的阐发,由事入理,逐层深入。文章事理结合,既形象生动,道理讲得也比较透彻。
四.【写作常识】
(一)议论文是一种运用概念、判断和推理等思维形式反映客观现实、表达认识成果的说理论证的文体。
议论文既然要论说对某一客观事物的见解,表示作者的态度,使读者信服,那么,不仅要提出作者的见解和态度,而且要阐明为什么要提出这种见解,为什么持这种态度。这个阐述“为什么”的过程,就是论证的过程。
一个完整的证明,必须由论点、论据、论证三个部分组成。这三个部分也就是构成议论文特点的三个要素,它们各自担负着不同的任务。
(1)论点。所谓论点,即作者在文章中提出的观点或主张。它是整个论证过程的中心,担负着回答“论证什么”的任务,明确地表示着作者赞成什么,反对什么。
(2)论据。所谓论据,是用来证明论点的根据。在证明中,它担负着回答“为什么”的任务。依据论据本身的性质和特征,可分为事实性论据和理论性论据两类。事实性论据是对客观事物的真实描述或概括,这是证明论点的最有说服力的论据,理论性论据是指那些来
源于实践,并且已被长期实践证明和检验过的断定为正确的观点。它包括哲学的基本原理、名人、格言以及成语、谚语等。
(3)论证。所谓论证,就是运用论据证明论点的逻辑过程和方法,也就是指材料和观点之间的逻辑联系,如论据和论点之间呈演绎推理或归纳推理的联系等。它担负着回答“怎样证明”的任务。
总之,议论文不分长短,皆须具有论点,论据、论证三要素:这三要素紧密地结合在一起,缺一不可,共同完成一个完整的证明任务。
(二)议论文的基本结构。
议论文不同于记叙文,它是按照事理的逻辑联系进行结构的。议论文的结构形式较常见的是所谓“三段式”:引论、本论、结论,即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1)引论。又叫“绪论”,是文章的开头。这部分担负着提出中心论点的任务。提出问题的方法是多种多样的,我们将做专题讲解。
(2)本论。也叫正论,是议论文的最主要部分。这部分担负着论证中心论点的任务,即运用各种论据和相当的证明方法来证明论点。就本论部分来说。其构架形式主要有三种。
①并列式:用来证明论点的几个层次是并列关系,特点是用几个并列的分论点来阐述中心论点。如《义理、考据和辞章》一文,在引论部分提出论点后,下设三个小标题(分论点):A.观点和材料的统一。B.材料的准确性。C.要有好的形式。这种论证的构架就是并列式。
②递进式:用来证明观点的几个层次之间是逐层推进、逐步深入的关系,特点是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即“是什么
——为什么——怎样做”的构架。如《改造我们的学习》一文,在开篇提出总论点后,一、二、三节是谈“为什么要改造”,四节是谈“怎样改造”。
③对照式:用来证明论点的层次是两相对照的关系。如《六国论》,先谈“赂者丧”,再谈“不赂者以赂者丧”,这种论证的构架就是对照式。
(3)结论。一般是综合归纳本论的内容大意或指出解决问题的方法,鼓动号召读者行动或接受正确的主张。它是分析问题的必然结果。它的作用在于把全篇的主要思想观点重提一下,使读者得到一个具体的总的认识。
(三)议论文结构的创新
议论文在结构除了以上一些传统模式以外,还有一些创新的模式,在我们的写作实践中可以大胆尝试,写出新意来,这里给大家介绍的就是一种一般人不大常用的结构模式——推迭式,供参考。
推迭式作文的基本模式为:“立论——入据——结承——迭据——归纳”。下面分别加以解说。
第一步:立论。即在文章开篇首先明确提出论点,给人以论点鲜明的印象。当然,也可以说明论证的背景、缘由等有关前提,通过简单引述,提出论点。
第二步:入据。即在上面提出论点后,第一次进入用论据阐述。这一步定位的论据最好选用史实,一般应是较古老的历史论据。有时可以是寓言、传说、历史掌故、名人轶闻轶事等。
第三步:结承。即在第二步阐述论据的基础上,进行简要分析,指出其具有的一般意义,进行小结。在此基础上,要随之联系现实生活,对论点加以阐述,承上启下,为下一步论证做准备。
第四步:迭据。即在上文小结承转之后,再一次运用现实生活中的事例作论据,进行论证。选用的事例要新,最好是当前媒体中新出现的典型事例。这些论据实际上与第二步中的历史论据形成推进和迭加的关系,故称之为“迭据”。这样,一古一今,一旧一新,选择的论据,角度有变化,为论点提供了扎实有效的证明事例。
第五步:归纳。在前面双重的事实论据论证的基础上,进行综合分析,以进一步揭示论点在当代的现实意义,或者提出解决问题的思路和方法,对全文加以总结。
这种模式,易于掌握,可操作性强,非常适合考场作文。因为它有如下优点:
思路清晰,逻辑严密。五步模式,环环相扣,一气呵成,无啰唆拖沓之嫌。阅卷老师,一看即明。
论据充实,论证充分。有效地克服了写议论文内容空乏的毛病。在考场上容易理清头绪,保持清醒的头脑。只要平时掌握了这种思维模式,考场上就不会手忙脚乱而影响水平的正常发挥。
第二篇:2013高考议论文写作技巧
考场作文要做到思路清晰,层次分明,掌握行文的结构模式十分必要。下面我们就议论文的写作给同学们提供三种结构模式,供大家参考。
层进式(“引、提、议、联、结”式)
所谓层进式,即在提出问题或亮明观点后,由小到大,由此及彼,一层深入一层地去分析问题产生的原因或论证自己观点的正确性,最后提出解决问题的办法或得出明确结论。针对新材料作文,可以采用五字结构式:引,即引述所给材料,材料特别短的可以照抄,长的要进行精炼概括,并根据立意角度有针对性地引述;提,即在引述材料后,对材料进行精要分析,然后明确提出自己的观点;议,即围绕观点展开议论,紧扣材料进行分析、论证观点的正确性;联,即由此及彼联系自然与社会,采用例证法、对比论证法等再次分析论证观点的正确性;结,即总结全文,得出结论或再次申明观点。运用这一模式时,应特别注意恰当使用过渡句或过渡段,使各部分之间过渡自然,衔接紧密,语意连贯,不突兀。
【示例一】
我看中国式“垄断”(北京一考生)
在刚刚结束的鹿特丹世乒赛上,中国队表现出色,又包揽了全部金牌,正是国人振奋之际,总有那么一些人,不知是对国家荣誉的麻木,对他人胜利的嫉妒,还是审美疲劳,他们指指点点道:“大家好才是真的好。”稍稍明智点的,则将自己提到了“理性”的高度,看似忧国忧民,又像杞人忧天,他们眉头颦蹙道:“这不利于世界乒乓事业的发展。”【文章开篇运用描摹性的文字对所给材料进行精炼概述,生动形象(引)】呜呼!于情于理,我个人都不敢苟同。【对材料中的观点予以反驳,亮明自己的观点(提)】
我要问问那些慷慨者,怎样才能“大家好”呢?难道故意输给人家不成?为了所谓的发展而忘掉根本的体育精神?
我要问问那些理性者,乒乓事业怎么就没发展呢?中国包揽金牌都多少年了,你能说现在就没有乃至产生不出“乒乓大家”?【连用几个一般疑问句和反问句讲道理批驳谬论,论证观点(议)】
当然,中国的这种独揽确有让人深思之处。有人担心,长久的绝对优势会使这个项目的竞争减弱,失去活力。其实,体育上的独揽可以自然地让人想到经济生活中的一种现象——垄断。体育不过是近百年来才发展起来的运动,比之于那卷帙浩繁、硕果累累的经济学,则略显浅幼。所以,将体育的长影投射到经济活动这面镜子上,也未尝不可。
从资本主义世界的跨国公司到社会主义的国有经济,垄断都不可或缺。美国的饮料行业曾被可口可乐独占鳌头,中国的经济命脉至今也仍被少数国有企业掌控。可是,饮料行业依旧繁荣,中国经济照样腾飞。可见,垄断并没有让竞争消失,不论内部还是外部。内部,你永远不可能消除职工之间的业绩比拼;外部,你永远不可能消灭你的假想敌。所以这并不能让我们高枕无忧,永远没有失去活力的理由。
何其相似,让我们来看看这乒乓作响的小球。于内,能代表中国参加国际赛事的名额是少之又少,球员们之间的竞争是不言而喻;于外,哪个外国选手没有梦想过,自己会被这样载入史册:第一个打破中国乒乓球项目长期垄断的运动员。所以,永远都有人在虎视眈眈、摩拳擦掌。【讲道理论证观点之后,考生由体育联系到经济生活中的垄断,并回归材料,进一步论证观点,使论述更加深刻(联)】
中国式“垄断”并无过错,何不让我们安享这份荣耀呢?
国人对大小球有一种微妙的情感:对大球充满的是渴望,而对小球则是越来越不屑。殊不知,这渴望源自一种仰人鼻息的自卑,而不屑是因为有掌控一切的自信。他们更不可能知道,这种自信凝结了多少代乒乓英雄们的汗水!【文章结尾处再次强调观点,并指出部分国人扭曲心理的实质(结)】
这是一篇标杆范文。文章之所以被定为标杆范文,除见解独到、议论深刻外,考生运用层进式结构行文,使得文章思路清晰,层次分明,给阅卷老师以审美愉悦。
主体并列式(“中心论点+三个分论点+结论”式)
所谓“中心论点+三个分论点+结论”式,即在引述材料、分析材料提出中心论点之后,文章的主体部分用三个分论点从不同角度去论证观点,最后得出结论或再次强调观点。运用这一模式时,应特别注意:中心论点的提出应紧扣所给材料的意旨,不能偏离材料;三个分论点的确立,要围绕中心论点且各有侧重,分论点可以是并列关系,也可以是递进关系,但前后不能发生冲突;另外,分论点的议题绝对不能大过中心论点。
例如,2011年高考广东卷作文要求考生以“回到原点”为标题写一篇文章,一考生在文章开篇提出中心论点“回到原点”之后,主体部分从不同角度提出了三个分论点——回到人性善良的原点、回到灵魂无瑕的原点、回到心灵单纯的原点,在就三个分论点讲道理与举实例相结合分别进行分析论证后,结尾处再次强调观点:回到原点吧,去聆听我们生命最初的声音。
这种“主体并列式”结构能让文章层次十分清晰,且较容易掌握,因此颇得考生青睐。但要注意的是,正是因为结构的相似性,要拼的就是素材和论证语言了,所以,同学们还得在这两方面多下工夫。
第三篇:高考议论文写作技巧
综合近几年的高考作文的阅卷情况看,记叙文及其他文学体裁总的得分高于议论类的作文。XX年《高考作文满分解读》(万志勇先生主编)一书刊登的120篇满分作文中,仅有16篇议论文,绝大部分是散文,这其中的原因有四:其一,考题的原因。绝大多数考题本身适宜于记叙抒情类文体而不适宜于议论文。其二,习惯的原因。从小学到中学,学生学习的课文、所写的作文多半是记叙性文章,考场上写这类文章轻车熟路,保险系数大。其三,文体本身的原因。议论文在体式上的变化小而且相对固定,证明式、阐释式、读后感、评论式、批驳式,常用的就此几种,能让人耳目一新的杂文又不易掌握;议论文需要较高的认识水平,较成熟的理性思维能力,有些论题(如“规则”)甚至需要专业知识和理论准备。因此,考生要想突破“深刻”“透彻”的标杆而获得发展等级之高分比较困难。其四,考生自身喜好的原因。议论文是晓之以理,记叙性文章是动之以情。中小学生正处于情商高涨之际,喜闻乐见的自然是情节生动、情感丰富的叙述抒情类读物。议论文阐发事理,一般人感觉枯燥,思路难以形成。然而,写作记叙性文章非高考应试之专利,文体不限非永恒。新编《语文教学大纲》要求高中生必须学会写复杂的记叙文、议论文。最新“考试说明”也要求考生学会写记叙文、议论文、说明文、常见应用文等。XX年北京市高考以“说‘安’”为题作文,要求自选角度,写一篇议论文。明确限定了文体。因此,议论文的写作必须提到议事日程,并尽快掌握其写作要领。
对于议论文应试训练,要达到快速高效之目的,其基本写作技巧为。
第一,进行“体式”训练,迅速掌握几种常用体式。如证明式、阐释式、读后感、评论式(文学评论、思想评论)、批驳式,不怕形成套路。像写作证明式的议论文,可按照提出问题(提出中心论点)、分析问题(围绕中心论点从事理两方面选择论据进行论证)、解决问题(根据论证推导或归纳出结论)的结构行文,使学生掌握基本框架,了解怎么写。
第二,强化对考生的思辨能力特别是辩证思维能力的训练。近两年的高考作文,十分注重考查学生的思辨能力。训练学生的思辨能力以发展的联系的观点,对事物进行理论与实践、主观与客观、知与行、对立与统一、外因与内因、现象与本质、量变与质变、主流与支流、局部与整体、全面与片面、宏观与微观等等关系分析。训练学生多向思维、逆向思维,例如让学生对“位置与价值”、“入乎其内,出乎其外”、“忘记与铭记”等等进行辩证思考。
第三,训练选材能力。拒绝不健康的材料,避开人人都知道的材料,摒弃老掉牙的材料,点石成金翻新旧材料,巧妙使用教材上的材料,摘录报刊杂志上的鲜活材料,收集自己周围的新材料,使作文材料新颖别致,论证力强。
第四,巧妙构思,快速入题。议论文要做到围绕中心论点论证深刻,就必须注意构思。一般来说,当一个题目、一个话题或一则材料摆在我们面前时,我们在审题之后,就应迅速确立一个中心论点或拟出一个论题,然后根据已确立的中心论点或论题,提出问题,先问它一个“为什么”(或“什么是”),再问它一个“如何”(或“怎样”),这样思路就打开了,就能快速入题了。例如XX年高考山东卷作文要求以“双赢的智慧”为话题写一篇文章。阅读了提供的材料、话题及要求后,确定写议论文,中心论点定为:双赢,一种人伦的智慧之美。接着提问:为什么说“双赢是一种人伦的智慧之美”?然后从事实和理论两个方面选择论据回答清楚这个问题。这样,既打开了思路,又未曾跑题,真正是有话可说,有文章可做了。当然,上面说到的发问方式,可部分用,亦可全部用,应视具体情况灵活掌握。
第五,拟出鲜明突出的论点,造成“先声夺人”之效。XX年的语文《考试说明》对作文基础等级的要求之三是“感情真挚,思想健康”,强调作者行文首先要写真情,只有“真挚”,才能有真正的“健康”。就议论文而言,鲜明的观点就是作者真情的表露。“突出”,就是在文章的显要位置把论点摆出来,使之先声夺人,使阅卷者一目了然,印象深刻。
第六,扣紧论题,充分说理。扣紧论题,是指用论据证明论点时要有针对性,二者之间的联系是直接的紧密的证明与被证明的关系,论据所阐述的内容,必须是围绕论题展开并扣合论点的。充分说理即既摆事实,又讲道理。
第七,训练灵活地运用论证方法,使说理深刻透彻。写作议论文主要运用的论证方法有:喻证法、类比法、例证法、引证法、分析法、对比法、层进法、反证法、矛盾法、归谬法等。恰当地、灵活地运用一些论证方法会使文章观点更鲜明,议理更显力度。
第八,在语言“文”起来上下功夫。写作议论文想要在高考中立于不败之地——获高分或满分,精心组织语言很重要。语言要有文采,议论过程中必须适时引用成语以求精炼,引用名句以求深刻,引用诗词以显别致,引用俗语以求风趣诙谐,引用文言以表庄重严肃,借助生活用语(社会时尚语言)以示幽默;运用比喻以表生动形象,采用整句以求气势,运用排比以示有力,采用对偶以求整饬;长短结合荡气回肠,繁简搭配疏有致。朴实、优美的语言见作者的文化底蕴,写作议论文如果能言美意无穷,一定会受阅卷者的青睐。
写作议论文的方法技巧很多,笔者从高考实战出发列举了以上八个方面,以供考生参考。
第四篇:议论文结构与议论文写作技巧
议论文的结构与议论文写作技巧
根据笔者近两年参加高考作文阅卷的体会,发现这样两个有意思的现象:一是绝大多数考生写的是议论文,二是绝大多数的议论文不像议论文。主要表现是:
1、议论文结构不合体。如开头不提出论点,中间只写几个论据,而不分析,更没有分论点;甚至在列举论据时,还出现了大量的语言描写和心理描写。
2、思路不合逻辑。如开头提出的议论文论点是“干什么事都要三思而行”,按逻辑思路,接下来的论证应主要围绕“为什么要三思而行”来展开,即三思而行的重要性,或者三思而行能够带来的好结果;但是有的学生却重点在写“三思而行是什么”或者“怎样三思而行”,让人感到别扭。
3、议论文论点和议论文论据之间缺乏必要的粘连,即通常所说的有述无论,有据无析。为此,笔者认为高中议论文,必须走好以下三步,即结构合体,思路入格,粘连有术。
一、议论文的结构合体
议论文,分析事实,论证道理,当然要遵循一定的思维规律;这种思维规律反映在文章的外部形态上,就是具有一定体式的文章的结构。怎样写议论文才算“合体”呢? 一是根据议论问题的一般思维模式,应当是按“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或曰“引论”、“本论”、“结论”)三大块构成。“提出问题 ”即在议论文开头一般要鲜明地提出中心论点,“分析问题”即在文章的中间要围绕中心论点展开分析论证,“解决问题”即在文章的结尾部分或者得出综合性结论, 或者提出前瞻性希望等。这一点,众所周知,兹不赘述。
二是分析问题即本论部分,要按一定的向度分层展开论述。所谓“向度”即论述展开的方向。这个“向度”有四个: 是什么,为什么,怎么样,何果。一般情况下, 一篇中学生议论文作文,其本论部分只要从这四个向度中选择一个或者两个展开即可。但无论是从哪个向度展开, 其分论点之间都要形成一定的联系。一般来说,有并列式、递进式和对照式三种。
所谓并列式,就是围绕中心从同一个向度列出几个分论点,逐一论证。如果仅仅围绕一个向度写,那么几个分论点之间的关系大多是并列关系。例如:议论文范文1(请点击浏览该议论文范文)
递进式同并列式结构相比,除了论点之间的意义联系不同以外,其段落的结构模式与并列式相同,就不再说了。
所谓对照式,就是从论题的正反两个方面入手,进行正反对比论证得出结论。其优点是结构简洁,论证充分,容易上手。最简单的对照式是在提出观点后,一段从正面论证观点,一段从反面论证观点,最后得出结论。还有一种对照式结构是在正面进行论述或者摆出论据后,紧接着用转折或者假设的方式从反面展开论述。例如:议论文范文2(请点击浏览该议论文范文)
二、思路入格
议论文是论述问题的,当然要有一定的思路,即议论文各部分之间要有必然的内在联系。我们知道,议论文是论证问题的,你在提出议论文论点后,就要摆事实,讲道理,让你提出的论点令人信服地确立起来。因此,中心论点和各分论点之间就应当是因果联系,即中心论点是“果”,分论点是“因”。这个因果联系就是议论文的思路之“格”。
作为一个高中生的议论文作文,最起码要做到在中心论点和各分论点之间 ,论点和论据之间要有一定的因果联系。
学生提出中心论点后,只要围绕中心论点问一个“为什么”,就能找到提出分论点的方向。如中心论点是“只有坚守,才能使人的思想品德升华,才能成就一番事业”。稍加分析,就可发现这个观点是在说“坚守”的重要性,于是,分论点就要回答“为什么坚守很重要”这个问题。那么就可从“为什么”和“何果”这两个向度来立分论点。如“坚守是一种执着,使绝望变成希望”,“坚守是一种信念,使普通变得高尚”,“坚守是一种职责,使平凡变得伟大”。如果我们要检验这三个分论点和中心论点之间有没有必然的内在联系的话,只需在这三个分论点之前加上“因为”,在“坚守很重要”之前加上“所以”,再连起来念一下即可。
同样,分论点和议论文的论据之间,也应当是因果联系。如在“坚守是一种职责,使平凡变得伟大”这个分论点后面,就可这样展开论述:“边防战士的坚守,使国家安定祥和;人民教师的坚守,使桃李满天下;白衣天使的坚守,使病魔为之屈服。”又如在“自由是思想的漫飞”这个分论点下可以这样展开论述:“行动可以受制于客观现实,思想却永远享受绝对的自由。有了这份思想的自由,才有了集豪放与浪漫于一身的诗仙李白;才有了身陷囹圄还在感叹‘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的落魄后主李煜;才有了向往‘面朝大海,春暖花开’的天才诗人海子。总之,因为这份思想的自由,社会才会在其牵引之下不断地进步,才会创造出一个个永载史册的人类奇迹。”
三、粘连有术
一篇像样的议论文,除了议论文的结构合体、思路入格外,还有更重要的一个方面,就是对论点的恰当阐述和对论据的中肯分析;没有这样的阐述和分析,议论文论点论据就不能粘连起来,而这个粘连是有“术”的。
(一)观点+过渡+事例+分析
这个步骤中最重要的是“过渡”和“分析”。所谓“过渡”就是要在观点和事例之间,用适当的词句来勾连,以接通文气,使观点和议论文材料在语言形式上畅通无阻。所谓“分析”,就是事例叙述完之后,还必须对事例进行适当的分析评论,指出其本质特点,使事例和论点在内容上联结在一起。例如:议论文范文3(请点击浏览该议论文范文)
(二)观点+过渡+论据+分析+归纳
这种议论文论证方式就是在第一种的基础上加了一个“归纳”。所谓归纳,就是从多个事例中提炼出必然性的东西。既然要从多个事例中提炼,那么,“论据”部分,就应是两个或三个以上。例如:议论文范文4(请点击浏览该议论文范文)
(三)一般道理+个别道理
即“演绎推理法”。前面的分析归纳是从个别到一般,而演绎推理法是从一般到个别,用普遍性的真理(论据)来证明特殊的论点的方法。例如:议论文范文5(请点击浏览该议论文范文)
如果完成了以上三步走,大概就能写出像样的议论文了。(摘自《语文教学与研究》2007.6,原文:“议论文写作的三步走” 作者 张海德)
文章来源:http:// 1 论文格式与论文参考文献格式 2 科技论文格式和写作技巧 3 英语论文格式及写作规范 法学论文格式、选题、提纲及写作技巧 5 医学论文格式及写作方法 6 会计论文选题与写作要求 7 教学论文的三种类型及其写作方法 8 语文论文的选题及写作技巧 9 数学论文选题与写作方法 教育论文题目拟定写作步骤和技巧 11 体育论文的种类、特点、格式及写作技巧 12 历史论文格式及历史论文的写法
议论文的结构与议论文写作技巧 14 论文的写作要求、流程与写作技巧 文献综述格式及写作技巧(附文献综述范文)16 议论文范文
第五篇:高考满分议论文写作技巧
高考满分议论文写作技巧
因叙带理
这是议论文开头最常见的说理技法。考生在把握话题的基础上,运用发散联想,搜索与主旨有关的素材,有目的地适当展开叙述,然后在叙述的基础上展开议论,使议论的话题有据可依。如广东优秀作文《海棠依旧?绿肥红瘦?》开头两段,叙述时化用了李清照的《如梦令》词意,由叙而引申的说理紧紧扣住叙述内容,巧妙引出主题。这样的叙,既起到论据作用,又彰显考生的文化功底和阅读积淀,一举两得。
经过一夜的雨疏风骤之后,浓睡不消残酒的李清照询问花事。侍女笑着回答海棠依旧。女词人却叹息道:应是绿肥红瘦啊!
李清照感情细腻,对花有着深切的关心与怜惜,因此她才设想到雨疏风骤后的海棠凋零的容颜。而侍女不然,因此花遭受摧残丝毫没有触动她,甚至不被她觉察。可见,感情上的亲疏远近和对事物认知的正误深浅是有关系的。广东考生《海棠依旧?绿肥红瘦?》
援事立理
用事实证明道理,这是议论文最常见的说理技法,也是被考生广泛运用的,关键在于事例的选择。优秀的考生往往能够常中出新、出巧,给读者以多方面的艺术震慑。下面举浙江考生《“公正杯”中学生电视辩论总决赛》中最典型的一段。本段文字所举三个人物众所周知,这是“常”,但其所准确引述的文句则许多人是陌生的,这是“新”;所举三件事情也是熟悉如诸葛亮挥泪斩马谡,这是“常”,但是角度换为“悲剧的诞生都是由感情亲疏引起的”,让人一惊,这是“巧”。读这样的文章,如走进知识的殿堂,如品尝佳美的煲汤,有“知”有“味”。
古往今来,因感情亲疏而导致错误事物认知的事例不胜枚举。李牧一心为国,“大破林胡,开地千里,遁逃匈奴”,可谓战功赫赫,却因赵王的不信任而惨遭杀害,最终葬送了赵国大好江山。诸葛亮“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却因对马谡过分信任而误下军令,失去街亭,从而导致“出师来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的惨淡结局。李白才气超人,“清新庚开府,俊逸鲍参军”,却因唐玄宗的疏远而一生漂泊,壮志难酬„„可以说,历史上许多悲剧的诞生都是由感情亲疏引起的。浙江考生《“公正杯”中学生电视辩论总决赛》
抒情壮理
理若无情理则生硬,情若无理情则无羁。只有情理相辅,方能相成。湖北考生《看着我的眼睛》中,纵情驰骋,对三毛的钦仰之情油然而生,直接抒发“我的青春没有撒哈拉”的感慨,却又巧妙悬崖勒马,理性感悟:“正是她对沙漠的渴望„„拥有不同寻常的认知。”这对一些喜欢板着面孔说教的作者,应该有启发吧?
记得流浪异域,足迹遍布撒哈拉的三毛吗?为什么她选择了如此艰苦的环境,为什么要去领略凄楚与绝境的战栗?是漫天黄沙翻滚的雄浑,是“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的幽远,还是驼铃声声的悠扬?我的青春没有撒哈拉,但从她的文字中我领悟到,正是她对沙漠的渴望,是她对沙漠情感的渴望让她走入撒哈拉,从而拥有不同寻常的认知。“看看我的眼睛,”三毛幽幽地对我说:“只有怀着一份深深的感情,只有带着对它的向往,只有缩短与它感情的距离才能真正地领悟沙漠。”于是我明白,认知的本质在于求索,求索的动力在于感情。只有感情的亲近才能唤起深入的求索,然后才能深刻地认知。湖北考生《看着我的眼睛》
析象透理
分析表象,由现象而本质,探究事物的真谛,是一种看待事物的智慧,解决问题的关键。《莫让感情蒙蔽了眼睛》先展示现象“对于有些事不能正确地认识”,然后扣住这一点挖掘,“一定程度”“由事物的内因上说”,层层深入,一步步将原委揭示出来。这样洞悉全部秘密的人,往往体现了他有一定的人生经验,良好的分析能力。
但我们对于有些事不能正确地认识,一定程度是这感情的亲疏扰乱了我们的视线。由事物的内因上说,我们自身就有失实事求是的精神。在认识事物上不由自主地注入了自己的好恶、感情的亲疏等主观色彩,这样得出的结论又焉能不失真?造成的后果自会不堪设想,像《韩非子》中的富翁那样无端怀疑别人,就是明证。山东考生《莫让感情蒙蔽了眼睛》
类喻明理
这种说理,或打比方,或做类比,目的就是使抽象的道理更加通俗明白。“比喻是思想的翅翼”(钱钟书语)。《探知的阻碍》借喝茶比探知,轻而易举地将读者导入理性的天地。我们往往喜欢这样的文字,因为,这既是文采的绽放,也是联想的铺开,更是说理的成功。
其实探知也如同喝茶的艺术。我们泡茶的时候,第一泡淡洌,第二泡沉香,第三泡甘醇,为什么第三泡时才最爽口宜人?那是因为前两泡冲击了茶叶上的蜡质与灰尘,第三泡才泡出茶叶的真醇之味,香味才更浓郁。我们探知亦如此。在对事物的认知上,逐渐抛下认知的阻碍,用澄静清明的心智,抛下感情亲疏的羁绊,用一尘不染的心灵,轻装上路,才能在探知的道路上取得丰硕的成果,领悟认知的真谛。湖南考生《探知的阻碍》
警策显理
警句是经验的总结、理性的升华、智慧的体现,是议论文的闪光之处、成功之处。没有一定的概括事理的能力,没有一定的修辞才能,很难写出一两个警句。《真情诚可贵,理智价更高》中“任人唯亲亲近了佞人,疑人唯疏疏远了忠良。”运用对比、对偶,语言简洁,却对
漫长历史进行一次审视,极好的表达了考生的思考。
任人唯亲亲近了佞人,疑人唯疏疏远了忠良。这感情闯的祸令多少贤者被弃,多少家人离散!然真正的智者却知用冰冷的理智扼住火热的情网,用客观的目光审视心灵的取问。斯大林亦一代暴君矣,然人言:“虎毒不食子。”当敌人以其长子相挟时,他毅然决定,不!不能用亲子之情去换人民之福。我们不知后世将以何种目光俯仰这位褒贬皆存的人物,但至少这一次,我们不得不敬服他至亲之情后所掩藏的英锐的目光与理性的审判。浙江考生《真情诚可贵,理智价更高》
引言证理
这是最常见的技法。名言,实际上是历代人物对社会人生经过思考而总结出的一鳞半爪,是人类文化的高度概括和集中呈现。恰倒好处地借用名言,对文章的说理起到四两拨千斤的功效。《莫让浮云遮望眼》文章结尾部分用王安石的《题西岭壁》说明“从各个方面的理性观察,将帮助我们迈过感情的误区”,用《登飞来峰》作结,表达“摆脱情感羁绊”的人内心的喜悦和自豪,启发读者遐想。
“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从各个方面的理性观察,将帮助我们迈过感情的误区,真正认识到事物的复杂与多变性。而在一览无余的最高层,摆脱情感羁绊的我们,或许可以长吟:“莫让浮云遮望眼!”福建考生《莫让浮云遮望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