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集历史的和现实的事实说明,经济危机是资本主义基本矛盾的集中体现。

时间:2019-05-14 13:53:07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收集历史的和现实的事实说明,经济危机是资本主义基本矛盾的集中体现。》,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收集历史的和现实的事实说明,经济危机是资本主义基本矛盾的集中体现。》。

第一篇:收集历史的和现实的事实说明,经济危机是资本主义基本矛盾的集中体现。

收集历史的和现实的事实说明,经济危机是资本主义基本矛盾的集中体现 一. 经济危机历程

1825年7月,英国爆发了第一次生产过剩的经济危机。这次危机是从货币危机开始的。当时,股票行情猛烈下跌,信用关系破坏,银行纷纷倒闭。英国黄金储备迅速下降,到1826年,大量商品卖不出去,物价暴跌,大量工商企业破产。机器制造业、建筑业以及其他几乎所有的行业都遭到了危机的沉重打击。整个社会经济处于极度的恐慌和混乱之中。工人大量失业,在职的工人工资也大幅度降低,工人无钱购买商品。此后,平均大约每隔十年左右,就要发生一次经济危机,如1837年、1847年、1857年、1866年、1873年、1882年、1890年和1900年。资本主义国家也不同程度地爆发了经济危机。

经济危机伴随着人类走进了20世纪。1901年的5月,美国发生了交易所危机,到了1903年,美国开始了全面的经济危机。铁矿石开采量下降了 22.5%,生铁产量下降了8.4%,钢产量下降了7.3%,失业率高达10.1%。1907年3月,美国爆发了交易所危机;1907至1908年,美国破产的信贷机构超过了300个,还有2.74万家工商企业登记破产。此危机波及世界许多国家,德、英、法竭力向自己的殖民地倾销商品。1914年,1921年,资本主义国家再次爆发经济危机,这样一系列危机加剧了英德、法德之间的矛盾,第一次世界大战在危机中孕育并最终爆发。

1929年10月24日,纽约股票交易所的股票价格突然从高峰暴跌,正式拉开了资本主义世界有史以来规模最大、时间最长、危害程度最深的一次危机,它使整个资本主义世界的工业生产下降44%,国际贸易额减少了2/3,大批的工厂、银行倒闭。英国工业公司的利润降低了28.6%;1932年,美国钢铁、机器制造、汽车、建材和采矿的202家公司共亏损2.7亿美元。美国破产的企业超过14万家,德国约6万家,法国5.7万家,英国达3.2万家。随着生产的停顿和企业大量破产,失业人数急剧增长,资本主义世界的全失业人数曾高达3000万人以上,加上半失业者共计4000万-4500万人。这次大危机不仅在经济上造成巨大损失,而且带来了极惨重的政治后果——法西斯主义在兴起和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爆发。

二战以后,尽管各国政府加强了对经济的干预,资本主义一度出现经济发展的黄金时期,美国在60年代和90年代也创造了经济连续106和114个月的记录。但是随着第三次科技革命的兴起,资本主义经济的迅速发展,世界范围的纸币流通取代了金本位制,以及各国经济政策等原因,经济危机虽持续时间相对缩短,破坏力有所下降,但并没有被消除,反而在世界范围内周期性爆发。1957—1958年、1973—1975年和1980—1982年的经济危机,明显的表明了危机的国际同期性。除了同期性以外,战后的经济危机爆发的频率明显加快,以美国为例,二战后,从1945年到1979年的34年中就发生了6次经济危机,平均约6年爆发一次。

最让我们能有切身体会的是1998年爆发的东南亚经济危机并严重危机中国的经济发展,离我们最近的2008年,金融危机引发了美国金融市场大崩溃和美国经济大衰退,更是引发了世界性的金融大海啸和世界经济的大衰退。2008危机的身影还没有离我们远去,就在今年,经济发达的欧洲世界又爆发了欧洲债务危机,希腊等国家甚至濒临破产或者已经破产。

二. 经济危机原因

生产的社会化和生产资料资本主义私人占有制之间的矛盾是资本主义不可调和的基本矛盾,也是导致经济危机周期性爆发的根本原因。它具体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第一,表现为生产无限扩大的趋势与劳动人民有支付能力的矛盾。(1)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表现为生产的无限扩大趋势同劳动群众有支付能力的需求相对狭小之间的矛盾,它是经济危机发生的直接原因。(2)资本主义基本矛盾必然表现为个别企业内部生产的有组织性和整个社会生产的无政府状态之间的对立。当社会各生产部门之间的比例失调现象达到顶点,社会总产品的实现条件遭到严重破坏时,就要爆发生产过剩的经济危机。马克思早在一个半世纪之前就一做了深刻的分析,得出了明确的结论;生产资料资本主义私人占有之间的矛盾,是资本主义社会一切政治经济矛盾的总根源,是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这一基本矛盾集中体现为个别企业生产的有组织性与整个社会无政府状态之间的矛盾,从而导致资本主义的周期性经经济危机,危机与危机之间的间隔表现了一定的规律性。

20世纪80年代,美国曾一度出现“滞胀”的现象,这种现象的产生并不是偶然的。它是国家垄断资本主义条件下社会资本矛盾运动的必然产物,也是战后发达资本主义国家长期奉行凯恩斯主义,采取种种“反危机”措施的恶果。在国家垄断资本主义条件下,国家加强对经济的干预,抑制资本主义基本矛盾的发展,使得危机不能充分展开,生产不断扩大与市场相对缩小之间的矛盾并不能象过去那样暂时地得到解决,这样一次又一次地积累起来,使严重的经济危机成为不可避免。即使由于国家的调节走出危机,严重的生产过剩并未解决。尤其生产能力的严重过剩,造成固定资本的投资不振,钳制住生产和经济的发展,必然使生产不能不长期处于萧条停滞状态。在凯恩斯主义财政金融政策的干预下,为了医治“滞”,国家日益增大财政开支,造成国家预算入不敷出,财政赤字巨大。弥补财政赤字的主要办法是印刷钞票和发行公债,其结果是大大增加货币供应量,通膨胀由此产生。为了刺激生产所采取的降低利率,扩大信贷等措施又进一步加剧了通货膨胀。为了医治“胀”国家又不得不采取紧缩措施,如压低政府支出,减少货币发行量,提高利率、缩小信贷等,这又将使投资疲弱,市场萎缩,其结果是加重了经济停滞。这样,一方面在社会资本再生产过程中出现了生产的长期停滞。另一方面在货币信用领域出现了经常的严重的通货膨胀。这两个过程相互重迭,相互交织,相互结合,形成了停滞与膨胀并存的局面。这是资本主义基本矛盾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的一种特殊产物,也是战后资本主义经济危机深刻化的一种特殊表现形式。

随着资本主义的发展,经济危机的外在表现和直接诱发原因不断呈现出新的特点。以2008年的经济危机为例,从表面上看,是由于虚拟资本的急剧膨胀、金融衍生品的滥用导致资产泡沫的破裂和金融危机,长期的股票漏洞产生长期的股票泡沫经济,长期的次贷危机和长期的不良资产,美国是世界上经济霸主已经动摇,美元是全世界公认的流通货币不复存在,美国政府印制的美元太多,造成长期的资本透支严重,全世界各国大量印制本国抄票,造成货币量过剩,更严重造成世界货币体系的混乱以及重复建设、重复企业、重叠的抄票、重叠的次贷产生重叠的漏洞。但是归根究底还是生产社会化和生产资料资本主义私人占有这一基本矛盾造成的。资本对利润的追求和竞争的压力使资本主义生产具有无限扩大的趋势,而社会财富分配中严重的两极分化则使劳动人民有支付能力的需求相对缩小,从而使得经济危机不可避免。

当前,在市场机制和政府干预的双轨制下,危机对社会经济运行的干扰减轻,破坏性减弱,生产下降的幅度减小,失业率有所降低,企业破产的数量减少;危机周期的长度缩短;经济危机的四个阶段(即危机阶段、萧条阶段、复苏阶段和高涨阶段)之间的差别有所减弱,各阶段的交替过程已不如过去那样明显;金融危机对整个经济危机的影响加强。因此有人认为经济危机是由政策引起的,以为只要调整好经济政策就能够避免经济危机的发生,我们认为政策能做的只能是减轻危机的损害,而永远无法消除资本主义的经济危机。

市场机制在不断变化,调节机制、政府干预也在不断发展和完善,资本主义经济形态尽管也在呈现出新的表现形式,但是由于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的无法改变,在未来的岁月中,经济危机依然是无法避免的。经济危机一定是也必然会成为资本主义基本矛盾的集中体现!

第二篇:收集历史的和现实的事实说明.丹丹doc

收集历史的和现实的事实说明,经济危机是资本主义基本矛盾的集中体现。

经济危机,又称“经济恐慌”。通常指资本主义经济发展过程中周期性爆发的社会经济的大混乱。生产相对过剩是这种经济危机的基本特征。就生活资料来说,是相对于劳动群众有支付能力的需求来说的。生产相对过剩的经济危机是资本主义社会所特有的现象。在资本主义以前的各个社会里,由于各种原因,也曾出现过社会经济的极大恐慌和混乱,但那是一种生产严重不足的危机,而不是生产过剩的危机。1825年7月,英国爆发了第一次生产过剩的经济危机。这次危机是从货币危 机开始的。当时,股票行情猛烈下跌,信用关系破坏,银行纷纷倒闭。英国黄金储备迅速下降,到1826年,大量商品卖不出去,物价暴跌,大量工商企业破产。机器制造业、建筑业以及其他几乎所有的行业都遭到了危机的沉重打击。整个社会经济处于极度的恐慌和混乱之中。工人大量失业,在职的工人工资也大幅度降低,工人无钱购买商品。此后,平均大约每隔十年左右,就要发生一次经济危机,到了1903年,美国开始了全面的经济危机。铁矿石开采量下降了 22.5%,生铁产量下降了8.4%,钢产量下降了7.3%,失业率高达10.1%。1907年3月,美国爆发了交易所危机;此危机波及世界许多国家,德、英、法竭力向自己的殖民地倾销商品。1914年,1921年,资本主义国家再次爆发经济危机,这样一系列危机加剧了英德、法德之间的矛盾,第一次世界大战在危机中孕育并最终爆发。1929年10月24日,纽约股票交易所的股票价格突然从高峰暴跌,正式拉开了资本主义世界有史以来规模最大、时间最长、危害程度最深的一次危机,它使整个资本主义世界的工业生产下降44%,国际贸易额减少了2/3,大批的工厂、银行倒闭。英国工业公司的利润降低了28.6%;1932年,美国钢铁、机器制造、汽车、建材和采矿的202家公司共亏损2.7亿美元。美国破产的企业超过14万家,德国约6万家,法国5.7万家,英国达3.2万家。随着生产的停顿和企业大量破产,失业人数急剧增长,资本主义世界的全失业人数曾高达3000万人以上,加上半失业者共计4000万-4500万人。这次大危机不仅在经济上造成巨大损失,而且带来了极惨重的政治后果——法西斯主义在兴起和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爆发。二战以后,尽管各国政府加强了对经济的干预,资本主义一度出现经济发展的黄金时期,美国在60年代和90年代也创造了经济连续106和114个月的记录。但是随着第三次科技革命的兴起,资本主义经济的迅速发展,世界范围的纸币流通取代了金本位制,以及各国经济政策等原因,经济危机虽持续时间相对缩短,破坏力有所下降,但并没有被消除,反而在世界范围内周期性爆发。1957—1958年、1973—1975年和1980—1982年的经济危机,明显的表明了危机的国际同期性。除了同期性以外,战后的经济危机爆发的频率明显加快,以美国为例,二战后,从1945年到1979年的34年中就发生了6次经济危机,平均约6年爆发一次。最让我们能有切身体会的是1998年爆发的东南亚经济危机并严重危机中国的经济发展,离我们最近的2008年,金融危机引发了美国金融市场大崩溃和美国经济大衰退,更是引发了世界性的金融大海啸和世界经济的大衰退。

经济危机原因:生产的社会化和生产资料资本主义私人占有制之间的矛盾是资本主义不可调和的基本矛盾,也是导致经济危机周期性爆发的根本原因。它具体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第一,表现为生产无限扩大的趋势与劳动人民有支付能

力的矛盾。(1)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表现为生产的无限扩大趋势同劳动群众有支付能力的需求相对狭小之间的矛盾,它是濒临破产或者已经破产。经济危机发生的直接原因。(2)资本主义基本矛盾必然表现为个别企业内部生产的有组织性和整个社会生产的无政府状态之间的对立。当社会各生产部门之间的比例失调现象达到顶点,社会总产品的实现条件遭到严重破坏时,就要爆发生产过剩的经济危机。马克思早在一个半世纪之前就一做了深刻的分析,得出了明确的结论;生产资料资本主义私人占有之间的矛盾,是资本主义社会一切政治经济矛盾的总根源,是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这一基本矛盾集中体现为个别企业生产的有组织性与整个社会无政府状态之间的矛盾,从而导致资本主义的周期性经经济危机,危机与危机之间的间隔表现了一定的规律性。20世纪80年代,美国曾一度出现“滞胀”的现象,这种现象的产生并不是偶然的。随着资本主义的发展,经济危机的外在表现和直接诱发原因不断呈现出新的特点。以2008年的经济危机为例,从表面上看,是由于虚拟资本的急剧膨胀、金融衍生品的滥用导致资产泡沫的破裂和金融危机,长期的股票漏洞产生长期的股票泡沫经济,长期的次贷危机和长期的不良资产,美国是世界上经济霸主已经动摇,美元是全世界公认的流通货币不复存在,美国政府印制的美元太多,造成长期的资本透支严重,全世界各国大量印制本国抄票,造成货币量过剩,更严重造成世界货币体系的混乱以及重复建设、重复企业、重叠的抄票、重叠的次贷产生重叠的漏洞。资本对利润的追求和竞争的压力使资本主义生产具有无限扩大的趋势,而社会财富分配中严重的两极分化则使劳动人民有支付能力的需求相对缩小,从而使得经济危机不可避免。当前,在市场机制和政府干预的双轨制下,危机对社会经济运行的干扰减轻,破坏性减弱,生产下降的幅度减小,失业率有所降低,企业破产的数量减少;危机周期的长度缩短;经济危机的四个阶段(即危机阶段、萧条阶段、复苏阶段和高涨阶段)之间的差别有所减弱,各阶段的交替过程已不如过去那样明显;金融危机对整个经济危机的影响加强。市场机制在不断变化,调节机制、政府干预也在不断发展和完善,资本主义经济形态尽管也在呈现出新的表现形式,但是由于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的无法改变,在未来的岁月中,经济危机依然是无法避免的。爆发多次国际性和地区性的金融危机都是经济危机的重要表现。

第三篇:高二历史1929-1933年资本主义世界的经济危机

第二章 第一次世界大战后的资本主义世界 第三节 1929~1933年资本主义世界的经济危机

学案

【学习目标】

(一)知识目标

1929年~1933年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的原因、特点和影响;罗斯福新政的内容、特点和影响;德国法西斯专政建立的背景及法西斯政权的内外政策;日本法西斯专政建立的背景及其内外政策。

(二)能力目标

1.通过对罗斯福政府的新政措施对促进社会生产力恢复的作用的学习,培养运用上层建筑与经济基础辩证关系的历史唯物主义观点分析历史事件的能力。

2.通过对美、德、日三国资产阶级应付危机采取不同对策的原因的分析,培养全面、客观地分析历史现象的能力。

3.通过对德、日两国法西斯专政建立方式异同的分析,培养对比、概括历史知识的能 力。

【知识点拨】

(一)知识引导

1.世界性经济危机的爆发

(1)原因:①根本原因:资本主义制度的基本矛盾 ②主要原因:生产和销售的矛盾,金融市场不稳定 ③直接原因:纽约股票市场崩溃(2)时间:1929年~1933年

(3)特点:来势猛、范围广、时间长、破坏性强(4)影响:①加深了各国的经济危机和政治危机,各国采取不同对策走上不同道路。②加剧了世界局势的紧张。2.罗斯福新政

(1)背景:①经济危机引起了政治危机,严重打击了美国。②人民不满自由放任的经济政策,罗斯福“新政”口号赢得广泛支持。(2)目的:①直接目的:尽快摆脱困难,实现经济复兴。②根本目的:维护资本主义制度

(3)特点:采取政府对国家经济全面干预的办法。

(4)内容:整顿金融;调整农业;工业复兴法(中心措施);以工代赈。

(5)实质:在维护资本主义制度的前提下作出的政策调整,是对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调整,即实行国家垄断资本主义。

(6)影响:①减轻危机对美国经济的破坏,缓和社会矛盾,遏制美国法西斯势力。②不能从根本解决经济危机。

3.德、日走上法西斯道路,成为战争策源地(1)德国法西斯专政的建立

原因:①根本原因:经济危机引起社会动荡,垄断资产阶级希望建立独裁政权。②直接原因:纳粹党打着社会主义民族主义的招牌,进行欺骗宣传。

建立:1933年希特勒出任德总理,欧洲社会策源地形成。内外政策:

政治上:实行一党独裁专政,制造国会纵火案,打击共产党,迫害犹太人,实行种族灭绝政策。

经济上:国民经济军事化 文化上:控制文化教育,箝制思想 军事上:废凡尔赛和约,扩军备战

外交上:退出国联;1936年德军开进莱茵不设防区(2)日本法西斯专政的建立

原因:根本原因:经济危机引起政治危机,垄断资产阶级希望建立独裁政府。直接原因:军部中法西斯势力的推动。建立:1936年广田弘毅组阁 内外政策:

内政:①独裁,如禁止工人罢工,限制人民言论、结社自由。②扩军,如军费开支扩大。

外交:制定了侵略扩张的基本国策,亚洲战争策源地形成

(二)重点、难点

1.罗斯福新政的特点及其影响

(1)罗斯福新政是美国垄断资产阶级为克服危机作出的政策调整,它是在维护资本主义的前提下,对美国生产关系进行局部调整,以使其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其特点是尽量避免国有化形式而力图保持资本主义的自由企业制度,同时也采取了一些有利于工人和小生产者的措施,以缓和国内阶级矛盾。

(2)新政没有改变资本主义的本质,也不能从根本上消除资本主义经济危机。但它在多方面产生了积极影响。

①直接影响:它在一定程度上减轻了经济危机对美国社会的严重破坏,促进了生产力的恢复,巩固了资本主义的经济。

②间接影响:由于经济的恢复,使社会矛盾相对缓和,在一定程度上恢复了人们对美国国家制度的信心,从而遏制了由于经济危机造成的法西斯势力,使美国避免走上法西斯道路。

③深远影响:新政采用的国家出面干预经济的政策,开了资本主义国家加强经济干预的先河。它不仅仅成为现代美国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经济制度的开端,而且对其他许多资本主义国家经济政策的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从此,西方国家陆续放弃纯粹的自由放任的经济政策,逐渐加强政府对经济的宏观指导。二战后,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得到进一步发展。

2.20年代~30年代美国经济繁荣、危机的原因分析 20世纪30年代美国经济出现了繁荣的局面,逐步掌握了世界经济霸权,纽约成为世界金融中心。其原因应包括:国内的技术革新和政府的自由放任政策的推动;国际上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刺激和战后相对稳定的政治经济局面提供了极好的条件。在经济繁荣的背后,美国长期盲目投资,经济比例失调,农业不景气,失业人员增加。日益膨胀的供应量大大超过国内外的支付能力,潜伏着生产相对过剩的危机。到20年代后期美国经济出现危机、萧条,1929年~1933年爆发了世界性的经济危机。

3.各国反危机的措施及启示

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反危机的措施一般分四类:

(1)美国一类:采用罗斯福新政(1933—1939)强化国家干预,同时保持资本主义自由企业制度。

(2)英法一类:英国实行保护关税,协调帝国内部关系,通过威斯敏斯特法案,实行帝国特惠制;法国调整劳资关系,改革税收制度等。

(3)北欧国家一类:普遍出现社会民主党、工党掌权的政府,实行被称为中间道路的福利国家政策,实行保障就业,调整扩大社会保险,多种合作。

(4)德意日一类:强化国家对经济的直接干预,实施法西斯管理,推行国民经济军事化。30年代大危机得出的启示:(1)危机与繁荣相关,居安思危。

(2)国际经济关系协调极为重要,保护主义损人不利己。

(3)危机具有两重性:一是表明资本主义末日加速来临;二是迫使政府改革调整的信 号。

4.“大萧条”下的美、德、日走向简评

选择:美国实施罗斯福新政,德、日建立法西斯专政。

原因:美国:①没有封建社会的历史,具有典型的资产阶级的民主传统。②美国资本主义经济实力强,国家干预经济可行。③美国虽有阶级矛盾,但左右两翼的力量不足以危及到垄断资产阶级的利益。④罗斯福的个人作用体现了当时时势的需要。

德国:①德国具有浓厚的封建军国主义历史。②德国经济危机后,垄断资产阶级唯一的办法依靠军事化复苏。③德国整个社会不满一战后的失败,对《凡尔赛和约》不满,希特勒借助了“民族主义”和复仇心理。④德国阶级矛盾尖锐,革命迫在眉睫,纳粹党正好充当垄断资本家镇压革命、发动战争的工具。⑤希特勒的个人作用适应德国当时社会的“土壤”。

日本:①日本具有浓厚封建军国主义历史,标榜“武士道精神”。②日本早已对中国、朝鲜、东南亚实施过侵略扩张,为转嫁国内危机,借经济危机之机,在更大范围内扩大战争。③日本的阶级矛盾尖锐,利用法西斯力量镇压革命是日本垄断资产阶级的愿望。④以军部为首的法西斯势力左右了日本社会。

影响:美国缓和了经济危机,保护了资产阶级的民主制度。德、日走上了法西斯道路,挑起了第二次世界大战,给世界人民带来了巨大的灾难。

5.罗斯福新政问题的分析 A.罗斯福新政,新在何处?(1)新的理论和政策

自由主义到凯恩斯主义,罗斯福新政就是对凯恩斯主义进行的大规模实践。(2)新的特点

尽量避免国有化形式而力图保持资本主义自由企业制度,同时也采取了一些有利工人和小生产者的措施,以缓和阶级矛盾。

(3)新的起点

是对生产关系进行的局部调整,把美国的私人垄断资本主义推向美国式的、非法西斯式的国家垄断资本主义。二战后这种模式被普遍采纳,资本主义制度由此获得了新的生命力,成为继续向前发展的新起点。

B.罗斯福新政的实质

罗斯福新政不是法西斯主义。“新政”不仅不是法西斯主义,而且还起到了避免走向法西斯道路的作用。

罗斯福新政也不是社会主义。因为它没有触动资本主义制度。

罗斯福新政是美国资产阶级为了克服经济危机,在维护资本主义制度的前提下进行的政策调整,起到了一定的积极作用,最多也只能说是一次资产阶级改革。

C.对罗斯福新政的评价(1)罗斯福新政在美国现代历史上基本上是一个进步现象,起着积极的、肯定的作用。它为垄断资产阶级维护资本主义的统治提供了宝贵的经验,为以后美国和其他许多西方国家的资产阶级政府所效法;它的实施是美国历史上资产阶级某些民主传统的继承和发展。

(2)新政所起的作用只是暂时地、略微地缓和了一些经济危机在美国经济中所造成的严重的局面,它没有也不可能克服危机。新政实施的结果是,巩固和加强垄断资产阶级在国家经济和政治上的统治地位,它所包含的一部分对工人阶级让步的措施,不过是资产阶级对付工人运动的一种手段而已。新政实行后美国工业生产指数逐年回升的现象,并不是新政药方的功效,而是资本主义经济周期自发规律作用的结果。而所包含的资产阶级改良主义政策,则对工人阶级和革命事业有巨大的危害。

(3)对罗斯福新政既不能过分赞誉,也不能过分贬低。它将美国的私人垄断资本主义迅速地、大规模地推向美国式的、非法西斯式的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在一定程度上改善了广大劳动人民的处境,缓和了阶级斗争,挽救和加强了美国的垄断资本主义制度。但是,它的结果又加深了资本主义的矛盾,造成新的、更深刻的危机。然而,不能说新政的主要目的是阻止农民及工人参加革命行动,因为当时美国并不具备进行无产阶级革命的主客观条件。

6.比较德、日法西斯专政建立的异同

相同点:①历史原因相同。两国长期以来是君主专制的国家,都具有浓厚的军国主义传统,缺乏资产阶级民主政治传统;一战后,两国的海外市场都受到制约,德国丧失了全部海外殖民地,日本在东亚的市场亦受到压制。

②利用时机相同。30年代经济大危机为两国法西斯势力扩张提供了条件。两国法西斯都利用经济、政治危机,乘机扩张势力,进而夺取政权。

③法西斯专政的本质相同。都是帝国主义极端反动的公开恐怖独裁,对内独裁,对外侵略扩张,使世界大战的欧、亚两个战争策源地形成,把世界引向战争。

不同点:①法西斯政权建立方式不同。德国是依靠纳粹党夺取政权建立法西斯专政。纳粹党通过欺骗性宣传,骗取中下层群众的支持,并讨好军队,与垄断资产阶级勾结,使势力大增。然后通过合法的形式,竞选为国会第一大党,进而夺取政权。日本不是依靠法西斯党自下而上地掌握政权后,立即建立法西斯专政,而是依靠现有的天皇制和军部法西斯势力实现法西斯化。军部法西斯分子通过制造一连串暗杀、政变等恐怖事件,以及对外策动侵华战争来扩大势力和影响,进而自上而下建立军事法西斯专政。②日本法西斯势力军部内部存在着派系斗争,故日本法西斯专政建立的时间较德国法西斯专政建立的时间长。

日本法西斯从一开始就暴露出赤裸裸的对外侵略扩张的欲望。如1927年田中义一上台,即制造“皇姑屯事件”,妄图占领中国东北。接着,制定《对华政策纲领》,确定了日本分离满蒙、侵略中国、称霸东亚的方针。而广田宏毅内阁通过的《基本国策纲要》则是日本发动全面侵华战争,进而称霸亚太地区的侵略方案。

7.20世纪不同类型的改革模式

问题:“20世纪在世界现代化发展道路上有着三个重要的改革调整机遇。一次是在20年代初的俄国,一次是30年代西方大危机时期的美国,还有一次发生在70年代末期以来的中国。”请结合有关史实回答:

(1)上述材料中所说的俄、美、中三个国家的“改革调整机遇”分别是指什么?(2)这三国的改革调整各有何特点?结果或影响如何?

(3)据此谈谈你对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国家经济体制改革的认识。

回答(1)俄国:1921年苏俄实行新经济政策;美国:1932年实施新政;中国:1978年实行改革开放。

(2)特点:俄通过市场用固定的粮食税、国家资本主义和商品买卖的办法发展生产,建立社会主义工业同农业的市场交流。美国用国家干预经济的办法即用一定的计划经济来调节资本主义产销间的矛盾,避免资本主义市场经济的混乱和盲目,达到解决经济危机的目的。中国克服计划经济体制弊端,在坚持社会主义制度前提下,改革生产关系中不适合生产力发展的环节,解放生产力,最终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结局:俄国促进了工农业的发展,但到1927年新经济政策被废除,建立起斯大林高度集中的经济体制。美国摆脱了经济危机,并促进战后出现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大发展的世界趋势。中国现代化建设出现繁荣景象。

(3)认识:资本主义也有计划,社会主义也有市场。计划和市场只是经济手段,不是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的本质区别。

8.世界经济危机对第二次大战的影响 关于世界经济危机对二战的影响,美国当代历史学家斯诺夫里阿诺斯在名著《全球通史》里指出“大萧条是两次大战之间的分界线”,并以“走向战争”四个字概括1929年~1939年世界历史发展的特点。

【能力提高】

下列不符合20世纪30年代国际政治形势特点的一项是()A.全世界面临法西斯侵略的威胁 B.世界反法西斯统一战线形成 C.凡尔赛一华盛顿体系逐渐崩溃 D.欧亚两个战争策源地形成

分析:此题旨在考查对历史阶段特征的分析、概括能力。20世纪30年代世界历史的基本特点是走向新的世界大战。主要内容是:法西斯的疯狂侵略和世界各种力量对待法西斯侵略的态度。从这一内容出发可知此A、C、D三项符合20世纪30年代国际政治形势。世界反法西斯统一战线是在20世纪40年代形成的《联合国家宣言》,故B项符合题意。

点击思维

德、日、意三个法西斯国家的共同点是 ①大肆屠杀犹太人

②对凡尔赛—华盛顿体系的不满 ③鼓吹领土扩张和战争政策

④产生于破坏性最大的一次世界经济危机中 A.①② B.②③ C.①②③ D.①②③④

分析:此题是1998的上海高考题,为比较式组合型选择题,主要考查对历史知识的比较能力。同时作为组合式选择,我们解题过程中可以使用排他法,首先排除有最明显错误或不符合史实的选项,然后根据组合规律,寻找出正确答案。本题中①项不符合于日本和意大利,可排除,则只能选B。再看②和③是否是三国的共同点,确实如此。④项不符合意大利,因为意大利法西斯专政早在1922年就已建立,综合分析后可知,正确答案是B。

学科渗透

1931年在美国处于“过剩危机”时,经济学家凯思斯曾把那些上街购物的家庭主妇称作爱国者,他说“现在我们所需要的。不是勒紧裤带过日子,而是一种发展扩张,积极活跃的精神状态,要多办一些实事,多买一些东西。”

1.凯思斯的“消费爱国论”,从经济学上看()

A.没有看到“过剩危机”是资本主义社会基本矛盾的必然结果 B.表明消费是生产的动力

C.没有看到消费归根到底取决于生产 D.提倡超前消费,反对勤俭节约

2.根据上题材料及结论,从哲学上看,对“勒紧裤带过日子”()

①要一分为二地看

②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③要透过现象看本质

④要发扬光大,这是由我国国情决定的

A.①②③ B.①② C.③④ D.②③④

3.凯思斯还提出了运用财政和信贷的手段来实现对国民经济的调节,实行“赤字财政”以扩大开支调节市场。这一主张的实质是()

A.发展国家垄断资本主义 B.主张自由放任的经济 C.实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D.实行法西斯主义的经济 分析:此题是一道组合题,通过引用凯恩斯的经济政策及言论的材料,把政治历史两学科有机地结合起来,不仅是学科间的渗透,而且其措施及考查的知识点还具有极佳的现实意义。答案为A,A,A。

高考巡礼

结合德意志完成统一建立帝国时的历史特点和20世纪二三十年代的政治经济状况,说明纳粹党上台执政的原因,并指出法西斯统治的具体表现。

分析:此题为2001年高考题,为学科内综合的题目。答题的关键在于把握德国历史发展的基本脉络,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背景分析可从历史的,现实的,主观的三个方面着手分析。历史的因素即该事件所涉及到的国家,民族,个人的历史余留问题,现实的因素即事件发生时对其产生影响的客观条件,主观的因素即事件的主体所具备的条件。

答案

德意志帝国继承了普鲁士专制主义和军国主义的传统,保留大量封建残余;一战战败国,受到战胜国制裁,阶级矛盾和民族矛盾尖锐;魏玛政府软弱无力;受到1929—1933年经济危机严重冲击,统治阶级倾向建立独裁统治。表现:取缔纳粹党以外所有政党;希特勒集大权于一身;对犹太人实行种族灭绝政策;推行国民经济军事化;严密控制文化教育;撕毁凡尔赛和约,扩军备战,退出国联。

第四篇:历史必修二第17课空前严重的资本主义经济危机教学反思

高中历史必修二第17课空前严重的资本主

义经济危机教学反思

2014年3月14日上午第四节课,在高一理6进行本课内容教学,总体教学过程和教学效果还可以,并于本课教学内容完成后,认真同听课教师进行交流、探讨,现对本课教学内容反思如下:

1、对本单元的单元引言设计和讲解的可以,要在日后的教学当中继续坚持和不断更新完善。

2、由于老师讲述过多,使得教学内容上超额完成,所以教学中应多多注重培养和锻炼学生们解析材料的能力,调动其自主学习能力,化被动为主动。

3、在课上书写板时,要调整或分配好方位,如主板书在左手边,右板书在右手边等,且板书的字体不要太大,以免书写不下时擦掉影响最终的本课内容总结。

4、讲课的同时语言运用要再有条理、凝炼些,这方面可以多多聆听理科老师的课堂教学,从中进行学习和提高。

5、切忌多媒体课件运用时要得当,以免耽误教学时间。

6、要引导学生们分清楚这次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爆发的根本原因和直接原因。

综上所述,在日后的教学中要多多改进和不断完善自

己,争取让自己在最短的时间里尽快的成长起来。

第五篇:《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历史和现实的必然选择》心得体会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历史和现实的必然选择》心得体会

通过了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否是历史和现实的必然选择进行了讨论之后,我曾产生过好奇心,不知道其他人会不会也有这样的疑问,当然或许很多人打从懂事开始就没有对中国的社会主义道路有过疑问,也不会去想如果中国当初走的是资本主义道路,是不是会发展的更好等问题吧,就我所知,中国走资本主义道路是行不通的,我们可以看很多类似的国家:

日本在140多年前实行明治维新,走了“脱亚入欧”的发展路线,是继欧美国家后走上资本主义发展道路的国家,可是日本却是一个靠军国主义,靠战争,靠掠夺才发展的国家,中国和亚洲国家吃它的苦已经够多了的,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日本被迫宣布无条件投降,美军占领日本后,若不是出于冷战需要,把日本作为对抗社会主义阵营的基地,日本的战后发展还不知道怎样呢;而印度,早于中国差不多200年成为殖民地,其独立时间和中国差不多,印度是一个大国,是按照资本主义发展的国家,今天被称为“金砖四国”之一,这60年来,印度的发展状况和人民的富裕程度,还不是比中国差很多;还有俄罗斯,这个最先建成社会主义的国家,走社会主义走了70多年,1991年选择了资本主义道路,当它还走社会主义的时候,军事、经济实力均可抗衡美国,而今天的俄罗斯在综合实力上与美国都是相差甚远,亚洲的菲律宾、缅甸、泰国、印度尼西亚以及拉丁美洲、非洲大陆等许多国家走的都是资本主义道路,各方面实力却都不如中国,可以见得,中国走社会主义道路的正确性。

环顾世界各国,相比较之下,中国走上社会主义道路,对国家的整体发展,对人民的生活改善,对综合国力的提高以及国际地位的提高,都会更好,而更加不难想象的是,如果中国当初走的是资本主义道路,那么在列强的政治压迫和经济压榨下,内部四分五裂可以见得。

总而言之,中国走社会主义道路是历史和现实的必然选择,而且往后的日子,中国的发展道路也是坚决不会动摇的,国家的经济、教育、军事和科技等各发面综合实力都会越来越强大,而作为中国的知识青年,我们能做的就是要发扬党和国家的优良传统,努力学习,为国家贡献自己的力量。

下载收集历史的和现实的事实说明,经济危机是资本主义基本矛盾的集中体现。word格式文档
下载收集历史的和现实的事实说明,经济危机是资本主义基本矛盾的集中体现。.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