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厦门)关于跨省、市人才流动
(厦门)关于跨省、市人才流动
一、我中心代理单位接收异地人才的办理程序
(一)人才调动或离职录用申报条件
1、坚持党的路线、方针、政策,思想作风正派,无政治经济问题,身体健康,能坚持正常工作,且所学专业、工作经历与接收单位主营业务对口。
2、具备研究生以上学历或高级职称的,年龄须距离法定退休年龄十年以上。
3、具备大学本科学历的,年龄须距离法定退休年龄十五年以上。其中:
⑴普通教育本科毕业但所学专业、工作经历与接收单位主营业务不对口的,还须已在接收单位连续工作满一年(提供社保缴交证明);
⑵非普通教育本科毕业的(须有普通教育大中专毕业起点学历并提交证书),还须已在接收单位连续工作满两年(提供社保缴交证明)。
4、具备普通教育大中专学历的,年龄须三十五周岁以下(有中级职称的可放宽到距离法定退休年龄十五年以上)。其中: ⑴岛内企业接收的,普通教育大专学历还须已在接收单位连续工作满四年(提供社保缴交证明),普通教育中专学历还须已在接收单位连续工作满五年(提供社保缴交证明); ⑵岛外企业接收的,普通教育大专学历还须已在接收单位连续工作满三年(提供社保缴交证明),普通教育中专学历还须已在接收单位连续工作满四年(提供社保缴交证明)。
5、具备厦门市常住户口的,年龄须距离法定退休年龄十五年以上。
(二)人才调动或离职录用申报程序
1、办理委托人事代理:非公有制企业未办理委托人事代理的须先办理委托人事代理手续(详见关于单位委托人事代理办理流程); 用人单位在我中心办理委托人事代理可同时获取厦门人才网网上人事代理单位会员用户名和厦门人事网用户名及初始密码;
2、登录人事网申报调入人员信息,并在线打印调动表(或录用表):用人单位登录人事网“网上办事大厅”申报拟接收人员信息,根据拟接收人员的档案状态分别按照“调动”或“重新录用”申报:①至今仍在调出单位上班或保留人事关系人员的,在线打印“人事关系调动审批表”(以下简称‘调动表’)②已办理了辞职、辞退、自动离职、除名的离职人员,在线打印“专业技术人员和管理人员重新录用(就业)审批表”(以下简称‘录用表’)一式三份,备齐各种证件和材料(参见下列申报材料清单)报我中心人事代理部审核并发函调档;
3、原档案管理部门将当事人档案转递我中心:当事人的档案应按规定由原档案管理部门通过机要直接寄达我中心,严禁个人自带档案。申报单位所申报的拟接收人员学历、职称、工作经历须有档案材料为依据,档案材料不完整应递补完整。申报材料和档案经我中心审核确认完整,符合政策规定后,由我中心上报市公务员局审批;
4、到人才中心领取批件并按规定办理报到、落户以及社保转移手续:获市公务员局审批通过后,申报单位(或当事人)应及时到我中心领取批件,并在规定的时间内办理报到落户和社保转移手续。
(三)人才调动或离职录用申报材料:
1、必备材料
⑴审批表:调动人员提供“调动表”一式三份,须加盖调出单位、调出地人事主管部门以及调入单位公章;重新录用人员提供“录用表”一式三份,加盖录用单位公章,随附加盖档案保管部门公章的离职材料复印件一份;
⑵毕业证:有多个层次学历的须提供全部层次毕业证(注:最高学历属于非普通教育的须同时提供学历认证报告;有学位的须同时提供学位证书“; ⑶婚姻证明:已婚的提供结婚证;离婚的提供离婚证和离婚协议或法院判决书;未婚的提供厦门人才网下载的“婚育状况声明";
⑷计生证明:有独生子女证的提供独生子女证;未办理独生子女证或有两个以上子女的提供户籍地镇(街)以上计生部门出具的计生状况证明原件和复印件(原件审核后退还);未育的提供厦门人才网下载的“婚育状况声明”;
⑸户口簿:有随迁人员的须同时提供随迁人户口簿;集体户人员提供个人页原件和加盖集体户所在单位公章的集体户首页复印件;放弃迁入户口的,申报材料时本人须到场签字。备注:所有证书均需提供原件和复印件,原件审核后退还。
2、个别材料
⑴属于转干、吸收录用、聘用制干部的,加附审批表(聘用制干部还须附在聘合同)复印件(加盖档案管理部门公章)。
⑵有职称的,加附职称证(注:省外高级职称还须附加盖档案管理部门公章的“高级职称评审表”和“高级职称批文”复印件以及“计算机等级证书”原件和复印件(符合免考条件的除外)。⑶须迁移户口的,加附《调动人员情况登记表》。随迁人员属离异父母子女的加附离婚协议或法院判决书;属丧偶子女的加附配偶死亡证明;年龄超过18周岁还在中学就读的加附学生证和有当地派出所公章的在校证明;随迁两名以上未成年子女的加附拟落户地镇(街)计划生育部门出具的《计划生育情况审核意见》。
⑷根据调动(或录用)条件要求须满足一定工作年限的(请参照人才调动或离职录用申报条件的第3、4条),加附相应的社保缴交证明。
⑸属夫妻分居的,加附在厦一方的工作单位证明和户口簿;夫妻一方是工人需同时办理调动手续的,加附“工人调动表”和“协调表”;属照顾父母的,加附父母身边无子女证明和派出所出具的亲属关系证明;知青或其子女,加附盖有档案管理部门公章的“知青登记表”复印件及派出所出具的亲属关系证明。
备注:所有证书均需提供原件和复印件,原件审核后退还。
二、本市人才赴外地单位应聘委托我中心人事代理的办理程序
1、赴外应聘人员系我中心代理人员的,请持已加盖调出单位公章的《市内人才调动审批表》一份或已加盖原单位公章的《辞职/解除劳动关系证明》一式三份,到我中心人事代理部签订《厦门市赴外地应聘人员委托人事代理协议书》一式三份。
2、赴外应聘人员非我中心代理人员的,请持已加盖调出单位公章的《市内人才调动审批表》一式二份或原单位出具的离职材料原件一份、毕业证原件和本人户口簿原件到我中心人事代理部办理调档手续。
档案到达我中心且材料完整后,当事人与我中心人事代理部签订《厦门市赴外地应聘人员委托人事代理协议书》一式三份。
注:《厦门市赴外地应聘人员委托人事代理协议书》请登录下载中心下载,此“协议书”应先加盖外地聘用单位公章后再送我中心人事代理部签章。
三、我中心代理人员转出档案和人事关系的办理程序
人事代理人员转出档案和人事关系有人才调出、考取研究生、公务员录用、毕业生改派、应征服兵役等几种方式。
当事人持已加盖原工作单位公章的“调动表”一式三份(或提交原工作单位离职材料)和拟调入地档案管理部门的商调函到代理部办理档案转移手续。如人事关系需要一并转出,应加附调入单位(或主管部门)的“干部调动通知”及户口迁出证明材料。
附:(1)异地人才调动或离职录用申报条件
(2)办理异地人才调动或重新录用(就业)流程图
(3)申报异地人才调动或重新录用(就业)必备材料
(4)申报异地人才调动或重新录用(就业)个别材料
(5)本市人才赴外地单位应聘委托我中心人事代理的办理流程
(6)委托我中心代理人员转出档案和人事关系的办理流程
第二篇:缴费人员跨省(市)转出、转入
缴费人员跨省(市)转出
一、申办程序:
1、单位劳资专管员或参保职工本人携带户口本、身份证和《基本养老保险个人权益记录单》等有效证件到社保经办机构跨省转移窗口审核,无误后出具《参保缴费凭证》,后交至单位劳资专管员或参保职工;
2、待收到转入地社保经办机构的《基本养老保险关系转移接续函》后,打印《基本养老保险关系转移接续信息表》,并加盖业务主管人办公印章和私人印鉴;
3、《基本养老保险关系转移接续信息表》,一联转出社保机构留存,一联邮寄止转入地社保经办机构,一联交至基金财务处,按照新办法转移基金;
4、跨省(市)转出完毕。
二、申报资料:
参保人的身份证、户口本、个人缴费查询单;
缴费人员跨省(市)转入接续
一、申办程序:
1、转入人员需与市本级单位建立劳动关系(签订劳动合同),并提供相应资料,办理新增参保人员手续;
2、待收到对方的《参保缴费凭证》后由单位填写《基本养老保险关系转移申请表》,并加盖单位公章;
3、符合转入条件的,由转入地社保经办机构跨省转移窗口出具《基本养老保险关系转移接续函》,并邮寄至转出地社保经办机构;不符合转入条件的,由社保经办机构以书面的形式告知转入人员或单位不能转入的原因;
4、待收到对方经办机构开具的《基本养老保险关系转移接续信息表》,并且实转金额到账后,合并、完善本地的缴费账户;
5、跨省(市)转入完毕。
二、申报资料:
1、《社保登记证》和参保单位经办人身份证复印件,法定代表人(负责人)对经办人经办业务授权书;
2、参保人的劳动合同复印件及身份证复印件;需补缴的提供能证明与用人单位存在事实劳动关系的原始材料(如:个人档案、工资发放表、财务凭证等);
3、参保单位提供的资料复印件应为A4纸大小并加盖单位公章。
第三篇:人才流动资料
人才流动是社会发展的必然现象,是市场经济的必然结果,是实现人才价值和人的全面发展的必然选择。合理有序的人才流动,对于人才资源与物质资源优化配置、推动生产力的发展至关重要。
中国市场经济的发展,社会事业的进步,国际进程的加快,比任何时候都需要人才充分流动起来,通过优化配置,实现人才效用的最大化。虽然我国的人才流动取得很大成就,但是因人才流动不够、不合理流动导致的人才紧缺与浪费并存,人才供给与需求失衡,市场配置人才资源的基础性作用发挥不够等问题,己成为制约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一大瓶颈。因此,对我国人才流动问题及其对策进行系统地研究,既有重要的现实作用,又有长远的战略意义。本文指出了人才价值取向、组织用人取向和人才流动空间走向的变化,着重从观念、组织、制度、文化、社会等方面具体分析了影响我国人才流动的主要问题,从政治、经济、文化、市场、环境等方面研究,提出了促进和保障人才合理流动的意见和建议,包括:树立与时俱进的人才政治理念,全面实施人才强国战略,加快构建人才领导体制,改革创新人事制度等政治对策;人才流动与经济建设对应,人才结构与经济结构协调,讲求人才流动的经济效益,加快人才社会保障体系建设,建立灵活的就业体制,降低人才流动的经济成本等经济对策;注重文化功能对人才流动的作用,倡导促进人才流动的优秀文化,构建激励人才流动的文化机制等文化对策;统一人才市场发展思路,突出人才市场建设重点,加快人才服务业的成长等市场对策;优化人才流动环境,构建人才安全环境等环境对策。
关键词:人才流动人才效用人才资源人才流动对策
目录
前言1
1人才流动的基本概念 3
2国内人才流动的特点与管理 6
2.1 国内人才流动的基本特点 6
2.2 人才流动的管理政策 8
3国内人才流动的变化趋向 12
3.1 人才流动三大趋势 12
3.2 人才价值取向的变化 15
3.3 用人组织用人取向的变化 18
4国内影响人才流动的主要问题 21
4.1观念因素 21
4.2 组织因素 23
4.3 制度因素 25
4.4 文化因素 26
4.5 社会因素 28
5促进和保障人才流动的对策 31
5.1 促进和保障人才流动的政治对策 31
5.2 促进和保障人才流动的经济对策 33
5.3 促进和保障人才流动的文化对策 36
5.4促进和保障人才流动的市场对策 36
5.5促进和保障人才流动的环境对策 38
第四篇:厦门生态市建设
建设生态城市构建和谐厦门
黄歆宇张继伟薛东辉
进入21世纪,厦门城市建设迎来了大发展的重要契机,如何处理好经济发展、环境保护和生态建设的关系,促进城市的健康、持续发展需要新思路、新理念和大手笔。无论是应对经济全球化的挑战、适应发展绿色经济的潮流、增强城市综合竞争力,还是营造良好的生态环境、满足市民日益提高的对环境质量的要求,建设生态城市已成为不二的选择,生态城市已成为继“可持续发展城市”之后国际第四代城市的发展目标。为适应建设海峡西岸经济区重要中心城市的需要,厦门率先提出建设经济高度发达、生态高度文明的适宜发展和居住的海湾型生态市建设目标。厦门市土地、淡水、森林和矿产等资源相对贫乏,海洋生态系统也面临着日益退化的趋势,建设经济发展与生态保护“双赢”的生态市已成为厦门城市发展的必然选择。
厦门生态市建设的机遇与挑战
1、生态市建设的优势
区位优势:厦门地处我国东南沿海开放地带的前沿,濒临台湾和港澳地区以及经济上正在蓬勃发展的亚太地区,战略区位使厦门在我国东南沿海开放地区中有着重要的示范作用和窗口作用。福建省正处于亚太经济圈中,而厦门是福建通往港澳地区、东南亚各国以至整个亚太地区的重要通道。作为太平洋西岸正在崛起的深水良港和国际口岸城市,厦门市地处亚太区域远东航线的东侧,是海上交通航道要冲。独特的区位条件给厦门广泛深入地参与国际分工与竞争、加强同亚太经济圈和世界其他国家的联系、更充分地利用国际资本、技术和先进管理模式带来更多的机会和活动空间,同时也有利于实现生态市的发展目标。
社会优势:厦门市法制健全,社会治安状况良好;政府重视环境保护,地方环保标准和法律规章制度水平较高,环境保护工作卓有成效;居民参政意识较高,人们生活水平和居民素质较高;厦门与台湾一衣带水,对台关系上有其特殊地位和作用,是海峡两岸开展经济、贸易、文化交流的前沿基地。
经济发展优势:生态城市的建设和规划目标的实施需要一定物质条件为基础,需要社会经济力量的有力支持。特区经济建设的辉煌成就和发展的宝贵经验是厦门生态城市建设的坚实后盾。资源优势:厦门是中国东南沿海著名的深水良港,港湾水域面积300平方千米,深水岸线31.7千米,已成为全国集装箱主枢纽港、国际集装箱干线港;厦门拥有多姿多彩的自然滨海景观和独特的亚热带海岛景观,同时也具有现代化国际花园城市的景观特色,是著名的旅游胜地;厦门宽阔的海域、广布的滩涂、曲折的港湾提供了十分丰富的海洋生物资源,拥有国家级海洋珍稀物种自然保护区,保护物种有中华白海豚、白鹭、文昌鱼等;厦门冬无严寒、夏无酷暑,雨量适中,拥有丰富的亚热带植物资源,是著名的“水果之乡”;此外,厦门还拥有花岗岩、高岭土、砂矿等矿产资源,丰富的矿泉水资源、地热资源等。
生态环境优势:厦门市先后荣获“国家卫生城市”、“国家环境保护模范城市”、“国家园林城市”、“中国十佳人居城市”、“国际花园城市”、“联合国人居奖”等称号。厦门以“海在城中,城 1 121
在海上”的独特景观,被誉为“海上花园”。良好的生态环境极大地提高了厦门城市竞争力,而以海湾为背景的城市空间结构,适宜居住的优良自然生态环境,是厦门建设生态城市的战略性资源,也是厦门发挥核心竞争力的载体。
2、生态市建设的制约条件
区域地位下降:福建省在最新的省域经济中心城市的设计中,已将“以厦门特区为龙头”修改为“以福州、厦门为中心,漳州、泉州比翼齐飞”的经济发展格局;随着中国的“入世”,中国作为一个完整关税区,厦门经济特区的政策优势也趋于弱化。
自然资源稀缺:首先,土地资源相对贫乏,而且随着厦门经济发展和城市建成区的扩大,土地资源利用冲突将会更加突出;其次是淡水资源相当缺乏,目前水资源主要依靠九龙江北溪引水客水供给;第三是能源相对缺乏,煤炭、油品几乎全部由外地调入。
部分地域生态环境脆弱:局部海域水环境质量不容乐观,马銮湾水体长期处于缺氧、厌氧状态,杏林湾仅达地表水V类标准,厦门港海域海水富营养化程度已具备发生赤潮的物质基础;数十年来厦门通过移山填海、筑堤造地等工程极大地改变了厦门的海陆结构,造成海域面积和纳潮量锐减,湾顶水动力减退,海岸侵蚀严重,珍稀海洋物种及红树林受到不同程度的威胁;农村畜禽养殖等非点源污染趋势加剧。
生态市建设保障措施
1、政策法规保障
厦门市应严格执行国家、省、市各项环保法律、法规和现有的环境污染防治、资源保护和与环境保护相关的城市建设、管理的各项法律、法规和规章制度,加强环境执法队伍建设。同时,利用特区立法权,完善符合生态市建设要求的法规。
重点落实清洁产品认证标志,引导企业自愿实施清洁生产;制定并发布限期淘汰的生产技术、工艺、设备以及产品的名录,将清洁生产审计要求纳入规划区环境影响评价制度中;组织开展ISO14000的认证工作。
2、组织保障
成立“厦门市创建生态市工作领导小组”,由分管环境保护的市领导担任组长,相关职能部门参加,下设办公室,具体负责生态市建设过程中的组织、协调、培训、交流、检查,收集资料等。
加大城市联盟工作力度,依靠高层的管理协调机构,从源头上治理水污染、大气污染:联合漳州、龙岩两地政府,加强对九龙江污染的专项整治和综合治理,改善九龙江流域生态环境;与漳州、泉州两市协调一致,加强大气污染综合整治力度,改善大气环境。
把生态市建设工作的成效作为市、区两级政府政绩考核的主要指标之一,将生态市建设成绩作为考核干部政绩的重要内容,实行部门领导负责制,将规划目标和项目分解到各区、各部门、各企业层层落实,保证实施。
3、资金保障
在生态市建设中要充分利用厦门本身优势,争取国家、省、市级的财政支持,专款专用,按
环保优先的原则分配资金;大胆吸引民间资金、社会资金,采取多种方式开展政府与企业合作,采用TOT(转让-经营-转让)、BOT(兴建-经营-移交)、ABS(资产证券化)等方式,加快环境、市政等基础设施建设;同时加强环境税费管理,加强企业技改资金、综合利润留成、排污收费、环保补助资金的合理利用。
4、技术保障
加强工业建设的技术革新工作,鼓励各建设单位引进最新科技成果,充分利用本地资源、人才优势增强国际、国内市场竞争力。加大农业技术革新工作力度,大力发展生态农业、高科技农业,建设无公害农业生产基地,积极发展绿色食品和有机食品。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倡导清洁生产,建设循环社会,走“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人力资源得到充分发挥”的新型工业化道路。
5、能力建设
注重科研人力资源培养,重点培育和发展信息技术、生物工程、新材料、新能源等产业,还要加强环境管理相关科技的理论和应用研究。完善各级政府环境与发展决策机制,重视民众意见和对专家的咨询。贯彻高效合理的生态原则,加快决策机制和管理机制的改革,培育可持续的运行机制,实现决策管理的系统化、科学化和生态化。同时注重学习发达国家和地区先进的生态市建设经验和技术,加强与省内外生态市的经验交流与考察,互相补充,互为完善,促进厦门市生态市建设。
厦门生态市建设几点建议
1、规划先行
厦门是个海湾型城市,具有优良的港口和优美的滨海景观。厦门海岸线总长约184km,因此,如何规划好厦门市的沿海岸线和邻近海域,促进厦门市的生态环境保护,已成为厦门市创建“海湾型生态城市”的关键之一。
2、加强基础设施建设
公路方面:采用环状放射性结构的公路系统,建立由快速路和主干路构成的城市道路网络骨架,加快沿海湾大道及东通道建设,强化岛外各区间及岛内外的交通联系。
铁路方面:规划中的福厦铁路应在岛外设立新站,在增大岛外客运能力的同时将货运功能的重心逐渐移向岛外。
港口、航运方面:各码头间应打破行政区划,进行统一规划、合理分工,进而与邻近港口城市开展区域合作,讨论与漳州统一构建厦门港的可能性,争取在较大的范围内实现港口一体化发展;完善现有高崎国际机场功能,建设空港物流园区。
3、项目落实
通过生态市重点项目的建设,落实生态市建设规划中的所有方案,结合目前厦门提出的“蓝天、碧水、绿色、洁净、安宁”五大工程,力争将厦门建设成为生态经济发达、生态文化繁荣、生态环境优美的海湾型生态城市。
4、宣教到位
通过广播、电视等各种宣传媒介和标语、板报、社区活动等多种方式进行宣传、引导,尤其要抓住“六·五”世界环境日和“四·二二”世界地球日的有利时机,加强宣传,提高全民生态环境意识和对厦门生态市建设意义的认识,增强公众参与厦门生态市建设的自觉性和主动性。
建议在学校教育中开展环境教育课程,通过开设生态环境保护基础知识的教育课,举办讲座和知识竞赛等方式提高学生生态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意识;同时要充分发挥成人教育的作用,加强对成年人的环境宣传教育。
结语
建设生态市,一方面有利于加快结构调整,优化产业布局,提高资源利用效率,进一步改善投资环境,增强综合竞争力;另一方面,有利于促进人们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消费观念转变,减少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把人们的生产生活活动建立在保护环境和可持续发展上,提高生产力发展与生态建设的联动效应。同时,有利于建设优美舒适的人居环境,使全市人民普遍受惠,全面提高人民群众的生活质量,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处。因此说,生态市建设是一项造福全市人民、惠及子孙后代的“德政工程”、“民心工程”,也是本市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提前基本实现现代化的必由之路。因此,厦门要加快生态城市建设步伐,落实科学发展观,实现生态、环境、经济的协调发展,构建全面和谐社会。
(作者单位:1厦门市环境保护局2国家海洋局第三海洋研究所)
第五篇:公司人才流动情况汇报
××公司人才流动情况汇报
人才是企业最宝贵的资源,是企业生存的决定因素,企业的竞争归根究底是人才的竞争。合理有序的人才流动能为企业补充新鲜血液,也为个人发展提供了广阔的空间。调查数据显示:发达国家的人才流动率一般在10%以上,美国的人才流动率为20%,加拿大、法国、德国等国的人才流动率在12%以上,优秀企业的人才流动率应在15%左右。
一、我公司人才流动情况
我公司是以智力密集型为主的投资企业,业务涵盖电力
、新能源、房地产等多个领域。除以劳动密集型为主的物业公司基层人员流动性较大,三年平均人员流动率达51%外,其他公司人才流动率均不足10%,有些公司甚至为零。从人才调动情况看,2011-2013年调入人员总数为107人,调出总数为43人。从人才调入来源看,省外调入人员为零,市外调入人员为16人,市内调入人员为91人,其中相当一部分表现为集团内部的人才流动。
二、存在的问题
集团公司人才流动存在的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1、人才流动比率偏低,人才没有真正流动起来;
2、人员流动结构失衡,表现为调入人员多,调出人员少;
3、内部人才流动率大于外部人才流动率,流动区域局限于省内和企业内部,省外流动几乎为零。
4、企业人才利用率低,人才数量不少,但大项目投资管理所需的高端复合型人才缺乏。主要原因一是公司人才环境状况总体良好,有一套用人机制和激励约束机制,能在一定程度上留住人才,因此人员离职率相对较低。二是受区域位置的影响,黑龙江地处北方,相对经济发达的南方省市缺乏吸引力;三是受国有体制、机制限制,缺乏行之有效的人才吸引政策,高层次人才难以引进。
3、经验做法
1、增强外部吸引力。为增强公司的吸引力,集团先后制定了《员工职业晋升通道规划方案》和《××集团总部机关薪酬管理暂行办法》,打破单一的职位晋升模式,搭建起了多元化的人才晋升新机制,给人才提供公平、广阔发展空间。
2、促进内部交流。为促进干部在部门之间、集团与子公司之间、子公司之间调配交流,集团公司于2012年和2013年先后出台了《××干部调配交流管理暂行办法》和《××干部挂职锻炼工作实施方案》。办法自颁布以来,集团加大了干部上下交流力度,其中轮岗三人,交叉任职三人。
4、意见建议
1、建立合理的用人机制,加强企业人才内部流动,充分利用现有人才资源,激发现有人才的经营、管理积极性,打造复合型人才,形成企业自己的经营管理特色。
2、建立行之有效的激励机制。采取物质激励与精神激励相结合,短期激励与长期激励相结合的方法。一方面要对人才的价值给予合理的估量,根据贡献大小给予相应的薪酬;另一方面也要注重参与激励,个人晋升机制等精神激励方法。
3、发展企业文化,增强企业凝聚力。建立企业最高信念和经营哲学,把企业和员工紧密联系在一起,使员工产生归属感和荣誉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