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省曲靖市陆良县一中2018年下学期3月份考试 高一历史

时间:2019-05-14 13:26:55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云南省曲靖市陆良县一中2018年下学期3月份考试 高一历史》,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云南省曲靖市陆良县一中2018年下学期3月份考试 高一历史》。

第一篇:云南省曲靖市陆良县一中2018年下学期3月份考试 高一历史

绝密★启用前

云南省曲靖市陆良县一中2018年下学期3月份考试

命题教师 高一 历史

一、选择题(共25小题,每小题2.0分,共50分)

1.所谓“民自有经界(地界),而无烦上之区分。”即便是在国家注重对土地实际占有状况实行清查的情况下,“逃田”“诡寄”“飞洒”“移丘”“换段”“改册”之类的现象依然层出不穷。这主要反映了在中国古代()

A. 土地占有权的频繁变动 B. 土地占有关系日渐模糊 C. 土地兼并现象日益严重 D. 土地隐占推动土地兼并 2.与下图中形似的农具出现在中国的()

A. 东周 B. 西汉 C. 唐朝 D. 明朝

3.在中共中央书记处的一次会议上,毛泽东谈到:私营工商业的性质也变了,是新式的资本主义,公私合营、加工订货、工人监督、资本公开、技术公开、财务公开。并形象地说:“他们已经挂在共产党的车头上,离不开共产党了。‘空前绝后’,他们的子女也将接近共产党了。”这次会议谈论的主题是()

A. 向社会主义过渡的问题 B. 国民经济的恢复问题 C. 加重私营工商业比重问题 D. 民主政治建设的问题

4.“如果说,从前的农户是自己植棉(或购入棉)、自纺、自织、自用(也部分供应市场),现在则是从市场买进口机纱,织成布匹自用或供给市场。1894年,土布生产中使用机纱的比重已占23.4%。”从材料中能够得到的结论是()

A. 进口机纱导致纺织分离 B. 民族纺织工业迅速发展 C. 传统织布业占据市场优势 D. 传统纺织品完全商品化

5.邓小平同志说:“除现在的特区之外,可以考虑再开放几个港口城市,如大连、青岛。这些地方不叫特区,但可以实行特区的某些政策。”于是,我国加快了对外开放的步伐。这一步是()A. 建立经济特区 B. 开放沿海港口城市 C. 开辟沿海经济开放区 D. 开放沿江港口城市

6.清帝雍正朱批谕旨说:“山右(今山西)大约商贾居首,其次者犹肯力农,再次者谋入营伍,最下者方令读书。联所悉知,习俗殊可笑。”这反映出当地()A. 商人的政治地位已经跃居首位 B. 学而优则仕的传统已被抛弃 C. 重农抑商政策并没有得到实施 D. 传统观念因追求财富而改变

7.《唐会要》记载“天下诸郡……有田宅产业……先己亲邻买卖。”这实质上反映了唐代()A. 注重邻里之间和谐人际关系 B. 对商业发展实行严格的限制 C. 田宅产业只能卖给亲戚邻居 D. 坊市限制的规定已有所松动

8.商代甲骨文中出现蚕、帛、丝、桑等字(如图),并由此辟生出从“桑”、从“糸”等与蚕丝有关的文字100多个。从中可以得出的认识是商代()

A. 种桑养蚕现象开始出现 B. 丝、帛等成为主要衣料 C. 丝织业有一定程度的发展 D. 丝织业成为重要的手工业部门

9.梅州市蕉岭县丘逢甲故居外墙上写有一条标语“让钢花开遍蕉岭,让铁水全县奔流”。这条标语最早可能书写于()

A. 1953年 B. 1956年 C. 1958年 D. 1979年

10.梁治平在《市场·国家·公共领域》一文中指出:“市场是一种古老的制度。在中国历史的不同时期,市场不但在或大或小的范围里存在,而且常常扮演着重要作用。然而,有将近四十年的时间,市场从我们的社会生活中逐渐退出乃至消失,以至于整整一两代中国人对于市场完全地感觉陌生……”材料反映新中国成立后()A. 商品贸易逐渐消失

B. “左”倾指导思想逐渐占据主导地位 C. 计划经济阻碍中国社会经济发展 D. 计划经济体制逐步确立

11.观察下图,开辟图中①②两条新航线的航海家分别是()

A. 迪亚士、哥伦布 B. 哥伦布、达·伽马 C. 达·伽马、麦哲伦船队 D. 哥伦布、麦哲伦船队

12.下表反映了英国农业人口的变化,导致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A. 工业化 B. 殖民战争

C. 资产阶级革命 D. 第一次世界大战

13.“哥伦布发现美洲以及接踵而来……给欧洲人送去了新世界的文明,还使新旧大陆的物产得以交换和传播……东西两半球的不同文化圈的大汇合,加速了人类从传统农耕文明向现代工业文明转变的过程。”这一评价()

①夸大了新航路开辟的历史影响 ②立足于文明史观和现代化史观

③是对西方殖民行为开脱的言论 ④告诉我们可以从不同角度观察重大历史事件 A. ①③ B. ②④ C. ①②③ D. ①②③④

14.“要克服很多农民在分散经营中所发生的困难,要使广大贫困的农民能够迅速的增加生产而走上丰衣足食的道路,要使国家得到比现在多得多的商品粮及其他的工业原料,……就必须提倡‘组织起来’。”为此中共中央()A. 开展土地改革运动 B. 推行农业合作化运动 C. 发起了大跃进运动 D. 推广联产承包责任制 15.1949年以来,我国非公有制经济的地位演变经历了“鼓励发展——根本改造——有益补充——共同发展”的曲折过程,其中“有益补充”地位形成的主要原因是()A. 改革开放政策的实施 B. 社会主义工业化的需要 C. 计划经济退出中国舞台 D. 市场经济体制开始确立

16.东汉南阳太守杜诗“造作水排,铸为农器,用力少,见功多,百姓便之”。“水排”主要应用于()

A. 灌溉 B. 制瓷 C. 耕种 D. 冶铁

17.1847年,英国商人的一个组织的报告书中写道:“中国人所织的白而结实的布比我们的货物贵得多。我在上海发现,由于我们的布代替了他们的布,他们的织布业已迅速下降了。”材料实质上反映了()

A. 洋布物美价廉,竞争力强 B. 封建自然经济开始解体 C. 土布做工粗糙,价格昂贵 D. 外国商品完全占据中国市场

18.英国在1801~1861年,大城市人口平均增长2.085%,而小城镇和乡村人口年均仅增长1.039%,大城市人口增长比其余地区快近1倍。导致英国大城市人口增速更快的主要原因是()

A. 黑奴贸易带来大量劳动力 B. 纺织业等制造业的发展 C. 世界市场形成,外来移民的涌入 D. 英国人口出生率迅猛上升

19.据统计,自1912年至1927年,由北京政府农商部批准注册的工商企业达1627家,平均每年注册102.8家;中国雇佣30名工人以上的工厂,1913年为279家,1920年为808家,1928年达到2327家。材料表明民国前期()A. 工业布局趋于平衡 B. 工业结构更加合理 C. 人民生活水平显著提高 D. 民族工业获得较大发展

20.亚当·斯密说:“没有广阔的国外市场,那在幅员不大、仅能提供狭小国内市场的国家……制造业就没有好好发展的可能。”他论证的是()A. 市场和工业革命的关系 B. 国内市场和国外市场的关系 C. 手工生产和机器生产的关系 D. 工业国与农业国的关系

21.某历史网站上讲述新航路开辟的决定因素,下面是其中的四个观点,你认为正确的是()A. 航海和造船技术的进步 B. 大批航海冒险家的涌现 C. 商品经济和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 D. 天文、地理学的进步

22.上表能够说明1920~1936年间()A. 中国近代工业遭受挫折 B. 外商企业退出中国市场 C. 民族企业获得迅速发展 D. 民族资本多于官僚资本

23.“九秋风露越窑开,夺得千峰翠色来。好向中宵盛沆瀣,共嵇中散斗遗杯。”这首诗()A. 反映了唐朝瓷器生产的较高水平B. 歌颂了宋代五大名窑出产的青瓷 C. 赞扬了宣德年间制造出的青花瓷 D. 突显了明清时景德镇的瓷都地位

24.有历史学家指出:“大西洋一直是一道栅栏,一个终点。但在1500年左右,它一变而成为一座桥梁,一个启程之地,其巨大的影响波及各方。”此变化源于()A. 西欧发生的“商业革命” B. “海上马车夫”荷兰沟通世界 C. 蒸汽轮船用于远洋航行

D. 葡萄牙和西班牙支持的海上探险

25.对下图反映的世界殖民地占全球陆地(南极洲除外)面积的比例(%)变化的解读,不正确的是()

A. 第①段进行殖民扩张的是西班牙、葡萄牙 B. 第②段加紧殖民扩张的是荷兰、英国、美国等国 C. 第③段成为最大殖民帝国的是英国

D. 第④段说明了第二次工业革命把殖民扩张推向顶峰

分卷II

二、非选择题 26.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 英国经济学家安格斯·麦迪森的研究证明,长达五百多年的明清两朝是一个长期停滞的时期:从1300年到1800年的五百年中,中国的人均GDP增长率为零。而这五百年里……外部世界开始以加速度的方式,成十倍成百倍地往前狂奔的时候,我们像“龟兔赛跑”中的那只兔子一样,在一棵枯树下酣睡了五百年。中国与欧洲人均GDP比较

(安格斯·麦迪森制表,单位为国际元)

这一觉睡到1840年,国门被枪炮打开,但在很长时间里还是没有清醒过来,要到1894年的甲午海战打完,才说“一战而全民皆醒矣”。所以这一段时间,对于中华民族来讲,是一个要深刻反思的时期。——吴晓波《历代经济变革得失》

从政策和技术的层面分析1300年到1800年欧洲人均GDP猛增的原因,并指出其对世界的影响。27.新航路的开辟和工业革命的兴起,改变了世界面貌,也给中国带来巨大的影响和冲击。阅读以下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读图

材料二 18世纪中叶,英国人瓦特改良蒸汽机之后,第一次技术革命引起了从手工劳动向动力机器生产转变的重大飞跃。随后传播到英格兰到整个欧洲大陆,19世纪传播到北美地区。

——《第一次工业革命》

1830年,英国科学家法拉第发现了电磁感应现象,提出了发电机的理论基础。科学家们根据这一发现,从19世纪六七十年代起对电作了深入的探索和研究,出现了一系列电气发明。19世纪90年代起,内燃机车、远洋轮船、飞机等也不断涌现出来。人类交通工具发生了巨大变化,这主要得益于一项重要的科学技术的发展。——《第二次工业革命》 恩格斯说:“科学是一种在历史上起推动作用的、革命的力量。”

材料三 18世纪60年代至19世纪中期,当清王朝的统治者安于“康乾盛世”的余晖现状时,欧洲经过了一场历史性的变革,走向了主宰世界的高峰。

材料四 19世纪70年代以后,欧美国家进行第二次工业革命,将世界最终连成一个统一体。中国试图赶上这次发展的机遇,但最终失败。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指出西方人了解的世界范围发生了什么变化?世界各民族、各地区之间的关系出现了怎样的发展趋势?

(2)根据材料二,分析与第一次工业革命相比较,第二次工业革命最突出的特点是什么?对我们有何启示?

(3)材料三中的“历史性的变革”是指什么?他对中国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4)材料四中提到第二次工业革命“将世界最终连成一个统一体”,这个“统一体”是什么?它形成的方式主要有哪些? 28.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材料二 就是这样一个地方,在17世纪的时候,却是整个世界的经济中心和最富庶的地区。一个仅有150万人口的荷兰,将自己的势力几乎延伸到地球的每一个角落,被马克思称为当时的“海上第一强国”。——《大国崛起》

材料三 17世纪,英国与荷兰为争夺海上霸权及殖民利益而先后发生三次战争。……三次战争导致荷兰经济实力下降,英国取得海上优势。——《英荷战争》 材料四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指出17世纪荷兰是如何进行殖民活动的?

(2)结合材料二和所学知识,分析指出17世纪的荷兰为什么能成为“海上第一强国”?(3)根据材料三、四和所学知识,说明英国是如何成为最大的殖民帝国的? 29.阅读下列材料,回答相关问题。

材料一 “徐州古丰县,有村曰朱陈。……机梭声札札,牛驴走纭纭。女汲涧中水,男采山上薪。……有财不行商,有丁不入军。家家守村业,头白不出门”。——白居易《朱陈村》

材料二 市肆之中多一工作之人,即田亩之中少一耕稼之人。……惟在平日留心劝导,使民知本业之为贵,崇尚朴实,不为华巧。──《清世宗实录》卷57 材料三 《野老歌》

老农家贫在山住,耕种山田三四亩。苗疏税多不得食,输入官仓化为土。岁暮锄犁傍空室,呼儿登山收橡实。西江贾客珠百斛,船中养犬长食肉。注:作者张籍(约767-约830年),唐代诗人。

材料四 世儒不察,以工商为末,妄议抑之。夫工固圣王之所欲来,商又使其愿出于途者,盖皆本也。

——黄宗羲《明夷待访录·财计三》 材料五

(1)材料一反映了我国古代传统社会生产的基本模式是什么?这一模式对我国农业发展有何影响?(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清政府推行的主要经济政策。这些经济政策有何消极影响?(3)依据材料三,概括《野老歌》反映的社会政治经济现实。

(4)材料五中的农业生产工具最早出现于什么时期?从材料四的观点出发,说一说你对古代农商关系的认识。

答案解析

1.【答案】B

【解析】材料中各种现象的出现并不能说明土地占有权的频繁变动,故A项错误;在国家注重对土地实际占有情况实际清查的情况下,“逃田”“诡寄”“飞洒”“移丘”“换段”“改册”各种现象层出不穷,凸显了土地占有关系日渐模糊,故B项正确;此题没有体现出土地兼并,故C项错误;此题没有体现出土地隐占,故D项错误。2.【答案】C

【解析】图示农具是犁耕工具,曲线所圈部分的辕是弯曲的,与中国唐朝的曲辕犁比较形似,选择C项符合题意。3.【答案】A

【解析】从题干内容来看,指的是三大改造时期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改造问题。故应选A。4.【答案】A

【解析】读懂材料即可,材料说的是农户逐渐用洋纱取代土纱用于生产布匹。毫无疑问是指鸦片战争后,中国经济结构变动中的纺织分离。B错误,农户生产的是土布,即家庭手工业的产品,和民资毫无瓜葛。C错误,材料只给了土布生产的洋纱比例,根本无法得出此观点。D错误,材料提到土布除供给市场外还有自用,显然不是完全商品化。5.【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材料的解析能力。材料中的“大连、青岛”是沿海港口城市。6.【答案】D

【解析】依据所学可知,山西人从事商业、农业、参军和读书人数量依次递减,雍正帝认为这样的社会风气很可笑,反映统治者对商业的歧视,故A、C项错误;仍然有人希望学而优则仕,B项错误;因为追求财富,从事商业的人居首位,故应选D。7.【答案】B

【解析】亲邻买卖与人际关系关系不大,故A项错误;材料讲对于田宅产业等先在亲邻中买卖,说明买卖范围非常小,人们不敢扩大范围,其原因主要是官府的控制,故B项正确;材料讲是先在亲邻中买卖,故C项错误;唐代实行严格的坊市制度,故D项错误。8.【答案】C

【解析】原始社会,我国就出现了种桑养蚕现象,时间不符,故A项错误;材料反映了商代丝织业的发展情况,没有涉及到商代丝、帛等成为主要衣料,故B项错误;由材料“商代甲骨文中出现蚕、帛、丝、桑等字”“与蚕丝有关的文字100多个”信息可知,商代丝织业有一定程度的发展,故C项正确;材料无法体现出商代丝织业成为重要的手工业部门,故D项错误。9.【答案】C 【解析】根据材料中的“让钢花……”和“让铁水……”应该是“大跃进”时期的大炼钢铁,时间应为1958年,故C项正确,A、B、D项错误。10.【答案】D

【解析】从材料“有将近四十年的时间,市场从我们的社会生活中逐渐退出乃至消失,以至于整整一两代中国人对于市场完全地感觉陌生……”说明排斥市场,实行计划经济体制,故D项正确;计划经济体制不是取消商品贸易,故A项错误;“左”倾指导思想逐渐占据主导地位是在20世纪六七十年代,故B项错误;计划经济在前期推动经济发展,但后期阻碍中国社会经济发展,故C项错误。11.【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再认再现历史基础知识的能力。观察此图,①显示的为绕过非洲南端到达印度的航线,可知为达·伽马;②显示了环球航行,可知是麦哲伦船队。12.【答案】A

【解析】如材料中图表所示,英国农业人口占总人口的百分比逐年下滑,这说明英国农业比重下降,工业比重上升。这种社会结构的变化是1840年前后,英国率先完成了工业革命造成的。故本题正确答案应选A。13.【答案】B

【解析】材料从对欧洲以及促进人类文明交流来分析新航路开辟的影响。①③说法不正确。文明史观体现在“加速了人类从传统农耕文明向现代工业文明转变的过程”,现代化史观体现在“给欧洲人送去了新世界的文明,还使新旧大陆的物产得以交换和传播”,由此可知④正确。14.【答案】B

【解析】考察新中国农村生产关系的变革。材料反映的是三大改造时期对农业的改造,由生产资料私有转变为公有,由单干转变为集体,以适应工业化的需要。故A错误;B正确;C是发展生产力,不符合题意;D是新时期的措施,不符合题意。故应选B。15.【答案】A

【解析】十一届三中全会提出以经济建设为中心,针对生产力落后的现状,确定非公有制经济“有益补充”地位,带动经济发展,国家政策的变化是主要原因,故A项正确;非公有制经济发展能够繁荣经济,适应了社会主义工业化的需要,但不是主要原因,故B项错误;1992年之后,计划经济逐渐退出中国舞台,非公有制经济“共同发展”地位确立,故C项错误;1992年开始提出确立市场经济体制,故D项错误。16.【答案】D

【解析】从“造作水排,铸为农器”,可知杜诗发明的水排是水力鼓风冶铁工具,故A、B、C项错误,D项正确。17.【答案】B

【解析】鸦片战争后外国商品大量涌入,促使大量手工业者破产,封建自然经济开始解体。18.【答案】B

【解析】从时间上来看,这是第一次工业革命时期,题目所问是“导致英国大城市人口增速更快的主要原因”,显然选项B符合,因为纺织业是第一次工业革命的主要产业,并采用工厂制组织生产,促进了城市化,人口集中到城市;而A项的“黑奴贸易”是从非洲运到美洲,而不是运到欧洲;C项中“世界市场形成”,说法过于笼统,因为此时,只能说是初步形成,当时人口并不能自由流动,故排除;材料突出是城乡差别,而如果是“英国人口出生率迅猛上升”,则应是城乡相差不大的,所以D项不正确。19.【答案】D

【解析】工业布局指工业的空间分布,中国近代民族工业主要集中在沿海地区,内地较少,布局不平衡,故A项错误;工业结构指轻工业和重工业的各自所占的比例,近代中华民族工业以轻工业为主,结构不合理,故B项错误;人民生活水平体现于衣食住行、工资收入、消费支出等数据,材料没有体现,故C项错误;材料的数据反映了民国前期注册的工商企业数量多,招聘工人规模大,只能表明民族工业获得较大发展,故D项正确。20.【答案】A

【解析】题干是指没有市场不会促进制造业的发展,论证的是市场推动了工业革命产生,故A项正确;B项与“制造业就没有好好发展的可能”不符,故B项错误;C项没有体现出题干关于市场的表述,故C项错误;题干没有涉及农业的内容,故D项错误。21.【答案】C

【解析】A、B、D三项是进行航海的客观条件,C项是内在的根本原因。22.【答案】C

【解析】通过表格可以看出,从1920到1936年官僚资本与民族资本都有所发展,但民族工业明显比官僚资本增长快得多。所以,答案为C。23.【答案】A

【解析】引文为晚唐诗人陆龟蒙写的《秘色越器》,越窑秘色瓷,又称秘瓷、秘色越器,就是用保密的釉料配方涂抹器物表面而烧成的瓷器。本题的解题关键为这首诗作于唐代,故A项正确。唐代诗人不可能歌颂宋代青瓷,B项错。至今所知最早的青花瓷为元代制造,C项错误。更无所谓明清,D项错误。24.【答案】D

【解析】由材料可知,该事件对世界产生了重要影响,西欧发生的“商业革命”主要是对西欧的影响,故A项错误;“海上马车夫”荷兰主要是在17世纪,与此题时间不符,故B项错误;蒸汽轮船发明于19世纪初,与此题时间不符,故C项错误;1500年左右发生的葡萄牙和西班牙支持的新航路开辟,打破了世界的相对孤立状态,世界开始连成一个整体,故D项正确。25.【答案】B

【解析】第②段是在17、18世纪,当时主要的殖民国家是荷兰、英国、法国,美国在18世纪后期才独立。

26.【答案】原因:推行重商主义经济政策(或鼓励殖民扩张)加速了资本的原始积累;工业革命的开展极大地提高了生产力。

影响:密切了世界各地的联系;东方从属于西方(东西方差距逐步拉大)。

【解析】注意题干“从政策和技术的层面”“1300年到1800年”“欧洲人均GDP猛增”,联系所学可知:推行重商主义经济政策(或鼓励殖民扩张)加速了资本的原始积累;工业革命的开展极大地提高了生产力。

27.【答案】(1)变化:范围不断扩大。发展趋势:摆脱相对独立,联系不断加强。(2)特点:科学与技术紧密结合(或科学成为技术进步的最重要推动力)。

启示: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科技的进步带动了生产力的发展,生产力的发展推动了历史的进步。

(3)变革指第一次工业革命。

影响:受到资本主义国家的侵略,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成为列强的商品市场和原料产地;封建经济逐渐解体,开始了近代化进程(或洋务企业,中国资本主义产生);先进中国人向西方学习科学技术。

(4)“统一体”是指以欧美为中心的世界市场。方式:国际贸易、资本输出、武力逼迫等。

【解析】(1)关键在于审题,抓住“变化”和“趋势”两词,并注意运用教材知识解释材料中的问题。仔细观察图片可知,人们认识的世界范围不断地扩大,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新航路开辟后,人类由分散孤立的发展开始走向整体的世界。(2)根据所学知识和材料“这主要得益于一项重要的科学技术的发展”可以分析得出,第二次工业革命的主要特点是科学与技术紧密结合,科学在推动技术发展方面起的作用越来越大。这给我们的启示自然是要发展科技,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3)从材料“欧洲经过了一场历史性的变革,走向了主宰世界的高峰”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欧洲主宰世界的主要原因在于西方最先开始了工业革命。工业革命后西方工业文明崛起,中国在西方的侵略之下,国家主权不断的丧失,同时也使得中国的经济领域里发生了一系列的变化。(4)此题考查的是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影响。第二次工业革命使世界市场最终形成。世界市场形成的途径可以结合教材知识直接回答。

28.【答案】(1)组建大型商业公司,开展海上贸易,在美洲和亚洲等地进行殖民扩张。(2)荷兰地处大西洋航运中心,地理位置优越;17世纪时荷兰是欧洲经济最发达的地区之一;荷兰造船业发达,航海技术先进;荷兰积极开展海上贸易活动,建立商业公司从事国际贸易;荷兰商业、金融业发达。

(3)击败西班牙的“无敌舰队”确立海上优势;建立东印度公司进行商业活动和掠夺;发动商业战争夺取贸易优势和殖民地;参与黑奴贸易,获得巨额财富,资本主义迅速发展,实力增强。18世纪下半叶英国最终确立了世界殖民霸权。

【解析】第(1)问需要从图片中读取历史信息,由“荷兰船队”和“荷兰东印度公司”即可看出荷兰开展殖民扩张的特点;第(2)问分析原因,应从地理位置、经济发展和采取有效措施等方面予以阐述;第(3)问概述英国确立世界殖民霸权的历程,只要根据图片和材料提供的信息,围绕其开展殖民活动的几个重要步骤说明即可。

29.【答案】(1)基本模式: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或小农户个体经营、自然经济、男耕女织)小农经济的模式在一个相当长的时期内推动了我国农业的发展,但是到了后期这种模式阻碍了生产力的发展。

(2)经济政策:重农抑商政策; 海禁政策(或闭关锁国政策)消极影响:妨碍了工商业的发展,导致资本主义萌芽发展缓慢; 使中国与世隔绝,导致中国近代逐渐落后于世界潮流。(3)政府赋税沉重:苗疏税多不得食,输入官仓化为土。

贫富分化严重:苗疏税多不得食;岁暮锄犁傍空室,呼儿登山收橡实; 西江贾客珠百斛,船中养犬长食肉。

贫苦农民陷入绝境:土地少、贫瘠,不得食;赋税重,不得食。社会风尚侈糜:西江贾客珠百斛,船中养犬长食肉。贫苦农民逃避山区,向山要田:耕种山田三四亩。

(4)时间:唐朝(或隋唐)

。材料四体现的是工商皆本的思想。古代长期实行重农抑商思想,这一思想在封建社会的初期有利于农业的发展,但是在封建社会的后期阻碍了商品经济的发展和资本主义萌芽的成长。

【解析】(1)材料一“女汲涧中水,男采山上薪……家家守村业,头白不出门。”反映了我国古代传统社会生产的基本模式是小农经济。影响根据所学知识归纳即可。(2)材料二认为“市肆之中多一工作之人,即田亩之中少一耕稼之人”,即工商业和农业争夺劳动力,反映的是重农抑商政策。除此之外,清政府对外还推行“闭关锁国”政策。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这两种经济政策对中国社会产生的消极影响。(3)从“苗疏税多不得食,输入官仓化为土”此句的意思可以看出政府赋税严重和贫富分化严重,导致“岁暮锄犁傍空室,呼儿登山收橡实”这样一种生活窘困情况,而相反从“西江贾客珠百斛,船中养犬长食肉”看出富人生活奢靡,造成了贫苦农民要逃到山区去生活,可以从诗句“老农家贫在山住,耕种山田三四亩”看出。(4)材料五图中的农业生产工具是曲辕犁,最早出现在隋唐时期的江东地区。

第二篇:云南省曲靖市陆良县一中2018年下学期期中考试 高一 历史

绝密★启用前

云南省曲靖市陆良县一中2018年下学期期中考试

命题教师:张波

高一历史

一、选择题(共30小题,每小题1.5分,共45分)

1.面对几年来被大萧条折磨得精疲力竭的前总统,一位雕塑家说:“如果你放一朵玫瑰花在胡佛手里,它就会枯萎。”导致如此恶局的原因是()A. 个人能力不足B. 坚持自由放任政策 C. 国际环境影响D. 灰心绝望情绪

2.河北石家庄市庄村赵国遗址考古中出土大量农具,其中铁农具占全部农具的65%,在辽宁抚顺莲花堡燕国遗址出土的铁农具,便占全部农具的85%以上。这表明()A. 铁农具在农业生产中逐渐占据了主导地位 B. 铁农具已经在全国范围使用

C. 河北、辽宁地区成为当时经济最发达地区 D. 铁犁牛耕耕作方式已经成熟

3.对下图反映的世界殖民地占全球陆地(南极洲除外)面积的比例(%)变化的解读,不正确的是()

A. 第①段进行殖民扩张的是西班牙、葡萄牙 B. 第②段加紧殖民扩张的是荷兰、英国、美国等国 C. 第③段成为最大殖民帝国的是英国

D. 第④段说明了第二次工业革命把殖民扩张推向顶峰

4.建国后中华老字号同仁堂大事记:“1955年,同仁堂制药厂被划归中国药材公司北京市公司管理,同仁堂被合并到宣武区药厂,同仁堂药店归大栅栏红旗街道管理。”国家对同仁堂这类企业的社会主义改造,主要是通过()A. 走合作化道路B. 没收为国营企业 C. 全行业公私合营D. 资本家自愿捐献 5.“乡村纺织,尤尚精敏,农日殴之时,所出布匹,日以万计。以织助耕,女红有力焉”。材料主要表明()

A. 家庭手工业有了较大发展 B. 自然经济受到了明显冲击 C. 重农抑商的观念有所淡化 D. 社会生产中出现雇佣关系

6.史料记载:“所种之地,唯以刀伐木,纵火焚烧,用竹锥地成眼,点种苞谷。”这反映的古代农业耕作方式是()

A. 铁犁牛耕B. 曲柄锄耕 C. 刀耕火种D. 铁铧犁耕

7.下图为原始社会某生产工具复原及使用方法示意图,该生产工具应为()

A. 石斧

B. 石犁C. 木耒D. 铁犁

8.著名作家周立波1957年在《山那面人家》中说:“青春、健康,无挂无碍的农业社里的生活,同男子同工同酬的满意的工分……无一不是她们快乐的源泉。”这里的“农业社”是指()A. 农民的个体经济组织B. 农业生产的合作组织 C. 人民公社的生产组织D. 村的基层行政组织

9.历史学家评论罗斯福的“新政”是在资本主义经济肌体内部进行的一场“伤筋动骨”的大手术,这场“大手术”指的是()

A. 整顿财政金融体系,调整农业政策

B. 政府参与资本主义经济运行,大规模干预经济 C. 主张自由经营反对国家政权干预资本家的经营 D. 加强对工业的计划指导,推行“以工代赈”

10.服饰的变化折射出时代的变迁。下列有关鸦片战争后我国服饰变化的情况说法正确的是()A. 西服传入使中国传统服饰退出历史舞台 B. 长袍马褂和中山装是传统的中国服装 C. 旗袍是民国十年后城镇新潮女性的日常着装 D. 西方服饰的传入不利于中国社会的进步

11.西方主要大国调整经济政策,适当减少国家对经济的干预,逐渐发展形成政府干预与市场相结合、国有制与私有制并存的“混合”经济,主要是为了()A. 缓解“福利国家”制度的弊端 B. 缓解20世纪70年代的经济滞胀 C. 解决二战后初期的经济困难 D. 克服20世纪30年代的经济危机

12.西班牙王室支持实现下图中的B航行,其主观目的是()

A. 证明地圆学说 B. 形成世界市场 C. 寻找黄金,作为资本 D. 传播宗教,掠夺金银

13.下图为洋务派创办京师同文馆1879年列出的课程计划。该课程()

①注重近代思想启蒙 ②重在培养翻译人才 ③体现中体西用思想 ④要求学生文理兼修 A. ①②③B. ①③④C. ②③④D. ①②④

14.宋人诗云:“小麦青青大麦黄,原头日出天色凉。妇姑相呼有忙事,舍后煮茧门前香。缫车嘈嘈似风雨,茧厚丝长无断缕。今年那暇织绢着,明日西门卖丝去。”该诗反映了()A. 手工产品质量低下B. 农业生产规模庞大 C. 农民家庭生活闲适D. 农户经营方式多样

15.1933年,美国成立农业调查署,购买并屠宰了大量牲畜。这一措施的主要目的是()A. 增加肉类储备应急救济B. 减少农业津贴开支 C. 提高并稳定农副产品价格D. 缓和农场主间的竞争 16.“实行男女婚姻自由、一夫一妻、男女权利平等、保护妇女和子女合法权益的新民主主义婚姻制度。”该婚姻制度颁布于()A. 戊戌变法时期B. 新文化运动时期

C. 新中国成立初期D. 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

17.“一五”计划绪言说:“鉴于我国经济这种极端落后的情况,我们必须实行积极的社会主义工业化的政策,来提高我国生产力的水平。毛泽东同志说过:„没有工业,便没巩固的国防,便没有人民的福利,便没有国家的富强。‟”据此可知,采取积极的工业化的政策,即()A. 优先发展重工业的政策 B. 大力重视轻工业的发展 C. 重工业投资的比重与轻工业均等 D. 轻工业投资的比重大于重工业

18.在一场有关“麦哲伦是否到过印度”的争论中,出现了以下四种观点。你认为结论和依据最匹配的是()

19.“如果说,从前的农户是自己植棉(或购入棉)、自纺、自织、自用(也部分供应市场),现在则是从市场买进口机纱,织成布匹自用或供给市场。1894年,土布生产中使用机纱的比重已占23.4%。”从材料中能够得到的结论是()A. 进口机纱导致纺织分离 B. 民族纺织工业迅速发展 C. 传统织布业占据市场优势 D. 传统纺织品完全商品化

20.相传炎帝“因天之时,分地之利,制耒耜,教民农作”。这里的“耒耜”是指()A. 生产工具B. 作战武器C. 生活用具D. 祭祀礼器

21.据魏国李悝《尽地力之教》载:“治田勤谨,则亩益(增产)三斗。不勤,则损(减产)亦如之。”又据《孟子·梁惠王上》载:“五亩之宅,树之以桑,五十者可以衣帛矣。”上述材料反映的历史现象是()

A. 井田制开始瓦解B. 商品经济发展 C. 小农经济兴起D. 家庭手工业产生

22.16世纪初,意大利威尼斯商人到东地中海组织货源,但发现已经没有什么香料了,而葡萄牙首都里斯本却成为东方商品的仓库。葡萄牙在印度购买一公担胡椒不到3杜卡特,在里斯本却以40杜卡特出售。下列对此表述正确的是()

①葡萄牙人已经找到通往东方的商路 ②欧洲的商路和贸易中心从地中海转移到大西洋沿岸 ③促进了西、葡两国资本主义的发展 ④西、萄的封建主获取了暴利 A. ①②④B. ①②③C. ①③④D. ①②③④

23.安徽当涂县古时候常有货郎挑货担走乡串户,摇鼓叫卖。人多时货郎就高兴地摇“嘿得隆咚!嘿得隆咚!”,并大声地叫卖。货郎走街串巷较为普遍应开始于()A. 汉代B. 唐代C. 宋代D. 明代

24.1912年,塔夫脱在对国会发表最后演讲的时候,主张在外交政策中,美国应该用“美元代替子弹”,希望企业通过和平贸易发展海外市场,认为应该尽可能地避免大规模的军事介入。这体现了该时期美国的外交思想是()

A. 直接抢夺,欺诈性贸易B. 商品输出为主,军事侵略相结合 C. 资本输出为主,瓜分世界D. 新殖民主义,以跨国公司为支柱

25.下图是《万国宇宙图》中的一幅14世纪欧洲人对遥远国度的想象图。图中的人们身体畸形,似妖似兽,丑恶可怕。造成欧洲人这种认识的客观原因是()

A. 世界各地处于相对孤立的状态 B. 新航路开辟前对东方人的丑化 C. 对遥远国度的畸形人感到恐惧 D. 生产力水平低人类未进化完毕

26.材料一:1929年,胡佛反对政府干预经济,拒绝稳定股市的建议,否决国会的救济方案。材料二:1932年,胡佛决定成立复兴金融公司,签署紧急救济与工程建设法,实行通货紧缩政策,反对联邦政府进行救济。对比上述材料,说明胡佛总统()A. 是坚定的自由放任主义者 B. 是凯恩斯经济理论的忠实践行者 C. 在没有稳定思路下随意调整政策 D. 在自由放任前提下实施有限干预

27.下面是19世纪前期欧美主要国家的城市和农村人口统计表

以上统计说明了()

工业革命促进了人口由农村向城市的流动 ②工业化程度越低,农村人口比例越大 ③除英国外,其他国家都没有开始向工业化过渡 ④人身隶属关系阻碍了农村人口向城市的流动 A. ①②③④B. ①②C. ①②④D. ②③④

28.“火树千株照水明,终宵如在月中行。地埋铁管通街市,真个销魂不夜城。”《申江百咏》描述的这一发明,最早出现于()A. 19世纪60年代B. 19世纪70年代 C. 19世纪80年代D. 19世纪90年代

29.“其制两柄上弯,高可三尺……其所盛种粒,各下通足窍,仍旁挟两辕,可容一牛,用一人牵,傍一人执耧,且行且摇,种乃自下。”这段话描述的农具是()

30.1881年投产的开平煤矿是中国第一个使用机械开采的煤矿,其章程规定:“进出煤铁银钱数目,每日有流水簿,每月有小结,每年有总结,(股东)可以随时查核。”这说明开平煤矿()A. 标志着中国近代工业化的起步 B. 产品主要远销国外,达到分洋利的目的 C. 具有近代企业制度的某些雏形

D. 引进西方管理模式,采用中外合资经营

分卷II

二、非选择题 31.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20世纪30年代经济危机期间职业介绍所前排起的长队图

材料二 罗斯福说:“从来在美国没有另外一个人比我对资本主义制度的私人企业、私有财产和私人利润有着更坚强的信仰……当这个私人利润和自由企业的制度面临到毁灭边缘的时候,是这个政府挽救了它。” 材料三 蓝鹰标志图案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二判断罗斯福为解决材料一中所示状况,采用了什么经济思想?其突出特点是什么?(2)材料三所示图案主要是针对美国哪一方面而提出的?为此政府制定了什么法令?

(3)结合以上材料和所学知识回答,美国人民在经济建设中有哪些优秀的精神品质值得我们学习?

32.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新生的工业能够这样成长起来,只是因为它用机器代替了手工工具,用工厂代替了作坊,从而把中等阶级的劳动分子变成了工人生产者,把从前的大商人变成了厂主,它排挤了小资产阶级,并把居民间的一切差别转化为工人和资本家之间的对立。——恩格斯《英国工人阶级的状况》

材料二 资产阶级,由于一切生产工具的迅速改进,由于交通的极其便利,把一切民族甚至最野蛮的民族都卷进文明中来了。它的商品的低廉价格,是它用来摧毁一切万里长城、征服野蛮人最顽强的仇外心理的重炮。它迫使一切民族——如果它们不想灭亡的话——采用资产阶级的生产方式……它按照自己的面貌为自己创造出一个世界。——《共产党宣言》 材料三 有历史学家说:“在1870年以后的大约40年里,并非仅仅在欧洲人看来,欧洲实际上确实算是在世界上快速扩张的现代文明的中心。”(1)据材料一概括工业革命发生后带来了哪些变化。(2)材料二所说的“文明”是指什么?

(3)据材料二、三和所学知识分析,在两次工业革命的推动下,世界市场有哪些新发展?

33.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宋朝时期值得注意的是,发生了一场名副其实的商业革命……中国首次出现了主要以商业,而不是以行政为中心的大城市。……同样重要的是,宋朝时的名副其实的商业革命,丝毫未对中国社会产生爆炸性的影响,而西方与此相应的商业革命却对西方社会产生了爆炸性的影响。材料二 ……在15世纪早期这段异乎寻常的历史中……正是制度结构上和向外推动力上的根本差别,在世界历史这一重要的转折关头,使中国的力量转向内部,同时将全世界海洋留给了西方的冒险事业。

材料三 1763年新兴的西方世界(→欧洲商队的路线)

——以上均摘自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1)宋朝的“商业革命”有什么突出特点?“西方与此相应的商业革命却对西方社会产生了爆炸性的影响”是指什么?

(2)材料二中“中国的力量转向内部”“西方的冒险事业”各指什么?二者有何内在联系?

(3)结合上图和所学知识,比较这一时期中考试历史试卷西经济形态的不同,并分析这种不同对双方的外贸有何影响。

34.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 当时中国的工业革命已经起步了,1865年到1890年间,上海建立了江南机器制造总局,南京建立了金陵机器制造局,开办了洋学堂,后来,兰州织呢局、上海机器织布局成立,京师大学堂设立,各省也开办了洋学堂。再后来,海军衙门设立,购置军舰,设立南北电报局、开平矿务局和湖北汉阳枪炮厂,国家开始步上机械化和工业化的轨道,整个国家的发展态势良好,洋务运动非常成功。到了1890年代以后,中国碰到一个钉子,就是它和日本的甲午战争。——张英、赵蕾、张怡徽《中国故事:世纪的成功和世纪的失败》

结合所学知识,针对材料“洋务运动非常成功”的观点谈谈你的认识,分析作者认为甲午中日战争是“中国碰到一个钉子”的原因。

答案解析

1.【答案】B

【解析】美国经济大萧条时,胡佛固守传统的“自由放任”政策,这不但没有克服危机,反而使危机更加严重。因此B项符合题意。2.【答案】A

【解析】按照材料所述铁农具在全部农具中的比重,可以看出农业生产中占主导地位的农具是铁农具,故A项正确;材料提供了“河北石家庄”、“辽宁抚顺”两个北方的遗址,不能充分证明“全国”这一范围,故B项错误;因为缺少其他地区的对比数据,仅仅按照材料,不能判断“最发达”,故C项错误;唐朝曲辕犁的使用是铁犁牛耕成熟的标志,故D项错误。3.【答案】B

【解析】第②段是在17、18世纪,当时主要的殖民国家是荷兰、英国、法国,美国在18世纪后期才独立。4.【答案】C

【解析】结合所学可知,对农业和手工业的改造走的是合作化道路,与题意不符,故A项错误;建国初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改造采用了和平“赎买”的方式,而不是没收,故B项错误;依据材料“同仁堂制药厂被划归中国药材公司北京市公司管理,同仁堂被合并到宣武区药厂,同仁堂药店归大栅栏红旗街道管理”信息可知建国初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改造采用了全行业公私合营的方式,故C项正确;建国初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改造没有采用资本家自愿捐献的方式,故D项错误。5.【答案】A

【解析】依据材料“乡村纺织……所出布匹,日以万计”可知家庭手工业有了较大发展,故A项正确;材料中没能体现自然经济的衰落表现,而且是以织助耕,不能体现自然经济受到明显冲击,故B项错误;材料中没有商业和农业关系的叙述,故C项错误;虽然布匹产量较大,但是材料中没有体现雇佣关系,故D项错误 6.【答案】C

【解析】根据题干史料中“伐木”“焚烧”等信息,可知耕种方式是刀耕火种,应选C项 7.【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的识图能力。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图中所示耕作工具是木耒。8.【答案】B

【解析】由材料中“1957年”“同工同酬的满意工分”可知应为农业生产合作社时期。9.【答案】B

【解析】“伤筋动骨”的“大手术”说明是对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调整,即罗斯福新政加强国家对经济的干预。A、D两项属于新政的具体表现,C项属于自由放任政策。10.【答案】C

【解析】西服传入后,中国传统服饰,如长袍马褂等并没有退出历史舞台,土洋并存是这一时期的典型特征,故A项错误;中山装不属于传统服装,故B项错误;20世纪20年代后,人们吸收西方服饰的长处,对旗袍进行了多次改革与创新,使旗袍受到广大女性的欢迎,成为城镇新潮女性的日常着装,故C项正确;近代物质生活的变迁,折射出近代中国社会的进步,故D项错误。11.【答案】B

【解析】西方大国减少国家对经济的干预,出现“混合经济”发生在70年代,主要原因是资本主义经济停滞、通货膨胀严重,故B正确,C、D时间不对,A与题意不符首先要排除。12.【答案】D

【解析】麦哲伦船队环球航行客观上证明了地圆说的正确性,但这并不是其主观目的,故A项错误;形成世界市场是在第二次工业革命后,故B项错误;寻找黄金的主观目的不是作为资本,因为西班牙王室支持开辟新航路而掠夺的海外财富主要用来挥霍,故C项错误;麦哲伦船队环球航行的目的是为了传播宗教,掠夺金银,故D项正确。13.【答案】C

【解析】近代思想启蒙指的是西方资产阶级民主思想的传播,材料中没有涉及,而且据所学可知洋务派只学西方技术不学制度,故①错误;“翻译公文”“练习译书”都体现了对翻译的重视,故②正确;首年的教学内容反映了对传统文化的秉持,后面三行学习内容体现了对西方科学技术的重视,总体上表明了中体西用,故③正确;学习内容既有自然科学也有人文科学,故④正确,选项C项符合题意。14.【答案】D

【解析】由题干“小麦青青大麦黄”“缫车嘈嘈似风雨,茧厚丝长无断缕”“明日西门卖丝去”等信息可以看出农户在从事农业生产的同时,也从事家庭手工业,并在市场上销售,故D项正确;“西门卖丝”可见手工产品质量不一定低下,故A项错误;小农经济以家庭为生产单位,故B项错误;由题干“原头日出天色凉。妇姑相呼有忙事”可见农民家庭生活很忙碌,故C项错误。15.【答案】C

【解析】罗斯福新政关于农业政策的目的是由政府收购剩余农产品以控制市场价格,提高农产品价格和农民购买力。16.【答案】C

【解析】戊戌变法时期没有新民主主义婚姻制度,故A项错误;新文化运动时期同样没有“新民主主义婚姻制度”,故B项错误;根据材料“新民主主义婚姻制度。”说明是新中国成立初期,该时期属于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时期,故C项正确;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的法治建设提的应该是“社会主义婚姻制度”,故D项错误。17.【答案】A

【解析】据材料可知采取积极的工业化的政策的目的就是在于求得建立巩固的国防、满足人民需要和对国民经济实现社会主义改造的物质基础。另据“一五”计划这一时间限定可知,当时优先发展重工业。18.【答案】D

【解析】本题为最佳型选择题,须选择最恰当的一项。以麦哲伦环球航行为线索,考查对新航路的准确理解。A项依据与史实相符,但不一定说明麦哲伦到过;B项依据符合史实,但麦哲伦并没有完成整个航行,依据不充分,结论不科学;C项依据也与史实相符,但不充分说明麦哲伦没有到过;A、B、C项三则材料都不能充分说明麦哲伦到过印度,故应是待考证,D项最匹配。19.【答案】A

【解析】读懂材料即可,材料说的是农户逐渐用洋纱取代土纱用于生产布匹。毫无疑问是指鸦片战争后,中国经济结构变动中的纺织分离。B错误,农户生产的是土布,即家庭手工业的产品,和民资毫无瓜葛。C错误,材料只给了土布生产的洋纱比例,根本无法得出此观点。D错误,材料提到土布除供给市场外还有自用,显然不是完全商品化。20.【答案】A

【解析】据材料信息“教民农作”可判断,“耒耜”是进行农业生产的工具。21.【答案】C

【解析】根据题中的治田、宅、桑、衣帛,可以判断为自给自足,以家庭为单位的生产状态,C项符合。A在材料中无相关信息。B项与材料矛盾,D项不全面。22.【答案】A

【解析】材料表明葡萄牙人开辟了通往东方的新航路后,东方的香料大量来到欧洲,使封建主阶层获取了大量财富,同时也促使欧洲的贸易中心转移到了大西洋沿岸,①②④均正确。这些财富在西、葡并未转化为资本促进资本主义发展,而是被贵族尽情挥霍,并最终导致了两国的衰落。23.【答案】C

【解析】汉代、唐代都在指定区域进行商品交换,故A、B项错误;宋代商品交换打破时空限制,商品交换可能出现在居民区,故C项正确,D项错误。24.【答案】C

【解析】“直接抢夺,欺诈性贸易”属于早期殖民扩张的特点,A项错误;“商品输出为主,军事侵略相结合”属于工业革命之后殖民扩张特点,B项错误;1912年第二次工业革命期间,此时帝国主义以资本输出为主,C项正确;以跨国公司为支柱属于20世纪90年代以后经济全球化表现,D项错误。25.【答案】A 【解析】14世纪处于新航路开辟之前,此时世界各地彼此孤立,各文明之间交流很少,彼此之间并不了解,因此出现了材料中描述的现象,故选A项。26.【答案】D

【解析】“胡佛决定成立复兴金融公司,签署紧急救济与工程建设法,实行通货紧缩政策”体现了政府的干预,故A项错误;“胡佛反对政府干预经济,拒绝稳定股市的建议,否决国会的救济方案”说明胡佛主张自由放任,故B项错误;题干材料并不能体现胡佛没有稳定的思路随意调整政策,故C项错误;胡佛主张有限的干预,但应该在自由放任的前提下,故D项正确。27.【答案】C

【解析】时间是19世纪前期,其他主要资本主义国家也开始工业革命,故排除③。而结合图表,俄国和美国正是因为存在农奴制和黑人奴隶,故城市人口百分比远远落后于英法,④正确。28.【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基础知识:第二次工业革命成果。由“地埋铁管通街市,真个销魂不夜城”可见其描述的为电灯,为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成果。1879年10月21日,美国发明家爱迪生发明世界上第一盏有实用价值的电灯,故选B项。29.【答案】B

【解析】由材料“种粒”“种乃自下”可知该农具是播种工具,A项是东汉时期的牛耕画像石,牛耕反映的是犁地工具,故A项错误;B项是西汉时期的播种工具耧车,与题意相符,故B项正确;C项是魏晋时期翻车的模型,翻车属于灌溉工具,故C项错误;D项是隋唐时期在江东地区出现的曲辕犁,也是一种犁地工具,故D项错误。30.【答案】C

【解析】近代工业化从本质上说,主要采用机器生产,开平煤矿是第一个使用机械开采的煤矿,并不能代表所有企业,故A项错误;产品远销国外,在材料中不能体现,故B项错误;从材料中可以看出开平煤矿采用机械开采,并且有股东查核,可以看出此企业具有近代企业的某些特点,故C项正确;“中外合资经营”在材料中未体现出来,故D项错误。

31.【答案】(1)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特点是利用政府力量对经济进行宏观调控。(2)复兴工业。《全国工业复兴法》。

(3)充满自信、勇于追求、诚实守信、合法经营、大胆探索、合作共赢

【解析】本题考查罗斯福新政的内容。本题以罗斯福新政为背景设计问题,回答时要注意结合所学知识。

32.【答案】(1)用机器代替手工工具;用工厂代替作坊;工业资产阶级和工业无产阶级成为社会的两大对立阶级。(2)资本主义。(3)工业革命后,19世纪中后期,世界市场基本形成;第二次工业革命后,19世纪末20世纪初,世界市场最终形成。

【解析】从材料“用机器代替了手工工具”“工厂代替了作坊”“居民间的一切差别转化为工人和资本家之间的对立”分析工业革命后带来的变化。(2)从材料“资产阶级……都卷进文明中来了”可以分析的出资产阶级卷入的文明是资本主义社会和资本主义的生产方式。(3)此题考查的是工业革命与世界市场的关系。第一次工业革命后世界市场初步形成,第二次工业革命后世界市场最终形成。33.【答案】(1)突出特点:城市布局打破坊市界限;出现了工商业市镇;出现了世界上最早的纸币“交子”;海外贸易发达。“爆炸性的影响”:加速了西欧封建制度的解体,促进了资本主义的发展。(2)含义:中国——闭关锁国;西方——开辟新航路。联系:新航路开辟,西方国家侵扰中国东南沿海;为维护统治,统治者实行闭关锁国政策。

(3)经济形态:中国是封建自然经济,西方是资本主义经济。影响:中国实行的是不计经济效益的“朝贡贸易”;西方是对外输出制成品的殖民贸易。

【解析】第(1)问的特点从城市布局、工商业市镇、货币、海外贸易等方面归纳;“爆炸性的影响”从社会转型方面思考。第(2)问从中国闭关政策和西方开辟新航路方面归纳。第(3)问从中西方封建经济与资本主义经济方面思考其经济形态上的差异,据材料中“1763年新兴的西方世界(→欧洲商队的路线)”并结合中国的郑和下西洋所体现的朝贡贸易进行思考。

34.【答案】(1)认识:材料夸大了洋务运动的积极作用。洋务运动虽在军事、科技、经济、教育等方面学习了西方,在一定程度上实现了“自强”和“求富”的目标,推动了中国近代化,但以“中体西用”为指导思想,未从根本上动摇封建统治,其主观目的是维护清朝统治,避免不了最终失败的命运。对洋务运动的评价应实事求是,客观公正。

原因:甲午中日战争失败,宣告了洋务运动的破产;《马关条约》的签订,使中国领土和主权进一步遭受严重损失,也刺激了列强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严重阻碍了中华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大大加深了中国社会半殖民地化的程度,这一切都延缓了中国近代化的步伐。

【解析】(1)解答本题关键有二,一是熟知洋务运动的有关史实,二是谈认识题必须首先亮明观点,然后用史实论证观点。论证过程中一定要注意角度的多元性。第二小问问甲午中日战争是“中国碰到的一个钉子“的原因,要学会变通问题,实际上是问甲午中日战争的危害,同样要注意答题的多角度。

第三篇:云南省曲靖市陆良县一中2018年高三二月份月考 历史

绝密★启用前 云南省曲靖市陆良县一中2018年高三二月份月考

高三文综 历史

一、选择题(共12小题,每小题4.0分,共48分)1.下面是唐朝与北宋早期的科举次数与录取进士人数的基本情况简表。北宋与唐朝录取人数出现差异的主要成因是()

A. 北宋完善了科举制 B. 北宋增加了科举次数 C. 北宋强化了君主专制 D. 国家调整了用人方针

2.历史学家们喜欢用“黄金时代”来表述某一时期某一历史现象达到比较繁荣或鼎盛的状况。下列关于各类“黄金时代”的表述正确的有()①伯里克利执政时代是希腊民主政治的“黄金时代” ②元末明初以后,中国古典小说迎来了一个“黄金时代” ③20世纪50年代起,美国经济进入高速发展的“黄金时代”

④19世纪末“实业救国”思潮兴起后,中华民族资本主义发展进入“黄金时代” A. ①②③ B. ①②④ C. ①③ D. ②③

3.有人说,新航路的开辟发现了一个“新世界”。这一时期()A. 欧亚市场商品种类增多 B. 达尔文发表《物种起源》 C. 世界市场基本形成 D. 京剧艺术产生

4.20世纪50年代,在评论某一国际会议时,美国舆论认为,某些代表的亲美发言“没有对会议的结果产生任何影响”,“几个信仰美国哲学的亚洲朋友的声音很快就沉寂下去了”。据此可知,这一会议()

A. 加强了中国与亚非国家的联系 B. 开始冲破了美国孤立中国的政策 C. 在一定程度上冲击着两极格局

D. 实现了印度支那问题的和平解决

5.中国古代科技长期处于世界领先地位,下列表述正确的是()①春秋时期发明使用了指南针 ②战国时期出现恒星方位记录表 ③北宋时期火药开始用于战争 ④明朝时期出现总结性科技巨著 A. ①② B. ①③ C. ③④ D. ②④

6.第二次国共合作初期,国民党政府承认各党派的合法地位,召开国民参政会,吸收部分共产党人和进步人士参加政府的抗战工作,并还公开拒绝和驳斥日本“共同防共”的谬论。这表明()A. 日本全面侵华战争推动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建立 B. 国共合作促进了中国民主政治的发展

C. 国民党放弃了反共反人民的政治立场 D. 国共合作是政治、经济、军事的全面合作

7.秦朝时期的军国大事,一般先由丞相、御史大夫和诸卿进行朝议,最后由皇帝裁决。这一做法使

()

A. 中央强化了对地方的控制 B. 君主专制造成的决策失误有所减少 C. 君权在事实上遭到了弱化 D. 民主观念开始渗入政治体制

8.钱穆在《国史大纲》中写道:“中国政治之长进,即在政府渐渐脱离王室而独立化,王室代表贵族特权之世袭,政府代表平民合理之进退,而宰相为政府领袖,君权、相权,互为节制。”若此观点成立,则与之相背离的朝代是()

A. 秦、汉 B. 隋、唐 C. 宋、元 D. 明、清

9.“作为具体的政治历史事件的‘五四爱国运动’最足以构成新文化运动前、后期的分水岭,因为从这一事件开始,新文化运动事实上从比较广义的文化运动的范围中发生某种突破……”下列现象可作为这种“突破”表现的是()

A. 民主与科学的思想深入人心 B. 封建思想的统治地位受到挑战 C. 新文化运动的阵营日益巩固 D. 马克思主义成为新思潮的主流 10.美国1787年宪法与1871年德意志帝国宪法中都规定()A. 国家结构形式为联邦制 B. 国家权力之间相互制衡 C. 国家元首可以解散议会 D. 政府首脑对国家元首负责

11.卢沟桥事变后不久,日本侵略者故伎重演,在侵略华北的同时,把战火烧到华东地区,中国守军坚决予以反击,爆发了()

A. 淞沪会战 B. 太原会战 C. 徐州会战 D. 武汉会战 12.明朝在北京、南京两座城市设置五城兵马司,其“职专防察奸宄,禁捕贼盗,疏通沟渠,巡视风火”,规定一旦发现街道损坏、沟渠壅塞或城墙坍塌,就要立即通知有关部门修缮;如遇火灾,还要立刻领兵救灾。据此推断,明代重视京城的()

A. 民生建设 B. 市政管理 C. 危机管控 D. 社区自治

分卷II

不受欢迎人的名字,并通过投票表决将其予以政治放逐。……在“陶片放逐法”这座祭坛上,固然有独裁者的鲜血,也飘荡着无辜者的冤魂。

材料三

通过一个从公民中挑选出来的机构,对公众的看法加以提炼和进行补充,以这些人的智慧,使他们能最清楚地了解真正的国家利益之所在,他们的爱国心和正义感也使他们不大可能出于短期和狭隘的考虑而牺牲国家利益。在这种制度安排下,经过人民代表的表述,公众的声音会比由他们

——麦迪逊《联邦党人文集》

二、非选择题(共5小题,共52分,15、16、17为选修部分,学生任选其中一题作答)自己直接表达更符合公共利益。13(18分).中国看世界,世界看中国。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 在面对西方文明时,中国大体上都是坚持克拉克(EdwardA.kracke)所说的,“在传统中变”,可是,1895年以后,在这种追求富强的心情中,一切却似乎在向着西方式的“现代”转化,出现了“在传统外变”的取向。

——葛兆光《1895年的中国:思想史上的象征意义》

材料二 2005年6月27日。中国的新变革——小世界,大赌注。这一期《时代》(美国著名新闻周刊)谈的正是“中国制造”,全世界没有谁能逃脱的“中国制造”,甚至连故去的毛泽东,在本期的《时代》封面里,也穿上了时髦的LV——很显然,这件LV,也是“中国制造”。

(1)结合19世纪末 20世纪初的史实,从政治文明的角度说明中国为“追求富强”出现“传统外变”的观点。并分析出现“传统外变”的原因。

(2)简要说明近代西方经济文明与近代中国的历史关联。

(3)结合材料二和所学知识,分析全世界没有谁能逃脱 “中国制造”的原因。

14(19分).在几千年的文明史上,社会政治制度经历了不断演变的过程,体现出复杂多样的特点。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鲍宣上书汉哀帝:“天下,乃皇天之天下也。陛下上为皇天子,下为黎庶父母……今贫民菜食不厌,衣又穿空,父子、夫妇不能相保,诚可为酸鼻。陛下不救,将安所归命乎!”

材料二

陶片放逐法是古希腊雅典等城邦实施的一项政治制度。雅典公民都可以在陶片上写上那些

(1)概括材料一体现的政治思想。

(2)据材料二,概括雅典民主政治的特点。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其对西方民主政治产生的影响。(3)材料三体现了怎样的民主形式?与材料二中的民主形式相比有何进步性?

【历史选修1: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15分 15.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北宋初年规定:租佃土地须“命立要契,举借粮种,及时种莳。俟收成,依契约分,无致争讼”。如有纠纷,“只凭契照为之定夺”。

宋仁宗天圣五年(1027年)诏:“江淮、两浙、荆湖、福建、广南州军,旧条:私下分田客(佃户)非时不得起移,如主人发遣,给予凭由,方许别住。多被主人折勒,不放起移,更不取主人凭由,须每年收田日毕,商量去处,各取稳便。即不得非时衷私起移。如是主人非理拦占,许经县论详。”

——摘编自《续资治通鉴》等

材料二 知大名府韩琦言:“臣准散青苗诏书,务在惠小农,不使兼并乘急以要倍息,而公家无所利其入。今所立条约,乃自乡户一等而下皆立借钱贯陌,三等以上更许增借。”

——摘编自《宋史食货志》

(1)根据材料一、二,分别概括其中制度规定的目的。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相关制度规定的历史背景。

【历史选修3: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15分 16.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朝鲜战争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规模最大的局部战争之一。这场战争由于以美国为首的10多个国家的军事干预而演变成一场侵略与反侵略的国际战争。美国、中国以及苏联不同程度地卷入这场战争……美国打着“联合国”的名义,其目标是遏制苏联的共产主义扩张。为了支援朝鲜人民的反侵略斗争,保卫祖国的安全,中国政府和人民派出志愿军进入朝鲜,同朝鲜人民军并肩作战,最终赢得了朝鲜战争的伟大胜利。——摘自《朝鲜战争》

材料二 ……在此次伊拉克问题上,美与俄、法、德、中、印等大国的主张大相径庭,导致联合国、北约和欧盟内部出现裂痕,……俄、法、德等世界主要国家和国际组织与美矛盾和斗争的焦点已经由是否对伊动武这一具体问题上升到一个新的层面。即,是维护现行的国际政治体系、基本准则,还是接受美国强权政治、单边主义。——摘自《伊拉克战争》 请回答:

(1)依据材料一指出朝鲜战争的性质,并概括分析这场战争爆发的背景。

(2)朝鲜战争与伊拉克战争反映了西欧主要国家和美国的关系发生了什么变化?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分析其变化的原因。

(3)西欧主要国家与美国关系的变化给我们什么启示?

【历史选修4:中外历史人物评说】15分 17.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20世纪初,爱因斯坦从相对论出发提出著名的质能关系式E=mc,这为核开发提供了理论基础。

材料二 德国十分重视这一理论的军事价值,在相关研究中处于领先地位。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之后,爱因斯坦向美国总统罗斯福建议,应抢在德国之前研制出原子弹。

材料三 政府于1945年8月投放原子弹到日本广岛、长崎,造成平民伤亡严重,爱因斯坦得知后,非常痛心,他说,致信罗斯福提议研制核武器,是自己一生中最大的错误和遗憾。他甚至懊悔当初从事科研。

结合上述材料,分析爱因斯坦的做法究竟是对还是错?从中我们得到什么启发?我们应怎样对待科学的发展?

2答案解析

1.【答案】D

【解析】根据材料信息,可知北宋与唐朝相比,科举次数虽然减少,但是科举录取人数大大增加,故B项错误;录取人数增加不足以说明北宋完善了科举制,故A项错误;君主专制是指中央政府的决策方式而言,材料中无从体现,故C项错误;唐朝尚有门阀士族传统,而北宋加强了科举取士的制度,政府中的官员几乎都通过科举晋升,故D项正确。2.【答案】C

【解析】中国古典小说迎来了一个“黄金时代”是在明中叶以后,故②错误;中华民族资本主义发展进入“黄金时代”是在一战期间,故④错误;根据所学,①③正确,选择C项符合题意。3.【答案】A

【解析】新航路后,商品种类与贸易范围扩大,故A项正确;达尔文发表《物种起源》是在19世纪,而新航路开辟是在15世纪,故B项错误;世界市场基本形成是在工业革命后,故C项错误;京剧艺术产生是在19世纪,故D项错误。4.【答案】A

【解析】材料中“几个信仰美国哲学的亚洲朋友的声音很快就沉寂下去了”信息说明会议主要是以亚非国家参加为主,舆论导向亚非国家,是万隆会议的精神,故A项正确;开始冲破了美国孤立中国的政策不是万隆会议的精神,故B项错误;万隆会议并没有在一定程度上冲击着两极格局,故C项错误;实现了印度支那问题的和平解决的是日内瓦会议,不符合材料中信息,故D项错误。5.【答案】D

【解析】本题考查古代科学技术。世界上最早的指南仪器是中国在战国时期发明的“司南”,故①表述错误;②符合史实;唐末,火药开始用于军事,故③表述错误;④与史实相符。故选D。6.【答案】B

【解析】根据题干“第二次国共合作初期”可知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已经建立,故A项错误;国共合作期间,根据材料信息“国民党吸收部分共产党人和进步人士参加政府的抗战工作,并还公开拒绝和驳斥日本”可知,国共合作促进了中国民主政治的发展,故B项正确;题干材料只是讲述国民党放松对其他党派的控制,并没有放弃反共立场,故C项错误;材料只能体现国共在政治方面的合作,故D项错误。7.【答案】B

【解析】根据所学知识,军政要务先由丞相、御史大夫和诸卿进行朝议,最后由皇帝裁决,可以减少君主专制制度下的决策失误。故答案选B。

8.【答案】D

【解析】钱穆主张政府和王室应该分离,政府的代表是丞相,王室的代表是皇帝,两者相互牵制。明清时期,丞相被废除,与钱穆的观点相悖。9.【答案】D

【解析】民主与科学思想是新文化运动前期的主体,故A项错误;在新文化运动前期,随着民主科学思想的宣传,已经对封建思想构成了实质上的挑战和冲击,故B项错误;随着五四运动的发生,社会主义和马克思主义被越来越多的人所接受,新文化运动原有的阵营发生了分化,故C项错误;五四运动推动了社会主义和马克思主义思想在中国的传播并且逐渐占据新文化运动的主流,相对于传统的资产阶级思想宣传,由此开始的无产阶级革命思想可以看作是一场突破,故D项正确。10.【答案】A

【解析】两部宪法都规定实行联邦制,其国家结构相同,故A项正确;“国家权力之间相互制衡”符合美国,不符合德国,故B项错误;“国家元首可以解散议会”符合德国,不符合美国,故C项错误;“政府首脑对国家元首负责”符合德国,不符合美国,故D项错误。11.【答案】A

【解析】1937年8月13日,日军大举进攻上海,威胁南京。中国军队与侵华日军展开淞沪会战。双方在上海地区激战三个月。B项战场在山西,C项战场在江苏,D项战场在华中武汉。故选A。12.【答案】B

【解析】材料没有涉及民生问题、社区自治问题,故A、D项错误;材料反映明朝在北京和南京设五城兵马司,职责是维护治安、城市道路沟渠的疏通修缮和城市的灾害应急处理,属于市政管理范畴,故B项正确;火灾的应急处理属于危机管控,但材料还包括治安和市政建设的维护,与危机管控无关,故C项错误。

13.【答案】(1)说明:戊戌变法提出改良政治,实行君主立宪制度;

辛亥革命推翻了君主专制制度,建立了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

原因:民族危机不断加深(或甲午战败,掀起瓜分狂潮;八国联军侵华);洋务运动的弊端,促使有识之士开始更积极全面地向西方学习;启蒙思想的影响;民族工业和民族资产阶级的发展。(2)关联:英法等西方国家通过工业革命成为工业国家,积极对外扩张,侵略中国;西方工业文明冲击了中国传统的小农经济,中国社会经济结构发生改变(或答“人们的社会生活发生变化”);人们的思想观念发生变化(或答“西学东渐”)。

(3)原因:中国改革开放,成为制造业大国;逐步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加入世贸组织;积极开展多边外交;经济全球化趋势加强;两极格局解体。

【解析】(1)第一小问依据材料一中“1895年以后,在这种追求富强的心情中,一切却似乎在向着西方式的“现代”转化,出现了“在传统外变”的取向,结合1895年,甲午战争之后民族危机的史实从国人挽救民族危机的角度从资产阶级维新派和革命派相关活动去思考作答;第二小问原因从政治、经济以及思想等视角概括,政治从民族危机,经济从民族资本主义经济发展,思想从启蒙运动视角等角度综合回答即可。

(2)从西方开始完成工业革命以及工业革命后对中国影响角度思考,对中国影响可以从政治、经济以及思想等视角分析,政治上从中国开始近代化、经济从传统经济破坏,新经济模式出现,思想从近代国人向西方学习的视角分析作答。

(3)依据材料三中“中国制造”,全世界没有谁能逃脱的“中国制造”并结合所学知识从政治、经济方面去概括中国如何融入世界的,经济视角可以从改革开放、加入WTO、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方面作答;政治视角可以从建立全方位外交以及苏联解体后国际局势等角度综合分析。14.【答案】(1)思想:君权神授、家国一体、民本思想。

(2)特点:人民主权、直接民主、公民平等、民主的盲目性(随意性)。影响:其政治原则、民主运作方式等是近代资产阶级民主政治的蓝本。(3)形式:代议制民主。

进步:专业人士治国;避免多数人暴政;更好地维护公共利益。

【解析】(1)依据材料一“陛下上为皇天子,下为黎庶父母”体现君权神授,家国一体,材料一“陛下不救,将安所归命乎!”体现统治者要以民为本。

(2)第一小问特点,依据材料二“雅典公民都可以在陶片上写上那些不受欢迎人的名字,并通过投票表决将其予以政治放逐”体现了直接民主,人民主权,依据材料二“在‘陶片放逐法’这座祭坛上,固然有独裁者的鲜血,也飘荡着无辜者的冤魂”体现了陶片放逐法的弊端,民主的盲目随意性。第二小问影响,可以总结其对后世的影响:其政治原则、民主运作方式等是近代资产阶级民主政治的蓝本。

(3)第一小问形式,依据材料三“通过一个从公民中挑选出来的机构”可知是代议制民主;第二小问进步性,依据材料三“以这些人的智慧,使他们能最清楚地了解真正的国家利益之所在,他们的爱国心和正义感也使他们不大可能出于短期和狭隘的考虑而牺牲国家利益。”再与材料二中“在‘陶片放逐法’这座祭坛上,固然有独裁者的鲜血,也飘荡着无辜者的冤魂。”对比可知专业人士治国;避免多数人暴政;更好地维护公共利益。

15.【答案】(1)目的:材料一:规范租佃关系,抵制地主对佃户的人身约束;协调租佃纠纷,维

持生产正常进行。

材料二:保护自耕小农,抵制兼并,增加国家收入。

(2)历史背景:租佃契约关系普遍化,自耕小农仍是农业生产的主体,土地兼并加剧,政府根据社会变化在政策上进行调整。

【解析】考查学生“历史上的重大改革”中的“王安石变法”这一知识点,意在考查学生阅读史料,理解材料、最大限度地获取有效信息的能力,同时需要对有效信息进行完整、准确、合理的解读。第(1)问的回答要精读史料,最大限度的提取有效信息并进行归纳。第(2)问的回答要结合变法的背景和必修二的相关知识。

16.【答案】(1)性质:是一场侵略与反侵略的国际战争。(2分)背景:美国和苏联从战时的盟友变成了“冷战”的对手,世界格局形成了针锋相对的两大阵营;美国倚仗强大的经济和军事实力,企图称霸世界;西欧各国因遭受战争之害,国力衰退,只得依附于美国与苏联对抗;朝鲜内战的爆发。(2)变化:由依附美国与苏联对抗,到不接受美国强权政治、单边主义。原因:美国经济发展速度放缓、政治影响力衰减;西欧主要国家经济高速发展,成为世界上的发达地区;美国发动的伊拉克战争严重损害了西欧主要国家的利益。

(3)注重经济发展,提升综合国力;加强区域的团结合作。

【解析】本题以两场战争为切入点,实际考查了二战后国际关系的变化。一是两极格局下美苏关系的变化,二是两极格局瓦解后,西方主要国家和美国之间的矛盾。设问很有新意。题目难度不大,结合材料和所学相关知识分析即可。

17.【答案】(1)爱因斯坦基于他对维护人类和平的热忱而做出上述举动,也是正确的。

(2)启发:科学研究应用于促进社会发展、保持人类和平等方面;科学对军事技术进步的推动作用巨大,有时能起到以暴制暴,从而换取和平的作用;科学研究的初衷,与其后的实际应用效果之间可能会出现较大偏差等。

(3)态度:科学的发展本身,是客观而不受任何利益集团左右的。我们应以理性的态度来看待科学的发展,既要努力学习,进一步推动科学发展,同时也要控制科研成果的实际应用,使其向着保护人类的方向发展。

【解析】本题属于开放性问答题,应鼓励学生畅所欲言,答案不求唯一。对爱因斯坦的做法和认识可从其主观目的即维护世界和平方面考虑;科技的发展具有双重作用,我们应尽量趋利避害,使其为人类和平进步事业的发展做出贡献。

第四篇:云南省龙陵一中2017-2018学年下学期六月份考试 高一历史

云南省龙陵一中2017-2018学年下学期六月份考试

高一 历史

本试卷分第Ⅰ卷和第Ⅱ卷两部分,共100分,考试时间120分钟。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

分卷I

一、选择题(共30小题,每小题1.5分,共45分)1.下列有关近代中国交通的现象,体现出社会进步的是()A. “华人之坐马车,大率无事之人居多,故马车专为游观而发” B. “如果华人马车从后面赶超洋人马车,即以违章处理” C. “拉人力车的讨厌马车、汽车、赶马车的又讨厌汽车” D. “男女杂坐,不以为嫌”

2.清朝乾隆、嘉庆年间在广东顺德流行的一首《竹枝词》写道:“呼郎早趁大冈墟,妾理蚕缫已满车;记问洋船曾到几,近来丝价竟何如?”这反映了()A. 男耕女织的自给自足的生活 B. 清政府放弃了闭关锁国政策 C. 海外贸易刺激了国内丝织业生产 D. 丝织业出现了资本主义萌芽

3.1980年,珠海是一个普通的小县城。20世纪90年代,珠海发展成为环境优美的现代化城市。珠海快速发展的主要原因是()A. 政策扶持 B. 毗邻港澳 C. 科技领先 D. 资源丰富

4.明代漳州名士张燮在《东西洋考》一书中提到:“顾海滨一带,田尽斥卤,耕者无所望岁……贫者为佣,亦博升米自给。一旦戒严,不得下水,断其生活,若熟悉自古力势不肯抟手困穷,于是所在连结为盗,溃裂以出,其久潜踪于外者,既接纳不敢归又连结外夷,乡导以入。”材料主要反映了()

A. “海禁”政策的必要性 B. “海禁”政策的恶果 C. 小农经济的脆弱 D. 明朝社会矛盾激化

5.读“1957—1960年我国经济统计(部分)表”。由此可知,这一时期我国()

A. 经济建设的指导思想出现失误 B. 经济体制改革成效显著 C. 社会主义工业化建设全面启动 D. 国民经济形势趋向好转

6.有学者认为:“1840—1919年的八十年间,可以说是中国社会震动最烈,经济变迁最显著的非常历史时期。”下列各项中,不属于该阶段“经济变迁”的是()A. 自然经济逐渐解体 B. 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 C. 洋务企业的兴衰 D. 官僚资本的急剧膨胀

7.陈旭麓在《中国近代社会的新陈代谢》写道:“洋务运动,就其主观动机而言,他们未必有真心打破旧轨,但他们的主张却包含着逸出旧轨的趋向。”这里“包含着逸出旧轨的趋向”的本质含义是()

A. 瓦解着自然经济,促进了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 B. 有利于西学的传播

C. 在一定程度上抵制了西方资本主义的经济侵略 D. 引进了西方先进的科学技术

8.沈葆桢曾说,铁路电报并不是不适用,但若创办,必须依照民情,“台湾则可行,以其为民情所安也;他处则难行,以其为民情所骇也”。1877年,中国第一条电报线在台湾成功架设,这得益于()

A. 朝野上下的共同努力 B. 较为特殊的地理文化 C. 实业救国理念的推动 D. 相对宽松的国际氛围

9.1927~1936年,我国民族工业发展较快。如最大的民族资本荣氏申新厂纱锭数和布机台数,在这十年间增长300%和281%,新兴工业部门如化学工业、橡胶工业、搪瓷工业都有较大的发展。促进这一时期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的因素有()①国民政府形式上统一全国,政局相对稳定 ②国民政府的推动、支持 ③中国人民反帝爱国运动的促进 ④爱国实业家的努力

A. ①②③④ B. ①②③ C. ②③④ D. ①②④

10.下表为近代列强在华投资的相关数据统计(摘自白寿彝主编《中国通史·卷十二》)其中表中序号①②③所代表的国家依次为()

A. 英国、美国、苏联 B. 美国、日本、苏联 C. 英国、日本、美国 D. 美国、英国、日本

11.“在广州,外人也是不自由的,夏秋两季是买卖季,他们可以住在广州的十三行,买卖完了,他们必须到澳门去过冬。……他们在十三行住的时候,照法令不能随便出游。”(蒋廷黻《中国近代史》)这表明清政府()

A. 禁止外国商人来华 B. 重视维护外商利益 C. 加强沿海军事防御 D. 严格限制对外交往

12.经济学家张维迎认为,中国过去30多年的经济奇迹源于市场的逻辑,即生产力的提高来自技术进步和创新,技术进步和创新来自劳动分工。劳动分工受市场规模的限制。市场的规模越大,参与交易的人越多,市场的分工就会越细,技术进步就会越快。下列经济现象最能印证上述观点的是()

A. 加入世贸,融入全球 B. 开发浦东,打造上海 C. 政企分开,权责明确 D. 包干到户,提高收入

13.1961年,中共中央工作会议修订的《农村人民公社工作条例》,社员被允许经营少量自留地和小规模的家庭副业。这一决定的目的在于()A. 实行生产责任制 B. 发展乡镇企业 C. 恢复国民经济 D. 改变生产资料所有制

14.导致下表中工厂和资本数字呈现大幅增长的主要原因是()

A. 中国通商口岸的大幅增加 B. 列强放松对中国的经济侵略 C. 国民政府奖励实业政策的推动 D. 清政府放松对民间设厂的限制

15.在我国古代,“社稷”是国家的代称。其中,“社”指土地之神,“稷”指主管五谷之神。关于国家的这种理解,反映了我国古代()A. 非常重视祭祀 B. 以农业为立国之本 C. 农业与土地的关系 D. 小农经济的突出特点

16.“它成立之初,就拥有3.6亿消费者,国民生产总值总计超过6万亿美元……它是典型的南北双方为共同发展与繁荣而组建的区域经济一体化组织,南北合作和大国主导是它最显著的特征。”材料中的“它”是指()

A.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 B. 亚太经合组织 C. 北美自由贸易区 D. 欧盟

17.近年中国积极参与亚太地区事务。其根本目的是()A. 积极为本国经济建设创造和平稳定的周边环境 B. 促进亚太地区国家的团结

C. 建立亚太地区各国间持久的结盟关系 D. 与美、日等国抗衡,实现中国的和平崛起

18.下表是美国国民经济结构变化表,出现这种现象的原因包括()

①信息技术革命的推动②第三产业发展迅速 ③国家调整产业结构④“新经济”在美国出现

A. ①②③ B. ②③④ C. ①③④ D. ①②④ 19.17世纪的荷兰确立海上优势,成为“海上马车夫”,与下列哪个因素无关()A. 自古荷兰人就外出从事商业活动 B. 取得国家独立并建立先进的政治制度 C. 工业资本发达,经济实力雄厚 D. 建立先进的商业经营方式和体制 20.与表中反映的现象相关的是()

1800~1880年世界贸易总额增长情况表(单位:10亿美元)

①蒸汽机广泛用于交通运输 ②自由贸易政策的实行 ③工业国以武力迫使落后国家通商 ④国际贸易中心转移 A. ①③ B. ②④ C. ①②③ D. ①②④

21.当今的西方发达国家主导的全球化进程中,经济“蛋糕”是做大了。但是在分配经济“蛋糕”时,“大蛋糕分给富人,其他人只得到面包屑”。对此,正确的态度和做法应该是()A. 反全球化,坚持走独立发展道路 B. 反对全球化只使发达国家受益 C. 反对全球化造成的贫富分化加剧

D. 反对发达国家主导全球化,应建立公正合理的新秩序

22.马克思说:“蒸汽大王在前个世纪翻转了整个世界,现在它的统治已到末日;另一种更大得无比的革命力量的火花将取而代之。”这里“革命的火花取而代之”始于()A. 18世纪60年代 B. 18世纪末19世纪初 C. 19世纪70年代 D. 19世纪末20世纪初

23.历史学家尤•叶梅利亚诺夫撰文写道:“对斯大林作用的评价不应该脱离当时的时代。那时候主要注重实际成就,不太注重为了促进经济增长付出了多大代价这样的问题。……那些指责斯大林的人却用其双手毁灭了这个超级大国!”与此有关的说法中,错误的是()A. 当时的时代,苏联面临帝国主义威胁,经济文化落后 B. 付出的代价包括农业、轻工业、重工业比例严重失调 C. 二战后,苏联面临冷战威胁,建立高度集中的经济体制 D. 戈尔巴乔夫主持的民主化改革是苏联解体的重要原因

24.据联合国公布的资料,1650~1850年,非洲人口处于同一水平,甚至有所减少,这在人类历史上是前所未有的。由于人口锐减,用地荒芜,城镇、村落成为废墟,贝宁、安哥拉及刚果地区都面目全非了。出现上述的主要原因是()A. 奴隶贸易的开展 B. 西方工业文明的冲击 C. 非洲生产力落后,疫病流行 D. 世界贸易中心的转移

25.下图反映了爱尔兰财政危机的状况,危机发生后欧盟与国际基金组织商讨救助计划,以防引发欧盟乃至全球经济的二次探底风险。2010年12月7日,欧盟同意为爱尔兰提供850亿欧元贷款,对这一事件认识错误的是()

A. 说明世界经济区域集团化下欧州经济联系日益密切 B. 表明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宗旨是全球性的发展援助 C. 凸显了在经济全球化下,经济危机更易传播和扩大 D. 全球化背景下,各国更需要加强联系谋求应对危机措施

26.据《世界文明史》:1540年前后,“由于墨西哥、玻利维亚和秘鲁开采的白银大量输入……结果造成(欧洲)严重的通货膨胀,物价和工资上涨到如此惊人的程度”。导致这次通货膨胀的主要原因是()

A. 新航路的开辟 B. 垄断组织的出现 C. 工业革命的开展 D. 世界市场的形成

27.明朝中后期,原产于美洲的玉米、甘薯等农作物经由吕宋(今菲律宾)传入中国,出产于美洲的白银也大量流入中国。为开通美洲到吕宋航路做出贡献的航海家是()A. 迪亚士 B. 达·伽马 C. 哥伦布 D. 麦哲伦

28.“最穷的与最富的,在交税之前可以相差17倍,但是纳完税之后,差距可以缩小到3倍。”材料表明北欧国家福利政策的推行,其深远影响是()A. 缩小了社会贫富差距 B. 有利于实现社会公平C. 保障了家庭最低收入 D. 提供了良好社会服务

29.“最严重时,失业人数超过1500万,可能高达1700万……占了整个劳动大军的四分之一。农产品价格几乎降到最低点,……纽约股票交易所的股票价格由崩溃前的87亿美元暴跌到19亿美元。……大批银行倒闭……” “无休止地寻找工作,……持续地节衣缩食使生活变成苦难、……能卖掉的一切东西都被卖了。……城市里到处可见施粥站。……一位作家曾看到50名男子、妇女和儿童蜂拥着在抢芝加哥旅馆外面的一个垃圾桶。”这段材料说明1929-1933年经济危机()①涉及部门行业特别广 ②蔓延到整个资本主义世界 ③持续时间特别长 ④破坏性特别大 A. ①③④ B. ①②③④ C. ①②④ D. ①②③

30.到现在为止,发端于罗斯福新政的现代资本主义较之传统资本主义正在发生着一些新变化。下面对“新变化”的认识不正确的是()A. 国家对经济实行系统调控和干预 B. 政府成为各项事务的直接管理者 C. 西方主要国家建立起“福利国家” D. 新经济出现,高科技产业发展迅速

分卷II

二、非选择题(共4小题,共55分)31.观察和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据材料概括中国古代货币发展的趋势,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图二实行的目的。

32.1956年社会主义制度基本建立后,探索符合中国国情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摆在中国人民面前。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 三张历史照片

(1)材料中的三幅图片反映了哪些历史事件?我们可以从中吸取哪些教训?(2)结合所学知识,简要分析以上事件的失误是如何得到纠正的。

33.阅读下列材料:

请完成:

(1)上表反映的是哪一位苏联领导人执政时期的经济状况?

(2)上表说明苏联当时的工业发展呈现出什么趋势?导致这种趋势的主要原因是什么?(3)与当时的工业相比,农业的发展有什么特点?

34.股票交易和期货交易,是近代以来资本主义发展的产物。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6世纪,欧洲各国宗教冲突不断,政局不稳,而刚独立的荷兰在其发布的宪章中规定:“每一个人都有宗教信仰的自由……任何人不得以宗教原因受到调查或迫害。”这使荷兰吸引了大批在其他国家受到宗教迫害的移民,移民带来了先进的思想和技术及大量资本,尤其是犹太人,他们带来了垄断世界市场的钻石贸易和金融服务,这些都为荷兰制造业的发展和商贸繁荣奠定了基础。1602年荷兰东印度公司向社会发行了世界上第一只股票,1609年阿姆斯特丹成立了世界上第一个股票交易所。

——刘植荣《透视17世纪荷兰的崛起与衰落》

材料二 1636年,一种叫“Switser”的郁金香球茎价格在一个月里上涨了485%!如同其他的期货交易一样,投机商操纵着郁金香市场的行情,他们趁价格下跌时建仓,大量囤积转手就能获取暴利,许多人转眼之间就成了巨富。短短一年时间里,郁金香总涨幅高达5900%!但是,一位年轻的外国水手,初来乍到,竞将船主花了3000个金币(约合现在3万到5万美元)郁金香球茎作为鲜鱼的佐料一块儿吃掉了。这使谨慎的投机者开始反思这种奇怪的现象,然后开始贱价卖出球茎。此后,郁金香球茎的价格一泻千里,暴跌不止。后来,荷兰政府宣布,郁金香投机狂潮为一次全国性的赌博活动,其行为不受法律保护,结束这一场疯狂的郁金香泡沫事件。

郁金香球茎大恐慌给荷兰造成的严重影响,使之陷入了长期的经济大萧条。17世纪后半期,荷兰在欧洲的地位受到英国有力的挑战,欧洲繁荣的中心随即移向英吉利海峡彼岸。——摘编自博知《郁金香泡沫事件始末》

(1)依据材料一,指出荷兰在17世纪初迅速崛起的原因。

(2)依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郁金香泡沫”破灭的原因和影响。

答案解析

1.【答案】D

【解析】抓住关键词“社会进步”,D项符合题意。2.【答案】C

【解析】从题干材料“记问洋船曾到几,近来丝价竟何如”,可见其并非自给自足,故A项错误;清政府一直坚持闭关锁国政策,直至鸦片战争后被迫打开国门,该现象出现于乾嘉年间,处于鸦片战争之前,故B项错误;材料反映中国的蚕丝向洋商销售的情形,表明海外贸易刺激了国内丝织业发展,故C项正确;材料只是反映丝织业中商品生产现象,并未涉及雇佣劳动关系,难以说明其属于资本主义萌芽,故D项错误。3.【答案】A

【解析】据材料“1980年,珠海是一个普通的小县城。20世纪90年代,珠海发展成为环境优美的现代化城市”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珠海快速发展的主要原因是政策扶持,设立经济特区,故A正确。毗邻港澳,属于地理原因,不是主要原因,故B排除。科技领先,也源于政策扶持,故C排除。资源丰富,不符合史实,故D排除。4.【答案】B

【解析】关键信息:一旦戒严,不得下水,断其生活,若熟悉自古力势不肯抟手困穷,于是所在连结为盗,溃裂以出,其久潜踪于外者,既接纳不敢归又连结外夷,乡导以入。题干论述的是海禁政策的后果,排除A项,B项正确;本题易因“顾海滨一带,田尽斥卤,耕者无所望岁”而误选C项,其因是没有抓住题干的主旨;D项未能反映。5.【答案】A

【解析】从表格数据可知,1958—1960年工业总产值与农林牧渔业总产值比例严重不平衡,这与1958年“大跃进”片面追求经济发展高速度有关,是经济的指导思想出现失误,故A项正确;经济体制改革是在1978年后,与表格时间不符,故B项错误;社会主义工业化建设全面启动是在1952年,故C项错误;1959-1961年是三年经济困难时期,故D项错误。6.【答案】D

【解析】自然经济解体、民族资本主义产生、洋务运动兴衰都属于1840—1919年间,故A、B、C项不符合题目要求;而官僚资本主义兴起于1927年之后,不属于该时段,故D项符合题目要求。7.【答案】A

【解析】洋务运动主张引进了西方先进的科学技术,建立民用企业。而民用企业生产产品以及丰厚利润,瓦解着自然经济,刺激了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故A项正确。B、C项不是本质含义,D项是主张。8.【答案】B 【解析】从材料“必须依照民情”、“台湾则可行,以其为民情所安也;他处则难行,以其为民情所骇也”可以看出,电报线在台湾成功架设与台湾民情有关,即较为特殊的地理文化,选择B项符合题意。9.【答案】A

【解析】值得注意的是此类型组合选择题的解法是选多不选少,只要符合要求的项都应该计入答案,依据这一原则,虽然③④项在教材此处的叙述中没有特别涉及,但也是此时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的原因,应该计入答案。10.【答案】C

【解析】表格中数据显示1840—1895,①国家所占投资比重占82.5%,说明①国家是这一时期对华经济投资最多的国家,由此可以判断①为英国;1911—1927,②国家投资所占比重为44.2%,说明②国家这一时期对华资本输出较多,根据所学知识1911—1918期间西方列强忙于一战,日本独霸中国,因而对华投资迅速增加,由此可以判断②为日本;1945—1949年抗日战争胜利之后,中美签订《中美友好航海通商条约》,美国对华投资数量在中国所占比重上升为最高,由此可以判断③为美国,选择C项符合题意。11.【答案】D

【解析】从材料信息可知,清朝时期,在广州的外商,只有在夏秋两季商业交易时才能居住在十三行,而到了冬季,由于商业交易停止,法令规定不准他们继续留在广州,而且,即使居住在十三行时,照法令不能随便出游,这充分反映了清政府对对外交往的严格限制,故D项正确。12.【答案】A

【解析】2001年中国正式加入世界贸易组织,更加深入地融入世界经济,与世界各国的经济联系不断增强,更加全面地参与世界市场的竞争,符合题干材料中市场扩大对经济的促进作用这一表述,A项正确。浦东的开放是20世纪90年代初国家经济发展的重大战略步骤,旨在将上海建成为国际经济、金融、贸易中心之一,同时带动长江三角洲和整个长江流域经济的新飞跃。因此浦东开放带来的经济发展主要是国家正确的经济策略带来的,而市场的扩大则体现不明显,故B项错误。政企分开,权责明确是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的中心环节,与材料内容不符,故C项错误。包产到户,提高农民收入是农村经济体制改革的内容,与材料内容不符,故D项错误。13.【答案】C

【解析】结合史实可知,实行生产责任制和发展乡镇企业是在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农村经济体制改革的内容,与题干时间不符,故A、B项错误;由于“大跃进”、人民公社化等“左”倾错误严重影响了国民经济,题干内容改变了人民公社化运动的平均主义,有利于提高农民生产积极性,恢复国民经济,故C项正确;题干只表明了社员可经营少量自留地和副业,没有改变我国土地公有制的性质,故D项错误。14.【答案】D

【解析】中国通商口岸大幅增加是在1858年的《天津条约》,与材料时间不符,故A项错误;列强放松对中国经济侵略是在1912—1919年,与材料时间不符,故B项错误;国民政府是对1925年国民党政府的称呼,与材料时间不符,故C项错误;19世纪末清政府为支付《马关条约》的赔款,放宽对民间设厂的限制,促进了民族资本主义初步发展,故D项正确。15.【答案】B

【解析】材料没有涉及祭祀的内容,故A项错误;从材料中把土地之神和五谷之神作为国家的象征,可知体现的是国家与农业的关系,故B项正确;材料没有涉及农业与土地的关系,故C项错误;小农经济的特点是自给自足、男耕女织,材料没有体现,故D项错误。16.【答案】C

【解析】从材料信息“南北合作和大国主导是它最显著的特征”,可以看出这一区域组织是由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组成的,且人口较少,只有3.6亿。根据所学知识可知,符合此特点的只有C项。17.【答案】A

【解析】良好的国际环境、友好的邦交关系,是国家经济建设的重要条件,故A正确。18.【答案】A

【解析】本题考查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资本主义的新变化。注意题干表格的时间是从1950年到1970年。根据所学知识可知,美国的“新经济”是在20世纪90年代以后出现的,故④和题干时间不符,排除,故选A项。19.【答案】C

【解析】A、B、D三项都是荷兰确立海上殖民优势的条件。17世纪的荷兰,商业资本高度发达,但工业资本发展很不充分,而这正是它最终败给英国的主要原因。20.【答案】C

【解析】题干体现的是世界贸易总额的增长,表明世界贸易的发展,交通工具的革新有利于世界贸易范围的扩大,故①正确;从“1800~1880年”可知是第一次工业革命到第二次工业革命前的时期,自由贸易是第一次工业革命时形成的经济政策,故②正确;工业革命后英法等国成为工业国,进一步对外扩张,使亚非拉落后地区沦为殖民地半殖民地,故③正确;国际贸易中心转移出现于新航路开辟时期,与题干时间不符,故④错误,选择C项符合题意。21.【答案】D

【解析】在全球化面前,发达国家占主导地位,是最大的受益者。解决的办法是建立起公正合理的新秩序。但不能因此否定全球化。因此D项为正确答案。22.【答案】C

【解析】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蒸汽大王”指第一次工业革命,取而代之的是第二次工业革命,它开始于19世纪70年代,故C选项正确;18世纪60年代第二次工业革命没有开始,故A选项错误;18世纪末19世纪初属于第一次工业革命时期,故B选项错误;19世纪末20世纪初也不是第二次工业革命开始的时间,故D选项错误。故选C。23.【答案】C

【解析】从背景来看,当时苏联受到帝国主义包围,面临战争威胁,并非冷战威胁,A项正确,C项错误;斯大林模式付出的代价之一就是农、轻、重的比列严重失调,戈尔巴乔夫主持的民主化改革毁灭了超级大国,B、D两项观点正确。故此最佳答案为C项。24.【答案】A

【解析】据材料“1650~1850年,非洲人口处于同一水平,甚至有所减少”,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新航路开辟后,列强殖民扩张和奴隶贸易迅速发展,奴隶贸易导致非洲人口处于同一水平,甚至有所减少,故A正确。1650年当时工业革命没有发生,故B错误。非洲生产力落后,疫病流行,主要原因在于列强殖民扩张和奴隶贸易,故C错误。世界贸易中心的转移,属于新航路开辟的影响,与材料无关,故D排除。25.【答案】B

【解析】欧盟对爱尔兰的援助体现了区域组织的作用,故A正确。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参与商讨体现全球化趋势的加强,故D正确。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宗旨是稳定国际汇率,世界银行提供全球性的发展援助,故B符合题意。26.【答案】A

【解析】题干反映的是新航路开辟的影响—引起了“价格革命”。由于美洲的大量金银流入欧洲,导致金银价格下跌,货币贬值,物价高涨,故答案选A。B是第二次工业革命时期出现的,排除;C、D两项不符合“1540年前后”的阶段特征,排除。27.【答案】D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新航路开辟的理解能力。根据所学史实,题目中问的是谁开辟了亚洲和美洲之间的联系,迪亚士到达了非洲南端,没有到达亚洲,所以A不正确。达伽马到达了印度,只是联系了欧洲和亚洲,没有联系美洲和亚洲,所以B不正确。哥伦布到达了美洲,建立了美洲与欧洲的联系,所以C不正确。麦哲伦环球航行,途径欧洲、美洲、亚洲,所以他建立了亚洲和美洲的联系,故选D。28.【答案】B

【解析】材料信息反映的是“交税之前”和“交税之后”的收入差距,只能说明税收的差距,不能说明缩小了社会贫富差距,故A项错误;据材料“最穷的与最富的,在交税之前可以相差17倍,但是纳完税之后,差距可以缩小到3倍”可知北欧国家福利政策的推行有利于实现社会公平,故B项正确;材料信息主要涉及福利政策对税收差距的调整,但不能说明保障了家庭最低收入,故C项错误;材料信息主要反映北欧国家福利政策的推行有利于实现社会公平,但并不能说明提供了良好社会服务,故D项错误。29.【答案】A

【解析】题干信息“最严重时,失业人数超过1500万,可能高达1700万”“农产品价格几乎降到最低点”“纽约股票交易所的股票价格由崩溃前的87亿美元暴跌到19亿美元”“持续地节衣缩食使生活变成苦难” 说明①③④都有体现,材料涉及的地点都属于美国,无从体现②蔓延到整个资本主义世界,A符合题意。故选A项。30.【答案】B

【解析】罗斯福新政的特点是国家加强对经济的干预,A、C、D都属于正确的认识。西方资本主义国家虽然加强了对经济的干预,但是没有完全成为各项事务的直接管理者,各类私人企业的直接管理者仍是资本家,B说法太绝对。

31.【答案】趋势:从贝币到金属货币,从金属货币到纸币;从多样性到统一性;从笨重到轻便;从自然属性到国家统一发行。

目的:巩固国家统一;加强中央集权;促进经济交流。

【解析】考查古代中国商业经济,从材质、种类、便利性和政策性等角度分析变化;从经济和政治两方面分析目的。

32.【答案】(1)事件:人民公社化运动、“大跃进”和“文化大革命”。

教训:实事求是,正确认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主要矛盾;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保持必要的政治稳定;要按照客观经济规律办事,不可片面追求高速度;生产关系的调整要与生产力发展水平相适应。(答出其中四点给满分)

(2)①1960年冬,中共中央制定了“调整、巩固、充实、提高”八字方针,开始纠正农村工作中的“左”倾错误。②十一届三中全会实现了思想路线、政治路线等方面的拨乱反正,揭开改革开放的序幕,开辟了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新道路。

【解析】(1)尊重材料是做对历史题目的唯一秘籍。而通过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不难发现,第一张照片反映的历史事件是人民公社化运动,第二张照片反映的历史事件是“大跃进”,第三张照片反映的历史事件是“文化大革命”,前两张照片得到的教训是“经济建设不能急于求成,而一定要尊重经济规律”,第三张照片得到的教训则是“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而不能以阶级斗争为中心”等等之类的教训即可。

(2)以上事件的失误的纠正分两次进行,一次是针对“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的1960年开始的“调整、巩固、充实、提高”的八字方针,另一次是针对“文化大革命”的十一届三中全会的拨乱反正,本问关键在于一定要回答出两次纠正错误即可,针对不同的错误进行了不同的纠错,关键在于一定不能漏掉要点。33.【答案】(1)勃列日涅夫。

(2)趋势:工业增长率不断下降,趋于停滞。原因:勃列日涅夫的工业改革并没有改变优先发展重工业的基本政策,也就是说并没有改变高度集中的经济管理体制;20世纪70年代初开始,勃列日涅夫过分追求稳定,使改革的步伐逐渐缓慢,经济发展呈现停滞和下降趋势。(3)农业更加落后,增长率徘徊不前。

【解析】通过表格中出现的时间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该材料反映的是勃列日涅夫执政时期的信息。解答时,应从表格中的数字变化分析工业和农业发展的特点;造成工业方面停滞的原因主要可从两个方面去分析:一是未突破原有的经济体制;二是改革的步伐缓慢。

34.【答案】(1)原因:宗教信仰自由;稳定的国内环境;移民带来先进的思想、资本和技术;股票和股票交易所等金融服务的创新。

(2)原因:期货投机过热。影响:经济萧条;荷兰丧失海上霸主地位;欧洲繁荣中心从荷兰转移到英国。

【解析】(1)结合材料可知,独立后的荷兰政局相对稳定;由“每一个人都有宗教信仰的自由”,可以得出宗教信仰自由;由“移民带来了先进的思想和技术及大量资本”,可以得出移民带来先进的思想、资本和技术;由“1602年荷兰东印度公司向社会发行了世界上第一只股票,1609年阿姆斯特丹成立了世界上第一个股票交易所”,可以得出股票和股票交易所等金融服务的创新。

(2)郁金香泡沫是人类历史上的第一次泡沫经济,其产生在于期货投机过热,结合材料“使之陷入了长期的经济大萧条。17世纪后半期,荷兰在欧洲的地位受到英国有力的挑战,欧洲繁荣的中心随即移向英吉利海峡彼岸。”可以得出,郁金香危机所产生的影响为经济萧条;荷兰丧失海上霸主地位;欧洲繁荣中心从荷兰转移到英国

第五篇:云南省龙陵一中2017-2018学年下学期期中考试 高一历史

云南省龙陵一中2017-2018学年下学期期中考试

高一 历史

本试卷分第Ⅰ卷和第Ⅱ卷两部分,共100分,考试时间120分钟。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

分卷I

一、选择题(共30小题,每小题1.5分,共45分)1.唐代歌咏扬州的名诗佳句很多,有陈羽的“霜落寒空月上楼,月中歌吹满扬州。”李绅的“夜桥灯火连星汉,水郭帆樯近斗牛”司马光的“万商落日船交尾,一市春风酒并垆。”由此可见当时的扬州()

①来自全国各地的商帮势力强大 ②城市中饮食服务设施完备 ③突破时间限制,夜市繁荣 ④商业运输主要借助水路进行 A. ①②③④ B. ②③④ C. ①③④ D. ①②③

2.新华社北京2013年11月7日电:“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召开在即,新的历史起点上,全面深化改革的大幕又将开启……改革开放对中国人来说,绝不是一个普通的概念,它不仅意味着历史性的关键抉择……开启了一场波澜壮阔的伟大改革。”其中“关键抉择”是指()A. 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

B. 党和国家的工作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 C. 实行对外开放 D. 进行经济体制改革

3.据统计,1978-1998年,我国国有及国有控股工业占工业总产值的比重由77.6%下降到28.5%,集体工业比重由22.4%上升到38.3%,1980~1998年城乡个体工业比重由0.02%上升到18.9%,其他经济类型工业比重由0.48%上升到19.9%。这说明()A. 工业投资主体体现多元化 B. 乡镇企业成为工业的新生力量 C. 国有工业所有制得到优化 D. 我国工业产业结构得到调整

4.发生于20世纪九十年代初,标志着我国对外开放进入新阶段的重要史实是()A. 设立深圳等经济特区 B. 设立沿海经济开放区 C. 划定海南岛为经济特区 D. 开发开放上海浦东

5.下面是某人观察汉画像砖《牛耕图》后的感悟,正确的是()

A. 汉代的农用动力发生根本变化 B. 汉代耕犁更利于调节耕作深度 C. 汉代的精耕细作技术有了提高 D. 中国传统步犁的形状基本定型

6.洋务运动中,洋务派打着“自强”“求富”的口号,创办了一批近代军事工业和民用工业,其根本目的是()A. 师夷长技以制夷

B. 利用西方先进技术,维护清朝统治 C. 保护本国封建经济

D. 发展资本主义,抵制外国经济侵略

7.1983年4月,国务院在《关于城镇劳动者合作经营的若干规定》等文件中说明:允许个体工商户购买机动车船从事客货运输,允许长途贩运和批量销售;个体户可以起字号、刻图章,在银行开立账户等。通过这些规定可以看到()A. 公有制经济主体地位已改变 B.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确立 C. 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全面展开 D. 单一所有制经济结构被打破

8.观察新中国城市化进程发展曲线,其中出现阶段“Ⅲ”的主要原因是()

A. 为完成“一五”计划 B. 正实施全面经济调整 C. 支持农业合作化运动 D. 为增强国有企业活力

9.1949年以来,我国非公有制经济的地位演变经历了“鼓励发展——根本改造——有益补充——共同发展”的曲折过程,其中“有益补充”地位形成的主要原因是()A. 改革开放政策的实施 B. 社会主义工业化的需要 C. 计划经济退出中国舞台 D. 市场经济体制开始确立

10.1961年,中共中央决定在全国各城镇精简职工队伍,到年底职工减少了872万,城镇人口减少1000万左右。1962年—1963年又减少职工1000多万人,减少城镇人口1600万左右。其直接原因是()

A. 粮食供应紧张 B. 疏散人口准备战争 C. 人民公社化运动 D. “左”倾错误的扩大

11.据统计,1963年《人民日报》元旦献词高频词汇有“调整、企业、国民经济、困难、农业生产”。对高频词汇的解读符合史实的是()A. “调整”的重点在国民经济比例关系 B. “企业”的改革方向是公私合营 C. “困难”的根源是“一边倒”方针 D. “农业生产”的经营方式遭否定

12.对三大改造完成的结果和影响的表述,不正确的是()A. 社会主义革命取得胜利 B. 社会主义制度基本建立 C. 有计划的经济建设开始 D. 我国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13.位于山东聊城的山陕会馆是山西、陕西商人接洽商务、汇兑、装卸货物、唱戏酬神的活动场所,为商人提供了极为便利的条件。根据所学判断山陕会馆最早建于()

A. 秦汉 B. 隋唐 C. 宋元 D. 明清

14.在中国近代民族资本主义发展史上,出现过一个特殊的阶段,被人称为“随着第一次世界大战而产生的,但是却没有前途的经济奇迹”。促成这一时期经济奇迹出现的主要原因是()A. 清政府放宽了对民间设厂的限制 B. 民国政府实施奖励实业的政策 C. 欧洲列强暂时放松对中国的侵略 D. 国民政府开展“国民经济建设运动”

15.下面是1976年与1966年相比各种生产资料年产量增长率统计表,由此表信息可以推知()

A. “文革”没有影响经济的发展 B. 国家仍然重点扶持军事工业 C. 工业的发展比例出现了失调 D. “文革”中生产资料仍有增长

16.17世纪上半叶是荷兰海上贸易的黄金时代。荷兰人在国际竞争中的重要手段是()A. 商业讹诈 B. 组建商业公司 C. 炮舰政策 D. 以武力为后盾

17.1935年美国通过了《社会保障法》,其五个基本保障项目是老年社会保险、失业社会保险、盲人补助、老年补助、未成年人补助。这项法律旨在()A. 恢复国家信誉 B. 鼓励建立工会 C. 扶助弱势阶层 D. 调整劳资关系

18.“这是一个给世界带来工业文明的火种,也带来海盗洗劫般苦难的民族;这是一个,曾经让世界在她面前战栗、而今只能紧跟当今霸主狐假虎威的岛国;这是一个,人类政治文明民主化、法律化历程开始的地方……”诗中的“岛国”是指()A. 澳大利亚 B. 葡萄牙 C. 日本 D. 英国 19.“虽然远航的目的是寻找黄金,但客观上却取得了地理上的重大发现,它不仅发现了美洲这块‘新大陆’,而且通过实地考察探明了地球上的海洋是相通的,证明了地球是圆形的,这对科学的发展和人们宇宙观念的更新具有重要意义。”材料突出反映了新航路的开辟()A. 有助于近代自然科学的兴起 B. 把美洲纳入世界大家庭 C. 导致了欧洲资本主义萌芽的出现 D. 导致了世界市场的最终形成

20.1562年,英国人约翰•霍金斯从非洲几内亚购买了400个奴隶,连同英国制造品一块运到海地出售。返程时,霍金斯运回了海地出产的食糖、金银等,这就是英国历史上最初的“三角贸易”。材料反映的英国殖民扩张与掠夺的方式有()①推行不平等贸易 ②贩运黑人奴隶 ③野蛮的掠夺 ④开展圈地运动

A. ①②④ B. ①②③ C. ②③④ D. ①③④

21.英国前首相撒切尔夫人说:“社会有一个梯子和一张安全网,梯子用来供人们自己努力改善生活,安全网则用来防止人们跌入深渊。”这里的“安全网”是指()A. 知识经济 B. 混合经济 C. 市场经济 D. 福利制度

22.1776年,英国经济学家亚当·斯密完成《国富论》一书。书中主张政治中立,不随便干预经济活动,使每个人可以按照自己的意志,自由地进行经济活动,如此才能有效率。这种主张()①突出了市场的经济地位

②加速了资本的原始积累 ③有利于世界市场的形成④促成了垄断组织的出现 A. ①② B. ②③ C. ①③ D. ③④ 23.表格中石油产量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A. 万能蒸汽机的推广 B. 电力的广泛应用 C. 内燃机的发明使用 D. 航天工业的发展

24.下图是近代世界贸易图,图中箭头代表贸易路线,它作为史料可以研究的主题是()

A. 新航路开辟后引发的欧洲商业革命 B. 英国“日不落帝国”的形成

C. 15—19世纪贩卖黑奴的“三角贸易” D. 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基本形成

25.1933年,罗斯福提请国会通过法案,成立“资源保护队”,有250万青年参与,开辟了740多万英亩国有林区和大量国有公园。史学家认为此项措施是新政中最受欢迎、最成功、最没有争议的措施。其原因是()

A. 调整农林结构并降低了产品价格 B. 基本解决就业并消除了危机隐患 C. 将失业救济与环境保护有机结合 D. 政府将资源保护放在新政首位

26.1840年一位英国人说:“关于我们对印度贸易的整个问题是他们是否能用他们的土地产物来偿付我们准备输出的工业品。”由此可以看出英国()A. 要把印度变为它的商品市场和原料产地 B. 要转移贸易对象

C. 认为印度经济水平低,商品输出受影响 D. 对印度的贸易出现入超

27.1828年,一名德国旅行者把英国描述为一块“每年都有近乎神奇的新创造性进入生活”的土地。当时英国的“新创造”来自()

A. 颁布《航海条例》 B. 提出经典力学 C. 创立责任内阁制 D. 开展工业革命

28.下表记录了英国人弗朗西斯·德雷克的活动。推动其活动出现的主要因素是英国()

A. 新生产方式的开放性 B. 打败了西班牙殖民帝国 C. 产生了早期启蒙思想 D. 资本主义经济成为主流

29.能源短缺已成为人类社会发展面临的重大问题,为此各国政府大力倡导研发新能源。第二次工业革命时期出现的新能源是()A. 煤炭、石油 B. 电能、核能 C. 煤炭、核能 D. 电能、石油 30.17—18世纪荷、英等国的早期殖民扩张()①给当地人民带来巨大的灾难

②加速了欧洲由封建社会向资本主义社会的过渡 ③为资本原始积累创造了条件 ④促使资本主义世界市场最终形成 A. ①②③④ B. ①②③ C. ②③ D. ①②④

分卷II

二、非选择题(共4小题,共55分)

31.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 万历二十一年(1601年),江苏巡抚曹时聘因苏州民变上疏皇帝,内中提到“吴民生齿最繁,家杼轴而户纂组。机户出资,机工出力,相依为命久矣”,“浮食奇民,朝不谋夕,得业则生,失业则死。臣所睹记,染坊罢而染工散者数千人,机房罢而织工散者又数千人,此皆自食其力之良民也。” ——《明神宗实录》卷

材料二 明万历苏民无积聚,多丝织为生。东北半城皆机户,郡城之东皆习机业。织文曰缎,方空曰纱。工匠各有专能,匠有常主,计日受值。有他故,则唤无主之匠代之,曰唤代。无主者黎明立桥以待。缎工立花桥,纱工立广化寺桥,以车纺丝者曰车匠,立濂溪坊,什百为群,延颈而望,粥后散归。若机房工作减,此辈衣食无所矣。——《苏州府志》卷三 请回答:

(1)根据以上材料,概括提炼明朝中后期苏州地区丝织业的发展情况。(逐条列出,不得摘抄材料原句)。(2)史学界普遍认为:明朝中后期苏州丝织业中出现了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萌芽。试从两则材料中各摘引最有说服力的一句加以论证。

32.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历史表格包含了大量的政治、经济、文化等多种信息。材料一 1953—1960年苏联的粮食产量(单位:百万吨)

材料二 1953—1964年中国的粮食产量(单位:百万吨)

根据材料一和材料二,提炼1953—1956年和1957—1961年两个阶段中国和苏联在农业生产方面的主要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予以说明原因。

33.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这乃是两种政府哲学之间的一场斗争。我们的对手们……现在提出,要进行变革和实现所谓的新政,那将会摧毁美国制度的基础……你若将政府控制权扩及人们的日常生活,那就不可能不在某些方面使它成为人们的灵魂和思想的控制者。——1932年末,胡佛的最后一次竞选总统演说

材料二 “百日维新”的最后一项立法,是1933年6月16日通过的《全国工业复兴法》。……该法第七条第一款规定,工人可以和雇主进行集体谈判,并将作出最低工资和最高工时的规定,从而使劳工获得了某种保护。……

材料三 新的改革的头一个立法,是1935年元月17日通过的《社会保障法》。该法规定:(1)对失业者、老人、病人和无丈夫的母子户,每年发给最低救济金;(2)由联邦雇主支出工资额征税,所得款项作为失业保险基金;(3)同意建立保险制度的州,可抽取这笔税款的90%供其支配;(4)由工人和雇主各付工人工资的1%,构成工人的老年保险金,到65岁以后可以领取退休金。——摘编自何顺果《美国史通论》

请回答:(1)材料一中胡佛有关市场经济制度的看法是什么?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说明为直接解决材料一所述经济社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胡佛的竞争对手们实施了怎样的“变革”和“新政”。

(2)综合上述材料,谈谈你如何理解亚当·斯密所称的两只“看不见的手”——“市场”和“道德”之间的关系。

34.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在(公元)1500年以前,阿拉伯和意大利商人在亚欧大陆上从一个地区运货到另一个地区,而货物主要是奢侈品、香料、丝绸、宝石及香水。但是到18世纪后期新世界的种植场生产的大量砂糖、咖啡及棉花等大部分运往欧洲出售;西班牙人也向新世界引进欧洲各种水果,如橄榄以及葡萄。美洲的特产也被流向世界各地,如玉米、马铃薯、西红柿、番薯、花生、豆类及南瓜、可可等。

——吴于廑、齐世荣主编《世界史·近代史》 材料二

材料三

美国人乔治开着汽车到芝加哥邮政大厦,给远在纽约的妈妈拍了一封电报,电文如下:亲爱的妈妈:今晚我将乘坐8点起飞的民航客机飞往上海,将不能与您共度圣诞佳节。请原谅!您的儿子:乔治 1918年12月23日 请回答:

(1)材料一告诉我们18世纪后期世界发生了哪些变化?简析其原因

(2)材料二中图1和图2分别产生于哪次工业革命 ?交通工具的改进对世界市场有何影响?(3)材料三中涉及到了第二次工业革命中的哪些新技术成果?(至少写出4项)

答案解析

1.【答案】B

【解析】商帮为地域性的商人群体,出现在明清时期,故①错误;由三个诗人的诗句可以看出城市中饮食服务设施完备,故②正确;三个诗人的诗句都体现出了夜市繁荣,突破了时间的限制,故③正确;李绅、司马光的诗句都体现了商业运输主要借助水路进行,故④正确,选择B项符合题意。2.【答案】B

【解析】据材料“改革开放……它不仅意味着历史性的关键抉择”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改革开放的伟大决策体现了党和国家的工作重心由阶级斗争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即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故B选项正确;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的主要目的就是明确党和国家的工作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故A选项错误;实行对外开放也是为经济建设服务的,故C选项错误;进行经济体制改革同样体现了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精神,故D选项错误。3.【答案】D

【解析】材料中体现的是工业的产业化结构,不是工业投资的主题多元化,故A项错误。材料中没有体现乡镇企业的信息,故B项错误。国有控股企业得到下降,属于调整不是优化,故C项错误。材料中显示国有企业下降、集体工业和城乡个体工业比重上升,说明工业的产业结构得到调整,故D项正确。4.【答案】D

【解析】深圳等经济特区的设立是在1980年,与此题时间不符,故A项错误;设立沿海经济开放区是在1985年,与此题时间不符,故B项错误;划定海南岛为经济特区是在1988年,与此题时间不符,故C项错误;20世纪90年代上海浦东的开发开放是我国对外开放进入新阶段的标志,故D项正确。5.【答案】C

【解析】A不对,因为我国农用动力的根本变化是指牛耕,在春秋时期已经出现了;B和D是对唐朝出现的曲辕犁的描述。牛耕在春秋时期出现,汉代进一步推广,说明精耕细作技术的提高。6.【答案】B

【解析】师夷长技以制夷不是根本目的,故A项错误;洋务运动是地主阶级自救运动,其根本目的是学习西方先进技术,维护清朝统治,故B项正确;洋务运动维护的是封建专制制度,不是保护本国封建经济,故C项错误;洋务运动军事企业是带有近代资本主义色彩的封建工业企业,民用工业是带有浓厚封建色彩的近代资本主义企业,其根本目的不是发展资本主义,故D项错误。7.【答案】D

【解析】时间为1983年,允许私人个体户从事客货运输、贩运等措施,可以活跃商品市场,便利商品运输,单一所有制经济结构被打破,故D项符合题意;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公有制经济主体地位绝对不会改变,故A项错误。B项是在1992年之后的事情。C项是1984年之后的事情,而此题的时间很明确:1983年4月。8.【答案】B

【解析】从图中可知阶段“Ⅲ”指的是1960—1963年,此时城市化进程的发展曲线呈下降的趋势,“一五”计划于1957年超额完成,故A项错误;1960年,为了纠正农村工作的“左”倾错误,中央实施了八字方针,对国民经济进行了调整,特别是调整农业、轻工业和重工业的比例,故B项正确;农业合作化运动于1956年完成,与题干时间不符,故C项错误;1984年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的中心环节是增强国有企业活力,故D项错误。9.【答案】A

【解析】十一届三中全会提出以经济建设为中心,针对生产力落后的现状,确定非公有制经济“有益补充”地位,带动经济发展,国家政策的变化是主要原因,故A项正确;非公有制经济发展能够繁荣经济,适应了社会主义工业化的需要,但不是主要原因,故B项错误;1992年之后,计划经济逐渐退出中国舞台,非公有制经济“共同发展”地位确立,故C项错误;1992年开始提出确立市场经济体制,故D项错误。10.【答案】A

【解析】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可知,1961年正处于国民经济三年严重困难时期,尤其是因为农业领域的“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导致农业实际产量严重减少,难以满足城镇居民的需要,所以中共中央贯彻落实“八字方针”,恢复经济,这一举动是为了缓解粮食紧张状况,排除C,A项正确。材料中没有体现疏散人口准备战争的相关信息,排除B;材料的做法实际上是在一定程度上纠正“左”倾错误,排除D。11.【答案】A

【解析】依据题干材料“1963年《人民日报》元旦献词高频词汇有‘调整、企业、国民经济、困难、农业生产’”,可以看出是在调整国民经济的比例,故A项正确;依据题干材料“1963年”,而公私合营是在建国初的三大改造时期,故B项错误;困难的根源是“左”倾错误造成国民经济比例失调,经济遭到严重的破坏,故C项错误;农业经营方式并没有遭到否定,故D项错误。12.【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新中国成立后的三大改造运动。A选项中的社会主义革命取得胜利的标志就是三大改造的完成,因此正确;B选项是三大改造完成的影响,正确。C选项中有计划的经济建设开始应该是第一个五年计划,也就是1953年,错误。三大改造完成标志着社会主义制度在我国基本确立,即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D选项正确。13.【答案】D 【解析】题中“山陕会馆是山西、陕西商人”,揭示当时已经形成了地域性商人群体商帮,而商帮形成于明清时期。14.【答案】C

【解析】“一战”期间,民族工业出现了快速发展的局面,被称为黄金时期,这一时期快速发展的主要原因是列强忙于“一战”,无暇东顾在这个间隙中民族工业获得了快速的发展,但是“一战”后,列强资本卷土重来,民族工业很快衰落下来。故选C。15.【答案】D

【解析】“文革”时期群众纷纷停工停产闹革命,经济发展受到了很大影响,故A项错误;钢、原煤、原油等生产资料的增长幅度较大不代表军事工业被重点扶持,重工业并非只有军事工业一种,故B项错误;C项“出现”一词错误,工业发展比例失调的情况在新中国成立初期“一五”计划期间就已经初露端倪,并非“文革”时期才出现,故C项错误;图表显示,从1966年到1976年这十年“文革”期间,我国的各项生产资料都有不同程度的增长,说明这一时期经济有一定程度的发展,故D项正确。16.【答案】B

【解析】荷兰在竞争中的重要手段并非商业讹诈,故A项错误;联系所学知识,知道17世纪荷兰成为世界商业霸主,其途径是组建东印度公司,故B项正确;炮舰政策是英国工业革命后奉行的政策,故C项错误;各国殖民活动均以武力为后盾,故不是荷兰竞争的重要手段,故D项错误。17.【答案】C

【解析】从《社会保障法》的内容分析可知,其目的是扶助弱势阶层,故C项正确;A项是金融方面措施的目的,不符合题意;B项是工业方面措施,不符合题意;题干不涉及劳资关系,D项排除。故选C。18.【答案】D

【解析】英国是第一次工业革命的发源地,随着工业革命的发展,英国对外殖民不断扩张,由于殖民地众多,曾被称为“日不落帝国”;但经历过两次世界大战后,英国的经济、军事实力均下降,再也无力统治世界;同时,英国最早确立“君主立宪制”,是近代政治文明民主化开始的地方,故这首诗就是描写英国的,故答案为D,其他选项均不符合题意。19.【答案】A

【解析】题干材料侧重强调新航路开辟对“科学的发展和宇宙观念更新”的重要意义,据此可知A项符合题意,正确;“把美洲纳入世界大家庭”不是重点所要强调的,B项不符合材料主旨,排除;资本主义萌芽在远航前(14、15世纪)已经产生,材料中更无体现,排除C;第二次工业革命后世界市场最终形成,D项不符合史实和题意,正确。故选A。20.【答案】B 【解析】材料反映了新航路开辟后“三角贸易”的情况,依据材料文字及所学知识可知①②③表述都符合史实,也符合题意,B项正确;圈地运动是西欧新兴资产阶级和新贵族使用暴力剥夺农民土地的过程,英国的圈地运动13世纪就已出现,与题干信息无关,所有带④的选项都不正确,ACD三项均排除。故选B。21.【答案】D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准确解读材料信息的能力,材料中“梯子和安全网”是象征性的说法,梯子含义是指社会存在一定的财富高低差别以驱使人们更加努力的向上奋斗,安全网是指建立社会保障的福利项目,减少因贫富悬殊过大而引发的社会动荡,所以答案选D,A B C三项与上述材料“安全网”含义不符。22.【答案】C

【解析】结合英国工业革命这一大背景分析,即可排除②,垄断组织是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影响,故排除④;符合题意的是①③,故选C。23.【答案】C

【解析】根据表格数据可知,从1870—1900年即第二次工业革命时期,石油的产量迅速增加,主要是因为内燃机的发明和使用,C项正确。万能蒸汽机的推广与石油的使用无关,排除A。电力的广泛应用、航天工业的发展,与石油的使用无关,排除BD。综上所述,本题答案为C。24.【答案】D

【解析】注意示意图的出发点是英国,反映了英国在世界贸易的中心地位,与新航路开辟后引发的欧洲商业革命无关,故A项错误;由于是贸易图,不能反映英国“日不落帝国”的形成,故B项错误;示意图不能反映“三角贸易”,故C项错误;示意图反映了英国工业革命完成后成为世界工厂,产品运销世界各地,体现了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基本形成,故D项正确。25.【答案】C

【解析】题干材料信息未体现调整农林结构并降低了产品价格,故A项错误;题干材料信息不能说明基本解决就业并消除了危机隐患,且与史实不符,故B项错误;据题干材料“罗斯福提请国会通过法案,成立‘资源保护队’”和 “有250万青年参与,开辟了740多万英亩国有林区和大量国有公园”可知将失业救济与环境保护有机结合,故C项正确;题干材料无法体现政府将资源保护放在新政首位,故D项错误。26.【答案】A

【解析】由“用他们的土地产物”即原料“偿付我们准备输出的工业品”即商品,可以理解英国贸易的实质。A项正确,B、C两项是对材料的误解,D项从材料中无法得出。27.【答案】D

【解析】题干时间“1828年”,正是英国工业革命时期,工业革命的进行,使英国“每年都有近乎神奇的新创造进入生活”。所以D项正确。《航海条例》颁布于1651年,经典力学提出于1687年,责任内阁制于18世纪中叶开始,所以ABC三项排除。28.【答案】A

【解析】本题的关键是时间信息。材料中提到黑奴贸易、野蛮掠夺和商业战争,反映的是新航路开辟后的英国早期殖民扩张。早期殖民扩张源于资本主义发展的开放性,所以选A;弗朗西斯·德雷克是协助英国海军打败西班牙舰队,排除B;早期启蒙思想产生于17世纪,排除C;工业革命后,资本主义经济成为主流,排除D。29.【答案】D

【解析】材料中涉及到的是能源问题,考查的是第二次工业革命的能源。第二次工业革命使人类进入“电气时代”,因此电能是新能源;煤炭是第一次工业革命的主要能源,并不是新能源。石油是第二次工业革命兴起的能源,主要是供给内燃机的使用。因此本题选择D选项。30.【答案】B

【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早期殖民扩张给当地人民带来巨大的灾难,为资本原始积累创造了条件加速了欧洲由封建社会向资本主义社会的过渡,①②③正确,故B正确。

31.【答案】(1)丝织业最发达;是最主要的手工业部门;从业人数多;有一定分工;技术水平高;出现雇佣关系;形成了劳动力市场。

(2)材料一:“机户出资,机工出力。”材料二:“匠有赏主,计日受值”。这里的机户(主)是早期的资本家,机工(匠)是早期的雇佣工人,机户和机工之间形成了资本主义性质的雇佣关系。【解析】第一问根据材料概括资本主义萌芽出现部门、地区和市场等;第二问主要是从材料中找相关材料验证即可。

32.【答案】(1)1953年至1956年:苏联粮食产量增长迅速。中国粮食产量增长迅速。

说明:苏联是由于赫鲁晓夫改革,重点放在农业生产上,一定程度上改革了斯大林模式。中国是由于“一五”计划的实施,三大改造的完成,社会主义全面建设的开始,计划经济体制的实行。(2)1957年至1960年:苏联粮食产量时有起伏。中国粮食产量大幅度下降。

说明:苏联是赫鲁晓夫改革没有摆脱斯大林体制和改革脱离实际等因素影响,导致垦荒地区上交的粮食减少。中国是主要由于决策失误:“大跃进”、人民公社化运动等因素的影响。

【解析】由材料可知,1953至1956年,中国和苏联的粮食产量都出现了快速增长,原因为苏联进行赫鲁晓夫改革,重点放在农业方面,一定程度上改革了斯大林模式,促进了经济的发展,而中国是由于进行“一五”计划,三大改造的完成,社会主义建设的全面开始,计划经济体制的实行;1957至1960年,苏联的粮食产量出现起伏,中国出现下降,原因为赫鲁晓夫改革不能完全摆脱斯大林体制的弊端和垦荒种植玉米脱离实际,导致粮食产量起伏,中国为由于多快好省的建设社会主义路线及其导致的“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等。33.【答案】(1)看法:反对变革和新政,认为对市场的干预会产生专制。说明:规定最高工时与最低工资;建立社会保障体系;重申工人权利,给工人集体谈判的权利;举办公共工程帮助人民就业;进行大规模救济。

(2)关系:市场经济需要道德的约束。

【解析】(1)胡佛的“自由放任”与其对手罗斯福的新政成对比。解答本题需掌握罗斯福新政的具体内容。(2)言之有理即可。

34.【答案】(1)世界市场不断扩大;商业交换的品种增多。原因:新航路的开辟;殖民扩张的加剧。

(2)第一次、第二次。,影响:使世界各地联系更加紧密,资本主义世界市场最终形成。(3)汽车、电报、飞机、电力、石油等。(写出其中任意四条即可得满分)

【解析】(1)本题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信息、调动运用所学知识的能力。材料一的关键信息“但是到18世纪后期新世界的种植场生产的大量砂糖、咖啡及棉花等大部分运往欧洲出售;西班牙人也向新世界引进欧洲各种水果,如橄榄以及葡萄。美洲的特产也被流向世界各地,如玉米、马铃薯、西红柿、番薯、花生、各种豆类及南瓜、可可等。”反映的贸易往来是世界性,并得到进一步发展。从时间上看,原因的分析应与新航路开辟和殖民扩张相联系。

(2)本题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根据所学知识,图一“蒸汽船”是第一次工业革命的成果,图二“汽车”是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成果。交通工具的改进对世界市场的影响:使世界各地之间的联系更加紧密,世界日益成为一个密不可分的整体,资本主义世界市场最终形成。

(3)本题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信息能力。材料中“美国人乔治开着汽车到芝加哥邮政大厦,给远在纽约的妈妈拍了一封电报,电文如下:亲爱的妈妈:今晚我将乘坐8点起飞的民航客机飞往上海”可得出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成果有汽车、电报、飞机、电力、石油等。

下载云南省曲靖市陆良县一中2018年下学期3月份考试 高一历史word格式文档
下载云南省曲靖市陆良县一中2018年下学期3月份考试 高一历史.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