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省曲靖市陆良县一中2018年高三四月份月考 高三历史[五篇范文]

时间:2019-05-14 07:32:12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云南省曲靖市陆良县一中2018年高三四月份月考 高三历史》,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云南省曲靖市陆良县一中2018年高三四月份月考 高三历史》。

第一篇:云南省曲靖市陆良县一中2018年高三四月份月考 高三历史

绝密★启用前 云南省曲靖市陆良县一中2018年高三四月份月考

高三文综 历史

一、选择题(共12小题,每小题4.0分,共48分)

1.某历史学者指出:“□的改革原本只是想对病人进行手术,结果发现是癌症晚期,病人死在了手术台上。”“□”处缺失的文字应该是()A. 克里斯提尼 B. 亚历山大二世 C. 凯末尔 D. 戈尔巴乔夫

2.1957年,正当天津庆祝社会主义锣鼓喧天之际,何迟一气呵成写就了《统一病》,讽刺整个社会“穿一样的衣裳吃一样的饭,一样的思想说一样的话”。后来在“文革”中被折磨致残的何迟躺在床上对人苦笑说:“我是自投罗网。”这一现象实际上说明()A. 人民公社化运动遇到了进步人士的抵制 B. 党的社会主义建设得不到一些人的理解 C. 文艺和科研领域呼唤“双百”方针的提出 D. “双百”方针的贯彻受到严重干扰和破坏

3.据《通典》载:“太后(武则天)颇涉文史,好雕虫之艺,永隆中始以文章取士。及永淳之后,太后君天下二十余年,当时公卿百辟,无不以文章达。因循日久,寖以成风。”这一措施的主要影响是()A. 打击了传统门阀贵族 B. 提高了儒学独尊地位 C. 选拔了经世致用人才 D. 提高了官员文化素质

4.1788年7月10日,纽约某报纸以《船讯——号外》为题发布通告:万世联合船主的幸福船,已载着十三包“联合、和平和友谊”进港……愚蠢船主的船已载着地方偏见、不和的种子等出港。它赞美的是()A. 联邦体制 B. 分权制衡原则 C. 共和制度 D. 主权在民原则

5.16世纪以后,中国古代的科技成就逐渐趋于停滞状态,其主要原因是()A. 闭关锁国政策

B. 封建专制制度

C. 自然经济的状态

D. 儒家传统

6.《十二铜表法》中规定:“伤害自己被保护人的保护者应交给地下神即予以诅咒。”第二十四条中规定:“如手掷的标枪落得比目的地还远,则应供献牡羊为祭品。”这说明该法()A. 包含神权迷信色彩 B. 保护私有财产 C. 法律面前人人平等 D. 所定刑法具有残酷性

7.1949年,毛泽东充满激情地预言:“随着经济建设的高潮的到来,不可避免地将要出现一个文化建设的高潮。中国人被人认为不文明的时代已经过去了,我们将以一个具有高度文化的民族出现于世界。”下列促进了20世纪五六十年代新中国“文化建设高潮”出现的是()

A. “百花齐放、百家争鸣”方针的贯彻 B. “大跃进运动”的发展

C. “上山下乡”运动的开展 D. “文艺要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的提出

8.在制定1787年宪法时麦迪逊说:“这就需要筑起一道篱笆,即挑选一部分经过启蒙的公民,人数有限而立

场坚定,时时能够起来提出异议,对付激进狂躁的众议员,保护有可能受到多数人压迫的少数。”为此,美国推行()

A. 公民自由取代政治自由 B. 中央与地方分权与制衡 C. 精英政治取代大众政治 D. 立法部门内部分权与制衡

9.赫鲁晓夫曾说:“自行编制计划的制度,对于富有创造精神的人来说是争取巩固集体农庄经济的强有力手段。他能够从单位面积上获得最高产量出发进行安排。”这()A. 赫鲁晓夫希望调动农庄的积极性 B. 当时的农业生产趋于停滞 C. 赫鲁晓夫依然迷信斯大林的经济体制 D. 当时的农业政策脱离实际

10.费正清《剑桥中国晚清史》中叙述道:“1861年以后,中国的对外关系中出现了一个新时代。中国也像所有其他国家一样,学会了在一个根据社会达尔文主义行事的世界中搞生存竞争,从形式上看,儒家的‘家天下’已经演变成‘国家’。”最能说明材料观点的史实是()

A. 涉外公文改“夷务”为“洋务” B. 翻译并出版《万国公法》 C. 主动撤销对越南和朝鲜的藩属制度 D. 清政府向外国派驻外交使团

11.1912年4月,“泰坦尼克”号客轮在从英国到美国的首航中不幸沉没。某历史兴趣小组搜集了该客轮的背景材料,其中符合史实的是()

①使用电灯照明 ②豪华客舱配备电视 ③航线经过地中海 ④用无线电报与外界联络 A. ①② B. ①④ C. ②③ D. ③④

12.在西北小山村的土坯墙上,写着醒目的黑字标语:“打倒喝我们血的军阀!”“打倒把中国出卖给日本的汉奸!”“欢迎一切抗日军队结成统一战线!”“中国红军万岁!”这一历史场景最早出现在()A. 九一八事变前后 B. 一二八事变以前 C. 西安事变前后 D. 八一三事变以后

分卷II

二、非选择题(共5小题,共52分,15、16、17为选修部分,学生任选其中一题作答)13.(19分)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运动解放了思想,推动了西方社会向近代社会的转型。阅读材料,完成下列各题。

材料一 下面两幅图片为同一时期的美术作品

材料二 “很显然,当钱币投入钱柜中叮当作响的时候,增加的只是利得心和贪欲心。至于祈祷之是否有效,完全只能以上帝的意旨为转移。……每一个基督教徒,只要感觉到自己真诚悔罪,就是不购买赎罪券,也同样可以得赦罪或全部免罚。”——“九十五条论纲”

材料三 在(宗教改革)不长的时间后,1581年7月,新教缔造了人类历史上第一个共和国——荷兰共和国,紧跟其后的英国清教徒(基督新教中加尔文主义者)在1649年将查理一世推上了断头台,成立了共和国,1688年经过光荣革命,迎来了新教国王,实行了“君主立宪”的宪政体系。……1620年为反抗宗教压迫而逃往北美的清教徒,在大洋彼岸建立了自己的家园。1776年,缔造了一个……美利坚合众国。

意大利从文艺复兴开始一直四分五裂,在1870年才成为一个统一的王国。1946年才成立民主共和国。法国在文艺复兴、启蒙运动后,却出现了一个混乱不堪、草菅人命、革命恐怖和专政暴力为特征、令文明世界非常尴尬的法国大革命。在法国大革命期间出现了革命专制、君主立宪、恐怖统治、自由共和等多种政体,最后以拿破仑的军事独裁、帝制告终。1848年建立了短暂的第二共和国,1870年才建立了比较成熟的第三共和国。——曼德《中国需要的不是文艺复兴而是宗教改革精神》(1)概括材料一中两幅作品的共同特点。(2)概括材料二的主要观点。

(3)材料一、二所反映的历史事件有何内在联系?(4)材料三的主要观点是什么?对此,你有何看法?

【历史选修3: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15分 14.(18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孟德斯鸠(1689—1755)曾任波尔多市法院院长,后遍游欧洲,考察各国制度,潜心著述。他认为,专制就是君王集一切权力于一身,“完全按照自己一个人一时的与反复无常的意志行事”“法律等于零”。专制君王依靠唯上是从的官吏做爪牙,借助庞大军队和严峻刑罚进行统治,可任意征收重税、没收个人财产。在此制度下,“人的命运与牲畜别无二致,只有本能、服从与惩罚”。——摘编自路易·戴格拉夫《孟德斯鸠传》材料二

严复(1854—1921)曾到英国留学,后在北洋水师学堂任职,意欲培养人才建设强大海军。但官场腐朽,使他认识到办理海军教育无法施展政治抱负。1895年前后,严复深为民族前途担忧,陆续发表文章,翻译西方著作,评论史事与时政,鼓吹学习西方民主。

严复尖锐批判中国专制政体:“国君则超乎法之上,可以意用法易法,而不为法所拘”“不独国主君上之权为无限也,乃至寻常一守宰,于其所治,实皆兼三权(刑、宪、政)而领之”,故无公正可言。他主张“以自由为体,以民主为用”“设议院于京师,而今天下郡县各公举其守宰”。他认为“吾国今处之形,则小己自由,尚非

所急,而所以祛异族之侵横,求有立于天地之间,斯真刻不容缓之事。故所急者,乃国群自由,非小己自由也”。他主张通过鼓民力、新民德、开民智,逐步使国家走上民主法制之路。——摘编自王栻主编《严复集》(1)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别说明孟德斯鸠、严复反专制思想形成的时代背景与个人原因。(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严复的主张在哪些方面与孟德斯鸠相同,有何主要差异。

【历史选修1: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15分

“文明开化”是明治维新的有机组成部分,给日本社会带来了震撼和反思。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1872年太政官发布废止幕府时代服饰的布告,自天皇以下,达官贵人纷纷在正式场合身穿西洋大礼服,洋服一时成了时髦衣着。饮食结构也在变化,幕府时代禁食的牛肉被称为“开化的药铺”“文明的药剂”,“士农工商、男女老少、贤愚贫富等咸以不食牛肉为不开化”,牛肉火锅店里顾客盈门。一群群年轻人聚在店里边大嚼牛肉,饮用葡萄酒,边用蹩脚的英语谈论时事,成为众人趋之若鹜的时尚。——宋成有《新编日本近代史》

材料二(1888年日本某学者认为)一国文明之进步,必基于国民本来之元气和性格,绝不是仅凭一朝一夕的模仿和虚饰就可以得到解决的。然而,我国开国以来只是眩晕于滔滔而来的泰西文明之外观,而不考究泰西文明能有如此今日之所以然。一味心醉于泰西文明之结果,便产生了崇拜泰西文明之风潮。此风潮破坏了作为国民独立之根基的国民性格,虚饰了一国之文明。——松本三之介《政教社文学集》 请回答:

(1)据材料一,概括指出日本文明开化的特征。

(2)据材料一、二,说明日本人在吸收外来文明的态度上发生的变化。结合所学知识,分别指出前后态度产生的原因。

(3)据上述材料,指出有些日本人“眩晕于滔滔而来的泰西文明”这一错误的实质。16.人类社会发展中有战争的存在,更有对和平的追求。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第十六条(一)联盟会员国如有不顾本约……所规定而从事战争者,则据此事实,应视为对于联盟所有其他会员国有战争行为。其他会员国应即与之断绝各种商业上或财政上之关系,禁止其人民与破坏盟约国人民之各种往来,并阻止其他任何……联盟会员国或非会员国之人民与该国人民之财政上、商业上或个人之往来。

——《国际联盟盟约》

材料二 依照顾问会议所提办法,设立一种特殊制度治理东三省,……此项为满洲而设之自治制度,拟仅施行于辽宁(奉天)、吉林、黑龙江三省。

——李顿“国联调查团”报告书

材料三 《非战公约》是在20世纪20年代后期欧美盛行“和平主义”的形势下,欧洲政治和 美国政治交错发展到一定阶段中的产物。它既没有杜绝秘密外交,也没有解决裁军问题。但是从国际法的角度来看,它还是一个重要文件,因为它强调了不侵犯的原则。然而,当真正的危机来临时,它只能成为纸上的“非战”。——袁明《国际关系史》

(1)材料一中,国际联盟提出了哪些维护和平的原则?结合材料一、二全面评价国际联盟的作用。(2)依据材料三分析《非战公约》产生的背景。为何“当真正的危机来临时,它只能成为纸上的‘非战’”?

【历史选修4:中外历史人物评说】15分 17.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事实上,工业文明是疾病,因为它处处有弊端。

土布经济完全不同于一般的经济。后者不注意人的因素,前者充分关心人。

你不可能把非暴力建立在工业文明的基础上,但可以建立在自足的乡村基础上……我设想的农村经济,完全没有剥削,剥削是暴力的本质。建立在非暴力基础上的社会,只能由以村庄为单位的群体组成,在这样的村庄里,尊严而和平地生存的条件是自愿合作。——摘自甘地《圣雄箴言录》

材料二 1928年,(印度国大党领导人之一)尼赫鲁在给甘地的信中写道:“我认为你对西方文明作了极其不公正的评价,将它不足之处过于夸大了。” ——摘自马克垚《西方文明史》

材料三 虽然生为一名印度人,并坚守着一些印度传统,但甘地的遗产却仍然可以为全世界的人所享用。……最近,对甘地的重新发现已经与大规模的和平主义运动,以及越来越受到广泛重视的自然、环境……等问题联系了起来。

——摘自[意]詹尼•索弗里《甘地与印度》(1)据材料一,归纳甘地的经济思想。

(2)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评价甘地的经济思想。

答案解析

1.【答案】D

【解析】斯大林模式的弊端导致苏联经济处在崩溃边缘,戈尔巴乔夫在进行经济改革仍然无法打开局面之后,众议院,故D项正确。9.【答案】C

【解析】题干呈现的是通过自行编制计划来提高产量,而不是通过调动农庄的积极性来提高农庄产量,故A转而进行政治改革,使苏联改革走进了误区,直接导致苏联解体,符合题意,故D项正确;克里斯提尼改革基本铲除了旧氏族贵族的政治特权,公民参政权空前扩大,雅典的民主政治确立起来,不符合题意,故A项错误;沙皇亚历山大二世改革使得俄国走上资本主义发展道路,不符合题意,故B项错误;凯末尔革命使土耳其成为一战后亚洲第一个独立国家,不符合题意,故C项错误。2.【答案】D

【解析】在“文革”中被折磨致残说明“双百”方针的贯彻受到严重破坏,所以D项正确。A、B两项显然与题意不符;“双百”方针于1956年已经提出,C项不正确。本题正确答案为D。3.【答案】A

【解析】武则天等“以文章取士”,以科举制延揽人才,打击了传统门阀贵族,故A项正确;“以文章取士”,有利于提高儒学地位,但不是主要影响,故B项错误;“以文章取士”,科举考试文史内容不一定符合社会需要,故C项错误;科举制有利于提高官员文化素质,但不是主要影响,故D项错误。4.【答案】A

【解析】注意从材料中有效提取信息1788年纽约某报纸,美国联邦宪法已经颁布,联邦政府已经建立,材料中幸福船载着十三包“联合、和平和友谊”进港。可以判断材料强调和赞美的是联邦体制,主权在民,分权制衡原则和共和制度都是联邦宪法的内容但不是本材料强调的内容,故选A项。5.【答案】B

【解析】ABCD四项都是中国古代的科技成就逐渐趋于停滞状态的原因。受经济与政治辩证关系的分析方法影响,易错选C项,本题应注意题干中的时间信息,结合时代特征去理解,B项才是主要原因。6.【答案】A

【解析】材料涉及“地下神予以诅咒”“供献牡羊为祭品”,体现了神权迷信色彩,故A项正确;材料没有涉及保护私有财产的条款,故B项错误;材料没有反映“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的思想,故C项错误;材料没有提到刑法的残酷性,故D项错误。7.【答案】A

【解析】“双百”方针是于20世纪五六十年代提出,促进了文化建设高潮的到来,A项正确;BC项带来的教育事业发展的挫折,排除;“二为”方针是20世纪七八十年代邓小平提出的,排除D项。8.【答案】D

【解析】根据材料“即挑选一部分经过启蒙的公民,人数有限而立场坚定”“对付激进狂躁的众议员,保护有可能受到多数人压迫的少数”可知是设置参议院,与众议院相互牵制,达到制衡。公民自由取代政治自由,“取代”的说法错误,在题干中无法体现,故A项错误;材料没有体现地方,故B项错误;精英政治取代大众政治中“取代”的说法不正确,故C项错误;参议院、众议院属于立法部门,材料意思是设置参议院来制衡

项错误;从题干中看不出来农业生产趋于停滞,故B项错误;由“争取巩固集体农庄经济”可以看出赫鲁晓夫并没有想着要改变原来的经济体制,故C项正确;从题干中看不出当时的农业政策脱离实际,故D项错误。10.【答案】D

【解析】材料所述内容为近代中国政府层面“国家”意识的转变,改夷务为“洋务”侧重体现了清政府在中国与外国关系的认识上发生了转变,故A项错误;翻译《万国公法》侧重体现了少数思想家“国家”观念的改变,而非政府层面普遍的转变,故B项错误;撤销对越南、朝鲜藩属制度更多的是源于国力不足及列强的扩展,而非出于国家意识,故C项错误;向外国派遣外交使团,是政府层面国家意识实践的产物,故能说明材料观点,故D项正确。11.【答案】B

【解析】本题的解题关键在于看准时间1912年第二次工业革命之后,第二航程从英国到美国,这是一个历史地理综合题目,电视是20实际20年代才出现的排除②。从英国到美国不需要经过地中海,排除③,所以答案B。12.【答案】C

【解析】从“中国红军万岁”等内容以及空间信息“西北”,可以推断这是中共的宣传标语。“打倒喝我们血的军阀”最有可能指的是中共长征到西北后遭遇的地方军阀,如青海的马家军对中共屠杀甚烈(1935年后);“打倒把中国出卖给日本的汉奸!”可能是针对蒋介石的不抵抗政策(1931-1936年底);“欢迎一切抗日军队结成统一战线!”应该是1935年12月瓦窑堡会议之后;“中国红军万岁!”出现于1927-1937年间。A、B时,中共尚未提出“抗日统一战线”,故排除。C、D满足条件,但题目要求“最早可能出现”的时间,C为最佳答案。

13.【答案】(1)取材于宗教故事;突出了人文主义的特征。(2)反对教皇兜售赎罪券;提倡信仰即可得救(因信称义)。

(3)二者在本质上都是资产阶级反封建的产物;前者所倡导的人文主义思想为后者奠定了基础,后者则进一步传播了人文主义思想。

(4)观点:宗教改革比文艺复兴更有利于促进近代西方资本主义民主政治的发展。看法:作者的观点有失偏颇,因为民主政治的发展是多种因素作用的结果。

【解析】本题考查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第(1)题只要能判断出两幅画的时代即可解答。第(2)题从“九十五条论纲”可知为马丁·路德宗教改革。第(3)题是考查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的联系,比较简单。第(4)题从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的主要发生地的民主政治的发展水平来判断其对民主政治的贡献,应该了解各国政治民主化的进程虽然和思想解放有关系,但肯定不是决定因素,而是多种因素作用的结果。

14.【答案】(1)孟:欧洲启蒙运动兴起,英国已建立君主立宪制,法国专制制度日趋腐朽,资本主义发展,社会矛盾尖锐;广泛的调查与比较研究,英国经验的参照,有政治法律实践经验。严:西方入侵加剧,民族危机空前严重,封建制度没落,资本主义初步发展,清末改革,民主革命兴起;受过系统西学教育,立志救国。

(2)相同:将君主置法律之下;自由、民主;建立议会制度;实行三权分立;开启民智。差异:认为当时国家的独立自由高于个体自由。

【解析】本题以中西方思想家思想切入考查东西方思想的影响,考查考生史料有效信息的阅读、提取和综合应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第(1)问考查孟德斯鸠和严复两人思想形成的背景与个人因素。孟德斯鸠的背景可从启蒙运动的兴起、英国君主立宪制的确立、法国自身状况等方面分析,个人因素从题干“曾任波尔多市法院院长,后游遍欧洲,考察各国制度”可看出其有法律和政治实践;严复的背景可从政治(民族危机、清末新政、封建制度衰落、民主革命兴起)、经济(民族资本主义初步发展)等角度分析,个人因素根据材料概括。第(2)问比较二者的异同。通过材料可知二者在限制君权、议会制度、自由民主、开启民智等角度相同;在国家独立自由与个人独立自由之间的关系认识上不同。

15.【答案】(1)特征:自上而下推行;涉及范围广泛;国民竞相效仿;学习西方表面化。

(2)变化:由模仿虚饰变为理性对待。前因:摆脱民族危机;改变落后状况。后因:全盘西化的现实危害;传统文明的社会价值。

(3)实质:片面理解西方文明(不了解西方文明的内涵)。

【解析】第(1)问根据材料信息“太政官发布……布告”“士农工商、男女老少、贤愚贫富……”等概括。第(2)问从材料一“趋之若鹜”地追求所谓时尚到材料二对西方文明的理性对待,可以总结出态度上的变化,而这一变化的原因要结合近代日本的国际、国内形势作答。第(3)问这一错误的实质即是只学习西方文明之虚表,而未学习西方文明之内涵。

16.【答案】(1)集体安全;经济制裁。

对维护和平有一定的进步意义;但从李顿调查团主张“满洲自治”来看,国联未能有效地制裁侵略、维护和平。(2)一战后和平主义盛行;欧美政治需要。

对侵略者并没有强大的约束力,列强各自的“保留条件”,成为以后战争发生的隐患。

【解析】(1)测量目标:历史知识/知道重要的历史事实、历史概念和历史评价。材料处理/提取图片、表格、文字等材料中提取的信息。历史阐释/把历史事件、人物、观念等放在特定的历史条件下进行解释。考试内容:战争与和平(国际联盟)。分析:结合所学知识即可解答。

(2)测量目标:历史知识/知道重要的历史事实、历史概念和历史评价。材料处理/提取图片、表格、文字等材料中提取的信息。历史阐释/把历史事件、人物、观念等放在特定的历史条件下进行解释。考试内容:战争与和平(《非战公约》)。分析:结合所学知识即可解答。

17.【答案】(1)提倡土布经济;反对剥削,抵制西方工业文魄;保持印度的乡村经济;鼓励人们互相帮助与合作。

(2)进步性:甘地的经济思想址其非暴力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朽利于抵抗英国的经济侵略;有利于缓和社会矛盾;有利于增强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对后来的世界和平主义运动、环境保护运动等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局限性:对西方工业文明的认识具有片面性;建设印度社会的构想没有顺应时代的潮流。

【解析】本题考查甘地的思想。第(1)问从材料中归结甘地的经济思想:土布经济、抵制西方工业文明、反对剥削,建立乡村经济等。第(2)问评价要注意用辩证的观点看待甘地的经济思想,既要看到其思想在抵制外来侵略方面的进步性,也要看到其思想的局限性。

第二篇:云南省曲靖市陆良县一中2018年高三二月份月考 历史

绝密★启用前 云南省曲靖市陆良县一中2018年高三二月份月考

高三文综 历史

一、选择题(共12小题,每小题4.0分,共48分)1.下面是唐朝与北宋早期的科举次数与录取进士人数的基本情况简表。北宋与唐朝录取人数出现差异的主要成因是()

A. 北宋完善了科举制 B. 北宋增加了科举次数 C. 北宋强化了君主专制 D. 国家调整了用人方针

2.历史学家们喜欢用“黄金时代”来表述某一时期某一历史现象达到比较繁荣或鼎盛的状况。下列关于各类“黄金时代”的表述正确的有()①伯里克利执政时代是希腊民主政治的“黄金时代” ②元末明初以后,中国古典小说迎来了一个“黄金时代” ③20世纪50年代起,美国经济进入高速发展的“黄金时代”

④19世纪末“实业救国”思潮兴起后,中华民族资本主义发展进入“黄金时代” A. ①②③ B. ①②④ C. ①③ D. ②③

3.有人说,新航路的开辟发现了一个“新世界”。这一时期()A. 欧亚市场商品种类增多 B. 达尔文发表《物种起源》 C. 世界市场基本形成 D. 京剧艺术产生

4.20世纪50年代,在评论某一国际会议时,美国舆论认为,某些代表的亲美发言“没有对会议的结果产生任何影响”,“几个信仰美国哲学的亚洲朋友的声音很快就沉寂下去了”。据此可知,这一会议()

A. 加强了中国与亚非国家的联系 B. 开始冲破了美国孤立中国的政策 C. 在一定程度上冲击着两极格局

D. 实现了印度支那问题的和平解决

5.中国古代科技长期处于世界领先地位,下列表述正确的是()①春秋时期发明使用了指南针 ②战国时期出现恒星方位记录表 ③北宋时期火药开始用于战争 ④明朝时期出现总结性科技巨著 A. ①② B. ①③ C. ③④ D. ②④

6.第二次国共合作初期,国民党政府承认各党派的合法地位,召开国民参政会,吸收部分共产党人和进步人士参加政府的抗战工作,并还公开拒绝和驳斥日本“共同防共”的谬论。这表明()A. 日本全面侵华战争推动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建立 B. 国共合作促进了中国民主政治的发展

C. 国民党放弃了反共反人民的政治立场 D. 国共合作是政治、经济、军事的全面合作

7.秦朝时期的军国大事,一般先由丞相、御史大夫和诸卿进行朝议,最后由皇帝裁决。这一做法使

()

A. 中央强化了对地方的控制 B. 君主专制造成的决策失误有所减少 C. 君权在事实上遭到了弱化 D. 民主观念开始渗入政治体制

8.钱穆在《国史大纲》中写道:“中国政治之长进,即在政府渐渐脱离王室而独立化,王室代表贵族特权之世袭,政府代表平民合理之进退,而宰相为政府领袖,君权、相权,互为节制。”若此观点成立,则与之相背离的朝代是()

A. 秦、汉 B. 隋、唐 C. 宋、元 D. 明、清

9.“作为具体的政治历史事件的‘五四爱国运动’最足以构成新文化运动前、后期的分水岭,因为从这一事件开始,新文化运动事实上从比较广义的文化运动的范围中发生某种突破……”下列现象可作为这种“突破”表现的是()

A. 民主与科学的思想深入人心 B. 封建思想的统治地位受到挑战 C. 新文化运动的阵营日益巩固 D. 马克思主义成为新思潮的主流 10.美国1787年宪法与1871年德意志帝国宪法中都规定()A. 国家结构形式为联邦制 B. 国家权力之间相互制衡 C. 国家元首可以解散议会 D. 政府首脑对国家元首负责

11.卢沟桥事变后不久,日本侵略者故伎重演,在侵略华北的同时,把战火烧到华东地区,中国守军坚决予以反击,爆发了()

A. 淞沪会战 B. 太原会战 C. 徐州会战 D. 武汉会战 12.明朝在北京、南京两座城市设置五城兵马司,其“职专防察奸宄,禁捕贼盗,疏通沟渠,巡视风火”,规定一旦发现街道损坏、沟渠壅塞或城墙坍塌,就要立即通知有关部门修缮;如遇火灾,还要立刻领兵救灾。据此推断,明代重视京城的()

A. 民生建设 B. 市政管理 C. 危机管控 D. 社区自治

分卷II

不受欢迎人的名字,并通过投票表决将其予以政治放逐。……在“陶片放逐法”这座祭坛上,固然有独裁者的鲜血,也飘荡着无辜者的冤魂。

材料三

通过一个从公民中挑选出来的机构,对公众的看法加以提炼和进行补充,以这些人的智慧,使他们能最清楚地了解真正的国家利益之所在,他们的爱国心和正义感也使他们不大可能出于短期和狭隘的考虑而牺牲国家利益。在这种制度安排下,经过人民代表的表述,公众的声音会比由他们

——麦迪逊《联邦党人文集》

二、非选择题(共5小题,共52分,15、16、17为选修部分,学生任选其中一题作答)自己直接表达更符合公共利益。13(18分).中国看世界,世界看中国。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 在面对西方文明时,中国大体上都是坚持克拉克(EdwardA.kracke)所说的,“在传统中变”,可是,1895年以后,在这种追求富强的心情中,一切却似乎在向着西方式的“现代”转化,出现了“在传统外变”的取向。

——葛兆光《1895年的中国:思想史上的象征意义》

材料二 2005年6月27日。中国的新变革——小世界,大赌注。这一期《时代》(美国著名新闻周刊)谈的正是“中国制造”,全世界没有谁能逃脱的“中国制造”,甚至连故去的毛泽东,在本期的《时代》封面里,也穿上了时髦的LV——很显然,这件LV,也是“中国制造”。

(1)结合19世纪末 20世纪初的史实,从政治文明的角度说明中国为“追求富强”出现“传统外变”的观点。并分析出现“传统外变”的原因。

(2)简要说明近代西方经济文明与近代中国的历史关联。

(3)结合材料二和所学知识,分析全世界没有谁能逃脱 “中国制造”的原因。

14(19分).在几千年的文明史上,社会政治制度经历了不断演变的过程,体现出复杂多样的特点。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鲍宣上书汉哀帝:“天下,乃皇天之天下也。陛下上为皇天子,下为黎庶父母……今贫民菜食不厌,衣又穿空,父子、夫妇不能相保,诚可为酸鼻。陛下不救,将安所归命乎!”

材料二

陶片放逐法是古希腊雅典等城邦实施的一项政治制度。雅典公民都可以在陶片上写上那些

(1)概括材料一体现的政治思想。

(2)据材料二,概括雅典民主政治的特点。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其对西方民主政治产生的影响。(3)材料三体现了怎样的民主形式?与材料二中的民主形式相比有何进步性?

【历史选修1: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15分 15.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北宋初年规定:租佃土地须“命立要契,举借粮种,及时种莳。俟收成,依契约分,无致争讼”。如有纠纷,“只凭契照为之定夺”。

宋仁宗天圣五年(1027年)诏:“江淮、两浙、荆湖、福建、广南州军,旧条:私下分田客(佃户)非时不得起移,如主人发遣,给予凭由,方许别住。多被主人折勒,不放起移,更不取主人凭由,须每年收田日毕,商量去处,各取稳便。即不得非时衷私起移。如是主人非理拦占,许经县论详。”

——摘编自《续资治通鉴》等

材料二 知大名府韩琦言:“臣准散青苗诏书,务在惠小农,不使兼并乘急以要倍息,而公家无所利其入。今所立条约,乃自乡户一等而下皆立借钱贯陌,三等以上更许增借。”

——摘编自《宋史食货志》

(1)根据材料一、二,分别概括其中制度规定的目的。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相关制度规定的历史背景。

【历史选修3: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15分 16.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朝鲜战争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规模最大的局部战争之一。这场战争由于以美国为首的10多个国家的军事干预而演变成一场侵略与反侵略的国际战争。美国、中国以及苏联不同程度地卷入这场战争……美国打着“联合国”的名义,其目标是遏制苏联的共产主义扩张。为了支援朝鲜人民的反侵略斗争,保卫祖国的安全,中国政府和人民派出志愿军进入朝鲜,同朝鲜人民军并肩作战,最终赢得了朝鲜战争的伟大胜利。——摘自《朝鲜战争》

材料二 ……在此次伊拉克问题上,美与俄、法、德、中、印等大国的主张大相径庭,导致联合国、北约和欧盟内部出现裂痕,……俄、法、德等世界主要国家和国际组织与美矛盾和斗争的焦点已经由是否对伊动武这一具体问题上升到一个新的层面。即,是维护现行的国际政治体系、基本准则,还是接受美国强权政治、单边主义。——摘自《伊拉克战争》 请回答:

(1)依据材料一指出朝鲜战争的性质,并概括分析这场战争爆发的背景。

(2)朝鲜战争与伊拉克战争反映了西欧主要国家和美国的关系发生了什么变化?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分析其变化的原因。

(3)西欧主要国家与美国关系的变化给我们什么启示?

【历史选修4:中外历史人物评说】15分 17.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20世纪初,爱因斯坦从相对论出发提出著名的质能关系式E=mc,这为核开发提供了理论基础。

材料二 德国十分重视这一理论的军事价值,在相关研究中处于领先地位。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之后,爱因斯坦向美国总统罗斯福建议,应抢在德国之前研制出原子弹。

材料三 政府于1945年8月投放原子弹到日本广岛、长崎,造成平民伤亡严重,爱因斯坦得知后,非常痛心,他说,致信罗斯福提议研制核武器,是自己一生中最大的错误和遗憾。他甚至懊悔当初从事科研。

结合上述材料,分析爱因斯坦的做法究竟是对还是错?从中我们得到什么启发?我们应怎样对待科学的发展?

2答案解析

1.【答案】D

【解析】根据材料信息,可知北宋与唐朝相比,科举次数虽然减少,但是科举录取人数大大增加,故B项错误;录取人数增加不足以说明北宋完善了科举制,故A项错误;君主专制是指中央政府的决策方式而言,材料中无从体现,故C项错误;唐朝尚有门阀士族传统,而北宋加强了科举取士的制度,政府中的官员几乎都通过科举晋升,故D项正确。2.【答案】C

【解析】中国古典小说迎来了一个“黄金时代”是在明中叶以后,故②错误;中华民族资本主义发展进入“黄金时代”是在一战期间,故④错误;根据所学,①③正确,选择C项符合题意。3.【答案】A

【解析】新航路后,商品种类与贸易范围扩大,故A项正确;达尔文发表《物种起源》是在19世纪,而新航路开辟是在15世纪,故B项错误;世界市场基本形成是在工业革命后,故C项错误;京剧艺术产生是在19世纪,故D项错误。4.【答案】A

【解析】材料中“几个信仰美国哲学的亚洲朋友的声音很快就沉寂下去了”信息说明会议主要是以亚非国家参加为主,舆论导向亚非国家,是万隆会议的精神,故A项正确;开始冲破了美国孤立中国的政策不是万隆会议的精神,故B项错误;万隆会议并没有在一定程度上冲击着两极格局,故C项错误;实现了印度支那问题的和平解决的是日内瓦会议,不符合材料中信息,故D项错误。5.【答案】D

【解析】本题考查古代科学技术。世界上最早的指南仪器是中国在战国时期发明的“司南”,故①表述错误;②符合史实;唐末,火药开始用于军事,故③表述错误;④与史实相符。故选D。6.【答案】B

【解析】根据题干“第二次国共合作初期”可知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已经建立,故A项错误;国共合作期间,根据材料信息“国民党吸收部分共产党人和进步人士参加政府的抗战工作,并还公开拒绝和驳斥日本”可知,国共合作促进了中国民主政治的发展,故B项正确;题干材料只是讲述国民党放松对其他党派的控制,并没有放弃反共立场,故C项错误;材料只能体现国共在政治方面的合作,故D项错误。7.【答案】B

【解析】根据所学知识,军政要务先由丞相、御史大夫和诸卿进行朝议,最后由皇帝裁决,可以减少君主专制制度下的决策失误。故答案选B。

8.【答案】D

【解析】钱穆主张政府和王室应该分离,政府的代表是丞相,王室的代表是皇帝,两者相互牵制。明清时期,丞相被废除,与钱穆的观点相悖。9.【答案】D

【解析】民主与科学思想是新文化运动前期的主体,故A项错误;在新文化运动前期,随着民主科学思想的宣传,已经对封建思想构成了实质上的挑战和冲击,故B项错误;随着五四运动的发生,社会主义和马克思主义被越来越多的人所接受,新文化运动原有的阵营发生了分化,故C项错误;五四运动推动了社会主义和马克思主义思想在中国的传播并且逐渐占据新文化运动的主流,相对于传统的资产阶级思想宣传,由此开始的无产阶级革命思想可以看作是一场突破,故D项正确。10.【答案】A

【解析】两部宪法都规定实行联邦制,其国家结构相同,故A项正确;“国家权力之间相互制衡”符合美国,不符合德国,故B项错误;“国家元首可以解散议会”符合德国,不符合美国,故C项错误;“政府首脑对国家元首负责”符合德国,不符合美国,故D项错误。11.【答案】A

【解析】1937年8月13日,日军大举进攻上海,威胁南京。中国军队与侵华日军展开淞沪会战。双方在上海地区激战三个月。B项战场在山西,C项战场在江苏,D项战场在华中武汉。故选A。12.【答案】B

【解析】材料没有涉及民生问题、社区自治问题,故A、D项错误;材料反映明朝在北京和南京设五城兵马司,职责是维护治安、城市道路沟渠的疏通修缮和城市的灾害应急处理,属于市政管理范畴,故B项正确;火灾的应急处理属于危机管控,但材料还包括治安和市政建设的维护,与危机管控无关,故C项错误。

13.【答案】(1)说明:戊戌变法提出改良政治,实行君主立宪制度;

辛亥革命推翻了君主专制制度,建立了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

原因:民族危机不断加深(或甲午战败,掀起瓜分狂潮;八国联军侵华);洋务运动的弊端,促使有识之士开始更积极全面地向西方学习;启蒙思想的影响;民族工业和民族资产阶级的发展。(2)关联:英法等西方国家通过工业革命成为工业国家,积极对外扩张,侵略中国;西方工业文明冲击了中国传统的小农经济,中国社会经济结构发生改变(或答“人们的社会生活发生变化”);人们的思想观念发生变化(或答“西学东渐”)。

(3)原因:中国改革开放,成为制造业大国;逐步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加入世贸组织;积极开展多边外交;经济全球化趋势加强;两极格局解体。

【解析】(1)第一小问依据材料一中“1895年以后,在这种追求富强的心情中,一切却似乎在向着西方式的“现代”转化,出现了“在传统外变”的取向,结合1895年,甲午战争之后民族危机的史实从国人挽救民族危机的角度从资产阶级维新派和革命派相关活动去思考作答;第二小问原因从政治、经济以及思想等视角概括,政治从民族危机,经济从民族资本主义经济发展,思想从启蒙运动视角等角度综合回答即可。

(2)从西方开始完成工业革命以及工业革命后对中国影响角度思考,对中国影响可以从政治、经济以及思想等视角分析,政治上从中国开始近代化、经济从传统经济破坏,新经济模式出现,思想从近代国人向西方学习的视角分析作答。

(3)依据材料三中“中国制造”,全世界没有谁能逃脱的“中国制造”并结合所学知识从政治、经济方面去概括中国如何融入世界的,经济视角可以从改革开放、加入WTO、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方面作答;政治视角可以从建立全方位外交以及苏联解体后国际局势等角度综合分析。14.【答案】(1)思想:君权神授、家国一体、民本思想。

(2)特点:人民主权、直接民主、公民平等、民主的盲目性(随意性)。影响:其政治原则、民主运作方式等是近代资产阶级民主政治的蓝本。(3)形式:代议制民主。

进步:专业人士治国;避免多数人暴政;更好地维护公共利益。

【解析】(1)依据材料一“陛下上为皇天子,下为黎庶父母”体现君权神授,家国一体,材料一“陛下不救,将安所归命乎!”体现统治者要以民为本。

(2)第一小问特点,依据材料二“雅典公民都可以在陶片上写上那些不受欢迎人的名字,并通过投票表决将其予以政治放逐”体现了直接民主,人民主权,依据材料二“在‘陶片放逐法’这座祭坛上,固然有独裁者的鲜血,也飘荡着无辜者的冤魂”体现了陶片放逐法的弊端,民主的盲目随意性。第二小问影响,可以总结其对后世的影响:其政治原则、民主运作方式等是近代资产阶级民主政治的蓝本。

(3)第一小问形式,依据材料三“通过一个从公民中挑选出来的机构”可知是代议制民主;第二小问进步性,依据材料三“以这些人的智慧,使他们能最清楚地了解真正的国家利益之所在,他们的爱国心和正义感也使他们不大可能出于短期和狭隘的考虑而牺牲国家利益。”再与材料二中“在‘陶片放逐法’这座祭坛上,固然有独裁者的鲜血,也飘荡着无辜者的冤魂。”对比可知专业人士治国;避免多数人暴政;更好地维护公共利益。

15.【答案】(1)目的:材料一:规范租佃关系,抵制地主对佃户的人身约束;协调租佃纠纷,维

持生产正常进行。

材料二:保护自耕小农,抵制兼并,增加国家收入。

(2)历史背景:租佃契约关系普遍化,自耕小农仍是农业生产的主体,土地兼并加剧,政府根据社会变化在政策上进行调整。

【解析】考查学生“历史上的重大改革”中的“王安石变法”这一知识点,意在考查学生阅读史料,理解材料、最大限度地获取有效信息的能力,同时需要对有效信息进行完整、准确、合理的解读。第(1)问的回答要精读史料,最大限度的提取有效信息并进行归纳。第(2)问的回答要结合变法的背景和必修二的相关知识。

16.【答案】(1)性质:是一场侵略与反侵略的国际战争。(2分)背景:美国和苏联从战时的盟友变成了“冷战”的对手,世界格局形成了针锋相对的两大阵营;美国倚仗强大的经济和军事实力,企图称霸世界;西欧各国因遭受战争之害,国力衰退,只得依附于美国与苏联对抗;朝鲜内战的爆发。(2)变化:由依附美国与苏联对抗,到不接受美国强权政治、单边主义。原因:美国经济发展速度放缓、政治影响力衰减;西欧主要国家经济高速发展,成为世界上的发达地区;美国发动的伊拉克战争严重损害了西欧主要国家的利益。

(3)注重经济发展,提升综合国力;加强区域的团结合作。

【解析】本题以两场战争为切入点,实际考查了二战后国际关系的变化。一是两极格局下美苏关系的变化,二是两极格局瓦解后,西方主要国家和美国之间的矛盾。设问很有新意。题目难度不大,结合材料和所学相关知识分析即可。

17.【答案】(1)爱因斯坦基于他对维护人类和平的热忱而做出上述举动,也是正确的。

(2)启发:科学研究应用于促进社会发展、保持人类和平等方面;科学对军事技术进步的推动作用巨大,有时能起到以暴制暴,从而换取和平的作用;科学研究的初衷,与其后的实际应用效果之间可能会出现较大偏差等。

(3)态度:科学的发展本身,是客观而不受任何利益集团左右的。我们应以理性的态度来看待科学的发展,既要努力学习,进一步推动科学发展,同时也要控制科研成果的实际应用,使其向着保护人类的方向发展。

【解析】本题属于开放性问答题,应鼓励学生畅所欲言,答案不求唯一。对爱因斯坦的做法和认识可从其主观目的即维护世界和平方面考虑;科技的发展具有双重作用,我们应尽量趋利避害,使其为人类和平进步事业的发展做出贡献。

第三篇:云南省曲靖市陆良县一中2018年下学期期中考试 高一 历史

绝密★启用前

云南省曲靖市陆良县一中2018年下学期期中考试

命题教师:张波

高一历史

一、选择题(共30小题,每小题1.5分,共45分)

1.面对几年来被大萧条折磨得精疲力竭的前总统,一位雕塑家说:“如果你放一朵玫瑰花在胡佛手里,它就会枯萎。”导致如此恶局的原因是()A. 个人能力不足B. 坚持自由放任政策 C. 国际环境影响D. 灰心绝望情绪

2.河北石家庄市庄村赵国遗址考古中出土大量农具,其中铁农具占全部农具的65%,在辽宁抚顺莲花堡燕国遗址出土的铁农具,便占全部农具的85%以上。这表明()A. 铁农具在农业生产中逐渐占据了主导地位 B. 铁农具已经在全国范围使用

C. 河北、辽宁地区成为当时经济最发达地区 D. 铁犁牛耕耕作方式已经成熟

3.对下图反映的世界殖民地占全球陆地(南极洲除外)面积的比例(%)变化的解读,不正确的是()

A. 第①段进行殖民扩张的是西班牙、葡萄牙 B. 第②段加紧殖民扩张的是荷兰、英国、美国等国 C. 第③段成为最大殖民帝国的是英国

D. 第④段说明了第二次工业革命把殖民扩张推向顶峰

4.建国后中华老字号同仁堂大事记:“1955年,同仁堂制药厂被划归中国药材公司北京市公司管理,同仁堂被合并到宣武区药厂,同仁堂药店归大栅栏红旗街道管理。”国家对同仁堂这类企业的社会主义改造,主要是通过()A. 走合作化道路B. 没收为国营企业 C. 全行业公私合营D. 资本家自愿捐献 5.“乡村纺织,尤尚精敏,农日殴之时,所出布匹,日以万计。以织助耕,女红有力焉”。材料主要表明()

A. 家庭手工业有了较大发展 B. 自然经济受到了明显冲击 C. 重农抑商的观念有所淡化 D. 社会生产中出现雇佣关系

6.史料记载:“所种之地,唯以刀伐木,纵火焚烧,用竹锥地成眼,点种苞谷。”这反映的古代农业耕作方式是()

A. 铁犁牛耕B. 曲柄锄耕 C. 刀耕火种D. 铁铧犁耕

7.下图为原始社会某生产工具复原及使用方法示意图,该生产工具应为()

A. 石斧

B. 石犁C. 木耒D. 铁犁

8.著名作家周立波1957年在《山那面人家》中说:“青春、健康,无挂无碍的农业社里的生活,同男子同工同酬的满意的工分……无一不是她们快乐的源泉。”这里的“农业社”是指()A. 农民的个体经济组织B. 农业生产的合作组织 C. 人民公社的生产组织D. 村的基层行政组织

9.历史学家评论罗斯福的“新政”是在资本主义经济肌体内部进行的一场“伤筋动骨”的大手术,这场“大手术”指的是()

A. 整顿财政金融体系,调整农业政策

B. 政府参与资本主义经济运行,大规模干预经济 C. 主张自由经营反对国家政权干预资本家的经营 D. 加强对工业的计划指导,推行“以工代赈”

10.服饰的变化折射出时代的变迁。下列有关鸦片战争后我国服饰变化的情况说法正确的是()A. 西服传入使中国传统服饰退出历史舞台 B. 长袍马褂和中山装是传统的中国服装 C. 旗袍是民国十年后城镇新潮女性的日常着装 D. 西方服饰的传入不利于中国社会的进步

11.西方主要大国调整经济政策,适当减少国家对经济的干预,逐渐发展形成政府干预与市场相结合、国有制与私有制并存的“混合”经济,主要是为了()A. 缓解“福利国家”制度的弊端 B. 缓解20世纪70年代的经济滞胀 C. 解决二战后初期的经济困难 D. 克服20世纪30年代的经济危机

12.西班牙王室支持实现下图中的B航行,其主观目的是()

A. 证明地圆学说 B. 形成世界市场 C. 寻找黄金,作为资本 D. 传播宗教,掠夺金银

13.下图为洋务派创办京师同文馆1879年列出的课程计划。该课程()

①注重近代思想启蒙 ②重在培养翻译人才 ③体现中体西用思想 ④要求学生文理兼修 A. ①②③B. ①③④C. ②③④D. ①②④

14.宋人诗云:“小麦青青大麦黄,原头日出天色凉。妇姑相呼有忙事,舍后煮茧门前香。缫车嘈嘈似风雨,茧厚丝长无断缕。今年那暇织绢着,明日西门卖丝去。”该诗反映了()A. 手工产品质量低下B. 农业生产规模庞大 C. 农民家庭生活闲适D. 农户经营方式多样

15.1933年,美国成立农业调查署,购买并屠宰了大量牲畜。这一措施的主要目的是()A. 增加肉类储备应急救济B. 减少农业津贴开支 C. 提高并稳定农副产品价格D. 缓和农场主间的竞争 16.“实行男女婚姻自由、一夫一妻、男女权利平等、保护妇女和子女合法权益的新民主主义婚姻制度。”该婚姻制度颁布于()A. 戊戌变法时期B. 新文化运动时期

C. 新中国成立初期D. 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

17.“一五”计划绪言说:“鉴于我国经济这种极端落后的情况,我们必须实行积极的社会主义工业化的政策,来提高我国生产力的水平。毛泽东同志说过:„没有工业,便没巩固的国防,便没有人民的福利,便没有国家的富强。‟”据此可知,采取积极的工业化的政策,即()A. 优先发展重工业的政策 B. 大力重视轻工业的发展 C. 重工业投资的比重与轻工业均等 D. 轻工业投资的比重大于重工业

18.在一场有关“麦哲伦是否到过印度”的争论中,出现了以下四种观点。你认为结论和依据最匹配的是()

19.“如果说,从前的农户是自己植棉(或购入棉)、自纺、自织、自用(也部分供应市场),现在则是从市场买进口机纱,织成布匹自用或供给市场。1894年,土布生产中使用机纱的比重已占23.4%。”从材料中能够得到的结论是()A. 进口机纱导致纺织分离 B. 民族纺织工业迅速发展 C. 传统织布业占据市场优势 D. 传统纺织品完全商品化

20.相传炎帝“因天之时,分地之利,制耒耜,教民农作”。这里的“耒耜”是指()A. 生产工具B. 作战武器C. 生活用具D. 祭祀礼器

21.据魏国李悝《尽地力之教》载:“治田勤谨,则亩益(增产)三斗。不勤,则损(减产)亦如之。”又据《孟子·梁惠王上》载:“五亩之宅,树之以桑,五十者可以衣帛矣。”上述材料反映的历史现象是()

A. 井田制开始瓦解B. 商品经济发展 C. 小农经济兴起D. 家庭手工业产生

22.16世纪初,意大利威尼斯商人到东地中海组织货源,但发现已经没有什么香料了,而葡萄牙首都里斯本却成为东方商品的仓库。葡萄牙在印度购买一公担胡椒不到3杜卡特,在里斯本却以40杜卡特出售。下列对此表述正确的是()

①葡萄牙人已经找到通往东方的商路 ②欧洲的商路和贸易中心从地中海转移到大西洋沿岸 ③促进了西、葡两国资本主义的发展 ④西、萄的封建主获取了暴利 A. ①②④B. ①②③C. ①③④D. ①②③④

23.安徽当涂县古时候常有货郎挑货担走乡串户,摇鼓叫卖。人多时货郎就高兴地摇“嘿得隆咚!嘿得隆咚!”,并大声地叫卖。货郎走街串巷较为普遍应开始于()A. 汉代B. 唐代C. 宋代D. 明代

24.1912年,塔夫脱在对国会发表最后演讲的时候,主张在外交政策中,美国应该用“美元代替子弹”,希望企业通过和平贸易发展海外市场,认为应该尽可能地避免大规模的军事介入。这体现了该时期美国的外交思想是()

A. 直接抢夺,欺诈性贸易B. 商品输出为主,军事侵略相结合 C. 资本输出为主,瓜分世界D. 新殖民主义,以跨国公司为支柱

25.下图是《万国宇宙图》中的一幅14世纪欧洲人对遥远国度的想象图。图中的人们身体畸形,似妖似兽,丑恶可怕。造成欧洲人这种认识的客观原因是()

A. 世界各地处于相对孤立的状态 B. 新航路开辟前对东方人的丑化 C. 对遥远国度的畸形人感到恐惧 D. 生产力水平低人类未进化完毕

26.材料一:1929年,胡佛反对政府干预经济,拒绝稳定股市的建议,否决国会的救济方案。材料二:1932年,胡佛决定成立复兴金融公司,签署紧急救济与工程建设法,实行通货紧缩政策,反对联邦政府进行救济。对比上述材料,说明胡佛总统()A. 是坚定的自由放任主义者 B. 是凯恩斯经济理论的忠实践行者 C. 在没有稳定思路下随意调整政策 D. 在自由放任前提下实施有限干预

27.下面是19世纪前期欧美主要国家的城市和农村人口统计表

以上统计说明了()

工业革命促进了人口由农村向城市的流动 ②工业化程度越低,农村人口比例越大 ③除英国外,其他国家都没有开始向工业化过渡 ④人身隶属关系阻碍了农村人口向城市的流动 A. ①②③④B. ①②C. ①②④D. ②③④

28.“火树千株照水明,终宵如在月中行。地埋铁管通街市,真个销魂不夜城。”《申江百咏》描述的这一发明,最早出现于()A. 19世纪60年代B. 19世纪70年代 C. 19世纪80年代D. 19世纪90年代

29.“其制两柄上弯,高可三尺……其所盛种粒,各下通足窍,仍旁挟两辕,可容一牛,用一人牵,傍一人执耧,且行且摇,种乃自下。”这段话描述的农具是()

30.1881年投产的开平煤矿是中国第一个使用机械开采的煤矿,其章程规定:“进出煤铁银钱数目,每日有流水簿,每月有小结,每年有总结,(股东)可以随时查核。”这说明开平煤矿()A. 标志着中国近代工业化的起步 B. 产品主要远销国外,达到分洋利的目的 C. 具有近代企业制度的某些雏形

D. 引进西方管理模式,采用中外合资经营

分卷II

二、非选择题 31.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20世纪30年代经济危机期间职业介绍所前排起的长队图

材料二 罗斯福说:“从来在美国没有另外一个人比我对资本主义制度的私人企业、私有财产和私人利润有着更坚强的信仰……当这个私人利润和自由企业的制度面临到毁灭边缘的时候,是这个政府挽救了它。” 材料三 蓝鹰标志图案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二判断罗斯福为解决材料一中所示状况,采用了什么经济思想?其突出特点是什么?(2)材料三所示图案主要是针对美国哪一方面而提出的?为此政府制定了什么法令?

(3)结合以上材料和所学知识回答,美国人民在经济建设中有哪些优秀的精神品质值得我们学习?

32.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新生的工业能够这样成长起来,只是因为它用机器代替了手工工具,用工厂代替了作坊,从而把中等阶级的劳动分子变成了工人生产者,把从前的大商人变成了厂主,它排挤了小资产阶级,并把居民间的一切差别转化为工人和资本家之间的对立。——恩格斯《英国工人阶级的状况》

材料二 资产阶级,由于一切生产工具的迅速改进,由于交通的极其便利,把一切民族甚至最野蛮的民族都卷进文明中来了。它的商品的低廉价格,是它用来摧毁一切万里长城、征服野蛮人最顽强的仇外心理的重炮。它迫使一切民族——如果它们不想灭亡的话——采用资产阶级的生产方式……它按照自己的面貌为自己创造出一个世界。——《共产党宣言》 材料三 有历史学家说:“在1870年以后的大约40年里,并非仅仅在欧洲人看来,欧洲实际上确实算是在世界上快速扩张的现代文明的中心。”(1)据材料一概括工业革命发生后带来了哪些变化。(2)材料二所说的“文明”是指什么?

(3)据材料二、三和所学知识分析,在两次工业革命的推动下,世界市场有哪些新发展?

33.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宋朝时期值得注意的是,发生了一场名副其实的商业革命……中国首次出现了主要以商业,而不是以行政为中心的大城市。……同样重要的是,宋朝时的名副其实的商业革命,丝毫未对中国社会产生爆炸性的影响,而西方与此相应的商业革命却对西方社会产生了爆炸性的影响。材料二 ……在15世纪早期这段异乎寻常的历史中……正是制度结构上和向外推动力上的根本差别,在世界历史这一重要的转折关头,使中国的力量转向内部,同时将全世界海洋留给了西方的冒险事业。

材料三 1763年新兴的西方世界(→欧洲商队的路线)

——以上均摘自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1)宋朝的“商业革命”有什么突出特点?“西方与此相应的商业革命却对西方社会产生了爆炸性的影响”是指什么?

(2)材料二中“中国的力量转向内部”“西方的冒险事业”各指什么?二者有何内在联系?

(3)结合上图和所学知识,比较这一时期中考试历史试卷西经济形态的不同,并分析这种不同对双方的外贸有何影响。

34.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 当时中国的工业革命已经起步了,1865年到1890年间,上海建立了江南机器制造总局,南京建立了金陵机器制造局,开办了洋学堂,后来,兰州织呢局、上海机器织布局成立,京师大学堂设立,各省也开办了洋学堂。再后来,海军衙门设立,购置军舰,设立南北电报局、开平矿务局和湖北汉阳枪炮厂,国家开始步上机械化和工业化的轨道,整个国家的发展态势良好,洋务运动非常成功。到了1890年代以后,中国碰到一个钉子,就是它和日本的甲午战争。——张英、赵蕾、张怡徽《中国故事:世纪的成功和世纪的失败》

结合所学知识,针对材料“洋务运动非常成功”的观点谈谈你的认识,分析作者认为甲午中日战争是“中国碰到一个钉子”的原因。

答案解析

1.【答案】B

【解析】美国经济大萧条时,胡佛固守传统的“自由放任”政策,这不但没有克服危机,反而使危机更加严重。因此B项符合题意。2.【答案】A

【解析】按照材料所述铁农具在全部农具中的比重,可以看出农业生产中占主导地位的农具是铁农具,故A项正确;材料提供了“河北石家庄”、“辽宁抚顺”两个北方的遗址,不能充分证明“全国”这一范围,故B项错误;因为缺少其他地区的对比数据,仅仅按照材料,不能判断“最发达”,故C项错误;唐朝曲辕犁的使用是铁犁牛耕成熟的标志,故D项错误。3.【答案】B

【解析】第②段是在17、18世纪,当时主要的殖民国家是荷兰、英国、法国,美国在18世纪后期才独立。4.【答案】C

【解析】结合所学可知,对农业和手工业的改造走的是合作化道路,与题意不符,故A项错误;建国初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改造采用了和平“赎买”的方式,而不是没收,故B项错误;依据材料“同仁堂制药厂被划归中国药材公司北京市公司管理,同仁堂被合并到宣武区药厂,同仁堂药店归大栅栏红旗街道管理”信息可知建国初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改造采用了全行业公私合营的方式,故C项正确;建国初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改造没有采用资本家自愿捐献的方式,故D项错误。5.【答案】A

【解析】依据材料“乡村纺织……所出布匹,日以万计”可知家庭手工业有了较大发展,故A项正确;材料中没能体现自然经济的衰落表现,而且是以织助耕,不能体现自然经济受到明显冲击,故B项错误;材料中没有商业和农业关系的叙述,故C项错误;虽然布匹产量较大,但是材料中没有体现雇佣关系,故D项错误 6.【答案】C

【解析】根据题干史料中“伐木”“焚烧”等信息,可知耕种方式是刀耕火种,应选C项 7.【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的识图能力。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图中所示耕作工具是木耒。8.【答案】B

【解析】由材料中“1957年”“同工同酬的满意工分”可知应为农业生产合作社时期。9.【答案】B

【解析】“伤筋动骨”的“大手术”说明是对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调整,即罗斯福新政加强国家对经济的干预。A、D两项属于新政的具体表现,C项属于自由放任政策。10.【答案】C

【解析】西服传入后,中国传统服饰,如长袍马褂等并没有退出历史舞台,土洋并存是这一时期的典型特征,故A项错误;中山装不属于传统服装,故B项错误;20世纪20年代后,人们吸收西方服饰的长处,对旗袍进行了多次改革与创新,使旗袍受到广大女性的欢迎,成为城镇新潮女性的日常着装,故C项正确;近代物质生活的变迁,折射出近代中国社会的进步,故D项错误。11.【答案】B

【解析】西方大国减少国家对经济的干预,出现“混合经济”发生在70年代,主要原因是资本主义经济停滞、通货膨胀严重,故B正确,C、D时间不对,A与题意不符首先要排除。12.【答案】D

【解析】麦哲伦船队环球航行客观上证明了地圆说的正确性,但这并不是其主观目的,故A项错误;形成世界市场是在第二次工业革命后,故B项错误;寻找黄金的主观目的不是作为资本,因为西班牙王室支持开辟新航路而掠夺的海外财富主要用来挥霍,故C项错误;麦哲伦船队环球航行的目的是为了传播宗教,掠夺金银,故D项正确。13.【答案】C

【解析】近代思想启蒙指的是西方资产阶级民主思想的传播,材料中没有涉及,而且据所学可知洋务派只学西方技术不学制度,故①错误;“翻译公文”“练习译书”都体现了对翻译的重视,故②正确;首年的教学内容反映了对传统文化的秉持,后面三行学习内容体现了对西方科学技术的重视,总体上表明了中体西用,故③正确;学习内容既有自然科学也有人文科学,故④正确,选项C项符合题意。14.【答案】D

【解析】由题干“小麦青青大麦黄”“缫车嘈嘈似风雨,茧厚丝长无断缕”“明日西门卖丝去”等信息可以看出农户在从事农业生产的同时,也从事家庭手工业,并在市场上销售,故D项正确;“西门卖丝”可见手工产品质量不一定低下,故A项错误;小农经济以家庭为生产单位,故B项错误;由题干“原头日出天色凉。妇姑相呼有忙事”可见农民家庭生活很忙碌,故C项错误。15.【答案】C

【解析】罗斯福新政关于农业政策的目的是由政府收购剩余农产品以控制市场价格,提高农产品价格和农民购买力。16.【答案】C

【解析】戊戌变法时期没有新民主主义婚姻制度,故A项错误;新文化运动时期同样没有“新民主主义婚姻制度”,故B项错误;根据材料“新民主主义婚姻制度。”说明是新中国成立初期,该时期属于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时期,故C项正确;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的法治建设提的应该是“社会主义婚姻制度”,故D项错误。17.【答案】A

【解析】据材料可知采取积极的工业化的政策的目的就是在于求得建立巩固的国防、满足人民需要和对国民经济实现社会主义改造的物质基础。另据“一五”计划这一时间限定可知,当时优先发展重工业。18.【答案】D

【解析】本题为最佳型选择题,须选择最恰当的一项。以麦哲伦环球航行为线索,考查对新航路的准确理解。A项依据与史实相符,但不一定说明麦哲伦到过;B项依据符合史实,但麦哲伦并没有完成整个航行,依据不充分,结论不科学;C项依据也与史实相符,但不充分说明麦哲伦没有到过;A、B、C项三则材料都不能充分说明麦哲伦到过印度,故应是待考证,D项最匹配。19.【答案】A

【解析】读懂材料即可,材料说的是农户逐渐用洋纱取代土纱用于生产布匹。毫无疑问是指鸦片战争后,中国经济结构变动中的纺织分离。B错误,农户生产的是土布,即家庭手工业的产品,和民资毫无瓜葛。C错误,材料只给了土布生产的洋纱比例,根本无法得出此观点。D错误,材料提到土布除供给市场外还有自用,显然不是完全商品化。20.【答案】A

【解析】据材料信息“教民农作”可判断,“耒耜”是进行农业生产的工具。21.【答案】C

【解析】根据题中的治田、宅、桑、衣帛,可以判断为自给自足,以家庭为单位的生产状态,C项符合。A在材料中无相关信息。B项与材料矛盾,D项不全面。22.【答案】A

【解析】材料表明葡萄牙人开辟了通往东方的新航路后,东方的香料大量来到欧洲,使封建主阶层获取了大量财富,同时也促使欧洲的贸易中心转移到了大西洋沿岸,①②④均正确。这些财富在西、葡并未转化为资本促进资本主义发展,而是被贵族尽情挥霍,并最终导致了两国的衰落。23.【答案】C

【解析】汉代、唐代都在指定区域进行商品交换,故A、B项错误;宋代商品交换打破时空限制,商品交换可能出现在居民区,故C项正确,D项错误。24.【答案】C

【解析】“直接抢夺,欺诈性贸易”属于早期殖民扩张的特点,A项错误;“商品输出为主,军事侵略相结合”属于工业革命之后殖民扩张特点,B项错误;1912年第二次工业革命期间,此时帝国主义以资本输出为主,C项正确;以跨国公司为支柱属于20世纪90年代以后经济全球化表现,D项错误。25.【答案】A 【解析】14世纪处于新航路开辟之前,此时世界各地彼此孤立,各文明之间交流很少,彼此之间并不了解,因此出现了材料中描述的现象,故选A项。26.【答案】D

【解析】“胡佛决定成立复兴金融公司,签署紧急救济与工程建设法,实行通货紧缩政策”体现了政府的干预,故A项错误;“胡佛反对政府干预经济,拒绝稳定股市的建议,否决国会的救济方案”说明胡佛主张自由放任,故B项错误;题干材料并不能体现胡佛没有稳定的思路随意调整政策,故C项错误;胡佛主张有限的干预,但应该在自由放任的前提下,故D项正确。27.【答案】C

【解析】时间是19世纪前期,其他主要资本主义国家也开始工业革命,故排除③。而结合图表,俄国和美国正是因为存在农奴制和黑人奴隶,故城市人口百分比远远落后于英法,④正确。28.【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基础知识:第二次工业革命成果。由“地埋铁管通街市,真个销魂不夜城”可见其描述的为电灯,为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成果。1879年10月21日,美国发明家爱迪生发明世界上第一盏有实用价值的电灯,故选B项。29.【答案】B

【解析】由材料“种粒”“种乃自下”可知该农具是播种工具,A项是东汉时期的牛耕画像石,牛耕反映的是犁地工具,故A项错误;B项是西汉时期的播种工具耧车,与题意相符,故B项正确;C项是魏晋时期翻车的模型,翻车属于灌溉工具,故C项错误;D项是隋唐时期在江东地区出现的曲辕犁,也是一种犁地工具,故D项错误。30.【答案】C

【解析】近代工业化从本质上说,主要采用机器生产,开平煤矿是第一个使用机械开采的煤矿,并不能代表所有企业,故A项错误;产品远销国外,在材料中不能体现,故B项错误;从材料中可以看出开平煤矿采用机械开采,并且有股东查核,可以看出此企业具有近代企业的某些特点,故C项正确;“中外合资经营”在材料中未体现出来,故D项错误。

31.【答案】(1)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特点是利用政府力量对经济进行宏观调控。(2)复兴工业。《全国工业复兴法》。

(3)充满自信、勇于追求、诚实守信、合法经营、大胆探索、合作共赢

【解析】本题考查罗斯福新政的内容。本题以罗斯福新政为背景设计问题,回答时要注意结合所学知识。

32.【答案】(1)用机器代替手工工具;用工厂代替作坊;工业资产阶级和工业无产阶级成为社会的两大对立阶级。(2)资本主义。(3)工业革命后,19世纪中后期,世界市场基本形成;第二次工业革命后,19世纪末20世纪初,世界市场最终形成。

【解析】从材料“用机器代替了手工工具”“工厂代替了作坊”“居民间的一切差别转化为工人和资本家之间的对立”分析工业革命后带来的变化。(2)从材料“资产阶级……都卷进文明中来了”可以分析的出资产阶级卷入的文明是资本主义社会和资本主义的生产方式。(3)此题考查的是工业革命与世界市场的关系。第一次工业革命后世界市场初步形成,第二次工业革命后世界市场最终形成。33.【答案】(1)突出特点:城市布局打破坊市界限;出现了工商业市镇;出现了世界上最早的纸币“交子”;海外贸易发达。“爆炸性的影响”:加速了西欧封建制度的解体,促进了资本主义的发展。(2)含义:中国——闭关锁国;西方——开辟新航路。联系:新航路开辟,西方国家侵扰中国东南沿海;为维护统治,统治者实行闭关锁国政策。

(3)经济形态:中国是封建自然经济,西方是资本主义经济。影响:中国实行的是不计经济效益的“朝贡贸易”;西方是对外输出制成品的殖民贸易。

【解析】第(1)问的特点从城市布局、工商业市镇、货币、海外贸易等方面归纳;“爆炸性的影响”从社会转型方面思考。第(2)问从中国闭关政策和西方开辟新航路方面归纳。第(3)问从中西方封建经济与资本主义经济方面思考其经济形态上的差异,据材料中“1763年新兴的西方世界(→欧洲商队的路线)”并结合中国的郑和下西洋所体现的朝贡贸易进行思考。

34.【答案】(1)认识:材料夸大了洋务运动的积极作用。洋务运动虽在军事、科技、经济、教育等方面学习了西方,在一定程度上实现了“自强”和“求富”的目标,推动了中国近代化,但以“中体西用”为指导思想,未从根本上动摇封建统治,其主观目的是维护清朝统治,避免不了最终失败的命运。对洋务运动的评价应实事求是,客观公正。

原因:甲午中日战争失败,宣告了洋务运动的破产;《马关条约》的签订,使中国领土和主权进一步遭受严重损失,也刺激了列强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严重阻碍了中华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大大加深了中国社会半殖民地化的程度,这一切都延缓了中国近代化的步伐。

【解析】(1)解答本题关键有二,一是熟知洋务运动的有关史实,二是谈认识题必须首先亮明观点,然后用史实论证观点。论证过程中一定要注意角度的多元性。第二小问问甲午中日战争是“中国碰到的一个钉子“的原因,要学会变通问题,实际上是问甲午中日战争的危害,同样要注意答题的多角度。

第四篇:云南省永善一中2018届高三四月份考试历史试题含答案

绝密★启用前:2018年4月19日

云南省永善县一中2018届高三四月份考试

高三文综 历史部分

一、选择题(共12小题,每小题4.0分,共48分)1.在历史发展进程中,人类社会逐步告别“小国寡民”时代,世界从分散走向整体。下列各项中,与“小国寡民”相关的是()①老子向往的理想社会 ②孟子提倡的民本思想 ③雅典民主的重要条件 ④罗马法公正至上观念 A. ①②B. ②③C. ①③D. ③④

2.“上海的炮声应该是一个信号,这一次全国的人民真的团结成一个整体了……我们为着争我们民族的生存虽至粉身碎骨,我们也不会灭亡,因为我们还活在我们民族的生命里。”这段文字出自巴金即时而作的《一点感想》。让作者有感而发的背景是()A. 抵抗八国联军侵略B. 辛亥革命推翻朝廷 C. 北伐军队进入上海D. 抵抗日本全面侵华

3.下图是1764—1850年英国商品价格指数和英国男性工人实际工资指数,对上述数据解读正确的是()

①价格指数的不断攀升是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结果 ②工业化和工厂制的发展创造了更多的劳动需求 ③工业革命总体上导致工人生活水平的普遍恶化 ④工业革命的发展有利于工人实际收入的改善 A. ①③B. ②④C. ②③D. ③④ 4.下表内容集中体现出()

A. 形成齐全的工业体系B. 中国近代化开始起步 C. 民主共和思想的传播D. 收回了国家领海主权

5.社会学家费孝通回忆参加北平市第一次各界人民代表会议时说,“踏进会场,就看见很多人,穿制服的,穿工装的,穿短衫的,穿旗袍的,穿西服的,穿长袍的,还有位戴瓜帽的——这许多一望而知不同的人物,会在一个会场里一起讨论问题,在我说是生平第一次”。从中可以获悉()A. 费孝通是北京市第一届人民代表大会代表 B. 会议召开匆忙,代表们还来不及换上正装 C. 出席会议的普通工人代表居绝大多数 D. 人民代表会议具有广泛的代表性

6.古希腊人相信:“惟法律是将众人结合为一的最基本纽带,故而无法满足于行使单纯的专断权威。”“彼时整个文明都服从法律的统治……现代世界兴起于旧世界的废墟之上,却依然紧密联系着古代城邦的法律概念。”(沃特金斯《西方政治传统》)这表明古希腊()A. 法律是紧密联系各城邦的基本纽带 B. 奠基了人类宪政文明的历史进程 C. 城邦法律因专断而导致了文明毁灭 D. 城邦法律是西方各国立法的蓝本

7.从文明进步和近代化这一角度分析,下列不属于《资政新篇》与《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的共同点的是()①政治上都主张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 ②经济上都体现发展资本主义的要求 ③文化教育上都提倡设立新式学堂 ④社会生活方面都提倡“自由”、“平等” A. ①②④B. ①③④C. ①②③D. ②③④

8.公元61年,罗马市政官谢恭都斯为家中奴隶所杀。元老院将死者家中400名奴隶全部处死,这引起罗马城居民的骚动。元老院的这一判决()A. 带有习惯法的色彩B. 激化了平民与贵族的矛盾 C. 表明成文法亟待制定D. 激化了与被征服民族的矛盾

9.某人要写一本历史书,第一章为辛亥革命和中华民国的建立,第二章为五四运动和中国共产党的成立,第三章为从国共合作到国共对峙,第四章为抗日战争,第五章为人民解放战争。下图应出现在()

A. 第一章B. 第二章C. 第四章D. 第五章

10.据《归田录》记载:……宋京城开封餐饮业很发达,酒店遍布大街小巷,官员却不敢进酒店吃喝。官员一旦在酒店杯觥交错,不论公款私款,马上就会遭到御史的弹劾,不是罢官免职,就是纪律处分。这个记载说明宋朝()A. 遏制官吏横征暴敛 B. 注重防止官员腐败 C. 草市有完善的饮食服务 D. 商业活动不再受官吏直接监管

11.有些日本人认为:甲午中日战争是文明之战、解放之战、救亡之战,文明之战是指一种先进文化战胜落后文化;解放之战是指解放中国、光复中原;救亡之战是指黄种人团结起来,共同对付西方。下列各项对这种观点认识最准确的是()A. 揭示了甲午中日战争爆发的原因 B. 掩盖了日本对华侵略的战争本质 C. 突出了日本对中国文化的认同 D. 表明了中国备受异族压迫的事实

12.刘瑜在《民主的细节》中说道:“如果我是美国人,很可能不会去给大大小小的选举投票。这倒不是说我这人政治冷漠,没有公民责任心,而是我觉得……其实选谁都差不多。”他之所以得出这样的结论,主要是基于美国()A. 两党的政见趋于一致 B. 选举的程序具有欺骗性 C. 国民民主自由意识强 D. 分权与制衡的运行机制

分卷II

二、非选择题 13(18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969年1月,共和党人尼克松就任美国总统。当时正值美国面临着自二战结束以来最为严峻的形势。越南战争的沉重负担,国内政治、经济以及社会危机的加深,使美国在同苏联争霸中,日益处于不利的地位……1971年6月,尼克松又在堪萨斯的一次讲话中提出今天世界上有“五个力量中心”(美国、苏联、西欧、中国和日本)的看法。为了适应这种新的形势,并改善美国在同苏联争霸中的不利处境,尼克松决定要在中国“为自己找个可以依靠的有利地位”。——摘编自方连庆《战后国际关系史》

材料二 1972年2月尼克松访华,跨出了改善中美关系的第一步。2月28日,中美双方在上海发表了《联合公报》,这是中美关系的一个重要转折点。标志着中美两国关系进入了一个新时期,这对世界形势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此后,双方的贸易、科技和文化往来逐渐增多。与此同时,为进一步促进两国关系的正常化,中美双方政府官员也在不断进行接触。——摘编自谢益显《中国外交史》

材料三 二战结束后,日本政府长期执行追随美国、敌视中国的政策。50年代以来,随着中日两国民间贸易和人员往来的增多,日本各界人士要求恢复中日邦交的呼声越来越高……1972年2月尼克松访华对日本产生极大的震动。日本把美国的这种举动视为“越顶外交”……1972年9月29日,中日两国建立外交关系。——摘编自王圣心《当代国际关系》 材料四 田中首相来我国访问,揭开了中日关系史上新的一页。在我们两国的历史上,有着两千年的友好来往和文化交流……值得我们珍视。但是,自从1894年以来的半个世纪中,由于日本军国主义者侵略中国,使得中国人民遭受重大灾难,日本人民也深受其害。前事不忘,后事之师,这样的经验教训,我们应该牢牢记住。——摘自《周恩来政论选》(1)据材料一,概括尼克松决定要在中国“为自己找个可以依靠的有利地位”的原因。(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中美关系走向正常化的关键问题是什么?怎样理解《联合公报》的发表是中美关系发展的一个重要转折点?

(3)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日本对美国“越顶外交”的举动作何反应?分析日本对华政策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重大改变?

(4)综合材料三、四并结合甲午战争以来中国百年史,试从日、中两方面阐释周恩来所指出的“前事不忘,后事之师”的含义。

14.(19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此时的宇宙被描述成运动中的物质,受到充满宇宙的无形的力的控制,无论是地面还是天空,这些力可用数学方式表现出来。中世纪那幅封闭的、仅限于地面并以地球为中心的宇宙图景被淘汰了,代之而起的是无限的、受普遍法则制约的新宇宙,地球现在被看作其中的一颗行星。——马文•佩里《西方文明史》

材料二 这次卫星发射成功,是我国发展空间技术的一个良好开端,是毛主席无产阶级革命路线的伟大胜利,是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的又一丰硕成果……中国人民这一伟大胜利,给正在坚持武装斗争的亚、非、拉各国人民和全世界革命人民以巨大的鼓舞,给反革命的美帝国主义和社会帝国主义以沉重的打击,粉碎了他们垄断空间技术的迷梦。—— 据新华社电 材料三 神舟六号尚在太空遨游,很多“搭车”企业就已经开始计算收益。航天领域每投入1元钱,将会产生7元至12元的回报。航天,将为国民经济发展带来多大动力……中国将继续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把经济社会发展转入到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轨道上。崇尚科学、爱好和平的中国,一定会和平利用太空资源、让太空真正为人类造福。——据新华社电

材料四 科学不仅刷新了我们的世界图景,也刷新了我们的日常生活。……然而,在科学成功的背后,我们必须看到一个潜在的危险正在显露出来;人类通过大规模地开发大自然,虽然掌握了更高的能量,有了支配自然界的能力,但却动摇了人类生存的根基。——摘自吴国盛《科学的历程》 请回答:

(1)材料一中的“普遍法则” 指的是什么?以该法则为核心的理论体系产生了哪些影响?(2)材料二、三在阐述不同时期中考试历史试卷国空间技术发展的主导思想侧重点有何不同?结合所学历史背景分析产生差异的原因是什么?

(3)怎样理解材料四中科学“动摇了人类生存的根基”?如何应对这种“潜在的危险”?

【历史选修1—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15.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宋神宗时期整顿太学,创立三舍法,即将太学分为上、内、外三舍,学生入学后先编入外舍学习,定期试其行艺,优者依次升入内舍及上舍。外舍生每年升舍考试,考试合格,尚不能直接升舍,还要参考平时的操行及学业成绩,凡列入一、二等者,才能升入内舍学习。内舍进行升舍考试,若成绩达到优平二等,再参考平时成绩及操行,才能升入上舍学习。上舍生学习两年,期满进行毕业考试,由政府派员主考,学官不得参与。成绩评定分为上、中、下三等,“上等以官,中等免礼部试,下等免解试”。后来,武学、算学及地方官学等,大都仿照太学三舍法,考试、升补,悉如太学。——摘编自苗春德《宋代教育》

材料二 1932年,国民政府公布《中小学毕业会考暂行规定》,引起了极大的争论。教育部长朱家骅说:会考“可以检查一般学生程度是否提高”,“会考制度,并非用以使任何学识突出之学生得一荣誉,实为考查学校成绩之另一方法”。陶行知说:“学生是学会考。教员是教人会考……会考所要的必须教。会考所不要的,不必教,甚而至于必不教”,“在学生们赶考的时候……把中华民族的前途赶跑了”。还有人著文说太死知识不合教育原理,不利学生健康。1936年,教育部令各省教育厅、局,将原依学生会考成绩计算学校成绩办法改为仅发表参加会考学校名单,重申对毕业学生之操行及体育成绩,各校应严加考核。——摘编自高奇《中国教育史研究·现代分卷》

材料三 美国的政治制度赋予了各州教育行政自主权,美国长期以来没有统一的高等学校招生考试。各高校入学考试内容千差万别,中学无法适应。在这种情况下,1926年,美国大学入学考试委员会推出了学业性向测验(SAT),测试学生的潜在学习能力。1950年,林奎斯特教授认为SAT不利于引导学生在高中阶段认真学习,他另起炉灶,创立了美国高校测验(ACT),考查学生接受中学教育后所达到的水平。1960年,ACT正式作为一种美国大学入学考试被高校使用。当今,SAT和ACT是美国最重要的两种高等学校入学考试。——摘编自康乃美等《中外考试比较》

(1)根据材料一,归纳三舍法在考试制度方面的主要特点。分析三舍法对宋代学校教育的影响。(2)根据材料二,回答国民政府公布会考规定所引起的争论的焦点是什么,概括争论双方的理由,争论的结果如何?

(3)根据材料三,分别说明SAT和ACT设立的初衷,指出二者的主要区别。结合所学知识,美国“长期以来没有统一的高等学校招生考试”是由其什么政治制度决定 的?

(4)结合以上材料,请自选一个角度,谈谈你对当前我国教育考试改革的认识。

【历史选修3—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 16.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20世纪50年代美国在亚洲签订的部分条约一览 1951年8月,与菲律宾签订《美菲共同防御条约》 1951年9月,与日本签订《美日安全保障条约》 1953年10月,与韩国签订《美韩共同防御条约》

1954年12月,与台湾国民党势力签订《美台共同防御条约》

根据上述条约,缔约国(地区)给予美国在其领土设置军事基地、驻扎军队等权利,缔约双方保证共同应对外来干涉或武装进攻等。如:《美日安全保障条约》规定,“为了对日本国的安全及维持远东的国际和平与安全做出贡献,允许美国的海、陆、空三军使用日本国内的设施及区域。”《美韩共同防御条约》规定,缔约双方通过共同磋商,采取行动对付共同危险、制止武装进攻。

——摘编自《冷战时代美国的亚洲政策》

材料二 1989年11月,包括澳大利亚、美国、日本、韩国、东盟六国等12国在内的亚太经济合作组织正式成立。1991年11月,中国、中国台北和中国香港地区加入该组织。其宗旨和目标是:相互依存,共同受益;加强开放的多边贸易体制;减少区域内贸易和投资壁垒。亚太经合组织是论坛性经济组织。二十多年的实际经历表明,“APEC方式”在维护各成员利益方面展示出强大的生命力,平等互利、协商一致、求同存异、自主自愿以及渐进发展等原则,不仅维护了发展中成员的利益,也同样让发达成员受益。——摘编自《APEC以自己的方式影响世界》等

(1)根据材料一,美国加紧在亚洲缔约应与哪一事件直接有关?试概括美国与缔约国(地区)的关系特点。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指出这一时期美国亚洲政策的主要目的。

(2)根据材料二,亚太经济合作组织与美菲、美日、美韩结盟相比有哪些不同?这反映出20世纪90年代以来国际形势怎样的发展趋势?

(3)文明史观认为人类文明发展是多样性的统一,倡导尊重不同地区不同民族的文明成果。综合以上材料,谈谈你对“尊重文明发展多样性”的认识。(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

【历史选修4—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17.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私人企业和私人的主动性应该成为“国家主义”的基础。然而,鉴于这个大民族和大国的整个需要,并且考虑到私人资本不能做很多事情,因此经济应该由国家控制。——凯末尔《土耳其国家资本主义和资产阶级》

凯末尔认为,尽管考虑到私人企业和活动仍然是我们的基本主张,但我们的主要政策之一是国家积极关心涉及民族普遍性问题和重大利益问题,特别是国有经济问题。——摘编自《现代土耳其》

材料二 到30年代末,土耳其全国铁制品生产的100%,钢制品生产的80%,水泥制品生产的55%,均被国有苏美尔银行所控制。而国有埃蒂银行则控制了土耳其全部的煤炭和铜矿生产。——摘编自《危机中的土耳其:从国家主义到 新殖民主义》(土耳其由)1927年在世界工业总产值中仅占0.14%的比例,逐渐上升到了1939年的0.23%,成为在当时除了苏联和日本以外,工业发展速度在世界上最快的国家。——《现代土耳其的兴起》

(1)据材料一,概括凯末尔对私人企业的认识。

(2)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评价凯末尔的“国家主义”。

答案解析

1.【答案】C 【解析】老子向往的理想社会是“小国寡民”的状态,故①正确;孟子的民本思想是民贵君轻,与“小国寡民”无关,故②错误;雅典民主是直接民主,其形成的条件与雅典城邦“小国寡民”的状态有关,故③正确;罗马后来发展成横跨亚欧非三洲的帝国,并不是“小国寡民”,故④错误,选择C项符合题意。2.【答案】D 【解析】根据题干提供的信息:全民族团结抗战,应该反映的是民族矛盾,此题应该是指1937年,上海“八·一三”战役,所以正确选项是D。3.【答案】B 【解析】本题考察了学生根据图表提取历史信息的能力,根据材料图示可得出1813年价格指数攀升到最高点,资本主义的第一次经济危机发生在1825年,故①错误;根据材料图示可得出从18世纪60年代到19世纪中期,工人的实际工资指数在持续上升,此时间段正是英国工业革命时期,故②④正确,③错误,选择B项符合题意。4.【答案】B 【解析】近代中国轻工业发展较快,而重工业发展很慢,并未形成齐全的工业体系,故A项错误;材料信息反映了19世纪60-8-年代中国教育、经济、军事等方面近代化,属于洋务运动时期的重大成就,洋务运动是中国近代化的第一步,故B项正确;民主共和思想是资产阶级革命派的思想,与材料信息无关,故C项错误;材料只是反映中国在洋务运动时期的近代化趋向,并没有涉及国家主权问题,故D项错误。5.【答案】D 【解析】从费孝通的回忆可知此事发生于“北平”时期。1949年9月27日,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通过《关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国都、纪年、国歌、国旗的决议》,自即日起北平重新更名为北京,并确定北京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首都。由此判断A错误,A指的是1954年召开的一届人大;第一次政协会议从1949年3月七届二中全会后就开始筹备,准备比较充分,并不匆忙,排除B项;服装是职业和身份的象征,从材料可知除了穿“工装”的工人外,还有其他社会各阶层,普通工人只是其中一部分,代表具有广泛性。据此排除C项,得出 D项。6.【答案】B 【解析】“惟法律是将众人结合为一的最基本纽带”说明法律是紧密联系众人的基本纽带,不是各城邦,故A项错误;“现代世界兴起于旧世界的废墟之上,却依然紧密联系着古代城邦的法律概念”说明古希腊对现代宪政的影响,故B项正确;从材料“无法满足于行使单纯的专断权威”可以看出,城邦法律不是专断,故C项错误;材料中现代世界不仅包括西方各国,故D项错误。7.【答案】B 【解析】《资政新篇》在政治方面主张中央集权,反对结党营私,提倡广开言路,并未主张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中华民国临时约法》在政治上主张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故①正确;《资政新篇》是先进中国人最早提出的带有资本主义色彩的一个改革方案,主张效仿西方资本主义的某些制度,发展工矿、邮政和金融等事业,《中华民国临时约法》颁布了一系列保护民族资本主义的法令和措施,故两者在经济上都体现了发展资本主义的要求,故②错误;《资政新篇》主张新办学馆,《中华民国临时约法》提倡以“自由、平等、博爱”为纲的“公民道德”,禁用清政府颁布的教科书,故③正确;《资政新篇》只提到中外自由通商,平等往来,而《中华民国临时约法》提出了一系列移风易俗的法令和措施,故④正确,选择B项符合题意。8.【答案】A 【解析】提取题干信息,判断出奴隶杀死执政官而处决400名奴隶是非常野蛮的表现,这正体现了习惯法野蛮的特点,故A项正确;题干中未涉及平民与贵族,故B项错误;依据题干时间“公元61年”,此时成文法——即《十二铜表法》已经制定,故C项错误;元老院处决的是奴隶而非平民和外邦人,故D项错误。9.【答案】D 【解析】该漫画创作于1945年,1945年8月—1946年6月是由民族战争向国共内战的过渡阶段,国民党坚持独裁内战,中共代表人民和平建国的愿望,先后参加1945年重庆谈判、1946年重庆政协会议,努力争取民主和平,反对内战,故D项正确;1911年辛亥革命和1912年中华民国建立,1919年五四运动和1921年中国共产党成立,1937年到1945年是抗日战争时期,都不符合时间限制,故A、B、C项错误。10.【答案】B 【解析】材料指出,官员一旦在酒店杯觥交错,不论公款私款,马上就会遭到御史的弹劾,说明宋朝注重防止官员腐败,故B项正确;材料没有体现官员横征暴敛,故A项错误;材料体现的是开封餐饮业发达,不是草市情况,故C项错误;材料可以反映宋代商业发达,但主旨主要说明对官员限制,故D项错误。11.【答案】B 【解析】甲午中日战争爆发的原因是日本明治维新后野心急剧膨胀,想通过侵略扩张实现亚洲强国地位,故A项错误;材料中分析甲午中日战争,明显是为日本侵略做掩盖,不符合历史事实,故B项正确;材料中“文明之战是指一种先进文化战胜落后文化”说明对中国文化的蔑视,故C项错误;中国备受异族压迫的事实在材料中没有体现,故D项错误。12.【答案】D 【解析】本题属于程度选择题,从主要原因分析,美国民主党和共和党分别代表不同的利益集团,故A项错误;美国的选举程序严格按法律规定的程序,是公开公正,故B项错误;材料中“如果我是美国人,很可能不会去给大大小小的选举投票”不能反映其民主自由意识强,故C项错误;美国民主政治突出的特点就是权力的制约与平衡,通过权力的分立与相互监督约束,有效防止专权,保证民主的实现,故D项正确。

13.【答案】(1)原因:越南战争的沉重负担;国内危机加深;美苏争霸中处于不利地位;世界向多极化趋势发展;中国成为世界五个力量中心之一。(答对其中四点即可)(2)关键问题:台湾问题。

转折点:中美两国结束长期敌对状态;两国关系开始走向正常化;美国承认台湾是中国的一部分;两国官方与民间往来逐渐增多。(答对其中三点即可)(3)反应:日本赶在美国之前与中国建立外交关系。

重大改变:中美两国关系的缓和;中日民间往来增多;日本各界要求恢复中日邦交;中国国际地位的提高(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

(4)日本:甲午战争及三十年代的侵华战争等给中国人民带来深重灾难;日本人民也深受其害;应深刻反省侵略历史;以史为鉴,珍爱和平。

中国:甲午战争以来,面对列强的侵略,中国人民进行了长期的反侵略斗争;铭记历史,开创未来。(言之有理,可酌情给分)【解析】第(1)问根据材料“越南战争的沉重负担”“国内政治、经济以及社会危机的加深”“同苏联争霸中,日益处于不利的地位”“五个力量中心”等分析作答。第(2)问第一小问结合所学知识作答;第二小问从两国的关系变化、台湾问题、海峡两岸交往的趋势等角度作答。第(3)问第一小问结合材料三中“中日两国建立外交关系”的信息作答;第二小问从中美关系变化的影响、“中日两国民间贸易和人员往来的增多”“日本各界人士要求恢复中日邦交的呼声越来越高”以及中国的国际地位等角度作答。第(4)问属于开放性试题,答题时要注意从日本、中国两个方面加以分析。14.【答案】(1)普遍法则是指万有引力定律;

影响:完成了人类对自然界认识史上的第一次理论大综合;引发第一次技术革命(工业革命);为法国启蒙思想奠定科学基础、为唯物主义哲学奠定科学基础等。

(2)侧重点:材料二军事政治,以巩固国防、维护中国的安全;材料三经济,科技成果商品化。

原因:材料二,国内:文化大革命时期,以阶级斗争为纲;国际:两极对峙,美国敌视中国,想要扼杀新生的人民政权;60年代中苏关系也急剧恶化;美苏两个大国的争霸,导致世界局势紧张。材料三,国内: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工作重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实行改革开放,发展生产力为基本任务;国际:和平与发展是当今世界的两大主题,国际环境也趋于缓和。(3)科技发展带来一些负面影响,如环境、社会、伦理等问题。在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理念下进一步提高科技水平;加强国际合作;确保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解析】(1)第一问应根据材料回答,普遍法则指的是牛顿的万有引力定律。第二问其影响应从自然科学、经济、思想等方面回答。

(2)根据材料内容即可进行分析判断,材料二侧重于政治军事方面,材料三侧重于经济科技方面,据此回答第一问。一定时期的科技文化是对这一时期政治经济的反应,联系文革时期和改革开放后的国际国内形式,即可回答第二问。

(3)主要考查科技发展的负面影响,诸如环保、社会问题。我们人类面临此种情形如何应对,注意从国际合作,发展可持续发展的经济形式等方面回答

15.【答案】(1)升含实行定期考试且与平时成绩及操行考核结合;毕业考试实行教考分离;毕业考试成绩等级与官员选拔直接挂钩。有利于更好地培养和选拔人才;有助于完善学校教育管理制度。

(2)会考的利弊。认为有利者:可以检查学生学习水平;考查学校办学业绩。认为有弊者:是应试教育,不利国家发展;不合教育原理,不利学生健康。教育部对会考办法作出调整。(3)SAT是为了让中学更好地适应高校入学考试,ACT是为了更好地引导学生高中阶段的学习:SAT侧重考查学生的潜在学习能力,ACT侧重考查学生的中学学业水平。联邦制。【解析】宋代教育改革;国民政府时期的教育;近代以来的西方教育。(1)从材料“学生入学后先编入外舍学习,定期试其行艺”、“考试合格,尚不能直接升舍,还要参考平时的操行及学业成绩”、上等以官,中等免礼部试,下等免解试”概括宋代三舍法教育的特点。根据所学知识可知,这种教育制度对选拔人才有积极的作用,严格规范了程序。(2)从材料可以看出来,当时的争论的焦点在于会考制度上。教育部长朱家骅认为“可以检查一般学生程度是否提高”,但是陶行知的观点与此相反,认为会考是应试教育。最后结果是教育部做出了折中的方案。(3)从材料可以看出SAT为了测试学生的潜在学习能力;ACT目的在于引导学生在高中阶段认真学习,考查学生接受中学教育后所达到的水平。(4)此题是开放性的试题,回答言之有理即可。16.【答案】(1)事件:朝鲜战争。特点:美国主导的军事政治同盟。

目的:遏制中国(对中国形成军事包围),抗衡苏联,建立亚太地区霸权。(2)不同:突破意识形态、社会制度的界限,由亚太地区的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构成;不再是大国主导下的控制与依附关系,成员国之间平等互利,协商一致,共同受益;不具有军事政治性,属于论坛性的区域经济合作组织;不以第三方为敌对,旨在加强区域经贸合作促进共同发展。(从成员构成、相互关系、组织性质、宗旨目标等角度分析作答)趋势:冷战结束,国际形势总体上走向缓和,和平与发展成为时代主题(世界多极化趋势增强);经济全球化加快,经济区域集团化发展迅速。

(3)评分说明:本题采用分层评分法,按以下三个递进的层次评分:(观点如:尊重文明多样性,促进和平与发展)第一层次:所给答案与所要求回答的问题没有任何关联; 第二层次:提出的见解得当,但未进行或部分进行分析说明; 第三层次:提出的见解得当,并能结合材料进行正反论证和深化。

【解析】(1)第一小问;依据五十年代初的时间判断为朝鲜战争;第二小问,依据所缔结条约性质作答,美国与缔约国的关系为美国主导的军事政治同盟;第三小问,结合二战后世界格局作答,美国亚洲政策的目的是遏制中国,抗衡苏联,实现亚太地区霸权。

(2)第一小问,从成员构成、相互关系、组织性质、宗旨目标等角度分析作答;第二小问,结合苏联解体后冷战对峙格局结束后相关历史作答,国际形势总体上走向缓和,和平与发展成为时代主题。

(3)围绕“文明多样性”这一主题展开评述,侧重于说明不同地区不同文明的原因及意义。17.【答案】(1)私人企业应成为国家主义的基础;国家应控制私人企业的发展;私人企业只是国有经济的补充。

(2)评价:凯末尔的“国家主义”是其思想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推行国家主义,实现了国家对社会经济生活的直接干预(对国民经济重要部门的控制);使民族工业迅猛发展,巩固了民族独立(新生政权),较顺利地渡过了1929—1933年的世界性经济危机。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归纳概括能力和评价问题的能力。第(1)题,依据材料信息“私人企业……应该成为‘国家主义’的基础”和“经济应该由国家控制”等总结。第(2)题,材料一体现的是国家主义的思想主张,材料二体现的是国家主义对经济发展的积极作用。故本题要从国家主义的积极作用方面回答。

第五篇:高三第一次月考历史

高三第一次月考·历史·中国&世界古代史

一、单选题

1.元朝人曾作《木棉歌》》:“秋阳收尽枝头露,烘绽青囊翻白絮,田妇携筐采得归,浑家指作机中布。大儿来觅襦,小儿来觅裤。”材料最能表明元朝()

A.棉花开始在中国种植

B.资本主义萌芽已经产生 C.农民过着自给自足的生活

D.家庭手工业占据主导地位

解析:“秋阳收尽枝头露,烘绽青囊翻白絮,田妇携筐采得归,浑家指作机中布。大儿来觅襦,小儿来觅裤。”从这句诗中可以看出,棉花种植的主要目的是为了满足家人的穿衣需要,材料中的“大儿来觅襦,小儿来觅裤。”就是明证,这体现的是自己自足的特点。

2.清代,除以景德镇为中心的官窑外,各地民窑都极为昌盛兴隆,其数量和规模逐渐超过官窑,出现了官府委托民窑代烧瓷器的现象。这表明这一时期()

A.官府力图控制民窑生产 B.生产技术提高,商品经济发展 C.资本主义萌芽发展较快 D.官窑生产完全被民窑生产取代

3.《春秋繁露》记载:“„„与天同者大治,与天异者大乱,故为人主之道,莫明于在身之与天同者而用之„„”,这体现了哪一思想()

A.“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B.“君权神授”,强化君主专制 C.“天人感应”,约束君主行为 D.“春秋大一统”,加强中央集权

解析:本题考查董仲舒思想。《春秋繁露》是董仲舒的著作,题干中认为皇帝治理国家需要与天意相符,如果与天意不同那么天下就会打乱,所以作为统治者,必须与天意相同,这体现了董仲舒“天人感应”思想,对皇帝行为具有一定的束缚作用。其余三项均与题干意思不变。

4.希腊古典人文主义是在对人性的探究与思索中逐渐形成的,其内在的本质是对人的灵魂的塑造和对理性精神的培养,倡导一种在善之普遍性原则指导下的生活。这说明希腊人文精神的核心是()A.强调人的价值和人的决定作用 B.尊崇理性,批判传统,强调道德的作用 C.提倡怀疑精神,强调人的价值和人的地位 D.提倡人性,反对神性,肯定人的作用

二、解答题

1.中国是官僚政治体制发育最为完备的国家,君臣关系成为理解中国政治制度的关键。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魏晋以来,中书、尚书之官始真为宰相,而三公遂为具员,其何故也?盖汉之典事尚书、中书者,号为天子之私人,及叔季之世,则奸雄之谋篡夺者,亦以其私人居是官。”

——马端临《文献通考·职官三》

(1)秦朝汉初,“三公”具体指的是哪些职官?据材料一,指出魏晋以来“三公”地位的变化并说明影响其地位变化的制度原因。概括宰相制度的演变特点。

解析:秦朝三公是指丞相、太尉和御史大夫。从材料“中书、尚书之官始真为宰相,而三公遂为具员”可以看出三公权力逐渐的被剥夺,原因即在于皇权不断地加强,重用身边文职人员以限制相权。我国封建社会君权和相权的变化趋势是相权不断地削弱而皇权不断的加强。三公:丞相、御史大夫、太尉。变化:“三公”的权力由实变虚。

原因:宰相权力不断转移到皇帝的近臣手中,宫内官发展为正式的朝官(皇帝起用中书、尚书等近臣担任宰相)

演变特点:君权不断加强,相权逐渐削弱。

材料二 中国过去的政治,不能说皇权相权绝不分别,一切全由皇帝专制。我们纵要说它是专制,也不能不认为还是一种比较合理的开明的专制。它也自有制度,自有法律,并不全由皇帝一人的意志来决定一切的。

——钱穆《中国历代政治得失》 材料三 秦王政创建了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政治制度,树立了绝对皇权,巩固了统一。秦王政的这些活动,把中国封建社会的历史推进到一个新阶段。

——翦伯赞《中国史纲要》(2)指出材料二、三的观点并各举一例加以说明。

解析:从材料二“中国过去的政治,不能说皇权相权绝不分别,一切全由皇帝专制”可以看出作者不认同中国古代的皇权绝对的专制,举例子可以举唐代三省六部制说明相权对皇权的制约。从材料三“秦王政创建了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政治制度,树立了绝对皇权”可以看出皇权至高无上。可以举例清代的军机处等加以说明。

材料二观点是中国古代政治不是君主绝对专制。

例如:秦朝实行廷议制度;唐朝实行三省六部制,制度对皇权有一定制约;“天人感应”思想对君主的制约。

材料三观点是中国古代政治是绝对君主专制。

例如:汉武帝设内朝取代外朝;明朝设内阁制度,加强皇权;清朝设置军机处,皇权达到顶峰。2.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战国时期富商大贾„„成为社会上最活跃的一种人。孟子主张对工商业什一而税,去关市之征。他的主张没有一个国君采用„„大商贾所使用的人,一种是伙计,如洛阳贫民到富商家学商业,替富商贸易走遍天下,各都市更多的一种是大商贾凭借财势压迫穷人做奴隶,从事商业、农业、手工业劳动„„吕不韦为秦国相国,封河南洛阳十万户„„并不满足于十万户的封建性地租,他占有奴隶一万人,驱使他们从事各种劳动,垄断洛阳的工商业。

(1)据材料一,指出大商人采用的生产方式特点和反映的时代特征。

特点:以使用伙计为代表的较自由的生产方式与以奴隶劳动为基础的野蛮的生产方式并存。特征:反映了当时社会正处于新旧社会形态交替时期,新旧生产方式并存。

材料二 清代沿袭明制设置的钞关,大有增加,计共设户关26个,工关5个„„各关税吏巧立名目,动辄以商人违反规定为由,没收财货„„在这样的苛税下“商贾望见关津,如赴汤蹈火之苦”。

——彭雨新《中国封建社会经济史》

材料三 研究华商历史的郭德利指出:“在史籍中并不乏有关从商致富的记载,但几乎毫无例外,过去几个世纪以来,商人最后总是倾向于把累积的财富或过剩的资本投资于购买土地,或供应下一代有闲沉浸于传统典籍,参与科举,以便进入官僚行列。即使有人终生以商贾为业,仍会要求其下一代尽可能转向科举。因此,我们可以说,引发人们营商致富的动机中,实已包含了否定或摧毁商业企业发展的因素。”

——《中国全史·商贾史》(2)材料二揭示了什么社会现象?指出材料二与材料三之间的逻辑关系。

现象:清政府广设关卡,不法官吏巧立名目,对商人征收重税。关系:因果关系。

(3)材料三提出了商业发展产生的影响,指出这一观点,并归纳出其论证的依据。结合时代背景分析造成这一社会现象的原因

观点:引发人们营商致富的动机中,实已包含了否定或摧毁商业企业发展的因素。

依据:商人财富主要用来买田置地、科举入仕,没有转化为用于扩大再生产的工商业资本。

原因: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占统治地位;重农抑商的传统政策;儒家思想、科举入仕的深远影响。3.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梭伦掌权后通过一系列措施让“人民”获得自由,此外他制定了被称为“减负令”的法律,这些举措都对民主社会“人民”的产生和形成起到了奠基作用。而他“唯财是举”即以财产评估结果划分等级和抽签选官,虽然只是实现了财权政治,但对世袭的贵族政体无疑是巨大的打击,为“人民”地位的上升搭好了阶梯。

——程志敏《从亚里士多德<雅典政制>看雅典民主的诞生》(1)材料一中的“人民”主要指什么人?为什么说“唯财是举”为“人民”地位的上升搭好了阶梯? 成年男性公民。

“唯财是举”即按照财产多寡来划分公民等级,打破了世袭贵族垄断政权的局面,有利于“人民”中的新兴工商业奴隶主等参与政权,有利于推进民主政治。

材料二 著名希腊史学家汉森认为:“雅典的民主政治和现代民主政治一样,具有民主、自由和平等三个基石。”这一结论是很难让人信服的。„„雅典的民主带有相当强烈的不宽容性。中国学者对此进行的剖析可谓是入木三分:“这种专政渗透到社会生活的每一个角度,可以调动一切能够调动的力量,在需要的时候,它以绝对真理的面目向少数派和少数意见呼啸着压过去,轰然一声,连呻吟都一并埋在尘土之中。”

——倪学勇《雅典民主的多元解读》(2)材料二中,作者对汉森的说法持怎样的态度?结合史实说明理由。作者认为汉森的说法是错误的。

理由:汉森认为雅典的民主政治和现代民主政治一样,两者都是建立在民主、自由和平等的基础上的。实际上,雅典的民主制并不具备现代民主包含的民主、自由、平等。①雅典民主仅限于占城邦人口小部分的男性公民,妇女、外邦人和广大奴隶是没有民主权利的。②雅典民主容易造成集体暴政。③雅典的民主是一种直接民主,而现代民主主要实行间接民主。

材料三 我们只需把它们与任何其他古代政体比较一下,便会毫不踌躇地宣称它们具有无可怀疑的优点。

——19世纪上半期英国希腊史专家格罗特(3)材料二、三对雅典的民主制度的看法有何不同?为何会形成这种差异?

材料一认为:雅典的民主带有强烈的不宽容性,容易形成集体暴政,着眼于其局限性。材料二认为:雅典的民主具有不可怀疑的优点。

形成差异的原因:评价的立足点不一样。材料一把雅典民主制度与现代民主制度相比较,前者的局限性是显而易见的;19世纪上半期,英国人需要推进议会改革,扩大资产阶级统治的基础,这使得英国的古典史研究打上了为雅典民主辩护的烙印。格罗特将雅典民主制度与古代其他地区政体横向比较,得出肯定的评价。

下载云南省曲靖市陆良县一中2018年高三四月份月考 高三历史[五篇范文]word格式文档
下载云南省曲靖市陆良县一中2018年高三四月份月考 高三历史[五篇范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