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云南省保山昌宁县一中2017-2018学年高三四月考 历史
绝密★启用前
云南省保山昌宁县一中2017-2018学年高三四月考
高三文综 历史
一、选择题(共12小题,每小题4.0分,共48分)
1.唐太宗把各地都督、刺吏及其他重要官吏的名字写在屏风上,“得其在官善恶之迹,皆注于名下,以备黜陟”。其目的是()A. 压抑士族,广辟才路 B. 加强考察,赏功罚罪 C. 精简机构,提高效能 D. 惟才是举,用人所长
2.《汉书》记载:“富商大贾周流天下,交易之物莫不通。”下列对当时商业发展的描述正确的是()
A. 商业活动突破了时间和空间的限制 B. “草市”成为重要的地方商业中心 C. 到处都有便利的客舍、邸店和车坊 D. 繁华商业中心成为交易活动的平台
3.华盛顿说:“我的看法——各州必须选出众望所归的代表参加大陆会议,并赋予该机构绝对权力”,否则“我们就会变成一个多头怪物,一个异质体”。华盛顿的目的是()A. 确立总统的行政权 B. 实行参议员选举制 C. 实行三权分立
D. 解决中央与地方的矛盾
4.从公元前490年到公元前322年,雅典大约有一半左右的政治家(包括伯利克里)都不同程度地受到群众的惩罚,大部分控告的起因只是因为作战失利。为此,柏拉图提出了一个发人深省的问题:“如果你病了,你是召集民众为你治病呢?还是去找医术精湛的大夫呢?”材料表明()A. 伯利克里、柏拉图等代表精英贵族,仇视群众 B. 公元前4世纪后雅典政治腐败,阶级矛盾激化 C. 群体决策的感情用事可能影响民主政治的质量 D. 雅典民主既体现了人民主权也保护了城邦利益
5.“1912年史量才接办了《申报》,实行西方管理模式,并从美国购进新式印刷机投入生产。1920年,他被推选为世界报业大会副会长,多次与欧美报业进行交流。之后他又在《申报》增设文艺、儿童等栏目。九一八事变后,他在《申报》发表文章力挺抗日活动。”以下用不同史观解读该材料,不准确的是()
A. 从社会史观看,史量才的《申报》丰富了民众的文化娱乐生活 B. 从全球史观看,史量才担任报业大会副会长推动了世界报业交流 C. 从现代化史观看,史量才的《申报》实行机器印刷、企业化管理 D. 从文明史观看,史量才在《申报》力挺抗日活动具有反帝爱国性质
6.2013年8月1日,俄罗斯批准斯诺登(美国中情局人员,揭露美国监控别的国家的行为)在俄临时避难一年,美国对此“极度失望”,并宣布取消9月初奥巴马和普京的会晤。这一现象说明()A. 俄罗斯对美国全球支配地位发出挑战 B. 美俄两极争锋的国际格局再度形成 C. “一超多强”的局面被打破 D. 多极化的国际格局形成
7.晚清的历史演进过程艰辛而悲壮,曲折而复杂,对此国内学术界进行了不同的解读和阐释。其中有这样一些著作:《动荡时代的知识分子》《社会剧变中的近代绅商》《晚晴学堂学生与社会变迁》《从边缘走向中心——晚晴社会变迁中的军人集团》。这些著作的研究视角应该是()A. 社会生活的角度 B. 现代化的角度 C. 社会思潮的角度 D. 社会群体的角度
8.1901年,梁启超在其《中国史叙论》中,把中国史分成三个阶段,或者叫三个中国,即“中国之中国”“亚洲之中国”“世界之中国”。这反映出梁启超()A. 以中国中心史观反对欧洲中心史观 B. 从中外关系的角度建构中国通史框架 C. 是以全球史观研究中国史的第一人 D. 不赞同把中国史划分为五种社会形态
9.下图仪器主要装置是由两个互相垂直的大圆环组成,其中的一个叫做“赤道环”;另一个叫做“赤经双环”。双环中间有窥管,观测时,将窥管对准某颗待测星,然后在赤道环和赤经双环的刻度盘上直接读出这颗星星的位置值。该仪器的发明者是()
A. 张衡 B. 沈括 C. 郭守敬 D. 僧一行
10.1862年6月26日,《上海新报》一则某商行售卖“外国杂货”的广告云:新到什锦饼干、酸果、洋醋、吕宋烟、白兰地、小面镜仔、东洋竹篮仔等。这反映出()A. 社会经济结构的变动 B. 国人办报事业的发展 C. 物质生活时尚的变化 D. 百姓衣食住行的西化
11.巴黎公社在1871年4月发布法令:未经司法代表批准,不得进行逮捕;禁止非法搜查民宅与征用物资,违者逮捕。尤其禁止任何对人身自由的侵犯。这反映出巴黎公社()A. 坚持法律至上的原则 B. 建立了民主共和政体 C. 完善了法国法律制度 D. 维护公民的基本权利
12.有学者认为,文艺复兴中的人文主义者通过文学、艺术及其他形式对天主教会的腐败现象揭露得淋漓尽致,为马丁·路德提供了攻击天主教的炮弹。路德的宗教改革思想是用神学的理论与话语表达了人文主义自由、平等的思想。可见,文艺复兴与宗教改革的共同之处是()A. 都坚持国家权力高于神权 B. 都促进了人的思想解放 C. 都从根本上否定上帝的权威 D. 传播人文主义手段相同
分卷II
二、非选择题(13.词语和概念的变化,可以为探究历史提供重要信息。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材料一 在中国,对science的翻译经历了从“格致”到“科学”的用词变化。中国古代本有“科学”一词,如宋人文集中有“自科学之兴,世为士者往往困于一日之程文,甚至于老死而或不遇”之句。明末清初,受古代“格物致知”的影响,时人将science意译为“格致”。19世纪中叶后,“研格致,营制造者,乘时而起”,“格致”一词大量使用。19世纪末,梁启超等效仿日本的做法,将science译为“科学”,呼吁“从事科学,讲求政艺”。民国初年,学界还将science音译作“塞因斯”,意在强调科学的理性精神。——据《近代汉字术语创制的两种类型》等
材料二 随着“代议制民主”概念的形成和逐渐流传,民主概念发生了重大的转化。不仅古代“直接民主”是“民主”,而且近代“间接民主”也是“民主”。随着后一种民主在实践中的不断扩展和完善,它几乎成了人们所知的西方民主的惟一形态,日常使用的“民主”一词,指的已不是古代直接民主。——据《美国革命时期民主概念的演变》等
(1)材料一中的中国古代“科学”一词与何种选官制度相关?程朱理学中“格物致知”的目的是什么?(2)19世纪中叶以后,从“格致”到“赛因斯”,反映中国向西方学习的内容经历了怎样的变化?并分析变化的原因。
(3)结合材料二和所学知识,从西方民主政治发展的角度,简要分析“民主”概念变化的原因。(4)从“经济”“中学”“粉丝”3个词语中任选1个,说明其含义或用法的历史变化。
14.“世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便成了路。”历史上很多的探路者,在开路的同时也在开创历史。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情境一 高原马帮——幽幽古茶道 材料一
材料二 番人嗜乳酪,不得茶则困以病。故唐宋以来行以茶易马法,用制羌戎,而明制尤密。有官茶、有商茶,皆贮边易马。设茶马司于秦、河、雅诸州。自碉门、黎、雅抵朵甘、乌思藏,行茶之地五千余里。——《明史·食货·茶法》
材料三 抗日战争期间,据不完全统计,每年来往于云南丽江、西藏、印度等地的马帮约有25000驮之多,沿途大小商号多达1200余家,大多数人家都投身于古道运输或从事与茶马古道相关的产业。贸易物资增加了从印度转运来的英国和美国的香烟、卡其布、毛呢、手表、煤油,以及各种日用百货,由拉萨到印度则出口大量羊毛。云南丽江、四川康定和西藏昌都这样一些城镇也纷纷在茶马古道上兴起了。——摘编自CCTV《茶马古道》纪录片解说词 情境二 远洋帆影——浩浩新航路
绝大多数历史学家认为:公元1500年前后是人类历史的一个重要分水岭,从那个时候开始,人类的历史才称得上是真正意义上的世界史。正是从那个时候起,割裂的世界开始连接在一起,经由地理大发现而引发的国家竞争,拉开了不同的文明间相互联系、相互注视,同时也相互对抗和争斗的历史大幕。——摘编自《大国崛起》纪录片解说词
(1)依据材料一、二,概括明朝茶马古道贸易的特征。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抗日战争期间茶马古道的历史作用。
(2)“有路必有福,有路必有胜”,依托情境一、二,以两条路的共同之处为切入点,请你以“之路”为题,论述商路开辟与社会发展之间的关系。要求观点明确,论从史出,逻辑严密。
【历史选修1—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15.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商鞅之法,良法也。变法之令出,其法惩奸以保人民之权利,务耕织以增进国民之富力,尚军功以树国威,孥贫怠以绝消耗。此诚我国从来未有之大政策,民何惮而不信?乃必徙木以立信者,吾于是知执政者之具费苦心也。移动一根木头并非难事,关键是以此而树立的千金难买的威信。——毛泽东
材料二 弃道而用权,废德而任力,峭法盛刑,以虐戾为俗,欺旧交以为功,刑公族以立威,无恩于百姓,无信于诸侯。人与之为怨,家与之为仇。故孝公卒之日,举国而攻之,东西南北莫可走,仰天而叹:“嗟乎!为政之弊至于斯极也!”卒车裂族夷,为天下笑。斯人自杀,非人杀之也。——《盐铁论·非鞅篇》
(1)据材料一指出毛泽东的评论中包含了商鞅变法的哪些措施。毛泽东认为商鞅变法成功的一个重要原因是什么?
(2)材料二认为商鞅变法最大的弊病是什么?从商鞅个人的结局中你得出什么认识?
【历史选修3—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
16.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材料二 毛泽东说:“只要迫使希特勒转入战略防御,法西斯的命运就完结了。因为像希特勒这样的法西斯国家的政治生命和军事生命,从它出生的一天起,就是建立在进攻上面的,进攻一完结,他的生命也就完结了。”
(1)材料一中红场阅兵发生在哪一事件中?该事件产生了什么影响?
(2)根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回答,迫使希特勒转入战略防御的重要战役是什么?该战役有何意义?
【历史选修4—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17.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当《资本论》德文版第三卷出版(1894年)后,奥地利经济学家斯班称马克思的“每一学说”“皆属错误的”,而且“马克思的主要学说”“皆非出于独创”;不过,他还是承认“在马克思的剩余价值说中,确有一段真理”:在资本主义“经济制度之下”,劳动者与资本家“所得的各自部分”“实在未能公允,实在应谋改革”。美国经济学家韩讷在其《经济思想史》中对《资本论》逐一进行批判,但他在谈到马克思“以‘历史概念’观察资本”时,认为马克思“对产业状况有精密分析……颇有价值”。材料二 在中国的资产阶级革命派理论家当中,马君武、朱执信、孙中山、廖仲恺、宋教仁、冯自由先后在《译书汇编》、《浙江潮》、《民报》等报刊上介绍过各种社会主义学说。朱执信在《民报》(1907年)上相继发表的文章中介绍了《共产党宣言》和《资本论》的主要内容,并节译了其中的片段。朱执信指出:“顾自马尔克(马克思)以来,学说皆变,渐趋实行,世称科学的社会主义。”但是这些介绍只是零星的,不成规模和系统,而且传播的范围非常小。——李军伟、张瑜《从精英到大众——论早期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
材料三 “大危机”爆发后,在西方知识分子中“出现了研究马克思经济学说的热烈气氛”。著名经济学家熊彼特在1942年就用“伟大”一词来形容“马克思的道理”,指出“马克思的分析是这个时期产生的唯一真正进化的经济理论”。
材料四 德国电视二台最近在黄金时段播出了一部名为《马克思和阶级斗争》的10集纪录片。纪录片中称,“没有一个德国人对世界的影响能超过马克思”,学者认为,马克思“以人为本”的理念,对社会不公正问题的深入分析仍有很强的现实意义。目前,几乎所有德国大学都有研究马克思的项目。
——《德国“马克思城”重新挂牌》 请回答:
(1)依据材料一,概括指出西方学者对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的态度。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形成这种态度的原因。
(2)依据材料二指出当时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状况。结合所学知识分析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是如何“从精英到大众”的?
(3)材料三、四较之材料一反映了西方学者对马克思主义的态度有何变化?为什么会有这种变化?
答案解析
1.【答案】B
【解析】材料无法体现压抑士族,广辟才路,故A项错误;据材料“得其在官善恶之迹,皆注于名下,以备黜陟”可知将名字和事迹写在屏风上就是为了在官员职位升降和赏罚时,有一个参考,故B项正确;材料无法体现精简机构,提高效能,故C项错误;材料记录“在官善恶之迹”和“以备黜陟”主要是考察官员,而非选官,且未体现唯才是举,用人所长,故D项错误。2.【答案】D
【解析】商业活动突破了时间和空间的限制是在宋代,故A项错误;“草市”形成是在南北朝时期,故B项错误;邸店出现是在唐代,故C项错误;材料反映当时商业活动繁华的景象,故D项正确。3.【答案】D
【解析】材料并未体现确立总统的行政权,故A项错误;参议员选举制指的是美国的参议员由各州选举,每州选举两名,在材料中未体现,故B项错误;三权分立的思想在材料中未涉及,故C项错误;据材料中“各州必须选出众望所归的代表参加大陆会议,并赋予该机构绝对权力”可知材料强调加强中央的权力,否则“我们就会变成一个多头怪物,一个异质体”可见对地方的权力进行控制,故D项正确。4.【答案】C
【解析】伯利克里、柏拉图等不代表精英贵族,也没有仇视群众,故A项错误;材料无法体现公元前4世纪后雅典政治腐败,阶级矛盾激化,故B项错误;据材料“大部分控告的起因只是因为作战失利”和“如果你病了,你是召集民众为你治病呢?还是去找医术精湛的大夫呢?”可知群体决策的感情用事可能影响民主政治的质量,故C项正确;雅典民主既体现了人民主权也保护了城邦利益的说法与材料无关,故D项错误。5.【答案】D
【解析】社会史观是从社会生活的角度去研究历史,故A项正确,不符合题意;全球史观是从全球化的角度去研究历史,故B项正确,不符合题意;现代化史观是从现代化的角度去研究历史,故C项正确,不符合题意;文明史观从人类文明演进的角度去研究历史,故D项错误,符合题意。6.【答案】A
【解析】尽管美国实力超群,但是其他力量中心在增强,世界多极化趋势日益加强,故A项正确;当今世界处于新旧格局交替阶段,两级格局已经瓦解,但是新格局尚未形成,故B,D项错误;从力量对比来看,依然是一超多强的局面,美国的超级大国地位难以撼动,故C项错误。7.【答案】D
【解析】社会生活是指社会的物质生产活动和社会组织的公共活动领域以外的社会日常生活方面,与题意不符,故A项错误;现代化主要包括了学术知识上的科学化、政治上的民主化、经济上的工业化、社会生活上的城市化、思想领域的自由化和民主化、文化上的人性化等,与题意不符,故B项错误;社会思潮是指在特定的社会历史背景下,建立在一定的社会心理基础之上,具备某种相应的理论形态并在一定范围内具有相当影响力的带有某种倾向性的思想趋势,与题意不符,故C项错误;社会群体泛指通过一定的社会关系结合起来进行共同活动的集体,题干中知识分子、近代绅商、学堂学生、军人集团都应当属于社会的不同群体,故D项正确。8.【答案】B
【解析】在梁启超的中国史分期中有“亚洲之中国”“世界之中国”,说明他将中国放在亚洲、世界,没有以中国为中心,故A项错误;在材料中有“中国之中国”“亚洲之中国”“世界之中国”反映了中国逐渐打破封闭状态,融入世界的过程,是站在对外关系上来构建中国历史,故B项正确;材料不能说明在梁启超之前没有人用全球史观研究历史,故C项错误;材料没有涉及梁启超反对以五种社会形态划分历史,故D项错误。9.【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了元代郭守敬发明的测量天体位置的仪器——简仪。10.【答案】C
【解析】社会经济结构的变动表现为自然经济的解体和商品经济的发展,材料中没有体现;《上海新报》是否为国人办报不得而知;百姓衣食住行西化的说法过于绝对,在偏远封闭的地方受西方生活方式很小。报纸内容反映出外国的商品出现在中国市场上,引发国人物质生活时尚的变化。11.【答案】D
【解析】材料没有反映出巴黎公社法令的地位,故A项错误;法令的内容与民主共和政体无关,故B项错误;材料也没有反映出法令对法国法律制度的影响,故C项错误;法令内容体现出对公民人身权、财产权、以及人身自由等基本权利的维护,故D项正确。12.【答案】B
【解析】“文艺复兴中的人文主义者通过文学、艺术及其他形式” “路德的宗教改革思想是用神学的理论与话语”说明两者传播人文主义手段不尽相同,排除D;A在题干中没有体现;两者打击教会的权威而非否定对上帝的信仰,排除C;B符合题意,文艺复兴与宗教改革都推动人文主义思想的发展,有利于人的思想解放。
13.【答案】(1)科举制度;“究天理”。(2)变化:技术——政治制度——思想文化;
原因:甲午战败,认识到制度的落后和“师夷长技”的局限;开始学习西方的政治,推行政治改良;辛亥革命后建立民国,但民主政体有名无实;于是提倡科学精神,寻求思想解放。
(3)代议制度建立;代议制民主具有优越性,如可适用于地广人多的国家;而且在实践中不断完善,如选民范围日益扩大;并扩展到更多国家。(4)考生言之有理皆可。
【解析】本题从纵横两个角度考查“民主”和“科学”两词语的演变。第(1)问中的第一小问结合材料中宋明清三代可知是科举制,第二小问目的应从探究天理的角度回答。第(2)问“赛因斯”在不同时期有不同的含义,不能单纯地理解为现在意义上的科学;原因根据变化的不同结果分别回答。第(3)问应从代议制民主的建立、这一制度的优越性和具体实践来回答。第(4)问难度较大,要求有较广博的历史知识。
14.【答案】(1)特征:交易的产品以土特产为主,贸易双方具有互补性;边境贸易、对内贸易共同发展;政府设置专门机构加以管理。
作用:保障物资供给,成为抗日战争中后期大西南后方主要的国际商业通道;促进了藏区城镇的兴起和发展;加强汉藏等各族人民间的经济文化交流;促进中外经济文化交流。(2)示例1 经济交流之路:茶马古道和新航路都促进了经济交流。
茶马古道促进了中原地区和边疆地区的经济交流,形成了持久互补互利的经济关系。在国内贸易和边境贸易发展的同时,边境城镇也随之兴起,促进了西南地区的经济开发与发展;互市也加强了民族融合,促进了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发展。新航路的开辟加强了世界各地区之间的经济交流与联系,世界市场的雏形开始出现,引起了商业革命和价格革命,加速了欧洲封建制度的解体,促进了资本主义的发展。
示例2 文明融合之路:茶马古道和新航路都推动了不同文明之间的交流与融合。茶马古道的兴盛,促进了中原汉族和边疆藏族等少数民族的交流,成为农耕文明和游牧文明联系的纽带。在长期的交往中,藏文化、汉文化、佛教文化、伊斯兰教文化等各种文化之间相互交流,形成了兼容并尊、相互融合的多元文化格局。新航路开辟结束了世界各地相对孤立的状态,东西方的文明开始汇合交融,加速了人类从传统农耕文明向近代工业文明转变的进程。
示例3 开拓创新之路:茶马古道和新航路的开辟都体现了人类征服自然开拓创新的精神。茶马古道上的商旅不畏艰险开拓创新,走出了一条高原国际商道,体现出了超越自我的人文精神。开辟新航路的航海家们勇于探险,用无畏的精神证实了地圆学说,冲击了神学世界观,彰显了人的伟大力量,促进了人文主义的传播和人们的思想解放。
【解析】(1)第一小问考查归纳概括能力,材料一“茶马司”的设置说明政府设置专门机构进行管理,材料一局部路线图表明茶马古道注重边境贸易和对内贸易共同发展,材料二表明交易产品以土特产为主;第二小问需要结合抗日战争相关历史作答,国内政治中心转移,日本封锁中国对外通道,茶马古道成为主要的国际商业通道,保障了国内物资供给,同时也促进了藏区经济发展和民族交流等。(2)该题必须切题准确,可从不同的角度探讨两条路的共同特点,如经济交流之路,文明交流之路等。
15.【答案】(1)措施:奖励军功;奖励耕织,重视农业。原因:改革者态度坚决,获取了人民的信任。
(2)弊病:法律过于严酷。认识:改革者要德、法并用,不能施行严刑峻法。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的材料理解和提取能力,考查对商鞅变法的评价。第(1)题的关键是准确理解材料。材料一是毛泽东尚在就学时写的作文。阅读材料可概括出措施有:奖励军功;奖励耕织,重视农业。材料中毛泽东认为商鞅变法成功的一个重要原因是“关键是以此而树立的千金难买的威信”,即改革者态度坚决,获取了人民的信任。第(2)题关键是找准关键词。从材料“弃道而用权,废德而任力,峭法盛刑,以虐戾为俗,欺旧交以为功,刑公族以立威,无恩于百姓,无信于诸侯”可知法律过于严酷。从商鞅个人的结局中可得出的认识,根据所学主要有改革者要德、法并用,不能施行严刑峻法。
16.【答案】(1)莫斯科战役。使德国陆军在二战中遭遇第一次重大失败,宣告了德军“闪电战”的破产;德军被迫由全面进攻转入重点进攻。
(2)斯大林格勒战役。这次战役不仅是苏德战场的转折点,还是整个二战的转折点;德国法西斯从此由战略进攻转入战略防御直至战败。
【解析】第(1)题根据材料一中的时间和地点可以判断该场景发生在莫斯科战役中;影响依据教材归纳即可。第(2)题必须准确理解材料二中毛泽东谈话的要旨,抓住“转入战略防御”这一关键词,便可以得知重要战役是斯大林格勒战役;意义根据教材归纳即可。
17.【答案】(1)比较重视马克思主义,并进行了认真的研究;主要采取批判的态度,肯定了其中的少数内容。
原因:无产阶级革命运动不断发展;马克思主义的影响日益扩大;资产阶级企图通过批判马克思主义来压制无产阶级革命;同时西方学者希望借鉴马克思主义的某些理论使统治者改善劳动人民的处境,缓和社会矛盾。
(2)状况:20世纪初开始传播,只是零散的,不成规模和系统,传播的范围非常小。“从精英到大众”:辛亥革命的失败证明资产阶级共和国的方案行不通;十月革命的推动;五四运动和新文化运动的发展进一步推动了马克思主义的传播;中国共产党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思想,领导新民主主义革命取得胜利,使马克思主义迅速大众化;新中国成立以来,使马克思主义更进一步大众化。(3)变化:由批判为主转为赞扬为主,研究更加热烈了。
原因:经济危机使西方学者认识到了资本主义经济理论的缺陷,他们想从马克思主义理论中寻找解决经济危机的方法;材料中涉及的两个时期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的矛盾相对缓和。
【解析】本题考查马克思主义思想及相应认识。解答第(1)题时概括、归纳材料一中西方经济学家对马克思主义思想的态度,然后结合材料中的时间信息及所学知识,分析其原因。第(2)题抓住材料二论点即可说明传播状况,对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从精英到大众”列举相关史实即可。第(3)题从材料三中的“热烈气氛”、“伟大”,及材料四中反映的研究马克思主义的气氛等现象,说明他们对马克思主义充分的肯定,结合题干的时代背景分析其原因。
第二篇:高二月考历史选修一
新乡县一中高二月考历史试题(选修一)
命题人:刘乐辰 2013.3.26
一、选择题(40*2=80分)
1.下列关于梭伦改革的措施,说法正确的是:
①宣布废除债务奴隶制 ②鼓励发展工商业 ③按财产决定公民的政治权利 ④创立五百人议事会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③④ D.①③④
2.梭伦在诗中曾写道:“我给了一般人民以恰好足够的权力,不使他们失掉尊严,也不给他们太多;而那些有钱有势的豪富的人们,我也设法不使他们受到损害。”这表明梭伦改革:
①着眼点在于缓和平民与贵族的矛盾 ②恰好满足了平民阶层的需求
③没有触动贵族利益 ④过多地扮演了“调停人”的角色
A.②③ B.①④ C.①②③ D.②③④
3、共同目标是反对贵族专权的雅典公民是()①“平原派”②“山地派”③“海岸派”
A、①②③ B、①② C、①③ D、②③
4、按照财产等级制度,雅典第四等级可以参加或是担任官员的是()①公民大会②“四百人会议”③陪审员
A、①②③ B、①② C、②③ D、①③
5、雅典民主政治的实质是()
A、资产阶级民主政治 B、奴隶主民主政治 C、贵族专制政治 D、平民民主政治
6.梭伦改革的哪一项措施打破了贵族政治专权的局面,使工商业奴隶主分享了政治权力 A.颁布“解负令” B.确立财产等级制度 C.废除“六一汉”制度
D.恢复长老会议制度 7.为雅典民主政治奠定基础的改革是
A.梭伦改革 B.克利斯提尼改革 C.伯利克里改革 D.庇西特拉图改革
8.春秋战国时期,为实现富国强兵,最早提出实行“尽地力之教推行“平籴法”的是 A.管仲改革
B.李悝改革
C.吴起变法
D.商鞅变法 9.商鞅变法中,哪一项措施确立了新型的生产关系,使土地私有成为合法化 A.废井田开阡陌 B.奖励耕战 C.废除“世卿世禄制” D.建立严密的户籍制 10.商鞅在秦国变法,后人多以‘商君虽死,秦法未败”加以评论,这主要是因为 A.秦孝公大力支持
B.满足了地主阶级的利益要求 C.变法措施为各国所沿用
D.“为秦开帝业”影响深远
11.从商鞅变法的思想看,商鞅主要是贯彻落实了战国时期谁的思想? A.墨家 B.儒家
C.法家
D.兵家
12、商鞅变法的意义深远,下列哪一项不是商鞅变法的意义。
A、推动封建社会制度的形成 B、秦国通过变法渐渐富强起来 C、推动了商业的发展 D、为秦国后来统一全国奠定了基础 13.战国时期各国变法所反映的社会矛盾是
A.奴隶和奴隶主的矛盾 B.农民和地主的矛盾
C.平民和奴隶主的矛盾 D.新兴地主和奴隶主贵族的矛盾 14.(公元前338年)孝公死,惠王代后„„人说惠王曰:“大臣太重者国危,左右太亲者身危。今亲妇人婴儿皆言商君之法,莫言大王之法,是商君反为主,大王更为臣也。”(《战国策·秦策一》)文中的“人”在客观上代表当时谁的利益 A.没落贵族B.立功将士 C.新兴地主D.富裕农民 15.认为商鞅变法是社会制度根本变革的最主要的依据是
A.废井田,开阡陌,承认土地私有 B.废除奴隶主特权,奖励军功 C.废除分封制,建立县制 D.重农抑商,奖励耕织 16.北魏孝文帝改革,对北方内迁各民族最重要的影响是
A.学会先进的农业生产技术 B.加速向封建生产关系的转化 C.生产生活比较稳定 D.学会汉族的文字和风俗
17、下列事件发生的先后顺序是()
①实行俸禄制 ②推行均田制 ③易服装 ④迁都洛阳 A、①②④③ B、②③①④ C、①④③② D、①②③④
18.孝文帝改革前夕,北魏面临的社会形势主要有①实行宗主督护制严重影响了封建国家 的赋税收人②赋税征收严重不均,农民负担重③民族矛盾日渐突出④冯太后推行“汉法” A.①②
B.①②③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 19.下列关于北魏均田制和租调制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有利于增加政府的财政收人 C.有利于遏制土地兼并之风
20.北魏孝文帝改革的内容主要有
B.有利于稳定小农经济,减少人口流动 D.推动了北魏社会政权封建化的进程
①制定官吏傣禄制,严惩贪污 ②设立三长制
③迁都洛阳 ④移风易俗,推行汉化政策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 21.孝文帝改革推动了北魏政权封建化的进程,具体措施有
①迁都洛阳 ②实行宗主督护制 ③尊儒崇经,兴办学校 ④改汉姓 A.①②④ B.②④
C.①③④
D.③④
22、魏孝文帝改革的背景条件是()
①北魏统一北方 ②民族融合 ③吸收汉族先进的文化 ④民族矛盾尖锐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②③④
23、孝文帝改革中从根本上推动封建化的措施是()A、均田制 B、三长制 C、礼乐制度 D、九品官制
24.据《洛阳伽蓝记》记载:“出西阳门外四里,御道南有洛阳大市,周回八里”,这一地区“多诸工商货殖之民。千金比屋,层楼对出,重门启扇,阁道交通,迭相临望”。上述材料表明
A.魏晋时期,战乱未波及洛阳城 B.十六国时期,商品经济有发展 C.北魏迁都后,洛阳商业又兴旺 D.南朝后期,江南经济超过北方 25.移风易俗是孝文帝改革的重要措施,下列表述不正确的是 A.其目的在于促进鲜卑族积极接受汉族文化 B.其内容涉及服装、语言、婚姻等众多方面 C.其结果有利于鲜卑族巩固对中原的统治
D.其影响是鲜卑族因丧失自身特色而走向衰落
26.北宋前期统治者认为“富室田连阡陌,为国守财尔!缓急盗贼窃发,边境扰动,兼并之财,乐于输纳,皆我之物。”这表明北宋政府 A.大力抑制土地兼并
B.纵容土地兼并以便于筹集军费 [1] C.准备搜刮百姓以抗辽
D.减轻人民负担,限制大地主特权
27.王安石变法中,对农民的春耕、夏种、秋播具有明显的保护作用的措施是 A.青苗法
B.农田水利法
C方田均税法
D.均输法
28、王安石说:“保甲之法成,则寇乱息而威势强矣。”这表明王安石推行保甲法的主要目的在于
A、抵御西夏与辽的军事进攻 B、平息农民阶级的反抗斗争
C、加强禁军对地方的控制 D、增强同大地主、大官僚斗争的力量
29、王安石变法中的青亩法、免役法、方田均税法、在目的和作用上的相似之处有()
①加强对人民的控制 ②限制官僚地主的利益
③增加政府的财政收入 ④减轻了地主对农民的人身控制 A、①② B、①④ C、③④ D、②③
30.王安石变法的“募役法”和唐朝的“纳绢代役”,在社会经济发展方面表现出的最大意义是
A.限制了官僚地主在经济上的特权
B.保证了农民的劳动时间,有利于农业生产
C.增加了政府的财政收入
D.商品经济发展使封建赋税由实物形态向货币形态转化 31.宗教改革的实质是
A.新教各派反对罗马天主教会的斗争 B.天主教会内部各派争权夺利的斗争
C.封建君主摆脱罗马教廷的斗争 D.早期资产阶级的反封建斗争
32.被称为“罗马教皇的奶牛”的欧洲国家是
A.意大利 B.西班牙 C.德意志 D.英国 33.马丁·路德认为人们唯一信仰的神圣权威是 A.上帝 B.教会 C.教皇 D.《圣经》
34、从思想上为宗教改革奠定基础的有()
①宗教“异端”思想的盛行 ②文艺复兴运动的推动 ③民族国家的发展 ④资本主义萌芽 A、①②④ B、①②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 35.下列对马丁·路德“因信称义”的解释,不正确的是 A.灵魂得救取决于表面的礼仪 B.灵魂得救取决于心中的信仰 C.否定了教皇和僧侣的特权 D.以自律代替了他律
36.穆罕默德·阿里对土地改革的措施不包括
A.取消包税人的免税地 B.没收违规宗教地产 C.将全国土地平均分配 D.确立土地私有制度 37.穆罕默德·阿里改革和中国洋务运动的相同点不包括 A.都创办了军事工业 B.都创办了民用工业
C.都改革了政治体制 D.都建立了新式海军 38.穆罕默德·阿里改革
A.维护了奴隶主贵族的利益 B.促进了埃及的统一和振兴 C.改变了埃及的社会性质 D.遏制了资本主义的发展
39.“人们喜爱的是自己的劳动果实而不是别人的劳动成果。”基于这一思想,阿里改革采取的改革措施是
A.加强中央集权 B.保护民族工业 C.发展机器生产 D.大力发展军事力量 40.下列对穆罕默德·阿里改革的评价不正确的是 A.使埃及成为地中海东部的头等强国 B.奠定了埃及近代化的基础
C.使埃及逐渐摆脱了奥斯曼帝国的殖民统治 D.使埃及彻底摆脱殖民统治而独立
注:[1]《洛阳伽蓝记》是南北朝时期(公元420年-公元581年)记载北魏首都洛阳佛寺兴衰的地方志,共五卷,作者是东魏杨炫之。
41.(12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相关问题
材料一 谬(努)为本业,耕织致粟帛多者复其身。事末利及怠而贫者举以收为努(奴隶)。——《史记·券68商君列传》
材料二 在王安石的心目中,工业、手工业的生产,是以使用价值为目的,而不是以交换价值为目的,这是跟他前辈人以及当时守旧派的观点相同的。商业重在货物流通,是农民和手工业者与别人交换的纽带,这也是跟他前辈人以及当时守旧派的观点相同的。王安石与守旧派不同之点又是什么?有如守旧派认为“谷重而农劝”,那是很消极的;王安石则主张兴修水利、改良生产工具和土壤,鼓励农民安业、大力垦荒等,官府要积极参与农事、干预农事。又如守旧派对手工业一向忽视,对商贾力求限制其活动范围和方式;王安石则主张调节日用器物的需要,官府直接参与并干预其商业活动,并在一定程度上采取封建国家控制下的自由放任政策,扶助商业的发展。
——《王安石变法与商品经济》
(1)据材料一概括商鞅变法的措施和主要目的。(2分+2分)(2)据材料二分析王安石变法的突出倾向和失败原因是什么?(2分+2分)两次变法在政策上明显不同,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原因。(4分)42.材料一
查各国事件向由外省督抚奏报,汇总于军机处。近年各路军报络绎,外国事务,头绪纷繁,驻京之后,若不悉心经理,专一其事,必致办理延缓,未能悉协机宜。请设总理各国事务衙门,以王大臣领之„„俟军务肃清,外国事务较简,即行裁撤,仍归军机处办理,以符旧制。
——奕诉等:《请设总理衙门等事酌拟章程六条折》(1861年)
材料二
该衙门之设也,不仅为各国交涉而已,凡策我国之富强者,要皆于该衙门为总汇,而事较繁于六部者也。出洋大臣期满,专由该衙门请旨。海关道记名,专保该衙门章京。指拔海关税项,存储出洋公费,悉由该衙门主持。互市以来,各国公使联翩驻京,租界约章之议,皆该衙门任之。海防事起,采购战舰军械,创设电报邮政,皆该衙门主之。自各国船坚械利,耀武海滨,势不得不修船政、铁政,以资防御,迄今开办铁路,工作益繁,该衙门已设有铁路、矿务总局矣。
——摘编自《戊戌变法档案史料》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总理衙门设立的原因。(4分)(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总理衙门职权的变化及其作用。(4分)
参考答案
选择题:1——10 ABDDBBABAD 11——20 CCDAABADCD 21——30 CDACDBABDB 31——40 DCDBACCBBD 41【答案】:(1)措施:奖励耕织;重农抑商(2分)目的:发展农业生产以增加社会财富,实现富国强兵(2分)(2)倾向:增强政府组织和发展社会生产的职能,促进工商业的发展(2分)
失败原因:触及了大地主和大官僚的利益,违背了重农抑商的传统观念(2分)
政策不同的原因:商鞅变法时小农经济刚刚确立;王安石变法时农业经济高度发达,商品经济显著发展。(4分)42【答案】
(1)第二次鸦片战争后,外国公使进京;外事纷繁,军机处不能及时办理。(4分)
(2)变化:初设时只是临时性机构,专门处理外交事务;后来职权几乎包括所有洋务。
作用:导致政府机构和权力结构的变动;推动洋务运动。(4分)
第三篇:江油一中高2010级历史备课组工作计划
江油市教育研究室 江油市教育学会
总726 期
编
第 176 期 2009年9月16日
江油一中高2010级历史备课组工作计划
江油一中 张德明
本学期,高三历史备课组由任华、张丽萍、张德明、冷霞四位老师组成。其中,张丽萍老师负责文科补习班的历史教学工作,其余三位老师负责应届文科的历史教学工作。尽管工作量大,任务重,但高三备课组将在学校高三领导小组的领导和江油市高中历史联合教研组的指导下,努力做好各方面工作,为2010年文综高考再创佳绩奠定基础。本学期主要工作如下:
一、上好每一节课,顺利完成教学进度。
本学期,高三历史备课组的任务主要是组织学生参加绵阳的两次诊断考试。从暑假补课到10月底,完成中国古代史和中国近现代史上册前三章内容,从目前的教学进度来看估计应该没有问题。一诊结束到期末,完成中国近现代史上册剩余内容、中国近现代史下册以及世 界近现代史上册部分内容(以实际情况而定)我们将严格按照第一轮复习过教材关讲细讲透原则,精心组织好每一节课,强调教学效果,力争在扎实的第一轮教学中引导学生打下坚实的基础,为下学期专题复习做好充分准备。
二、充分发挥备课组集体智慧的力量,强调工作的实效性和以老带新,齐头并进
本学期,高三历史备课组教研活动时间定在双周星期二下午二、三节课,备课组成员将在教材重难点的把握、教学内容的取舍、教学方法设计、练习的安排等方面进行严格商讨,达成共识、确保教学工作正常开展。备课组集体备课,进行教学研究,每次活动要有记载。此外,备课组将开展扎实的听课评课活动,听课前不打招呼听随堂课,授课教师不搞花架子,凡是听课必评课,注重实效性。通过这种形式加强交流,取长补短,不断改进教学水平,同时还起到了加快青年教师成长步伐的作用。
三、加强主观题训练力度,高考二卷主观题一直是学生感觉较难的题型,在高考中占有重要地位(共有52分)。由于学生对材料的阅读理解水平低,解题速度慢,进而影响答题得分,如何突破主观题答题瓶颈对明年高考至关重要。为此,高三备课组决定在课堂上加强对学生进行材料题的训练和解题方法指导。试卷评讲重方法,重过程,轻结果,一改讲评课教师公布答案学生听写的陈腐做法。精选材料题发给学生做,学生试题在精不在多,凡做必改,凡改必评,力争通过长期的训练和方法指导,培养出学生答题的感觉,最大限度提高学生 答题水平。
四、认真做好每次考试质量分析,主要发现学生在考试中存在的共性问题和解决问题的基本对策,以试卷分析为依托,即时调整教学策略,加强对学生辅导,帮助其解决学习困难和学习方法,加强对优生及时鼓励,激励其继续进步。
五、教学工作中的任务分工坚持优势互补,各尽所能原则 选题对高三备课组来说至关重要。我们对选题工作高度重视,力争做到少而精,不占用学生太多时间,不重复使用以免浪费学生时间。在备课组内教师的分工方面,充分发挥年轻教师计算机操作熟练,便于初步筛选试题,老教师经验丰富,便于把关,再次筛选定夺试题。做到优势互补,各尽所能,以老带新。
第四篇:云南省保山云县一中2018届高三第四次考试 高三历史(精选)
绝密★启用前
云南省保山云县一中2018届高三第四次考试
高三历史
一、选择题(共12小题,每小题4.0分,共48分)
1.1997年6月30日午夜12点,香港回归中英双方防务交接仪式上,中方指挥官高声念到:“你们可以下岗,我们上岗!”。这一瞬间标志着()A. 一国两制伟大构想诞生 B. 中国结束半殖民地社会 C. 祖国统一迈出重要一步 D. 香港不再是国际自由港 【答案】C
2.它是民国以来至当时,甘肃农业改良与推广最好的时期,各种农业改良与推广机构普遍建立起来,形成了以省农业改进所为中心,农林部和中央农产促进委员会督导,省农业推广委员会领导和县农业推广所具体负责,由农会和合作社与农家相联系,比较缜密的农业改良与推广系统。甘肃农业发展为战争的胜利提供了一定的物质保障。这一时期最有可能是()A. 北洋军阀时期B. 抗日战争时期 C. 解放战D. 新中国成立初期 【答案】B
3.恩格斯在《波斯和中国》一文中说:“古老中国的末日正在迅速到来。国内战争已使帝国的南方与北方分立……过不了多少年,我们就会看到世界上最古老的帝国作垂死的挣扎,同时我们也会看到整个亚洲新纪元的曙光。”这里的“国内战争”是指()A. 第二次鸦片战争B. 太平天国运动 C. 义和团运动D. 辛亥革命 【答案】B
4.袁世凯为笼络康有为,召他主持清史馆。康有为力辞道:“我若修清史,则袁世凯首为罪人,如此必不为所容,因此不可赴任。”这反映出()A. 威权政治下知识分子的艰难抉择 B. 康有为坚持君主立宪道路
C. 康有为对袁世凯窃取辛亥革命果实不满 D. 康有为无法原谅袁世凯逼清帝退位 【答案】D 5.“1870年以后,在工业革命的第二阶段中,经济组织的主要形式又发生另一变化,这种新形式的突出的特点表现在投资银行家开始成为在经济事业中居支配地位的人物。”材料观点认为第二次工业革命促进了()A. 商业资本主义的兴起 B. 工业资本主义的兴起 C. 金融资本主义的兴起 D. 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兴起 【答案】C
6.1877年《申报》专栏《津门纪略》记载说:“乡间妇女至沪佣工,当其初至时,或在城内帮佣,尚不失本来面目。略过数月,或迁出城外,则无不心思骤变矣。妆风雅,爱打扮,渐而时出吃茶……回思昔日在乡之情事,竟有判若两人者。”这一描述实际上反映了()A. 作者对女子出外做工持反对态度 B. 西方工业文明导致传统道德的崩溃 C. 《申报》以宣传传统思想为宗旨 D.近代城市生活影响人们的社会观念 【答案】D
7.1930年12月胡佛说:“经济不景气的问题是绝不能用立法的行动或行政的声明来解决的。”其依据是()
A. 重商主义经济理论B. 新经济政策
C. 自由主义经济思想D. 国家政权干预经济思想 【答案】C
8.1978年,我国在农副产品收购总额、生产资料销售收入总额和社会商品零售总额中,政府定价的比重分别占到92%、100%和97%。到2005年,政府定价的比重分别变为1.2%、5.9%和2.7%。导致这种变化的主要原因是()A. 肯定了私营经济的合法地位 B. 制定了对外开放的基本国策 C. 经济体制改革不断深化的结果 D. 公司制改革增强了国企活力 【答案】C
9.在某一历史时期,许多作家在作品中喜欢描写诸如逝去的古代、空想的未来、遥远的东方、飘渺的梦境等“非凡”环境,塑造诸如骄傲孤独的强盗、愤世嫉俗的叛逆者、温柔多情的牧女、至善至美的吉普赛女郎等等。与这一创作风格相符的文学作品是()
【答案】A
10.西方人文精神经历了三次大的演进和变化,涌现出许多时代巨人,发出具有震撼力的时代呐喊。下列人物和主张的连线,正确的是()
A. 普罗泰格拉——人的理智本性和道德本性是统一的 B. 薄伽丘——人是宇宙的精华、万物的灵长 C. 伏尔泰——私有制是人类不平等的起源
D. 康德——人必须永远有公开运用自己理性的自由 【答案】D
11.18世纪的法国,越来越多的人不再盲从统治者的说教,学会用自己的头脑思考问题。与文艺复兴、宗教改革相比,他们的思考更侧重于()A. 由神和自然转向人类 B. 与上帝直接对话 C. 追求人身自由和思想自由 D. 批判神权统治 【答案】C
12.“17世纪末科学革命的胜利为启蒙运动奠定了基础”。这是因为()A. 科学革命为启蒙运动奠定了理性主义思想基础 B. 科学革命为启蒙运动奠定了人文主义思想基础 C. 有些启蒙思想家本身就是科学家
D. 科学革命和启蒙运动都反对封建统治和天主教会 【答案】A
分卷II
二、非选择题(共3小题,共52分)
13.(18分)“传统的存废与革新”是每一个民族在寻求发展时所面临的共同问题。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无论是在中世纪、近代或现代英国,各阶层的人士,对议会和国王具有一种心理状态:一方面,人人心中逐渐形成了一个想法,那就是议会执掌无所不包的权力,这是合乎法律的且是在所必须的;另一方面,人们在一般正常情况下,对国王怀有一种敬重的心理……人们在心理上形成一种在国王统治下的安全感。
——王宇博《君主立宪制:英国的历史选择》
材料二 第五条 帝国立法权由联邦议会和帝国国会行使之。
第十二条 联邦议会与帝国国会的召集、开会、延会、闭会之权属于皇帝。
第十八条 皇帝委派官吏、命令他们宣誓效忠帝国,并在必要的情况下,命令他们退职。第六十三条 帝国的全部军事力量组成为统一的军队,在平时和战时受皇帝指挥。——1871年《德意志帝国宪法(节录)》
材料三 20世纪20—40年代,中国城市多数家庭的成员从工商业、服务业等工作中获取收入,妇女从事职业拥有经济来源,家庭成员之间人身依附性减少。农村家庭的消费资料仍有一半或更多来自自家的农产品,以家长为中心的生活方式居多。——摘编自张国刚主编《中国家庭史》等
(1)根据材料一概括英国人的共同政治心理诉求,并指出这种诉求推动了近代英国哪一政治体制的形成。结合所学知识,简述从光荣革命到18世纪中期该政治体制的发展过程。(2)结合材料二和所学知识,简析《德意志帝国宪法》对德国历史进程的双重影响。
(3)根据材料三,指出20世纪20—40年代中国城乡家庭发展不平衡的主要表现。结合材料三和所学知识,简析影响这一不平衡发展的主要社会因素。
【答案】(1)诉求:议会掌握国家最高权力(立法权),同时保留国王统治权。体制:君主立宪制。
过程:1688年,光荣革命结束,保留了议会和国王;1689年颁布《权利法案》,肯定议会权力,一定程度上限制了王权;1702年颁布《王位继承法》,确立议会权力高于王权、司法权独立的原则;乔治一世时期,形成国王不参加内阁会议惯例; 18世纪中期,责任内阁制最终形成。(2)影响:推动了德国资本主义经济和民主政治的发展;保留了君主专制、军国主义残余,是德国发动一战的重要原因。
(3)表现:城乡家庭的生计分别倚重现代工业经济和传统农业经济;城市家庭关系趋向平等,而农村家庭关系以传统家长制为主;农村家庭的变迁滞后于城市。
因素:城市现代工业经济发展,但农村传统自然经济大量存在;城市思想解放,但农村传统家庭观念根深蒂固。(其他言之成理可酌情给分)
14.(19分)盛泽镇丝织发达,经济繁荣,其兴衰反映了中国经济发展变化的历程。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苏州府吴江县离城七十里,有个乡镇,地名盛泽,镇上居民稠广,土俗淳朴,俱以蚕桑为业.男女勤谨,络纬机杼之声,通宵彻夜。市上两岸绸丝牙行,约有千百余家,远近村坊织成绸匹,俱到此上市。四方商贾来收买的,蜂攒蚁集,挨挤不开,路途无伫足之隙;乃出产锦绣之乡,积聚鲮罗之地。江南养蚕所在甚多,惟此镇处最盛。——摘选自(明)冯梦龙《醒世恒言》卷十八
材料二 什么电报啊,电灯啊,电话啊,样样完备。银楼钱庄有多少,绸缎洋货铺有多少,市肆繁盛,人烟稠密,物质文明,也是蒸蒸日上。——选自1924年3月15日《盛泾》第四版
盛泽纺绸,昔蜚声于世。近以人造丝织品之竞争,及南洋各地关税壁垒之高筑,遂至一落千丈。——选自1935年版《江苏省鉴》
材料三 进入20世纪90年代.盛泽镇先后创办了60多家外商独资、合资合作企业,出口创汇戌倍增长,到21世纪初,盛泽纺织业已初步形成一条从缫丝、化纤纺丝、织造、印染、织物深加工到服装制成品的产业链,及集研发、生产、市场、物流、服务为一体的配套体系。——选编自百度网
(1)据材料一,概括盛泽镇经济发展的特点。(2)据材料二,指出中国近代社会发展的时代特色。
(3)据材料三,指出当今盛泽镇经济的发展趋势,结合所学分析其发展的有利经济因素。【答案】(1)特点:丝织业发达(专业化生产);商业繁荣(商品化经营);形成工商业市镇。(2)特色:与世界市场联系密切(或受西方工业文明的影响);近代化(社会生活新旧杂陈)。(3)趋势:开放性;综合性。
因素:改革开放不断深入,市场经济体制初步形成;经济全球化趋势。
【历史选修4—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15.克伦威尔和拿破仑是欧洲近代革命的杰出人物。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克伦威尔在他建立新模范军的时候,不论阶级出身和社会地位,一律论功行赏,但后来当平等派提出普选权的要求时,克伦威尔却竭力加以反对。他在一次向议会发言时说,穷人就是坏人,并且说,如果共和国注定要受苦受难的话,那么在富人之下受苦,比在穷人之下受苦更好一些。
——王觉非《欧洲史论》 材料二 拿破仑认为,法国发生革命不是因为法国渴望自由,而是因为要求平等。他所了解的平等是法律上所保证的同样的公民权利,而不是公民生活的同样的社会经济条件。因此他就决定用自己的法典确保公民权利的平等。……他消灭了政治自由,把他所了解的“平等”巩固下来,编成了法典。
——(苏联)塔尔列《拿破仑传》
材料三 克伦威尔对爱尔兰和苏格兰的征讨均以胜利而结束。以后,爱尔兰的土地被英国占领军没收,大部都落入英国高级军官之手。克伦威尔等人都成了爱尔兰的大土地所有者。——刘祚昌《世界史(近代史编)》 请回答:
(1)据材料一,概括克伦威尔平等观的变化。分别指出前后平等观产生的原因。
(2)据材料二,归纳拿破仑对政治“平等”的理解。材料二认为“平等”被拿破仑法典巩固下来,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拿破仑法典“巩固”平等带来的深远政治影响。
(3)综合上述材料,概括克伦威尔平等观的主要政治倾向,并分析立法途径与革命战争对资产阶级文明扩展的价值。
【答案】(1)变化:先提倡平等,后来反对普选权(或主张贫富有别)。原因:①前因:建立新模范军(推翻封建王权),以“平等”激励革命;②后因:反对平等派,需要以“不平等”维护其独裁和富人利益。
(2)理解:平等是法律上的同样的公民权;平等是革命的目标(或用法典确保公民平等权)。影响:法典巩固了资产阶级革命成果;法典成为资本主义社会的立法规范。
(3)政治倾向:满足社会上层(如富人、高级军官)的利益。价值:冲击封建统治,维护资产阶级利益;客观上传播革命思想。
第五篇:小溪塔高中高一年级2017年12月历史月考试题
小溪塔高中高一年级2017年12月历史月考试题
(时限:90分钟)
一、选择题(在每小题所列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共24小题,每小题2分,共48分)1.“族谱连两岸,乡情续五缘”,“客家祖地”上杭多年来通过客家族谱的研究和对接,追溯并印证了两岸客家人亲密的血脉渊源。该县以客家族谱为载体,深入挖掘内涵,开展族谱文化研究,吸引了海内外客家人特别是台湾地区客家人前来寻根谒祖,进行族谱对接,增进了两岸人民的文化交流。下列对客家人重视族谱文化研究原因分析错误的是()
A.古代宗法制的影响 B.传统小农经济的影响
C.古代分封制的遗风 D.弘扬传统美德的需要
2.周天子授土授民给诸侯叫做“建国”,诸侯授土授民给卿大夫叫做“立家”,因此对于 士、庶民而言,只知效忠于“家”,而不知效忠于“国”,更不知“天子”。这表明分封制()A.容易导致国家分裂割据 B.强化了宗法体制 C.促成国家大一统的局面 D.巩固了西周统治 3.对下边两幅示意图的叙述,正确的是()
图一 图二
①图一是秦始皇建立的专制主义中央集权政治的重要组成部分 ②图一中的相权相对分散
③图二反映了明朝中央政治的组成情况
④从图一到图二,反映了中国封建社会不断走向衰落
A ①②③④ B.②③④ C.①②③ D.②③
4.明朝永乐帝时设立了内阁制,以内阁作为皇帝处理国政的助理机构。英国“光荣革命”之后,国王威廉三世逐渐以内阁代替枢密院,成力国王直辖的最高行政机关。下面关于两国内阁制的叙述,正确的是()
A.内阁制的形成标志着两国的皇权(王权)得到空前强化
B.内阁已经成为两国最高权力的象征
C.明朝的内阁长官称丞相,英国的内阁长官称首相
D.明朝内阁是君主专制加强的结果,英国内阁是君主立宪的象征
5.秦朝实行郡县制、汉武帝颁布推恩令、隋唐开创科举制度,在历史上发挥的共同作用是()A.加强中央集权 B.巩固国家统一 C.强化贵族特权 D.加强君主专制
6.《起居注》是由职业史官记录皇帝言行的档案。汉时,不允许皇帝观看《起居注》;唐
朝开启了皇帝观看《起居注》的先例;到宋朝,皇帝观阅成了惯例;清康熙帝甚至以“记
注官泄密”为由,停止编纂《起居注》。《起居注》的历史变迁最能说明()A.皇帝越来越轻视文化修养 B.《起居注》的史料价值越来越小 C.皇帝越来越关注自身形象 D.君主专制呈现出不断强化的趋势
7.传说古代先王在阴历一月决定一年的政事,所以阴历一月’叫政月。到了秦朝,由于赢政出生于一月,所以就把政月改为正月,并且“正”字的读音也改为“征”了。这反映出()A.避讳现象开始出现 B.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 C.皇帝地位至高无上 D.秦王赢政的独断专行
8.衣冠作为权力的象征,历来受到统治阶级重视,明清在衣服上绣以飞“禽”走“兽”的区别,文官从一品至九品为:鹤、锦鹤、孔雀、雁、白鹇……武官从一品至九品为:麒麟、狮、豹、虎、熊……上述服饰的功能是()A.御寒功能 B.标识功能
C.装饰功能
D.遮羞功能
9.公元前430年,希米奥30岁,他是一个普通商人家庭中的男主人。有一天,他去参加事实上的国家最高权力机关--“公民大会”,并在会上发言和表决,还领取了一份国家发放的津贴。这一情景最有可能出现在()
A.梭伦执政时期 B.克利斯提尼执政时期 C.伯利克里执政时期 D.西塞罗生活时期 10.《十二铜表法》规定,“如有人缔结抵押自身或转让物件的契约,而有五个证人及一个司秤人在场,那么当时所作的诺言不得违反”。《民法大全》规定,“拷问用于查明犯罪真相,但不应作为首选方式。因此,首先应当求助于证据”。两则材料均强调罗马法()A.保护私有财产 B.反对刑讯逼供
C.重视证据 D.重视契约
11.2009年1月20日中午12时许,美国当选总统奥巴马宣誓就任美国第44任总统,他在美国最高法院首席大法官罗伯茨的见证下庄严宣誓。誓词大意为:“我郑重宣誓,我将忠实履行美国总统职责,尽己所能保存、保护和捍卫美国宪法……”下列关于美国总统的职责与美国宪法内容的叙述,不符合历史事实的是()
A.美国中央政府的构建体现了三权分立的原则,总统对立法没有否决权
B.最高行政权属于总统,总统兼武装部队总司令
C.美国联邦宪法是世界上第一部成文宪法,体现了“制约与平衡”的原则
D.按照宪法规定,美国的最高立法机构是国会
12.近代以来,欧美各国或通过资产阶级革命、或通过王朝战争确立了资产阶级代议制。以下关于西方资本主义代议制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英国首相不经选举产生,由议会少数党领袖担任
B.美国总统由选举产生,权力不受任何机构的制约
C.法国总统由参众两院组成的国民议会依多数票选出
D.德国首相主持帝国政府,对议会负责不对皇帝负责 13.下图是某高中一年级学生进行研究性学习时设计的示意图,最适合作为其标题的是()A.《中央集权制度的演变》
B.《典型的民主政治制度》
C.《多样性的政治文明》 D.《权力的制约与平衡》
14.1938年,蒋廷黻先生在所著《中国近代史》中指出:“当时的人对于这些条款(指《南京条约》内容)最痛心的是五口通商。……协定关税和治外法权是我们近年来所认为不平等条约的核心。可是当时的人并不这样看。”对《南京条约》内容中关于协定关税和治外法权的轻看说明清朝统治者()A.重在防范西方对华经济侵略 B.近代国家主权意识淡薄 C.对西方各国给予同等待遇 D.执行传统的抚夷外交政策
15.某学长称:“中国几千年未有正式之外交机构,却在外来屈辱中实现了外交的真正转型。”这一转型源于()A.《南京条约》 B.《马关条约》 C.《辛丑条约》 D.《二十一条》 16.下图所列内容为近代中国某历史事件的一些特征。据此推断该事件是()
A.太平天国运动 B.洋务运动 C.义和团运动 D.戊戌变法
17.《三字经》自宋代问世以来,随时代发展而增改,以下为节录部分:……道咸间,变乱起。始英法,扰都鄙。同光后,宣统弱。传九帝,满清殁。革命兴,废帝制。立宪法,建民国……其中“革命兴”“立宪法”分别是指()A.太平天国运动、《天朝田亩制度》 B.维新变法运动、《钦定宪法大纲》 C.义和团运动、《中华民国宪法》 D.辛亥革命、《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18.辛亥革命与义和团运动相比已有很大不同,而五四运动则带有更新的时代烙印。五四运动所体现的“更新的时代烙印”是指()A.首次承担起反帝反封建的任务 B.无产阶级开始登上历史舞台 C.由无产阶级革命政党组织领导 D.青年学生成为运动的主力军 19.“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就是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为实现这一伟大历史使命,中国共产党在十年对峙时期的重大探索是()A.第一次提出了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纲领 B.坚持走城市中心革命道路 C.提出“工农武装割据”理论 D.提出新民主主义理论
20.2011年《解放军报》在纪念遵义会议76周年之际,发表了一篇题为“遵义会议,中国共产党的成人礼”的文章,将遵义会议视为中国共产党的成人礼的主要理由是()A.遵义会议是我党历史上一个重要转折点 B.会议开始制定符合中国国情的革命纲领 C.会议事实上确立了以毛泽东为核心的领导 D.会议摆脱了共产国际“左”倾思想路线的干扰
21.2017年12月13日是我国第四个“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 公祭日当天,党和国家主要领导人出席,南京全城默哀。80名南京市青少年代表宣读《和平宣言》。这反映了中国人民的深切愿望是()A.勿忘历史,珍爱和平B.以史为鉴,科学发展 C.正视史实,历史不容篡改 D.牢记历史,牢记仇恨
22.2017年12月14日知名文学家、诗人、散文家余光中在台湾高雄逝世。他的一首《乡愁》将思乡心切和渴望祖国统一的情感表现得淋漓尽致,在全球华人世界引发强烈共鸣。在历史上台湾被日本侵占50年后重回祖国怀抱的事件是
A.郑成功收复台湾 B.《马关条约》签订 C.抗日战争胜利 D.解放战争胜利
23.根据国家教育部要求,2017年春季学期所有中小学教材中将“八年抗战”字样全部改为“十四年抗战”。其中“十四年抗战”的说法是以哪一历史事件作为抗战的起点()A.一•二八事变 B.七•七事变 C.八•一三事变 D.九•一八事变
24.徜徉在中国电影群星璀璨的艺术长廊里,战争题材的电影总是带给观者深刻的印象,战争题材电影在我国电影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下列战争电影所反映的史实,其先后顺序排列是()①《建党伟业》 ②《长征》 ③《建军大业》 ④《大转折--挺进大别山》 ⑤《百团大战》
A.①②③④⑤ B.①③②⑤④ C.①③②④⑤ D.①②③⑤④
二、材料解析题(共3小题,第26题16分,第27题16分,第28题20分,共52分)25.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宰相是中国古代最高行政长官的通称。“宰”的意思是主宰,商朝时为管理家务和奴隶之官;周朝有执掌国政的太宰,也有掌管贵族家务的家宰、掌管一邑的邑宰,实已为官的通称。相,本为相礼之人,有辅佐之意。“宰相”连称始于战国。……当时的所谓宰、相或宰相,地位均相当于丞相。……“宰相”一般只是一个习惯用语,而不是一个正式官名。
材料二 中国帝制时代的政治体制两千多年间似无实质性的重大变化,但在国家权力的运作方式上,却因社会政治、经济形势的变化呈现出不同的运作机制。……唐代“在三省体制下,决策不再是单纯的皇帝个人行为,皇帝的最后决定权包含在政务运行的程式中”。材料三 从元朝开始,宰相制度便进入衰亡期。元朝开始是一省多相制,后改为两省多相制,又以中书省取代尚书省。明朝从废丞相到实行内阁制,使中国传统社会的中央官制发生了最重要的变革。——摘编自齐秀生《中国古代宰相制度的演变》
(1)根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指出先秦时期的“宰相”与秦朝的丞相有何不同。(8分)
(2)结合材料二,说明唐代“三省体制”在当时的主要意义。(6分)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元朝以后宰相制度进入衰亡期的主要原因。(2分)
26.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16分)
材料一 英国革命的最大成果,也是它在现代民主政治创制试验方面的最大成就,是创造了一种全新的政体……美国革命的首创性在于……孟德斯鸠“以权力制约权力”的学说在政府体制的设计方面得到较好的贯彻。——《世界文明史》
材料二 人们把他弥留之际交给华盛顿夫人的遗嘱打开之后发现,那份遗嘱是他在七月份亲自仔细拟好的,在头几条中有一条规定,要在他的妻子去世以后解放他家中的奴隶。
——《华盛顿传》
材料三 2016年11月9日,四年一度的美国总统大选结果揭晓,共和党总统候选人唐纳德·特朗普战胜他的对手——前美国第一夫人、民主党候选人、前国务卿希拉里·克林顿赢得总统选举,成为美国第四十五任总统。从而使后者希望成为美国历史上第一位女总统的努力宣告失败。(1)材料一中英国“全新的政体”指的是什么?美国在“政府体制的设计方面”有何创新?(4分)
(2)根据材料二,分析华盛顿作为总统,为什么不能解放全国的奴隶?体现了什么重要原则?(4分)
(3)“地产之王”特朗普战胜美国前第一夫人当选美国总统依靠的法律文件是什么?这反映出美国政体的特点是什么?(4分)
(4)你如何评价英国和美国的制度创新?(4分)
27.20世纪中国人民为争取民族独立和实现国家富强进行不懈的努力,取得了丰硕的成果。结合所学知识及以下材料,回答相关问题。(20分)材料一:
材料二:1911年11月15日,宣布独立的各省都督府代表召开联合会议(代理参议院),12月3日通过并公布《中华民国临时政府组织大纲》,作为临时宪法。《临时政府组织大纲》仿照美国的政府制度,规定中央行政机关实行总统制,并采用内阁制。总统虽参议院选举产生,执行若干职权须经参议院同意,但实际上不对参议院负责,而且对参议院的议决案有交令复议权。还规定临时政府由临时大总统、副总统、行政各部、参议院和临时中央审判所组成。参议院是立法机关,它以各省都督府所派之参议员组成。临时中央审判所是司法机关。
——摘自臧巨凯《民国宪政的轨迹》
(1)有人说,20世纪的中国历史是从屈辱中开始,却在辉煌中谢幕。写出材料一图中A点所代表的典型事件。(2分)
(2)20世纪前半期,中国人民对外争取民族独立,对内争取民主权利,取得了一定的成就。材料一图中B点所代表的历史事件是辛亥革命,指出其在推动近代中国政治民主化进程中所起的作用。(2分)并据材料二概括《中华民国临时政府组织大纲》体现的政治原则(4分)
(3)指出图中C点所代表的战争之所以取得胜利的根本原因是什么?产生了怎样的历史影响?(8分)
(4)近代以来,中国人民肩负争取民族独立的历史任务,这一任务基本完成的D点标志性事件是什么?(2分)
(5)综合以上问题,你认为民族独立与国家富强之间的关系是什么?(2分)
小溪塔高中高一年级12月考试 历史参考答案
25题(1)先秦时期的“宰相”有的执掌国政,有的掌管家务,是一个官职的通称,而不是一个正式官名。秦朝的丞相是正式官职名称,地位很高,负责全国的行政事务。(8分)
(2)提高了行政效率,减少国家决策上的失误;使封建官僚制度形成了严密的体系;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皇权。(6分)(3)君主专制空前加强。(2分)
26题(1)英国:确立君主立宪制。美国:三权分立的共和制政体。(4分)(2)因为美国1787年宪法规定立法权属于国会。分权与制衡原则。(4分)(3)特点:美国1787年宪法。两党对垒,交替执政。(4分)
(4)评价:英国君主立宪制和美国总统共和制都是人类政治文明发展的重大进步。两国在近代首创的这两种资产阶级代议制模式,为世界文明的发展作出了巨大贡献。(4分)27题
(1)A点事件:八国联军侵华战争。(2)
(2)作用:推翻封建专制制度,建立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2)原则:民主共和原则;三权分立原则。(4)
(3)根本原因:以国共合作为核心的全民族抗战(或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建立,进行全民族抗战)(2分)
影响:①从国内来说:是中国人民百年来第一次取得的反对帝国主义侵略的完全胜利,大大增强了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并为民主革命在全国的胜利奠定了坚实的基础。②从国际来看:中国抗日战争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抗战对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的作出了重大贡献,中国国际地位得到提高。(6分)(4)事件:新中国成立(2)(或新民主主义革命基本胜利)(5)关系:民族独立是实现国家富强的前提。(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