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国际私法第2阶段练习题
江南大学现代远程教育 第二阶段练习题
考试科目:《国际私法》第四章到第八章(总分100分)
学习中心(教学点)批次: 层次: 专业: 学号: 身份证号: 姓名: 得分:
一、单项选择题(每题1分,共10分)
1、对于动产物权,我国法律规定优先适用()。A、法律事实发生时动产所在地法 B、当事人属人法
C、争议发生时动产所在地法 D、当事人协议选择的法
2、动产和不动产的识别适用于()。A、物之所在地法 B、行为地法 C、合同履行地法 D、法院地法
3、我国法律规定,侵权行为地法律是指()。A、侵权行为实施地法律 B、侵权结果发生地法律
C、侵权行为实施地法律或侵权结果发生地法律
D、侵权行为实施地法律或侵权结果发生地法,以何者对受害人更为有利而定
4、中国公司与美国公司签订进口棉纱的合同,合同约定一切争议适用美国法。该批货物由英国籍货轮承运。该轮在某大洋航行时与一艘加拿大籍货轮相撞。如中国法院受理该船舶碰撞案,应适用()。
A、中国法 B、加拿大法 C、美国法 D、英国法
5、关于涉外民事关系所适用的外国法律,根据我国法律,包括()。A、外国的实体法 B、外国的法律适用法 C、外国的程序法 D、外国的实体法和法律适用法
6、我国《涉外民事关系法律适用法》规定:自然人的民事权利能力适用()。A、属人法 B、住所地法 C、经常居所地法 D、国籍国法
7、我国在知识产权的法律适用上采用的做法是()。A、行为地法律说 B、综合适用法律说 C、被请求保护国法律说 D、原始国法律说
8、中国公民张某经常居住地在新西兰,2003年申请加入澳大利亚国籍。在等待批准期间,与另一个来澳大利亚旅游的中国公民李某签订工艺品买卖合同。张某未如期履约,并称:依据新西兰法律自己是无民事行为能力人,因此主张合同无效。李某回国后诉至中国法院,法院在判断张某的行为能力时应适用()。A、中国法 B、澳大利亚法 C、新西兰法 D、最密切联系地法
9、关于涉外民事关系的定性,根据我国法律,应适用()。A、法院地法律 B、该案准据法 C、当事人协议选择的法律 D、二级识别说
10、关于代理内部关系的法律适用,我国法律规定适用()。A、本人营业地法 B、代理行为地法 C、意思自治原则 D、代理关系发生地法
二、多项选择题(在每小题的四个备选答案中,选出二个至四个正确的答案,多选、少选、错选均无分。每小题2分,共10分)
1、公司甲是在澳大利亚设立的法人,其主营业地在中国广州,因韩国的营业机构办理的一笔国际货物买卖合同在中国法院提起诉讼,法院在判断甲的行为能力时应适用()。A、中国法 B、澳大利亚法 C、韩国法 D、最密切联系地法
2、依据我国法律规定,以下哪些关系适用当事人协议选择的法律()。A、合同关系 B、侵权关系 C、无因管理 D、不当得利 3、19岁的法国人贝比特与中国某纺织品进出口公司在杭州签订一份纺织品原料购销合同,贝比特向中国某纺织品进出口公司出售纺织品原料。合同签订后,这种纺织品原料的价格在国际市场上大涨。贝比特是一个商人,并不生产这种产品,只是通过贸易方式赚取利润。国际市场纺织品原料价格大涨,使贝比特左右为难。履行合同,他要赔钱,不履行合同,要承担违约责任,也要赔钱。在这种情况下,贝比特选择了不履行合同。中国某纺织品进出口公司在中国法院提起诉讼,请求法院判令贝比特承担违约责任。贝比特进行了答辩,认为他不是合同的适格主体,因为法国法律规定21岁为成年人。下列哪些表述是正确的()。A、贝比特没有行为能力 B、贝比特没有行为能力
C、合同有效,贝比特应承担违约责任 D、合同没有效,贝比特不用承担违约责任
4、下列选项属于客观连接点的有()。
A、国籍 B、住所 C、行为地 D、当事人的选择
5、甲乙发生国际民事争议,诉至中国法院。根据中国的冲突规范,合同应适用某一外国法律。请问可以通过哪些途径查明该外国法律()。A、当事人提供 B、法院 C、仲裁机构 D、行政机关
三、名词解释(每小题6分,共计30分)
1、转致
2、法律规避
3、识别
4、外国法内容的查明
5、侵权行为自体法
四、简答题(每小题8分,共计40分)
1、简述我国有关侵权行为法律适用的立法规定。
2、什么是系属公式,常见的系属公式有哪些?
3、我国对自然人行为能力的法律适用有何规定?
4、简述反致产生的原因。
5、物权关系中哪些不适用物之所在地法解决?
五、案例分析题(10分)
中国公民A(20岁)居住在甲国,与居住在中国的B是大学同学。A和B在中国订立一份购买笔记本电脑的合同。合同期满后B多次催货,A均未作答复。B遂向中国法院起诉。A称:签订合同时我20岁,而甲国法律规定的成年人的年龄为25岁,签合同时我是未成年人,不具有完全的行为能力,所以不应承担违约责任。
问:(1)适用何国法律认定A是否具有行为能力?(2)A是否应当承担违约责任?
参考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
1、D
2、A
3、C
4、A
5、A
6、C
7、C
8、B
9、A
10、D
二、多项选择题
1、AB
2、ABCD3、BC
4、ABC
5、ABCD
三、名词解释
1、转致指根据法院地冲突规范的指引适用乙国的法律,法院最终又根据乙国冲突规范的指引适用了丙国的法律。
2、是指在涉外民事领域,当事人为利用某一冲突规范,故意制造出一种连结因素,以避开本应适用的准据法,使对其有利的另一国法律得以适用的行为。
3、是指依据一定的法律概念,对待决案件的事实情况或有关问题进行定性或分类,把它归入特定的法律范畴,从而确定应援用哪一条冲突规范的认识过程。
4、外国法内容的查明是指一国法院在审理涉外民商事案件时,如果依本国冲突规范应适用某一外国实体法,如何证明该外国法关于这一特定问题的规定。
5、侵权行为自体法的概念首先由英国莫里斯提出,他认为尽管在大多数情况下仍有适用侵权行为地法的必要,但应该有一种足够广泛而且足够灵活的冲突规范,以 使其能够顾及各种例外情况。这就是侵权行为自体法。侵权行为自体法不同于合同自体法,它不存在当事人对准据法的选择,而是对侵权行为地法、法院地法和当事 人的属人法综合加以考虑。这种方法是对传统国际私法上侵权行为法律适用的改进。
四、简答题
1、侵权责任,适用侵权行为地法。但当事人有共同经常居所地的,适用共同经常居所地法。侵权行为发生后,当事人协议选择法律适用的,按照其协议。
2、在长期的实践中,冲突规范的一些系属逐渐固定化起来,形成系属公式。是指公式化、固定化的系属。常见的有:属人法,属地法当事人合意选择的法律,最密切联系地法,旗国法。
3、自然人行为能力适用经常居所地法。自然人从事民事活动,依照经常居所地法律为无民事行为能力依照行为地法律为有民事行为能力的,适用行为地法,但涉及婚姻家庭继承的除外。
4、法院地国与有关国家对同一民商事法律关系或问题的法律适用作出了不同的规定或解释;法院地国采取全部指定;致送关系不中断;法院地国接受反致制度。
5、运送途中的物的物权关系;运输工具的物权关系;法人消灭后的财产归属;与身份关系密切的财产归属;位于无主土地或无主空间的物的物权关系
五、案例分析题
应承担违约责任,应适用中国法律认定其行为能力。因为我国《涉外民事关系法律适用法》规定:自然人从事民事活动,依照经常居所地法律为无民事行为能力,而依行为地法律为有民事行为能力,适用行为地法律。A是在中国与B签订购销合同的,缔结合同的行为在中国,应依据中国法律的规定确定A是否具有行为能力,因此,A应当认定为有民事行为能力,他所缔结的合同是有效合同,应承担违约责任。
第二篇:国际私法学练习题B
国际私法学练习题B
一、不定项选择
1、依据我国法律无因管理、不当得利的法律适用下列表述不正确的A、只能根据场所支配行为的原则适用行为地法
B、当事人可以协议选择适用的法律
C、当事人有共同经常居所地的可以适用共同经常居所地法律
D、适用法院地法
2、甲国公民路易18岁,经常居所地在乙国。其在我国某商店购买笔记本电脑一台,价值5000元人民币。3天后,路易在另一家商店发现该款笔记本电脑的价格便宜许多,便到前一家商店要求退货,被拒绝。路易遂向中国某法院起诉,其理由是,根据乙国法,男子满20岁方成年,自己未届成年,购买笔记本电脑的行为应属无效。对此,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认定路易的购买行为无效,电脑可以退货
B认定路易的购买行为有效,电脑不能退货
C认定路易系限制行为能力人,但因电脑系生活必需品,判购买行为有效
D法院应根据1980年《联合国国际货物销售合同公约》处理该案
3、我国法院受理一起涉外离婚案件,在判断二者婚姻关系是否有效时,根据我国相关法律规定应适用婚姻缔结地甲国法,甲国法规定应适用当事人的国籍国乙国法,乙国法规定应适用当事人的住所地丙国法,那么最终,我国法院在判定二者婚姻关系是否有效时,应适用何国法?
A甲国 B乙国 C丙国 D中国
4、日本公民尤美在上海购买公寓一套,后因其要回日本而将公寓卖给另一日本公民大岛,双方因付款发生纠纷,在我国法院起诉。本案应适用何国法律解决?
A中国法
B选择适用中国法或日本法
C日本法
D重叠适用中国法与日本法
5、依据我国法律,关于合同的法律适用,下列选项中正确的是:
A当事人对适用法律的选择必须在争议发生前
B当事人应以明示的方式选择合同争议应适用的法律
C在中国履行的中外合资经营企业合同必须适用中国法
D在中国履行的中外合作经营企业合同必须适用中国法
6、甲国和乙国签订了一项解决民商事法律冲突的协定,其中规定:“离婚适用受理案件的法院所在地法律。”该规定属于下列哪种规范?
A间接调整法律冲突的方法,是解决法律冲突的冲突规范
B直接调整法律冲突的方法,是解决法律冲突的冲突规范
C间接调整法律冲突的方法,是解决法律冲突的实体性规范
D直接调整法律冲突的方法,是解决法律冲突的实体性规范
7、涉外物权的法律适用中,物之所在地法原则不适用于。
A、船舶物权B、飞机物权C、在途运输货物的物权D、不动产遗产的物权
8、依据我国法律涉外民事关系适用的外国法律,可以通过:
A、人民法院查明B、仲裁机构查明C、行政机关查明D当事人选择适用外国法律的,应当提供该国法律。
9、根据我国法律,侵权行为的法律适用那一项表述是正确的:
A、当事人能够达成协议的,适用当事人选择的法律
B、侵权行为地法仍然是解决侵权行为法律冲突的一条主要原则
C、当事人有共同的经常居所地的,也可以适用共同经常居所地的法律
D、适用与案件有最密切联系地方的法律
10、根据我国《涉外民事法律关系适用法》关于物权法律适用的规定,下列表述哪些是正确的?
A 不动产物权,适用不动产所在地法律
B 动产物权必须适用法律事实发生时动产所在地法律
C 当事人可以协议选择运输中动产物权发生变更适用的法律。当事人没有选择的,适用运输始发地法律
D 权利质权,适用质权设立地法律
二、名词解释
1、外国法内容的查明
2、系属公式
3、双边冲突规范
三、简答题
2、简述公共秩序多采用客观说(结果说)的理由。
3、什么是法律规避?简述其构成要件。
4、简述准据法的概念及特点。
5、试论对待反致的理论上的不同观点。
四、论述题
1、如何解决民事管辖权冲突?
2、对涉外仲裁协议的效力审查,应当适用什么法律?
国际私法学练习题B答案
一、选择题
1、AD2、B3、A4、A5、BCD6、A7、ABC8、ABCD
9、ABC10、AD
二、名词解释
1、外国法内容的查明
亦称外国法内容的确定或外国法内容的证明,指法院审理涉外民事案件时,在根据本国冲突规范确定应以某一外国实体法为准据法的情况下,对该外国法的内容如何予以确定的问题。目前国际上有关外国法内容的查明,主要有:当事人举证证明,法院依职权查明,法院和当事人共同查明
2、系属公式
所谓系属公式,就是把一些解决法律冲突的规则固定化,使它成为国际上公认的或为大多数国家所采用的处理原则,以便解决同类性质的法律关系的法律适用问题。
3、双边冲突规范
指名涉外民商事法律关系应当适用和国法律德规范,它是国际私法特有的规范。
三、简答题
1、简述公共秩序多采用客观说(结果说)的理由。
答:在实践中,有的国家规定;只有在适用由冲突规范指定的外国法会产生与自己的公共秩序严重抵触的结果时,才能借此排除其适用(被称为“客观说”或“结果说”)。
比较而言,在用本国法(即国籍国法)作属人法的国家里,公共秩序制度的作用更大、更重要一些。这主要是因为在这些国家,适用外国法的机会更多一些。而在用住所地法作属人法的国家里,公共秩序制度的作用要小一些(这主要是因为住所本是司法上确定案件管辖权的最常用的标准,从而在这些国家依当事人住所在自己?境内而行使司法管辖权的案件中,实体法也常常是自己的法律)。另外,有些国家还常以识别为手段,在本应适用外国法时,把有关的外国法规定识别为程序法或公法,然后根据程序法或公法不具域外效力的特点,同样可以达到排除外国法适用的目的(但这种“不诚实的识别”,受到学界的普遍反对)。
2、什么是法律规避?简述其构成要件。
答:法律规避又称法律欺诈,是指涉外民事关系的当事人故意制造某种连结点,以避开本应适用的对其不利的法律,而使对自己有利的法律得以适用的行为。法律规避有四个构成要件:从主观上讲,当事人规避某种法律必须是出于故意,也就是说当事人有逃避适用某种对其不利的法律的意图;从规避的对象上讲,当事人规避的法律是本应适用的强行法或禁止性的规定;从行为方式上讲,当事人规避法律是通过有意改变或制造某种连结点来实现的,如改变国籍、住所、物之所在地等;从客观结果上讲,当事人已经因此规避行为而达到其适用对自己有利的法律的目的。
一般认为凡规避内国强行法的行为是无效的,很多国家的立法都作了明文规定,我国也认为规避内国强行法系无效行为。但是,如被规避的是外国强行法,是否也认为无效,则无定论。此外,有认为借规避行为而成立的法律关系是无效的,至于被改变而新设立的连结点是否无效(如其取得的“新”国籍、“新”住所),则应由改变后的连结点所在国家的法院决定。但也有认为这种故意设立的“新”连结点也是无效的3、简述准据法的概念及特点。
答:准据法是按照冲突规范的指定而援用来确定涉外民事关系当事人具体权利和义务的法律。
特点:准据法是经冲突规范指定援引的法律。
准据法是能确定当事人权利义务的法律。
4、试论对待反致的理论上的不同观点。
答:持反对态度的学者们主要认为:(1)反致与国际私法的常识和任何国际私法制度的真正性质相抵触;(2)采用反致有损于内国的立法主权;(3)采用反致于实际不便;(4)采用反致会导致指定准据法的无限循环。
赞成反致的学者们则认为:(1)采用反致可维护外国法律的完整性;(2)放弃自己的冲突规范,改用对方国家的冲突规范,也并不有损于本国的主权,反而可扩大内国法的适用,更何况法院在这样做的时候,也是从维护自己法律的完整性出发的,是本国国际私法的指示和要求;(3)采用反致可使各国法律对同一涉外民事案件作出相同判决,而这一点正是国际私法的主要目标。
四、论述题
1.如何解决民事管辖权冲突?
二、承认当事人选择法院的权利
三、承认外国正在进行的诉讼的效力(在一定程度上承认平行诉讼的效力)
四、一事不再理原则
五、不方便法院原则
六、通过缔结国际条约解决国际民事管辖权冲突
七、尊重当事人仲裁协议的效力
2、对涉外仲裁协议的效力审查,应当适用什么法律?
对涉外仲裁协议的效力审查,适用当事人约定的法律;
当事人没有约定适用的法律但约定了仲裁地的,适用仲裁地法律;
没有约定适用的法律也没有约定仲裁地或者仲裁地约定不明的,适用法院地法律。
第三篇:国际私法第2阶段测试题2b
江南大学现代远程教育 第二阶段测试卷
考试科目:《国际私法》第四章到第八章(总分100分)时间:90分钟 学习中心(教学点)批次: 层次: 专业: 学号: 身份证号: 姓名: 得分: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1分,共计10分)
1、关于识别的依据,各国法院都普遍采用(A)。A、法院地法说
B、准据法说 C、分析与比较法说 D、个案识别说
2、一个住所在意大利的英国公民未留遗嘱死亡,死后留有动产在英格兰。按照英国的冲突规则,动产继承依被继承人的住所地法,但意大利冲突规则规定动产继承依被继承人本国法,对这笔动产的继承如果英国法院最终适用其本国法来处理,即构成(A)。A、反致 B、转致 C、间接转致 D、双重转致
3、在司法实践中,关于先决问题的准据法确定,英国等普通法系国家一般主张(A)。A、依主要问题所属国冲突规则来选择先决问题的准据法 B、依法院地的冲突规则来选择先决问题的准据法
C、先决问题与法院地法还是与主要问题准据法何者关系更为密切,来决定适用何国的冲突规则来确定准据法
D、依第三国的冲突规则确定准据法 4、1878年法国最高法院对鲍富莱蒙案的判决是关于(B)的典型案例。A、先决问题 B、法律规避 C、反致 D、公共秩序保留
5、关于外国法的性质,英美普通法系国家多认为是(A)。A、事实
B、法律
C、既非事实也非法律 D、特殊的法律事实
6、当外国法无法查明时,大多数国家的做法是(B)。A、类推适用国内法
B、直接适用国内法 C、驳回当事人的诉讼请求 D、适用一般原理
7、我国司法解释规定,外国法无法查明时,应当(C)。A、驳回当事人的诉讼请求 B、适用一般法理 C、适用我国法律
D、适用同本应适用的外国法相近似或类似的法律
8、甲国公民A(男)与乙国公民B(女)在乙国结婚,后来又移居丙国。10年后,A在丙国死亡,其前妻之子女在丙国法院提起了要求继承A在丙国全部遗产 的诉讼,理由是A与B之间不存在合法的婚姻关系。根据丙国的冲突规范,结婚适用婚姻举行地法,而根据乙国的冲突规范则应适用夫的本国法,如果丙国法院适用 甲国的实体法,则其行为属于(B)。A、反致 B、转致 C、间接反致 D、双重反致 9.在国际私法中,物之所在地的确定一般应参照(D)。
A、所有人或占有人的住所地法 B、所有人或占有人的本国法 C、行为地法 D、法院地法 10.使最密切联系原则具体化的方法是(C)。A、规则选择方法
B、政府利益分析方法 C、特征性履行方法 D、合同自体法
二、多项选择题(在每小题的四个备选答案中,选出二个至四个正确的答案,多选、少选、错选均无分。每小题2分,共10分)
1、在我国立法和司法解释中有明确规定的制度有(ABCD)。A、识别
B、公共秩序保留 C、外国法的查明 D、法律规避
2、对于外国法的性质,认为外国法即非单纯的事实,也非绝对的法律的国家有(AB)。A、德国 B、日本 C、英国 D、意大利
3、物之所在地法一般不适用于(BCD)。A、物权的保护方法
B、运送中的物品的物权关系
C、船舶、飞行器等运输工具的物权关系 D、法人终止或解散时的有关物权
4、关于合同法律适用的理论分歧主要有(AB)。A、分割论与单一论 B、主观论与客观论 C、区别制与同一制 D、联系说与结果说
5、关于法律选择的空间范围,正确的说法是(BCD)。
A、以英国为代表的大多数国家要求当事人选择的法律与合同有客观的联系 B、以英国为代表的大多数国家不要求当事人选择的法律与合同有客观的联系 C、欧洲大陆的学者多主张当事人只能选择与合同有客观联系的法律 D、1980年《罗马公约》对此没有限制
三、名词解释(每小题6分,共计30分)
1、识别冲突:指由于法院地国与有关法律对同一事实构成作出不同的分类,采用不同国家的法律观念进行识别就会导致适用不同的冲突规范和不同的准据法的结果。
2、间接反致:是指对于某一涉外民事案件,甲国法院按自己的冲突规范本应适用乙国法,而乙国的冲突规范指定适用丙国法,而依丙国的冲突规范又应适用甲国法,甲国法院因此适用自己的实体法作为准据法。
3、先决问题:先决问题又称附带问题,是指一国法院在处理国际私法的某一争讼问题时,如果必须以解决另外一个问题为先决条件,便可以把该争讼问题称为“本问题”或“主要问题”,而把需要首先解决的另一问题称为“先决问题”或“附带问题”。先决问题的解决直接影响主要问题的审判结果。
4、公共秩序保留:指一国法院依其冲突规范本应适用外国法时,因其适用会与法院地国的重大利益、基本政策、道德的基本观念或法律的基本原则相抵触而排除其适用的一种保留制度。
5、物之所在地法: 即物权关系客体物所在地的法律。物之所在地法原产于13、14世纪的意大利,其间经过漫长的发展过程,从仅适用于不动产到同样适用于动产。目前,在涉外物权关系中,物之所在地是最普遍适用的法律。
四、简答题(每小题8分,共计40分)
1、简述识别冲突的产生原因和解决方法。
答:
1、是由国内法或国际条约规定的,指明不同性质的涉外民商事法律关系应适用何种法律的规范。
2、产生原因:不同国家往往把具有相同内容的法律问题分配到不同的法律部门中去;不同国家对同一问题规定的冲突规范具有不同含义;不同国家对同一事实赋予不同的法律性质,因而可能援引不同的冲突规范。
3、解决方法主要有:法院地法说;准据法说;分析法学与比较法学说;个案识别说;折衷说;功能定性说等。
2、简述法律规避的构成要件。
答: 国际私法中的法律规避是指当事人为了规避原来应该适用的某一国法律,故意制造一些条件能够利用冲突规范,使对其有利的另一国法律得以适用。构成国际私法上的法律规避必须具备以下几个条件:①当事人规避某国法律是出于故意,即当事人的行为是以规避法律为目的的。②规避的法律是本应对当事人适用的强制性法律,而不是任意性法律。③当事人是通过故意改变或制造与连接点有关的事实,利用冲突规范来达到法律规避目的的。④法律规避必须是既遂的。⑤当事人法律规避以后,仍与被法规避法律的那个国家或地区存在某种联系。
3、简述先决问题的构成要件及其准据法的确定。
答:(1)先决问题又称附带问题,是指一国法院在处理国际私法的某一争讼问题时,如果必须以解决另外一个问题为先决条件,便可以把该争讼问题称为“本问题”或“主要问题”,而把需要首先解决的另一问题称为“先决问题”或“附带问题”。先决问题的解决直接影响主要问题的审判结果。(2)条件:①先决问题的主要问题依法院地国的冲突规范必须以外国法作为准据法。②需要先行解决的问题具有相对独立性,可以作为一个单独的争议向法院提起诉讼,并且有自己的冲突规范可供援引。③在确定先决问题的准据法时,法院地国的冲突规范和实体规范与主要问题准据法所属国的冲突规范和实体规范均不相同,从而会导致不同的判决结果。(3)关于先决问题准据法的确定主要有三种主张:依主要问题准据法所属国冲突规范来选择先决问题的准据法;依法院地的冲突规则来选择先决问题的准据法;依先决问题与法院地还是与主要问题准据法何者关系更为密切,来决定适用何国的冲突规则确定准据法。
4、简述物权关系适用物之所在地法的理论根据。
答:(1)主权说。该说认为,物权关系依物之所在地法是主权在法律适用方面的表现,如果在物权关系上适用外国法.主权将丧失其不可分割的性质。
(2)法律关系本座说。该说认为物权关系之所以依物之所在地法,是因为物权关系的“本座”在标的物所在地,任何人要取得、占有、使用或处分某物,就必须委身于该物之所在地,并自愿受制于该地区所实施的法律。
(3)利益需要说。该说认为,法律是为了集体利益而制定的,物权关系适用物之所在地法是“集体利益”和“全人类利益”的需要。
(4)中国学者认为,物权关系依物之所在地法是物权关系本身性质决定的。
5、关于合同的法律适用主要存在哪些理论分歧?
答:归纳起来,关于合同法律适用,主要有如下几种对立的理论:(1)“分割论”与“单一论”。对于同一合同来说,“单一论”主张 对整个合同适用同一个法律,“分割论”主张不同的方面适用不同的法律。对于不同性质的合同,“单一论”主张部分类型,统一确定其 准据法,而“分割论”主张适用不同的法律。分割论和单一论都有其存在的客观依据,二者可以互相取长补短,配合运用,才能最终达到 妥善解决合同的法律适用问题的目的。(2)主观论和客观论。前者认为,在合同中当事人既然有权按照自己的意志和协议创设某种权利 义务,他们当然有权选择适用于它们之间合同的法律。后者则认为,合同的有效成立及效力是与一定的场所相联系的,因而合同应适用何 国法律不能完全根据当事人自己的选择,而应 根据合同与一国或哪几国有最密切联系的客观标志来确定。
五、案例分析题(10分)
2000年5月,香港某公司A在内地某市成立了一娱乐中心。后来,A公司与另一香港公司B在香港签订由B负责娱乐中心设备安装的合同。A公司先预付了部分 工程款,后因所安装的热水锅炉与合同规定的品名不符及部分项目未安装,A公司不支付所欠的工程款。B公司在内地法院起诉,要求A公司支付欠款及利息损失,而A公司认为B公司违约,应承担违约责任而拒付欠款。因双方未在合同中约定应适用的法律,在开庭审理时,被告依双方当事人均为香港公司且合同签订地在香港 为由,要求选择适用香港地区的法律,而原告则坚持适用中国内地的法律。问:该案中应适用什么地方的法律?
答:在该案中,由于当事人自己没有选择合同准据法,双方当事人又均为香港公司,所以应该由法官按照最密切联系原则确定应适用的法律。根据案情,应该确定中国内地的法律与该合同有最密切联系,因此应该适用内地的法律。
第四篇:国际私法作业
【国际私法作业】
专业:光华法学院
学号:3070211020
姓名:辛元燮(韩国留学生)
中国公民沈某(男)与中国公民梁某(女)1939年在中国结婚,婚后生育二女。沈某1949年去台湾,1988年加入加拿大国籍。双方分离后,常有通讯联系。梁某1975年赴加与沈某共同生活。1984年以后,沈某每年回国一次,并购买、翻建了三套住宅。1989年,梁某与沈某在美国发生矛盾,沈某独自来中国并与一妇女同居。梁某知道这一情况后,要求沈某与同居妇女断绝关系。曹不听,反到加国法院起诉离婚并获准。1991年3月,沈某又来到中国,于8月17日与原同居妇女到绍兴市民政局涉外婚姻登记处办理了婚姻登记。
1991年12月14日,梁某向绍兴市中级人民法院提起诉讼,要求与沈某离婚,分割夫妻关系存续期间的共同财产,要求判令沈某支付生活费和抚养费。
问:
1.绍兴市中级人民法院对此案是否具有管辖权?说明理由
2. 本案应如何适用法律?
答:
1.绍兴市中级人民法院可以受理这一离婚案件。沈某在加拿大法院离婚并获准,沈某与梁某的婚姻关系在加拿大解除。加拿大法院的判决在中国并不自动发生法律效力,只有当事人在中国向中国法院提出承认与执行的请求,中国法院经审查,认为该判决的承认与执行不与中国的公共秩序相抵触,中国法院作出裁定,承认外国法院的判决在中国发生法律效力,该外国法院的判决才能在中国生效。沈某未在中国法院提出承认外国法院判决的申请,故该加拿大法院的判决在中国未发生法律效力,所以中国法院有权受理梁某提出的离婚诉讼。
2.中国受理离婚诉讼案件后,应适用中国法律为准据法。依据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第147条“离婚适用受理案件的法院所在地法律”。
第五篇:《国际私法》(答案)
安徽电大芜湖分校2003--2004学第一学期
“开放专科”期末考试
法律专业 国际私法试题(A卷答案)
一、填空题
1.双重反致2.属人法3.法人登记地4.《保护工业产权的巴黎公约》5.意思自治
6.营业地7.国际贸易术语解释通则8.旗国法
9.受理案件的法院所在地法10.仲裁申请
二、单项选择题
1.D2.C3.A4.D5.C6.A7.C8.D9.A10.A
三、多项选择题
1.AD2.ABCD3.ACD4.ABC5.ABCD
四、名词解释题
1.准据法:指按照冲突规范的指引而援用的确定当事人权利与义务的特定实体法。
2.既得权说:英国法学家戴西所创立。该学说认为英国法院从不执行外国法,如果说有时执行外国法,那么所执行的不是外国法本身,而是依据外国法取得的权利。这一理论自身包含着很大的矛盾。
3.仲裁协议:是指双方当事人同意把他们之间将来可能发生的或已经发生的争议交储仲裁的书面协议。
4.区别制:也称分割制,即主张在涉外继承案件中,将死者的遗产区分为动产和不动产,分别适用不同的准据法,动产适用被继承人的属人法,不动产适用物之所在地法。
五、简答题
1.外国法的查明方法主要有哪三种?我国如何规定?
答:①当事人举证证明,法官无依职权调查的义务,如法官已经知道的外国法,也可直接认定。②法官依职权查明,当事人无须举证。③法官依职权调查,但当事人亦负有协助义务。我国最高法院关于贯彻执行民法通则的意见中规定对于应适用的外国法,可通过下列途径查明:①当事人提供;②由与我国订有司法互助协定的缔约对方的中央机关提供;③由我国驻该国使、领馆提供;④由该国驻我国使馆提供;⑤由中外法律专家提供。
2.物之所在地法的适用范围如何?
答:物之所在地法主要适用于:①动产与不动产的区分;②物权客体的范围;③物权的种类和内容;④物权的取得、转移、变更和消灭。有主张区别依法律行为而变动的依事实行为而变动而分别定其准据法的。⑤物权的保护方法。
3.我国对《联合国国际货物销售合同公约》作了哪几项保留?试简单说明。
答:(1)关于国际货物买卖合同书面形式的保留。依据公约的规定,销售合同无须以书面订立或书面证明,在形式方面也不受任何其他条件的限制。该条规定与我国在1986年核准公约时适用的《涉外经济合同法》的规定不一致,该法要求涉外经济合同必须采用书面方式订立。因此,我国在核准公约时对此进行了保留。尽管我国现在合同法已允许涉外合同采用口头形式,但在中国没有撤销有关的保留前,该保留仍然有效,即仍应采用书面形式。(2)我国对依据国际私法规则导致适用《公约》的规定提出了保留。这是因为《公约》的这一规定限制了缔约国有关国内法的适用,并易使《公约》的适用产生不确定性。
六、论述题:
1.论述我国国际私法的渊源。
答:我国国际私法的渊源主要包括:①国内立法。国际私法所包括的规定外国人民事法律地位的规范、冲突规范和国际民事诉讼程序规范都可见于国内立法之中。②国内判例。我国不承认我国国内判例具有法律拘束力,不承认我国国内判例是国际私法的渊源。但是,我国承认英美法系国家的判例是法的渊源。因而国内判例也是我国国际私法的一个渊源。③国际条约和国际惯例。我国《民法通则》第142条规定我国缔结或参加的国际条约同现行国内民事法律有不同规定的,适用国际条约的规定。中国法律和参加或缔结的国际条约中没有规定的,可以适用国际惯例。这表明,我国国际私法的渊源包括国际条约和国际惯例。我国现已加入和接受了与国际私法有关的主许多国际条约。
七、案例分析题
1.案情:A,男,现年23周岁,是中国公民。B,女,现年19周岁,美国公民。A与B在我国婚姻登记机关要求登记结婚,并且AB都具备了我国有关规定要求持有的各种证件。试析:我国婚姻登记机关是否应准予他们登记结婚,为什么?
答:我国婚姻登记机关不应允许A与B登记结婚。因为我国《民法通则》147条规定,本国公民和外国人结婚应适用婚姻缔结地法。本案中,A、B二人在我国境内结婚,则应适用我国法律的规定。而根据我国《婚姻法》规定,男、女双方的法定结婚年龄分别为22周岁和20周岁。本案中女方B年仅19周岁,不符合我国规定,尚未达到法定结婚年龄,所以,A、B二人不能结婚。
2.案情:A国某公司与我国一公司订立了购买我国某种商品的货物买卖合同。该合同在A国该公司所在地谈判并订立。合同履行后A国公司在我国法院就所购商品质量问题提起诉讼。合同中无法律选择条款,双方也没有进行协议选择适用于合同的法律。问:应该怎样确定本案的法律适用问题。
答:在本案中,当事人没有选择处理合同争议的法律。根据我国《民法通则》与《合同法》规定,当事人在合同中未订立法律适用条款,或在争议发生后,未能就法律适用达成一致协议的,适用与合同有最密切联系国家的法律。我国人民法院按照最密切联系原则主张国际货物买卖合同按下列情况适用法律:国际货物买卖合同适用合同订立时卖方营业所在地的法律。如果合同是在买方营业所在地谈判订立的,或者合同主要是依买方确定的条件并应买方发布招标订立的,或者合同明确规定卖方须在买方营业所所在地履行交货义务的,则适用合同订立时买方营业所所在地的法律。因此案中合同在买方营业所所在地A国谈判订立,所以应适用A国的有关法律处理该合同纠纷。
安徽电大芜湖分校2003--2004学第一学期
“开放专科”期末考试
法律专业 国际私法试题(B卷答案)
一. 填空题:
1.涉外2.巴托鲁斯3.冲突规范4.反致5.代理法律适用公约6.物之所在地法7.合同的准据法8.与被抚养人有密切联系的9.同等的10.世界知识产权组织
二、单项选择题
1.B2.A3.D4.C5.B6.C7.C8.A9.C10.D
三、多项选择题
1.ABCD2.AB3.ABC4.ABD5.BC
四、名词解释:
1.国际私法:是以涉外民事关系为调整对象,以法律适用为核心内容,有确定外国人民事法律地位规范、解决法律冲突的冲突规范、确定当事人权利义务的统一实体规范和解决涉外民事纷争的国际民事诉讼程序和国际商事仲裁程序规范组成的一个独立的法律部门。
2.法律关系本座说:19世纪德国法学家萨维尼所创立。他从一种普遍主义的观点出发,认为应适用的法律,是各该涉外民事关系依其本身性质有“本座”所在地的法律。他认为存在着一个相互交往的国家所组成的国际社会,各国的法律也形成了一种法律的共同体,而每一种法律关系依其性质总是与一定地域的法律相联系。他将涉外关系氛围“人”、“物”、“契约”、“程序”等几大类,分别找出它们的本座,根据本座去指导法律的选择。他的学说,对于推动冲突法典的建立,起了积极作用,但他的观点站在唯心主义立场上,是不科学的。
3.冲突规范:是指涉外民事关系应适用哪一国法律来调整的规范。
4.CIF:国际货物买卖中常用的价格条件。在此价格条件下,货物价格构成包括货物成本,运费和保险费。
五、简答题
1.简述最惠国待遇的一般适用范围
答:最惠国待遇适用范围通常根据两国之间的关系和经济情况加以确定。一般的适用范围包括:(1)国家之间的商品、支付和服务往来;(2)国家之间交通工具的通过;(3)彼此的公民和法人在对方定居、法律地位和经营活动;(4)彼此的外交代表团、领事代表团、商务代表团的特权和豁免;(5)著作权、专利权和商标权的保护。
2.简述重叠性冲突规范与选择性冲突规范的主要区别。
答:①前者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的连接点,要求必须同时适用或符合这两个或两个以上连接点指引的法律。而后者虽然也有两个或两个以上连接点,但它只允许选择其中之一来确定应适用的法律。②前者是在适用上比较严格的冲突规范,而后者则在法律适用上比较宽松。③后者有有条件的选择性冲突规范与无条件的选择性冲突规范之分,而前者没有。
3.什么是国际商事仲裁?它与国际民事诉讼有何本质区别?
答:国际商事仲裁是指在国际商事活动中,当事人依据争议发生前或发生后双方达成的仲裁协议,自愿将他们之间的争议交由常设仲裁机构或临时仲裁庭进行审理和裁决的一种争议解决方式。
虽然它与国际民事诉讼都是解决国际商事争议的方法,但二者有本质区别。国际民事诉讼具有强制性,而且有国家司法的性质。而国际商事仲裁具有任意和民间的性质。国际仲裁机构也只具有民间团体的性质,管辖权依赖于当事人达成的仲裁协议,没有任何强制的意义。
六、论述题
试述1980年《联合国国际货物销售合同公约》中关于适用范围的主要规定。
答:1。公约适用于营业地在不同国家的当事人之间所订立的货物买卖合同。即货物买卖合同是否具有国际性,惟一的标准是当事人营业地必须在不同国家,至于国籍如何,则不予考虑,也就是说两个营业地处于不同国家的当事人,即使其国籍相同,他们所订立的合同也属国际货物买卖合同。公约第10条还对营业地的冲突作了规定,当事人如拥有一个以上的营业地,则采取与合同及合同的履行关系最密切的营业地为其营业地。公约排除了某些货物的买卖。2。公约第2条规定不适用于下列六种货物买卖关系:(1)供私人和家庭使用的买卖合同;(2)以拍卖方式进行的买卖;(3)根据法律执行令状或其他令状进行的买卖;(4)股票、股资证券、流通票据或货币的买卖;(5)船舶或飞机的买卖;(6)电力的买卖。3。公约第3条还规定,公约不适用于供应货物一方的义务是提供劳务或提供其他服务的合同。因为这两类合同不是以货物交易行为来实现,不具有货物买卖的特征,故亦非公约的适用范围。
七、案例分析题
1. 案情:某国的公民A与我国B公司签订一项买卖合同,A的本国法规定公民年满二十岁为成年,取得完全行为能力,而A订立合同时刚刚年满十九岁。试分析此案中存在什么性质的法律冲突?应如何解决?A与我国B公司签订的合同是否有效?
答:我国民法通则规定,年满十八岁的我国公民即为有完全行为能力人。而A国规定需年满二十岁。因此此案产生了自然人行为能力的法律冲突。对于外国人的民事行为能力,依照我国规定,如果依其本国法无民事行为能力,而依我国法为有民事行为能力且其民事行为在我国领域所为,则应认为他具有民事行为能力。所以此案中A应被视为有完全的民事行为能力。因而,其所订立的合同有效。
2. 案情:中国公民A在B国因病死亡且未立遗嘱。A在中国留有一笔动产,在B国则留有几处不动产。A死亡前在B国有固定住所。其亲属在中国法院因继承纠纷提起诉讼。问:此案应适用哪国法律为准据法?为什么?
答:本案应适用B国法律为准据法。因为,A未立遗嘱,也因属法定继承。根据《民法通则》规定,法定继承的动产适用被继承人死之时住所地法,而不动产适用不动产所在地法。此案中,死亡时住所地和不动产所在地匀在B国,所以应适用B国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