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坊子区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实施办法
坊子区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实施办法
(征求意见稿)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为加快建立公平、统一、规范的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制度,根据《国务院关于建立统一的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制度的意见》(国发〔2014〕8号)、《山东省人民政府关于建立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制度的实施意见》(鲁政发〔2013〕13号)和《潍坊市人民政府关于调整完善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制度的通知》(潍政字〔2014〕10号)精神,结合我区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坚持全覆盖、保基本、有弹性、可持续的原则,筹资标准和待遇水平与经济发展及各方面承受能力相适应;个人(家庭)、集体、政府合理分担责任,权利与义务相对应;政府引导居民普遍参保。
第三条 年满16周岁(不含在校学生),未参加其他社会养老保险的居民,可以在户籍地参加居民基本养老保险。
第四条 区人社局负责全区居民基本养老保险的组织管理工作,区居民养老保险办公室(以下简称区居民养老办)具体承办居民基本养老保险业务;区财政局负责居民基本养老保险的财政补贴、基金财政专户管理、基金预决算、基金运营等工作;各街道(发展区)、村(居)民委员会按要求做好相关工作。
第二章 基金筹集
第五条 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基金由个人缴费、集体补助、政府补贴组成。
第六条 个人缴费:符合参保条件的居民应当按规定缴纳养老保险费。缴费标准设为每年100元、300元、500元、600元、800元、1000元、1500元、2000元、2500元、3000元、4000元、5000元12个档次。其中,100元档次只适用于重度残疾人、低保户和五保户等缴费困难群体的最低选择。对重度残疾人等缴费困难群体,由区财政为其代缴最低标准的养老保险费,并享受政府缴费补贴。除100元档次外,参保人自主选择缴费档次,按年缴费,多缴多得。个人年缴费额不得超过最高缴费档次。以后根据国家、省、市规定和经济社会发展及居民收入增长等情况适时调整缴费标准。
第七条 集体补助:有条件的村(居)集体应当对本村(居)民参保缴费给予补助,补助标准由村(居)民委员会民主确定。鼓励其他经济组织、社会公益组织、个人为参保人缴费提供资助。集体补助及其他经济组织、社会公益组织、个人的资助额之和不得超过最高缴费档次。第八条 政府补贴:对缴费的居民每人每年补贴30元;对符合领取养老金条件的居民,每人每月补贴65元的基础养老金。以后根据国家、省、市规定和经济发展、物价变动等情况适时调整基础养老金最低标准。
除省级以上补助外,基础养老金差额部分由市、区两级财政各承担50%。
第三章 个人账户管理
第九条 区居民养老办为每位参保人员建立养老保险个人账户和保险档案,同时核发社会保障卡;个人缴费、集体补助和政府补贴全部记入个人账户,实行实账管理,政府补贴部分在个人账户中单独记录。个人账户储存额按照全省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个人账户记账利率计息。
第十条 参保人员在缴费期间死亡的,其个人账户本息一次性支付给受益人。受益人可持参保人员死亡证明和村(居)民委员会出具的相关证明材料,经所在街道(发展区)社保所审核、区居民养老办审批,办理一次性领取手续。
第四章 养老保险待遇
第十一条 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养老金由个人账户养老金和基础养老金组成。个人账户养老金月领取标准为个人账户积累总额除以139(与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个人账户养老金计发系数相同);基础养老金领取标准为每人每月65元。第十二条 参保人员从年满60周岁的次月起领取养老金,直至身故。已参加居民基本养老保险的重度残疾人员提前5年享受居民养老保险待遇,由本人或监护人提出申请,经审核无误后,自申请的次月起领取养老金。
新农保或城居保制度实施时已年满60周岁的,可以按月领取基础养老金,但其符合参保条件的子女应参保缴费;45周岁以上(不含45周岁)且不满60周岁的,应按年缴费,也允许补缴,累计缴费年限应不超过15年;45周岁以下(含45周岁)的,应按年缴费,累计缴费年限不少于15年。补缴部分政府不给予缴费补贴。
第十三条 领取养老金期间身故的参保人员,由受益人提供参保人死亡证明材料报村(居)协办员,经街道(发展区)社保所审核、区居民养老办审批,将其个人账户结余额一次性支付给受益人。受益人在待遇领取人死亡后30日内办理居民基本养老保险注销登记的,区财政一次性发放500元丧葬补助金。
第五章 保险关系转移与制度衔接
第十四条 参保人员在缴费期间需要跨地区转移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关系的,可在迁入地申请转移养老保险关系,一次性转移个人账户全部储存额,并按迁入地规定继续参保缴费,缴费年限累计计算。已经按规定领取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待遇的,无论户籍是否迁移,其养老保险关系不转移。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制度与职工基本养老保险、优抚安置、城乡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农村五保供养等社会保障制度的衔接,按国家有关规定执行。
第六章 基金管理和监督
第十五条 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基金实行区级统筹,纳入社会保障基金财政专户管理,实行收支两条线,单独记账、核算,按有关规定保值增值。
第十六条 参保人员的政府补贴,由区财政局按当年缴费人数、发放人数列支预算,确保对参保人员的补贴及时到位和基础养老金按时足额发放。
第十七条 区居民养老办应制定和完善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各项业务管理规章制度,规范业务流程,建立健全内控制度和基金稽核制度,对基金筹集、上解、预算、划拨、发放进行监控和定期检查,并定期公布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基金筹集和支付信息,做到公开透明。区监察、财政、审计等部门要按各自职责实施监督,杜绝挤占挪用,确保基金安全。每年要在村(居)范围内对参保缴费情况和待遇领取资格进行公示,接受社会监督和群众监督。
第七章 附则
第十八条 个人账户记账利率和丧葬补助金方面的规定自2013年7月30日起执行。第十九条 本办法自2014年1月1日起施行。此前出台的相关政策与本办法不一致的,以本办法为准。
第二篇:天津市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实施办法 2015
天津市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实施办法 2015
天津市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实施办法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为统筹城乡一体化发展,保障城乡居民老有所养,完善城乡基本养老保险制度体系,根据《国务院关于建立统一的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制度的意见》(国发〔2014〕8号),结合我市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以下简称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制度以'全覆盖、保基本、有弹性、可持续'为基本原则,坚
持权利与义务相对应、政府主导推动与居民自愿参加相结合、保障水平与经济社会发展相适应,与社会救济、社会福利、社会优
抚等社会保障措施相配套,与城镇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制度相衔接。
第三条 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实行社会统筹与个人账户相结合的制度模式,个人缴费、集体补助、政府补贴相结合的筹资方式,基础养老金和个人账户养老金相结合的待遇形式。
第四条 具有本市户籍,年满16周岁(不含在校学生)不满60周岁,非国家机关、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和不属于城镇企业职工
基本养老保险制度覆盖范围的城乡居民,可以在户籍所在地参加城乡居民养老保险。
第二章 基金筹集
第五条 本市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基金由个人缴费、集体补助、政府补贴构成。
第六条 参加城乡居民养老保险的人员(以下简称参保人),应当按照规定的标准缴纳养老保险费。缴费标准设定为每年600
元、900元、1200元、1500元、1800元、2100元、2400元、2700元、3000元、3300元10个档次。参保人自主选择缴费档次,多缴多得。
第七条 有条件的村集体经济组织应当对参保人缴费给予补助,补助标准由村民委员会召开村民会议民主确定。鼓励有条件的社区将集体补助纳入社区公益事业资金筹集范围。鼓励其他社会经济组织、公益慈善组织、个人为参保人缴费提供资助。补助、资助金额不超过个人最高缴费档次标准。
第八条 在参保人个人缴费的同时,政府对应参保人缴费档次给予缴费补贴,所需资金由市财政负担。补贴标准设定为每年60元、70元、80元、90元、100元、110元、120元、130元、140元、150元10个档次。参保人多缴多补。
第九条 对持有中华人民共和国残疾人证、符合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参保条件的自愿参保残疾人,按照个人缴费900元标准,政府为其代缴全部或者部分养老保险费。其中:对享受城乡最低生活保障待遇的重度残疾人,为其代缴全部养老保险费;对未享受最低生活保障待遇的重度残疾人和享受最低生活保障待遇的非重度残疾人,为其代缴50%养老保险费。
第十条 个人缴费标准和政府补贴标准的调整,由市人力社保局会同市财政局依据本市经济发展和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等情况提出意见,报市人民政府批准后公布执行。
第三章 个人账户
第十一条 社会保险经办机构为每位参保人建立终身记录的城乡居民养老保险个人账户。
第十二条 个人账户包括个人缴费,政府对参保人的缴费补贴,集体补助及其他社会经济组织、公益慈善组织、个人对参保人的缴费资助。
第十三条 个人账户储存额实行完全积累,按照国家规定计息。
第十四条 参保人死亡的,个人账户储存额依法继承。参保人出国(境)定居的,个人账户储存额返还给本人。
第四章 养老保险待遇
第十五条 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待遇由基础养老金和个人账户养老金构成,按月发放,支付终身。
第十六条 基础养老金月计发标准为220元。参保人累计缴费年限超过15年的,缴费年限每超过1年,基础养老金每月增发4元。基础养老金由市和区县财政全额补贴。
第十七条 个人账户养老金月计发标准为个人账户储存额除以139。个人账户养老金由参保人个人账户储存额支付。个人账户储存额支付完毕的,个人账户养老金由市和区县财政全额补贴。
第十八条 建立基础养老金标准正常调整机制。市人力社保局和市财政局依据本市经济发展及物价变动等情况,适时提出基础养老金标准调整方案,报市人民政府批准后公布执行。
第五章 养老保险待遇领取条件
第十九条 参保人年满60周岁、累计缴费年限满15年,且未领取国家和本市规定的基本养老保障待遇的,按月领取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待遇。
第二十条 2015年1月1日起,距规定领取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待遇年龄不足15年的参保人,应当逐年缴纳养老保险费,达到领取待遇年龄时累计缴费年限不满15年的,应当一次性补足所差年限养老保险费;距规定领取年龄超过15年的参保人,应当按年缴纳养老保险费,累计缴费年限不得少于15年。
第二十一条 参保人达到领取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待遇年龄时,村(居)民委员会应当在行政村(社区)范围内对参保人待遇领取资格进行公示。
第二十二条 领取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待遇人员死亡的,从死亡次月起停止支付养老金,个人账户储存余额依法继承。同时,按照本市有关规定发给丧葬补贴。
第二十三条 社会保险经办机构应当积极会同市公安、民政、卫生等部门,对领取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待遇人员的基本情况进行核对,并与城镇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待遇等领取记录进行比对,确保不重、不漏、不错。
第六章 被征地农民参保
第二十四条 具有本市户籍,年满16周岁,享有土地承包经营权,土地被依法批准征收的被征地农民,应当在被征收土地所在地参加城乡居民养老保险。
第二十五条 被征地农民人数由国土部门按照被征用耕地面积和单位人均占有耕地面积确定。被征地农民具体参保人员由村民代表会议或村民会议依据有关法律法规讨论提出,报乡镇人民政府备案。
第二十六条 被征地农民以本市上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为基数,根据被征收土地的征地区片综合地价,可以按照40%、35%、30%的比例一次性缴纳15年的养老保险费。具体缴费比例由村民代表会议或者村民会议依据有关法律法规讨论提出,报乡镇人民政府备案。被征地农民缴纳的养老保险费,由申请用地单位在征地区片综合地价以外另行支付。
第二十七条 被征地农民缴纳的养老保险费作为征地补贴计入个人账户。
第二十八条 建立被征地农民养老保险费预存制度。申请用地单位在办理征地手续前,应当将被征地农民养老保险费存入市财政局开设的预存专户。不预存养老保险费的,不予批准征地。
第二十九条 被征地农民具体参保人员不能确定的,经村民代表会议或者村民会议决议并报乡镇人民政府备案,被征地农民养老保险预存费用可用于特殊困难人员按照被征地农民缴费标准优先参保,也可用于符合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参保条件人员集体参保。
第三十条 不符合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参保条件的被征地农民,由申请用地单位在征地区片综合地价以外另行支付一次性补助。具体标准由区县人民政府确定。
第七章 养老保险关系转移接续
第三十一条 参保人缴费期间户籍在本市行政区域内迁移的,不转移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关系和个人账户储存额,继续在户籍迁入地参保缴费,缴费年限累计计算。
第三十二条 参保人缴费期间户籍跨省市迁移的,应当在户籍迁入地申请转移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关系,一次性转移个人账户储存额,并按照户籍迁入地规定继续参保缴费,缴费年限累计计算。
第三十三条 已经领取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待遇的人员,领取待遇期间户籍跨省市迁移的,其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关系和个人账户储存额不转移,仍由户籍迁出地按规定继续发放养老保险待遇。
第八章 基金管理、运营和监督
第三十四条 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基金实行市级管理。基础养老金和政府补贴纳入各级财政预算,市财政局根据实际情况确定市和区县财政负担比例。
第三十五条 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基金纳入社会保障基金财政专户,实行收支两条线管理,单独记账、独立核算,任何部门、单位和个人均不得挤占挪用、虚报冒领。对虚报冒领、挤占挪用、贪污浪费等违纪违法行为,相关部门按有关法律法规予以严肃处理。
第三十六条 市人力社保局和市财政局应当建立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基金财务会计制度和各项业务管理规章制度,规范城乡居民养老保险经办管理,维护参保人的合法权益。
第三十七条 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基金按照国家统一规定投资运营,实现保值增值。
第三十八条 全市各级人力社保部门应当会同有关部门认真履行监管职责,建立健全内控制度和基金稽核监督制度,对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基金的筹集、上解、划拨、发放、存储、管理等进行监控和检查,并按有关规定披露信息,接受社会监督。
第三十九条 市财政局、市审计局按照各自职责对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基金的收支、管理等情况实施监督。
第四十条 积极探索有村(居)民代表参加的社会监督的有效方式,提升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基金的监督和管理水平。
第九章 经办管理服务与能力建设
第四十一条 区县、乡镇人民政府应当切实加强城乡居民养老保险经办能力建设,结合本辖区实际,科学整合现有公共服务资源和社会保险经办管理资源,充实加强经办力量,做到精确管理、便捷服务;注重运用现代管理方式和政府购买服务方式,降低行政成本,提高工作效率;为社会保险经办机构提供必要的工作场地、设施设备、经费保障;加强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工作人员专业培训,不断提高公共服务水平。
第四十二条 社会保险经办机构应当认真记录参保人缴费和领取待遇情况,建立参保档案,按规定妥善保存。
第四十三条 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工作经费纳入同级财政预算,不得从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基金中开支。基层财政确有困难的,市和区县财政可给予适当补助。
第四十四条 完善城乡居民养老保险信息管理系统。信息管理系统纳入'金保工程'建设,并与其他公民信息管理系统实现信息资源共享;信息网络向基层延伸,实现市、区县、街乡镇、社区实时联网,有条件的地区可延伸到行政村;大力推行全国统一的社会保障卡,方便参保人持卡缴费、领取待遇和查询本人参保信息。
第十章 附则
第四十五条 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制度与城镇企业职工养老保险、优抚安置、城乡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农村五保供养等社会保障制度的衔接,按照国家有关规定执行。
第四十六条 《天津市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障规定》(津政发〔2009〕22号)实施后至2014年12月31日前年满60周岁,且按照该文件规定领取城乡老年人生活补助的人员,自2015年1月1日起继续领取老年人生活补助,所需费用仍按原资金渠道由市和区县
财政全额补贴。2015年1月1日后年满60周岁城乡老年人的生活补助办法另行制定。
第四十七条 2009年12月31日前按照《天津市被征地农民社会保障试行办法》(津政发〔2004〕112号)参加被征地农民养老保险的征地参保人员,纳入城乡居民养老保险管理范围;征地参保人员的养老保险基金,并入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基金。
第四十八条 本办法自2015年1月1日起施行。市人民政府2009年4月17日印发的《天津市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障规定》同时废止。上一篇:城乡养老保险制度衔接暂行办法全文介绍
下一篇:保定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2015新变化
第三篇:云南省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实施办法
云南省人民政府关于印发云南省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实施办法的通知
(云政发[2014]20号)
各州、市、县、区人民政府,滇中产业新区管委会,省直各委、办、厅、局:
现将《云南省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实施办法》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
云南省人民政府
二○一四年四月二十四日
(此件公开发布)
云南省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实施办法
第一条 为建立健全全省公平、统一、规范的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以下简称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制度,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社会保险法》和《国务院关于建立统一的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制度的意见》(国发[2014]8号),结合我省实际,制定本实施办法。
第二条 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制度以“全覆盖、保基本、有弹性、可持续”为基本方针,坚持政府主导与居民参加相结合、权利与义务相对应、保障水平与云南省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相适应。
第三条 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实行社会统筹与个人账户相结合的制度模式,个人缴费、集体补助、政府补贴相结合的筹资方式,基础养老金与个人账户养老金相结合的待遇形式。第四条 年满16周岁(不含在校学生)、非国家机关和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及不属于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制度覆盖范围的、具有云南省户籍的城乡居民(以下简称参保人),可以在户籍地县市区参加城乡居民养老保险。
第五条 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制度实施时,未年满60周岁的参保人应按照规定缴纳养老保险费。缴费标准目前设为每年100元、200元、300元、400元、500元、600元、700元、800元、900元、1000元、1500元、2000元12个档次。参保人自主选择缴费档次,按年缴纳,多缴多得,并将需要缴纳的养老保险费存入个人养老保险存折(卡)或社会保障卡。
第六条 有条件的村集体经济组织应对参保人缴费给予补助,补助标准由村民委员会召开村民会议民主确定。鼓励有条件的社区将集体补助纳入社区公益事业资金筹资范围。鼓励其他社会经济组织、公益慈善组织、个人等为参保人缴费提供资助。每年记入个人账户的补助、资助金额之和不超过本实施办法设定的最高缴费档次标准。
第七条 县级以上政府对参保人给予补贴。
(一)参保人符合领取养老金条件时,由中央财政和省财政支付基础养老金。在此基础上,对累计缴费年限超过15年的参保人,缴费年限每增加1年,州市、县两级财政每月加发不低于2元的基础养老金,州市、县两级财政具体分担比例由州市人民政府确定。
(二)参保人按照规定缴费后,省财政给予每人每年30元的缴费补贴。在此基础上,对选择100元以上档次缴费的参保人,每增加缴费100元,给予10元的缴费补贴,但最高补贴标准每人每年不超过100元,所需资金由省财政承担50%,州市、县两级财政承担50%,州市、县两级财政具体分担比例由州市人民政府确定。
(三)对重度残疾人,从本实施办法实施之年起,省财政按照200元缴费档次标准逐年全额代缴养老保险费。对其他缴费困难群体,州、市、县、区人民政府可根据财力情况自行制定具体养老保险缴费补助办法。对符合享受养老补助条件的重度残疾人,省财政按月支付养老补助,支付标准与月基础养老金标准一致。
(四)参保人在领取待遇期间死亡,州、市、县、区人民政府应给予不低于600元的一次性丧葬补助金。第八条 县级城乡居民养老保险经办管理机构为缴费参保人建立养老保险个人账户,个人缴费、政府对参保人缴费补贴、集体补助及其他社会经济组织、公益慈善组织、个人等对参保人的缴费资助,全部记入个人账户。个人账户储存额按照国家规定计息。
参保人个人养老保险存折(卡)或社会保障卡中的养老保险费应按照参保人选择的缴费档次逐年划入其个人账户。
第九条 年满60周岁、累计缴费满15年且未领取国家规定的基本养老保障待遇的参保人,从年满60周岁的次月开始按月领取城乡居民养老保险金。
(一)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以下简称新农保)或城镇居民社会养老保险(以下简称城居保)制度实施时,已年满60周岁且在本实施办法印发之前未领取国家规定的基本养老保障待遇的,不用缴费,自本实施办法实施之月起,按月领取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基础养老金。
(二)新农保或城居保制度实施时,距领取年龄不足15年的参保人,应逐年缴费,对其在年满45周岁到新农保或城居保制度实施时之间的未缴费年限,可在其年满59周岁当年一次性补缴相应年限养老保险费,并同时享受政府缴费补贴,但累计缴费年限不超过15年。
(三)新农保或城居保制度实施时,距领取年龄超过15年的参保人,应按年缴费,累计缴费年限不少于15年。鼓励其在累计缴费年限满15年后继续按年缴纳养老保险费,长缴多得。参保人在缴费期间未实现连续缴费的,可从中断缴费的次年继续缴费,其中断前后的缴费年限累计计算。
第十条 参保人领取的养老金由基础养老金和个人账户养老金构成,按月实行社会化发放,支付终身。
(一)基础养老金:按照中央财政和省财政确定的每人每月基础养老金标准执行,以及州、市、县、区人民政府加发的基础养老金。
(二)个人账户养老金:个人账户养老金的月计发标准为个人账户储存额除以139(与现行职工基本养老保险个人账户养老金计发系数相同)。
第十一条 按照国务院统一部署和我省经济社会发展、物价变动等情况,适时调整基础养老金最低标准和个人缴费档次标准。第十二条 已年满55周岁未满60周岁且未领取国家规定的基本养老保障待遇的重度残疾人,按月领取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养老补助。但在未年满60周岁前应按年继续缴费,年满60周岁时按照规定享受相应的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待遇,不再享受养老补助。
第十三条 参保人在领取待遇期间死亡,其个人账户资金余额,一次性支付给其法定继承人或指定受益人。
领取待遇的参保人自死亡次月起停止发放养老金,未及时办理养老金停发手续而多领取的养老金应予以退回。
第十四条 参保人在缴费期间户籍迁移、需要跨地区转移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关系的,可在迁入地申请转移养老保险关系,一次性转移个人账户全部储存额,并按照迁入地规定继续参保缴费,缴费年限累计计算;已按照规定领取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待遇的,无论户籍是否迁移,其养老保险关系不转移,仍在原参保地领取待遇。
第十五条 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制度与职工基本养老保险、优抚安置、城乡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农村五保供养等社会保障制度以及农村计划生育奖励扶助制度的衔接,按照有关规定执行。
第十六条 原参加新农保和城居保人员统一并入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其新农保和城居保个人账户资金并入城乡居民养老保险个人账户,新农保和城居保的缴费年限累计计算为城乡居民养老保险缴费年限。尚未达到按月领取养老金条件的人员应继续缴费。已领取新农保或城居保养老金人员按照本实施办法继续领取养老金。
第十七条 新农保基金和城居保基金合并为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基金,纳入社会保障基金财政专户,实行收支两条线管理,按照基金会计核算办法和基金财务管理办法,单独记账、独立核算、实账运行,并按照国家规定投资运营,实现保值增值,任何地区、部门、单位和个人均不得挤占、挪用、虚报、冒领。
第十八条 各级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门是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工作的主管部门,负责会同有关部门做好统筹规划、政策制定、统一管理、综合协调等工作,按照规定披露信息,做到公开透明,接受社会监督。财政部门负责研究落实财政补贴政策,将同级人民政府补贴、补助资金纳入同级财政预算;履行基金监管职责,对基金的筹集、上解、划拨、发放、存储、管理等进行监督和检查。审计部门对基金的收支、管理和投资运营情况实施监督。对虚报冒领、挤占挪用、贪污浪费等违纪违法行为,有关部门按照国家有关法律法规严肃处理。发展改革、公安、民政、国土资源、农业、人口计生、监察、残联等单位各司其职,密切配合,通力合作,共同做好有关工作。
第十九条 城乡居民养老保险经办管理机构应建立健全内控制度和基金稽核监督制度,做好城乡居民养老保险登记、个人权益记录、待遇支付、基金预决算草案编制等工作,提供政策和业务办理咨询、个人信息查询、核对参保人缴费和领取待遇记录等服务,建立参保档案并长期妥善保存。
第二十条 城乡居民养老保险经办管理机构和村民委员会(居民委员会)每半年应对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待遇领取人员进行核对,在行政村(社区)范围内对参保人的缴费情况和待遇领取资格进行公示,接受群众监督,并与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待遇等领取记录进行比对,确保不重、不漏、不错。
第二十一条 各级政府应将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工作列入当地经济社会发展规划和目标管理考核体系,加强组织领导,加大财政投入,为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制度提供必要的财力保障;加强经办管理服务能力建设,科学整合现有公共服务资源和社会保险经办管理资源,充实加强基层经办力量,为经办机构提供必要的工作场地、设施设备、经费保障,实现精确管理、便捷服务;注重运用现代管理方式和政府购买服务方式,降低行政成本,提高工作效率;加强工作人员业务培训,不断提高公共服务水平。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工作经费纳入同级财政预算,不得从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基金中开支。基层财政确有困难的地区,州市财政可给予适当补助。
第二十二条 各级政府应加强城乡居民养老保险信息化建设,多渠道筹集资金保障系统建设及运行维护,整合现有新农保和城居保业务管理系统,形成省级集中的城乡居民养老保险信息管理系统,与职工基本养老保险信息管理系统衔接,纳入“金保工程”(社会保障信息管理系统)建设,并与其他公民信息管理系统实现信息资源共享;将信息网络向基层延伸,实现省、州市、县、乡镇(街道)、行政村(社区)实时联网;大力推行社会保障卡,方便参保人持卡缴费、领取待遇和查询本人参保信息。
第二十三条 各级政府、有关部门应坚持不懈抓好政策宣传工作,全面准确地宣传解读政策,正确把握舆论导向,注重运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和群众易于接受的方式,深入基层开展宣传活动,引导符合条件的城乡居民踊跃参保、持续缴费、增加积累,不断提升城乡居民的参保意识,确保参保人的合法权益。
第二十四条 各州、市人民政府应根据本实施办法,在统筹考虑前期新农保和城居保工作基础上,结合本地实际,进一步强化并统一有关保障和激励措施,制定具体实施细则,报省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厅备案。第二十五条 本实施办法所指的新农保或城居保制度实施时的具体时间:新农保制度初始实施时间是2009年12月1日,城居保初始实施时间是2011年7月1日,各县、市、区新农保或城居保制度的具体实施时间以国务院批准试点时间为准。
第二十六条 本实施办法自2014年6月1日起施行,已有规定与本实施办法不一致的,按照本实施办法规定执行。
附文件影印版:
第四篇:沂水县居民基本养老保险政策解读
沂水县居民基本养老保险政策解读
一、什么是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制度?
根据山东省人民政府《关于建立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制度的实施意见》(鲁政发〔2013〕13号)、临沂市人民政府《关于建立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制度的实施意见》(临政发〔2013〕50号)精神,沂水县人民政府制定了《沂水县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工作实施方案》(沂政发〔2013〕111号),确定将我县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以下简称“新农保”)与城镇居民社会养老保险(以下简称“城居保”)制度合并实施,建立居民基本养老保险(以下简称“居民养老保险”)制度。居民养老保险制度是由政府组织引导,坚持个人缴费、集体补助和其他资助、政府补贴相结合的资金筹集机制,养老金由个人账户养老金和基础养老金两部分组成,以保障城乡居民老年基本生活的一种社会养老保险制度。
二、哪些人可以参加居民养老保险?
凡年满16周岁(不含在校学生),未参加其他社会养老保险的居民,可以在户籍地参加居民养老保险。
三、居民养老保险个人缴费标准有哪些?
根据鲁政发〔2013〕13号、临政发〔2013〕50号规定,自2014年起,个人缴费标准全省统一设为每年100元、300元、500元、600元、800元、1000元、1500元、2000元、2500元、3000元、4000元、5000元12个档次,其中,100元档次只适用于重度残疾人等缴费困难群体的最低选择。除100元档次外,参保人自主选择缴费档次,按年缴费,多缴多得。
四、符合条件的居民怎样参保缴费?
符合参保条件的城乡居民,由本人携带户口簿和居民身份证原件,到户籍所在地村居(社区)进行参保登记、缴费。我县居民养老保险费实行按一次性缴纳,集中缴纳时间为每年的第一季度。
五、参加居民养老保险要缴多长时间的保险费?
新农保和城居保制度实施时(沂水县2010年10月开始新农保试点,2011年7月两项制度全覆盖),45周岁(不含)以上的,应按年缴费,累计缴费年限不少于实际年龄到60周岁的剩余年数,允许补缴(补缴部分政府不给予缴费补贴),但补缴后累计缴费年限不得超过15年;45周岁(含)以下的,应按年缴费,累计缴费年限不少于15年。
六、政府对参保人如何进行补贴?
1、缴费补贴。县政府对参保人缴费给予适当补贴,缴费即补。对选择100元档次的,每年补贴30元;选择300元档次的,补贴35元;选择500元、600元档次的,补贴40元;选择800元、1000元缴费档次的,补贴45元;选择1500元、2000元档次的,补贴50元;选择2500元、3000元档次的,补贴55元;选择4000元、5000元档次的,补贴60元。
对重度残疾人等缴费困难群体,市、县政府为其代缴全部最低标准(100元)的养老保险费,同时享受相应的缴费补贴。
农村独生子女户、双女绝育户父母年满49周岁参加居民养老保险的,县政府按最高补贴标准给予缴费补贴。
2、基础养老金补贴:政府对符合领取条件的参保人全额支付基础养老金。目前我县基础养老金标准为每人每月65元,今后将根据经济发展、物价变动等情况,适时进行调整。
七、享受养老金待遇的条件有哪些?
新农保和城居保制度实施时(沂水县2010年10月),已年满60周岁、未享受其他社会养老待遇的城乡居民,不用缴费,直接按月领取基础养老金;
年满60周岁、按规定参保缴费、未享受国家规定的其他社会养老保险待遇的居民,可以按月领取养老金。
符合参保缴费条件但未按上述第五条规定参保缴费的,到达待遇领取年龄时不能享受养老金待遇。
八、居民养老保险待遇如何计算?
政府给的基础养老金和个人账户养老金加在一起,就是参保人每月能领取的养老金待遇。
基础养老金按照不低于国家和省规定的标准支付,目前我县基础养老金标准为每人每月65元。
个人账户养老金月计发标准为个人账户积累总额除以139(与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个人账户养老金计发系数相同)。个人账户积累总额由个人缴费、集体补助及其他社会经济组织对参保人缴费的资助、政府对参保人的缴费补贴和利息(按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个人账户记账利率计息)组成。
九、居民养老保险金如何领取?
参保人到达领取年龄(以身份证上出生年月为准,按阳历年满60周岁)的次月起开始享受居民养老保险待遇。符合待遇领取条件的参保人,需及时携带户口簿、本人身份证到所在村居(社区)办理待遇领取申报手续。居民养老保险金实行社会化发放,参保人可以持经办机构发放的银行卡到指定金融服务机构领取。
十、参保人在缴费或领取养老金期间去世如何处理?
1、参保人缴费期间(未到达待遇领取条件)死亡的,退还除政府补贴外的个人账户储存额;
2、参保人领取待遇期间死亡的,一是退还除政府补贴外的个人账户余额,二是实行丧葬补助金制度,待遇领取人的法定继承人或指定受益人在待遇领取人死亡后30日内办理保险关系注销登记的,一次性发给丧葬补助金600元。
十一、参加了居民养老保险又参加城镇职工养老保险的如何处理?
根据山东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关于印发山东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基层公共服务平台社会保险综合业务规范的通知》(鲁人社字〔2012〕461号)规定,参加了居民养老保险后又参加城镇职工养老保险的,国家将出台衔接办法,在国家和省出台两项制度衔接办法前,对其居民养老保险关系和个人账户暂时予以封存。
第五篇:基本养老保险
养 老 保 险
1、参保缴费:
(1)相关规定
①征缴范围:根据《社会保险费征缴暂行条例》和国发[2005]38号文件规定:城镇各类企业及其职工,实行企业化管理的事业单位及其职工,个体工商户和灵活就业人员都要参加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
②征缴比例:单位缴费总比例28%,其中单位 20%;个人 8%。个体工商户和灵活就业人员缴费比例为20%,全部由个人缴纳。
③征缴基数:单位缴费以本单位上职工月平均工资为基数,该基数低于统筹地区上社平工资60%的,以60%为基数;高于上社平工资300%的,以300%为基数。每社平工资统计出台后,按新的社平工资标准重新申报职工当年缴费工资。个体工商户和灵活就业人员缴费基数以当地上在岗职工平均工资为基数,分五年过渡期(根据内政办发〔2007〕38号规定:2007年不低于70%,2008年不低80%,2010年不低于90%,2011年以后一律以当地在岗职工平均工资为缴费基数)。
④个人账户记账:根据国发〔2005〕38号文件规定,从2006年1月1日,城镇企业职工、个体工商户和灵活就业人员参加基本养老保险个人账户记账比例统一为8%,全部由个人缴费形成,单位缴费不再划入个人账户。每年年初补缴往年欠缴的养老保险费一律加收利息,利率执行个人账户同记账率。参保人员失业期间,可不缴纳养老保险费,间断期间在退休时不计算缴费年限;如本人要求补缴和续缴的,可执行个体工商户和灵活就业人员的缴费政策,根据本人意愿和缴费能力可一次性全额补缴,也可只补缴几个。个人账户累计储存额可通过《鄂尔多斯市社会保险网站》查旬。
(2)具体流程:
①个体参保缴费核定程序:携带《养老保险手册》、与单位解除劳动关系的协议书及有效身份证等,到市直征管科办理续缴养老保险。如是新参保人员,携带本市城镇户口簿和身份证的原件及复印件,3张一寸近期彩照。个体工商户带营业执照和地税登记证的原件及复印件,填写《社会保险参保个人信息登记表》,再进行核定缴费,然后到地税收费窗口缴费,最后到市直征管科“个人缴费上账”打个人对账单。
②单位参保缴费核定程序:单位首次申请参加养老保险,应持营业执照、组织机构代码证、事业单位法人登记证、单位批准成立的文件、税务登记证等原件及复印件和参保单位职工工资花名册,到市社保局征管科办理缴费核定手续,领取《养老保险登记证》;原参保的单位每月25日前申报下月人员增减、缴费基数变动情况,于每月10号至20号之间到地税登记机关缴纳当月社保费用,过期不缴者将产生滞纳金和利息。缴费后,带地税交款书到市社保局财务科复核。年底或次年初,打印本职工养老保险个人账户对账单。
③社会保险关系转移程序:必须由转入、转出地事先向对方发出《社会保险关系商转函》,待转入地社会保险机构同意后方可办理转移手续,跨统筹区转移必须待财务部门收到转入的个人账户金额后方可办理转移登记手续。职工在同一统筹范围流动时,只转移基本养老保险关系和个人账户档案,不转移基金;职工跨统筹区转移时,需转移基本养老保险关系、个人账户档案和基金同时转移。
④职工退保程序:职工达到法定退休年龄前出国定居、农民合同工回原籍,个人帐户储存额(含个人缴费部分、单位划拨部分、利息)全部退给个人。职工因工致残领取残疾退休金或因工死亡,其个人帐户储存额退还给本人或其法定继承人,同时终结养老保险关系。下岗职工失业后个人缴费死亡时,退还个人所交部分加利息。职工在职期间死亡时,其个人帐户存储额可以继承。
2、退休人员办事流程
(1)新增退休人员办事流程:
①足额缴纳养老保险费且符合法定退休条件的参保人员,由企业劳资人员(个体缴费者由本人)携带人事档案和养老保险手册,到市社保局办理退休手续;
②社保局退管科工作人员进行档案审理并计算待遇,打印退休待遇审批表;
③由企业劳资人员将退休待遇审批表及人事档案送市劳动局审批(下岗职工统一由社保局工作人员办理),并下发退休批复文件。
④接市劳动保障局正式批文后,由退休人员填写《退休人员社会化信息表》及《新增退休人员社会化管理服务通知单》,并交所属街道、社区盖章;
⑤市社保局拨款至银行,按月发放退休待遇;
⑥由退休人员持本人身份证和《新增退休人员社会化管理服务通知单》回执联,到市社保局领取存折。
(2)退休人员死亡待遇申领遗属申报流程:
①退休人员死亡,由企业劳资人员或死者家属持社区填发的《暂停发养老金遗属津贴报告》及死者身份证、户口本和死亡证明原件、复印件各一份及时到社保局退管科办理待遇停发手续;
②资料审核无误后打印丧葬费拨付表。
③经退管科及分管领导审核签字后,交财务科拨付丧葬费。
④若有遗属(即依靠死者生前供养的无经济收入的人员(父、夫年满60周岁,母、妻年满50周岁)由企业劳资人员或死者家属持社区证明、死亡证明、申请人户口本到市劳动和社会保障局办理遗属审批手续。
⑤接市劳动保障局遗属待遇批复后,由遗属填写《退休人员社会化信息表》及《新增退休人员社会化管理服务通知单》,并交所属街道、社区盖章;
⑥市社保局拨款至银行,按月发放退休待遇;
⑦由遗属持本人身份证和《新增退休人员社会化管理服务通知单》回执联,到市社保局领取存折。
(3)退休退职审批条件:
①正常退休。企业职工男满60周岁,女职工干部满55,周岁、工人50周岁,参加养老保险统筹,缴费年限(含视同缴费)满15年;
②特殊工种退休。企业职工男满55周岁,女职工满45周岁,参加养老保险统筹,缴费年限(含视同缴费)满15年;
③病退。企业职工男满50周岁,女职工满45周岁,参加养老保险统筹,缴费年限(含视同缴费)满15年;经市劳动能力鉴定委员会鉴定,完全丧失劳动能力的;
④退职。参加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统筹,缴费年限(含视同缴费)满15年;因病或非因工致残,经市劳动能力鉴定委员会鉴定,完全丧失劳动能力,不符合退休条件的。
(4)退休计发办法与标准:
①正常退休计发标准:根据鄂府办函〔2006〕118号文件精神:退休人员待遇标准由基础养老金、个人账户养老金、过渡性养老金、过渡调节金构成分别按以下公式计算:基础养老金=(参保人员退休时当地上在岗职工月平均工资+本人指数化月平均缴费工资)÷2×缴费年限×1%;
个人账户养老金=参保人员退休时个人账户累计储存额÷计发月数;过渡性养老金=本人指数化月平均缴费工资×统账结合前的缴费年限×1.2%(平均工资指数低于1的,按1计算);过渡性调节金以当地现行标准为基数,2006年至2014年退休的按一定比例计发。2015年及以合退休的,不再发给过渡性调节金。
②提前退休退职人员养老金计发标准:根据内老字〔2001〕6号、内劳社办字〔2002〕185号和内劳社办字〔2006〕241号文件精神:提前退休生活费计算公式:基本养老金=(基础养老金+过渡性养老+调节金及各种补贴)×(1-提前退休年限×2%)+个人账户养老金。提前退休人员达到法定退休年龄,基本养老金不再重新计算。退职生活费由基础生活费、缴费生活费和过渡性调节金组成。具体金额按下列办法计发:基础生活费=(参保人员退职时当地上在岗职工月平均工资+本人指数化月平均缴费工资)÷2×本人缴费年限×0.8%;缴费生活费=本人指数化月平均缴费工资×缴费年限×0.6%;过渡性调节金以80元为基数,2006年至2014年退职的按下表所列比例计发。2015年及以后退职的,不再发给过渡性调节金。得不到领取退职生活费条件者,一次性退职生活费领取额按下列公式计算:一次性退职生活费=参保人员退职时个人账户累计储存额+本人指数化月平均缴费工资×缴费年限。
3、丧葬费和遗属生活费计发标准:
根据伊人劳险字〔1998〕26号、伊人劳险字〔1998〕34号、鄂劳社发〔2002〕56号和鄂劳社险发〔2004〕84号和内组通字[2008]67号等文件精神:离退休人员死亡以上在岗职工平均工资为基数发给丧葬抚恤费(非因公死亡的按4个月,因公死亡的按6个月)。
离休人员以基本离休费为基数发放一次性抚恤金(烈士为80个月,因公牺牲40个月,病故20个月)。
遗属困难生活补助费按3000元的基数,(城镇户)配偶35%,其他25%,离休配偶40%,其他30%。(农村户)配偶30%,其他20%,离休35%,其他25%,孤身一人增加10%的标准发给其生活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