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夹竹桃》评课稿

时间:2019-05-14 13:57:22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夹竹桃》评课稿》,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夹竹桃》评课稿》。

第一篇:《夹竹桃》评课稿

《夹竹桃》评课稿

昨天有幸聆听了王老师的《夹竹桃》一课,亮点颇多,下面我就说说我的几点感受。

一、教学思路清晰,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

王老师让学生通过预习从中质疑“为什么写夹竹桃?”“怎么写夹竹桃?”,引导学生带着这两个疑问找出带有夹竹桃这个词语的相关句子,从而学生很快的就能从6个句子中看出文章的脉络“总-分-总”的结构顺序。

二、抓住关键词品读感悟

王老师引导学生抓住文章中的关键词“悄悄地、一声不响、又、一嘟噜”体会夹竹桃的默默无闻。又引导学生理解文中的“无日不、无不”这样的双重否定词,更深刻体会夹竹桃的韧性可贵。

三、教给学生写作手法

第二自然段中由夹竹桃的颜色红与白联想到火与雪,告诉学生这样由一件事物想到另一件事物叫做联想,以及第三自然的在文中的作用对比手法,让学生学习领悟这样的写作方法。

第二篇:夹竹桃评课稿

《夹竹桃》说课稿

一、说教材

《夹竹桃》是小学语文苏教版六年级下册第六单元的一篇文质兼美的散文,这篇课文以优美的语言、比衬的手法,描绘了在万紫千红、五彩缤纷的花季里,夹竹桃的花期之长、韧性可贵、花影迷离,字里行间流露出作者对夹竹桃的喜爱之情,表达了对含蓄内秀、执着品质的赞美。

二、说教学目标:

根据六年级学生的实际和教材的特点,结合新课程标准的要求,我将本课的教学目标确定为:

1、知识与技能目标: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多种形式的朗读,理解课文中的重点句子。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欣赏夹竹桃的可贵韧性和动人的花影,体味作者的喜爱之情,培养学生的审美情感。

三、说重点和难点

我把本课的教学重难点确定为:通过具体语言材料,理解夹竹桃最值得作者留恋和回忆的原因,感悟夹竹桃的可贵韧性和叶影、花影的奇幻动人。

四、说教学过程

一、导入:

(出示夹竹桃图片)有这样一种花,她静静地、默默地绽放,开得泼泼洒洒,充满无限生机。虽然它在百花中并非最艳丽,更谈不上名贵,但它却算得上最令人留恋、最值得回忆的花。它就是夹竹桃。

二、自读课文:

看了这些图片,你肯定惊叹于它的美丽,去读读季羡林先生的文章,你更会深深地爱上夹竹桃。轻声读课文,圈画出令你不禁爱上夹竹桃的语句。指名读。是什么原因令作者爱上夹竹桃的?指名读(出示第六自然段)。你有什么问题吗?(一、夹竹桃的韧性体现在哪里?

二、月光下的夹竹桃给人带来哪些幻想?)让我们先来见识一下夹竹桃的韧性。

三、品读课文:

(一)韧性 1、出示:“这一点韧性,同院子里的花比起来,不是显得非常可贵吗?” 提到“韧性”你想到了哪些词语?(不屈不挠、顽强不屈、能屈能伸??)2、(出示第四自然段)轻声朗读第四自然段,画出你认为最能体现夹竹桃韧性的句子。再读读画的句子,说说自己的心得体会。

第一句:默默绽放,常年不败,不张扬。指导朗读“一朵花败了,又开了一朵,一嘟噜花黄了,又长出一嘟噜。”

第二句:生命力顽强,一年三季充满生机,花期长。出示(在和煦的春风里,在盛夏的暴雨里,在深秋的清冷里,也看不出有什么特别衰败的时候,无日不迎风吐艳。)

第三句:别的花无法与之相比。(出示从春天一直到秋天,从迎春花一直到玉簪花和菊花,无不奉陪。)指名读,齐读。

小结:不论天气变化,还是季节更替,夹竹桃依旧迎风吐艳。春天的和风里,它在烂漫的花丛中笑;夏季的暴雨里,它仍然笑意盈盈;秋天的清冷里,它送走了谢幕的花儿们,这不正体现它难能可贵的韧性吗?齐读第四自然段。3、院子里其它的花又如何呢?请三人分季节读第三自然段。

作者的小院可以用什么词来形容?可他为何单单钟情那一声不响、悄然开放的夹竹桃呢?再读第四自然段两句话。他将小院的花写得如此美,这样写用意是什么?(衬托夹竹桃的韧性)你从哪里看出作者有意将其他花进行对比的?(两小节都按季节顺序写)

4、生活中哪些植物可以称之为有韧性?(仙人掌、松树、小草、梅花、广玉兰??)请仿照作者的句式赞美其中的一种。四人小组练说,汇报。

(二)幻想

过渡:夹竹桃的妙处还不止于此,月光下的夹竹桃就像一剂催化剂,引发了我许多幻想。板书:产生许多幻想 1、自主学习:(出示要求)

①月光下的夹竹桃为何能引起“我”的幻想?

②读了作者的幻想,你有什么感受?你最喜欢哪一次幻想?有感情地朗读。2、小组交流:

3、汇报:月光下的夹竹桃为何能引起“我”的幻想?

①指名回答。“你站在它下面??”

叶影参差(长短、高低、大小不齐),花影迷离(模糊)

②请用朗读将我们领入情境中去。

③教师叙述:朦胧的月色下,夹竹桃花影迷离,叶影参差,浓浓烈烈的花香毫不含糊地袭来,你顿时恍惚了,产生了许多的幻想。

④齐读。看哪些同学已经进入了情境。4、读了作者的幻想,你有什么感受?你最喜欢哪一次幻想?有感情地朗读。①(想象丰富、意境美、用词准确、描写生动有情趣。)指名读。②自由练习朗读,老师为你们配上音乐。

③可以分享读,邀请同学和你一块朗读,体会分享的快乐。

④配乐齐读。尝试背诵,将美好的画面记在脑海里。配乐背诵。5、这种由眼前景产生联想的写作方法我们常会用到,请看图,欣赏日光下的夹竹桃,展开幻想,仿照句式写话。先自己想,再分小组交流。

(四)、课堂总结:

既不名贵,又非最艳丽,却成了最令人留恋,最值得回忆的花,这就是夹竹桃。让我们记住它可贵的韧性,记住它给我们带来的美好幻想。

五、作业布置:

同学们,你还熟悉哪些植物,请选择一种介绍给大家,介绍时要抓住植物的特点,展开合理的想象,语言生动形象,并能恰当地运用你所喜欢的修辞手法。六、说板书设计

可贵的韧性

爱 夹竹桃

产生许多联想篇二:夹竹桃——课后评议

切实落实学生主体地位的高效课堂

——课后评议会实录

青岛市市南区太平路小学语文组

整理人:安婷 2012年5月9日,承接“山东省远程研修课程开发”群组的全体成员召开会议,进行全组的观课交流活动。群组成员围绕课堂教学观测情况,进行了细致的评课。现将本次活动记录如下:

一、与会人员

参与的省级指导专家:徐慧颖、商德远

“山东省远程研修课程开发”群组成员:纪海燕、苏婷、王冬宇、龚梅、王永梅、贺清、张联、孔祥姝、闫龙、王天津、安婷

二、研讨主持人:苏婷(学校大语文组长)

三、研讨主题:观课后评议会

四、研讨实录:

苏婷

老师们,大家好!本次评课由我来主持。刚才大家都用心看了王冬宇老师的课例,下面根据我们本次磨课专题“发挥学生在语文学习中的主体作用”和这节课的教学目标,老师们从自己的观课视角来交流一下对这节课的看法吧。

(一)教学内容的选择,充分尊重学生的学习需求

纪海燕: 本课教学变化最大的是:学生在课堂上开始积极学习、主动参与,思维活了起来,自由表达多了起来。这都是源于更好的尊重了学情,“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体”的意识在王老师的课堂上得到了体现。

教育心理学认为,最佳学习内容应设置在学生的“最近发展区”,在这个区间设计教学才是最有效的。王老师“预习卡”的设计、引领学生对双重否定句表达效果的感受和背诵方式的指导等内容都是在学生最近发展区内,学生虽有一定的基础,但仍需要“跳一跳才能够到”,这就有效地促进了学生的发展。

王永梅

我同意纪老师的说法。这节课,课堂上王老师充分尊重了学生学习的需求,关注了学生的疑难。如,对 “凄”字的交流、指导和书写,都是来自于对学生课前检测的结果,课前通过预习卡的检测(ppt录像出示预习卡),该字的错误率最高。我们老师在电脑上打出这个字时,楷体书写一竖出头,宋体却不出头,我们查阅大字典后发现,竖是不出头的,这是学生很容易忽视的;对课上重点问题“作者为什么喜爱夹竹桃”的探究,也是由学生自己提出来的,课前我们和王老师浏览预习卡时发现提出该问题的学生最多,达到90%以上。确定要背诵的课文段落,也是通过预习卡,发现有91%的学生喜欢第三、四、五自然段,所以第一课时教学目标就确定为背诵第四自然段。教学目标的确定既结合了教材编者的意图,又充分尊重了学生的学习需求。这节课上,运用了小组、同位合作学习、实践探究、自读自悟、协商交流等策略,都体现了对学生学习主体的尊重。

苏婷

对,尊重学生的学习需求,是在语文学习中发挥学生主体作用的前提。

(二)教学环节的设计,有利于学生主体性的发挥

王天津

这节课,在主要的教学环节中都充分注意到发挥学生的主体性。一是在预习成果交流这一环节中,王老师说“课前,大家进行了预习,哪个生字你最想给同学提个醒,我们都来当小老师,给大家讲一讲。”结合预习卡,实物投影,并由学生交流自学中学习的难点内容。这一环节由2位学生汇报,学生教学生。

二是在归纳、提炼、筛选问题环节中,学生展示预习卡,梳理不明白的问题,小组长贴问题纸,学生针对问题筛选出“为什么喜爱夹竹桃”这一共性问题。这是以小组为单位的合作交流。

三是围绕“作者为什么喜爱夹竹桃?”这一牵一发而动全身问题进行探究的环节,各小组合作梳理、提炼、归纳、概括出问题答案的要点,而且形式各异。这个环节全体学生默读、思考,之后一个小组做了比较全面的汇报发言,王老师又选取三个小组列的提纲进行展示,小组讨论过后是同桌互相说一说进行巩固,再请1个学习上相对不是特别优秀的同学进行总结。这个过程突出了学生自己的语言实践活动。四是聚焦第四自然段的重点理解和学习表达这一环节,充分发挥学生自主学、小组合作学的作用,全员参与,用时将近16分钟,理解及朗读发言15人次,展示读写练习作品5人,评价3人,交流背诵方法3人,共计28人次发言,比例占全体学生的为77.8%。在这中间还让学生交流了背诵的方法。

从观察结果来看,四个主要环节的设计都是以学生的语言实践为主,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的理念。

(三)由学生参与度看学生主体性发挥

龚梅

我重点观察了这节课上学生的参与情况,我认为学生在这节课上的参与度很高。我对学生参与情况进行了统计:教师课堂提问叫答人次共45次。其中,学生主动举手参与提问40次,占参与回答问题次数的88.8%;另外,课堂中还有学生参与小组或同桌讨论2次,学生参与自

学生自主学习用时21分钟,其中,小组、同桌合作学习时间约为6分钟。学生整节课参与学习活动时间约34.4分钟,占整节课教学时间的86%。从这些数据分析中,本节课体现了生本高效。

(四)由合作学习等策略运用看学生主体性发挥

安婷

我统计了一下“组长展示梳理预习问题,确定课堂交流内容”这一部分,学生采用“自主、合作、协商交流”的学习策略。各小组在组长带领下,梳理出小组内的共性问题,组长上台通过实物投影进行展示,在展示后,全班同学共同筛选、确定共同探究的问题。这个环节老师给

予了学生充分自主合作的权利,从个人质疑到小组合作梳理,到全班交流协商,共同筛选确定问题,充分挖掘了学生的学习潜能,人人参与,学会了质疑、筛选、解疑的方法,让学生学会了求知,学会了学习。

孔祥姝:

安老师说的这一点确实如此。其实小组对预习问题的汇总是有难度的,需要通过一段时间的训练才能实现。看来平时在这方面王老师对学生是训练有素的,学生已经基本学会筛选问题。

张联

在课堂四十分钟内,王老师努力通过师生之间的合作探究、协商交流等策略来落实学生的主体地位,这一点的确做得很好。

像对“夹竹桃”中“夹”字的读音、易错字“凄”和“藻”的处理,都是由学生合作完成。教师给学生展示的机会,让学生上台直接范写,其他同学跟着练习书写,从课堂的效果来看,95%以上的学生都能把这个字写得比较端正。这一环节变化很大,教师由第一次试教牵着学生到这次退居到 “二线”,真正发挥了学生的主动性。

再如背诵环节,王老师主要引导孩子们交流自己的背诵方法,教师又提示一种新的背诵方法,这就体现了教师的组织、引领作用。

(五)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引导学生学会学习

贺清

我重点观察的是老师在课堂上是不是起到了“组织者、引导者”的作用,是否通过老师的引导,学生学会学习了。1.在各小组汇报不懂的问题时,发现有同学想知道“为什么夹竹桃三季开花?”,教师适时指出:“这个问题属于科学的范畴,有兴趣的同学可以课后探究。”机智的引导既不扼杀学生的兴趣,又让学生明白了什么样的问题属于与课文内容无关的问题。2.教师指导学生自主、合作、协商交流时效果突出。

学生探究“作者为什么喜欢夹竹桃”这一重点问题时,教师提示学生默读课文,可以将重点圈画、做好批注等。在交流了各自的理解以后,学生开始在组内合作梳理答案要点,教师便相机指导:梳理答案要点的方式并不是只有一种。简单的提醒,打开了学生思维的大门,最终各小组呈现出来的梳理答案要点的方式百花齐放——有花瓣式的,有图示式的,有结合要点列提纲式的,还有用重点词语概括式的,精彩纷呈。教师在学生合作学习过程中的指导仅用时1分钟,起到了四两拨千斤的作用。

龚梅

对,王老师还特别关注了方法的指导:根据学生理解“作者喜欢夹竹桃的原因”,教师相机总结出以下方法:抓关键词句体会;抓中心句体会;自主概括等方法。此外,王老师对语言表达方法的指导,对双重否定句中“无不”的指导,以及背诵的方法的指导,也都十分有效。整节课教师指导时间仅占14%左右,指导时间少,效果却很好,真正体现了学生是学习主体,教师是组织者和引导者的理念。

不过,这节课学生朗读的时间略微少了点,可以再适当增加一点。王冬宇

龚老师说得对。另外,这堂课一个小小的遗憾,可能老师们也发现了,上到最后,板书渐渐消失了。我们的白板使用可降解材料,遇水则融。我板书的学生提炼出来的学习方法,都渐渐消失了,挺遗憾的。不过希望真的做到了“润物细无声”,沁入他们的心田了。

(六)有效落实教学目标构建生本高效课堂

闫龙

我认为一节课在讨论发挥学生主体作用时,还得看看教学目标是不是达成了。我就来说说学生学习目标的达成情况。

目标1.自学生字新词,能将易错的“凄”字写得正确、美观。课后我看了学生的学习题纸,“凄”这个字,学生100%书写正确,95%以上的学生书写做到了美观,即使写字仍有待提高的学生,也关注到了关键笔画,相信再加练习,会更好的。目标2.能运用梳理脉络、抓要点列提纲等策略,合作探究作者喜爱夹竹桃的原因,受到美好情感的熏陶。

通过课堂观察,学生们合作探讨,理清了文章脉络、梳理了全文要点。从学习题纸看,学生形成了各自独特的“思维导图”。课后我随机抽查了10个学生,他们都能完整地说出作者喜爱夹竹桃的原因。

目标3:能理解“无不”、“无??不”两个句子的意思,初步感受其表达效果,学习运用“无不”写句子。

练习中,教师发给学生的学案纸打上了格子,让学生养成提笔即练字的习惯,师生共同评价时,教师同样体现了层次,第一步看学生用词是否准确,第二步评价学生的书写,最后提高点要求,评价学生的造句思路是否开阔,真是一举三得。课后我们统计了所有上课学生的练笔,发现100%的同学全部做到用词准确,语句通顺、表达准确有30人,占87%,书写好的占92%,36位学生中有23位同学(占63%)写句子的思 篇三:《夹竹桃》教后反思 苏教版小学语文第十二册第19课

《夹竹桃》教学反思

2014-2015小语3班3号 陈峰

《夹竹桃》一文是我国被誉为“学界泰斗”的季羡林先生的作品,作为当代著名的语言学家,东方文化研究专家,他的作品,一向以文质兼美而著称。本文语言质朴而不失典雅,文章结构严谨。开篇直抒胸臆虽然夹竹桃不是名贵的花,也不是最美丽的花,但却是作者最值得留恋最值得回忆的花;接着作者描绘了在万紫千红、五彩缤纷的花季里,夹竹桃的花色奇妙、有趣,花期长、可贵韧性和花影迷离的动人情景,表达了作者对夹竹桃的喜爱之情。全篇起承转合,结构严谨,对于从教者而言,这是一篇有厚度的文章,对这样的文章进行教学设计,也相当有难度。随着备课的深入,我主要把握了以下三重关系,现就课前课后的思考感受来谈谈我的得失。

一:如何把握文章内容、情感、与表达之间的关系 夹竹桃是一种常见的花,学生可能见过,但最多是对花的颜色形态略知一二,进一步查资料,可能会了解得更多一些,但季羡林笔下的夹竹桃立意独特,写的是它的“韧性”和引起的许多幻想。这是季老“心中之花”,和学生了解的“现实之花”其实并不是一个概念,这就让本文和学生会产生较大的距离感。参考背景,本文是季老在缅甸访问时偶遇故乡常见的夹竹桃引发的灵感,课文中只选了上半部分,后半部分并没有选录,也就是说,这篇课文如果细究起来,他的情感外延也是非常丰富的,不太好讲。季老被称为“学界泰斗”,学术成就高山仰止,人生阅历极其丰富,其本身就是一部沉甸甸的“书”,就文章本身而言,作家卡片中用“质朴而不失典雅,率真而不失睿智”一语概括了季老的文风,又非常抽象。本课描述的内容、人物的情感、文字的表达,这三者都有份量,但短短四十分钟,如果能将这些内容都一一装下?这几乎是个不可能完成的任务。所以必须要合理作出取舍。于是我又去回读课标,课标上有关第三学段阅读要求是:在阅读中了解文章的表达顺序,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初步领悟文章的基本表达方法。在交流和讨论中,敢于提出看法,作出自己的判断。以此为基点,我最终还是将本课的设计重点放在了文章本身上,着力于感受文字的表达顺序、内在情感,立足于学生的个性阅读与感悟,而不是额外地去给学生“加餐”,牵强附会地将人和花等同起来感悟。比如对季羡林这个人物的了解,在学生基本领略文字之美后,我让学生来谈谈自已心中的季羡林,这个季羡林是通过阅读自我滋生出来的,虽然和现实中的季羡林未必相同,也不尽全面。但我觉得也无妨,课堂是一扇窗户,只要为学生打开了这扇窗,还怕他们看不到外面的风景吗?

二:如何把握读与写的关系

课常上如何体现语文的工具性,这也是我很头痛的一个问题。我也参考过不少网上的相关设计,几乎都围绕有关夹竹桃的幻想一段进行了相关的练笔训练。似乎文章讲到最后,不动动笔写一写,就体现不了语文课的“工具性”。如果要组织这个训练,课堂上前后起码要十分钟,这十分钟的时间花得值不值?我觉得也未必。首先,季老的文字本身在第三处幻想之后是直接用句号结尾,并未使用省略号,也就是说,季老本人也觉“事不过三”,文章写到此已足矣,何必狗尾续貂?另外,季老的这段文字是在特殊的心境之下写就的,季老学贯中西,文字功底极其深厚,写下此等文字自然是信手拈来,但作为小学生,或许可以摹其形,又如何能画其骨?前段时间偶然读到叶圣陶老先生的一段文字,更让我坚定了这样的想法。叶老列举了语文教学中的三大弊病,其中第二种弊病,就是在作文教学上要求模仿一套程式:“不幸我国的写作教学继承着科举时代的传统,兴办学校数十年,还摆脱不了八股的精神。”(437页)所谓八股的精神就是第一,不要说自己的话,要“代圣人立言”,第二,要按照一定的间 架和腔调去写。叶老所谓的时代固然不是当下,但性质又何其相似? 思虑再三,我最终决定将本来的练笔设计略去,留下更多的时间来让学生悟读,有关的语言训练主要是放在了课文练习中明确指出的两个双重否定句式上,这是一种保本的做法,也许不是最佳的选择,但最起码不坏。三:如何把长文读短

落足点最终放在了文章本身上,但仍不轻松,这篇课文虽然已经有所删减,便仍然很长,细细挖掘,段段都有文章,字字都有学问。均匀用力,结局只能是收获平平。结合课后的背诵重点,我的课时比例主要放在了课文的第四自然段。这一段的文字非常严谨,无论是炼词造句,构段方式,都是学生学习的典范,所以我采用了精讲的方式,主要是从两个角度来指导学生品读,一个是从细处着眼,抓关键字词来体会感悟。二是从大处着眼,通段来感受作者的表达层次,句式特点。从课堂效果来看,大部分预设,学生都是能感悟到位的。这一段既是读的指导,也是读法的指导。第五自然段的文字比较长,无法这样精读,我在教学第四自然段的基础上适当放手,迁移学法,让学生自我品悟。也许是学法指导上还有欠缺,也许是五年级的学生能力上还存在不足,从学情看学生还是有一点迷茫,部分学生能跟上节奏,也有一部分学生可能就要吃力一些,没法参与进来,或许,在设计上,我还可以再轻松一点,随意一点。第三自然段我采用的是以文带文的方式,借着作者的写作思路,结合着第四自然段“韧性”的感悟来讲,感觉还是比较流畅的。除此之外,其它的段落基本上是点到为止。纵观整堂课,这样的取舍分配还是合理的,只是在细节上可能还需要作更多的预设,在临场的课堂掌控上,还需要进一步提高能力。

当然,本课的遗憾也是挺多的,几位老师提出来的问题,我也深表认同。这其实不是这一节课的问题,可以说是我教学中一贯存在的问题。我觉得产生这样的问题有以下几个原因。首先还是自身的能力不足,课堂上放得不够开,无法充分调动起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其次是课堂的目标定位也可能偏高偏难。我往往在对文本进行深入解读之后,试图和作者能等而视之,就无法再全身而退走出来,以平等的姿态和学生站在一起,成为他们“平等中的首席”,在平时的课堂中,往往是浅讲的课堂气氛比较好,深入进去之后应者廖廖,这也许是我目前要努力突破的瓶颈吧。篇四:《夹竹桃》公开课教案、教学分析

公开课活动方案

一、活动目的:

为了进一步深化课程改革,加快适应新教材、新教法的步伐,深入研究在新形势下学科领域内如何具体落实素质教育,优化课堂教学,大面积提高教学质量,提高我校教师的教育理论水平、知识水平、教育教学水平。本学期我校将全面开展各年级主要学科的公开课活动,为老师们提供一个互相交流、展示的平台。

二、参加活动学科及内容:

1、学科:语文、数学、英语、科学。

2、参赛内容:各学科现行使用的双册教材。

三、活动要求及时间安排:

1、上好一堂课,要紧紧围绕学科教育教学的要求,语言清晰有条理,主题鲜明、突出、紧凑。重点安排合理,难度解决到位。板书设计美观,体现教学目标性,能揭示一堂课的重点、难点和关键。

2、各位教师要积极准备,准备好后报教导处。

3、参赛教师上课后请将教学设计及教后反思各一份一并交到教导处。

4、具体课时安排:从3月18号开始上课,然后进行集体评课。具体讲课内容安排见学校通知。

四、参赛对象:

我校全体教师

公开课通知

各位教师:

王莉老师于2010年3月18日(周四)第二节课在六(1)教室上《夹竹桃》公开课,欢迎我校各位教师前往观摩指导。请互相转告!

沙集镇建设小学 二o一0年三月十七号

附安排表:

校级公开课

公 开 课 教 案

执教者:王莉

沙集镇建设小学 《夹竹桃》教学设计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会用“无??不??”、“无不”造句。背诵课文第四、五自然段。理解夹竹桃最值得作者留恋和回忆的原因。在这个过程中,通过文本提供的具体语言材料,感悟夹竹桃花期之长的韧性可贵,启发想象,理解月光下的夹竹桃叶影参差,花影迷离。

一、复习导入,再次关注

板书课题后,组织学生回顾课文内容,并用一个词说说自己读了这篇课文后的感受。【设计意图:学生初学课文后,其内心往往会有一些原始的触动。我们让学生用一个词来述说内心最真实的感受,形式简洁,最大限度地尊重了文本带给学生的独特体验;同时,亦唤起学生对文本的再次关注】

二、总览全文,引出话题

1、要求学生在总览全文的基础上,找出文中强烈表达作者对夹竹桃情感的一句话——“这样的韧性,又能这样的引起我许多的幻想,我爱上了夹竹桃”。

2、出示并组织读该句。

3、在上述基础上构建阅读话题:用心读课文,想想课文哪些地方道出了夹竹桃的韧性和能给人许多的幻想。划出相应的句子,在最让你的内心很不平静的语句旁,写上一两句自己的感受。

【设计意图:课文末段中“这样的韧性,„„”一句,形象地点明了中心,我们扣这一句构建阅读话题,一定能起到“提领而顿,百毛皆顺”的效果,引领学生透过纷繁的语言表象,悟到文本语言内在的东西】

三、抓住重点,感悟妙处

组织交流时,先给学生充分说的机会。当学生交流到相关内容的时候,适时点拨读悟。

(一)对比“万紫千红,花开花落”,感悟“花期之长,韧性可贵”。

1、学生自读第四自然段,圈划出表现夹竹桃可贵韧性的词句,对所找句子作小组交流。

2、要求学生结合所找句子,仔细读读第三自然段,想想:夹竹 桃与这一段中所描写的十四种花有什么不同?点拨学生结合自读收获交流所感受到的夹竹桃的可贵韧性:

(1)抓住“悄悄的”、“一声不响”等词语,对比“花团锦簇”、“满院生辉”、“怒放”等词,感受夹竹桃不事张扬的谦逊;

(2)抓住“一嘟噜”、“又一嘟噜”等词句体会夹竹桃顽强旺盛的生命力;

(3)抓住“无不”、“无??不??” 点拨学生体味这种双重否定的表达方式,所传达的正是作者对夹竹桃花期长、特别能坚持的由衷赞誉,并组织学生结合文本语言,对“无不”、“无??不??”这两种表达方式进行训练。

【设计意图:“无不”、“无„„不„„”这种语言表达方式本身就很特殊,我们在引导学生掌握这种语言表达方式的同时,更要让学生体会这种表达方式背后所包含的强烈的情感因素,这样的语言文字训练才合“人文和工具的统一”】

3、指导有感情朗读课文第三、四自然段,体会夹竹桃的可贵韧性。

4、小结夹竹桃的可贵韧性,点拨学生理解第三自然段虽不在直接写夹竹桃,却对衬了夹竹桃的可贵韧性,并感受这种对比衬托在文中的的作用。

【设计意图:课文第四自然段是紧承着第三自然段而来的,第三自然段中对万紫千红花季的描写,只为了比衬夹竹桃谦逊、生命力强、花期长的可贵韧性。只有引导学生体会到这一点,并对这个参照物有一定的理解,我们才能更深刻地去领悟到夹竹桃具有多么可贵的韧性!】

(二)想象“叶影花影,神奇幻化”,感悟“参差迷离,充满幻想”。

1、学生自读第五自然段,圈画描写月下夹竹桃的句子,看看月下夹竹桃能引发怎样的幻想。

2、要求学生结合所找句子,仔细读读第五自然段,想想:月下夹竹桃为什么能引起“我”许多的幻想? a、读悟月下引发幻想的特定情景。抓住“参差”、“迷离”点拨学生感受月下夹竹桃花叶投影的错落有致和扑簌迷离,感受这种特定情景弥漫出的幻化不定,正是文中作者说“我最喜欢月下的夹竹桃”的原因。

【设计意图:夹竹桃能引发幻想是依存于月下特定情景之中的,而感悟这种特定情景氤氲出扑簌迷离、幻化不定,是我们解读夹竹桃篇五:如何写评课稿

如何写评课稿

评课的方法:

1、评课的三个阶段

(1)评课前的准备:

课程标准要熟练;对教材要有很好的理解;了解相关的理论。

(2)课堂的观察——观察教师、学生的活动

(3)课后的分析交流: 提出问题;研究问题;解决问题。

2、听课的四要素: 看:师生的活动。

听:教师的语言

记:运用规范的符号纪录,便于分析、统计。

想:教学思想;教学目标;教学结构;重点难点;教学方法;教师板书;学生活动。

3、评课五不要:

不要挖苦讽刺;不要轻易下结论;不要以个人的倾向品评;不要居高临下、趾高气扬;不要信口开河;

4、评课三为主:

要以肯定成绩为主;要以帮助提高为主;要以鼓励改革为主;

5、评课的两个突出:

突出重点;突出特点

6、评课的五个关注点:

研讨课:围绕研讨,关注未来。要谈建议、主张,少说定型之言。

示范课:关注闪光点,以介绍新思想、新思路为主,多说优点少说缺点。

交流课:提自己的看法时,多一些商量,少一些武断,关注点在——互动。调研课:注重观察分析,多谈现象,关注原因。

检查课:评价的目标,多量化少笼统,关注点在综合性。

“创新学习”型课堂教学评课指导

(原创)

一、评教学思想。

1、关注生命发展,注重个性培养。着力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态度与学习方法。变“讲学式”为“学导式”,转变为教材内容、正确答案、教案设计而教;为听课老师、为完成任务而教的旧观念,变成从学生的现有水平出发,为学生的持续发展而教的新观念。正确理解终身教育、终身学习观。

2、对学生创新思维的训练与能力的培养是否落倒实处。

二、评教学效果。

3、教学重点的把握,难点的突破。基础性练习的落实与效果。

4、学生的旧问题是否解决,新问题的讨论是否充分。各层次学生是否在原来基础上得到了不同的发展。

5、学生在学到识知的同时,是否也学会交际、交流。

三、评教学内容。

6、是否依据学生发展的需要,合理处理了教材与学习辅助材料。

7、是否根据学生认知水平,确立学习进度。

四、评问题设计。

8、是否做好预先设计、设想,做到少而精,富有层次性和针对性。

9、内容是否联系生活,有益于激情、激趣。

五、评学生表现。

10、质疑问难是否勇跃,从数量到质量有没有逐步地发展。

11、板演、表演、回答、小老师培养方面是否充分,是否尽量为学生创设各种表现机会。

12、学生参与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有没有体现,在时间上有没有得到保证,参与形式是否多样。

六、评教学准备。

13、是否充分利用学校现有教学设施,用得不好是浪费,有而不用是更大的浪费。

14、有没有根据需要自制教具。

15、在时间与难度上合乎情理,不温不火。

七、评教学氛围。

宽松、和协、民主和进取。

八、评教学方法。

16、善于求异提问,挖掘学生正确答案以后的思维活动,全面反馈学生学习情况。

17、教无定法,贵在得法,得不得法,就看学生能不能学到法。

18、因材施教,分层指导;面向中间,照顾两头。

19、善用表扬激励,对学生表现的评价能及时、正确,富有区分度与鼓动性。

九、评教师表现。

20、语言规范、正确,富有情趣性、严密性。体现融洽的师生关系。

21、体态自然,表情合理、变化适度。

22、板书规范、突出重点、记录要点,位置安排科学。

十、评课堂结构

1、课堂结构是否完整,是否合理,是否具有灵活性。

2、课堂组织形式是否进一步走向开放,由室内向室外、校外„延伸。

评课稿

作者:龙浔中心„ 成果来源:本站原创 点击数: 3991 更新时间:2006-5-22 大家下午好!

首先,谨让我向二实小的三位老师为我们提供的示范课,及所付出的努力表示感谢!下面,我针对我们小组上午所讨论的情况,向大家作个汇报。不足之处,请其他老师作补充。

上午的 三节课,教者都能贯穿“以学生为本,以促进学生的发展为本”和“自主、合作、探究”的教学理念。教师从容不迫,适时发挥,教学语言和蔼可亲,给人如沐春风之感;学生活泼好动,积极参与学习过程,学生学习的主人翁意识跃然纸上。这些给我们留下深刻的印象。

两节的阅读课体现出了两个“注重”:

2、注重对学生“学习方法的指导”。如在《浅水洼里的小鱼》一文中,教者让学生说出,要怎样去学,学生说出了:“可以联系上下文理解”,“可以查找资料或上网”、“请教他人”„„学生懂得应怎样才能学得更好,培养了自主学习的能力。

而在《动脑筋解决问题》的这节口语交际课上,更是让我们耳目一新。新课程标准把口语交际教学提升到前所未有的地位,口语交际作为一种新型 的培养学生语言表达,与人交往能力的实践课越来越受到老师的重视。我从“这节课带给学生一个怎样的课堂”这个角度进

行评价:

一、给学生一个生活的课堂。口语交际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世界有多大,生活有多大,口语交际的空间就有多大。教师能在广阔的生活中选出贴近学生生活实际的话题,如“家里有了蟑螂怎么办?”,“考试考不好怎么办?”等,让学生觉得有本之源,有话可说,学生的兴趣度和参与度极高。

二、给学生一个实践的课堂。培养学生口语交际能力的终极目标是培养走向社会的现代人,这就要求口语交际要实践性。这节课里,学生针对“家里着了火应采取什么措施”、“要是我们遇到了危险怎么办”等展开对话。体现出“语文的综合性的实践性”,加强了课堂与课外生活 的联系和沟通,使小课堂连着大世界。

三、给学生一个对话的课堂。学生间的对话要有一定的应变能力,这种能力只有在双向互动,“你来我往”中才能形成,在本课里采用了三种互动方式:生生互动,师生互动,群体互动。正是这些互动使学生打了思路,激发了兴趣,锻炼了胆量,在多听,多说,多想中得到了发展,从而避免了那种“一人说,众人听,语言信息单向传递状态,思维交流、碰撞较少”的弊病。学生在互动中无拘无束地塑造并张扬自己的个性,在神采飞扬中真正展示自我,释放本真,实话实说。

四、给学生一个开放的课堂。老师把课堂还给学生,拓宽校际时空,兼容并蓄,打通课内外的壁垒,呼唤起学生以往的经验和巨大的学习潜能。学生敢于面直老师“老师生气时我们应该怎么办”,“在课堂上常举手,但老师总是不提问我”等敏感的话题。正因为有了这种

开放,我们才能听到那么多的富有童真、童趣,令人忍俊不禁的真话、孩子话。然而,教学永远是不完美的艺术!因些,也有一些地方值得我们去探讨:

1、在《浅水洼里的小鱼》中,老师对“在乎”一词的处里时,读的时间浪费太多。我们所倡导的“读中感悟”,学生只要通过朗读,体会到了字里行间的意思,感悟到了人物的内心感受就可以了,如果对本来是很简单很容易理解的句子,一味没完没了的读,那就显得南辕北辙了。

2、在《动脑筋解决问题》的口语交际中所出示的三个学习要求,可以在讨论伊始就出示出来,因为就三个要求,也是对学生对口语交际的最基本的要求,这些要求应该是统一的。一起出示会让学生对口语交际的要求有个总的清晰的认识,对于学生如何更好的交际起着指导性的作用。

当然,这只是一此不太成熟的见解,有待大家去探究。

第三篇:夹竹桃,评课稿

《夹竹桃》说课稿

一、说教材

《夹竹桃》是小学语文苏教版六年级下册第六单元的一篇文质兼美的散文,这篇课文以优美的语言、比衬的手法,描绘了在万紫千红、五彩缤纷的花季里,夹竹桃的花期之长、韧性可贵、花影迷离,字里行间流露出作者对夹竹桃的喜爱之情,表达了对含蓄内秀、执着品质的赞美。

二、说教学目标:

根据六年级学生的实际和教材的特点,结合新课程标准的要求,我将本课的教学目标确定为:

1、知识与技能目标: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多种形式的朗读,理解课文中的重点句子。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欣赏夹竹桃的可贵韧性和动人的花影,体味作者的喜爱之情,培养学生的审美情感。

三、说重点和难点

我把本课的教学重难点确定为:通过具体语言材料,理解夹竹桃最值得作者留恋和回忆的原因,感悟夹竹桃的可贵韧性和叶影、花影的奇幻动人。

四、说教学过程

一、导入:

(出示夹竹桃图片)有这样一种花,她静静地、默默地绽放,开得泼泼洒洒,充满无限生机。虽然它在百花中并非最艳丽,更谈不上名贵,但它却算得上最令人留恋、最值得回忆的花。它就是夹竹桃。

二、自读课文:

看了这些图片,你肯定惊叹于它的美丽,去读读季羡林先生的文章,你更会深深地爱上夹竹桃。轻声读课文,圈画出令你不禁爱上夹竹桃的语句。指名读。是什么原因令作者爱上夹竹桃的?指名读(出示第六自然段)。你有什么问题吗?(一、夹竹桃的韧性体现在哪里?

二、月光下的夹竹桃给人带来哪些幻想?)让我们先来见识一下夹竹桃的韧性。

三、品读课文:

(一)韧性 1、出示:“这一点韧性,同院子里的花比起来,不是显得非常可贵吗?” 提到“韧性”你想到了哪些词语?(不屈不挠、顽强不屈、能屈能伸??)2、(出示第四自然段)轻声朗读第四自然段,画出你认为最能体现夹竹桃韧性的句子。再读读画的句子,说说自己的心得体会。

第一句:默默绽放,常年不败,不张扬。指导朗读“一朵花败了,又开了一朵,一嘟噜花黄了,又长出一嘟噜。”

第二句:生命力顽强,一年三季充满生机,花期长。出示(在和煦的春风里,在盛夏的暴雨里,在深秋的清冷里,也看不出有什么特别衰败的时候,无日不迎风吐艳。)

第三句:别的花无法与之相比。(出示从春天一直到秋天,从迎春花一直到玉簪花和菊花,无不奉陪。)指名读,齐读。

小结:不论天气变化,还是季节更替,夹竹桃依旧迎风吐艳。春天的和风里,它在烂漫的花丛中笑;夏季的暴雨里,它仍然笑意盈盈;秋天的清冷里,它送走了谢幕的花儿们,这不正体现它难能可贵的韧性吗?齐读第四自然段。3、院子里其它的花又如何呢?请三人分季节读第三自然段。

作者的小院可以用什么词来形容?可他为何单单钟情那一声不响、悄然开放的夹竹桃呢?再读第四自然段两句话。他将小院的花写得如此美,这样写用意是什么?(衬托夹竹桃的韧性)你从哪里看出作者有意将其他花进行对比的?(两小节都按季节顺序写)

4、生活中哪些植物可以称之为有韧性?(仙人掌、松树、小草、梅花、广玉兰??)请仿照作者的句式赞美其中的一种。四人小组练说,汇报。

(二)幻想

过渡:夹竹桃的妙处还不止于此,月光下的夹竹桃就像一剂催化剂,引发了我许多幻想。板书:产生许多幻想 1、自主学习:(出示要求)

①月光下的夹竹桃为何能引起“我”的幻想?

②读了作者的幻想,你有什么感受?你最喜欢哪一次幻想?有感情地朗读。2、小组交流:

3、汇报:月光下的夹竹桃为何能引起“我”的幻想?

①指名回答。“你站在它下面??”

叶影参差(长短、高低、大小不齐),花影迷离(模糊)

②请用朗读将我们领入情境中去。

③教师叙述:朦胧的月色下,夹竹桃花影迷离,叶影参差,浓浓烈烈的花香毫不含糊地袭来,你顿时恍惚了,产生了许多的幻想。

④齐读。看哪些同学已经进入了情境。4、读了作者的幻想,你有什么感受?你最喜欢哪一次幻想?有感情地朗读。①(想象丰富、意境美、用词准确、描写生动有情趣。)指名读。②自由练习朗读,老师为你们配上音乐。

③可以分享读,邀请同学和你一块朗读,体会分享的快乐。

④配乐齐读。尝试背诵,将美好的画面记在脑海里。配乐背诵。5、这种由眼前景产生联想的写作方法我们常会用到,请看图,欣赏日光下的夹竹桃,展开幻想,仿照句式写话。先自己想,再分小组交流。

(四)、课堂总结:

既不名贵,又非最艳丽,却成了最令人留恋,最值得回忆的花,这就是夹竹桃。让我们记住它可贵的韧性,记住它给我们带来的美好幻想。

五、作业布置:

同学们,你还熟悉哪些植物,请选择一种介绍给大家,介绍时要抓住植物的特点,展开合理的想象,语言生动形象,并能恰当地运用你所喜欢的修辞手法。六、说板书设计

可贵的韧性

爱 夹竹桃

产生许多联想篇二:夹竹桃——课后评议

切实落实学生主体地位的高效课堂

——课后评议会实录

青岛市市南区太平路小学语文组

整理人:安婷 2012年5月9日,承接“山东省远程研修课程开发”群组的全体成员召开会议,进行全组的观课交流活动。群组成员围绕课堂教学观测情况,进行了细致的评课。现将本次活动记录如下:

一、与会人员

参与的省级指导专家:徐慧颖、商德远

“山东省远程研修课程开发”群组成员:纪海燕、苏婷、王冬宇、龚梅、王永梅、贺清、张联、孔祥姝、闫龙、王天津、安婷

二、研讨主持人:苏婷(学校大语文组长)

三、研讨主题:观课后评议会

四、研讨实录:

苏婷

老师们,大家好!本次评课由我来主持。刚才大家都用心看了王冬宇老师的课例,下面根据我们本次磨课专题“发挥学生在语文学习中的主体作用”和这节课的教学目标,老师们从自己的观课视角来交流一下对这节课的看法吧。

(一)教学内容的选择,充分尊重学生的学习需求

纪海燕: 本课教学变化最大的是:学生在课堂上开始积极学习、主动参与,思维活了起来,自由表达多了起来。这都是源于更好的尊重了学情,“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体”的意识在王老师的课堂上得到了体现。

教育心理学认为,最佳学习内容应设置在学生的“最近发展区”,在这个区间设计教学才是最有效的。王老师“预习卡”的设计、引领学生对双重否定句表达效果的感受和背诵方式的指导等内容都是在学生最近发展区内,学生虽有一定的基础,但仍需要“跳一跳才能够到”,这就有效地促进了学生的发展。

王永梅

我同意纪老师的说法。这节课,课堂上王老师充分尊重了学生学习的需求,关注了学生的疑难。如,对 “凄”字的交流、指导和书写,都是来自于对学生课前检测的结果,课前通过预习卡的检测(ppt录像出示预习卡),该字的错误率最高。我们老师在电脑上打出这个字时,楷体书写一竖出头,宋体却不出头,我们查阅大字典后发现,竖是不出头的,这是学生很容易忽视的;对课上重点问题“作者为什么喜爱夹竹桃”的探究,也是由学生自己提出来的,课前我们和王老师浏览预习卡时发现提出该问题的学生最多,达到90%以上。确定要背诵的课文段落,也是通过预习卡,发现有91%的学生喜欢第三、四、五自然段,所以第一课时教学目标就确定为背诵第四自然段。教学目标的确定既结合了教材编者的意图,又充分尊重了学生的学习需求。这节课上,运用了小组、同位合作学习、实践探究、自读自悟、协商交流等策略,都体现了对学生学习主体的尊重。

苏婷

对,尊重学生的学习需求,是在语文学习中发挥学生主体作用的前提。

(二)教学环节的设计,有利于学生主体性的发挥

王天津

这节课,在主要的教学环节中都充分注意到发挥学生的主体性。一是在预习成果交流这一环节中,王老师说“课前,大家进行了预习,哪个生字你最想给同学提个醒,我们都来当小老师,给大家讲一讲。”结合预习卡,实物投影,并由学生交流自学中学习的难点内容。这一环节由2位学生汇报,学生教学生。

二是在归纳、提炼、筛选问题环节中,学生展示预习卡,梳理不明白的问题,小组长贴问题纸,学生针对问题筛选出“为什么喜爱夹竹桃”这一共性问题。这是以小组为单位的合作交流。

三是围绕“作者为什么喜爱夹竹桃?”这一牵一发而动全身问题进行探究的环节,各小组合作梳理、提炼、归纳、概括出问题答案的要点,而且形式各异。这个环节全体学生默读、思考,之后一个小组做了比较全面的汇报发言,王老师又选取三个小组列的提纲进行展示,小组讨论过后是同桌互相说一说进行巩固,再请1个学习上相对不是特别优秀的同学进行总结。这个过程突出了学生自己的语言实践活动。四是聚焦第四自然段的重点理解和学习表达这一环节,充分发挥学生自主学、小组合作学的作用,全员参与,用时将近16分钟,理解及朗读发言15人次,展示读写练习作品5人,评价3人,交流背诵方法3人,共计28人次发言,比例占全体学生的为77.8%。在这中间还让学生交流了背诵的方法。

从观察结果来看,四个主要环节的设计都是以学生的语言实践为主,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的理念。

(三)由学生参与度看学生主体性发挥

龚梅

我重点观察了这节课上学生的参与情况,我认为学生在这节课上的参与度很高。我对学生参与情况进行了统计:教师课堂提问叫答人次共45次。其中,学生主动举手参与提问40次,占参与回答问题次数的88.8%;另外,课堂中还有学生参与小组或同桌讨论2次,学生参与自

学生自主学习用时21分钟,其中,小组、同桌合作学习时间约为6分钟。学生整节课参与学习活动时间约34.4分钟,占整节课教学时间的86%。从这些数据分析中,本节课体现了生本高效。

(四)由合作学习等策略运用看学生主体性发挥

安婷

我统计了一下“组长展示梳理预习问题,确定课堂交流内容”这一部分,学生采用“自主、合作、协商交流”的学习策略。各小组在组长带领下,梳理出小组内的共性问题,组长上台通过实物投影进行展示,在展示后,全班同学共同筛选、确定共同探究的问题。这个环节老师给

予了学生充分自主合作的权利,从个人质疑到小组合作梳理,到全班交流协商,共同筛选确定问题,充分挖掘了学生的学习潜能,人人参与,学会了质疑、筛选、解疑的方法,让学生学会了求知,学会了学习。

孔祥姝:

安老师说的这一点确实如此。其实小组对预习问题的汇总是有难度的,需要通过一段时间的训练才能实现。看来平时在这方面王老师对学生是训练有素的,学生已经基本学会筛选问题。

张联

在课堂四十分钟内,王老师努力通过师生之间的合作探究、协商交流等策略来落实学生的主体地位,这一点的确做得很好。

像对“夹竹桃”中“夹”字的读音、易错字“凄”和“藻”的处理,都是由学生合作完成。教师给学生展示的机会,让学生上台直接范写,其他同学跟着练习书写,从课堂的效果来看,95%以上的学生都能把这个字写得比较端正。这一环节变化很大,教师由第一次试教牵着学生到这次退居到 “二线”,真正发挥了学生的主动性。

再如背诵环节,王老师主要引导孩子们交流自己的背诵方法,教师又提示一种新的背诵方法,这就体现了教师的组织、引领作用。

(五)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引导学生学会学习

贺清

我重点观察的是老师在课堂上是不是起到了“组织者、引导者”的作用,是否通过老师的引导,学生学会学习了。1.在各小组汇报不懂的问题时,发现有同学想知道“为什么夹竹桃三季开花?”,教师适时指出:“这个问题属于科学的范畴,有兴趣的同学可以课后探究。”机智的引导既不扼杀学生的兴趣,又让学生明白了什么样的问题属于与课文内容无关的问题。2.教师指导学生自主、合作、协商交流时效果突出。

学生探究“作者为什么喜欢夹竹桃”这一重点问题时,教师提示学生默读课文,可以将重点圈画、做好批注等。在交流了各自的理解以后,学生开始在组内合作梳理答案要点,教师便相机指导:梳理答案要点的方式并不是只有一种。简单的提醒,打开了学生思维的大门,最终各小组呈现出来的梳理答案要点的方式百花齐放——有花瓣式的,有图示式的,有结合要点列提纲式的,还有用重点词语概括式的,精彩纷呈。教师在学生合作学习过程中的指导仅用时1分钟,起到了四两拨千斤的作用。

龚梅

对,王老师还特别关注了方法的指导:根据学生理解“作者喜欢夹竹桃的原因”,教师相机总结出以下方法:抓关键词句体会;抓中心句体会;自主概括等方法。此外,王老师对语言表达方法的指导,对双重否定句中“无不”的指导,以及背诵的方法的指导,也都十分有效。整节课教师指导时间仅占14%左右,指导时间少,效果却很好,真正体现了学生是学习主体,教师是组织者和引导者的理念。

不过,这节课学生朗读的时间略微少了点,可以再适当增加一点。王冬宇

龚老师说得对。另外,这堂课一个小小的遗憾,可能老师们也发现了,上到最后,板书渐渐消失了。我们的白板使用可降解材料,遇水则融。我板书的学生提炼出来的学习方法,都渐渐消失了,挺遗憾的。不过希望真的做到了“润物细无声”,沁入他们的心田了。

(六)有效落实教学目标构建生本高效课堂

闫龙

我认为一节课在讨论发挥学生主体作用时,还得看看教学目标是不是达成了。我就来说说学生学习目标的达成情况。

目标1.自学生字新词,能将易错的“凄”字写得正确、美观。课后我看了学生的学习题纸,“凄”这个字,学生100%书写正确,95%以上的学生书写做到了美观,即使写字仍有待提高的学生,也关注到了关键笔画,相信再加练习,会更好的。目标2.能运用梳理脉络、抓要点列提纲等策略,合作探究作者喜爱夹竹桃的原因,受到美好情感的熏陶。

通过课堂观察,学生们合作探讨,理清了文章脉络、梳理了全文要点。从学习题纸看,学生形成了各自独特的“思维导图”。课后我随机抽查了10个学生,他们都能完整地说出作者喜爱夹竹桃的原因。

目标3:能理解“无不”、“无??不”两个句子的意思,初步感受其表达效果,学习运用“无不”写句子。

练习中,教师发给学生的学案纸打上了格子,让学生养成提笔即练字的习惯,师生共同评价时,教师同样体现了层次,第一步看学生用词是否准确,第二步评价学生的书写,最后提高点要求,评价学生的造句思路是否开阔,真是一举三得。课后我们统计了所有上课学生的练笔,发现100%的同学全部做到用词准确,语句通顺、表达准确有30人,占87%,书写好的占92%,36位学生中有23位同学(占63%)写句子的思 篇三:《夹竹桃》教后反思 苏教版小学语文第十二册第19课

《夹竹桃》教学反思

2014-2015小语3班3号 陈峰

《夹竹桃》一文是我国被誉为“学界泰斗”的季羡林先生的作品,作为当代著名的语言学家,东方文化研究专家,他的作品,一向以文质兼美而著称。本文语言质朴而不失典雅,文章结构严谨。开篇直抒胸臆虽然夹竹桃不是名贵的花,也不是最美丽的花,但却是作者最值得留恋最值得回忆的花;接着作者描绘了在万紫千红、五彩缤纷的花季里,夹竹桃的花色奇妙、有趣,花期长、可贵韧性和花影迷离的动人情景,表达了作者对夹竹桃的喜爱之情。全篇起承转合,结构严谨,对于从教者而言,这是一篇有厚度的文章,对这样的文章进行教学设计,也相当有难度。随着备课的深入,我主要把握了以下三重关系,现就课前课后的思考感受来谈谈我的得失。

一:如何把握文章内容、情感、与表达之间的关系 夹竹桃是一种常见的花,学生可能见过,但最多是对花的颜色形态略知一二,进一步查资料,可能会了解得更多一些,但季羡林笔下的夹竹桃立意独特,写的是它的“韧性”和引起的许多幻想。这是季老“心中之花”,和学生了解的“现实之花”其实并不是一个概念,这就让本文和学生会产生较大的距离感。参考背景,本文是季老在缅甸访问时偶遇故乡常见的夹竹桃引发的灵感,课文中只选了上半部分,后半部分并没有选录,也就是说,这篇课文如果细究起来,他的情感外延也是非常丰富的,不太好讲。季老被称为“学界泰斗”,学术成就高山仰止,人生阅历极其丰富,其本身就是一部沉甸甸的“书”,就文章本身而言,作家卡片中用“质朴而不失典雅,率真而不失睿智”一语概括了季老的文风,又非常抽象。本课描述的内容、人物的情感、文字的表达,这三者都有份量,但短短四十分钟,如果能将这些内容都一一装下?这几乎是个不可能完成的任务。所以必须要合理作出取舍。于是我又去回读课标,课标上有关第三学段阅读要求是:在阅读中了解文章的表达顺序,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初步领悟文章的基本表达方法。在交流和讨论中,敢于提出看法,作出自己的判断。以此为基点,我最终还是将本课的设计重点放在了文章本身上,着力于感受文字的表达顺序、内在情感,立足于学生的个性阅读与感悟,而不是额外地去给学生“加餐”,牵强附会地将人和花等同起来感悟。比如对季羡林这个人物的了解,在学生基本领略文字之美后,我让学生来谈谈自已心中的季羡林,这个季羡林是通过阅读自我滋生出来的,虽然和现实中的季羡林未必相同,也不尽全面。但我觉得也无妨,课堂是一扇窗户,只要为学生打开了这扇窗,还怕他们看不到外面的风景吗?

二:如何把握读与写的关系

课常上如何体现语文的工具性,这也是我很头痛的一个问题。我也参考过不少网上的相关设计,几乎都围绕有关夹竹桃的幻想一段进行了相关的练笔训练。似乎文章讲到最后,不动动笔写一写,就体现不了语文课的“工具性”。如果要组织这个训练,课堂上前后起码要十分钟,这十分钟的时间花得值不值?我觉得也未必。首先,季老的文字本身在第三处幻想之后是直接用句号结尾,并未使用省略号,也就是说,季老本人也觉“事不过三”,文章写到此已足矣,何必狗尾续貂?另外,季老的这段文字是在特殊的心境之下写就的,季老学贯中西,文字功底极其深厚,写下此等文字自然是信手拈来,但作为小学生,或许可以摹其形,又如何能画其骨?前段时间偶然读到叶圣陶老先生的一段文字,更让我坚定了这样的想法。叶老列举了语文教学中的三大弊病,其中第二种弊病,就是在作文教学上要求模仿一套程式:“不幸我国的写作教学继承着科举时代的传统,兴办学校数十年,还摆脱不了八股的精神。”(437页)所谓八股的精神就是第一,不要说自己的话,要“代圣人立言”,第二,要按照一定的间 架和腔调去写。叶老所谓的时代固然不是当下,但性质又何其相似? 思虑再三,我最终决定将本来的练笔设计略去,留下更多的时间来让学生悟读,有关的语言训练主要是放在了课文练习中明确指出的两个双重否定句式上,这是一种保本的做法,也许不是最佳的选择,但最起码不坏。三:如何把长文读短

落足点最终放在了文章本身上,但仍不轻松,这篇课文虽然已经有所删减,便仍然很长,细细挖掘,段段都有文章,字字都有学问。均匀用力,结局只能是收获平平。结合课后的背诵重点,我的课时比例主要放在了课文的第四自然段。这一段的文字非常严谨,无论是炼词造句,构段方式,都是学生学习的典范,所以我采用了精讲的方式,主要是从两个角度来指导学生品读,一个是从细处着眼,抓关键字词来体会感悟。二是从大处着眼,通段来感受作者的表达层次,句式特点。从课堂效果来看,大部分预设,学生都是能感悟到位的。这一段既是读的指导,也是读法的指导。第五自然段的文字比较长,无法这样精读,我在教学第四自然段的基础上适当放手,迁移学法,让学生自我品悟。也许是学法指导上还有欠缺,也许是五年级的学生能力上还存在不足,从学情看学生还是有一点迷茫,部分学生能跟上节奏,也有一部分学生可能就要吃力一些,没法参与进来,或许,在设计上,我还可以再轻松一点,随意一点。第三自然段我采用的是以文带文的方式,借着作者的写作思路,结合着第四自然段“韧性”的感悟来讲,感觉还是比较流畅的。除此之外,其它的段落基本上是点到为止。纵观整堂课,这样的取舍分配还是合理的,只是在细节上可能还需要作更多的预设,在临场的课堂掌控上,还需要进一步提高能力。

当然,本课的遗憾也是挺多的,几位老师提出来的问题,我也深表认同。这其实不是这一节课的问题,可以说是我教学中一贯存在的问题。我觉得产生这样的问题有以下几个原因。首先还是自身的能力不足,课堂上放得不够开,无法充分调动起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其次是课堂的目标定位也可能偏高偏难。我往往在对文本进行深入解读之后,试图和作者能等而视之,就无法再全身而退走出来,以平等的姿态和学生站在一起,成为他们“平等中的首席”,在平时的课堂中,往往是浅讲的课堂气氛比较好,深入进去之后应者廖廖,这也许是我目前要努力突破的瓶颈吧。篇四:如何写评课稿

如何写评课稿

评课的方法:

1、评课的三个阶段

(1)评课前的准备:

课程标准要熟练;对教材要有很好的理解;了解相关的理论。

(2)课堂的观察——观察教师、学生的活动

(3)课后的分析交流: 提出问题;研究问题;解决问题。

2、听课的四要素: 看:师生的活动。

听:教师的语言

记:运用规范的符号纪录,便于分析、统计。

想:教学思想;教学目标;教学结构;重点难点;教学方法;教师板书;学生活动。

3、评课五不要:

不要挖苦讽刺;不要轻易下结论;不要以个人的倾向品评;不要居高临下、趾高气扬;不要信口开河;

4、评课三为主:

要以肯定成绩为主;要以帮助提高为主;要以鼓励改革为主;

5、评课的两个突出:

突出重点;突出特点

6、评课的五个关注点:

研讨课:围绕研讨,关注未来。要谈建议、主张,少说定型之言。

示范课:关注闪光点,以介绍新思想、新思路为主,多说优点少说缺点。

交流课:提自己的看法时,多一些商量,少一些武断,关注点在——互动。

调研课:注重观察分析,多谈现象,关注原因。

检查课:评价的目标,多量化少笼统,关注点在综合性。

“创新学习”型课堂教学评课指导(原创)

一、评教学思想。

1、关注生命发展,注重个性培养。着力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态度与学习方法。变“讲学式”为“学导式”,转变为教材内容、正确答案、教案设计而教;为听课老师、为完成任务而教的旧观念,变成从学生的现有水平出发,为学生的持续发展而教的新观念。正确理解终身教育、终身学习观。

2、对学生创新思维的训练与能力的培养是否落倒实处。

二、评教学效果。

3、教学重点的把握,难点的突破。基础性练习的落实与效果。

4、学生的旧问题是否解决,新问题的讨论是否充分。各层次学生是否在原来基础上得到了不同的发展。

5、学生在学到识知的同时,是否也学会交际、交流。

三、评教学内容。

6、是否依据学生发展的需要,合理处理了教材与学习辅助材料。

7、是否根据学生认知水平,确立学习进度。

四、评问题设计。

8、是否做好预先设计、设想,做到少而精,富有层次性和针对性。

9、内容是否联系生活,有益于激情、激趣。

五、评学生表现。

10、质疑问难是否勇跃,从数量到质量有没有逐步地发展。

11、板演、表演、回答、小老师培养方面是否充分,是否尽量为学生创设各种表现机会。

12、学生参与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有没有体现,在时间上有没有得到保证,参与形式是否多样。

六、评教学准备。

13、是否充分利用学校现有教学设施,用得不好是浪费,有而不用是更大的浪费。

14、有没有根据需要自制教具。

15、在时间与难度上合乎情理,不温不火。

七、评教学氛围。

宽松、和协、民主和进取。

八、评教学方法。

16、善于求异提问,挖掘学生正确答案以后的思维活动,全面反馈学生学习情况。

17、教无定法,贵在得法,得不得法,就看学生能不能学到法。

18、因材施教,分层指导;面向中间,照顾两头。

19、善用表扬激励,对学生表现的评价能及时、正确,富有区分度与鼓动性。

九、评教师表现。

20、语言规范、正确,富有情趣性、严密性。体现融洽的师生关系。

21、体态自然,表情合理、变化适度。

22、板书规范、突出重点、记录要点,位置安排科学。

十、评课堂结构

1、课堂结构是否完整,是否合理,是否具有灵活性。

2、课堂组织形式是否进一步走向开放,由室内向室外、校外„延伸。

评课稿

作者:龙浔中心„ 成果来源:本站原创 点击数: 3991 更新时间:2006-5-22 大家下午好!

首先,谨让我向二实小的三位老师为我们提供的示范课,及所付出的努力表示感谢!下面,我针对我们小组上午所讨论的情况,向大家作个汇报。不足之处,请其他老师作补充。

上午的 三节课,教者都能贯穿“以学生为本,以促进学生的发展为本”和“自主、合作、探究”的教学理念。教师从容不迫,适时发挥,教学语言和蔼可亲,给人如沐春风之感;学生活泼好动,积极参与学习过程,学生学习的主人翁意识跃然纸上。这些给我们留下深刻的印象。

两节的阅读课体现出了两个“注重”:

1、注重“读”。教师腾出时间和空间让学生以读促悟,读中感悟,读出情趣,在充分读的基础上抓住重点段、关键词、耐人寻味之句,让学生品读,细思,揣摩,体悟。潜心品味语言描摩之妙,领略文章意境之美,感受作者情感之真。实现了对文本的真诚倾听和对话;

2、注重对学生“学习方法的指导”。如在《浅水洼里的小鱼》一文中,教者让学生说出,要怎样去学,学生说出了:“可以联系上下文理解”,“可以查找资料或上网”、“请教他人”„„学生懂得应怎样才能学得更好,培养了自主学习的能力。

而在《动脑筋解决问题》的这节口语交际课上,更是让我们耳目一新。新课程标准把口语交际教学提升到前所未有的地位,口语交际作为一种新型 的培养学生语言表达,与人交往能力的实践课越来越受到老师的重视。我从“这节课带给学生一个怎样的课堂”这个角度进

行评价:

一、给学生一个生活的课堂。口语交际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世界有多大,生活有多大,口语交际的空间就有多大。教师能在广阔的生活中选出贴近学生生活实际的话题,如“家里有了蟑螂怎么办?”,“考试考不好怎么办?”等,让学生觉得有本之源,有话可说,学生的兴趣度和参与度极高。

二、给学生一个实践的课堂。培养学生口语交际能力的终极目标是培养走向社会的现代人,这就要求口语交际要实践性。这节课里,学生针对“家里着了火应采取什么措施”、“要是我们遇到了危险怎么办”等展开对话。体现出“语文的综合性的实践性”,加强了课堂与课外生活 的联系和沟通,使小课堂连着大世界。

三、给学生一个对话的课堂。学生间的对话要有一定的应变能力,这种能力只有在双向互动,“你来我往”中才能形成,在本课里采用了三种互动方式:生生互动,师生互动,群体互动。正是这些互动使学生打了思路,激发了兴趣,锻炼了胆量,在多听,多说,多想中得到了发展,从而避免了那种“一人说,众人听,语言信息单向传递状态,思维交流、碰撞较少”的弊病。学生在互动中无拘无束地塑造并张扬自己的个性,在神采飞扬中真正展示自我,释放本真,实话实说。

四、给学生一个开放的课堂。老师把课堂还给学生,拓宽校际时空,兼容并蓄,打通课内外的壁垒,呼唤起学生以往的经验和巨大的学习潜能。学生敢于面直老师“老师生气时我们应该怎么办”,“在课堂上常举手,但老师总是不提问我”等敏感的话题。正因为有了这种

开放,我们才能听到那么多的富有童真、童趣,令人忍俊不禁的真话、孩子话。然而,教学永远是不完美的艺术!因些,也有一些地方值得我们去探讨:

1、在《浅水洼里的小鱼》中,老师对“在乎”一词的处里时,读的时间浪费太多。我们所倡导的“读中感悟”,学生只要通过朗读,体会到了字里行间的意思,感悟到了人物的内心感受就可以了,如果对本来是很简单很容易理解的句子,一味没完没了的读,那就显得南辕北辙了。

2、在《动脑筋解决问题》的口语交际中所出示的三个学习要求,可以在讨论伊始就出示出来,因为就三个要求,也是对学生对口语交际的最基本的要求,这些要求应该是统一的。一起出示会让学生对口语交际的要求有个总的清晰的认识,对于学生如何更好的交际起着指导性的作用。

当然,这只是一此不太成熟的见解,有待大家去探究。

谢谢大家!篇五:《鲜花和星星》听评课记录

《鲜花和星星》课堂实录

教学目标:

1、学会6个生字及它们在文中组成的词语,绿线内的1个字只识不写,认识2个偏旁。

2、通过借助多媒体演示以及学生自创的情境,紧扣词句,让学生“身临其境”,把观察、想象、朗读有机结合,感受意境之美、语言文字之美,同时引发儿童对大自然的关注与热爱。

3、在理解的基础上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4、模仿课文第一小节,进行说话、写话练习。

教学重难点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展开丰富的想象,感受自然美和语言美。教学准备:课件、音乐,图片

教学过程

一、谜语导入

师:同学们,你们喜欢猜谜语吗?

生齐答:喜欢

师:今天呢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两个谜语,我们来看一看吧!

(1)长在绿叶中,五颜六色它最美。

(2)它的家在夜空,它是夜空的小眼睛,一闪一闪亮晶晶,夜夜都在放光明。

生1:第一个谜底是鲜花

生2:第二个谜底是星星

【评:猜谜的方式导入,很有吸引力!】

(老师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鲜花、星星,展示图片,读好词语。)师: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首关于鲜花和星星的诗歌。(齐读课题)老师听出来,刘硕华同学的声音最大,奖励他当小老师领大家读一遍,他读一遍,咱同学跟着读一遍。(小老师领读)【评:小老师领读,方法不错。】

二、走进诗歌,朗读感悟。

1、配乐范读。

师:同学们,大自然非常的美。一年四季都开满了鲜花,大家看!课件展示茉莉花,夹竹桃,石榴花,栀子花,美人蕉„„而浩瀚的星空常会给我们带来无限的遐想,出示星空图,现在我们就一起走进这美妙的世界,听老师范读(配乐)

【评:配着音乐范读,渲染了气氛,效果很好】

2、初读课文。

师:同学们,下面的时间自由读课文,遇到难读的地方多读几遍。(生自由地练读课文)

(1)请同学们配合读书。分小节再读课文,看看谁能把它读熟练了 找两个同学配合着读一下,看谁能读通顺,读熟练,找两组同学

(2)请同桌合作读。你读第一节,他读第二节,展示一下合作读

【评:多种方式练读课文,读出了层次,为背诵打下基础】

三、检查生字词

师:课文读完了,那这些新词你认识了吗?找个同学来读一下这些新 词,学生读之后,及时评价激励。

最、满地、一朵、真、一颗

喜欢、那里、星星、花儿、睡了(自由读、指名读、齐读、去拼音开火车读,摘苹果游戏练读)

【评:摘苹果游戏范读,在游戏中识字,新颖】

四、再读课文

1、我们分小节来学课文,先读第一小节,(出示第一段)提问:你觉得夏天的鲜花多吗?

生1:夏天的鲜花非常多,非常美!

师:你能把鲜花的多读出来吗? 生2读

师:大自然真美啊,一年四季都开满了鲜花,大家看!课件展示美丽花儿„„面对这么美丽的花儿,你能用哪些词语来赞美他们呢? 生1:五彩缤纷

生2:五颜六色

师:说得真好,跟着老师来美美的读一读这些词语吧!

五颜六色 万紫千红 五彩缤纷

百花盛开 竞相开放 争奇斗艳

【评:在读的方面,老师引导的很到位】

2、第二节(出示第二段)

师:刚才我们感受到了鲜花的多和美,那夏天的星星怎么样呢? 生1:夏天的星星一闪一闪的,像水晶

生2:星星像人的眼睛

师:孩子们说得真好,夜晚的小星星很多,一闪一闪的,像宝石一样,非常美丽,带着这种美妙的感觉再读第二小节

五、拓展创作

师:学习了《鲜花和星星》这首小诗,你一定也产生了诗的灵感,我们一起来当小诗人吧!(课件出示)这是草原上遍地的羊儿„„这是草原上遍地的牛儿„„这是满天的小鸟„„这是池塘里满池的鱼儿„„你能选一幅你最喜欢的画,作作诗吗?

生1:我最喜欢海洋里的鱼儿,这里一条,那里一条,真比森林的树木还多。生2:我最喜欢森林里的大树,这里一棵,那里一棵,真比海洋里的鱼儿还多。

【评: 把学生模仿的小诗歌打到大屏幕上,让大家欣赏评价,及时的评价对学生有激励作用】

六、学写生字。

1、朵:

先指学生说说怎么记住这个字,怎么写好这个字,老师再讲解写时要注意的:上下结构,上面的“几”字头没有钩,下面的“木”一竖不要太长。

2、真:

先指学生说说怎么记住这个字,怎么写好这个字,老师再讲解写时要注意的:里面有三横,不与折相连。

(学生书写,按笔顺描红,教师巡视,找两个有代表性的同学的字来评价,投影仪投到大屏幕上,请同学们评价一下这两个同学的字,及时的表扬和监督学生写字。)

评课:

从教材的角度来看,这首诗歌是首次给孩子们现代诗的形式;从字词训练的角度来看,这课侧重于“比”的内涵;从内容来看,这课以回环往复、一咏三叹的形式告诉学生:鲜花和星星的多及美。我想,教材编者的意图绝不仅仅是让孩子们感知生活,还有对诗歌这种形式的热爱与贴近。因此,赵老师充分领会了教材精神,让学生在充分感知课文的基础上,读通顺、读流利。接着再来抓住重点词,指导有感情地朗读,力求读好。然后,教者没有局限于此,而是进一步拓展深化,进而是对诗歌句式的熟悉:由多种形式的练读,到独立完成一首诗歌的创作,这个过程不但是对文章主题的深化理解,也是一次扎扎实实的诗歌写作训练。

第四篇:《夹竹桃》观课报告

《夹竹桃》观课报告

我听了苗静老师讲的《夹竹桃》一课,受益匪浅。这篇课文是我国著名的教育家季羡林先生的作品。本文用美丽生动的语言描绘了在万紫千红、五彩缤纷的花季里,夹竹桃的可贵韧性和花影迷离的动人美景,表达了作者对夹竹桃的喜爱之情。

苗老师这节课设计思路清晰,目标定位准确,重点突出,教态自然、大方,以读促教,读中感悟。亮点很多:

一、注重课前预习,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从本节课的教学看,学生课前预习效果好。首先字词认读准确,然后朗读能做到正确、流利、有感情。从这儿也可以看出苗老师在平时的教学中很注重学生学习方法的指导,使学生各方面的基础都很扎实。

二、问题设计精练,学生容易思考,并且环环相扣。

如:在第二次读文时,苗老师让学生快速浏览,并画出中心句。当学生指出中心句后,师问“这句话与哪句话相照应?”“从这儿可以看出这篇课文的结构是什么?”“根据总——分——总的结构课文可以分几段?”紧接着苗老师又追问“课文从哪几个方面进行描写夹竹桃的?”学生说出“花色”、“韧性”、“幻想”后,教师相机板书。这一系列问题的设计,在师生双方交流互动的过程中一下就把课文的结构、段落、层次清晰地印在了听者的头脑中,对这篇课文有了一个整体的认识,这种设计不但使整堂课效率高,而且易于理解课文。

三、过渡自然,如蜻蜓点水,顺理成章。

如:在讲完第五自然段部分内容后,苗老师说“夹竹桃一年四季都奉陪了哪些花?齐读第四自然段。”简洁的语言一下就把学生带到了第四自然段的学习中。

四、由花及人,升华主题,加深理解。

在讲解夹竹桃的韧性之后,苗老师出示了季羡林老先生的生平资料,让学生明白季老先生就是具有夹竹桃这种坚韧品格的人,这也是季老先生喜欢夹竹桃的原因,并让学生举生活中具有这种品质的人和物的例子。这样由花及人再拓展的设计,升华了文章的主题。

这节课的优点很多,值得我学习的地方实在不胜枚举。

提点建议:课标中指出“教学中要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所以在字词教学认读生字词之后,是否可以让学生提出不理解的字词,再让其他学生说说对这些字词的理解呢?学生课前预习得非常好,相信他们一定会解决这些问题的。

以上是我对这节课的粗浅认识,有不当之处请各位领导、老师批评指正。

第五篇:评课稿

评课稿

千阳县启文小学 李红荣

尊敬的各位老师:

大家下午好!

本周在学校的安排下,我听了四位年轻漂亮的老师的精彩课堂展示,使我受益匪浅,但由于时间关系,我只谈谈自己听了赵静老师和王瑞平老师的收获。

听了一(3)班的赵静老师这节课,给我感受最深的就是赵老师人年轻,漂亮,驾驭课堂的能力更漂亮,让人佩服。值得我学习的地方很多。例如本节课教师先从学生熟悉的打扫卫生情境图引题,请学生认真观察,说说你发现了什么,这个问题既熟悉又简单,学生们跃跃欲试,积极性立刻被调动起来了。老师又及时准确的表扬了回答问题的学生,学生的兴趣更浓了,没有得到回答问题的学生有些失望,紧接着老师又说:“今天学习新知识时,大家表现好的都可以得到你想要的幸福成长卡”,更加激化了学生学习新知识的兴趣,活跃了课堂气氛。赵老师还采用了多媒体的教学手段手,创设教学情境很直观、形象,符合学生的年龄特点,又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效果特别好。

听了一(1)班王瑞萍老师的这节课,给我感触最深的是王老师在传统教学风格的基础上,添加了很多新的元素。注重强化知识点的训练,能力的培养,注重对学生情感的熏陶,同时又注重和学生间的平等对话,通过教师个人的人格魅力和深高的教学素养把整节课演绎的十分精彩。例如王老师在0的认识教学中,通过理解0的两种意义,让学生寻找生活中的0,教学0的写法,0的加减法几个环节向我们呈现了一节优秀的常规课。先不说课本身的好坏,就看班级五十多孩子在课上的表现,就可以看出老师对孩子训练有素。即使是后排的孩子离老师比较远也能把小手放好不乱动,真的很不容易。因为一年级的小学生在开学一个多月这么短的时间内,就能帮助孩子养成这么好的习惯的确很难做到。还有王老师在教学过程中始终盯着每一个孩子,观察他们的听课状态,并及时提醒注意力不集中的孩子,让每个孩子都能专心听课。教师语言具有亲和力,声音不大不小,听起来特别舒服,值得我学习。

通过本次活动,我觉得我们应该在以下两方面注意些:

1、在课堂中教师要少让学生齐声回答问题。在平时的课堂中学生齐声回答问题的现象比较多。我认为这样不好,因为一般回答问题的学生都是中等生或学优生,这样的回答听起来热闹,但其实是放弃了中下学生和学困生,这些学生本来就习惯不好,基础差,懒予动脑,如果老师只让学生齐声回答,他们就会只看热闹。我认为,教师应多让学生个别回答问题,简单的问题让中下学生或学困生回答,并对于他们的点滴进步及时表扬,这样既能强迫了他们学习,又可以让他们体会到学习的快乐,还可增强他们学习的兴趣。

2、在课堂中教师和学生要互动。

互动这一课堂教学理念并不是新生事物,而是自古就有的。无论是中国古代孔子与弟子的座谈还是古罗马教育家昆体良提出的“教是为了不教”都或多或少的在形式和内容上成为“师生互动”的先导。要使“师生互动”这一理念真正内化到课堂教学方式中,我们必须明白不仅要教给学生知识还要教给学生获得知识的方法。教师在课堂上的角色就不能是单纯的给与者,而应该是获取方法的引导者。所以,在课堂教学中开发学生大脑智力因数、引导学生学习思维更要求师生间有充分的交流与合作,因而, 在课堂中教师和学生要互动,这样才能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趣,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总之,本次教研活动我的感触很深,我觉得讲台就是教师的舞台,这个舞台不一定多么豪华,台下也不一定有观众和掌声,只要有孩子们,有我们不断地耕耘,那么这个舞台就一定是最绚丽的!在以后的工作中,我一定会虚心向年轻人请教,不断努力地学习、钻研,使自己的课堂真正显示出实效性。

下载《夹竹桃》评课稿word格式文档
下载《夹竹桃》评课稿.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评课稿

    浑然天成,熠熠生辉 ——浅谈一节好的语文课 前天,在市马市街小学认真的聆听了几位老师的语文优质课,听后,我感慨万分。对于一节好的语文课,我有了更深刻的认识。以前总以为,只要学......

    如何评课(推荐)

    如何评课? 各位领导,各位老师下午好! 每一次外出听课,听完课总会有评课这一环节,每到这时候,我就特别佩服那种能系统地有理有据进行评课的人,反观自己,一节课到底应从哪些方面进行评......

    评课(模版)

    评 课 珍珠老师 听了全国阅读课老师一堂声情并茂的语文课,我感触颇多,受益匪浅,现从以下几个方面谈谈我自己的感受: 一、将信息技术和语文课程合理整合,形象的思维和抽象的思维......

    评课稿

    数学研讨课评课稿 城 关雷 小 学 鹏 数学研讨课评课稿 本周我们通过早读时间,听了三位老师的课,使我受益匪浅。 秦老师这节课的从学生的已有经验出发设置问题情境,打破原有知识......

    评课稿

    初中思想品德课评课稿 2018年4月25日上午,我听了一节八年级思想品德课《做个聪明的消费者》,听了之后我受益匪浅,觉得值得学习的地方很多。下面我着重谈谈对这节课的看法。 一......

    评课稿

    评张丽君课 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明确,教学步骤清晰,达到了预期的效果。张老师在语言表达,语调控制,课堂组织上的表现极其出色,值得我们学习。学生和听课老师都跟着教学思路,学到了东......

    评 课 稿

    评 课 稿 中心发言人:宋正梅 今天听了张巧凤老师执教的《奇异的琥珀》这一课,感觉整节课实效性很强。这是六年级上册第五单元里的第一课,本课是一篇说明文。说明文一直都让人......

    评课稿

    蒋老师执教的这一堂课是一堂清晰实在,扎实系统,动静结合的小学英语课。教师以新的课程理念为指导,充分考虑儿童的年龄特点,在本课的教学设计和组织上注重了以下几个方面。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