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抽屉原理——塘下镇上金小学
“抽屉原理”教学设计
张 鹤 老师
【教学内容】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六年级下册第68页。
【教学目标】
1.经历“抽屉原理”的探究过程,初步了解“抽屉原理”,会用“抽屉原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2.通过猜测、验证、观察、分析等数学活动,建立数学模型,形成比较抽象的数学思维。3.通过“抽屉原理”的灵活应用,提高学生解决数学问题的能力和兴趣,感受到数学文化及数学的魅力。
【教学重点】
经历“抽屉原理”的探究过程,初步了解“抽屉原理”。
【教学难点】
“抽屉原理”的理解及运用。
【教具、学具准备】
每组都有相应数量的杯子、小棒。
【教学过程】
一、游戏引入。
1、师:同学们在我们上课之前,老师想跟大家做个小游戏,这里有2把椅子,请3位同学上来。师:听清要求,老师说开始以后,请你们3个都坐在椅子上,每个人必须都坐下,听明白了吗?(师转身背对着3位同学)。
师:好,开始。同学们他们都坐了吗? 生:坐下了。
师:老师看不到他们坐的情况,但是我敢肯定地说:“不管怎么坐,总有一把椅子上至少坐两个同学”我说得对吗?
生:对!
师:那么为什么能做出准确的判断呢?道理是什么?这其中蕴含着一个有趣的数学原理,大家想知道吗?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研究这个原理。好,开始上课。
二、动手操作,探究新知
(一)教学例1
1、师:我们今天就用小棒和杯子来研究这个原理。(板书:小棒,杯子)
①、师:把4根小棒放到3个杯子里有几种不同的摆法,那么请大家摆摆看,看看有什么发现。(教师巡视,让学生边摆边记录每种情况)
②、师:请哪个小组上来摆摆看,我们一起来帮他记录下。生:(4,0,0)
(3,1,0)(2,2,0)(2,1,1)
③、师:还有不同的放法吗?(出示课件)请同学们观察这所有的摆法,想一想。3个人坐到2把椅子上,不管怎么坐,总有一把椅子上至少坐了2个同学,那么把4个小棒放到3个杯子里,不管怎么放,你有什么发现?
生:不管怎么放,总有一个杯子里至少有2根小棒。
④、师:你是怎么得到的呢?还有谁跟他的发现是一样的?谁来说一说。(多请几个学生说说)
⑤、师:老师将同学们的发现记录下来。那么“总有”是什么意思? 生:一定有
⑥、师:“至少”又是什么意思? 生:最少
⑦、师:就是不能少于2根是吗?(通过操作让学生充分体验感受)
2、6根小棒5个杯子。
①、师:刚才同学们把所有的摆法一一列举出来,得到这样的结论,这样的方法我们可以称之为枚举法。那我们再往下想,把6根小棒放到5个杯子里,你猜想下会有什么结果? 生:不管怎么放,总有一个杯子里至少有2根小棒。②、师:他是这样想的,你呢?
③、师:我的猜想也和大家的一样,可是想得到这样的结论还需实验证明一下。同学们小棒的数量越多,摆法也会相应的增加,要是有更多的小棒和杯子用枚举法麻烦不?那你能不能只用一种摆法就可以证明这个结论呢?
学生讨论——汇报
生:先在每个杯子里各放一根小棒,剩下的一根小棒,不管怎么放,总有一个杯子里至少有2根小棒。
④、师:谁和他的分法是一样的,他刚才这样的分法是怎么分的?
生:平均分。
⑤、师:对于用平均分的方法你们同意吗?那老师有问题请教,为什么他只平均分这种分法,就能证明把6根小棒放到5个杯子里,不管怎么放总有一个杯子里至少有2个小棒呢?小组一起商量一下。
学生反馈„„
⑥、师:要想保证这个杯子里的小棒的数量最少,所以要用平均分,假如其他杯子还空着,能保证这个杯子里的小棒的数量最少吗?
生:不能。
3、利用算式来表示
①、师:那如果用算式怎么表示————如果学生说出6÷5=6/5,教师就来引导用有余数的除法。生:6÷5=1„„1 ②、师:余下的这个小棒怎么办。好,老师将同学们的方法演示一下(课件动画)
③、师:那么根据这种方法,把10根小棒放在9个杯子里,会怎么样?理由是什么?20根小棒放到19个杯子里呢?
④、师:那你能举出数据更大些的离子吗? 生:汇报(动态生成)。
⑤、师:这么大的数字,同学们这么快得到结论,你是不是发现了有什么规律吗? 生:小棒的根数比杯子的个数多1,总有一个杯子里至少有2根小棒。
(二)教学例2
1、师:看来同学们的发现是一致的,刚才我们研究的都是小棒的根数比杯子的个数多1,如果是多2,多3,甚至更多,是不是也会出现这样的结论呢?
2、师:把5根小棒放到3个杯子里,会怎么样?
生:总有一个杯子里至少有2根小棒。5÷3=1„„2,剩下的2根小棒分别放到不同的杯子里。生:总有一个杯子里至少有3根小棒。5÷3=1„„2,剩下的2根小棒分别放到同一个杯子里。
4、师:究竟至少是2根小棒,还是3根呢,老师用课件来给大家演示下。
5、师:如果把18根小棒放到5个杯子里,会怎样?
生1:把18根小棒放到5个杯子里不管怎么放,总有一个杯子里至少有4根小棒。18÷5=3„„3
6、师:老师也给大家演示下。如果把39根小棒放到5个杯子里,又会怎样,你能不能很快得出答案呢?
生2:把39根小棒放到5个杯子里不管怎么放,总有一个杯子里至少有8根小棒。
6、师:不管怎么放吗?谁听懂了?
7、师:同学们,研究到这了,我们来观察下,这些算式,都是小棒数除以杯子数。总有一个杯子,至少有几根小棒数和这些算式所得的商、余数有什么关系?(学生讨论)
生:用小棒的根数÷杯子的个数得到的商+余数。
8、师:他说商+余数,你有意见吗?那是什么? 生:商+1
9、师:谁能完整的说一说。
(三)介绍抽屉原理
1、师:同学们,我们现在研究的问题叫做抽屉原理,抽屉原理讲的是(课件演示)。谁做抽屉? 生:杯子。
2、师:有关抽屉原理的知识一起来了解一下。
三、应用原理,解决问题
1、师:运用我们今天所学习过的抽屉原理的知识,你能不能解决一些实际问题啊?有没有信心?我们来试试。
2、师:谁来读一读题“8只鸽子飞回3个鸽笼,至少有3只鸽子要飞进同一个鸽笼里,为什么?”这里谁做抽屉,谁做被分的物体?
生:鸽子做被分的物体,笼子做抽屉。
生:8÷3=2„„2,表示每只鸽笼里先飞进2只鸽子,剩下的2只鸽子再平均飞到2个笼子里。
3、师:把14个苹果平均分到4个盘子里,总有一个盘子里至少有几个苹果?这里又是谁做抽屉,谁做被分的物体呢?
生:篮子做抽屉,苹果做被分的物体。生:把14个苹果平均分到4个盘子里,总有一个盘子里有4个苹果。14÷4=3„„2,剩下的2个苹果再平均分到2个盘子里。
4、师:你说的真好,和大家想的一样吗?同学们玩过扑克牌吗?一共有多少张牌,抽出2张王牌还剩几张?如果从中任意抽取5张,会出现什么情况。
生:总会出现2张同样的花色。
5、师:是这样吗?同学们(课件展示)。原来扑克牌当里也能运用我们今天所学的抽屉原理来解决问题是吗?
四、全课小结
1、师:同学们,学了今天这样课你有什么收获。
第二篇:小学抽屉原理
《数学广角—抽屉原理》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经历“抽屉原理”的探究过程,初步了解“抽屉原理”,会用“抽屉原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2.通过猜测、验证、观察、分析等数学活动,建立数学模型,发现规律。渗透“建模”思想。
3、经历从具体到抽象的探究过程,提高学生有根据、有条理地进行思考和推理的能力。
4、通过“抽屉原理”的灵活应用,提高学生解决数学问题的能力和兴趣,感受到数学文化及数学的魅力。
【教学重、难点】经历“抽屉原理”的探究过程,理解“抽屉原理”,并对一些简单实际问题加以“模型化”。
【教学准备】
1、教学ppt课件
2、铅笔120支(小棒代替),笔盒100个(杯子代替),每个小组3个杯子,5支小棒;扑克牌1副,凳子4把。
【教学流程】
一、问题引入。
师:在上课前,老师特别想和同学们做个游戏,谁愿来?老师准备了4把椅子,请5位同学上来。1.游戏要求:老师喊“准备”,你们5位同学围着椅子走动,等老师喊“开始”后请你们5个都坐在椅子上,每个人都必须坐下。
2.师:“准备”,“开始”,他们都坐好了吗?老师不用看就知道总有一把椅子上至少坐着两名同学,是这样的吗?如果反复再做,还会是这样的结果吗?
(游戏开始,让学生初步体验不管怎么坐,总有一把椅子上至少坐两个同学,使学生明确这是现实生活中存在着的一种现象。)
3、引入:看来,不管怎么坐,总有一把椅子上至少坐两个同学。你知道这是什么道理吗?这其中蕴含着一个有趣的数学原理,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研究这个原理。
4、明确学习目标与任务:
师:看到这个课题,你能想到这节课我们将要学习哪些知识吗?(学生表达想法)课件出示学习目标与要求
1)、了解“抽屉原理”,会用“抽屉原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2)通过实验操作、自主探究、小组合作发现抽屉原理。3)感受数学文化的魅力,提高对数学的兴趣。
二、探究新知
(一)教学例1
为了研究这个原理,我们做一组实验。
1、观察猜测
课件出示例1:把4支铅笔放进3个文具盒中,不管怎么放总有一个文具盒至少放进 ____支铅笔。
猜一猜:不管怎么放,总有一个文具盒至少放进 ____支铅笔。师:你会用实验证明你的猜想吗?
2、小组合作:
课件出示:把4支铅笔放进3个文具中盒中,可以怎样放? 有几种不同的放法? 提出实验要求:我们以小组为单位实际放放看,一人负责操作,其他人用笔将不同的放法记录下来。(师巡视,了解情况,个别指导)
3、交流汇报
师:你们摆好了吗?共有几种摆法?(学生说)
学生汇报:小组代表汇报,老师利用电脑进行了模拟实验演示,课件出示各种摆法:(4,0,0)(3,1,0)(2,2,0)(2,1,1),师:还有不同的放法吗? 生:没有了。
4、说结论:
师:观察这四种分法,在每一种放法中,有几支铅笔放进了同一个文具盒?
生:答:第一种摆法有4支铅笔放进同一个文具盒中;第二种摆法有3支铅笔放进同一个文具盒中;第三种摆法有2支铅笔放进同一个文具盒中;第四种摆法有2支铅笔放进同一个文具盒中;
师:: 我们综合这4种摆法,你们能发现什么规律?(学生说)师:谁能再说一遍?谁还想说?
引导学生说:不管怎么放,总有一个盒子里至少有2枝铅笔。(课件出示)教师板书:老师把同学们的发现记录下来,(板书): 铅笔 文具盒 总有一个文具盒至少放进 4 3 2 5、教师重点强调:“总有、至少”
师:老师为什么要强调“总有、至少”呢?“总有”是什么意思? 生:一定有,总会有(强调存在性)师:“至少”有2枝什么意思?
生:不少于两只,可能是2枝,也可能是多于2枝?
师:就是不能少于2枝。(通过4种摆法让学生充分体验感受)
师小结:看来,不管怎么放,总有一个文具盒至少放进2枝铅笔。这是我们通过实际操作,采用一一列举的方法得到的结论。
6、教学平均分方法
A、老师提出质疑:假如是6支铅笔放进5个文具盒,或者是10支铅笔放进9个文具盒,甚至是100支铅笔放进99个文具盒,结果会怎么样?你还会用一一列举的方法去证明吗?(学生思考)那有没有一种既简单又快捷的方法呢?
B 引导观察:师:请同学们观察这4种分法,哪种摆法最能体现“至少有2支铅笔放进同一个文具盒”这个结论呢?(摆法4)
师:它是怎样分的呢?我们再看一遍摆的过程。C 课件演示平均分的过程并引导学生思考:
1、它是怎样分的?(平均分)
为什么只用平均分一种方法就能证明“总有1个文具盒至少放入2支铅笔”?
2、你能用平均分的方法解释刚才的结论吗? 学生思考——组内交流-----汇报.引导学生说:如果每个文具盒放进1支,最多放进3支.剩下的1支不管放在哪个文具盒里.总有1个文具盒至少放进2支铅笔。(或那个文具盒就至少有2支笔)师:谁能再说一遍?谁还想说?(课件出示)
D 谁会用算术表示刚才平均分的过程?教师板书:4÷3=1„„1
7、引导发现原理1:
刚才我们学习了一一列举的方法,而且还学习了用平均分的方法证明了“把4支铅笔放进3个文具盒中,总有一个文具盒至少放进2支铅笔”这个结论。下面我们看到一组练习。①尝试练习(课件)如果把6支铅笔放到5个文具盒中,总有一个文具盒至少放进()支笔? 如果把10支铅笔放到9个文具盒中,总有一个文具盒至少放进()支笔? 如果把100支铅笔放到99个文具盒中,总有一个文具盒至少放进()支笔? 你会用算术解释吗?教师板书 ÷ 5 = 1„„ 1 2 100 ÷ 99 = 1„„1 2 ②课堂小结:通过刚才的学习你发现什么规律?(多指几名学生回答)
引导学生归纳出:只要放的铅笔数比文具盒的盒数多1,总有一个文具盒里至少放进2支铅笔。
师:你同意他的说法吗?谁还想说?
③师:如果把文具盒看做抽屉,铅笔看做被分配的物体,那刚才的规律还可以另外一种表达(课件出示):如果物体数比抽屉数大1,不管怎么放,总有一个抽屉至少放入2个物体。(学生读一遍)
8、师:你能用抽屉原理解释刚才的抢凳子游戏吗?什么是被分物体?什么是抽屉?
(二)教学例2
如果物体数比抽屉数多
2、多
3、多4„„又会出现什么结果呢?
1、出示例题(PPT):把5支铅笔放进3个文具盒,不管怎么放总有1个文具盒里至少放多少支铅笔?为什么?
2、学生猜想结论:
3、师:你们猜想的对吗?我们看看电脑模拟实验的过程,(电脑演示平均分的过程)师:你能解释为什么吗?
4、汇报(演示)并解释发现的结论。
A解释并汇报:如果每个文具盒放进1支,最多放进3支.剩下的2支不管放在哪个文具盒里.总有1个文具盒至少放进2支铅笔。(或那个文具盒就至少有2支铅笔)
B教师板书:老师把同学们的发现记录下来,板书:5 3 2
5、算术怎样列?5÷3=1———2
6、尝试练习
1、如果7支铅笔放进4个文具盒中,至少有()支铅笔放进同一个文具盒中?
2、如果9支铅笔放进4个文具盒中,会有什么结果? 3、15支呢?
4、你能用算术表示吗?
7、学生做题汇报,教师板书 ÷ 4 = 1„„3 2 9 ÷ 4 = 2 „„1 3 15 ÷ 4 = 3„„3 4
8、总结规律,发现原理2 师:我们研究到这了,看看有什么规律? 学生汇报:
学情预设①:“商+余数”和“商+1”两种情况:师:验证一下,看看到底是商+1还是+余数?
学情预设②:意见统一为“商+1”:师:为什么不管余几都是商+1呢?)
总结:课件出示:如果物体数比抽屉数 大一些,不管怎么放,总有一个抽屉至少放入(商+1)个物体。
(如果有学生提出没有余数的情况,可以让学生举例子验证,说明这个结论的前提是“有余数”)
三、巩固运用解决问题
应用原理能不能解决一些实际问题?下面准备了一组闯关练习,如果闯关成功,那同学们就会得到一个神秘礼物哦!想不想试试?有信心吗?
1、闯关1:7只鸽子飞回5 个鸽舍,至少有()只鸽子要飞进同一个鸽舍里。为什么?
2、神秘礼物:机器猫小叮当
3、闯关2:8只鸽子飞回3个鸽舍里,至少有()只鸽子要飞进同一个鸽舍里?为什么?
4神秘礼物:扑克牌游戏
一幅扑克,拿走大、小王后还有52张牌,请你任意抽出其中的5张牌,那么你可以发现什么?为什么? ①师与生配合做
教师洗牌学生抽其中的任意5张,教师猜其中至少有2张是同花色的。②学生试着解释。5闯关3:智慧城堡
在我们班的任意13人中,总有至少()人的属相相同,想一想,为什么?
1.学生猜想 2.学生试着说理
3.式子表示:13÷12 = 1„„1 1+1 = 2(名)
6、神秘礼物:名言警句“聪明出于勤奋,天才在于积累”。
——华罗庚
7、闯关4:智慧城堡
1.会昌小学在“感恩教师,送祝福”活动中,为每位过生日教师订了一份生日蛋糕。请问154名教师中至少有()名教师的生日是在同一个月份? 2.学生猜想 3.学生试着说理
4.式子表示154÷12=12„„10 12+1=13(人)
8、神秘礼物:喜羊羊与灰太狼
9、闯关5思维拓展
如果要保证至少有2名教师生日是在同一天,那至少要有()名教师?
10、介绍数学知识:(课件出示“你知道吗“)
四、课堂小结:通过今天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五、作业训练
要求学生完成练习册练习。
六、板书设计: 抽屉原理
(物体数)(抽屉数)至少数 铅笔 文具盒 总有一个文具盒至少放进(商+1)÷ 3 = 1„„ 1 2 6 ÷ 5 = 1„„ 1 2 100 ÷ 99 = 1„„1 2 5 ÷ 3 = 1„„2 2 7 ÷ 4 = 1„„3 2 9 ÷ 4 = 2 „„1 3 15 ÷ 4 = 3„„3 4
+余数)(商 用式子表示为:
物体数÷抽屉数=商„ „余数
至少数=商+1(注意:不是商+余数)
七、设计思路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课堂教学是师生互动与发展的过程,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教师是课堂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本节课的教学注重为学生提供自主探索的空间,引导学生在观察、猜测、操作、推理和交流等数学活动中初步了解“抽屉原理”,学会用“抽屉原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1、经历“数学化”的过程。
“创设情境——建立模型——解释应用”是新课程倡导的课堂教学模式,本节课运用这一模式,设计了丰富多彩的数学活动,让学生经历“抽屉原理”的探究过程,从探究具体问题到类推得出一般结论,初步了解“抽屉原理”,再到实际生活中加以应用,找到实际问题和“抽屉原理”之间的联系,灵活地解决实际问题。让学生经历“数学化”的过程,学会思考数学问题的方法,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
2、用具体的操作,将抽象变为直观。
“总有一个文具盒中至少放进2支铅笔”这句话对于学生而言,不仅说起来生涩拗口,而且抽象难以理解。怎样让学生理解这句话呢?我觉得要让学生充分的操作,一在具体操作中理解“总有”和“至少”,二在操作中理解“平均分”是保证“至少”的最好方法。通过操作,最直观地呈现“总有一个文具盒中至少放进2支铅笔”这种现象,让学生理解这句话。
3、注重建模思想的渗透。
本节课的教学,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模型”思想,让学生理解“抽屉问题”的“一般化模型”。在学生自主探索的基础上,教师引导学生对两种方法进行比较,使学生逐步学会运用一般性的数学方法来思考问题;在学生解决了“4枝铅笔放进3个文具盒”的问题后,继续思考,类推,得出一般性的结论。这样设计,提升了学生的思维,发展了学生的能力。
4、注重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调动学生积极探究知识的动力,学生感兴趣就会很积极地参与到学习中来,反之他们则会不予理睬。对于“抽屉原理”的学习,学生以前并没有接触过,学生以前理解数学问题全都是由数量和数量关系组成,解决问题时基本上是用算术和几何知识,极少用到推理的知识。所以,教学中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犹为重要。本节课中,教师从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出发,从简单的物体入手,鼓励学生大胆思考,积极交流、讨论等,给学生创设了一个和谐的学习环境,使学生在轻松愉快中学习数学,并在数学学习中享受着快乐。
5、体现“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新教学理念。
教师不是学生学习的指挥者,而是学生学习活动的伙伴。教学中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只是与学生共同探索、共同研究,与学生一起解决问题、构建模型,让学生在问题中 “学”和“悟”。
6、精选学生身边感兴趣的素材。
学生的智力活动与他对周围事物的作用紧密联系,即学生的理解来自他们作用于物体的活动。“抽屉问题”具有一定的思维性和抽象性,学生往往缺乏感性经验,只有通过实际操作获得直接经验,才便于理解其方法,从而发现其规律。所以在教学中,教师应多挖掘一些生活素材,让学生从生活经验中理解“抽屉问题”,学习“抽屉问题”,从而掌握“抽屉问题”,同时也让学生深切的感受到数学就在自己身边,自己学习的是有用的数学
第三篇:抽屉原理
《抽屉原理》教学设计 芙蓉中心小学 简淑梅 【教学内容】:
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六年级(下册)第四单元数学广角“抽屉原理”第70、71页的内容。【教材分析】:
这是一类与“存在性”有关的问题,教材通过几个直观例子,放手让学生自主思考,先采用自己的方法进行“证明”,然后再进行交流,在交流中引导学生对“枚举法”、“反证法”、“假设法”等方法进行比较,使学生逐步学会运用一般性的数学方法来思考问题,从而抽象出“抽屉原理”的一般规律。并利用这一规律对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加以“模型化”。即:只需要确定实际生活中某个物体(或某个人、或种现象)的存在就可以了。【学情分析】:
抽屉原理是学生从未接触过的新知识,很难理解抽屉原理的真正含义,尤其是对平均分就能保证“至少”的情况难以理解。
年龄特点:六年级学生既好动又内敛,教师一方面要适当引导,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他们的注意力始终集中在课堂上;另一方面要创造条件和机会,让学生发表见解,发挥学生学习的主体性。
思维特点:知识掌握上,六年级的学生对于总结规律的方法接触比较少,尤其对于“数学证明”。因此,教师要耐心细致的引导,重在让学生经历知识的发生、发展和过程,而不是生搬硬套,只求结论,要让学生不知其然,更要知其所以然。【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目标:
经历“抽屉原理”的探究过程,初步了解“抽屉原理”,会用“抽屉原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通过猜测、验证、观察、分析等数学活动,建立数学模型,发现规律。渗透“建模”思想。
2.过程与方法目标:
经历从具体到抽象的探究过程,提高学生有根据、有条理地进行思考和推理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通过“抽屉原理”的灵活应用,提高学生解决数学问题的能力和兴趣,感受到数学文化及数学的魅力。【教学重点】:
经历“抽屉原理”的探究过程,初步了解“抽屉原理”。【教学难点】:
理解“抽屉原理”,并对一些简单实际问题加以“模型化”。【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扑克牌、盒子、铅笔、书、练习纸。【教学过程】:
一、课前游戏,激趣引新。
上课伊始,老师高举3张卡片。(高兴状)
(1)老师这有3张漂亮的卡片,我想把它们送给在坐的三位同学,想要吗?
(2)在送之前,我想请同学们猜一猜,这三张卡片会到男生手上还是会到女生手上?(学生思考后回答:可能送给了3名女生、可能送给了3名男生、也有可能送给了2名男生和1名女生、还有可能送给了2名女生和1名男生。)
(3)同学们列出的这四种情况是这个活动中可能存在的现象,你能从这四种可能存在的现象中找到一种确定现象吗?(学生思考后回答:得到卡片的三个同学当中,至少会有两个同学的性别相同。)
(4)老师背对着学生把卡片抛出验证学生的说法。
(5)如果老师再抛几次还会有这种现象出现吗?其实这里面蕴藏着一个非常有趣的数学原理,也就是我们今天这节课要研究的学习内容,想不想研究啊?
〖设计意图〗:在知识探究之前通过送卡片的游戏,从之前学过的“可能性”导入到今天的学习内容。一方面是使教师和学生进行自然的沟通交流;二是要激发学生的兴趣,引起探究的愿望;三是要让学生明白这种“确定现象”与“可能性”之间的联系,为接下来的探究埋下伏笔。
二、操作探究,发现规律。
1.动手摆摆,感性认识。
把4枝铅笔放进3个文具盒中。
(1)小组合作摆一摆、记一记、说一说,把可能出现的情况都列举出来。
(2)提问:不管怎么放,一定会出现哪种情况?讨论后引导学生得出:不管怎样放,总有一个文具盒里至少放了2只铅笔。
〖设计意图〗:抽屉原理对于学生来说,比较抽象,特别是“总有一个杯子中
至少放进2根小棒”这句话的理解。所以通过具体的操作,列举所有的情况后,引导学生直接关注到每种分法中数量最多的杯子,理解“总有一个杯子”以及“至少2根”。
2.提出问题,优化摆法。
(1)如果把 5支铅笔放进4个文具盒里呢?结果是否一样?怎样解释这一现象?(学生自由摆放,并解释些种现象存在的确定性。)
(2)老师指着一名摆得非常快的同学问:怎么你比别人摆得更快呢?你是否有最简洁、最快速的方法,快快说出来和同学一起分享好吗?
(3)学生汇报了自己的方法后,教师围绕假设法(平均分的方法),组织学生展开讨论:为什么每个杯子里都要放1根小棒呢?
(4)在讨论的基础上,师生小结:假如每个杯子放入一根小棒,剩下的一根还要放进一个杯子里,无论放在哪个杯子里,一定能找到一个杯子里至少有2根小棒。只有平均分才能将小棒尽可能地分散,保证“至少”的情况。
〖设计意图〗:鼓励学生积极的自主探索,寻找不同的证明方法,在枚举法的基础上,学生意识到了要考虑最少的情况,从而引出假设法渗透平均分的思想。
3.步步逼近,理性认识。
(1)师:把6枝铅笔放在5个盒子里,不管怎么放,总有一个盒子里至少有2枝铅笔吗?为什么?
把7支铅笔放进6个文具盒里呢?
把8枝笔放进7个盒子里呢?
把20枝笔放进19个盒子里呢?
……
(2)符合这种结果的情况你能一一说完吗?你会用一句归纳这些情况吗?
(笔的枝数比盒子数多1,不管怎么放,总有一个盒子里至少有2枝铅笔。)
〖设计意图〗:通过这个连续的过程发展了学生的类推能力,形成比较抽象的数学思维,从而达到理性认识“抽屉原理”。
4.数量积累,发现方法。
7只鸽子要飞进5个鸽舍里,无论怎么飞,至少会有两子鸽子飞进同一个鸽舍。为什么?
(1)如果要用一个算式表示,你会吗?
(2)算式中告诉我们经过第一次平均分配后,还余下了2只鸽子,这两只鸽子会怎么飞呢?(有可能两只飞进了同一个鸽舍里,也有可能飞进了不同的鸽舍里。)
(3)不管怎么飞,一定会出现哪种情况?
(4)讨论:刚才是铅笔数比文具盒数多1枝的情况,现在鸽子数比鸽舍要多2只,为什么还是“至少有2只鸽子要飞进同一个鸽舍里”?
(4)如果是“8只鸽子要飞进取5个鸽舍里呢?”(余下3只鸽子。)
(5)“9只鸽子要飞进取5个鸽舍里呢?”(余下4只鸽子。)
根据学生的回答,用算式表示以上各题,并板书。
〖设计意图〗:从余数1到余数2、3、4……,让学生再次体会要保证“至少”必须尽量平均分,余下的数也要进行二次平均分。并发现余下的鸽子数只要小于鸽舍数,就一定有“至少有两子鸽子飞进同一个鸽舍”的现象发生。
5.构建模型,解释原理。
(1)观察黑板上的算式,你有了什么新的发现?(只要鸽子数比盒鸽舍数多,且小于鸽舍数的两倍,至少有2只鸽子飞进了同一个鸽舍里。)
(2)刚才我们研究的这些现象就是著名的“抽屉原理”,(教师板书课题:抽屉原理)我们将小棒、鸽子看做物体,杯子、鸽舍看做抽屉。
(3)课件出示:“抽屉原理”又称“鸽巢原理”,最先是由19世纪的德国数学家狄利克雷提出来的,所以又称“狄里克雷原理”,这一原理在解决实际问题中有着广泛的应用。“抽屉原理”的应用是千变万化的,用它可以解决许多有趣的问题,并且常常能得到一些令人惊异的结果。
(4)请你用“抽屉原理”解释我们的课前游戏,为什么不管老师怎么送,得到卡片的同学一定有两个同学的性别是一样的?其中什么相当于“物体”?什么相当于“抽屉”?
〖设计意图〗:通过对不同具体情况的判断,初步建立“物体”、“抽屉”的模型,发现简单的抽屉原理。研究的问题来源于生活,还要还原到生活中去,所以请学生对课前的游戏的解释,也是一个建模的过程,让学生体会“抽屉”不一定是看得见,摸得着,并让学生体会平常事中也有数学原理,有探究的成就感,激发对数学的热情。
三、循序渐进,总结规律。
(1)出示71页的例2:把5本书放进2个抽屉中,不管怎么放,总有一个抽屉至少放进3本书。为什么?
A、该如何解决这个问题呢?
B、如何用一个式子表示呢?
C、你又发现了什么?
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继续板书算式。
(2)如果一共有7本书呢?9本书呢?
(3)思考、讨论:总有一个抽屉至少放进的本数是“商+1”还是“商+余数”呢?为什么?
教师师让学生充分讨论后得出正确的结论:总有一个抽屉至少放进的本数是“商+1”(教师板书。)
〖设计意图〗:对规律的认识是循序渐进的。在初次发现规律的基础上,引导学生抓住假设法最核心的思路---“有余数除法”,学生借助直观,很好的理解了如果把书尽量多地“平均分”给各个抽屉里,看每个抽屉里能分到多少本书,余下的书不管放到哪个抽屉里,总有一个抽屉里比平均分得的书的本数多1本。从而得出“某个抽屉书的至少数”是除法算式中的商加“1”,而不是商加“余数”,从而使学生从本质上理解了“抽屉原理”。四.运用原理,解决问题。
1、基本类型,说说做做。
(1)8只鸽子飞回3个鸽舍,至少有3只鸽子要飞进同一个鸽舍里。为什么?
(2)张叔叔参加飞镖比赛,投了5镖,成绩是41环。张叔叔至少有一镖不低于9环。为什么?
2、深化练习,拓展提升。
(1)有一副扑克牌,去掉了两张王牌,还剩52张,如果请五位同学每人任意抽1张,同种花色的至少有几张?为什么?
如果9个人每一个人抽一张呢?
(2)某街道办事处统计人口显示,本街道辖区内当年共有 370名婴儿出生。统计员断定:“至少有2名婴儿是在同一天出生的。”这是为什么? 至少有多少名婴儿是在同一个月出生的?为什么?
〖设计意图〗: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去分析、解决生活实际问题,不仅是学生掌握知识的继续拓展与延伸,还是他们成功解决问题后获取愉悦心情的重要途经;不同题型、不同难度的练习不仅能进一步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还能满足不同的孩子学到不同的数学,并体会抽屉原理的形式是多种多样的。
五、全课小结,课外延伸。
(1)说一说:今天这节课,我们又学习了什么新知识?你还有什么困惑?
(2)用今天学到的知识向你的家长解释下列现象:
从1、2、3……100,这100个连续自然数中,任意取出51个不相同的数,其中必有两个数互质,这是为什么呢?
〖设计意图〗:既让学生说数学知识的收获,也引导学生谈情感上的感受,同时培养他们的质疑能力,使三维目标落到实处;把课堂知识延伸到课外,与家长一起分析思考,主要是想拓展学生思维,达到“家校牵手,共话数学”的教学目的。
板书设计。
抽屉原理
物体数 抽屉数 至少数 =商+1
(铅笔数)(盒子数)
2
3
÷ 4 =1……1 2 =1+1 ÷ 5 =1……2 2 =1+1 ÷ 2 =2……1 3 =2+1 ÷ 2 =3……1 4 =3+1
〖设计意图〗:这样的板书设计是在教学过程中动态生成的,按讲思路来安排的,力求简洁精练。这样设计便于学生对本课知识的理解与记忆,突出了的教学重点,使板书真正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
第四篇:抽屉原理
《抽屉原理》教学反思
严田小学彭性良
《课程标准》指出:数学必须注意从学生的生活情景和感兴趣的事物出发,为他们提供参与的机会,使他们体会数学就在身边,对数学产生浓厚的兴趣和亲近感。也就是创设丰富的学习氛围,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通过让学生放苹果的环节,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出本节课学习的内容。通过3个苹果放入2个抽屉的各种情况的猜测,进一步感知抽屉原理。认识抽屉原理不同的表述方式:①至少有一个抽屉的苹果有2个或2个以上;②至少有一个抽屉的苹果不止一个。
充分利用学生的生活经验,对可能出现的结果进行猜测,然后放手让学生自主思考,采用自己的方法进行“证明”,接着再进行交流,在交流中引导学生对“枚举法”、“假设法”等方法进行比较,教师进一步比较优化,使学生逐步学会运用一般性的数学方法来思考问题,发展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在有趣的类推活动中,引导学生得出一般性的结论,让学生体验和理解“抽屉原理”的最基本原理。最后出示练习,让学生灵活应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使学生所学知识得到进一步的拓展。
这种“创设情境——建立模型——解释应用”是新课程倡导的课堂教学模式,让学生经历建模的过程,促进学生对数学原理的理解,进一步培养学生良好的数学思维能力。
第五篇:抽屉原理
《抽屉原理》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现行小学教材人教版在十一册编入这一原理,旨在于让学生初步了解“抽屉原理”(也就是初步接触第一原理),会用“抽屉原理”解决实际有关“存在”问题;通过猜测、验证、观察、分析等数学活动,让孩子建立数学模型,发现规律;使孩子经历从具体到抽象的探究过程,提高学生有根据、有条理地进行思考和推理的能力;通过“抽屉原理”的灵活应用,提高学生解决数学问题的能力和兴趣,感受到数学文化及数学的魅力。
学情分析:使孩子经历从具体到抽象的探究过程,提高学生有根据、有条理地进行思考和推理的能力;通过“抽屉原理”的灵活应用,提高学生解决数学问题的能力和兴趣,感受到数学文化及数学的魅力。教学目标:
1、经历“抽屉原理”的探究过程,初步了解“抽屉原理”,会用“抽屉原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2、通过操作发展学生的类推能力,形成比较抽象的数学思维。
3、通过“抽屉原理”的灵活应用感受数学的魅力。
教学重点:经历“抽屉原理”的探究过程,初步了解“抽屉原理”。
教学难点:理解“抽屉原理”,并对一些简单实际问题加以“模型化”。
教学过程
一、游戏引入
3个人坐两个座位,3人都要坐下,一定有一个座位上至少坐了2个人。
这其中蕴含了有趣的数学原理,这节课我们一起学习研究。
二、新知探究
1、把4枝铅笔放进3个文具盒里,不管怎么放,总有一个文具盒里至少放进()枝铅笔先猜一猜,再动手放一放,看看有哪些不同方法。用自己的方法记录(4,0,0)(3,1,0)(2,2,0)(2,1,1)你有什么发现?
不管怎么放总有一个文具盒里至少放进2枝铅笔。总有是什么意思?至少是什么意思
2、思考
有没有一种方法不用摆放就可以知道至少数是多少呢?
1、3人坐2个位子,总有一个座位上至少坐了2个人2、4枝铅笔放进3个文具盒中,总有一个文具盒中至少放了2枝铅笔5枝铅笔放进4个文具盒中,6枝铅笔放进5个文具盒中。99支铅笔放进98个文具盒中。是否都有一个文具盒中
至少放进2枝铅笔呢? 这是为什么?可以用算式表达吗?
4、如果是5枝铅笔放到3个文具盒里,总有一个文具盒至少放进几枝铅笔?把7枝笔放进2个文具盒里呢? 8枝笔放进2个文具盒呢? 9枝笔放进3个文具盒呢?至少数=上+余数吗?
三、小试牛刀 1、7只鸽子飞回5个鸽舍,至少有几只鸽子要飞进同一个鸽舍里?
2、从扑克牌中取出两张王牌,在剩下的52张中任意抽出5张,至少有几张是同花色的?
四、数学小知识
数学小知识:抽屉原理的由来最先发现这些规律的人是谁呢?最先是由19世纪的德国数学家狄里克雷运用于解决数学问题的,后人们为了纪念他从这么平凡的事情中发现的规律,就把这个规律用他的名字命名,叫“狄里克雷原理”,又把它叫做“鸽巢原理”,还把它叫做
“抽屉原理”。
五、智慧城堡
1、把13只小兔子关在5个笼子里,至少有多少只兔子要关在同一个笼子里?
2、咱们班共59人,至少有几人是同一属相?
3、张叔叔参加飞镖比赛,投了5镖,镖镖都中,成绩是41环。张叔叔至少有一镖不低于9环。为什么?
4、六年级四个班的学生去春游,自由活时有6个同学在一起,可以肯定。为什么?
六、小结
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七、作业:课后练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