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从中国银行汇款去香港中国银行,中国银行开设离岸账
从中国银行汇款去香港中国银行,中国银行开设离岸账户,开立中国银行香港支行的个人储存账户需要哪些资料
很多人注册成立离岸公司后会选择开立离岸账户,那么离岸账户有何特点?不受本地外汇管制;离岸账户收益在本地免税;离岸账户存款利息免税;账户保密;规避政治风险;规避金融风险;规避商业风险;运作成本低;便利企业国际结算;离岸账户与在岸账户联动,便利公司财务运作;方便集团投融资业务操作。
从中国银行汇款去香港中国银行
问:我在重庆,想从中国银行汇款700RMB去香港中国银行,有对方的账号,请问一下手续费是怎么算的啊?还有就是一般几天会到那边的账户啊?是只要是中国银行营业厅都可以办理吗?
答:首先,对方账号是香港中行的账号吗?如果是的话,那么汇款不能汇人民币,必须汇外汇,比如说是港币。所以,你可以把人民币换成港币汇出去。
第二,你要提供的是对方的银行名称,地址,对方的账号,名称(都是需要英文填写的)最好在提供一个对方银行的swift code,不过对方也是中行,不提供也不要紧。
第三,手续费问题:港币汇到中行旗下的国外银行,手续费 比一般的海外电汇便宜。由两部分组成 港澳台电讯费+电汇票汇手续费(汇款金额的0.1%,最低50元)。
第四,一般银行的口径是3至5个工作日,不过到港中的一般不用那么久。
第五,您到所有中行网点都可以办理,只要带好本人身份证购汇。
中国银行开设离岸账户
离岸公司注册完毕后,可以选择开设公司本地账户也可以开设离岸账户,香港和大陆是常见的离岸账户开设地点。下面对中国银行离岸账户开设进行说明。
1.所有董事直接到香港开立户口:
香港银行一般要求有限公司的所有董事亲自到银行办理开户手续,户口签署人或公司董事如果是中国内地人士,必须持有中国护照或来往港澳通行证方可办理开户。瑞丰会计师事务所会派专人给予全力的配合,直到把账户开好为止。
2.所有董事到内地外资银行开立离岸户口:
如果您没有护照,您可以到香港银行设在中国境内的分行开立离岸户口,香港汇丰银行设在广州的分行或香港渣打银行设在深圳的分行。户口签署人及非户口签署人的董事只要拥有中国内地身份证即可办理。开户人应带备的资料请参阅第5项。
3.公司董事不能亲自到香港开户的处理办法:
由于有些董事不方便直接到香港银行开户,他们可以在香港银行设在中国境内的分行签署开户文件(俗称签名见证),等到分银行把文件送到香港总行后,我们再到总行代为办理开户手续。由于此类开户较为复杂,开户前可向我们查询。
4.开户时君成给予的配合:
推荐并接洽银行,联系好开户地点和开户时间;安排会计师出具开户文件(CERTIFIED TRUE COPY),担当介绍人,派专人全程陪同开好账户。如有需要,可以从深圳接带到香港。
5.开立公司银行账户所需资料:
董事的身份证明文件(护照或来往港澳通行证)正本/商业登记证正本/注册证书正本/公司章程正本/公司印章/会议记录正本/会计师签署的开户文件/存入新户头的现金(5000元港币左右)/由董事所在地银行开出的资信证明正本(如:存款证明、银行簿、银行卡等)。
6.中国银行开户重要提示:
(1)带身份证、有效的通行证或护照;
(2)先填写开户文件,交查册费;
(3)查册没问题再通知本人到港取账户;
(4)网上银行只可以查账,不可以汇款;
(5)户口要用一年后,才可以申请信用证户口;
(6)BVI公司户口先填资料,再交查册费,一个半月电话回复,查妥才接受开户。
开立中国银行香港支行的个人储存账户需要哪些资料?
办理香港账户必须有有效证件(港澳通行证)加地址证明(有效的地址就可以了,不是一定要香港地址)。
同名的水电煤气费的单子可以作为地址证明。
办理香港账户只能本人亲临香港,因为受国家限制,中国人如果没有实际出境不能开海外账户。
你的阻碍因素在于地址证明,你可以拿国内的6个月内的银行账单,作用等同于乱七八糟的收费单据,这样你就可以开立账户了。
但是香港汇丰账户也有点门槛,如:
万用账户:余额3000港元以上,每月收15港元,否则每月35港元
根据你的需要选择,一般万用账户就可以,不过相应服务费就会很多很多。
第二篇:中国银行汇款方法
中行接收境外汇入汇款,需向汇款方提供以下重要信息:
1、收款人名称(Name of Beneficiary)按汇出行要求写中文或者汉语拼
音。
2、收款人在中行开立的存折或借记卡帐号(Account Number)
3、收款人开户行名称(Name of Beneficiary’s Bank)
中文:中国银行南宁市邕州支行(望仙坡分理处)
英文:President of bank of China ,Yongzhou Subbranch Nanning4、收款人开户银行地址(Address of Beneficiary’s Bank)
中文:中国广西南宁市古城路15号
英文:15 Gucheng Road, Nanning Guangxi P.R.C5、中行广西区分行在环球同业银行金融电讯协会的代码
(简称SWIFT CODE)
BKCHCNBJ480
中国银行南宁市邕州支行
第三篇:中国银行外汇通境外汇款
境外向境内居民个人汇入外汇流程
日期: 2009-07-22 来源: 中国银行 作者:
产品名称
预结汇汇款
产品说明
“预结汇汇款”是指办理境外个人通过中国银行境外分行向境内居民个人汇入外汇时,如汇款人要求以人民币交付收款人,境外分行先按照中国银行总行制定的汇款日现汇买入价将所汇汇款折成人民币,告知汇款人所汇的人民币金额,再将外汇汇往指定的境内收款行,境内收款行根据境外分行的付款指令,通知解付行对收款人直接解付人民币的特定汇款方式。
产品特点
1.兑换无损失:预结汇汇款可以帮助汇款人及时锁定人民币兑换汇率,兑换金额无损失。
2.解付快捷:预结汇业务通过电汇方式汇入国内,速度快,如果收款人在中国银行开有“活期一本通”账户,收款将更加快捷、方便。
3.结汇方便无需申请:人民币直接转交收款人,无需境内收款人办理任何结汇申请。
4.境外货币转换方便:中国银行境外机构可以办理美元、欧元、英镑、日元、澳大利亚元、加拿大元和新加坡元7种币种的服务,其他货币只需兑换成上述7种货币即可。
适用对象
长期在境外工作的具有完全民事行为能力的中国公民,为了回避人民币升值带来的汇率风险,将外币折合成人民币后汇入境内。
办理流程
请到中国银行境外分行网点具体咨询并办理。
温馨提示
最佳的收款方式是汇入中国银行本外币活期一本通账户;境外汇款人如果没有境内收款的账户,也可以办理预结汇,只要能提供准确的收款人姓名、详细地址和日间联系电话,中国银行同样可以办理人民币汇款解付。
第四篇:香港中国银行大厦
简介:
香港中银大厦自1982年底开始规划设计,至1990年3月19日银行乔迁开始营业,历时六年有余,大厦基地面积约8400平方米,是一块四周被高架道路“缚绑”着的局促土地。要满足楼地板面积需求,要在高楼林立的香港中环区“出人头地”,唯有向高空发展,这就是如今315米的主要原因之一。
作者:
贝聿铭
贝聿铭,美籍华人建筑师,1983年普利兹克奖得主,被誉为“现代建筑的最后大师”。贝聿铭为苏州望族之后,1917年出生于广东省广州市,父亲贝祖贻曾任中华民国中央银行总裁,1935年赴美国哈佛大学建筑系学习师从建筑大师格罗皮乌斯和布鲁尔。贝聿铭作品以公共建筑、文教建筑为主,归类为现代主义建筑,善用钢材、混凝土、玻璃与石材,代表作品有美国华盛顿特区国家艺廊东厢、法国巴黎罗浮宫扩建工程。
历史:
香港中银大厦坐落于香港维多利亚港附近,中环花园道1号,是中国银行香港总部所在地。由享誉盛名的美籍华裔建筑师贝聿铭设计,著名结构师Leslie E.Robertson担任结构设计。中银大厦自1982年底开始规划设计,1985年4月破土动工,到1990年5月大厦正式开幕。
Robertson向贝聿铭建议采用合成的超强结构体,即以钢组构成盒状,内灌注混凝土,做为抗风力暨承重的主干。整座大楼采用由八片平面支撑和五根型钢混凝土柱所组成的混合结构“大型立体支撑体系”,此钢砼结构立体支撑体系,从而有效地改进了结构的性能。
香港中国银行大厦
设计以及影响:
楼高加上当地台风季节强劲的风力,使得建筑物的结构系统需要非比寻常的解决方式,结构工程师罗伯森,这位ENR杂志1989年的风云人物,向贝氏建议采用合成的超强结构体,即以钢组构成盒状,内灌注混凝土,以之做抗风力暨承重的主干。
仔细观察中银大厦,会发现许多贝氏作品惯用的设计,以平面为例,中银大厦是一个正方平面,对角划成4组三角形,每组三角形的高度不同,节节高升,使得各个立面在严谨的几何规范内变化多端,至于平面的概念,可以溯至1973年的马德里大厦,马德里大厦亦是以方正的正面做多边的分割,分析其组合,乃系两个平等四边形的变化。
中银大厦整栋大楼以三楼营业厅,17楼高级职员专用餐厅兼宴客厅与顶端70层的“七重厅”等处最受瞩目。
两层楼高的营业空间恢宏,以石材为室内主要建材更增加其气派,位在该层中央直达第17楼的内庭,其在询问服务台上方的天花处形成一个金字塔,令人联想到巴黎罗浮宫整建案的设计,同样是金字塔造型,两者有着不同的空间意义,罗浮宫一案是由玻璃形成一个罩覆的实体空间,中银大厦是在一个实体空间中塑出虚负的空间。贝氏极为知名的华盛顿艺廊东厢,在东西两廊间的广场,有数个小金字塔错落地分布在喷泉,这些小金字塔是以其雕塑性来丰富景观代间,同时为两廊之间的地下通道采光,若追根究底贝氏采用的最早之金字塔造型,是拟建于剑桥的肯尼迪纪念图书馆,该案因为基地未获解决而夭折,这四个案子的金字塔尺度大为殊异,唯一共同点是皆具有采光的功能。
17楼是第一个有斜面屋顶的楼屋,斜面达7层楼高,在北侧的休闲厅,透过玻璃天窗可以仰视到大厦的上部楼层,自中庭可以俯看到营业大厅,空间的流畅性在此再现得淋漓尽致。
第七十楼的“七重厅”是举办盛大宴会的场所,大厅中有张可坐24人的大桌,两侧有数组沙发,南侧是备餐间,储藏室及男、女厕所,整层就是一个大房间,加上高斜的玻璃屋顶,尺度巨伟,通常建物的顶屋是机械房,贝氏却将香港中银大厦机械房安排在第六十九层,在其上层创造一个充满阳光的玻璃厅,引进阳光,引进风光,将人们对空间的感觉引进至高的层次,令人衷心地佩服建筑师的气魄,这是贝氏一贯的设计手法——结合阳光与空间。
玻璃帷幕墙需要定期清洗,中银大厦的造型独特,清洁维护需要特殊的设计配合,因为建筑物没有平台,清洁工作台得储藏在第十八、三十一、四十四与六十九楼的机械房内,操作时,工作台得由特别设计的窗门出入,斜面的部分,与喷泉地大厦的方法相同,在斜面周边设计轨道以架设工作台,受大斜撑构体的影响,垂直的窗棂不是连续的,工作台的挂勾特别加长以增加安全性,一幢建筑施工完成并不意味结束,日久天长的维护工作随着业主迁入而开始,建筑师有责任藉着良好的设计为业主考虑,中银大厦是一个典范。
中银大厦有个三层楼高的石质墩座其上是玻璃帷幕墙楼层,这点是贝氏作品的特例,通常贝氏设计的高楼,由底至顶通体只有一个建材,墩座是因应基地的斜坡而设计,同时希望藉着厚重的石材,增强稳定的感觉,香港中国银行大厦地图
本数据来源于百度地图,最终结果以百度地图数据为准。墩座部分的窗框呈“冂”形,在窗底加一横石,而非四边连续呈口字形,相同的窗框出现在好莱坞的艺人经纪中心;石柱顶端的四方菱形白色石饰,则可在巴黎的罗浮宫整与北京香山饭店见到;第十七楼与七十楼的遮阳设施,同样地曾用在华盛顿国家艺廊东厢与达拉斯梅耶生音乐厅;大厦南大门两侧的灯座,使人想到了台中东海大学校区内的类似设计,这些“似曾相识”的建筑语汇与元素乃是经过历练的设计结晶,凡能经得起考验的,就是历久弥新的设计,这就是贝氏作品隽永的原因。
大厦东西两侧各有一个庭园,园中有流水、瀑布、奇石与树木、流水顺着地势潺潺而下。水在此具有双重意义,实质方面,水声可以消灭周围高架道路的交通噪音,另一方面水流生生不息,隐喻财源广进,象征为银行带来佳运,西南解处耸立朱铭的“和谐相处”铜塑,对着的两个个巨大青铜像在灰色的花岗岩衬托下,甚是抢眼,铜塑的位置正是到香港观光胜地山顶缆车站的必经之处,就整个敷地计划而言,颇有点睛之妙,贝氏从事敷地计划,未若香港一般的惯常方式将建筑盖满整个基地,而用心地在东西两侧规划了庭园,为人挤楼拥的香港创造了精致的室外空间,诚乃可贵之举。历史
香港中银大厦坐落于香港维多利亚港附近,中环花园道1号,是中国银行香港总部所在地。由享誉盛名的美籍华裔建筑师贝聿铭设计,著名结构师Leslie E.Robertson担任结构设计。中银大厦自1982年底开始规划设计,1985年4月破土动工,到1990年5月大厦正式开幕。
Robertson向贝聿铭建议采用合成的超强结构体,即以钢组构成盒状,内灌注混凝土,做为抗风力暨承重的主干。整座大楼采用由八片平面支撑和五根型钢混凝土柱所组成的混合结构“大型立体支撑体系”,此钢砼结构立体支撑体系,从而有效地改进了结构的性能。
建筑特色:
大楼地上70层,地下4层,总建筑面积12.9万平方米。楼高315米,加顶上两杆的高度共有367.4米,建成时为香港最高的建筑物,也是世界第五高建筑物。其设计灵感源自竹子的“节节高升”,以平面为例,大楼是一个正方平面,对角划成4组三角形,每组三角形的高度不同,如同节节上升的竹子,象征着力量、生机、茁壮和锐意进取的精神,对于银行而言,其中的含意也不言而喻。其建筑特点是将中国的传统建筑意念和现代的先进建筑科技结合起来,由四个不同高度结晶体般的三角柱身组成,呈多面棱形,好比璀璨生辉的水晶体,在阳光照射下呈现出不同色彩。
这座大厦在建造时也是备受挫折。迷信风水的香港人认为它是不吉之物,因为大厦尖削的外型象三棱的刀,会切去阴阳之间微妙的平衡,殃及尖角对应的邻居,这引起了许多反对之声。为此,中国银行香港分行和贝聿铭花了很多时间与港英当局的有关部门交涉,终于使设计施工得以顺利进行。最后,在这场暗含着两国、两个世界级大师的同城较量中,贝聿铭以完美的建筑造型,节省了1/3的钢材、造价比汇丰便宜几亿美元的业绩,占据了上风。
香港中国银行模型
结构分析:
整座大楼采用由八片平面支撑和五根型钢混凝土柱所组成的混合结构“大型立体支撑体系”,此一混凝土--钢结构立体支撑体系,在改进结构性能方面具有如下独到之处:
1.采用几何不变的轴力代替几何可变的弯曲杆系,来抵抗水平荷载,更加经济有效。
2.利用多片平面支撑的组合,形成一个立体支撑体系,使立体支撑在承担全部水平荷载的同时,还承担了高楼的几乎全部的重力,从而进一步增强了立体支撑抵抗倾覆力矩的能力。
3.将抵抗倾覆力矩用的抗压和抗拉竖杆件,布置在建筑方形平面的四个角,从而在抵抗任何方向的水平力时,均具有最大的抗力矩的力偶臂。
4.利用立体支撑及各支撑平面内的钢柱和斜杆,将各楼层重力荷载传递至角柱,加大了楼层重力荷载作为抵抗倾覆力矩平衡重的力偶臂,从而提高了作为平衡重的有效性。曾经为香港设计中银大厦的著名美籍华裔建筑师贝聿铭,获美国政府颁发“史密斯松尼安古柏惠特全国设计终身成就奖”,以表彰他在建筑设计领域的杰出成就。贝聿铭将于本月10日前往白宫接受该奖项。
第五篇:香港中国银行大厦
香港中国银行大厦
位于香港中西区花园道与金钟道交界处的香港中国银行大厦,是香港最现代化的建筑之一,由贝聿铭建筑师事务所设计。该大厦曾经是香港最高和世界第5高的建筑。建筑的顶部为会议中心,一般公众不被允许进入。游客在大厦的第55层俯瞰壮观的香港城市风景。
中文名
香港中国银行大厦 分 类 建筑 位 置 香港 设计方
贝聿铭建筑师事务所 建 于 1982年底 面 积 12.9万平方米
简介
香港中银大厦自1982年底开始规划设计,至1990年3月19日银行乔迁开始营业,历时六年有余,大厦基地面积约8400平方米,是一块四周被高架道路“缚绑”着的局促土地。要满足楼地板面积需求,要在高楼林立的香港中环区“出人头地”,唯有向高空发展,这就是如今315米的主要原因之一。
设计影响
楼高加上当地台风季节强劲的风力,使得建筑物的结构系统需要非比寻常的解决方式,结构工程师罗伯森,这位ENR杂志1989年的风云人物,向贝氏建议采用合成的超强结构体,即以钢组构成盒状,内灌注混凝土,以之做为抗风力暨承重的主干。仔细观察中银大厦,会发现许多贝氏作品惯用的设计,以平面为例,中银大厦是一个正方平面,对角划成4组三角形,每组三角形的高度不同,节节高升,使得各个立面在严谨的几何规范内变化多端,至于平面的概念,可以溯至1973年的马德里大厦,马德里大厦亦是以方正的正面做多边的分割,分析其组合,乃系两个平等四边形的变化。
中银大厦整栋大楼以三楼营业厅,17楼高级职员专用餐厅兼宴客厅与顶端70层的“七重厅”等处最受瞩目。
两层楼高的营业空间恢宏,以石材为室内主要建材更增加其气派,位在该层中央直达第17楼的内庭,其在询问服务台上方的天花处形成一个金字塔,令人联想到巴黎罗浮宫整建案的设计,同样是金字塔造型,两者有着不同的空间意义,罗浮宫一案是由玻璃形成一个罩覆的实体空间,中银大厦是在一个实体空间中塑出虚负的空间。贝氏极为知名的华盛顿艺廊东厢,在东西两廊间的广场,有数个小金字塔错落地分布在喷泉,这些小金字塔是以其雕塑性来丰富景观代间,同时为两廊之间的地下通道采光,若追根究底贝氏采用的最早之金字塔造型,是拟建于剑桥的肯尼迪纪念图书馆,该案因为基地未获解决而夭折,这四个案子的金字塔尺度大为殊异,唯一共同点是皆具有采光的功能。
17楼是第一个有斜面屋顶的楼屋,斜面达7层楼高,在北侧的休闲厅,透过玻璃天窗可以仰视到大厦的上部楼层,自中庭可以俯看到营业大厅,空间的流畅性在此再现得淋漓尽致。
第七十楼的“七重厅”是举办盛大宴会的场所,大厅中有张可坐24人的大桌,两侧有数组沙发,南侧是备餐间,储藏室及男、女厕所,整层就是一个大房间,加上高斜的玻璃屋顶,尺度巨伟,通常建物的顶屋是机械房,贝氏却将香港中银大厦机械房安排在第六十九层,在其上层创造一个充满阳光的玻璃厅,引进阳光,引进风光,将人们对空间的感觉引进至高的层次,令人衷心地佩服建筑师的气魄,这是贝氏一贯的设计手法——结合阳光与空间。
玻璃帷幕墙需要定期清洗,中银大厦的造型独特,清洁维护需要特殊的设计配合,因为建筑物没有平台,清洁工作台得储藏在第十八、三十一、四十四与六十九楼的机械房内,操作时,工作台得由特别设计的窗门出入,斜面的部分,与喷泉地大厦的方法相同,在斜面周边设计轨道以架设工作台,受大斜撑构体的影响,垂直的窗棂不是连续的,工作台的挂勾特别加长以增加安全性,一幢建筑施工完成并不意味结束,日久天长的维护工作随着业主迁入而开始,建筑师有责任藉着良好的设计为业主考虑,中银大厦是一个典范。
中银大厦有个三层楼高的石质墩座其上是玻璃帷幕墙楼层,这点是贝氏作品的特例,通常贝氏设计的高楼,由底至顶通体只有一个建材,墩座是因应基地的斜坡而设计,同时希望藉着厚重的石材,增强稳定的感觉,墩座部分的窗框呈“冂”形,在窗底加一横石,而非四边连续呈口字形,相同的窗框出现在好莱坞的艺人经纪中心;石柱顶端的四方菱形白色石饰,则可在巴黎的罗浮宫整建与北京香山饭店见到;第十七楼与七十楼的遮阳设施,同样地曾用在华盛顿国家艺廊东厢与达拉斯梅耶生音乐厅;大厦南大门两侧的灯座,使人想到了台中东海大学校区内的类似设计,这些“似曾相识”的建筑语汇与元素乃是经过历练的设计结晶,凡能经得起考验的,就是历久弥新的设计,这就是贝氏作品隽永的原因。
大厦东西两侧各有一个庭园,园中有流水、瀑布、奇石与树木、流水顺着地势潺潺而下。水在此具有双重意义,实质方面,水声可以消灭周围高架道路的交通噪音,另一方面水流生生不息,隐喻财源广进,象征为银行带来佳运,西南解处耸立朱铭的“和谐相处”铜塑,对着的两个个巨大青铜像在灰色的花岗岩衬托下,甚是抢眼,铜塑的位置正是到香港观光胜地山顶缆车站的必经之处,就整个敷地计划而言,颇有点睛之妙,贝氏从事敷地计划,未若香港一般的惯常方式将建筑盖满整个基地,而用心地在东西两侧规划了庭园,为人挤楼拥的香港创造了精致的室外空间,诚乃可贵之举。
历史
香港中银大厦坐落于香港维多利亚港附近,中环花园道1号,是中国银行香港总部所在地。由享誉盛名的美籍华裔建筑师贝聿铭设计,著名结构师Leslie E.Robertson担任结构设计。中银大厦自1982年底开始规划设计,1985年4月破土动工,到1990年5月大厦正式开幕。
Robertson向贝聿铭建议采用合成的超强结构体,即以钢组构成盒状,内灌注混凝土,做为抗风力暨承重的主干。整座大楼采用由八片平面支撑和五根型钢混凝土柱所组成的混合结构“大型立体支撑体系”,此钢砼结构立体支撑体系,从而有效地改进了结构的性能。
建筑特色
大楼地上70层,地下4层,总建筑面积12.9万平方米。楼高315米,加顶上两杆的高度共有367.4米,建成时为香港最高的建筑物,也是世界第五高建筑物。其设计灵感源自竹子的“节节高升”,以平面为例,大楼是一个正方平面,对角划成4组三角形,每组三角形的高度不同,如同节节上升的竹子,象徵著力量、生机、茁壮和锐意进取的精神,对于银行而言,其中的含意也不言而喻。其建筑特点是将中国的传统建筑意念和现代的先进建筑科技结合起来,由四个不同高度结晶体般的三角柱身组成,呈多面棱形,好比璀璨生辉的水晶体,在阳光照射下呈现出不同色彩。
这座大厦在建造时也是备受挫折。迷信风水的香港人认为它是不吉之物,因为大厦尖削的外形像个三棱的刀,会切去阴阳之间微妙的平衡,殃及尖角对应的邻居,这引起了许多反对之声。为此,中国银行香港分行和贝聿铭花了很多时间与港英当局的有关部门交涉,终于使设计施工得以顺利进行。最后,在这场暗含着两国、两个世界级大师的同城较量中,贝聿铭以完美的建筑造型,节省了1/3的钢材、造价比汇丰便宜几亿美元的业绩,占据了上风。结构分析
整座大楼采用由八片平面支撑和五根型钢混凝土柱所组成的混合结构“大型立体支撑体系”,此一混凝土--钢结构立体支撑体系,在改进结构性能方面具有如下独到之处:
1.采用几何不变的轴力代替几何可变的弯曲杆系,来抵抗水平荷载,更加经济有效。
2.利用多片平面支撑的组合,形成一个立体支撑体系,使立体支撑在承担全部水平荷载的同时,还承担了高楼的几乎全部的重力,从而进一步增强了立体支撑抵抗倾覆力矩的能力。
3.将抵抗倾覆力矩用的抗压和抗拉竖杆件,布置在建筑方形平面的四个角,从而在抵抗任何方向的水平力时,均具有最大的抗力矩的力偶臂。
4.利用立体支撑及各支撑平面内的钢柱和斜杆,将各楼层重力荷载传递至角柱,加大了楼层重力荷载作为抵抗倾覆力矩平衡重的力偶臂,从而提高了作为平衡重的有效性。曾经为香港设计中银大厦的著名美籍华裔建筑师贝聿铭,获美国政府颁发“史密斯松尼安古柏惠特全国设计终身成就奖”,以表彰他在建筑设计领域的杰出成就。贝聿铭将于本月10日前往白宫接受该奖项。
现年86岁的贝聿铭在获知得奖后接受《华盛顿邮报》访问,表示他事业上的第一个“贵人”是遇刺美国总统肯尼迪的夫人杰奎琳。据了解,杰奎琳在1964年选中当时仍然寂寂无闻的贝聿铭,让他设计肯尼迪总统图书馆,从而一夜成名。
失败背后
设计金字塔被辱骂
金字塔成功建成背后的辛酸 贝聿铭最具争议性的设计,是巴黎罗浮宫拿破仑广场的透明金字塔。他曾表示,事件简直演变成一场“灾难”,他在巴黎街头遭到辱骂、被法国媒体讥讽为“贝法老”、公众还表示“巴黎不要金字塔”。他在采访中承认自己受到了伤害,而且在公众批评下几乎失去所有顾客。直至1988年,他在新建成的金字塔内获密特朗总统颁发荣誉勋章。后来,金字塔和埃菲尔铁塔一样,成为了巴黎的标志。
世贸重建敬而远之
据了解,贝聿铭于1982年获邀设计香港中国银行大厦。他表示接受这份委托,是因为他父亲曾是这家银行分行的负责人。中银大厦于1990年落成后,成为他作品中最高的建筑物,也象征着他事业的巅峰,他同时宣布退休。
贝聿铭认为,时下大众喜爱的是刺激、时髦的事物,而非伟大的建筑。对于目前美国最具争议性的世贸中心重建计划,他表示会像避开死亡一样,对其敬而远之。
而贝聿铭的堂妹、湾仔区议会主席林贝聿嘉则表示,堂兄贝聿铭对获得该奖感到兴奋。她说,中国人在美国得到大奖,是中国人的骄傲,对于家族当中能有堂兄获得杰出成就,感到荣幸。同时,林贝聿嘉估计堂兄明年春天会再次到港,而家乡苏州博物馆新馆设计将可能是贝聿铭的“封笔之作”。
贝聿铭1917年出生于广州,童年时随任中国银行香港分行总经理的父亲来往于香港及上海。1935年,贝聿铭到美国求学,入读麻省理工学院及哈佛大学,获建筑硕士。毕业后,他在美国从事建筑设计达60年。他的设计风格优美与气魄兼具,科技、人性与文化融汇,注重自然采光,被誉为现代建筑设计大师。
贝聿铭曾9次获颁美国建筑师学会设计奖,以及普里茨克建筑奖和法国荣誉勋章。而他此次即将获颁的终身成就奖,是专门奖励那些在当代实用设计领域中,作出重大和深远贡献的人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