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加强文明礼仪教育 培养学生良好行为习惯
加强文明礼仪教育
培养学生良好行为习惯
摘 要: 对小学生进行文明礼仪教育,是继承优良传统美德、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的重要途径。文明礼仪、良好行为习惯内化为学生的自觉行动,可以达到立德树人,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目的。中小学校可以通过养成教育活动、学校文化氛围创设、学科教学中德育渗透、家校合作等方式,提升学生的文明礼仪素养,帮助学生养成良好行为习惯。
关键字:文明礼仪教育 良好的行为习惯养成 自我教育 自我完善
在小学生中进行文明礼仪教育,是弘扬中华民族优秀文化、继承优良传统美德的重要途径。通过文明礼仪教育,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让良好的行为习惯逐渐内化为学生的自觉行动,以达到立德树人,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目的。
提高对文明礼仪和习惯培养的重要性和必要性的认识
在博大精深的伦理文化遗产中,优良的、传统的礼仪规范,仍然有很强大的生命力。童稚时的孔融让梨,尊敬长辈传为美谈;岳飞问路,颇知礼节,才得以校场比武,骑马跨天下;“程门立雪”更是为尊敬师长的典范。孔子曰:“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孟子也说过:“敬人者,人恒敬之,爱人者,人恒爱之。”古希腊哲人赫拉克利特也说:“礼貌是有教养的人的第二个太阳”。现代社会人与人之间日渐频繁、密切的交往中,文明礼仪是一个人道德品质的外在表现,是衡量一个人教育程度的标尺。文明礼仪教育不仅是个体道德、品质和个性形成的基础教育,也是提高全民族道德素质的基础教育。因此,学校抓好小学生文明礼仪教育,是时代的需要。
强化训练,开展活动,以礼仪教育促行为规范养成
《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的落实,是学生文明、行为习惯培养的重要途径和载体。而习惯的形成又在于训练,它的特点是规定性和重复性,对学生站、坐、写、读姿势和课堂常规、礼貌用语、学生仪表衣着,按规范性要求进行反复训练。根据学生特点,参加有关符合学生的活动,来训练文明礼仪、行为习惯,使学生始终保持一种乐于参与的良好心态,并在参与训练的过程中,养成良好的礼仪、行为习惯。
美国教育家洛克曾经说过这样一段发人深思的话,他说:“对儿童进行教育,最容易而最有效的方法,是把人的应该做事情的榜样放在他们眼前。”用榜样人物的先进思想、高尚情操、优秀品质、模范行为教育学生,使养成教育形象化、具体化,通过榜样的示范作用,给学生一个更感性、更直观的认识。为此,学校非常重视师德建设,努力树立良好师德形象,影响学生。
在养成教育过程中,我们着重抓住“文明、健美、卫生、守纪”四个项目,进行强化训练,开展“星级班级”和“星级队员”的评比活动。根据四项内容,值周师生天天评分,一周汇总分布成绩,每月评比、表扬,有效地促进了学生文明习惯的养成。
班队活动是学校进行礼仪、习惯教育的主阵地。活动对小学生来说是自由的、轻松的、愉快的。他们会大胆地、毫不顾虑地、真实地表现出自己的行为。在活动中,我们把《规范》的要求与养成教育、爱国主义教育、集体主义教育有机结合。办好学校的合唱队、舞蹈队、乐器队、科劳技制作、书法、朗读等兴趣小组,组织各学科课外小组,为学生提供发挥特长、施展才华的机会,起到“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的教育效果。
营造氛围,强化文明礼仪、行为习惯养成成果
校园环境是养成教育中的一个重要外部条件,创立一个整洁、优美、文明的氛围,对陶冶学生的情操,巩固文明礼仪培育成果。有潜移默化的作用。校园里两棵伴随学校一起成长的山楂树,学校不断强化它的育人功能。把这两棵树比喻为母亲,寒来暑往,深情地凝望着孩子们的成长。引导孩子们,山楂树在笑意盈盈地关注与欣赏着我们。每年五月,在孩子们中进行“山楂树之恋”诗歌征集活动,优秀作品发表在校报《山楂树》上。孩子们也仿佛在母亲的关注,甚至是监督中,不断调正着自我的行为与举止,达到了非常好的教育效果。
检查督导,全程渗透,强调自我教育
良好的文明行为习惯的形成是一个艰难的过程。由于小学生年龄小,良好的文明行为习惯在形成过程中不稳定。特别是一些平时行为习惯自控能力差的学生,一旦遇到适宜的土壤和气候,不良行为就会重新萌发。为此,我们注意加强检查督导,每周一个班为值勤中队,有值日领导和值日老师负责,设立了教师值日岗、红领巾监督岗、行为习惯检查岗。通过检查督导,使之自我完善。
在礼仪养成教育中,学校坚持学科教学中渗透德育,授课时力求熔知识传授、能力培养、智力发挥、思想情操陶冶于一炉。在课堂管理中,注意礼仪要求的规范和准确,充分挖掘教育中礼仪教育的因素,形成全方位礼仪教育的态势,聚合礼仪教育的各种积极因素,形成和谐共振的综合效应。使学生的礼仪意识多方面反复强化,逐步渗入灵魂深处。
考核评比,有效地激励学生自我完善
在养成教育实践中,对学生的品德行为进行考核,量化评分。班班开展自评、互评,让学生运用已掌握的道德知识来评价自己,约束自己,进行自我教育。在校内,要求学生事事处处按礼仪常规要求说话、办事。同时,在教育活动中,学校与家庭、社会文明教育相结合,努力探索三结合教育途径,与家长签定文明家长协议书,充分利用家访、家长来校的机会,加强与家长的联系,了解学生在家的行为表现,请家长给自己的孩子打分。通过考评,让学生对照考核内容,明辨是非,看到自己的优点、成绩和进步,知道自己的缺点、问题和差距。从而下决心改变不良的行为习惯,逐步养成良好的文明行为习惯。
总之,我校通过文明礼仪教育,促进了学生文明礼仪、日常行为规范的养成,提升了学生素质,教育教学质量也得到了明显改善,学校社会影响力逐年提高。
第二篇:突出养成教育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
突出养成教育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凌海)凌海市小学生养成教育经验材料
英国诗人德莱敦说:“首先我们养成习惯,随后习惯养成了我们。”不同的童年造就了不同的人生,而这“不同”的基本点就是行为习惯的不同。无数事例证明,小学阶段不仅是人生长发育、接受知识的黄金时期,更是接受道德情操、心理品质和行为习惯养成教育的最佳时期。多年以来,凌海市各所小学,坚持育人为本,树立“德育为首,全面发展”的办学理念,以培养学生良好的品德行为习惯为目标,深入扎实开展养成教育,探索出“用正确的思想去引导,用严格的训练去规范,用良好的环境去陶冶”的教育特色,促进我市小学养成教育工作得到了长足的发展。
一、确立目标,统一认识,形成合力是落实工作的根本。
几年前,我市在锦州地区确立了养成教育的目标,在凌海市各所小学达成共识:行为习惯养成教育要以培养学生良好的生活习惯、学习习惯及文明行为习惯为出发点,以有利于指导小学生健康成长为目的,坚持教育与管理、自律与他律相结合的原则,不断完善学生日常学习与生活的准则,建立富有生机和活力的教育与管理机制,以教育为先导,以制度为保证,以检查督促为抓手,以行为训练为基础,以习惯的内化与养成为目标,从基础小事抓起,注意点滴积累,切实提高学生的基础文明水平。目标确立后,各项依据本校的实际,开展各具特色的养成教育工作,促进了我市学生道德素质的提高。
二、严格管理,明确职责,提高执行力是各项工作措施推行的保障。
良好的行为规范养成教育,并不是靠几次教育,几个活动就能完成的,它需要长期的、持之以恒的训练才能形成,建立一套完整的行为习惯养成教育工作制度和成立相应的监督机构,是抓好养成教育的重要保障,为此,我市各所小学在不断总结、借鉴先进经验的基础上,都制定了一套完善的规章制度和管理办法。如:我市第二小学的教师量化考核制度、优秀班主任评比制度、三好班级评比制度、值周制度、月规范班评比制度、学生奖惩制度、十佳好少年评比制度等。
三、整体筹划,细化要求,突出重点是扎实推进养成教育工作的依托。
养成教育的内容广而细,既有道德观念、道德情操和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又有学习生活方式的指导。而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形成,又是从简单到复杂,从低级到高级发展的过程。这就要求我们在养成教育工作中,具备大局观,从整体出发,根据教育对象的不同年龄层次、不同特点细致筹划,制定和推行有针对性的切实可行的工作措施,确保工作的扎实性、有序性、针对性和有效性。如:我市第一小学根据学生年龄特点,对养成教育目标进行了分解,低年级教育内容重点放在生活习惯、学习习惯、文明礼仪上;中年级侧重于调整行为偏差、矫正不良的行为习惯;高年级主要将养成的良好习惯由自觉状态走向自主、自动,把外显的动力逐步内化为个性品质,使习惯稳固化作为重点。各班要结合各学年段训练要点作好训练工作,学校每月以抽测、模拟表演、竞赛、汇报等不同形式进行检查验收,并将其验收结果纳入优秀班主任、三好班级评比之中。
四、探究新途径,开创新方法,实现教育形式的多样化是提升养成教育效果的催化剂。
时代在发展,社会在进步,要在养成教育工作中游刃有余地应对随之而来的新问题,必须以发展的眼光,开拓新思维、采用新方法,在教育方式上不拘泥于常规,注重教育方式的多样性、有效性。在此方面,我市各小学都有着良好的尝试和心得,归纳起来大致有以下几个方面:
1.日常行为规范教育
开展“常规”教育,是培养小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最佳途径。多年来,我市各小学从常规教育出发,坚持以落实《中小学生守则》和《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为基础,针对不同年龄段的学生制定不同的教育计划,分层次、分阶段细化分解教育内容,训练和培养小学生的良好行为习惯。
我市白台子小学将养成教育分为六大方面,即品德规范、学习规范、劳动规范、卫生规范、礼仪规范、安全规范。制订了《白台子中心小学学生一日常规》。如礼仪教育,他们在一、二年级重点对学生进行称谓礼仪、问候礼仪、午餐礼仪教育。
三、四年级着重对学生进行穿着礼仪、尊师礼仪、同学礼仪、升降国旗礼仪教育。
五、六年级主要对学生进行接人待物礼仪、大型集会礼仪、队礼礼仪教育。每个年级的学生对十八种礼仪都全面了解,但又各有侧重。在低年级是安排课时,集中进行训练,让学生初步懂得怎样去做;中年级主要是巩固练习,强化教育,让学生反复不断去做;高年级强调自我认识,自觉去做,形成习惯,养成做人的基本品德习惯。同时,为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还开设了16个单项奖:有尊师奖、仪表奖、劳动奖、助人奖、学习奖等。
2.中华传统美德教育
中华传统美德教育与行为规范养成教育是辩证的统一。在养成教育实践中,我市各小学将中华传统美德赋予新的生命力,将日常行为规范教育与传统美德深入结合起来,以形象教育、学科教育为载体和依托,让学生在学习传统美德,提高认知水平过程中,吸收精华养料,内化为信心和活力,并在养成教育中得到进一步的发扬和延续。
我市第五小学根据学生在儿童、青少年阶段的身心特点、认知能力和社会对人的道德素质要求,将学校德育工作与传统美德教育结合起来,以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进行形象教育。如用《东方小故事》中活生生的形象,向学生宣传中华传统美德,宣讲做人的道理,对学生形成很强的影响力。他们还将中华传统美德教育渗透于学科教学之中,以中华传统美德道德力量,塑造人格,指导学生践行。
3.主题活动教育
学生的道德行为是在活动中形成并得以巩固的,而这种活动常常伴随着学生真实而丰富的情感体验,积极的情感体验能升华道德认识,催生道德行为。我市大业小学利用传统节日开展了一系列教育活动。学雷锋月开展“小红帽在行动”主题活动,号召学生清理街巷杂物,为孤寡老人做好事、送温暖;“三八”节开展“三个一”活动,即“出一个节目,献一份敬意,尽一份孝心”;清明节召开“走英雄路,做革命人”主题活动;儿童节、建军节、教师节、国庆节„„每一个节日活动都重点突出一个积极向上的主题,使学生在活动中潜移默化地接受美德的引领。
4.家校结合
孩子是否诚实、文明、谦虚,等等,无不与家庭的熏陶和父母的潜移默化有关。我市倡导文明家庭,文明教养,创建和谐的家庭活动,要求家长做到爱得理智,教得及时,严之有度,导之有法。许多学校多年来坚持在每个学期初,都把全学期的教育、教学计划告诉家长,密切与家长的联系,共同教育子女,并根据教育需要,定期举办“家长开放日”活动,家长与学生一同听课、与老师共同交流,保证了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的一致性。
五、加强校园文化建设,创建良好的育人环境,形成巩固养成教育成果的长效机制。
在学校中确立起合乎社会要求和时代精神,积极向上的新型教育价值观念体系,充分发挥校园文化在基础教育中的育人功能,是养成教育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更是巩固教育成果的长效机制之一。根据小学教育的性质,针对小学教育的对象和小学校园的特点,凌海市各小学在建设独具特色的小学校园文化方面作了多种形式的探索。第五小学教室文化、楼梯文化,第一小学的走廊文化,随时给学生以“温馨小提示”。
良好行为习惯的形成并非一朝一夕之功,而是一项不断坚持、常抓不懈的教育管理工作。为了下一代的健康成长,社会、家庭和每位教育工作者都有责任和义务尽倾一己之力,推进养成教育。尤其是工作在教育战线的我们,更应立足于“知行合一”,将行为习惯教育融入到学生的学习、生活等各个细节,在潜移默化中培养他们良好的行为习惯,形成优良品德。
执笔人 孟宪东
二〇〇九年十月十日
(注:此材料是在“锦州市小学生行为习惯养成教育现场会”上发言稿)
责任编辑:lnjzedu.gov.cn 调用分隔线,此处不显示
加入收藏 | 打印 | 回页首 | 关闭
最近浏览过的文章版权所有 © 2001-2010 锦州腾龙科技有限责任公司 本站是非营利性的教育网站,若不同意转载贵方文字或图片等资料请通知我们(电话:0416-2602087);若想转载本站文章,请注明出处。
推荐使用Internet Explorer 7.0,分辨率1024×768,以达到最佳浏览效果。电话:0416-2128088 教育网站许可证:2001 B0002 辽宁省教育厅 辽ICP备09008339
分隔线
第三篇:幼儿时期良好品德与行为习惯的教育培养
幼儿时期良好品德与行为习惯的教育培养对于人的一生是致关重要的。心理学研究表明,习惯的形成就像播种应该及时一样,也有一个最佳期。譬如,学者们通过调查研究认为,5岁是儿童形成使用筷子习惯的最佳期;3岁是对儿童进行解扣纽扣训练的最佳期等。1978年,75位诺贝尔奖获得者在巴黎聚会。有人问其中一位:“你在哪所大学、哪所实验室里学到了你认为最重要的东西呢?”这位白发苍苍的学者回答说:“是在幼儿园。”又问:“在幼儿园里学到了什么呢?”学者答:“把自己的东西分一半给小伙伴们;不是自己的东西不要拿;东西要放整齐;饭前要洗手;午饭后要休息;做了错事要表示歉意;学习要多思考,要仔细观察大自然。从根本上说,我学到的全部东西就是这些。”因此,作为父母,应根据幼儿成熟的机能适时进行某种品德或某个习惯的培养和训练,这就是人们所说的“好雨知时节”。所以我们应该抓住幼儿的关键期,进行良好品德和行为习惯的教育培养。目 录
内容提要————————————————1 幼儿行为问题与父母心理健康的相关研究——2 1.遵循科学的原则 ———————————3 2.掌握科学的教育方法和策略———————9 3.培养孩子良好习惯的步骤 ———————15 致 谢 —————————————————17 结束语 —————————————————17 参考文献 ————————————————18
如何引导幼儿养成良好行为习惯,就要了解行为习惯包括的内容:爱祖国、懂礼貌、讲卫生、正确的洗手入厕、文明进餐、遵守公德、良好的学习习惯、学习兴趣、生活自理、生活安全等等,日本教育家福泽渝吉说:
家庭是习惯的学校,父母是习惯的老师。要想培养好农村幼儿良好的行为习惯首先要改变家长的思想和观念。
一、转变家长的思想和观念
1.树立正确的家庭教育观
如今的农村幼儿大多数都是留守儿童,父母不在身边爷爷奶奶特别娇惯,只要孩子高兴要什么给什么,对孩子的不良行为习惯和缺点不给予及时的纠正,以至于带入到幼儿园,在农村工作的幼儿老师特别难,班上孩子人数的超额工作量大,家长对老师的工作也不太理解,他们关心的是孩子每天学了几个字,谢了几个字,算了几道数学题,对孩子的行为习惯根本不怎么重视,他们不明白孩子好的行为习惯可以影响他们的一生,要想得到家长的重视必须要让他们树立正确的家庭教育观。
在幼儿良好行为习惯的培养中不是任意进行的,在教育过程中要遵循幼儿的身心发展规律和特点,什么样的教育观塑造出什么样的孩子,作为家长面对孩子的任性和无理取闹时一定要说
不,同时要注意孩子的 第一次 因为这是良好习惯的开端,许多家长正是在教育过程中没有抓住 一
字关,不但没能培养幼儿良好的行为习惯,反而给以后的教育带来了后患。去年我所在的小班来了一名小男孩,父母不在身边一直由爷爷奶奶照顾着,当时他年龄较小还不到3岁,长得很结实个头也很大,第一天入园有些怕生,爷爷奶奶怕孩子吓着轮流抱着一直到放学,第二天也是如此,第三天所有的家长不允许陪伴孩子,爷爷奶奶就不停的交代老师多抱抱他们的孩子,后来一个月后其他的孩子都已经熟悉并适应幼儿园的生活了,可他还是每天哭闹着让一位老师抱着,就是因为他我们的工作增加了很多不便,如果第一天爷爷奶奶对他说
别的孩子都没有抱,我们炜炜也很能干不需要抱
多给他一些鼓励,更不会让老师抱习惯,他肯定会和别的孩子一样早点适应幼儿园的生活。在生活中家长只有不轻易的放弃第一次的教育,才会杜绝第二次、第三次。
2.在生活中培养孩子的良好习惯
在孩子形成良好行为的过程中,家长的责任是根据孩子的年龄特征给予引导,在有准备的环境中耐心的培养,使他的一举一动逐渐向良好的行为发展,家长良好行为可以为孩子树立学习的榜样,让孩子自觉的接受,对于3到5岁这个年龄的孩子来说,家长要做个有心人,要仔细观察对他的良好行为及时表扬赞许形成习惯,对不良的行为要表示不满帮助他学会识别的能力,而不要指责他,习惯的养成是行为积累的结果,孩子从某种行为中获得了成功感自然而然就会重复这种行为,从而变成习惯,良好的行为习惯的培养要从小开始,而且要从家庭开始。
3.发挥家长的榜样作用
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而孩子最直接的榜样来自于成人,尤其是家长,蒙台梭利说: 在孩子的周围,成人尽量以优美的语言,用丰富的表情去跟孩子说话。
幼儿的行为习惯是在成人的影响和帮助下形成的,家长具备良好的行为习惯,那孩子就会耳濡目染、潜移默化从中熏陶,受到启发,从而形成好的习惯,家长的一举一动都逃不过孩子的眼睛,必须以身作则,时时刻刻给孩子起到良好的示范作用,比如:孩子礼貌的行为、早睡早起的习惯、整洁清洁的习惯、喜欢看书的习惯等等,都跟家长的日常生活习惯有很大关系。俗话说
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幼儿时期是是模仿力最强的时期,由于他们的认识能力、分辨是非能力有限,因此,家长一定要以身作则做出榜样,正面诱导是很重要的。
这次在武汉 影子教师 跟岗学习中,永红幼儿园小四班的孩子习惯培养特别棒,从入园到放学一日的生活中每个孩子每个环节都做的特别好,就连家长们也配合的很不错,在开运动会之前老师要给家长开个会,老师在上面讲活动的安排,没有一位家长和孩子讲话,家长很认真的听孩子们也学着家长很耐心的听。农村的家长也可以为孩子树立榜样,比如:忙了一天从农田回来收拾好农具,把手脸洗干净,脏衣服不到处放,鞋袜摆放整齐,不要当着孩子面吸烟,不随地丢垃圾,说话不要带脏字等等,孩子受到这种行为的影响也会自觉的跟着学,长期坚持孩子就会逐步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可见榜样对孩子具有很强的说服力和感染力。
4.在培养幼儿的行为习惯中要注意方法和方式,切记简单粗暴
在农村幼儿园一线工作的老师可能遇到这样的情况,某位家长和老师交流: 某某老师,我们家孩子特调皮不听话,在家他只怕棍子,在幼儿园做错了事情您尽管打他,我们家长不会介意的
。像这样的家长我们可以理解,他是想通过打来纠正孩子的不良习惯,但他不明白对孩子来说,孩子喜欢鼓励、夸奖,如果总是换来批评受指责和打骂,他的情感上接受不了会产生逆反心理,也可能更加激起他的不良情绪和更多不良行为。如果家长理解孩子了心理和需求,对他的想法给予鼓励、支持和肯定,再加以耐心的诱导和启发并坚持下去,良好的行为就会逐渐养成。
农村的家长应该多抽出一些时间注意创造机会,让孩子重复好的行为,养成良好的习惯,必须贯彻始终才有成效。
二、掌握科学的教育方法和策略
作为农村幼儿工作者,除了加强家园沟通还必须有比家庭更为系统的专业的方法和策略,保证让幼儿良好行为习惯的培养。
首先幼儿园要建立一日常规进行系统化教育,3到6岁幼儿是个性品德形成的关键期,由于幼儿的可塑性很大,他们的个性品德在形成过程中会经常出现反复,所以教育内容应该做的到系列化,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和情况,制定幼儿一日活动常规,常规规定了孩子们在一日活动学习中应做到的、应遵循的一些规则,确定幼儿时期在衣、食、住、行、与人交往等方面应有的文明行为和习惯的标准,如:坐要有坐姿、睡要有睡样、饭后会收拾餐具、活动结束会整理好用品等;
三轻 说话轻、走路轻、放下东西也要轻;午餐要求做到 三净
碗里干净、桌上干净、地上干净;午睡时要求幼儿自己穿脱衣服,自己整理衣服,翻好领子;教育孩子要自己的事情自己做,不会做的事情学着做,学会的事情坚持做;还要对孩子进行各种节日的教育,三八 妇女节爱妈妈的教育,六一 儿童节的好儿童的教育,七一
爱党的教育等等。我们注重根据幼儿的身心发展特点采取有效的教育方法,如:对待性格怯懦的幼儿以培养勇敢品质为主,对待个性霸道的幼儿以培养宽容和谐与人为善的个性为主,对待贪占他人物品的幼儿以培养诚实品质为主等等。由于每个幼儿的家庭教育影响的环境和方式不同,他们对教师的教育方法也可能会产生不同的反应,我们观察了解幼儿不同的心理特征,采取有效的方法进行有的放矢地教育。
三、培养农村孩子良好习惯的步骤
要认识习惯的重要性,根据幼儿的思维具有形象性的特点,我们可以通过讲故事的方式,让幼儿通过故事中的人物特点来认识行为的好坏,了解成人的态度,多以正面的形象来使幼儿明白什么样的行为是好的,什么样的行为是不好的,以及良好行为习惯的重要性,使他们切身感受到习惯的重要性。
与孩子一起讨论制定行为规范(适合中大班幼儿),要让孩子自己说 我需要养成什么好习惯 ,只有这样才能从根本上使幼儿自觉地区遵守常规。
进行榜样教育,用各种教育行动
杰出人物好习惯进行榜样教育,身边的成人也是幼儿的榜样,包括家长、老师、还有身边的小朋友,老师在工作中应该注意以身作则,同时要约束周围的人,以正确的形象展示给幼儿,充分发挥榜样的教育作用。
需要持久的训练,一个行为的出现一定要坚持训练,才能保持好习惯的养成。
老师和家长要及时评估表扬,及时的评价是能够强化教育效果,才能使幼儿将行为逐渐地形成习惯。
要让孩子的行为习惯取得良好的成效,就必须建立起家庭、幼儿园联合一致的教育网络,通过家园联系手册,以书面的形式每月联系,有什么事情随时与家长沟通,进行有针对性的教育,我们还要通过家长会,家园共育等活动,让家长观看了解参与幼儿园的教育,使家长自觉积极的配合我们的教育工作,只有让孩子做到了在家与在园一个样,良好习惯的养成才有真正的意义,良好行为习惯的培养是一种长期的、日积月累的、循序渐进的、耐心细致的教育工作,有许多工作还需要我们更多的投入,研究更多的有效的教育方法。
第四篇:加强中小学生文明礼仪教育养成良好行为习惯
加强中小学生文明礼仪教育养成良好行为习惯
剑阁县义兴小学校徐玉富
我国是文明古国,素有“礼仪之邦”的美称。讲究文明礼貌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它不仅反映一个人的教养,还反映一个社会的精神面貌。讲究文明礼貌既有利于人与人之间建立亲切、和睦的关系,也有利于社会的安定团结,是我国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讲究文明礼貌,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对中小学生的成长与发展有重大影响。
在我们农村学校的青少年身上,却表现出很多不文明的现象,如很多学生卫生习惯差,爱吃零食、随地乱扔垃圾;有的学生学习态度不端正,学习目的不明确,没有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有的学生品德行为不好,满口脏话,遇事不谦让,甚至还出手打人等等,这样严重影响到学校的校风和精神面貌。
加强德育教育,提高青少年的素质修养,让他们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是当今新课改和素质教育的时代要求,也是作为学校教育工作的重要内容。其中,加强文明礼仪教育是培养学生养成良好行为习惯的基础,要提高他们的思想素质,就要让他们知书达礼。那么怎样加强中小学生文明礼仪教育,促使他们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呢?
首先,应让学生知礼,提高他们的思想认识。
利用班会、主题教育、集会等活动上对学生进行文明礼仪教育,让他们明白文明礼仪的重要性,并对学生提出明确、具体、详细的文明礼仪常规细节,使学生知道怎样去做。让学生形成正确的文明礼仪观念,树立正确的文明礼仪意识,逐步养成良好的文明礼仪习惯。
其次,就是组织开展各种活动,为学生形成良好的文明习惯创造环境和
条件。
要学生养成讲文明礼仪良好行为习惯是需要时间的,是一个培养的过程,我们不能一蹴而就,一下子就想让学生变得怎么样,其最关键和最难的就是如何让学生养成讲文明礼仪的良好行为习惯。
当然,我们要经常开展一些活动,营造良好的氛围。如利用升国旗活动、创办文明礼仪教育主题黑板报、开展主题文明礼仪教育班团队活动、开展文明礼仪教育演讲活动等活动形式,让学生进一步认识文明礼仪的重要性,让他们明礼,懂得该如何规范自己的行为。
要让学生养成讲文明礼仪的良好行为习惯,我们还得加强训练,如开展文明礼仪评比活动、开展文明礼仪知识竞赛活动,把文明礼仪教育作为对学生评价的重要内容,也作为评价班级的重要依据和重要内容,只有不断加强对学生的强化训练,才能让学生养成讲文明的良好行为。
最后,文明礼仪养成教育要持之以恒,把它作为常规工作来抓。
文明礼仪教育,是一种行为养成教育。通过强化教育训练,使学生逐步形成文明识礼的良好习惯。当然,可能出现反复现象,这是正常的,我们应对学生充满信心,经常反复抓、活动开展要扎扎实实,工作要坚持不懈。文明礼仪的养成教育是让学生在认识和实践的循环往复中得以强化,最终内化为自己的一种素质。只要持之以恒,一抓到底,一定会养成自我管理、形成良好的文明礼仪氛围的好习惯。
通过文明礼仪教育,对学生身心健康的发展、树立自信心、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及提高学习主动性、自觉性等都会产生积极的影响。通过文明礼仪教育,形成了良好的班风和校风,从而促进教育教学质量的全面提高。
第五篇:通过书法教育培养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研究与实践
“通过书法教育培养学生良好习惯的研究与实践”
开题报告
(一)课题的核心概念及其界定
书法教育——在中学课堂教中开设书法课,学习传统的书法艺术,包括我国历代的书法字体的认识与书写,以及与书法教育相关的各类知识。
培养学生良好习惯——是学校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学生良好习惯不是一朝一夕就养成的,更不是只要老师来个强制性命令或者强制性措施就行的。在学生良好的习惯的培养过程中,学校必须根据学生的心理特点和认识事物的规律进行一步步地引导,必须坚持形式方法的多样化,避免和杜绝单调性,避免枯燥无味和空洞的说教,才能使习惯的培养受到实效。
(二)国内外同一研究领域现状与研究的价值
1、国内外同一研究领域现状
中国书法是我国艺术宝库的精髓,是中华民族的光荣与骄傲。在世界艺术之林,中国书法最能表现东方文明的独特性,最能表现中国人文精神,最能表现中国文化的博大与精深。中国书法不仅在世界上产生广泛而积极的影响,而且以其特有的启德、益智、审美、健体功能,教育影响了一代又一代。甚至在国外(如日本、韩国等)也非常重视中国的书法,他们也开设了“中国书法”课程,他们同样把中国书法奉为“最高雅的艺术”。
二十世纪以来,书法取得了前所未有的发展,经过长期的发展形成了繁荣昌盛的书法高等教育局面。但目前中学书法教学由于起步较晚,书法学习在中学阶段不能全面系统的进行,存在着滞后的状态。追其原因,在于目前我国尚未构建完整中学书法教育体系,书法教育定位太低。中学书法教育并不是单纯的写字技能教学,而是是学生生理及心理健康发展的有效途径之一,通过书法的学习培养良好习惯,为其他科目的学习无疑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近年,中小学书法教育得到了上级部门重视,特别是常州市已走在了全国书法教育的前列,我市把发展艺术教育作为深入实施素质教育、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有效途径,从2005年开始实施书法教育百千万工程。但是由于对书法教育目标定位的不确定,以及书法的使用功能的逐渐弱化,使我们的书法教育始终处于徘徊之中,书法教育在中学阶段没有得到理性认识,其教育价值没有得到充分的实现。我们在实践中深深为书法教育的现状感到困惑,想以此突破,使书法教育在技能、艺术以及良好习惯的养成等层面产生积极的教育意义。
2、研究的价值
我校生源结构特点是外来人口子女较多,达90%左右,他们来自我国的多个省市,生活习惯不同,方言各异,基础知识参差不齐,家长的总体素质较低,为了生计,缺乏对子女长期有效的教育,部分学生出现沉迷于打游戏、不完成作业、做事拖拉欠耐性、损坏公物等现象,未能形成良好的习惯,且近两年这些现象有上升趋势,大大影响着学校校风的建设,严重阻碍着教学任务的完成。
通过什么途径让学生养成良好的习惯呢?我们确立了“通过书法教育培养学生良好习惯”的课题,目的是努力探索一条切合实际、行之有效的培养良好行为习惯的路子,通过书法教育,提升师生的道德修养,审美情操和良好的行为习惯,把学校的办学质量和水平推上一个新台阶,逐步形成学校的办学特色。
(三)研究的目标、内容与重点
1、研究的目标
(一)通过为期两年的研究和实践,我们拟达到如下目标:
1、学生的形成良好的习惯,学校的校风、学风明显好转。
2、形成系列的研究报告(或论文)及经验总结。
(二)具体指标如下:
1、学校发展目标:
成为常州市书法特色示范学校
2、教师队伍建设目标:
形成掌握一些基本的书法理论和实践知识、工作踏实、有开拓进取精神和书法特长的教师主体,培养和涌现一批书法教学骨干、学科新秀和学科带头人。
3、学生培养目标:
把学生个性的弘扬融合在德、智、体、美、劳的全面发展之中,为学生的终身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学生要养成良好的品德习惯、行为习惯、学习习惯和个人卫生习惯等,培养出视野宽阔,勇于进取,志向远大,自信、自律、自尊、自强的学生。在课题研究期间和之后,学生参加书法竞赛和各类学科竞赛获奖人次逐年增加,学生的综合素质明显优于同类学校学生。
3、校园文化建设目标:
校园文化的主要基调是洁净、整齐、有序、合理、规范,并且是充满生机与活力,极具特色与表现力,课题研究期间和以后,要建立起书法教育文化展览室和特色长廊,让古朴的校园处处感知书法文化、师生和谐共处、积极进取的气息。
2、研究的内容
通过书法教育养成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基本程序:
1、编写各年级段的教材。
初一年级:内容主要为认识汉字的典故、田字格各部位名称,练习用毛笔钢笔写字,执笔方法,坐姿正确,掌握基本笔画,常用偏旁部首。简单结构的字的写法,按照笔顺规则书写,进行蒙帖练习。要求字写得正确、端正、整洁,会整理保管学具,从而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初二年级:内容主要为掌握相应的读帖方法和技巧,读书法家学书的故事,继续激发练字兴趣,引导学生选择适合其个性发展的书体进行练习,从兴趣入手从而培养持之以恒练好字的毅力,学会与人团结协作,规范遵守学校的制度。
初二年级:内容主要为熟练用毛笔写字,正确地辨认字的形体结构,比例大小,笔画位置,力求运笔正确,结构合理,写得与范字形神相似。有一定的欣赏书法能力,掌握各种书体的特点,从而培养学生良好的审美情操,坚韧的意志品质等。
2、教师培训。通过聘请少年宫的老师,为全体语文老师书法基础、有潜质的老师开展培训,尽快成立一支既有理论又有实践的教师队伍,保障课程的进行。
3、课程活动的开展。以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原则,在每周每级开设一节书法欣赏练习课;举办讲书法家学书故事比赛、师生书法比赛、书法知识擂台赛、学书法经验交流会等活动;制订评价机制,奖励优秀、进步、有特色的书法作品。
4、活动拓展。通过书法教育的开展,促进班风、学风的好转,在期末进行评比六星——星、孝顺之星、学习之星、助人之星、节约之星、健康之星等;开展文明班、卫生先进班、优秀中队等评比活动。
3、研究的重点
(四)研究的思路、过程与方法
1、研究的思路、过程
1、准备阶段:2010年9月——11月;成立课题组,收集相关资料,确定课题研究报告。
2、申报阶段:2010年11月——12月;课题申报。
3、实施阶段:拟订2011年3月——2012年1月实施经典古诗文诵读工程;开发校本课程;进行阶段性成果展示;
① 培训骨干教师
② 制定阶段计划,具体开展阶段性研究,及时总结反思,不断修正研究方案。③ 注意过程性资料的积累,整理研究阶段成果。
4、总结提高阶段:2008年1月——3月;撰写论文、个案分析、研究报告、工作报告等。
2、研究方法 1.文献法:收集并查阅各种文献资料,依托理论、借鉴经验,为课题研究的顺利开展提供理论上的保障和方法的指导。
3、实践法:针对课题研究不断提出改革意见或方案,并付之于行动,通过开展古诗文经典诵读工程,开发校本课程等一系列的实践活动,探索课题研究的内涵和外延,探究培养学生自主探究能力的有效途径。
4、经验总结法:对在实践中搜集的材料全面完整地进行归纳、提炼,进行分析,得出结论能揭示教育现象的本质和规律,确定具有普遍意义和推广价值的方法。
(五)主要观点与可能的创新之处
1.主要观点
①基础教育是提高民族素质的基础工程,而书法教育更是基础。
②我校对行为习惯养成教育工作做一些研究,意在以此为突破口,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的思想道德建设,增强学生社会主义荣辱观,让学生学会做人。
③书法教育对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对少年儿童的身心健康及智力开发大有益处。
2.创新之处
1、提升了学校的办学品位。
2、提高了教师的教育科研水平。
3、提高了学生的综合素质。